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09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1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xx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xx社区和xx村,与xx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xx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xx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xxx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xx地税所出资xx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xx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xxx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xx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xx村以蛋鸡养殖,xx、xx、xx村以大田制种,xx、xx、xx、xx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村的镇区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2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新路子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基础设施脆弱、群众增收脱贫难度大、解“五难”任务艰巨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争项目促发展、抓扶贫保民生仍然是我镇的最大任务。在实践中,指导员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民族多样性、热区资源优越性、经济发展滞后性、扶贫开发的艰巨性和地理位置的沿边偏性等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确定着力抓好“扶贫开发、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和农业富镇、边贸活镇、科教兴镇、和谐稳镇”四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指导员们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争项目、干项目的氛围中触发了激情,鼓足了干劲,形成了共识。

二、以争取项目为先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是一个集“边、少、老、战、穷”为一体的贫困镇,在工作实践中,指导员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加快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先导,扶贫开发为抓手,项目争取为牵引。半年来,围绕三大工程的实施和四大战略工作的深入,积极搞调研、编规划,带领班子成员跑项目、争资金,全镇上下形成了奔奔忙忙争项目、扎扎实实抓扶贫、轰轰烈烈搞建设的浓厚氛围。半年来,共争取项目7个,累计资金达112.5万元。抗旱救灾方面,争取到资金12.5万元,兴建供水工程2个,解决800余人和300余头的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扶贫开发方面,争取到整村推进项目1个共50万元,目前正在准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到2个党组织活动室建设资金共10万元,目前已动工建设;基础设施方面,争取到通达工程2个共40万元,项目已在施工建设中。随着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一批人畜饮水困难村寨的饮水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工作效能得到提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员们能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工作繁忙与下基层指导工作之间的关系,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某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增进自己与群众的感情。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掌握干部疾苦,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既注意抓面上的工作,又注意抓典型、树示范;既注意加强对全盘工作的指导,又注意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学校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总结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

四、以联防联治为抓手,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维护边疆安宁和社会政治稳定

抓稳定也是抓发展,稳定也是政绩。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员们始终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为重点,稳定和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落实,按照“抓稳定促发展,抓发展促稳定”的工作思路,以“抓宣传、造氛围,抓机构、强领导,抓基层、打基础,抓、化矛盾,抓综治、建和谐”为方法,积极实施“和谐稳镇”战略,加强边境管控,带头推行好“四级防线”抓矛调促稳定和领导带案上访的工作机制,狠抓综治维稳和工作具体措施的落实,切实维护了边疆安宁和社会政治稳定。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期待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乡镇政府做出积极的回应。某种意义_l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关键。乡镇政府作为管理农村的基本行政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力量

二、新农村建设启动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展开,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农村工作服务对象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财政主要围绕城市运转,农村一直在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农业反哺工业。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村工作由间接服务城市转向直接服务农村。二是农村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前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催、管、要。即催收税费和管计划生育等。随着农村税费的改革和计划生育压力的减轻乡镇干部从催粮收款中得以解脱。“任务型”工作减少,“服务型”工作增加,其主要精力将集中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上。所有这些转变都将要求农村工作的方式的转变。

    三、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要让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农民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支农物质的分配和发放,具体项目的规划等都离不开乡镇政府的组织和执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乡镇政府的引导。因此,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的要求是既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落实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又要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基于新农村建设下乡镇行政管理的转变

    (一)深化机构改革

    抓住当前乡镇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合理调整乡镇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村组优化组合。充分考虑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和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行政机构,精简乡镇行政编制。扎实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合理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择优定员,优化干部结构,提高行政效率。

    (二)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上级部门特别是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县级机关要顺应乡镇工作新变化,相应地转变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做到管理有序、指导有方,既保证服务到位,又不对乡镇过多干预。乡镇和区市县部门之间应加快建立起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对上划为以区市县管理为主的乡镇站所,县级主管部门在人事任免、工作监督、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应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管理工作。

    (三)转移工作重心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将乡镇工作重心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重新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置,大量精简合并一般事务性机构,把乡镇事业单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重新组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服务机构,赋予其总揽整个产业市场调研、订单签订、基地建设、技术服务、产品推介等各个环节一条龙服务职能,摒弃原先那种在生产上行政命令、只管种不管卖等传统作法。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乡镇工作与外部市场、与农民收益、与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乡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乡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四)加强队伍建设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正在深人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注重选录一批有经济、善技术、懂管理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乡镇,对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人员要逐步进行调整(。各区市县都要制定科学的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加快对乡村干部的培养,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大阳镇;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模式

我国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划分有36种不同分类依据和分析视角,其中张华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为依据,将新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资源开发型、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第三产业带动型、养殖业、劳务经济、体制创新带动型等。其中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在欧洲发达国家可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各国政府十分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化、扩大就业率、推动地方经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对这种模式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很多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中未突出乡村旅游的主导作用,二者研究脱节等。本文主要以大阳镇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内容,对大阳镇进行实际调查走访、收集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大阳镇选择乡村旅游主导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合理性分析

结合《中共尧都区委、尧都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大阳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逐步发展苹果、核桃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发展公益事业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如果把苹果、核桃等第一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模式,从长远看它的发展潜力没有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大,而且大阳镇“农家乐”中的苹果、核桃采摘旅游项目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如果以工业企业为主导模式,位于大阳镇的华德冶铸有限公司和志强钢铁有限公司,由于铁矿石原料供应紧缺、水资源的匮乏、市场需求的日益下降,要想通过扩大它的规模去带动大阳镇新农村建设是行不通的。大阳镇在新农村建设各种战略模式中,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模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水电、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以下优势条件:

