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十篇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十篇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26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立项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4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已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1月开始牵头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为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并联合全国在焊接专业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5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至2017年。

一、建设意义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焊接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开办院校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优质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焊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学资源库获取所需的各类标准、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助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通过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焊接人才。利用培训资源,开展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焊接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超过33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设的焊接教学资源还很分散,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培训的要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与行业企业焊接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使分散在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专业课程与职场的契合度。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社会自主学习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1]。

(四)建设智慧型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是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划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依托哈尔滨“焊接城”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确立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和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为: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为基础,建成资源内容丰富、支撑技术先进、可持续更新的智能、共享、动态的部级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建设成为能够体现焊接专业特点的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园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教学教研宝库、行业企业交流推广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培养焊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是: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进行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更新、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资源库持续更新,永续利用。

(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焊接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依托全国机械行指委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焊接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iwS教学、培训体系,设计资源库总体框架。

(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集成创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资源等焊接前沿技术资源、哈焊培资源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院校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核心课程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碎片化处理、集成化创新、结构化投放。

(三)优化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联合申报院校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部署的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未来课堂”试点设计(场地布置、教学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将资源平台建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的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平台[2]。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营管理机制,持续及时更新资源系统[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年更新量超过10%。

三、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类教学资源、9项培训资源包组成的培训资源、1个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其中,3类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中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包、国际焊接技师培训包、无损检测人员等级培训包、企业员工培训包、农民工培训包、职业资格培训包、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新技术培训包;网络学习服务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和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个平台。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四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专业建设

建设团队广泛开展焊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出调查问卷601份,收到有效问卷578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明确培养具有较强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艺编制及贯彻能力,适应焊接生产一线主要操作岗位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向焊接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拓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焊接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完成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涵盖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订了焊接专业标准(试行)。分析焊接实践专家成长历程,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了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焊接类人才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课程中心建设

1.融入国际国内焊接职业标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国际国内焊接标准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融入iwS国际焊接技师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为专业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企校合作,开发核心课程

资源库建设团队发挥各自院校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优势,开发了焊条电弧焊、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无损检测、焊接结构生产、特种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生产管理、先进焊接与连接、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评定和切割技术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标准,开发“互联网+资源库”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已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1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开发过程中,焊接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联动,针对“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资源库毫无关联的情况,为教材设计相应的动态及虚拟互动资源,弥补纸质教材图文呈现方式的不足,进行互动测验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碎片资源对应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碎片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试题等,碎片资源做成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教材中的资源二维码,调用碎片资源进行学习。

3.搭建“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课程资源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三)资源中心建设

1.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为便于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学习、充电,便于教师在线授课及学生管理,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学习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互动论坛等,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设计了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此外还包括虚拟实训与仿真工厂、职教立交桥、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资源和焊接故事园等特色资源。开发课程级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与试题库、任务工单、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素材级教学资源,包括焊接专业各工作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训资源、标准、教学音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素材,为教与学平台提供开发素材,并随着产业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

(四)培训资源建设

建设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农民工和社会大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焊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由9项培训包组成,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无损检测人员顶级资格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含培训指南、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视频等。培训资源解决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工与学”的矛盾,激发学生特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以焊接专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为中心,建成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是整个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是不同来源内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层。开发建设资源库门户网站,网站集成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资源库特色内容、资源库管理与维护、资源库相关新闻等内容。门户引导以向导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学习者进入不同的学习平台,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资源库。

2.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部分。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具备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资源统计与检索、资源评论等功能;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成绩管理分析、资源分享与更新等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四大功能,即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企业人员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生教育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检索,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完成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设计,确定核心课程和培训课程应完成的各类资源,本着建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部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为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13):52-54.

[2]杨诚.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5(14):89-92.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2

1概述

高等院校基础实验中心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重要指标,关系到高校的科研、教学、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基础实验中心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基础实验中心的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优质、特色的实验实训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个人独立的资源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如何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的问题,成为目前高等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推进云平台优质资源建设,大力开展教育云计算建设。”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思路,就是加强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构建试验实验实训中心资源库就成为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的一个有效手段。

2研究现状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的一个工作,主要的问题:首先,资源库建设的封闭性,缺少平台之间相互沟通,数据共享才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仅仅局限在高校内部,甚至是某个部门,无法实现教学资源有效的沟通,就使得教学资源库建设显得很空洞;其次,标准化的缺失,部分高校实验实训中心也提出构建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可惜各个高校自身资源库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资源的透明化共享,资源无法流畅的在各个高校之间分享;再有,资源建设的动力不足,缺少足够的推动力,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很难开展,资源建设仅仅是口头描述,无法真真落实到行动中,资源库的建设也仅仅是空架子,没有实际的内容和资源,谈何资源的共享;最后,实验实训中心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较之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更差,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的重心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忽略了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综合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实验实训重心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多种问题。

3建设内容

高校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实验实训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目的,突出精品资源的地位,提供海量数据资源的服务和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服务,以此构建一个共享型搞,资源丰富、标准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建立符合高校实验实训中心信息资源共享要求规范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基于internet的开放性、共享性资源服务,为广大高校师生在实验实训方面提供更好的资源服务。

4设计思路

构建一个实验实训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合多种优质教学资源,需要一个稳定性、开放性的基础平台,考虑到目前云计算平台在经济和性能上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实验实训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整合教师、学生、管理三者之间的联系。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

基于以上总体思路,设计并实现资源库相关应用。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各类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在资源库里交流学习、创造和共享有个性的学习资源。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扩展教学资源库内容。

4.1功能分析

结合目前安徽三联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了一个较为通用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1)教师中心:是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入口,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上传、共享、作业、学生管理等操作。

2)学生中心:是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入口,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浏览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完成作业,分享心得等操作。

3)网站门户:提供internet访问的通过一入口,不同权限可以浏览和访问不同的教学资源或新闻。

4)资格认证:实验实训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资格认证,教学资源库也提供资格认证的相关资源,包括报名、课程、考试等等。

5)试验实训:实验实训中心最核心的业务是提供实验实训资源,主要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试验实训室的订阅等。

6)交流中心: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7)资源中心:主要负责教学资源库中所有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分类、资源上传、资源分享等操作。

8)校企合作:主要负责管理和维护实验实训中心相关校企合作的资源。

4.2核心构架

综合以上提出的功能,整体系统将采用分层的构架体系。整体构架结构如图3所示:

整体构架分为三层:

1)云服务层:主要提供云计算服务,是整个教学资源建设的硬件基础,所有的应用服务将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

