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十篇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十篇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19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1

【关键词】理财多元化;城乡差距;金融资产;方式变化

一、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概况

随着收入和资产的提高,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产品选择上越来越具有主动权,且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储蓄不再在资产结构中扮演“一头独大”的角色,居民的金融资产按照个人喜好被分散在如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和保险等不同的金融产品上。对几十年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可归纳出以下资产变化的几大特点:

1.居民金融资产种类由仅有的储蓄和手持现金两种增加为多种

建国初期,人民在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以外很难有剩余,居民金融资产基本无从谈起。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居民有了少量的储蓄,居民金融资产除了现金、存款,还有少量公债。但总体上,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还是高度集中在储蓄这一形式上。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居民金融资产形式依然是单一的现金和储蓄存款。随着改革深入,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以及保险基金等相继出现,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策以及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地扩大,金融资产结构加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储蓄及手持现金在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例有明显变化

居民手持现金大量增加,但比例下降,以1980年至1999年间为例,由40.93%的比例降到12.3%。储蓄存款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我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其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59.9%上升到1991年的70.07%,此后稳定在65%至60%之间,1999年为61.5%,进入新世纪以来比例进一步下降。同时呈现出的特点是,居民对定期存款的意愿大幅度下降,而活期存款迅速增长,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向短期化转变。

3.债券、股票、保险、外币储蓄等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从无到有,有价证券等投资性资产持有比重明显上升

建国初期,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为落后,资产结构以手持现金和储蓄为主。20世纪80年代出债券开始兴起,居民手中的资产有小部分向债券分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股票、保险、外币储蓄等新兴的金融产品都开始萌芽,居民开始有了投资意识,开始将手中的资金分散到多种金融产品上,并且在期间,投资比重直线攀升,以1985年到1999年间为例,所占比重由5.1%升到17.1%。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价证券的资产持有比重更是大幅增加。

4.在有价证券市场上,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明显改变了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

与股票有关的金融资产持有量明显增加,存款持有量下降。而近年来的股票市场复苏,投资渠道拓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从而促使居民将这原本视为风险系数相当高的投资途径作为盈利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居民存款余额,大约占GDp总值的80%,股票资产已成为国民财富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城乡收入理财差异比较

1.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中国城乡居民投资理财的变化及其差异比较必须联系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及差异。2000年至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较1979年至1999年显著增长,差距明显拉大,2000年至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缓慢增长,而2007年后直至2013年,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

2.城乡居民理财比较

相对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方式的单一性,城镇居民投资理财方式较多样。2006年,各类金融产品正逐渐为居民所接受,投资基金意愿劲升。2009年,从居民投资方式看,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票分列前三位。2014年,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储户”的居民占44.9%,较上季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是“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事业投资,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1.6%,16.2%,13.3%。

3.西南财经大学的相关调查结果

西南财经大学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巨大,其中投资性收入,城镇是农村的8.8倍,对于储蓄,城镇与农村居民都具有高储蓄率。

三、国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趋势

1.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动趋势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十分迅速,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居民家庭财产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使得我居民更愿意将自己的限制资产用与投资不断提高自己的财产总额。

2.金融资产比例不协调

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仍以储蓄为主,占总量的半数以上,国债,股票等虽呈不断增长趋势,但所占比例仍比较少,同时,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品种比较单一,并且分布不均,因此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只是初露端倪,尚未形成合理的结构。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分布很不平均,银行存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有价证券,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比例较少。低水平的金融资产结构限制了居民部门利用资产组合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无法运用多元化的金融资产满足多重储蓄动机的活动。[8]

四、总结

回顾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金融市场的逐渐活跃,投资理财进入千家万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时,城市居民在理财方面表现比农村用户更为活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的不平衡。

对于微观上的中国居民,抛开城乡的横向差距,纵向看来,我国居民理财情绪明显高涨,尽管尚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未来的趋势必将是投资方式愈来愈多样,市场交易规模愈来愈大。

参考文献: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2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

1.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

1.1金融投资成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我国大众家庭理财指的是普通家庭将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参与社会金融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大众家庭理财实际上是社会剩余资金以某种形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展示货币价值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众家庭理财主流是储蓄,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而市场经济发展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更为缓慢,国民需求较少,储蓄利润高于大多数的理财形式。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理财形式显示出较高的利润率和灵活的操作性,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使得民众更愿意参与各种形式的金融投资,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理财形式,成为目前我国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1.2新兴理财产品成为热门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具有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为家庭投资提供广泛平台。与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保险同步,为了获取资金优势,银行也衍生出大批理财产品,该现象符合金融市场规律,也符合我国家庭理财行为的发展规律,即民众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以民众手中的财富量为标准选择理财产品。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很多家庭理财逐渐转为网络金融理财形式,参与p2p投资或者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购入门槛低、随存随取的理财产品,是现今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新潮流。

