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管理内容十篇实验室管理内容十篇

实验室管理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55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环节。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人才质量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特别是从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讨,大大提高了电类各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高。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根据基础理论的进程,分为电工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系统实验三个层次。这种层次符合人的认知过程。但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如授课模式基本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实验的内容则是过于紧贴理论教材,验证性实验居多,特别是过多地研究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分立元件的电路设计起来公式繁多,计算复杂,调试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满足目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对实验教学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1)以学生为本,建立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呼唤,触动了我们对教育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这些教育观念已逐步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科培养体系应由过去的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转变,应由过去的专业知识教育向工程基础教育转变。应以学生为本,建立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三级能力培养体系。

三级能力培养体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依据三级能力培养体系,设置了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专业综合系统实验室和综合创新实验室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有多个实验分室组成。

(2)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总目标,加强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注重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工程和社会应用的成功案例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重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高效性、科学性。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建立了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实验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与工程应用和科研紧密结合。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实验项目又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相应实验室,完成自己确定的实验项目,或进入综合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资料查找,实验数据处理,综合设计,创新设计,以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经过长期不懈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多层次教学实验体系为基础,同时实施多层次实验内容,多样化实验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层次能力培养,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实验课程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和保证。

(3)建立教学平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①基础型实验教学平台:将现有的基础实验课程予以重组和整合,实验内容涵盖学科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包括常用的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重要原理的验证,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基础性”共性的培养。该平台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各专业实验必备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重在训练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②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将现有的专业课程实验课程予以重组和整合,实验内容除了反映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外,增设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紧密相关的实验。在实验类型上不仅逐年显著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选做实验的数量,而且内容不断改进、充实、丰富和提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扩展的余地。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学生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培养。

③技能强化与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是根据本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针对学生各人的志趣而设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实验题目来自于教师科研和教改项目及学生自主立项课题,选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实验室,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实地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自愿组合,自由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研的全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4)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实施的模式,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2

关键词:高校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原则

1.前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经济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的反映。其中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记录仪。它包含为满足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参考需要而收集来的一切科技文献资料,包括实验教学文件、仪器设备图纸及说明书、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学校制订的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行政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等资料。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新购设备的增多,如何做好高校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事故处理,以及报废等过程中形成资料的收集并集中归档统一保管,以及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保管,使其发挥最佳效能,已成为实验室资料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管理意识,探索实验室资料管理是必要的。

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室建于2003年,于2004年4月成立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于2006年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根据培养面向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我们在务实求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心各实验室进行了整体规划、统一建设,优化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布局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其构成如图1所示。

2.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包含的内容

实验室资料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以下方面:

(1)进入到实验室的人员。包括上实验课或做实验的教师、学生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在实验室的工作及实验结果被记录并保存。具体体现为涉及教师的主要有:①实验室实验记录。要求教师每次上课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授课的班级、授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课堂表现、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与使用情况、本次课程的实验结论,等等。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员认真记录所作实验项目、实验时间。③学期实验教学计划表。要求教师每学期期初时按实验教学计划表的要求逐条填写本学期的授课班级、班级人数、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涉及学生的主要有:①实验室学生实验记录表。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要主动按要求填写该实验室的使用记录;②学生实验报告。涉及实验室日常管理人员的主要有:岗位工作日志。要求此类人员每天认真填写个人实际工作内容。此类资料涉及人员多,并且人员的流动性大,内容相对复杂,是收集和管理实验室资料的重点和难点。

(2)实验室所涉及的物品包括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实验需要的低值易耗物品等。具体方面主要有:①仪器设备账目管理。要求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必须登记上账,并注明购置日期及购置批次。②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要求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时需认真填写设备的名称、损坏部位、维修过程及更换部件,等等。③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普通设备使用登记。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教师与学生每次使用仪器设备时,要认真记录使用时间、使用班级及使用者情况等。此外,物品管理资料还包括低值易耗物品的申报与领取及其入出库账目等。此类资料多由管理实验室的具体人员收集与整理。

(3)基本建设方面。具体表现为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及补建与修缮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等等。

3.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原则

(1)设立专人管理,专室存放。实验室资料中的许多内容是各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项目,实验室科研的一些数据又是教师科研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设立资料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收集、整理与管理资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因此我院设立专人对实验室的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以保证资料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也有部分实验室资料室进行独立存放和整理。

(2)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室资料管理制度。有《北方民族大学物资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档案管理细则》,《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管理细则》等,使资料的管理有章可循,使实验资料的管理条理化、规范化。

