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十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54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1

一、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独立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制造发现问题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虚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地去发掘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配角.鼓励学生在课堂讲解,而教师则在下边听讲,当学生讲解出现瑕疵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完毕时给予指正,这样的指正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牢记这个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表现,需要课下独立预习那些新的数学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争论时,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和学生认真地去解决问题,即使是学生的计算或者方法出现问题,也不要盲目地给予批评.经过讨论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方式等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与进步.

三、培养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实物的数学化的产物.它将现实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人说,数学服务现实,但现实也在无时无刻地对数学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例如,数学问题中的抛物线问题,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拱桥原型,数学抛物线的知识对桥梁的建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核心.就像通向目的地的捷径,它可以让我们减少以不必要的付出.在一些数学问题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要想解出来正确的答案,就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的例题,让他们明白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独立地寻找简单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思考在前,下笔在后”的做题习惯,虽然有时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不适应,会感觉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就会减少思考的时间,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把那些自己做错的数学问题总结在一起,并且进行定期的回顾,防止再次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错误.有些学生,只是做到了认真地记录,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步骤“回顾”,因为如果没有进行回顾,错题本就相当于仅仅利用了10%,同样的、类似的错误有可能再次出现.如果能够正确地使用数学错题本,那么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师生隔阂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2

1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素质培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谈谈个人看法。

一、在教学中要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三、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教学,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表示符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所揭示的具体内容。近年中考高考频繁出现语言互译、阅读理解、学科内小综合问题,学生失分率很高。由此可知,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起重大作用。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五、注重数学的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教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大幅度地提高解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人才。

六、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养成教育是社会、家庭要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本身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管理制度;班级要有优良的班级文化、班风;社会要在人才选拔、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在重教的同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家庭要有正确的子女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根据孩子的禀赋,顺其天性,积极引导,使学生都感到自己能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养成自愿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逐渐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以达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七、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4

主题词:数学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都不同程度地提出要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渗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实验操作和技能,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树立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广泛,层次性强,适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数学教育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但是科学素养无法向知识那样直接的进行传授,需要在知识的探究、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数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数学教师必须面对而又困惑的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协调发展,我做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抓好课堂教学,结合数学教学进行科学教育

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数学学科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概率》这一章的教学的起始课上介绍由投掷骰子的问题,数学家帕斯卡、费马等人如何展开思考、讨论、研究形成最初的概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了学习的浓烈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当即提出问题:谈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要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知识的发现都需要克服困难,需要科学的探索精神。

2、训练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数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论证假设——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推理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就是要训练学生遇到问题认真审查题目给出的信息,明确解题的目的。(即看到了什么?)把握解题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进行多方位的科学的思考。(即想到了什么?)通过猜想、推理、实验等方法得出新结论。(即得到了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4、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但是学生在分类时往往出现漏或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能确定分类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只要遇到分类问题时一定先让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实施分类。比如在《圆》一章中无论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还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探究分类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观察、比较,实施分类,在汇报时先指明分类标准。

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抓住学生特点,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探究意识的培养是打开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在《圆》一章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这一结论的探究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提出问题: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引导学生展开研究:作过已知一点a的圆。学生通过作图发现这样的圆有无数个,究其原因圆心、半径都不确定。也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圆心、半径要确定。学生自然的开始探究作过已知两点a、B的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对圆心的位置有了限定:必须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但是仍然不能确定圆,但是这个研究过程实际上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方法。学生自然转到探究作过已知三点a、B、C的圆,学生并没有分类的意识,只探究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过a、B的圆的圆心位置?过B、C的圆的圆心位置?得出圆心在两垂直平分线交点处(确定圆心)。如何确定半径?学生经过观察推理很快发现,交点到点a、B、C距离相等(确定半径)。于是总结出自己的结论: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提出问题:作过在同一直线上a、B、C三点的圆。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发现两垂直平分线不相交,无法作出过这样三点的圆。于是发现探究过程和结论的瑕疵,赶快修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探究并没有结束,“过任意四个点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个圆?举例说明。”引发“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让学生课下完成。这样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探究,主动去探究,在探究中慢慢的形成一种意识,胜过记住某些定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会自己走进科学研究领域。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科学上许多“发现”都是凭借直觉作出猜想,而后去加以证明或验证。“歌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数学研究里面,“先猜测后证明”几乎是一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猜想—证明”的科学思考方法。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提出问题: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采取先让学生自己画图、观察、分析、动手做实验,再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创设和谐环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都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权威。

转贴于4、引导鼓励学生,加注科学探究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结合学校春游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游览计划。面对大量的相关信息(乘车所需时间、车型及租车费用、每个同学需要缴纳的费用等),学生要学会科学整理信息,学会倾听别人的需求,学会全面的考虑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计划,对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重视实践,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有潜能的学生。”数学课中很多知识都为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四、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5