2)基础服务层:提供整个系统需要的基础服务,包括核心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等。

3)核心业务层:提供之前提到的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功能业务,本层也是利用低两层提供的服务,实现核心的业务。

4.3核心技术

通过整体框架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主流开发技术,提出将整个项目构建在JaVa语言基础之上,云平台考虑目前的市场情况,最终选择阿里云。具体的技术框架如图4所示:

基础平台直接构建在阿里云基础上,整体技术方案采用Java企业级开发中常用的开源框架SSH,即Struts、Spring和Hibernate。Struts框架主要用于处理页面请求,Spring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和流程处理,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访问。应该说整个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比较成熟的一套开源框架。

4.4开发平台

针对技术框架的要求,整个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将基于JaVa语言,所以开发平台也是采用了JaVa语言的主流开发框架,如表1所示。

4.5系统整合

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局限在资源建设上,还需要与高校其他的信息系统向融合,包括教学、管理等相关系统,同时要积极对接高校数字校园平台。

1)与高校其他系统对接

实验实训中心共享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要与教务等系统对接,并能够与教务中的其他信息学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这里需要在设计之初提供开放性的接口,建议提供webService接口,方面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

2)单点登录集成方案

单点登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数据整合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比较好的用户体验,师生只需一次登录,便可以方便地使用多个系统中的资源。

3)与高校数字校园平台对接

目前高校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如何解决资源库中资源与数字校园平台的对接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商务英语;语言类专业

自2006年教育部面向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提出了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于2008年成为院级示范专业,2011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2012年成为我院示范性培育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笔者作为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参与人员,结合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及我院建设过程存在的四大问题,提出对语言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探索一条适合于语言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之路。

1研究现状

近几年,建立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为各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为充分了解目前国内研究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情况,笔者以CnKi、维普两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检索源,以“高职”和“专业教学资源库”作为检索词,进行多重检索式组合,并将时间限定在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经筛选并剔除相同信息后,获取与该命题相关的文献找到CnKi期刊数据库中约224条结果,维普期刊数据库中约112条结果。经过这些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应用探究[1-4],主要以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或自主学习中心为角度,未能围绕具体专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二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选择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使用率实用性相对低下[5-6],高职教学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性较差;三是某些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医药营销专业[7]、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8]、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9]以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日语专业[10]。这些资源库能从专业教学特点和需求出发,探索相关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与策略,但是语言类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较少。

在实践研究方面,美国Gem项目、澳大利亚edna计划以及加拿大edusource项目的研究表明:开放及建立学习资源库具有为学生提供更理想的学习技能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和渠道,突破时空等障碍,宣传教学优势、优质资源等重大意义。在国内,在2010~2014年我国共有56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其中属于文化教育大类的仅有2个项目,分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暂无商务英语专业或其他语言类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

2建设现状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于2004年,设有翻译、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三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1103人。自开办12年来,紧紧围绕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力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的需要,依托外贸行业和企业,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三段推进,三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批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端技能型涉外商务人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该专业教学成果《“商英相融、双核相长”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专业建设示范作用颇受同行肯定。根据示范性培育项目建设要求,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于2013年5月已基本完成平台建设任务,现已投入使用。其教学资源库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截止2015年2月底,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已有219个专业音频资源,318个校企培训资源,40个专业课程标准,19个专业课件ppt资源,多门网络课程及专业音频和图片资源,部分资源点击率高达3200多,下载率达500多。总体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1)较为侧重教学素材,忽视学生主体性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大都包括素材、案例、课件、参考资料、企业培训资源等,资源形式包含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总体看,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侧重理论知识,表现形式单一,大多以静态网页展示文本或图像;缺少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关资料,例如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情景视频等;缺乏同步交互性,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成长。

(2)行业就业信息滞后,企业缺乏参与动力

目前教学资源库的行业、岗位和就业信息均来自网络收集的二手资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匹配。该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学资源库的企业培训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单一、零碎,丰富性不够,对新产品新技术无法适应。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要求将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能力点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就这一点而言,目前的教学资源库还无法予以良好支撑。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企业没有足够动力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

(3)资源库利用率不高,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专业资源库的资源点击率较低,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当前高职各专业教学资源库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覆盖率低;网流量小导致网速慢,资源调用困难等网络硬件条件限制;资源加工深度不够,导致与教学需求脱节;资源库支撑平台存在技术缺陷,使用不便利等情况。另一重要原因是该资源库在师生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很多老师和学生甚至不知道该资源库的存在,资源库内所含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并未得到全院师生的普遍认识。

(4)缺乏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由于国内尚未有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成熟建设经验,缺少一套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系统,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评价基本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信息的收集、开发与缺少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监测平台,教学资源的信息价值良莠不齐。另外专业资源库的管理手段滞后于资源库内容的扩充,导致资源维护和更新的速度较慢,资源的权限管理也较为模糊。

3对策与建议

为充分发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示范性建设作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语言类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

(1)寻找体现主体性的资源途径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资源库的主体用户,在收集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主体性。失去他们的参与和交互将会失去教学资源库应有的效用和价值从而失去建库的意义。因此应着重寻找能充分体现师生主体性的资源,针对性的收集研究性或互动性学习资料,提高师生参与度,调动用户积极性。

(2)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机制

行企信息的更新滞后问题是困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主要问题之一。按照校企合作“目标共榷、过程共管、责任共担、人才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应从合作企业收集一手的行业资讯、岗位要求和就业信息,进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匹配度,增强对新产品新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行企信息的及时更新也会引起企业对资源库内容的关注与重视,从而吸引企业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

(3)落实教学资源库的推广与应用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服务和推广上。只有让用户在使用资源库时觉得方便,有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用户才会继续频繁使用。同时,让更多的用户知道、熟悉和习惯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它才有了继续建设的可能和需要。因此,应根据办学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服务模式和应用推广,在做好用户体验和服务的同时,开拓多种渠道推广特色资源库。

(4)规范资源库管理制度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的前提,规范的规章制度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的保障。因此,应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统一质量评价标准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制度,从而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序、及时、全面的服务于专业教学。

4总结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教学资源平台、提供优质共享资源、规范专业教学要求、满足师生自主学习需要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现目标。本文根据示范性培育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的要求,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为参考,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现存的四个主要问题,以寻找资源途径、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落实推广与应用、规范管理制度等四大对策,总结经验,以期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语言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管理、服务和推广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9):139-140.

