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十篇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十篇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09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1

[关键词]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科特勒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23

1引言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宗旨,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导航。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等。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的状况越发严峻,加之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大众及政府的关注,也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行为。而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是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绿色农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可以为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也有利于引领人们由传统的消费观念向科学、文明、理性、绿色的消费观念转变。

2文献回顾

绿色食品指的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本文研究的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由此看出,绿色农产品是绿色食品的主体,并且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在研究绿色农产品大多都是从绿色食品的角度进行研究讨论。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绿色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而c绿色食品类似的产品有“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等,但其标准水平更高。国外学者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初期阶段,并且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领域也较宽泛。其中最早提出“有机食品”这一概念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则称之为“自然食品”。世界第一个有机农业组织1924年在德国成立。1938年美国人J・Rodeel进一步对有机农业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办了有机农场。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并制定了有机农业组织必须遵守的基础准则。1980年英国学者tollnelkington和JuhaHailes出版了《绿色消费指南》一书,自此掀起了人们绿色消费的一阵热潮。

自21世纪开始,国外学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更深入的层次。m・Yussefi(2003)指出,对于企业发展市场来说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是个很好的机遇,企业应该紧紧抓住它,通过应对市场需求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和营销策略,从而促进企业发展。masahisaFujita(2006)表示,当人们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有利于发展扩大有机食品市场的空间。Carriquiry、miguel(2007)认为应该积极开阔市场创新产业政策、组织、管理、技术等,从而有效调节有机食品市场的供需。BumSm(2008)认为消费意见的导向者正是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为此应该重视消费者彼此间的口传效应。DavidBaudretsch(2008)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就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政策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国外学者对有机食品的研究由早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后来的多层次多方面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质量安全、政策体系、消费者及市场等,可以看到,国外关于有机食品研究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22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针对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方面的研究起步则比较晚,并且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没有国外研究的完善和宽泛。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是在1989年,1990年我国对绿色食品进行研究和开发,1992年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且建立了绿色食品的经营模式,1993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学者的研究从起初的浅层研究向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发展。

(1)从消费者出发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张海英(2010)根据广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购买习惯对于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影响最大,并且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赵昶等(2011)基于杭州地区的研究发现,女性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比男性的要强。薛永基(2016)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基础上,加入感知价值、预期后悔两个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意向进行实证研究,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影响绿色食品消费意向的“三因素模型”。

(2)从营销方面进行研究。于浩淼(2013)经过对绿色农业和农产品的限定进行研究,得出“云营销”应用于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策略。余娟(2014)通过研究发现绥化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许多弊端,诸如网络营销渠道不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民互联网知识匮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田嘉(2015)认为在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大力推进其实施。

(3)从品牌角度进行研究。赵晓华、岩甾(2014)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为例,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该市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同时对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王运浩(2015)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2015年的品牌发展思路,还指出了工作重点以及推进策略。秦宇琪、于振伟(2016)从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进而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4)从产业发展、结构、竞争力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赵大伟(2009)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受制度结构与供给的影响状况。韩杨(2010)认为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会遭受生产基地小、产品科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王德章(2011)认为绿色食品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不同。宋国宇、赵莉(2012)指出通过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演化是绿色食品a业的发展过程。张玲玉(2015)研究提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策略。常筱磊、赵辉(2015)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现状,探究了绿色食品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张志华等(2015)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品形象、促进市场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4个方面的产业战略布局。

总体来看,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绿色食品产业品牌、竞争力、消费者、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的研究比较少,有关的理论专著也较少,虽然已有学者对绿色食品或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研究。

3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研究设计

31科特勒模型在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的应用

311科特勒购买行为模型的基本内容

美国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一个强调社会两方面的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型,此模型说明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不仅仅会受到营销产生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指出了不同特征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再通过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形成一定的购买决定,最终形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的选择。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科特勒购买行为模型

312针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模型修正

科特勒的购买行为模型是针对消费者的普遍消费购买行为所构建的一种模型,但本文研究的是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因此要基于绿色农产品的相关特点对科特勒的购买行为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去掉一些不相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增加一部分相关或影响较大的因素。经过修正的购买行为模型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刺激因素、决策过程、购买过程和分享。刺激因素主要强调来自企业、社会和消费者自身这三方面因素对消费意识产生的刺激;决策过程主要强调从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再到信息搜集,最后进行评估决策的过程;购买过程主要强调购买时对产品、品牌、地点、时间以及数量的选择;购买后分享主要强调平时生活中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分享、消费绿色产品品牌的分享,以及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的方式。购买行为模型结构修正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

32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分析

321刺激因素的分析

消费者在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前会形成一定的消费意愿,而消费意愿会受到多方面刺激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企业营销的刺激、社会外部的刺激、消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在企业营销方面的刺激主要是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当时就会刺激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增加,主要包括绿色农产品的宣传、价格的合理性、售卖地点的选址、促销手段和程度等。社会外部的刺激则包括很多,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社会关于绿色农产品的舆论导向、身边他人的积极意见等都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增加,最重要的还是来自消费者个人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状况等。

322决策过程的分析

当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消费意向后就会进入决策过程,决定是否要购买绿色农产品,这首先取决于消费者自身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如果认知程度较高的话,就会减少信息搜集和评估决策的过程,并会较快做出是否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决定,但如果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就会根据自身需求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例如什么是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是什么,质量认证的标准如何等信息,经过对这些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后,会评估并决策最终是否购买绿色农产品。

323购买过程的分析

购买过程是在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了消费意愿并做出购买决策后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会考虑购买哪些种类的绿色农产品来替代平时生活所必需的普通农产品,选择种类时还会考虑选择哪种品牌的绿色农产品。做好上述选择后,还要继续选择购买的地点,菜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距离、规模以及是否设有绿色农产品专柜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除了品种品牌、地点的选择,还有时间和数量的选择、销售方的促销力度等因素会影响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进而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时间及数量,此外,消费者愿意替换掉平时生活所需普通农产品种类数量也是数量选择的一部分。

324购后分享的分析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农产品后会有自己的使用体会和评价,在社会生活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会与他人进行分享。分享的内容以绿色农产品的品种和品牌为主,也会分享购买的地点和自身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在分享方式上以前主要是以生活中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分享,或是口口相传进行分享,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问世,例如微信、微博等,这些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分享绿色农产品的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影响速度和范围。

4研究结果及建议

41研究结果

文章将科特勒购买行为理论模型应用于研究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对原模型进行了部分的修正,使之与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更适应。又结合现实的社会状况针对改建后形成的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模型进行各环节的分析,并对各环节的影响要素和内容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厘清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整个过程的思路,从消费者受哪些方面刺激、产生了消费意愿后又进行消费决策,经过认知判断、信息搜集到做出决定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再到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做出的选择过程和内容,最后是购买行为后的分享内容和平台方式,这些前后过程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厘清这一过程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奠定良好的基础。

