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1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历自我评价二:毕业于***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进入导师电器自动化实验室,进行电器元件选择与功能测试,控制器的设计与功能调试,编程控制以及电气系统的智能控制。

毕业之后进入国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水电工程部负责产品的设计和调试,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工作内容为为水电站以及电厂等提供监控设备,精通于上位机和下位机系统,各类型号pLC和触摸屏的编程控制;在现场服务期间曾多次受到客户表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企业同步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历自我评价三:目前就职于国内及国际著名钢铁企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冶金甲级,民用甲级),主要从事工业与用民电气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及项目经理工作。

主要为钢铁冶金方面如轧线,炼钢,烧结,炼铁,化工以及民用建筑等方面工程项目的电气设计工作,主要参与设计工程有:

冷轧磨辊间,钢丝处理工程,大型烧结脱硫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废酸处理,化工公司供配电系统改造,石灰窖变频及控制系统改造,某区派出所等工业与民用项目设计工作。参与项目既有工业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又有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变电所,传动系统,民用住宅,办公楼等公建项目的电气设计。

至今完成大小工程项目超百余项,投资亿元元以上项目十余项,主要担任部门电气专业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2

【关键词】测井技术;评价;应用

1.测井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1.1测井的概念

测井技术又称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一种井下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是在钻探井中使用反映热、声、电、光、磁和核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按各自的物理原理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辨别地下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用于发现油气藏,评估油气储量及其产量。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和钻井工程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测井技术还是勘探煤、盐、硫、石膏、金属、地热、地下水、放射性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并扩展到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是地质家和油气藏开发工程师的“眼睛”,通过测井获得的测井资料是测井评价、地质研究和油气藏开发的科学依据。

1.2测井技术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1.2.1测井技术的发展阶段

测井技术可以分为测井仪器研制、测井数据处理技术及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应用三大部分。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半自动测井;第二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全自动测井;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数字测井;第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数控测井;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像测井。世界上第一条测井曲线是电测井曲线,是1927年法国人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兄弟在pechelbronn油田的一口井中通过“点测”方式,由人工绘制而成的,这是现代测井技术的开端。我国的测井工作相对晚了十多年,1939年12月20日,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首次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测出一条电阻率曲线和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并划分出了气层的位置。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进行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石油测井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将普通电阻率测井技术与相关的各种地质资料作参考,定性地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性,划分油、气、水层。20世纪60年代,孔隙度测井逐步完善,各类聚焦电阻率测井仪器也得到了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有了更完善的测井系列和计算机处理测井资料后,可以定量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油气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值及油气分析。1986年,成像测井问世。20世纪90年代初,成像测井系统开始投入生产,使裂缝、井壁及附近介质的直观评价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井场快速测量、快速解释平台的出现使石油测井技术及其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

1.2.2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测井是石油工业中高科技含量最多的技术之一,在石油工业中占重要的地位。它的确像是“深入地球深部的窥测镜”可以是人们站在地表就对几千米以下的地层性质,石油、天然气等是否存在很快地了解个大概或者做到“了如指掌”。测井技术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测井采集向阵列化和集成化发展。变单点测量为阵列测量,以适应复杂储层非均质的需要;变分散项目的测量为高精度组合测量,以适应质量和效率的需要。②随钻和套管井电阻率测井系列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以适应复杂井况探井和老井测井评价的需求。③测井评价从目前的单井解释和多井评价,发展为以测井为主导在地质认识约束下的具有多学科结合特征的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保障。④以因特网为依托的网络测井采集和评价技术将会发展,以解决复杂井的快速评价。

2.测井方法的分类

岩层有各种物理特性,如电化学特性、导电性、导热性、声学特性、弹性、放射性等。根据测量目的、测量参数以及测井环境的差异,可以将现有的主要测井方法归纳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生产测井和电缆地层测试器测井五大类。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分别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电学性质和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是在裸眼井地层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除电法测井外,声波测井和核测井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套管井地层评价中。

3.测井资料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在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阶段,现场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落实地质构造划分钻井地质剖面。通过确定钻井所穿过的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层序、埋藏深度、地层厚度和岩石性质了解油气生、储、盖层的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及含油气情况等。完成这些任务除通过钻井取心、井壁取心、岩屑录井等地质方法外,再就是通过测井方法,对岩层各种地球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间接地确定岩层的地质特性。测井资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方面对解决油气田开发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及仪器技术的发展。将测井技术应用于工程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贯穿于油气田开发,钻井,采油气的全过程。由于测井观测密度大、分辨率高、纵向连续性好,具有综合信息和技术优势等,因此已成为地层评价的主体,是油气资源评价和油藏管理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手段。测井在地层评价、地质、钻井和采油工程、矿产资源(如金属、煤、钾盐、水文观测等)勘探开发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地层评价方面

用于分析岩石性质,确定地质界面;计算岩层的矿物成分,绘制岩性剖面图;计算储集层岩性,油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油气层厚度,温度,压力以及开展油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储层综合评价,划分油、气、水层,并评价产能,为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的编制,储量评价,油藏数值模拟等提供基础参数。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最成熟的领域,也是目前测井应用的主要领域。

3.2地质应用方面

应用测井资料编制钻井地质综合柱状剖面图,岩心归位,地层对比;研究地层构造、断层和沉积相;研究油气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和制定油田开发方案。

3.3钻井工程方面

井壁稳定、钻头选型,井眼轨迹设计、确定井眼的倾斜状况、方位和几何形态等;计算平均井径,检查固井质量及套管损坏检测;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估计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复杂条件下的深井,完井工程,管柱优化设计,大位移井随钻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3.4采油工程方面