[2]杜丽杰,宗诚,密研,敬晓慧,杨柳.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以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83-284.

[3]李国军.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广西教育,2014,(03):39-40.

[4]田崇振,崔晶.高职高专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0):283-284.

[5]宋丽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反思[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04)03:34-37.

[6]董嵩.浅析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J].中国科技财富,2011,16:15-16.

[7]施能进,罗文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共享型医药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143-146,150.

[8]王蕊,宋柳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3,24:158-159.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4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价值、意义、内容等,并以课题的具体研究实践提出了如何做好“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措施、方法,填补了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的空白。

一、问题提出

近十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在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学校教学也不例外,基于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室、粉笔、书本,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这种新型的教育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并促使传统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及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各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显得成为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

目前,人们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校园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建设却普遍存在下列情况:偏重于单一的网站(页)及服务器资源建设,偏重于各主要学科的资源建设,偏重于对教师教学多媒体课件、教案资源的建设,而在人文素质教育、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却十分贫乏,其中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更是空白。

针对女大学生教育面临的全面素质提升与就业困难等关键问题,在长期女性特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问题研究,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从而进一步完善女性特色教育体系及其方法学,它对于全面提升女性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间题界定

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所研究的教育资源指的是素材、论文、试题、配套光盘、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软件以及各种数字化的教学内容,在形式上表现为声音、图片、动画、视频、文本、网页、课件,网址等。例如:教师为上好一节课,精心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网址等资源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他教师经过应用、补充等多次精练、补充就形成了关于这一节课教学资源。这些来源于教学一线的资源是教师最需要也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与相应的技术规范、存储管理平台、资源查询平台、资源添加平台共同构成教育资源库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建设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的目的是为女性教育服务,在内容和功能上充分考虑女性教育的需求,使学生、教师能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用户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表述。

三、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间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价值

基于网络的教育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并促使传统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及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各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显得成为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

女陛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女性特色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以改革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关键,通过应用网络技术,整合女性特色专业知识,构建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为女性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其理论指导意深远义和研究价值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四、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的意义

女胜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针对女大学生教育面临的全面素质提升与就业困难等关键问题,在长期女性特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研究,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可以进一步完善女性特色教育体系及其方法学。为女性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同时,在女性特色领域里,为全面提升女性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五、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间题的研究目标和具体内容

女胜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目的是为女性特色院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库系统,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进一步完善女性特色教育体系及其方法学,利用网络的优势,一方面为教学者提供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以满足教学者自身的学习需要,同时,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制作精美课件所需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及学习模式。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女性特色原始资源库”和“女性特色成品资源库”两大部分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

一是研究“女性特色原始资源库”,包含:文本库、图形图片库、动画库和音频/视频库。

二是研究“女性特色成品资源库”,包含:网络课程、课堂教学软件、电子书、学习指导、解题指南以及供教师用的习题详细解答。

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要进行描述性概括和叙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六、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方法

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办法,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理论的发展,纠正偏差,再把新型的理论放到实践中再检验、再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理论。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女性特色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新型教学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课题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七、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间题的研究过程和措施

在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分析现今国内外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查找相关资料,寻求相关理论依据,学习相关的理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方案设计,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申报确认。

2,课题申报获得批准后,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落实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做出调查报告模板,完善课题方案设计。创建设计框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补充完善

3、搜集和分析女性特色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通过实践,。讨论完善理论框架,构造集成系统,为课题的运行检验作好准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创建与应用相结合,由点到面,由浅人深并逐步推广。通过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和实践教学的反复检验,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4、根据做出的调查报告、写出研究心得体会。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经验积累,构建具有女性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从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丰富女性特色院校教学思想与手段,完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教学理论体系。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5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

一、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库是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和集成,涵盖了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点,适合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交流互动,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保障。资源库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便的网络平台,适合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1.建设目标

面向自动化专业,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汇集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开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并在全校同类专业中推广,实现资源共享。

2.建设思路

①制订资源建设标准。根据学校专家制订的应用基础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该专业的基本要求,规定好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总结并创新建设该课程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的修正、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总结、教学论文的发表、教材选择或修订等。

②核心资源建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资源库的核心资源是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直接应用的资料。核心资源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试题库、习题库、实验教学视频等。核心资源的建设应紧扣课程大纲要求,契合专业建设思路,保证资源建设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③辅助资源建设。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较难学,它的基本概念多而杂,基本原理抽象不好理解,基本分析计算方法需注重“工程性”和“系统性”。为了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建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辅助学习资源,其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的动画演示、重点电路的虚拟仿真、电子技术应用案例、元器件资料库等。

④特色资源建设。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eDa技术等相关课程及其实训课程,项目组可开发虚拟电子产品生产车间、电子电路分析制作调试虚拟实训室等实验系统。可通过组织电子技术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电子爱好者协会等活动,让学生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三、建设内容与成果

1.建设内容

首先确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标准,然后再确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最后确定各个知识点的素材应采用的媒体表现形式,包括动画、网页、录像、文字、图形图像、仿真文件等。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分析如下:

①半导体分立元器件包括:半导体基础、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三极管。

②基本放大电路包括: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射极输出器、负反馈、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③集成运算放大器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

④正弦波振荡电路包括:自激振荡、RC振荡、LC振荡、晶体振荡器。

⑤直流稳压电源包括:整流、滤波、稳压。

2.建设成果

①教学文件库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论文、教材等。

②教学素材库包括:动态抽象的知识点做出的动画素材、重点且典型的知识点做出的微课视频素材、课程相关图像图形素材、案例素材及课程相关材料。

③试题习题库:结合历年来教学经验,参考各种教学资料,首先编写不同题目类型的习题库,按照章节将习题分开,再按题目类型(选择、填空、计算)分类输入网站数据库。学生可从网上做题并提交,老师批阅回复。

④教学课件库: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层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开发不同深度的教学课件,组成教学课件库,供教师教学使用,学生也可参考自学。

⑤实践教学资料库:注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原则,建设实践教学库,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应用案例、实验仪器介绍、实验电路仿真、实验教学课件等。

⑥制作网站,并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在网站上开发各种虚拟电子实验室,利于学生自主做实验。组织各种电子技术相关活动和比赛,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

四、推广与更新

在资源库的集中建设完成后,立即开展资源库的应用推广。推广范围可从大学到社会,推广对象可从学校一线教师到广大学生,利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逐步扩大影响,提高利用率。为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开发的课程新资源可随时加入资源库。