1.政策优势。我国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在“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活动中,国家旅游局要求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07年6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

2.区位优势。大阳镇在行政上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管辖,包括34个行政村,总面积102.37km2,北与洪洞县相连,西北同段店乡接壤,西南与县底镇相邻,南与贺家庄乡为界,东北接古县,东南接浮山县。而这些相邻地区,洪洞县有“大槐树祭祖园”、“广胜寺”、“苏三监狱”、“万圣寺”等旅游资源、贺家庄乡有“桃花会”、古县三合村有“天下第一牡丹”旅游资源,这些相邻景区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带动了大阳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量的大小,必须有一个邻近的经济与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城市作为客源地。大阳镇离临汾市中心仅17km,并且有临浮路与市区相连。临汾市现有60余万城市人口,为大阳镇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3.资源优势。大阳镇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资源禀赋高。大阳镇旅游资源种类有“生态游”、“农家游”、“红色游”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集“三游”于一镇。其中“生态游”的资源有尧陵景区、涝河与洰河水库、古贤生态园;“农家游”以丰富的苹果资源为基础,已在上阳举办了两届苹果采摘旅游节,坡子村举办了两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大阳村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北郊等村组建了本村的威风锣鼓队;“红色游”的资源有东堡头元帅槐、官雀战役纪念馆、尧陵抗日学校遗址及张家庄抗日政府所在地遗址等。总之,大阳镇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阳镇具有深厚的尧帝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尧陵为例,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2006年05月25日,尧陵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尧陵景观修缮和重建是尧陵景区修复工程的核心工程,也是首期工程,总投资达6000万元。此次修复是尧陵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根据总体规划,到2012年尧陵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以后,总投资将达到4.6亿元,景区总面积将达到10km2,成为临汾市乃至全山西省集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于一体,规模宏大,文化品位高雅的大型旅游景区。

4.生态优势。大阳镇污染性的厂矿企业极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大阳镇有耕地4763.2hm2、园地442.4hm2、林地969.7hm2、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20.3hm2,分别占到总面积的40.3%、3.7%、8.2%、2.7%。镇内农田、果园、林地、河流水库构成了甜美宁静的乡村景观,如2010年,大阳镇建成了2000hm2优质高产粮食基地、533hm2的红薯基地、1233hm2优质苹果生产园区和400余hm2的核桃种植,其中发展苹果采摘的上阳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206hm2,占到了上阳村总面积的95%。大阳镇发展了经济林、用材林、风景观赏林共160hm2,完成了尧陵旅游公路沿线、环镇西路35km通道绿化工程,在上村、郭行等2个村完成三北四期造林工程53hm2。涝河水库库容0.596×104m3,集灌溉、养殖、防洪、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水面微波粼粼、四周绿树林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本镇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

从以上的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优势条件分析入手,应把“旅游强镇、旅游富民、建设旅游新村”作为大阳镇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确立其“乡村旅游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整体定位,发掘当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居民从农业人口逐渐转型到旅游服务型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新民居,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建议以帝尧文化为底蕴,以乡村旅游观光为载体,打造“大阳镇乡村旅游”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模式。总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本镇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是合理的、可行的、长远的。

二、大阳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目前,大阳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大阳镇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其次,对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不清。再次,大阳镇发展旅游的道路、餐饮、住宿、商业等配套基础设施都还不完善。此外,农民缺乏相应知识和能力,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产品质量低、消费单一,服务不规范、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产业价值链还没有建立起来,资金运转困难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阳镇新农村的建设。张静峰(200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同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乡村旅游及其资源开发要规划先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要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乡村旅游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和品牌;发挥乡村旅游的脱贫致富带动功能。结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旅游规划先行,带动沿线村庄发展。对大阳镇乡村旅游要制定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规划。从而保证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总体规划对乡村旅游做出方向性的引导,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是:在今后十年内全面树立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两河两景生态游”、“一线五村农家游”、“一树一馆两址红色游”,即以洰河水库——古贤生态园——涝河水库——尧陵景区为旅游线路的“两河两景生态游”带动上陈、古贤、郭行、北郊四个村的发展;以上阳——涝河——上村——太平——北郊为旅游线路的“一线五村农家游”带动这五个村的发展;以元帅槐——官雀战役纪念馆——张家庄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尧陵抗日学校遗址为旅游线路的“一树一馆两址红色游”带动东堡头、官雀、张家庄、北郊的发展,其中重点发展郭行村和北郊的尧陵游、涝河游、上阳村的苹果采摘、古贤生态园和官雀纪念馆精品旅游,从而形成以线连村的旅游产业网络,让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大阳镇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主导龙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规划作为针对性的专项规划,能够保证本镇乡村旅游具体的开发和保护措施的实现,能够保证旅游规划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保护乡村景观、建立生态文明新村。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性”,脱离了这一特性,乡村旅游便名不副实。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紧张、冷漠的城市生活,便不由自主地怀念起乡村优美的自然山水、淳朴的民风、轻松的生活,于是回归乡村、在绿色的田间追逐嬉戏、在林中摘果捕蝶、在高山之顶高歌、在河畔看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微波凌凌,这是城市人的真实想法,所以大阳镇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应避免“三化”(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三化”是一种错误的开发建设方式,如把旅游景区的篱笆墙用厚厚的钢筋混凝土覆盖起来,乡村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农家小院建成了整齐划一的商铺,因此在大阳镇乡村旅游规划中应注意保护旅游区乡村景观的原生态。对农民原有的土屋、水库、尧陵、苹果林等乡村元素,在保障其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加以开发利用,可以让游客在果林里采摘,体验树下摘果的乐趣,在土屋院落可以摆设传统的石质磨面器,可以让游人增长知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实现“乡风文明”。为了搞好乡村旅游,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村集体会积极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或开展各种培训,以期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大批旅游者的涌入,会带来先进的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村民也愿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使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道德和法制观念都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自觉保护乡村景观。总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阳镇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