42研究建议

(1)基于政府的视角。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这要求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做好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也要监管相关企业对标准的执行与落实,对于不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企业实施处罚,还应该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各环节的责任单位加强问责力度。此外,政府还应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与了解,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向健康绿色发展转变。

(2)基于企业的视角。企业首先要确保的自然也是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次企业还应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任务,建设有特色有保障的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和产业发展。最后企业还应重视营销策略,根据所在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拉动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繁荣。

(3)基于消费者的视角。消费者购买的前提是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只有在对绿色农产品了解后才会影响自身的消m理念,向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转变,因此,应该从日常生活别是利用互联网关注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应该注重分享,发达的互联网使以前的口口相传式分享转变为网络化分享。网络增加了消费者的分享方式和分享平台,提高了消费者的影响速度,扩大了消费者的影响范围。因此,消费者应该利用好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分享自己对使用绿色农产品的心得,以及绿色农产品对我们生活和健康的有利影响。这种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会全面提高消费者对所购买的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广州市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2-56

[2]赵昶,靳明,赵敏女性群体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结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5):44-54

[3]薛永基,白雪珊,胡煜晗感知价值与预期后悔影响绿色食品购买意向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6(11):131-135

[4]于浩淼“云营销”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90-11192

[5]余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绥化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6-7

[6]田嘉以绿色农产品营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J].农业经济,2015(6):116-118

[7]赵晓华,岩甾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以普洱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11):93-96

[8]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9]秦宇琪,于振伟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7):79-80

[10]赵大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与转变增长方式研究[J].学术交流,2009(2).

[11]韩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及其阶段特征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0(2).

[12]王德章,李翠霞,杜会永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

[13]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

[14]张玲玉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链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5]常筱磊,赵辉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3):23-25

[16]张志华,余汉新,李显军,等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35-38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2

关键词:绿色营销;障碍;成本;效用

绿色营销产生于20世纪末期,是企业面对不断加剧的污染问题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营销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它强调了企业利益、消费者需求、社会利益特别是环境利益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绿色营销观念的提出,促进了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也促使企业主动顺应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一些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紧紧抓住了绿色浪潮带来的巨大商机,为自身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然而,绿色营销的发展整体上依然存在障碍,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不断消除障碍,促进绿色营销持续健康发展。

一、研究现状的简单回顾

近年来,针对国内绿色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王志宏等人(2011)从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绿色营销理念尚未确立、绿色营销内涵没有充分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绿色产品市场混乱、绿色消费意识淡薄、政府政策约束不足等。何志毅等人(2004)提出绿色营销的四力模型,从消费者、企业、政府、环保非政府组织四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外绿色营销的状况,发现中国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对绿色营销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很大差距,内部动力不足,政府虽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绿色营销发展,但在政治经济体制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国内民间环保组织的影响力与国外相差甚远。李文英等人(2004)则认为发展绿色营销不能片面依赖公众绿色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适当参与,解决好由于绿色产品包含绿色成本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损失问题。此外,还有人从国际贸易、中小企业的角度,或针对特定行业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成果对绿色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其特点是反映出的问题涉及面广,但对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分析,因此提出的对策也缺乏系统性。也有个别研究将绿色营销与绿色产品未进行严格区别,以绿色产品替代绿色营销,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削弱。

二、绿色营销的成本分析

绿色营销的成本要高于传统营销方式,这是目前人们对绿色营销特点的一个共识。有人认为,绿色营销在产品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较高要求,因而其成本要高于一般产品。也有人认为,除了上述原因,绿色营销在原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上增加了环保要求,实施环保法增加了费用,甚至企业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也需要按照绿色营销的要求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均引起了绿色营销成本的升高。

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策略中的一部分,从事绿色营销必然要求企业提供绿色产品,但仅仅提供绿色产品并不等同于从事绿色营销。营销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能,先于生产而后于销售,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还未开始,营销活动就已经进行,而一项销售活动的完成并不等于其营销过程已经结束。因此,绿色营销需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绿色要求。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1993)认为,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产品对人与动物健康无害。(2)产品的生产、使用、报废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小。(3)产品的上述三个过程不会引起资源、能源的过度使用。(4)产品不应过度包装,产品生命周期不能太短,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5)产品研发应避免对动物施加不必要的实验或残害。(6)生产原料避免使用稀有并需要保护的资源。随着对企业利润源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十分重视物流环节,这也成为绿色营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绿色营销的要求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所有环节都贯彻这些要求,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的要求贯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第一需要引导消费需求,倡导绿色消费,因为消费者的个体需求与社会利益特别是环境效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点,这需要企业在绿色营销中付出较多成本,承担较高风险;第二需要设计绿色产品,产品研发和设计以对消费需求的认知为基础,绿色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一般在产品设计阶段确定,这个标准会明显高于普通产品;第三需要采用绿色工艺,生产工艺是产品形成的方法和路径,工艺路线的痕迹一般不会在最终产品上明显表现,需要满足产品研发设计中提出的要求,绿色产品的高质量和环保标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高,生产成本必然增加,另一方面,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生产工艺的确定上不断关注绿色加工技术的发展,尽可能采用环保效果先进的加工方法,而传统技术虽然成熟稳定,也可能因环境污染而被淘汰,而新工艺的选择会影响到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和劳动效率,进而又进一步影响生产成本;第四需要关注仓储物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乃至产品寿命周期结束之后的回收利用过程。这些过程不形成产品实体,传统营销的企业在这些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经济有效的方式,但由于与绿色营销的要求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必须予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绿色要求导致设备更新成本、生产管理成本、学习成本等必然上升,因此,绿色营销的成本显然要高于传统营销。

三、绿色营销的效用属性分析

有人将绿色产品分为“私益型”和“公益型”两类,其中“私益型”绿色产品是只提供直接利于消费者本人绿色效用、受益对象具有明显排他性的绿色产品,“公益型”绿色产品是指绿色效用主要体现为对公共环境的保护,受益对象不具有排他性的绿色产品。本文认为,简单划分“私益型”和“公益型”两类绿色产品是不合适的,因为绿色营销追求企业、消费者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应该同时考虑社会从中获得的公益效用和消费者获得的私益效用两个方面,只不过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中公益效用和私益效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为了明确说明这一问题,这里分具体环节阐述其效用属性。

