首页范文美术学知识点十篇美术学知识点十篇

美术学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30

美术学知识点篇1

三年级下册

1.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四年级上册

1.暖色是给人以温暖感觉饿颜色,红色、黄色、橙色。

2.色彩的冷暖是一种感觉,是相对的,比较而言的。例如:红与紫相比,红就暖;紫就冷;紫与蓝相比,紫就暖,蓝就冷。

3.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4.剪纸中的阳刻是保留形体造型线条,剪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阴刻是剪或刻去形体造型线条,保留块面部分,靠剪刻后的空白显示形象。

 

四年级下册

1.汉字是用来记录汉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历史悠久,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汉字是由图形演变成的方块形符号,故又称方块字。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一个图形符号表示一个意思,它和语音不发生直接关系。

2.对比色是色彩性质相反、明暗关系差别大的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互为对比色。

3.构图:绘画时画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把要表现的主题和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4.凡·高的一生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

1877年至1879年,在比利时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27岁时开始作画。

1886年到法国,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奔放粗犷,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和想象。

1888年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他热爱这里的阳光,在此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1889年因精神病发作,发生了割耳事件,住进医院。

1890年1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卖出作品《红色葡萄园》。

1890年2月病情发作,7月27日开枪自杀,29日去世。这位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生前身无分文,去世100多年后的今天,其作品却价值连城。

 

五年级上册

1.人的脸型一般分为田字形、由字形、国字形、申字形等。

2.抽象画是现代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摒弃客观世界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在画面上表现几何体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的挥洒。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藩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

3.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额方法。

4.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的比,其比值约等于0.618。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被称为黄金分割。

5.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下降,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的影响的现象。

6.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7.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如果我们用黑与白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色彩有深有浅。

五年级下册

1.马蒂斯的一生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

1890年20岁时完成第一幅画作

1893年到卢浮宫临摹经典画作。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出画作,被评论家称为“野兽派”代表人。

1929年致力于雕塑与版画创作。

1937年首次以剪纸的方式为芭蕾舞团设计屏风与戏服。

1941年患肠癌,手术后仍继续从事剪纸创作。

1948年完成汶斯小教堂室内设计。

1954年11月3日病逝于法国尼斯。

2.马蒂斯与野兽派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览会中,马蒂斯等人的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3.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色彩饱和度。纯度是色彩三属性之一,色彩三属性包涵色相、明度、纯度。如果纯度高的色彩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灰色或其他颜色,纯度就会降低。

4.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5.单独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它可应用在三角、圆、方等形式中。

6.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是中国画两种基本的用笔方法。其中中锋用笔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峰保持在点画的中线,其线条圆浑而有质感。侧锋用笔是指笔锋稍偏侧,使线条及墨色富有变化。

7.款识,也叫“题款”,即在中国画作品上标题作者姓名,创作年月及诗文题跋等。它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8.破墨法是中国画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当第一遍墨或色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

1.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等。

2.曝光是照相机形成影像的过程。曝光过度照片的颜色会发白,物体亮部会失去层次和细节;曝光不足照片的颜色会发黑,物体暗部会失去层次和细节。

3.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与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4.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当中有剪纸、风筝、京剧、昆曲、傩(nuo)戏、木板水印、民间年画、皮影等518项。2008年,文化部还命名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77位,他们有著名的京剧、地方戏、曲艺、民俗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六年级下册

1.一切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后的色彩,可被称为装饰色彩。

2.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示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美术学知识点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及其内涵

2006年,萨尔曼・可汗尝试将自己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之中,供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在观看到他的教学视频后,随后进入课堂,就视频所教育的知识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这种看似背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接受,用于解决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之中,以及学生常常错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等问题,林地公园高中也成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源地。“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迅速在美国及周边国家学校教育中传播。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1],引起全球教育界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关注。这种打破常规,颠倒课堂与课后、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关系的教学模式,也迅速在我国教育界引起极大反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后巩固内化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学习场所的倒置。先学习,后内化的学习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在视频、软件等可视化交互电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之下,将这种知识传授过程所发生的场所进行倒置。将原来进行传授学习的课堂,颠倒为巩固和内化的场所,利用网络视频等电化教育技术,将灵活多样的课后时空,从原来课后复习、知识巩固的场所,颠倒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素翻转及其特征

学习场所的倒置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这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呈现出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创造学习的三大特征。

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带来了整个教学模式的重构。翻转课堂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研究者;使教学形式从课堂讲解之后进行课后作业,转变成为课前学习之后进行课堂探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从知识讲解传授转变成为问题探究;使电化教育技术应用从原来的运用于内容展示,转变为运用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和协作讨论的工具;使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测试转变成为多角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教学模式的重构,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如下特征。

1.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他们可以自主在网络资源中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电化教育技术支持下,每个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工作量,安排个性化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知识的传授上,面授变成了视频;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但是增加了监督管理学生自觉制订和完成个性学习计划的职能;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推进者,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交互学习。翻转课堂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都呈现出交互学习的特征。在知识传授阶段,wiki、Blog等工具能够将学生习以为常的互动应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还可以搜索到相关知识,并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在交互之中完成知识学习过程。在知识内化阶段,课堂上也呈现出交互性特征。

3.创造学习。由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翻转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知识以及学习本身进行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去。个性化的思考和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已经超越了教师为其设计和录制的视频范畴,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创意、新的理念,并能方便而快捷地运用各种技术条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性地编织了一个围绕教师既定教学计划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而且每个学生均有所不同,从而鼓励和发展了创造性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1.符合“主体间性”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转换需要

