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十篇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十篇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19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1

一、会议的主要成果和收获

这次会议是全团研究、部署和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农村团的工作要把握的重要背景、关键问题以及当前要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两天来,大家认真学习了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了*同志的讲话,并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就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开得比较好,主要体现在:一是主题鲜明,紧紧围绕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各项部署,突出了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两项主要工作。二是措施务实,这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工作举措,政策性、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三是气氛热烈,尽管大家感到农村团的工作困难多,任务重,压力也很大,但是情绪高昂,发言踊跃,劲头很足,给人希望。总之,这次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几点要求

1.要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对农村共青团工作背景的判断上来。*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从党团关系出发领会和把握中央对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部署、从未来五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布局出发研究和推进农村团的工作、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出发领会和把握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团的工作背景。在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回顾改革开放30年,无论是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农村共青团工作总是能够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适应时代要求和青年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了宝贵的经验,积淀了相当的潜力。同时,经过30年农村改革发展积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更为优越,基础更加坚实,特别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效用逐渐显现,全党全国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共青团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时期。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经费不足、阵地薄弱、干部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团的工作发展等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团的工作,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性战略课题,也始终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共青团必须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高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不动摇。贯彻这一部署,农村战线要在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做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农村战线的工作任务艰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农业稳定发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线,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如何围绕这一主线,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实际上,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与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有着重要的联系。农民的收入有四个来源:一是转移性收入,国家财政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二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经营性收入,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快速回落,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而且整个市场农产品价格下降不是通过哪一个补贴就可以补偿的,这使得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增加困难。四是工资性收入,目前,打工收入占全国农民总收入的42%,就2009年的形势分析,农民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可能下降。因此,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服务农村青年以及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2

一、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市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两大目标,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农业战线的干部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特别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制约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还不稳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农村自身发展活力还没有显著增强,加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减缓。尽管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放眼中部和其他省会城市,无论是总值还是增幅都不靠前,还存在高收入掩盖下的个别贫穷问题。全市仍有14.5万贫困人口,10万人集中在娄烦、阳曲,3万人分布在古交市、万柏林区和尖草坪区,其他县区还有1.5万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

农业是国之根本,这到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省委袁纯清书记曾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越重要,越需要加大强农惠农支农力度。”我市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最繁重、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科学发展。所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中之重的作用,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让农业、农村、农民在全市率先转型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坚持以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围绕农民增收来进行。我们要紧盯农民持续快速增收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要以推进县域经济为总抓手,发展农村新产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全面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以提升农副产品自给水平为切入点,借鉴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着力建设一批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的规模化设施蔬菜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农业示范园区。二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式发展。三要从满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出发,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做大规模,形成特色。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精醋业、畜产品、干鲜果、蔬菜、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构建园区引领、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农户受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效益不断提升。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和民生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园区,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县城和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第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强农、科技兴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实施一批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的科技攻关项目,培育高产高端高效农业。要以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重要原则,依托省城科教优势和工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把优质种源和科技知识送到农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第四,切实加快脱贫增收步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在片区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教扶贫、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研究解决低收入农民的增收问题,重点通过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产业项目,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力争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无力脱贫的农户要全面纳入低保范围,加大补助力度。要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要加强底数摸排和政策的拟定实施计划,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三、高度关注农村民生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城乡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上的差距,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从全市发展大局考虑,从群众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民生建设。

第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新的“五个全覆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抗灾能力。要大力推广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把让农民喝上放心水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围绕解决好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建立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眼于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从最困难的群众抓起,完善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巩固农村养老保险成果。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要切实解决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更加注重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幅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涉诉、涉访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做好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

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对我市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真正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考核奖惩等各个方面体现“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县乡两级是工作和责任主体。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精心谋划、靠前指挥。市县两级要按照省里要求,设置专门的扶贫机构或干部下乡机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更好地整合资源和要素,安排好项目和加大投资,形成各种力量合力兴农的工作格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要把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营造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环境。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3

2007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成绩大。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达13%,净增320元;成功举办了全国苹果年会,提高了咸阳苹果知名度;在咸阳召开了全国大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反响强烈,震动很大;夺取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绩的取得是三农工作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后,大家要把这次会议精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就今年的工作及时作出安排。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当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连续5年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指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做出了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决策;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系统地提出了“五个三”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高、推动力大、操作性强,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精心部署,全面安排,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中央5个1号文件精神,特别是今年的1号文件。一是要认真学习。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二是要搞好宣传和宣讲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以及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县市区要以县为单位,组织一号文件宣讲团,结合“三下乡”、春节慰问、包扶示范村、包抓贫困村等活动,深入乡村开展宣讲活动,把政策交给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三是要认真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1号文件,坚决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而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筛选和确定强农惠农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创历史新高,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地区相比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同时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一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要依托粮果畜菜等四大主导产业,以16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抓手,推进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必须同时是“一村一品”示范村。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依托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壮大百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三是扩大劳务输出。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效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探索保障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农民财产增值的有效形式,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五是做好节本增效和农民减负工作。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通过减少生产支出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大力推行农村标准化建设。要继续抓好百村示范创建活动,使每个村(户)通电、通自来水、通油路、通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实现“五通”;有村两委会办公室、学校、文化室、卫生室(计生室)和农家连锁店,实现“五配套”。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做好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总结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检查和总结去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为春季召开的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会做好准备。对去年的包抓情况,先由牵头部门召开汇报会,然后向新农办写出报告,再由市新农办负责进行检查,对只挂名不出征、包扶工作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二是要尽快启动2008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各县市区要尽快筛选确定2008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计划,制定建设规划,落实项目资金,夯实包抓部门,明确工作责任。特别是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包抓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包抓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入乡村,搞好调研,协助村上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各县区市要充分利用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动员乡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干干净净过新年,以全新的面貌尽快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

四、要切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大家普遍感受到,这一时期是“三农”工作力度最大、农业农村发展最快、农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但政策好是根本因素。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组织涉农部门积极为农村和农民办20件实事,涉及中省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涵盖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受群众的欢迎。为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要及时兑现强农惠农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吃透政策精神,把握政策意图,明确政策界限,细化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不等不靠地开展工作,多出强化基础的实招,多办强农惠农的实事,切实做到资金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把政策带来的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手中。二是要抓好今年农村实事项目的筛选、确定和落实工作。市委、市政府2008年为农村和农民要办的实事项目要尽快确定。各承办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资金,明确包抓领导和责任人,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切实把实事办好。三是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操作,简化环节和程序,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真正把好事办好,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四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管理办法,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上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和指导监督,切实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

