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水产养殖技术十篇农业水产养殖技术十篇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07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1

绿色水产养殖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用途利用和转化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以渔业为中心,农牧草林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建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渔业生产的一个完整体系或一项工程。

一、品种选用要求

为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应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水产品种。选择无污染性病原携带的亲体。在养殖品种上注意培育开发抗病、抗逆、优质的养殖品种,努力提高良种生产在整个渔业生产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

二、环境管理

水产品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的要求。

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养殖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水体底质要求: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土地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

环境管理通过清整和改善养殖水域,使养殖水体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硬度,肥度,氨、氮及金属离子的浓度,有机质的含量处于良好的状态。此外使养殖水体中的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维持于一定水平,以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对养殖用水的要求,必须按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89)执行。

三、生产资料要求

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1)水产养殖使用的配合饲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配合饲料卫生质量标准》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条例》,使用鲜活饵料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各种饲料原料标准、饲料产品标准和饲料添加剂标准的有关规定。所有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饲料必须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且具有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批准文号,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及配套的质量检验手段。

(2)对绿色水产饲料的生产有下述基本要求:无农药残留;无有机或无机化学毒害品;无抗生素残留;无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过标准。

(3)饲料原料来源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在渔用饲料工业推广和应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安全的渔用饲料。

(4)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具备的特征:能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有效而经济地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水产品品质,养殖效益高;能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功能,防止水产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和调整机体生理机能;用后无残留,不影响水产动物产品质量,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理化性质或生物活性性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饲料适口性;与其他药物添加剂合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范围较大,长期使用对水产动物无毒副作用。

2.渔药及消毒用药

(1)绿色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坚特“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755-2003)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标准的渔药。

(3)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中,使用自然降解较快、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保证生产地域环境质量稳定,包括保证水资源和相关生物不遭受损害,生物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4)在水产动物病害控制过程中,应使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中的渔药产品;进行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所用的渔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应建立并保持水产养殖动物的预防和治疗记录,包括患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治疗时间、治疗用药的经过、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主要成分。

(5)鱼病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6)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ny/t755-2003)。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必须符合(ny5070)的要求。

(7)绿色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0)的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

(8)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应符合《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

3.肥料

允许许使用的有机肥料有:堆肥、沤肥、厩肥、绿肥、沼气肥、发酵粪等;允许使用的无机肥料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石灰、碳酸钙和一些复合无机肥料。肥料施用方法及数量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65-1995)要术进行。

四、生产主体技术要求

1.选择好绿色水产养殖基地环境。绿色水产养殖基地环境主要是水源和土质,在选择基地时除了要考虑有充足的水源外,还必须保证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条件,产地环境要符合(gb18407.4-2001)规定要求的水域;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鱼池底质土壤指标要符合国家标准(gb18407.4-2001)对底质土壤的要求;为了减少鱼池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溶入水中后在鱼体内蓄积,对新开挖的鱼池应在放养前15d灌满池水,浸泡5~7d,然后排去陈水,换入新水,最好用流水冲洗一段时间;

2.绿色水产养殖基地要建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可避免各鱼池间相互影响,造成交叉感染。

3.加强池塘水质管理,采用增氧机增氧或适当换水、补水等方法来改善池水水质。调节好池水肥度,为鱼类创造一个没有污染,适于健康养殖的良好生态环境。

4.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混养。应用健康的养殖模式,品种搭配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种养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

5.在合理密度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养殖相对少的水产品,获得数倍于非绿色渔业生产所产生的产值和利润,达到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经营效果。坚特“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投饲以及及时清塘,重点检测的原则。

6.严格控制饲料及饲料添加本文由收集整理剂质量,注意投喂方式。??饲料的投喂方式和质量,不仅是保证养殖动物正常生长,提高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还是增强养殖动物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

