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十篇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十篇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42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1

论文内容摘要: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现状,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体能、不同技能与知识结构的学生的成才需求,并将其培养成为寓知识、道德、智能、体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都是以应用型的本科教学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针对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目前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年制的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之一,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与师资力量,创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区性特点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我们根据自身多年来一线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不断地积极探索,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十多年的实施与应用,得到充分验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此推广,试图为我国高职高专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是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广泛阅读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著作、书籍和大量的参考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界——中国体育学术网等网站系统查阅了相关方向的文献100余篇,全面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以及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2.专家访谈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多位教学论、体育教学课程论、教育学专家和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六位教授和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观点、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的研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本研究相关问题对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260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客观分析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37份,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是91.9%,有效率为100%。

(1)问卷效度检验。本问卷内容围绕教学、管理、科研、课程、考核等5个维度进行编制,初步拟定4o个题目。为了核实问卷内容是否符合所要研究内容的准确程度,作者分别请6位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对问卷了进行分析,以帮助做出对测验题目和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判断。不同的专家对本问卷的题目内容进行了基本判断,认为题目拟定非常合理的有1人,较合理的有4人,一般的有1人,不合理的无。专家对调查表的修改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见,笔者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含有重复意义及不够合理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和筛选,修改后的问卷共有35个题目,将修改好的问卷返还给专家再次审定,有80%的专家认为调查表的设计和内容安排合理,可以作为本研究调查工具。

(2)问卷信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所得到材料的可信度以及本次论文的条件限制,我们在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50人,在相隔一周后进行了重测,并对此进行了信度检验,获得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可靠的重测信度。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3.0forwindows英文版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结果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最终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从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审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是体能与智能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人的能力的高低是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志。人的能力的发展的实质是人脑、人体活动功能水平的提高,是主体自身发展的结果。人体活动能力,如田径运动员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都是在教练指导下,通过自身锻炼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不可传授的特征。人脑的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传授的直接影响,但不是由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他人的传授所引起的自身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样是不可传授的。体能和脑能是构成人才的两大重要因素。

(二)“教、智、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即“教学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是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术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处理好学会做人与学好技术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做事、去做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智”即“开发智能”,是指在体育教学与竞赛过程中,围绕体育学科所积淀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促进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同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智能优势,有效、便捷、多样的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最终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

“竞”即“竞赛成才”。教学竞赛是将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实践运用为主,通过创设出适合课程目标、教学对象的多种教学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达到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竞赛是学生领取成才合格证的重要关口。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育人”、“开发智能”两环节以认识体验为主。“竞赛成才”以学习实践为主。

总之,“教、智、竞”是实现知行合一,即知识、道德、智能、体能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身心一元论,即身心同一论、身心对立统一论的健康观和人才观。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促进学生的体力、智力、心力和谐、协调、统一发展的方向转变。培养出有特长的、适应地区需要的知识、道德、智能、体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精心实施。实施“教、智、竞”一体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建体育教学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面”就是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的课堂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一是要实现教师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实现教学最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理解学生人人都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个性、欣赏差异、彼此信任,形成全员学习的共同体。“全过程”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渗透到教学的全部运转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连续运转过程:从时间上看全过程是指整个教学的设计——自我练习——实践运用——评价;从空间上看全过程是指师生与课程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程教学的建构者,他们与交往对象、环境以及教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一个连续的动态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育人”过程。这里不去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更不去辨析学术界对教学过程的争鸣,只谈谈我们的“教学育人”是怎样实施的。以篮球课程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备课、上课、课后评述等几个阶段进行。

备课:(1)提出问题。什么是传、接球?传、接球技术有几种?传、接球的技术要求是什么?(2)分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篮球技能体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初步提出掌握正确传、接球技术的方法和易犯错误。(3)解决问题。经过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注:备课途径为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实地演练)

上课:(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案;(2)各小组按自己的教学方案练习;(3)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技术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各小组教学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通过练习掌握技术的程度。

课后反思:你对不同教学方案的感受?你学到了那些新东西?以作业形式与教师交流。

教学育人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教学与育人两者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又是学生的认知教练、合作伙伴与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地学习,而是通过任务的分工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这是一个相互尊重彼此虚心求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格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火花”。整个课堂的组织管理突出表现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引导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2.“开发智能”过程。身体一运动智能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去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如:田径课程中跑、跳、投技能的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体操课程各种技能技巧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球类课程通过手、脚、头等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综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可见,通过专业课程发展体能过程的实质就是“开发智能”过程。

体能是智能发展的支点。体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重在反复锻炼和巩固提高。发展体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运动智能。换言之,运动智能是人在身体反复运动中感悟、体验而习得,非外铄而注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通过肌肉增进记忆,运用身体体验知识”,学会“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谈话”,教育界称此为“动作教育”,它对发展人的智能大有裨益。

体育专业课程在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同时,促进了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智能,是人能够直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里图像田瑚。不但能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还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特别关注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速度感、节奏感,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只要长期坚持智能开发的宗旨,学生就会逐步的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它包含理解和察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也是一个品德陶冶过程。

“开发智能”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尝试,目前尚无成功经验。提出来愿与同仁共同商讨探索。

3.“竞赛成才”过程。“竞赛成才”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竞赛)——再教学——再实践(竞赛)”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计划中将术科课程总课时的10%设定为实践课时。通过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教学比赛作为一种课程活动,它的开展遵循“主题·准备·比赛·评述反思”模式:

(1)从教学需要、学生兴趣出发,选择一个开放性主题,如:展示赛、检查赛、晋级赛、主赛,其中所包含的、涉及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情境做出富有创意的解答。

(2)精15、,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竞赛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以篮球赛为例:

a确定竞赛主题。如确定为晋级赛。这是一种为进一步提高技战术、体能、智能的比赛,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追踪评价,激励学生成才。

b.确定比赛方法、比赛形式。比赛方法:淘汰制或循环制;比赛形式:5人制或3人制;比赛时间:二节或三节、四节、多节,每节10分钟或l2分钟。以上比赛因素是可变的,可依据参赛人数而确定。

c.制定评分细则与标准。评定内容包含:a.技、战术;b.技能;c.体能;d.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

评定细则标准依据竞赛主题及学生特点,参考体操比赛评分标准进行制定。

d.裁判方法。场上裁判,按篮球裁判法执行;场下裁判,主要依据技、战术、技能、体能、智能的评分标准打分。

课前准备,其实质就是备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课中竞赛成败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里,不预则废”,竞赛方案出台后,还需多次实地演练,才能少犯错误。

(3)组织比赛。教师领导学生按竞赛方案组织比赛。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者,学生的活动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教师自己以导演身份出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导出“交响乐”式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声音)认识,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搭载,产生回想和共鸣。使教与做、学与做结合的更好。

教学竞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的建构,更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比赛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参赛权利”、“体验感悟的权利”。无论是场上队员(学生、班主任),还是裁判员(学生、教师),使他们的个性、人格、尊严都得到平等对待,使他们的理解、体验、感悟、情绪都得到尊重。

课堂竞赛同样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等特点。如果课堂竞赛进行不完,可延续到课外,但仍按竞赛方案执行,不得偷工减料。

(4)赛后评述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从比赛中学到哪些新东西,在比赛中技战术、道德、智能等方面展示水平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等。要认真总结,以作业形式与老师交流。

(五)“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

1.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表1):在237名学生中,82%的学生对教师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满意的。有76%的学生认为该系的教学方法很适合他们,并有7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有3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积极性在课上仍就未能被全部调动。这就充分说明“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对能力培养的反馈。在针对体育教学与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中显示(表2):7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7%的学生认

为该系的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实现“竞赛成才”的过程中,我系开展了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活动,如:系内篮、排球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试图让不同体能、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在比赛中得以建构,甚至于推进68%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潜在培养。其中有86%的学生认为系内的各级各类的比赛能够达到检验他们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目的,这就证明了竞赛活动已成为鉴别学生是否成才的途径。在竞赛中的表现则决定了学校是否为他烙下“合格”体育人才印记的关键所在。

