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十篇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十篇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48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1

关键词:水平四;体育课;常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一、体育课课堂常规的定义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遵守“行为准则”或者“行为规范”。

二、体育课课堂常规和要求

体育课课堂常规和要求,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老师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要依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来确定。

(一)体育课前的常规和要求

1.教师课前的常规和要求

(1)体育教师课前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器材、备学情、备教案、备教法、备学法等等;了解班级的总人数,男女性别比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等等。

(2)体育教师课前的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

2.学生课前的常规和要求

(1)课前五分钟整理好着装,检查本节课所需要携带的体育器材,在教学楼下由体育委员整理好队伍,并与班主任沟通班级的请假情况,清点人数后,带到体育教师指定的位置;体育委员提前和体育老师联系,确定上课地点,了解场地的安全情况;从教学区带队走向体育场地的时候要做到安静,不追逐打闹和嬉戏,保持好队形,步伐整齐统一。

(2)学生课前的要求:上课必须穿校服和运动鞋;因病、事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向体育老师请假,本人不能请假的,必须有班主任的签字请假条;上课不许戴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夏天)和尖锐利器,不允许带书本、作业、杂志、手机、零食、游戏卡片和游戏机等电子产品进入课堂。

(二)体育课中的常规和要求

1.教师课中的常规和要求

(1)教师在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出勤人数以后,记录好学生的出勤情况,向学生问好,安排好见习生的工作,开始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然后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并指出这节课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2)体育教师课中的要求:要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声音洪亮;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安排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体育委员带队回班。

2.学生课中的常规和要求

(1)学生上课时,要认真专心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并积极思考,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

(2)不得随意移动或者损坏已经布置好的场地和器材,如有损坏或丢失,按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赔偿;未经体育老师的同意不得擅自离开教学区域上卫生间或者和其他班级、年级的

同学做其他的活动;不得随意嬉戏打闹,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在没有老师的安全帮助下,不得做与所学内容无关的、过于危险的动作,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在练习期间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报告;不允许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留下任何垃圾;不得随意早退;所有人(特殊情况除外)都必须按规定参加阶段、期中、期末和素质达标测试考核,缺考的必须参加补考。

(三)体育课后的常规要求

1.教师课后的常规和要求

(1)教师每次课后都要及时总结经验,写好反思;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2)教师课后的要求: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存在的不足积极向老教师或者骨干教师虚心求教,查阅相关书籍,积极学习和思考并改进。优点可以向其他老师共同分享。

2.学生课后的常规和要求

(1)课后学生利用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课外时间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书籍和视频,进一步掌握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

(2)课外练习时,对于有危险的动作必须在有老师或者同伴能保证安全和帮助的情况下去练习。

结论与建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良好的教学常规,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能提高学生、教师的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2

论文摘要: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尤其要抓好课堂常规建设。抓好课中常规,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要制订课堂教学常规,以此规范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体育课堂教学又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因此为了维护规范体育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常规来规范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行为都必须受到一定行为规范的约束。体育课堂如果完全由教师兴致之所至地随意发挥以及学生自主自觉的任意行为,体育教学不但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背道而驰,也许还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伤害事故。课堂常规就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手段,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执行教师自己的课堂常规制度,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课堂常规,以此加强他们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应有的预期效益。

1.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较好地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体育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当然,教师在向学生下达课堂常规要求时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1.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_,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1.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2,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2.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2.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缭,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2.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使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做整理运动时量不应大,尽量缓和、放松。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存在问题;培育策略;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49-01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管理教学效率近两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事实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对教学所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不同的班风、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安全教育、激励评价、差异对待、培养自主能力,加强体育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与管理,在小学体育低年级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存问题

1、疲于应对教学任务,“放羊式”的教学

由于教师编制受限,体育老师课时量多,应对教学任务之余,常显精力有限,造成对课改研究不深入,于是课堂教学荒废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得过且过,不追求教学质量。

2、教师自我要求不高,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要求不规范,有些教师没能以身作则作用,课堂教学过于随意。如接听手机、聊天、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现象常常存在。

3、日常教学中肢体冲撞时而有之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集体项目,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低年级的教学里也会发生因小事而引起你推我撞,毫不讲理,自私的行为,往往老师为了处理这样的小事,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课堂常规培育策略

1、培育安全意识是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与保障

安全教育是教学的最基础内容,没有安全何谈教学。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控制能力差。在小学体育教学里,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让学生知道体育课里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及这些不安全行为给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每节课里,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明确教学常规要求,让建设落到实处

