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十篇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十篇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38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1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政府引导、联办共保、投保自愿、市场运作”原则,完善政策机制,规范承保理赔,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主要种植业(包括水稻、小麦、油菜)品种全覆盖、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0%、绩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全市农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巩固运营模式。继续以辖市区为单位,政府和保险机构按照“联办共保”模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保险机构可委托基层农经或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约定权利义务和费用支付。各地政府在“联办共保”服务协议期满后,应当制定招标办法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立保险机构,原则上不超过两家或组建共保体,并报省市审核备案。

2.完善补贴政策。各地要根据镇农险办(2015)4号、镇财金(2015)1号文件要求,确定本地区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目录和补贴比例,并及时公开。市财政对区财政进行保费补贴,同时,继续对各地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完成情况和农业保险服务示范镇建设进行奖补、对农业产业引导基金范围内的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给予年化费率2个百分点的补贴。各地财政应将本级财政承担的保费补贴资金足额纳入年度预算,预算安排不足的,应及时追加安排,严禁用政府保费资金结余抵顶次年保费收入预算。各地要按有关规定上缴巨灾风险准备金,实行专项核算、滚动积累、定向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挪作他用。按规定提取由政府主管部门使用的管理费,由其编制支出计划,专项用于农业保险相关工作支出并向基层倾斜,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各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计提大灾准备金,逐年滚存,并在6月底前将上年度大灾准备金的计提、使用管理等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3.提升服务质量。各地要规范承保理赔工作,提高承保理赔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充分性。按照“五公开、三到户”(农业保险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规范要求,开展农业保险服务,维护农民利益。严禁挪用保费资金,严禁截留理赔资金作为村、组收入或抵顶农户应交保费。深化服务创新,提升信息、政策解读、公开公示、关切回应、应急应对、舆论引导、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各级农险办、保险经办机构、参保户加入省“农乐宝”微信服务平台,为参保农户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

4.加强防灾减灾。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大灾理赔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大灾预防和理赔应急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各级农业、民政、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和保险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帮其提高抗御风险能力,确保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5.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宣传推动,逐步提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开展“农业保险服务示范镇”创建活动,重点在扩面、提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政府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推进目标价格保险,探索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农机综合保险、订单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进涉农贷款保证保险。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对主要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参保金额,促进愿保尽保,加大保障力度。稳步推进涉农家庭财产保险、农村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医疗补充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村小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不断扩大农村保险工作覆盖面。

三、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农委、财政局、金融办、物价局、气象局、人民银行分行、人保财险分公司、紫金保险分公司为成员单位,市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推进、管理等工作。各地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镇级政府负责组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投保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支持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配合做好保险纠纷协调处理工作。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农业抵御灾害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目标,稳定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探索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及灾后理赔工作,保护好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农业保险引向农业生产、农村经营以及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为民办实事。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间、品种间的均衡发展。

2、统筹兼顾。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住有利时机,立足长远,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3、政府扶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认真做好组织与实施工作,继续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4、市场运作。以商业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保险技术,化解农业风险,控制经营风险,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

5、投保自愿。不断培养农户保险意识,深入开展农业保险宣传推广活动,使投保农民了解掌握农业保险险种、保费金额、保障程度和保险责任等内容,做到自愿投保。

三、主要内容

1、试点险种。种植业参保品种为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养殖业参保品种为能繁母猪、奶牛;高效农业试点参保品种为肉鸡、养蚕、育肥猪、林木火灾、蔬菜大棚和大棚薄膜等。

2、运行模式。种养业和高效农业试点参保品种均采取政府与市人保财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政府负担赔付责任的60%,市人保财险公司负担赔付责任的40%,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农机具保险仍按扬府办发[2008]123号文件执行。

3、条款费率。按照全省统一的农业保险条款及基准费率(2008版)执行。

4、补贴及保障。

种植业(水稻、棉花):今年秋季,我市主要种植业参保品种仍然采取低标准、全覆盖的方式,按最低档投保。保费每亩10元,中央和省财政补贴60%(每亩6元),县(市)财政补贴10%(每亩1元),种植者自交30%(每亩3元)。从明年起,我市将按照*市的统一要求,将种植业参保品种保费提高到每亩15元,中央和省财政补贴60%(每亩9元),县(市)财政补贴10%(每亩1.5元),农民自交30%(每亩4.5元),保险金额由每亩200元提高到300元。

能繁母猪:保费每头60元,省财政补贴30%(每头18元),县(市)财政补贴50%(每头30元),饲养者自交20%(每头12元),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

奶牛:保费每头240元,省财政补贴30%(每头72元),县(市)财政补贴30%(每头72元),饲养者自交40%(每头96元),保险金额为每头4000元。

肉鸡:存栏8000只以上的养殖户方可投保,保费每只0.3元,省财政补贴30%(每只0.09元),县(市)财政补贴10%(每只0.03元),饲养者自交60%(每只0.18元),保险金额为每只10元。

肥猪: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方可投保,保费每头20元,省财政补贴30%(每头6元),县(市)财政补贴10%(每头2元),饲养者自交60%(每头12元),保险金额为每头400元。

