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楼宇经济研究十篇楼宇经济研究十篇

楼宇经济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41

楼宇经济研究篇1

从楼宇经济的几种模式来看,要提高楼宇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需要政府部门对楼宇经济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对楼宇经济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对楼宇经济的发展环境进行不断优化。

1.科学规划依据天津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双核驱动的理念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幅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在海河经济带、地铁网、快速路网以及传统的南京路、鞍山西道等商业中心地区规划建设楼宇经济区。根据各区的经济发展定位的不同,对楼宇经济的功能也按照科技、文化、外贸、物流等差别定位,有效提升楼宇经济的发展效率,降低同业竞争造成的低效发展。

2.强化政策对接凡是国家和天津已颁布实施的支持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科技研发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均适用于符合相关条件的楼宇经济项目,并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比如: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对新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其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补助2000万元;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下、5亿元以上的,补助1500万元;注册资本5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为促进金融业发展,对新迁入的金融企业总部核心业务部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其中,全国性及以上规模的,补助500万元;区域性规模的,补助200万元。为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对新设立的国际、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中介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10%给予补贴等等。

3.增加财政支持对纳入全市重点支持的中心城区商务楼宇,以2010年单项楼宇纳税额度为标准分三级,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支持其改造升级。年纳税额2000万元以下的,给予1000万元资金补贴;年纳税额2000至4000万元的,给予800万元资金补贴;年纳税额4000至7000万元的,给予600万元资金补贴。补贴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主要用于商务楼宇的招商引资、设施配套、租金补贴、服务平台建设等。

4.对高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的商务楼宇,凡新引入国外、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澳门的企业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以及动漫创意等高端业态企业和机构,2011年至2013年所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市、区两级财政按地方分享收入部分的各50%予以奖励。奖励资金可用于为入驻企业提供户籍、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服务支出。

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天津市有关部门要主动跟进服务,协调解决涉及行政审批、招商引资、金融服务、工商注册、楼宇改造、设施配套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相关媒体要正面积极的宣传报道楼宇经济的有关政策、信息、典型案例等。

提升楼宇经济贡献率,关键在提升楼宇经营者的效率

楼宇经济早已经不是有个物业载体就可以通过招商出租创造价值的时候了,要提高楼宇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贡献率,关键是提升楼宇经营者的效率。楼宇经营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传统观念。

1.提升对楼宇经济的认识高新技术产业是楼宇经济的最佳载体,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类产业占用资源少产出效益高,往往利用现有楼宇即可形成规模产业,软件企业适合在楼宇发展,而软件研发、文化创意产业恰恰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与老城区的传统商贸错位发展,集聚以高新企业为主的科技楼宇经济就应该成为楼宇经营者的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一是结合软件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政策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楼,比如鞍山西道的百脑汇、1895大厦等;二是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引导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入驻,使之成为集研发、孵化、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楼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业平台,比如绿岭产业园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案例。

2.加快转变招商观念具体注重3个转变:一是招商方式由企业“单兵作战”为主转为企业与政府联手,形成合力招商;二是招商领域由招本土企业为主转向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和职能总部以及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软件百强企业、文化创意知名企业为主;三是招商模式由坐等客户上门转向主动出去引商,通过各种渠道接洽优秀企业家,以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服务把客户引进来。

3.注重整合资源从天津现状看,可用于发展楼宇经济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工业外迁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大批工业厂房;近年来,修建的大批商务写字楼等。楼宇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效整合各方楼宇资源,是楼宇经营者需要认真开展的基础性工作。这一点,天津红桥区意库创意产业园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资源整合,先后开发了意库创意产业园、绿岭产业园、渤海明珠大厦、乐园大厦等。

4.提升服务档次,促进入驻企业发展楼宇只是物理载体,而企业入驻楼宇后才能起"化学反应",真正形成楼宇的经济概念,因此楼宇的经营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给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更优质的服务、甚至帮助其拓展业务,使其快速发展,这种对入驻企业的帮扶是入驻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平区创新大厦不仅拥有国际5a级写字楼的硬件基础,更拥有社区化管理的先进服务理念和体系;绿领产业园则提出创新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概念,把党支部、团支部、工会联合会、统战委员会、商会等组织统一纳入园区服务体系,良好的服务实现入驻企业的认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入驻企业的稳定成为楼宇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楼宇经济研究篇2

关键词:上海市楼宇经济;产业属性;发展形式;产业聚集

abstract:intheeraofknowledgeeconomy,shanghai,movingtowardsaninternationalmetropolis,shouldselectthosebothknowledge-intensiveandurban-locatedindustriestolead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upgrading.buildingeconomy,ahighlyaggregativeandradiatingindustry,hasnotonlythedualproperties,butalsobrightprospectinfuture.buildingeconomyforminshanghai,withgreatpotential,involvesheadquartersbuilding,occupationalexpertisebuildingandknowledge-basedmediabuilding.inordertoresolvetheproblemofitsloweraggregativedegree,thepaperputsforwardthemeasuresofconductingtheoverallplanningandlayout,accomplishingindustrialclustering,anddeveloping“growthpoles”,etc.

keywords:shanghaibuildingeconomy;industryattribute;formofdevelopment;industrialcluster

在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知识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用oecd的说法,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具有知识迅变经济、知识主导经济、知识就是经济三个基本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在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相当控制力的城市才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上海已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创新更加活跃、生态环境更加友好、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市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对于上海这座正在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面对这场前所未见的、新的社会经济革命,应该如何选择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呢?笔者认为应该选取既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又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的产业作为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见图1)。

图1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

一、楼宇经济是具有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两重属性的产业

上海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产业非常多,有些产业本来就应该大力发展,如金融、贸易,但是根据我们研究,楼宇经济既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又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是上海目前发展空间大、速度快,能迅速做大、做强,并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产业。

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且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具体表现为:首先,从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信息、交通、产业条件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的产业;其次,从气候、水、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水消耗少、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是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再次,都市型产业都是可聚集的,并且是高度聚集下土地稀缺性的产业;最后,都市型产业的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最高,且产品的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端技术和智力成果集中的部门,其生产过程需要高度的投资和创新,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将相当比率的资源分配给研究和发展,并提供高附加值的财富。知识密集型产业涉及知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产业,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等特性。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在楼宇内从事企业活动的产业。楼宇经济具有知识含量多、创新能力强、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非常高、产品附加值大等特性,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幢高级商务楼里众多公司所产生的效益与城乡结合部7.8平方公里内的经济效益相等。