主体间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换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重塑。美术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主体间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于实践教学之中,满足了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2.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方向之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一直探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翻转课堂这一在全球各种教育模块中开始兴起的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之中,在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均是有益的尝试。在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之中,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已经摆脱了艺术启蒙以及高考应试的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大学美术教育自主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的美术学习和教育要求,因此翻转课堂应当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引导学前及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包括了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以及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引导学前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创新。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将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系统中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进入教学岗位之后的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育知识点分散化、感性化以及主观化的特点适宜对各个年龄段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政策。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美术理论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包括美术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两大系统。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美术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外国民间美术》《西方美术理论》《中国民间美术》《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鉴赏与批评》以及《外国现代设计史》等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国美术教育史》《外国美术教育史》等课程。

(1)课前学习环节

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微课程可以运用到美术教育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教学环节之中。微课以教师录制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知识专题展开讲授,教学时间短(一般为10-20分钟),所占资源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较为适宜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也方便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个知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

微课视频是理论性美术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阶段,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形式。理论性课程一般都有比较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内部均细化为数量众多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模块总结出若干个小的知识专题,将其录制成教学微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观看。

在教学平台上,每个理论教学专题除了有教师讲授的微视频外,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的阅读和思考题的讨论是进一步完成课堂知识内化过程的基础。

(2)课堂教学环节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必重复微视频中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内容,而可以根据提前布置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包括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个别发言、教师总结等环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在总结之中进行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的程度可以作为对他们进行评价的依据,使评价多元化。

2.美术技法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系统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存在着素描、速写、色彩、油画、国画、书法、设计、手工等门类众多的技法实践类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规划职业特点,决定了对于他们进行技法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必须包含教学方法实践引导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教画,学生学画”的现象,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简单化为美术技能的训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技法课程,能够克服将学生当“客体”,学生不经创造思考,只会“照猫画虎”。使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不仅自身掌握应知应会的各种美术技法,而且有助于他们未来成为“研究型教师”[2],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主客体”教学模式改变成为学生参与自主、相互、创造学习的“主体间”教学模式。

(1)课前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由于美术技法类课程实践性很强,在每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之下,有许多分散的知识点和创作技法,因此很适合使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解。微视频有利于课前学生边看边练,反复观看。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炼知识要点,进而制作系列技法示范微视频。在微视频制作时,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增加对技法具体操作的演示,演示过程之中提醒关键要点,并单独分步演示。演示完毕之后,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技法习作,供课堂讨论。

(2)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小组讨论、教师答疑点评、强化练习等基本步骤[3]。针对学生完成的技法作业,可以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协作互评,讨论该项知识点的关键步骤以及在观看和作业过程之中的难点疑点等。教师将学生课前技法作业收齐后,进行集中答疑与讲解,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答疑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深入每个讨论小组,单独进行。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的讲授是对课前视频学习作补充,主要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尚不足以完成的问题。讲解的过程之中,可以继续安排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解决问题之后,提高技法的掌握水平。课内安排的作业应当比课前安排的基础练习作业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创新,给学生一定的个性创造空间,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2012年第4期。

[2]王大根:《高师美术技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艺术教育》2008年第1期。

美术学知识点篇3

一、从欣赏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入学前学习美术知识较少的同学,这门课程显得格外难,有时付出的努力和学习成果不成正比,许多同学面对美术望而却步,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因此,美术教学的第一步应从认识和欣赏开始。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老师要通过对美学、美术以及美术与幼教的关系等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改变学生对美术狭隘、片面的认识。进而,教师可以开展审美教学,教会学生欣赏艺术品的美和生活中的美,让同学不断地认识美,渐渐地对美感兴趣。

二、用能力说话――确保知识技术过硬

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师必须通过美术实现对幼儿吸引、引导、帮助和教育的目的,因此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灵活的美术运用是幼教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本领。在美术技术、技巧的教学方面,需要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层次。第一,是美术信息向学生的“输入”。在以绘画、手工、装饰为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每种美术形式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只会临摹、缺乏自创的情况。第二,是学生对美术信息的“输出”。一方面,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美术常识,“讲得出”美术作品的信息和内涵。另一方面,学生应掌握幼教相关的美术技能,“做得出”美术作品和美术道具。

三、“学以致用”――做到理论实践结合

将美术应用到幼教当中是学习课程的关键。因此,美术应用是幼教专业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学会用。在讲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老师要启发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幼教工作中。老师可根据幼教中不同主题布置阶段性的作业任务,如节日的教室布置、手工课、看图说话、图形教学等,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放在不同的主题任务中思考,促进知识应用。第二,要主动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其他专业课中应用美术,将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通过学生试讲课的方式实现,同时也是有效的就业指导。第三,要善于用。教师要启发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进而将美渗透到行为、举止、授课方式中。这个能力需要逐渐渗透、逐步培养,实现途径是在课上给学生思考、发问和讨论的时间,在教学中多举鲜活的实例。

四、“授之以渔”――体现幼师专业特点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就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美术教学。详细讲授幼教美术教学方法,指出幼儿教学工作的特点、难点和工作方法。通过实例、实战的方式指导学生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美术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幼儿教师的心理转变,能够真正地把幼儿当成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和教育。第二,要教会学生如何传播美。在美术教学基础上,学生还应学会如何引导幼儿审美,如何利用美术与幼儿沟通,如何通过美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方面。以美术为切入点,老师引导学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学习美术的娱乐、锻炼、艺术、沟通、激励等主要功能的实现途径。在作业和任务的布置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发散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实现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五、将眼界放宽――着力培养创新能力