五、规划与建议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6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建设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3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愈加重要,它与商用数据库资源、馆藏纸本书刊资源一起,构成了高校教学、科研的3大资源保障体系。江苏省教育厅、省图工委、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JaLiS)管理中心在“十五”期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全省高校部署了特色库的建设工作。将这类资源的建设内容定位于是面向特定读者的专业化服务资源,包括品牌特色专业资源、精品课程资源、学位论文资源、学科导航库以及专业数据库等。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全省高校已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省教学、科研的专业信息需要。

1 江苏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现状

江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是针对馆藏书目数据的建设。稍后,一些图书馆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相继建有学科导航库、学位论文库、专业特色库、教学教参库等,特色资源建设基本处于松散与无组织状态。为了统一规划、合作建设、联合保障、集约服务、资源共享,Jaus二期启动了特色库建设工程,以公开招标和JaLiS中心主任联席会议评议的形式确定了“专业特色数据库(简称专题库)”、“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简称导航库)”、“博硕士学位数据库(简称学位库)”、“高等教育教参信息数据库(简称教参库)”等特色库的承建单位。经过4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完成11个专题库、11个导航库、17625篇博硕士论文的提交与收割、49379条教参信息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JmJS优质特色资源体系。通过特色库的建设,在建设思想上,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共享程度大大提高;在建设内容上,凸显了江苏高校的学科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内容涉及面广,资源丰富,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在服务功能上,通过平台的整合,提供集约服务。通过分级管理,提供信息检索、全文获取与文献传递服务;通过用户限制,分层提供全省共享服务;在合作交流上,通过同地区、同类型、同行业的联合共建,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提高了资源库的质量,培养了一批特色库建设的专业人才;通过宣传与推广,扩大了特色库在全省的共知范围,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1.1 立项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共投入JaLiS二期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34项,经费总计1355万元,其色库建设4项,计161万元,占总经费约12%。其建设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建设对象方面来看,近50家高校图书馆参与了特色库的建设工作,其中“211”学校10家;从特色库的建设内容看,有全文、文摘、题录、索引等多种表现形式,数据类型涉及网站、论坛、统计资料、教学资料、电子书刊、学位论文、报纸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从服务模式看,主要采取集中检索、分布式全文获取与分头建设、集约服务两种形式,既便于特色库的维护与个性开发,又便于全省用户的集中使用;从建设方式看,合作共建是主旋律,通过项目的建设,实现了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交融共建,丰富了特色库的内容;从平台开发利用看,以开放、互操作为原则,对国内特色库建设软件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指导性软件,各参建单位从自建特色库的具体情况出发购买建设平台,便于以后数据的交互与共享等。

1.2建设特点分析

1.2.1建设目标JaLiS二期组织建设的4大特色库的建设目的各不相同:“学位库”提供共享14所省内重点高校的学位论文信息;“导航库”以互联网学术信息为基础,根据各学校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学科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供网络学术资源保障服务;“教参库”整合了省内高校主要课程的教材与教参资源,提供集中检索、分布式全文获取的教学资源保障服务;“专题库”有围绕学校学术地位、特色收藏建设的数据库,有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性质建立的专题库,有根据本地区特色信息资源,为本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提供服务的数据库,有为保护和抢救珍贵历史资料而建立的数据库等。

1.2.2参建单位剖析 特色库立项建设单位主要分布于江南,其中南京地区高校承担3项,苏州承担了1项。参建单位主要为南京、镇江、苏州、无锡、盐城、徐州、连云港等地高校,覆盖面较广。从承担的子课题看,一些高校承担了多项,如中国矿业大学参与了4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参与了3个项目的建设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特色库建设充分调动了综合实力强的参建馆的工作积极性,为数据库建设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立项学校的性质来看,省内“985大学”、“211大学”全部承担了特色库的建设工作。

1.2.3学科结构分析特色库文献类型广泛,涉及网络资源、大学机构内特有学术资源、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印本文献的数字化与非数字化资源、图片、视频、尚未开发面世的灰色资源等。内容涉及综合性学科的有5个(学位库1、教材库1、专题库3);医药卫生的有4个(导航库2、专题库2);-r业技术10个(导航库6、专题库4);地理科学2个(导航库1、专题库1);农业科学1个;法学2个(导航库1、专题库1)。从特色库建设的学科结构看,工业技术类最多,约占42%(学位库、教材库作为单一数据库统计);农业科学约占4%。

1.2.4功能实现特色数据库数据类型繁杂多样,功能各具特色。“学位库”引进CaLiS学位论文服务平台,提供中(外)文题名、关键词、作者等不同字段的检索,部分论文可获取16页的全文信息,通过馆际互借可获取全文。“导航库”引进“中科软”建设平台,数据类型涉及参考资源、全文资源、多媒体资源、黄页资源、交互资源等,提供分学科资源的“初级”与“高级”检索,“教参库”提供教材、教参、精品课程等的浏览,并提供基于文献题名、作者、学校等字段的检索,教材、教参印本资源的获取与承建单位的opaC关联,电子资源与省联合购买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关联,省内高校可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获取全文信息。“专题库”使用tpi、方正德赛、义华等不同软件,提供文摘、索引、全文、书影、音视频等资料的检索获取服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立项范围偏窄,学科分布不均

从总体上看,尽管JauS二期特色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省重点学科的保障能力还需加强。以“导航库”为例,二期共投入建设11项,其中6项为工

业技术学科,2项为医药卫生,地理科学、农学、法学各占1项。有关语言文字、历史、教育等社会科学学科没有涉及,立项范围偏窄,不够广泛。“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厅公布省重点学科259个,省一级重点学科80个,而围绕省重点学科建设的专题资源数据库不多。

2.2单线建设为主,合作机制不够

虽然JaLtS二期特色库在标准化、建设模式、进度安排、软件选择等方面做了统一规划,但在具体子库的建设上,馆与馆之间的联合建设还不够。如“导航库”之“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学科导航”、“工程力学学科导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都收集了“力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资源,其资源条款的重复建设严重。又如“专题库”之“中国汉画像石(砖)数据库”、“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等应跨地区、跨馆际合作,扩充数据库内容,发挥专业特色库的文献保障功能。