二、上海市楼宇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其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京津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我们对东京、纽约和长三角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之间目前经济总量的比例为3:2:1,如按中国经济现在的发展态势,在2012年左右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纽约和东京两大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上海作为未来“世界第一圈”的核心,应充分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集聚和组织引导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具有高聚集度和高辐射力属性的楼宇经济,其发展要求和动力显得更加迫切了。

上海目前有高层建筑近3000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200余幢。在都心的静安、卢湾、黄埔和浦东陆家嘴功能区60平方公里内,楼宇经济是各区税收的主要来源,如在静安区7.62平方公里土地上,2005年税收超过1亿元的楼宇有11幢,50幢重点楼宇创造的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52.6%,其中恒隆广场、中华企业大厦、中信泰富广场的税收分别达到5.6亿元、4.3亿元和3.5亿元,而到了2007年,仅恒隆广场一幢楼的税收就超过12亿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倍多。以金茂大厦一幢楼宇为例,其3层到50层的写字楼被誉为“垂直的金融街”,这儿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中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跨国集团地区总部,其中包括荷兰银行、康柏中国投资、道琼斯办事处等几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出租率超过90%;53层到87层则是金贸大厦主营业务的另一个板块——超五星级的金茂君悦大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有555间客房,每年营业收入数亿元,在上海同行中遥遥领先;在金茂大厦“楼宇经济”中,还有一个最耀眼的“旅游效益”,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之一的金茂88层观光厅,每年收入几亿元,是申城旅游的热点。因此,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楼宇经济就显得非常有发展前途。

三、上海市楼宇经济中比较有发展空间的是总部楼、众师楼和知识传媒楼三种形式

总部楼里主要是跨国公司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大中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等,从事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企业活动,以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式的“总部”位于大都市的商务楼宇中。仅2006年,上海市新批“总部经济”外资企业76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20家、外资研发中心26家。目前上海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央企总部和100多家央企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总部楼带来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中华企业大厦的欧莱雅和恒隆广场的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创造的税收分别为2.9亿元和1.5亿元,虹桥临空商务区里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利税便过亿元,入驻恒隆广场的企业在2007年前8个月创造税收突破7亿元。据不完全估计,到2010年,在沪安营扎寨的外企总部将达到61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80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

众师楼里主要包括设计师、理财师、会计师、税务师、咨询师、医疗保健师、律师等,从事专业科技服务,一般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并经过专门培训,为各种产业、企业或个人家庭提供专门的服务。以律师为例,通过与国际大都市纽约相比,我们发现律师业在上海发展非常滞后,律师尤其是涉外律师会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占据到咨询业的半壁江山。在纽约,2004年有8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创造gdp达156亿美元,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为70亿美元,而纽约市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2.7万人,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仅有51.2亿美元;在上海,2003年有1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营业收入仅有20亿元,创造gdp不到10亿元,随着长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律师服务业创造的gdp一定会超过100亿元,这隐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知识传媒楼里主要是出版印刷业、传媒广告业、创意产业等,其中,出版印刷业包括出版业、新闻业、印刷业、制版业、制本业、印刷品加工业、与印刷相关的服务业;传媒广告业包括影视产业,录音产业,音乐出版业,图书、报刊出版业,软件产业,剧院,广告,以及无线电、电视和电缆播放业;创意产业包括动漫、影视、网游、工业设计、会展等。以出版印刷业为例,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在企业数,从业人数、生产品出厂额、附加值额的等方面,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均占首位:出版印刷业的企业数为6455家,占东京工业企业总数的23.8%;出版印刷业的从业人数为152013人,占东京工业总从业人数的29.0%;出版印刷业的生产品出厂额为5046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生产出厂额的30.5%;出版印刷业的附加值额为2709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附加价值额的38.5%。目前上海市仅印刷业一项的产值就接近300亿元,如果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20%之间的话,到2010年就会达到500-550亿元,gdp将达到140亿元左右,但与日本东京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表明其在gdp、就业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上海市楼宇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聚集度不高

上海市楼宇经济聚集但聚集度不高。我们根据2006年11月出版的上海市第一次普查数据,计算出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区位熵基本大于1,但是除了1.7平方公里小陆家嘴的金融业具有特色且高度聚集外,上海市都心服务业的区位熵没有一个超过5,这表明上海市都心产业的聚集度不高。以金融业的区位熵为例,在静安、黄浦、卢湾和浦东新区都排在前一二位,但仅有4.937、4.598、3.578、3.203,而纽约市曼哈顿华尔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聚集了几十家世界级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百家跨国巨头总部,这表明金融业在都心产业规模和层次不够突出,产业聚集但是聚集度不高。

对照纽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我们发现纽约市831平方公里,都心是曼哈顿,面积60余平方公里,如果除去黑人居住区,面积仅有40余平方公里,解决了纽约60%以上的就业;巴黎市106平方公里,都心包括一区、二区、八区、九区,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2001年的就业人数就达44万,浓缩了巴黎市30%的就业;东京土地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都心包括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面积只有42平方公里,到2000年都心就聚集了25%的就业。以东京出版印刷业为例,2001年在都心和副都心10个区,出版印刷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数占了东京总数的68.5%,从业人数占整个东京的78.0%,出厂额占整个东京的85.8%。从中可以看出,楼宇经济是聚集经济,楼宇经济的力量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它聚集了都市甚至包括周边区域绝大多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有着巨大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上海市楼宇经济出现聚集但非高度聚集的情形,这是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是上海市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楼宇经济对自身及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影响而诱导大都市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培植和发扬都市经济活力和吸引力,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

二是上海市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由于竞争环境具有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出于协调、沟通和信息跟踪反馈的需要,企业会在空间上形成高度聚集以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上海市发展楼宇经济时应该使其成为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下高度聚集的“发展极”。“强心”是大都市产业聚集的重中之重,都心强大完全依赖于楼宇经济的强大。强大的都心会发生连锁效应,首先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外来人口涌入,这就扩大了对开发地方产品和发展服务业的需求;其次由于新工业的配置,地方的熟练工人会增加,在培训工人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将得到升级和发展,从而吸引新的企业入驻;再次由于产业的联动效应,与其垂直相关的产业也会吸引而至;最后由于基础设施和地方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外部效果将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工业。

四是上海市发展楼宇经济时应该勇于打破“集群锁定现象”。集群锁定有功能性锁定和认知性锁定两类,上海正在着力打造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需要完善的具有国际化特征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但是曾经成功的发展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会作为制约因素限制集群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上海市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楼宇经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本土国际型楼宇经济企业。

参考文献:

[1]fujita,m.,krugman,p.,venables,a.j.thespatialeconom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themitpress,1999:14-15.