表2中显示:83%的学生愿意在体育教学竞赛中接受学习效果的评价,这说明他们在竞赛过程中能够以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展示自身所学的同时,实现自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考核。因此,“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竞赛成才”过程的育人与评价的双重效果,是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最好验证。

“竞赛成才”突出育人与评价的紧密结合。我系根据自己学生知识结构、身体能力与技能水平建立了系内特有的比赛制度,设定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比赛。不但弥补了学生无参赛体验及各种大型比赛体验的不足,进一步为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道德体验和体育竞赛

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使得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发挥全体学生的体能、智能、情感、想象与创造力,充分利用竞赛这个教学手段的情境性与生动性的特征,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竞赛成才”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被评价的情况下,时时接受评价;使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地获得各种反馈信息并应用于教学方案的调整,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益与高质量。

三、结论

1.构建“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创设了“教学育人”、“开发智能”、“竞赛成才”的三合一的育人过程。

2.“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树立“身心一元论”的健康观、人才观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心实施。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2

收稿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贾传果(1980-),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e-mail)。

摘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文章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例,全面阐述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竞赛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对如何充分发挥结构设计竞赛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U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33-03

201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全国85所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了比赛。根据重庆地区山多地势起伏大,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比赛赛题定为四层吊脚楼框架模型的抗冲击设计(图1)。这一命题创意巧妙,体现了重庆的地域特色,具有实际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不论是竞赛的参与者、组织者,还是旁观者,都能在竞赛中受到启发,获得锻炼。

图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简图(单位:mm)一、结构设计竞赛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也是“教育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一种载体和重要形式,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第一,结构设计竞赛培养了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方案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如果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结构,那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就难以展开。然而目前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等在内的主要课程侧重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而对方案设计阐述偏少。结构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完成符合赛题要求的模型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赛者方案设计的能力。比如吊脚楼模型抗冲击的设计,参赛者首先应该认识到冲击荷载最大的特点是持时短、幅值高,那么在设计中就应该注意提高模型直接承受冲击荷载部位的强度和刚度,以减小结构底部柱子的侧移和损伤;当冲击荷载将能量传至结构,结构做出响应时,就应该考虑结构的变形和耗能问题――即适当减小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结构的延性。由此看来,方案设计直接决定着整个模型的受力机理,因此,优秀的模型必须具有优秀的方案,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得到锻炼。

第二,结构设计竞赛加强了学生对结构体系的认识。大部分结构类课程的教材主要基于构件,面向结构体系的知识点严重不足。无论是高层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木结构发电塔模型,还是悬挑屋盖结构、抗震木结构、吊脚楼模型,为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有效的传力和耗能途径都是模型体系设计必须考虑的重点。比如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吊脚楼模型应尽量减少力和冲量向结构内部传递,结构模型要能诱导它们以最简洁的路径传至加速度传感器,才能在降低加速度对结构的不利作用的同时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实测值“a”,增大模型性能得分。另外,考虑到冲击荷载具有持时短、幅值高的特点,应注意防止薄弱层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控制好各层结构的刚度比。这些问题都需要参赛者从结构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结构设计竞赛能够加强学生对结构体系重要性的认知。

第三,结构设计竞赛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涵盖了从地基基础到上部结构的梁、柱、板和墙的压、弯、剪、扭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难度大且复杂程度高。同时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十分抽象,如果不注意整理归纳总结,很难使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结构设计竞赛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比赛,可以让学生参与模型的受力分析和计算的全过程,其意义不亚于一次小的课程设计所能起到的巩固知识体系的作用。正是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尝试,让学生明白了课程学习的目的和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结构设计竞赛深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习知识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际动手训练,将书本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实践中的操作,才能让学生对空洞的理论有具体的理解。通过结构设计竞赛,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结构设计竞赛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未能充分体现该学科以实践为基础的特点[2]。结构设计竞赛则相反,它不仅需要应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模型的制作好比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如果构件出现了初始缺陷,或者节点连接不够牢靠,那么计算假定与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就不相符,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设计的失败。因此,不是计算书写得好就能让模型受力性能好,在模型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所给材料的特性,科学严谨地加以制作,才能做出稳妥牢靠、重量适度的结构。

第六,结构设计竞赛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构设计竞赛所倡导的“创新、挑战、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竞赛不仅形成了以锻炼学生为主、教师提供支持的运作机制,还形成了学生完成宣传、协调、实施等前台工作,教师负责提供资源、组织命题、竞赛评判等后台工作的配合方式,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竞赛过程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另外,竞赛也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竞赛题目的多样化,不设标准答案,但有考核指标,这样就激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研究和特色来取胜,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不难看出:通过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创新人才,这种模式对今后人才培养的方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提升竞赛的积极作用成为今后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对结构设计竞赛的反思和建议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教育部指定的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从2005年至2012年,已分别在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举办了6届,竞赛题目涉及高层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发电塔、体育场悬挑结构、多层房屋结构抗震、吊脚楼抗冲击等[3]。部分高校或地区也曾积极组织承办此项赛事。但是,无论是校级赛、地区赛,还是全国赛,在活动组织和学生参与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竞赛积极作用发挥的不足之处。

第一,赛题要求和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有差距。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参赛主体主要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这些学生正处于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阶段,对结构概念与体系的掌握比较浅显,更难灵活运用,对软件的应用也仅是肤浅的机械操作,并不明白原理。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比赛项目,不少高校在结构设计竞赛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强调了实践却忽视了理论。

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参与度不匹配。多数参赛者均能正确运用力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结构合理、贴近实际、满足功能的结构模型。但在实际比赛中也发现,个别参赛作品存在力学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性能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指导教师对参赛队员的指导力度不足。

第三,极少数作品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范畴,结构设计竞赛变成考察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工具,变成实现教师设计思路的过程。教师过度的“指导”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对参赛者组织赛前辅导、普及实验知识、提高参赛者的力学知识和结构设计水平;同时结合结构设计竞赛过程中的方案设计、计算、制作、试验等环节,开设带有竞赛性质的专业选修课程。作为结构设计竞赛的理论补充,不管是专门的赛前集训,还是开设选修课程,都可以更好地发挥结构设计竞赛的积极作用,避免学生盲目的“手工锻炼”。其次,指导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路,指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度,指导老师的定位是参赛者的顾问,可以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引导参赛学生,并对作品提出改良意见。

三、结语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形式,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有效地克服常规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缺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好结构设计竞赛这一平台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促进教学与教育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臻,童小东,尹凌峰,陆金钰,缪志伟.依托结构竞赛构建开放式创新研学平台[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29-133.

[2]苗吉,徐雷,刘春燕,赵楠.构建结构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土建类创新人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4(12):122-124.

[3]徐龙军,李洋,许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分析及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2,3(6):148-150.

ontheimportanceofstructuraldesigncompetitiontocivil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education

JiaChuanguo,ZHanGChuan,LiYingmin,YanGpu,HUYing,HanJun

(a.SchoolofCivilengineering,b.KeyLaboratoryofnewtechnologyforConstructionofCitiesin

mountainarea,ministryofeducation,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5,p.R.China)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3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体育纠纷层出不穷,针对这类纠纷的解决方式,以体育仲裁制度最为普遍。而我国在建立这一仲裁制度的初始阶段,首先应解决何种类型的纠纷属于体育仲裁的适用范围问题,即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拟定。本文通过对于法律规范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明确我国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及确定原则,并以此为基础,从强制性范围、否定性范围、肯定性范围三个角度对我国体育仲裁的范围作出全面性的设计,以期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仲裁;受案范围;体育纠纷

中图分类号:D9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129—03

2001年10月6日,在由中国足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足协)组织的全国足球甲级联赛B组联赛第22轮的一组比赛中,长春亚泰足球队以6:0的比分大胜浙江绿城足球队,凭此荣升整个赛季甲级联赛B组排名的第二位。按照相关规定,长春亚泰获得了升入甲级a组足球队的资格。然而由于假球”嫌疑的披露,中国足协于联赛后的10月16日,以足纪字(2001)14号关于对四川绵阳、成都五牛、长春亚秦、江苏舜天和浙江绿城俱乐部足球队处理的决定”,取消了长春亚泰升入甲a资格的决定。长春亚泰对中国足协作出的14号决定不符,与10月19日、11月10日分别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诉,未获答复。

