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十篇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十篇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32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

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对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顺利产出科研成果。但在长期的实验室应用中,教学型高校的管理体制仍然被用于我校实验室中,一些实验室管理机制需要改进。针对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中。通过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实践,将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措施细化,对实验室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使实验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1]。整个实验室成为一个系统、协调的整体,实现高效、良性的运转。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改善实验室管理方式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1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有待加强

作为一种教学辅的工作,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在实验室管理人员中,主管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室年轻教师兼职居多,职责定位模糊,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兼有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室实施系统、有效的管理。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在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均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验人员中存在工作积极性不强,队伍不稳定,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管理的队伍,影响了实验室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

1.2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宗旨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2]。我院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员考核除了工作量方面,而在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生培养、综合效益方面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实验员片面追求工作量,在实验人员的相关工作积极性方面难以调动。

1.3学科需要团队建设

以教学为主仍然是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线,无单独科研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只能依赖于教学实验室。没有组建一些真正的学科团队,学科研究相对松散,教师和实验管理员没有得到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

1.4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低

目前经过各方的努力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已经在高校实验室中投入使用,一些设备管理不到位,没有达到最佳的使用效率。实验室中经常出现使用高峰期没仪器可用,而其他时间又闲置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使用的人员较多,使用时间安排的不合理。面对一些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于不了解仪器性能造成仪器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缺乏专人负责培训管理,所以对这类仪器设备达到熟练使用的层度还有差距[3]。对一些得不到及时维护的仪器设备,最好只能在长期处于无法正常运转、故障频发的状态下,被最终弃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1.5实验室试剂耗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严格的试剂耗材管理体制没有形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多价格昂贵的试剂耗材也与一般试剂耗材一样购入后放在公用的地方,需要的人可以随时方便地取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验设备使用上没有节制,造成试剂被取用后只使用一次即被遗忘的浪费;在实验急需某一试剂耗材时才发现已经用完,原因是没有存量的监控,有些工作被迫延迟。

2加大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

我院针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运行体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运行体制建设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实验室改革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适当的体制和制度是推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的基础。

2.1加强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和建设

制定对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提供进修培养机会、制定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及进出机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聘任,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2.2在实验室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保证实验室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各种关系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实验员、指导老师职责,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4]。遵循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试剂耗材,我们对试剂、耗材进行验收入库、贮存、领用与发放等管理控制,保证试剂耗材的安全贮存、有序发放与使用,确保购买的试剂耗材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对库存量进行有效监控。

2.3加大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的经费投入

学院集中资金投向那些学科发展必不可少、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上,重点建设利用本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实验室。统一调配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实现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

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考核体系中增加关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以及对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实验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学院对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践

3.1搞好探索,将试点分类

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学校层面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面,还包括学院层面、教师、实验队伍及管理人员方面关系及利益[5]。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的目标,能够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2探索实验室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最终还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的根本保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考核机制[6]。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学院学科发展情况和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客观规律作为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考核机制的基础。

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行为。在科研交流,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并与自身实验室文化相适应的规范管理制度的实验室,提高同行对实验室成果的认可度,是我们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红梅,蓝孝帅.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61-163.

[2]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3]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8-231.

[4]王玉亮,王友社.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2):141-143.

[5]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2

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方法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管理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因此做好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搞好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高校务必重视的重要工作。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对基础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在管理与建设规划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有些学校只重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简单地认为实验室等同于机房,在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资源配置、管理理念等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基础实验室主要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班级多,课程多,使用率极高,设备的损耗严重,加之高校对基础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不大,更新设备的周期长,一个实验室通常要使用7、8年才会更新,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开设与实践效果,影响了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方法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还停留在人力管理的阶段,缺乏先进的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重视制度的制定,但对于制度的执行与贯彻缺乏监管,使制度成了摆设。实验室的使用者与管理者缺乏沟通、互相独立,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设、实验室的安排缺乏统筹性,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2.3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验室人员的配置却没有跟上,一方面体现在人员的数量上,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动辄上万人的周上机人次,但人员编制基本停留在扩招以前。部分高校采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课教师为同一部门人员,既要上实验课还要负责日常管理,导致工作量大,工作效果差。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有些学校把实验室当成是安置调岗教师的场所,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加之实验室管理人员无论是地位、待遇等都不被重视,造成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高的技术人员纷纷转岗。

3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路探究

3.1提高重视程度,合理规划建设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实验教学,针对人数多,课程多的特点,在采购设备时,要有前瞻性,统筹性,制定整体的设备采购规划。对于计算机不但要注重机型的配置,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一定要选择质量、售后有保证、配置较高的机型。此外,还应配置性能较高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除了硬件建设外,还应配备多套可切换的操作系统、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教学演示广播以及教学所需的专业软件等,为后期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

