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政治经济专业十篇政治经济专业十篇

政治经济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5

政治经济专业篇1

【关键词】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着力点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至此,“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高校各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来说,“课程思政”的改革推进与建设实践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也能进一步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理念的转变和实践的深入推进。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是以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等相关原著内容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设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正确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历史形态所取代的基本趋势,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在思政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对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强调不仅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不断深入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2016年7月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使命,更需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思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课程的设计中更加关注党中央提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创新,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探讨如何通过对新常态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三者一以贯之,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欠缺,就无法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法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在“课程思政”改革整体建设中,教学与研究结合不够紧密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解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迫切需要涌现更多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应运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更有力的解释和引领。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需要注重理论引领性和实效性,深切关注当前资本主义风云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实践,不断关注新形势、新问题,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由此,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學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而当前课程建设实践中,还存在教学与研究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更好地推进以学科建设支撑课程建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偏重于经典理论的传授,而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调整、全球治理格局的变迁、非传统安全领域风险的急剧演变等重大议题的高度关注和研判,教师的研究性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侧重资本主义部分、忽视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课程关于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必须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演变趋势和规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难度较大,容易因为教师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掌握程度等原因造成讲课内容的空洞化和教條化,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容易因为教师知识结构和对思政专业相关课程整体设计认知上的缺乏,造成在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更多的老师趋向于注重资本主义部分,而轻社会主义部分,致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片面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把握难以系统化,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理论成果有效地理解和把握。

(三)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传统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便于掌握教学进度,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对于讲解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多媒体,尤其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知识日益多元化、信息日益无界化的时代,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拥有迅速掌握各种信息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讲授法无法适应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课程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上缺少生动性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材内容中原理的理论性强,理论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杂,提出的命题宏大,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相关知识体系的支撑,很难理解,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中,往往因为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梳理,而忽视“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挖掘过程中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接受度。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着力点

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应着力于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不断推进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凸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三位一体”建设理念,进一步挖掘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丰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与体系,真正做到“对话经典、多维阐释、跨越学科、融合视域、根植理论、观照现实”,[2]通过政治经济学这一思政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一)着力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使政治经济学课程切实融入“全课程育人”格局中,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契机,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育人导向,充分挖掘育人资源,探索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路径问题;二是以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为基础,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为依托,打造良性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潜能,更好地发现教师教学环节和知识体系的不足之处,教学相长。四是以同向同行、协调发展为目标,[3]将政治经济学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等专业课程打通,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践行新时代教育理念,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着力推进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没有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支撑,课程建设就会成为没有根基的大树,“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也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难以支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树立和巩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强化、思政教育不断强调教育手段多样化、突出教育效果实效性、思政教师来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在不断强化和践行思政教育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的过程中,片面将高校思政教育专业课程与在各专业学生中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划等号,将思政公共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理念相混淆,既弱化了公共课程的教育效果,也弱化了思政学科的建设。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术与学科思维意识。

对受众群体学生来说,要在注重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同时,强化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养成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深刻理解,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区别形成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深化和面向不同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和学科发展路径,打造思政专业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群的建设,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从而将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学科发展中,以学科搭平台,以平台组团队,以团队建设人才梯队,为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促进教师充分运用学术和学科群平台的研究和建设成果打磨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学科群组中相互分享相关课程建设经验,实现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三)着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整“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教学方法,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优化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确保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一是深入挖掘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资源。通过对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育人导向的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培育能力的进一步确立,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重大原则和重要研究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资源,使学生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建立更直观、形象的认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等的认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二是实现政治经济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的“无缝衔接”。强化思政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体理念,以点引线,以线带面,在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基础上,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使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几大组成部分的整体性认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来源及人口发展规律,分析资本积累及其必然历史趋势,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尤其是深刻理解资本与劳动力相关议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中资本所焕发的活力与生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促使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使其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丰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受众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结合”,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学生课堂专题分享、分组问题讨论、问题思考总结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专业学习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思政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真正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培养和育人作用。

四是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育人效果。在专业基础课程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平时成绩的组成结构,通过平时对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分析应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读书笔记写作能力、课前课后思考题的分析能力等的比例设计,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打破单一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考试试卷的设计,优化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使试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确保能够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的成效。

四、结语

政治经济专业篇2

一、要认识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l、从市场经济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影响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发展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旧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青年学生并非生活在世外桃园,也受着来自社会的多方面、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况且中专学生来源不一,有的从中学直接进入中等专业学校,有的经过一段社会工作后步入中专校门。特别是近年来从社会招入的自费生(成人中专班、委托代培班、自费不包分配班)增多,他们大都经过社会工作。由于接触社会多,思想更为复杂。形成了中专学生即思想活跃、好探索,又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幼稚的两重性的思想特征,故更易受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在名利观念、贫富观念、消费观念、理想观念等转变过程中也就容易诱发他们迫求金钱,追求享受等腐朽观念和行为,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进行引导。

2、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联系,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求利性强,受它的影响,学生容易在学习目的上,走入学专业就是为了求利、为金钱的误区。如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教育,加以引导,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更能够激发他们学好专业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专业学习质量。

3、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效能观念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往往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以至学校这个“小社会”倒卖小食品、日用品、照像等经商活动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我们认为,中等专业学校固然要搞好专业教育,但思想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能忽视,特别在当前情况下.更应重视强化。

二、要针对实际,在专业教育中搞好思想教育

1、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要认为搞市场经济就靠钱管人,思想政治教育没用,专业学校主要是教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重要。尤其是广大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ftl学生的思想教育看成是学校领导、党委、团委、举生科等职能部门的政工干部、政治教师的事、而应看成是每个教师、教辅人员的责任,人人都有贵,人人都要做好。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和教学活动中,实行一体化管理并抓实、抓细,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方位开展的工作格局,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困.

