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十篇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十篇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2:1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1

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浙江省杭州市311115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并进行了精细的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1±7.1)岁;高血压病程5~20年,平均(11.3±3.4)年;心力衰竭病程11d~l0年,平均(3.7±2.4)年;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

1.2急救措施

患者均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在50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呋塞米40~8omg、吗啡3mg及硝普钠50mg,然后使用微量泵输入,初始速度为1ml/min,避光,然后以每分钟增加1μL的速度增大输入剂量,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改变输注速度,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10~140/70~80(收缩压/舒张压)mmHg。

1.3护理措施

1.3.1入院安置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环境的清洁。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要避免患者着凉,还要注意保暖。另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要对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食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饮食,还要保持大小便通畅,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2给氧

为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张力,纠正低氧血症,可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为减少肺内泡沫,增加气体与肺泡接触面积,可使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为防止发生氧中毒,吸氧时间不应过长,可间歇使用。病情特别严重者可予面罩给氧或采取无气管插管的通气支持,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口唇与末梢紫绀情况,调整氧流量。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可将患者双下肢下垂于床边,或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

1.3.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量、颜色等改变。如发现血压下降过快,尤其是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必要时宜与升压药合用。

1.3.4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时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要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要详细的介绍,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心力衰竭疗效。

1.5疗效评价

心力衰竭疗效: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视为。

1.6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详情见表1)

2.2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治疗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治疗后心功能Ⅰ级29例,Ⅱ18例,Ⅲ级10例,Ⅳ3例。心功能疗效:显效30,有效29,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

3讨论

高血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性疾病,及早发现并积极救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无明显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反应,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应保持冷静和沉着,在向医生报告的同时配合做好抢救措施。

本组资料显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不但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

临界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的身体危害,但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全身细小血管会有一定的硬化,当出现临界高血压出现后会非常容易转为更高级别的高血压症状,也可以认为临界高血压是提醒老年人注意血压问题的一个警告信号。做好老年人临界高血压护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114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9±5.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1±7.3)岁。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未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仔细讲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和护理意义,让患者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2-3];讲解临界高血压与一般性高血压的区别,让患者放松心态,使其了解临界高血压并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危害,如果护理得当连药物治疗都可以不用进行;讲解导致血压偏高是因为偏食肥腻且疏于锻炼导致的,使其明白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必要性;讲解研究以及熬夜对血压的影像,使其明白远离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处。

1.2.2心理干预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由于年纪过大的原因,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较常人更易焦虑、躁动,难以配合临床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护理干预措施,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减少患者逆反心理,使患者对自身高血压症状有一定认识,使患者明白参与锻炼及治疗中的重要性,给予患者足够心理安慰,促进疾病恢复。

1.2.3饮食干预在心理干预基础上,使患者进一步明白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减少高热量肥腻食品的摄入,严格控制体重[4-5];在患者自愿基础上使其慢慢改变自身饮食习惯,更好控制自身血压水平。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1年内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舒张压在85mmHg以下,无其他症状出现;有效:1年内血压偶有波动但身体无异常症状,舒张压在95mmHg以下;无效:舒张压维持在99mmHg附近,甚至更高,身体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显效和有效规定为总有效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有效率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心脑血管功能退化,罹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当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症状后,其自身器官、血管并无器质性病变,不用采取特别治疗方式,但值得引起高度警惕,临界高血压是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功能异常的一个警告信号,如果不引起重视,容易进阶成更严重疾病。老年临界高血压并不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后可及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压恢复正常。老年临界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指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既往史、饮食习惯、烟酒史进行全面地的了解,了解患者发生血压异常的原因,如果患者不良习惯较为严重,应根据其性格及文化水平详细了解其生理、精神的需要,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再采取相对应护理方式,护理过程中要随机应变,不能一成不变,在护理的不同时段也应该根据患者血压变化以及生活习惯改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健康知识指导。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文化等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延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20(3):177-181.

[2]程学铭.高血压、脑卒中的社区人群防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4(2):91-95.