在池塘养鱼中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品种,选择优质饲料,对草食性鱼类应积极提倡使用青绿饲料,在种植青饲料过程中要少用或不用化肥,不使用有毒害的农药;对动物性和配合饲料鱼用饲料应进行质量检测,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件》及《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

7.强化生态防病。为了生产绿色水产品,在鱼病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入手为鱼类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尽量使用来源广、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草药治疗鱼病。

8.认真作好水产品养殖全过程的生产记录和建立记录资料的档案及保存工作,详细记录好所饲养的水产品种来源、所用生产资料(饲料、渔药等)的来源及质量检验情况、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患病鱼类的治疗记录(包括患病鱼类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等)、水产品出塘销售记录(包括数量、销售渠道、销往何处、运输方法等)、废弃物处理记录(包括废弃物种类、数量、处理方法等)。所有记录资料应保存两年以上。

9.建立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定期地对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资料、水产品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进行鱼类生产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控,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水产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技术;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8.039

1研究水产养殖行业的现实意义

1.1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量近40%。据2016年y计,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814万吨,进出口总额为293亿美元。其中,出口量406万吨、出口额203亿美元,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706.8亿美元)的28.77%;进口量408.13万吨、进口额89.8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66%和2.22%。贸易顺差113.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2亿美元。水产品国际贸易由降转升,全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69万元,同比增长8.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捕产量比例达到75∶25,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逐年提高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900万吨。

1.2水产养殖行业的社会价值

2016年,全世界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达到20.5公斤,2006年全球人均消费量17.6公斤,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的富裕,预计2030年,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养殖产量需增长5000万吨。水产养殖使得市场上的水产品增多,人们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增长蛋白质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在支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减少城镇迁移,创造就业机会及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收入最好、创造外汇最多的产业,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自1985年中央五号文件将“以养为主”确立为渔业发展方针以来,水产养殖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中的重要部分,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如今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转移,促使渔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业超过捕捞业的国家。养殖、捕捞、加工是水产业的三大支柱,水产养殖业发展不仅为国内提供了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水产品,而且水产养殖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了农业出口的20%,出口创汇额在农业各产业中排第一位。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多达50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混养模式和大水面养殖上升势头迅猛。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向虾、贝、鱼、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也由“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传统格局转变,罗非鱼、河蟹等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3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水产养殖品食用不安全

水环境的污染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源于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量生物死亡,而重金属、农残、药残等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水产养殖品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3.2养殖中药物滥用,水产养殖品药物残留超标

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养殖产品的疾病发生。为了减少损失,加大用药、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等现象也加重了养殖中药物残留。

3.3养殖产品种质退化,病害泛滥

近亲繁殖、不良养殖条件、亲本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养殖种质退化,就连我国“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种质退化也十分严重。近亲繁殖使得隐性有害基因增多,生命力低,在塘表现活力低。不良的养殖环境使得养殖对象接受自然选择,水生物就会处于生理生态的抑制中。繁殖技术的不完善也使生产中催产素过量使用,造成了品种质量及抗病力下降。

4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对策

4.1因地制宜,发展健康养殖业

我国在水产养殖病害的病理、病原、药物及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础,但总体研究不够。面对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低洼盐碱地等水域采取不同的科学养殖方式,首先需要确定养殖容量、然后根据养殖对象确定养殖结构,采用立体利用水域的养殖技术和水域的环境优化及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以生态调控为主要病害监测、预报系为辅的养殖体系。

4.2优化品种结构,严格执行选育程序

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必须建立良好的繁育场以提供优良的亲本。对品质评价和筛选、选育的各阶段,开展优良、抗逆新品种研究。建立雌核发育、多倍体、性别控制、转基因等育种新技术结合生理生态学手段,找出抑制性腺发育和制约早期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性环境和内在因子,在育种技术上严格执行催产的步骤,禁止多催,重复催产。

4.3设施养殖开发,高效养殖

可控程度高、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是推广的重点。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中的水质控制、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和设备的普及;开发10米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养殖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推广,加强水产养殖的人工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印,苌建菊.农村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

[2]张世羊,李谷.地下水用于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潜质与风险[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03).