进行油田射孔;测量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判断水淹层及水淹状况;储集层损害矿场评价;检查射孔、酸化、压裂效果。其中,将测井技术应用于解决钻井井壁稳定,钻头选型,井眼轨迹设计,完井工程,管柱优化设计,钻井导向,储集层损害矿场评价,射孔及压裂优化设计等工程问题的研究尤为活跃,对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测井领域的逐渐应用及随钻测井、成像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多种测井方法的组合使得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据处理将在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低风险的石油勘探综合技术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3

关键词:光伏材料;职业病;预评价

1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该企业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拟建工程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本次评价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风险评估指数法、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技术来源于阿旺西斯(avancisGmBH)公司,目前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清洗、镀膜、热处理、光刻、层压、自动化封装、检测等一些工艺环节。根据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可将生产工艺划分为前端电池制造和后端组件封装两个工段。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硫化氢、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氧化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噪声和高温。此外,该项目还存在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但未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其他有害因素:低温、铜、银、金、钠、铝、镓、硫化铟、硅胶和氨基磺酸。

2.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及防护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硫化氢、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氧化锌、电离辐射、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噪声、低温和高温。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来看:硫化氢属于高毒物品,为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氧化锌等均会对接触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作业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也必须相应符合规范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企业配置了X射线荧光分析仪,使用过程中产生电离辐射。采用分析仪专用联锁,保证仪器工作时,关闭防护罩,一旦拉开防护窗,即刻切断仪器用电,防止对人体产生伤害。该项目除了上述危害因素外,还存在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但未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害因素:铜及其化合物、银。其它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有害因素:铜、银金、钠、铜、铝、镓、硫化铟和氨基磺酸。各化合物均具有毒性,接触此类物质时也需注意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企业也应重视生产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物料泄露、爆炸、高温、低温以及潮湿环境等特殊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

企业除了要加强个体防护措施,还要该项目的生产设备均密闭化、管道化输送,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在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经密闭管道输送至紧急吸收装置处理后排放;配备组合式空调机组,根据10000级洁净车间工艺要求布置送风系统和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置换车间废气。噪声防护设施设备选型时拟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一些高噪声源生产设备(如空压机等),拟采取减振基座,对泵类设备,在设备下设置橡胶垫或减振弹簧。

2.4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该地点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400亩,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该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明确,项目在总体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生产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该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本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该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光伏材料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来源于阿旺西斯(avancisGmBH)公司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生产过程全部管道化、密闭化。该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框架式。整个生产车间采用强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吸收装置和有毒气体浓度报警装置。该项目采用自动化操作。防噪设施:该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该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该项目属于第二类制造业中第二十五条: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属于较重类。该项目自动化程度很高,物料均在密闭空间或管道化输送,采用机械化控制。该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车间布置送风系统和废气吸收装置,置换车间废气,重要场所设置浓度报警仪,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可以符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从职业病防控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4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8月1日实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4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扩展矩阵法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0-0077-04

1前言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点,对照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标准和办法,重新审查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效果,审核其环境管理的可靠性和水平,综合评价项目运营后对沿线地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便督促环评单位严肃认真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环评工作质量:评价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落实环保设施、污染治理措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及效果,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及水平,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项目参与各方环境保护意识和环评工作质量。

2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的构建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取决于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尽管不同的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会有一定的差别,但从一般意义来看,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包括四项内容: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对美学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和环保管理水平及治理效果的后评价。

2.1 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大气、水、噪声、电磁、振动和固体废物六个要素的影响。

2.1.1 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后评价

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项目施工现场尘土飞扬,燃油机械排放的尾气Co、So2、no等会增加对大气污染的负荷;在项目运营阶段,内燃机车、生产及生活锅炉、旅客列车上的餐、茶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应重点监测、评价施工及运营中所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如烟尘中So2、nox、Co及CoHm浓度是否超过当地的容许浓度。主要评价依据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2.1.2 对水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沿线河塘水库密集,灌渠密布,施工中生产、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源,此外,项目运营过程中机务段、车辆段、加油站、给水站、大修厂及其它辅助企业产生的污废水,清洗机车、货车产生的污废水和铁路生活用污废水等均会对自然环境中的水环境造成影响。铁路污废水不同于各种化工厂排出的水,水中有害物质成份基本固定。因此,对铁路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主要考虑施工及运营中排放的污废水是否达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监测评价水中石油类、BoD5、So-2、CL-含量及pH值是否超标。主要评价依据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地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等。

2.1.3 对噪声影响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的噪声来源于工程的施工爆破、大型机器设备的作业等。对其进行噪声影响后评价,依据是《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而铁路建设项目运营过程的噪声来源于轮轨的振动辐射、集电系统的高速摩擦、结构的二次振动辐射及气动噪声,表现为三种噪声:轮轨噪声、集电系统噪声和气动噪声。在对铁路建设项目噪声影响的后评价中,重点评价距线路外侧200m(高速铁路300m)内区域轮轨噪声的影响。评价的依据是《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2525-90)限值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对普通铁路采用的是等效声级Leq[dB(a)]评价法,对高速铁路噪声一般可以在不考虑背景噪声的情况下采用Spt值方法测量和统计高速列车的噪声强度和分布,进而采用时段总量评价法进行后评价,运用Lamax和累积百分声级L10声级作为评价指标,因为高速铁路噪声一般高于其他背景噪声。