(3)提高思想认识,注意平时工作的收集和整理。在办学规模的扩大,新购设备的增多情况下对资料管理职能和作用、管理的科学属性和地位认识不足,管理人员不固定,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实验室资料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提高认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4.实验室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杂、种类多。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保管和仪器设备资料的收集并归档会使资料管理工作变得庞大而繁杂。解决办法是资料管理人员要设岗,而且人员固定,其工作任务就是负责资料管理。

(2)收集周期长。实验室的许多资料是以学期为单位存档的,如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人员岗位日志、实验室开放记录,等等。这些资料有按人员分日期收集的,也有按进入实验室上课的时间收集的。由于收集此类资料涉及的人员多、周期长,给实验室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涉及范围广。实验室的资料除了以上的日常管理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存档,实验课程所需的低值易耗物品的申报与领取及其入出库账目的存档。学校对实验室在建设上的申报计划与审批文件的存档。此外,涉及教学方面的学期教学计划表、安排表及学期实验课开出率与完成率的统计表、实验室开出实验项目统计表也是实验室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

(4)资料借用上要严谨。借用实验室资料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要宽借严还即教师和学生有需要都可以借用,但是一定要归还不得遗失,重要资料的借用要得到院长的同意。

5.结语

总之,实验室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实验室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实验室资料管理工作已逐步被高校实验室所重视。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实验室资料管理的建设,提高管理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学院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资料管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文谦.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开发与教育,2003,(04):36-37.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开放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高等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各种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为此,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事实证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高校教学和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如何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使它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紧密结合,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想的实验室应该不局限于常规的实验教学及管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送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应当从当前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低水平重复走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真正负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验教学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出现多元化特点。而实验设备经费投入没有相应增长,致使实验设备严重不足,设备更新周期很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的是先进技术、新设备、新方法,而学生到实验室接触到的却是一些过时、陈旧(大多属于七、八十年代的实验仪器)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与落后实验手段的矛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严重脱节。电子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材料等专业的矛盾尤为突出。

第二,众多的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普遍存在实验内容陈旧、现行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材改革滞后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做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差、参与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潜能。

第三,教学模式僵化,实验室课程多采用传统验证性的教学模式,很少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模式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潜在智能和个性的发展。

第四,实验室管理封闭,多数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的管理,限制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实验活动。

第五,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重复购置现象,导致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现象严重。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经历十多年的改革,目前在招生、分配方面正逐步和市场经济接轨。但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管理至今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老一套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不协调是引起目前实验教学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实验室直接隶属于系或教研室,各实验室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互不往来,既不利于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又增加了学校对教学设备的重复投资。多数教师只负责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实验设备管理则由实验室人员承担,这样既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又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实验室管理体制制约着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具备跨学科的现代科学实验能力,不可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要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就要从根本上废除小而全式低水平的实验室,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研究发展的要求,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可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的类别层次清晰、构建合理、结构优化,实现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2、建设校级实验中心。高校可按照教学需求,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以基础教学为中心,撤销分属于系、性质相近、实验内容雷同的实验室,集中人力物力组建几个规模较大、功能更强、服务面更广的校属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实验分析中心。其主要功能是:结合各专业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承担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性质相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对全校各学院公共课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公共电教设备维护服务进行统一管理,校级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服务。

3、建设专业平台实验室。专业平台实验室的设置,可遵循大学科、宽口径的原则,由原来一系列专业基础实验室合并组成,要打破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室体系,由相关课程群组建实验室而构成。专业平台实验室主要是面向某一学院学生开放,它也可以成为某一学院的实验中心。它的成立既有利于实验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专业之间的交叉。例如信息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创建了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单片机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教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平台。其操作分为两类:课内式的专业设计性实验,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是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或毕业设计。

4、建设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新产品开发的科学能力。由于专业实验室仅服务于某一专业,甚至只是某一专业方向,因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在设备的配置上台数不宜多,只要适当考虑先进性,以保证设备在一定年限内不被淘汰。设备的功能则要求兼容和通用,可适当与校外公司或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

三、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课程,而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实验教学既不能完全依赖于理论教学,也不能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相呼应,相得益彰。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各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打破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按照实验技术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独立开设实验课程,摒弃原有课程界限,科学地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增设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低层次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注意课程前后联系,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建立完整的和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要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搭配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验证性实验内容可完全由教师选择确定,实验内容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综合性实验应力求内容新,能够反映本学科新领域的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设计性的实验,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定题目,其内容可定位在能体现先进性或创新性上。

2、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对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己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时间,并取得教学计划中所规定实验教学的学分。