在需求的发掘分析阶段,既要考虑公益效用又要考虑私益效用。开展绿色营销,需要关注和培育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这可能在有些方面迎合了消费需求,而对消费需求中的“非生态化”部分则予以否定,因此,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的营销效用属性是双重的。

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企业主要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私益效用。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首先要考虑个人效用,如果产品的公益效用过重而私益效用不足,将不被消费者接受。但由于需求的分析研究中加入了公益效用方面的因素,需要在产品研发设计中予以体现。

在产品生产阶段以重视公益效用为主。企业选择不同工艺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不同的,选择绿色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会降到低水平,否则将会产生大量废气、固体污染物,制造严重噪音等。因此严格来说,这一阶段公益效用的主要受益者是社区公众。当然,绿色技术也可能使产品质量更高,能耗更低,从而使消费者受益,但这绝不是主要的,因为生产技术如果不能满足产品设计的质量标准,就是技术选择不当。

仓储物流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许多方面,既产生公益效用又产生私益效用。绿色营销要求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这一方面能够节约物流成本,使消费者受益,另一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环节是公益效用和私益效用的对立统一体。在此阶段,产品实体已经确定,功能无法变更,但价格、分销、促销环节的绿色效用则涉及社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利益。首先,绿色价格需要消费者付出更多的货币成本,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其次,绿色分销和绿色促销要求减少渠道层次,降低促销经费,有利于降低分销和促销成本,也要求渠道成员绿色意识强、绿色声誉好,企业促销活动要培育绿色消费,传播绿色信息,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绿色意识的形成。按照产品整体观念,售后服务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虽然与产品实体没有直接关联,但也存在绿色要求,主要表现为不仅充分考虑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的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将产品生命周期终结后的回收利用纳入售后服务范畴,传统营销方式不考虑这一因素,即使存在残值,对消费者来说也无足轻重,但是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售后服务中的公益效用是绿色营销的重要效用属性。

因此,绿色营销既产生私益效用,又产生公益效用,其受益对象包括了社会公众和消费者个体两个方面,消费者从中得到的仅仅是私益效用。此外,还有少数绿色产品,如无氟冰箱、无铅汽油、无磷洗涤剂、可降解饭盒等,其绿色效用几乎全部属于公益属性,私益效用微乎其微。

四、绿色营销的价格问题及其影响

绿色营销具有较高的成本,它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绿色产品价格升高,除非企业愿意牺牲利润。德国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约高50-200%。在国内,有机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的平均水平贵4至5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即边际消费成本等于边际消费收益。绿色营销的高价格最终取决于其效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消费者能从中受益,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绿色产品,享受绿色营销带来的私益效用,另一方面,为了获得私益效用,消费者不得不同时付出额外的货币代价,以承担绿色营销中公益效用的成本,这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绿色营销的广泛普及必然会遇到较大的障碍。

首先,绿色消费观念难以形成。如果将绿色营销和传统营销相比较就会发现,传统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虽然缺乏绿色效用,但由于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危害,相对而言消费者无需付出额外代价,就能够实现边际消费成本与边际消费收益平衡。如果更进一步分析,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许多环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但在目前的法律法规面前,这一影响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受到处罚,也就是说,未超过限度的影响制造了环境成本,但企业没有承担。实际上,即使是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目前接受的处罚力度也是很低的,不足以抵消其危害成本,相当一部分危害成本由社会公众承担,企业转嫁给消费者的成本会明显小于实际生产成本,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传统营销产品,而选择绿色营销产品成为非理,绿色消费成为奢侈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设定了较大的利润空间,这进一步推高了产品价格。

其次,企业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一是绿色需求不足。当绿色消费成为奢侈消费时,真正具有消费能力者仅限于社会成员中的少数人,大多数消费者因不愿意付出额外代价而排斥绿色需求,企业即使花费很大精力去培育绿色市场,但取得的效果并不会理想。二是以绿色产品替代绿色营销。为了拓展绿色消费市场,企业的最佳选择是尽可能降低公益效用成本,使生产成本接近私益效用成本,其结果是只提供绿色产品,而忽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上的社会公众利益,全面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严重不足。三是缺乏绿色营销的战略规划。绿色营销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在绿色需求不足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绿色成为企业树形象、搞促销的策略和工具,未能成为一种战略选择。四是绿色营销的外部压力不足。在国外,非政府组织巨大的影响促使企业从事绿色营销,而国内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薄弱,企业缺乏外部压力,绿色营销无关经营道德,履行环保责任成为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公益行为。

五、结束语

纵观营销观念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源于企业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最终别无选择,不接受和贯彻新的营销观念会导致企业的灭亡。目前,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障碍,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核心是绿色营销具有较大的公益效用,但提供公益效用的成本却由消费者个人承担,导致绿色消费观念难以形成,企业绿色营销动力不足。消除这些障碍,需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将绿色营销的关注点从产品延伸到整个营销过程,以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本,使绿色营销的公益效用得以承认,非绿色营销的环境成本得以全面反映,这样才能将绿色营销从理念推向行动。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政策法律使企业从前不必承担的环境代价由隐性成本显性化了,正在被内化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绿色营销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志宏等.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2]何志毅等.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产品;困境;摆脱对策

一、引言

生产力水平迅猛提高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诱发了诸多负面效应,比如资源过度开采、能源短缺问题凸显,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存压力剧增,环境污染状况加剧等。这些不良效应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极大压力。面对此严峻形势,多数企业为走出困境,力求良性发展,开始尝试并着力实施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营销策略,将环境保护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注重与企业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统一结合,在发展中兼顾利益,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为发展铺垫。截至目前,绿色营销已近乎成为主流营销理念,赢得广泛的认同。然而,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多,致使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一定程度制约着其进一步深化实施。本文以我国企业为例,对实施绿色营销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系统分析导致根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对策。

二、绿色营销面临的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尽管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进展颇丰,无论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层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沉寂于喜悦中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所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困境。诸如:

1.企业绿色营销理念缺失。这是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受制于落后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加之实施绿色营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故多数企业在推行绿色营销过程中困难重重;二,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不着眼于长远,因而意识不到绿色营销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三,忽视绿色产品的环保价值,缺乏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的紧迫感,无法形成完善系统的绿色营销共识。此外,还缺乏多样化的宣传和销售渠道。

2.政府对绿色营销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推动绿色营销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健全或未落实到位,致使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自然实施进度缓慢。另外,部分地方政府轻视环保的重要性,对环保法规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加之只关注当下利益,不从全局把握,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紧迫外部压力条件不成熟。