2.1.4 对电磁影响的后评价

这一类影响主要存在于交流电气化铁路项目。对交流电气化铁路项目产生的电磁影响后评价,主要考虑其对线路附近的各种无线电接收设备及通信设施的影响,重点放在沿线附近短波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距外轨30m范围内的居民电视信号与电视接收机的干扰和平行于铁路的电信线路的信号传输干扰长度和程度。

2.1.5 对振动影响后评价

列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特别是随着铁路的进一步提速,这种影响将会更大。对铁路建设项目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后评价,根据实测的振动影响,对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2.1.6 对固体废弃物影响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弃土、弃碴对周围环境会带来影响,容易引起泥石流,危险地面,淤积河沟等;项目运营中蒸汽机车燃煤排放的炉碴,生产站段各类炉窑排放的炉碴,机务段、车辆段等机辆检修产生的电石渣、金属废屑,污水处理中产生排放的污泥、旅客列车垃圾、洗罐站、洗刷所垃圾、办公和住宅生活垃圾以及铁路医院的医疗垃圾等各类生产生活垃圾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如果对这些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点,对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影响进行评价,重点是对蒸汽机车、站段生产、生活锅炉、茶炉、窑炉的废碴以及旅客列车、车辆的生活垃圾、塑料废弃饭盒,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2.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是大规模的线型工程,穿越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其建设与运营必然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般来说,线路越长,通过地段的生态系统越复杂,植被覆盖率越高,其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就越大。另外线路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同,其影响程度亦不相同,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途径大致如下:

2.2.1 对动植物种类的分布和丰度造成影响的后评价

一方面,铁路线路穿越或绕经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敏感地带可能引起各类不同生

态平衡的破坏,如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繁衍和生长,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减少、草原载畜量减少、土地沙漠化等恶果。我国一些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其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很低,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挽救。另一方面,大气污染(如So2、氟化物、烟雾和粉尘等)对动植物生长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污水使动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野生动物直接摄入较高浓度的污染物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繁殖机能,甚至产生疾病而死亡,从而减少种群和数量。污染对水体中微生物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大气和土壤污染中也是如此,而细菌、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动植物乃至人群健康关系极大。因此,一旦发现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动植物种类的分布和丰度造成了影响,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消灭或最大程度的减少这种影响,注意维持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2.2.2 对土地平衡系统造成影响的后评价

一方面,线路路基、站、厂、段、所、住宅占用土地会使沿线耕地减少,造成农业减产和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土地占用为永久性的,一旦造成影响无法挽回。另一方面,铁路路基土石方工程非常大,大量的路基填土、路堑挖土以及取弃土和隧道开挖、桥梁施工等,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取土时破坏土壤植被,弃土占用各类土地,易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造成农业减产、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沼泽化。再一方面,不良地质或特殊地质处理造成线路两侧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影响山体稳定,造成滑坡、坍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大量泥砂、土体可能掩没植被、耕地、堵塞河道,水利设施等。这些都会打破土地平衡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主要评价依据为《上环境质量标准》。

2.2.3 对地表水、地下水平衡系统造成影响的后评价

隧道开挖可能改变地下水自然埋藏和运动条件,破坏正常的开采规律,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桥渡位置改变河流形状;长大路堤、路堑破坏和干扰地表水、地下水流向,改变其流动规律和洪水排泄通道,影响部分植被的自然生长。而且地下水流向改变和水位下降将是一种长期影响,并非施工完毕后即可恢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处理或补救措施。主要评价依据为《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

2.3 对美学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对美学环境的影响是指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与美感有关事物的作用。尽管美感是人们对环境质量,从耳、鼻、眼感官开始,通过想象、情感、道德等多种心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而成的一种心理感受状态。然而一些基本性质,如清新的空气、色彩和尺寸的和谐等,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因此,铁路建设项目对美学环境的后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的兴建对土地、空气、人造景物的影响,如山脉、溪流和大气的能见度,已建铁路项目造型与原有景观是否谐调。

2.4 对环保管理水平及治理效果的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水平及治理效果后评价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各级、各单位的环保管理工作好坏情况进行评价,司从环保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环保设施落实和运转情况、后续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效果四个方面进行。

3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上述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的扩展矩阵法

目前理论界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的探讨研究成果不多,见参考文献8~12。本文提出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的扩展矩阵法是在环境影响评价矩阵法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特点,综合考虑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短期、长期、直接和间接影响,修改而得到的一种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通过一张如表2所示的矩阵表来表示和计算。

这张表有两个轴:横轴与纵轴。横轴表明铁路建设项目各环境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各专家对铁路建设项目各环境影响因素的短期影响值、长期影响值和综合影响值的判断。纵轴表明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各种因素。这样就得到了一张由许多方格组成的矩阵表。在每一小方格画两条斜线,斜线左上方数值表示短期影响值的大小,斜线右下方数值表示长期影响值的大小,中间斜格中的数值表示综合影响值的大小。

综合影响值=α・短期影响值+(1-α)・长期影响值

式中α――短期影响值对综合影响值的影响程度,0≤α≤1

短期影响值和长期影响值又分别由直接影响值和间接影响值构成。即:

短期影响值=β・短期直接影响值+(1-β1)短期间接影响值

长期影响值=β2・长期直接影响值+(1-β2)长期间接影响值

式中β1――表示短期直接影响值对短期影响值的影响程度,0≤β1≤1

β2――表示长期直接影响值对长期影响值的影响程度,0≤β2≤1

直接影响值和间接影响值,常用某一对称的正负数来表示其范围。正数表示有利影响,正数越大有利影响越大,负数表示不利影响,负数的绝对值越大不利影响越大,零表示无影响。判断影响值大小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实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它可通过巴特尔的函数曲线(数值函数图)进行转化;也可按其原理作本地区特殊的数值函数图来转化。二是由专家判断得到。这时影响值判断的准确程度与评价人的知识面和经验有直接关系,为避免影响值判断的偏误,应邀请多个专家评定,最后综合确定短期、长期的直接影响值和间接影响值大小。

