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07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摘要:随着经济体的进步,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发达,交通工程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交通工程管理是整个交通建设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我国在交通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交通工程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www.Lwlm.com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交通工程管理还存在诸多弊端,并指出今后该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走改革路线。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重要性;问题;改革;对策

abstract:alongwiththeprogressoftheeconomy,thetrafficengineeringconstructioninourcountrymoreandmoredeveloped,thetrafficengineeringpositionalsomoreandmoreimportant.thetrafficengineeringmanagementisthekeyofconstructionofthetraffic.But,becauseofthesituationinourcountry,ourcountryinthetrafficengineeringmanagement,therearealotofproblems.trafficengineeringmanagementfromintheimportanceoftheentirenationaleconomynationaleconomy,thethesisanalyzesthepresentChina'strafficengineeringmanagementhasmanydefects,andpointsouthowtosolveinthefuturethedifficultyofthecurrentthroughreformandroutes.

Keywords:trafficengineeringmanagement;importance;problem;Refor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面的组织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

交通工程管理中,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工程的质量。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技术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具备一很强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要想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完成交通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好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国交通也日益发达,公路的里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体制机制、养护工程、规费征收、路产保护、队伍建设、行业稳定等众多领域。如果说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管理就是保障,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任务责越重,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而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的修建只是解决交通问题的第一步,公路建成后为了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保证国家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其采取非常完善的养护措施。如果只靠新建工程和规模扩张来发展交通事业,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也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和管理层次的多元化,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延期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很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交通养护管理上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养护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

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来源主要采用拨款形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方面己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其次,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有些地方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www.Lwlm.com作坊式生产组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有,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造成养护人才短缺。另外,公路养护缺少养护定额的规范。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养护定额和技术规范,养护工程费支出没有考量标准、随意性比较大,引发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

我国交通工程管里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理模式陈旧,由于体制原因,管理者实施项目中不能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导致管理者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管理班子往往是临时搭建,导致项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还有,政府监控不力,项目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组织实施管理和建设监管同位一体,不能保证规则制定的公正性、执行的透明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无偿使用,项目实施能体现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容易诱发申请工程项目资源的争夺。政府部门面对相对有限的资源在外界干扰下较难做出科学的决策,不能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项目,容易导致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

3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手段

3.1交通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的改革手段

(1)首先要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定期检查评,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小目标,具体细化每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首先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信服,对存在的问题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以提高工程质量。另外,根据公路项目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高度重视基层的施工质量,从质量教育入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要分层次,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尽量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符合大众的口味,使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

(3)做好工序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工序顺序。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流,在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加强现场工序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顺序完成每一项工作。

3.2交通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的改革手段

(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首先,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www.Lwlm.com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交通工程中新技术的运用,加速了建筑产品革新,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工程任务顺利完成。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养护机械化,需要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务。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要使新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改变,增强各个环节的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将交通工程市场监督好,提高其管理水平。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1.1城市道路分类依据不清晰

对于各类道路而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只从从道路技术指标、硬件设施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分类。以主干道为例,只要求“红线宽度达到一定标准、车道数达到六车道”,而没有道路两侧用地及交通管理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1.2各类道路定义及界定不清晰目前,对各类道路的定义,我国施行的各种标准规范中各不相同。例如:在《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中,把干道定义为“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则把干道定义为“它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不明确的道路定义,致使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流组织混乱,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路网系统既有的总体效能被削减。

1.3实现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不足在我国,各大城市虽然都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但是对各等级道路缺少合理的交通流组织以及交通管理。而对于如何对各类性质的道路进行交通流的组织和实现对它的管理,现有的分类方法没有体现出的具体措施。

1.4没有把道路功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来从宏观上说,基于传统的功能分区用地模式,对部标道路进行分类。从道路本身来说,我国在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城市干路不仅要承担各种交通功能,还要承担绿化、景观、沿街设店(购物)等功能。鉴于此,进行用地布局调整,对城市主要干路的功能进行净化,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从认识上,对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开发观念进行彻底改变,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2、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960年10月,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一级为全市干道、入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二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路;三级为住宅区道路。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道路强调的是其平面性质,而没有联系交通流的属性;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当时城市的交通压力不大,这种分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1991年,实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又把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大类;1995年9月,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对各类道路的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