3.消费者欠缺绿色消费意识。分析认为,造成消费者欠缺绿色消费意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绿色消费价格高于常规消费。绿色产品的制备原料(高科技含量的材料)、制备工艺(采用高新技术)和制备流程决定了其高价位,尽管品质可能更胜一筹,但价位成为制约其赢得市场的主要因素;二,绿色产品的宣传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极为陌生,故而初次接触时通常不会选择购买。此外,加之缺乏对绿色产品真伪的辨别能力,造成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整体偏低。

4.绿色商品市场不具规模或欠规范。当前,尽管全国范围内存有一定数量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但因多呈零散分布态势,区域集中性差,故给产品采购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导致绿色商品的经营成本偏高。除此之外,经销商打着绿色商品的旗号欺骗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部分地区的经管部门忽视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推广,也是造成绿色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市场不具规模或欠规范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克服绿色营销困境的对策

为适应未来绿色消费的发展潮流,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必须系统分析所面临困境的导致根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摆脱困境,保障可持续发展。概括来说,切实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六点:

1.牢固树立绿色营销理念,着力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当前,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要求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不仅要求企业从消费者和自身的角度考虑,还需着眼于长远,重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应本着消费者健康、资源合理利用和高度环保意识相结合的宗旨,注重绿色营销意识的渗透,同时加大对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力度。

2.贯彻绿色营销管理原则,加强绿色营销管理。研究、减消、循环、再开发和保护是绿色营销管理原则的核心内容。鉴于其的重要性,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必须遵循、贯彻执行并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还须建立绿色审计制度和绿色会计制度,因为这二者对保障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同样至关重要。

3.开展多样化绿色服务。对企业而言,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服务可传播绿色消费健康理念,为绿色营销核心价值的实现创造利好条件,因而有助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当前,随着企业服务意识的增强,多样化绿色服务的开展已极为必要且颇具现实意义。

4.实现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这是推动绿色营销实施的源动力。在我国,由于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成型,致使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活动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在此情况下,加强舆论引导和对消费领域的适度干预,帮助消费者转变观念,改变消费行为,树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新理念,对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意义重大。

5.加快绿色产品技术开发进程。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绿色产品这一支撑点。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绿色产品标志制度普遍实施和绿色贸易壁垒增强的情况下,拥有绿色产品是占据市场的先决前提,甚至可以将绿色产品比作企业踏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企业要想赢得发展先机,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产品技术开发进程,加大研发力度。

6.加大绿色产品促销力度。促销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方式,更是促使绿色产品赢得信任的最佳途径。采取诸如绿色产品洽谈会、促销会或媒介宣传等多渠道形式,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营销区域,树立企业绿色营销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胡芳肖,王育宝.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J].宁夏党校学报,2003,5(3).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4

摘要:绿色营销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共生共赢的营销活动和过程。它以环保意识为前提,运用综合性的方式和手段,有鲜明的绿色标记,实行国际绿色标准,实现三者共生共赢。绿色营销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开展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辨证分析绿色营销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实施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把实施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营销;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引言

绿色营销能够促进企业向“绿色”战略的建立,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时代市场环境变化莫测,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握好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树立市场营销新观念,要掌握并遵循带有规律性的经营思想,那么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还是可以赢得经营的主动权,是国内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国际上信息技术的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加速的形势下来临的。绿色营销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利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意识,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更健康的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①。

一、企业管理中绿色营销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中绿色营销的现状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由此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②。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意识到广大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从而通过一系列的理性化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虽然有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往往借绿色营销的名称,该行以刺激消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开放的步伐加快,很多企业的营销理念从传统营销到绿色营销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绿色产品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元素。我们很多企业生产的绿色产品是企业的法宝。截至1997年,大集团在开始建立明确提出的“绿色之路,创建生态文明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其次,一些企业按照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9月正式公布了iSo14001标准,海尔集团公司在1996年成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于1997年6月获得iSo14001认证标准,提高企业的形象,不仅在国内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且还在国外的传递中不受阻碍。再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实施iSo14001标准的过程中,使用油防漏恢复措施,也实现清洁生产③。

(二)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第一、绿色营销的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绿色环保产品,企业所属行业的绿色产业。行业或产品具有环保、节约自然资源、新的资源使用或使用可再生资源等。

第二、产品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消费者,而是包括整个社会和自然。由于该产品是绿色的,所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使用而不会对社会和自然的损坏。

第三、绿色营销是一种系统,不仅是销售产品,从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工艺选择、材料选择、工艺开发、产品包装、废物处理、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最终产品消费,都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绿色营销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企业不但要考虑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也需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现代公司管理中绿色营销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不足,环保技术落后

纵观现代经济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家都是通过大规模资本形成以推进绿色营销的典型,而现今国家的环保投入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整体环保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亏损,企业承担环保成本的能力有限,加上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意花人气力进行环保技术开发,而从国外进口技术,将使我国中小企业承担更高的价格,这就进一步阻碍了环保技术的发展。拿目前国内的汽车行业来说,我国的汽车普遍存在着寿命短、催化转化器制造技术低的缺点,且热负荷远高于国际标准④。

(二)环境保护的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目前在环保立法上存在“立法不严、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我国现已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环境保护法律及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还有许多地方性的环保法规和条例,这说明我国在环境立法上已初具规模⑤。然而,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立法滞后且量刑偏轻,行政上存在政企不分、以权代法的弊端,当实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发现自己的经营成本远高于同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这种情况又会极大地挫伤推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加上环境立法在我国尚属新领域,在立法体系上还存在许多空白,某些现行的法律并不适用,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在实践中难行。

三、现代公司管理中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现代公司管理中的绿色营销意识

实施绿色营销建立绿色企业形象,赢得一个独特的竞争力优势,改善人民的生活标准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⑥。企业的生产对是环境主要的污染,所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减少破坏是他们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企业通过使用绿色技术,发展绿色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减少“三废”排放,环保理念不断增强。从选择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计划的制定及其包装都建立环保处理和其他方面的重视,以保护环境为主要。企业通过绿色营销,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能赢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以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赢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绿色营销可构建绿色形象,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绿色形象是高素质企业形象的象征。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社会公益的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企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的体现。追求绿色形象的企业,其理念和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的楷模,也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最佳企业形象⑦。如今,绿色营销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中小企业营销的重要趋势和企业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构建绿色形象的必然选择。企业通过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确立绿色企业文化、开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以及实施合理的绿色营销策略等措施,积极开展绿色营销,能有效塑造自身的绿色形象。中小企业贴上了绿色“标签”后,能够给顾客以根本性的利益,通过开发相关或系列产品或服务,达到长期稳定吸引顾客的目的。开展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和政府部门、消费者、环保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群体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中小企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促进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是商业企业赢得独特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