3.2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础,是保障正常实验教学的基石。针对上机涉及的各方面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学生上机管理规定》《管理员工作守则》《实验教师工作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光有好的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坚决的执行与严格的监督,这就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执行制度,同时教学督导、设备处等相关部门应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验队伍专业素质

建立一支事业心强、精通业务的实验室队伍,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第一,要增加人员编制,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第二,要鼓励现有人员进行专业深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第三,要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提高到与教学人员同等的地位,切实维护好管理人员的管理权威和地位,用相应的职称、待遇来体现他们的地位和价值。

3.4使用现代化网络平台管理实验室

目前一般院校的实验室数量为4到8个,部分高校达到10余个,众多的实验室不能在单纯依靠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为了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局域网中的一台主控服务器,管理监控所有实验室的使用状况。管理平台一般应包括如下模块:课程安排、学生上机管理、上机数据统计、资产设备管理、程序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通过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减少很多重复的工作量,对众多实验室统筹管理,科学的配置实验室资源,还可以对学生上机、设备数量的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依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承担的课程任务也不断增加,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当前高校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应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基于基础实验室的新型平台性实验室,开发出新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松涛.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9.

[2]刘彭和.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

[3]忻瑞婵.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探索[J].科学咨询,2012.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4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资源优化管理作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运行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作用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需要对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厘清,以期为后续管理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一)确保资源的合理化调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服务于不同的专业学生,考虑到高校院系规模的逐步扩大与学生数量逐步增长,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管理模式以及资源使用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资源优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运行管理模式,其在院系管理人员的统一安排之下,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验课程时间、学习内容等进行必要的梳理,例如管理人员根据已有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心理,调整学习模式与实验室的开发时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知识难度,开展自我学习,便于控制学习难度。

(二)降低实验室设备使用成本

计算机实验室中各种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从过往情况来看,相关仪器从购买使用到淘汰的周期基本上为5年,为了在保证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质量的前体系,尽量延长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费用支出,需要进行必要的管理活动。资源优化管理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实验室设备的寿命延长需求,例如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搭配,将高中档次的设备进行调整,针对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采购双系统,对于JaVa、VB、VC等计算机公共课程则选用中等计算机硬件设备,通过这种设备搭配方式,在确保实验室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对使用成本进行合理化控制,避免出现计算机实验室采购成本虚高的情况。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对于电能的损耗较大,为了更好地节约实验室运行成本,在进行资源优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专业课程安排的特点,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实验室使用时间进行调整,控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能耗,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重难点进行明晰,还需要从原则框架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完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实施的途径与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全新模式。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应用的主要流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以及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住满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切实满足使用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以现有的社会物质资源为基础,构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新体系。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应用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内容多样,操作环节较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相关操作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影响。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批量操作,保证各个环节中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手段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模式,管理人员要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工作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在相关原则的框架体系下,规范管理活动,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对工作手段进行优化处理,使得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工作始终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立

管理组织架构作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其构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设立,需要我们进行三级管理结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主管部门针对于资源优化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资源优化管理小组的设立,主要负责统筹学校范围内各个实验室的日常资源优化管理活动。各个学院则进行资源优化管理小组的设立,由院系领导担任负责人对本院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确定资源优化管理体系下,实验室管理的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等具体内容。每一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成立资源优化管理小组,由各个教师担任管理者的角色,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活动。通过学校、院系以及专业三级管理组织机制的构建,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为资源优化管理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应用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激励机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作为资源优化管理的核心构成,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了确保激励机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激发起实验室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的需求,对参与管理活动的教师对于文化精神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要采取多种类型激励方式的设计,在高校管理的活动中,激励方式一般采用物质与精神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的人对于激励有着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激励方式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激励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根据不同人员不同的激励需求,进行激励方式有效设置,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在进行激励机制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教育部门与高校领导者针对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

(三)沟通机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资源优化管理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科学应用,学校领导者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进行沟通机制的建立,通过各类座谈会、专项会议以及学校文件等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的管理目标与意图及时传递给实验室实际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进行调整,以期满足资源优化管理的要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也能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将管理诉求与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反馈,便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难题的解决。在沟通机制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进行自上而下方式之外,还需要高校领导者对实验室管理者的思想状态进行全面掌握,为管理工作与计划进行分配。并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特点,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内部岗位与职责的转换,提升??验室管理的水平。