[3]毛俊,钟华荪,邝星驰,等.社区放讼训练对临界高血压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8(4):77-79.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护理;护理效果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疾病中所占比例较高,达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病机制不明确情况下患者血压升高,且持续性高压。多数患者所患的高血压即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血压,目的是减少靶器官损伤而引起的并发症[1,2]。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降压效果。本文选择本院此类患者观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共200例,上述患者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不能语言交流沟通患者、智力障碍不能够配合医护操作患者、不能够根据遗嘱服药患者、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67.3±6.4)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68.7±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让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治疗药物、避免血压骤然升高相关措施、预防高血压急症等,通过发放小册子、集体讲解、个体化讲解等手段,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认知。②心理护理干预。稳定高血压患者情绪对控制血压有辅助作用,让患者知道情绪在短时间内波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在护理过程中嘱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减少情绪对血压的影响。③饮食指导和运动计划。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避免高脂高盐饮食,嘱咐患者要多摄入蔬菜水果,避免辛辣食物,避免食用动物油含量高的食物,嘱咐患者摄入优质蛋白等,避免过饱饮食。为患者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血压控制。④随访。患者在家服药控制血压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睡眠、服药、血压、饮食等情况,并根据患者反馈的情况给予指导。

1.3观察指标自设高血压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为掌握和未掌握两种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膳食情况和运动情况,分为合理膳食和运动、不合理膳食和运动两种情况;调查患者的戒烟戒酒情况,分为戒和不戒两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种患者护理干预后的高血压知识、合理膳食和运动、戒烟戒酒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血压升高,但血压长期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出现相应的高血压脑部、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所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对高血压实施药物控制血压过程中,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中,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干预,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了解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和运动[3,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合理膳食和运动、戒烟戒酒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助于控制血压,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段微秀,华中昌,王远湘.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5(3):39-41.

[2]何昭霞.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3,27(3):61-62.

[3]张莹,夏艳侠.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5(2):83-84.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为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出现在老年群体中,基于老年患者血管质脆、硬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等因素,因此发病率较高,且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社区护理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预防该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高龄高血压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社区在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69.58±1.54)岁;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01±1.65)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从患者心理、社会、生理和掌握高血压知识等方法开展健康评估,并通过口头讲解和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等对促使患者了解该疾病,最后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指导。

1.2.2治疗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护理,(1)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集中高血压知识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等知识,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可有效避免或是降低该疾病发病率。(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避免出现大喜、大悲、激动和焦虑等心理情绪,稳定其情绪,提高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摄入适量钠盐,每日不超过6g。同时,指引患者补充适量维生素、钾和钙,减少脂肪摄入量,并戒烟限酒,每日饮酒量低于50g,应多饮水。(4)运动护理:按照患者具体状况为其制定富含针对性的运动措施,其主要包含步行、慢跑等,每次运动30分钟作用,每周保障运动3―5次。(5)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避免出现自行减量、改药和停药现象,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出现的副作用等。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状况。其中,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评分为50―59分;中度焦虑:评分为60―69分;重度焦虑:评分>69分。SDS评分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评分为53―62分;中度抑郁:评分为63―72分;重度抑郁:评分>69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血压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其收缩压为(151±10)mmHg,舒张压为(102±9)mmHg;实施护理后,其收缩压为(120±8)mmHg,舒张压为(85±4)mmHg;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其收缩压为(150±11)mmHg,舒张压为(101±8)mmHg;实施护理后,其收缩压为(132±7)mmHg,舒张压为(97±5)mmHg。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护理前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变化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护理后,两组患者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变化状况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治疗组

64±3

45±5

59±4

43±3

对照组

63±4

53±4

58±5

51±2

3.讨论

高血压给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现象。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并指引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基础知识和治疗措施,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该种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病率,在患者出现高血压疾病前期得到有效干预,改善患者预后[2]。因此,在对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中健康教育措施获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采用健康教育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的血压、SaS评分和SDS评分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在对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中健康教育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应用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28

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非常多,且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致残率、病发率以及死亡率正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1]。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1%的脑卒中患者、51%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水平,收缩压降低2mmHg将使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8%与11%[2]。而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良生活方式、身体过于肥胖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等,其中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国际上公认的危险因素[3-4]。即使现在能够采取服降压药的方法来降低患者的血压,但长时间且大量的服用降压药容易让患者身体出现耐抗性,并且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70±6)岁,年龄最大为82岁,最小为59岁;其中22例合并脑动脉硬化,15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心律失。全部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诊断后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9±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7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的时间为12个月。

1.2.1心理干预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的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老年患者通常很难坚持服药。一些老年患者家庭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不能得到子女的支持,导致老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孤独以及抑郁的情况,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老年患者血压的持续上升,部分老年患者甚至放弃服药。作为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各种心理疏导的方式让老年患者清楚不良情绪对于疾病的严重影响,高血压倘若不能接受正规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6]。护士应该时常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多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去[7]。