案件发展至此,长春亚泰又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应有的救济?在体育纠纷的解决方法中,包括了调解、和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其中,仲裁制度因其灵活、保密、简捷的特性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仲裁体系中并无专门的体育仲裁机构,且相关的体育仲裁规则也未制定,因此在长春亚泰诉中国足协案中,长春亚泰最终是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为自己打开了救济的大门。幸运的是,此案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仲裁机构、仲裁程序规则建立的关注。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体育纠纷和争议,因此相关仲裁制度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仲裁制度所包含的范围界线——受案范围的拟定。

一、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概念界定

所谓仲裁范围,是指仲裁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可以用以解决哪些纠纷,以及不能解决哪些纠纷。而关于体育仲裁范围概念的界定,学界多数引用于善旭老师的一种观点,即指在我国立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竞技体育的特性而确定的具有可仲裁性的争议范围。从狭义上说,体育仲裁范围可以指全部体育争议事项的总和:从广义上说,则体育仲裁范围涵盖至空间范围和对象范围两个方面,空间范围包括整个竞技性体育活动,对象范围则包括参与其中的运动员、裁判员、运动队、体育社团等。这一概念的阐述相对较宽,但在现阶段的理论基础下,该概念的适用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受案范围的拟定提供了更多创造和构思的空间。

二、我国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确定原则

要实现体育仲裁受案范围建立的目标,做到最大程度的涵盖所有体育仲裁纠纷类型,首先需要明确一种稳定性的指导思想,提供设计的方向性指引。因此,笔者根据我国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确立标准,参考外国现行诉讼制度先进经验,提出以下指导性的立法原则:

(一)适当扩大化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纠纷案件不断涌现,在建立体育仲裁受案范围之初,范围的边界线不应设定的过分狭窄,应给予这一制度一定的自由度,保障各类型需通过仲裁予以解决的案件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济。而相对的,扩大不代表毫无节制,作为一类新的仲裁类型,体育仲裁制度相关的法律依据尚未完备,理论研究仍不成熟,因而无限地扩大之后必会给仲裁机构裁判案件带来效率上的问题,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对于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建立应坚持适度扩大的原则。

(二)纠纷类型化原则

如上所述,体育纠纷的种类繁多,单一的列举式无法穷尽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各类问题。参考现阶段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单一的情形列举往往导致了很多纠纷只能通过兜底条款的引用得到救济,这对于制度的发展并无任何的优势可言。故而在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建立之初,应施行纠纷类型化原则,以类型性的纠纷情形尽可能地囊括所有的可仲裁性体育纠纷,保障争议主体的合法权益,解决体育纠纷的宽泛而不确定性的问题。

三、我国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框架性设计

(一)我国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

从上述理论基础的阐述,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需要救济的体育纠纷,明确了体育仲裁受案范围制定所需的指引性的确定标准和确定原则,以此对于受案范围的设计便可以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索。关于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拟定,学界多以肯定式范围加否定式范围为主要的受案范围确定模式,也是世界上多数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模式。然而,作为一项专业性的仲裁类型,其中很多的体育纠纷必须通过类似体育仲裁这类具备专业知识的机构进行裁判才能真正起到解决纠纷的目的。因此,在受案范围的拟定中,除了肯定性的范围和否定性的范围,还应加入一项强制性的适用范围,即在此类范围内的体育纠纷必须施行体育仲裁前置,非特殊程序性原因,一裁终局。

(二)强制性受案范围的拟定

《<体育法>释义》就体育仲裁的范围解释为因禁用药物、运动员流动、参赛资格等体育专业纠纷。虽然该项解释具有局限性,但其也明确指出了因违反规定使用禁药、运动员流动、参赛资格等问题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这三种体育纠纷是必然包括在强制性的受案范围之内。但因体育纠纷类型的多样性,仲裁强制性受案范围的内容不仅如此。参考我国体育纠纷的类型划分,强制性受案范围应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1合同型资格类纠纷

首先,在涉及运动员注册、裁判员变迁等事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的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经注册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流动。《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各级裁判员审批部门每两年必须对所批准的裁判员进行注册,荣誉裁判员可以不进行注册。每偶数年的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各项目裁判员的注册期: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报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另行确定裁判员注册期。由此可知,在体育法上,运动员、裁判员的资格均以注册为依据。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发展,运动员注册转会、裁判员的变迁事件会日益增加,而这类型案件的专业性较强,往往涉及体育组织的内部规定,其他裁判机构、官方组织往往无法以其现有知识来解决此类纠纷。

其次,关于运动员的参赛资格,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澳大利亚运动员Rakin因特殊原因由女子双人皮艇500米比赛改报参加女子皮艇500米个人赛,而女子双人皮艇500米赛由另外两名运动员paulaHarvey和Susantogg参加。雅典奥组委于当晚确认了paulaHarvey和Susantogg的参赛资格,却以报名晚于最后截止日期拒绝了Rankin的参赛资格,最终,仲裁庭认为根据同等对待的原则,以确认paulaHarvey和Susantogg的参赛资格同时确认Rakin的参赛资格。任何一项国际赛事均有人数上的限制,而谁将拥有这一资格参加比赛,发生的相关纠纷往往不是简单的行政诉讼所能解决,需要专业性的裁判人员针对具体的体育规则进行权衡。因此对于上述两类合同型资格类体育纠纷,必须通过体育仲裁的方式来进行纠纷的解决。2惩戒型违规类纠纷所谓违规类的纠纷,特指体育赛事中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受到惩处发生的纠纷,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兴奋剂类案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短跑女运动员edwards因被检测出服用了兴奋剂,被美国反兴奋机构禁赛两年。edwards对这一决定不符,向美国仲裁协会提起体育仲裁,未获理想答复。之后edwards向CaS雅典奥运会特别仲裁庭提起上诉仲裁申请,最终仲裁庭驳回了上诉人的仲裁申请,维持了美国仲裁协会的裁决。@在此类案件中,所依据的规定是体育赛事中的兴奋剂严格责任,对于此类违规行为从严处理。而在现代体育运动中,为了更好地规范运动员或相关人员的行为,各个体育组织往往都会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则。由于体育名次后的巨大利益,比赛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在获得了处罚后,如若通过司法寻求救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法院以涉及行业内部自治管理为由拒绝此类案件的受理,使得运动员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相关体育组织的自治管理规则具有明显的专业性,非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因此对于惩戒型违规类的纠纷,必须通过设置体育仲裁前置程序进行规制和解决,以便更好地解决这类型体育纠纷案件。

3竞技型赛事类纠纷

在竞技型赛事类纠纷中,例如因为变更竞赛时间、地点或其他竞赛事项而引起的纠纷,决定的作出多以行业内部运行管理规则为依据,而这类纠纷如同上述纠纷类型所遇问题一样,单纯依靠其他救济方式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需要专业性的仲裁机构进行介入并作出专业性的裁决。另一方面,因为竞赛报酬、奖励和其他收益的适用而引起的纠纷,均为赛事中相关规则的理解差异所导致的争议,非专业性人员无法作出最为公正的裁决,因此此类纠纷同样必须以体育仲裁为前置程序,保障专业性事项的科学性处理。

(三)否定性受案范围的拟定

1惩戒型技术类纠纷

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竞赛领域内的裁判制度的特殊性。裁判员是特殊的仲裁者”,即便是一个没有任何私心的裁判员,也可能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判、漏判甚至反判。康明先生曾说过:“现在每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场次高达六十四场,裁判员的任何一次裁判,如果任何一支参赛球队不服,而要求去法院进行诉讼,则这场比赛只得暂停,几万名观众则要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那么整个世界杯足球赛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体育运动需要的就是这种即时裁决的制度”。一方面,裁判员作为一个个人,即使没有私心,也无法百分之一百地做到毫无偏颇。实践中,运动员会出现失误,不可避免地裁判员也会出现失误,当然理论上需要尽可能小的减小这类误差,但依据国际司法判例,这类纠纷不应允许司法或仲裁的介入。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此类技术性的裁判纠纷予以体育仲裁的救济,则会严重影响到体育裁判的权威性,因此对于纯技术性的判罚,除非因为裁判员存在恶意的行为,否则不可提出体育仲裁的申请。

