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32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经济发展;弊端;垃圾;城乡环卫;解决方案

我们的生活方式多样,而且使用的用品也在增加,但是随之垃圾的数量也在上升,由于垃圾的种类不同,处理垃圾就成为一个问题,以农村为例,在经济水平上,农村不及城市,而且城市还会将本应该自己处理的垃圾全部运送到农村,增加了农村垃圾的总量。这样就增加了农村处理垃圾的难度。而且现在很多的农村环境卫生不如意,城市以及农村在解决环境卫生上独立管理,但是取得效果不好,因此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上要坚持一体化的管理方针,将城乡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1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

1.2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1.3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

1.4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

2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2.1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合作,合理的分配工作,这是在开展其他后续工作的必要前提,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安放垃圾收集箱,例如街道的街口,休闲娱乐设施附近等地,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没有条件安装垃圾箱,那么可以使用垃圾袋,将所有的垃圾统一收集,然后放置到具体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而且为了能够保证垃圾及时的运走,要在配置垃圾车,最好的是个农村有自己专门的垃圾车。(2)要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并且将垃圾收集,这样可以让农村保持清洁,环卫工人不能太少,因此清扫并收集垃圾的工作不能让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且也不适宜配置更多的环卫人员,一般一个乡村三名环卫工人。

2.2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在确定环卫工人以及安置好设施之后,相应的要对其进行管理。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加快建设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每个乡村都要有一个环卫机构,而且机构中的人员能够减负其管理环卫事业的责任。如果乡村的管理机构比较凌乱,那么就要将这个机构与上一级结合,使其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下,两者的结合,可以让农村学习城市中优秀的经验,并且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2.3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地对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使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不是环境卫生,通常两者要结合,而且环境卫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当城市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规划环境卫生等场所,保证当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农村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为其做农村建设的有关宣传,这样做可以让村民对环境卫生有了认识。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式,例如在农村中修建沼气池。

2.4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不能顺利的开展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能用于卫生事业的资金就更少,因此就要对资金进行补充,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政府发挥作用,农村用于环境卫生上的资金需要政府的投入,而且政府在总资金中要主要部分。第二,村民自主投资,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直接受益的就是农民,因此村民要积极的参与事业中,成为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社会募捐,社会的募捐是总资金的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解决资金的问题上,可以向社会募捐,社会上的知名企业起到榜样作用,率先捐款,以便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可以跟随捐款。

2.5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宣传,使村民的环卫意识增强。此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措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大对环卫的宣传,使村民对于环卫有了不一样的了解,让村民自主的参与到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中,全体村民的参与,可以保证乡村开展环卫事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还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并且将城乡中环卫事业的距离缩短,以便实现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因此要重视宣传的作用,在农村内加大宣传的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石广荣.烟台市莱山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纪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2).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市容规划农村建设宿松县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6-0223-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首先采取了强化措施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然而,随着建设用土地资源量的持续增长,其内部体系也开始不断更改,如若做不好建设规划,必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将主要从保护环境角度来探讨我国农村城镇化所可能引发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二、宿松县环境卫生的现状

随着宿松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发展时遇到的环境问题被随之而然的摆在了面前。农村城镇化现状在进步,城镇居民的素质在提高,市容环境在优化发展:

1.村庄脏乱现象得到了初步治理,环境卫生在改善。县城及周边部分乡镇市容整洁、环境干净、道路平坦等,基本实现了三化,即“净化、绿化、美化”,为实现农村城镇化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2.农村的管理问题在逐步加强,实现了卫生责任人和村民的责任责任划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结合实际,积极加强了整治工作。一些村庄改变了传统的扔垃圾地方,开始使用地下垃圾池,并采用了有环保标志的特制垃圾袋,生活垃圾基本做到了每日清理干净,并逐步向城市规划看齐。

3.村民明显提高了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维护干净的村容环境成了村民的必修功课。有些村庄建立起村民卫生公约,“环境卫生”责任制开始落实,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村民的卫生行为,从而使日常卫生得到更好的管理。

4.农业生产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体,因此城镇化发展是对传统农业的挑战,城镇化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的素质以及工作就业影响深远。但目前宿松城镇化发展还在初级阶段,暂时对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生产方式影响不大。

三、宿松县村庄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些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市容环境的发展与优化。

1.资金不足

政府主观上表示重视,但因为县级政府财政困难,乡镇及居民自筹资金有限等实际情况,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具体表现在:

1.1环卫设施简易或者老化。环保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城镇化环境保护的需要。许多乡镇没有像样的环保设施,只是划定了门前的卫生责任区,环境卫生全靠居民的自觉行为。少部分村镇虽然有一些环卫清扫设施但是陈旧、机械老化;垃圾箱、果皮箱配置不齐全;垃圾中转站不足,垃圾处理场不能满足无害化处理要求。可以说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直接制约了城镇生态环境的发展。

1.2环境保护人员投入方面,保洁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城镇化环境管理人员的编制还很少,特别是在环境监督第一线的基层环保力量更显薄弱,如果我们按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计算,每一千个人需要五名清洁工,而这的清洁工人数远远不足,并且一些保洁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2.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都要尽的一份责任,但一些人却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没有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首位。缺乏环保意识可以分两种来说。第一种是在城镇化建设时,民众的思想方式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依然利用传统的方式,从而浪费资源。着重开发建设,轻视环境保护,只顾当前利益,不为长远后代着想。有的人更是有着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思想。第二种是传统的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大农村”那种落后的卫生意识、观念,导致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不仅恶化了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3.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规划

目前大部分城镇都坚持“城镇要建设规划要先行”的方针。但也有些城镇的建设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指导,总体指导不明确,具体表现在:

3.1建设的重复。我国农村建设因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建设的数量虽多,但大部分都雷同。

3.2孤立的建设城镇。城镇的的发展与周围城市发生脱离,隔断了城镇与城市的相互推动作用。

3.3城镇建设出现攀比现象。城镇建设没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道路,而是无根据的追求政绩,结果阻碍了城镇的发展。

3.4城镇规划布局的不合理。路边摊子较大,城镇布局较零乱,土地配置较失当,这些不仅给城镇的管理带来量不便,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城镇环境的管理难度。

4.环境监控能力薄弱

现行环保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手段、操作性不强,排污收费和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的单位和村干部由于市容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卫生抓的不紧,疏于管理。致使部分地区和村庄仍然存在垃圾乱扔,污水无处排的现象。

四、解决的对策

1.改革投资机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1.1首先改变投资主体,确立市场服务制度。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投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环卫基础设备实行产业化改革,允许单位、个人采取承包、法人负责等形式参与环卫工作。努力建立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

1.2我们要积极争取外部经费。充分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机会,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资金,用以改善设施、装备,搞好村容镇貌。

2.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首先要积极开展保护环境卫生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环境卫生是关系到农村城镇化建设成败的问题,是关系到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生态环境、生存质量的问题。充分利用传媒大力宣传,让每一个人民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环境卫生意识。

3.采取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规划

我们要有完善的布局,经济上围绕周边城市发展,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城镇化道路,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五、结束语

宿松县的环境卫生工作,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依法治理脏、乱问题,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懂法律、肯奉献”的环卫工作队伍。要抓紧加强环卫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法规、业务技术。提高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三高队伍,即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同时各级政府要追加市政市容资金预算,加大环境卫生的资金投入。市容环境卫生关乎老百姓食、住、行的大事,村容村貌的变化更是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步,必须先行。

参考文献

[1]史伟利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年.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3