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问题及原因

2.1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受市场影响大

我国大众家庭以理财的形式参与金融活动,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员,同样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储蓄理财转为以股票、基金为主流的金融理财,再转变为即时的网络金融理财,大众家庭理财经历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变。也正是由于受金融市场影响大,大众家庭理财的收益同样也由金融市场决定,但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由大众家庭理财汇入金融市场的可用资金额度不容小觑,但是,这部分资金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大型企业或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然而,大部分金融理财风险却由普通家庭理财承担。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的管理者是普通民众,他们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对理财本身的理解程度也仅限于“拿利息”,非专业的理财行为和态度,使得家金融理财的发展受限,这也是未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的突破口。

2.2大众家庭理财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储蓄的欲望连续降低,在该现象产生同期,我国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具有较大比例的股民存在将自己的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的意愿。参与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p2p投资,以期获得相关的收益。但是,大多数家庭金融理财所获收益都不能满足家庭理财管理者的预期,很多家庭金融理财活动,受股票、期货交易的波动性影响,呈现出“赔本”的状态。股市行情不佳导致家庭破产的事件时有发生;p2p公司无法收回单款,间接导致投资家庭本金亏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大众家金融投资理财仍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中的理较少,而根据金融理财的主流趋势,以及小部分股民投资获益的选创效益,大众家庭理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跟风作为中国公民思维习惯特点,也容易造成巨大亏损,因此,如何理性地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如何尽可能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是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方向之一。

2.3大众家庭理财需求难满足

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闲散资金赚取利润,而这些利润将应用于个人花销或者家庭开支。实际上,有目的地、积极地参与金融理财的家庭,将理财所得用于固定家庭开支的占大多数。例如,在固定资产理财较为盛行的时期,部分家庭将购买房地产作为理财的主要形式,购房后将房屋出租,利用租金供应子女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子女毕业之后,将房产作为子女结婚成家之用,这是典型的理财满足家庭需求的形式。但是,在金融投资理财活动中大众家庭理财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理财所得收益不稳定,在满足固定的家庭开销需求方面,可操控性不是很强。金融投资理财的高收益吸引着大量家庭的参与,但是其对家庭理财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又使得一些家庭理财管理者将理财的视角转向其他项目上。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针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设计的产品,本身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对于家庭型客户来说,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个性化不明显。如何满足理财需求,也是大众家庭投资理财发展的主要目标。

3.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趋势

3.1家庭可参与的金融理财项目逐渐固定

民众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要求家庭理财的管理者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对金融市场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不现实的。在民众积极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同时,随着各种金融理财活动发展逐渐稳定、民众在理财过程中的不断交流和总结,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项目会逐渐稳定。首先,在国民经济迅速提升、投资受益者比例大的前提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队伍中。股票作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形式,已经在家庭理财中存在了一段时间,股票行业本身的参与规则逐渐固定、经济人对参与者的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股票收益和风险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作为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首选;其次,因政府的资金管制政策和大众家庭对投资上技能的缺乏,国内大众家庭均会进入到门槛更低、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足、变现能力更强的金融投资领域,比如说购买基金和股票等;而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求更强的房地产、黄金、期货等项目,大众家庭可能不能加入其中。这意味着,我国股票行业仍以大众家庭为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为家庭型投资者提供股票和基金购买指导以及相应的服务,是促进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策略。

3.2家庭理财管理者以及相关理财产品对风险进行高度控制

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可把市场运动的方向分为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和日常波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幅变动,安全性高。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要学会掌握基本运动以及中期趋势,忽略日常波动;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应始终保持乐观的投资心态,根据家庭资金的持有情况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理性地进行投资,尽量避免盲目追求利润,否则投资的获利亏损的大幅起落容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除了家庭理财管理者从主观角度进行风险控制之外,提供投资理财产品的证券公司、银行等,也应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帮助大众家庭识别和预测风险,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对家庭理财的损害。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作为新兴的理财形式,已经得到大量家庭型投资者的支持,为了高度控制风险,相关金融主体,如p2p贷款公司,应该主动向参与者披露经营信息以及必要的会计信息和征信信息等,这些能够成为家庭型投资者衡量风险、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很大的帮助。

3.3针对家庭理财需求设计更具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

大众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开销需要,在服务个性化的现代社会,金融市场也开始重视针对家庭型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根据家庭理财的主要目标提供合适的投资型理财产品,在对家庭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客户分析作为开发理财产品的基础,使理财顾问成为家庭型投资者的指导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金融投资理财目标。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和推广。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兴业银行推出的教育型投资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顾问,能够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帮助家庭型投资者选择最合适的理财产品,这种从产品到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是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主流,也是银行以及其他投资公司发展家庭型客户的主要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参与者,家庭型投资者在理财能力和知识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理财风险的客观认识且目前的理财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需要。理财项目逐渐集中并且固定,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者,都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规避理财风险。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頔.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8):129-130.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3