[2]porter,m.e.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m].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76):77-90.

[3]吴艳,高汝熹,陈跃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及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1):162-165.

[4]上海总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8-01-10.

楼宇经济研究篇3

关键词楼宇经济筑巢引凤江都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一、楼宇经济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楼宇经济在我国的提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种复合概念。楼宇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出现在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宁波、福州、大连、天津等),并日益被其它一些城市政府所接受。楼宇经济在我国的兴起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1、楼宇经济的崛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楼宇经济正是一种以集约化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经济形式。

2、楼宇经济的崛起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的必然结果。随着各大城市工业的外迁和比例的降低,现代服务业在各大城市日益发展,并日益成为各大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柱和方向。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需要楼宇提供办公空间。

3、楼宇经济的崛起是价值链分解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分工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价值链不同环节呈现出快速分解的态势,而相同或相近的环节在同一空间中不断积聚,以至于出现各种专业性极强的功能区域。企业的管理功能更趋向于市中心,研发功能更趋向于科技园,生产功能更趋向于低价便宜的郊区或工业区。价值链各环节的分解和同类集聚,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企业自建自用的办公场所,新的集聚需要新的商务楼宇提供空间支持。

4、楼宇经济的崛起是楼宇本身集聚的要求。在楼宇出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楼宇的集聚能提升楼宇集聚区的空间形象和吸引力,保持楼宇租金的增值。

5、楼宇经济的崛起也是城市政府规划引导的结果。城市政府为了促进本城市、本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加强规划的引导。城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功能区的集聚规划,规划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功能区,而各功能区的功能实现必然要通过楼宇的建设提供空间载体。

二、江都发展楼宇经济的可行性

当前,江都商务楼宇屈指可数,楼宇经济尚处于起始阶段,然而,突破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目标,都促使我们把发展楼宇经济摆上比较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发展楼宇经济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置身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与发达的制造业相适应、与日益活跃的商贸活动相呼应、与拓展现代服务业相吻合的楼宇经济,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但总体来说,江都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良好的区位优势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江都作为扬州市的新城区,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同时作为长三角新兴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宁通高速横穿东西,京沪高速纵贯南北,长江、运河在此交汇,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所在地。苏中机场的兴建更实现了航空业发展"零"的突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际化和外向型发展水平。随着扬州立体大交通框架的构建,江都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具有发展楼宇经济的地理优势。

2、丰富的资源禀赋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江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资源禀赋十分丰富。江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不仅集聚了大量的住宿餐饮宾馆、银行及保险等金融机构,而且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达;生态江都创建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平安江都"、"幸福江都"建设有序推进,这些都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重要的人文支撑。

3、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过去的几年,江都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旺盛的活力。2010年江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6.3亿元,比2005年增加110.48亿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21.8%,高于GDp年均增幅2.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2.9%提升至2010年的36.1%。在总量扩大、比重提升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持续优化。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教育文化等新兴服务业的迅速成长,逐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行业竞相增长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为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土壤。

4、巨大的企业需求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江都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发展氛围,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先后引进落户了中信泰富、中海工业、中材国际、中包集团、中远太平洋等20多家"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同时引进美国惠普、香港易宝等软件企业;另外建有部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孵化用房面积达1万平方米。这些企业的产生、发展、壮大,为楼宇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巨大需求。

三、如何推动江都楼宇经济发展

目前江都楼宇经济发展还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先天不足,没有完整的楼宇发展规划支持,没有在黄金地段给楼宇让出一定的空间,即使有一定的楼宇,也未形成规模;二是后天未补,缺少优惠政策的扶持,对楼宇现象的效应研究和分析不够,没有激励政策支持,造成对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不高。滞后并不代表一定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后发制人谋超越。如果将楼宇比作“巢”,将入驻楼宇的企业比作“凤”那么,发展楼宇经济,就应该处理好"巢"与"凤"的关系。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以供参考。

(一)增强意识,统筹楼宇规划。

在发展楼宇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要起到统筹全局、主导规划、积极引导的重要作用。比如杭州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按照建设一批、盘活一批、改造一批的要求,对商务楼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以此为鉴,区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强培育楼宇经济发展意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将楼宇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现有楼宇的现状和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地做好"三个一批":即在用一批、在建一批、规划一批,做到年年有项目,年年有招商,年年有发展,逐步引导楼宇抱团发展、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增强楼宇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壮大楼宇经济的发展平台。

(二)打造特色,提升楼宇品质。

要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发展楼宇经济,楼宇品质非常重要。楼宇经济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配套设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客户选择商务写字楼时最注重楼宇建筑的档次形象;其次是交通便利程度,再次是租金和物业管理水平。从上海入驻楼宇的企业来看,国外跨国公司的办事机构对于写字楼的质量、办公面积(如每层楼面的面积至少在2000~3000m2),甚至电梯的质量和速度,都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因此,发展楼宇经济就要以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为重点,以打造特色楼宇为亮点,注重提升楼宇品质。

一是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完善,更要提高楼宇本身的配套设施水平,提供卫星会议、活动策划、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二是在软件服务方面,培育或引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提高物业管理品质。三是集中精力建设特色商务楼宇,注重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合和产业链,鼓励同行业企业入驻同一座楼宇,形成行业比较优势,例如打造一批集团区域总部楼、中介服务楼、服务外包楼、科研楼等特色楼宇;同时要提高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比重,高起点打造中央商务区。

(三)注重服务,优化楼宇环境。

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条件,也是楼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大力优化楼宇经济生态环境。首先是交通便捷问题。"环境生态圈"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要解决行路难、停车难等诸多不便,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区域道路的扩容、停车场所的扩建势在必行。其次是周边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楼宇附近公寓、商业、餐饮、邮政、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幢商务楼宇的外部条件,被形象地比喻为产业和环境两类,"生态圈"的好坏,可以放大或抵消商务楼宇的优势。二要加大楼宇经济政策扶持力度。正确的政策导向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今年初我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物流业、总部及楼宇经济、软件及服务外包、商贸业及专业市场、文化及旅游业等五个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建立了服务业发展管理体系,制定了季度分析会机制。这些创新举措,都将成为服务业加速推进的重要保障。但同时,我们应该加快研究制定相关促进政策,优化政策环境。一是分类制定扶持政策。针对楼宇发展成熟区域,如以江都商城为主的金三角区域,增强综合配套服务,通过鼓励商业、住宅区的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针对新建或改造提升区域,实行鼓励政策,如在江都滨江新城、北城区通过对新建或改建商业楼宇提供方便、有效的综合服务,通过商业租金减免、新建或改建商业楼宇减免房产地税、财政各项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二是分主体制定扶持政策。完善对招商主体的奖励政策,即实行楼宇招商属地责任制与考核激励机制,设立楼宇招商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社会中介招商,对发展楼宇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业主和个人给予奖励;完善对入驻企业的扶持政策,即对符合城区产业发展方向的进驻企业,根据转入和新进驻楼宇企业的注册资金,以及当年对财政新增贡献额等情况,实行财政资助,并对重大贡献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扶持;完善对楼宇业主的奖励政策,即确定一批重点培育的商务楼宇,实行楼宇业主奖励与财政贡献挂钩机制,引导楼宇业主注重整体发展规划、引进品牌企业、优势企业。