____区历来非常重视农村环境创建工作,建区之初,通过三年多的集中整治,消灭了暴露垃圾、露天粪坑、河道漂浮物等农村环境顽症,使全区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之后又实施了河长制、路长制、生活污水接管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河容河貌、路容路貌、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我区根据省委在《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苏南地区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目标要求,结合全区村庄环境实际,再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七个镇(街道)的重要窗口地带自然村墙面出新工作已经完成,累计出新283.229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413.725万元。村庄环境整治镇、村两级累计投入整治资金9043.744万元,共清理乱搭乱建4.6299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4293处,新增生活垃圾箱1414个,清运垃圾12.7万吨,道路新筑和修补3.0668万平方米,35个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18.551万平方米,河道清淤5.92万立方米,建筑物出新153.9万平方米。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乱堆、乱放、乱搭建仍然较普遍。尤其是房前屋后鸡棚、鸭棚、丝瓜棚等乱搭建,树枝、木头乱堆放作为历年农村整治过程中的老问题,虽有缓解,远没有根除。二是垃圾处理不及时。部分村庄长效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造成村(社区)的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是建筑垃圾乱倒乱堆得不到及时清理。三是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为方便村民买菜购物,村(社区)大都建有农贸市场,但由于村(社区)自主管理不到位,致使村级农贸市场在这次村庄整治中成为问题的集中点。四是公用设施管理存在缺位。由于部分村对长效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前几年农村创建中的村级景点、绿化养护在后续管理过程中不到位,缺株、死株、花坛变“菜坛”、“草坛”现象较多,文体设施、公厕、化粪池、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破损得不到及时修缮。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程度不足。毕竟村庄整治是阶段性工作,而日常管理是天长日久长效性工作。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部分村(社区)领导对农村创建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轻管理,重突击、轻长效。二是发动群众不够。由于宣传发动不够,部分群众对搞好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淡薄,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很少主动参与,甚至出现反感、阻碍、刁难的情况。尤其是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给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复杂性。三是管理机制待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还是依赖于行政推动力,领导重视了、关注了,卫生秩序就好一些;忽视了,一段时间不抓了,卫生就回潮。管理靠整治、卫生靠突击的传统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有待于真正建立。四是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少,筹资途径较窄,从而导致正常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市政维护等经费难以足额有效保证。如目前我区垃圾箱的承包价格偏低,据初步统计,一个行政村平均有垃圾箱60只左右,每年每只垃圾箱年承包费全区平均800多元,低的仅300多元。据了解,目前滨湖区、新区已经实现村(社区)垃圾机械化收集全覆盖,锡山区也在全面推行中,其一个垃圾桶的年承包费用达到1600元左右,大大超出我区的承包价格。五是人员待遇偏低。我区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部分村级收入较低的村(社区),如开发区古庄村、堰桥街道新街社区、玉祁街道玉东村、洛社镇绿化村、阳山镇普照村等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仅20__元左右。由于我区村级保洁人员普遍存在人数少、年龄大、待遇低等问题,导致我区大部分村(社区)保洁是一天一清扫,少数二、三天一清扫,工作时间基本为2~4个小时,而遇到沿线有大量偷倒的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时,村(社区)往往要等上级领导检查、重大活动、检查考核时才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突击清理。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4

全镇32个村(居)委会、6个镇属农场、镇属学校、村(居)委会管辖的农贸市场及车站。每月评选出环境卫生先进村委会3个、环境卫生先进社区2个、环境卫生先进农场1个、环境卫生先进学校1个,其中先进村小组、连队、优秀卫生管护员在先进单位中产生,星级文明卫生户由村委会按10%评定。

二、考评标准

检查考评内容以评定环境卫生先进村委会、环境卫生先进社区、环境卫生先进农场、环境卫生先进学校的考评标准进行,详细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环境卫生检查考评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镇环境卫生综合检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镇党委委员)

成员:由市创卫办,镇各包点工作组组长及爱卫办工作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爱卫办(504室),负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具体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四、考评分为:月检、季检、上半年及年终交叉评比检查等方式进行。

1、环境卫生检查考核采取平时督查与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检查考评方式为“看、查、问”三个方式相结合考评。“看”是看整体环境卫生情况;“查”是查阅有没有相关的制度、措施、村规民约;“问”是随机抽问村(居)民对本单位环境卫生满意度;

3、月检查考评总分为暗访得分乘以60%﹢月检得分乘以40%;

4、季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乘以60%﹢季检查评比得分乘以40%;

5、上半年交叉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季检查评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上半年检查得分乘以40%;

6、年终交叉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季检查评比得分﹢上半年检查评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年终检查得分乘以40%。

7、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计分等次。90分(含)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达标,69分以下为不达标,考核名额从考核结果中筛选;

五、考评奖罚措施

考评实行奖罚制。

(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到位、日常保洁效果好的,月检查考评综合得分排序前三名的村(居)委会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卫生工作经费5000、3000、2000元,先进农场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0元,镇属学校奖励卫生工作经费1000元。村组(连队)奖励卫生工作经费300元、管护员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元,文明卫生户每户100元(生活用品),奖励经费从获得市当月的奖励资金中支付。镇政府排在市当月第四名后,对倒数后三名单位及被检落后村庄、村(居)委会以及卫生管护员进行处罚,并对爱卫办通报批评。当月被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的被检单位,获得第一名的镇政府给予被检的各单位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00元,第二名的奖励10000元,第三名的奖励8000元。