2.3数据量偏少。整合力度不足

特色库的建设内容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特色库的可用性和功能的发挥。从特色库的建设单位看,参建学校偏少,如“学位库”,仅有14所高校参与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71%为211学校,普通高校占29%。江苏为教育大省,有研究生教育的大学近40所,其覆盖率仅为35%。从特色库的数据内容含量看,数据量偏少。如“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收录古籍文献仅为112种;“导航库”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数据库量近5000条外,其他学科导航数据量不足千条,最少只有500余条。从资源整合的覆盖面看,收集范围也过窄。大多数资源来自于本馆收藏与商用数据库资源,手稿、教学课件、统计资料等原生资源几乎没有收集。

2.4资源组织不够合理,导航效果一般

资源组织体系是构建特色资源浏览和导航结构、提供族性检索功能的基础。特色库在建设中,存在学科类别划分不明确,导航效果一般等问题。如“教参库”没有设置通用的学科分类导航、中图法分类导航等。再如“导航库”,以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分类标准来划分资源,可综合导航功能没有设置,无法综合浏览、检索资源。又如许多专题库各子库之间对同一研究主题的文献没做关链,不便于文献的跨库族性检索与利用等。

2.5

宣传报道不够,共享能力不足

建设完成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各承建单位主页上都有揭示,但宣传力度还不到位。省内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对特色库的建设状况、共享程度不了解。就特色库的共享范围而言,目前只在参建馆之间共享,多数高校还不能够使用到特色资源,且专题特色库各系统没有建立原文传递服务功能,文献共享能力不足。

3 几点思考

3.1加强协调与管理,保障教学与科研

JaLiS二期特色库的建设成效是显著的,形成了省内优质教学资源群,保证了教学与科研的需要。JaLiS在三期建设中,应总结一期、二期的建设经验,围绕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从省重点学科建设出发,制定特色库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以“做优、做强”为目标,以保障教学、服务教学为建设方针,通过“总体规划、联合建设、合作共享、服务优先”的建设理念,完善特色库建设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服务机制和评价机制,保障教学与科研。

3.2加强合作与组织,服务教学与科研

特色库由单馆建设发展到省内统一部署、建设与管理,产生了数据库建设质的飞跃。但特色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各子库在数据的采集上主要依托于本馆收藏,大量相关资源、原始文献、多媒体资源没有被挖掘。JaLiS三期在项目的选题上除抓特色、抓新颖外,还应在内容采集范围上有所突破,围绕建设主题,在充分挖掘、利用好本馆资源的前提下,加大与省内外行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开发与建设特色库,保证数据库在内容方面的全面性,形成覆盖多种学科的优质特色资源保障体系,服务教学与科研。

3.3 加强数据的保存与共享,扩大服务范围与共享力度

JmLiS二期特色资源建设主要是分头建设、分级管理、集约服务,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主要依靠参建馆。由于参建馆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常常出现服务中断,造成数据丢失、保障率低等问题。JaLiS在三期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特色资源的集中存储与备份等问题,同时加大特色库的共享问题研究,使省财政经费的投入为省高校所共享,开发研究成果为省高校用产所共用。

3.4注重内部资源的组织,提高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特色库数据组织形式主要是依据CaiUS电子资源著录规则。而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的关联、文献的深层次标引、文献的专题信息获取、文献的个等增值服务,才是特色库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动力。JaLiS三期应深层次的开发、组织、整理各种数据库资源,使特色数据库中各种隐性显性化,提高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3.5注重机构库的建设,提升高校的综合研究能力

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收集、保存、传播、利用省高校高质量数字化学术科研成果,对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发挥机构学术成果的最大效用十分重要。JaLiS在三期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高校机构内重要学术成果的开发、保存与利用,采用统一软件,分区域、分系统、分行业组织各高校优质学术成果,形成江苏省高校学术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使省内高校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获得国家、省部、校厅等资助的科研成果得以妥善保存、有效使用与传播。

3.6建立面向重点学科的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

省重点学科是江苏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实施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JaLiS在三期建设中,应围绕省重点学科,以学科、专业为主题,将印本资源、商用电子资源、网络学术资源、省内高校机构学术资源、多媒体资源、重点学科人才资源等进行集成整合,建立重点学科资源获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weB2.0的专业互动服务。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专业信息资源的对口服务,促进教学与科研。

3.7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特色库健康、持续的发展特色库建设作为服务江苏高校特定读者的专业化服务资源,在教学与科研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江苏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存量约超过30t,特色数据库资源的飞速增长,需要建立包括评估理论、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指标、评估模型、评估方法等一系列完整的特色数字资源评估体系。通过评估检查,使特色库建设质量与使用效率最大化。促进特色库健康、持续地发展。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法规;案例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建筑法规课程作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由于课程在内容方面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条款为中心,所选教材以及相关参考法律条文、材料等亦是各种法律法规的罗列,没有完全将项目建设程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死板。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而不和实际案例结合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应用法律条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贴近工程实践,实施案例教学。

但是目前而言,案例教学无外乎是教学实施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结合教学相关知识点寻找单一的、个别的案例进行教学。与其说是案例教学,不如说是一般性例举阐释。教学案例各自独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各章节之间承前启后、衔接配套不够,不能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案例理解各章节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地学习、掌握工程建设全过程法律知识。案例的数量少,质量不佳,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因此,建立专门的案例库并合理地选用典型工程案例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使用案例库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帮助学生自主性学习,扩展学习领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一、建筑法规案例库的建设目标和原则

1.建设目标

建筑法规案例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优化和集成各类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具体目标是:(1)建设科学的资源规范体系,符合国家制订的标准或规范;(2)建设一个开放的资源建设体系,让师生为本案例库提供各种素材和资源;(3)建立科学的教学资源评价机制,以确保资源的高质量;(4)建设先进的管理系统,支持教学案例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

2.建设原则

本课程案例库建设以实现教学目标,满足教师教学、学生自学为原则。(1)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由被动听课变为积极思考,为学生今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筑法规案例库的特点

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且教学效果取决于案例。因此,应根据教学大纲,围绕知识点精选案例,以弥补教材的单调乏味和局限性。案例库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来源多元化

案例的来源一种是现成的案例,即从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中选取;第二种是从报刊资料中搜集,这种案例多是描述型的,学习性较强;第三种是利用相关资源,如在与其他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的日常联络、交流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成一个新的案例,此类案例的编写往往复杂费时,但因其贴近工程实际,教学效果也更好。

2.案例评价市场化

对于案例库,最重要的检验标准不是库里案例的数量、获奖状况、门类是否齐全等等,而是市场是否需要。通过使用案例,不断得到教学检验和市场检验,从而使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3.案例入库动态化

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必须对案例库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案例库能随着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调整。同时,要求所选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工程实践,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相吻合。