美源自于生活、美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美术课上。因此,要教好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美术课,就应让学生放宽眼界,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不断地积累美术功底、美术教学方式和美术素材,同时善于发现并有能力培养幼儿的美。老师的课堂教学,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冰山一角,仅仅起到入门引导的作用,在课下,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做好美术作业、搜集教学素材、提升个人审美和拓宽教学思路等。要让学生明白每节课的目的,明确课后作业和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起初老师可以给出作业范例,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老师应尽量避免范例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要让每次作业成为一次全新的创作。同时,要定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自己讲述创作经历、作品意义和学习心得,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让学生体会幼教工作中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美术学知识点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哲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

从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宏观视野看,研究美术教育哲学是必须的。从思考中国当下美术教育如何可持续发展的微观视点看,也需要及早建构美术教育哲学学科。

一、何谓美术教育哲学

面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果有另外的学科学理或认知方式的支持,也许会有办法一些。比如:“如何认识中国画的程式教育问题?或如何认识中国画的模式化教学问题?”如果从美术教育哲学的视野去思考,此问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予以解析。认识到了中国画程式教育的正负性内容,可以更主动和全面设计与掌控中国画的教学活动。即,首先认识到程式的优效性:整体、快捷、惯例。也就是对中国画的模式、语言、修辞、造型、意味等编码知识有直观清晰的快速认识。其次是认知到程式的欠缺性:阻碍新见、惰性养成。即,程式性容易导致对中国画艺术的封闭认知,故而,宜以“不仅仅是这些”的观念而注重认识中国画的个性,以及叩问自己对中国画艺术的诉求是什么?这样,才有助于在享受中国画程式化教育带来益处的同时,又发展性地学习了中国画。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一句话,如果从“美术教育哲学”的视野审视美术教育,可以有助于从原理上思考美术教育的系列问题,获得另一种促进美术教育开展的思路与方法。

美术教育哲学(philosophyofFinearteducation),是研究人们理性终极关怀美术教育存在的学科。或者说,美术教育哲学,是以思辨方式求解美术教育的学科。简言之,美术教育哲学,就是美术教育的哲学观照。即,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美术教育的学科。

美术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术教育存在,或美术教育存在及其关系。因为,“在一切学问中,哲学被认为是最根本、最抽象的学问,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1)美术教育存在:是指美术教育的本体存在、已经存在、可能存在。美术教育的本体存在,即美术教育应该的学科存在。美术教育的本体存在的范畴包括:美术教育目的、美术教育理想、美术教育评价等根本性内容。依此思考切入点,是可以从“中国传统图案教学与素描教学的比较中”获得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性认识结论;美术教育的已经存在,即美术教育发生了的存在。其包括美术教育在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事象,如美术教育的问题存在等等内容;美术教育的可能存在,即美术教育的确保走向和不可控走向。

美术教育哲学强调:整体主义、非美术教育中心主义、反思行为、思辨、理论思维、创造理想、促进成长。这是由美术教育学科和哲学学科所决定的。美术教育是人类对美术文化理解传达的育人活动。即:美术教育是人帮助人获得把握美术文化系列知识与能力的活动。哲学一般探析的主题领域是: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逻辑学。通过这些诉求关于事物本体、知识、伦理的学问。哲学这门智慧之学的根本价值在于:提供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以及知识体系。即,“哲学,按其本性说来是人类思想的批判反思维度和理想创造维度,它要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冲击人们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使人们葆有鲜明的主体意识、自觉的反思态度和鲜活的创造精神。”(2)简单地说,哲学要诉求“深化理论思维、提升人生境界”。当然,美术教育哲学不是美术教育与哲学的简单相加关系。美术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科、美术学科、哲学学科的有机化合的产物。因此。美术教育哲学有自身的特征——反思性:诉求美术教育主体的主动性、批判性;引导性:诉求美术教育主体的实践性;智慧性:诉求美术教育的纵深思考性;学术性:诉求提供美术教育成长的思想基础、原理、方法和洞察力。

美术教育哲学的贡献诉求是——美术教育哲学旨在为美术教育提供认识论、方法论、模式论与实践论,并不断构建美术教育秩序,把握美术教育的领会一致性与差异多样性。

美术教育哲学为美术教育提供理性思维。也就是做美术教育的哲学求解。如思考:当下美术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美术教育哲学为美术教育提供理性思维,一是要诉求创见美术教育思想。二是要追求积极定位美术教育。总之,美术教育哲学是要诉求和提供美术教育的哲学精神,以及美术教育的高级知识,让美术教育哲学学科的建设真正达到哲学学科的高度。

美术教育哲学要诉求检验美术教育思想。一是诉求将自己创建的美术教育思想予以自我检验。即耕耘美术教育试验田。二是诉求检验他者的美术教育思想。如思考和检测“中国画与素描的教育观相同吗?”“美术学科对设计艺术的正负性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等等。

美术教育哲学要诉求反思美术教育行为。一是对已有的美术教育究竟该如何评价与定性?如系统思考:“在中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中,看不到什么?看到了什么?”“在当下的中国美术教育中,相反的美术教育信息是由谁提供的?”“各美术教育主体的美术教育的荣誉与教学艺术风格是什么?”“中国美术教育的现实关怀是什么?”“以经验和他者为支撑的中国当代学院美术教育何时是个头?”“自己的美术教育高招是什么?”二是追问“美术教育还有哪些?”即确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这些”的观念。如:通过学生对课程学习后的回忆评价看美术教育实效。“为什么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中还画石膏像?”这些现实问题是值得追问的。因为,“现在的西方艺术学院特别是美国的艺术学院里已经看不到这些石膏像了。以芝加哥艺术学院为例,它曾经拥有大量的石膏像,以供学生临摹,可是早在1950年代就全部处理掉了。”(3)