另外,网络硬件设备条件许可的高校,应将实验教学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实施远程实验教学,达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智能化实验教学的作用。

四、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改革

多年以来,高校实验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计划学时数,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活动。高校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争取一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公布开放的实施规则;同时将所能开放的实验内容目录、开发时间、每项实验内容、可容纳的最多人数等张榜或在网上公布,供学生选择。不同专业学生可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在预约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可得到一定的学分,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教学内容以外的题材作设计性的实验,扩大知识面,训练实验技能和培养创新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制作竞赛,通过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锻炼自己利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的综合技能和实验技能。

五、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1、规范设备采购。学校采购属政府采购范畴,采购方式与政府采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采购可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集中采购以招标采购和竞争性询价采购为主;分散采购只限单一来源采购。根据学校物资需求特点,还可以采用协议定点和委托采购。对于大型、贵重进口设备一定要采用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询价采购,招标前应规范操作程序,设立商务谈判组和专家评标组,要吸收用户代表参加,根据标的大小还应邀请审计与监察部门派人参加。这样运作不仅增加了采购的透明度,还可以杜绝违规操作,提高投资的效益。

2、严格保管。实验设备一经采购到位,就要按照设备的规格、数量、质量认真验收建账建卡,分门别类地妥善保管存放。学院有关主管部门也应建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物、卡相符。各种设备卡要写明购置时间、型号、价格、生产厂家、主要性能指标等,对已有设备要经常保养维护并记录存档。

3、正确使用设备。设备投入运行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了解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对环境的要求。使用设备后应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

4、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应统一印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跟踪调查表,各设备使用单位要认真跟踪调查,每年年底向设备主管部门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尤其是高精尖贵重仪器设备,还需要填写专用的使用情况登记表,建立专项设备档案。这些材料,对设备主管部门今后制定设备购置计划的调查论证、选型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提高设备利用率,离不开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只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使实验室始终处于规范化、合理化之中。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修理、报废、赔偿制度,实验室消防安全保卫制度,实验室主任、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1号文件[Z].

[2]于振江: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3(3).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4

1实验室档案建设的内容

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文件与图片材料[2]。实验室档案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1实验室建设档案

实验室建设档案主要包括:上级部门批复的实验室专项资金建设文件;实验室基础设施图纸、房屋使用面积的大小、装修和验收情况说明等资料;实验室各种水电路的布线图;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仪器设备验收记录;大型仪器设备专用档案。

1.2实验室管理档案

实验室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建立、改建和撤销的文件[3];学校与各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与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历年的实验室工作计划与年终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课外借用申请;历年的实验室信息统计资料;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借用、资产转移等记录;低值设备和低值材料的进账与领用记录;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等。

1.3实验教学档案

实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自编实验教材及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实验室安排表、实验课表与学生分组情况;实验项目统计表,验证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表;各实验实际开出记录、开出成功率,实验室使用人时数统计等;学生实验报告及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相关资料。

1.4实验室队伍管理档案

实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汇总表;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履历表;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分工细则;实验室队伍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培训总结等;晋级晋职、职称评聘资料记录[4];实验室人员值班安排、值班记录等;实验室会议资料。

1.5科研与社会服务档案

实验室科研档案包括:历年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申报书、上级批准文件、合同等;科研任务书和成果鉴定材料;发明专利;实验研究论文与出版专著等。社会服务档案包括:实验室社会服务安排,仪器设备的社会服务统计、记录等。

2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实践

高校的实验室档案工作存在着种类多、内容杂、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建立实验室档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5]。在实验室档案管理中,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实验室档案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通过集成管理,对档案管理要素、管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进行重构,使各个要素依据档案自身的内在规律,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6]。按照档案保存的形式来分,实验室档案可分为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

2.1实验室实物档案管理

实物档案包括纸质文件、图纸、磁带、光盘等,可以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合现代化的档案搜索方式,使使用者能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实验室实物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直接的、有意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材料。按照档案编目(archivalcataloging)的基本原理,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按实验室档案建设内容将实验室实物档案分为6大类,其中JS代表实验室建设、GL代表实验室管理、JX代表实验教学、Dw代表实验室队伍管理、KY代表实验室科研、Qt代表社会服务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所有实验室档案材料按类进行归档,每类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类下面根据需要建立二级类目,每件档案都有唯一的编号。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目录管理,方便档案的查询和利用,也可编制案卷目录,方便人工查询。