3.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乡村经济结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乡村就业率。旅游业是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的综合性产业,也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大阳镇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农业、工业及交通、通信、餐饮、住宿、零售、娱乐、医卫等的发展。如在农业方面,大阳镇准备开发特色农产品,苹果品种以中晚期短枝型红富士为主,适当发展嘎啦等中高档苹果,发展SoD蜜、高硒等优质商品果、核桃品种选择为辽核一号,提升苹果和核桃品质,此外做好农产品包装和携带方面的工作,促进农副产品品牌化和商品化,增加农业收入。在工业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环境,从长远看会促进大阳镇工业的发展。在交通方面,2011年已完成了镇内连接主要景点的12km宽尧陵路的建设,计划5年内建立从市区到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专车和设立专门的旅行社,提高旅游效率,此外还计划把干路路面拓宽至15m,支路为8m,巷路为4m。在餐饮方面,准备在大阳镇镇内建立小吃一条街,而在景区配备农家小吃。在住宿方面,在涝河沿岸建二层别墅区及农家小院体验住宿。在商业方面,每个景区在不破坏景点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商业区。此外发展乡村旅游也会带动大阳镇新农村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并对农民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推行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活动,对“星级农家乐”的农户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颁发证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4.开拓旅游市场,增加游区农民收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感情化色彩去无根据的开发旅游、去做旅游规划,我们首先应对大阳镇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对大阳镇的旅游资源、客源、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评估,利用一些方便有效的方法,如Swot分析,组合分析,名义组技术的应用对旅游市场进行研究开拓,加大对大阳镇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树立大阳镇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打造精品旅游,做到临汾市区人人皆知,吸引游客到大阳镇旅游消费,从而增加旅游区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陈润羊.新农村发展模式分类述评及其对西部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1(6):42~43

[2]张华,卫玲.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6):155~157

[3]王雄瑾,陈守辉.新农村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1(8):18~20

[4]HohnholzJ.H.agritourism-anewsectorofruralintegrateddevelop

-mentmalaysiaandGermanyascasestudies[J].appliedgeography&

development.1994,36(3):113~126

[5]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旅游学刊.2004,19(1):92~96

[6]oppermannm.RuraltourisminSouthernGerman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1):86~102

[7]李加林,李菁,童亿勤等.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2009(7):229~233

[8]张静峰.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33~7234

[9]陈华林,罗云米,王远会等.城郊型观光果园规划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10,10(10):51~55

[10]张颖.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企业导报.2010(8)

[11]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21(4):496~499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5

××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而言,他们在规划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

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展,兼顾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根据规划和有关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加强对房屋建设风格、色彩的指导,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二、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对××市高新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金堂县等14个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组建××高新区、金堂县等15个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温江区、双流县等14个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市规划局及派出机构、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人员编制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各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及驻镇(乡)规划助理员的人员编制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三、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6

1、组织领导有力。各乡镇按照县委要求,认真、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了领导力量,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各乡镇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同时,各乡镇还明确了镇长挂点联系区级示范点,镇党委书记挂点联系镇级示范点,其他重点村安排一名镇领导为挂点联系人,各村也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进而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

2、宣传发动深入。县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乡镇均召开了由镇村干部、驻镇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各村召开了党员组长会,重点村示范点召开了村民户主会,层层传达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精神。采取横幅、标语、板报、流动宣传车、公开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在重点村、示范点组织群众选举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把能力强、威望高的农村“五老”纳入其中,依托理事会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理解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3、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参与。各镇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开展“三民”创评活动,创建村级好班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如*组织干部群众出工2000多人次,对全镇各街道、镇政府所在地、各村村部所在地、中心村、公路沿线以及河道进行集中治理;*镇组织干部群众近千人开展“三清”活动;*镇党委书记*带领镇包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参加*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义务劳动;*镇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学生对圩镇、*大道进行集中整治;*镇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三员”即指导员、协调员和调度员;*镇*村*下组老党员*主动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不计个人得失,被群众推选为改组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会长。

4、面上“三清”初见成效。各乡镇按照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提出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在全乡镇范围内全面铺开了“三清”工作,在镇、村办公楼所在地、圩场、主要干道开展大规模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各乡镇在集中抓好“三清”工作的同时,注重环境卫生保洁,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如*镇流坑村制定了文明卫生公约,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镇*村指定了村民公约,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责任状,开展了星级评比、流动红旗活动;*镇开展了“三色门贴”卫生评比活动等。