五、要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重点在两个字上实现了突破,一是“地”,即建立、稳定和完善以土地承包为核心的家庭经营制度;二是“税”,即以取消农业税为标志的城乡分配制度的调整,这两项改革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后,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当前,农村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其复杂性、艰巨性较以前要大得多,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既是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紧迫任务,又是解决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要认真学习改革政策,深入研究改革问题,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努力化解县乡陈旧债务,逐步解决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要在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农技推广体制、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等改革步伐,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六、要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首先要抓好农业生产。一是抓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瑞雪兆丰年。各县市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及时动员组织群众,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抓好冬季农业生产,确保今年第一料庄稼丰收。二是抓好畜牧生产。抓住国家政策有力、市场价格有利的时机,引导农民扩大畜禽补栏,保障畜禽产品供应。三是抓好以大改形为重点的冬春季果园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四是抓好大棚菜保暖提温工作,确保增产增收。五是抓好大型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加大农机具推广力度。抓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的申报落实工作,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加强农村道路的安全巡查和集中检查,确保农机安全。六是认真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以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免疫措施,狠抓疫情监测、流通监管和产地、公路检疫等环节,确保咸阳无疫情。以阻截疫情传入为重点,全面落实苹果蠹蛾防控措施,确保我市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抓好林业生产。一是积极推进“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做好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工作,力争全年完成绿色家园建设行政村130个。要继续抓好主干道路绿化工程,特别是去年新修油路的绿化,确保今年4月底全面完成主干道路绿化500公里。二是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建设,巩固建设成果。三是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严格值班制度,严防和有效处置森林火灾,确保万无一失。

三要抓好水利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按照“连乡联村,集中供水,市场运作,保本经营”的思路,切实做好2008年人饮工程实施的前期工作,及时下达工程计划。二是全面做好水利项目建设。引石过渭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开工建设管线工程,加快净水厂建设进度,确保2008年底建成通水。亭口水库项目要加快立项报批工作步伐,提前开工建设施工道路、反调节工程、管理基地、泄洪洞等部分先期工程,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红岩河水库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年内力争项目建议书通过省上审查。同时做好马栏水库前期工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利建设等要做好准备,春节过后立即启动。三是大力开展冬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县市区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动员群众,坚持新修与改造提高并重、土地整治与水利配套并举,大力开展以修田造地、治水改土、土地复垦、灌区配套和小型水利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

四要积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抓好2007年度项目尾留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次,要做好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项目的立项争取和开工准备工作。各县要提早安排2008年扶贫开发建设工程项目,力争在3月底前先期启动扶贫重点村50个。

五要积极做好各种涉农项目的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多跑、多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要舍得时间和精力,跑部进省,争取项目。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今年各部门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不能低于去年的规模。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4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统领“三农”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非农化程度为主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培训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领导决策、战略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三农”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围绕特色和规模,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市场取向,以提高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能仅仅满足于市场需要什么就调整什么、发展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特色优势,围绕农产品市场和都市“餐桌经济”的变化来调整种养结构,在技术、品质、加工包装上都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和潜力。而要挖掘这一空间和潜力,必须紧紧抓住四个环节:

一是接市场。要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按照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入社或入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科技、中介服务和创办经济实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农产品流通,发挥中介连接市场的作用。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业与市场的高效连接,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要重点扶持高山蔬菜和茶叶加工企业,全年力求新增市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

二是创特色。按照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势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发展以桃形李为特色的水果业、以绿色长廊为特色的花卉苗木业、以高山蔬菜为特色的蔬菜业、以有机茶为重点的茶业和以土鸡(鸭)为特色的畜牧业五大特色农业,力争在发展的数量、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同时,要重点选择已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作为今后培育的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形成拳头,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三是重科技。现代农业,说到底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着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搞好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组建区域性农技示范站和示范场建设。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尽快形成政府推广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新格局。要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农村信息网为主要载体,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供求、价格等信息快速有效地送到农民手中,力争建立1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农业和科技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搞好农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加快农业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四是抓标准。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拓展标准化生产领域,重点发展无公害大棚葡萄、无公害生态养殖,推广高山蔬菜和南方早熟梨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全年力争有5只农产品通过省绿色农产品认证、5个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实现部级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品牌、注册商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做大产品市场,提高XX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抓好农民培训转移。减少农民、增加非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因此,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力争全年培训农民15600人,转移农民9000人。重点要构建“四大机制”:

一是抓调查,构建资信息服务机制。要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就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城镇用工信息库和培训就业跟踪资料库等农民培训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因此,县里决定在6月份举行一次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大调查活动,摸清全县农村的劳动力基础数据,包括培训就业意向等都要调查清楚。这既是一次全县农村劳动力基础调查活动,更是一次更新农民观念、组织发动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宣传活动。各级领导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本着“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组织精干人员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贯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资源调查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广泛、深入、详细的资源调查,建立并不断充实数据库,使这项工作能随时知根知底。

二是抓培训,构建农民培训机制。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是关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快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确定好农民定点培训机构。采取“公开报名、实地鉴定”的办法,在现有社会培训机构、技术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中认定农民培训机构,给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授牌确定,并向全社会公示。二是设置好农民培训的专业。具体培训专业的设置,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农民的需求。要根据基础大调查中反馈的信息,结合XX产业的特点、农民的基础水平,合理、科学地设置好培训专业,使农民“学了一技之长,就可用一技之长”。组织农民参与培训时,也要引导农民根据自身的特长和需要自愿报名参加专业培训。三是建立好乡镇培训点。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原则,确定或委托相关部门建立农民培训点,可以将培训点放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或种植基地,也可实行委派农技人员到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总之,要通过培训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机构主办,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活动,争取每年有不少于1万名的农民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其择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三是抓转移,建立劳务输出机制。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一是要注重转变农民观念。要加强对农民商品经济意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农民克服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自觉外出务工、经商闯市场;要通过典型引路以及农民之间的传帮带,促使更多农民“洗脚上岸”、走出大山转移就业。二是要加快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劳务中介组织发展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水平。要积极支持、大力培育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要畅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要清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性规定,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劳动保障和职业病防护等突出问题。同时,要通过扩大劳务输出,鼓励本地企业招收县内农民工和发展家庭来料加工业等途径,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的稳定性。对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本县企业招用本县农民工的、帮助介绍农民工到县外境外就业的、帮助农民联系来料加工业务的等等行为,县政府都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四是要切实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农业、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化劳动监察和劳动合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打官司、讨公道。