2.2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验室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也逐渐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档案信息化可理解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的资源化为主导,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进步过程[7]。实验室电子档案包括两个部分:(1)可供全校查阅的档案信息化集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实验室档案的编目情况、实验室档案存储位置等,可供有需要的人员简单地查找相应档案所在位置并能迅速得到所需档案。(2)结合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编目、整理和保存的电子类档案。主要包括上级文件的电子公文、电子图纸、文档(电子版实验教材等)图片、视频、教学软件等内容,并把纸质文档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扫描与电子化,保存在档案数据库中。(3)通过构建档案数据中心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将所有实验室的档案信息进行集成。实验室档案信息化集成的目的是将实验室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促进实验室档案的信息共享。

2.3档案业务指导

加强实验室档案的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需要训练有素的实验室人员来配合。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注意不断积累、丰富实验室档案。要加强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素质[8]。为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有效性,校档案室联合实验室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实验员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并聘任实验员作为兼职实验室档案员。学校为实验室兼职档案员定期开设档案知识讲座与培训,讲解实验室档案的归档要求,并在实验室档案归档时帮助、检查、指导具体档案整理工作。近年来,各实验室对档案归档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加之在实验员中对档案基本知识的普及,各实验室档案的归档水平逐步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正常实验教学的进行,保证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149―03

引言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基地,不仅能集中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能反映出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师资结构状态以及综合管理水平”[1]。实验室开放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实验室对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全面开放已为大多数高校所认知”[2]。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管理模式、开放形式也不一致,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探索出有效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成为实验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作者根据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情况,对该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内容、开放管理形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以供借鉴。

一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1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制定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要求进行演示或验证性的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很多同学只是机械的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几乎没有留给自己过多的思考时间,甚至有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有的同学即使能按照步骤得到实验结果但是不明白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细节。据我们对一个班级40人进行的统计,一个学期共做10次实验,平均实验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占45%的学生虽然能完成实验但不理解实验原理,有25%的同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势在必行。实验室全面开放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实验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来开展实验活动。实验室开放管理将为实验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2减少实验设备投入的需要

实验设备的投入是很大的,为了减少投入,学校会尽量对实验设备进行共享。以我校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为例,我校购置嵌入式系统实验设备加上配套实验模块20套,花费16万左右,而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学生有40人,如果考虑实验时每人占用一套设备,学校还要投资16万,总共要32万,另外,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为了减少设备投入,学校只购置20套实验设备,要求学生2个人或多个人一套设备进行实验。

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个学生共用一套设备进行实验会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实验室开放管理后学生可以自己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并且实验过程中可以独自占用实验设备,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实验室开放管理使实验设备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机会,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了仪器设备的效能,“有效地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3],使学校以少的实验建设经费得到大的投资效益。

二实验室的开放内容及形式

1实验室的开放内容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后,承担的实验任务要“多元化”。实验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还要承担科研、培训、第二课堂指导等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对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开放内容主要设置了如下四种类型。

(1)承担教学任务

实验室首先要为教学服务。实验室开放后不仅局限于承担课内实验教学的任务,根据学生的情况,实验室可设置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课程的课内实验。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很强,每门课程都设置了多个实验。有些学生可能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验任务,在课外时间允许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继续完成课内实验要求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选修实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对嵌入式系统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在他们完成课内实验之后,允许其进入开放实验室选做选修性实验。自主设计的创新性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命题,独立设计实验步骤,经过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并得到允许后,可以进入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利用提供的实验条件,完成自己的创新性实验。

(2)承担科研任务

实验室在保证不影响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还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承担的科研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承担的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科研课题。“结合教师的课题,引入一部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或者直接参与课题的研究”[4],最终完成某一成果。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该类项目由学生自主命题,由教师进行指导,命题应充分体现创新性,好的成果可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大赛。学生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自发的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承担一个研究课题,该课题可以是实验性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是承担的企业中的课题,课题在经过实验教师的审核后,允许进入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进行。

(3)承担培训任务

为了更好的培养嵌入式人才,实验室还承担嵌入式系统培训的任务,为培训者提供软硬件资源和实际的培训项目。目前我校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承担的培训项目主要是Linux助理工程师认证培训。

(4)承担参加竞赛任务

把有余力而且对嵌入式系统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由教师进行指导,参加国家或其它单位组织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设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校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承担的全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等。

2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主要根据开放内容进行安排。开放时间有如下几种形式:

(1)预约开放:实验室开放以嵌入式系统课程课内实验的实验时间为主,课内实验时间通过学生事先进行预约,实验教师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双方共同确定。预约有网上预约和直接找实验室老师预约两种形式。