1.2.2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介绍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治疗原则、目的,说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重要病因,进而可导致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降低血压值并保持在适宜范围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8]。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在医院中或者社区中展开各种健康咨询、讲座以及讨论,促进医学知识在老年人身上的普及,向他们讲述相关的高血压以及药物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以科学的眼光对待,不乱用药,根据宣传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养护。同时,也应该将患者家属作为健康教育对象,以加强家属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认识,并主动监督老人做好日常饮食控制、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和监督其定时服药等。

1.2.3饮食干预采取对应的饮食干预策略来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两个危险因素:高盐食品与肥胖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食物要以谷物为主食,必须要限制脂肪的吸收,要多吃豆制品、牛奶、瘦肉以及鱼肉等,蔬菜应该多使用芹菜与青菜,并且要注意植物油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的摄入量,不能吃腌制类的食物。此外,采取逐渐减少盐量的方式,让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的食盐控制在3g以内[9]。

1.2.4不良嗜好干预吸烟会导致患者的体能受到影响,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潜在提升了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0]。护士应该告知老年高血压患者吸烟的危害,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对应的戒烟办法。此外,过度饮酒会导致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疾病,并且会降低降压药的疗效,护士要指导高血压患者尽量降低饮酒量[11]。

1.2.5用药干预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素质方面较差,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选择药效比较温和的药品。在用药初期要使用较小的剂量,然后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再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加减,并且要注意不能随便停止药物治疗。治疗不能急功近利,要防止血压下降过低导致脏器供血受到影响。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的疾病,护士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并且要注意患者使用的药品是否存在互相作用[12]。

1.2.6运动干预要积极鼓舞老年高血压患者参与运动,让老年人选择自身爱好的运动方法,例如降压体操、气功、跳舞、太极拳以及散步等,让老年人养成坚持运动50min以上的良好习惯,不限制具体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让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血压,还能够获得减肥的效果[13]。

1.2.7血压检测指导家庭回访或电话访问:在接受护理干预1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每2周入户访问1次,入户访问检查患者对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并通过邻里、亲戚、家属和患者本人调查患者饮酒、吸烟和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情况,每位患者均做好详细记录;在对患者进行入户访问时由专职护士监测血压。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向患者介绍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及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应该强调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1)根据相关规定,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下降到90mmHg的是显效;(2)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0mmHg的为有效;(3)血压下降达不到以上水平的为无效[1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2%(p

3讨论

最近几年以来,老年高血压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老年高血压具有发生率高、并且并发症多的特点,因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低,许多患者无法获得持续的治疗,致使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反复无常,非常容易并发脑卒中等并发症[15-16]。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寻找一种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对于降低国内社会的医疗负担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对患者使用降压药的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本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老年高血压患者所存在的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大、心理异常以及不良嗜好无法纠正等行为[17]。所以,本文所提出的护理干预主要是从不良嗜好干预、心理干预以及饮食控制这3个地方入手,在这个基础之上,辅以运动干预与用药干预的策略,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18],护理干预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并且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有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的治疗措施,不但要给予降压药,还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并且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战胜高血压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韦素惠,黄凤珍,叶小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5(2):74-75.

[2]李娟,李文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85-86.

[3]靳永萍,刘社娟,莫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2(4):76-77.

[4]蔡金辉,成守珍,许碧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08,9(33):52-53.

[5]黄丽霞,吴秋霞,张秋娟,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22(3):79-80.

[6]陈希萍,李子萍,潘杰,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55-56.

[7]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34-35.

[8]任秀兰.高血压病护理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9):37-38.

[9]黎加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1,2(7):44-45.

[10]冯翠艳,张平.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6(9):69-70.

[11]王改生,牛桂芬,侯银萍.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3):61-62.

[12]李桂娟.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首都医药,2009,16(10):25-26.

[13]温育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11(7):31-32.

[14]朱建玲,姚伟琼,陈树丹,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原医刊,2006,33(2):51-52.

[15]陈务贤,郑梅,李宏,等.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2(11):44-45.

[16]林运,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32-33.