美术教育哲学要诉求引领美术教育学术。即便是已有美术教育的阳光大道,也还要另辟美术教育的蹊径。美术教育学术,是指关于追求美术之教育学问的行为信仰。学术(academic)是指关乎追求学问的行为信仰。学术的内涵:一是指研究者探究事物规律和系统知识的行为;二是指人的一种信仰。美术教育学术是要研究推进美术教育活动与美术教育研究。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哲学是诉求和促进美术教育之学术教育的必须。

美术教育哲学要诉求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美术教育哲学不仅要着力揭示美术教育认识论、方法论,还要揭示美术教育的系列模式和实践系统。如从美术教育本体论的角度是可以探究认识美术教育最基本的内涵的。即,从本体论追问美术教育是个什么?可进一步思考“美术教育学科究竟诉求的内容是什么?”例如:有人问——找个什么样的人教小孩学美术为好?或者,如何教美术?回答很简单:教美术文化。首先,理解美术是什么?美术就是通过人们视觉反应和表现的意味图式艺术。其次,寻找训练方法?答案就是——观看。视觉观察——形状、色彩。训练——观察到一些图式及其色彩、记忆、表现、动手做出相关有味道、有形的可欣赏图式。久之,自然会增强图形识别观念、意识和方法,进而也知道了美术是怎样的一种文化。

美术教育哲学要诉求丰富美术教育生活。包括美术教育范畴的哲学的、创造的丰富生活。

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的三大观照构成系统:一是,美术教育实现系统。即:美术文化的教育学活动哲学。二是,美术教育构成系统。即:美术教育门类范畴哲学。三是,美术教育学术系统。即:美术教育学科目哲学。

以学科结构论为旨,可以将美术教育哲学的本体范畴划定为这样几个结构内涵:(1)美术教育哲学本体论;(2)美术教育逻辑论;(3)美术教育认识论;(4)美术教育相关论;(5)美术教育反思论;(6)美术教育实现论;(7)美术教育空间论;(8)美术教育哲学的自觉。比如:美术教育逻辑轮,就要讨论这几个问题:其一、美术教育要讲逻辑。美术教育逻辑论,是指探讨和说明美术教育的形式与规律等事理。包括对:美术教育目的设立逻辑、美术教育内容选择逻辑、美术教育方法选择逻辑、美术教育评价实施逻辑、美术教育思维及其思维规律的认识。美术教育逻辑论的核心是探究美术教育的规律。其二、认识美术教育的逻辑起点。其三、认识美术教育的规律性。其四、认识反思美术教育的常态性。再如:美术教育相关论,则要讨论:其一、如何认识美术教育相关论。美术教育相关论,是指审视美术教育与存在之关系价值的主张。寻找与美术教育相关的方法,一是寻找以美术教育为中心的思维触点而求关系。二是发现与美术教育相关的具体连接点。其二、美术教育相关的运用原理。总的理论思想是——确保美术教育在关系中自由行走。即注重把握构力作用、避让作用、创生作用。其三、美术教育的内相关。美术教育内相关,是指美术学科系统内的彼此影响关系。其四、美术教育的外相关。美术教育外相关,是指美术学科与外在存在的关系。其五、美术教育的正相关。美术教育正相关,是指美术教育的积极价值——积极正面意义、积极正面作用。其六、美术教育的负相关。美术教育负相关,是指美术教育的负面效应——消极作用。其七、美术教育与人生成长。美术教育相关论中至为重要的核心关系是——美术教育与人生成长的彼此互动关系。

在教育哲学中,有教育活动哲学与教育学术哲学的区分。依此类推,称为“美术教育活动哲学”系统的内涵有:美术教育理想、美术教育目的、美术教育政策、美术教育主体、美术教育内容、美术教育方法、美术教育组织、美术教育评价。其重点是关注研究美术文化的教与学范畴的哲学思考。而称为“美术教育学术哲学”的系统内涵是,一方面是:美术教育哲学、美术教育原理、美术教育历史、美术文化课程论、美术文化教学论、美术教育评价论、比较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学术。其重点是关注研究美术教育学科范畴的哲学思考。二方面是:美术教育学知识、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育学术、促进美术教育完善。其重点是关注研究美术教育作为深层学问的哲学思考。比照教育哲学的演进历程,此类“美术教育学术哲学”可以称为“现代美术教育哲学”。不过,我的美术教育哲学观点与此不同。我主张的美术教育哲学,是将美术教育所有存在予以理性质疑与反思研究的专门学问。美术教育哲学是美术教育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内涵构成学科。

总之,美术教育哲学的终极命题和任务目标是——追问美术教育是什么或什么是优效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哲学是新兴的美术教育学科,美术教育哲学为美术教育活动的全面和完善开展提供自律性保障。一句话,美术教育哲学是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和学科现实的需求,是追求美术教育生态智慧的结果。尽管,目前研究美术教育哲学还困难重重。