(2)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进行开放,开放时间为8:00-18:00,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没有课内实验的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或其它学习活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使用情况,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周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内容在网站和公告栏内公布,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实验室占用情况,从而安排自己的实验任务。

3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支撑条件”[5]。实验室开放后,学生不按规范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在实验室使用实验仪器时,随意进行更换、调换,导致实验设备损耗、损坏较以前严重,而且一些低值的实验设备,如串口线、网线、电源线等经常丢失,影响了课内实验的正常进行。

为了更好的对开放实验室进行管理,我们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外,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策略。

(1)实验仪器包干到人。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进行编号,做到“专人管理、责权清晰”[6]。进入实验室使用仪器的人员在实验老师处进行登记并由实验老师分配一台实验仪器,这样仪器与使用人员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无论进行课内实验还是其它类型的实验,使用人员使用的仪器都是先前分配的仪器,不能随意调换。使用人员在使用期间负责仪器的维护、管理和保存,仪器在该期间出现的人为故障由使用人员负责维修。同一个实验室可能承担多个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使用仪器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学生与仪器进行对应,这样可能出现一台仪器对应多个年级的多个学生,由此这一台仪器由多个人共同使用、维护和管理。

(2)实验室开放管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除了课内实验教学的指导外,还要参与选修实验、第二课堂、竞赛任务等的指导,同时允许实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另外,实验教师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教师负责维护实验设备,做好学生使用仪器的登记工作,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考核等。

(3)规范开放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实验室日常管理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内容很多,包括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安全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于实验室开放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将实验室的每一项管理工作建立起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实验室卫生环境的管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验室人员的管理等,都建立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讲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进行实验的规范流程,为学生进行实验建立规范。另外,为了更好的维护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专门挑选一部分有一定实验仪器维护能力的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他们主要协助实验教师进行卫生管理和实验仪器的维护,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负担。

三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

对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围绕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设定。考核应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主要的策略如下:对于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积极思考或提出新的想法的同学给予一个较高的分数,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参加竞赛或者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根据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考核机制随着实践方式或内容的不同而制定。

四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的成效

我校于2009年着手研究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工作,2010年进行了全面实施。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试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该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下,开放实验项目达到90项,参与人数达到1200人。先后有6位同学通过了由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嵌入式Linux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拿到了嵌入式Linux助理工程师资质证书。有3组同学参加了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2组同学参加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2组同学参加了“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开放成果将会更加显著。

五结束语

通过对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嵌入式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会继续不断地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实验教学能够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沃才.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13-14.

[2]张家栋,路勇.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67-168.

[3]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31-133.

[4]陈伟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130-132.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6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旨在对实验教学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管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协调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沟通,资源共享、信息等,以确保有秩序开展实验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市面上又没有一款功能齐全、适合各个高等院校需求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我校的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水平还不高,实验教学中相关实验室、教师、设备等等的信息存储仅限于电子版或纸质形式,实验教学信息的监控与查询极不方便,各部门、实验室、实验教师及学生的沟通形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教学信息与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管理效率不高。当前,学校面临办学转型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转型,必然要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这种传统的管理形式也制约了改革的力度与进程,多种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没有有效的途径而不能顺利开展,使改革的步伐徘徊不前。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实验教学管理及资源管理具有过程化、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动态实时等特点。针对我院教学实验中心目前的管理现状,利用校园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为实验中心提供现代化的日常管理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二、系统设计要求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当今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web技术和internet技术得以实现。本系统是针对我院实际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教学管理问题而设计,依托校园网,与当前应用的常规教学管理系统紧密结合,互相补充。系统采用B/S模式,以weB形式实现信息交互,架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模块,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具有良好的易用性。此平台旨在实现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与“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信息更加及时,师生沟通更加顺畅,教学资源与资料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借助这个平台打破常规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率。

1.功能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2.实验教学内容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学期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师完成,包括实验大纲、实验项目表、实验教学计划、学生实验作业(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布置、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等内容。每学期实验教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维护,如果有修订内容要及时更新,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前布置预习报告,实验课结束后布置实验报告,由学生填写完成后提交,实验教师批阅反馈。

3.实验室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实验室管理员完成,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本学期实验课表、实验设备清单的维护增删、实验室设备的维修记录、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内容。其中,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详细信息、购置日期、在用状态、报废、报修、转入转出记录等;实验室开放管理需要结合实验中心网站,由实验教师向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申请实验室及实验时间,经审核通过后实验教师向学生实验室开放情况供学生选课,实验教师再根据设置的课程开放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以班、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评定等级,录入系统供学生查询。