结论

我们说,很多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均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然而今天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已从这些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受到广泛的重视,最直接的原因是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研究构成了营销决策的基础。同样绿色营销的发展仍然需要研究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特别是要研究因绿色营销的产生,所引发出的人们的心理及购买行为新的变化。正如这种不断的变化一样,我们的研究也要不断的深入。(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2]周发明·市场营销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澄·21世纪的绿色营销新理念[J]·南方经济,2011.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龚晓光,易法海·绿色营销:企业营销战略的必然选择[J]·商业企业管理,2010,(10)·

[6]万后芬:绿色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7]陈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1,(12)

[8]陈宜瑜·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0,(5)

[9]高红岩,王嗣俊·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注解

①王方华·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②周发明·市场营销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③刘澄·21世纪的绿色营销新理念[J]·南方经济,2011

④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⑤龚晓光,易法海·绿色营销:企业营销战略的必然选择[J]·商业企业管理,2010,(10)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5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饭店;创建;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30-04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饭店概念,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通过开展绿色活动,减少能源成本、促进饭店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饭店认证项目起源于欧美;按申请认证的国家及企业数目,欧美最具影响力的3个绿色饭店认证项目为:绿色钥匙认证项目(thegreenkeyprogram)、绿色钥匙生态评价项目(greenkeyeco-ratingprogram)和绿叶生态评价项目(greenleafeco-ratingprogram)。

我国的绿色饭店创建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以下简称“标准”);将绿色旅游饭店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标准”的颁布执行,为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进、发展较为缓慢;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5年,江苏省星级饭店共有792家;其中绿色饭店仅为228家,比例为28.8%;饭店企业的“创绿”热情不高,2013年后,已鲜有饭店企业申请该项目的认证(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绿色旅游饭店基本信息表”)。因此,深入调研绿色饭店在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并探询改进措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文献回顾

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研究分析绿色饭店发展问题。范星宏等对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一要加强宏观政策制定,发挥引领与引导作用;二要积极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三要全面落实培训机制,夯实绿色市场基础;四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微观上全面推广。曾朝霞等认为,国内绿色饭店存在很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旅游者对绿色饭店的整体认知度不高;旅游者对于价格因素仍较敏感;政府是发展绿色饭店的首要关键人物。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属于浅层次探讨,一般性的理论阐述和建议性的文章较多;实证研究多见于顾客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消费意向等方面。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绿色饭店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三、研究设计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专家咨询法等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及绿色消费行为等;接着,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从行业管理和饭店企业两个方面收集并梳理江苏旅游饭店“创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发展对策初稿;最后,编制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形成“绿色饭店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饭店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消费者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是分析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及消费意愿;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家高星级饭店的住店客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客人的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入住过绿色饭店,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入住饭店的选择倾向,对绿色饭店服务产品的看法以及对绿色饭店发展建设的态度等。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87.5%,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3.3%。

(二)访谈调研与实地考察

结合文献研究,分别设计访谈提纲,采取准结构化访谈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访谈调研与实地考察:一是走访江苏省旅游局相关部门,通过访谈,了解江苏绿色饭店发展建设情况;二是深入企业调研并进行访谈;选择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共10家三星至五星级挂牌的绿色饭店;考察及访谈的重点是饭店在“创绿”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标准”及其认证方式的看法等;分别与这10家饭店相关负责人及工程总监(经理)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分析、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形成“绿色饭店发展问题与对策”初稿。

(三)专家咨询

选取了江苏省饭店行业专家20名,其中行业主管部门专家4位、饭店企业高管10位、高校教师6位;他们均作为评委参与过绿色饭店的评审认证10次以上,从事饭店行业管理或研究15以上;专家所在地区覆盖了苏南、苏中和苏北,饭店企业包括了单体饭店、国内品牌饭店和国际品牌饭店;总体上看,专家群体具有专业代表性、行业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和权威性。以邮件形式向专家邮发咨询问卷,问卷分两个部分:一是咨询说明和调研综述,二是“绿色饭店发展对策”。第一轮咨询中,请专家们从应用性角度出发,对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必要的说明;进行个别调整后,再进行第二轮咨询,评价选项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量表尺度进行评价。其中,“1”表示极不重要;“2”表示不太重要;“3”表示不确定;“4”表示重要;“5”表示很重要。第二轮征询时专家的意见已趋于稳定,于是我们保留第二轮调查中75%的专家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项目,形成绿色饭店发展对策分析(见下表)。

四、绿色饭店发展问题分析

“标准”颁布以来,江苏绿色饭店的推动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和少部分企业的自觉意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影响不大;特别是近几年,企业“创绿”表现出外部压力不大、内部动力不足、参评饭店呈逐年减少之势。

(一)绿色消费市场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有85.6%的客人表示听说过绿色饭店,但其中52.3%的客人表示并不完全了解;在消费意愿方面,只有32.5%的客人表示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53.5%顾客表示,入住绿色饭店的经历并没有到达他们的期望,而对于绿色饭店“取消客房‘六小件’”“减少布草洗涤次数”等措施,约16.3%的客人觉得有悖于消费习惯。调查还显示,消费者认为影响绿色饭店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政府部门”以45.5%的比例排在第一,其次依次为“饭店管理者”34.2%、“社会监督机构”18.5%和“顾客”10.8%。

因此可见,江苏绿色消费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潜在的消费市场较大;部分绿色饭店的产品及服务还存在一定缺陷;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饭店管理层是制定经营策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在绿色饭店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饭店企业“创绿”热情分析

调研结果反映,企业“创绿”热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二是消费市场,三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硬件条件。在政策引导力不强、绿色消费还不是主流消费的前提下,除了少数社会责任感强、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饭店之外,更多的饭店仍是将经营目标设定为刺激消费和追求消费额为主;特别是当硬件条件与“标准”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时,饭店则会认为“创绿”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许多饭店或多或少存在着硬件缺陷,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绿”工作和饭店的绿色管理,也反映了我国饭店业建设过程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标准”及其认证问题分析

“标准”评定细则分为“绿色设计”“节能管理”“环境管理”“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五大项共80个测评分项;其核心是要求饭店在建设和营运中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及替代等基本原则;“标准”涵盖内容广泛、评审项目详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评委及参评饭店都认为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集中反映为:一是“标准”中少数评审项目不具有普适性,个别甚至不经济,比如“风能利用”“使用溴化锂冷水机组”等。二是有的项目缺乏定量或明确的评价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如“建筑设计中考虑自然采光的设计与运用”。三是“标准”适用范围较窄,“标准”按全功能饭店进行设计,而经济型酒店、青年旅馆等因功能项目、设施设备种类较少,评级达标将非常困难。