2、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确导向.学生的思想受着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切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把握正确的方向,‘(li对学生倡导爱校、爱专业的教育中,应同时迸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抬方向,在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的竞争精神时,应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善良与丑恶、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树立良好的学风。在弧调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时,应同时进行奉献梢神教育,抵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在倡导良好的人际沟通,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应同时进行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的教育,及时批评和纠正同学间交往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在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中,应坚持正确的导向,注意将“教”贯穿于“乐”之中,防止只注重娱乐性而忽视教育性的不良倾向.总之,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准则、行为标准、审美尺度等方面的引导,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本专业学习目的性教育时,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懂得学好专业,掌握专业技能,不仅是将来自身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从而使他们热爱本专业‘学一行爱一行,能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能服从国家需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学好本专业的意义教育,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使他们懂得本专业的用途和社会价值,引导他们学好本专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来工作时能够遵守本专业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的作用。要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的始终,经常渗透,随时教育。

4、要注意思想教育方法。要针对中专学生的特.汽,运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l)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要双向交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中专学生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受各种观念的影响,思想观念不断发生若变化。要正确施教,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点子上.所以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作到相互了解,相互交心.思想沟通。

(2)实事求是。思想教育不能平空说教,要讲求实效。中专学生处在思想维方式形成时期,思想上好探索.遇事有一定的主见,对旧的脱离实际,空洞说教的思想教育方法有一种逆反心理。我们对其进行教育要掌握思想特点,用身边人,身边事,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对其教育。同时对社会弊端也不要回避.既要正视现实,不能投其所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正确看待。又要使他们感到实在,可信易于接受。例如:进行专业教育时,给学生讲我校培养的牧业拔尖人才赵兴仪,张显富等,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儿子,没有权势,靠自己学到的真才实学走上了“小康”,同时给社会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并推动了双城牧业的发展。这样使学生感到实在,可信易于接受.

(3)以情感人.青年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情感丰富,处人爱讲情分情义,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用真情实感去软化、溶化,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打动他们,使之受到触动,彼此建立情感及信任.进而在情感的推动下使他们发生变化,也易于向他们传授知识。

政治经济专业篇3

关键词: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就业竞争力对策

政治与行政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研究内容极广,涉及政治理论、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学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具有行政和管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过硬的,能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行政管理、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在我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已有将近40年的历史,国内各大重点高校目前都设置了该专业,而且都设计了较为系统的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以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对该专业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该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该专业的学生也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高校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该专业面临和需要探讨的共同话题。

一、时代变化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一)社会转型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都会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突变。这就要求掌握和具备广博的知识并能不断的进行更新来适应新时代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有思想、有智慧、有魄力,做优秀的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人才,以此来化解社会矛盾和各种冲突,使社会得以平稳、协调、有序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时展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靠知识,知识的创新靠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大高校如何转变教育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如何大幅度提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才资源的国际流动与国际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别然趋势,并对经济全球化过程起着特殊作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具有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并成为熟悉国际竞争、交易规则,具备一定政治敏感度的人才,以此来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就业形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供需矛盾突出,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学校在学科设置中,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之许多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怕吃苦,因此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的技术性限制,面临了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学习期间除了注重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更要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二、目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各界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本专业自1980年设置以来,长期处于冷门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该专业的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的工作岗位不相匹配,被社会各界戏称“万金油”或“葱花”,即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但是也都不够专业,不可替代性很低,所以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2)该专业的生源偏窄,高校录取时一般社会类的专业都是文理兼收的,但是该专业的生源一般仅限于文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背景下,较之于理科生,文科生的生源要少很多,因此,该专业在招生这一领域就要逊于其他专业;(3)该专业在各大高校中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高校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不会给予本专业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甚至连正常的支持都满足不了。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本专业困境堪忧。

(二)高校缺乏一个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本专业存在浓重的理论和行政色彩,在设立之初,高校大都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过分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各高校教学实践的增多,加之对问题的不断分析,目前各高校基于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培养适用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事具备一定的管理、研究等能力的行政专业人才。表面上,各高校已经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实际上,该目标中既涉及了理论的要求,还涉及了应用的要求,到底哪一项是更重要的,或者说两个要求应该各有什么样的侧重程度才是更科学,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我们都不得而知。

政治经济专业篇4

【关键词】新课规;高校;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

新课规是指各高等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目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对所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时数分配等进行总体规划,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时数的调整与优化,迫切要求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科学构建

