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十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十篇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54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扶持体系;中小银行;场外交易市场

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探索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化路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这些观点及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有一套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体系。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各有特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一是以日本为代表。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在建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系统时,应采用美国方式,侧重以市场为主导。原因如下:

1.我国正在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成份正在作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也正在实行转换,逐步从具体经济事务的管理退出,而着重于从法律完善、战略制定、宏观引导。如果我们以日本为学习标准,政府管理具体经济事务的职能必将加强,这与我国制定的体制改革路径是相逆的。

2.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攻关阶段,面临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金融改革、教育投入、农村投入及大量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等各方面的资金压力,财政负担很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体系。而目前我国民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截至2003年12月,我国居民存款达到11万亿元,如果按照“80%的人持有20%的资金,20%的人持有80%的资金”这个惯例推算,可动用的资金近90,000亿。建立类似美国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鼓励、扶持和督促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融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市场主导的效率一般而言要高于政府主导的效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2000年的坏账率约10%,这一比例高于民间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坏账率。

二、寄希望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现行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这一分析结果应该是较为现实的。但由此得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加大对全国性大银行的商业性改革”这一命题,便存在错配之可能。尤其是当大量的矛头直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时,错配便显得尤甚。

根据美国学者Berger的阐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成本,二是决策成本。所谓信息成本,是指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及对其作信用评估的成本。而信息成本又存在标准和非标准之分。所谓标准信息成本,是指获取企业标准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而非标准信息成本,则是指从企业经销渠道、所在地区、主要客户、差旅费规模、主要业主等非标准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主要表现在非标准信息成本上。而非标准信息成本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直接接触的便利程度。由于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另一个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因素是所谓决策成本,即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内,存在两家当地金融机构,一家属于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另一家属于独立的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决策成本显然会不同。对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而言,由于其决策权的有限性,因而需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关于中小企业的"非标准信息"。由于"非标准信息"的非标准特性,因此其传递成本较高,这就产生了较高的决策成本。相反,对一家独立的当地金融机构而言,则不存在决策成本。因此,从理论上说,由本地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向本地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寄希望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改革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等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极不现实的。尽管类似的改革(或改进)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决不是广大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最佳选择,也决非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经营策略的最优抉择。

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最优选择应是:(1)加大对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重组、规范和改革,使其定位于本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01年,我国共有109家城市商业银行,1049家城市信用社,38057家农村信用社。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中小银行体系,只是现有的机构没能很好地承担起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2)尽快放开金融业对民营资本的禁入,发展独立的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县域金融机构。则不仅可以撬动巨大的民间闲置资金,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把制度外金融(或非正规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之中。至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导致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使其控制在我们所能容忍的程度之内。(3)对于即将进行的邮政储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将改革后的所谓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地方性银行,或农村银行。如此,则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是个极大利好。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尽早推出二板(或创业板)

该观点(或政策措施)确实有助于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但很明显,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试想,对于全国上千万家中小企业而言,二板(创业板)的容量显得是那么的杯水车薪,能从二板市场退出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及能从二板市场上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都将极为有限。

就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二板(创业板)是仅次于主板的次高层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次高阶段。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培育的却是资本市场的最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而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根本所在。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07-02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术研究者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都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在新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表现了以下特点:第一,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是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大企业融资困难得到了缓解,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第三,大中城市资金充裕,但小城镇地区资金匮乏;第四,所有制差别虽然缩小,但仍然存在。总的看来,我国间接融资体系以及资本市场都未能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活动,影响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境

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刚性信贷联系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债权,金融风险也迅速积累。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直接融资困境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民间借贷融资。

2.1股票市场融资制度限制

我国的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的特殊功能,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在这种严重倾斜的政策下,我国股票市场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融通。

随着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的正式开盘,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开始健全化发展。该市场以服务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为宗旨,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取消了所有制歧视。然而,中小企业板市场容量的狭小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可能通过该市场聚集足够的金融资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其上市条件和主板完全一样,对广大中中小企业而言依然高不可及。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2.2债券市场融资制度限制

我国债券融资市场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对随后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关心不多且有诸多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目前只有基础行业内的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功案例,截至2002年底,仅有亚都、力帆两家企业成功发行债券融资,但资金数量都较少,远不能与国有企业相比。另外,我国对债券发行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计划色彩,并且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方面存在较差的可信度,特别是我国审批制度中存在着较大权力出租行为,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2.3民间资本支持力度不大

在我国,民间借贷不受法律的规制和保护,民间融资行为被大大的约束,甚至有些民间资本融资被看做“非法集资”而被禁止或者被惩罚。现实中很多中小中小企业通过诸如私人钱庄、亲戚朋友等方式借贷,反映出中小企业对债权融资的巨大需求。综上所述,民间资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具有较大作用的,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方面存在着许多障碍,这直接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3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对策

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让中小企业可以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无障碍融通资金。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应以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为基础,发展我国多层次、多品种的资本市场,并同时充分利用海外上市渠道进行融资,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以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3.1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