再通过下述计算公式计算已运营的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总综合影响值,以总综合影响值的大小,综合评价已运营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大小和程度。

式中λ1――给第j个专家的权重。

式中分配给每一因素的权重,可通过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或组合赋权法,借助专家的知识、经验和以往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大小加以确定。

5结束语

5.1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忽视。但目前理论界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认识不一,影响着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本文给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涵,指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包括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对美学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和环保管理水平及治理效果的后评价。

5.2 基于上述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四大内容,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要求,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四大类20个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了铁路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影响。

5.3 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两个角度,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扩展矩阵法,该方法通过将铁路建设项目和环境影响因素集中于一个非常容易观察和理解的矩阵表中,清楚地表示出铁路建设项目建成和运营后与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便于从事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人员标示敏感的和易引起争论的因素,以确定受影响的领域,以便更为客观和科学地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还考虑了对环境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更全面地衡量了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作者单位:1.广州市番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5

【关键词】:工贸企业;电气设施;安全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S97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涉及电气设施安全评价不仅体现在施工设计、建设、生产的各个不同的阶段,而且可以有效的对电气设施系统存在的危险提前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并提前进行综合评价。能够第一时间针对存在的电气设施的隐患以及问题进行有效的安全措施方法进行排除和解决。安全评价方法应用于电气设施安全中尽早对生产运行中的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前进行预估和评价从而最低限度的控制电气设施发生问题从而确保最低事故率以及实现最大化的安全运行效益。

工贸企业实施电气评价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重视与大力应用。电力设施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电力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前提。电力能源在带给我们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每年陡增的因各种电力电气设备而产生的问题引发的火宅以及生产事故等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程度而损失。当前,电气安全已成为各国电气相关领域内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

结合本人从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的经验,以防止触电为例,多数中小工贸企业在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前用电设备连最基本的安全措施(接地、绝缘、间距)都无法保障。因此,工贸企业应尽快培养起一批专业的电气安全人才,企业要尽快建构起一套电气设施安全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从跟上提升企业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从而对搞好工贸企业用电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贸企业电气设施安全评价方法及优缺点对比

当前我国工贸企业生产运行中主要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模糊数学就是试图用数学工具解决模糊事物方面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数学的一些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最早被引入到工贸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中;由于模糊数学从1965年诞生以来,就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工贸企业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水平越来越多,各种电气设施不断向大体量和复杂化演进和发展。且在工贸企业中的应用深度还在加重。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是通过精确的数字手段处理模糊的评价对象,能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资料作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评价结果是一个向量,而不是一个点值,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既可以比较准确的刻画被评价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加工,得到参考信息。其评价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复杂,对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当指标集U较大,即指标集个数凡较大时,在权向量和为1的条件约束下,相对隶属度权系数往往偏小,权向量与模糊矩阵R不匹配,结果就会出现超模糊现象,分辨率很差,无法区分评价对象之间谁的隶属度更高,甚至造成评判失败。

以工贸企业为例,各种电气设施如能在运行之前就进行客观的评价就能最大化的杜绝安全隐患以及危险的发生。基于电气安全系统,当前实践研究和运行管理中,已有前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但由于其应用于专业领域性不强,更多的仍见于这种评价方法还是更多地基于对工贸企业安全管理层面,其评价方法尚且没有针对工贸企业的电气设施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我国的工贸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客观事物的差异会在中间过渡阶段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外,另外,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不能排除人的因素,因为人的思维和行动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基于工贸企业生产运行的实际以及基于电气安全系统的一些特点,在工贸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方法仍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

电气安全检查表

结合电气安全检查表,对工贸企业的电气设施安全总体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电气安全等级。但是对于个别体量较为重大的电气设施危险因素再进行定量的技术评价或定性的事故树分析就应主导应用电气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要确保工贸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确保评价时应尽可能用定量计算,从而减少对静电危害的事故树分析和评价。在用电气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评价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时,最重要的是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因素之间权重的确定。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的电气设施安全检查中的易发生的疏忽、遗漏等弊端,可全面地对电气设施查出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各类隐患)和工作漏项。对不同的电气设施以及检查目的有不同的检查表,应用范围广。例如,可为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安全设计参照清单,为电气设施验收人员提供验收清单、检查项目和检查依据,为电气运行人员全面掌握系统运行状况、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安全检查提供清单和要求。安全检查表简明易懂、实用方便、易于掌握;能弥补有关人员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检查人员依据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即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凭证,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该评价方法的缺点是因为要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进行大量的检查表的编制,工作量大且安全检查表的质量会受到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影响。

工贸企业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

适用于工贸企业的其它电气安全评价的方法还有许多,如,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等。在对工贸企业的实际评价项目中,采用定性的事故树评价方法也较多,但由于受顶上事件的约束,其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且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工贸企业进行电气设施的安全评价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结合工贸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应根据工贸企业自身生产运行特点进行危险因素的排除。要尽可能的构建起能够达到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评价因素对于工贸企业电气设施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电气事故主要有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工贸企业,由于其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电气设施事故评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针对化工类企业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要重点考虑评价时排除掉发生火宅以及爆炸可能性的危险因素,以及确保做好防雷、抗干扰等工作。而对于一些机械加工企业而言,其由于车间内存在的金属系数较大,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因此,针对具体工贸企业电气设施的安全评价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确定评价重点。

评价系统基于工贸企业的电气设施安全的有效性评价,是主要基于工贸企业生产的特性条件下来进行评价的。其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是否合理,以及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确保电气设施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排除可能存在的电气安全的死区。另外,确保工贸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的方法还应确保能够对于工贸企业存在的各种效应进行综合的对比和评价,并且提出电气安全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及整改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军.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系统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7):194-197.Doi:10.3969/j.issn.1005-6033.2010.07.08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6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自动化系统设计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单片机与传感器课程联合教学的实践研究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浅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双证融通教材的开发与课程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研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实践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2-11-06).