(三)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抓好农村示范整治。“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要按照“突出重点,梯度推进,拓展内涵,确保质量”的要求,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把它抓好,力争五年内对全县符合布局规划的村庄全部整治一遍,年内争取新启动实施村庄整治46个村,完成35个村,完成村庄规划100个以上。

一是抓好村庄规划和管理。要本着“实际、管用”原则,继续做好村庄规划,年内要完成不少于100个村的村庄规划,力争在二年内完成县域内所有村庄规划。规划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贯穿生态环保理念,反映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尽量做到村庄规划与水利、建设、国土、林业、交通、广电、电力等部门相衔接。要重视整治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照村庄布局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究特色,注重实效,努力提高村庄建设品位。

二是抓好村庄整治建设。村庄整治建设,事关全体村民的利益。各乡镇(街道)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专门班子,帮助实施村制订切实可行的村庄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实施组织,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千方百计筹集整治资金,做到资金平衡。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整治的项目要实行项目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是抓好农村污染治理。要制定出台县域范围内的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体系,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程序和运行机制,对适宜分散处理的就地处理,对于需要集中处理的,要通过分片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站等途径进行处理,力争年内使全县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明显的改观。要全面推行示范整治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制度,制订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管护责任制,建立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和卫生责任区制度。

四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认证的基础上,制订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规划,创造条件,上下联动,积极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农民的饮用水问题,让全县农民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四)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今年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强以水利设施、生态林业、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继续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加快完成20*年度3.3万亩土地整理任务,并尽早做好2005年3万亩土地整理规划涉及项目的上报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要与土地整理和“乡村康庄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项目结合、资金拼盘、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实施方式。

二是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抓好仙华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严格水土保持和水域管理。启动实施通济桥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和主干渠维修加固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金狮、梅坞、后虎塘、樟片坞等4个“千库保安”工程任务;实施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当前,汛期已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乡镇(街道)要切实落实好防汛工作责任,未雨绸缪,严阵以待,确保安全渡汛。

三是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围绕3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目标,健全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补偿政策,组建护林队伍,强化各项封育管理措施。完成毛竹低改,森林采伐迹地、森林火灾迹地和森林病虫害迹地更新工作。完成阔叶林改造500亩、低产毛竹林改造1400亩,建立10处生态公益林示范点。

(五)以深化农村改革为载体,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因此,加快农村发展,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主要体制性、机制是农村福利水平太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滞后。为此,我们必须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作为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切实抓好“新五保”制度的健全和落实。要大力扩大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参保面达到80%以上。要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并建立低保救助金自然增长机制,使低保标准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落实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继续采取扶持措施抓好下山脱贫和欠发达村、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

二要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基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和宅基地异地置换的办法,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流转。

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以中心镇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村文体生活;加强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以实施指导员制度为契机,打开农村工作新局面。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大举措。今年是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的第二年,这项工作实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面上工作的开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农村工作指导员到农村去干什么?怎么干?我们每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村后,要担负起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调解、民主制度监督、组织建设督导和富民强村服务的职能,真正沉到农村,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题。到贫困村的,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关键来抓;到村庄整治村的,要把实施好村庄整治作为首要任务;到失地农民较多的村的,要把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作为当务之事来抓;对村级班子软散的,就要重在加强班子建设;对矛盾纠纷、问题较多的村,要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作为当前主要工作。具体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管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是指导员日常管理的主体,是指导员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最薄弱的一环。乡镇、街道党委要负起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布置工作任务,开展经验交流,经常进行督促检查。特别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乡镇本级派出指导员也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指导员工作中去,以保障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派出单位要进一步支持指导员工作。各派出单位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和支持指导员工作,协助做好对本单位派出指导员的管理工作。要按照各级领导小组的要求,真正把优秀干部选出来、派下去。要强化用人的导向性,对出色完成指导员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要大胆使用、优先提拔。要帮助解决指导员及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各项应有待遇。要普遍建立挂钩联系制度,落实责任部门,主要领导要多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真正做到“派出一个人,联系一个村”,把指导员派驻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观察点、工作创新的试验点,确保农村工作得以推进。

三是指导员要尽快熟悉农村工作。首先要尽快熟悉当前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次要对自己所派乡镇和所驻村的基本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工作上、纪律上要服务乡镇、街道统一安排,要努力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要尊重乡镇、街道的领导,团结乡镇、街道干部,扎扎实实干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总之,我们要以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满意不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争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三,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工作、生活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五不”:不得在所驻乡村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得用公款吃请;不得在所驻乡村购买廉价物品和土特产;不准收受所驻乡村发放的各种补贴、有价证券;不得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这一点一定要记牢!我们农村工作指导员是代表县委、县政府下去的,你们个人的形象实际上代表着县委、县政府和派出单位的形象,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一家要高标准、严要求,千万不要做有损于党委、政府形象的事。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机遇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三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城乡一体化统筹“三农”工作全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的说,目前我县的“三农”工作形势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发展环境看,重农兴农的氛围基本形成。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对新形势下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基础地位的把握越来越清醒,越来越一致,越来越关注,全社会支持“三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已经形成。特别是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在对“三农”问题的定位上有了新的提法,新的发展。中央对“三农”的认识,从过去长时期提的“基础地位”、“首要位置”,发展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示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轨迹,表明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支持正在逐步加大。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对“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作了进一步阐述,并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升华,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省委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三农”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务必”,即做到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这“两个趋向”、“五个务必”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全局工作的关键,是党中央和省委对农业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的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也表明中央、省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工作也是非常重视,把发展“三农”、服务“三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来落实、来检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仅去年一年县财政对“三农”的扶持资金就达1.2亿,创历史新高。