三、建筑法规案例库的编撰

根据建筑法规课程特点,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建筑法规案例库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1.案例分类

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将案例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按照使用目的分类,案例可以分为教学案例、调研参与型案例。

2.快速浏览

每个案例配有关键词和简介,方便阅读者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3.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教师引导、启发,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对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有延伸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4.案例延伸

对重要知识点设置相关延伸案例补充说明,可以对照使用原案例的格式、结构和式样,主要设置一些开放式的讨论,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使用,或让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相关调研、科研等。

5.知识点总结

在案例最后环节列出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与案例对应,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辅助学生复习巩固。

表3.1建筑法规案例库格式

四、建筑法规案例库的动态管理与展望

1.案例库的动态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长效型、合作型的案例采集基地,保障案例来源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如与本地区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服务类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为他们服务的同时及时获取符合要求的案例。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例库使用、管理办法。设置专人负责案例库建设管理工作,制定案例库使用管理办法,定期了解案例库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各课程所涉知识点及相关技术、法规等的变化情况,相应制订案例库更新计划,及时补充案例库。

2.展望

设计、开发或利用各种素材以及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形成课程案例库,是有效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障和重要手段。预期经过两年的建设,建成的建筑法规案例库应符合国家制订的标准或规范;并形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建设体系,让师生为本案例库提供各种素材和资源;建立科学的教学资源评价机制,以确保资源的高质量;建设先进的管理系统,支持教学案例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

总之,建筑法规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完善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案例库的建设与使用能够促进专业教师建立“统揽全局”“点面结合”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融合与知识集成、案例研讨与实践检验、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同时,对培养适应社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4.

[2]刘.教学案例库构建及在旅游法规课程中的应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3]李变兰.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知识管理;机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引言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被当做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高校知识管理的技术与水平影响着高校绩效水平。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其知识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规模小、分散、闲置、特色不明和共享满意度低等,亟待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推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1]以理论指导实践是推进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知识管理原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显性的隐性的知识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知识的动态知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知识总量,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其他的学科领域,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知识管理主要对象是教学资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可行的。

从管理的角度看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应包含三个分方面,一是参与建设资源库的人员(教师、学生和技术人员等)的建设意愿,二是,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知识流动的构面。三是,建立促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形成动态知识创新的管理机制。本研究主要运用知识共享理论指导参与激励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人员的建设意愿;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知识流动构面;运用知识动态创新理论(SeCi模型)指导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动态知识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上以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运用理论指导样例资源库的建设,并对该资源库的使用效果开展满意度调查。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了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借鉴。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研究

1.知识共享意愿―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动力源泉

知识共享也被称作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共享的内涵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知识共享的目的,就是追求知识效用的最大化,强调的是不同知识碰撞在一起产生的加和效应。二是知识共享的参与对象分为知识发送者、知识接收者和知识本身。三是知识共享是参与对象之间互动的连续的过程,而非能独立完成的简单过程。四是知识共享受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2]从资源的角度出发看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把资源建设看做是知识共享和创造的过程,其目的亦是追求知识效用的最大化。知识的发送者是教师,知识的接收者是学生,而知识本身则是存储于教师、学生和资源库中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知识共享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共享意愿是推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动力源泉。

2.基于知识分类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知识构面

管理学领域对知识的划分一般采用的是polanyi(1958)[3]和nonaka(1991)[4]的观点,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语言、数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能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和接收并显示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只能通过意会、隐喻、直觉和思维模式等形式表现,要经过人与人交流和相互作用方能扩散。依据知识的分类,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知识构面主要有4方面。一是,教师建设的基于各类知识点的电子文档、课件、习题、微课程视频等知识外在表现教师显性知识构面。二是,教师辅导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方法、知识点呈现的顺序、思路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无法外在显示出来的教师隐性知识构面。三是,学习者使用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学习产生的各种电子文档,如做习题产生的答案、论坛帖子和课程问题等外在显示的学习者显性知识构面。四是,学习者在使用教学资源库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方法、经验和技能等无法明喻的学习者隐性知识构面。

3.基于知识动态创新理论的高校数字化教w资源库动态知识创新机理

nonaka(1995)[5]提出知识动态创新理论(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该理论主要描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流动与转化过程及模式。其中,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转化是组合化关系,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是内部化关系,隐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的外部化关系,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转化是社会化关系。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显、隐性知识转化。因此,知识的动态创新理论可以指导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机制建设。

4.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

从前面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推导可知,教师与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意愿是推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动力源泉。以教师和学习者为主体,可以将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知识构面分为教师显隐性和学习者显隐性4个知识构面。在上述基础上,引入SeCi动态知识创造理论,得出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模型(图1)。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案例分析

1.案例设计与开发

根据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模型,严格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流程,实施“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项目。并以此为案例对本研究推理的模型进行验证。

项目需求分析阶段,依据基于知识分类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4个知识构面,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已有显性教学资源及学校已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进行摸底调查,发放所罗门“学习风格测量表”对参与建设的师生进行个人学习风格测量。对师生开展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知识共享意愿”为主题的深度访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形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

项目的设计开发阶段,依据项目需求分析文档和基于知识动态创新理论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动态知识创新的“4个转化”机制,对整个平台的基础支撑平台、资源、系统功能与应用平台功能,做到统一设计、逐步细化、模块化实现。其中,系统支撑层主要包括支撑系统平台运行的基础模块,包括多媒体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等。资源层主要实现平台运行所依赖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同时对平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资源包括学校自有资源、如教学视频、大纲、作业、ppt、讨论答疑等。基础架构与系统功能层主要包括平台基础架构,苹果架构+app市场,同时还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系统功能。应用平台层包括本项目建设的六大功能:网络教学互动、资源共享、移动学习、教师发展、关系管理和公共服务。

项目的实施阶段,“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项目线上网址为:http://:8013。知识共享意愿是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运行的动力源泉,知识共享涉及到利他行为,需要制定知识共享机制及措施来保障知识共享者的权益。为此,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教学资源库管理部门专门出台了《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条例》确保项目实施的动力。