1.构建的必要性

(1)有利于解决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课时量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课,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两大板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任何只强调其一而忽略其二或只强调其二而忽略其一都是片面的。综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系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内容体系达20章以上的占绝大多数,这样庞大的内容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量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然而,高校新课规给予政治经济学的课时量是极为有限的。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专业共设有17门专业核心课,总学时数为882学时,其中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只安排一个学期,一周4学时,共72学时。如果以此学时数机械地应对庞大的内容体系,必然使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吸引力。因此,在学时数既定条件下,对庞大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精简,构建与学时数相适应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有效化解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课时数不足的矛盾。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内在包含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1]高校教师对政治经济学原有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适应新课规重构,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实践过程。首先,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取舍,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体现着教师驾驭、消化、处理、转化教材的能力。其次,要对新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把握重点,突出基本点,拓展知识点,融通联系点,解惑难点,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形成结构优化的有机统一体。再次,要运用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作用于新构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创新升级。最后,要把自己和他人对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可见,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体。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强度,除学生固有的认知倾向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外,通常是和教师对该门学科教学所具有的研究深度,知识宽度,方法厚度直接关联的。对政治经济学原有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适应新课规精简,使教师能够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积累大量的知识信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同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2.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校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由高校的专家、学者组织或参与编写而成的,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构建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是高校政治经济学专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进行科学整合、加工和提炼,决非脱离原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另起炉灶。因此,在构建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要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准确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结构性与关联性。整合、精减教科书内容体系必须要确保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结构的最优化。

(2)科学性原则。要求新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能够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主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性,反映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真理性,从而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3)实用性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布局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要凸显针对性和实用性属性。第一,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民族院校与非民族院校、理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应根据各自的优势、特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各有侧重,使之切合本校特点与实际。第二,要用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根据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用创新的理论来推动实践的创新。第四,要立足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学内容体系策划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新课规所给定的教学课时数,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最佳策划如下:

第一章导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专业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政治经济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在建设、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应该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也可以被称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到理论知识,还应该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理论的来源,还能够熟练地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成功。因此,应用型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职业学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型职业学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应用型职业学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再研究》中的规定表明:目前的教学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但是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设备不齐全,并且教学设备简陋,对于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无法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造成了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不会的问题。而且现在很多的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着眼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还将以往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科教学的固定模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枯燥、抽象的政治经济学难以理解,甚至没有学习的欲望。价值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少,更加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继续延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也会使学生走入社会后难以找到工作,无法就业。所以学校要及时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出理论加实践的新世纪人才。学校只有不断开辟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才会使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才能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及国家提供优秀的接班人,让学生走入社会后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因没有专业技能而就业困难。为了培养专业性强,动手操作能力极佳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在课程体系上不断创新,改革教学的方式,不总是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注重其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技能,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开放、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2应用型职业学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2.1重视师资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时期,而且新型的工业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也是创建和谐与文明社会的重要时期。在目前的发展条件下,我国需要培养出一批具备充分政治经济理论专业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育部提出学校应该努力改善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采用的知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定位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充分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还应该加大阅读量,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进一步研究现阶段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动态与更新的知识,始终重视研究,树立创新意识与新型的教学观念。师资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落实。第一,职业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进行持续教育。可以指派教师外出学习,或者其他方式,以此来帮助教师加强知识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增强创新能力;第二,职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和社会交流的机会,创建教师实习课堂或基地,或者安排教师前往有关机构、企业等进行社会实践,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2.2教科书与知识内容应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职业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教科书的实用性。教科书的实用性可以使专业课堂上的内容贴近生活,与实际密切联系,符合时展的专业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性的运用教科书,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好备课工作。将教科书与知识内容有效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经典与现代等方面的关系,教师应该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如果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相悖,应该适当丢弃。政治经济学学科教师应该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研究,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2.3重视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一直都在强调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很难。教学实践不只包括鼓励学生主动地参加校内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学生敢于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因此,职业学校应该重视教学实践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合理分配实践时间与安排顺序等。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到实践理论相结合成功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在学校确保能够完成教学理论任务的同时,确保实践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努力构建好校内实践,即做好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学生牢牢掌握理论基础。对于政治经济学而言要做好课堂讨论、多看视频录像或者举行大型讲座等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表演来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认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实行网上教学,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式教学的主观性不断增强。校外实践可以是学校安排学生到固定的地方、企业、单位去进行调查实践研究,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自己理想的调查实践地点,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将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职业学校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深入更新政治经济学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政治经济学学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积极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帮助学校更详细的认识我国新时期的政治经济领域。应用型职业学校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相关改革措施可以引导学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学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4).