在股票融资市场,中小企业应获得“国民待遇”,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这需要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符戈认为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起到了主导作用:提供制度变迁方案,并具体实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过程。而为了保证股票市场持续地为国有企业和赶超式发展战略服务,政府又必须对股票市场实行隐性担保契约,为上市国有企业创造了融资成本外部化的机会,制造了政策租金和寻租激励,使融资成本外部化的机会成本和边际寻租成本成为国有企业挤占中小企业上市机会的门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制止“寻租”行为,还应解除政府隐性担保契约,促使政策租金的消散,并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防止国有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成本的外部化,这还需要消除政府对股票市场的不恰当干预,保证证券监管部门的独立性。

3.2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

对于任何一个资本交易市场来说,其交易和管理能力都是有限的,从而使得一些投资者和融资者受到排斥,以致他们向优势较大的市场主体倾斜。因此,加强资本交易市场多层次发展,将一定程度上吸纳多方面的市场资本,最终促使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资本的创值能力和促进企业股权流动。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二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称之为三板市场,其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中小企业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孵化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另外,三板市场作为完整资本市场体系的基层板块,也可为从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退市的企业提供缓冲危机的平台,成为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总之,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所以,构建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体系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3鼓励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到海外上市可以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特别是可以吸纳外汇资金,另外还可加快企业公司结构的治理,获得国际竞争力等帮助。因此,海外上市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良好渠道。但是,在海外上市需要逾越诸多障碍,如申报程序比较烦琐、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等等。因此,我国应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海外上市一定的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去指导中小企业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范,为企业上市和上市后的融资出具证明、提供担保、宣传公司业务、资产评估等全面服务。

3.4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一般经营状况较好而且企业的破产约束力强,这使其在债券市场上筹资时具备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将更多的中小企业推向债券市场,将会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有利于培育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由于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过于严格,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获得融资的可行途径。企业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要想敞开大门,当务之急是按市场化的要求修订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从而促使许多中小企业消除债券发行的法律障碍,并且将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批转换成定期考核,加大对企业债权发行的放宽程度,同时加强企业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最后,提升中小企业债券信用等级的评价。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股票市场融资制度限制、债券市场融资制度限制、民间资本支持力度不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必须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必须鼓励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必须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融资风险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总的来说,企业所获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源融资;二是企业外源融资。其现实状况是: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内部资金比率”(内部资金/外部资金)普遍偏高

大量资金都来源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易获得外部投资,造成企业只能转向内部挖掘潜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数量非常有限

根据近两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仅占全部贷款的4.65%,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取得贷款,与其对贷款需求“急、频、少、高”的基本特性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沿袭传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沦为“二等公民”。另外中小企业建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资信等级比较低,使得银行不愿为其贷款。

(三)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取资金的寥寥无几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多数中小企业不是国家支柱产业,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中难以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外部市场融资机制,基本上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的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这种状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融资要求。

二、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涵义

风险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风险成本来反映。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

财务困境成本的内涵要比破产成本宽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未得到偿付的债权人有权利以合同被违反为理由要求企业在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前,通过一系列非常行动,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使企业免于破产,维持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财务困境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法律、管理和咨询费用;二是间接成本,包括因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至少是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三是管理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直接融资风险是指企业直接融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性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融资体制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逐渐向直接融资的转变,直接融资将成为各类企业融资的迫切要求。通过直接融资,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信贷更广阔的渠道,从而可以根据自己经营能力和金融环境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融资结构,改变单一依赖银行信贷的状况,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与此同时,企业将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信劣势和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偏见等原因,而只能筹集到短期的资金。短期资金虽然成本较低,但由于它只能满足短期的、临时性的资金需要,使得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发展和偿还的两难境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短期资金的再筹集,则将直接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租赁融资、兼并融资、引进外资融资和民间融资等。与此相对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股票债券融资风险

股票债券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利用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发行数量不当,筹资成本过高,时机选择欠佳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成果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很不完善,只有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债券,中小企业的比例非常低,所以这种风险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表现还不突出。

(二)租赁融资风险

在租赁融资过程中,由于租期太长、租金过高、租期内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原因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决策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决策时,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决定采取租赁融资前,必须考虑何种设备,租期多长,选择哪家租赁公司等具体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它是租赁融资时的主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是指在租赁期内中小企业租赁的技术和设备由于科技进步而发生严重的无形损耗以至不得不淘汰所租赁的设备和技术,由此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3.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中小企业租赁融资成本增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利率因素,因为在租赁期内不能中途解约,当利率变化时,而租金却不能变化。一旦利率下调,企业所付的租金就会超过其利用借款方式购买设备时所支付的本息,这样就会造成中小企业的机会损失。

4.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出租人或供货商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如期提供租赁设备和维修服务等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风险。

5.财务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设备时,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的风险。

(三)兼并融资风险

在兼并融资过程中,如果对融资环境与时机把握不好或对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和对兼并双方资产评估有误等,就会产生一系列风险。按其成因可具体分为:

1.目标风险。是指兼并企业由于被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引起的风险。

2.过程风险。是指在实施兼并过程中,原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化导致每股收益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3.管理风险。是指兼并完成以后由于兼并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风险。

(四)引进外资融资风险

所谓引进外资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引资融资过程中,由于外商欺诈故意使投资资金不到位或不讲信誉将投资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甚至虚报高价等给我方中小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五)民间(或私人)融资风险

民间融资具有快捷、简便、直观等优点,但是也具有利息高、信誉低,来源不稳定等缺点。再加上向私人融资时链条单一,缺乏法律公正等。一旦对方不守信用,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民间融资风险。

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直接融资风险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并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风险还是能够防范和化解的。直接融资风险是动态型风险,其技术操作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由于各个企业情况各不相同,故就一般情况,总结出基本的风险防范办法和化解对策。

(一)清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积极还债。企业要注意维持自身的信誉,要废除赖债、废债思想,积极偿还债务。

2.适度负债。不能不考虑偿还能力,一味地负债经营。如果负债利率高于资产利润率,企业必然不能正常支付利息,从而到期也难以还本。因此,在资产利润率下降时,要降低负债比重,减少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上升时,可调高负债比重,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提高资本利润率。

3.按需负债。企业应按实际需要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股本收入和长期负债所筹集的资金可以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形成其他长期性资产占用,短期借款只能满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的需要。

4.债务重组。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计划,包括将部分债务转化为股票,申请减免部分债务,降低利率,延期还款等,以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基础上“起死回生”。

5.提高偿债能力。借助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减少资金流失,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降低融资利率。如尽量争取发行利率较低的债券。企业还应当尽量争取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软贷款。

2.采用浮动利率。如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票据(浮息票据)等。

3.加强利率预测。在固定利率融资中,当利率趋于上升时,长借有利;当未来利率将下降时,短借有利。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下降,应尽可能将融资时间推迟。相反,预测市场利率上升,可适当提前融资。

4.运用金融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可有效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三)汇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重视货币选择。在不能以人民币计值的情况下,一要争取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二要对资产、债权及其他收汇,争取用硬货币;对负债、债务及其他付汇,争取用软货币。企业作为债务人如能争取用软货币计值对外融资,则可减轻其债务负担。

2.进行外汇保值。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调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进行外汇保值。

3.订立保值条款。在贷款协议中订立保值条款,总的原则是使贷款额和偿还额相等(不包括利息因素)。常用的保值方法有黄金保值法、“一揽子”货币保值法、国际货币单位保值法等。

4.进行配对管理。外汇暴露是指将承受汇率风险的那部分外币。外币的配对管理是将外币债权与外币债务、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收汇与付汇配对,这是减少外汇暴露,降低外汇风险的一种方法。

(四)其他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对政策风险,企业要了解现行政策,同时对政策变化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充分利用有利于直接融资和有助于降低直接融资成本的政策。

对发行股票融资的收购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好,股票价格相应较高,收购成本必然增大。同时,企业必须密切注意本企业股票的交易情况,如遇有收购情形时,可采取适当的反收购措施。

(五)直接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中保险机制的选用

保险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保险机制引入企业融资中,可稳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紧张、风险恶化局势。在选用保险机制时,注意考虑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保险责任界点的制定以及保险理赔的要求等。

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是企业直接融资资本结构的选择和优化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融资风险分析必须综合考虑直接融资成本、直接融资收益才有意义。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模糊评判方法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直接融资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只要中小企业充分认识直接融资风险的重要性,按照本文提出的若干应对措施去做,便可有效降低直接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静怡,裘永铭.航运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造船技术,2000,(1):4-6.

[2]张云贵.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大小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9―22.

[3]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浪南.西方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4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融资难上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可从两方面来分析:(1)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导致大多数社会资源和银行贷款都流向大企业。其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过多,加上信用体系的补偿机制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一次性补偿,没有根据不同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业绩进行连续激励性补偿,导致担保机构运营的效率低下。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加上证券融资时间长、费用大、门槛高等原因,造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目前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中小企业自身方面。首先,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其次,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资信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者3B以下,风险抵御能力弱。第三,规模小、实力弱,抵押与担保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资信较差,若要获得贷款,需提供信用抵押或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由于既无合适的抵押资产,也无担保人,自身资信又很低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是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融资方式较多,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下面就以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来分类分析。

1.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但目前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较低,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不少国家在主板以外开设二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二板市场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设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种良好方式,让暂时不能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二板市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长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资。正因如此,我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也只是少数。对于一些资信较好、发展稳步的中小企业,我们推荐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也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的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发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这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参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有必要转变目前债券发行的管理机制,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只要发行债券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就应当允许其登记发债。