林木火灾:连片50亩以上的种植户方可投保,保费每亩6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1.8元),县(市)财政补贴10%(每亩0.6元),种植者自交60%(每亩3.6元),保险金额为每亩2000元。

蔬菜大棚:5亩以上的种植户方可投保,主要是对大棚和薄膜提供保险,根据不同的棚架和薄膜采用不同的费率。竹架大棚保费每亩75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22.5元),县(市)财政补贴20%(每亩15元),种植者自交50%(每亩37.5元),保险金额为每亩1500元;水泥大棚保费每亩100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30元),县(市)财政补贴20%(每亩20元),种植者自交50%(每亩50元),保险金额为每亩2500元;钢架大棚保费每亩180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54元),县(市)财政补贴20%(每亩36元),种植者自交50%(每亩90元),保险金额为每亩6000元(异型大棚保额另行商定)。大棚长寿膜(含进口膜)保费每亩120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36元),县(市)财政补贴20%(每亩24元),种植者自交50%(每亩60元),保险金额为每亩1000元;大棚普通膜保费每亩144元,省财政补贴30%(每亩43.2元),县(市)财政补贴20%(每亩28.8元),种植者自交50%(每亩72元),保险金额为每亩800元。

5、参保目标。种植业品种的参保面达到95%以上,能繁母猪和奶牛做到应保尽保,蔬菜大棚、薄膜等高效农业试点品种和肉鸡、育肥猪的参保面要逐步扩大。

6、风险基金。按照《江苏省农业保险试点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苏财外金[2008]49号)相关规定,不断充实市政府巨灾风险基金,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增强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

7、展业理赔。今年起,我市将按照全省统一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实务流程(另行下发)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统一使用“一折通”支付受灾农户赔款。如发生巨灾超赔时,政府应负担的超赔部分,原则上由下列资金依次赔付:当年保费收入、农业保险基金历年积累、巨灾准备金,如仍有不足,向*市提出申请,动用市级巨灾准备金。

8、管理费用。农业保险综合管理费为总保费的15%,其中:5%作为乡镇、园区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农业保险的宣传、承保、勘察定损、理赔等相关工作,6%作为市人保财险公司工作经费,2.5%作为市农保办工作经费,1.5%作为管理费上交*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使用。*市政府安排的以奖代补资金(总保费的3%),1%用于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2%下发乡镇、园区(1%用于奖励协助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相关人员,1%用于乡镇、园区农经站的奖补)。

9、业务拓展。试点推行“以险养险”,鼓励各乡镇、园区在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开展一定的辅农村商业保险,鼓励乡镇、园区三农保险服务站在农村发展综合性商业保险业务。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在农村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全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但与日俱增的医疗保险业务量给医保档案管理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因此,规范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业务经办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参加医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1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法律地位较低

很多实际上有医疗保险需求,也有购买力的农民对医疗保险不信任,各地在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面仍各行其是,致使一些医保档案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查处,直接危害农村医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对社会的不公正感。

1.2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将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当作可有可无的工作,很多部门与领导干部认为不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在业务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法制宣传工作不到位,也对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有些经办人员工作不够细致,流动性大且责任感缺乏,出现人事变动时,缺少细致地交接手续,致使农村医保档案不完整,严重降低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1.3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有些部门虽实施了微机化管理,由于软、硬件及人员没有很好地结合,仍然沿用过去的手工操作,大多医保机构仍采用纸质材料档案管理,增加了医疗保险档案查询访问的难度,许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的档案随意分散保管,不能实现专人、专室、专柜管理要求,有些材料甚至散落在个人手中,容易造成部分档案材料的流失。

1.4缺乏专业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县级医疗保险服务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几乎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主要靠兼职的办法,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烦忙,从经办业务数据库中打印出存档的业务档案,常存在没有经办人姓名、经办时间和经办部门审核印章等不规范之处。业务档案归档时也都大多数采取抽调人员突击整理的办法,容易出现在整理档案时,造成分类混乱,影响业务档案使用价值。

1.5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的内容失真并且不齐全

有些医疗保险档案缺身份证、户口卡复印件,历年缴费明细表等资料,有些交来存档的参加医疗保险资料不是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如有争议事件发生,这些业务医疗保险档案的真实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农民作为农村医疗保险的服务对象,大多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广大农民建立医疗保险档案,使其医疗保险问题得到法律的监控,以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就显得更为急迫。

2强化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2.1增强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

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给各级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办机构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每位农民的医疗保障意识,争取各级政府领导对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把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为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有利条件。

2.2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上能保证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加剧,以及农民对医疗方式观念上的改变,应根据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医疗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规定,健全有关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档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监督等内容。

2.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专业队伍

对现有的专职档案员要建立学习制度,鼓励参加档案知识培训和学历学习,注重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严格医疗保险档案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医保档案管理队伍。医保档案管理人员需提供全时不间断服务,并且对其制定专门指标,进行年度考核。

2.4创新农村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方式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管理模式,它的宗旨应是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服务,为社会服务。所以应逐步提高检索技术,建立符合规范的宗卷,编制医疗保险档案的案卷目录,配备适用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全部医疗保险档案的计算机检索,依托信息化技术给人们提供快速、准确的查询服务。