二、为什么要研究美术教育哲学

为什么要研究美术教育哲学?这是探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首先要追问的问题。从总体上来回答,一是美术教育实践的完善与纵深发展需要哲学介入。二是美术教育学科的完善建设需要美术教育哲学。三是中国当下是到了需要着手探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的时候了。音乐教育哲学、数学教育哲学等学科教育哲学已经是成果较为丰富的学科了。美术教育学科自然是不应该缺失“美术教育哲学”的。从学理上来看,探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是:解决美术教育依据的需要、解决美术教育问题的需要、满足美术教育学科自觉成长的需要。

构建美术教育哲学是解决美术教育依据的需要。也就是寻求“美术教育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思考解决中国美术教育建立在什么哲学思想上。寻求解决美术教育的依据,也就是探寻美术教育的道理。对美术教育依据内涵的认识,一是美术教育要讲道理。其核心是:探究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二是要积极创立美术教育行为之思想。三是要主动寻求合乎美术教育根本的原理。研究美术教育原理:就是探究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性内容。即诉求美术教育的“统之有宗,会之有元”(三国·王弼)的内涵。

构建美术教育哲学是解决美术教育问题的需要。美术教育问题是多元的,其主要包括:美术教育理想问题、美术教育命题、美术教育现实问题等等。比如:从美术教育哲学的视点审视解决美术教育生存问题,便可以从下视点切入:其一,校正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如:当面对在大学美术专业从事素描、中国画教学的人说出“我不是搞美术教育的”之后,听者有什么感受或认识?这种事象揭示出:人们应该全面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存在。即区分“常规化美术文化教育”与作为美术教育范畴的“美术教育构成”、作为学科研究的“美术教育学”,以及“美术教师教育”的概念。其二,解决忽视美术历史变迁脉络教学的问题。现实中,教油画的人,多不给学生讲清楚:其课程是从油画史的哪一个历史断面切入而展开的。事实上,美术教育是要诉求全面传播美术文化,并求得有效促进提升美术学习者获得美术文化教养。其三,解决缺乏美术教育策略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初中美术课中《生活中的标志》的教学过程中非专业的问题突出。这从其设计给学生做的作业题可以看出:“为学校、班级或个人设计一个标志。要求:单纯、简洁。”试问:怎样理解“单纯”?或者说怎样的标志为单纯?出题应该有品位和专业性。作业要求至少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准确、系统、细化。如:规定用色多少种、尺寸、材料、原则、评价标准等等。

构建美术教育哲学是满足美术教育学科自觉成长的需要。即,美术教育哲学的建设是为了美术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美术教育学科完善需要、荣誉美术教学实施需求。

研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是有学术与现实价值的。一是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促成美术教育始终保持望在高妙的视点和视野。不断提示各美术教育主体思考自己的美术教育依据?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学观念?美术观念?学生观念?自己的美术教育学派?如:北京美术教育学派的内涵是什么?二是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促成人们不断追问自己的美术教育的学理依据。三是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促成诉求美术教育现实问题的自我解决。四是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促成获得美术教育健康成长的方法。五是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促成完善建构美术教育学科。总之,美术教育哲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促进美术教育超越美术教育的俗常性思维与行为,可以远离美术教育经验而开拓出新的视野。

三、如何研究美术教育哲学

当下讨论美术教育学哲学的语境是不乐观的。一方面,美术教育哲学是新兴的美术教育学科。美术教育哲学的起始学科性质,决定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的路较为艰难和漫长。二方面,美术教育哲学构建的必要性还没有被业界予以应有的重视。较之同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建设来看,中国的美术教育哲学研究是起步晚了。不过,做任何事情都不怕晚,而是怕不被意识到。教育哲学被关注是在19世纪上半叶。中国是在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才开始注意到教育哲学的。1921年年仅26岁的范寿康(1895-1983)撰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哲学的著作(《教育哲学大纲》,1922年出版)。他认为: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学的假定的哲学。”(4)将教育哲学的内涵界定为三大单元:教育论理学、教育美学、教育伦理学。教育论理学,即教育逻辑学,研究教育的价值。教育美学,研究教育情意。教育伦理学,研究人生观等问题。而今,中国的教育哲学研究是成果丰富的。因此,只要现在意识到并开始着手探究构建中国的美术教育哲学,是会促进中国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

当下研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可以从借鉴他者、自立构建、吐故纳新的探索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借鉴他者而构建美术教育哲学。其方法是:一是在积极学习与研究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探究构建美术教育哲学。二是在比较学习研究其它学科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探究完善构建美术教育哲学。三是深入学习哲学而谋求美术教育哲学的深度建设。

其次,自立构建美术教育哲学。其方法是:一是以学科结构论思考美术教育哲学的具体结构内涵。以学科基本框架与基础知识为审视切入点而构建。即,本体探索法。追寻美术教育哲学作为学科存在的最基本、最终生命组成元素内涵。二是守候哲学认识与方法作用于美术教育实际而展开多视点的研究。三是守候美术教育学科。四是开掘个人智慧。个人智慧开悟法。即强调从美术从业者与美术教育业者个体直接经验切入认识和建设。一方面,重视和认识从业者的个体直接经验与有限编码知识。每一个美术与美术教育从业者都会有自己的直觉或悟对反映的认识。注重发掘和提升美术与美术教育从业者的诸多个性化认识结论,有助于形成对美术教育的本质性认识。另一方面,重视和认识“缄默知识”与“附属意识”理论的价值。20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ichhaelpolanyi,1891-1976),在1957-1969年期间分别提出了著名的知识理论——“个体知识”(personalknowledge),以及“缄默知识”(tacitknowledge)与“附属意识”(subsidiaryawareness)和“焦点意识”(focalawareness)等知识新概念。(5)该理论,不仅对客观知识理论是一个解构,重要的是对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学术引领价值。“个体知识”,强调个体的理解而形成的个体直接经验。“缄默知识”,是强调个体的不可言传、不可反思的知识。“焦点意识”,是指专注对象意识。强调注意力分配。“附属意识”,是指利用工具意识。在美术教育哲学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体知识”、“缄默知识”与“附属意识”和“焦点意识”的揭示是重要的。也就是要注重运用自己对于美术教育哲学学科的独特认知拓进研究方法。即注重个人学术思路与研究方法。每个美术教育哲学研究者的个体知识,对于探究完善构建美术教育哲学十分重要。