2.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对比金融机构贷款,本段将简要分析典当融资和金融租赁两种较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采用典当融资是一种便利的融资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几个优势:(1)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2)典当物品的起点低,价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当;(3)典当融资手续简便,融资速度快,效率较高,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4)不问贷款用途,资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它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典当融资已成为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救命稻草,但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金融租赁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自从上世纪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租赁有以下好处:(1)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四个时期,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金融租赁业影响不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时期,中小企业急缺资金时,金融租赁能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效。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市场疲软压力,金融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2)金融租赁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表外融资。中小企业承租设备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为负债,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实现表外融资。(3)金融租赁手续简便,能使中小企业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融租赁一般要比单纯的依赖借贷购置设备的速度快得多,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过时而承担风险。(4)金融租赁运作灵活,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所要投资的项目只要现金流量较充足,一般都能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取得所需设备,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致使目前租赁额偏低,加之租赁行业的不规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3.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较分析

通常,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会对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资金使用自由度、资金的到位率和融资主体的自由度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方式中,有48.41%的中小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38.89%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银行信贷来扩大生产规模,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中小企业不足13%,其中仅有2.38%的中小企业首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这表明相对于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说,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同时也表明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难度依然很大。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融资制度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极不协调,在企业整体自我积累很弱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结果只会加剧银行风险,因此要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合理的调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率,使资本结构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思路分析

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然而,这一经济角色与其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是十分不匹配的,这种不匹配的状况既反应在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来源匮乏,方式单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不能改变中小企业资金渠道狭窄、资金来源匮乏的局面,反而使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可靠资金来源保障的矛盾更加激化,异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也直接降低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性作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转变增长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焦点,实际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至此,我们可从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因此,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信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融资方式至少应满足三大条件:资金供给主体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因而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资金供给主体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的帮助;资金供给主体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成本过高的劣势。在中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对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中小企业分散和化解风险、有利于获得各种增值服务和帮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客观要求出发,探求融资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四、结语

作为公司血脉的资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融资方式的选择又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数量、使用时间、自由度,使得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融资方式创新上,对基础的融资制度、环境、创新原理研究较少。本文从融资方式出发,结合融资方式创新思路分析,对融资方式创新提出三点要求,希望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竹枝.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J].财经研究,2003,(6).

[2]贾银芳,融资租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渠道[J].中国经济评论,2004,(11).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间借贷;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

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困境。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一年来中国央行连续5次加息,1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根紧缩使得融资原本就困难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当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求时,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民间信贷等,其中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属于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属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时,资金提供者必须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要求使用者的信息透明度高,且偏好大企业,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和融资成本;而间接融资时,其融资要求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市场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偏好银行信贷融资方式。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仅有1.3%来自直接融资。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内部融资匮乏。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源融资,但因规模和效益原因其自身积累又极其有限,特别是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自己前期的利润和企业的内部流动性来平衡当前和未来的资金需求,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我国证券市场以主板市场为主,一般向大企业倾斜,虽然在主板市场中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对中小企业的上市标准并未降低,上市高门槛使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又因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未推出,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各方面显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3.间接融资困难。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98.7%来自银行贷款,但在间接融资中,因信息不透明带来金融机构信息成本和风险的增加必然导致银行“惜贷”现象发生。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要求中小企业贷款时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所限,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度的不理想,使他们很难找到让银行放心的担保人。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宏观经济运行趋紧,央行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迫使商业银行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愈显困难。

4.其他融资渠道也不畅通。从服务体系上看,尚没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大型企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且对中小企业的贷前贷后检查相当严格,繁琐的手续、漫长的贷款审查周期和严格的贷款条件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法规制度建设看,虽然出台了不少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法规制度,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主要是面向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之成因分析

1.内在原因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偿债能力较差、资信程度不高。许多中小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方式,内部管理混乱,企业领导层管理能力较差,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在财务管理方面,刻意编制多套财务报表,“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的三假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银行很难获得真实会计信息和经营状况,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敢轻易放贷。

2.外在原因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一是国家扶持政策不够。长期以来,扶持政策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多数金融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企业项目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少。二是现行金融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而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融资成本又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银行的风险管理及逐利目标限制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与大企业相比,银行在同等贷款额上须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兴趣不大。四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缺乏中小企业诚信体系,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和资产质量都很难掌握,造成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

二、解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

1.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由政府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配合政府意图直接或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是世界各国或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经验。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应主要围绕颁布中小企业相关法律体系、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来展开。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法律和政策扶持

出台相关立法和扶持政策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的保障条件。我国从1998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2年,出台了第一部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中小企业促进法》,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2009年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如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完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在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等。政府只有从政策上扶持市场,才能自上而下地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

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通过信贷机构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缺口。我国政府可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设置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6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企业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这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1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可概括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债权、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募集资金。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称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衍生的直接融资工具。

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困难重重。就债权融资而言,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要求,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这样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在股权融资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标志的股市新政,意味着中国的股市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革新,解决了原来困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但上市融资需要较大的企业规模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大部分中小企业还难以达到上市门槛。