五、绿色饭店发展对策

绿色饭店的推进与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饭店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一)政策环境

1.舆论宣传。饭店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利性企业,消费者的认可,是饭店“创绿”的基本动力。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建绿色饭店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并鼓励绿色消费;使社会公众理解实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并使这一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2.政策导向。政府部门应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实行强制性的绿色管理,通过强化绿色导向,引领饭店业的绿色发展。比如对于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创绿”工作的饭店,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政府补贴;将通过绿色饭店认证作为政府采购定点饭店的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等;同时,应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二)行业管理

1.完善“标准”。我国绿色饭店标准的影响力及认证效果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以下几方面,逐一梳理并研究论证“标准”中各项条款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调整完善。一是拓宽认证范围。应兼顾经济型酒店、客栈、青年旅馆等。二是修订完善评审项目。项目条款应更有普适性,在重视节能等硬件项目的同时,更应加强管理和员工参与度等软件项目的评价。另外,应尽可能量化评审标准,使其更具操作性。三是增加认证分级。由目前的金叶、银叶两级体系改为5级制;认证等级的增多可以鼓励饭店改进管理,逐步达到更高层次的绿色饭店等级。

2.改善评审认证工作。由于“标准”的项目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建议主管部门应研究、撰写关于“标准”的释义和评审条款的解析与操作实务,达到统一理解、便于宣贯、利于实施的目的。同时,应组建专业、相对稳定的评审专家队伍并进行定期培训,确保评审认证工作科学、规范。

3.做好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工作。绿色饭店的创建与保持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欧美国家的绿色饭店认证较为注重后续的跟进辅导,以利于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1]。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依托饭店行业协会等专业团体,充分利用行业及社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做好对参评饭店进行帮助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未能达到较高标准的饭店,对其进行后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和培训,指导饭店企业的绿色发展[2]。

(三)饭店企业

1.明确绿色发展方向。固有的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经营模式缺乏长远眼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观念的不断增强,绿色饭店将越来越受顾客欢迎[3]。因此,饭店应明确绿色经营理念,以“两结合”为原则,研究制定饭店的绿色发展策略与方案:一是将饭店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创绿”工作纳入饭店发展规划,并不断融入饭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将顾客价值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比如注重健康等),分析饭店的自身条件,制订绿色发展计划,并在推进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估,充分关注顾客满意度,在保证饭店经营业绩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2.营造绿色文化。绿色饭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会影响到他们的入住意愿、口碑传播意愿和支付意愿[4];针对目前饭店企业存在的绿色经营意识、环保意识不强和顾客的“绿色”感知不明显等问题,建议在营造绿色文化方面,重点加强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培训员工的绿色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广大员工既能充分认识到绿色经营是饭店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又能充分掌握和具备实施绿色经营、提供绿色服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二是要制定并落实绿色管理与绿色服务体系;明确全体员工在能源管理、资源使用管理、绿色产品与服务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充分体现饭店的绿色经营,向顾客提供环保、健康、安全的服务产品。三是制度保障;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绿色经营活动,营造绿色经营氛围。

3.实施节能减排。从“标准”的评定细则来看,“饭店的节能技术运用及能源管理”部分的分值占总分36%,是“创绿”的重点内容。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降本增效、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能耗仍是当前饭店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江苏饭店行业能源管理水平差距明显,造成企业间能耗差异的原因及其重要度依次是饭店能源管理体制、能源设备的运行管理、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的运用[5]。节能减排的难点,一是构成高能耗的因素多、企业间能耗数据的可比性差,二是实施节能减排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高。为此,推进和实现节能减排,第一,饭店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成立主要高管负责的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第二,要制定主要能耗设备的“节能操作规程”,在保证饭店服务质量前提下,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制定饭店各区域的“能源使用管理规定”,保证能源的使用效率;第三,针对设计不合理、设备选用不当等缺陷,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节能改造。在实施过程中,当饭店自身技术力量等有限时,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专业公司、行业专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进行问题诊断、制定实施方案等,或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形式,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

六、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文较为突出的价值在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绿色饭店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和促进饭店业的绿色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鉴于笔者的水平和资源有限,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本次研究的样本中低星级饭店数量偏少,二是由于以前鲜有学者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绿色饭店发展对策。所以,本研究在设计量表时缺少相关的参考与借鉴,与一些成熟的研究领域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东霞,李春颖.国内外绿色饭店标准及认证评级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13,(8):79-85.

[2]范星宏,周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4):6-9.

[3]曾朝霞,黄燕玲,王娟云.旅游者对绿色饭店认知的实证研究[J].旅游研究,2013,(3):77-84.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现状环境实施途径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其间经历了很多生产和流通过程,因而,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这个时候便应运而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虽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充分考虑过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等,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绿色设计管理、机械制造工艺、评价方法和决策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对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已成为世界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追求内部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问题,同时国内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世界贸易市场中屡遭挫折,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大计。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当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较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支撑,选择具有绿色优势的企业为核心建立战略联盟,通过采用详细的环境效益标准,树立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意识并采用绿色技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到消费再到回收利用的整个流程中,资源效率尽可能高,环境影响尽可能小,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建立如图1所示的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其中实箭头表示“正品”物流,虚箭头表示“废品”物流。

在该概念模型中,绿色供应链分为运作系统和支持系统。运作系统包括从资源投入到最终消费的“正品”物流过程和物品回收及循环利用的“废品”物流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参与者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用户以及回收商。支持系统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环保技术、废料处理技术等循环再生系统,为绿色供应链的成员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毫不奇怪,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另外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采购员进行培训,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其他一些问题的重要性,如处理过程和材料的浪费。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正是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对环境友好的有效实践,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

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同时核心企业应为供应商和分销商提供培训或技术支持,因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如制造商)由于其具有的雄厚实力,能够在环保技术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研发经费往往是无法与之匹敌的。制造商必须意识到,在现实社会里,供应商和分销商与自己一样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则的约束,一旦某一个供应商由于违反了环保法规被迫关闭,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将被迫停止。所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当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或技术支持,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保证供应链的连续运作。

4.强化供应链企业全体人员绿色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全体人员的绿色观念,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将“绿色”作为供应链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让每个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让每一个员工通过实践努力,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树企业“绿色形象”,创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5.示例

