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课程的实施十篇体育课程的实施十篇

体育课程的实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42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实施;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微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4-0006-05

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体育课程价值得以生成和体育课程目标赖以实现的实质性环节。经由体育课程实施这一关键环节,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及体育文化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然而,如果仅仅热衷于研制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蓝图,而不关注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那么,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就很难转变为教师实际运作的课程和学生真正体验的课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从不同层面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起点低重心的宏观策略

1.1国家仍然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发起者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认为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3种,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自上至下的策略(top-DownStrategies)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采取这种策略来实施课程变革,要求学校中的其它因素要与改革相一致。否则,改革将会受到阻碍或只是暂时得到实施。自下至上的策略(Bottom-UpStrategies)是作为自上至下策略的对立面提出来的。该策略是以当地或以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来进行变革的。自中间向上的策略(middle-UpStrategy)是基于对前两种策略的扬弃而产生的。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自上至下的策略过于依赖附带的奖赏,如别人的认可、事业的进步和对不依从者的威胁。而自下至上的策略以个人或群体对改革的倾向为先决条件,如果学校文化本身是传统的、守旧的,就不容易进行改革,而且将教师作为改革的行动者,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选择低质量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自中间向上的策略,该策略认为学校是改革的最适当的单位。上述3种课程实施策略强调的主体是不同的:自上至下的策略强调以国家或地方为中心;自下至上的策略主张以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自中间向上的策略作为二者的折衷,认为以学校为改革的基本单位是最适当的。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全国使用统一的体育课程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学校、教师缺乏开发、实施课程的自;教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体育课程实施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因此,我国的课程实施策略一直是单一的、发生在国家水平的自上而下的策略。事实也是如此,很难想象在应试教育挤迫下教师或学校会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起者。尽管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管理呈现出共享课程决策、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民主化趋向,尽管自上至下的策略难以顾及学校的具体情境和教师的能力和看法,但在实施一个目标明确而一致、设计精确而清晰的体育课程计划时,这种策略无疑是最有效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上而下策略更适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具体情境,但并非惟一的选择,因为每一种课程实施策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又有其局限性。例如,在开发校本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就需要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采取自下至上或自中间向上的策略显然更恰当。

从宏观上讲,国家仍然应该是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发起者,在强调自上而下策略中心地位的同时,需要兼顾其它两种策略,利用各种实施策略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来实施变革,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2忠实取向仍然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流取向

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所姆沃特(J.Snyder,F.Bolin.&K.Zumwah)认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主要有3种,即忠实取向(fidelityorientation)、相互适应取向(mutualadaptationorientation)和课程创生取向(enactmentorientation)。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视为忠实地、一丝不苟地实现课程计划的过程,强调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有助于国家课程意志的贯彻,保证了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采取自上而下的课程实施方式有助于确保国家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改革视为决策者和计划者与执行者和实施者之间相互改变、相互适应的过程,认为根据特殊情境的需要把“计划的课程”变为“修改的课程”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教师和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经验的过程。

从体育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看,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分别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之处,3种价值取向并不是绝对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忠实取向强调忠实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按部就班;相互适应取向强调课程实施不是单向的传达和接受,而是双向的相互影响与改变,注重体育课程实施与具体课程情境的结合;创生取向强调真实的课程情境,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深受建构主义课程观影响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价值,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如果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否认忠实取向的价值,那势必滑向矫枉过正的误区。事实上,相互适应取向本身并不是十分清晰,带有折衷主义色彩,它在兼有忠实取向和创生取向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它们的局限性,而课程创生取向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忠实取向仍然是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流取向。

忠实取向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流取向,有助于体育课程在“尚文轻武”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双重夹击之下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但不能因此把体育课程变革理解为一种单向度的线性过程,即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课程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课程变革计划。在强调忠实取向主流地位的同时,要兼容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的优点,要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1.3学校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强调国家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发起者,强调忠实取向是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流取向,意味着体育课程实施的高起点。不过,无论采取哪一种课程实施策略,也不管采用哪一种价值取向,由于学校在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任何一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必须经由学校这一环节,体育课程的理想才可能转变为现实。这一点是不以采取的课程实施策略和价值取向为