[17]VikSa,maxwellCJ,HoganDB.measurement,correlates,andhealthoutcomesofmedicationadherenceamongseniors[J].annalsofpharmacotherapy,2004,38(2):35-36.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日益上升,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为:面对高血压这种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防比医疗诊治更有效。而社区是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场所,全面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60岁以上临界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旨在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市某社区临界高血压的老年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年龄在6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2±1.73)岁。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各组内男女比例为1:1。纳入标准为:收缩压(SBp)140~14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无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不采取任何社区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经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人员采用到社区服务中心随诊、组织干预对象集体上课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每半个月随访1次,并详细记录血压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具操作如下:

1.2.1高血压疾病知识宣讲

有些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明显不足,通过对该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发病的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加强自律,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在饮食指导上,教引老年患者控制热量摄入,以谷类为主食,每天250~300g;早晨60g左右燕麦粥,中、晚餐以大米为主,多吃青菜、芹菜,蛋白质可选用鱼类,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等。对于吸烟和饮酒者应与其共同制订戒烟或戒酒计划,并取得家人的监督配合。

1.2.2用药指导

老年患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用药依从性差,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选择长效的药物,减少服药种类和次数,可将每次用量分别装在小袋里,并标好时间,为患者定闹铃,同时家属应给以监督提醒用药。在患者血压过高需要紧急救治时,舌下含服心痛定[2]。

1.2.3降压护理

老年患者的的血压不平稳、波动大,应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防止降压药物导致夜间低血压[3]。

1.2.4心理指导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学研究提示[2]: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兴奋可引起高血压。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指导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掌握对自已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避免情绪波动,消除心理紧张刺激,必要时可行抗抑郁和焦虑治疗。

1.2.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发病不仅与遗传、年龄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均可致高血压。酒精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皮质激素释放,前者使小动脉收缩,后者致水钠潴留,长期饮酒使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早期预防比高科技的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高血压高危人群明确了引起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血压[4]。上文结果显示,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干预前。结果表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认识到疾病对自身机体的危害,增加对自身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而且使患者根据饮食指导了解过量食盐,过量饮酒和超重,都会使血压升高,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树立健康信念,这就提高了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有效的控制了老年患者的血压。由此也进一步证实,帮助老年患者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危害性。因此,临界高血压可以不用吃药,而采用综合性提高非药物治疗效果的干预行为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

此外,社区护理干预能改善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由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患者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定[6],人际关系紧张,这就更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失衡。然而,在社区护理干预过程中,专业人员持续不断的心理支持,通过放松疗法、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倾听音乐、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指导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和采取对自身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紧张心理,减轻负面情绪的发生,避免情绪波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然而,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老年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这需要社会、家庭及医院的共同努力,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一红,卢荆林.家庭医疗保健百科全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

[2]刘雪琴,李漓,KeelaHerr等.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

[3]岑桂珍,张艳芬,李少鹏.社区综合护理改善80例壮族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J].内科,2009.

[4]石湘云,朱智明.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43-02

高血压疾病是在老年群体中出现的比较多的心血管疾病,如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应该重视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尽量在患病初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对我院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有5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9岁至7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诊断后确定患有高血压疾病,按照患病程度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三个级别。其中有高血压一级患者22例,二级患者37例,三级患者3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症状,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将所有患者分成数量相同的2组,观察组的47例患者接受舒适型护理措施,对照组的47例患者接受常规的高血压护理措施,随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恢复进展情况,并将观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舒适型和常规型的护理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详细的护理措施如下所述。

1.2.1药物护理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能够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引起患者的重视,但是还有一些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患者会对不明显的并发症放松警惕,没有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病时机,等到身体出现明显异常再进行治疗,会加重治疗的难度。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动态,对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及时的给药治疗,患者若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明白药物治疗对缓解病情、减轻疾病危害的重要作用,不积极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的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医护人员要以平静的口气、负责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培养患者自觉服药的意识,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准确用药,普及用药常识[1]。降压药不应该在睡前服用,否则患者会由于血浓度升高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中风疾病。

1.2.2心理干预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会使其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对治疗效果极为不利,甚至有些老年患者不配合治疗,医师无法开展正常的治疗工作。医护人员需要对出现这类情况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热情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的苦恼,排除患者心中的郁闷情绪,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病魔,向患者描述康复后的美好生活以增强患者对未来的希望。医护人员也需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对患者开展心理沟通的必要性,使患者感受到周围亲人的关怀。

1.3诊疗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可将恢复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基本上恢复正常生活,头晕、头痛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好转:患者还有轻微的高血压症状或者并发症状,偶尔会由于猛然运动出现头晕症状。无效:患者病情未见任何缓解迹象,甚至有些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并发症增多。