(1)课前常规

服装:不带任何硬件物品上课;做好见习生的工作安排;听从体委在指定的地方集队。

要求:由小组长检查记录着装是否按要求,排队做到快、静、齐。

(2)课中常规

内容包括:按要求到达指定的地点上课,报告人数;清晰学习任务和内容;学习预见性的安全内容。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和团队的学习,听从体育小干部的指挥,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课堂常规建设

为了让学生在上体育课中,做学习的小主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年度计划、一个月一个星期的学习任务,甚至一节课里要解决的问题,清晰的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并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一节课里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更是要学生保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时间。并告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如果在排队时,因某人的原因而影响了大家上课的时间,会受全班学生的共同监督和批评。让学生在团队里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针对低年级心理特点,完善激励评价

(1)争做领操人,吸引上课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去表现自己,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每一次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在男女生中产生各一人出来带操。要求课前常规做到的,例如,服装达到上课要求,纪律性好就可以了。至于动作规不规范、声音响不响亮,在带操中给予专门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带操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敢用响亮的声音叫口令,渐渐地树立了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特别是平常表现一般的同学,更是渴望争取这样的机会。因此,通过争做领操人,能较好的约束学生在排队时规矩的养成。当然,为了鼓励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适当的把要求降低,给纪律松散的学生一个机会,那么在下一次课堂里,纪律较差的学生也会很好的反馈上次课你给他的机会,慢慢地都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争抢自由活动时间,提高集队效率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耍,特别是在体育课里运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进行游戏,更是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此,抓住这一特点,和学生约法三章:a准时到达操场;B全班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的;C不需要任何老师提醒的。都可以在上课前奖励5至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做到放而不松。这样,当学生一次尝试到自由活动的乐趣后,在下次课,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快的配合体育委员做好集队的工作。但如果是因其中几个学生没有做到的话,那么就要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否则,这几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也就会越来越散漫。时间久了,就会变成“难教”的学生了,因为坏习惯已养成。所以说,在集队时一经发现不良现象,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

5、因班而异,进行差异性教学常规建设

首先,男生较多的班级,班风显得活泼,学生好动,自控能力较差。但学生喜欢竞技比赛类型的体育项目,爱表现自己,喜欢上体育课其次,女生较多的班级,班风好,听教听话,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好,不太喜欢竞技比赛体育项目,但也喜欢上体育课。最后,班主任配合且管理能力强的,常跟踪教班级的教育,整体上课堂常规会较好。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4

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呈现

体育学科是以运动下的身体练习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要求较高,就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笔者根据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归纳以下几大类。

1课堂常规执行的行为习惯

课堂常规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渗透和对学生错误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能通过体育课堂真实的流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纪律散漫、注意力易分散,练习过程时挑肥拣瘦,对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敷衍了事,违反课堂纪律等。这些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都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会影响到班级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目的的对学生上下课的常规要求、着装与列队要求、对教师口令与组织的执行力、安全意识等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不断的强化,使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课堂常规养成习惯,这是进行规范的体育学习的重要保证与前提。

2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多思、善问、勤练的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体育知识要点、思路、方法、运动技能间的联系、在实际比赛与锻炼中的运用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勤练”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很多的运动技能学习就是通过不断的反复的练习,从动作的泛化到动作定型的阶段过度,以便运动技能的完全掌握。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养成的标志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多思、善问、勤练”,是学生在不督促情况下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服从教学组织安排,主动合作练习,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行为的习惯

首先是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课堂组织学习形式是不断的变化的,这就要求学习一定要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随便讲话,严格执行教师上课的组织安排,勿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其次需要养成认真专心听与模仿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便快速的掌握动作要领,并能最大效率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此外,对于团队行为习惯养成,体育学科比任何一学科来得重要的许多,很多的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它需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才能更能高效的完成,其次在倡导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今天,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的习惯养成。

掌握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约束不良体育学习行为养成。

1呼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意识

对于任何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前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通过体育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灌输良好的思想,以达到提高这种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而对于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教学引导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有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如教学组织自我分配、自律性很强的体育游戏等;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及时纠正教育,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课堂常规严格执行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学生有一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状态,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本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体育课的开展基本在室外进行,很多时候是很多班级同时在上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学生容易分神,注意力转移,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可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规范其中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多注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要防微杜渐,将学生一些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生建立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打下坚实的保障。