1.2间接融资方面。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企业自身素质问题。(1)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有限,都可能威胁到信贷资金安全。(2)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成为企业融资之路的人为障碍,银行无法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贷款“三查”制度难以落实,造成银行业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3)申贷要件不具备。一是抵押手续问题。近年来,银行日渐提高抵押贷款的比重,要求企业提供有效财产作为抵押。但已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的企业仅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4.2%和28.2%,有的机台设备也缺少相关单据,使得很多企业由于抵押手续问题而与贷款失之交臂。二是担保企业难以落实。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为他人的贷款提供保证担保。

1.2.2银行管理机制问题。(1)银行缺乏相应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银行过分强调贷款责任制,对信贷员的约束机制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生,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贷款责权利不对称,压制了信贷员的工作主动性,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向中小企业主动开展信贷营销更无从谈起。(2)成本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贷款以金额小、分布面广、时间紧、周期短、频率高为特点。在目前必须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的前提下,1笔1亿元的贷款与1笔100万元的贷款,手续几乎相同。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银行的信贷投向往往更青睐于大型优质企业,而不愿主动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中小企业,银行理所当然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3)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权限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放贷权限,首笔贷款或新增贷款各支行均无审批权,需上报分行审批,且有的分行对部分传统产业实行限额控制,造成信贷审批效率低,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明显削弱了金融信贷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2.3政府体制问题。在中国,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的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最少。因此,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企业。企业普遍反映:一是土地证及房产证难办,土地款交足后办证时还需要交纳各种费用。二是抵押登记费用偏高。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时要收取登记费、评估费、鉴证费等,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

1.2.4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在国外,拖欠银行债务的企业责任人日常消费水平将受到限制,如不能拥有或乘坐豪华轿车、不得到高档场所消费、不得成为GoLF俱乐部的会员等。而我们却未能做到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拖欠银行贷款的有关人士高级轿车照坐不误,照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几乎不受约束。

2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做法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银行信贷、直接投资三方面的融资比例是相仿的,据美国学者Berger.a.n和Udell,G.F对美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美国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约占其总资产49.63%,债务融资则占50.37%。就外部融资而言,以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占总资产的12.86%,银行信贷占18.75%,非金融机构和政府担保的商业信贷占15.78%。从中可见,间接融资仍然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自愿型的贷款以及政府支持的信用贷款旗鼓相当。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虽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但并非全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由于追求高收益,一般喜欢选择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而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毕竟只是中小企业中较少的一部分。二战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世界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最佳途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一些新兴科技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在科技板市场的成功上市,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高度关注。

政府的作用可以在中小企业两种主要融资形式中得以体现:

2.1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资金的对口银行。比如德国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有合作银行、储蓄银行和国民银行等,根据其国内的相关法规,年营业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可得到总投资60%的低息贷款,年利率7%,还款期最长达10年;法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小部分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发达国家的政府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中小银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而且,在间接融资渠道中政府的担保作用不可忽视。

2.2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鼓励中小型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中小企业,而且利用其高度有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空间。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前者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审查、许可和支持成立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达300余家,它必须有不少于100万美元的股本,可按一定比例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融资,然后以借出或认购债务的形式将资金投放于除地产、信贷领域以外的本国中小企业的兴建和技术改造。后者是民间投资成立的各种风险投资公司,有600余家,其中一半设在硅谷,它们大多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寻求高额回报。直接融资的渠道中,政府表现得更为超脱,它更多地是作为监督者和仲裁者。一般政府不直接参与直接投资,而是鼓励各种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以保证投资的股权有专门的机构经营。

3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3.1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实践证明,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风险投资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管理。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的管理参与与分阶段投资的性质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严格激励机制,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难以发挥的。因此,风险投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同时,也为其弥补了管理等“稀缺要素”,这一点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资产证券化可归结为一种有担保的直接融资制度,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资信良好的金融中介做发行人或担保人,使融资目的易于达到;同时该融资方式吸收了Bot融资方式的优点,实行有限追偿制,易于为中小企业接受;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融资采用转让资产的方式获得资金,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融资费用,出售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也不表现为负债,从而不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也是中小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项财务指标。

3.2银行要从解决信贷管理机制入手,创造融资的宽松环境

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培养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而现有国有大银行垄断的机制显然是不可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因此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不可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与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带有社区性质,这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对资产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扩大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1)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以增加金融体系中竞争的程度;(2)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督促它们改善自己的经营;(3)对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经营机制转换,消除政府干预,促使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中小企业应按需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从机构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中、工、农、建等国有商业银行,也可以选择兴业、农信社、商业银行、中信、民生等金融机构。从融资的方式看,既可以选择申请贷款,也可以选择申开银行承兑汇票。从资产保全的方式看,可以采用抵押担保或保证担保、有价单证质押等,甚至可以申请信用贷款;如需求购机台设备,可以通过租赁公司承租。对于出口创汇型企业,可选择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可以选择外汇贷款、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议付等方式;进口货物时,可以申请开立L/C。另外,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可以申请单位信用卡(金卡),最高可透支10万元,以解决小额资金周转困难。