(四)把握重点,推进楼宇招商。

通过研究福州、宁波、上海嘉里等地的楼宇经济发展资料,我们发现,服务业在楼宇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总部型企业向楼宇集中趋势明显。如宁波海曙区,在2008年末,全区3290个楼宇法人单位中,服务业单位有3136家,占95.3%。现代服务业向楼宇集中趋势明显。2008年末,入驻楼宇的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达1619家,占全部楼宇法人单位的49.2%,高出非楼宇单位现代服务业比重24.5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是城市实现对外影响与控制的方式与主要途径,对于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江都来说,发展楼宇经济必须重视提升服务业的层级,加快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要简化手续,改进服务,还要创新手段,通过主动出击、项目包装、集中推介、多渠道招商,更要把握重点,着力选择发展前景好、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联动的项目,着力引进大公司、大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其他各类机构以及资本运作、信息咨询、商务中介、技术研发等各类现代服务企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周边地区如广陵区、泰州市、镇江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情况下,我区应避免服务业同质化现象,注重差别化发展,加快包括总部及楼宇经济、服务外包与创意、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新兴服务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楼宇经济研究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楼宇经济;战略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的发展,一种具有高度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市经济形式正在逐步形成,这就是楼宇经济。这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引起了各家商业银行的广泛重视。

一、楼宇经济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以下优点:

(1)随着我国城市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和劳动力涌入城市,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土地资源更显稀缺。楼宇经济以楼宇为依托,突破了城市中心商务圈土地匮乏的限制,纵向发展,往空间要效益,“一幢楼宇就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

(2)楼宇经济具有高知识密集型效应。一般进入楼宇的企业都具有高知识密集型的特点,这些企业能更有效的运用社会资源来创造财富,具有高科技集聚性、高收益性、高成长性。由于信息的相对集中,企业往往能更加便捷的获取有用信息,降低运营成本。

(3)楼宇经济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幢商务楼宇的建成后,其周边的购物、餐饮、休闲、房地产等配套服务业都将陆续发展,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楼宇经济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我国的楼宇经济形式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都将楼宇经济列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楼宇经济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日益健全,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也日趋严重,单纯依靠存贷款来提供利润的盈利形式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商业银行来说,生产制造企业的城市边缘化也给我们的营销带来了很多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具有多种银行产品需求的产业经济形式来解决问题。在城市中矗立的一座座商务楼宇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的市场。

能够入住这些高档商务楼宇中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实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决策总部和生产环节的相分离得到了实现,一些以往不在该地区的优质企业为了享受该地方政府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的优惠政策或为了享受产业规模化带来的效益,纷纷选择把总部设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楼宇中。这些在楼宇中工作的办公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相对稳定的收入。不管是楼宇中的企业,还是楼宇中的办公人员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目标客户群。

以某行某市营业部现在的营业网点黄金广场写字楼为例。楼内的企业共计60多家,涉及了外贸、物流、教育、石化、纺织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对银行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贷款支持;有的需要国际业务产品;有的需要存款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大楼内的办公人员平均学历在大专以上,月薪在5000元左右,这类客户群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并能够较好的接受和理解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这些需求不仅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大丰富了银行的盈利点,各家商业银行新设立网点在选址时往往都偏重于,选择那些位于中央商务区写字楼的一楼网点。这也说明了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为大力进军楼宇经济做着准备。

三、商业银行楼宇经济战略建议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与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力争第一时间掌握新开发楼宇的计划。商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融资服务。在开发商进行楼宇设计时,可以考虑在楼宇规划中加入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设计方案。如可向房地产开发商建议将一楼大厅设计成可供商业银行开设营业网点或自助银行的模式;大楼内可以安放随时可以使用商业银行借记卡进行消费、缴费的机具。这样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具有良好的排他性。

其次,在楼盘建成后,商业银行可以为入住的每一位用户都配发一张商业银行借记卡,方便用户在大楼内使用。与入住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满足其业务发展所需求的各项金融服务。

最后,在为楼宇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后,可以向这些企业的上下游行业延伸,寻求更多的合作可能。

综上所述,楼宇经济已经在大中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具相当的规模。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大力发展楼宇战略,开创新的合作模式和业务品种,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如何发展老城区楼宇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8(3)

楼宇经济研究篇5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象征,楼宇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产业聚能和辐射效应日益凸显。但是与此同时,楼宇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越来越被各级部门和广大民众所关注。

二、楼宇安全管理的特征

隐瞒安全隐患,在当今的楼宇管理中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个体组织内部,多目标的平衡往往更为容易;而和传统组织不同,楼宇管理是一个跨组织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产物。其不仅涉及楼宇监督部门,还包括业主和独立物业管理公司,由于不同组织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安全管理和协调变得更为困难;另一方面,不同的组织,传统的基于单个组织层面的安全氛围,溢出较为困难。因而,在楼宇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其管理也对管理实践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楼宇安全事故汇报

传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实践,主要聚焦于个体组织对于组织内部冲突的多目标之间的协调,如安全目标和生产目标。研究发现,由于组织分工的不同,一线员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经历较多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然而基于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原因,一线员工发现问题并没有积极上报、甚至隐瞒安全隐患或安全小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当今的楼宇管理中,一线的人员隐瞒安全隐患和安全小事故具有更高的动机,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主要有个体自尊、控制幻觉以及认知偏见。第一,个体自尊的影响。在安全管理中,基于安全事故是可以控制和防范的思想,出现小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是对员工自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不足的佐证。因而,由于个体自尊的影响,个体发现安全隐患或出现安全小事故时会刻意隐瞒而非上报;第二、控制幻觉。由于人格特质的差异,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的风险感知程度不同。风险感知程度低的个体,对于观察到的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会从主观上降低此类事故或隐患发生的频率,甚至认为此类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第三、认知偏见。由于安全小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其与安全管理的目标之间的变异程度较小,小错误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根据海恩法则,此类安全隐患和安全小事故在一定条件下会演变为重大安全事故。