4.系统综合管理模块

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完成,包括用户注册管理、实验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管理、各级管理人员信息和权限管理、统计查询管理等内容。实验教师基本信息包括职称情况、专业特长、科研方向、任课情况;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年级、班级、专业等内容;实验课程管理包含本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名称、所在实验室、任课教师、实验班级、人数等内容;实验室管理包含实验中心所辖各实验室的位置、名称、功能、面向专业、负责人等信息;各级人员管理包含院系各级主管领导基本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统计查询功能是本系统中比较重要而且实用的功能,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上报相关实验教学状态数据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分为以课程和以班级两种形式进行查询统计。

三、系统的技术支持与实现功能

一个功能较为齐全、设计合理、人性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既要充分考虑到各级用户的使用需求,还要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与安全性。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基于Java的程序设计,采用Javaee的分布式多层体系架构,应用SSH框架的JSp开发技术,结合webService组件技术,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形成高质量满足需求的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充分利用学院计算机网络资源,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网站。能按系统管理的要求,提供完善的用户身分认证、操作权限管理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运行;实现信息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满足网上信息统计查询的需求;设置各级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有全部使用与管理权限;主管领导有查询浏览权限;任课教师对本人信息、实验课程相关内容有管理、更新、增删并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管理的权限;实验室管理员对本实验室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增删,对本人信息进行管理,对本实验室的开放申请予以审核;学生使用学号、姓名进行注册,管理本人相关信息,查询浏览相关实验课程与实验室信息,预约申请开放实验,查询实验课成绩。

四、系统方案总结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8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建议

从宏观层面讲,生物安全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生物及生物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状态和能力[1]。实验室生物安全则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及状态不低于可容许水平,能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bio-safety)”和“生物安保(bio-security)”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后者则是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管理这一块开展的研究时间较国内要早,因此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相对成熟。而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虽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时间尚短,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3]。因此,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提高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1国外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与国内情况相比较,整体来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起步较早,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都颇为完备。因此,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较强,人员素质较高,具体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

1.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法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79项,其中含45项国际标准和34项法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57;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同样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49项,其中含24项国际标准和25项中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49。由此可见,法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标准数、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以及标准发展速度等方面均高于我国[4-5]。美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会(apHL)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指南”(GuidelineforBiosafetyLaboratoryCompeten-cy),使得从事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以正式、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以CDC/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五版)”(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框架和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能力包括潜在危害的识别、危害控制措施的使用、管理控制的实施以及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能力等4大领域、17项具体方面的内容[6]。此外,如美国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团队,会要求组织内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生物风险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和严格监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知识和专业培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评级、建立实验室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等方面承担职责[7-8]。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在2009年年底以工作组协议(Cenworkshopagreement,Cwa)形式启动了标准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专业人员能力”(BiosafetyprofessionalCompe-tence,Cwa16335-2011)。此文以“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标准”(LaboratoryBioriskmanagementStandard,Cwa15793-2008)中所提出的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中组织机构、风险评估、菌毒种保藏、一般安全、良好操作技术规范、人员和能力、个人防护装备、人为因素、健康监测、应急准备与响应、事故调查、设施、设备维护、消毒灭菌、运输和安保16个要素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能力所涉及的25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员所需的各种附加能力、学历和资格[6]。

1.2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美国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十分重视,很多大学生物实验室都根据不同安全等级开设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学生必须获得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方可进入生物实验室。以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的生物安全培训课程为例,无论之前是否有过实验室研究经历或在其他院所参加过类似培训,学生在进入生物实验室之前除了学校强制要求的必须通过常规生物安全培训和考试外,还要参加一项针对自己从事的特殊实验的安全培训。法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了严格准入制的门禁措施,他们针对进入实验室园区和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以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例,每个实验室课题组均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整体情况介绍、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方法,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内容。只有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者,在签订实验室安全知情书和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3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英国牛津大学为例,该校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落实方面都体现出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检查虽不繁琐,但涉及面广、流程规范、内容具体细致。检查中涉及实验室安全文件的检查(包括文件是否更新、是否生效、是否抄送到位),实验室安全委员会职责的检查(包括成员结构、会议开展情况等方面),意外事故防范检查(包括防范措施、安保细则、急救员、急救用品等方面),安全整改的检查(重点针对已发现问题是否整改完成),仪器设备安全的检查(包括操作规程、使用记录、定期维护等内容),工作环境安全的检查(包括潜在危险、卫生标准、废弃物清理等方面),防火安全的检查(主要包括防火设施和防火演练),有害物质控制的检查(包括评估、标识、控制、处理等方面),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的检查以及安全培训的检查等内容。校级安全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系部级的安全检查则贯穿日常工作中[9],如图1所示。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侧重于配合规章制度为实验室准入、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安全标识、安全责任及实验流程审核、工作环境安全、废弃物处理、安全培训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检查规范,从而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作用,保证制度得以有效落实[9]。