(四)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实验室目标为基础,针对于实验室的教学目标、试验设备管理目标以及科研活动目标等内容,进行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规划。在绩效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将每一个目标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划分为不同的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评价的准确性,要保证同一层面的评价指标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确定,帮助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推动管理工作的实践。实验室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实验室绩效评价方法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满分制评估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两种方式,通过对两种绩效评价方式应用范围、使用环境、具体操作流程进行确定,从而提升了绩效评价方法使用的实际效果,满足了评价工作的客观需求。

(五)加强网络管理

为了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能力,需要进行信息化、网络化体系的搭建,将教学、科研与资源共享进行衔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借助于网络平台与硬件终端,持续深入的开展资源优化管理活动。具体来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对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人数、设备使用情况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实验室中各项资源进行必要的管理,并对各项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梳理,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实验室设备进行追踪,实现周期性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得各项实验室设备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真正将实验室管理活动与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衔接起来,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5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资源配置;日常管理制度;队伍建设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为学生学习实践计算机的重要区域。在高职院校,无论是否是计算机专业,其实践教学工作都十分重要,这就提高了对实验室的要求。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由于承担过多的实践教学任务,难以抽出专门时间对实验室进行维修管理,且维修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学校聘请工作人员进行的,很少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锻炼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由学生构成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管理维护实验室的能力。在学生充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主力军的同时,老师则充当着指导性的角色,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提高自我的机会,便于形成师生共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一、优化计算机实验室资源配置

在计算机实验室内,硬件设施的资源配置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高校运行。实验室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一般是分期购买引进的,即存在技术水平间的差异,这就需要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的实际硬件设施状况,在满足学校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兼顾计算机硬件设施的使用时间等因素,对实验室计算机新旧并存状况进行妥善管理,实现实验室硬件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实验室计算机进行优化配置中,如若按照时代潮流的要求,则要将全部计算机进行淘汰,这必将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陈旧但尚可使用的计算机集中到一个实验室内,为学校大一新生学习基础知识提供便利,如安装一些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的打字办公软件等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也可以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组装计算机硬件、维修实验室系统安装于调试系统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维护管理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组建的能力以及判断处理计算机故障问题的能力等;针对一些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则可以让他们利用实验室硬件较好的计算机,安装最新软件,如3DmaX9、JavaCaD2012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完成学校的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等。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完成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同时又可以满足学生参与实践、提高自我素质的要求,并将取得较大的成绩。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这既包括对专业老师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又包括对上课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如若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使各个专业老师在工作中有据可依,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规范的约束。同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实验室可根据管理制度进行妥善处理,从而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一个面向全校开发的实践操作室,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放,有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放,因此可以面向全校招生学生助理,来以实验室人员身份开展管理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改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在由计算机实验室助理管理实验室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培训,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二则是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深入认识计算机实验室宗旨目的等;第三是学会对实验室系统保护软件的安装管理,学会对计算机实验室硬件设施的维护等;第四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五是对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助理学生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要求其做到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有事需事先请假等,以让这些学生较早的接触企业管理模式,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为提高学生参与管理计算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适当对其进行生活补助以及一定的奖励,来逐步完善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实验室能否高效运行,管理制度越是完善清晰,越能够保障学校教学计划任务的完成,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有序,资源配置良好,学校各类教学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等。

三、加强计算机实验室队伍建设

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即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强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实验室工作人员属于学校的教学辅导人员,主要负责学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实训管理工作。在实训管理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承担着在实践中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着维护实验室设备工作,这包括对硬件设施相关软件的维护与更新、调试与安装,还负责着与专业老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等工作,即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等。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有耐心地对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口授,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既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满足为全校师生服务的需要等。

参考文献: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6

[关键词]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独立管理;运行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1.104

[中D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1-0210-02

0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制改革大力推动下,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迅速,实验室在整体建设、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科技竞争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

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自主创新、科技竞争、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外重点实验室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重点实验室“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日趋明显,管理模式严重跟不上科学研究水平,导致重点实验室运行不畅通。如何通过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来强化实验室科研实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实验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存在问题的分析

1.1管理层次复杂,缺乏独立管理

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相对独立管理难以实施。

首先,高校重点实验室一般由主管单位(教育部或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宏观统筹,依托单位具体领导,实施实验室主任责任制,而主管和依托单位将实验室管理基本停留在文件层面,重数据、轻落实,重项目、轻管理;

其次,大多数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背景、人员组成、支撑条件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与依托院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

再次,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成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院士或知名学者,往往身兼数职,没有过多时间策划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种复杂的管理层次导致实验室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项目和人才难以形成有机整体,阻碍了实验室整体效益的发挥。