2管理型行政类纠纷

在管理型行政类纠纷中,体育行政关系的主体为体育行政管理机关与体育参加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条的规定,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管理相关体育工作,体育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规定行使行政权力对于体育参加者进行管理,属于一种行政行为。因此,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应属于行政争议。同时,由于行政争议的特殊性,在这一法律关系中,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之规定,仲裁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争议问题,而其对于行政争议的仲裁也明确地予以排除。因此,尽管此类纠纷涉及体育性,但是并不适用体育仲裁,因此只能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法律上的救济。3体育纠纷与刑事诉讼法的交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之规定,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体育纠纷的广泛性往往也涉及到刑事诉讼所管辖的范围。

具体而言,第一,体育纠纷中的人身伤害类案件。如比赛中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间的斗殴事件,或赛事中意外发生的伤害、死亡案件,或赛场外观看者间的暴力争斗事件,往往涉及体育纠纷的同时,也触犯了刑法上的故意伤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严重的人身伤害类罪名。第二,体育纠纷中的经济类案件。如竞技类比赛中,运动员或体育俱乐部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进行的假球、黑哨实践.或体育比赛的商标权、转播权、广告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类争议,往往涉及刑法上的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问题。第三,体育纠纷中的贪污贿赂案件。体育赛事中最被社会所诟病的要数中国足协的贪污腐败问题。而这类问题不仅仅涉及足球这一个方面,且这类问题并不仅限于足球一个方面,往往遍布体育赛事的各个领域。如俱乐部通过对于教练员的行贿,实现黑哨、假球的利害结果,严重影响了体育管理事业的发展秩序。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体育仲裁进行解决,往往不切实际,体育仲裁裁决的效力并不能实现等同于刑事制裁的效力。因此,对于此类纠纷的解决,将其交由具有国家权威的司法机关进行裁决,才更为谨慎合理。

(四)肯定性受案范围的拟定

在这里,关于体育仲裁肯定性受案范围的类型划分将不再予以具体的列举。一方面,如果每一项受案范围均己列举式的方式进行阐述,势必会遗漏一部分的体育纠纷,使其无从通过仲裁有效地得到救济。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国的受案范围确定模式中,越来越多地开始尝试和改革通过仅借助于否定性的列举进行受案范围的拟定,即除了所列举的情形,其他均属于肯定性的受案范围之内。这中受案范围确定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各国法律制度的认可.将其引入体育仲裁制度中,势必有助于解决其在发展之初遇到的问题,促进制度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体育仲裁制度中,除却强制性的受案范围和否定性的受案范围,其他符合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确定标准的体育纠纷均应可适用体育仲裁进行纠纷的处理。

五、结语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4

任何一次知识竞赛都要预先确定好竞赛程序。竞赛程序通常分两个阶段,一是赛前准备阶段,二是竞赛实施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竞赛活动方案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竞赛活动方案范文1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毒品预防教育,结合文件精神,加强禁毒宣传工作,切实开展好禁毒宣传教育,决定开展学生禁毒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践行禁毒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识毒、拒毒、防毒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禁毒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评选领导小组

组长:彭__

组员:韩__

三、参赛对象: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竞赛规则

1、参赛规则

参赛者必须是__小学的学生,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本人原创。本个参赛者可提交一至两幅作品,限一次获奖机会。

2、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3、内容要求

作品以手抄报的形式反映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传播防毒拒毒的方法,反映党和政府治理毒品问题的举措、成效。排版应要有醒目的报头,要划分版块、栏目,主题文章要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做到主次分明。版面安排要整洁、美观、大方、标题突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文章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可根据资料简写、缩写;文一律手抄,要注意整洁、美观。插图可多样化,要根据内容安排插图,简画、彩画、贴画、剪画均可。

4、作品的形式

参赛作品大小为4开,在作品的右上角注明参赛者学校、班级、姓名及指导教师。

五、报送截止时间、地点

__年4月25日截止,送至李__处。

__市__小学

__年4月9日

竞赛活动方案范文2为迎接建党89周年,学习宣传廉政文化知识,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员模范意识和廉政意识,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营造“守党纪,正党风”的良好氛围,经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在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及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竞赛内容及范围:下发的竞赛题中党的基础知识、廉政知识及师德法规三部分内容(见附件1)。

二、竞赛方式:每个基层支部(总支)须组织一支参赛队参加初赛。每队三人,需由1名校级干部、1名中层干部和1名党员教师组成,并依次为本队1-3号选手。初赛以笔试形式进行,按各队3名选手卷面总分,取前6名学校参加决赛。初赛中,如遇团体总分相同,则比较1号选手(校级干部)个人总分;若1号选手成绩也相同,则比较2号、3号选手个人总分。如需临时更换参赛选手,须报教育局党办。各单位在5月14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报教育局党办(见附件2)。

三、竞赛时间、地点:

初赛:6月10日,52中学吉盛校区一楼阶梯教室。

决赛:6月23日,52中学临河校区三楼演播厅。

具体时间以赛前通知为准。

四、奖项设置:只设团体奖项,分别设第一名1名,第二名2名,第三名3名。

五、其他要求:

(1)各支部(总支)要高度重视此次决赛,精心组织人员参加,参赛选手要认真准备比赛;

(2)参加决赛的各单位选手要统一服装,提前20分钟进场,现场抽取座位。

(3)参赛各组要注意决赛纪律,发扬风格,展现各校风貌。

六、竞赛规则见附录。

附录:竞赛规则

一、基本规则:

1、参加决赛6支队伍的座次,现场抽签决定。

2、答题裁定:答题正误由主持人裁定,遇有违规争议的,主持人无法判定时,由主持人请求仲裁组裁定。

仲裁组由教育局科长组成。

3、各参赛队基准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通过竞赛增减,比赛结束依据各队得分高低排定名次。

4、选手答题须起立作答,答题完毕后须回复"答题完毕",在规定时间之外回答的内容无效。

二、必答题规则:

1、必答题共三轮。

每队每人1题,按队员场上座位顺序,面向观众,

从左至右,依次为1-3号队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或不完整扣10分。

2、必答题按每队1-3号队员轮流作答,其他队员不得代为作答或提示,否则扣分。

3、选手答题时间从主持人把题目读完后开始计时,不得超过20秒,超时无效,扣分。

三、抢答题规则:

1、抢答题共18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2、各参赛代表队需要在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再抢答,可在规定时间内商议和补充。

提前抢答视为犯规,扣10分,不再增补试题。

3、抢答题答题时间,不得超过30秒,超时无效,扣10分。

四、风险题规则

1、风险题分为10分、20分、30分三类,每类各6题,答对得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各代表队可视自身积分自由选题或弃选。

2、各参赛队按座位顺序选题、答题,题目一经选定便不得更改,已选过的风险题不再重选。

3、参赛队内部可在相互讨论后,选派一名选手起立作答,队内其他选手可在规定时间内补充,答完题应说"回答完毕"后方可坐下,“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补充作答。

4、风险题不按分值区别计时,讨论时间30秒,答题时间30秒,超时无效。

五、附加赛规则:

1、比赛结束后,如果有两支以上参赛队积分相等而影响晋级或获奖等次评定时,积分相等的代表队进行附加赛。

2、附加赛题型为抢答题,规则同前,直到决出名次为止。

竞赛活动方案范文3为检测各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教导处期初计划,特组织本次竞赛。

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二、参赛对象: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兴趣小组学生。

三、评奖方法:

一至四年级:

以年级组为单位,设团体与个人两类奖项

1、团体奖项:以班级前

20名学生成绩为依据,取团体优胜一名;

2、个人奖项:年级组设一等奖

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五、六年级:

只设个人奖项:名额同上。

__小学教导处

__年12月23日

__学年第一学期__小学数学能力竞赛监考安排

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二、地点:一至四年级:各自教室

五年级:一楼奥数室

六年级:四楼语音室

三、监考安排: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班

__

2班

__

3班

__

四、场外监考:胡雪芳

五、领卷、交卷

1、各监考老师于第二节课后到接待室领卷。

2、上课铃响后进教室发卷。

3、姓名、班级统一写在试卷左上角,便于装订。

4、发、收卷时间以广播为准。

5、收卷后各监考老师把卷子点齐后交接待室装订。

六、装订:

____

__小学教导处

竞赛活动方案范文4为贯彻落实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交通部交通安全委员会《关于开展_年度全国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活动的通知》_号精神和省交通厅的要求,结合我市水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我市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竞赛组织领导

_

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开展船舶、班组安全竞赛文件精神,切实抓好今年我市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的组织、检查、评选、推荐等工作。竞赛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上报工作。

二、参赛范围

此次竞赛以水运系统企业为参赛单位,以生产一线的船舶、班组为参赛单元。船舶所指:客、货运输船、工程船、港作船、拖船;班组所指:客(货)运站班组、船舶轮机、驾驶部、乡镇船舶管理站(所)等。

三、竞赛日程

这次竞赛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

(一)各参赛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成立竞赛活动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指定部门专人负责。

(二)各参赛单位传达本方案,并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各参赛单位部署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有关工作。

第二阶段:落实阶段

各参赛单位要严格按照“_年度全国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考核标准”(见附件二)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

第三阶段:自查整改阶段

各参赛单位按照“全国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考核标准”(附件二)逐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第四阶段:检查评比阶段

为保证竞赛活动有效地进行,市水运系统安全竞赛领导小组将加强对参赛单位船舶、班组的检查与指导。经市水运系统安全竞赛领导小组的评比考核后,评选出我市安全优秀船舶、班组和组织单位,并给予通报表彰,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参赛船舶、班组和组织单位,将向省交通厅推荐,参加省或全国优秀船舶、班组竞赛评比。

四、竞赛评比条件

(一)安全优秀船舶、班组的评比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全国总工会和本单位有关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

2、船舶、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组织健全、制度健全,安全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

3、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程序、生产操作、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工具摆放、安全用语、安全标志、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等方面符合标准规范。

4、在竞赛中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无发生任何大小责任事故,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安全竞赛组织奖的评比条件

1、成立竞赛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竞赛方案和措施。

2、组织发动面广,参赛船舶、班组占总数的80%以上。

3、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4、对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检查指导,有总结评比。

五、竞赛要求

(一)各参赛单位要成立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安全、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竞赛领导小组,并结合“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增强对事故的防控意识与能力;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出操作性强、可比性强的竞赛实施方案,利用参赛之机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各参赛单位要做好广泛发动、调动员工参赛积极性,采取研讨会、专栏、横幅、广告单章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各参赛单位要继续加强“四客一危”船舶、小型船舶和“四区一线”等重点水域的安全管理,强化季节性安全预防和检查,把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突发性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四)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船舶、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职工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消除“三违”现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参赛单位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继续巩固去年我市水运系统开展船舶、班组安全竞赛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活动的成果,要求各参赛单位的船舶、班组

_六、参赛考评表彰

(一)各参赛单位要严格按照“全国水运系统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考核标准”(见附件二),逐项进行检查、整改、总评和考核。

(二)各参赛单位在考评工作中要注重发现一线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及时向市安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部分企业船舶、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研讨会。

(三)市安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水运管理部门将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参赛单位和参赛船舶、班组的指导和抽查。

(四)我局将对考评进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先进事迹,使我市水运企业安全生产活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安全生产促进我市水运业协调、和谐、快速发展。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营造全员参与氛围,夯实“安康杯”竞赛基础。

完备的组织领导是竞赛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根据上级组织要求,泵站结合实际,成立了以行政领导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支会、安全、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参赛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分工负责的“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泵站特点的竞赛方案,确定18座泵站的13个班组为参赛单位,发动全所108名职工积极投入到竞赛中来。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职工对“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理解,领导小组积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生产调度会、班组会对竞赛方案进行不断宣讲,班组分别绘制了竞赛主题板报,支会下发了多期“安康杯”竞赛宣传材料,通过深入学习使全所职工对竞赛的总体要求、竞赛目标、竞赛主题、活动内容、实施步骤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领导小组进一步对竞赛活动,对安全工作采用目标管理,建立管理人员考核机制,明确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实行班组长承诺制,坚决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与班组长签订安全责任状,班组长对班组的安全负总责,建立奖惩机制,对班组长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年终兑现,奖罚分明,进一步通过班组间的横向比较,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竞赛活动自觉性、安全管理积极性。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责任上的清晰明确,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创新形式,追求活动效果,以赛促赛激发热情,突出“安康杯”竞赛重点。

首先,以加强投入促进安全工作落实,力争单位生产运行在哪里,竞赛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泵站率先为班组建立了《劳动保护用具和应急用品》使用专柜,近年来,进一步从专柜利用上加大投入,新增方法图版3块,使用手册12本,同时,进行了“安全带”等防护用具实际操作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了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和管理,为虎滩、泉水、星海、凌水等七座泵站起重设备增加了6套总电源失压(失电)保护装置,7套起重限制器、7个吊钩防脱钩装置,更换4个吊钩、3个起重机钢丝绳,有效保障了起重机械设备的作业安全。为星海、付家庄泵站重新加装和更换了安全护栏,排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新接收的海洋巷、付家庄、银沙滩泵站制作《防火防爆警示卡》3张、紧急疏散平面图3张、变电重地禁止入内警示牌30张,各种安全提示卡30余个。同时,按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和特种作业保护用品。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促进了安全工作落实,保障了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其次,以职业培训促进“八个加强”的落实。近年来,泵站分别组织涉及安全知识、岗位技能、执业资格等各种内容职工培训43次,551人次参加培训,答卷129份。8人通过“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2人通过“起重机械作业许可证”复审,取得特种作业认证资格。工会委员、班组长、工会小组长28人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需知”答卷,“三个条例”和“三项合同”中有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健康、保护条款的履行能力得到加强。泵站不仅为职工创造培训机会,更加鼓励自主学习,2011年,全所职工通过处总工会“网上书屋”、所“流动书屋”,以及班组“读书角”不断强化学习,增加阅读量,仅支部党员就分别阅读各种书籍60余本,撰写上报学习体会60余篇,4名困难职工通过市总工会资助成为大连工人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大专班学员。15人次进行了继续教育,1人通过了职称晋级考评,29人分别参加了工人初、中、高级以及技师职业技能晋级考试。设备维修班针对“黑石礁泵站在运行中产生强烈震动与噪声,致使水泵基础双备帽螺栓松动,造成Dn400穿墙出水管线多处出现裂口”问题进行的科研技改,在应用中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该项目也被评为2011年度处科研技改一等奖……职工们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日学习,周交流,月考核”已经成为泵站管理和“安康杯”竞赛的常态内容。

第三,以多样形式促进“六项活动”的开展。泵站把“安康杯”竞赛与“职工品牌小家建设”、“安全生产月”活动,“红旗泵站竞赛”有机结合起来,相继开展了“落实安全责任,献礼党的华诞”主题安全演讲比赛;读《居民平安知识图话》、假期安全专题教育、《身边“安康杯”典型经验》学习交流等“十个一”活动;多次进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同时,进一步加强运值人员“六勤一记录”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十字法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职工安全信息卡内容,规范了安全教育记录内容与形式,坚持每周对安全内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积极组织职工观看教育片、创办主题板报、组织征文交流,进行各种演练,将“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向高潮。每年3月,以活跃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基础开展的“工艺品制作”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惠及全所职工的“艺术节”。各种小型趣味活动的开展,进一步锻炼了职工的心智,强建了体魄,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也不断增强着职工的安康意识和能力。

通过强化教育、实施培训、创新形式、完善活动,职工将安全健康知识融会贯通,潜移默化间提意识,强素质,长本事,安全知识成为常识,安全操作成为日常行为,安全技能成为习惯动作,“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作用更加凸显,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三、搭建竞争平台,强化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实现“安康杯”竞赛目标。