[关键词]社会需求;金融投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86-03

1引言

金融投资类专业是目前高考市场、考研市场中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除了未来就业,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影响因素外,依靠金融投资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个人及家庭的合理理财规划也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虽然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及家长对金融投资类专业今后就业去向的美好印象,且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更让该类专业获得了有力的支持。但现实给予我们的反馈却是金融证券行业急缺业务人员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供给越来越多,在需求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结果只能是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机会减少。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布局,设计更加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大高校须认真思考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以改革为思路导向,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与金融投资在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无关系,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背景之下,提高我国金融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必然是加强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就像一个加工企业,其产品正是市场需求的各式各样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犹如厂家对自身产品规格、型号、功能、质量、包装等各方面的控制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才能否真正服务于社会,为市场所欢迎。因此,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金融投资类专业特征

2.1专业方向及内容

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现在金融产品及环境分析和金融资产定价。证券投资、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理财规划是金融投资的主要应用领域,金融投资的研究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的。

方向一:证券投资。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现资理论、证券市场理论、政府监管以及系统、全面的投资决策过程。

方向二:金融资产定价。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定价原理;通过定价模型的创新,改善经典定价模型的精确性、现实性,为创新性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方向三:金融风险管理。该方向主要是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研究,研究利用创新和金融工具,实现投资组合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特别是在中国特有利率制度环境下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风险,以及专业化的现代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在我国金融产品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方向四:理财规划。该方向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投资理财规划,主要包括投资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税收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

2.2专业理论基础

金融投资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运用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运筹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但真正作为金融投资理论基础的还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理论学说。有关价值的来源、价格的确定以及金融市场特性的理论构成了金融投资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值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伴随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交易与监管的全球化进程,汇率决定理论、利率理论、利息平价理论等也构成金融投资专业的基础理论。随着金融投资专业的迅速发展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也日益显示其在金融投资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产品日渐丰富,投资手段和投资途径也不断趋于多样化,但仍然存在着投资渠道不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投资理财服务品种匮乏等问题,从而如何通过合适的投资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以实现这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居民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适应市场需求,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面向企业和居民开展除传统金融业务外的多种多样的投资与理财服务。投资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专业人才。

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等。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基金、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在证券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基金托管部、证券登记结算等机构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急剧增长,各证券公司大量基础性工作正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类人才。而且伴随着证券市场、股份公司和证券相关机构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新基金的入市,都极大地激活了证券市场,我国证券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良机。与此同时,证券从业人员以及懂经济更懂证券投资的人才逐渐成为各公司争夺的对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基金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种所有制的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当中,随着这些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将需要大批的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

理财行业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精神对于理财市场,意味着居民持有的财产将向多元化发展,不再仅以储蓄为主;意味着居民收入结构将更为多元化,收入构成更加合理与平衡,理财需求将更加强烈;意味着理财市场中的理财工具、理财产品发展将更加迅速、品种将更加丰富,一个更大更有发展潜力的理财市场即将到来。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中产阶层家庭规模迅速扩大。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大大增加,威胁着家庭财富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商业机构为具有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的能力正在迅速提升。

股份公司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它包括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三者统一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责权明确、自负盈亏。因此,投资方向是否明确,融资的渠道是否合理,如何开展资本运作,如何申请上市等相关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另外,上市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股民的日常联系、交流也需要部分专业人才。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具有证券、银行相关知识的人才也越来越收到青睐。

一般企业单位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基本业务,而是将闲置的可使用资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很多企业单位设置了资金管理等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并尽可能在满足企业基本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投资,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既懂财务知识,又有投资理财意识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的工商企业在进行融资、理财、投资等业务时,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甚至有不少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融投资部。可见,一般的公司都有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当中的主体——企业对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亦与日俱增。

4社会需求状况对高校金融投资人才培养的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此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发展金融投资与理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

4.1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到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从事投资顾问、实际操盘、基层管理、产品销售等岗位,毕业生亦可到各大商业银行、诚实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以及其他等工作岗位,还可以到保险公司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保险培训、专业销售等岗位。

4.2增设相关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调研情况显示,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投资与理财业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此外,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此建议在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4.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企事业单位要求投资与理财人员具备良好就业观念和较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调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里工作人数比较多,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学校要让毕业生多了解现实社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交替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积极地开展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岗位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范围,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4

关键词:融资平台;银行贷款;城投债;财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缓解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达2.82万亿,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各级地方政府纷纷组建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申请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2012年3月,银监会提出了地方性融资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目标,加大了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的限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稳增长的压力下,发行城投债就成为缓解地方政府资金瓶颈的突破口,并呈井喷式增长。随着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并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分析