2.5强化农村医疗保险档案规范的意识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4

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归档的范围

1、农民工个人参保基本信息表。农民工个人参保基本信息表,是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归档的最基本材料,具体应包括:(1)农民工的个人基本信息;(2)工作、学习、简历;(3)特长介绍;(4)家庭状况;(5)身体状况。这些表格都应进入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

2、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材料。养老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各地区应为农民工办理基本的养老社会保险。同时,很规范地将农民工个人《养老保险手册》、个人基本信息表、企业或用工单位补偿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缴费记载、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核查表一同归档保存。

3、农民工工伤社会保险材料。包括:(1)医疗病历表;(2)医院证明书;(3)伤、残证明书;(4)劳动部门鉴定文件。它们应一同完整地归档,以保证农民工因工伤应该得到的社会保障。

4、农民工医疗社会保险材料。应及时地将医保的一系列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如农民工参保人基本信息表;病历记录;住院情况记录等一同上柜保存,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保护农民工的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农民工失业社会保险材料。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经常面临失业的窘境。有关部门,应将农民工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失业时间,这些方面作认真的详细的统计,将统计数据收集汇总到有关部门,为再就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的具体办法

1、建立健全农民工登记制度,为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打基础。目前,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需要办理城市暂住证、社会保险卡片等,有关部门应该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做到心中有数。这些资料归口到就近的社区档案室,或劳务市场进行妥善保存,便于掌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农民工登记制度,将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卡片的形式立卷归档为最好。我国农民工分布广,流动性大,工作种类繁多,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一定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工作实际,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农民工进城工作,一定要填写各种卡片和表格,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时,可以建立卡片式的档案,以便归档与查找。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险;农机监理;保险公司

1农机保险补贴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使用率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机作业环境复杂,农机使用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缺乏基本培训,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农机伤人损物事件频发。正是由于农机事故的频发性、不可预见性,加之事故发生地多处于农田场院等交通不便的场所,造成配套农业机械保险产品少,保险事故频发单次损失金额大,查勘理赔不便,造成各保险公司推广农机保险积极性普遍不高。而农民保险意识淡薄,不愿意为不确定发生的风险支付额外费用。因此,造成大量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呈无保险状态的“裸奔”。众多“辛苦致富,一朝事故返贫”的血的教训不断上演,警示了农民辛苦致富路上隐患重重。随着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专业组织逐渐形成了农机作业服务的中坚力量。农机安全生产环境大为改善,机手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政府资金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农机保险的补贴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河北省为例,2016年底,全省统一开展了农机保险调查,通过深入走访询问调研保险需求。2017年准备开始对农业机械保险进行全面补贴,招标确定保险公司全面开展农业机械保险补贴工作。河北省农机监理总站的努力方向切中保险参与各方矛盾点。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让投保农户降低负担享受保障。通过农机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着重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这类农机专业组织率先投保,降低了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同时将对扩大保险保障范围、全面推广农机保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2农业机械保险实施建议

在农机保险即将全面推开之际,作为一名农机监理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有着两年保险查勘销售经验的农机监理人。笔者了解农机监理工作和财产险公司销售理赔工作,因此在这两方面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2.1农机安全监理方面

作为农机保险的推动者,在不断做好自身工作,努力推动补贴工作落地的同时,应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农业机械相关险种的宣传推广工作。面对众多农机使用者,应牢牢抓住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这一本身具有强烈保险需求的市场主体,以示范作用带动广大“观望”机手。同时,随着农机保险的开展,由于保险公司投保牌证类机械对于机具牌照、年检的相关要求,农机牌证发放年检业务量将会井喷,各县市(区)监理站要有预期做好准备。同时,由于保险事故要求农机监理机构出具《农机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报案勘查现场的要求将大幅提高,并且由于事故发生地一般地处偏远,农机监理事故处理人员由于职责及自身业务优势,必然作为第一到达现场的事故勘查人员。这就要求各县市(区)监理站加强农机事故处理能力培养,添置配齐查勘设备、车辆、人员。安排好日常值班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处理事故,做好事故处理勘验工作。

2.2商业保险公司方面

作为农业机械保险的承保主体,面对新险种,面对之前接触较少的全新客户,面对农田、场院有别于标准化道路复杂的作业环境,对于参与农机保险的各家保险公司来说,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对保险存在抵触情绪,推广农机保险需要深入做好解释工作,让机手了解承保了哪些风险,一般什么情况赔,什么情况不赔。在复杂的格式条款合同外,需附加简单易懂的“明白纸”。只有让农民明白了解,才能保证日后出险理赔少生矛盾。另外,保险公司应充分了解当地农村情况,结合自身能力做好投保出单等基础工作,方便投保群众,给投保人少添麻烦。大力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加大查勘投入,提高时效性;增加农村地区查勘力量,提高结案效率。强化理赔服务,让农民确实感受保险的保障与便利。同时,由于农机“跨区作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还需解决好农机异地理赔查勘工作。同时,建立预案处理好“三夏”“三秋”等重要农忙季节农机事故多发期保险报案需求。基于农村基本情况,保险公司很容易碰到棘手与需要拒绝赔付的案件。本着照顾受损困难群众、维护农机险声誉的目的,各保险公司是否需预提部分利润,成立类似道路救援基金的救资金池,以处理特殊案件有待商榷。