3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这些现代体育学习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所认可,如何更进一步利用这些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这些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创造性的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利于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这也对学生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4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才能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临上课前做好课堂所用教学资源准备(主要是器材场地的检查与安排),这些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并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体育教师良好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5发挥小组长或体育骨干的优势起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养成。当前大多数学校班级的人数较多,50-60人一个班,或者人数更多的班级,对于课堂秩序维持和常规习惯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发挥小组长与培养好小骨干使课堂学习效率或养成良好课堂常规,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培养小骨干呢?(1)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己能积极参与,又能组织和带领同学一起活动,做好全班学生的榜样作用。(2)小组长进行定期轮岗。“轮值制”培养体育骨干,使每个学生有管理机会。学生大多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受到老师表扬,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较认真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形成良好课堂体育学习习惯。(3)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教师将学习行为较好的体育小组长或骨干与那些体育学习行为相对弱的同学帮扶或者师徒进行结对,这样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以防止从众心理现象的发生。

6注重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5

关键词:体育;课堂常规;德育

引言

德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样的原因,德育工作一直被忽视,如何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中处于恰当的地位,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对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和能力、道德和行为有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是全面实施教学政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一样,可以通过制定课堂常规来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从而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体育和其他科目之间有区别。也就是说,体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身体的锻炼。体育内容有许多变化,活动范围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将时间、空间和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带来诸多不可控因素。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有效实施一套科学的套路是尤为重要的。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能够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运动效果更好,突发事件的概率更低。通过制定一个完整的课堂常规,同时有效实施,可以加强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规范化,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我们的体育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1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1.1参与体育是一种特殊兴趣

体育是道德活动中非常丰富的组成部分,参与体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自觉行为,是人类的特殊需要和利益。活动过程是在人们乐于接受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稳定的组成部分。人们由于参与这种活动所固有的内在需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仅会受到感染和培养,而且愿意学习、接受、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影响,接受道德教育。正是由于这种兴趣和需要,有意识地体验和学习学生的行为,在德育活动中表现出了真正的主体性,而参与体育活动则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宣泄他们的情感,表现出自由和自主的特点,道德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在于道德生活的培育。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就是要在整个德育活动中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形成道德意识的途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就是社会的“缩影”。竞争是体育运动与社会运动的最佳结合。竞争与合作是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强烈的自我参与、激烈的竞争、频繁的人际交流和各种形式的群众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显著特征。体育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道德活动的过程。体育比赛是通过有秩序的竞争和有效的合作来完成的。竞争可能导致冲突。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要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还要培养避免冲突的能力。为了赢得或获得这一过程的乐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必须学会自觉地和集体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并设法找到最佳的合作方式。为了获得整体利益,他们会自觉地抑制自己的冲动和个人欲望,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此外,在体育运动中,它总是涉及到身体的努力。为了保证活动的连续性,积极分子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冲突的发生,维护活动的规律。同时,对于合理“冲撞”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于非合理“冲撞”的处理所表现出的冷静和宽容也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在体育运动中,人们自觉、主动地调节人与人、人与整体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活动的过程。它对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人们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理念正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道德理念。

2体育课堂常规开展的意义

2.1有利于课堂保持正常的秩序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技能,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而保护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通过良好的教学常规,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点,并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在学校体育教师开始,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一个好的老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课前学生阅读相应的教学常规需要老师,当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教学环境趋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的良好秩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通过实施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和学生形成了规范的习惯。那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就会非常顺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都会很顺利,教师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强调课堂秩序的教学,不经常建议部分学生做一些与教学活动不相适应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讲授教学内容,同时也会节省时间,更加注意每个学生的实践,及时纠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会更高。因此,通过实施教学程序,教师和学生都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对提高整体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3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安全性

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体育器材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通过对大脑的认识和身体活动的联系来达到锻炼的效果。但我们知道,对于体育锻炼来说,正确的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正确的技术动作很可能达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为了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n堂常规对学生公布要求,以便在实践过程中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其中,在课堂常规中,学生必须在练习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则,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知道,如果老师不常规课堂教学的安全相关,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它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或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体育课运动损伤通常与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安全标准缺乏认识有关。这表明教师必须定期进行课堂常规要求和监督,以确保教学的安全。