尽管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不尽一致,但总体来看,典型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地方债”、“城投债”和“银行信贷”三种。

(一)“地方债”模式

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尽管我国《预算法》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在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问题,2009年由财政部统一地方政府发行了2000亿元的地方债。同时,2011年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共计发行地方债229亿元,拉开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序幕。此后,2014年5月财政部公布《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试点自主发行地方债,成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探索市场化发债的新举措。

(二)“城投债”模式

即通过地方性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多数融资平台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城市投融资公司,因此被称为“城投债”,尽管名义上是企业债券,但由于地方政府已为其提供了隐性担保,具备了市政债券的属性,因此又称为“准市政债”。近年来,我国城投债的发行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地方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形式发行的城投债呈井喷式增长。

(三)“银行信贷”模式

即通过资产抵押进行商业信贷的融资模式。事实上,仅凭融资平台公司自身的收益及资产抵押状况,难以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对此,地方政府通常以流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收益权作为抵押,以“信用安慰函”等手段为其提供变相担保,通过地方性融资平台间接地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包括单一商业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两种信贷方式。

因此,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部和自发债券、下属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以及申请银行贷款三种方式,构成了地方性融资平台“三位一体”的融资模式。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通过股权、债权及担保等关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如图1所示。

此外,还包括“银信政”合作模式,即银行、信托与政府三方合作的融资模式。其中,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筹集资金,并将其委托给信托公司,后者再将其进行股权投资,且多投资于地方性融资平台的债权或股权。在该模式中,地方性融资平台是融资主体,政府为融资平台增信,而项目风险则转嫁给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二、我国地方性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城投债,这也是地方性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地方性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

1.银行贷款的偿付风险

在融资平台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以其财政收入作为信用担保。然而,由于融资平台投资建设的项目收益见效慢,回收期长,无法用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偿还贷款,从而面临巨大的偿付风险,也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负担,致使银行贷款逾期欠息,甚至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延长贷款期限。

2.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银行对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详细分析并掌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一个政府存在多家融资平台的背景下,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使得银行针对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缺乏有效监管。

3.担保虚设风险

大多数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为融资平台提供担保,这也成为商业银行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的主要考量。然而,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因此,上述土地质押担保不具有法律效力。

4.合规性风险

为了获得银行贷款,有的地方政府在项目核准备案、用地、规划、环保审批等手续审批方面不规范,甚至虚拟包装投资项目。同时,随意挪用银行贷款、违规更改贷款用途等都加大了银行的合规监管风险,甚至引发信用风险。

(二)地方性融资平台城投债风险分析

1.城投债逆周期评级泡沫风险

据统计,2012年起息的城投债中评级最低的是aa-,而评级为aa+和aaa的城投债占比近一半,特别是在2012年宏观经济走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城投债信用评级的逆周期上调疯狂上演。截至2012年底,上调债券评级的城投债达45支,无一例下调。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司的分析报告也指出,近几年,我国信用债等级明显虚高,评级对投资者风险揭示的参考价值较低,甚至形成了一条包括发行主体、承销商、投资人和评级公司在内的利益链。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市级和县级融资平台进入债券市场,城投债整体评级下降的压力不断加大,投资风险也将不断提高。

2.商业银行的违规担保风险

除了评级公司的评级泡沫外,地方商业银行的违规担保风险也不容忽视。尽管商业银行不能直接为城投债提供担保,但却能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方式,解决发行人偿付本息的暂时资金不足问题。这种无条件的流动性支持名义上属于信用增级,但事实上就是担保,这种变相担保的潜在风险较大,一旦城司出现风险,银行贷款将成为实质性的“兜底”资金,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

3.城投债置换银行贷款的风险

2012年以来,在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以及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核销清收力度,甚至部分银行通过承销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并将募集的部分资金置换该企业暂时无法偿还的贷款,进一步增加了发债主体的债务负担和偿债风险。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在2012年10月发行的118只城投债中,由商业银行主承销的高达26只,其中仅有4只城投债的募集资金用途中不包括置换银行贷款,而另有7只城投债的资金用途中明确指出,90%以上的募集资金用于置换银行贷款。

此外,由贷款与投资项目现金流期限错配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同时,地方性融资平台的偿债来源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使得地方政府存在抬高土地价格的动机,不利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

三、我国地方性融资平台发展的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性融资平台存在上述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体制问题,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导致财政收支出现矛盾,而我国地方政府又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再加上市场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缺位,通过成立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就成为地方政府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致使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而债务的偿还又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收入,加大了地方性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

因此,应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方面,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理顺政府与市场间的职责关系;同时,要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理顺政府间的责权利关系。另一方面,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体制,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管理权限,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决定个别税种的开征或停征,以及部分税种与税率的调整;同时要完善政府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推进公共财政支出体制建设。此外,还要完善地方政府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度。