3.3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信用体系,保证中小企业的良好运转

3.3.1壮大发展担保公司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可按照:“政府作为发起人,以安全、服务为原则;中介作为载体方,以支撑、盈利为原则;企业作为受益者,以自愿、守信为原则”的基本思路,采取“政企分工、商业运作”的方式稳步推进。担保投资公司负责受理担保、融资申请、资格认定和担保评审,并按基金管理办法发放资金(拆借)或向有关银行提供担保材料(担保)。信用担保基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以较少的资金带动较多的银行贷款,达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分担财政的风险和压力。

担保公司为提高经营效益、化解担保风险采取以下几种操作方式:一是与协作银行签定协议放大基金担保倍数。二是设立“风险准备金”向政策性银行(如开发银行)融入软贷款,放大担保基金规模。具体来讲,就是在办理软贷款业务时,由担保公司或其它机构(比如财政)划出一笔资金置于放贷银行管理之下,作为在担保公司出现还贷困难时的保证资金。三是拓展联保业务降低担保风险。就是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的独特优势开展联合担保业务。行业协会――主要依托其对会员企业情况熟悉的优势,设立行业担保公司并专门针对会员企业开展担保业务,随时掌握企业运作情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龙头企业――主要依托其关联企业众多的优势,设立担保机构并为其关联企业提供担保,采取下游为上游担保、买家为卖家担保的方式,在出现风险时将货款、产品或加工费作为补偿,降低代偿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主要依托其风险评估和融资优势,提高贷款担保业务监管水平、扩大融资业务规模。

3.3.2健全信用协会组织

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可鼓励行业协会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公司”。由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联合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指定信用评级机构对拟入会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作为入会前提条件;经过评级后的信用企业交纳一定入会费后即可成为协会会员,并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和行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的前置条件,协会会员可获得10倍于入会费的贷款担保额度。实施“五星级”评定制度。会员企业首次获得担保公司业务支持后,即成为一星企业,之后每年正常履约的增加一星,担保手续费和利率也作相应下调。反之,如果企业违约,则在对其进行追偿的基础上,实行降星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向社会公布其失信行为,直至开除会员资格。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7

一、目前中小企业中的融资渠道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得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80了,中小企业已经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这一部分还是非常难以应付的,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对于这个障碍的解决方法目前还是没有非常确切的对策,对于缓解中小企业中的融资渠道的问题也是需要时间进行的,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以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其实间接融资就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进行融资而进行的融资活动。间接融资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债务危机问题,一般都是在公司资金周转不开时会采用。间接融资的方法中也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一般都是向银行借贷。就包括以下几点:间接融资渠道的融资方法过于单一、信贷贷款比较低、不同地区的差异明显。然后是直接融资指的是中小企业直接与资金供应商进行协商,直接进行融资。直接融资渠道里的资金可以长时间使用,并且投入资金的供应商可以直接成为企业中的股东,这样对于融资来的资金就可以无限期的使用权。直接融资的方法中也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包括以下几点:直接融资的规模较小、中小板企业上市门槛较低,创业板延缓退出、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与滞后。

二、目前中小企业中的融资渠道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的现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首先内部原因指的就是因为企业是属于中小型的企业,而且中小型的企业当中从事的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能力较为不足,对公司财务的报告也是存在着虚报的现象。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文化这方面是非常不足与缺失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足,经营风险非常大,并且破产的几率也是非常的高。同时中下企业的内部治理系统也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且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也是非常低的,因此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才会变得如此困难。

其次就是外部原因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的现状原因,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援体系是非常不够健全,我国的融资体系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国有企业的融资的建立的有效支援渠道,对于中小型企业这方面是非常不足的。并且在资本体系这方面的结构也是不完善的。同时中小型企业的担保机制系统更是非常不完善,企业内部存在着非正规金融抵制效应。

最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就是指在一些重要的经济活动当中,一些极少数的人对于经济活动的信息比其他人知道的要多,这句造成的最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现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就会直接造成在经济活动当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完善中小型企业中的融资渠道的有效对策

要对中小型企业中的间接融资渠道进行完善,首先就是建立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就是指主要根据难以量化的软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获取是非常困难,基本都是不公开的信息。这主要是企业与银行在长期时间内的合作中积累下来的信息数据。其次在实行动产担保,在一般的中小型的企业当中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都是非常少的,而进行贷款时是需要进行担保的,那么这时就可以采用动产进行担保。最后就是中小型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一般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时候一般都会限制贷款的规模,那么这时要想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规模放宽时就要对企业的贷款资产证券化。

其次就是对中小型企业中的直接融资渠道进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资金进行建立与发展,采用股权风险投资,对那些有着良好企业发展前途进行投资,这样企业既可以得到融资,并且投资人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建立地方性中小资本市场,这种方式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采用的比较普遍。最后就是对中小企业中的债务融资渠道进行完善与扩宽。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前景。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8

中小企业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角,尤其在增进市场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近年来出口总额的60%来自中小企业。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极不相称,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国家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