3结语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6

一、充分认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是,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属自然灾害多发区,目前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大力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多年来的心愿,有利于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稳定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完善农村保障体制,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符合wto规则“绿箱政策”,有利于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和救灾救济方式,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减灾机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符合中央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部署,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因此,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抓好试点工作。

二、正确把握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

我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采取“政府推动+共保经营”的运作方式。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动,把农业保险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保险公司负责市场化运作,农民自愿参与,其中政策性支持主要包括财政补贴、以险养险、政策指导推动等。

(一)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有限风险与责任分担相结合。实行低保障起步,保大户大灾为主,实施全省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封顶方案,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可持续发展。

(二)参保险种标准。保险业务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委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负责具体经营。试点阶段我市准许参保的农险品种为水稻、蔬菜(瓜果)大棚、生猪、鸡、鸭5种。水稻每亩保险金额400元;蔬菜(瓜果)大棚每亩保险金额按实际价值协商确定,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其中叶菜类每亩保险金额为200元,非叶菜类每亩保险金额为600元,瓜果类每亩保险金额为1000元;种猪每头保险金额最高1000元,育肥猪每头保险金额最高600元;肉用鸡保险金额为10元/只,种鸡和蛋鸡保险金额为20元/只;肉用鸭保险金额为8元/只,种鸭和蛋鸭保险金额为20元/只。

(三)参保对象和条件。保险对象主要面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种养大户和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水稻要求种植面积20亩(含)以上、蔬菜(瓜果)大棚5亩(含)以上、母猪要求养殖10头以上、育肥猪要求每批50头或年出栏200头以上、鸡和鸭要求单个场(户)存栏种鸡(鸭)或蛋鸡(鸭)2000只以上或存栏肉用鸡(鸭)8000只以上。原则上要求各乡镇各险种参保面要达到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总数的50%以上。

(四)补贴办法。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投保人一定的保费补贴,其中水稻保费补贴80%,蔬菜(瓜果)大棚保费补贴50%、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附加险保费补贴50%,生猪、鸡、鸭保费补贴60%。保费补贴等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每年补贴资金结余部分及时转入专户,用于以后年度的“以丰补歉”。

(五)风险管理。实行全省范围内农险风险责任在当年全省农险保费5倍以内的封顶方案,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市共保体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专户,原则上所有农险业务和经核定的以险养险业务,均纳入专户管理。全市农险赔款在当年农险保费的2倍以内,由共保体承担全部赔付责任;赔款在当年农险保费2-3倍的部分,由共保体与政府按1:1比例承担;赔款在当年农险保费3—5倍的部分,由共保体与政府按1:2比例承担。政府承担的超赔责任由省与市财政参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分担。

在全市农险赔款总额超出当年农险保费5倍的情况下,实行先预摊、再年终结算。

(六)投保受理。农业保险保费的收取由当地乡镇、村共同负责,由乡镇政策性农业保险协办小组负责登记、造册、收费、统计和汇总,收取保费统一送交*人保财险支公司。保险公司按实收保费5%支付费用。

(七)报案处理。*人保财险支公司接到投保人出险报案后,要及时派人会同乡镇农业保险协办小组人员做好立案、查勘、定损等工作。如遇争议,按照乡镇和市的顺序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由投保人向市人民法院。

(八)理赔支付。当灾害发生时,*人保财险支公司须按保单列明的赔偿责任和限额及时进行查勘定损、确定赔付金额、支付农险赔款。赔付分两次进行,先由*人保财险支公司向投保农户支付核定损失50%的预付赔款,再在保险年度末统计全省全年总赔款后,进行个案清算。全省全年总赔款在农险保费的5倍之内,则按核定的赔款扣除预付赔款后全额支付;若全省全年总赔款超过了全省农险保费的5倍,则个案赔款额为:核定赔款额乘封顶系数(全省农业总保费×5/全省总赔款),减扣预付赔款额。在操作中,要实行保单明示,即对“全省全年总赔款在农险保费5倍以内按核定损失全额赔付,超5倍以上按年终核定比例赔付”的理赔责任进行明列,并要求参保农户签字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三、认真落实试点工作的配套措施

(一)建立工作责任制。市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项目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并列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增开信贷业务。为促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把农业生产者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享受各类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的重要条件,对投保人在财政扶持、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优先。市农村合作银行要开展保单质押业务,投保人凭保单可申请办理质押贷款。

(三)建立工作机构。各乡镇要建立由分管副乡镇长为组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和协办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乡镇农技站、财政办、政法办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协办小组成员由乡镇农科员、畜牧兽医员、政法办人员等组成,其职责:一是协助*人保财险支公司代收保险费、报案查勘和理赔定损等工作;二是公正做好赔偿争议的调解工作。为促进协办工作的开展,市里将建立必要的工作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

(四)支持以险养险。为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全市范围内凡有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其车辆险、综合财产险等统一由市共保体承保,保险费率按省保监局指导费率承保。在加强引导和参保者自愿的前提下,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市共保体开展农村建房险及其他涉农险业务。

(五)建立预警机制。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的风险预警和运行监险体系,共保体在每个月的前10个工作日内,将赔偿分摊表及清单等资料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农业保险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做好监审工作。