3、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3.1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1)分类的原则。一是道路有主次、功能有分类。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的强度,要和城市所提供的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协调起来,道路网络容量一定情况下制约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土地使用性质,要求城市道路功能也应是不同的。在出行方式上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出行目的和方式都得到满足,城市路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载设施,必须要有分明的层次,而且也要有清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各类道路上,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主体的通行优先权是不同的;二是通过道路使用管理,使道路规划功能得到保证。划分道路功能和等级,不仅应对道路规划标准予以确定,而且应该对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予以考虑,从而为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通过使用管理,对于道路的规划功能予以强化与和保证。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依据道路的等级和车速的限制规定,对车道宽度、信号灯和出入口间距、停车、公交车站等进行确定;三是交通政策要体现区域的差别。应在充分考虑道路所处的区域、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道路服务水准要求的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城市道路的等级。

(2)分类的依据。划分城市道路等级的依据:城市用地布局、不同城市道路的几何特性、承担的交通流特征、改造建设城市道路的可行性等。主要包括:道路红线的宽度及其断面的构成、道路沿线的土地使用、交通环境、设计道路的车速、配套的交通设施、交通量,交通的构成、特性、组织的方式和交通管理的强度,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的战略意义,在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中道路所属的层次。

3.2分类的内容

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和原则,大中城市道路可以5类9等级:

(1)快速路。快速路根据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和具体设计形式,又可分为快速路和准快速路两个等级。快速路主要进行通过通服务,它连接城市与周边的纽带,也是周边途经城市的快速通道。未来考虑路网的需求城市内交通性主干道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在城市内部又划分出准快速路,准快速路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城市各区,以及实现对外的通道。与交通性主干道相比,其技术等级更高,但考虑到选线时可能沿原有道路进行,快速路改造不容易,大量建筑坐落在沿路,因此,在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部分服务考虑进来。

(2)主干道。主干道在城市中起骨架作用,根据道路两侧的建筑功能与性质,以及交通流的属性,又可以把主干道分为交通性主干道与服务性主干道两个等级。一般从定义上来看,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提供车流进出城快速通道,但是考虑到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在城区内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的主干道,应该对城市功能予以兼顾,要设置适当的服务,可以称之为服务性主干道。

(3)次干道。次干道属于过渡性道路,主要作用是承接主干道与支路,在城市交通中辅助主干道,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性与服务性之间的过渡性道路。出于管理交通上的需要,根据通过通与到达服务通在次干道中的比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区分次干道为交通性次干道和到达服务性次干道。

(4)支路。支路是指一个地区内部的道路,是该地区联系外部的主要通道。支路根据其在路网上不同的作用,又有重要支路和一般支路之分。重要支路可以对干道网的不足进行补充,其道路线路可以跨区,或者与主干道直接相接。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交通工程;问题;措施;施工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自古我国就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而道路则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检验一个国家的交通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道路是否顺畅,是否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于交通的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于交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私家车就多了起来,那么交通就会时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所以,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以及质量的要求都逐渐的高了起来交通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施工中的问题也就逐渐的凸显出来,公路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对于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对策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意义的事情。

一、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l_安全管理条例尚不完善

我国已颁布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涉及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安全在法律和制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同时,各地方交通部门也出台了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城市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从总体执行效果来说,城市道路工程法规尚未健全,可操作性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关键技术规程存在修订不及时和不完备的情况。

2.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大部分道路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仍旧薄弱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并未配备相应的劳务协作施工队伍,大都是在工程中标后,将工程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施工企业只是派几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强,无法按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主要以安全检查为主,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道路施工安全监管按照规定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制。而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大型的道路施工项目中存在工程管理薄弱,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工程检查制度和工程现场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4.安全管理资金不足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道路施工企业不惜恶意降价以达到工程中标的目的,导致一些工程在中标后可用资金不足,甚至只剩下工程的直接费而间接费所剩无几,其中就包括了安全生产经费、现场管理费等;即使预留资金相对充足,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降低工程成本更是将安全经费忽略不计,致使安全防护设施防护不到位、安全防护用品不能及时发放和安全事故率增加,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5.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致使施工企业对施工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意识也非常淡薄,有些企业根本不对在职人员或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即使有培训机制也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二、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有重要作用。

1.应该要求生产班组每天上班前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及时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交底要有针对性的内容;施工员、安全员每天对作业面上须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落实执行人员和整改期限;项目工程部每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由安全员及时做好台帐;检查要有重点。