转移的。如果说体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在国家,那么,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无疑在学校。

2追求实际效果的中观策略

2.1抓住体育课程的本质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实施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开展计划、实施、评价体育课程实践活动等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健康、体质的目标,教育的目标,运动技能的目标,体育文化素养的目标,竞技的目标,休闲娱乐的目标,终身体育的目标,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也有学者提出“生物体育的淡出和人文体育的渐入”。

面对日渐泛化的体育课程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不明白究竟哪个才是体育课程的核心追求。特别是“三维健康观”的提出和实践,似乎淡化了体育课程“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实际上,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才是社会发展对体育课程的时代诉求。不要动辄以“生物体育观”来否定体能发展的重要性,否则就会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从中观层面来看,体育课程的实施应该牢牢抓住“强身健体”这一本质目标。

强调体育课程目标要高度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和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及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体育课程实施应该力求做到“汗、会、乐”。“汗”即强调体育课程实施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会”即强调要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及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乐”即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程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2.2体育课教学要讲究实际效果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于是,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成了体育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特色。

然而,任何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不是毫无限制的,再好的学习方式也不能滥用。例如,自主学习在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的乐趣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就是这种好方法如果使用无度,整堂课甚至整个学期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可能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教学的效率。再有,如果过度使用探究学习,就可能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把体育课上成了科研课。此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和技能掌握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这也是体育课教学需要正视的问题。美国课程论学者加里・D・鲍里奇曾经指出,正像木匠、电工和水暖工必须为特定的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一样,教师必须为某一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只有充分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利弊,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等合理选用学习方式,才能扬长避短,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要注意体育教学方式的实效性,更要强调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提高的必要保证。因此,体育教师从事体育课教学必须重视运动负荷。课前,在了解学生与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课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课中,对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应随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但是,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设计与实施绝对化、机械化。重视和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为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服务的。

2.3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两条主要途径,这两条途径相辅相成。对于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来说,体育课固然重要,但课外体育活动也必不可少。不能狭隘地把体育课程改革理解为体育课的改革,因为仅仅通过每周2-3节体育课很难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关于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负荷,英国规定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要有60min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美国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要有30min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另外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min的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加拿大则主张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要有60min中等强度、30min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台湾教育部门制定的体适能333计划则规定学生每周3次,每次30min,心率达到130次的运动负荷。只有扎扎实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教育部倡导的“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才有可能得到落实。总之,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实施途径的必要补充,也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

3 注重课程情境差异的微观策略

3.1充分考虑具体的课程情境,课程目标要切实可行

从自上而下策略和忠实取向来看,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忠实执行的过程。实则不然,体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需要发挥体育教师课程智慧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体育课程在学校这一微观层面的落实,以及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选用,都必须充分考虑具体的课程情境。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进一步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状况,有学者分析认为,造成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制约,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出行坐汽车、上楼乘电梯、工作自动化、家务社会化、生活电器化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使身体活动机会大大减少。这一分析恐怕更适合城市学生,因为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上学无需坐汽车,上楼也无需乘电梯,家务更是无法社会化。事实上,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不仅在体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也可能迥然不同,在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差异明显。因此,作为体育课程实施基本单位的学校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本地、本学校在经济、文化、气候、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3.2全面分析课程资源,合理制定实施方案

课程资源,特别是课程实施的条件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人们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对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因此,作为体育课程实施基本单位的学校,必须全面分析自身课程资源的基本情况,正确评估课程资源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例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办学条件一流的深圳某重点高级中学,不仅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传统”体育项目成了学生们选项学习的内容,而且轮滑、街舞等新兴体育项目也进入了课堂,甚至那些平时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网球、棒球、橄榄球等西方主流体育项目也成为了可供学生们学习的课程内容。对于一所山区学校来说,这些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然而,是不是山区学校也要“东施效颦”或者自叹弗如?恰恰相反,山区学校有山区学校的困难,但山区学校也有自身的优势。某山区小学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的体育课程资源和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方面的经验就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们利用学校周围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山林、置身于田野、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使学生们对本山区矿产资源的丰富以及开发殆尽的现状有了耳濡目染的直接感受;对环境的维护意识有了常识课堂里难以言传的体验;对上下山时同伴之间下意识的互相帮助有了思想品德课堂里难以企及的实践效应。