政治经济专业篇6

聂卫国,男,汉族,1952年8月生,重庆市人,1978年6月入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9年1月至1971年4月四川省南川县知青。1971年4月至1972年5月四川省南川县氮肥厂工人。1972年5月至1975年10月重庆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学习。1975年10月至1983年4月四川省南川县磷肥厂技术员、副股长、股长、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厂长、党委书记。1983年4月至1983年7月四川省南川县委副书记。1983年7月至1987年8月四川省涪陵地区副专员。1987年8月至1994年7月四川省涪陵地委委员、副专员(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4年7月至1996年3月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专员。1996年3月至1997年6月四川省涪陵市委副书记、市长(1993年9月至1996年4月在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6月至1998年5月重庆市涪陵市委书记。1998年5月至2000年1月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区政协主席。2000年1月至2000年7月重庆市委常委、万州移民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万州区委书记。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2002年5月至2002年6月重庆市委副书记、万州区委书记。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重庆市委副书记。2005年3月至2005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政委,中国新建集团公司董事长。2005年4月至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中国新建集团公司董事长。

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华士飞同志简历

华士飞,男,汉族,1947年4月出生,上海市人,1970年12月入党,1964年6月参加工作,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1964年6月至1965年7月农十师184团加工厂职工。1965年7月至1969年5月农十师184团子女学校教师。1969年5月至1970年4月农十师184团办公室副主任。1970年4月至1975年3月农十师184团民兵连副连长、副政治指导员、支部副书记。1975年3月至1976年3月农十师184团农业学大寨办公室主任。1976年3月至1983年3月阿勒泰地区184团(其中1976年至1979年划归塔城地区)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政委。1983年3月至1985年3月农十师司令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1985年3月至1993年4月农十师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93年4月至1998年5月农六师党委书记、政委、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1998年5月至2001年6月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局局长。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兼组织部部长。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总经理。2006年10月至现在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总经理。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新光同志简历

李新光,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河南渑池人,1970年3月入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国防大学基本系,在职大专学历,少将军衔。

1968年3月至1970年3月南疆军区独立步兵营战士、班长。1970年3月至1979年12月南疆军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见习参谋、参谋。1979年12月至1981年7月南疆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副营职参谋。1981年7月至1981年10月南疆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副处长。1981年10月至1983年5月南疆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1983年5月至1986年2月南疆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6年2月至1988年7月新疆和田军分区司令员(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南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89年10月至1993年2月步兵第六师师长。1993年2月至1997年7月南疆军区参谋长。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南疆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南疆军区司令员。2000年12月至2002年10月新疆军区参谋长。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新疆军区副司令员。2005年3月至现在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

刘新齐同志简历

刘新齐,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山东商河人,1977年4月入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农艺师。

1975年10月至1977年5月农四师62团4连统计。1977年5月至1979年7月伊犁农校学员。1979年7月至1981年6月伊犁农垦局农科所技术员。1981年6月至1985年7月农四师农业处参谋(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自治区党委党校学习)。1985年7月至1988年10月农四师75团党委副书记、团长。1988年10月至1991年11月农四师75团党委书记、团长。1991年u月至1992年12月农四师66团党委书记、政委。1992年12月至1993年12月农四师66团党委书记、团长、政委。1993年12月至1997年12月农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学习)。1997年12月至2001年1月农三师党委副书记、师长。2001年1月至2001年6月农一师党委书记、师长,阿克苏地委委员。2001年6月至2006年10月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10月至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翟小衡同志简历

翟小衡,男,汉族,1950年3月出生,江苏江浦人,1978年10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经济师。

1969年2月至1980年12月农四师70团4连农工、文书、代课教师、统计。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农四师70团4连副连长、连长。1985年8月至1985年11月农四师70团整党办公室工作。1985年11月至1992年2月农四师77团党委副书记、团长。1992年2月至1995年6月农一师党委常委、副师长(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央党校青干班学习)。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农九师党委副书记、师长。1996年8月至2001年1月农九师党委书记、师长,塔城地委委员(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1年1月至2001年2月兵团企业党工委书记。2001年2月至2001年6月兵团企业

党工委书记,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1年6月至2003年7月兵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2003年7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纪委书记。

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纪委委员

刘建新同志简历

刘建新,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甘肃静宁人,1976年4月入党,1970年10月参加工作,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

1970年10月至1974年10月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宣传队队员。1974年10月至1985年5月石河子文工团团员。1985年5月至1988年11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秘书(1985年5月至198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理论专业学习)。1988年11月至1992年2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2月至1994年9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主任。1994年9月至1997年10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委员、师市党委、师市秘书长(1994年9月至1994年11月在自治区党委党校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1997年10月至2001年1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常委、农八师副政委(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9年3月至1999年7月在中央党校兵团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2001年1月至2001年3月农一师党委副书记、政委兼纪委书记。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农一师党委副书记、政委。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书记、农一师政委、阿拉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克苏地委委员(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兵团党委常委。2006年1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雪克来提・扎克尔同志简历

雪克来提・扎克尔,男,维吾尔族,1953年8月出生,新疆伊宁人,1985年6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天津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1970年12月至1972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乌鲁木齐县接受再教育。1972年2月至1974年2月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二小学代课教师。1974年2月至1978年3月乌鲁木齐县地窝堡学校教师。1978年3月至1980年6月湖北江汉石油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1980年6月至1984年6月新疆石油地球物理研究所技术员。1984年6月至1988年5月自治区经委工业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英语专业学习)。1988年5月至1992年11月自治区经委工业调度处副处长。1992年n月至1993年8月自治区经委工业调度处处长。1993年8月至1997年2月自治区经委外经处处长。1997年2月至1997年7月自治区经贸委副秘书长兼外经处处长。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自治区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6年12月至1998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学习)。2000年7月至200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国防工办)党组成员、副主任。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自治区党委委员,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党委常委。2006年1月至现在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在天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习)。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于秀栋同志简历