2.要讲究实效,并建立项目整改书面通知单,及整改反馈档案制度;项目要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的管理及有关记录,对较大隐患在短期内不能及时整改的,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向上级请示;对操作班组或个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以相应的奖罚措施制约。凡承包单项工程的承包人,在签定合同时,必须签定安全责任合同,对自己所管辖的民工生命安全负责,如发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均由承包人自己负责,与公司无关系。

3.要认真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一切施工员,在旌工过程中,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凡违反规定或冒险作业,发生伤亡事故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所有的起重指挥和挂钩人员,在未操作之前,必须环视周围和楼下,有无人员工作,要求做到一要看,二要喊,三离开后,才能指挥起重,做到人生安全,否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完全由肇事者负责赔偿。塔机人员,一切操作必须按规范执行。凡不听指挥,违章操作,造成人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塔机工负责赔偿。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80-01

一、我国交通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公路交通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不论采取何种投资方式,其产权最终归国家所有,政府特许的收费运营公路,在偿还了投资本息后,其经营权及产权仍归政府所有,因此建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使用成本高低。造价同质量、工期共同构成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和目标,但在公路建设中存在着重质量轻造价现象。

(二)现行计价依据滞后,工程造价监管机制未形成

现行公路工程计价定额是1997年的,反映的是90年代末期我国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机械化装备状况;90年代中期开始,公路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1997年部颁定额已不能全面反映现行的施工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概算建安费(可比部分)与中标价差距较大(也有市场竞争激烈因素),表现为价格失真。概算确定办法与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不一致,口径不统一,实施过程造价监管不易到位。各级交通建设造价管理的控制多在设计阶段进行概(预)算审核,侧重于工程造价的确定而未能有效地对实施阶段的造价进行监管,项目实施中工程变更事项多、金额大,导致工程决算超预算、超概算。

(三)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执法依据不强

交通建设造价管理政策性强,造价管理应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交通建设各方从业人员的造价行为。近年来,全国只有云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9省区以省人大或政府令形式了相应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等地方法规或行政规章,交通行业内也有广东、湖南等十多个省区(市)交通厅根据《公路法》及《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结合本省区交通建设管理需要,制订了省级“交通(公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和行政规章虽然支持和规范了公路行业的造价监管,但存在着各省造价监管的侧重点不一致,国家层面缺少一部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公路建设的巨额投资缺少国家层面的造价管理法规。

(四)造价(定额)管理机构职责不清晰

目前交通部有公路工程、水运工程、疏竣工程三个专业定额管理站,各自独立开展工作,省一级的交通(公路)造价管理机构其职能、名称也各不相同,地市一级的造价管理机构差别更大,有些省区根本没有设立地市级造价站,有的设立了也没有正常开展工作。作为造价管理部门多局限在工程概(预)算审查阶段,所以,造价管理域面狭小。而对工程造价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设计和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部门虽介入而不是主要的组织实施者,使得造价管理经常处于被动局面,难以真正起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作用。

(五)交通工程耗资巨大极具吸引力,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工程设计中,虽然实施合同管理,但管理中也常发生合同之外的事,如变更超工程量,拖延工期,追加投资等,也易发生纠纷出现索赔问题。诚实守信的信用评级也不完善,也常因偷工减料、减低等级、以次充好、减短必要操作流程、监管不力影响造价。施工企业“围标中标”、“转包”、“分包”、“挂靠”等违规行为,甚至向业主行贿,追求非法利益,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合理构成。

二、采取对策和改进的建议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应将现有的公路工程定额站、水运工程定额站,疏竣工程定额站整合,组建全国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隶属于交通部,并明确其职能;同时各省区(市)交通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设置统一,职能一致。

(二)不断完善公路工程定额与造价计价依据

交通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规则,造价编制办法应根据近年来公路建设中累计的数据及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定额与造价管理有关计价依据。使定额的编制更为科学合理,保证根据定额编制的造价能反映工程的实际水平,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打下基础。

(三)完善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依法行政才可控制

立法确立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工程造价管理、监督上的权威地位。明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监督上的职能,使其切实履行政府的管理、监督职能,有责任和义务用法律来维护交通建设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有法可依,造价监管才能有效实施,造价才可控制。