其次,从发展阶段看,“三农”工作正处于重要机遇期。我县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机遇期,这个机遇期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机遇期。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机遇。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进步,农业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比重逐步下降,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二是政策机遇。去年中央时隔17年之后,就“三农”问题发出1号文件,今年中央再次就“三农”问题发出了1号文件,并明确提出:“支农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这是我们党对“三农”问题认识上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制定“三农”政策的重大突破,是我们党执政施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省、市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系列扶农、支农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都具有很高含金量,对改进农村生产条件和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种机遇的重要性,把握住机遇,让这种机遇成为推进我县“三农”发展的动力。

再次,从发展实际看,我县“三农”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一是特色农业得到新发展。结构调整日趋优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产业档次进一步提高。全县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二是农民增收出现好势头。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98元,同比增长12.5%,增幅为97年以来最高。三是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村庄示范整治、康庄工程、土地整理、国债造林、绿色通道、水利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四是社会保障实现新突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迅速推开,失地农民参保率稳步增长,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扩面,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教育券”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五是基层组织有了新加强,基本完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村级班子的年龄、文化等结构明显改善,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我们在看到好的发展因素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是我县最大的社会群体,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之多,这其中有相当部分仍然从事纯农业,他们增收的空间愈来愈小,与富裕人群的差距越来越大,去年我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三成七,也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灾能力弱,土地产出水平低,资源综合利用率差,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物质装备明显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后劲乏力,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综合支持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农村脏乱差现象突出。在下乡走访中发现,我县农村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村镇建设有的地方杂乱无章,违章违法占地建房出现反弹,环卫设施配套水平低,农村环境还很差,农民生活质量依然处于低水平。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解决,不仅仅影响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而且还直接影响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全县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把握趋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推动“三农”的工作不松懈。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平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驾驭“三农”工作全局的水平。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三农”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三农”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头绪很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农民、转移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上来,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并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是乡镇和农口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有关部门要主动把支持“三农”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上级有关“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市委的意见,今年我县要建立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示范整村或贫困村,增进与农村群众的联系,增加对“三农”工作的了解,帮助解决农村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优化环境,形成为“三农”发展的服务合力。服务是一根纽带,它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农民群众;服务是一种检验,履行职责要落实在服务上,亲民爱民要体现在服务上。各部门要把优化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财力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财政、计划、交通、建设、国土、教育、卫生等部门,要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调整资金投向,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套句陈昆忠书记的话,就是“对‘三农’的投入再多、对‘三农’的支持再多都不为过”。各级各部门要带头执行好各项政策,能不能严格执行政策,是检验一级组织、一个领导能否与党保持一致的重要尺度。政策既是生命线,也是警戒线,更是高压线。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不能打折扣,不能截留走样,不能同农民争利益。要坚决防止挤农、伤农、坑农现象的发生,严厉查处各种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的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事件和坑蒙拐骗行为,妥善处理好土地等民事纠纷,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转变作风,努力改进“三农”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新的课题,要求我们运用新的理念、采取新的动作。我们经常讲,现在谋划和发展农业,要运用工业的理念,这就是要求我们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市场主体,移植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采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增加农业投入。这里面的内容很多,文章很大,门路很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践。各级各部门要集中精力,科学安排时间,从过多的会议文件中解脱出来,从繁琐的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爱民亲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对群众要有“情怀感”,对事业要有“责任感”,对岗位要有“光荣感”,对名利要有“境界感”。要把亲民落实在“亲农”上,热爱农村工作,贴近农民群众;要把亲民落实在“亲贫”上,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扶持困难群众发展;要把亲民落实在“亲访”上,进村入户察民情,走村串户解难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凸显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档案部门应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三农”新的路线图,破解“三农”档案新课题,为农业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资源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力加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村镇政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菏泽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农村档案保管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业务指导人员的足迹在乡村已变得生疏,档案业务培训也悄悄远离了乡村,这些问题将如不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这些情况的其根本原因: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没有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未能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一些基层领导档案法制意识淡薄。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经费不足成为农业农村档案事业发展的桎梏,一些乡镇每年预算中的文化事业经费难以用到档案管理中去,导致基础设施无法改善,档案保护装具严重滞后。

(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力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脱节,工作没有新思路,缺乏新办法,工作重点不突出,没有瞄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工作领域,及时开展多方位服务。

(三)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乡镇一级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档案人员兼职过多,变换频繁,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偏低,自身的业务建设难以正常开展,更没有能力依法承担起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任务。(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监督指导跟不上。没有相应配套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可操作性的业务规范。缺乏对乡、村两级档案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同时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普遍存在着业务指导人手少、经费不足、交通工具缺乏等制约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不利因素。

(五)在已经达标的乡镇和建档的农村中,工作大多处于低水平状态,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信息的意识不强,档案信息内容单一、服务形式有限,档案管理实际效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档案服务效果不明显,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延续和巩固,没有真正起到达标和建档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营造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政策环境。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对“三农”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全面启动和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造政策环境。要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档案工作发展之路。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巩固农村建档成果,提升管理水平。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建档整体下滑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要摸清情况,挤掉水分,采取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步骤,突出建档重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杜绝形式主义,采取“先帮扶后放手,先建立后规范”的工作原则,实实在在完成农村普及建档和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对经济薄弱的农村要做到“四有”:即有人管、有专柜、有制度、有档案。经济实力强的农村要引导他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丰富建档内容,实现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

(三)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农村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大舞台,农民是农村档案服务的对象,搭建为“三农”服务的信息平台,让农民认识档案、了解档案、利用档案,使档案更好地为农村发展稳定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农民对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把档案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6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转变观念