.

[3]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eB/oL].(2012-11-13).

.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维修电工(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高职高专教材评价指标体系[eB/oL].(2010-06-07).

http:///link?url=BDifFa8psLs5YaiGngioor

fuFdmtewo5mHoaa7kFw9R9L6uavatQa0SG9y-d6-9o7r

CXciscG-G7inCD5gD7axjFkLCx7YtzuRdpwboaFrC.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19-02

近年来,随着各地职业院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成为检阅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正促进和推动着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我校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力借助技能大赛这股东风,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改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校本教材

虽然我校已组织专家、教师编写并完成了以项目化为主体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校本教材,但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部分教学项目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创新性;有些教学内容单纯了为了项目而项目,知识点的逻辑性、系统性被打破;教学项目和企业的生产实际不贴近等问题。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的设置就显得非常实际而科学,不但能够跟得上时代得变化,而且更加联系实际,能够把课程所学集中、系统地呈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1],且试题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这一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即项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贴近生产实际顺序、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核心[1]。为此,我校广大教师通过借鉴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经验,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校本教材进行优化创新,具体校本教材的目录见表1。

2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命题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考核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后发现:一是大赛试题都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命题的;二是试题涉及的项目一般技术含量较高,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要想很好地解决问题,不但需要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有机融合,而且需要团队的有效沟通与通力合作[2]。我校老师深受大赛启发,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则采用了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以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竞赛模拟法等行动导向模式下为补充的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下面以电动门自动开关及其pLC控制这一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为补充的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

(1)情境引入―确定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教师播放自动伸缩门控制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归纳出自动伸缩门的电气控制规律,考虑如何在电路上实现这些功能,进而让学生明确本项目的任务。

(2)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在明确任务之后,学生对自动伸缩门的控制要求进行分析讨论、编写学习计划,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出谋划策梳理思路确定学习计划。

(3)知识链接(教师讲授新知识)。教师通过动画演示,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讲解工作原理,即:由电动机正转电动机反转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按钮互锁正反转双重连锁正反转。对pLC编程部分的讲解除了采取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外,还有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程序有直观的了解。

(4)实施任务-完成计划(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书独立或合作完成本情境的指令学习、程序设计、元器件选择、控制线路连接及整体调试检验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期间,采取教师巡回指导和小组相互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单独指导、重点指导和整体指导。

(5)任务考核(师生合作)。以过程考核为主,采用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奖评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依据行业标准评价产品的职业素养,而且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自作能力有了清楚认识。

3重视考核,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通过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凡是曾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毕业后大都受到企业的青睐且在企业发展较好,而其他的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普遍不如参赛选手;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我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校的现行考试体系学期期末总成绩是按照3∶3∶4计分的,即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时学表现×30%+期中考试×30%+期末成绩×40%。这种考试体系主要采用考卷考核,并不能完整的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考核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导向,应该具有社会性、适切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3]。而以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技能大赛的评价体系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例如2009年全国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竞赛试题[4]是要求选手按要求完成××生产设备生产部件时的零件加工、零件检测和零件组装等三道工序,试题所涉及的技术的操作过程更是与在真实环境中高度相似,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组装及绘图和控制功能及调试两个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指定评分细则。通过借鉴技能竞赛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电气控制与pLC》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使之和电气行业的职场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趋于一致,将会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合理,更能促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4结语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为例,阐述了技能大赛的开展对促进和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上,应扩大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延辉.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2(28):6.

[2]郭靖.关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技能教学质量关系的研究[J].新课程,2010(10):70-7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来看它都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且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我们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内涵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场景都紧密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前后须经历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的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优化四个步骤。[1]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因其在自动化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开发也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分析

本专业面向航空企业,长株潭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产品和设备的营销、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岗位调研入手,确定了电气设备操作员,电气设备维修员,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员,电气设备售后服务四个基础岗位以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师的提升岗位。通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对象相同的划分原则,将原有课程进行解耦和重组,把基本继电控制电路的配盘,继电器-接触器基本环节设计与调试,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装调与维修和常用机床电气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划分到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与设计的行动领域中。