四、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一要建立领导机构。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为确保全市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建立了由胡成剑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负责协调小组的日常事务。市农业局组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政策性农业保险具体落实工作。组建*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核损理赔专家小组,由人保财险*支公司和农技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和帮助乡镇做好重大理赔纠纷的技术裁定和争议调处工作。各乡镇要将试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有关领导要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周密制定工作方案。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成员职责,认真抓好具体实施工作。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7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队碍了其制度的实施这一困境,提出坚持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构建公平正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社会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对保障我国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改革的深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具体业务活动所形成的有完整规范的原始依据,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维护参保人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国家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加快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是一项巫待解决的课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只以城镇居民为核心,而忽视了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国家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他实际上是个人与资本存量之间,资本存量、物品与劳务产出及收人分配之间的过滤器。制度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源泉,设计一个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体现现代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公平的契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经济体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新生事物,他的建立推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诞生,在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各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县农村养老保险处统筹规划、相互合作,认真完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集、整理、建档、保管和利用等工作,让投保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体会到社会保障的分配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并通过对社会不公正的矫正,使社会达到公平正义的程度。从公平正义的伦理角度来讲,开展符合现代文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二、透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起点的不公正、制度保障的缺失以及资金供给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

1.起点不公正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建国以来,由于受当时国情的影响,我国形成了农村支持城市工业化的制度安排,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建立,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得到完善,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制度演化的路径锁定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制度体系所取代n。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制度锁定效应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明显滞后于城镇,再加上县区行政管理机关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损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引发人们的不公正感与阶层之间的对立,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资金供给不足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资金难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虽然每年中央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额不断增加,但与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费用需要由县级财政部门支付,从而造成一些欠发达县区的社保机构出现资金供给不足。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障资金,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无法与现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进而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落实。

3.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这一原始记录失真。随着农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减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安排本身的缺失使农保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因缺乏具有权威效力的法律规范,各县区政府往往自定红头文件行事,即使一些县区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真正在实践中落实,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政策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经办人上缴的保费金额与档案记录金额不一致,甚至有的保费专用收据的收款金额与上缴保费金额、档案记录金额均不相符;二是档案中有参保人的保费记录,而经办人未向参保人出具保费专用收据;三是参保人交纳了保费,而档案上没有记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或制度的失效效应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过程,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影响了农民投保的信心,也损害了政府的诚信。三、以公平正义为视角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公平正义是人们数千年来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同样包含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在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公平正义视角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

1.提高认识,注重公平正义思想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融合。由于受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制度锁定效应的影响,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同时也致使有些单位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善,失职行为也时常发生。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前提,要通过各种路径提高各级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需求。正义的社会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社会,但我国政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安定团结,农民安居乐业的今天,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复杂,为确保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必须在档案管理中融合公平正义思想,以公平正义思想为基础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政府财政投人,在具体实践中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涉及参保农民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到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保管、鉴定、利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和高素质的档案人才管理队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同时要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必要的资金保障。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使欠发达县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体现积弱扶贫的社会公平原则。加大政府财政投人,是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8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分类保障

2007年8月,劳动保障部联合民政部、审计署《关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工作进行清理,理顺管理体制;对农保基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底数,并研究提出推进农保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自1998年以来停摆十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复苏”的迹象,探索低参保率的制约机制必将有利于农保的“复苏”。

一、农保低参保率的直接原因:制度供给不力

以什么样的制度规范农民参保会有不同的效果。以“新农合”和“农保”相比,前者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拥护,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后者却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制约农民低参保率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制度供给的匮乏无疑首当其冲。

第一,《基本方案》未充分体现政府的经济责任,制约了农民参保。当前我国农保实施的根据依然是1992年由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其规定“资金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也就是说农保缴费主体是农民、集体与国家,不过后两者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强大的乡镇企业经济体。但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乡镇企业大多改制为民营企业,这就导致农保中“集体补助为辅”在许多地方成为空话,“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也没了载体,结果农保成为农民的自我养老保障。这严重地阻碍了农保的发展。从现存5000多万参保农民大多具有集体补助也可反证,仅靠农民自身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保的发展。

第二,《基本方案》未及时修订,制约农民参保。《基本方案》颁布之初具有可行性:当时高利息率可以保证在低交费、低物价的情况下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也可以适当交费,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农民依靠养老保险金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活所需。但此后不久,我国的存款利息率不断下降,物价上涨,原有的乡镇企业也大多私有化,加之管理中的漏洞,资金难以保值,更遑论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未能与时俱进,最终导致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了制度保障之外。

也许有人会说,制度一旦颁布不能随意修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强调,当制度已不适应需要时就必须修订。这一点从政府对国有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可见一斑,相对于8年内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两度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17年却未见修改,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农保制度的新选择:分类保障

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正是基于农民分化的实际,《基本方案》已不能适应其变化的需求,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保障是较为可行的制度选择。

第一,“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纯农户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在我国,纯农户的收入水平总体上仍呈现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由高到低的趋势。假定农民收入构成中剔除工资性收入即为纯农户的收入,则东、中、西部纯农户收入分别为2522.2元、1903.96元、1704.39元,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32倍和1.48倍(国家统计局,2006)。这种差距就要求形成适合不同纯农户的保险模式:即在保障所有纯农户最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参加附加养老保险,这一模式可表示为:“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