3.3注重课程情境差异,关注学校层面的实施过程

从学校操作层面上来看,一个体育课程实施的完整过程包括这样3个阶段:理解与内化阶段、酝酿与准备阶段和运作与体验阶段。

(1)理解与内化阶段。无论是体育课程标准,还是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育教科书,都需要体育教师去理解、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虽然新课程强调课程决策者、课程计划制定者及课程实施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但进入操作层面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及体育课程计划制定者的意图的理解。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正确理解,是体育课程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师作为联系学生与体育课程的桥梁,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是体育课程新理念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无论体育课程改革的思想多么先进、计划多么周详,如果没有被体育教师很好地理解并推行下去,体育课程改革效果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方式,并不是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所熟悉和经常运用的,需要体育教师的重新学习、理解和内化。

(2)酝酿与准备阶段。经过理解和内化的课程理念要外化课程行为,要进入到教师运作和学生体验的阶段,还必须经过酝酿与准备这一中间环节。酝酿主要是指对具体的体育课程实践工作进行思考与协商,思考主要是教师的个体行为,而协商则是集思广益的集体行为。

体育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校课程方案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新课程强调课程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方案。

(3)运作与体验阶段。教师运作的课程与学生体验的课程,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从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看,无论是以专家为主体设计开发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是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必须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运作才能转化为学生体验的课程。日本课程学者佐藤学教授认为:无论是作为“公共框架”的课程,还是作为学校“教育计划”的课程,在课堂环境中只能靠“教师的课程”――被每一个教师的意图、解释、构想、设计所演绎的课程――来发挥其现实的功能。

教师的运作与学生的体验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互动。交往与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当体育课程由高度统一走向民主共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体育课程就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教师脚踏实地运作的课程,是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

4 结论与建议

(1)坚持自上而下策略和忠实取向的主流地位。

体育课程实施应该坚持自上而下策略和忠实取向的主流地位,因为这样有利于保证体育课程的真正落实。不能把体育课程实施理解为按图索骥式的单向度线性过程,在强调忠实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的同时,各地、各学校也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校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是体育课程实施的有益补充,而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也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对于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

(2)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

无论体育课程的目标泛化为多少个,其本质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强身健体”。体育课程实施应避免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体育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充分考虑各种体育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服务于实现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提高的需要。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该强调“汗”、“会”、“乐”。要切实提高体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就必须保障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3)体育课程在学校的运作要关注具体的课程情境。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2

摘要:如今经过了新课标的改革,人们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开始重视。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模板之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并组织开展适合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以更有效地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关键词:高中体育;实施;调查

在我国,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尤其是高中生,学习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健康就非常容易被忽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就显得更加重要。接下来,我们将要针对日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调查进行分析。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

1.高中体育课程开设选项课情况

自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至今,被调查的学校中有84%已经开设了体育选项课程,没有开设体育选项课程的学校占16%,这能够说明在新课程实施后较短的时间里,开展体育选项课程的学校数量的比例较高。但是,从我们进行调查的地区来看,开展体育选项教学的学校分布并不均匀。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拥有比较充足的体育场地、设备资源和师资力量,使不同地区高中的体育课程水平参差不齐。

2.学生、家长、教师对体育健康认识的情况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但它依然无法代替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将高考视为高中学习生活的全部目标。据调查了解,高中生中除体育生以外,每天运动的学生仅占3%,而从不运动的学生占92%;家长中支持孩子每天运动的占12%,反对孩子每天运动的占31%;教师中支持学生每天运动的占8%,反对学生每天运动的占9%。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考中没有体育这一科,那体育就不是重要的,不值得为此“浪费”精力。因此,很少有人主动锻炼身体,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更是对体育缺乏兴趣。这样错误的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对体育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是一大阻力。

3.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传统,“讲述―演示―训练”的教学过程带有较重的竞技体育气息,无法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健康教育知识,更无法让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产生兴趣,不符合当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的意义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实施,是我国改善知识分子身体素质的一条途径。1982年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68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却为58.52岁,至1996年,期望寿命达到73岁的时候,知识分子的人均寿命已是53.34岁。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较低,@与知识分子脑力活动过度、体力活动不足有关。所以,国家向学校提出要求,学校教育作为知识分子体育技能培养的必经环节,应该做好组织学生进行良好体育锻炼的工作。