1.2开放体制具有局限性

高校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放”作为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使科研信息和资源得到了共享,从而发挥重点实验室科技辐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开放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开放课题小而分散,有的实验室平均每个开放课题经费不到1万元[3]。甚至有些实验室开放课题形同虚设,更不要说面向国际开放,吸引人才。

1.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办法条例

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尤其缺乏人才管理新机制,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创新人才体系[4]。我国虽在2002年颁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高校重点实验室也在此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但在管理中缺乏灵活性和主观性,导致实验室科研工作开展起来束缚较大。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主任领导下设立独立的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的日常行政事务、科研项目以及财务等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学术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择专门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择优录取。管理委员会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实验室主任开展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督促科研项目实施、做好实验室对外宣传、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使科研项目、队伍人才和先进仪器设备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实验室运行顺利。

2.2强化科研团队建设

人才团队是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的核心力量,各实验室为了能够获批更多重点项目以及扩大实验室知名度往往花大力气引进学科带头人,却忽略了对科研骨干人员和中青年人员的培养,造成“断层”现象。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梯队建设,不仅需要领军帅才,还需要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5]。

强化团队建设,首先要用政策保障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要打破壁垒,制定与人才能力、贡献相适应的灵活有效的奖惩机制。

其次,充分调动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流动性,这些流动人员能够为实验室的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科研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

再次,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及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发挥研究生科研助手的重要职能,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是实验室新兴力量的重要来源。

2.3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新理念[6]。充分发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开放,要真正做到课题、大型仪器设备、学术思想及科研信息开放。通过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通过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促进校企等合作研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使科研资源真正做到共用共享。

流动,要稳定的、有序的流动,优化人员结构,疏通流动渠道,使团队保持旺盛的科研创造力[7]。

联合,要发挥自身优势,与国内外高校或实验室、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竞争,是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核心体现,贯穿整个实验室运行,实验室要打破旧观念,不断提高竞争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实验室。

3结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校与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战略共同体,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关系到两者的共赢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重点实验室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才能为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根,刘燕美,张峰,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展望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2):51-54.

[2]阎康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01.

[3]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9.

[4]由长延,陈灵犀,谢桂红.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问题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2):8-11.

[5]赵全志,李潮海.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107-110.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7

关键词:资源共享;机房管理信息化;过程控制管理;云平台

1高校实验室现状

1.1管理伍和管理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虽然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管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体现在实验室管理队伍的配置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在待遇上、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使得管理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

1.2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多

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频次高,安装的软件众多,因此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在使用中,学生不爱护计算机,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计算机发生硬件或者软件故障。

在软件方面,由于不同专业教学所需的软件不同,这些软件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软件之间都可能会有冲突,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软件之间的不兼容会导致计算机的运行不稳定,影响计算机的实践教学。

2高校实验室改革

2.1建立实验室制度管理体系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在线考试系统,在学生首次上机实验之前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同时建立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考试题型可以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每个学生进行在线答题采用随机抽题的样式。

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立,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任课老师,实验室上机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讨,制定符合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安全制度。参照学校各类制度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学生机房上课须知”、“机房安全卫生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各人员岗位职责”、“教师机房上课须知”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规范。中心严格按照制度运行,如每学期都按“实验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个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人员岗位日志,实验室安全情况,实验室设备维修记录,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完全情况使用记录等日常运行档案进行严格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

1)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

由各课程归属部门完成课程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并将大纲和指导书链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上,需要的老师可以从中心网站上进行下载,如果有修订的,也会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学生也可以下载,按照大纲或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预习。

2)实验室开放

对照《金陵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计算机工程学院出台了《计算机工程学院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计算机工程学院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细则》。实验室的开放,首先得有相应的实验项目,有了实验项目,学生才有选择有关的项目进人实验室进行实验。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细则从开放实验立项的原则、开放实验的类别、开放实验的组织实施、鼓励和奖励办法以及每学期实验室开放的安排和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等方面对实验室的开放进行了规范。教师通过中心开放实验管理系统将开放实验项目和开放实验室信息进行,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预约,中心按照预约的信息安排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3)教学资源

通过学院的ftp网站将教师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毕业设计材料、教学视频等数据资源按照课程进行分类,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版权,该网站对每一个课程用户都设置了账号,用户必须经过认证才能登录。只要是合法的用户,就可以下载ftp网站的教学资源。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只要将用户信息告诉学生,学生就可以登录进行下载,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

2.3机房管理信息化

实验室机房管理系统平台。学院各个实验室安装了机房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将实验室人、物合理地进行整合。该系统方便了老师上课,方便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设备,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教师上课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统计学生的出勤率、迟到率,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有班级需要申请实验室,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机房机器申请,方便了老师和机房管理人员。