(二)季评比、上半年评比及年终交叉检查评比的奖励经费从获得市的奖金中按70%的比例分别给予各单位奖励。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对策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事关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村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由于“城中村”自身的特殊性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其环境卫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政府部门的关注。由于“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污水、垃圾、虫害及鼠患泛滥等危害的发生,不仅对城市形象产生了影响,也对“城中村”居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危害。本文试图以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为例通过分析“城中村”环境卫生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治理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改善“城中村”的环境,促进城市整体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

一、大源村基本情况

大源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东南面,与同和街相接,是太和镇最接近市区的一个村,全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500人,外来人口12万人,有23个经济社,村年经济收入300万元/年。现有的环卫设备:5台垃圾运输车、80个大的垃圾斗,果皮箱40个、垃圾胶桶150个。保洁人员:村环卫站15人,每个经济社有3名保洁员共69名,大源市场5人、黄庄市场5名,共计94名保洁员。自2012年广州市开展“农村清洁百日行动”以来,由太和镇出钱聘请40名保洁员支持沙太路、大源南路、老年公寓路等主干道及黄庄市场周边的保洁工作。目前,大源村共有保洁人员134名。①

二、大源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我们发现大源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死角比较多,与城区的环卫水平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源村入村道路两旁、内街小巷多垃圾、多乱张贴、多乱涂写,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垃圾主要有4类:一是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如餐厨垃圾、烟头、果皮及一次性的饮料杯和饭盒等;二是建筑垃圾,主要有废弃的砖头、水泥渣、砂石及建筑材料等;三是工商业垃圾,主要有工业废料、手工作坊废料、商业广告小宣传单等;四是绿化垃圾,包括枯枝树叶和杂草等。同时,地面上还存在大量的积水,并且水沟都表露在外面。积水来源主要有雨天后留下的雨水,而更多的是当地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尤其沙坑涌大源村13社段铺满了生活垃圾,变成臭水沟。沙坑涌大源村13社段七八米宽的河床密密麻麻“填”满了生活垃圾,废弃的棉被、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腐烂的餐厨垃圾,一条条排水管从河岸两边的居民楼接进河道,正哗啦啦淌出黑色的生活污水,河涌两旁的居民房子上也粘附散落的生活垃圾,不时从河两旁居民楼飞出一袋垃圾。

二是大源村环境卫生治理不到位。调查发现,“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环卫工人清扫,从卫生效果看投入的人力是明显不够的。多数经济社垃圾清扫收运不及时,乱丢乱倒、长期露天堆放,甚至就地焚烧,尤其是出租屋和闲置工地等,乱搭乱建窝棚、乱摆卖、随地丢弃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乱张贴、乱涂画等“六乱”现象比较严重。在黄庄农贸市场附近,村民建房子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随意乱堆放,甚至占道堆放,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三是大源村活动主体环境卫生意识差。大源村内的活动主体包括当地的常住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出入“城中村”的各类行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当地村民都会把每天产出的垃圾自觉倒入垃圾桶中,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但仍有一些村民思想观念没有跟上城市化的节奏,旧习俗和旧习惯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有关环卫法规知之甚少,乱丢乱吐,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在黄庄农贸市场旁边有一栋房子在装修,白石灰水流出房子,整个街巷都被灰白的石灰水浸泡,行人无从下脚。

三、大源村环境卫生问题原因分析

大源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真实反映,尤其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中村”,握手楼、乱搭建,各种各样的“牛皮癣”、乱摆卖、营业摊点和作坊充斥村社周围,加上管理不到位,出现“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窘境。

(一)客观条件限制

一是人口快速增加,尤其是外来人口数量庞大增加了村社管理的难度。大源村户籍人口7500人,外来人口12万多人。由于外来人口多,多数是社会底下层的工人、农民及打工一族,素质普遍差,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外来人口比原居民人口多出15倍多,管理难度较大。

三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特别是私人住宅,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不足,生活用水很多是直排,直接影响了周边河涌水环境的恶化。

(二)经费投入不足和环卫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环卫经费严重不足。大源村村一级财政收入为300万元/年,垃圾费收入200万/年。环卫经费投入200万元/年,日常垃圾运输费缺90万,保洁人员经费缺1944万元/年,所需经费超出大源村每年的经济收入。

二是环卫硬件不足。环卫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有的环卫设施多年失修,破旧不堪。大源村东源街只有竹篓垃圾收集容器,其他内街巷大抵如此;现有5台运输车、80个垃圾收集大斗、40个果皮箱、150个胶桶。按照全村正常保洁日清110吨垃圾计算,需增加3台垃圾车、30个垃圾收集大斗、1000个果皮箱、3000个胶桶。