二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的有效链接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的。基本思路是由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根据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划分,明确了电气控制行业的能力领域和知识领域。基于典型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对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的提炼,结合我院现有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学习特点而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序化,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组织实施,而需要的理论知识则通过知识链接环节来完成,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电气设备控制及装配手段,在整个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对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机、典型机床电气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学习。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学习领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因此具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但大体分为教学准备、教学执行、教学总结三个阶段。老师事先制订好课程授课计划、准备好学习工作单、安排实训室和一体化专业教室等,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原则组织实施。在课程开始时,为保证项目实施落实到实处,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教师提供任务的具体信息,下发学习资料,明确任务目标,并采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原理分析、所需器材、实施内容及步骤、注意事项。教师把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参与4人小组的讨论制定检修计划表,随后扩大到12人小组讨论完善检修计划表。小组组长将完善后的检修计划表在张贴板上展示并讲述,在讲解中除讲解工作原理、过程和本设计的优点外,还要讲述调研的过程,查找的资料并出示书面内容。最后老师参与决策,指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待教师设置系统故障点后,学生小组根据故障检修表实施检修方法,并记录填写检修表,张贴展示。项目小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检查,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完善后的检修计划表,并与之前的进行比较。在随后进行的评价环节中,由每个小组组长进行汇报(维修过程、心得、注意事项、成果等),各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学习过程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学结,对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综合评价学生各项能力。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总结考试为辅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总成绩=过程考核(60%)+期末总结考试(40%),其中:期末总结考试包括技能测试(20%)和期末理论考试(20%),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在我系已实施一年,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同行教师评价,并与之前的课程建设相对比。我们发现,以往的教育学研究往往以学科为中心来进行,导致课程建设以理论知识为中心,以学科逻辑来安排框架,缺乏实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实践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由初期的简易项目实现授之以鱼、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接受,逐步实现项目完成主题的变化,实现授之以渔这一最终目标。[2]鉴于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在今后的课程建设道路上,我们应继续深入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定位、目标与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满足学生零距离上岗的需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9

关键词:商贸城;安全检查;火灾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04-0128-03

一、火灾安全评价方法

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各类场所火灾安全的定性描述与评价,但很难给出火灾危险等级,包括安全检查表法和预先危险分析法等。半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快速简单地估算相对火灾风险等级,确定可能发生的火灾的相对危险性[1],包括层次分析法、火灾安全评估系统法、Sia81法(Gretener法)[2,3]、火灾风险指数法、古斯塔夫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以风险大小衡量系统火灾的安全程度的方法,包括建筑火灾安全工程法(L曲线法)、消防评估CrispⅡ模型、火灾风险评估方法FiReCam、火灾风险评估方法CeSaRe-Risk模型、事件树方法、事故树评估方法及模糊数学评估法等。综上所述,在建筑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更为简单实用。

二、评价对象及特征

某超大型商贸城,商业用地867.62亩,建筑面积120万m2,主体商城长650m,宽265m,地上5层,地下1层,设计标准商铺2.3万,内设电子电器类、护理及美容类、日用百货类等18个行业、26个业态、数千个小业种、数万种商品,主体商城于2009年12月正式开业,日均人流量约达15~30万人。商贸城具有商位布局众多、火灾荷载较高、聚集人员众多、人员组织程度低、光线通透性强、通风性能好、人流物流融合等特征,是一个典型的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即场所内单位面积上可燃物数量很大,一旦发生燃烧可能释放出的总能量很多。另外,场所内人员相当密集,人员安全意识差异很大,安全素质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参差不齐,紧急情况下很难将这些人员高效、有序地组织起来进行及时疏散。本文主要结合该项目的消防安全管理相关情况,进行火灾安全检查的定性描述与评价。

三、项目火灾安全评价

(一)评价相关依据

火灾安全评价的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消防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消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实施),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06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云南省消防条例(2011年1月实施)和云南省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制度等。

消防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1995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007年12月,2008年3月实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16-8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55-9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005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等。

消防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包括防火门(GB12995-2008),防火窗(GB16809-2008),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建筑通风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03-2007),室外消火栓通用技术条件,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饰面型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Ga836-2009),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20286-2006)等。

地方标准,包括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53/67-2008)等。

(二)各系统火灾安全评价

为便于火灾安全评价,本文结合商贸城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危险源的类别及分布,划分评估单元,将系统主要划分为主动防火、被动防火和火灾安全管理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根据其具体情况的不同细分更小的子系统。

1.被动防火系统评价

(1)被动防火系统划分

被动防火系统,细分为环境情况、可燃物品、电气设备、热物体、明火、吸烟、其他等。

(2)被动防火系统评价

项目建筑高度为23.6m,建筑面积约120万m2,使用性质地上1-5层为商场,地下1层为汽车库和设备间;防火间距为前面距主干道80m,后方为绿化带及城市道路宽50m;左侧为城市道路宽25m,右侧距市汽车客运站40m;商铺2.3万间;商品品种丰富,包括电子电器类、护理及美容类、日用百货类、旅游运动鞋类等数万种商品,花色样式齐全,规模数量庞大,火灾荷载高;商贸城内每层横向设置为a区至G区共七个商业区,每两个商业区之间在一层设置一条中空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长81.6米,宽12米,通道顶部采用活动玻璃屋顶,兼具采光和自然通风排烟功能。每个商业区在每层划分为5个防火分区,纵向相邻每两个防火分区的中间走道,采用带玻璃的甲级防火门分隔,双侧主通道分别采用双层无机防火卷帘分隔;每层设有货物电梯、管道井等;商贸城共设置消防电梯45台;每层商业区横向两侧疏散通道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4~5个安全出口,防火分区内设置多条横向疏散通道,每条长45.6米,宽3.5米,两头及中间分别与纵向通道相连;商贸城内共设置走道出口96个;直通室外安全出口38个;商业区之间疏散通道上设置敞开疏散楼梯22把,商业区中间区域设置防烟封闭楼梯间85个。