“基础养老保险”的基本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强制性。保险资金的筹集由纯农户、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共同负担。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出资比例上,应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多出资,中央政府少出资,甚至不出资;而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应该少出资,甚至不出资,完全由中央政府补贴。这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责任,也符合“国际惯例”,因为据对131个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的统计,有129个国家由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不可或缺。

“附加养老保险”的基本特点是不平衡性、自愿性。由于各地纯农户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农民收入较高,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富裕地区可设计出不同的缴费与享受水平档次的“附加养老保险”,以吸引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参保。与“基础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不同,“附加养老保险”的参保是自愿的,其筹资主体主要是农民自身,以及(或)集体经济较好的集体经济组织,且这种保险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谁参保,谁受益。

第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由于农民工在收入、职业、居住方式等方面与城镇职工有相似之处,而目前,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保”)采取的是“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对于农民工,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可依然借鉴这种模式,但又有区别,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缴费主体与社会统筹账户的层次上。

1.缴费主体的具体安排。事实上,随着就业的复杂化,农民工本身具体分化为业主层、个体劳动者层和雇工层。所以,与城保相比,农民工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的出资主体显得相对复杂。

农民工的“个人账户”可完全由个人(个体劳动者、业主)出资,或由个人(雇工)与雇佣者(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共同出资构成。之所以个体劳动者与业主的“个人账户”完全由其个人缴纳,是因为他们自身占有了全部剩余劳动成果;而雇工的“个人账户”由其本人与雇佣者共同出资,是因为雇工得到的仅仅是劳动力价值,其剩余劳动由雇佣者占有,因而雇佣者有必要以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贴补雇工的“个人账户”。农民工的“社会统筹账户”则由政府出资(针对个体劳动者,因为他们已合法纳税),或政府与个人(针对业主,因为他们除纳税外,又占有了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共同出资,或政府与雇佣者(针对雇工,因为雇佣者占有了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共同出资。

2.提高社会统筹账户层次,促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在方案设计上,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账户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存在重大区别:前者仅限于市、县统筹,而后者则分属省级统筹。这种区别是改革的着力点,但又不是向城镇看齐。

(1)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必须实行全国统筹。因为农民工的跨省流动性较强,已占41.11%(李强,2004)。如果统筹仅限于省内,甚至市县内,且不能随农民工的流动有效转移,其结果只能是农民工在a地被扣除的一部分必要劳动因其流动到B地而无法获得,这显然是对农民工劳动的剥夺。而实行全国统筹,农民工无论在何处谋职,都能获得由社会统筹账户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保障水平。

(2)在全国统筹基础上,实行缴费年限累计,只要在退休前累积或补齐15年,就应享受相应保险待遇,而不是如《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简称《通知》)规定“凡重新就业的,应重新参加养老保险”。如果在全国统筹基础上,实施缴费年限累积或补缴,可大大提高其参保积极性。

(3)建立农民工返乡调整机制。据统计,80%的农民工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标准所保障的生活水平对返乡农民无疑是相对较高的。因而,一旦农民工返乡,而又没有完成15年的缴费,在缴费年限及支付水平上可作适当调整,如缴费年限降为10年,同时执行较低的支付标准。而对于那些缴费年限处于最低(10年)和最高(15年)之间的农民工,同样作适当调整,以与缴费年限相应的比例支付。

第三,“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账户”+“储备金账户”——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与市民相比,失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在城镇的就业能力都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对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以确保其安全养老。根据年龄,失地农民可分为三类,一是未成年人(18岁以下),二是年轻人(男18-45岁,女18-40岁),三是中年人(男45-60岁,女40-55岁)及老年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对于未成年人,其首要问题是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其在城市的就业能力;对于年轻人,其首要问题是就业安置,通过就业,特别是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其他保障(含社会养老保险)也随之确立;对于中年人、老年人,因年龄与技术等原因,纳入正轨渠道就业,参加城保都比较困难。因此,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老年人的,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为“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账户”+“储备金账户”。

1.建立失地农民的“个人账户”,其费用以个人缴纳为主,为调动失地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集体可从土地补偿费(土地集体所有权权益的体现)中给予适当补贴。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在参保者达到退休年龄后方可支取,且根据账户储存额与平均余命逐月发放。如参保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前就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由其指定受益人继承;如超过平均余命,其养老保险金则由储备金账户提供。

2.建立“基础养老金账户”,账户资金主要由土地补偿费构成。土地补偿费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的体现,其用途一方面可以由集体兴办实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公益事业,而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账户就是其一。

3.建立“储备金账户”,其资金来源有二:一是由集体从土地补偿费用中支付少部分,二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大部分。因为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经过国有“变性”后方可出让,而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则主要由地方政府占有,这显失公允。农民理应享有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其形式之一就是政府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贴储备金账户。

三、强化政府责任,重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农保制度建设上,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政府相关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农保制度的变革,使农民真正老有所养。具体体现在农保制度中,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强化管理与监督。

第一,完善养老保险法律。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险领域已颁布大量的行政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但一直没有一部统一基础性立法,这也加剧了制度的波动性。在社会保险法的制定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社会保险法》,国务院据此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各地根据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可喜的是,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历经长期酝酿后,终于在2007年12月2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关于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其内容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可以预期,这一立法将为农保制度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也必将推动农保事业的发展。

第二,强化管理与监督。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上,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权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结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也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和管理实施监督。在社会统筹上,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代表、个人代表,以及工会代表、法律专家、精算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季度向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汇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并向社会公开。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与社会保险立法[J].新华文摘,20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eB/oL].[2008-1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本方案(试行)[Z].19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陈桂华,毛翠英.德、日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理论探讨,2005(1).