其次,从团队层面来看,主要有心理安全感和安全信息沟通:第一,心理安全感缺乏。理论和实践表明:缺乏心理安全感会导致员工对于安全事件产生的消极防御态度,究其原因在于组织内部信任的缺失。由于害怕对安全隐患或安全小事故的报告会破坏个体在组织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甚至遭到报复,因而对安全隐患和安全小事故缄默不语;第二,组织间的传播分享困难。由于组织管理者对自身合法性地位的考虑,其安全成功经验往往会得到积极的传播,而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经验难以冲破组织的壁垒,进而难以实现在组织之间的学习。

最后,从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公司政策、工作设置特征等因素。第一,研究表明,积极的公司政策对员工的汇报能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从而使员工主动的汇报事故,而消极的公司政策(强调惩罚)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事故隐瞒;第二,工作设置。也有研究表明,进行一定程度的轮岗,可以使员工接触到不同工作环节,从而对事故的潜在影响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加汇报的动机,促发汇报行为。

四、楼宇安全汇报管理的对策

如何避免楼宇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或安全小事故转化为重大安全事故,自然就成为管理实践者的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首先,在安全隐患的识别以及安全小事故的认知上,要鼓励和培养员工进行居安思危的思考方式,一旦发现问题,理解汇报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楼宇安全管理经验的分享。

其次,在组织层面,建立具有高度心理安全感的组织安全氛围,并积极拓展组织安全氛围的组织边界。让楼宇安全管理链中的每个环节的组织和部门的安全意识和心理安全问题得到加强,使员工从不能说到能说、直至我想说的转变。

最后,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构建组织间的信任,加强多部门、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地进行经验分享,从而在良性的互动中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朱国平.楼宇安全实例研究[J].安全管

理,2003(11).

[2]刘超,罗云.业主单位应对商务楼宇安

全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

程,2010(4).

[3]凌斌,段锦云,朱月龙.工作场所中的心

理安全:概念构思、影响因素和结果[J].

心理科学进展,2010(5).

[4]武晓龙,余顺坤.家长式领导与主动性

人格对谏言行为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2015(3).

[5]陈雪玲,徐富明等.控制幻觉的研究方

法、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

进展,2010(5)

[6]许秀利,寇冬泉.控制幻觉与人格、动

机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8).

[7]孙锐,陈国权.企业跨部门心理安全、

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

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

[8]殷杰,尤洋.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

偏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4).

[9]王丽叶.完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思

路[J].北方经贸,2006(5).

[10]韩爽,韩继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

题分析[J].经济师,2010(5)

[11]姚晟.对商务楼宇经济主体监管情况

的调查[J].工商行政管理,2007,55(4):56-

58.

[12]骆勤.我国教育支出的财政分析和对

策选择[J],财经论丛,2004(5)

[13]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

楼宇经济研究篇6

【关键词】楼宇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代以来,建筑使我们国计民生的支柱,也是我国建设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推动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楼宇经济的蔓延已经从国内引向了国际化发展。本文就楼宇经济的现状提出的几大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给予几点意见。

二.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次水平不高。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上,一些职能部门对楼宇经济的发展在思维方式上、服务机制上、政策支持上、合力推进上都存在不到位、不完善、不灵活等问题,特别表现在楼宇内各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变更和年检的服务上,表现在楼宇内员工的权益维护、政治需求和社会交往上,表现在楼宇自身公共安全和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上。另一方面在各楼宇业主和物业公司层面上,受历史转制因素影响,我区物业性质复杂、多样,制约了楼宇的整体规范规模发展。目前主要存在物业性质有:一是私人(单位)买断再出租;二是由开发商委托物业公司管理;三是由开发商直接管理。此外,个别楼宇由于是部队建房,缺乏统一规范房产证,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盲区。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措施来规范物业管理,进而导致楼宇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难度加大。

2.功能配套设施不全。楼宇经济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配套设施有着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高的要求。楼宇配套设施齐全,不仅代表着楼宇的档次,同时也是人气的聚集、商务元素的流动,同时更是满足楼宇办公需求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体上看,我区的功能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部分楼宇的硬、软环境还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建筑内外装修陈旧、电梯候梯时间长、停车泊位紧张、楼宇餐饮服务欠缺、物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程度较低、物业服务人性化及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等。

3.产业支撑力度不强。从现状看,受苏州老城区发展布局的局限,金阊区的经济总量和苏州其他县级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也有待提高,产业支持力度不大。同时,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稍有欠缺,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各楼宇发展特色定位不强,产业趋同化较为明显,商业、金融和贸易功能区分度不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金阊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楼宇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以下图表显示的是公司选择入住写字楼时,相关因素对其的决策影响程度大小:

商业气氛:(指周围商圈的繁荣度);交通情况:(指道路状况和公共交通等);历史文化氛围:(指写字楼周围的高校、文化场所、名胜古迹等分布情况);成本因素:(指租用或购买写字楼的费用水平);商业便利(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物流等);周围环境状况:(主要指绿化,空气质量等自然环境);硬件层面装备(如:电梯、空调、配电、供水、车位、装修等);软件层面装备(如:保安、保洁、网络等物业管理情况);建筑设计(指写字楼的楼高、建筑风格以及与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协调等)。

从上图可看出客户对于选择市区写字楼的最主要关注在:商业气氛(占22%)、交通状况(占20%)、历史文化氛围(占17%)、成本因素(13%)。老城区写字楼大多位于市中心主干道,交通堵塞停滞度低,公交站台及路线分布较为密集,频率高,出行方便。这一带的商业气息和人文气息也很浓厚。而成本方面,从对物业及客户的调研中了解到所有调研的楼宇平均租金基本上都维持在30~40平米每元,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价租金相比,老地区写字楼在成本上无疑占有巨大优势。

2.劣势。(1)目前的城区布局和90年代的旧建筑风格形式制约了辖区内楼宇发展的潜力,导致楼宇规模偏小,引进企业规模亦偏小。(2)物业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约了楼宇发展整体规划的可行性,我们调研的十幢楼宇中主要存在这么几种物业性质:①私人(单位)买断再出租;②由开发商委托物业公司管理;③由开发商直接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措施来规范物业管理。(3)楼宇周边自然及商业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空气及噪音污染严重,楼宇周边绿化覆盖率低,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欠缺。(4)楼宇软硬件层面装备落后。主要表现在建筑内外装修陈旧,电梯使用紧张、候梯时间长,物业智能化程度低,停车泊位紧张等方面。