[3]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的测度及分析――以不同模式下淡水鱼池塘养殖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

[4]科学指导水产养殖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全国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情况总结.2016,(04).

[5]马驰.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2016,(06).

[6]徐大明.基于机器学习的跨平台水产精准养殖管理系统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2016,(05).

[7]冯正平.服务“三农”是三赢:互联网上水产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05).

[8]康永兴.我国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05).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3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机械化特征发展建议

所谓现代化畜牧业是把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完善的结合,通过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优质的、安全的畜产品,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企业或农户得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机械化

实践证明:利用机械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可实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促进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10年陕西全省加工玉米秸秆饲草大约800万吨,仅此一项直接为农民增收约8.5亿多元。

工作量:在自动饮水、人工投料、人工干清粪的生产水平下,一个熟练工人饲养250~300头、20kg~120kg的后备猪;在自动饮水、自动投料、水泡粪的生产水平下,一个熟练工人饲养500~800头、20kg`120kg的后备猪、并负责疾病治疗、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驱虫保健、转群及统计工作,协助技术经理搞好种猪选择培育工作。对发病猪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显而易见,机械化可以改善畜牧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生产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减轻从业者的劳动轻度,增加畜牧养殖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机械化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率,提高竞争率。

因而,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畜牧养殖业,选择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应优先贯穿在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如:饲料生产加工与储备,良种的培育、饲养,畜产品的加工,检疫检测、消毒防病治病,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设施。实现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善结合。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美国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在养牛方面,从拌料、投料、挤奶到牛舍冲洗等几乎全部机械化;在养猪方面,从种猪、仔猪、饲料、育肥到销售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也都很高;养鸡方面机械化程度就更高了。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澳、新两国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几百头牛的小型农场只需要1~2个人经营管理。

荷兰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牧场从饲料的耕种、收割、青贮到舍内供水、给料、温度、通风、挤奶、清粪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饲养管理全部由电脑自动调控。畜禽粪便送到大田或草地。对于施入土壤中过剩粪肥脱水加工成颗粒状肥料。

日本奶牛、肉牛饲养和养鸡、养猪业都实现了集约化与机械化。

进入20世纪以来,以工厂集成化栅(散)栏养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性控技术、奶牛DHi测定技术、tmR技术、牧场电子管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提升现代畜牧养殖发展水平的新模式。

三、陕西现代畜牧业发展特征

1.家庭分散养殖逐步退出

据统计,全省养殖农户由2004年的868.3万户减少到2009年的335.1万户,减少了62%;以生猪饲养为例2009~2010年就有63%的散户退出。

2.规模养殖迅速发展。2010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4851个,其中2006年以来建设的2811个,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的57.9%。

3.社会资本成为投入主体。据调研2008年以来,全省新建的养殖场80%都是业外人士投资建设。80%的投资都是社会资本投资,全省新建种猪场的社会资本占投资总额的98%,新建奶牛场的社会资本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8.7%。

4.畜牧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时代。就规模养殖来说,目前建设1个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需要投资2000万元,建设1个万头的肉猪自繁自育场需要投资1200万元。

5.现代高科技广泛应用。生猪集成栅栏养殖、奶牛散栏式饲养、DHi测定、tmR饲喂、奶牛性控、胚胎移植、电子管理等代表当今世界畜牧业生产最高科技水平的生产技术正在全省应用推广。

然而,全省畜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据统计,畜牧养殖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配套机械相对较少。“十一五”末,畜牧养殖机械拥有量为29.37万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28.57万台,畜牧饲养机械0.43万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0.37万台,机械化加工饲草800万吨。当前的畜牧机械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挤奶设备为例,全省奶牛的总存栏量约为60.5万头,而机械化挤奶设备仅能满足约13万头奶牛的需要,缺口巨大;饲草(料)加工机械总体较少,加工数量明显不足,其它的饲料搅拌、自动饲喂、自动饮水、温湿度调控、粪便清理等机械数量与实际需求差距更大。