[6]刘书鹤.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J].人口研究,2001(5).

[7]万明国.都市农民的二次分化与分类社会保障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4(3).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9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抓“三农”促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亮点多多,精彩纷呈。本刊特推出“调研河南出彩三农”重点报道,全面展示全省各地“三农”发展的硕果,望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并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编者按: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号召,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深耕中原大地,彰显出了一个负责任保险公司应有的担当,为河南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12月25日一大早,沉浸在平安夜狂欢的郑州似乎还没睡醒,地处花园路的豫粮大酒店就挤满了136位来自河南部分乡镇的基层干部,他们全是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的三农保险服务站站长,是来这里接受专门培训的。

河南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说,“三农保险服务站”是太平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建成农村保险市场的桥头堡,切切实实打通服务河南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这也正是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号召,借助太平洋专业风险保障平台,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为河南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所作出的实际行动。

负责任,敢于担当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敏介绍,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2015年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5年内在河南投资200亿元,大力支持河南经济发展。基于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实际现状,太平洋保险下定决心要深耕中原这块大地,力争成为河南农业发展的“守护神”。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大力服务河南农业发展,正是顺应了农民的期盼、政府的期望。事实也证明,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2013年经营农险业务以来,坚持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不仅实现了科学持续发展,而且业绩非凡,不负众望。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农险入账保费15026万元;保费增量为8263万元,增幅125.33%;业务开办地区涉及全省16个省辖市43个县(区),开办险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以及涉农保险等主要业务领域;农险市场份额达到8.8%,位居全省农业保险市场第三,市场份额提升2.8%。

保费的快速增长,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在李少华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河南分公司自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就树立了“遵守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保护权益”的经营宗旨。

河南分公司在农业保险理赔中,始终以保障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赔案处理规范,赔款及时、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保险合同条款约定,不损害农户与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借助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依靠其网络、人员、技术、管理等服务农村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合理性。

2015年5月6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裹挟着冰雹突袭了河南省洛阳、平顶山、漯河、南阳等地方,出现大面积小麦倒伏。截至5月16日因暴雨、冰雹灾害,河南分公司共受理农业保险小麦险种报案近300件,损失涉及4万余户村民,报损农田达20余万亩。为了减少农户损失并快速理赔,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农业保险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做好灾后现场查勘定损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及时准确做好农业保险赔付工作。

此举不仅得到农户的极大好评,也在当地引起反响,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褒奖。负责任、敢担当,太平洋农业保险的口碑在河南广大农村声名鹊起,并在中原大地扎根发芽。

优布局,丰富险品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获得政府部门许可和开展农业保险经营以来,十分重视强化内控、明确思路,长远谋划农险发展方向。在业务发展上明确了稳固种植业保险、推进林业保险、试点养殖业保险的思路,全面推动政策性农险业务发展。同时,还高度关注三农保险及农险创新业务发展,积极拓宽业务发展渠道。

为了大力拓展2015年的农险业务,河南分公司早在2014年12月就提前全面安排部署小麦保险承保签单工作,接着又迅速启动了各级政府沟通、协调公关工作,指导各中支、县支公司与相关政府人员一起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宣传、客户资料收集、承保公示等工作。在2月初河南省政府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下发后,分公司立即着手开始签单承保工作。2月份当月克服春节假期影响,当月实现签单保费收入822万元。3月份,分公司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业务增速趁势而上,当月保费收入成功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农险业务“开门红”。第二季度,在保持种植业持续增速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育肥猪等养殖业,到6月底,实现保费收入9272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半年任务目标。第三季度开始,全面开展秋粮作物承保工作,借助小麦保险承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全力拓展了玉米保险,稳固了小麦保险的承保区域,并在局部区域实现了承保面的新突破。

与此同时,河南分公司还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品牌效应,确保业务稳健经营、规范发展。河南分公司按照“严格流程、严把底线”的思路,全面落实农险业务合规工作要求,严格业务开展各流程的规范操作。业务开展前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留存宣传资料,确保相关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保障农户知情权,避免虚假承保。各中支、县支公司积极利用新春佳节,送春联下乡,送文化下乡,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单,使公司品牌优势和农险知识深入千家万户。分公司加大宣传工作投入力度,联合漯河中支与电视台一起拍摄了反映农险业务相关政策的主题宣传片,以及反映农险承保理赔工作的情景剧,有效提升了宣传工作效果。同时,严格承保流程管控、承保手续把控和承保资料收集,特别是农户分户清单、公示照片、验标照片等关键资料,确保承保资料真实完整规范。