(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因地制宜地自主安排财政支出,而专项转移支付则服务于中央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关键在于优化转移支付的方式与结构。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规模过大,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偏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不仅容易形成“跑部钱进”现象,而且容易造成中央对地方事权的不合理干预,与此同时,有限的资金被过度分散使用,容易形成“撒胡椒面”现象。

因此,要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与比例,特别是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政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同时要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严格规范新增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资金设置,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三)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发行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这也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事实上,早在2011年10月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四省市就率先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2013年7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增江苏山东两省,并由财政部代偿。而在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京沪粤等十省市区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这对于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探索市场化发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与控制的基础上,应逐步放松法律约束,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减少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过度依赖。

此外,还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如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偿还机制等,同时要创新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最大程度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的作用,在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迟晓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治理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4).

[2]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2).

[3]秦德安,田靖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10(4).

[4]田华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财政性建议[J].金融经济,2011(4).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认识策略

一、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一)外部财务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活动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11年来国家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环境对通信企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社会通信消费不旺。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国家加大对电信等基础设备的投入,推进通信企业的发展建设。

2、企业金融环境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所有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加剧。所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再者,随着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相接轨,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融入我国市场,更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内部财务环境分析

通信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产业。但是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更新通信设备,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营运资金为中心。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做为次要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信企业的干部与员工都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国内通信行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垄断也滋养了人们懒惰情绪的产生。

二、通信企业财务风险认识

(一)合法、合规性风险

通信企业在我国作为服务行业,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监督。通信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所受限制条款较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符合相关规定。

(二)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

通信市场长期投资项目也具有市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风险。也可能将短期债融入的资金用作长期投资。通信企业若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行为中包含的潜在投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如,企业资金投入项目是在新开发的市场,投资目的是发展移动业务或其他相关通信业务,易导致网间、网内结算支出大幅上升,最终导致超出项目预算,入不敷出,给通信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三)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素质,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损失。有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勾结,利用财务管理漏洞,满足私心而私自挪用企业公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投资决策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我们发现风险与收益是呈比例存在的。传统意义的投资决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同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范风险等措施。第二方面内容就是效益分析。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我国通信企业在投资相关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项目风险。

(二)融资决策管理策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通信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传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负债经营,企业流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等。目前,我国通信企业融资方式正在转变,由债券融资向股权融资方向转变。同时通信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通信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债权承担能力,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并扩大融资规模。

(三)集约化财务管理策略

通信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权责明确、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应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转变。必须逐步实现通信企业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与中心,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通信企业建设发展目标,实现为全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风险监察工作

我国通信企业可安排相关权威部门进行风险监察,监察内容包括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等。加强企业风险动态预测与监测,并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尽量排除潜在风险因素。

(五)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通信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缺陷应及时向上级管理层反映情况,避免事态恶化。

四、总结

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通信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预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提高企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责,避开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风险。为促进企业发展更快、更强,做好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舟,张玉娇.新形势下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辽宁经济.2002;10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6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文献识别码:a

金融投资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比较基础的财务活动,但是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再加上企业领导人员主观上产生的偏差,就会使金融投资的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对企业正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对各种投资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能够对影响金融投资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对风险的类型进行确定,之后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从而使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企业可以顺利地开展经营活动。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分析

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开展金融买卖的所有投资行为。而金融投资风险就是指在某项投资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判断,投资活动的未来收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有可能使投资遭受损失,甚至无法收回本金。这些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可能会引发相应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整个金融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金融投资风险,如果市场上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者缺乏完善的金融机制,那么就会有许多偶发因素或者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的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造成阻碍,并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对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1.缺乏健全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分析投资风险,对于一些高收益投资项目存在风险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未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金融投资决策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152全国流通经济的规定,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够做出最终的决定。特别是在决策一些比较重大的投资项目时,往往还需要专门的机构研究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投资审议,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但是一些企业的投资决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缺乏相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能深入地了解所要投资的项目以及相关的金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购入的金融投资产品很有可能与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不相匹配,从而给自身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⑵。

2.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

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通常情况下都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负责,他们的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重视这些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从而使金融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一部分企业在构建内部机构的过程中,随意调配金融投资操作岗位上的人员,并且对该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未进行充分的考察,另外还有很多企业直接财务人员安排到金融投资操作岗位上,并且也不重视培训和锻炼相关的操作人员,导致操作人员经常出现失误,相应的投资决策项目难以顺利的开展,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操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一己私利将企业的金融投资信息故意泄露出去或者故意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导致失误,严重损害企业的金融投资效益凶。