电器产品如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等是现代社会中量大面广的消费品。目前,消费者购买的是电器产品及其包装物的所有权。在电器产品送达消费者处后,包装物往往被废弃。在电器产品使用阶段完结后,由于消费者本身没有回收和处置旧电器产品的能力,因此旧电器产品往往也被废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如包装物使用一次即废弃,旧电器产品中的有效元件也被废弃,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负担,如电器产品的价格中包含了包装物的价格。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电器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见图2。其中包括电器产品制造商、电子元件供应商、印制板制造商、产品外壳制造商、包装物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维修服务商和回收处理商。在整个供应链通道中系统和综合地考虑绿色特性,使电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thomasDouglasJ,Griffinpaulm.Coordinatedsupplychainmanagement[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sResearch,1996,94:1~15

[2]LeeHauetal.informationdistortioninasupplychain:thebullwhipeffect[J].managementScience,1997,43(4):546~558

[3]汪应洛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15):82~87

[4]代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3,(1):64~68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研究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绿色营销逐渐成为现代商业企业主要的营销方式之一,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实施绿色营销就是坚持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的为经营理念,不断发掘自身产品的市场机会,以采取全新的营销观念及策略。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对产品的设计、促销、定价等进行研究,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基础,不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目前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不仅有助于转变营销理念,还有助于增强竞争实力,是目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充分提升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有效性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1)消费需求趋向绿色化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崛起并不断得以强化,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在消费领域形成了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在我国消费市场上,人们更加倾向于绿色产品及参与相应的绿色宣传活动,因此对中小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必须要通过转变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2)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营销理念及营销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中小企业在整体规模及经营范围等方面不断得以提升,其现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需求使其必须要转向于绿色营销,以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同样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要求。

(3)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社会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很多中小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并没有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备受困扰,还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之一。

(4)企业高效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是保证其转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之一,这不仅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之一。

2.可行性分析

(1)市场进入优势

目前,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虽然不断增加,但是整体的需求量还较小,这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契机。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市场规模有限等特征,其投资周期较短,且面临的风险较小。因此其在进入绿色消费市场的优势相对明显,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优势之一。

(2)市场占有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但是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转变自身的生产经营计划,能够进行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生产,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在整个市场中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进而能够有效占领市场资源,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市场占有优势。

(3)决策的效率优势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能够在市场需求变动的同时及时调整自身的营销手段及策略,并能够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整个组织上下能够及时进行各项决策,提升自身的决策效率。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决策效率优势。

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

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提条件是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产品及市场领域内还没有形成大量的绿色消费需求,相关新闻媒体对于绿色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宣传力度较小。因此大部分消费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绿色消费的理念及相关信息。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培训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其在绿色营销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总量还停留在较小阶段,这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因此是其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2.多数中小企业未能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中小企业要想从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为绿色营销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营销理念的转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自身发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在扩大规模及追求短期利益等方面,对社会长远利益、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不足,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正确认识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绿色营销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其在环境保护及新产品和新市场开发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认识,这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

3.中小企业现有的营销组合策略不适应绿色营销

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中小企业所实施的绿色营销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现有的营销组合策略还难以满足其绿色营销的需求。首先,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大量开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的意识及能力。其次,中小企业在产品包装材料等方面还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危害。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很不完善,缺乏绿色会计及审计制度,使其绿色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保障。

4.绿色政策支持不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政策支持还不到位。首先,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对很多领域内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很多地方政府由于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高,进而在环保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进行政策方面的优惠和补贴,没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惩罚,使得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

四、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1.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加大宣传并不断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行培养和引导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前提。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支持率较高,但是在消费过程中仅有33%的消费者声明愿意购买绿色产品,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媒体及社会部门的合作,进而加强对绿色产品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绿色产品及其内涵。同时要不断以各种营销方式积极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使其在消费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绿色产品,企业只有不断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行为进行引导才能够真实落实其绿色营销策略,使其绿色营销策略发挥最大的作用。

2.企业应转变生产经营理念

中小企业要想保证其绿色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必须要转变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经营发展理念,要以企业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研发,不断进行绿色产品及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企业而言,绿色质量管理是生产和环保之间寻求平衡性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在对其经济来源和去向进行充分了解之后,要将企业发展的经济目的、技术目的以及生态目的等进行紧密结合。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坚持以绿色经营发展理念和绿色消费理念来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措施。

3.中小企业应实行适应绿色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

其一,中小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搜集绿色信息,以此对市场绿色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以便于及时调整自身的绿色营销策略。其二,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力度,中小企业要在绿色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经验,以此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其三,实施有效的绿色产品价格策略,绿色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的过程中其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以及消费者满意度状况制定产品价格,可以将绿色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但是仍然要遵循市场供需平衡的规律。其四,实施绿色包装,中小企业在产品包装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及经济性,要充分做到可循环、无污染和低成本等,以充分迎合现阶段绿色消费市场的需求。其五,实施绿色促销及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要不断借助于事件、人员等方式对绿色产品进行有效促销,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要对各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充分实现相辅相成,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营销的有效性。

4.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部门要通过自身的行政职能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加强环保方面的立法,对各地区、各领域内的环保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并设置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其次,政府要通过融资和技术支持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绿色营销等情况进行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具有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最后,政府要根据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状况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要采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企业进行适当的惩罚。

五、总结

绿色营销以全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成为现代中小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其转变生产和销售观念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有其必然性及可行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从宣传力度、生产经营理念、营销组合策略、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有效转变中小企业的营销方式,提升其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兰.浅析Swot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绿色营销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0).

[2]余小溶.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3]柏建成.江苏省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研究,2013(11).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8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3.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9

【关键词】我国建筑技术现状绿色建筑建筑发展策略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需建立在人类对能源不断消耗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1]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1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的走上了绿色建筑的尝试之路。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技术规则、评估体系及评估规范陆续的出台,不但给绿色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000万m2发展到“九五”末期的5000万m2,到2000年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2.6万m2,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3]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3]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并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除过自己在不停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年我国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2]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百分之十。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在逐步的赶超国际绿色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能引领绿色潮流,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到顶尖水平,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方各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设计出最好的绿色技术。

2.1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

2.1.1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法杖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4]

2.1.2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1.3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2.1.4我们应当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2.1.5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2.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2.2.1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能源对于大量使用机械空调以及人工照明的老式建筑就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资源的高耗,是直接导致能源稀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大气污染的创造者。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2.2.2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就行我国北方的窑洞,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20度,室内温度却仍然保持在15度左右的舒适气温。所以,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照明可有太阳光来提供,采暖从人体或者办公设备中获得。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格格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5]。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2.2.3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随着信息、自动化、新能源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都将得到有力的运用,例如建筑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照明等需要的能源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充实它的意义,它将成为我们运用高科技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的建筑。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绿色消费国内外研究现状篇10