按照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等三部门关于完善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定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南省财政厅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河南分公司对现行的10款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及时完成了各项报备审批工作。同时,按照保监会新下发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现有农险业务承保、理赔、财务、客服等方面的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最新条款和制度,重新编制印发了2015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和条款手册,新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业务依法合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5年,为丰富完善农险产品库,河南分公司先后开发上线了畜禽养殖火灾保险、农作物火灾保险、辣椒种植保险、肉牛饲养保险、肉羊饲养保险、农用大棚保险、农村治安保险等地方特色农险业务及涉农保险产品,其中农作物火灾保险、肉羊饲养保险等已经实现保费入账;农村治安保险也签发了全国首单,并以此为依托承办了全国涉农保险业务启动工作现场会。

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太平洋农险品种更加丰富和完善,为农险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勇创新,服务下沉

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农业保险自从在农村开展以来,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一旦有了灾情,损失就非常大,而且在评估、理赔方面也非常复杂,好多时候会出现找不到保险公司的情况,致使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认为,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保险公司服务能力高低的问题。为此,河南分公司创造性地开展了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整体服务优先农业保险专项活动,以三农保险服务站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为载体,全力提高防灾减损能力。

2015年,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了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漯河和周口等农险业务基础好的中支公司为试点,重点做好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建设及人员聘任工作,依托村委干部做好行政村三农保险服务点及村协保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农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同时,依托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面开展农村客户资源搜集和信息登记等工作,为下一步进军农村市场积累客户资源。目前,河南分公司建设的136个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部建成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已聘请三农保险服务站工作人员220余名,村级协保员1500多名,整个三农保险服务体系队伍已初步成型。各公司借助三农服务站,对各类协保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协保员全面了解和熟悉了太平洋保险公司,掌握了农险业务基本知识以及农村市场保险销售知识,并已全面投入到公司农险业务发展和农村市场拓展工作中。其中,安阳、周口、漯河、洛阳等公司已经利用三农服务站,密切了政府合作,带动了农村保险市场的拓展。

2015年8月23日,内黄县后河镇东乜固村群众报案称,该村2000多亩花生遭受地下虫害,损失巨大。河南分公司立即组织专家对受害地块进行勘察,认定为地蛛蚧危害造成,立即对损失进行了评估和理赔。在做好理赔的同时,河南分公司还专门组织专家对种植花生的农户进行了农业知识培训,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专门讲解,让农民了解和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防灾减损起到了防范作用。

为确保大灾事故处理及时、高效,让每一个农户得到准确快速赔偿,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明确要求以客户第一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理赔手续,开通农险理赔绿色通道,确保案件及时处理,让客户满意。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篇10

一、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活动,旨在为广大民群众提供优惠的保险政策、良好的保障计划和优质的保险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造福于民。同时,开展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活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保险意识,培养农民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改善农民群众消费习惯,推动农村消费习惯的升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二、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解决保险业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长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发展中国特色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群众保险意识较强的村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各村要把创建中国保险先进村作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加农村保险;保险公司也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选准适合农村需要的险种,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推动保险先进村建设。三是坚持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原则。保险公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切实维护公司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各村要结合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制定建设保险先进村的具体方案。五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的原则。保险公司要统一规划,加大保险先进村的投入,在公关、培训、宣传、服务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支持。

(三)总体目标。通过努力,2009年在全乡七个村委会中建成保险先进村3个其中达标1个。

三、创建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拟在古那冲、以勒冲、车期三个村委会进行试点,其它各村委会根据实际选择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开展创建工作。

(一)创建内容。广泛宣传保险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和发动农民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平安保险等,借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和专业化运作,创建一批保险先进村,逐步完善我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创建方法

1、村委会推荐业务员。每个保险村聘用2名保险业务员。业务员的选聘由村委会推荐,报保险公司同意后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保险资格证。

2、开展入户调查。由业务员逐户进行调查,摸清各农户的家庭情况,掌握其对保险的需求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保险业务服务。

3、建立村民保险档案。随时登记各农户新增人口、死亡人口、家庭结构、经济状况、风险记录、理赔、再投保、同业投保等情况。

4、聘任保险监督员。每村聘任1名保险监督员,一般由一名村委会班子成员担任。其主要职责:监督业务员的行为,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欺骗;协助公司进行案件勘查,预防骗保行为,监督公司理赔的质量和速度。保险公司每月组织保险监督员集中探讨、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保险监管员的管理经验和服务质量。

5、制定章程。保险先进村的工作章程由村委会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起草,用于指导保险公司、业务员、监督员在保险先进村开展工作。

6、验收授牌。县乡两级创建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保险先进村进行验收,对达标的村委会进行授牌和奖励。被授予的村委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村民的保险认知度普遍较高,保险意识普遍较强,村委会与保险公司合作程序较高,在保险宣传、理赔服务以及日常管理上形成一套规范的运作模式。保险入户率60%,保险先进村人均意外险保费达到20元以上,寿险新单期保费达10万元以上,学生系列保险(学平险)承保面≧85%。

(三)时间安排

2009年3月至9月,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1、启动阶段(3月):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确定创建点。

2、实施阶段(4至8月):落实实施方案,聘用培训保险业务员和监督员,开展入户调查和各项创建工作。

3、总结阶段(9月):对活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

四、创建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乡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乡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综合办,由黄兴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保险先进村创建的日常工作。

五、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