最后,吐故纳新的探索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研究和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美术教育的有效作为,只要是有助于有效构建美术教育哲学的实效理论与方法都可以采用。比如,运用深生态学(Deepecology)和艺术深生态学的学理就有助于深入研究美术教育哲学的构建。(6)深生态学,是指关于整体性认知人和自然互相关联而自我实现的学说。艺术深生态学,是指关于整体性认知艺术与相关存在联系而自觉实现内在价值的学说。

美术学知识点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规律;误区

下面从知识技法传授、训练辅导、作业讲评几方面谈谈皆小学美术教学特别性的熟悉,与同行们一起来分析美术教学的现状,揭示美术教学的误区,使今后的工作更科学一些。

一、关于传授知识

注意看看美术技法工具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工具书。我们可以从这样一种非凡的表述方式中领悟到,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专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美术课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究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间接乏力多了。唯其如此,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茨直接传授知识作用尚熟悉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了,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详细作品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内容的特定感觉出发,充分地感知对象,同时以作品讲评,启发谈话的简炼语言讲解知识要点,是体现美术教学非凡规律的好教法,这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清晰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作品效果等等基础技法知识,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是美术教学中又一特殊需要的教法。

二、关于训练辅导

学生把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学习美术知识技法,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因此,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开花结果却艰难得多。久而久之,美术低能就成了定局。

美术低能的缺憾。学生的美术能力并不是全面低下的。主要在美术技能的低下。我们应正视这一教学上的失误,重视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尽可能使每一次作业达到练习要求,以提高技能辅导的效率来推动作业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教学上所能做到的改变“低幼化现象”的切入口。目前,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作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研究较少,提高学习效率还大有文章可做。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茨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应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三、关于作业讲评

美术学知识点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对策

高中生每天都接受着应试教育,由于美术课是不参加高考的,所以学生和学校不重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美术课程是属于艺术课程,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而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1,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1.1学生层面

首先,在兴趣方面,高中生都换喜欢学习美术课,因为美术课上没有高考的压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是放松平时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的时候也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所以对美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美术课程上有着别的学科不具有的独有技法和相关的知识,而且高中美术所涉及的知识广泛,例如美术鉴赏、基本绘画技巧、对工艺进行设计等多个方面,虽然课时不是很多,但是美术老师凭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分清主次地为学生讲解每个方面,每个高中生的求知欲都是很强的,对美术课的学习充满了积极性,也有的学生知道美术不是高考科目,不在美术课上浪费时间,而去学习主课。因此,在我国高考模式的伴随下,学生迫不得已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应对高考上,从而忽视了对美术的学习。

其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不重视美术课,大多数的高中生不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知识。原因在于虽然初中设置美术课程,但是在学习重点上有所不同,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美术技法上面,而忽视了对奖赏兴趣的培养,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不具备基础的美术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和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使课堂死气沉沉。

1.2教师层面

在我国,高中美术老师的知识结构普遍不完善,对学生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老师一般给学生讲解作品中的技法,而不重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及时与新课标进行接轨,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充分,教学理念更新慢,由于美术这门学科不是重点学科,所以使得美术老师很少能够得到培训或者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所以一些有关美术教学的先进理念就不能被我国美术老师所掌握。老师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说的时候,会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数的美术老师知识储备都是不充足的。

1.3学校层面

当前,高中课改在我国开展的很到位,除了“主”科还设置了一些选修课,美术本来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地位就很渺小,有的选修课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在选修课中又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使得美术课程受到了排挤,除了某些艺术学校,一般的学校的体育课因为体育加试得到的重视程度都比美术课多。另外,高中美术是国家教育大纲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这有利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对策

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应该设置美术课,高中学生在高考的紧箍咒的束缚下不能对美术进行很好的学习,同学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应该如何对美术课程进行定位,如何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以下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几点创新性建议。

2.1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对高中美术的教学引进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设备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要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到美术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具有庞大的信息量、显示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等,学生能很快地接受课上的知识,同时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更多的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快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2.2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

首先,老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老师运用各种精炼的语言、智力动作或者教学工具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一般,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再画卡通画这节课上,老师如果在教授基本绘画技巧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卡通故事,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记住画面中的角色,最后对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进行创作之后,老师要对其进行肯定并进行相应的奖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学生都会有奇妙的想法,老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类,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表现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并创造出个性的美术作品。

2.3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要提升美术课程的高度,把美术定义到人文学科的高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老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们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时,为学生讲解它的历史、地理等背景,让学生加深理解。

2.4注重美术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

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不同的美,对高中美术的学习也是如此,对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历史、政治、语文的角度来分析,通俗来讲就是说,老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美术学习的新视野,抓住美术同其他学科的融合点,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美术知识,而且还对学生别的科目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提升,随着高考题目多样化的发展,应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素质。

3,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对美术学习的前景是好的,教师需要不断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教学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3(01)

[2]王祥.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2(08)

[3]李正华.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体验式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4]王慧.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与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12)