设备的利用率是实验室效益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保证实验室有饱满的实验人机时数。对于设备的选型也进行了认真调研,采购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做好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使用年限已到,并且不能满足相关专业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的使用要求的时候,首先看是否可以转为基础实验室,继续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不能满足的实验室,可以考虑将部分相对稳定设备转移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继续服务。通过设备处的考核,中心的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在全校是最高的,主要设备一计算机的使用年限也是最高的。

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统计机器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有哪些机器有故障,然后及时去处理。

2.4机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效率。机房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学习和引进别的学校的机房管理方面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机房管理人员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2.5实验教学的过程控制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过程的监控,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对教师上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教师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实时统计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出勤情况,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看,可以实时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如果学生在实验室不认真操作,教师可以对其学生进行黑屏,发信息提醒,或关机处理。这些能够协助老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6建设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室客户端、云管理服务器、交换机、虚拟宿主、文件服务器构成。实验室客户端主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界面,实现学生与后台服务器的交互。在使用实验室客户端之前首先创建虚拟机,登录云平台管理控制台,在实例界面选择添加实例。对云平台管理服务器进行安装配置,然后安装mYsQL服务器,导入云平台虚拟机模板。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可以解决传统实验室资金不足,设备不足的问题。云平台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计算模式,强调在平台环境下运行大规模应用的可伸缩性和可用性。

2.7建设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实验室

根据it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并结合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编程实战、工程强化实训,将企业最关注的项目经验、实用技能融入于实训过程,让学生掌握企业开发项目具体流程。所以建设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实验室势在必行。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8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共同管理高效有序

1规划统一实验室硬件设备,提高计算机利用率

1.1不断跟进硬件设备的最新发展状态

计算机实验室能否高效稳定的运行,关键在于过硬的硬件条件。由于计算机使用年限的不同,其硬件设备也出现了新旧不一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跟进当前的发展状态,再加上不断新增的专业,更需要做好相应专业的硬件设备维护与维修,这样既能满足学院的整体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又能使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管理实验室。

1.2充分利用旧设备,提高计算机利用率

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购买年限的不同,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实验室硬件设备新旧并存的局面,如果完全淘汰全部旧计算机的话,会造成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应该把旧计算机几种到一个实验室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计算的硬件组装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安装一些对计算机要求不高的软件进行操作,比如oFFiCe办公软件以及日常生活小软件等等。同时,在实验室教师对学生的系统培训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硬件维护、系统维护与管理、实验室系统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维修以及网络组件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也学懂了如何维护和管理实验室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硬件维护、网络组建与基本硬件配置、机器故障以及处理方法,实现与教师共同管理计算机实验室。

2选配人员,制定日常的管理规章制度

2.1筛选管理人员并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实验室活动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和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工作态度、思想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上。选配人员时,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可安排学生分别在处理日常事务、门禁处检查上机学生是否穿戴鞋套、计算机实验室的课程安排、实验室日常维修、考试系统传输与调试等,总之,选配人员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正确的选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

2.2制定日常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实验室人员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选配合适的人员从事实验室活动,这是实验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繁复,因此要制定出规章制度,使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做到有章可循,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随着工作和实验室环境及不同学生发生改变而完善的,将相关规章制度铭文悬挂在一些可见地方,并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各项条款,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各项设备,包括交换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安全教育。严格考勤制度,制定严格的考勤表,要求学生在工作时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为步入社会、进入真正的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影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度条款越清晰,管理就越周全,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即使在上机学生多、管理人员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实验室也仍然能够做到开放有序,保障实验室教学与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的协助教师管理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处理日常文件、校园网的维护与管理、实验室软硬件的维护与维修等,其中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软硬件的维护与维修,如硬件的及时更换、系统维护、主机和显示器的基本故障维修、系统的安装与传输、整个实验室的网络安全等。每学期的四六级上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是对管理学生的一大考验。由于以上这些考试的重要性,管理学生需要协助实验室老师做好考试系统,完成实验室内所有计算机的传输与调试,确保无一坏机,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室计算机的使用频率也较高,随即而来的故障机也逐渐增多,加之课程量增大,实验室空闲时间较紧张,这些都需要管理学生必须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责任心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合理安排好时间,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前提下,与教师一起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4结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环节较多、关联较密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内容和方法一直呈现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作为现代化的实验室,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管理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又能保证工作完成的数量;不仅可以避免人才浪费,又可以有效的进行人员的资源整合。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时实验室活动有序、正常、科学以及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管理实验室的能力,实现与教师一起管理、维护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宁丽莎.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信息科技,2008(7):33-37.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9