(四)应加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造价管理机构专业资质的管理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重视交通建设造价人员资格认证和造价从业机构资质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熟练的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队伍和具有专业资质的懂管理、会管理的从业机构,以便他们能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造价管理工作。有的省已实行了造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对从业机构的资质管理,从效果上看已收到实效。要进一步与人事部门协调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资格确认工作,尽快建立交通建设造价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

(五)应加强交通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监管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监管制度力度的不断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钱、账、务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从而进步已落实了相关管理责任机制。但是,其中仍然所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加以解决。

1.现阶段我国交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而导致资产总额账面值虚高。

由于使用价值寿命的不断增加,致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其起初的账面价值,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着价值总额虚高的现象。

1.2资产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口径不一致,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各行其是。

一方面,财务部门以登财务账的固定资产为报表口径,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拥有、控制的资产为报表口径。当资产入账手续不全时,财务部门不无法进行账务处理。双方管理的固定资产范围不相符,特别是未经授权审批而处置固定资产,其固定资产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没有相关处置审批手续,导致无法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形成资产盘亏状态。这样会导致财务的固定资产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价值存在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侧重重点的不同,容易造成资产账务、有关各方各行其是,缺乏相互的联络、监督和制约,给资产管理带来隐患。

1.3资产管理存在购置难、报废难的状况。

交通单位存在资产购置难的现状,单位迫切需要某资产,但要经过长时间的审批和等待。这种资产的购置难,影响到交通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管理活动。资产还存在报废难,有的资产虽然没达到规定的报废年限,但其实体已不能使用,由于相关证据不足,办理报废审批很难。

1.4个别交通事业单位法制观念淡薄,未经财政审批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个别交通事业单位不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擅自将固定资产处置,这侵犯了国有的安全与完整,给资产管理带来隐患。

1.5很多交通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购置、建造、修缮过程中管理不规范。

很多交通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购置、安装、修缮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没有实行招标程序,合同约定不明确,常不区分涉税类型,把应开具建筑安装业发票的项目开成增值税发票,承包商违规减轻了税负,但该项目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审计鉴证时却不能被确认,这造成国有资产确认难。

2.所采取的举措

2.1交通事业单位应引进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客观地反映其固定资产价值。

近年来,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讨论日益成为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达成一定共识,即通过计提折旧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监督,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是否科学、有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会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严重偏离,虚增国有资产价值,是导致目前交通事业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固定资产价值在法定服务期限内逐月计入相关支出,能客观反映单位的国有资产价值,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2增强对资产需求的预判能力,极早立项,并加强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项目核算。

国有固定资产采购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需要很长的审批时间。因此要在管理中提高资产需求预判能力,尽可能早地发现需求,尽可能早地立项申请,以便更早地审批购置固定资产,为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服务。防止临时有需求,紧急立项购建,等不及就先自行购买的做法。在立项审批前,如果需求刻不容缓,可以采用临时租用的方法以解燃眉之急。绝对禁止未经审批擅自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事业单位不仅违规浪费事业经费,而且由于国有固定资产采购有严格的招标、政府采购程序,这种资产采购不符合程序,将来在处置时会面临很大的麻烦,甚至无法处置。另外,交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项目核算,即把每年的每个资产维修、保养费用进行明细的账务核算,当资产维修费用过大,超过资产原始价值的一定比例时,财务部门能拿出证据办理报废。

2.3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应加强沟通联络,各部门应尽快理顺固定资产审批入账手续,保障资产及时登记入账。

财务部门应该与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络,联合行动以尽快取得固定资产合规的入账审批手续,保障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防止国有资产长期“飘在账外”。对于账存实物的资产应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实行账务处理,防止资产长期盘亏的状况存在,恢复固定资产账务价值的真实情况。同时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填报相关资产报表时相互协作,核对其相应的资产管理情况,对于资产价值差异及时找出原因,及时申报审批处置。同时双方都各自留存对方给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以掌握最新的动态。财务部门对于尚未取得相关原始凭证尚未记账的资产要做到心中有数。

2.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资产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各方做好资产登记、领用、交接手续。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联合登记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卡片账,双方应该定期联合资产清查,盘点实物,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同时明确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相关责任人。

2.5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严格财政审批。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必须经过财政审批,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相关程序办理。资产处置应当由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交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违反国家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2.6规范项目招标,加强合同约束,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修缮管理过程。