四.给楼宇经济发展的建议

1.发展楼宇经济,要在认识和观念上有新突破当前,中心城区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为楼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进一步加大楼宇经济的宣传力度,通过培育一批典型,使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到楼宇经济“是财源经济、人才经济、信息经济和物流经济,是一个城市三次产业总开关”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发展楼宇经济放到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2.理性而非盲目地规划建设楼宇经济空间。楼宇经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并非每个城市或者城市中的每个区域都适宜建设楼宇经济空间,不宜盲目规划建设。因为楼宇经济空间的规划建设要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产业基础与潜力和建设用地空间为基础的。因此,应该在科学分析与规划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规划建设楼宇经济空间。

3.发展楼宇经济,要在扶持办法和政策上有新突破要从三个层面制定发展楼宇经济优惠政策。一是针对人住楼宇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符合城区发展产业方向的企业,根据转入和新进驻楼宇企业的注册资金,以及当年对财政新增贡献额等情况,分别实行财政资助,吸引企业注册或人驻商业楼。对科技含量高,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扶持。二是针对开发商的优惠政策。对投资开发楼宇资源、新建商务、工业楼宇,为区域经济发展引进新企业、新项目的,经审核认定,楼宇给予一定奖励。三是针对物业公司的优惠政策。结合楼宇所创税收大小和服务水平情况,每年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评比,激励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将楼宇经济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我国楼宇经济日益壮大,其发展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建设用地需求乃至城市化发展水平逐渐产生了影响,因此应当尽快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楼宇经济对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的影响,提高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能的科学性。

六.结束语

楼宇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但这种并非不断持续提高。它要符合整个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稳步前进。对楼宇经济上出现的问题给定了一些建议,避免出现一些不注重实际情况和盲目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楼宇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煜华甄峰王春慧,楼宇经济空间布局的适宜性影响因子———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11)

[2]王立华,当前宏观经济视野下发展楼宇经济的探索与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

[3]毕波吴晓雷,楼宇经济空间布局的研究与思考[J],规划师2010(22)

[4]姚中国: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认识和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学报,2006(5).

楼宇经济研究篇7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打造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区域商贸中心、开放港口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构建适宜创业发展、生活居住的软硬环境为支撑,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本土培育与引进做强相结合、发展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相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和楼宇经济高地,形成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紧密结合的中心商务区,推动*城市经济高端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总体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及楼宇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入驻*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使总部企业和楼宇运营商数量明显增加,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规模效应明显提高,中心商务区形成规模。力争到2011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016年达到9%;税收直接贡献率2011年达到10%,2016年达到18%。

3、发展重点。坚持“产业第一”的发展策略,吸引、扶持和培育与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入驻,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国际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在*设立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企业总部,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主要途径

4、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城西港区和浔阳区高起点集中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采取大型企业独自成幢式、多个企业联合成幢式、行业集中成幢式相结合的办法,引导规模品牌企业在中心商务区内营建总部大厦,鼓励产业相关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入区运营。加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形成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配套设施支撑体系。

5、进一步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到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使我市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和总部企业的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聚集地。鼓励县(市、区)引进总部企业入驻中心商务区,凡由县(市、区)引进的总部企业,其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给引进总部企业的县(市、区)。

6、大力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总部。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思路,积极鼓励市内大企业大集团不断优化企业总部、研发营销和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中心商务区设立总部,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支持我市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业务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积极开发异地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

7、鼓励和引导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城区写字楼的开发建设和功能改造,引导和鼓励城区内的写字楼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发展楼宇经济。

三、扶持政策

8、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标准。参照国内外的通行惯例,总部企业是指国内外大企业(至少包含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核心运营机构)在我市以独立法人注册、办理税务登记,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依法经营的企业:

(1)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以及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

(2)有独立法人资格、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下属企业2个(含2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3)年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

(4)在*新注册的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业总部(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总部资产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

9、设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资金扶持力度,自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的设立,以及对*企业异地设立服务机构的必要资助,主要采取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也要安排适当资金进行扶持。

10、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总部经济发展用地。总部企业用地,可优先进行规划选址,按“一企一策”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后挂牌出让供应。同时,按一定比例配套总部企业高管人员住宅(公寓)用地,总部企业分配给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住宅(公寓),其使用人在*工作满五年后,可进入市场交易。

11、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新入驻我市市区范围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总部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在地(区)政府给予“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期满后,延长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

12、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定期召开银企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部企业发展项目推介会,加强银企间的沟通,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对有融资需求的成长型总部企业,及时推荐给银行、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资金资源,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13、积极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服务。为商务需要出入境、在本市长期居留以及临时来本市的总部企业外籍人员等,提供出入境便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并为其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尽可能创造条件,实行总部企业人员定点医院就医,并建立门诊"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专家坐诊或上门就诊等制度,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14、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楼宇集团人才。加大总部企业、楼宇集团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相关人员人力资源储备库,打造人才高地。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由市人才市场提供服务,实行优先保障。

四、保障措施

15、建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经贸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人事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教育局、市信息化办、市卫生局、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统筹总部企业和楼宇经济企业的认定,审定有关补贴和奖励,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作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要建立专人联系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制度,不定期研究推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力推进我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

16、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类别,分别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和扶持办法》。按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总体发展要求,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17、建设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信息平台。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向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本市发展规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

18、加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运行分析和监管。健全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行业管理和监督,建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统计分析体系、核算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状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把握和促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楼宇经济研究篇8

摘要:在知识经济革命背景下,正朝国际大都市迈进的上海应选取既具有知识密集型属性又具有都市型属性的产业来引领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具有高聚集度和高辐射力的楼宇经济不仅具有上述的双重属性,而且在上海的发展前景广阔。上海市楼宇经济中比较有发展空间的是总部楼、众师楼和知识传媒楼,针对其聚集度不高的问题,提出规划和布局应从整体入手、走产业集群道路、发展成高度聚集的“发展极”等对策。

关键词:上海市楼宇经济;产业属性;发展形式;产业聚集

在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知识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用oeCD的说法,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具有知识迅变经济、知识主导经济、知识就是经济三个基本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在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相当控制力的城市才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上海已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创新更加活跃、生态环境更加友好、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市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对于上海这座正在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面对这场前所未见的、新的社会经济革命,应该如何选择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呢?笔者认为应该选取既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又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的产业作为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见图1)。