3.缺乏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会对企业金融投资的效益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来说,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且如果没有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风险发生,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对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缺乏健全有效的金融在线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在日常的金融投资交易管理工一起,从而确保企业的利益不会因为金融投资人员的一己之作中难以贯彻落实。另外,大部分企业也未能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投资的金融产品,这表明一部分企业对金融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缺乏较高水平的识别能力,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缺乏敏感性和警惕性,不能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判别。再加上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机制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使风险控制机制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大幅增加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1.改进和完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只有对内部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够使自身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投资项目金额的大小及其重要性,分给不同的机构进行相应的审批。如果投资项目比较重要且投资金额较大,那么企业应当召开董事会对相关的投资决策进行商讨,并且还要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股东投票权,通常情况下必须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决议才能够投资该金融项目。另外,企业还要对内部的投资追责制度进行完善,要将投资决策人员的利益绑定到企业的投资效益上,如果金融投资项目出现亏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害,相关的决策人员就要将相应的决策责任承担起来,从而将决策人员对金融投资项目的责任心充分的激发出来。除此之外,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还应要求投资部门定期汇报金融投资工作,与此同时投资部门还要对企业金融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分析投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金融投资操作人员还要使自己的风险辨别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2.健全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要想使自身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不仅要改进和完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同时还要重视并充分了解金融投资业务的实际需求,并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不同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范围都要加以明确,同时对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利也要加以确定。另外,企业还要将决策、财务、执行等部门分离开来,并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企业交易性金融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严禁由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部门负责办理,并且在金融风险投资业务中要禁止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金融投资人员队伍加强管理,首先要对投资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进行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对投资、金融、法律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其次,对于金融投资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也要加以重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企业内部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对薪酬机制进行完善,对金融投资人员的绩效考评要不断加强,从而将其利益与企业的投资利益绑定在私而受到损害

3.构建合理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完善地构建起来,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要对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对企业内部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进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将专门进行风险管理的部门构建起来,从而能够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金融投资风险的预防措施及时完善地制定出来;其次,企业要对内部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要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以规范。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并从全局出发,对自身目前以及未来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金融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时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充分的分析,切不可盲目跟风,从而提高金融投资决策的可靠性。最后,企业还要对内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完善,之后要将风险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要提前做好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这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定要科学地分析对金融投资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对风险类型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防范,从而使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高书平,韩文硕.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探究——基于流动性紧缩背景[J].财会通讯:(中),2019,(6):87~89.:2]熊凌.试论企业对外投资和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J].管理观察,2016,(27):138—140.

[3]张洪艳.关于财务管理风险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5,(7):202~203.

[4]周骅.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118~119.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7

第一,人们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支付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大宗长期金融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化、长期化。

第二,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不甚合理,超过80%的金融资产都是银行存款,与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不喜欢将钱交给别人使用;对外人充满戒心,不愿露财,不愿交给专门的理财顾问进行管理;喜欢实业投资,不喜欢金融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财富形态上,偏爱硬资产,如房地产、珠宝等。重教育,对子女的投资不惜代价。

第四,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严格的保护,降低了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愿望。

第五,理财理念不清晰,缺乏统筹性,我国投资者心态不成熟。当看到利益时通常会蠢蠢欲动,追涨杀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理财理念呢?

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可见,科学的金融理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综合金融服务;不是客户自己理财,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理财服务;不是仅仅针对客户某个生命阶段,而是针对客户的一生;不是一个一次性产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随之而来,各家银行都配备了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一个高素质的理财师,一份科学良好的理财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们的财产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财方案,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的一个终身的规划,以稳健性为主,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合理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其达到最优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应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同时,理财方案对理财师也有较高的要求,理财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廉洁自律,为客户保密,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财富,做到对客户认真负责,真实反映产品特点,从而也是对银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与客户的相互信赖与长期合作。

那么,客户是选择自己理财还是依赖银行中的理财师呢?这得从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两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财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的特征如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分布、传统人文文化等,一国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发展状况、投资限限制、税收规定等。

金融理财的核心原理,就是财务管理中价值风险体系在金融产品上的运用,可以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在金融理财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础,任何有关现金流的分析都离不开时间价值的计算,如住房按揭、养老金、教育金等。其计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现成的复利现值和终值表可查算。货币只所以具有时间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揭示,一是货币占用具有机会成本,是用于当前消费还是用于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报;二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货币贬值;三是投资可能产生投资风险,需提供风险补偿。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和机会成本(资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现值和终值的重要作用。介绍一个简单公式帮助大家对时间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据经验,如果年利率是为r%,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一番。这一经验公式被称为72法则。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结果,般说来,利率在2%—15%的范围内,使用72法则较为准确,利率过高或过低,该法则将不再适用。金融理财的风险原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影响因素与各金融产品和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系统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各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化解。