四、几点建议

1.我省各级农机和畜牧主管、专业技术部门应紧密协作,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十二五”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为目标,积极采取加大补贴、项目扶持等措施,为畜牧养殖企业(农户)做好选型、宣传示范,力争畜牧养殖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重大突破。

2.应积极投入人力、财力研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畜牧养殖机械装备。应用于我省畜牧养殖业,促进畜牧养殖业现代化进程。

3.应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中,畜牧养殖机械分为十三类,从秸秆饲草(料)收获、加工,生猪产仔、禽蛋孵化繁育保育设施,自动饲(喂)料与饮水设施,畜禽舍温、湿控设施,畜禽养殖消毒、防疫设备,粪便清理脱水加工设备,畜产品的采集加工(剪羊毛机、挤奶、贮奶、冷藏)设备等,品目繁多。结合我省各地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选优推广适宜本地的畜牧养殖机械,落实好国家对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

4.应强化现代畜牧养殖示范(点)区建设,针对畜牧养殖生产关键环节,大力发展适用机械。立足秸秆饲草收集、加工青贮机械、饲料粉碎机械、挤奶设备、自动饲喂机、粪便处理机械等新技术设备。实现奶牛、生猪的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

5.力争信贷政策的扶持,努力保障我省畜牧养殖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农户)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安全的、高质量的畜禽产品。在解决从业高投入、成本高、风险高的同时,达到提升全省畜牧养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中的机械化装配水平。使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促进我省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6.以提高畜牧养殖从业人员的管理养殖技能水平为目标,注重培训畜牧养殖机械操作使用技能人才,是畜牧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能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4

关键词:示范基地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政府职能科技培训

青口镇位于海州湾畔,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镇、全国文明先进镇、省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镇行政区域84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社区,总人口18.1万,境内拥有11.6公里长海岸线,10米等深浅海域10万亩,建有1万亩梭子蟹、800亩贝类、800亩淡水、3000亩紫菜、2万亩潮间带贝类及4万亩浅海域贝类六大养殖基地,是连云港市“海淡水养殖之乡”。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先导,以创新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抓手,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富农工程”,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GDp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0元。

一、强化政府职能,采取市场化运作,保证示范基地健康发展。

为了发挥青口镇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规模、得效益,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促进全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势在必行。党委政府于2001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相关事宜,成立由镇长、财政、渔技、成教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先后多次下发创建示范基地的政策文件,切实解决了示范基地创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政府牵头,各部门协调,使基地建设良性发展。万亩梭子蟹基地是青口镇于2001年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依据政府负责规划、群众自愿投资、吸引外来资金、村里组织开发的方法组织实施,通过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调动群众投资积极性,建成了303个养殖池塘共1万亩连片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已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梭子蟹、对虾、贝类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青口牌”梭子蟹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投放优质苗种,提高梭子蟹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缩短上市时间,走出梭子蟹轮捕轮放创高效的新路子,同时采取蟹、虾、贝多品种健康综合养殖模式,在同一池塘中实现效益多赢化。一般情况下梭子蟹平均体重达3至5两,最大体重8两以上起捕销售,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亩均捕获梭子蟹96公斤,对虾30公斤,文蛤50公斤或杂色蛤100公斤或缢蛏50公斤,亩均销售收入达到8000元,获纯利3800元。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增加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连云港市赣榆质量技术监督局、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本镇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围绕优质水产品的生产,从标准制定、技术培训、示范应用等方面入手,形成了适合同类地区优质虾、蟹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全县推广,于2007年青口镇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梭子蟹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年限为3年,建设规模1000亩,于2007年经专家组考核后批准实施。

项目主要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养殖模式为蟹、虾、贝混养,项目实施期间注重以下几点。