一、楼宇经济是具有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两重属性的产业

上海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产业非常多,有些产业本来就应该大力发展,如金融、贸易,但是根据我们研究,楼宇经济既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又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是上海目前发展空间大、速度快,能迅速做大、做强,并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产业。

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且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具体表现为:首先,从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信息、交通、产业条件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的产业;其次,从气候、水、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水消耗少、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是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再次,都市型产业都是可聚集的,并且是高度聚集下土地稀缺性的产业;最后,都市型产业的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最高,且产品的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端技术和智力成果集中的部门,其生产过程需要高度的投资和创新,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将相当比率的资源分配给研究和发展,并提供高附加值的财富。知识密集型产业涉及知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产业,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等特性。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在楼宇内从事企业活动的产业。楼宇经济具有知识含量多、创新能力强、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非常高、产品附加值大等特性,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幢高级商务楼里众多公司所产生的效益与城乡结合部7.8平方公里内的经济效益相等。

二、上海市楼宇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其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京津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我们对东京、纽约和长三角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之间目前经济总量的比例为3:2:1,如按中国经济现在的发展态势,在2012年左右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纽约和东京两大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上海作为未来“世界第一圈”的核心,应充分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集聚和组织引导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具有高聚集度和高辐射力属性的楼宇经济,其发展要求和动力显得更加迫切了。

上海目前有高层建筑近3000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200余幢。在都心的静安、卢湾、黄埔和浦东陆家嘴功能区60平方公里内,楼宇经济是各区税收的主要来源,如在静安区7.62平方公里土地上,2005年税收超过1亿元的楼宇有11幢,50幢重点楼宇创造的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52.6%,其中恒隆广场、中华企业大厦、中信泰富广场的税收分别达到5.6亿元、4.3亿元和3.5亿元,而到了2007年,仅恒隆广场一幢楼的税收就超过12亿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倍多。以金茂大厦一幢楼宇为例,其3层到50层的写字楼被誉为“垂直的金融街”,这儿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中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跨国集团地区总部,其中包括荷兰银行、康柏中国投资、道琼斯办事处等几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出租率超过90%;53层到87层则是金贸大厦主营业务的另一个板块——超五星级的金茂君悦大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有555间客房,每年营业收入数亿元,在上海同行中遥遥领先;在金茂大厦“楼宇经济”中,还有一个最耀眼的“旅游效益”,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之一的金茂88层观光厅,每年收入几亿元,是申城旅游的热点。因此,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楼宇经济就显得非常有发展前途。

三、上海市楼宇经济中比较有发展空间的是总部楼、众师楼和知识传媒楼三种形式

总部楼里主要是跨国公司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大中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等,从事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企业活动,以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式的“总部”位于大都市的商务楼宇中。仅2006年,上海市新批“总部经济”外资企业76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20家、外资研发中心26家。目前上海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央企总部和100多家央企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总部楼带来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中华企业大厦的欧莱雅和恒隆广场的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创造的税收分别为2.9亿元和1.5亿元,虹桥临空商务区里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利税便过亿元,入驻恒隆广场的企业在2007年前8个月创造税收突破7亿元。据不完全估计,到2010年,在沪安营扎寨的外企总部将达到61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80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

众师楼里主要包括设计师、理财师、会计师、税务师、咨询师、医疗保健师、律师等,从事专业科技服务,一般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并经过专门培训,为各种产业、企业或个人家庭提供专门的服务。以律师为例,通过与国际大都市纽约相比,我们发现律师业在上海发展非常滞后,律师尤其是涉外律师会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占据到咨询业的半壁江山。在纽约,2004年有8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创造GDp达156亿美元,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为70亿美元,而纽约市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2.7万人,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仅有51.2亿美元;在上海,2003年有1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营业收入仅有20亿元,创造GDp不到10亿元,随着长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律师服务业创造的GDp一定会超过100亿元,这隐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知识传媒楼里主要是出版印刷业、传媒广告业、创意产业等,其中,出版印刷业包括出版业、新闻业、印刷业、制版业、制本业、印刷品加工业、与印刷相关的服务业;传媒广告业包括影视产业,录音产业,音乐出版业,图书、报刊出版业,软件产业,剧院,广告,以及无线电、电视和电缆播放业;创意产业包括动漫、影视、网游、工业设计、会展等。以出版印刷业为例,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在企业数,从业人数、生产品出厂额、附加值额的等方面,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均占首位:出版印刷业的企业数为6455家,占东京工业企业总数的23.8%;出版印刷业的从业人数为152013人,占东京工业总从业人数的29.0%;出版印刷业的生产品出厂额为5046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生产出厂额的30.5%;出版印刷业的附加值额为2709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附加价值额的38.5%。目前上海市仅印刷业一项的产值就接近300亿元,如果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20%之间的话,到2010年就会达到500-550亿元,GDp将达到140亿元左右,但与日本东京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表明其在GDp、就业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上海市楼宇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聚集度不高

上海市楼宇经济聚集但聚集度不高。我们根据2006年11月出版的上海市第一次普查数据,计算出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区位熵基本大于1,但是除了1.7平方公里小陆家嘴的金融业具有特色且高度聚集外,上海市都心服务业的区位熵没有一个超过5,这表明上海市都心产业的聚集度不高。以金融业的区位熵为例,在静安、黄浦、卢湾和浦东新区都排在前一二位,但仅有4.937、4.598、3.578、3.203,而纽约市曼哈顿华尔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聚集了几十家世界级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百家跨国巨头总部,这表明金融业在都心产业规模和层次不够突出,产业聚集但是聚集度不高。

对照纽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我们发现纽约市831平方公里,都心是曼哈顿,面积60余平方公里,如果除去黑人居住区,面积仅有40余平方公里,解决了纽约60%以上的就业;巴黎市106平方公里,都心包括一区、二区、八区、九区,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2001年的就业人数就达44万,浓缩了巴黎市30%的就业;东京土地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都心包括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面积只有42平方公里,到2000年都心就聚集了25%的就业。以东京出版印刷业为例,2001年在都心和副都心10个区,出版印刷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数占了东京总数的68.5%,从业人数占整个东京的78.0%,出厂额占整个东京的85.8%。从中可以看出,楼宇经济是聚集经济,楼宇经济的力量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它聚集了都市甚至包括周边区域绝大多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有着巨大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上海市楼宇经济出现聚集但非高度聚集的情形,这是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是上海市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楼宇经济对自身及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影响而诱导大都市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培植和发扬都市经济活力和吸引力,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