泵站现有13个班组运行管理18座泵站,在“安康杯”竞赛过程中,领导小组为各班组参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良性的环境和平台。充分发挥班组长的聪明和智慧。每月的生产调度会也是“安康杯”竞赛的督促会、检查会和总结会。班组间定期和不实期互评互查式的内部交流,进一步调动职工参赛的积极性。领导小组着力挖掘竞赛过程中涌现出的人和事。多年局优秀共产党员张百治同志带领维修技术人员,确保泵站260多台电气、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转,为“安康杯”竞赛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虎滩泵站班长张桦顺,是电气设备现场操作培训的重要讲师,为“安康杯”竞赛专业技能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被卢万聪主席亲切称为“比女孩还细心”,带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的凌水泵站班长石明;在隐患排查、设备检查、安全整改、内业管理上都做足功课的所安全管理员张怀利;深入班组,事无具细,亲力亲为的支会主席于颖……职工的广泛参与促进了“安康杯”竞赛活动不断取得实效。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6

诚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支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世纪××人形象”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搞好全区××系统诚信文明建设,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根据市建设局《关于引发〈关于在建设系统开展“双十佳双百优”诚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部署,决定在建设系统开展“双十佳双百优”诚信文明服务竞赛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宗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提高建设系统文明服务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活动范围

竞赛活动在建设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

三、活动内容

“双十佳”是指在竞赛活动中,在系统内评选出最佳信用单位;“双百优”是指通过竞赛评选出诚信文明服务优秀单位和诚信文明服务优秀个人。具体活动分三个方面开展。

(一)广泛开展诚信文明教育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诚信文明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刚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进行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要通过辅导讲座、报告会、演讲会、学习先进典型等形式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增强诚实守信,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承诺制度,各单位要按照规范化服务承诺的要求,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制定服务重点,提出服务标准,量化服务指标,明确服务时限,制定各种保证措施。在服务态度上,不与服务对象吵架;在服务质量上,不发生服务事故;在服务时限上,不强行拖延;在服务纪律上,不谋取私利。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服务规范的学习教育,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深入进行廉政纠风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廉政纠风工作的要求,对广大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业新风,大力加强自检自查工作的力度,坚决查处行贿、勒、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在反腐斗争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影响群众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评比条件

(一)诚信文明优质服务优秀单位评选条件

1、领导重视,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制定行之有效的还是方案,进行广泛的动员和部署。

2、本单位社会信用程度较高。经常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干部职工有较强的信用意识,建立了较规范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规则,领导干部带头做诚信的表率,干部职工认真执行“明理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开展规范服务和文明优质服务活动的内容、标准、时限明确,措施得力,服务对象满意、社会反响好。

4、廉政纠风工作重点突出,法制廉政教育生动有效,无大案要案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诚信文明优质服务优秀个人评选条件

1、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到位,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业绩突出。

3、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在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组织领导

为保证竞赛活动正常开展,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服务竞赛活动中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和处理,指导竞赛办公室工作。

组长:××区建环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区建环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区建环局副局长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7

一、突出时代性

1.指导思想的时代性。这次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着力点,宏观的理论指导凸显时代特征;坚持以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为重点,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中观的思想指导体现了时代内容;大力弘扬“在困境中奋起”的河南教育学院精神,努力培育广大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微观的精神指导符合学院的当前特点;提高全院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院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活动的基本目标体现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2.指导原则的时代性。活动开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四争”竞赛活动与当前学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推进学院改制、迎评促建、新校区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结合起来,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结合起来,与“开展行风评议、纠正不正之风”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和竞赛活动“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如上所述,以学院中心工作为核心,既反映了学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出发点,又反映了学院围绕二次创业奋斗目标的根本点,还反映了对内凝聚力量推进工作、对外树立形象搞好行风评议的结合点,这三点都体现了时代性。

3.标准制定的时代性。活动开展初期,学院在以往的基础上修订了《河南教育学院师德标兵标准》《河南教育学院文明学生标准》《河南教育学院优质服务型机关标准》。经过师生广泛讨论,最后确定的各类标准都彰显了时代性。比如,师德标兵的标准分为5大部分12条,5大部分的主导词语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情操高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志存高远”,贯穿着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的精神: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再比如,文明学生标准的主要内涵是“爱国爱党、争做先锋,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见义勇为、弘扬正气”,也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优质服务型机关标准中的“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体系、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服务为本的机关作风,同样具有时代性。

二、贯穿科学性

1.活动开展方法的科学性。一是坚持弘扬正气、典型带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落实“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发扬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教育为先、注重实践。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师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文明和谐意识;针对不同群体,从实际出发,突出内涵开展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针对师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实现“三德”教育具体化、规范化。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效果,把“争先创优”的行动内化为提高思想修养和促进工作的动力。

2.活动开展步骤的科学性。活动开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9月19日至9月30日为制定方案阶段,各牵头部门、参加部门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分别制定“争做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服务型机关”“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的具体实施方案。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牵头部门、参加部门根据实施方案,分别结合不同群体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员参与,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或公约、守则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师德论坛、文明学生岗、优质服务承诺等。2008年6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3.活动考评的科学性。学校专门制定了考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考评工作的5项原则:坚持群众广泛参与、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考核评比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相结合,与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相结合;自评、组织考评、领导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关键时刻的表现,注重群众公认”的原则。科学的考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评出了公认的先进,宣传了先进的事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广大师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体现群众性

1.活动组织体现群众性。全院各系、机关各部门广泛参与:工会牵头,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做师德标兵”方案;学工部牵头,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当文明学生”方案;机关党总支牵头,党办、院办、组织部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创服务型机关”方案;院纪委牵头,制定并落实“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方案。

2.活动开展体现群众性。一是把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四争”竞赛活动全过程,各部门领导干部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相信并依靠群众开展活动,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活动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方法途径,推动了“四争”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全院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从制定方案、参加活动到总结考评等各个环节,人人都是决策者和参与者。

3.活动考评体现群众性。在考评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单位推荐环节,采取教师(学生)本人自荐、多名教师(学生)联合举荐、基层党组织提名推荐的方式。在分类初选环节,对“师德标兵”候选人,在教学系(部)和机关单位进行票决推选;对“文明学生”候选人,在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进行票决推选。在群众投票和民主测评环节,各初评小组分别根据不同情况制作测评票,并开展网上投票评选活动,在不同群体进行测评。在初步拟订环节,还在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民主测评。

四、激发创造性

竞赛活动开展近一年来,有了不少方法、形式的创新。

1.创新开展了“师德格言、警句或短信”征集活动。全院每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编写了一条师德格言、警句或短信。此项活动旨在认真贯彻院党委开展“四争”竞赛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争做师德标兵”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并弘扬汶川大地震中舍己救生英雄教师群体精神。活动开展过程中,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带头创作,各分工会精心组织、踊跃推荐,全院共报送各类作品389件。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和活动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原创性和教育意义。

2.形成了“六个一”“四个延伸”的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机关各部门围绕活动开展,分别制订了一个具体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召开了一次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办好了一件(一批)让服务对象满意的实事,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服务工作的规定,推举和树立了一个(一批)服务标兵(典型),撰写好一个创建工作总结。在巩固活动成果上抓了“四个延伸”:一是服务范围在师生需求上延伸,二是服务作风在精干高效上延伸,三是服务水平在准确无误上延伸,四是服务质量在师生满意上延伸。

3.打造了“文明学生竞赛活动月”品牌。活动月分为宣传发动、文明行动和评选表彰三个阶段,通过开展“文明理念塑造行动”“文明礼仪普及行动”“文明生态校园共建行动”“文明形象展示”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体验文明、参与文明、塑造文明、展示文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效果增值性

一般来说,开展一项活动,即使是系列活动,产生的效果也往往是单一的,或者是多重的,很少“增值”。而河南教育学院开展的“四争”竞赛活动却产生了“增值”的效果。

1.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四争”竞赛活动,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形成了各项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构建了和谐校园,也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2.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目标。可以说,“四争”竞赛活动开辟了一条高校育人途径、育人方式、育人方法的新路子。有利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落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高学院机关干部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3.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由内到外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四争”竞赛活动以“争当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优质服务型机关”为切入点,归结到“搞好行风评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立学院良好形象”的目的。从而使活动中所形成的内部凝聚力扩展为外部张力,内外结合,互为促进,延伸活动成果的影响面和辐射力。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8