(2)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为了适应国际健康教育大环境的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提出了健康教育,并提出了检测身体素质的两类新理论:一类是与运动能力相关的速度、反应、灵敏度以及爆发力等等;另一类是与健康素质相关的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心血管耐力等。将身体素质的理论进一步深化,能够让体育锻炼的目的更加明确,在锻炼过程中也会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3)现今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精神压力较大,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改变生活质量和保持身体健康的观念也就越来越强,而参加体育运动无疑是让身体保持健康的一种良方。学校重视体育健康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健康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实施是我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重要手段。

三、有效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1.健康课程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体现健身性、健美性、娱乐性和民族性,改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局面,使高中的体育教学具有多重性,其中可包括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竞技教育、心理教育、娱乐教育等,既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又让学生在娱乐中收获了知识。

2.健康课程的形式

体育课程的形式,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多样性,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形式可以采用三种:(1)项群模块: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身体需求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2)学群模块:按照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等特征因素科学分配;(3)教师模块:将教师各自的特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形成不同的教学特色。

3.健康评价形式

作为一门课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也应该关注体育的、锻炼的评价,让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量、身体素质都发生好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只有改变传统的观念,增进健康的主线,才能增强体质,从而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是必然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具有健康意识,从而锻炼好身体,成为身体素质良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3

【关键词】趣味体育;教学原则;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建立了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能力。学校体育是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一个教育体系,它不再拘泥于只单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体育课。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很多趣味体育项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为亲历体育教学的我,感触特别深刻,这里给大家谈谈“游戏类”和“技能类”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的一些做法。

一、趣味体育课中“游戏类”和“技能类”两类课程的教学建议

(一)对两类课程的校本教材内容选编的认识

1.趣味体育运动课程根据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模式,结合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从学生各年龄段身心特征,以及各地课间活动的特性出发,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两大块内容:游戏性课程,技能性课程,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照顾了高中低各段校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兴趣爱好。

2.教材内容的选编力求在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现当代的体育文化。教材内容力求多元化,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教材内容将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两类课程总的教学原则与各学段教学建议

1.两类课程的总的教学原则: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教师教学内容抉择与创编的前提条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确保全体学生受益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始终不能脱离的立足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护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灵魂;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儿童化是教师每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开放、发展、创造是师生每次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2.两类课程的各学段教学建议。

七年级游戏类课程选择简单明了内容,教师深入学生中,与学生同玩同乐,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减少分组;教学评价以表扬为主,发现优点。

七年级技能类课程选择简单易学内容,学生掌握后,师生再同乐,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减少分组,择优演示;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不苛求规范。

八年级游戏类课程选择稍有难度的游戏,教师积极参与,鼓动游戏气氛,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表扬与鼓励,公平公正。

八年级技能类课程有技能含量的单元,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不苛求规范。

九年级游戏类课程有技能含量的游戏课程,教师适当放开,培养游戏骨干,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发现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公平公正,奖罚分明。

九年级技能类课程各技能类课程单元,教师适当放开,培养比赛主持:讲解示范,发现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公平公正,提出技能要求。

二、趣味体育运动课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通过收集课程设计、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这里我们仅就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这两方面的评价进行阐述。

(一)学生学习的评价

1.学习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趣味体育运动课的目标、内容与以往体育课程相比有较大变化,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变化。

3.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体能与知识与技能――这些方面的评价结合体育学科评价同时进行。

(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教师教学评价

1.评价的目的。

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地评定课程参与教师(主要为班主任)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定能构建出满足学生身心需求,推动其健康、全面发展的初中趣味体育校本课程。同时,有效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校整体办学品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著.《构建体育与健康大课程模式的思考》.体育教学,2001年4月

[2]潘绍伟等著.《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4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选项教学;实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4-01

前言以本市部分学校进行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影响因素以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应用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体育选项教学对体育老师和学生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以及对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理解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南安市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i资料法。通过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查看体育课程标准等相关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等。