5、示范点“三改”试点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加大示范点“三清”工作力度的同时,集中清理拆除了一批露天厕所、违章搭建棚舍、厨房和残垣断壁,疏通硬化了一批区间道路,示范点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如*镇*村下安组规划建设环组公路,选定了垃圾池和公厕建设地址,拆除了低矮“土茅厕”;*镇*村*组示范点在改变原来淤泥成片、垃圾成堆的基础上,积极准备硬化该组公路和水沟;*镇*村*下组规划建设公厕及化粪池,加紧实施拆旧建新工作等。

6、着手规划建设新村镇。各乡镇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权限范围内进一步完善编制了总体规划、各村详细规划和示范点规划效果图。同时,结合征地返迁工作,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如*镇制定了镇域总体规划,并聘请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全镇各村制定详细规划;*镇加快示范点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做到拆旧建新,现已完成旧房和土地丈量,新村建设规划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镇水东村根据青龙山示范点建设方案,制定了示范点初步规划,并组织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现已拆除部分破旧厕所,平整场地,基本完成小区内挡土墙施工建设。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推动发展、提升形象,进一步整合乡镇资源,加强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机关管理和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营造特色鲜明的乡镇文化,不断增强以乡镇党委为龙头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通过3年左右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使全市乡镇干部精神状态更加振奋、机关管理相对统一规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展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风采,推动乡镇改革和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在规范化建设上全市不搞一刀切,由各县(市、区)作出相对统一的要求;各乡镇应围绕体现特色、彰显个性的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做到前瞻性、适应性、包容性、和谐性的有机统一。

2、量力而行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各地发展基础、现实条件、民风民俗和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节俭办事,既要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水平,又要切实防止大拆大建、大除大破,保留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脉络。

3、统筹推进原则。规范化建设涉及硬件、软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围绕总体目标进行统筹安排,做到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整体化推进。要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发扶贫等各项资源统筹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4、务求实效原则。坚持从强经济、富群众、树形象、促和谐的实效出发,不将乡镇规范化建设单一化、表面化,切实防止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乡镇各项工作高效协调运转。

三、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明晰乡镇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不断理清思路,切实找准本乡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

5、善谋实干,把乡镇经济做强。按照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制定明晰的发展规划,真抓实干,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富裕生活。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兴乡强镇,尽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6、以民为本,把农村社会事业做好。以“群众盼什么”为目标,以“干部做什么”为导向,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事业。认真抓好“民心工程”,每年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群众解决一批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7、推进和谐,把农村稳定做实。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以社会治安明显进步,人民群众普遍满意为目标,切实抓好禁赌、禁毒工作,广泛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组织管理、群防群治、奖惩激励措施,大力增强基层防范、治安管理和社会面控制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研究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做好应对准备,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防范和处置能力,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8、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做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因地制宜,慎重规划,科学规划,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当地总体发展规划一并考虑,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规划,不仅要考虑农村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要考虑各个村镇的发展,还要考虑今后整个经济社会的布局;不仅要考虑村镇发展的延续性,还要考虑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相衔接,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从而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着力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9、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切实抓好乡镇基层站所建设。以县为单位,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站所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职能转变。

10、加强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整体功能”目标,进一步配齐配强乡镇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不断增强乡镇班子整体功能和内在活力。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学习培训机制。完善干部蹲点、挂村工作制度,深入开展行风测评和民主评议活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井冈山精神教育干部,强化干部日常管理,不断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关心、激励基层干部,形成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

11、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贴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对行政村、社区的规范管理、日常监督和人才培养,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和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村(社区)干部,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2、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积极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13、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认真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乡村党组织书记要身体力行,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强化党建工作考核。

(三)健全和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积极转变乡镇职能,增强服务能力,构建服务网络,做好服务农村、服务农业和服务农民工作。

14、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把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窗口来精心打造。抽调乡镇机关和与群众日常办事联系紧密的站、所、办人员集中办公。便民服务中心醒目处设置服务中心平面示意图、流程图;墙上张贴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的办理程序、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服务承诺等;办公桌上设置岗位职务牌,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完善党员服务网络,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乡村两级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15、推行挂牌上岗和首问负责制。统一设置干部去向牌、办公席位牌,公开其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电话,实行干部挂牌上岗;明确服务职责、服务内容、程序、时限和违约责任,实行首问负责制、代办制,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改进干部作风。

16、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一般干部不少于二分之一。积极开展“访民情”、“大接访”等活动,了解民情民意,增进亲民感情,创新为民举措,务求富民实效。

(四)大力推进工作管理制度化。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建立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形成规范统一的工作展示。

17、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关运行管理、干部岗位目标责任、接待服务群众、干部监督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配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18、规范制度上墙公示。各县(市、区)对乡镇制度上墙作出统一规划,控制数量,规范格式。重点抓好机关大厅、党政会议室、接待室和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布置。机关大厅主要张贴乡镇工作人员情况表、工作去向牌、行政区划等。会议室主要张挂党旗、党徽、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政班子联席会制度、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接待室主要设置荣誉榜、重点工作计划安排等。

19、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运用政务公开栏、乡镇网页、编发简报墙报、会议通报、广播电视媒体报道等形式,将群众关心的政策、决策、办事程序和结果向群众公开。公开栏内容应及时更新。具体公开的内容、程序和要求,由各地统一作出规定。

(五)下力气抓好镇容村貌。以建设生态、优美乡镇为目标,以抓好“一大四小”工程为契机,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对乡村进行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