关键词:GiS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高校

DiscussonthemanagementofGiScomputerlaborator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XiongLinhua

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theGiScomputerlaboratoryistheimportantbasefor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ingeographyandGiSprofessionalofcollege,andisoneofthebasicconditionsforrunningschools.Formanagementandmaintenance,itdirectlyaffectstheteaching,researchandstudenttraining.therefore,strengtheningthemanagementofuniversityGiSlaboratorymaintenancehasbecome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articlefromtheconstructionofthesystem,suchaspeople,equipment,andsafetypresentsproposalsforstrengtheningandimprovingGiScomputerlaboratorymanage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GiScomputerlaboratory;management;university

GiS计算机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地理与GiS专业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地理与GiS专业课程授课及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熟悉GiS软件操作,提高计算机操作和GiS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GiS实验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GiS实验课的开设和教学质量,如何搞好GiS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1高校GiS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开放时间长,管理困难

由于学生上课、上机频繁,除正常的实验课教学需要开放实验室、上机实验外,大部分学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上机编写程序、绘制电子地图等,以完成实验课和其他课程的作业,从而造成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实验室管理困难的现状。

1.2使用频率高,人员变更频繁,计算机软硬件易于损坏

为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GiS实验室的计算机均需频繁安装、卸载各种GiS应用程序软件,同时,学生上课、完成作业必然将个人硬盘、U盘等带入机房,有的学生将个人使用的软件、信息资料等拷贝到计算机硬盘上,使得计算机硬盘信息储存量过大、过杂,删除时留下的垃圾文件等有较多的累积,导致计算机硬盘、内存储存空间变小以及软件相互冲突等问题,使系统运行速度降低、死机等频繁发生。个人硬盘、U盘的频繁使用,将大量病毒带入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软硬件极易损坏。此外,GiS实验室计算机的使用者并不固定,由于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不同,频繁更换使用人员,极易导致计算机受损。

1.3用电负荷大,失火隐患较大

由于目前的招生制度,实验上机人数居高不下,导致GiS实验室计算机、扫描仪等配置数量增加,往往每个实验室30~40台套,加之空调等电器全部开启,用电负载较大。长期超负荷使用,电路老化容易埋下火灾隐患。

1.4信息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GiS实验室教学、科研使用的地理信息资料数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有许多资料属于资料,如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因此,高校GiS计算机实验室属部门,如管理不善,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高校GiS计算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管好实验室机房的基础,是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健全的机制十分必要,如《实验室人员进出制度》《实验室计算机操作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仪器设备保管制度》《资料使用管理规定》以及《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的制度能加强高校GiS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满足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财产和保密工作的需要。高校GiS实验室管理制度需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完善:

2.1人员管理制度

高校GiS实验室人员管理涉及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需从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和使用人员需知两方面加强构建,一方面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为管好实验室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明确使用者必须遵守的规则,约束使用者行为。

2.2设备和资料管理制度

在设备管理方面,主要是明确责任,通过完善登记、交接、定期检查维护制度,确保设备保管到位、责任清楚、维护及时。计算机等实验室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进出库、领用管理,通过建立登记制度,明确领用、管理人员责任,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设备的保管与使用。实验室计算机等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人员较杂,定期检查、维护十分必要。因此,建立制度、明确人员、落实责任,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

3GiS实验室的教学过程管理

GiS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为此,必须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3.1做好授课计划,合理安排设备使用

每学期开学前要求各任课教师必须拟定实验课教学计划,并提前交给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便根据实验上机的班级、人数、课程等内容合理安排上机时间、准备教学材料。

3.2做好实验课记录,及时分析处理

上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计算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实验资料、材料的领用、使用记录。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实验班级、内容、指导教师、机器状况及上课记录和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整理,一方面确保记录的完整、规范,另一方面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实验课程安排和设备使用,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3.3使用正版软件,及时清理教学过程产生的垃圾文件、材料

为确保计算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校GiS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必须安装正版windows操作软件和GiS等应用软件。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文件和教学材料,是导致计算机内存和硬盘壅塞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泄密的主要途径,必须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及时清除教学过程中安装的软件和实验材料,一方面确保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确保相关材料不在计算机内存留,尽量减少泄密的可能。

4GiS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4.1实验室设备管理与维护

设备管理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GiS实验室拥有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

计算机等设备需定期打开机箱检查接线、插口等情况,清除机箱内的灰尘。如检查时发现或使用中出现设备故障和相关问题时,不能由学生自行处理,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验室的设备。