于秀栋,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河北黄骅人,1985年12月入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75年10月至1978年11月农七师131团4连统计员。1978年11月至1982年9月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82年9月至1987年3月兵团计财局科员。1987年3月至1988年11月兵团计财局副主任科员。1988年11月至1992年3月兵团计财局计划处副处长;1992年3月至1994年5月兵团计财局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1993年3月至1993年5月在兵团党委党校学习)。1994年5月至2001年1月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副师级)(2000年3月至2000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2001年1月至2001年8月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兵团党委办公厅、兵团办公厅副主任(正师级)。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兵团党委、兵团办公厅主任。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兵团党委、兵团办公厅主任兼兵团直属单位党工委书记。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兵团党委、兵团秘书长,兵团直属单位党工委书记。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兵团党委常委。2006年1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继亮同志简历

王继亮,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1986年4月入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世界经济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经济师。

1969年12月至1970年11月农七师128团8连职工。1970年11月至1982年3月农七师128团修造厂工人、检验员。1982年3月至1986年5月农七师128团供销科统计、会计、物价员。1986年5月至1988年11月农七师128团政研室副主任。1988年11月至1992年1月农七师128团党委常委、团长助理。1992年1月至1995年6月农七师123团党委副书记、书记、团长。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农七师党委常委、副师长。1996年4月至1997年12月农七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农七师党委副书记、政委(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12月至2001年1月农七师党委书记、政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委(1998年9月至1999年1月在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2001年1月至2002年11月农六师党委书记、政委,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2年11月至2004年1月农六师党委书记、政委、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农

六师政委、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兵团党委常委。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2006年5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

宋志国同志简历

宋志国,男,汉族,1950年7月出生,河南兰考入,1977年3月入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政治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9年3月至1970年8月在农七师126团接受再教育。1970年8月至1975年10月农七师宣传队队员。1975年10月至1976年8月哈巴河县反修公社六大队支农工作组组长。1976年8月至1984年4月奎屯市文化馆干事。1984年4月至1988年12月农七师宣传处干事(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广西农垦职工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8年12月至1989年7月农七师宣传处主任科员。1989年7月至1992年2月农七师《奎屯之晨》报社副总编。1992年2月至1994年3月农七师《奎屯之晨》报社总编(1991年8月至1992年8月在兵团党委党校学习)。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兵团文联党组副书记。1995年6月至1996年9月兵团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96年9月至1997年6月兵团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正师级)。1997年6月至2001年1月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兵团党委、兵团办公厅副主任(正师级)(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副书记、农八师师长、石河子市市长(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专业学习)。2003年4月至2005年12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农八师政委、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12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农八师政委,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建业同志简历

宋建业,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湖南常德人,1975年5月入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政工师。

1975年8月至1979年2月农五师89团良种连工人、班长、连长。1979年2月至1983年8月农五师89团政治处干事、团委副书记。1983年8月至1987年8月农五师89团组织干部科科长(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自治区党委党校培训班学习)。1987年8月至1988年2月农五师89团政治处副主任。1988年2月至1991年3月农五师89团党委常委、副政委。1991年3月至1993年12月农五师89团党委书记、政委。1993年12月至1997年12月农五师党委常委、副政委兼政法委书记(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4年7月至1997年1月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1997年12月至2001年1月农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农二师党委书记、政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常委(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兵团党委常委,兵团党委、兵团秘书长。2008年5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兵团党委、兵团秘书长。

哈尼巴提・沙布开同志简历

哈尼巴提・沙布开,男,哈萨克族,1957年9月出生,新疆布尔津人,1984年8月入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新疆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

1975年9月至197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农村接受再教育。1976年9月至1978年8月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8年8月至198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一中教师。1981年3月至198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委党校教师(1982年3月至1982年7月在自治区党委党校师资班学习)。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团委书记。1985年7月至198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干部。1986年1月至1989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团委副书记。1989年8月至199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团委书记(1992年5月至1992年12月在山东省日照市乡镇企业局挂职任副局长)。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委常委、代县长。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委常委、县长。1994年4月至1998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副书记(1997年3月至1997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1998年2月至2003年1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副州长(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在新疆大学政治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厅长(2004年5月至2004年7月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自治区党委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厅长。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6月至现在自治区党委委员,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卢晓峰同志简历

卢晓峰,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陕西渭南人,1980年1月入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1975年9月至1975年12月农二师29团19连职工。1975年12月至1978年3月农二师29团政治处干事。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塔里木农垦大学畜牧系学生。1982年3月至1985年2月塔里木农垦大学畜牧系助教。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管办干部。1988年11月至1992年7月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管办副主任。1992年7月至1995年8月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1995年8月至2000年10月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农四师党委常委、副师长(1999年9月至2002年8月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8月至2006年1月农四师党委副书记、师长(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农四师党委书记、政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兵团副政委。2008年6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

孔星隆同志简历

孔星隆,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甘肃通渭人,1991年6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