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来自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和发展规模所限,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投资者风险增大,在证券市场上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设置了准入障碍,使得中小企业只能“望市兴叹”。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担保等,使得间接融资也变得很困难。外源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言也存在很多缺陷。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09年9月,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同年11月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正式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规范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的参与主体、发行方式、发行规模、产品结构、偿债保障措施、信息披露、承销发行等事项。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条直接融资的新路径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单只集合票据包含企业家数在2个到10个之间;单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不超过净资产的40%,且不超过2亿元;单只集合票据发行金额不超10亿元。

(一)集合票据的特点

1.集合发行:集合票据包含企业家数在2到10家之间。

2.信用增级:信用增进公司对集合票据进行统一信用增级。

3.发行期限:可根据企业经营需要,灵活选择期限,多为1~3年。

4.发行市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公开发行。

5.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要求一定要用于具体的项目,资金用途受限较小。

(二)集合票据的优势

集合票据不仅有效规避了中小企业单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劣势,而且与银行借款相比也有较大的优势。

1.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评级不高,多家中小企业通过打包捆绑发行,统一信用增级,解决了单一企业发行规模小带来的成本高和流动性差的问题,有效控制发行成本,节省企业财务费用,政府如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有限,集合票据的推出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另一条崭新的道路。

3.能够实现企业中长期融资,中小企业在银行借款期限较短,不超过1年,而通过发行集合票据,企业可以实现1~3年的中长期融资。

4.募集资金使用受限较少,发行集合票据募集的资金除不得用于股票、期货和房地产等方面投机性支出以外,不仅可以用于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缺口,还能偿还企业已有的成本较高的银行借款。

5.提升企业知名度,由于集合票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公开发行,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将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使得企业未来的银企合作更加通畅。

6.梳理内控和规范管理:集合票据项目参与主体包括主承销商、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律师、融资顾问机构等,各中介机构运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可以帮助未来有上市需求的公司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比较

(四)组织发行集合票据的业务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

融资顾问、宣传推广;项目启动;企业遴选与落实增信方式;尽职调查;制作和汇总注册文件;注册;发行及后续管理。

(五)地方政府组织发行集合票据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是债务融资工作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政府通常可选择以下政策支持方式:

费用补贴:由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对评级费、承销发行费、担保或反担保费、信用增进费、律师费、审计费、资产评估费等中介费,一次性补贴10%~50%;

贴息支持:地政府相关机构向当地充当反担保角色的担保公司提供每年0.5%~2.5%的补贴,从而降低主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用;

提供风险缓释的方式:对发债企业或项目统一提供各种方式的风险缓释措施,例如有效的担保、抵押、质押等;

建立专门偿债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针对债务融资项目的财税返还措施;

对所涉及企业的立项审批、环保审批以及房地产、股权质押登记等相关事项,推行简化手续、加快办理等综合行政措施。

三、“区域集优”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创新模式

区域集优直接融资模式是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基础上的创新延伸,它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的债务融资方式。这项创新从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特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任务和目标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助推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开创了广大中小企业有序进入正规资本市场融资的全新通道。

(一)运作方式

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较以往模式有多方面的改进:

在企业遴选阶段,地方政府专业部门能够依据地方产业规划和政策,利用对当地企业的了解,组织对发债主体的推荐,然后由承销机构在推荐的企业范围内遴选企业;

在发行准备阶段,地方政府将联合有关机构,组织落实风险缓释措施,有力破解制约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发行后续管理中,地方政府、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将在风险防范、预警及违约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协调、督促等作用,以增强债务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风险缓释

风险缓释措施的落实决定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成败。一个区域内风险缓释基金的规模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可能实现的规模。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具有合理的资金来源渠道、科学的风险代偿机制,是可行的风险缓释和偿债保护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指示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将以“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为原则,秉承“风险代偿”设计思路,形成两个层次的风险缓释措施:

一是由政府或社会出资设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地方政府根据地方财力,提供专项支持资金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或经政府引导,由社会、企业(包括担保机构)联合出资形成风险缓释基金。相对来说,地方政府出资的风险缓释基金可以直接作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的风险缓释措施,无需再做其他分散风险的安排,效率较高;

二是地方担保机构作为反担保方,提供包括抵押、质押、保证在内的各种风险缓释措施。以再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缓释时,因要独立开展尽职调查并做其他分散风险安排,工作效率相对要低一些。

(三)各参与方的职责

区域集优融资服务方案参与方及其职责

目前,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试点已经全部发行成功,发行金额为13.89亿元,共涉及广东佛山、山东潍坊和江苏常州三地的25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达地区试点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已经接近成熟。