1.4统计学分析所有的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组患者之间的护理差异情况。

2结果

两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病情都见到显著的好转,但是两组之间的恢复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观察组的47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9例,好转患者15例,无效患者3例,有效率达到93.6%;对照组的47例患者中,24例显效患者,7例好转患者,16例无效患者,有效率仅为66%。从这些明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舒适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的显著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将这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推广。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正确服药。调查发现,很多老年患者并没有正确服药的意识,凭自己的感觉判断患病症状,自行安排服药剂量。我们应该杜绝这种服药方案,因为患者的主观臆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只有通过医院的正规检查,才能确定患病程度,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用药[2]。在非药物治疗不能满足治疗要求时,果断地采取要去治疗的方法。患者要严格服用医生选择的药物,不能私自换药。患者需要在用药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变换姿势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发生明显变化。不能对有动脉硬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采取快速降压措施,否则患者体质难以承受短时间内血压剧变给心、脑等器官造成压力,使其出现偏瘫、头晕等严重后果[3]。

老年高血压疾病虽然症状比较严重,但是只要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自己的饮食、作息习惯,还是能够很好的控制发病率的。即使是已经患病的老年人也不必感到恐慌,只要按照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该病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定期进行体检,补充必须的营养物质,高血压疾病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06):35-37.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危害知晓率低,个人保护意识差,而且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高血压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也极为重要,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护理干预。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选择120例来屯留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屯留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应该≥90mmHg),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诊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63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吸烟、超重、经济状况、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入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血压达标标准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需缓慢降压,血压控制在140/(70~90)mmHg为宜。

1.3观察指标及随诊所有患者连续门诊随诊1年,观察分组后1年的血压达标率。

1.4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在本院每月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为高血压患者免费发放防治高血压的宣传资料,有目的、有方向,有步骤的进行高血压宣传教育。同时利用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患病原因,血压波动的情况等,治疗经过、服用药物的时间及疗效;目前生活方式,是否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指导分析每位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药物和非药物)。

1.4.1认知干预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相关的疾病知识,如常见症状、病因、诱发因素、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尤其对老年患者,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越多,越容易配合治疗用药[2]。同时让患者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进行护理干预。

1.4.2心理干预有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焦虑和愤怒人格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3]。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情绪不稳与血压的关系,指导其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在患者焦虑、烦燥时能给予关心、理解、支持患者,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4]。

1.4.3饮食干预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讲解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将食盐控制在4g/d以下,不吃咸菜、榨菜等。不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如海带、菠菜、香菇、芹菜、木耳等[5]。嗜烟酒者要戒烟限酒,酒精量要以不超过25g/d为宜。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多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

1.4.4运动干预对患者讲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好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并做好监督,避免运动过量。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肥胖。

1.4.5生活起居干预早晨缓慢起床,温水洗漱,中午小睡,不宜吃的过饱,餐后稍活动。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多兴奋。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1.5护理干预措施落实的监控患者出院前再次了解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互留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电话随访和了解患者情况。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以下项目进行"是"、"否"问卷调查(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听从医师用药建议,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焦虑抑郁),并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2结果

随访1年时护理干预组达标率为75%,血压达标45例。对照组达标率53.3%,血压达标32例。两组间通过χ2检验(χ2=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病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本实验中,对照组通过单纯的药物降压治疗,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和降低血压;观察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对患者实施药物、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血压,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6.

[2]冯俊娥,陈玉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7,5(11B):30-31.

[3]苏海.焦虑对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6,14(5):332.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对策

analysisandnursingCountermeasuresofDrugComplianc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Basedon/LiUQing-fa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3,10(26):078-079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mpliancein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andnursingmeasuresandeffect.method:theclinicalstudyof300casesof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treatedinourhospitalfrom2010Januaryto2012betweenJanuaryasobservationobjec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didnotacceptedthenursingintervention,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nursingintervention,complianceandnursingeffects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bloodpressurecontrolandmedicationcompliance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p