这次农民增收致富培训活动是近年来我市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培训活动,可以说是春风化雨的工作,是对农村工作的战略性谋划,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参观红旗岭棚膜经济、对干部进行7个方面专题培训,促进工作在农村一线的领头人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维,打开一扇思想之窗,撬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船。从实践和现实生活看,观念是万力之源,观念决定着命运。这是因为观念决定着发展思路、出路和活路,播下一种观念,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坚持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在农业农村工作中,从一定程度、角度上看,可以说观念决定着一个乡镇的发展,决定着一个村屯、一个农户的庶富。当前观念问题是摆在我们农村工作面前的一座大山,只有转变观念,克服老守田园、按部就班、小富即安的固有思维模式,才能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新突破。今后市委、市政府还将继续组织参观、学习活动,转变涉农部门、镇村干部思想观念,梳理和创新农村工作的思路,解决发展的观念和思想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处理好农村工作的五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工作。经济工作永远是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农村经济工作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农村经济工作完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我市“十项攻坚”活动进展的顺利程度,关系到我市能否在地区抢回排头位置。因此,各乡镇、福安街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统筹协调抓好农村经济工作上,切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区位和差异化优势,全力抓税收、抓项目、抓招商、抓企业提速增效,做到“快、实、细、新”,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经济工作任务。

(二)增收致富工作。农民增收致富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将这项工作摆上农村工作的第一位置,下大力气全力抓好抓实。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92500户农户中还有4万多农户户均存款不足2万元,其中还有一大部分农户靠借贷维持生产和生活,农民增收致富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务必要把更多的精力、资金、资源投入到农业发展上,投入到农民增收工作上。今年,重点要紧紧围绕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一”抓农民增收工作:一是坚持一个基本制度。即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二是坚持一个统筹。在“三化”统筹中加强“三农”工作,办好工业促农业,做优城镇带农村,做大龙头带农民,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是抓住一条主线。要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要始终把农民增产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四是处理好一个关系。统筹处理好国家、产粮大县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国家的利益、产粮大县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在工作推进、政策制定上想办法、求实效。

(三)风险防范工作。一要做好自然风险防范工作。要牢牢把握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局部可防可控,整体不可防、不可控的实际,进一步提升对自然风险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把握好雨情、水情、汛情、旱情、风情、火情、冰情、冻情,充分利用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气象等专业手段,做好灾害防范作用。二要做好监管层面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强化“三资”等农业生产资料风险防范工作,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作用,乡镇和村社干部要做好对村屯、农户的宣传和监管工作,上下联动,维护农民权益;加强养殖业基础防范工作,畜牧、食安部门要在立足本职基础上,加强饲料、药品等安全监管,延伸服务触角,主动帮扶养殖户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三要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农村工作涉及地域面广,社会管理面临的情况复杂,市乡村三级干部都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力和及时果断的处置力,及时把社会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电视台、网络等宣传渠道,逐步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

(四)公共服务工作。农村公共服务工作是重要的民生民利工作。从长远看,要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公共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当前,重点要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抓好各类项目、资金、工程质量和施工等环节的落实和安全监管工作,加快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一要继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继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抓好文化大院、新农村文明走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二要切实落实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常规性涉农服务工作。三要抓好农村债务化解等各项省市布置下达的常规性工作。四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要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推进中小河流流域治理;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抓好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

(五)社会管理工作。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市民政、教育、计生、司法等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抓好社会管理创新任务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坚持深入到每个村屯,与村民深入接触,转变村民思维观念,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统筹利用对农教育各个平台,加大对农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培训力度。要继续坚持组织农民群众参观学习,不断开拓农民眼界,全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增强执行力,深入持久地坚持走农民增收致富的五条通道

(一)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在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加快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劳动、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大力度,通过开展就业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调动农民就业积极性、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改善农民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各乡镇街要统筹考虑,超前谋划,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在遵循“激励调节、典型示范”的原则下,积极鼓励引导区域内群众自觉主动地发展棚膜经济等园艺特产业,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带动农民群众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发展差异化种植业,坚持走“高级、绿色、特色、有机”发展道路,加快农民与政策、行业和市场的对接,提高种植业附加值。二要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三要破解种植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探索搭建统一的政策服务平台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三)培育和发展养殖业。发展养殖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预期变为即期的现实路径。一要继续发展壮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积极争取并严格落实养殖园区建设等奖补政策。二要更加注重量的扩张。对各乡镇存款2万元以下的农户,鼓励农户从一头猪、一只鸡养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家庭收入。三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逐步解决农户养殖资金困难问题。

(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激活农民宅基地等五项财产权利,创新探索质押办法。二是加强涉农金融业务创新,不断研究创新相应办法。三是积极争取在我市先行试点,探索农民资本流通新途径。

(五)提高农民投资性收益。投资是农民群众未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要针对我市农民投资意识普遍不强的现状,研究创新举措,提高农民投资性收益。一要加快引导培育农民投资意识,探索开展投资类型的专题培训。二要普及多元化投资理念,积极普及保险、基金、股票、房产投资等金融知识。三是各村屯负责人要在村屯内发挥投资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走上投资增收道路。

四、政策助力,统筹统一,搭建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六个平台

(一)搭建好劳动力就业平台。一是统筹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抓好高级技能培训,加强转移培训、在岗培训和轮岗培训。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要逐步扩大培训规模,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全面增强农民的就业技能、务工本领和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不断强化农民创业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热情。三是积极搭建创业平台,认真谋划包装致富项目,吸引农民本土就业。四是健全完善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将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纳入到劳动力就业体系中来,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力争使剩余劳动力在第一时间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二)搭建好综合施策平台。各部门要集中精力,认真梳理汇总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捆绑使用,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要把握好机遇,结合农民群众的切实需求,把省市政策用实用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三)搭建好科技支撑平台。要在农业科技上不断攻关、闯关,力争拿到国家课题,在我市现有的常规农作物种植基础上,开辟出一片农业发展的新天地。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研发力度,在农业技术推广、园艺特产技术推广方面下足功夫,做实做强我市特色技术推广体系,引进专家,培育本土人才,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农民沟通,努力将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畜牧业要在品种繁育、技术扶持、产业跟踪、风险化解、质量监控等方面登上更高台阶,为全市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搭建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问题。要全力搭建市级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由协会或合作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规范运行,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加快农户与市场和政府政策的对接。今年,要搭建市级养殖业合作社5个、种植业合作社5个,实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新跃升。