[5]杜志雄.如何指导考生提升美术专业水平[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美术学知识点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不足;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1-0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很多文化课程将成为小学生主修的课程,尤其像小学美术这样富含很多艺术文化知识的课程,势必会收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美术固然会为学生带来很多美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但是其教学方式和理念还不够成熟,与其他科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很多知识已经与时展脱节,这也是目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尽可能的让学生接受到良好且富有内涵的美术知识。

一、小学美术的作用意义

1、美术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国家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熏陶学生对美的概念,丰富他们的审美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为学生的美术知识打好基础教育。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各种客观美作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对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绘画基本功,通过具体的美学图片或者画作,教育学生学会创作,启发他们的创作性思维,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发育以及他们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

2、美术教育的具体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带给小学生丰富的作用功能。首先,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水平,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程度;其次,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美术自身就是创造的艺术品,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头脑潜能,激发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促进他们思想品质的发育,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很好的审美知识,提高生活中美学的常识,有利于他们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生活。同时,小学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育,为他们塑造良好的品格基础,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努力培养他们完善的思想品格。

二、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

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涵盖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复杂。但是,现今很多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却过于看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美术内容的真正内涵,很多教师都是简单讲解美术知识,之后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和临摹,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缺少对于审美的情趣,学生只能依靠眼睛去学习美术,却无法深入了解美术的内涵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造诣颇低,基础薄弱,知识内容理解较差等情况,这也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的现象,美术教学并非是传授学生固定的美术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对于美术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绘画的功底。但是,很多教师却一直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让学生重复练习绘画,缺乏指导性教学,学生兴趣低下,对美术学科产生倦怠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会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发育。

三、合理改进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深化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为核心,将视觉训练与绘画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同时借助教师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美术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得小学生可以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是包括很多艺术气息的学科,蕴含很多色彩和美学知识,教师如果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审美的前提,在学生绘画练习的时候,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有效的练习和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重视教学总结、巩固学生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重视教学总结阶段,这是教师发现学生缺点的环节,更是学生对美术知识巩固的时期。教师可以单独设定教学总结时间,对每一节课或者每一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学生美术作业的总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总结等,这些教学总结不仅会让教师可以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会让学生的美术基础得到巩固,从而可以有利于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点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美术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督导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全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思维,提升他们的思想品格,使得学生的思想发育更为健康。总之,我们要不断的改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实力,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得到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大连市西岗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美术学知识点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文化思考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美术教育也迅猛的发展起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美术教育的实效。但是,受以往美术教育“轻文化重技能”思想的影响,美术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一直不被美术教师所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没有美术文化支撑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学习,只知其形,不知其意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基础,深挖美术教学中的文化因子,科学、有效的将美术文化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这对学生美术创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

美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学科,在社会以及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潮流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社会的节日庆典、庆祝活动以及各色社交和宴会场合,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赋予了社会文化活动深厚的内涵,发挥出美术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社会以及文化中所充当的角色,从美学角度、历史渊源、吉祥寓意、美好向往等方面来进行美术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体现出美术育人的功能。

1.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角色

长久以来,人们对美术的印象就是绘画的技术,将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就是美术,与社会文化和其他学科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是人们对美术理解的误区,当你深入到社会以及文化当中,你就会发现美术无处不在。美术几乎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所有的学科都有交集,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美的追求,美术创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文化的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看似只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教授,其实涉及的学科和内容却很多,如审美学、美术史、风俗人情、社会背景、宗教文化、社会现象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教师要注重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和探究,走进美术的艺术世界,了解美术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从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美术内涵的理解,健全学生的美术文化结构。美术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在社会中起到传承中华文化载体的功能,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创新的作用。纵观美术的绘画、建筑特色、工艺美术品以及雕塑,都彰显出社会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的文化氛围,通过美术将历史文化知识串联起来。

2.美术在社会及文化中的作用

美术的教学其实就是美术文化的渗透,美术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学知识,提升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社会及文化美术形态学知识就初中美术的教材安排来说,美术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涉及到不同类别的美术艺术特征,如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绘画、壁画等,极大的丰富了社会及文化美术形态学知识,将美术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的主要形态,掌握美术形态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在美术形态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材料、色彩、明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力。(2)丰富美术历史知识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历史教育,但是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教材中设计的美术知识基本上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初中美术教材基本包括了从美术起源到现在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如绘画、壁画、石雕、建筑、工艺品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是一部美术的发展历史,见证了美术知识的变迁和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不同追求。通过美术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美术经典作品和主要艺术家的美术艺术成就。对美术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以及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其实是对其背后社会风貌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知识的理解就更加的容易了。(3)推动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美术既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元素,对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应用,从而不断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美术元素。在教学中美术联系社会进行各种创作活动,可以更深刻的明白美术作品在人类进步与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增强美术工艺品在商品活动中充当的角色,领悟人类文化在各个社会时期的特点,通过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工艺品、糖人等,掌握美术在民俗文化中的扮演的角色,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就像窗花一般以鱼和莲的组合为多,寓意连年有鱼。

二、对当前美术文化的思考及应用

1.注重美术文化的渗透

初中美术内容和社会以及文化联系密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在社会角色与文化作用的探讨,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进行美术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如“门”这一课,学生每天都接触各种功能和各种样式的门,但是却并不了解有关门的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有关“门”美术文化的渗透。就如大家所熟悉的天安门,其所承载的是古代建筑的礼制文化,明代的天安门为“承天门”,是“五门”中的“皋门”,是颁布“诏书”的地方,因此位置在南北中轴线的正南方向,采用城门楼的形式,中间门洞大,两边各有两门,依次降低,前面与之对应的是金水桥,中间的为御桥,跨在金水河上的栏板9块,南北延伸各5块,都装有云气纹样。天安门建筑中体现出的“九”“五”数字既与古代的阴阳有关,也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这些数字不是巧合,而是美术艺术的表达。