关键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产品

一、引言

低碳消费活方式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消费结构低碳化、环境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它是指消费者经过理性的选择,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问题,它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2009年11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另外在“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的召开对于我市深入推进节能减碳工作,以降耗促发展,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给我市“十二五”能耗强度下降17%、碳排放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要求。

二、文献综述

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全球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表明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在低碳经济下,低碳消费也应运而生。

2005年,韩艳宾等人在《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实证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比较局限,绿色消费模式还未成熟;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的满意度有所上升;消费者对绿色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中等偏高。

2009年,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消费者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提出问题与研究思路

本文针对购买力更强,对新鲜事物更易接受的首都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先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做了预调查以及相关二手资料的搜集,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以及购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发现了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低碳消费意识,但低碳消费行为并不频繁,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同时在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首都大学生对于目前我国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并不强,其中产品价格水平、品质质量、造型设计,流行程度等方面可能造成了影响。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又进一步的做了调查,通过随机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并有效回收107份,以及

用SpSS数据分析处理,对以上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并建立了先关数学模型。

四、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1.低碳消费观念已基本确立。通过有效回收的107份调查问卷,以及随机采访首都在校大学生,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观念现状有了初步了解。由图1所示,我们了解到对“低碳消费”基本不了解的仅为5.3%,但非常了解的只有不到0.9%,了解一点和了解大概的占据了93.8%,由此可以看出,经过长时间的宣传教育,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识和观念已经基本确立。

2.低碳消费宣传主要依靠新兴媒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如图2所示,首都大学生通过电视、报纸、实体广告等传统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人数为20.2%,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的占据62.4%。因此对于低碳信息的了解学生们主要通过新兴媒介,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然而通过学校宣传教育了解低碳消费知识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6.3%,通过社团和同学间介绍得知的为7.9%,其余3.2%的学生为不关注。由此看来学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在校园橱窗展示、学校论坛等进行宣传介绍,并鼓励促进学校成立低碳环保的社团,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低碳消费模式是提倡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消费中以基本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为前提,以兼顾低碳消费为原则,以摒弃过度消费为目标。树立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就是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中,倡导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图3所示首都在校大学生有86.4%的学生出现过因为面子和攀比,导致消费的情况,其中经常出现该情况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2.8%,因此虽然首都大学生已经树立了低碳消费观,但实际行动尚未同步,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7.3%的大学生在购买产品时,特意挑选绿色环保的低碳产品,对于我国低碳产品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

五、影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以及购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本文对影响首都大学生以上两种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3,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与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呈中度相关,即身边朋友经常进行低碳消费会对首都大学生是否进行低碳消费产生中度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主要是集体生活,与同学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久而久之,所在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低碳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消费习惯也趋于相同。因此如果身边的人都比较注意低碳消费,勤俭节约,避免浪费,自己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从而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六、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意愿的因素研究

在预调查和二手数据的搜集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受到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流行程度的影响。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一手数据,并运用SpSS工具,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1.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1,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即低碳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着中度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费有限,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基本依靠父母供给,因此属于对价格十分敏感的群体。而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相比于传统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去购买,但对于高价格只能“望而却步”。

2.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279,小于0.3,因此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不相关,即低碳产品造型设计的好坏不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

由于大学生目前接触广泛低碳产品为有机饭盒、有机塑料袋,节能灯、再生纸、循环笔等物品,因此对造型设计并不重视。如果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和普及,例如低碳服装、书包等低碳环保产品的大量生产,大学生会对造型设计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3.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9,介于0.3到0.5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微弱相关,即低碳产品价格品质质量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仅有微弱影响。

由于目前国内的低碳产品设计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产品的种类较少,多为一些对质量需求并不高的产品,而且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在生产工艺上也多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工艺,本身质量较好,所以品质质量并没有对学生的购买欲望产生显著影响。

4.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8,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即低碳产品是否符合理性趋势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中度的影响。

在《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提到,经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着追求时尚前沿的特性,且好胜心理强,比较好面子,因此不愿意自己落后于潮流。因此当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很高时,大学生便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此时低碳产品不再是被当作低碳环保的产品被消费,而是作为时髦产品被学生购买。因此可以针对学生这一消费偏好,将低碳产品打造成为流行时尚产品,从而吸引大学生进行消费。

5.建立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数学模型。本研究采取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最终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为低碳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和流行程度这四个因素,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作为因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7数据显示,sig.(价格水平)=0.003

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0.333×价格水平+0.420×流行程度

七、结论与机理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低碳消费意识,但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造成了首都大学生存在自我享受动机,社会交往动机,面子动机,彰显个性动机等进行炫耀性消费,使得低碳消费行为落后于意识。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发现,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购买欲望存在中度相关,由于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普遍存在着概念好于品质,性价比较低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购买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

另外,国家虽然大力号召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但由于并未出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激励体制的缺失,造成了目前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没有统一标准,低碳产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机理分析图

八、政策建议

1.对于“行为滞后于意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滞后问题,学校应加强教育,积极鼓励,扩大宣传。

由调研结果我们可知,学校对于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并不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不到14.2%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和社团介绍了解到低碳消费等知识。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可以从多渠道来普及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高校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的新情况、新特点,将低碳消费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或者开设低碳消费教育的选修课,如《低碳消费营销学》、《低碳消费经济学》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讲座增进同学们对低碳知识及低碳消费的了解,组织开展节约能源教育活动。

2.对于“产品滞后理念”——我国低碳产品品质落后问题,企业应与时俱进,学习效仿,战略转型。

企业应该看到低碳环保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时俱进,低碳消费正在逐步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形式。大学生具有趋同性、追逐时尚和受群体影响比较强等特点,同时首都大学生对流行时尚的敏感度更高。企业可以提出低碳环保的时尚概念,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为环境保护出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现在大学生必然会成为以后社会消费的主流,是重要的生力军,因此企业可以尽早把握商机,提早抢占市场。

3.对于“政策滞后于倡导”——我国的低碳消费政策制度不完善,国家应完善法律,制定方针,政策鼓励。

(1)发展低碳经济,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关键。早在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我国的低碳相关法案仍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设定评定标准,对于很多企业打着“低碳环保”的旗号,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或者过度包装浪费,偷排废水废料等问题要给予严厉制裁。

(2)鼓励生产制造业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绿色生产”,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的低碳产品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节能生产的管理监督办法等,从而继续落实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产品的力度,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非低碳产品逐步在市场上消失。

(3)针对低碳产品目前成本较高,市场较小等特点,国家和政府应该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厂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力度,保证低碳产品的生产厂家可以较快的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工艺等,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祖峰,樊清华,高洁.90后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与思考[J].调查与研究,2012.255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消费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学生管理工作,2010.6

[3]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4]袁丽峰.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