三是保洁力量不足。按大源村应保洁的面积有2.5平方公里算,250万平方米,每人每天(8小时)4000平方米算,需要保洁员625名,目前大源村共有94个保洁人员,保洁人员严重不足,缺491名。②保洁人员大多50岁以上,年龄偏大,基本未经过系统的环卫作业业务培训和学习,在环卫作业过程中容易粗线条,工作标准偏低。

(三)思想认识和管理不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太和镇党委、镇政府以及大源村“两委”对大源村的环卫重视程度还不够,未能针对问题进行彻底有效的整改。白云区创建办③针对存在的问题多次巡查督导,同类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改。

二是镇村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大源村存在环卫力量、基础设施及经费不足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太和镇党委、镇政府及大源村“两委”对大源村的环境卫生问题未狠下大手笔,未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推动大源村落实整改,改善村容村貌。环卫管理体制上由村社自行管理;在环卫收费上,由村社各自收取;在营运机制上,由村社各自聘请临时工人清扫保洁。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导致大源村卫生保洁水平低下。在监管机制上,对于违反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2006年)第六章法律责任,第57―62条共计33款均明确规定相应惩罚措施,但长期未得到真正执行。一是在现行的白云区城市管理架构中环卫部门没有执法权,造成保洁、管理难度大;二是有执法权的太和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忙于查控“两违”建设,根本无暇顾及环境卫生的执法问题。

三是相关职能部门联动不够。大源村存在的私人医院、门疹部医疗广告乱张贴,黑枪、黑车等乱涂写,河涌的垃圾遍地,主干道的废品收购站占道经营,“六乱”现象较多,经村主干道公路保洁不及时、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白云区卫生、公安、水务、供销社、城管、城管执法、交警等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地参与整治并给予支持。

四、大源村环境卫生问题治理对策及建议

(一)短期治理对策(三个月为限)

白云区创建办现场巡查督办太和镇抓紧整改,协调白云区城管、交通、水务等责任单位配合整改,确保3个月内初见成效。

1、太和镇负责督促大源村制定整改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整改整治力度,特别是要集中整治内街内巷、农贸市场、入村道路的生活垃圾、建筑材料乱堆放以及占道经营及“六乱”问题,促村容村貌改善。

2、对于大源村13社沙坑涌铺满生活垃圾的问题,由白云区城管局牵头,太和镇、白云区水务局配合落实整改,相关单位须在1个月内彻底清扫完河床上面所有的垃圾,太和镇加强对河涌两岸居民的管理和教育,勿向河涌乱丢乱扔垃圾。

3、对于大源村主干道两旁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乱粘贴、乱竖广告招牌等问题,白云区创建办统筹协调白云区城管、城管执法、交通、交警、供销社、工商等单位,集中整治。

4、白云区创建办继续加大对大源村环境卫生的巡查督导,尤其是对存在问题进行跟踪督查,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长期工作建议

1、规划先行,综合治理。要把大源村的村社建设以及环卫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和总体规划:楼宇的间隔要达到国家房屋建设规划的有关要求;村内道路规划必须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必须保证消防车的进入,满足日常清洁车通行的要求或相关清洁工作的开展;供电供水及市政排水排污等管线必须提早统一规划,避免日后产生乱拉乱搭的现象,确保村内的整体美观;预留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宣传专栏的建设、清洁用房的设置等都必须提早给予考虑;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利用“三旧”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契机,推动大源村启动城中村改造。

2、增加环卫经费的投入。大源村的村民已逐渐转为城市居民,在经费预算安排时,要按照城区现行标准和办法执行,尤其在环卫设施配套和垃圾运输经费上加大力度。大源村的村居民应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交纳清洁费,不足部分由镇环卫经费补贴,以解决大源村的垃圾出路问题。