(五)搭建好金融流动性平台。资本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助燃剂,各金融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做法,加强研究,打破政策、体制、环节等壁垒,加快种类的更新和挖掘,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透明度,切实加大对涉农信贷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逐步探索构建农民诚信体系,为更好取得信贷扶持奠定基础。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会议,对全市共青团组织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进行部署和动员,同时表彰第五届武汉市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首先,我代表团市委对受到表彰的市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重视、关心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5年,团市委开始在全市大力实施“富民兴团”计划。近10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领办的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物资、资金和政策服务,先后为市、区两级龙头项目争取财政周转金400万元,帮助立项、争取项目贷款2000万元,并直接提供流动资金100万元;培养了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赵发所、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王胜祥、陈志福为代表的部级青年典型15人,共培养各级青年星火带头人5000余名,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青年就地转移就业5000余人。“富民兴团”计划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团组织凝聚力的增强和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积极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市“富民兴团”计划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重要努力方向。目前我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呈现转移规模较大、转移方式单一、劳动者素质不高和政策法规意识淡薄等特点,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引导、帮助和服务农村青年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增强转移就业能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增加转移就业收入,团市委决定从今年开始,联合市农业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和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下面,我代表团市委,就全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也高度关注和重视。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全市各级团组织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1、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新阶段共青团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主要途径。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一条主线。当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渠道和途径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增加收入上看,在现阶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农村青年实现增收愿望的重要渠道。从成长成才看,农村青年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转移就业正在成为实现农村青年成才梦想的广阔舞台。因此,只有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才能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根本需求,才能牢牢抓住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主线。

2、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共青团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改变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广大农村青年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富有理想和热情,最具生机和活力,不仅本身是农村转移就业的主体,也是带动农民群众转移就业的重要力量。转移一个农村青年,可以致富一个家庭;转移一批农村青年,则可以激活一方经济。共青团要更加广泛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带头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就业,为推动我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改变作出更大贡献。

3、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新阶段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生长点和重大任务。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趋势。在农村青年大量转移就业的形势面前,农村共青团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丰富,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抓住了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一个主要矛盾,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局,进一步推动新阶段农村共青团工作全面活跃。

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发展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入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战略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作为全团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着力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现阶段我市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现阶段我市开展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抓好订单培训,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掌握一两门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实用技能。第二,大力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转移就业和增收成才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着力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大力创建社会化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示范培训基地和诚信规范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中介机构。第四,建立健全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形成组织化发动、市场化运作、规模化转移、一体化服务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机制。要围绕以上任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我市成为农村青年创业的摇篮、全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龙头、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连通内外的枢纽和接收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基地。

1、夯实基础,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前期工作。

加大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宣传力度,掌握农村青年劳动力基本情况,是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的基础工作。团组织要深入宣传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扶持政策,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就业观念,激发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增收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摸清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特别是每年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外出务工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40岁以下有就业能力的农村青年进行调查,对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年龄、文化层次,全面了解和切实掌握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村青年基本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同时要广泛采集用工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有针对性地通过乡镇团委、村团支部或报纸、电视、农村青年中心等载体及时用工信息。要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构筑平台,提高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效率。

2、加强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竞争能力。

农村青年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转移就业的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能力,是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关键。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根据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组织发动农村青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地开展以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岗前培训与储备性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颁证相结合。要积极创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农村青年任务较重的区,应至少建立一个农村青年就业培训示范基地。要加强培训与用工市场的对接,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以“定向培训,订单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3、挖掘潜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转移就业。

要有效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增收,就要全面拓展和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潜力和空间。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从农业内部着眼,把农业发展的文章做大做活。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培养各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助他们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为农村青年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各级青年科技示范点的辐射作用,传播科技星火,推广先进技术,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致富。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小城镇的建设,小城镇特别是区域中心镇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立足本土创业,反哺家乡创业。

4、规模输出,广开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渠道。

异地转移,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主要形式。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以全面整合社会和全团资源为着力点,积极搭建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工作桥梁和联系纽带,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主动出击,广开转移就业渠道。一是开展“组织对接型”转移。要按照“组织化发动、市场化运作、规模化转移、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加强与沿海、东部等发达地区城市团组织的信息沟通,推动输出地团组织和输入地团组织的工作对接,积极牵线搭桥,促进农村青年在更大范围内转移就业。目前团市委与江苏扬州、昆山等地团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较好基础。二是实施“中介服务型”转移。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借助社会力量和资源,大力扶持和培育青年劳务中介机构及农村青年劳务经纪人。三是开展“城乡互动型”转移。要广泛整合资源,依托市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市直机关等团组织,通过组织洽谈会、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要继续实施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为农村青年在汉工作、生活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三、努力将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一项造福农村千家万户的富裕工程,也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目标非常明确,任务实实在在,关键是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是全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各区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市直属团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地做好这项工作。

2、争取政策,优化环境。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比较高的社会性工作,必须建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团市委联合市农业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意见》,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

3、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紧扣党政工作大局,符合农村实际,直接面向农村青年,重在创新实践。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注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时代气息、青年喜闻乐见的鲜活载体和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转移就业工作在广大农村青年中深入人心。要把饱满的进取热情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把必要的工作形式和实际的工作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埋头苦干,踏实做事,务求实效。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8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正式启动实施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刚才,广信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心恩同志宣读了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的《实施方案》,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统筹做好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时期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去年月,爱军和心恩同志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专程赴福建、四川进行学习考察回来后,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推动这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全面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市和市(县)区两级都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二是集中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工作,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用两个月时间普查万户、调查农村劳动力人,普查率,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三是认真开展了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和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情况调查,掌握了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去年培训学员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并实现就业人。

可以说,通过前一阶段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全省来看,这项工作我们抓得也是比较超前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市这项工作的水平与福建、四川等省的先进市比,无论是组织发动程度,还是转移规模效果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市(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做到自觉主动、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经常讲,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要减少农民,就必须积极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开阔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才能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收入,走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二是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时还要看到,振兴老工业基地也不只是振兴工业和城市,还包括振兴农业和农村。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实际步骤,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目前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状况,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而要实现以农促工、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搞好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统筹抓好城乡就业工作,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版权所有

二、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努力开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局面