二是上海市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由于竞争环境具有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出于协调、沟通和信息跟踪反馈的需要,企业会在空间上形成高度聚集以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上海市发展楼宇经济时应该使其成为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下高度聚集的“发展极”。“强心”是大都市产业聚集的重中之重,都心强大完全依赖于楼宇经济的强大。强大的都心会发生连锁效应,首先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外来人口涌入,这就扩大了对开发地方产品和发展服务业的需求;其次由于新工业的配置,地方的熟练工人会增加,在培训工人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将得到升级和发展,从而吸引新的企业入驻;再次由于产业的联动效应,与其垂直相关的产业也会吸引而至;最后由于基础设施和地方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外部效果将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工业。

楼宇经济研究篇9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59-010引言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一门新的、交叉性的、多学科属性的综合专业学科,它是近年来建筑产业和自动化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综合性产物,是为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的一个新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楼宇智能化工程领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特色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楼宇智能化技术着重讲解构建智能楼宇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本专业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内在关系和设计原理,熟悉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专业特色鲜明,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紧扣学校“服务区域经济,为区域经发展做贡献”的办学特色。为本地区培养有创新思想和工程意识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06级、07级和08级的学生参于了楼宇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后期维护。09级和10级的学生参于了学校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的维护。

1.2教学特色教学应该是教与做的相互结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上真正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采取了视频多媒体教学、施工案例分析教学、行业规范标准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模拟施工现场、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手段。

1.3考核评价考核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课程教学团队针对以往考核中出现的弊病进行探索与改革。首先,建立了一套实用、灵活的考核标准,例如允许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如电工证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考核。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加大实践操作的的比例。与此同时,将学生平时考勤、课堂表现以及环境维护等情况综合纳入考核过程,以确保考核的全面和客观,这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专业的建设

2.1教材建设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课程及其教材共同经历了“形成—完善—成熟”的三个阶段,经过几届教材的编写,教学团队对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材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也不断完善。楼宇智能化技术教材编制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引入行业专家和去企业中调研企业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参与企业项目。而且往往紧跟行业发展的前沿,有很多新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物联网等新知识,都将以一定形式呈现在教材中。

2.2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注重的是产学研结合,楼宇专业教学团队也致力于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讲教师都参与或主持过楼宇智能建筑相关的工程项目,教师在完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工程中的难点可作为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吸引优秀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同时,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作为实际案例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学生在参与智能建筑相关项目后有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往往能较容易地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3实验室建设实践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建设是课程实践的环境基础。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有较好的实验条件,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室如电工实验室、数模电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有独立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实训室。实训室配备了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网络监监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等具体工程实验对象,学生可以针对这些对象,进行自主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楼宇智能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在建筑物这个载体上的技术集成,因此,不能将楼宇智能化技术实验室看成是一个孤立的实验室。学生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技能在多个课程实验室中都能得到体现。

2.4开放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现有的网络开发资源存在两个较普遍的问题:一是网站资源访问困难;二是资源更新滞后。针对这两个问题,可采取如下的解决措施。在资源的访问问题上,采取开设博客,微博的的办法。制定多渠道访问方式其客可以每星期更新教学资源,微博可以两到三天更新一次。

2.5新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教学团队采用了一对一老教师带培制度、新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以教科研促教学制度、听课观摩制度以及鼓励支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制度等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青年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专业教学团队中去。

3结语

专业建设是一个是需要长期建设、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如教学理念运用和完善,课程建设与网络资源建设的配套等。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的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学团队将在在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继续完善,为学生、为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章云,许锦标.楼宇智能化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0.

[2]严金云.“任务驱动型”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61-80.

[3]钟景毛,沈国良,赵旭升.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多功能实训中心建设的探讨和实践[J].智能建筑,2006(3):21-23.

楼宇经济研究篇10

关键字:高职、智能楼宇、人才培养

智能楼宇专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对智能楼宇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办学的热点,如何办好该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智能楼宇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的内容。

一、对智能楼宇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目标分析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楼宇智能化或智能综合布线设计所(室),有些省市还设置了智能综合布线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楼宇智能化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楼宇智能化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调查情况显示:湖南省拥有楼宇智能化和综合布线技术人才约25000至30000人左右,其中90%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设施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通过调查表明,迫切需要熟悉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与标准,能进行各子系统设备配置的设计人员,懂得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现场专业项目经理,智能化系统工程现场施工的设备器材安装调试人员以及售后服务的专业维护与保养人员。此外,房地产开发商也需求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现场专业管理人员;工程监理公司大量需要专职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可见,本专业所培养的掌握智能楼宇专业具有强弱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和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今后随着智能楼宇专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和行业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急需一大批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只要我们培养学生真正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就会在楼宇智能化行业上大有用武之地。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智能楼宇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智能楼宇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根据人才社会需求目标制定并逐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智能楼宇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办好智能楼宇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2006年高考招生增加了25个新专业,其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包含其中,本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不但要掌握侧重于强电的建筑电气基本知识,还要具有适应于信息时代的弱电技术知识(包括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报考“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应该喜欢上述专业课程的学习。另外本专业实践性较强,学生应通过学习实践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或与此相关专业方向的高等学校自然会越来越多。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开始招收“智能楼宇专业”专业高职学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智能楼宇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专业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智能楼宇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智能楼宇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智能楼宇专业的关键。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的教师充分意识到建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深入贯彻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后,明确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跨学科设置交叉专业,是培养和发展智能建筑领域“智能楼宇专业”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智能楼宇专业”的支撑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因此通过这一专业的学习,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掌握了上述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多学科、跨专业、密切联系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结构。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把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性人才上。所以本专业为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人才大体上可分为:在建筑、安装、装饰、物业管理等企业中,承担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及一般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包括电气照明、楼宇自动控制、建筑弱电系统及楼宇智能化等系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调试检测和操作维护工作;承担楼宇智能安装工程的概预算、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和各专业间的协调工作;同时还可承担楼宇智能化工程及一般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工作和相应的物业管理工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楼宇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土木工程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智能楼宇专业的特点,以建筑设备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树立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思想,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实践;创建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市场要求适时调整。我们应充分认识社会对智能楼宇专业施工及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智能楼宇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楼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施工及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智能建筑人才市场对研究、开发、设计、施工、运行、维修、管理各个层次的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电气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智能楼宇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智能楼宇专业建设

智能楼宇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教学从实训室延伸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这样真实的教学平台后,完成了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和技术实践向工程实践的转化,强调“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作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