20、建设整洁大方的乡镇机关。加快乡镇机关楼院建设,无办公场所的,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建设;办公场所陈旧的,要积极整修改造,并逐步列入新建规划。认真细致地抓好机关楼院的绿化、净化、美化,做到窗明墙净、整洁美观;有条件的地方,要着力把乡镇机关建设成园林式庭院。同时,要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2年内解决无址办公问题;抓好村部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展示良好的面貌。

21、打造整洁有序的圩镇街道。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眼“提升品位、打造精品”,以城市标准抓好圩镇街道的建设与管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经营管理机制,下力气抓好环境卫生,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街道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确保圩镇繁荣、安定、整洁、有序。

22、树立风景秀美的乡村形象。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在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的同时,有序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打造一批秀美山村、文化古村和生态名村。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村庄的危害,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切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明乡(镇)风,围绕宣传乡镇工作、提高干部和村民思想素质、营造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切实抓好宣传和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3、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村(居)干部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互动论坛、轮流讲学等形式,大力组织和推动党员干部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学基层、学先进,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培养乡镇、村(居)干部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精选一些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制作成思想道德、廉政文化等警示宣传牌,浓厚机关文化氛围。

24、丰富机关的文化活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完善乡镇篮球场、羽毛球场、阅览中心、娱乐中心等文化设施,丰富乡镇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文体活动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乡镇机关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干部职工在乡镇住得下来、安得下心、干得成事。

2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农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26、加强乡镇文化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都要建立起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着力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万村书库”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抓好农村祠堂文化、农村文化中心户建设,组织好“和谐*、魅力乡镇”文艺演出,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充分挖掘农村民间传统文化。建好文化宣传阵地。依托乡镇机关楼院、村级组织场所等设施,开辟工作宣传橱窗和宣传专栏,分门别类地加大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果的宣传。对宣传内容的具体规范,由县(市、区)根据实际作出统筹安排。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网络平台,或制作宣传彩页,推介工作亮点,充分展示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推进要求

27、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和乡镇要深刻认识搞好乡镇规范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把乡镇规范化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列入年度乡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县(市、区)要成立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督查、指导、验收、考评,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对乡镇规范化建设予以支持配合,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步伐。要加大乡镇建设投入,有计划地把乡镇规范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为推进规范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8、立足实际,抓好规划。各县(市、区)要在全面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简洁规范,配套协调原则,立足县情、乡情,对本地乡镇规范化建设作出规划,提出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实施。已实施规范化建设或有一定基础的乡(镇)村和单位,也要对照标准,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8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区委组织部组成督查调研组,深入到各乡镇、部分村,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党员干部、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三大载体”建设、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流动党员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查调研。现将督查调研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工作运行状况

总体来看,各乡镇都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全区组织工作会议和基层组织工作调度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从工作进度上看,多数乡镇对工作都进行了安排部署,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一些重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从工作摆布上看,大多数乡镇能够把握住全区组织工作重点,结合各自实际,找准本地区组织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系统抓好落实,有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工作创新上看,一些乡镇认识到了创新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有意识地在创新上深化基层组织工作,以工作创新打造看点和亮点,支撑和带动本乡镇的整体基层组织工作;从工作落实上看,多数乡镇的工作处于安排部署阶段,一些工作进度需要加快,有的工作需要尽快落实,大部分工作的成效还没有显现出来。

二、具体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完善机制,创新形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的日常教育管理,班子整体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是《科级领导集体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执行得较好。各乡镇都结合工作实际,集体研究制定或修订《议事规范》、《议事底线》,重大问题进行会前沟通、集体议事、民主决策,维护了班子的团结,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上官地镇、太平地镇、大夫营子乡、哈拉道口镇等乡镇把会议时间、会议议题提前1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党委成员,王府镇、穆家营子镇等乡镇会前以书面的形式征求党委会议议题,老府镇对涉及人事安排、评优评奖及大额资金的使用等议题实行票决制,进一步规范了决策程序,提高了决策水平。二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大部分乡镇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或完善了多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了用制度管人。如岗子乡制定了《机关干部轮流讲课制度》,夏家店乡主要领导在村干部培训班上带头讲课;上官地镇制定了《重点工作月汇报制度》、《专项工作推进制度》;老府镇、安庆镇、王府镇等乡镇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的各项制度,并装订成册下发到干部手中,有效规范了干部的管理。三是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较好。大部分乡镇把开展“四个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和中青年“读书与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载体,按照区里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责成专人抓好落实,并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开展活动,以活动促进工作,用工作实化活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提高,中青年干部的学习热情、实干精神、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提前筹划,及早动手,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进展顺利。各乡镇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明确具体责任人,限定工程时限,各项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一是工程进度比较快。列入20__年的15个建设村,除老府镇白音波罗村、上官地镇驿马吐村外,其他村都已建设完工,并且平整了院落,修建了围墙,配备了办公设施,现在都已入住办公。列入20__年度的54个建设村,筹划比较早,行动比较快,在下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垫付前期工程费用,启动建设工程,大部分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大夫营子乡、老府镇的项目村建设主体已经完工。二是工程标准比较高。列入20__年的村级建设项目的老府镇索虎沟村、太平地镇山前村、当铺地满族乡碾子沟村、上官地镇大五十家子村等新建村的建设标准比较高,建设面积都达到了90平米以上,都已配齐配全了办公用品和电教设备;列入20__年建设项目的村,大都借鉴了去年建设村的经验,克服了去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开工建设。另外,一些没有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村在不增加村级债务和群众负担的前提下,自筹资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如当铺地满族乡石界庄村、初头朗镇福山庄村、上官地镇官地村已开工建设,王府镇牛营子村和王府村、上官地镇白音和硕村、老府镇小河沿村正在准备重新装修房舍或综合活动室,安庆镇元茂隆村新建了办公楼,目前已封顶。三是项目管理比较严格。相关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和项目审计、验收制度,对工程的选址、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大部分建设村建立了档案,把工程预算和审批文件、党员会议和村民会议意见、建设图纸、招投标(议标)手续、施工合同、工程建设台帐、固定资产登记表等资料存入档案,规范了项目的管理。