1.组织科技培训,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6~10期培训班,对示范户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

2.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

3.水产种苗来源于市级水产良种繁育场,生产过程达到江苏省地方标准——《对虾、梭子蟹混养技术规程》。建立生产档案并做好记录,严格管理,确保水产品符合标准。

4.生产过程中饲料、渔药等投入品按规定的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5.“青口牌”梭子蟹已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梭子蟹上市产品标有青口牌商标,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率。

2007年健康养殖示范场已进行了7个塘口——400亩梭子蟹池塘健康养殖。亩均捕获梭子蟹98公斤,对虾35公斤,贝类50公斤,亩均产值8000元,获纯利3800元。2008年项目建设按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进行12个塘口——610亩梭子蟹健康养殖,养殖品种长势良好,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10%。2009年示范区养殖规模将达到1000亩。

二、重视科技培训,发挥基地示范功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梭子蟹健康养殖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对当前农渔业增效、农渔民增收及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积极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为确保农科教示范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示范基地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平台,统筹协调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实施新品种、新知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推进富民工程。

2.有力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高效农业的认识,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4~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数在200~500人不等,成人教育中心校组织技术人员编印了示范基地专用培训教材,对示范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基地技术人员在养殖期内还亲自到现场指导答疑,每年养殖期过后,都要组织他们总结经验,交流看法,以吸取教训有利后来。

3.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作用,为农民培训新知识,推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给农民看”。采取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专家答疑的方式,把基地的建设做法、经验直接传授给农民,使他们有最直观、便捷的感受,同时产生想干、快干、大干的欲望。

“带着农民干”。在规范标准、养殖品种和操作要求前提下,基地技术人员深入各户各塘口现场指导,保障养殖户对技术的充分运用。在品种更新、市场调节等环节,及时更新、调整,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农民做有目标、干有方向,大大提高积极性。

“围着农民‘赚’”。充分发挥镇专设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的作用,不断传播新知识、新信息,一切围绕为农民多赚钱的目标,全心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4.从抓渔业标准化、健康化入手,制定梭子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规定种苗、饲料、渔药等投入按规定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2008年养殖户平均亩销售收入8500元,亩效益3900元,较上年递增10%以上。同时,由于该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修复了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污染,从而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加快实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体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为主线,以大力开展畜牧业科技宣传培训和集成组装配套及推广先进适用养殖技术为抓手,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上下联动、部门主导、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畜牧业科技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大应用活动,努力提升我市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推广普及五大技术,开展五大行动,使养殖农户的猪、牛、羊、禽出栏率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联系服务的规模养殖场(小区)牲畜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个体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46%以上,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

三、工作重点及内容

重点推广普及猪牛人工授精、高产牧草生产及饲草饲料加工调制、牛羊高效养殖、家禽生态养殖、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五大技术。

(一)猪、牛人工授精技术

1、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市规模养猪场、生猪养殖小区、猪品改点和养猪大户中开展公猪选择、调教及科学饲养,采集、品质检测、稀释、分装、保存以及人工输精等技术环节培训,大力普及推广猪的人工鲜精输配技术。培训输精人员200人以上、母猪养殖大户2000人以上。全年实现输配母猪14万头,输配授胎率95%以上,窝产仔成活8-10头以上。

2、牛人工授精技术。采取跟点培训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母牛鉴定、冻精解冻、装枪、输配培训,在全市培训输精员160人以上,使全市母牛平均输配产犊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二)高产牧草生产及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

1、高产牧草栽培技术。举办牧草栽培技术培训班20期以上,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在种草养畜项目点建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豆科牧草基地10万亩以上;进一步扩大多花黑麦草、小黑麦、红三叶、箭舌豌豆、紫花苕子、苏丹草、饲用甜高粱等高产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面积,改变全市牧草品种单一和高蛋白牧草品种缺少的现状,推进牧草种植结构调整。