2.案例结果分析

项目实施1年后,笔者就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运行和使用效果,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全校使用该数据库的人员范围内抽取100个教师样本和500个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76份。将评价内容测量指标按“非常满意”赋值100分、“比较满意”赋值80分、“一般”赋值60分、“不是很满意”赋值40分、“不满意”赋值20分,得60分及以上为及格。计算每项评价指标的统计量,并按平均得分由低到高排序,得到排名数据。该数据表明教师对该教学资源库的评价得分从低到高分别是,教师显性知识构面、教师隐性知识构面、教师知识共享意愿和教师主动外化效果,每项的得分均超过了60分,表明,教师对该教学资源库的评价总体满意。其中得分最高的评价内容是教师主动外化效果,为80.88分,表明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教学资源库能有效提升教师主动外化自己的隐性知识,使学生受益。同样的,学生方面的评价得分也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学资源的组合化效果和社会化效果得分最高,表明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知识转化,资源库中的显性存在的资源明显增多,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动态循环,促进知识总量增加和创新。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知识管理理论出发结合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目的和流程,探析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推导出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模型,并以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实践案例,对模型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指导百色学院数字化教学库建设方面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文虽然从教师和学习者角度划分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4个构面,但是否存在其他构面,比如基于数据库管理者的知识构面尚未可知。其次,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知识流转应是双向流动,模型中并未体现,具体流动的模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最后,研究的案例有待增多及经过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徐明,陶秋荣.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83-88.

[2]惠S.m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17-18.

[3]polanyim.personalknowledge[m].Chicago:UniversityofChioagopress,1958.

[4]nonakai.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1,69(6):96-104.

[5]nonaka,i.,takeuchi,H..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HowJapaneseCompaniesCreatetheDynamicsofinnovati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65-129.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9

关键词:资源库机电技术应用设计

1绪论

目前我校教师还保留着纸质化备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一些十分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容易就丢失,也不便各校之间、各教师之间资源的交流。因此,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好的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我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我校必须加强建设完整的教学数据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因此,首先要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优势,以适应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以点到面向我校的其他专业辐射和扩张,为我校全面的构建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提供宝贵的经验,以提高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最初的教学数据库建设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和缺乏经验,只是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加以整合,没有对优秀的数据资源加以筛选,导致教学数据库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期望值。为此,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委员会在2000年5月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规范的教学数据化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数据库有了新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我国教学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2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研究

2.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

搜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进行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构建的第一步。目前,我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有:

1、各个课程教材配备的ppt课件;

2、市场上出售的和互联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ppt、图片、文献等信息化资源;

3、我校历年来收集积存的视频、音频等资料;

4、通过征订、购买、和同其他学校交流等手段获取的和机电专业有关的;

5、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整理的备课资料可通过扫描方式录入计算机;

6、和企业合作、调研获取的相关资料;

7、我校机电专业的考试题库和学习指南。

2.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筛选

由于在搜集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源过于繁杂且各个资源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筛选后才能被录入教学数据库。在筛选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数字化资源的科学性,能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求这些资源的质量能满足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教育意义,又要保障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资源的筛选需要对其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笔者将我校搜集到的机电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文本类、案例类、音频类、课件类、视频类、动画类、试题类、图片类和文献资料类。

3机电专业教学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3.1教学资源库的总体设计与开发

由于数据库分为客户端和管理端,其需要实现的目的和功能不同,所以设计的架构也不同。客户端主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能让用户查询、浏览和下载教学资源。管理端主要是面向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不仅包括以上客户端的功能还需要能实现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的添加和删除等。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的教学资源库设计需要实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资源导航、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上传、资源下载和用户评价反馈等客户端和管理端的功能。除此之外,管理端还需要实现系统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的管理和分类管理。为了减少教学资源库在日常管理中的难度,我校采用的是集中式储存方式,即用一个指定的服务器来集中储存资源库中所有的数据,该服务器需要完成所有数据的调用工作,该储存方式更加的有利于资源库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2资源库前台网页设计和开发

根据前文中资源库构架的设计可以将本资源库的页面分为:主页面、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搜索页面、导航页面、浏览页面、下载页面、上传页面、信息反馈页面和系统管理页面。

以用户登录页面和资源浏览页面的设计为例,简单介绍前台网页设计的基本思路。用户登录页面的设计基本思路是用户必须先等登录才能享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用户需要在该页面上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并确定,系统会自动对该信息进行核实,信息正确则可以进入首页;错误则需要重新输入用户信息。浏览页面的设计思路是,没有注册或者未登录的用户只能浏览资源库中的资源文件列表,不能进行下载等操作。

3.3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功能设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包括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两方面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中,资源库很可能会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会导致用户的信息丢失和资源库中数据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资源库系统的安全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前提。数据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分类管理等,其中资源管理包括及时更新和扩充资源库、定期清理价值不大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描述和修改。因此,科学化的数据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水平。

4总结和预期目标

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时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整体过程,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库应用的好坏关键是录入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这就需要在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十分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同时也需要工作认真和富有经验的资源库管理人员加强在资源库使用阶段及时的补充、修改、删除资源。在使用工程中,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满意度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论证其使用效果。

此次,我校构建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预期目标是:(1)建立共享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2)增强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辐射功能,促进校际交流;(3)建立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评价体系,论证其使用效果。这就需要对该资源库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以不断的提高其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结篇10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库存储方式建设模式

1引言

目前,国内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上,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品。其中,不仅包括国家组织人力物力开发的资源库,各省市乃至各个学校也在进行小规模的资源建设,以及一些公司企业也致力于此,以打开教育资源这一前途广阔的市场。

2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在对国内现状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的资源建设情况。除了基于internet的免费在线杂志,大多站点不直接提供在线下载,而是以资源目录的方式介绍给用户,并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属性,如:作者、主题、学科和关键词等。当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资源后,在浏览器中填写表单,注明个人信息、通讯地址和支付方式。在美国,很多教育资源库采用信用卡支付,只要用户帐号的资金有保障,都可快捷的获取特定的教育资源。如美国adobe公司建立的educationalresource(edresources.com)。教育资源内容既有面向基础教育的K12资源,还有各种专业资源,如保健、航天、历史文化等。资源形式以文献居多,以及大量的课程计划和方案,而视音频资源相对较少。对于教育软件或课件也以在线定购,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货。资源中心有其特定服务对象,只有具有该网站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资源,如波士顿学院图书馆为林奇教育学校提供专门的资源服务。总之,国外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大都根据实际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内容。资源来自教育机构(如教育部)、社区、高校、公司或致力于教育的个人等多种渠道,资源库之间的数据流通主要通过提供其他站点的链接或搜索引擎来实现。表面上看起来零散的资源却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和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原因在于国外的信息渠道比较丰富,除了因特网还有大量的图书馆和资源中心,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而我国在资源服务方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而必须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大规模的教育资源建设,使网络充分发挥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优势。