3、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大源村按城区的作业标准进行清扫保洁,由镇负责环卫配套设施和垃圾运输,村负责收取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在2年内如果村民和外来人口的收费不足,则由原村集体经济补贴。二是理顺营运机制,实行管干分离。大源村可实行环卫作业社会招标,统一由专业环卫实体负责保洁清运,镇统一检查考核。三是理顺监督机制。镇、村建立专司监督的管理机构,对“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实行经常性的监督。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和制度,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建章建制,严格依章依法管理。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强化政府、村环卫绩效考核,尤其要把环境卫生治理纳入对镇、村干部考核升迁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教育、规范和引导村民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充分运用行政、教育、经济、纪律的手段促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4、逐步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和环卫队伍建设。根据村社规划和市容环境卫生标准,逐步完善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建设,配齐垃圾压缩车、配足环卫工具;按城区标准,适量建造设置环卫工具房,避免露天当街存放。要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待遇;通过培训提高环卫工人素质,用政策和激励引进年轻环卫工人和环卫志愿者,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环卫队伍,并通过完善的检查评比制度对环卫工人的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5、加大市容环卫宣传力度。大源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首要的问题是农村居民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因此,要加强对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的管理,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提高村民及流动人员的环卫意识,改变生活陋习,普及环卫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环境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村居民抛弃小农经济意识和落后的传统习俗,培养他们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关心和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气。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村民自治自管的能力。区属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使农村居民养成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树立现代农民文明新形象。

6、镇村及区直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和联动监管。白云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支持配合,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和扶持。白云区要继续深入推进“镇村清洁绿化工程”④,对镇村实施考核,以评促建,推动镇村不断强化环境卫生治理。镇村及区直有关单位要联动,白云区创建办、白云区城管局、白云区城管执法分局、白云区水务局等单位要定期参与大源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7、大源村成立街道办事处。按照目前正在推进的大部制“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结合大源村的实际,可将大源村独立成一个街道办事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管理功能上的新突破,推动大源村跟上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8、鉴于太和镇大源村环卫现状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同时,大源村的问题不是个案问题,在白云区还有很多类似的“城中村”同样存在。为此,拟提请白云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并重点解决太和镇大源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以点带面,以解剖麻雀的办法,以推动白云区更多“城中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着眼于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加大对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加强“城中村”环卫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中村”环卫保洁长效管理体系,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不断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生存质量和改善投资环境。

[注释]

①大源村以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3年1月,由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政府提供。

②大源村以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3年1月,由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政府提供。

③白云区创建办,全称广州市白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代表白云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指导、督办白云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2年,白云区又启动“白云区镇村清洁绿化工程”,为期5年,将城区的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延伸,旨在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④白云区镇村清洁绿化工程,由白云区创建办牵头,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以实地考察为主,考核成绩主要由“日常巡查(明访)+月度测评(暗检)+重点工作及投诉整改情况”组成,每季度将测评情况进行通报,每年进行年度总考核。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调查》,环卫科技网,2008年1月;

[2]罗增样:《广州市“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月;

[3]江丽丽:《城中村环境问题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7月;

[4]姚伟:《建立治理“城中村”的长效管理机制》,《人民政协报》,2014年1月8日第003版;

[5]朱焕芝:《中小城镇环境治理不到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6]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2006年9月28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乡村卫生工作;缺失;改进策略

一、引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乡村卫生工作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发展项目,涉及的方面较多,农村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等都是乡村卫生工作的内容。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本论文对于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大力发展农村形式下,寻找出所存在的弊端与缺失点,及时进行科学性的改正,更好的促进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全面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新疆农村的各方面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对于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较多研究,禹瑛在《中美两国乡村卫生发展比较研究》中指出,美国的乡村卫生注重“齐头并进”,政府不会只发展一个方面,会注重多个方面所达到的共同效益。中国则没有按政策实施,通常是管理一段时间后,就鲜有人问津,时间一长,乡村卫生则又开始变得不如人意。

(四)问题提出

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并非是新疆政府一个方面的事,更加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从多方面帮助新疆乡村地区有自己的发展体系,百姓民生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据多数,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新疆乡村地区来说,卫生工作能够很好进行,会优化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但当前新疆乡村地区的卫生工作,存在很多缺失点,针对目前的缺失及改进点,本论文进行以下阐述。

二、目前新疆乡村卫生工作的缺失点

2.1宣传力度不够,卫生工作意识淡薄

政府对于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发展宣传力度不足,没有积极地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导致相关人员对于乡村卫生工作意识淡薄,没有提起自己的重视。此外,新疆乡村地区的人民群众自身卫生意识不强,没有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预防观念仍亟待解决。

2.2缺乏专业医疗技术人员

乡村地区都设置有村卫生所,以保障村民“看病不出村”,但存卫生所没有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就算小病,也是反反复复不见好。多数卫生所的人员的医疗知识陈旧,缺乏资金去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村民有时候不得不花费高价去大医院。