作,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

1984年8月至1986年11月农一师教育处干部。1986年11月至1993年3月农一师农业处科员、主任科员。1993年3月至1995年2月农一师6团党委常委、副团长。1995年2月至1998年2月农一师5团党委副书记、团长。1998年2月至2001年1月农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在中央党校兵团班学习)。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农十三师党委副书记、师长(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兵团党委党校国民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副书记、农六师师长、五家渠市市长。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农六师师长、五家渠市市长,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农六师政委、五家渠市市长,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农六师政委、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兵团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6月至现在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刘向松同志简历

政治经济专业篇7

关键词:“人本”观,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教师素质,“三讲”要求

 

“西方主流经济学最大的缺陷就是追求经济学非人本的‘纯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真理性就在于其人本性”[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本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实践都要求建立人本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观念,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一、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人本”观的基本要求

“人本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这一要求必须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实践以大学生为根本目的的人本观。其基本要求如下:

其一、以培养大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为目的,实质就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目的。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根本目的。为此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仅限于政治经济学知识的传授,而应既传授系统的经济学科学知识,更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塑造其完整健全的人格,发展和培养其劳动素质。免费论文参考网。

其二,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基本任务。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却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乏味。实际上,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真实进程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

其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基本标志。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而所有的劳动归根到底都是生命成本,即劳动力的付出,“如果将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将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

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就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2]。因此提高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是节约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与大学生的生命成本,提高其生命活动的质量。

其三、以融洽师生情感为基本要求。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不只是经济学知识等信息的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人本”观,将师生关系视为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不搞“一言堂”和“唯我独尊”。

二、提升教师教学素质是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人本”观的基本前提

在大学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其素质自然是“人本”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其一、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价值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价值性)使政治经济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诸如收人分配等利益关切问题,“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3]。这就要求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索质,而且必须同时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另外政治经济学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不仅仅是职业道德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灵魂。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要依法从教,更要以德从教。

其二、教师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和教育实践知识,尤其是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功底。这就需要教师力戒浮躁情绪,认真系统地深人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通晓和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具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的知识。事实证明如果不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就无法真正讲好政治经济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历史地位。免费论文参考网。

其三、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能力。政治经济学是直接为现实的经济建设服务的,因而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很快。免费论文参考网。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淘汰陈旧的理论观点、思维习惯和研究范式,紧跟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把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及时吸引并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其四、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更新教学技巧,优化课堂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效果。

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人本”观的基本要求

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人本观”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笔者将其作如下概括:

其一、认真备课。一要灵活、适时调整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原来备课时的设想及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就应灵活处理,随时调整教案,而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要根据经济实践适时变更教学内容。应根据实践的发展删除重叠和过时的内容,增加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知识。三要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精心设计教案。完整的精心设计的教案对每一章节都要形成系统的授课思路,要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可选用的参考资料,课后需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有关问题。还要认真搜集相关案例素材。

其三、精心授课,努力增进课堂教学氛围。精心授课,努力增进课堂教学氛围的基本要求是做到课堂教学的“三讲”:讲清楚,即向学生准确、清楚地传授政治经济学知识;讲生动,即将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尽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经济学知识;讲深刻,即适当介绍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践动态,尤其要通过介绍教师本人在教学、科研中的一些思想,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将理论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化,尤其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去解释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晓我国现行的方针路线和经济政策;深人实际,调查研究,丰富自己的阅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精神饱满,谈吐优雅,进述生动的,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的字迹优美、工整洁净、布局合理,充分发挥板书和徒手画的作用。

其三,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有效、新颖适用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揭示教学目标,可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储存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可视、可听的教学材料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改进教学效果。而适当组织讨论课则可使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一些基本原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贺汉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本性分析[].太原:生产力研究,2007.6

[2]马克思.资本论(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7

[3]马克思.资本论(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

政治经济专业篇8

关键词:自主治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较

1什么是自主治理理论

当代公共选择学派和公共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治理理论,并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自主治理理论集中体现在奥斯特罗姆1990年的着作《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之中,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她指出传统的分析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即哈丁的公地悲剧(1968)、dawes等人的囚徒困境(1973,1975)以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1965),但是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市场的就是政府的,而且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悲观的,她指出当前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的或者以政府途径(利维坦)为唯一或者以市场途径为唯一的途径是有问题的;然后,她通过对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监督这三个难题的分析,认为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控制,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治理的方法来解决。第三,通过分析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情况等等,奥斯特罗姆总结和界定了其中八项原则。

2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与现状1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

1978年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使得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基本瓦解,但由于农业本身的特性,农民不组织起来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因此,中央根据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决定了走合作化的道路。以此为背景,我国农民开始走上了合作化之路,在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当前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两种模式。

(1)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中央要求对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革,建立乡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在相当于生产大队的的范围内设立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在原生产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村民小组。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层次上又设立了村、组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来承担村组的行政和经济职能。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层次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源于人民公社体制,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替代,因此残存了一些人民公社体制的特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做为一个经济组织,不仅具有经济组织职能,还具有政权组织的职能。正是由于这一特征,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产权模糊、组织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随便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批专业化的农户,但是由于农民在流通领域里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弱,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些农民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现在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另一种模式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比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而言建立起了比较明晰的产权,但由于大多在政府、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的推动下成立,并实际处于其的控制之下,仍然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2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虽然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由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合作化程度却很低。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我国参加组织的农户仅占乡村农户总数的9.8%,不仅远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90%之上比率,也距巴西、智利等国80%的比率甚远,甚至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也占30%-60%。