3有效实施体育课堂常规开展的措施

3.1健全课堂常规的制定

体育课堂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安全,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育课堂常规。在制定教学常规的过程中,应结合普通体育课中常规班的规定,将专项运动项目的常规班班结合起来。每一项运动项目都应该增加有针对性的一些课堂常规,例如在游泳课上要加入入水时间的课堂常规要求及深水区及浅水区的运动要求;在投掷类项目中增加对场地的选择及周边环境的要求;在球类运动项目中要增加器材管理要求;在跆拳道、武术等对抗类运动项目中要增加学生练习过程中相互的保护常规要求等。

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相应的方法。既然我们有更好的道德教育方式,我们就应该重视它。虽然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在体育方面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还不够。特别是在小学,在经济发达地区尚可,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为了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大量减少甚至取消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从这个角度看,道德教育更多的只是一纸空文。最后的原因仍然与教育系统有关。如果入学考试能更多地关注体育,就不会导致一些地方教育发展的畸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正是我们在德育中所要看到的。体育的发展为德育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已经能够在各种体育课程中向学生讲授道德教育。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如各学校最常开设的各种球类、健美操、太极等课程,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是很复杂,充分利用身体的建议方法,课程实践方法、激励方法、经验方法、定时捕获方法的情感感染学生的道德教育。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结合实践把道德教育的典型经验转化为理论化、再教育的经验。要使德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3.2加强教学课堂常规的监督

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后,要对体育教师进行严格的监督,以保证实施质量。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常规的实施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不按照规定执行,所以教师应该发现,及时纠正。通过这种教学,课堂常规监控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常规的质量,从而保证课堂常规的实施。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育能更好地实施德育。体育课是以体育锻炼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体育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在耐力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欣赏艺术体操的美,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精神,陶冶情操,体验生命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体育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一种手段。它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健康有用的精神产品,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为此,作为一个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马列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思考和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体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并根据体育运动的内在特点,掌握一套“教书育人”的方法和技巧,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开拓创新,以奉献的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身体健壮的德、智、w、美全而发展的新一代青年而努力。

3.3加强培训,提高渗透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高能力,解决德育过程的矛盾,实现德育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道德教育的认识,把握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德育渗透控制体育教师的能力。首先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重点,定期开展培训。对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重点,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概念和相互融合的体育教学目标、基础坚实的教育渗透。第二,举办体育名家讲座,对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进行定期培训。可现场讲课、远程录像、网络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师考核,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评价体系。第三,注意沟通,善于利用信息交流。相关部门要渗透德育教育,开展交流研讨,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教师培训班、德育体验交流会、公开课等,探讨体育课德育的技巧和方法,完善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道德修养,以主体教学和德育渗透为重点。

结论

体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体育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把快乐学习与快乐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体育的角度去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锻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突破单一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极大地提高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影响力,它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实现了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双赢。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严格要求与幽默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规范性,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莹莹.高中数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2)

[2]江燕清.浅议在思品课上加强城乡结合部中学生的法制与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7(12)

[3]徐圣国.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机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

[4]闭煜川.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德育教育[J].人生十六七.2016(05)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6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培养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任务之一。随着小学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生活娱乐等的需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课中,不能盲目地以学生为中心,不加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一味地迁就他们,将不利于今后正常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兴趣的养成。对于兴趣的定义和兴趣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体育教师都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认知特征,加强他们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经过实践和思索,我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一堂课的教学教法。

在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运动。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内容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合理运用练习的趣味性

虽说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弱,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只不过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说教而已。如果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生动有趣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队列练习中我多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如果说让一群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在第一节体育课就学会列队、立正、稍息,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的,而孩子们也会认为体育课太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上体育课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游戏法教学,既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是一节好玩又快乐的课程,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学习内容。

3.采用语言和肢体动作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方式。一些体育明星的学习事迹对学生来说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在这些小学生看来,实在是太遥远,太缺乏亲近感和可信感。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楷模。“身教胜于言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坚决不做,努力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每节体育课我都穿着整洁明快的运动服装,提前五分钟来到上课地点,整齐有序地安排好场地器材,课堂中始终充满着激情等等。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些最捣蛋的孩子也会收敛起不正当的行为,自觉地遵守体育课堂常规,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教师除了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发掘优点,树立榜样。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立“声音洪亮小教练”、“团结协作金鹰奖”、“课堂交往小专家”、“集合迅速小骑兵”、“立正规范小卫兵”等称号,来表扬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挖掘他们的长处。好学生在争强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优势,越学越来劲;其他学生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拥护,从而在相互学习、竞比中渐渐养成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4.行为演练的运用