对于宽幅扫描仪等价格较高仪器设备,需专人专用,没有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场,学生不能随便使用,以免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同时,要确保实验室清洁干燥,避免环境问题导致计算机的污染、损坏。

对于保存地理信息资料的硬盘等,要保存在安全、干燥的专用房间和保险柜内,同时也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硬盘及硬件内的材料是否完好、安全等。

4.2实验室软件维护

第一,要在每学期开学时做好软件维护工作,做

好相关文件的备份。第二,重点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杀毒工作,安装正版、高效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确保计算机随时处于安全防护状态,同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杀毒。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第三,对教师和学生安装到计算机中的相关软件和数据资料,应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将不必要的软件和资料清理出去,确保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以及能拥有足够空间运行GiS相关软件。

5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的安全,机器设备的操作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安全以及防火、防盗等。每个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安排专业人员轮流值班、负责保管,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科研的任务。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既要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又要联系实际,同时还应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计算机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兴权,邹艳红.创新型GiS实验室建设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34-138.

[2]左银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9:106-107.

[3]李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1,5:145-151.

[4]见伟平,周智明.高校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1,10:163-165.

[5]陶星名,纪伟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24(5):142-144.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篇10

关键词:实验室群管理系统;校园;自助式

1校园自助式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系统支持

基于校园一卡通的校园自助式计算机实验室群自动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要实现对校园网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所有公用计算机实验室实现管理。

1.1管理方式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式管理。管理系统一方面要实现对校园网内所有公用计算机实验室群的统一管理,如用户账户管理、个人上机上网计费、各实验室的状态监控、个人用户的账目查询和汇总,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各计算机实验室群的要求,对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集体用机排课、个人用机等进行分散管理。

用户可以凭校园卡出入任何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计算机实验室和校园网上的各种资源,包括访问internet;各院系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员可以对所管辖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控制、管理和数据汇总;管理中心对个人的用户账户和上机费用等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所有计算机实验室及用户的情况进行查询和汇总。

1.2技术路线

(1)校园网作为网络发展中的一个最活跃的分支,正日益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础平台。通过校园网,可将分散的计算机实验室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实现数据分布和功能分布。在分布处理上我们将其划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①数据分布。校管理中心中央数据库存储公用数据(包括个人账户,基础管理信息,internet访问量、统计信息等);各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中心数据库存储本地信息,对没有配备数据库服务器的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将其本地数据存放到中央数据库服务器或其它临近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计算机实验室内的单机系统存放本机信息。每一部分数据中都包括预设数据和系统运行中临时生成的数据。

②管理功能分布。个人用户账号、费用结算、总体统计功能等在校管理中心完成。自由上机的用户从各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中心进入当地的计算机实验室,身份验证功能通过访问中央数据库完成;课程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用机管理、当前用户管理等功能由各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中心访问本地数据库完成。下机管理由客户端管理程序访问本机标志数据与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中心数据库来实现。

1.3设备配备

由于各计算机实验室群都己组网并连接在校园网上,为尽量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系统在实现上可给每个计算机实验室群增加若干台普通计算机作为管理机,并配备读卡设备,以很少的投入实现了高效益。

2校园自助式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系统方案

系统有三类用户:普通用户、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用户和排课用户。普通用户为上机用户,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用户为对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排课用户为按教学任务要求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排课管理。

根据用户要求,刷卡端、充值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端和客户端设计采用三层C/S模式,查询端采用B/S模式。采用这种混合模式方案的优点在于: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加强了控制;经济有效地利用学校内部计算机的资源,简化了一部分可以简化的客户端;既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又保证了一般功能的易用与统一;系统维护简便,布局合理;网络效率高。

自助式人性化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系统采用射频卡,对账号方式兼容的处理方式,同时采用了门禁方式的优点,用户上机首先通过刷卡门禁,上机用账号密码登录,下机注销账号。有关射频卡的上下机计费操作处理由服务器完成,管理机负责账号的上机登录处理,门禁机则智能编排和指引用户的实验室和机位。

在各计算机实验室群的门口置放若干台刷卡机,欲上机的用户在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前,先在刷卡机上刷卡,该用户信息就被记录进与刷卡机相连的计算机中,分配学生上机的机器位置,学生进入相应位置开始上机,等上机完毕,只需在所用的计算机上做下机操作即可。这样系统根据上下机时间差,再乘以相应费率,得到应扣除的上机费用。此系统比机票精确、方便,设备较简单,费用也较低。

系统属于用户端控制、门禁方式进出、帐号式计费管理系统,能灵活控制管理全校计算机实验室,实施准确的计费策略,高效的管理方式、并可对数据进行统一分析。3校园自助式计算机实验室群管理系统实现