商铺类型众多,包括服装区、鞋帽区、皮制品区、家电区、玩具区、汽车用品区、小商品区等;建筑功能复杂,包括铺面、库房、商场、餐饮、办公、休闲、地面地下楼顶停车场等功能;建筑内设有升降货梯,自动扶梯、共享中庭、敞开楼梯间等;物品品种丰富,包括小五金、眼镜、打火机、电子电器、饰品、工艺品、玩具、文体用品、服装、鞋等大类商品;易燃物较多,包括纺织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化学品、装修材料、荧光灯具、射灯彩灯等可燃物品;存有指甲油、摩丝、发胶、气体打火机、充气罐(丁烷)等易爆危险品;可燃物品一些陈列在货架柜台上,一些悬挂展示在通道内,货物堆满铺面内过道,有的甚至阻塞商铺之间疏散通道,商品高度集中,堆放杂乱;建筑用材及设备配套采用耐火、智能化高的产品;市场管理方在不影响商场安全情况下,满足商户二次装修的个性化要求,经营商户的二次装修,确保所选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消防要求。

商贸城采用一级负荷供电,由二回路10千伏羊莆变电站和二回路10千伏星耀变电站分别供电;商场地下一层设中心配电室,分别向商贸城内的一号至七号变配电室供给10千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由低压配电柜,分别经所设电缆管沟和竖井向商场各楼层(防火分区)配电柜(箱)供电,再由这些配电柜(箱)向商场各开关箱和用电设备供电;商场配电线路采用树干及放射式系统相结合布线;该供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分开设置,即五线三相制进线。用电设施众多,包括电梯、日光灯、荧光灯、射灯、彩灯等灯具、饮水机、电脑等电器;每个商铺都安装有程控电话、网络终端。由于商场内一次统一装修和商户的二次装修,各种用电设施的插座、插线板、电气线路连接复杂;大部分设备本身状态良好,存在部分设备老化破损等情况;电气与易燃物的距离适当,但存在电气设备被物品覆盖、遮挡等情况;电源控制箱良好;保险丝的规格合适;接地装置牢固清洁。一些热表面周围存有可燃物;商铺各种用电设施电器功率适当,但存在营业时间内大量使用,负荷大;热废渣处理得当。无可燃性气体蒸汽泄漏、与易燃物距离适当、燃料控制气体适当。区分吸烟区与禁烟区、吸烟区内有烟灰缸;但一些营业人员、顾客在禁烟区抽烟;流动吸烟现象时有发生;吸烟区内虽设有烟灰缸,但管理混乱;禁烟区内因一些人员违规吸烟和乱扔烟头而冒烟。

商贸城市场管理有序,重视消防管理工作;但在餐饮区地面有油污,可燃废料垃圾随意存放,纺织品等可燃商品随意存放摆放悬挂;建筑外广告遮挡窗体或通道,室内通风受到影响;管理人员、业主、营业人员了解灭火器材使用,但顾客不太了解灭火器材使用;商场有严格的动火安全规定,但有部分营业人员不完全遵守规定;曾发生过火灾。

(3)被动防火系统评价小结

通过评价被动防火系统的否定项,商贸城为典型的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存在众多火灾隐患,包括中庭相通上下层之间未采取分隔措施,二次装修材料未提供相关防火证明资料等,消防安全通道被货物占用,货品高度集中堆放杂乱,禁烟区有违规吸烟人员、明火管理不严格,顾客不完全了解消防器材使用,部分营业人员不完全遵守动火管理规定。

2.主动防火系统评价

(1)主动防火系统划分

主动防火系统,包括消防设施和消防队子系统;消防设施子系统细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灭火器、消防电源等;消防队子系统包括专职消防队和应急消防员子系统。

(2)主动防火系统评价

为保证市场消防安全,一期市场的消防安全硬件设施投入资金2亿多,建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灭火器等设施,设有三个消防监控中心,每个通道都有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符合要求、火灾应急广播符合要求、消防电话符合要求、火灾警报装置符合要求、电梯基本符合要求、每个商铺都安装有程控电话、网络终端,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一期市场消防系统,设感烟探测器19.8万只、感温探测器0.8万只、火灾应急广播0.3万只、柜式火灾报警控制器7台、区域报警显示器(JB-SXB-FX02)210台、手动报警按钮(J-Sap-ZmB)0.2万只、消防电梯45台、线性红外线感烟探测器96套。

消防给水系统,一期市场消防系统,未设置天然水源、市政供水设置100mm进水口2个、消防水池2个每个容积为450m3但未设水位计、屋顶设置消防水箱容积18m3但未设水位计、气压给水装置符合要求、地下室设置1号和2号水泵房、消防水泵4台、消防水泵接合器5台、室外消火栓45套、室内消火栓箱0.3万套、水流指示器203套、末端试水装置203处、直立性及下垂型洒水喷头1万只。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管网布置符合要求、室内消火栓布置符合要求、消火栓箱体外观符合要求、消火栓箱组件符合要求、出水方向符合要求、减压装置符合要求、消防水带符合要求、室内消火栓按钮符合要求,消防水池、水箱未设有水位计,水力警铃未按要求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系统设置符合要求、湿式报警阀的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水流指示器符合要求、末端试水装置符合要求、管道布置符合要求、喷头布置符合要求。

防排烟系统,设有自然防排烟装置且符合要求、设有正压送风系统且符合要求、设有机械排烟系统且符合要求且符合要求、设有通风和空气调节装置且符合要求、设有系统联动功能且符合要求。设正压送风机125台且符合要求、设排烟风机192台。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系统,设防火卷帘556樘且符合要求,设钢质防火门889樘、钢质防火门1640樘、木质防火门267樘且符合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篇10