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对一年级新生来说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还有一点点压力。怎样才能使教学常规很快为小朋友所接受呢?我从最基本的师生问好、着装、整队入手抓起。“带”即在教师的带领下,排成上课队形;“比”,根据学生的整队、着装的准备情况进行以表扬为主的讲评;“练”,讲究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先练立正、稍息、师生问好,后练看齐、报数、四面转法,采用个人分散练习,同伴一起练习,小组练习,全班整体练习等形式。

5.情感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更加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依据

对于一个区域性教育单位和中小学学校来说,制定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之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有利于改善随意性、粗放性、低效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的影响制约,受到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水平的影响,有其制定的基础和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因素复杂多变,但有它的活动规则要求,如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质量要求、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学生学习规范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求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认识,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思考,从教学规律上把握,从课堂教学结构元素上着眼。

一、课堂教学结构元素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组成元素。课堂教学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诸多,但课堂诸多教学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与学和谐互动求知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智能活动。从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素上说,如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就会束缚课堂教学的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罗列条框繁多,就会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束缚而失去创造活力。若过于简单笼统,缺乏科学实际的内容标准要求,不利于操作,就会有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导向意义。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实求新,要体现人本思想和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元素的确定,应从课堂教学整体性和联系性上思考,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以常规性课堂结构元素为主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活动等常规性教学元素组成。相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物化教学元素来说,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但教学方法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决定的,师生活动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元素。教师是主导,教师教学活动蕴含着思想、情感、方法、语言等相关因素,应统一归属于教师教的活动元素中。学生是主体,应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重要元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关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重要元素。课堂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从课堂教学整体上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关系、教学效果这六要素,应是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素的着眼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上述课堂教学元素的根本要求。

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想指导的依据

作为体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方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但好的课堂教学是有思想灵魂的,有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蕴含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活动规范要求和评价的尺度,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蕴含其中,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施教理念。素质教育思想理念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内涵,是我国新时期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并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素质教育思想理念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对新时期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主要教育教学因素。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因此,素质教育思想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依据。

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宗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真正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特征。

三、国家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规定,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要求标准、教师施教的行为规范标准和学生求知的学习行为规范标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有科学依据,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规定则是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①国家教育教学质量基本要求规定,主要体现在国家法律法规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上,具体体现在国家确定的新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则是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质量标准要求,决不仅是教材知识内容的简单复制要求,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的完善性,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理念。课堂教学质量蕴含在学生培养的三维目标上,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表现性目标和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性目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元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包括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标准,包括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培养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求标准等方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国家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而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或不顾学生年龄和学习的实际任意抬高教学要求标准。

四、国家教育法规对教师教学角色的要求规定是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培养社会人才的使命,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的角色行为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发展。教师教书育人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其角色行为要受国家教育法律规范所制约。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决定,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教学角色有了新的法规性定位。如:在尊重教学规律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规定;在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规定;在教学方式方面的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要求规定;在教学过程教学关系方面的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要求规定,等等,这些有关教师的角色行为的要求规定,具有一定的国家意志和法律法规效能。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新的教学角色和使命,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要求规定,涵盖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具有全新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行为规范的意义。教师的教学属于个体行为,但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要符合国家法律规范,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合格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能违背。国家教育法规对教师教学角色行为的要求规定,是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五、新课程学习理念是制定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验的过程,学习主要在于主体的亲历、感受、体验、思考、领悟和内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处于从属被支配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习进入了新天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要求,是制定课堂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重要的新课程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新课程实施必须在改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实施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学习理念,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独立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蕴含着创造性学习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学习理念,则是制定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

认识和把握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性和普遍性意义。

注释: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8

对于任何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前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通过体育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灌输良好的思想,以达到提高这种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而对于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教学引导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如教学组织自我分配、自律性很强的体育游戏等;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及时纠正教育,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根本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体育课的开展基本在室外进行,很多时候是很多班级同时在上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学生容易分神,注意力转移,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规范其中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多注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要防微杜渐,将学生一些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生建立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打下坚实的保障。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这些现代体育学习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所认可,如何更进一步利用这些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这些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创造性的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利于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这也是学生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临上课前做好课堂所用教学资源准备(主要是器材、场地的检查与安排),这些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并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发挥小组长或体育骨干的优势起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养成。当前大多数学校班级的人数较多,50-60人一个班,或者人数更多的班级,对于课堂秩序维持和常规习惯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发挥小组长与培养好小骨干使课堂学习效率或养成良好课堂常规,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培养小骨干呢?(1)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2)小组长进行定期轮岗。“轮值制”培养体育骨干,使每个学生有管理机会。(3)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六、注重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对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有多种,但做为体育教师切不可忽视利用评价的手段促进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在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的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意志品质的体现等予以适当评价。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9