经过前一阶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较大。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人,占,尚有名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占普查劳动力总数的。此外,还有较大数量的季节性剩余劳动力。二是劳动力自身条件较差。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无技能的人员占,有技能的也绝大部分是初级工,而且年龄偏大。三是思想观念陈旧。许多农民守田为安、故土难离、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四是已转移的劳动力多数缺少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就业稳定性较差,存在再转移就业的问题。为了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全局工作中进一步突出出来,切实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决定在全市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推动和实施,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构建转移就业载体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返乡创业”的新路子,以转移就业促调整、促增收、促发展。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抓紧构建技能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我市现有可从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培训机构有个,对这些培训机构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确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纳入管理范畴,使其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需要。市第一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第二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市委党校、工青妇所属培训机构等都已被确定为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在乡镇建设培训基地,弥补现有培训能力的不足。根据需要,市里将按照因地制宜、因人所求、因厂所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促进就业、方便农民、方便企业等因素,分步在乡镇建立个服装缝制、建筑等市场急需人员的培训基地。同时,还要依托企业建设培训基地。对于用工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和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种,要依托企业建立培训基地。

要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搭建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让农民在乡镇就能了解到政府的各类用工信息,减少农民转移求职的盲目性,降低转移成本。同时,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与城镇劳动力资源一道提供给用人单位。要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发动各级干部、中介机构,通过外出考察、商务洽谈或上门推介的方式收集用工信息,介绍推荐本地的劳动力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牵线搭桥。

要切实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在输出前,各劳务输出组织首先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再与外出务工人员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务工人员到达用工单位后,各劳务输出组织单位要督促双方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进行鉴证。在输出后,各市(县)区要成立维权保障救助机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和法律援助;各乡镇要成立困难救助机构,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承包地闲置、抛荒等问题,解决缺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家庭抢种抢收等问题。版权所有

二是要积极拓展转移渠道。要立足于发展,做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要坚持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通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大规模建设生产基地,开发农业中的多条产业链,拉长产业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种渠道,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要坚持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现有乡镇为重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吸引农民进城定居,务工经商,发挥小城镇在就业中的“蓄水池”作用。要坚持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依托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做大做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加大对新兴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使一部分农民进厂不进城,直接转为产业工人。要坚持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结合起来,推动饮食、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的繁荣与兴旺。

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各级政府要完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学习知识技能的条件,疏通转移就业的渠道,提供就业和维权保障服务,但是不能大包大揽。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主要还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尽快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育,为他们顺利转移创造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形成在政府指导支持下的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模式。同时,要处理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关系。既要致力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进城务工打造“绿色通道”,又要综合考虑企业用工需求和城乡劳动力的特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在培训、职业指导等环节妥善引导、科学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统筹解决城乡就业问题。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顺利实施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市(县)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要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市(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综合考核工作机构建立及作用发挥情况、培训工作情况、转移就业人数、农民增收情况等项指标。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成效。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目前,市和市(县)区两级都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决策和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负责,团结协作,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三是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农民缺乏技能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大投入,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补贴所需的资金。在开展工作初期,暂时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各级财政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人员开支和办公经费也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支付。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9

今天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暨开展“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动员大会,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市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同志对20*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就今年“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同志宣布了20*年度粮食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几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细心领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强调四点: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搞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和市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农村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市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苦干的结果,也是农村第一线的基层干部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同志们,向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基层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二是农民收入渠道狭窄、持续增收难;三是城乡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农村全面发展难。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年是实现我市农村工作大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农村工作面临一些新机遇。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中央连续两年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性意见,*市也出台了一些支农惠农政策。*作为农业大市和*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将会得到*市的更加重视和更多支持。特别是我市实施的“*大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各镇街和市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的观念,真正把“三农”问题是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到稳固的农业既是保持二、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农业和农村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建设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放松,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忽略农村工作,农业没有好的发展就不能够支持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深化“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工作感,更加扎实地做好我市农村工作。

二、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认真做好新时期我市“三农”工作

今年,我市“三农”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抓住*实施“三百工程”的机遇,趋利避害,力争我市“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大提高。

(一)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和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要重点加快农田、水利、农电、道路等方面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机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搞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务公开,突出抓好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村民代表会议等工作制度的落实。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继续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基层创平安活动,最大限度地遏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要借鉴抓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一是要突出重点,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切实把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来抓,从资源优势和深度开发入手,抓住重点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上取得新进展。二是要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要重点做强piC生猪、葛、水产产业,对蚕桑、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要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

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三是要依靠科技,强化技术支撑。要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全面落实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发展绿色农业和立体农业,同时对农业劳动者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转岗就业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展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围绕产业化实施标准化,搞好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加强绿色产品的认证申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引导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示范镇街、村社,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是要完善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要创新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农资供应等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镇街、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抓好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功夫下在如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上来,让农民得到实惠不减少,确保农民的负担不反弹。*作出了“一免三补”的改革政策,各镇街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其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第三,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等系列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好从今年起免收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继续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四,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各镇街、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要通过百万农村劳动转移工作的实施,扩大劳务输出。

三、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收到实效

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市要组织开展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活动将抽调市级有关部门和名镇街机关党员1万名,组成服务团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宣传党在农村的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帮扶帮护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为搞好这次活动,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这次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要求,是我市深化和拓展“保持先进性,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各镇街、市级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扶农助困活动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活动;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全市“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好、组织好、实施好万名党员扶农助困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全体党员干部做到真正关注农村、真情关心农业、真心关爱农民,真正把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精心组织实施,力求实效。大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扶农助困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扶农助困活动要把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作为着力点,解决好为谁执政、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要把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作为关键点,解决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要把改进思想作为、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解决好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问题。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开展扶农助困活动,召开好村社干部会、院坝会、座谈会,宣传好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好帮扶对象。要围绕农民关注的问题,认真排查问题,扎实解决矛盾,尤其要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解决好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后以前的农业税尾欠等问题。要与实施好“*大战略”、“*项重大任务”相结合,全力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确保这次活动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取得实效,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质量。这次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促农活动,是在党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大家在时间上要统筹安排,既不能脱离中心工作,也不能因工作忙而懈怠扶农助困活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配合市农办、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活动的督促检查,确保活动质量。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我市今年农村工作的目标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并进行细化、深化和硬化,做到务实、抓实和落实。