(三)转变方式,拓展内容,“双提包扶工程”工作得到不同程度的深化。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切实把“双提包扶工程”工作作

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和强化扶贫工作的一个综合性载体来抓,按照区里“三个三”的总体要求,结合干部大下乡,重新调整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在总结几年来包扶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包扶工作。一是包扶范围得到拓展。各乡镇结合实际,不断延伸包扶链条,拓展包扶范围,分层面、有重点地实施包扶。如安庆镇除机关干部包扶外,还确定每名村脱产干部包扶1个村民组和2户贫困户,有能力的党员和村民组长每人包扶1户贫困户,增加了包扶主体力量;老府、大庙等乡镇从壮大主导产业的角度出发,把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列入包扶主体,实行专业户与包扶户“一助一”结对子,随时随地对包扶户进行帮扶。二是包扶形式不断创新。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认真研究包扶方式方法,灵活包扶形式,适时完善包扶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包扶工作。如老府镇启动了以“知民情、释民疑、解民难、帮民富、促民和”为重要内容的“五进农户”活动,大夫营子乡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六联系、六保证”活动,促进了“双提包扶工程”工作向纵深发展;太平地镇积极探索实行“支部党员能人干部群众联包致富共同体”的“双加”包扶模式,让支部关心贫困户、党员能人带动贫困户、干部包扶贫困户、有一定能力的农户帮助贫困户,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区财政局变“输血式”包扶为“造血式”包扶,选派了3名机关党员分别到大夫营子乡七家村、娘娘庙村、崔营子村任支部副书记,帮助包扶村完善发展思路,引进产业项目,促进了包扶村经济的发展;区交通局除为城子乡瓦房村、乌台图村的包扶户提供价值1万元的化肥外,还加大了整村包扶力度,为永合营子村、海苏沟村分别出资5000元,专门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缓解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包扶措施针对性增强。针对贫困户春耕生产、日常生活困难的实际,统战部、编办、公安分局等单位为包扶户送去化肥、米面和衣物等生产生活用品,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针对贫困村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纪委、民政局、财政局、公安分局、计生局、水利局、园林局等单位帮助包扶村打配机电井,整修村级公路和购买水利设施,提高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针对包扶村发展缓慢的实际,法院为大庙镇艾苏波村争取了200个沼气池建设项目,并承诺为建池户补贴建设资金,目前该项目正在运作之中;针对贫困村缺医少药的实际,红十字会发挥自身优势,为包扶村民义诊,赠药,提供健康知识手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总的来看,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都十分重视双提包扶工作,将其作为一种联系群众的模式固定下来,为包扶对象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又有新突破。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以转变乡镇站所工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为突破口,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村级代办服务点和服务队伍建设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是服务大厅建设有所加强。各乡镇重新整合了乡镇机构改革后的服务大厅,规范服务大厅的运行机制,穆家营子镇、上官地镇等已建服务大厅的乡镇运转都很规范,未建服务大厅的乡镇正在进行筹划,如大夫营子乡高起点筹划、高标准配置,整合政府工作资源,调配各站所工作力量,准备建设一个“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大厅。从我们督查调研的情况来看,也有个别乡镇服务大厅建设至今还没提上议程。二是村级代办服务点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年初的工作要求,各乡镇进一步把服务触角向村延伸,大部分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代办服务点,确定了专兼职代办员,实行了全程代办制,及时帮助群众办理一些具体事项。如安庆镇把村“两委”班子脱产干部全部作为兼职代办员,村会计为常任代办员,兼职村干部代办员就近接受群众委托,常任代办员除本人接受群众的委托事项外,还对其他村干部接受群众委托的事项进行登记归类、造册建档,定期不定期地到镇里进行办理。穆家营子镇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3名镇干部和1名村会计组成,规定每周三为集中办公日,其它时间的办理事项由村会计收集、办理或送交有关部门,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各乡镇还加强了对村级代办员的管理,如王府镇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群众举报拒绝代办一次事项的扣除代办员工资200元,规范了村级代办员的代办行为;上官地镇实行村级代办员享受交通补贴和误工补贴办法,根据所在村人口多少、道路远近适当给予补助,调动了村级代办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便民服务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各乡镇进一步整合站所工作力量,结合下乡工作队和包村工作队,组建了便民服务小分队。便民服务小分队根据群众需求,随时下乡到村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办理各项事务。如穆家营子镇的设施农业小分队经常深入到五三村高科技示范园区、全家梁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为设施农户提供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蔬菜