四、集合票据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意义

截至2011年11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万亿元,存量规模超过2.9万亿元,其中有190余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00多亿元。集合票据推行两年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规模超过100多亿元。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发行43只,为186家中小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共140.20亿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多层次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一种新型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创新融资工具,“区域集优模式集合票据”为中小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可持续的市场化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和推动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能够引导中小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力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9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中小企业同全国各地一样,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不能指望商业银行按需供给贷款,更不能指望政府用广大纳税人的钱来帮助某一个或一批中小企业起死回生,主要只能依靠中小企业自身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一、就企业而言,应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尤其注重直接融资。融资无外乎从金融机构借款后还本付息的间接融资和出让股权分享企业利润的直接融资两种。先谈间接融资,其拥有财务成本清楚、手续相对便捷等优点,主要用于支撑企业流动性。金融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金融资本的利润间接来源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天然的脐带和共同的利益,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它自然流向风险低、收益高的产业和企业。不能责怪银行嫌贫爱富、见死不救,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因为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不是政府,更不是慈善机构。在目前,我国贷款利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只有设法降低你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正在试行股权质押融资,我省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和几家商业银行也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但股权质押融资的前提是企业财会报表清楚、股权结构清晰,同时,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中小企业应抓紧做好这方面工作。

再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不用还本付息,而且可以增加企业资本金。他支付的对是部分经营管理权和对应的企业收益。作为企业主牺牲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和老板的一言堂,收获的是把企业蛋糕迅速做大的资本和现代管理模式,可以说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首选。其路径主要有五:一是增资扩股。通过设立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形式邀请几个乃至十几个相互知根知底的有识之士参股企业,筹集企业迅速做大所需资金,在股权设置上针对投资人不同喜好设立普通股和优先股。二是股权转让融资。即股份公司拿出一定数量的股权在经批准的产权交易平台向合规的不特定人转让股权融资。以上两条路径一般适用于发展稳定、市场前景较好、利润稳定、但不太可能上市的企业。三是吸纳财务投资机构投资。逐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一大批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来我国淘金,境内各类投资机构也纷纷设立。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受到投资机构追捧。四是吸纳战略投资者。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市场份额,准备在3∽5年内上市的企业可以引入相关企业或战略投资者,在吸纳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五是上市融资。企业上市不仅在于首发(ipo)能从股市上拿回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开通了从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通过增发、可转债、公司债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就地方政府而言,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强劲增长点,政府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可有作为,也应有所作为:一是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急需贷款以求生存和发展,我市各商业银行大量新增贷款也要求贷出去以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不确定。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政府既可以利用掌握的国有资产组建、参股担保公司,也可以利用财政补贴扶持担保公司,还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帮助担保公司。发展担保公司,尤其是调动社会资金发展担保公司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的当务之急。二是组织、引导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企业债券发行已改审批为核准,但由于中小企业净资产偏小、企业资信等级低等原因难以独立发债融资。今年四月,大连市政府牵头,并动员大连港担保,成功组织8家中小企业发行5.6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也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找到了一个新突破口。三是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纷与投资机构联合设立有一定政府背景的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大力支持企业股改上市。企业成功上市受益的是企业,政府也可以间接获利。上市以后,企业更加公开和透明便于监管,上市所融资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放,迅速做大企业规模,从而增加就业和税收。同时上市企业的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主要标杆。我市已出台《关于鼓励企业股改、上市的实施意见》。由于上市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企业家对上市既爱又怕,因此,政府既要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也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尽量减少企业上市前因资产重组、完善财务制度而支付的成本。

总之,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总能找到一条符合企业要求的破解融资难题的路径。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篇10

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途径。自筹资金困难,主要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资本积累困难;直接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限制使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缺乏合法的通道可走;另外,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政策性银行又不支持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十分困难;同时还存在政府扶持资金困难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的问题

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另一方面,经营信息渠道不畅,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预测,向其提供的贷款也就很少。企业有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是无法得到满足,而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不敢贷出去。

(二)直接融资空间有限

发行股票和债券是当今世界融资的主流方式,企业能够迅速、大量筹集资金满足扩大生产、投资之需。但目前金融市场一直存在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这一观念,中小企业若发债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一,成本高,因为风险偏高,对风险溢价的要求自然升高,这就导致其成本高于其他机构;其二,即便仅有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定会影响投资者对后续发债者的信用认定,必然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发行股票的条件又过于苛刻,由于中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想上市的各种类型的候选企业又很多,因此上市门槛较高,而每年真正能上市的也就是很有限,一些企业很难具备主管部门规定的上市条件,比如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基本条件要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等,这些限制基本上堵死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三)间接融资存在政策歧视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但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生课题,国家政府一直积极寻求出路,从建立以民营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担保体系,改革金融机构信贷体制,建立新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标准,政府鼓励和科技资金扶持等几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一些成就。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变通的走直接融资的道路,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种途径。

(一)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

(1)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培育名牌产品,特色产品,从本质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2)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树立良好信用观念意识。加快中小企业结构治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尤其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观点,以减少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其次,中小企业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与银行、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争取银行信任,坚决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二)变通的走直接融资道路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国家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打通直接融资通道。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现阶段应当在努力规范我国主板市场的同时,加快组建二板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对于那些急需资金扩张业务的企业,“买壳上市”不失为一种融资办法,它上市时间短、效率高,但要理智并谨慎对待后续管理任务重,成本高,具有相当风险的弊端;对于有科技创新项目资信好的中小企业,应积极鼓励境外上市,谋求境外资金的融通。

(三)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