3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随着我国基于internet教育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四五年前教育资源库(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库)进入人们的视野,到目前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建设模式和各类服务目标的不同形式的资源库。从存储和建设两方面来看,主要经历或并存着以下几种模式:

3.1资源存储方式

主要包括文件目录存储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1)文件目录方式根据教育资源分类方法,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不同的目录中,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直观、简单。远程访问时速度快,可通过http或ftp方式直接将该资源文件下载到本地。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安全性差,易受病毒侵蚀,易被他人盗用和破坏。目前采用这种存储方式的教育资源库比较多,如:K12资源库、四结合资源库等。(2)数据库存储方式是将资源文件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对教育资源的管理都是基于对数据库的操作。所有的资源都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数据间的关联性强,并通过数据表产生关系映射。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效率高,定位准确,容易备份,能保证资源信息的完整性。由于资源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安全性好,抗病毒能力强,并且对用户来讲,资源文件的存储方式是透明的,很难被盗用或直接访问。然而,由于要把所有关于资源文件的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必然对数据库性能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大数据量资源的读取和存储不会产生错误,同时也会延长访问时间,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必须先将资源从数据库中读取出来,再传送到客户端,这也加大了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这种存储方式一般要采用大型数据库,如oracle数据库,北京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库就采用这种存储方式。

目前各类教育资源库对教育资源属性的管理都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以便于资源的检索和定位,而对于资源文件本身的存储则各有不同。由于这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各有利弊,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折中的办法,如将数据量小的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保证其安全性,而大数据量资源,如视音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仍可采用文件目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3.2资源库建设模式

资源库建设模式是教育资源整体的分布和组织情况。总的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资源库建设模式。

3.2.1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并不局限于一个网站中,它可以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站点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地域范围为单位的教育资源网。就一个城市而言,可以形成包括城域教育资源中心系统,区、县教育资源系统和学校教育资源库系统的三层资源组织结构。每一级资源库向上一级提出资源和服务需求或将零散资源提交上一级整合汇总,因而上级对下级来说以资源中心的角色存在,如图1所示。

图1城域教育资源的三层组织结构

①城域资源中心:安装在城域教育网络中心,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各区县的资源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综合化的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和交易系统,为学校间、地区间开展有关教育资源的各项活动提供理想的大平台。

②区、县资源库:分别安装在各区、县(市)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该辖区内各学校的资源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供本辖区共享和与全市交流。

③学校资源库:分别安装在该地区的各个学校,学校资源库为各学校建设、开发和使用教育资源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局部环境。转贴于

东莞市城域教育资源网即采用这种结构。必须强调的是,资源中心不仅包括教学和学习的素材,还包括各种工具资源,如:搜索引擎、讨论组和邮件列表。相邻级别的资源库能以多种渠道进行数据沟通,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宽带网、电视节目和光盘等多种方式。对于卫星宽带网,接收端只要安装特定的设备,就可定期下载成套的教学素材和课程资源,这对于因特网络不发达地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3.2.2分布式资源库系统

分布式资源库系统和资源中心的类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是由多个资源站点所构成,但前者所包括的各个站点并没有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对等的关系(peertopeer),如图2所示。

图2分布式资源库系统

每个资源站点包含其他站点的资源索引和简介,而并没有实际的物理存储,当站点a的用户检索到当地的资源时可直接使用,而需要B或C站点的资源时,站点a会提供将其他站点的资源传送给用户。整个资源网络的结构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他们在每个站点都能访问网络中的所有资源目录,而无需关注资源实际的物理位置,任何涉及到远端访问的操作,当地站点会自动启动资源为用户服务。

各站点间没有从属关系,形成了一种自由竞争的局面,尽量争取更大范围的用户。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每个站点的效益,但为了谋求共同发展,这并不是独立的竞争,它们必须遵循一致的规范,以保证其他站点的资源索引能够被收录到本地数据库中。这种资源组织方式能够避免行政手段对资源建设的过多约束,能促进资源质量的提高,如校际通公司对城域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方案就采取了这种模式。

3.2.3学科资源库

这类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资源站点只存储某一学科的资源,用户能够快速检索和定位所需资源。为了便于对各个资源库进行管理和使用,可建立所有资源的索引库,即这个库中并不存储实际的教学资源,而存储资源的物理位置,即资源索引,用户只需访问此站点,就可了解到各个学科资源的基本情况,当需要下载或购买某一资源文件时,通过索引站点的来访问其所属的学科资源库,比如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的建设方案就采取的这种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学科资源库

学科分类是资源内容划分最基本的依据,因而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便于组织和管理,可将每个学科进一步细化到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自身的特色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和运营方式。由于各个学科的资源相对独立,因而在进行建设时能够并行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总之,上述的3种资源库建设模式并无优劣之分,要根据因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资源建设工作可以由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如当地的电教馆或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政府机构往往有可靠的资金支持,并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资源建设的顺利实施。但随着教育产业化呼声的高涨,必定要有企业的介入,使教育资源建设引入产业化机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相关的企业单位不断涌现,如校际通、科利华、K12、国之源等大都涉及到了城域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使得当前的建设模式呈现为:由企业开发出教育资源库的通用平台,并和地方教育部门合作,让地方以最小的投入,建起本地的教育资源库并共享全国的教育资源。

4结论

4.1自扩充式的教育资源库系统

随着因特网上数据的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但是这类教育资源处于一种零散的分布状态,且形式、内容各异,尽管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指向目标,但不利于用户的直接检索和使用。

自扩充式教育资源库系统也称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库,如图4所示。从广义上看,它以上述的第二种模式,即分布式资源库系统为架构原型,但资源的来源不限于已有的其他资源库系统,而是扩展到以自然形态存在于因特网中的各类教育资源。开放的教育资源库不仅体现在能通过其搜索机制,将网上的资源地址收录到索引数据库中,更能通过录入接口,将零散、不规范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标识,纳入到更为完整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教育资源库的一大发展趋势。为了维护版权利益,虽然资源文件本身仍处于一种自然的分布状态,但面向用户的却是一个虚拟的大型资源库,所有的资源都被进行统一标识和规范化处理,用户不必进行人为的转换,就能获取到规范的教育资源和应用指导。

随着XmL技术应用的普及,未来因特网上的资源都将以XmL语言进行标记,这为自扩充式教育资源库在浩瀚的资源海洋中进行基于内容的定向检索和元数据提取提供了可能。

图4自扩充式教育资源库

4.2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