如何解决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她认为在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控制,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治理的方法来解决。这恰恰符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政府、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不能代表集体的利益,而只有农民自身才可以代表。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自己的利益自己来把握,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的热情,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因此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走自主治理的道路。

3中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自主治理方面的比较

目前国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这两种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建立了良好的自主治理机制,这也是这些外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奥斯特罗姆在其的着作《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之中总结出了长期有效自主治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笔者将这八项基本原则概括为产权明晰、集体参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及外部对组织权最低限度的认可四个方面。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将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外的这些组织做一个比较。

(1)产权明晰。我国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本应为集体财产集体所有,但实际却是大多由少数人占有和支配,造成产权模糊不清。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起来,本应建立了明晰的产权机制,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强烈的推动发展的动机,主张主要农民愿意加入就可加入,造成很多合作组织成员在加入时无须缴纳股金,这样产权就模糊不清。与此相比,美国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是严格由成员投资入股成立,因而产权非常明确。而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则是由农民建立的带有半垄断色彩的庞大组织体系,不仅包括基层和县级组织,还有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产权归全体成员所有,也非常明晰。

(2)集体参与。这里指的集体参与是指组织的成员都可以参与组织章程、规则等重大事项的制定和修改。我国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融为一体,具有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机构的性质,农民自然无法参与制定和修改各项规则。我国的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由财政部支持的)已经建立了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但大多的合作组织农民并未真正享有表决权,一般成员基本随大流。有些直接由管理层决定,还有的实行一股一票制,这样股份占大头的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就能通过这样控制合作组织。美国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规定任何社员都有一票表决权,只有少数合作组织规定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安排一些额外票,但为了防止有些人利用额外票谋取私利,法律还对此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则是通过全体成员参加的组织员大会来行使组织员自己的权利,决定农协的各项方针和重大事项。

(3)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是小数人占有和支配集体财产,农民的投票权行使起来比较困难,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领导者可以随意处置集体财产,管理也不科学。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成立理事会做为合作组织的决策中心,但理事会成员受到政府、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的影响较大,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也无法对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而美国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和平等合作,合作组织成员从普通的农场主到董事长,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董事会聘请专门的公司经理来管理组织的日常事务。而董事会是组织的管理机构,由组织成员民主选举产生,使之代表全体成员的利益。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有理事会和监事会来对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理事长的权力是由全体成员参加的组合员大会赋予的,而监事会成员则是有全体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来产生,这样就保证了合作组织可以代表全体成员的利益,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受到了监事会的有效监督。

  (4)外部对组织权最低限度的认可。这是指组织成员自己设计制度的权力不受外部政府权威的挑战。我国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同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融为一体,自然受到政府部门的制约。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是独立的组织,但不管是其成立,还是建立之后的管理和经营,都与地方政府脱不了关系,自主性大打折扣。美国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章制度则是由全体成员民主协商完成,并且美国国会于1922年就已将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从谢尔曼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而日本政府则是通过对农业协同组合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来保证自己农业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农协的制度安排是由全体成员参加的组织员大会来制定。

4初步的政策建议

为何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形成有效的自主治理机制?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政府过多的干预。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土地等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因此政府干预甚至直接管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理论上来说是合适的。然而,正是政府的过多干预,造成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管理体制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真正农民自主治理的机制,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才能顺利发展下去。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1)首先必须要保证农民的自主治理权力。对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应从与村委会、党支部等基层党和政府组织混合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变成一个独立的组织,同时农村基层政府应变管理为服务,将管理权交给农民。而对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大力宣传和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对合作组织的民主管理,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地方政府不应再根据自身意愿来干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并对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控制合作组织进行严厉的制止。

(2)其次是提升农民自主治理意愿。保障了农民的自主治理权力,合作经济组织要想发展,还应有农民的自觉参与。目前我国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成员自主治理意愿都很低,主要是因为自身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和没有形成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我国政府应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分配时向农民倾斜。

(3)另外还应提高农民自主治理的能力。无论是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想持续顺利发展下去,组织成员应有一定的自主治理能力。而目前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开展一些专门针对合作组织成员的短期培训。同时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对农民的自主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4)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扶持力度。第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应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同时给与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的税收优惠,减轻其的负担。第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各级金融机构应放宽对其的贷款限度,同时培育小额贷款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款。第三,地方政府应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1]郭翔宇.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政治经济专业篇9

以文明史观审视古代东西方文明,可以分别梳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一、梳理基本内涵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组成。

1.古代物质文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主要概述了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果,涉及一个专题,包含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两个重要概念,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经济,在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之后产生。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是当时手工业的主要特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古代政治文明。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两个专题,包含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和民主政治三个重要概念。贵族政治就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就是政府权力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政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随意掠夺普通公民自由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即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是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三条重要线索。中央官制主要包括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等;地方制度主要涉及秦朝的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主要涉及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是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代表。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罗马帝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法,汇成《民法大全》,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影响广泛的法律体系。

3.古代精神文明。这部分主要涉及三个专题。以儒学为主流的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还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明和发现,领先于同时期西方国家,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风貌。