1.思想品德素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1.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我们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观点。

2.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其次,重视探求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主关系。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长善救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4.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5.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探究,优化讲练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讲与练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数学作业力求解决于课内。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6.加强数学活动课的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贯彻《课程方案》,开设数学活动课,对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殊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针对教师对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种种不足认识,引导教师明确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等“三性”的特点,掌握数学活动课的指导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教学数学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3-02

数学作为现阶段我国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素养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了我国教育机构相关人员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借此平台,与各位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一、简述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其本质上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等一系列特点。通常情况下,具有数学素养的人一般会将数学中的概念结论与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认识的一切客观事物中。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当其面临实际问题时,能够从数学方面出发,通过对数学学习中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推理演绎等进行合理的运用,对面临的困难进行解决。2.初中学生应对数学解题过程中需使用的某些固定公式或者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3.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数学方法与数学思维,善于把握其中的核心部分与关键环节。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1.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程中,数学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数学教师知识丰富、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才能教给学生专业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方法、明确的数学观念以及灵活的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因此,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一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已逐渐显示出其落后性,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需求。因此,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时刻关注数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新,加强自身数学知识的学习,丰富数学知识结构,扩宽数学知识领域。

2.转换教学角色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坐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存在,无法及时将自己的疑惑反馈,进而导致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降低。长期以往,初中学生由于无法跟上数学教师的讲课步伐,而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抗心理。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会对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让初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存在。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前对数学课程进行预习,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注意数学概念演变过程

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总结,虽然能够科学准确的反应数学的本质,但是具有抽象、难懂等特点,给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在对数学概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将其演变过程一一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整个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现实原型、演变意义等基本信息,进而完全掌握与了解数学概念,为其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数学思想寓于数学知识中,是数学知识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的数学思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

4.加强数学运用能力

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不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学生没有对数学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普及,例如:数学优化思想、建模方法、统计思想等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使其了解数学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采用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方式。“数学建模”作为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建模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应用能力等进行培养,对于加强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素养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关心与重视。但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积极采取包括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转换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角色、重视数学概念演变过程以及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解决,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季卫东.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81.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数学素质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能力及素质作一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何谓数学素质?从素质的定义与数学学习活动相结合来讲,数学素质就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五个方面.

二、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讨论“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和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

三、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教学规律的发现需要观察;数学知识的关联,需要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辨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因此需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对象,学会观察方法,通过观察,探索本质,揭示规律.学习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问题化,关键是把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问题化,抓住这些重要的目标,注重揭露这些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让学生独立地、自由地进行思考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人的思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问题提出后,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即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生怕出现“冷场”局面.一旦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又急于启发引导,且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把学生引入教师早已为之设计好的“思维圈”内.这种不给学生足够时间独立思考,教师超前引导、越俎代庖的教法,往往使学生的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甚至被教师抑制,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导致事倍功半.

3.给学生以具有思考性的指导

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时难免会有困难,有的思考方法是不完善的,有的思考方法是错误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究竟如何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呢?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具有思考性的指导,即不是直接给出具体方法上的提示,而是设计好有助于学生继续进行思考的提问.如:你以前见过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公式?

4.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8

数学教学数学素养系统性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数学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极终目标所在。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那么,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素养呢?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从鱼到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独立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预设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思维,从而找出相关的联系,最终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注意、记忆、联想、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也要从几上方面下功夫。一是老师的讲解,要呈现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及相应的模式。例如,展示让学生如何进行演绎、归纳、溯因,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的经验。二是结合教学内容与习题的特点,专项对学生的观察、联想、判断、推理等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形成整体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勇于探究的精神

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迷茫与挑战的。因此让学生形成不怕挫折、勇于探究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情境假设,层层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参与探究的意识;要尊重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给予及时评价与疏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与方法;要观察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鼓励使他们坚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及时让学生相互分享或体验探究的成果,增强成就感;要鼓励学生形成质疑精神,能对一些固有的概念、方法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究。

三、创新能力

数学中的创新能力,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从文字和图形中,通过辨别,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其次,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对所学的概念、公式灵活把握,增加记忆效果,避免因机械记忆而降低创新意识。第三,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形成创新的方法;利用开放式题型,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

四、实际应运数学知识的能力

实际应运数学知识的能力,就是熟练应运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纸上谈兵”,解决习题,而且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将生活中常见问题,如购物时打折的问题,家庭中的收入和支出问题,出行时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相关问题引入课堂,或布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相关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也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陈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说话的方法、逻辑进行指导,做到语言准确,不含糊其辞;语言清晰,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表达的内容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灵活多变,不呆板重复。为此,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当众讲解题的思路、步骤过程,敢于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质疑。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9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4-01