2.3农村环境整治力不足

农村地区百姓大多食用井水,但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了饮用水的质量,引用水安全事件频发,此外,新疆乡村地区随处可见的是露天粪坑,气味很大,导致乡村环境不是很好。新疆乡村地区的垃圾回收、水源净化、稻桔污染、安全生产、医疗都是乡村卫生工作的重点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新疆乡村地区的卫生工作做得不到位,环境整治力度这一块,还缺乏一定的力度。

三、新疆乡村卫生工作改进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备

资金是新疆乡村地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政府对新疆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还不够额度,导致有些地区对于医疗条件的创造有所欠缺,买不起较好的医疗设备,无法输送医疗人员去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政府加大对新疆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帮助其打开一条卫生工作开展的通道,能够直接有效的解决百姓的问题。

3.2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地区及时沟通

想要促进新疆乡村地区卫生工作的开展,政府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各个乡村进行管理联络,对新疆各个乡村区县进行网络覆盖,开通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对各村信息进行公布,及时相关卫生工作的消息,能够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加快卫生工作的进度。据统计,2015年,新疆各乡镇的网络覆盖点都有所增加,比如阿克苏市温宿县的网络覆盖点为30个,增加了12个网络覆盖点;和田市和田县的网络覆盖点有28个,增加了20个网络覆盖点;伊犁市伊犁县村的网络覆盖点有35个,增加了25个网络覆盖点等。这代表网络已经逐渐走进乡村,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帮助百姓获取信息和国家对乡村地区进行监控。

结束语

新疆乡村地区的卫生工作所呈现出来的缺失点有很多,这些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乡村地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我们需要从不足中进行改进,乡村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努力发展才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新疆乡村卫生工作,并不仅仅只限制于乡村地区,同时也是全国乡村卫生工作开展的榜样,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政策的调整,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很好的发展农村,提升国家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婷.新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运行状况及对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8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9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整治;对策研究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快速增长,严重影响着农村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广西省平南县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着重分析调研地环境卫生现状,包括调研地环境卫生问题的种类、数量、成因,调研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当地环境卫生的更优化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一、广西省乡村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垃圾是当地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源。

通过实地问卷调研,有136人(45.18%)认为当地有生活垃圾污染,有72人(23.92%)认为当地有水体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同时乡镇又没有足够多的垃圾回收点,随意丢弃垃圾日益严重。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造成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造成河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二)化肥、农药的过多使用和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

在调查中,占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多(29.9%)和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30.9%)的情况,根据走访调查了解到,有部分地区存在生活垃圾堆放点不能及时运送而造成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的情况,有部分地区的居民认为在种植作物时使用的农药化肥使用过多而造成一定的污染。有22.26%的居民反映当地有部分地段水体发臭,这是由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水体发绿发臭,且水体不能及时排放或处理。有23.59%的居民反映有集中焚烧秸秆合作物的现象,而且这在当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三)政府和群众对乡村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乡村卫生认识不到位,把工作重心只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造成部分农村环卫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用于组织和发动开展卫生运动的力量远远不足。在受访者中,绝大部分希望政府能加强领导作用、以身作则带领当地居民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希望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根据走访调研,发现当地有些地区的环保意识较差,通过和当地人的交流,他们认为,虽然自身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但有些习惯还是很难通过自身行径去获得改变,加之村民对这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对美化乡村卫生的方式认知还比较局限。

(四)缺乏清洁队伍与卫生人员力量

卫生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卫生人才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政策不断变化,要想建设起生态农村,清洁队伍力量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根据调查发现,平南县清洁队伍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力量不足,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队伍分布、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升。

二、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研究

(一)规范、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

2.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发展离不开地区财政的支持。首先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其次,增加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工具和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

(四)完善监督体系机制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卫生工作,积极发动群众,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重点把握农村改厕建设,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

(五)加强道路建设

一切的发展都不可忽视交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这样,环境卫生发展更是如此。在调研过程中,部分坦坡村民反映,他们村的道路不够宽,碰到特殊情况时垃圾运输车就进不来,无法及时清理垃圾。道路建设是环境卫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加强道路建设来保障各个环境卫生整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吕晶,章骅,吕凡,邵立明.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2014,,3(3);409-414?

[2]刘永锋,王兆礼;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