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二、把握内在联系

古代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一定经济、政治环境的产物并在自身传承中得以发展,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例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耒耜农业发展到铁犁牛耕农业阶段,适应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耕文明的发展而形成的。此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成为了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保证,成就了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灿烂的文明成果。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的强化,是传统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与外来文明因素摩擦的结果。

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明清时期为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反映出来。当时的思想界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和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制度下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致使近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科技与经济发达繁荣的中国。

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发展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于是,在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政治经济专业篇10

中西方经济法,“在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根源、法制环境、文化底蕴等方面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也应当在构筑我国经济法体系时得到充分的反映,否则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误入歧途。”[4]“研究中国的经济法学,决不能脱离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条件,不能忽略中国特殊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大影响。”[5]下面,联系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基本状况和传统法律文化,探讨现阶段在中国提出“转轨经济法学”的合理性。

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在法治国家里,政党、政府、企业的界限是清晰的,政府行为不能破坏市场经济的规则,而应该借助法则和价格信号去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维护企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所必备的制度环境。在法治条件下,政府要做市场经济的“保姆”,依法行政、廉洁公正、优质服务,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主宰一切。中国经济法应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在高度一统的计划经济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上。在西方经济法发达国家中,经济法是建立在生产私有制基础上,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并出现自身无法化解的缺陷之后出现的。建立在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经济法,其产生之初就肩负着与西方经济法截然相反的历史使命。虽然同为“治病”之法,西方经济法是治“市场失灵”之病,而“中国的市场经济至少现在甚至可能长期不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它带有典型的‘权力经济’的特点”[6]157,中国经济法在现阶段的任务是治“政府失灵”之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的,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只能算是一种改革的目标而不是现实。当前应花大力气解决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问题,这个过程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7]因而在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彻底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过去那种政府对经济运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干预和控制状况,建立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中国经济法的主要任务决不是要强化而恰恰是要逐步界清、规范和约束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方式和范围,转变政府职能,真正赋予市场主体以经营自和自由竞争权。”[5]

二、“高度一统”向“简政放权”转轨

新中国成立后,高度一统的国家获得了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么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8]。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政治权力垄断相依为命,高度集权的、绝对的、不受制约的、同封建专制同质的权力,构成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是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9]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长期形成的国家社会高度统一的模式开始慢慢瓦解,“改变了以往几乎全部依靠行政命令与计划指令的状况,国家自身的权力结构也正在进行相应调整,地方、部门、企业占有与处置社会资源的自主性在不断扩大”[10]。但由于受旧体制惯性的束缚,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行政权力扭曲了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直接相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权力不断分化。政府权力不受控制就意味着规则的失灵或失效。法律失灵,掌权者就会凌驾于法律之上,玩弄、蹂躏法律,任意剥夺他人的权利,恶意排挤自由贸易。因此,政府行为能否得到规范,能否有效避免公权力私有化,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成败。如果政府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任意超越规则,代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就会发生功能紊乱。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而政府权力一旦强行介入,权力和权利就会失去平衡,公民和企业的私权利就会遭到公权力的侵害。公平竞争原则要求“优胜劣汰”,但政府权力的滥用往往导致“罚优奖劣”。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契约自由,但政府的不当行政行为往往违反市场平等主题、自由自愿原则,用权力变自由自愿为被迫无奈。公平竞争要求制定和维护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权力滥用却往往破坏规则,干预企业的正常运作。“在过去20余年的改革中,政府尽管从一开始就强调‘减政放权’、‘松绑让利’,但实际上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利益是在不断增加的,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远去,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各级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并没有放弃对资源配置的支配力。”[11]“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行政干预有余,市场建设不足。”[12]

三、“专制主义”向“自由主义”转轨

“专制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建立和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及其统治秩序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起点和归宿。”[6]501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专制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法律一经产生便渗透了专制主义,并且这种专制伴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始终。专制主义一旦渗透到法律中便会践踏法律公平、正义、理性的本义。在专制制度下主张的所谓“法治”,说穿了就是主张用人来推行严刑峻法。中国古代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也从来没有涉及过民主和专制的问题,“人治”与“法治”不过是专制统治方法的两种手段而已。中国古代法学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体现的也不是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在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经济法是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在其产生之时,中国的民商法、行政法并不发达,而刑法却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的计划经济带有浓厚的传统专制主义因素,中国的经济法在产生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如在经济法产生初期的“大经济法”观点,就是这一“中国特色”的生动表现。而西方经济法在其产生之时,西方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成熟民法文化的熏陶,“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因而有学者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生成的过程是“私法公法化”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生成过程是“公法私法化”的过程。所谓“公法私法化”,是指随着公法对私人领域控制的增强,公法逐渐地控制了私法原则的效力。所谓“私法公法化”,是指由于政府“还权于民”而在社会公共事业等方面职责的变化,使得部分公共机构按私法要求执行公共职能,部分原是公法组织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公共机构的特权地位,不再受公共预算的控制,其雇员受到契约关系的调整。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思想不会凭空消失,还将长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影响,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重义务、轻权利,普通百姓甚至不知道权利为何物。现在,“中国法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无限扩大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使土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也就是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通过土地产权的流转,可使土地相对集中,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