前言

教育信息化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果能有效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此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在专业素养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思想观念落后

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学生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为数不多的谈话等来获取,要想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校外生活方面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教师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对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发展认识不够。

1.2专业素养发展过程实施中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极大丰富了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多样的发展途径,但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再好的条件也难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素养发展计划,要主动坚持自我发展,学校也要对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给予帮助。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缺乏专业指导和创新精神、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低等。

1.3考核评价制度的不足

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强大动力,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教师看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可以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情况下,很多数学教师对现有的考核制度不满意,这些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够人性化,导致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比较低,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造成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来分析。

从个人因素来看,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被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束缚,对专业素养缺乏自主持久的发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的传递,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简单的认为讲一次公开课或偶尔反思一下就是对专业素养的发展。

从环境因素来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领导的重视、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校政策的支持等。但在实际情况中,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学校重结果清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教学成绩和教师工资和升职挂钩,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知识不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得不到后续支持等等,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我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如教师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论坛、Blog交流、网络培训等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和名师、学生、家长等教育参与人面对面交流,教师应注意在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避免走向闲聊、诉苦、脱离学术专业的庸俗化。

3.2加强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改进观念

教师要具备自我发展专业素养的意识,这样才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提高自身水平,马斯洛认为“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和帮助潜能的实现,环境并不赋予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者胚胎的形式具有这些潜能”。外部环境给与的条件再好,教师缺乏主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这也是不够的。

3.3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评价体系,应该要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教师评价为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的意识。学校要把教师评价的作用从奖励筛选、职位晋升扩展到为教师行政管理服务、激励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等。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手段监督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检查和反馈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激发和促进教师发展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3.4改善校园环境、创造专业素养发展空间

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积极创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任何疑惑或困难时能够自由的交流讨论;对教学过程不强加干涉,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对教师的人为关怀,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结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进行知识扩充、多加强培训和同行交流,促进自身教育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人文素质;培养;建议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由此可见,数学相对于音乐、文法、哲学等人文科学来说,更加具备了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育人功能。数学不再仅仅被看作是关于数和形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

1.数学学科与人文精神

(1)数学学科有助于构建学生和谐人格。有不少人对数学科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数学与人文精神是互不相及的两个层面,其实不然。尽管数学学科是理性和抽象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数学学科是冷漠的机械的训练。如果只看到数学学科的规则化、序列化、静态化,那只是看到了数学的表面,其更深层次的关于求善、求真、求美的精神正是折射出了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

笔者看来,数学也可以作为无数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方法、体系、知识,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正是作为活生生的人与学生共同参与这项活动,数学学科也同样能够实现人的人文价值,培养人良好的人格。

(2)数学学科与审美素质。数学美一直以来都被广泛认同,数学美也是科学美中最纯洁、最高级的部分,数学学科并不依附于其他学科,而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实质含义。实践证明,数学中的关于美的标准与其他美好事物的美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高中数学学科中蕴含了不少符号美、对称美、图形美、奇异美……这些都是在高中数学学科中极为广泛的美学思想,展现了数学学科的美育功能。实践证明,通过高中数学教育,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对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数学美也是联系认知与情感的纽带。

2.关于高中数学中有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

(1)受“考试文化”影响。长期以来,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和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具有独特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求学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激励了无数求学者积极参与严格训练,达到较高的水平。

有不少高中数学教师,依旧严格按照高考“指挥棒”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试卷怎样考学生,教师就如何教学生,以至于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2)教师素质的影响。目前来说,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较为机械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不少社会人士强烈呼吁要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联,数学教师素质的高低也成为数学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知识与能力、品行修养、心理个性等方面。但是就笔者平日与不少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知识的来源于知识点紧密串联起来,只是照本宣科,随后进行证明或解释,最后往往以一句“弄懂了没?”结束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出现条理混乱,对学生缺乏耐心和责任心。

(3)数学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关注。作为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主要对象,一般包括数学课堂的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反映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往往通过一张考试试卷来反映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笔者看来,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精神的学科,应该建立起综合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但是目前而言,这些指标还很难进行量化,不能精确区分孰优孰劣。

3.给高中数学教师的几点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应该努力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质,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定位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问”,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深刻体验数学中奥秘。鼓励学生善于进行数学猜想并不断探索。

(3)改善数学教学课堂。笔者建议,高中数学教师可适当弱化对学生的解题训练以及单纯的数理知识的传授,让数学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努力避免僵化它,不能因为注重对文本的阐述而使教学课堂乏味、沉闷。

总之,高中数学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除了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应该树立培养数学人文精神的理念,引导数学教育走向生活化、健康化、科学化、没学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儒、苗正科,《数学与人文交融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