关键词:生态;微环节;常规管理

一、概念界定

“生态化”是指尊重教育的自然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特点,开展的科学化、人文化、生态化的管理方式。学校管理的微环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管理中具体的,必不可少的,微小环节。二是指学校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或不易被监控的薄弱环节。

二、提出的背景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在此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创“生态化”管理思路,向“微环节”要质量的管理思路。

三、具体做法

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篇10

本学期我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安排,根据《兰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技术指南》《榆中县教育局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为载体,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生成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务实开展校本研修,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疫情期间确保校园食品、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人身安全。

2.实现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兴趣爱好得以满足,学业不断进步。加强教师研修工作,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进生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持续强化重点人员排查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师生的排查管理,特别是对到过湖北等重点疫区、与重点疫区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的来榆返榆“重点人员”,再次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拉网式排查,坚决做到不漏一人。建立健全外出师生详细台账,按照县教育局、乡镇、疾控部门的要求,全面防控,精准管理,严格落实信息登记、健康监测、居家隔离等措施,严防疫情在校园内发生。

2.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要求。要进一步把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开学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开学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各学校校长要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管理,统筹谋划,牢牢盯住开学报到、集中开课、师生就餐等重点环节,盯住开学时、开学后等重点时段,盯住食堂、教室、宿舍等重点场所,落实好疫情防控精准、管理务实到位、措施执行严格、指导帮助有效、保障跟进及时等要求,确保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3.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报告制度、“不能按时到校及身体异恙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消毒与隔离制度等保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有

(二)坚持“教师发展第一”,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校风、师德师风以及学风“三风”建设,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教师“五要十不准”,坚决禁止有偿家教和办班补课现象,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2.抓学习,促提高。一是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全体教师每学年读一至二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二是刻苦练习教学基本功,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努力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计算机的有效应用当作一门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要求人人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会用“班班通”上课,并做好应用登记;三是认真研读专业杂志、教育网台及教育博客上的文章,用心体验教育生活,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叙事、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努力物化成果;四是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完成远程培训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时间,保证作业质量,积极参与互动研讨。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和新调进教师的培养。各级骨干教师要通过展示课、观课议课、骨干教师专题研讨等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带领老师们共同成长。各位青年教师和新调进教师要以虚心的态度,求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多听(课)、多看(同事的工作)、多问(有经验的教师)、多读(书)、多思(自己工作的得失),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新调进的老师至少要上2节校级公开课,相应的指导教师要跟踪听课,并进行切实的指导。

4.加强校本研修小组的建设,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研修组长要明确职责,丰富研修活动,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并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规定。开学初要认真组织新课标学习(2011年修订版),规范集体备课活动。突出教育教学这一中心,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体现“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特色。

5.加强以问题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本学期继续打造生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主动进行问题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师观课议课水平,实现对课堂多维度观察反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三)坚持德育为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认真落实“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德育工作思路,无论是教学岗位、管理岗位,还是后勤服务岗位,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担负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

2.把握养成教育这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各位教师要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以新制定、实施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为蓝本,对学生进行讲礼貌的习惯、感恩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走路、说话、集合、站队)等训练。值周教师要加强督查、严格管理;要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各位家长的认识。要关注特殊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特异体质、特殊心理、残疾学生、特殊困难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重视不良行为的教育、转化、矫治工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努力提高班级的建设水平。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各位科任教师的力量,共同为班级的建设出谋划策献力。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落实每月一次的主题班(队)会,着力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班与班之间的友好竞争,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级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享受教师关爱、享受同学友爱的乐园。创新班级的评价方式。学校继续推行文明班级的考核制度,通过每周一次文明班级的评选考核,推动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班级考核中,实行奖扣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好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四课后准时广播,各班要组织学生积极投稿,用心听广播,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广播站向全体学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评选“书香少年”;各班坚持每月办一期黑板报,少先大队部组织检查评比。