交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建造、修缮中应依据国家法律予以规范。首先项目审批通过,资金到位后,应公开招标,提出相关标准、要求。招标单位应严审查竞标单位资质,从中择优选择合作单位,中标单位应有良好的信誉,承建项目能保质保量完成,能够提供标准的定额预算。同时应严格规范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明确的付款条件,约定开具的发票种类。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交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由于约定不明确,基建项目的工程原材料、物质开具增值税发票,仅对安装部分开具建筑安装业发票。没有按照基建项目标金额的全额开取建筑安装业发票。基建设计时,审计对固定资产价值不予承认,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混乱。因此必须加大合同约束,把好资产购建关。

结束语

从以上情况来看,固定资产管理是交通事业单位管理的难点,但交通事业单位只要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多想办法解决困难,规范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就一定能管理好固定资产。交通行业资产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将在开展业务管理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劳动手段(劳动资料)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晓松;;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2010年02期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待群众存有冷、横、硬、推、烦的现象。二是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多时,性子就有些急躁,态度不够和蔼,如遇到需要重复解释的问题时,噪门就会比平时响,显得没有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没有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三是服务经济的大局意识有待加强,思想狭隘,只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对业务工作满足于现状,缺乏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少数民警在执勤中还存有执法不规范、警容不整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从主观上讲,缺乏超前预见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看成绩多了,看问题少了,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是为群众服务观念不牢固。未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没有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工作中对待群众缺乏耐心,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制度定的不少,墙上本上都有,个别制定了只停留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抓落实不够好,有的民警违犯了只在会上点点说说,不提名不提姓引不起触动。

三、整改措施

(一)要规范勤务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范》,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时,要使用规范用语,做到准确恰当,用语文明,执法公正,路面执勤民警在继续保持规范化执勤形象的同时,做到“纠章时主动走到车前,说话时敬礼问好在前”,任何时候不辱骂、训斥群众。交通民警需要检查车辆时,应当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情况,选择安全和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避免造成交通堵塞,禁止逢车必查。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在无明显违法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不得随意拦截检查机动车。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不得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少填罚款额多收钱,故意拖延处理时间,不给违法驾驶员交付处罚决定书和暂扣凭证,使用非标准的处罚决定书和暂扣凭证,不按规定上交或者不归还暂扣的驾驶证、行驶证。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要物品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不得要求或者接受宴请。

(二)要规范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办案,执法公正。加强对事故处理民警的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坚持依法办案,对待群众做到热情,耐心,坚决杜绝“冷、硬、横、推”和“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各中队民警接到事故报警要先期处置,保护现场,抢救伤者,适用简易程序的要当场处理。车辆受损较轻,不影响驾驶的,不得施救或清障。需对事故车辆进行检验鉴定或委托定损时,可告知驾驶员将车辆开至指定地点。报警服务台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接警后,城区5分钟内、市郊10分钟内、农村地区尽快到达现场。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论文摘要: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形势下国内交通运输管理成就与问题并存。自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节奏和步伐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体系。目前,总体状况已经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明显改善。

1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交通主管部门职能不断完善,由原来的微观管理顺利过渡为宏观管理。目前除铁路价格仍然实行统一一体定价外,航空、公路、航运等基本实现市场定价机制。交通企业之间已经进入良性竞争态势。这对我国交通运输整体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和促进。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在交通运输改革的催生下,物流等相关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这些经营业绩的提升过程中交通运输业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也与之出现了一些问题[1]。例如公益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有机整合还不够合理和充分,企业之间的竞争秩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铁路运输情况特殊性,服务质量和售票系统仍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交通运输管理是我国社会事业管理与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门类,其内容不仅涉及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具体计划和步骤,而且还涉及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可谓国民经济中的命脉,交通机制的顺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优秀成分。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经济发展的快速性也为交通运输管理事业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新问题的出现往往导致一些旧的制度和思想对行业发展形成障碍,这一机制性问题始终是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不断向前迈进的契机,同时他也给当前和今后的交通运输管理带来更大的困惑。

2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存在不少现实问题,首先政企分离工作遗留问题较多,地方政府和国家职能部门在处理这些遗留问题的过程由于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不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首先我国实行交通运输业的政企分离改革以来,很大一部分精力在与处理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中的投资与管理,一些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度性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完善。经过不断的努力,一些领域的交通管理权责关系已经基本理顺,但是在基层和乡村仍然存在一些微观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基层交通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另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但是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能力上的不足。