销售等方面的帮助;大庙镇针对胡萝卜产业,组织相关站所人员组成了专业便民服务队,定期到胡萝卜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政策解释、市场销售等方面工作。目前,全区共组建了设施农牧业、法律宣传、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服务、调解民间纠纷等十大类130多支服务小分队,这些小分队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五)项目倾斜,产业拉动,“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各乡镇把“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把培植和壮大主导产业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一是创建思路和规划得到重新修订和完善。各创建村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系统梳理了工作脉络,合理进行工作定位。如老府镇明确了产业调整方向,以小河沿村、老府村、台子村为主发展设施农业,以前店村、下井村为主发展烤烟产业,以东杖房村、老水泉村、老庙沟村为主推广林果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思路;当铺地满族乡在抓好市区两级创建典型的同时,明确了乡级创建典型的发展思路,主要在石界庄村的山区农业开发、碾子沟村的劳务输出、哈什图村的冷棚建设、焦家营子村的设施农业和市场建设上做文章,创建工作的脉络比较清晰。二是创建重点比较突出。各乡镇按照市级、区级、乡镇级三个层面抓“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塔式”管理模式。基础条件好、村级班子强、发展潜力大的10个市级创建典型村,着力打造综合性“小康示范村”样板。如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城子乡喇嘛扎子村、老府镇小河沿村、大庙镇公主陵村、夏家店乡三家村在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向区直有关部门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正在运作村路硬化和村容美化,形成自主品牌。区级的40个创建典型村以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为重点,千方百计打造产业支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穆家营子镇衣家营子村的肉牛产业、太平地镇两间房村的烤烟产业、大庙镇马架子村的胡萝卜产业、上官地镇官地村的养猪产业、初头朗镇陆家营子村的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了本村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如当铺地满族乡大兴隆庄村、王府镇下官地村、大庙镇桥头村、哈拉道口镇哈拉道口村等大部分区级创建典型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兴隆庄村新建暖棚500亩,下官地村新建暖棚200亩,桥头村新建暖棚500亩,哈拉道口村新建暖棚450亩,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途径。乡镇级创建典型结合各村实际,选准突破角度,步步为营开展创建工作。如安庆镇羊草沟村利用移民搬迁的有利条件,加大村容村貌治理,投资2.5万元,在全村主要街路栽植杨树2450株,垂柳150株,其它灌木30株,美化了街路环境。太平地镇河南营子村从乡风文明抓起,组织了3支中老年秧歌队,活跃在村前屋后、婚庆典礼等场所,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创建机制已经形成。区直部门把“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作为份内的工作安排部署,按照职能职责要求,主动与创建村联系,协助创建村开展工作。财政、农业、水利、建设、林业等部门还把项目建设资金向“小康示范村”倾斜,有效促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乡镇结合实际,提出了近期工作任务和长远工作目标,在资金、项目、政策、技术等方面向“小康示范村”倾斜,有意识地培植典型村。各创建村主动与区直有关部门联系,共同研究探讨创建思路,争取区直部门的扶持,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很高。总之,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人心,成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形成了固定的、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

(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结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以“双提双带”为统领,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是党员干部培训力度明显加大。年初以来,各乡镇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区里主推的设施农业和各自的主导产业,根据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现实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的效果明显增强。一方面,采取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种养殖大户现身说法等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形式,组织乡村干部、党员代表、种养殖大户到辽宁凌源、喀左,山东寿光、青州和区内的太平地镇酱坊地村、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初头朗镇陆家营村、当铺地满族乡焦家营子村等地考察学习设施农业发展经验和做法。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52批3600多人次外出参观学习。二是“设岗定责”活动在全区农村大范围推开。各乡镇按照区里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因人、因事、因地合理设岗,全区有5000多党员已认领了岗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乡镇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如穆家营子镇制定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目标管理责任卡》,并发放到每一位无职党员手中,由党员结合实际自愿选岗,定期评岗,规范了党员的履岗行为;太平地镇把党员上岗工作情况和日常表现细化为政治思想星、科技致富星、帮扶济困星、参政议政星、带动致富星等十星,采取岗星互动,量化打分的形式,激发了党员上岗履责的热情;夏家店乡及早动手,在明确农村无职党员岗位的基础上,为各村统一制作了图板,营造了工作氛围,规范了工作管理。三是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各乡镇抓住流动党员春节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对流动党员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比较详实地掌握了流动党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建立了《流动党员摸底情况统计表》,明确了外出党员联系人,完善了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了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和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建设,流动党员管理逐渐规范。如上官地镇把外出流动党员细分为常年外出、季节性流动、无法联系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王府镇党委下设的宏基公司党委,针对农民流动党员较多的实际,鼓励公司农民工流动党员持活动证到公司下设的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保证了农民工党员离家不离党。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大部分活动证都发到了流动党员手中。四是村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乡镇从建立激励机制入手,对村干部采取“基础工资效

益工资”的结构工资管理模式,把工作情况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让村干部的工作与报酬挂钩。如安庆镇、大庙镇等乡镇完善了村级班子和干部目标考核制度,实行了千分考核制,把全年的工作进行分解量化,并赋予一定分值,分值多少直接与干部工资挂钩;王府镇、大夫营子乡实行责任目标化管理,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工资和创新奖几个部分,并把奖励工资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起来,量化赋分,严格奖惩,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七)明确责任,注重落实,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年初以来,各乡镇按照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普遍建立了乡镇远程教育工作站,成立了村远程教育工作点,并将远程教育网络向种养殖小区和农户延伸,拓宽了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目前全区150个示范点、20个示范基地、1000户党员中心户已经挂牌并开始发挥作用。同时各乡镇注重以学促用,结合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地域、行业等特点分类编组,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种养殖大户,依托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中心户开展远程教育学习讨论活动。不少党员和群众通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远程教育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出来。如太平地镇南波罗胡同村农民陈庆彦通过收看教育节目,葡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穆家营子镇穆家营子村农民蒋海亭通过收看教育节目,学到了蘑菇高产栽培技术。目前松山党员教育频道和“松山党建”网站已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接受远程教育、掌握各类信息、学习致富技术的重要平台。