1.2.2实验法:

(1)实验分组:以我校2014级高一学生为对照组,按照正常方法进行教学;2015级高一学生为实验组,按照体育选项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实践为一年。

(2)实验测试指标: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女)1000米(男)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将这几个方面测试的成绩根据评分标准算出各自的分值,然后将其相加最后的得分就是总分。

2.对体质健康测试总分结果分析

2.1实验结果:对600人进行了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数据如表1:

2.2结果分析。

2.2.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对60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总分进行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发现:经过一个学年的体育选项教学的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在高中实施选项教学的方法正确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的参与率较高。

2.2.2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广泛,爱好更加全面,最大的优势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的动起来,自觉的学起来,不但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在将来走上社会之后,可以在不依靠老师的情况下自己也能够科学的锻炼和学习。

3.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相关研究

3.1体育选项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的健康。并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选项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由任课教师来决定,教师的发挥空间比较大。

3.2选项课不言而喻,就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也体现了国家提倡的"以人为主"的新理念。而过去的教学大纲则对学生要学什么已经做好了规定,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完全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以体育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单一。

3.3选项课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校内选项教学;年级选项教学;班内选项教学。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则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的教学,没有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

3.4体育选项课教学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终结性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选项课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还造成了很多其它方面的不同。如学习领域不同、教学时数规定不同,目标体系的不同等。所有这些不同都反映着社会在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在提高与进步,是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象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体育选项教学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虽然很多学校由于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选择,但至少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能让多数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数学生自己的兴趣需求。学校的多数项目都采用的是男女合班上课,多数教师对体育选项课持赞同意见且学生比较喜欢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多数同学能满意目前所选的项目。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上课方式,内容,考试方式等不是很满意。

4.2建议。体育选项教学意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掌握锻炼的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养成锻炼的习惯,为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打好基础。除了体育锻炼方式与习惯外,要参加体育锻炼还需要学生正确的对待身体健康,所以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合理的设置体育项目,组织教学,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建议学校最大限度的开展比较实际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师应鼓励学生三年选择一个或两个项目,真正的让学生完全掌握一两项技能。增强体育选项课上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将田径方面的知识内容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体能训练,建议课课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5

摘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教学实验法等对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荆楚理工学院2013级体育舞蹈选项课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因此得出了其可行性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互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是荆楚理工学院2013级(大一)选择体育舞蹈项目的在校大学生,从中随即抽取120人,其中60人作为实验班(a班男30人,B班女30人);60人作为对照班(C班男30人,D班女3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数据库(中国知网、方方数据库、维普等)查阅了有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文献,为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依据课题所拟定的研究要求及实验的实际情况,课题组设计了《体育舞蹈学习学生问卷调》和《体育舞教学教师问卷》,分别在实验前和试验后进行。实验前和试验后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其都符合统计学的研究要求

3.教学实验法。为了使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可比性,课题组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分配上做了均衡处理。并在同等的条件下随机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与心率强度上的测试,经检验无明显性差异。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恰恰恰(考试项目)、吉特巴(考查项目),实验周期为一学期。

4.数理统计法。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用excel-20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项目的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舞蹈是将运动和艺术融于一体的竞技项目,近年来在我国的兴起之势在国内诸多高等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体育舞蹈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开始慢慢进入高等院校的选修课程,但是体育舞蹈在高校中开展的时间尚短,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存在一定的欠缺[2]。目前,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并不是很多,公开发表的文献也仅仅有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部的孙青,肖文,张斌共同完成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一文,此文刊发在《文体用品与科技》的2014第4期上。文章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的提高,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3]。

(二)体育舞蹈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在构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依据上,本课题组主要是采纳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分层教学及发展性评价等基本理念。并且,依据互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兼顾研究对象、研究者及教学环境等加以构建。在实验的过程中坚持突出三类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互动组织、引导及评价的多重角色;坚持科学客观的科研态度,保证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数据的原始性、准确性。