2、开展牧草品比试验工作。在2-3个县(区)选择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开展牧草种植品种研究,筛选出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适口性等性状良好、适合市内不同环境条件生长的高产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3、人工草地科学管理与利用技术。培训和指导做好人工草地补播、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逐步推行草场围栏、划区轮牧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在威宁、大方两县各围栏1000亩以上,实行划区轮牧,做好示范。

4、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在全市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小区)推广普及饲料秸秆青贮微贮、青干草晒制和草粉加工等技术。新增秸秆加工处理点500个以上,全市秸秆加工利用率达35%以上。

(三)牛羊高效养殖技术

1、肉牛养殖技术。在全市规模养牛场集成推广架子牛短期育肥技术,强化育肥牛选择、圈舍设计建造、育肥各阶段开展饲料配方、秸秆青贮微贮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缩短肉牛养殖周期,提高饲料转化率,短期育肥牛头平均日增重500克以上。

2、山(绵)羊饲养管理技术。在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区和养羊大户主推山(绵)羊舍饲半舍饲养殖、羔羊培育及肥羔生产等技术,使羔羊存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缩短羔羊育肥时间30天以上,单只羊育肥成本降低30-50元以上。

3、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牛、羊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重点做好口蹄疫、牛出败、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梭菌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培训和指导做好牛羊寄生虫病驱治和预防、搞好圈舍和环境消毒,减少发病和死亡,提高养殖效益。

(四)家禽生态养殖技术

1、林下养鸡技术。积极推广雏鸡脱瘟、放牧管理、鲜活虫饲料制作和林下优质牧草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山林、果园、灌丛、草地等环境发展优质土鸡生态养殖。

2、良种鹅养殖技术。开展鹅的科学饲养管理、种草养鹅和配合饲料应用等技术培训和推广。

(五)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

1、昆明裂腹鱼冷流水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全市冷水资源丰富、河段落差大的优势,开展昆明裂腹鱼鱼种投放及饲养管理等培训。在七星关区对坡镇中心村、黔西县红林乡雷响孔村等地指导科学选择场地、建造鱼池,积极发展昆明裂腹鱼冷流水养殖。

2、草食性鱼类综合养殖技术。开展池塘改造、鱼种搭配、饲料选择、放养规格及密度、饲养管理等培训,宣传引导有条件农户利用水、陆青饲料和廉价的畜、禽粪肥发展草鱼养殖。

四、重点行动

(一)开展冬春畜牧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以基层畜牧兽医业务骨干、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经营户、村防疫员、输精员、乡村兽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通过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实地观摩讲解、面对面指导、12316热线电话、远程教育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围绕五大主推技术积极开展畜牧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畜牧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技能,提高广大养殖从业人员依法生产和应用先进牧业技术的能力。

(二)开展养殖实用技术大宣传行动。以满足养殖农户科技需求为出发点,集成组装适合我市推广应用的养殖业成熟技术和前沿科技,汇编成实用技术手册、技术明白纸、顺口溜等,组织“畜牧业科技专家宣讲团”,采取科技赶集、农资下乡、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分品种、分技术进行宣传,为农民解疑释难,着力推进畜牧业科技应用普及,实现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综合配套,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三)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场(户)大服务行动。通过在市、县(区)两级畜牧(农牧)系统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选派业务精、责任心强、工作作风踏实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和研究人员等,组建技术指导队伍。以推广适用技术、指导疫病防控、建立健全档案、提供市场信息、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为工作内容,通过技术人员直接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或开展技术承包,全面带动养殖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人员联系场(户)指导每月不少于1次,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确保养殖场(小区)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养殖档案建档率达100%,动物疫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各项生产指标及技术指标明显提高。

(四)实施养殖技术难题大攻关行动。市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所及市、县(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重点围绕羊良种选育及高效繁殖、羊口疮防治及动物疫病免疫程序优化、秸秆饲料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动物营养调控与科学饲养管理、无公害健康养殖等技术展开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