关键词:CaD电气制图趣味图形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34

《电气工程CaD》是电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实际工作中,它是每一位电气工程技术员、电气工程师基本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如何学好并熟练运用CaD进行电气制图,对在校的电气专业高职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运用CaD制作电气工程图又是一项比较枯燥而且需要细心的工作,对于玩心比较重而且对实际工程工作没有接触的高职生来说,一开始就面对复杂、抽象电气工程图纸及图形元素,要让他们积极主动、用心地去学好这门课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往届的学生通过操作上强化训练当时是学会了,但学完后往往不运用,到了毕业搞设计、找工作需要用到时又大都忘得基本不会用了。所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CaD并且在学会之后仍能主动运用,这需要在教学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办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取了以项目化教学法为主,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增加贴近学生的趣味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穿插其他教学法,使上课的内容、方式上更加符合高职生的特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一,以学生熟悉的图例为开始,用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CaD技术和应用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原动力。

课程的一开始,笔者没有直接进入如何画电气工程图的主题,而是先做一个对比测试,展示两个常见的图案:五角星和四叶花。先让学生手工画一个常见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图案,然后测算一下画得最快又工整的同学所需的时间,接下来演示操作电脑绘图,标准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在笔者的鼠标几笔几划间顷刻间完成,比画得最快的同学快了好几倍,并且图案非常整齐、标准,这让学生不禁感叹电脑绘图的神奇,于是对如何操作电脑绘图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起来比做什么都认真,接下来,对CaD的基本操作功能的介绍就顺利的展开了,他们初步掌握了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后,看着自己也能用电脑快速的画出工整的五角星和四叶花,都感到非常喜悦,这时笔者并不急于让他们进入工作项目,接着用一些智力趣味图形进一步激发他们图形制作想象力和运用CaD画图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掌握更多的CaD基本绘图命令。当看到一些同学在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同时,用CaD画出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五彩斑斓的图形,笔者并不加以阻止,而是适时鼓励和肯定,因为这样学生学会懂得运用,在平时需要画其它图案时就能多运用到CaD。电脑软件操作就是这样的,越用越熟练,少用不用就会忘,所以应当鼓励他们多些运用,这样学而常用才不会忘。

第二,在认识上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掌握这门技能对其今后工作就业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紧迫感。

学习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学习紧迫感。在课程介绍的一开始,笔者就图文并茂展示在不同领域CaD制图的广泛重要的应用,并以上一届的一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为例子:毕业实习时,进入一家大型的钢结构设计制造厂,在生产一线做了几个月的生产工,恰逢公司的设计部门有设计岗位需求,因为在学校打下了良好的CaD基础,他凭着扎实的CaD制图功底顺利地通过公司考试,从基层部门跃升到了工程设计部门,这无疑对他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许多同学经过笔者这样几方面的入手,在饶有兴趣学会了基本绘图技能后,都纷纷主动询问并购买最新的CaD程序软件,这在往届学生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三,面对抽象、枯燥的电气元件符号绘制,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以接近真实工作方式来学习,加强学习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大一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接触电气控制等专业课,对实际的电气元器件外貌、功能基本没有实际形象的概念,因此用CaD来绘制电气工程原理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抽象枯燥和乏味的事情。这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克服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低落,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开展了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实践为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主、自主计划协调、团队合作,老师引导,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活跃,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选择好工作项目载体,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到接近真实的工作状态。

首先,笔者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的工程设计部,学生这时的身份都变为这个部门的新招录员工,老师则是这个部门的工程经理,负责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任务安排以及工作考核。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协调督促本组成员完成经理安排的项目任务。笔者先展示和介绍需要完成的工程项目――某小区供配电机房的电气改造设计任务,对于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和设备的认识,笔者采取现场教学法,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配电机房,让学生参观电气设备实物,并对低压配电系统以及其中的元器件功能进行了的介绍,这样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形象的电气配电系统概念。

接下来,笔者把总的项目按照递进程度,划分为若干子项目,从最基本绘制图框、电气元件符号开始,再到电气原理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尺寸标注,直至项目总任务配电室工程改造图纸绘制,逐一展开项目绘图训练,每一个项目都由各组学生自行计划统筹,分配人员,检查进度和质量,老师则负责咨询答疑,最后再由老师组织各组进行点评,然后按每组完成的进度快慢和完成质量进行项目综合评分排名。有了比较,就有竞争,在教学进程中评分排名落后的小组不甘心落后,努力奋起直追,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检查讨论,搞不明白的主动请教老师,小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在课余时间,一旦电脑实训室机房空闲,学生都会主动进行加班加点,争取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学生掌握CaD电气制图进度很快。

第四,改进、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督促作用。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离不开完善的考评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学习又好又快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考核是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理论或操作考核,这样有很大的弊端,造成一些学生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对运用性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优化评价机制,能够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全过程完成情况以及真实能力,并且督促其认真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为此在上课之初我就设计了一套考核评价体机制,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学生的态度和能力都加以强调,老师考评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操作层面上,首先把考核评价的方式、标准公开,让学生清楚了解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能够自我监督;然后每个阶段都进行完成情况点评和考评,学生能根据考评结果检查自己有哪些不足,以便在随后的进程中加以改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掌控,实现自主学习。

整个课程实施下来,学生最后的考评成绩普遍达到了良好的水平,许多同学表示他们在紧张、新颖、有趣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CaD电气制图,除此之外在平时班级和校园活动中他们也能够经常的运用CaD去绘制所需要的图案,这正是笔者进行教学改革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黄玮.电气CaD实用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戴世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耀中,洪霄.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高宇.《3DmaX》课程的教学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