(三)体育舞蹈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数据对比

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态度”的调查中,选择喜欢一项的学生有47人,占总人数的78.3%;选择一般喜欢项目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11.7%,不喜欢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7%;无所谓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8.3%。认为此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兴趣提高的有53人,百分比为88.3%;认为能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的有57人,百分比为95%。相反,在对照班的教学模式态度调查中,喜欢程度的百分点下降的幅度较大,尤其是男同学更为突出。学生对两种模式态度上所产生的差异,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同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交往单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而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了互动学习特性,因此博得了学生的认可。对照班所出现的男生兴趣下降其根本原因也是教学模式呆板所致,无法令学生的兴趣持续化。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说互动教学模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积极作用的。

(二)建议

根据研究,课题组认为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要重点突出组与组之间的互动环节,尤其是对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的培养;要突出目标的导向性,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重要性;要抓模式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编号:2013B20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马克伟.试论高等学校普及舞蹈课教学的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4).

[2]屈静和.体育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3).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一般问题;对策探讨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同时对健康的追求逐渐提高。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支柱,其是否具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主要问题。正因为此,对于注重体育教育的加强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为了强健体魄,彻底完善全面发展,各个学校都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体育工作者采取切实行动加强体育教育。那么体育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其现状、不足是什么呢?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1、初中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体育课程开始被重视。首先,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就在理论上要求体育工作者,体育是关乎于学生健康、立足于学生健康的。初中教学,体育课时学生身体能够得到锻炼的主要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升学率,要求学生只关注读书,体育课被文化课所取代。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校和体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扭转观念,把学生们的健康作为第一位,彻底贯彻全面发展理论。

2、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和不足

2.1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

新的世纪,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使初中体育工作者认识到了体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而新课改的实施,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指明了方向。

改革内容从体育课程理念、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体育课程基于此也有了一些改变。首先,体育课程不再成为摆设,学校不再取消体育课或者用文化课代替体育课。这是对体育课程本身最基本的重视。学校重新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教授完就算结束的理念,而是对教学内容实施发散,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为了更学生们乐于上体育课,教学工作者也积极寻求良好的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学生们在锻炼身体同时得到学习的乐趣,这正好在根本上实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虽然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部分的胜利,但是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们也有失败所带来的困惑,那么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什么不足呢?

2.2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处于传统的重视文化教学的理念,很多学校很难把观念彻底扭转,无法把体育教学和文化教学放在一个平等重要的地位上对待。

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学历和资质明显低于普通文化课的工作者。师资力量上的分配不均衡虽然不能说明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至少体现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度依旧不够。而且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同时带多个班级的同时,还担任学校的职务。这在无形中就减少了教师在体育课程上的时间和精力,吃力的时间和教学任务势必会使教学课堂的质量有所下降。

其次,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工资待遇明显低于普通文化课的教师。虽然工资不代表教学质量,但是这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热情减低就会对教学一辆有所影响。

最后,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明显不足。体育场地是体育课堂开设的基本条件,如果体育场地不足,那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就起到了不利作用。体育器材的缺乏,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题,如果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无疑是会降低教学质量的。

3、体育课程实施对策

3.1解决师资力量的对策

关于学校师资力量少的问题,学校可以面向社会招收专业人员,争取达到一个班一个老师的要求。在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过大的工作量,才能使教师的精力更加集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并且在授课的同时,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也教学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经验。体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准是课堂能够开设的基本条件,一个合格的教师才会有过关的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提高教师教学热情的基本方法。一个平等的待遇才能激发教师的最大潜力,才能给体育课程一个更好的教授平台。

3.2改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不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虽然促进了大部分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也有不少学校为了响应此标准而增加了体育场地和器材。但是总体来说,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还处于缺乏的状态。

作为体育课程的基本设施和必备工具,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缺少不可避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这不仅仅影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施展,而且单调的体育工具也影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不能全面参与体育锻炼。这从基本上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观念更新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举措,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迅速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以此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本文就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1、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精神,调整教学理念

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师生中起表率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学生多一些发展的空间,也给自己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的同时又必须发挥学生中的帮带作用,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乐趣中,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放下“严师”的架子,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④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以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练习的教法,同一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效果;体会到合作、互助的学习心情。而教师可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教法,从中有所启发,由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⑤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课前准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长此下去,教师、学生均疲惫,对上课毫无兴趣。教师应尽快调整教学理念,尝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新颖、创新、实效、可行的受当前中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改变“一纸”定能力的旧观念,确立“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四年体育本科毕业的专业水平足以胜任中、小学甚至是高校体育普修的上课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教师如果再不提高自己的话,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不能再只满足于一张大学毕业证书,而应从学生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更需突出一专多能,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