3.1系统结构

校园自助式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群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控制的C/S和B/S联合架构模式,采用三层交换和安全技术设计,将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控制高效的结合成一套联动的系统。系统底层采用汇编语言,windows平台下采用优秀的前端工具Delphi7.0开发环境,动态服务页制作系统和灵活易用的microsoftSQLServer2000开发。系统使用iC卡、射频卡、磁卡、条形码卡或与一卡通对接的方式,控制端采用刷卡门禁、电源控制或密码用户验证的方式。

服务层采用SQLServe、数据库及XmL和openXmL技术。对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充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结合本地暂存、批量发送的数据传送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解决了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中间层一方面通过SQLoLeDB通用标准接口与数据库实现通讯,一方面开放iiS服务和SoCKet套接字,提供标准的weB浏览和网络三层的SoCKet通讯接口。利用快照复制技术,较好的实现了数据复制部署。

3.2系统主要模块功能实现

(1)刷卡客户端。

通过多接口的读写模块可以从iC卡、射频卡、磁卡、条形码卡或校园卡读取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数据库相关信息为学生分配设备或资源。刷卡端同时与电子门禁、电源控制和用户密码验证部分相连,可以完成自动电子开关门锁,启动相关设备等功能。

(2)实验室管理控制台。

显示并控制实验室状态,显示并控制设备或资源状态、学生实验信息,包括实验室开放、维护、关闭,设备正在使用、使用结束、调整、维护、日志查询。与客户端的远程通讯,对实验室每台设备或资源进行远程控制、采集信息、信息、收集物理地址、启用控制,更新控制等操作;与调度子系统的对接,完成课表信息的读取,自动分配预约设备及预约时间,并生成预约明细表。

(3)实验室客户端。

客户端支持DoS,windows98,windows2000,Xp等操作系统。采用了进程监控、锁屏、线程注入等技术,可以保证与客户端的实时通讯,而又不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客户端服务程序可以根据设备的物理地址按照用户要求自动设置网络ip地址,并可实现自动更新、修改密码、设备使用日志查询等功能。

(4)学生查询端。

读取校园卡信息,基于B/S模式查询用户个人使用设备和资源的情况,消费情况。生成分析图表,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

(5)系统查询分析端。

查询每个实验室的状态,每个用户的状态,并可对每个实验室的设备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单个用户及群用户进行分析,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和实验室建设。

(6)后台服务进程。

数据库三层技术的中间层,完成与客户端和管理控制台及数据库间的数据通讯。采用中间层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自动即时的对数据库相关信息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调整,服务进程同时具有定时备份数据库,定时扫描网络等功能。

(7)触摸屏式自助转账机。

读取校园卡信息,验证身份后提示用户输入要转入的金额,将一卡通中的金额转入实验室账户中,并在实验室数据库中生成相应的时长。

(8)实验室排课子系统。

系统主要支持课表的智能化录入和维护,生成课表的统计曲线图,并生成支持二次设计的各种报表。

①课表维护:对于实验室的课表进行录入、维护和各种批量操作的功能。还附加了人数统计,课时统计等功能。

②课表录入:基本实现了无键盘录入方式。可以只借助鼠标完成主体信息的录入。

③课表打印:功能强大的可定制课表打印模块,可以让你在自动生成的报表上再次修改,并可保存模板。

3.3实施流程

(1)学生到刷卡机上刷卡进行身份验证。对接专用poS机对校园卡进行校对黑名单。不成功,传给pC机错误信息,退出流程。

(2)poS机取出卡内信息,传给pC机。

(3)pC机通过卡号,在计算机实验室数据库中查找该用户,如果不存在该用户,将该用户送入新用户清单,待处理,并退出流程。

(4)查找该用户是否有欠款记录,如果欠款,刷卡机通知poS扣除卡内相应金额(自动控制),待poS机返回确认信息后清除欠款,同时生成消费记录。

(5)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刷卡流程。

3.4系统配置要求

(1)服务器环境要求。

硬件:pentiummmX200处理器\64m内存\剩余300m硬盘空间\l0K网卡

软件:windowsnt4.0以上的版本,SQLServer2000

(2)刷卡、管理端环境要求。

硬件:pentium133处理器\32m内存\剩余100m硬盘空问\l0K网卡\读卡器

软件:windows2000

(3)自助转账机。

硬件:pentium133处理器\32m内存\剩余100m硬盘空间\l0K网卡\读卡器\触摸屏

软件:windows2000

使用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好处协助工人员进行课表编排,并实时生成各种分析曲线图。

参考文献

[1]刘晓强.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实验室群自动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