美术学知识点篇9

[关键词]教学理念;审美理想;知识修养;学生状况

一、体现学生主体精神来欣赏

美术欣赏的审美心理一般可分成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而直觉性与体验性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如果美术欣赏教学是以教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此观点并不是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得到的,教师要的是学生逐步提高的审美趣味与欣赏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离不开欣赏者对艺术震撼力的感受和不断得到审美愉悦的过程,这就要求欣赏教学必须从学生对作品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欣赏,注重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如在欣赏《古代山水画》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书中选出一幅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画,并简单地描述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着个人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作品,简单的描述是对作品的初步解读与感知的过程,然后再提出:为什么喜欢这幅山水画?这幅画对你的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等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对自己喜欢的风景画进行讨论。在教学中把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概念和结论,始终带着个人的观点与体验去欣赏作品,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此时的欣赏不仅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也在学习中掌握了审美方法。

二、美术基础知识与作品欣赏相结合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美术基础知识是基础,是美术欣赏课的基石。美术欣赏是将基础知识深化、理解的过程。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注重对作品的直观感觉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反之,如果只注重欣赏作品,不注重基础知识,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论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像”与“不像”对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信,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19世纪后的意象作品中的主观感受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而仅以“像”和“不像”、“美”与“不美”来评判作品,美术欣赏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难以培养的。除了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有关历史背景及各种美术符号意识、哲学思想、历史发展及时代精神进行理解。综上所述,只有掌握基础知识,人文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教会学生一些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

三、欣赏、临摹、创造三结合

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的,美术作品的形象、色彩、构图吸引欣赏者的视线,作品或激昂,或柔和,或强烈,使人震撼,作者的情感、情绪、思想、意识从作品中宣泄出来,欣赏者边看边思考,根据自己的阅历体验理解作品,去改造创造审美形象,使艺术作品带上独特的个性创造印记,蒙娜丽莎只有一个,但在欣赏者眼中,蒙娜丽莎是各种各样的,这就是艺术的“二度创作”。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欣赏就是看加上评说,这样的欣赏课学生并没有完全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作品的认识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美术欣赏的理解与体验,光靠眼看嘴说是不完整的,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全方位地体验作品。除了临摹练习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创作练习,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从中生发自己的感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

美术学知识点篇10

中学美术教育旨在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审视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很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普遍对美术教育价值作用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影响与制约了美术教育。笔者就此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与思考。

一、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透析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门面装潢”的教育现状面前,美术教育更是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是应试教育使美术成为被“遗忘”的科目。片面性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定在了单纯的升学率上,学校教育教学的焦点和轴心就是升学考试。因此,教和学的双方都把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作为“头号工程”,无论是教师的配备,还是课时的安排都向必考科目倾斜。如此情况下,作为非考试科目的美术被学校、教师、学生“遗忘”。

二是对美术教育价值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与家长在对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美术就是画几幅画,美术教育就是教师教会学生画画。从中反映了他们对美术认识的严重不足与片面,他们对美术的构成要素知之甚少,对美术的教育价值更是浑然不知,因此他们轻视美术,轻视美术教育。殊不知,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价值作用

要重视美术教育关键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美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在充分认识美术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来提高对美术教育作用的认识。

1.美术教育能有效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提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核心。一个人对于美的认识、发现和鉴赏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获取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培养和训练。中学美术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使他们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得到良好陶冶。因此,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需要有美的教育、美的陶冶、美的体验、美的积累和美的升华。美术其特点是直观和形象的视觉艺术,其造型生动鲜明、色彩情趣盎然、艺术形象感人,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地凸显在学生欣赏体验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此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此外,学生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也会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提高,促进了健康心理和乐观向上精神的形成。人类生活有诸多的需要,美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追求,去创造,要创造美必须要有审美的“火眼金睛”。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能够发现美,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在美的世界中生活,在美的世界中徜徉,在美的世界中享受,在美的世界中陶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美术教育还应使学生积极地去追求美和主动地去创造美,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绚丽多姿,美丽无比。

2.美术教育能发展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做“模具工”,把学生铸造成“一模一样的人”,而应成为“锻造师”,把学生“打造”成为特长各异,个性鲜明的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和拥有独特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在初中的语数外、政史地课程,都非常突出知识的积累,而且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必须运用积累的(一种答案)知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是再现性的思维。这种再现性思维的作用是堆积理性知识,而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却作用甚微。然而美术却不同,创造是美术的生命,美术教育更突出了培养与运用创造性思维。例如用易拉罐设计制作精致的摆设品,尽管都是一样的材料,然而由于学生爱好不同,生活阅历各异,因此制作的摆设品形色不一,各具特色,而且都符合制作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摆脱单一训练的桎梏,广开学生训练的途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提升。

3.美术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个人的实践能力最能反映出其对书本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真实情况。智慧来源于实践,实践活动其实质也是对书本中知识的科学运用。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上。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家长百般呵护、学业负担过重、社交圈子狭小等,使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而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难以体现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与培养,学生实践的内容和空间被缩小和限制,这些都是导致当前中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除了欣赏之外,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与实践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很有意义。

4.美术教育能促进中学生心理情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