1.4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实验室人员由于管理制度完善,宣传、培训到位,加之环保意识强,因此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安全意识。例如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废弃物处理会严格按照微生物废物/废液处理规章流程进行作业。对所有培养过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均需通过次氯酸钠溶液处理4小时以上方可倾倒;对所有经微生物污染过的固体培养基、废弃物均要统一收集,经高温灭菌后抛弃;对培养物不慎倾洒时,应及时使用专门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室会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并杜绝在实验室饮食和饮水的行为。

2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不足之处

2003年爆发的SaRS事件作为我国生物安全发展的分水岭,让我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随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SaRS实验室感染、泄漏事件,让人们愈加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此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已于2008年颁布新标准GB19489—200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的相继制订,使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尽管有以上法规标准的约束,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说明了生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制定管理办法所占比例仍然偏低,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虽已制定了自己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但总体来说这些管理办法只是确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缺乏详细、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因此其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另外,只有少数高校设有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系统规范的监管,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都是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管理运行,导致校园生物安全体系尚不完善[8]。

2.2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不够

我国的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生物安全教育,开设了生物安全专业[10];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系统的生物安全课程教学[8];北京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并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培训。但是总体上,国内大部分院校并未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即使已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院校也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得多,缺乏长效的实践培训。

2.3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一项调查显示,某医科大学9个专业500名学生中有52.6的学生经历过实验室伤害事件,却只有18.0的人知道并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只有3.8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生物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件[11]。对3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751•认知率为13.6,三者均知的学生比例仅为0.9[12]。针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实验室的日常检查结果发现,师生中存在诸多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比如不按照规定着装、实验时未佩戴相应防护用具、在实验室储存食物、饮食饮水、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不知道应急安全设施如何使用等。

2.4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经费投入不足而给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出现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不齐全、一次性用品重复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实验动物检疫不严格、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等问题。

3对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类专业设立较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经验较少。虽然学校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方面与国内外先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培训上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以下3方面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建立校、院两级的生物安全委员会,由委员会和相关院校组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范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2开展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

要注重安全培训实践性,切实提高我校师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技能。应在已有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纳入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或单独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3.3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

要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为生物实验室提供专门经费用于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落实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标识、培训、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4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9

1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的设立和监理组织的层级相匹配:在总监理办公室设置中心试验室,工程施工地办公室设立驻地监理试验室。每一个设立在施工现场的监理试验室听从中心试验室的指挥,第一时间为驻地监理工作人员反应建造过程中的品质情况;中心试验室对使用者和总监理办公室负责,指挥设立在建造现场的监理的常规试验,审核承包者的标准试验材料与原材料试验,接受承包者委托,帮助其完成没有能力做好的试验、测验内容,安排做好总监安排的试验与抽样测验工作。这就在工程建设中建立了企业自检、各级监理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试验室在管理体系中对驻地监理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负有管理和业务指导的权利和义务,对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负有管理责任。中心试验室应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2中心试验室在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作用

在正式开工令前,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可以有力管控品质的品质检测体系。中心试验室一方面应抓紧本身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对承包者试验室的构成、员工资质、进场设施的数目、多少和精准性,均依照协议约定与承包项目任务的要求,到每个合同段逐个检测,不具有资质的人员一定要撤掉,不达标的设施一定要替换、增加,初步完善自检体系,为实施品质测验奠定条件;另外依据协议文件、技术要求、监理内容,初步确定试验检测程序,并在监理会议上宣贯;举办培训班培训监理试验人员及部分合同段的试验员,推动整个质检体系工作正常开展。中心试验室在进场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对多个厂家,各种原材料的调查抽样试验,最终会同业主确定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原材料料源厂家,并根据试验结果原材料料源予以批复;中心试验室严格进行配合比验证,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强度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给予批复;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必须能提供填料准确、真实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才能保证既不会因为标准过高而造成机械浪费,又能不因为标准过低而影响路基的填筑质量。因此,中心试验室的标准试验及标准批复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3中心试验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作用

3.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对工程质量最基础的控制,而贯穿于建造所有环节的中心试验室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增强监管,判定混合料与原材料的配置比例有没有达到规定的品质要求。建设过程中,监理小组应当定期实施一般性的检验,除此之外,中心试验室还应抓住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材料,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