另外,各乡镇都十分重视信息调研工作,按照年初组织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明确信息调研工作责任人,制定信息调研报送工作制度,加大信息调研报送工作力度,严格信息调研工作奖惩,信息调研工作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好转。乡镇组织委员撰写信息和调研文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有所提高。截至目前,全区乡镇党委共报送信息136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一些乡镇党委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创造性。面对全年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有的乡镇思路不清,抓不住工作重点,理不清工作头绪,工作忙乱、被动,不能用亮点工作来支撑整体工作、撬动工作上水平。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虽然能够主动抓党建工作,但是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有的分管副书记没有从应有的层面上认识党建工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较好地履行党建责任人的职责;有的组织委员在组织委员岗位上时间长,工作热情有所减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特别在信息调研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对所报送的信息缺乏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个别乡镇报送数量过少。

(二)一些乡镇整体工作进展缓慢,有些乡镇的工作仍旧处于安排部署阶段。工作进展缓慢,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工作方式方法的原因,还有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从督查情况来看,基层有很多项工作滞后于区里的工作安排。对“双提包扶工程”工作,部分区直包扶单位、乡镇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缺少切实可行的包扶措施,包扶热情相对往年有所减退,有一些区直部门年初以来还没有去过包扶村。对服务型乡镇政府工作中的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有些乡镇存在着应付和消极思想,有畏难情绪,有的大厅没有实质性运转,没有大厅的建设热情不够高,工作比较迟缓。对于村级代办服务点建设,部分乡镇刚刚进行安排部署,制度不全,机制不灵,工作比较滞后。

(三)有的乡镇工作抓落实的力度不大。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有的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进行系统的安排部署和抓好落实。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大部分乡镇还没有把便民服务大厅作为乡镇政府行政运作的核心部位来抓,缺乏落实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工作力度不大,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有的乡镇、村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等靠思想;有的村内部建设结构不合理、活动室小,不符合建设图纸要求;有的村建设档案台帐不全。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大部分乡镇都处在一种被动应付状态,缺少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在落实具体工作上与区里的要求存在很大距离,没有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应有的作用。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部分乡镇刚刚进行安排落实,一些已安排部署的乡镇大多照搬区里的方案,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缺少自己的特色和典型。

(四)一些常规性工作不够规范。大部分乡镇档案材料缺少系统的分类、梳理、装订,个别乡镇的档案材料不全、散乱。在执行《科级领导集体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过程中,大部分乡镇的会议记录只记决策结果、不记决策过程,缺少与会党委成员签字。在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建立的学习档案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干部的学习笔记存在漏记和突击补记现象,缺少相关资料的存档,没按要求上报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一些乡镇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有的乡镇在管理上甚至出现“真空”,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没有达到100%的要求。在村级代办服务工作中,大部分村还没有达到有明显标志、有具体制度、有服务记录、有办事台帐、有情况反馈的“五有”标准。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招投标手续等不健全,没有建立台帐,省略工作环节,缺少相关档案,建设工作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从督查调研情况看,总体上各乡镇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围绕工作重点,花了大量力气,做了一些工作,但一些乡镇党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乡镇党委要切实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认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彻底改变党建工作是务虚的、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的思想。乡镇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年末乡镇党委书记要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区委作书面述职;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合理摆布好分管工作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协助党委书记筹划、安排、落实好党建工作;组织委员和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切实执行好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真正把工作向深入做、往实里抓,力求抓出实效。

(二)要进一步加大年初部署重点工作的落实力度。目前看,基层组织落实工作的步伐与区里的工作步调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重点工作的落实力度不大,仍浮在表面上。各乡镇要结合区里的督查深入开展一次“回头看”自查活动,切实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对“四个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和中青年干部“读书与实践”活动,要从抓学习入手,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双提包扶工程”,区直部门要主动和包扶对象取得联系,尽快组织干部深入到包扶村、包扶户,按照区里的要求开展包扶工作。对“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注重典型的培树,积极打造产业支撑,突出创建特色。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年内抓出几个远程教育播放典型。对信息调研工作,要继续加大报送数量,努力提高信息调研质量,力争出精品信息,写参考性强的调研。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赤松组发〔20__〕25号)要求,确保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9

一是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着眼于城乡统筹,积极探索新城区集聚带动、中心镇多点崛起、区域联动发展、新农村集群推进的发展路径。去年,继续优化新城区功能布局,重点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贸圈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城市框架从33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加速提升了新城区聚集辐射能力;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全面铺开以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块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镇对接城市、带动农村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区域总体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区域重大开发项目,加大对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村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都市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经济强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累计有45个村创建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村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村,两者合计占总村数的12.9%。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10

一是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着眼于城乡统筹,积极探索新城区集聚带动、中心镇多点崛起、区域联动发展、新农村集群推进的发展路径。去年,继续优化新城区功能布局,重点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贸圈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城市框架从33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加速提升了新城区聚集辐射能力;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全面铺开以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块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镇对接城市、带动农村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区域总体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区域重大开发项目,加大对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村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都市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经济强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累计有45个村创建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村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村,两者合计占总村数的12.9%。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