5.落实课堂教学这一德育的主渠道。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要发挥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其它学科在把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要高度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在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地方课程教学中,要利用一定的课时,广泛开展八个专题教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公共卫生教育、公共安全教育、防毒教育、防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国防教育、反邪教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5.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少先大队部要加强各中队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加强少先队知识的教育,重视大队部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发挥他们充当学校管理小助手的作用。少先大队部要监督学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确保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加强对课程的管理,加强对课表执行情况的检查,杜绝挤课、占课,非学校安排或经教导处允许,不得私自挪课。规范作息时间表,严格执行当前疫情期间学生上学、放学时间的相关规定,任何班级和老师不得随意要求学生提前到校上课或推迟放学。

2.内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各教研组要引领老师们重点学习《清水驿学区教师教育教学常规》、《东古城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校长及教导主任要尽最大努力坚持每周一次教学常规抽查督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查看教案作业,对教师日常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及时反馈通报,并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凡因公外出开会、培训和因私请事假,时间在两天以内的(含两天),一律由本人先调好课,再填写调课代课单交教导处备查;病假及三天以上的公假、事假交由教务处安排。本人调课是指在班内自我消化,能上就调课上,不能上就请班内其它老师代课,安排好后交教务处存档。凡是没安排的由外出者承担责任,安排了却无人上课则由代课者承担责任。

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以创建高效课堂即继续实施以生成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构建生成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和谐发展。

首先以新教育理想课堂六个维度为切入点,要坚定生成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将构筑“以生为本高度自主人人参与个个展示解放生命体验成功阳光生成”的生成高效课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努力构建更加自主、更加合作、更加探究的生成课堂和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以转变促发展。教学中要将学生和学习始终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着力于学什么、如何学。课堂中积极推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落实。要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切记“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做”。教师要学会走下讲台去倾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表达、去展示。要采用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趣味性学习方式,大胆鼓励学生通过表演、表达、绘画、朗诵等形式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合作、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利用好数字资源等其他网络资源的同时把上述资源与生成课堂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

把高效课堂的创建落脚到“生成课堂”的构建上。“生成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是课堂的主体。“生成课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是“自主、合作”的课堂。各研修组要组织生本课堂理念的学习,并在研修课、常态课中积极践行生本理念。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依靠学生自学;善于创设激发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高度尊重学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生本课堂”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力,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4.切实凸显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集体备课主备人要把握课标、深研教材。集体备课活动时,主备人深入解读教材和导学预案,指出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突重破难,要注意什么,要准备什么,都要一一说明。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除了原来的要求以外,还要重点检查导学案的可操作性。老师们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好课前复备和课后反思,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及锻炼时间,通过创建高效课堂来提升教学质量。继续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推门听课制度。

5.切实完成好校本研修相关任务。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新教师不得少于20节,校长及教导主任不得少于25节。要组织好每周四的有效教研活动,让老师们通过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教师开展问题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认真总结教育教学教管经验,思考工作中的成败得失,积极参加各级的论文(案例)评选活动。同时认真组织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各教研组要继续组织2011版新课标专题学习,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弄清其中实质性的变化。

(五)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1.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及有偿补课、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规范各类学校收费行为。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收费,严禁各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以及杜绝搭车收费,所有收费项目必须进行公示。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等行为。

2.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实施语言暴力,教师不得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上课时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甚至赶回家。上课期间不得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得溜堂或迟到早退。

3.教师上课要做到提前候课,高度重视组织教学,切实训练好课堂常规。保证室内、室外课的教学时间和效果。体育课、科学实验课等,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预备铃响,立即到教室门口集合,迅速、安静、整齐地带入上课地点。

4.认真落实备、教、批、辅、改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一般要求做到作业批改“不过夜”,当天作业当天批完,作文允许一周内批完。作文批改要求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篇都要关注,旁边有眉批,结尾有评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作业有错,必须及时发回订正。但改错不能变成惩罚,反对机械重复的改错。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变相体罚学生。

5.坚决贯彻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低负高效。各位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按上级文件规定,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选择性布置有训练价值的题目,不得借此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6.加强体育艺术工作,落实阳光体育锻炼,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陶冶身心。体育课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室外活动,要保证体育课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评价。

(六)做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加强学籍管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全面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果。深入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全面排查、掌握详情、动态清零,紧盯重点学生,及时发现疑似辍学学生,针对疑似辍学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立即开展劝返复学工作。摸底排查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更新完善6-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台账,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做好全乡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更新工作,做到不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