一、围绕民主管理实施“凝聚人心工程”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中支始终把落实职代会制度作为考核、评价单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紧紧依托职工代表大会,开展民主管理、行务公开工作试点,得到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地方工会的高度肯定。

1、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民主管理形式多样。中支机关工会根据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如,推行阳光政务,全方位公开各项重大决策从动因、议定、实施到结果的全进程;实行提案工作小组制,将提案工作小组作为职代会闭会期间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提案的一个常设工作部门,负责审定、落实、督办职工各项提案;制定专题职代会制度,对行里的重要工作、方案、方针、决策、决定、措施等,要召开专题职工代表会议讨论并表决通过。

2、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民主管理细处见真。中支机关工会在党委的支持下,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民主管理抓深抓细抓规范。一是出台《“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以职工代表为主体、后勤服务部门主办、会计财务部门指导、纪检内审部门监督、工会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有职工代表参加的四个财务专项小组:即财务预审小组,大宗购建小组,科技设备预审小组,车辆技术鉴定小组。2004年3月该项管理机制启动以来,各专项小组审核各类签报80余次,涉及金额近千万元,被否决签报的金额265.39万元。二是坚持职代会制度,发挥专题职代会的作用。行里的各项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得到党委同意和职代会表决通过的双认可。在工作职能履行方面,中支年度工作报告、年初的工作安排,需要职代会讨论、修改后才能通过;在内部管理方面,职工代表积极踊跃参加《工作绩效等级考核管理办法》、《影响机关工作效能和形象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全行性规章制度的起草、修改、论证,并在职代会通过后组织实施。职代会认真听取相关部门作出的《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机关财务分配预算报告》并予以审议,认真参与全行临时用工人员的选择确定、车辆购置与报废、工程招投标等事宜,对各项活动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在职工生活服务方面,职代会有权对机关食堂的管理、招待室的管理、院内绿化方案、健身场地建设、理发室、洗衣房的选定和招标等进行认定或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评判,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目前,**中支机关职代会已成为凝聚干部职工的焦点,维护干部职工利益的平台,实施民主管理的标志。

3、聚群众智慧,促职能履行,彰显主人翁意识。中支机关工会在强化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激发干部职工的爱行建行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引导规范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出台了《合理化建议评比奖励办法》,明确了提案的提交、受审、送报、审定、反馈、督办、落实、评议的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专项职代会和提案工作小组两种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交流模式,拓宽干部职工建言献策的渠道。中支党委更是把倾听职工呼声、广纳良言、采纳合理建议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大提高了职工建议的采纳率,提高了建议的落实力度和速度。如发行库职工工作服挂放架问题、办公楼洗手间放置洗手液问题、保卫值班用餐时间矛盾问题、考勤机安装位置问题等都在问题答复的2-3小时内得到彻底解决。合理化建议传递了职工对工作的思考,干群沟通体现了和谐集体的创建,建议采纳蕴含了党委对群众监督的欢迎与信任。目前,**中支机关提建议的人多了,提意见的人少了;干群间理解的多了,猜疑的少了;当主人的多了,做客人的少了。“做文明行员、创和谐集体”活动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

二、围绕劳动竞赛实施“鼓舞人心工程”

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机关工会坚持把开展劳动竞赛作为服务全行工作、推动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坚持以业务部门为主体,广泛深入开展业务练兵和劳动竞赛,形成了人人钻研业务,个个争当能手的氛围。

1.劳动竞赛讲规范。工会与中支各业务部门分门别类地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及管理办法,建立劳动竞赛管理档案,并以联合发文的形式确定,纳入全行劳动竞赛工作统筹规划予以认定和表彰。

2.业务竞赛求发展。紧紧结合国家政策、法令的颁布,人行工作导向的变化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的要求,由工会牵头,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仅2006年第一季度,除会计、统计两项业务技能竞赛外,中支先后举办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公文写作竞赛”和“网页制作大赛”。2007年又探索新路,与科室签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劳动竞赛专项合同》,较好地体现了劳动竞赛适应发展要求的全新理念。

3.结合竞赛树先进。围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引入竞争机制,倡导比、学、赶、帮,集体开展挑战赛,部门开展对手赛,柜组争创示范岗,个人争先当能手。结合劳动竞赛和人行工作,工会积极开展评先推优活动,培养典型,表彰先进,树立标兵,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比有目标,赛有对手。在2005-2006年两年一度的表彰中,工会树立了10名“十佳行员”,推出了10名“岗位标兵”,表彰了一批先进工作者和业务能手。近五年来中支机关有2项工作获得部级表彰,1项工作、1名个人受到中国金融工会表彰,3项工作、2个集体、7名个人受到人总行表彰,1个集体受到省总表彰,有11项工作、21个集体、96人次受到武汉分行和省级部门的表彰。

三、围绕和谐主题实施“温暖人心工程”

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中支要求每个工会干部,既要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宣传者,又要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实践者。

1、建立教育、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宣传、教育讲维权。坚持每年初开展一次《宪法》、《工会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决议的学习,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二是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促维权。工会依托机关法律事务办公室,开通了“职工法律咨询专线”,在工会网页上开辟维权知识窗口,明确专职维权工作人员,并聘请义务维权工作宣传员,明确维权工作责任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劳动保护条例,建立维权工作台账并建立特困劳模(先进)档案、特困职工档案、特困女职工档案,特困单亲职工档案,明确扶贫帮困救助责任人,制定走访帮困工作制度,定期上门走访,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2005-2007年,全行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2、关心职工生活,满足职工需求,丰富文体活动。一是满足职工奉献社会的心理需求。机关工会既倡导关注社会、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精神情操,又为全行干部职工奉献社会提供平台。仅2005-2007年,全行干部职工参加义务献血135人次,救助贫困家庭56户,参与捐资助学395人次,各项捐助近10万元。二是坚持开展“送温暖工程”。落实以“五必谈、五必访”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把党委对职工的关心送到职工心里。特别是对先进的特困职工和单亲职工,不仅在精神上给予理解支持,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关照,还在评先创优工作中给予适当的倾斜。同时,坚持每年一次的职工体质测定工作,建立职工体质检测档案。三是完善工会场地设施建设。不仅达到了三室一场一房一区(图书室、室、文艺活动室、篮球场、健身房、户外休闲活动区)的建设标准,2007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功能齐全的职工健身中心,从硬件上保证了文体活动的开展。工会还把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建设需要,放在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季季有安排,月月有活动,保证了每年职工大型文体活动都在4次以上。四是完善工会《文体活动工作制度》和《职工业余文化团体管理办法》,支持、引导、扶持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参与热情。2005年,我中支机关被湖北省体育局授予“全省群众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中支机关女职工健身队荣获全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巾帼文明健身队”称号。

四、围绕“创争”活动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中支机关工会紧密结合人民银行工作实际和业务工作发展要求,以“创争”活动为重点,掀起了以任职资格考试、岗位练兵、业务技能比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学习竞赛活动的新高潮。

1.建立完善活动机制和培训阵地。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干训班、职工夜校和职工文化网校。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技能大赛项目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78-02

1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不同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列入到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来开发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拓”为一体;知识则要把握够用的原则,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汽车营销类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而逐步兴起的文理结合的新型专业。其教学成本低,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推出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意见》。结合这一指导意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汽车企业的工作过程,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营销类课程进行整合,分成多个可行的项目进行教学。所谓项目化就是依据现代社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现实产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种能够把专业基础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方式[1]。项目结束后通过技能竞赛来验收项目成果,即以“项目+竞赛”的模式实施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研究内容

基于汽车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践一个完整的“项目+竞赛”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化,以竞赛形式完成任务。即以总的教学任务为框架,细分“子项目”并作为支架,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

它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以完整的一个工作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境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逐步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

“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竞赛+项目”的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让学生在完成“竞赛+项目”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技能竞赛中引入竞争机制,整体牵引学生自主实践水平迅速提升[2]。

通过技能竞赛,学生主动实践,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会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3创新点

(1)整合汽车营销类课程,模拟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岗位的工作流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把原来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如“大众班、奥迪班、丰田班、本田班”等,并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按照这些品牌对销售顾问的职业能力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竞赛”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2)革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整合教学内容的“阶梯递进、专题教学、单项学习”等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逐步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