3、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观念更新的几点建议

①要有尝试和创新精神,精神是行为的动力,没有精神就没有动力,行为的效果就会受影响。

②体育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按精神的要求,不断补充自己的实力,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上课模式的要求。

③上级部门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为教师更新观念提供各种保证。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8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体育教师观念角色

引言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传统教学在应试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课堂上,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新的观念并成为新的角色。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

这里的“健康”是三维观的健康(大概念的健康),它的内涵远远宽于以往我们关注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概念。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要求体育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在实施教学时,紧紧围绕大概念健康,认识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健康问题。

2.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

3.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体育与健康”生活的教学观

体育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对生活中一些游戏、娱乐、集会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重新组合和创造加工。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积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体育资源条件,增加一些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类的内容。

(三)“体育与健康”终身锻炼的教学观

“体育与健康”教学应瞄准学生的未来生活,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延迟性价值,即对将来生活体育的迁移价值。其本质是指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人的一生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学习,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行为的实施,都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担负起承前启后的重任。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新课程指出教学不再以项目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的天地。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当创造者的角色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好坏,乃至影响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是一种高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自觉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能否推进创造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教。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学习者的角色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社会化的课程,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体育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处于知识爆炸的2l世纪的体育教师,我们只能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永远的学习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本身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要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学习一方面在于了解新知识、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更重要的在于摸清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认识特点,以学习者的角色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从学习者的立场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以便结合现身的体验,给学生更多有效的身体学习手段和健身方法指导。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参与者的角色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体育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时要保持一种合作者的心态,甚至要有一种“服务者”的心态,降低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急于抛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规范的动作,而应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生理、心理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挖掘者的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杰弗逊”教育观认为,人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能力,显示他们各自不同的色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挖掘者的角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今天,对于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说,我们要摆脱旧观念、转换新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第一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第一版).

[3]钟秉枢主编.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出版社,2004(3).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9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项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校根据条件开设尽量多的选项学习模块提供学生多种选择机会;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采用选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在选项学习中也有两项内容是必选的,就是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田径系列中的田径必修模块。选项学习形式构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次选择,在获取一定学分的条件下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学段的学习任务。

   任何新生事物的开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它完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无论是教学结构、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迅速适应这样一种变化,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福建省平山中学自2006年实施体育选项教学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有关体育选项课的若干问题同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结合平时在体育课上的观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学生对选项内容进行选择,确立选项班级成员。

   一般在确定各选项班人数时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计算机软件进行选项。运用选项软件各模块教学班人数设置一定的人数,当用电脑点击选项时,某模块教学班人数已满时,学生可以改选其他模块教学班,直到选中为止。二是,由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然后再由教师统计各班各项目的人数,教师根据学生志愿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组合新教学班的人数。另外,还可以给各行政班分派各模块教学班的人数名额,如篮球班每行政班10人,这样可以由班级同学互相调整,以保证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合理,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

   我校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软件进行选项的方法。综合考虑,我校采用由各个行政班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进行选项。选项后一般都会产生各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差异,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比如较多学生对某个模块项目比较感兴趣,则这个模块的教学班人数会较多;或者一个年级实行文理上下区分班,各个行政班男女学生不平衡,如上理科区段时,男子篮球项目或男子武术项目的志愿人数就较多。当出现人数差异悬殊时,教师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学生在自己的第一志愿中学习,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其实,出现各教学班人数差异悬殊,除了可以调整人数外,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但这种方法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学生选择项目的主要依据是兴趣,模块教学中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在学生进行模块选项时,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项动机的。但我们认为,学生选项时的兴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直接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发生转变。兴趣会随着学生的即时体验而变化,当学生对某模块项目尚未形成持久、稳定的兴趣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容易转移或消失,因此,在实施选项教学过程中,就会出想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除了因兴趣转变而提出调项要求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造成学生提出选项要求: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某个模块内容的技术,想学习新的模块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觉得原来选择的项目运动量太大,自己的身体不适合;三是从众心理,比如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出调项要求后,自己也想随之调班,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教师对学生调项申请要慎重考虑,不能因满足少数学生的意愿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稳定。对于因为已经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的学生,会尽量满足其的调项意愿,而对于因为兴趣发生变化、不能适应运动量和有从众心理的学生,教师会进行积极沟通,加以引导。学生提出选项要求,除了对其沟通引导外,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及学习过程心理的变化,及时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继续参加选项课程。