【Keywords】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Compliance;nursingcountermeasure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FengCounty,FengCounty221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38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会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遵医嘱足量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是患者获得理想血压控制效果的关键。然而,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容易忽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各项影响因素,因而并未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而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即舒张压大于90mmHg或是收缩压大于140mmHg。将本次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0~82岁,平均(72.5±8.5)岁。实验组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61~79岁,平均为(71.3±9.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药物护理、血压监测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主要调查内容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各项影响因素,包括:用药后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等副作用;药物治疗与其经济负担能力的适应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用药的种类、时间和频率;药物治疗效果;其他因素等等。然后根据影响因素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从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整体性出发,而不仅仅着眼于血压控制[1]。因为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讲解患者的疑问,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最终形成良性的高血压治疗循环[2]。(2)尽可能使用低价优质的药品,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终身接受治疗,因而药物治疗成本会对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产生较大的影响[3]。因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计划时,应尽量选用廉价优质的国产传统药品,并向患者说明,只要其坚持合理用药,同样能够获得与进口药品相同的效果[4]。(3)嘱患者养成健康的服药习惯,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治疗习惯,每天定时给药,加强患者服药的监督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治疗的应急措施、毒性作用、注意事项、剂量、用量和药物名称等,准确记录药物起效时间[5]。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掌握病情监测方法,并为护理人员提供协助,共同监督患者服药,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6]。(4)合理用药、简化疗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尽量选择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有需要可适当应用药物治疗[7]。在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种类,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适量应用控释剂、缓释剂、长效制剂等药物,从而减少患者的服药频率和药物种类数,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8]。(5)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用药前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潜在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及其表现,保证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冷静地应对不良反应症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药物治疗的预见性,避免中断治疗,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实现其服药依从性的提高[9]。(6)深化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高血压属于一种多发病、慢性病和常见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或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也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主要前提[10]。患者健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其服药依从性的提高。所以,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团体指导、书面指导、个别咨询等多种方式,使其认识到高血压规范用药的意义、预后、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等知识,从而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11]。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其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分析(x±s)mmHg

组别平均舒张压值平均收缩压值

实验组(n=150)76.18±2.32136.20±2.31

对照组(n=150)84.32±2.13148.16±3.42

t值12.35411.682

p值

2.2两组服药依从性实验组患者各类遵医服药行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脑、心等系统临床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情况会直接受到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12]。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血压控制效果。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13-14]。

参考文献

[1]马晓英.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社区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235-236.

[2]王秀英.全方位护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1478-1479.

[3]刘佳,李然.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护理,2009,17(1):7-9.

[4]付萍,胡长梅.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53-854.

[5]张丽娜,郑修英.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膳食指导与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229-230.

[6]李泽林.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与管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34-135.

[7]李明珠.家庭照顾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7(23):1914-1915.

[8]廖卫华,胡迎春.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11(6):1053-1054.

[9]王保华,李富军.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76-977.

[10]张丽华,张凤霞.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31-532.

[11]杨雨竹.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新进展[J].吉林医学,2005,26(9):991-992.

[12]潘红,崔华光.150例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的水平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4-226.

[13]杨琳.老年高血压病92例服降压药依从性差原因及护理干预[J].南通大学学报,2006,26(3):225-226.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3-02

高血压称为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在我国此病的治疗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高增长、高危害的三高现象;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还普遍存在长期不规律服药、血压测量不坚持、非药物治疗不重视的三不现象。为了讨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我社区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所选对象均为此社区长期居住居民,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标准,选取符合规定的34例高血压病人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压水平等各个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登记观察组患者的姓名,性别等记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各自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选择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

1.2.1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讲座、宣传板报、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成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方法,血压的监测以及如何规律用药等,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争取全部患者接受。

1.2.2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且有效,要对患者的膳食进行有效干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人发给2g限盐勺,还有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有效的控制体重,保证睡眠,防止便秘等。

1.3要给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并嘱其日常应注意的方法,必要措施。对两组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并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整理。

1.4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在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其遵医嘱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效果的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个慢性须需终身服药的疾病,住院治疗对每位患者而言只会增加经济负担,当然对国家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院的病床数而言也不实际,因此主要靠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本次社区实验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值,能使大多数患者正规服药,改善生活质量,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由较高级别将到较低级别。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期的单纯的药物治疗尽管能降低血压,但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维持稳定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护理干预就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等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药物治疗加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遵医嘱科学治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非药物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生持续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为期主要形式,对高血压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行定期、规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逐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使其有自我保健意识,能够有效控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超重、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一类慢性病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条件,做好对高血压及易感人群的防治工作,也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充当教育者的身份,针对不同的患者,患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通过示范、讲解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效率,收到满意的治疗,形成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34

[3]张朝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5):712-713

[4]王倩,周娴.浅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