3.2坚持巡回检查

路面与路基基层建造过程中的检验重点是随机抽查路基与基层的压实水平、薄厚水平、强度水平、弯沉数值,重点检验新老填挖交界、台背回填等关键位置,了解其填筑材料要求、碾压办法;桥涵结构物砂浆、混凝土配置比例落实状况。对素养较低的承包者与第一批动工的试验路,从拌和机测试标定到材料铺设实施全面引导监测,第一时间改进预先设计的数据,让混摘要:阐述了中心试验室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作用和实施方法,为中心试验室制定计划和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纲领性参考依据。关键词: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监督指导;质量控制合料品质与摊铺效果达到预先设置的标准。路面建造时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以管控新拌混合料品质为基础,对强度水平、厚度水平、构造深度、平整水平四个指标,进行全方位、多频次的检验。巡回检查中监测监理流程落实状况,监理组抽查检查、承包者自我检查的内容、检查方法、次数、内业材料有没有达到相关要求,能够评估施工品质管理的水平。中心试验室把上述内容作为巡回检测的主要内容,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整个质量检测体系工作的正常进行,积极发挥测验在品质监理系统中的功能。对项目中检测发现的品质问题,依照“保证品质,降低损失”的原则,不留质量隐患。

4中心试验室在确保工程施工进度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根据业主的进度目标任务,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开展的先后顺序,制定试验室的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计划,始终保证在各分项工程开工以前,各项试验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完成,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中心试验室根据各分项工程完成情况及时对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确保下一道施工工序顺利开展,决不让试验检测工作影响施工进度。

5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财务管理;集成化

实验室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在安排实验课程和实验任务的时候能够相互协调,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在实验之后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立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融入集成化的观念,使建设出来的实验室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就高校建立财务管理实验室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集成化建设的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建设集成化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原因

(一)市场的需求

现在的一些公司或者一些商业团体为了确保财务管理方面的缜密性和安全,在选择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时,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要求较高。针对这种现状,高校为了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一份安身的工作不至于失业,高校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这需要高校建立集成化财务管理实验室,高校通过集成化的管理理念将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等等综合起来,使学生在财务管理实验室能够通过实践获得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方向。这是由于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促使高校建立集成化财务管理实验室[1]。

(二)建设财务管理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构想提出的时间较短,而且这是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高校在投资方面需要考虑到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创造的效益有多少,才能决定在建设财务管理实验室时高校应该投入的资金量。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对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立没有准确的方向,对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前景无法把握,导致在决策上出现了偏差,无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

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实验室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系统的实验设备、明确的教学任务、实践任务等等。这需要高校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很多的人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到财经类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还需要高校收集很多的信息。这些咨询费用,都是需要高校花费的地方。然而由于高校在投资建设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时候,缺乏合理规划和预估,导致资金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实验室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建立财务管理实验室时集成化理念的重要性。

2.无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财务管理实验室是通过计算机下载财务软件平台,教师利用平台教授学生实验内容,布置实验任务。学生根据教室布置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进行作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而无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财经类职业的工作模式,更别说能够积累多少实践经验。实验室的教学课程虽然明面上是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这种实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独立型和实践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围绕这两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任务。但由于教师缺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认知,导致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利用教学资源的时候,也没有使用一些仿真型的软件,编辑新颖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缺乏兴趣,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能力[2]。

财务管理实验室的主要目的虽然是培养学生在财经类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但也可以进行一些辅助型的教学。比如电子计算机专业的w生,可以在空余时间利用实验室对计算机专业类的职业有所了解。高校也可以安排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

并不一定只有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才能使用财务管理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专指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高校中的每一个学生毕业之后都会与财务进行交流,高校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使学生对财务管理这一块能够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可以规避很多财务上的问题,使自己的经济管理有保障。这是一种普及大众的教学模式,但高校由于缺乏对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到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

财经类专业设计的课程有很多,比如会计、经商管理、财务管理、股市、职业经济规划等等。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方式和规划,财务管理实验室在安排实验的时候,教师自己没有一个教学大纲,甚至直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本上的内容为参考,进行实验安排。这种安排看上去比较清晰,但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案例,实验都是教师根据书本内容编排的,没有什么新意,最多也就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重新过一遍加深记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一点提升。高校在安排教学大纲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规划,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顺序不一定是由浅入深,也有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教师在安排实验的时候若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就可能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负担,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稳步提高[3]。

二、集成化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