(3)以“项目+竞赛”为载体,“成果驱动”+“任务驱动”双核心。大量运用视频影音及教学软件辅助讲解教学重点,学生兴趣浓厚,不枯燥;难点通过情境模拟、项目竞赛来突破,每完成一个项目,即以技能竞赛的方式对该项目进行考核,在成果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去研究、探讨、协作,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再通过竞赛后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职业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项目+竞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作为汽车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既可以贯穿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在汽车服务企业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作为企业内训的一种手段。

4该教学改革方案应用情况

4.1应用范围

自2012年该改革方案推出以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多种渠道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积极组织汽车营销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①利用课前10分钟让学生代表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对所授课程对应的项目进行实战演练,打好专业技能的基本功。

②经过学生的演练和一定时间的准备,将可行的“项目+竞赛”按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取得名次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实践。

③积极参加省级汽车营销大赛,为学生提供更高、更宽、更广的展示平台。通过校内省赛选拔,学生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都得到很好的培养,潜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同时入围省赛的同学的专业技能通过省赛的平台得到全面的提高,开阔视野。以省赛同学为典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整个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主动实践,形成良好的学风。

据统计2012―2013年两年内,校内共组织四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共有120名学生参赛,每次按参赛人数比例10%为一等奖,20%为二等奖,30%为三等奖,72名学生取得名次;省级共组织两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有7名同学参赛,其中有5名同学获得名次,最好成绩为省级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二等奖。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项目+竞赛”的完成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将汽车营销类课程整合后,以“大众班、奥迪班、丰田班、本田班”等岗前培训的标准来指导相应的“项目+竞赛”,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大众汽车4S店、奥迪汽车4S店、本田汽车4S店、本田汽车4S店参观、学习、顶岗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为“项目+竞赛”的完成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4.2应用程度

在此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后,不仅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群进行应用与推广,同时运用此方案多次为汽车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两年内该方案提出后,被多个汽车企业认可,并与我院深度合作,部分学生顶岗实践,这不仅使学生与企业活动零距离接触,同时教师也为一线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教学改革成果在校内和校外得到全方面的推广。

4.3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自2005年创办以来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总毕业生人数为226人,平均就业率为99%,在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榜上居于第一位。同时,现已毕业的毕业生当中,已经有60%的同学在汽车企业工作业绩突出,成为企业的骨干,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教学改革特色

5.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基于汽车服务企业的工作过程,将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完成,实现了“成果驱动”+“任务驱动”双核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5.2从细节着手,将职业标准列入技能考核项目中,解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较弱的问题

如汽车营销对应的工作岗位是汽车销售顾问,那么在教学中以汽车模拟销售技能竞赛为一个“项目+竞赛”的成果,注重平时职业素养的培养,将销售顾问的职业标准如职业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销售礼仪等列入技能考核标准中(具体权重如表1),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5.3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解决学生平时学习中不善于团队合作的问题

在教学中,将学生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根据学生的自有特点,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通过项目的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图1)。

6综合水平

(1)该教学改革方案通过2013年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高职组汽车商务项目专家评委的认可,在入围国赛的九名选手中,该改革方案指引下的教学内容总成绩排名第二名,荣获了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在2012年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该教学改革方案指引的说课内容得到省教育厅专家评委的好评,荣获了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该方案不仅在我院得到广泛推广,同时也被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企业内训的培训方案。目前我院已与当地汽车企业共同策划合作完成大型试乘试驾会三次。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深度接触,一汽丰田4S店的销售部部长胡宝鹏同志说我院培养的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强,目前在他聘用的2012年20名毕业生中,有12名成为一汽丰田的骨干,其中有四名是员工内部培训的资深讲师,对我院的教学水平表示高度的认可。

参考文献

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案例StK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81-02

随着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专业课的案例教学已成为适应时代对国际化教学的一种趋势。其通过设置一系列难度适中、相对完整的小课题,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吸收为自主求索的学习模式。

美国analyticalGraphics公司的StK(SatellitetoolKit)卫星工具包软件,在国内外很多研究和工程领域诸如航天、航空、航海、遥感、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均可以通过申请免费的StK学生版将其引进到教学和实习环节中。

近年来,教研室在专业基础课天体力学基础、毕业设计和科技竞赛等教学环节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于StK的案例教学活动。现做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校各学科案例式教学法的推广工作。

一案例教学实践活动

1.选编天体力学基础StK实习手册

在授课前,教学组已经在相关课程和班次中引进了StK软件,主要是利用其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不同参考系下的轨道运动形式等,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素材。因此,借助教改研究项目的支持,在参考国外优秀教学用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每章的教学重点精选了典型案例,编集成教学实习手册。该手册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的两个环节。

2.授课中施行StK案例式教学法

在授课进程表中,预留了三次案例课堂教学。天体力学基础的授课内容涵盖了二体问题、双(三)二体问题、受摄二体问题和限制性三体问题等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动力学理论,而其应用则涉及航天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选择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与我国空间发展相关的几个方向进行案例设计,由学生组织案例小组并自主开发是案例教学实施,从组长选举、组员分工、问题讨论、公式编程、结果成图、演示制作、项目汇报、现场答疑、案例报告撰写等都做了编排。由于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这种案例学习十分新颖,一来就调动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加之有小组间的竞技,每位组员在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对其他组员的问题也表现得跃跃欲试。这次案例教学共进行了三次,每次三~四个小组,每组一个案例。要求每组在按时完成本案例的同时,对其他小组的案例也要讨论和质疑。事实证明,这期间除了正规的自习课外,还占用了不少的课余时间,但是同学们并未产生抱怨情绪,反而将兴趣转移到专业学习上来。

3.在导航专业毕业设计中引进嫦娥探月、火星萤火等任务的案例选题

针对目前我国深空探测的两大任务,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目标设计了嫦娥一号和萤火一号飞行轨道的StK实现,加强学生对轨道改变的理解,切身感受节能和省时的矛盾。此外,对目前国内外掀起的平动点轨道任务也设计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接触精彩的三体问题周期轨道。在案例设计过程中结合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知识点的连贯性,兼顾学习过的专业基础课,如椭球大地测量学和球面天文学的部分相关内容,让学生悟出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的用途;二是尽量涉及其他相关专业课,如卫星轨道理论和大地重力学,让学生发现和体会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设计不同力学模型下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理解工程应用中不同条件下力学模型的取舍对计算量和精度的影响特点等。

4.在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基于StK进行三维作战演示的案例选题

StK软件目前已经发展到对地面及其空中海上的三维作战平台的模拟。因此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专业学生,设计了导弹攻防仿真等若干模拟现代立体战争的案例。虽然是首次尝试,但是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通反映很有收获和成就感。

5.参加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

案例教学既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是检验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据调查,在国外大学本科高年级的教育培养方案中,通过设计教学案例和模拟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已十分普及,尤为瞩目的则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

近年来,国内也正开展类似的竞赛。第二届(2010年)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空间工程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办。首届(2009年)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发起并组办。

今年竞赛的主题是深空多任务探测器飞行轨道设计。题目的应用背景为小天体和火星探测,深空探测器通过飞越和最终撞击小天体的方式实施探测,同时兼顾携带一个火星着陆器。

教学组将其作为一个检验案例教学成果的绝佳机会,在为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讲授天体力学课程的过程中,参加并顺利完成了竞赛题目,提交结果现已通过主办方检查,成为合格的参赛作品。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两个方面困扰着案例教学的展开。

1.课程设置局限

开展案例教学,小班授课是前提。当下,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基本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但是对于本科层次,无法回避大班授课师生比例悬殊、案例小组人数受限的客观现实。

2.案例教材局限

案例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案例贵精而不在多。目前的条件下,案例教学自身的局限还很突出。选编或改编适合学科教学大纲及授课学时的案例教材,受到师资水平和从事科研经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教材开发尚有一定难度。

三结束语

本案例教学活动将优秀的商用软件StK引进到军事测绘专业和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的相关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竞赛中,积极探索和开展了案例式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将有助于推进我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