(2)政令不一、多头管理的现象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尚未完全消除。交通运输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管理思维等旧传统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实行了政企分离,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政府对交通企业的指导和干预仍然存在,尤其是出租车客运方面,没有处理好经营者与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频出。

(3)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仍需巩固。我国交通运输实行政企分离的制度,运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出现在国民经济序列当中,但是这些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承担起了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2]。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得到体现,表现为一些地方交通运输行业仍然是国企独大的局面。没有实现安全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垄断现象和问题始终存在于企业管理过程当中,而且这些企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问题也并非完全适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3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深入推进交通投资和管理机制建设,理顺中央和地方交通运输管理关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联系中央和地方两个大局,地方经济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但是在投资方面承担的责任与之不符。这种现象也成为影响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为此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当积极处理好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原因。

(2)完善现有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交通管理体制性问题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交通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且在促进行业和市场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对现有制度进行科学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其中不足,全面系统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3)强化政府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企分离并非政府对运输企业的放任不管。相反,在政企分离之后,政府对企业发展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要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促进整个企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这也应当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障碍。处理好政企关系,双方应当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在推进整个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11-02

1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事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的完成情况。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基础性、服务性行业的核心内容,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更不容忽视。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将逐步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2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

2.1预算管理

黄长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上存在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定标准不清晰、预算编制的数据处理缺乏标准、预算编制的目标责任不清、预算编制组织的临时性等问题,提出了确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目标,构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组织及选择好预算控制方式的对策。王晖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单位未适应新的预算管理方式、编制预算模式陈旧、预算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阐述了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提出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模式,加强预算监督的建议。

国内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多数是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等方面进行的,较多的是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缺乏后续的监管,预算管理就显得不规范。

2.2资产管理

李益华归纳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资产产权不清晰,资产配置不科学,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处理不规范等。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最后,提出了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苏丽英认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针对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应当依据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切实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实物运营的一致;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和维修管理。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享受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铺张浪费。固定资产作为交通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研究也颇多,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较丰富,但缺乏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跟踪研究。

2.3资金管理

冯岩指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惩罚措施不明,管理等级多,网络通信系统不发达,并提出完善管理体制,简编和裁剪单位各部门及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议。王茜对我国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结余处理不规范。她认为应当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核与监管作用、实施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减少专项资金结余几个角度解决问题。叶晓玲对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她认为在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监管无效、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财务控制的无法落实、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财务反馈迟缓等问题。介绍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总目标及原则,提出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运行框架及业务处理流程。屈哲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进行研究,从支出的比重、支出的结构及支出的规范性方面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预算编制、内部控制、推行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建立内部费用制度、建立完备的支出监督机制等方面控制经费支出。

资金作为一个单位各项活动的源泉,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部分。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缺乏实际论证,需要将研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予以验证。

2.4会计核算

张志军、何凝凝等人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特点及现状,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及办法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财务管理主动性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财务治理水平的强化等方面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毛江英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会计法规制度的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强化、会计集中核算的加强等方面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制进行改善。葛秀结合事业单位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指出交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提出了研究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的基本思路。

国内学者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角度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调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研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对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的研究需要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以见成效。

2.5财务管理模式

赵霞从内部监督、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收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苗巍指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颇多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控制成本与支出以及提高账务管理的信息化及网络化程度的建议和对策。霍亚平、车艳琴等认为要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应从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外投资、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上多方面着手处理。周先柏、张艳辉针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各项资金监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审批制度、狠抓会计基础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宋一新、张小雪指出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从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几个方面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针对这块内容,国内学者大都是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多数是指出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虽然国内学者论述的内容看似不一样,其实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制度等几个大方面展开的。研究是理论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3结论与展望

我国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的学者多数为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者,高校学者研究较少。第二,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深层次的探讨。第三,研究的内容基本为理论性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财务管理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后也将会是国内学者关注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学者参与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层次更加深入,研究的层面放宽,加强实证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跟踪研究,以期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主线,覆盖资金筹集、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等多方面在内的一体化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参考文献

[1]霍亚平.迁移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3):60-61.

[2]冯岩.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8):216.

[3]苏丽英.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2011:52-54.

[4]周先柏.浅议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学术论坛,2007,(14):180.