(一)加强领导,以有力的保障抓落实。各镇街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农村工作上,要把重视程度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要建立抓落实的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级和每个领导干部身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认真执行已有的惠农政策,突出重点,把农村工作落到实处,力求优质高效。

(二)协作配合,以强大的合力抓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牢固树立重农、扶农、富农、强农的宗旨,强化服务观念,主动搞好服务,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配合,特别是涉及到跨部门、跨行业的涉农事务,要协同研究,齐抓共管,确保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共同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篇10

这次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在“两会”刚刚结束之后召开的又一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推进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刚才,**就全年农村工作及当前大春生产做了具体部署,请同志们抓紧落实。这里,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重视“三农”问题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历史责任,是顺应经济规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全区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迅速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正确判断上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中央连续两年以1号文件专发“三农”工作的文件,农业和农村工作从过去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首要位置”,再到现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表明我国“三农”问题的大环境正发生着三个深刻变化: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国家对“三农”的支持有增无减。二是国家将在规划制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村的发展全面纳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各种优惠政策、配套项目、改革措施等,都可能向农村倾斜,有利于实现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国家将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机制,打破千百年来难以突破的城乡二元结构。所以,我们要在这种大背景、大格局、大变化中,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乘势而上,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二)要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的具体要求上来。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农村经济要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的总体要求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区委三届五次全委会按照市委部署,将农民增收作为区委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六大工作重心之一。这一思路的提出,顺应了**农业发展实际,也指明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和目的。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真抓实干;要准确定位,培育产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要调整思路,明确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抓,**农业一定会有大的变化。

(三)要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上来。目前,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我区农业发展正进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27个领域出台了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国家在去年投入45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投入360亿元;省上也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投入lo亿元,其中财政新增投入9500万元,市上也正在制定支农政策,如此大力度扶持农业,这是历史上没有的。二是政治机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凤垭山时对凤垭山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指示“将凤垭山建成**的旅游胜地”,这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区农业发展已经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化基础,同时随着今年农业税全部取消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出现了农民投身农业、业主投入农业、干部抢抓农业的大好形势,农业农村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善于抢抓机遇、敢于争取机遇、巧于创造机遇,推进嘉陵农业快速发展。

二、把握重点,突出增收主题

今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重点抓好“两园三带”,即凤垭山观光农业生态示范园和大树桂花园畜禽养殖园以及以金凤、白家为重点的红薯产业带,以木老、大树及国道212线为重点的伏季水果产业带,以嘉陵江、吉安河为重点的龙竹业产业带;打响“四大品牌”即“扁担姑娘”、“嘉白粉丝”、“桥龙黑山羊”、“天冠冬菜”四大农业品牌)建设,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一)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确保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一是抓增粮促增收。突出抓好三个10万亩基地建设。即以金宝、桃园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玉米基地建设;以李渡、金凤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以河西、李渡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建设。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品质和效益,以增粮促增收。二是骨干产业促增收。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凤垭山打造成南充旅游胜地”指示精神,按期打通凤木路,对沿线产业抓紧实施。依托大树桂花园畜牧科技园,壮大“嘉陵黑山羊”品牌,做强畜牧经济;依托天生集团和“嘉白粉丝”品牌,做强薯业经济;借助天冠冬菜品牌和河西万亩胡萝卜基地,做强菜业经济;抓好凤垭山、木老、一立万亩优质伏季水果基地建设和成南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经济走廊带动建设,做强果业经济;以四川龙竹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我区契机,做强竹业经济。三是搞好劳务开发促增收。坚持服务引导,大力推广“白家村劳务输出”模式,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和畅通的劳务输出渠道;搞好劳务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后续服务,扩大成建制劳务输出规模,继续打造“嘉陵保姆”等家政服务品牌。四是落实政策促增收。认真落实全部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兑现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停止两工等扶农、助农、惠农政策,促使农民增收。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延长农民增收长效产业链。深入理性地分析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并不简单地是农民、农业和农村本身的问题,实质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这才是根源所在,也是突破点所在,为此,我们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延长农民增收长效产业链条。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路,围绕主导产业建成一大批标准化生产的大型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业主,采取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等办法,积极建立公司(业主)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促使农民增收。二是带动农村工业化。要进一步做大国基、天冠、天生、龙竹公司等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发展一批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向城镇集中;通过培育农村专业市场、营销经纪人、个体工商户、家庭工业等民营经济,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与此同时,要加快以产业为重点的农民新村建设,建设一批有产业支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现代文明新村。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持久动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稳定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能力。各地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技术人员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参与龙头企业返聘,形成技术人才竞争态势;积极开展市校、科农联姻,不断推出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二是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开发能力。既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立项投入、积极引导信贷投入、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法定比重,又要发挥国家项目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激活民间资金的投入。今年,我们要推行农业及涉农专案申报前集中审定制度,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性农业投入,向重点生产基地、文明新村配套倾斜。对实施的项目加强管理,严禁资金截留、挪用,实现投入一块,见效一片,带活一方。三是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农民新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抓好以农田、水利、交通、生态、农村沼气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产业化基地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文明新村建设到哪里,农民富裕到哪里。

三、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农村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明确要求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为此,各级党政一定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进一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要围绕总体要求加强领导。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按照市委和区委的部署,按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安全稳定这一总体要求,把加快发展各地特色产业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加快观念、方法、手段和职能的转变,做到工作思路更宽,工作要求更严,工作责任更强,工作合力更大,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围绕改革创新加强领导。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面临许多新课题,各级干部必须要树立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始终围绕加工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配套,围绕链条抓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大的突破。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不能蛮干而错位,也不能放任不管而缺位。要经常深入一线,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税全免的新形势下,基层干部要改变工作方法,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兴产业、促增收、保稳定上来。

第三,要围绕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各工委、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三农”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要经常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与村社干部共同研究促进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督促班子成员做好挂村包组工作,切实履行抓“三农”工作的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支农服务举措落实到位,做好传技术、授经验,解难题、释民惑、递信息、拓市场等方面的工作,搞好良种、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储备、调运和供应,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第四,要围绕夯实基础加强领导。推进“三农”工作,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干部脚踏实地、致力发展,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敢抓善管、公道正派,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