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风险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权类证券风险高,流动性较强,通常用于满足当期收入和资本积累;基金类投资产品特点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流动性较强,适用于获取平均收益的投资者;衍生金融产品如期权、期货等(目前银行中尚未开通),其特点是风险高,个人参与度较低;而实物及其它投资产品如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具有行业和专业特征。这里只介绍一下银行中现有的黄金和外汇。

进行黄金投资首先要明确,它可以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风险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对更稳定的货币形式,不像纸质货币那样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选择。目前普通投资者最简便的投资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买黄金”抗通胀是当下理财经理必用的口号,但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Cpi高达5%,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纸黄金相对盈利高,但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喜爱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户。而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更适合黄金的长期投资,他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耐心。他们把黄金视为保护资产的手段,将黄金世代传承。从影响黄金投资的相关性而言,与石油、通货膨胀、战争、社会动荡、消费需求、利率正相关,而与汇率、社会繁荣负相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8

当前,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以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内容也由原先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上升到了企业品牌的竞争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竞争上。对企业来说,要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能够加强创新力度,在保持现有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从资金入手,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市场变化因素的分析,提高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成功。

一、企业投融资战略的战略模式

(一)快速扩张战略

所谓的快速扩张投融资战略指的是企业在作出投资、融资的战略决策时,都是以扩张资产的规模为主要目的。快速?U张的投融资战略是企业要实现多元化、一体化发展下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快速扩张的投融资战略的时候,往往需要留存很大一部分的利润,甚至是全部的利润用于投资战略上,就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内外部资金紧张。而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有效的融资手段,来获取外部的资金,弥补投资战略下的资金缺口。企业的外部筹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在大规模战略扩张中,大部分的融资资金来源是债券融资,往往这种融资方式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形成企业的高负债率,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定性。

(二)稳健发展战略

所谓的稳健发展战略指的是企业作出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在于企业效益的稳定增长。在企业经营效益逐年增长的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作出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既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又会重视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实施稳健型的投融资发展规划,会从企业资产角度出发,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闲散的资金浪费,从而来提升企业的效益,当获得的利润积累到一定时期后,在进行适当的扩张,实现利润的再增长。在企业实施稳健型的投融资战略过程中,会体现出适当负债、适当的分配以及重视收益情况等特征。

(三)防御收缩型战略

一般来说,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属于防御型的战略决策,当企业面临着不良经济环境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这种战略,来保护企业经营的安全,促进企业能够平稳的发展。防御收缩型的战略,是对企业生存的市场作出分析后,要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或者是财务危机的基础上,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适度的进行投融资决策。在防御收缩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中,企业把促进资金的流入、减少资金的支出当作是主要的目的,借助于精简机构,减少企业的日常开支减轻库存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力度,最大化的发挥出人力、物力的作用,提升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资金的回流。在防御型的投融资战略模式中,体现出低负债、低收益以及高分配的特点,与稳健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以及快速扩张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企业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

在20世纪时候,我国的企业管理学家第一次提出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容扩展到财务战略范围上,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战略之间的相互结合。作为财务战略决策,指的是在保证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来提升企业在财务竞争上的优势,企业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结合财务管理的数据,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长期的规划,进而来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其中,投融资战略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维护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进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企业的整体融资状况却不容乐观,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比如说融资途径不畅、金融体系不完善,使得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信息是不对称的等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而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开展。

(二)投融资战略分析

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资金的筹集与投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在企业财务战略决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投融资战略决策,投融资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对企业之后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从实际中来看,我国企业在投融资战略分析方面的力度不够,存在着不全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企业容易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就无法从市场的变化出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会影响投融资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

三、企业投融资战略的发展规划分析

(一)完善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及结构

当前,我国企业的投融资的战略规划以及模式选择会因为企业之间发展规模、经营实力的区别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的企业是有着自身成熟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与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的时候,比较重视风险控制体系,一般而言其投融资战略的开展安全系数较高,相对获取的收益就会较少。但是,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规模不大,资金力量较为薄弱,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使得自身在开展投融资战略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投融资的渠道较少,使得企业的劣势更加突出,影响着企业的长久发展。为此,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就需要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提高对市场敏感度的分析,在进行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先充分的调查现有的市场条件,在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慎重的选择企业的投融资方案,对未来做出可行性的规划。比如说,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企业要完善企业的投融资战略结构,就可以选择一些资质较好、信用等级高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有选择性的拓展企业的经营业务,借助于网络贷款的优势,以及在互联网下大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对市场的分析力度,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促进投融资战略的顺利开展。

(二)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

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投融资战略规划,弥补财务管理上存在滞后性的不足,就需要有关的管理者能够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与潮流,进而来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比如说,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推动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也需要有所改变,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资源与各种便利的条件下,从互联网的投融资平台切入,借助于可靠的互联网运行体系,来实现自身的筹集资金与管理资金的目标,提高资金运转的速度,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比其他企业更进一步的实现筹集资金、扩大业务、提升运营能力的目的。但是,企业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还是会面临着监管的危机,甚至是坏账的消息,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在选择互联网筹资平台的时候,能够分析平台的信誉、发展历程、综合实力、投融资的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详细的分析报告,再进行最优的选择,从而维护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9