[5]车艳琴.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33(3):193.

[6]张志军.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3):136.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交通财会;监督;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交通行业的各种企事业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都是来自交通行业的各种经济实体财务会计信息,这也是构成交通公共政策的两大制度的基础。交通行业作为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行政管理抑或是财会管理工作,都要结合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并在监督工作上做好,这样才能够保障交通行业的健康运行。

一、交通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模式分析

(一)交通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交通财会管理的内容是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对相关的问题得到恰当的处理,这就需要将财会管理的综合性内容得到把握。总的来说,交通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和综合性的管理,其中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对全省国有资产的使用及配置和资产统计报告等进行的管理[1]。而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执行部门以及调整部门的预算,会计的核算管理是负责办理各级的交通行政事业单位账务管理。在综合管理方面主要是将服务和监督集为一体,将预算和资产等管理间协调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交通财会管理的主要模式分析

交通行业的财务及会计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及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模式,其工作的主体就是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管理的对象则是参与交通运输及建设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统一领导也是行业的管理体制基础,结合行业的宏观管理方针及财政部门对其管理的哟求制定统一交通行业的财会制度规范。而分类管理则是各级的交通会计学会及委员会分类对其财会管理中的问题加以研究进行指导,对财会管理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交通财会管理中的问题及监督途径探究

(一)交通财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交通财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的监督乏力以及会计的信息失真是体现的最为显著的,主要体现在部分资金转移到账外管理,然后通过非财务机构或者是其他的人员进行管理,逃避相关部门的检查等。还有就是会计原始凭证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以及有着不合法的情况存在,公款私存以及账实不符,针对违反国家统一财政及财务的收支还不能进行有效的制止,从而使得财会监督的过程中缺少实际的执行能力[2]。

其次就是在票据管理上还存在着漏洞,各种规费征收的票据是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要点,对其进行的领用存都有着相应的规章制度限制。但从实际的审计情况来看,一些相关的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使得在制度上就存有漏洞。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就会造成各行其是以及无章可循的严重后果,实际的交通财会管理的政策及规范上也都存在着滞后情况,对财政的收支及程序和责任等方面没有明确责权利。

再者就是基建账体外循环属于管理,这就成了违法违纪的重要来源,而交通部门在实际的使用专项拨款的过程中,有着违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情况。还有就是经费的超支比较严重,对之处的控制不严格,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清除的划分,管理上也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

(二)加强交通财会管理的监督途径探究

当前我国的交通财政管理体制已经纳入到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范围当中,并将其归入到惩治及预防腐败的体系当中。对交通财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经济政治意义的大事。不仅要深化财会部门的预算,还要在改革的力度上进一步的加强。对交通财会管理的监督进行强化能够促进交通财会的整体健康发展,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施相关的策略,这样才能够确保财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3]。

具体的监督途径就是对财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强化,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财会从业人员要能够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只有将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将财会的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交通财会人员要切实将职业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多样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要最大化的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相符合,尽责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另外还要能够依法办事,将客观公正得到充分体现,交通建设是大的系统工程,而财会人员每天都会面对资金的收支,尤其是财会部门的负责人,所以要在政治素质上得到完好的具备。相关的负责人要将法律作为依据,严格的遵守,并将这一意识向财会人员进行深入的贯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够保障财会信息的完整机真实性。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廉洁清正以及自尊自爱,精打细算、搞好服务,还要具备创新的精神。

再者要能够加快建立以及完善会计信息网络,将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财会信息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信息,同时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行业政策的主要依据。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已经实现了初步的会计电算化,单核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大力的推动交通信息网络的建设,进而促进交通财会的管理职能转变。要将现有的条件得到详实的调查,做好系统需求调查,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4]。

还有就是要能够和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对工作能力进一步的提高,要着眼于财会监督工作的国际化及理性化,进一步的提升战略思维的能力,在工作的方法上要能够立足于交通建设的宏观环境。切实的达到收支合理,并要立足于交通建设,交通财会人员要用发展的观点对改革当中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深化改革的层次,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将交通建设机制而对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加强。还要能够将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总而言之,要能够多方面的进行考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的交通财会的监督途径理论分析能够发现,要想使得交通财会健康的发展成长,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将每个环节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能够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也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佟雪梅.探析信息化时代对财会工作认识[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林深.搞好财务大检查加强财会工作[J].财会通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