   三、每学期安排一次选项比较恰当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每个学期学生进行两次选项,理论上非常理想,但在实际情况中比较不合理。一是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大概进行室外教学有30个课时。大多数模块教学内容不可能在半学期内完全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一学期进行两个模块项目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两个模块教学内容不能系统化掌握,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事倍功半,不符合《标准》水平五的要求;并且一学期进行两次选项,教学班成员流动性大,这样不利于教学班的稳定和教师的管理。所以,经过选项教学的实践,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行每学期只进行一次选项。通过跟学生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也认同这种做法。

   四、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要加强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和规范

   学生通过个人的选项分别组成各模块的教学班,开始时相互之间既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通过共同参与模块教学,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之中在一起,使不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了,选项教学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加强对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在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班采取了以下几种管理办法:一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统一上室内课,分别由各班负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并重点提出选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定下规矩,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管理;二是教学过程,教师注意培养教学班中的体育骨干,做好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进行管理;三是每节课教师要对各自教学班进行严格的考勤,杜绝旷课或随意串班现象出现;四是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若学生请假必须要得到班主任的批准。体育教师一定要跟各行政班班主任多做沟通交流,共同管理好学生。

   在进行选项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已经通过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后得到了克服,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实施选项教学后,教师的备课、授课、教法指导场地布置通过去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五位教师跨年段同时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困难,相互学习的机会比以前减少了,这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施选项教学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长项目,这样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色,但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有必要辅修一定的基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基础性身体素质,也有利于专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我校根据教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提供三个运动项目选项,分成五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在选项前,我们教师有向学生明确说明,选项教学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但还是有学生对选项教学项目提出了不满,特别是那些被调整志愿的学生。对于这部份学生我们本着妥善处理,做好思想工作的原则同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志愿被调整的学生,教师有作登记。在第二学期进行选项时,会优先满足他们的志愿。

   在今后的选项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新课程选项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体育课程的实施篇10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订,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不同水平的内容体系。因此,以“快乐体育”为学习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体育的快乐,表现与创造体育的艺术美,灵活运用体育的多种功能,参与和发展体育,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获得掌握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群体学习的社会感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方面快乐的体验,从而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持之以恒。

1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意义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快乐体育”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体育的快乐,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获得掌握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及感受集体学习的责任感、团体协作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快乐体育”强调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学生失去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动机,不能体验和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体育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具体运用

2.1表现艺术,体现乐趣

在新课标下的“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表现与创造体育的艺术美的体育舞蹈、集体舞等,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学习,并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发现”及“成功”的快乐,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的目的。

以音乐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即把优美欢快、激昂热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开展体育学习活动。如:在引入情景阶段中安排节奏欢快的“兔子舞”,在恢复调整身心阶段中安排轻柔的音乐或瑜伽音乐做放松练习。

以舞蹈为主的快乐教学方法。即根据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健身性等特点,以男女生喜爱的现代交谊舞、健身操、啦啦队等活动内容为主。另外,也可选用民族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为活动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新课标的不同水平的要求下,适当的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看到体育的艺术美,学生积极的参与表现体育艺术性的表演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锻炼身心。

2.2灵活运用,功能益多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锻炼意志等多种功能,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在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都有不同的要求。以“快乐体育”为内容和方法运用体育的多功能,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以体育游戏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方式,即运用玩具游戏、跑动游戏等活动方式,将体育教材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各种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先让两个学生做游戏,其他学生认真思考,两个学生用等体积的球和正方体做滚动比赛,结果学生会发现球滚动的快,从而领悟到做前滚翻时要团紧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