摘要我国的家庭金融在目前刚刚兴起,它可以帮助家庭对资金的合理规划、合理配置,获得额外财富,它也给国家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加强对家庭金融的研究工作。本文先是讲解了家庭金融的规划目标,然后分析了家庭金融投资决策研究。

关键词家庭研究金融

我国居民年平均金融资产年年提高,人们不单单选择传统的债券、定期存款类投资方式,也开始注重那些收益率高的、灵活性强的、稳定的投资产品,而目前一般家庭没有专业的金融理财知识,对家庭金融进行研究可以满足现代家庭投资的需要,也能够反映出家庭对国家经济的预期,促进国家做出合适的宏观调控。下面先讲一讲家庭金融的规划目标。

一、家庭金融的规划目标分析

家庭对自己的金融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达到抵御通货膨胀、实现家庭资产保值以及增长的目的,目前家庭金融整合主要有五种规划目标,分别是投资规划目标、教育规划目标、保险规划目标、退休规划目标以及债务规划目标。投资规划目标指家庭对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评析后,利用适当的金融理财工具构建出金融投资组合,合理管理家庭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分散金融资产风险,提高资产安全性;保险规划目标是家庭资产进行保险规划后,转移了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保障,例如家庭金融的分红型保险,保险可以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保险规划也能对家庭金融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教育规划目标可以影响到家庭里孩子教育开支,退休规划目标根据美国经济家生命周期论,由于年老后收入减少,消费增加,形成负积累,选择合理的退休计划显的很重要,例如可以参考一些企业推出的DC、DB年金计划;债务规划目标指家庭贷款中的房贷、车贷、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可以用金融学里负债比例判断家庭的理财是否合理,负债比指需要偿还的债款在家庭里不要超过收入的40%,家庭的贷款金额、每月还贷金额、还款方法都可以影响到家庭未来现金流和生活水平,过度负债就造成家庭负担过大,适当贷款可以提前实现家庭目标,进行家庭资金的合理配置,因此需要对家庭债务进行合理规划。

二、家庭金融投资决策研究

1.家庭参与投资研究

家庭在进行金融投资的选择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教育水平、家庭财富、性别、年龄等。进行金融投资需要家庭具有固定的成本,有更多财富的家庭更愿意参与金融投资。财富水平高的家庭参与金融活动的比例很高。家庭居民具有高的教育程度也容易参与金融投资;在家庭居民年龄上,年龄越大,参与金融市场的动机也越大;家庭里的男性比女性更积极参与金融投资。

2.家庭金融账薄

家庭金融有很广阔的研究范围,例如家庭理财分析、家庭理财建议、理财目标分析、负债流量表的制定等,对于家庭金融的账薄,家庭金融的合理规划需要建立在家庭账薄基础上,普通会计账薄不同于家庭金融账薄,例如在企业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例如房屋)时,需要在每年进行提折旧并扣除适量的资产;家庭金融里对固定资产进行提折旧还没有太大意义:房产价值期望是保值增值的趋势,根据企业会计记账方法,家庭的金融资产将减少;并且需要对家庭房产价值不断评估,而家庭金融里实现不了这点。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家庭需求选择合理的家庭金融账薄。

3.长期金融投资与短期金融投资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中期或者短期的金融财务目标需要家庭具有很高的资产流动性;家庭需要有稳妥的金融投资时会选择银行储蓄,但银行储蓄不会给家庭带来很高的收益。在家庭的长期金融投资角度上,收入曲线根据家庭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家庭的消费意愿曲线根据家庭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实现收入曲线和家庭消费意愿曲线同时实现最大化,才能做到家庭的金融合理规划。

4.家庭行为金融研究

家庭中进行金融规划投资时,没有专业的金融投资培训,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进行主观判断,形成低级错误,在家庭金融的研究过程中加入行为金融的指导,可以对家庭金融投资主体的不理性活动提供指导建议。

5.家庭负债的研究

在微观方面,家庭承受适当的负债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过度负债就形成家庭过大的财务资金压力。高负债家庭有更高的失业敏感率,失业造成家庭还款困难。有浮动利率贷款的家庭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利率上升,还款资金上升,家庭需要减少消费费用。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金融资产量的增加,家庭金融活动也变得活跃起来。对此家庭需要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加大对家庭金融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分析,在整体经济稳定、风险合理、储蓄未来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收益,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完成家庭金融的既定目标,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田光宁.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金融论坛.2001(11).

[2]邹红,喻开志.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基于6个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工业技术经济.2009(05).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篇10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