(五)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大创建行动。着力推广标准化养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生产规范化为重点,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规模场,采取集中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指导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和引种引畜管理等制度,科学选用优质高产畜禽良种,完善基础设施,狠抓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和加速推进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市“畜牧业科技与效益年”行动从2012年3月开始至2012年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市、县(区)分别制定方案,编选培训和宣传资料,明确技术人员,落实培训及联系服务对象。各县(区)农牧(畜牧)局及市畜牧水产局下属单位于3月底前将技术人员联系服务基本情况统计表报市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全面实施阶段。

1、组织培训阶段。组织专家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社会化服务人员、规模养殖场(户、小区)业主和养殖农户开展畜牧业科技知识培训。

2、技术服务阶段。组织畜牧、兽医及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宣传咨询活动。联系服务场(户)中、高级技术人员深入到帮扶的规模养殖场(户、小区),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阶段,积极传授先进实用养殖技术,加强种草、动物疫病防治和科学饲养管理等工作的指导。

(三)总结阶段。各县(区)对畜牧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有关材料报市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总结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评估行动成果。每个被帮扶的养殖场(户、小区)要如实填写市“畜牧业科技与效益年”行动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场(户)工作绩效表并签字确认,由各县(区)农牧局和市畜牧水产局下属相关单位汇总后报市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畜牧业科技与效益年”行动,关系到养殖效益的提升,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确保该项行动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由分管畜牧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畜牧水产局、科技局、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业科技与效益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畜牧水产局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工作。成立由畜牧部门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做好资料编印、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畜牧业科技与效益年”行动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精心组织,强化落实,确保各项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畜牧水产局、科技局、扶贫办、农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依托畜牧业各类科研项目、涉牧项目建设、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养殖从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养殖技术指导、宣传、培训和服务。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6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水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组织机构

成立局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活动内容

依托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集美大学水产专家、教授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开展以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合作、科普下乡、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基地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等为内容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1、围绕我区南美白对虾、青蟹等的养殖,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对全区海洋与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主要海域和渔业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推广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对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管,指导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行为,保障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3、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等活动,邀请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专家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专家、教授对本地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指导,促进养殖单位落实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投入品管理制度》、《渔药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制度。

4、科技培训。全区计划举办5期培训班,重点培训基层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放水产养殖技术和科普等资料。

进度安排:

3月份:制定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

3至12月份: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镇(街)活动开展情况。

1、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落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及全区渔业科技知识培训等。

12月份: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经验及所取得的成就。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渔业科技对我区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要将本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渔业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服务渔村、服务渔民。

2、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7

1.1促进畜牧养殖人员自身养殖水平的提升

虽然我国的畜牧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当前养殖的模式以及养殖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很多畜牧养殖人员难以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养殖人员自身养殖技术和知识水平方面所产生的限制,使得畜牧养殖人员普遍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养殖问题,却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因此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推广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就可以帮助畜牧养殖人员更好的了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养殖的技术,从而促进他们养殖水平的提升,有效的解决在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大力的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还可以对养殖技术加以进一步的规范,从而降低畜牧病死的发生几率,有效的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行业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地区加大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可以对农民们的养殖行为加以规范,从而降低生产所需要的成本,促进生产产品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各界对于产品质量的需求。这样通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可以推动整个农村畜牧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确保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运行。

2当前我国农村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畜牧养殖人员对于先进技术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历史比价悠久,因此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也在养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养殖方式。此外畜牧养殖人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比较有限,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不注重对于先进技术的学习。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新技术不愿意去学习,学习的能力和应用的能力也不高,这样就给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

当前在对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时主要是采取宣传或者是培训等方式,这些方式的效果十分的有限,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当中,难以使得养殖人员能够真正的掌握以及熟练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其实每一项新兴技术在进行应用和推广之前,都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2.3所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所掌握的养殖技术相对都比较陈旧,甚至很多的知识停留在了几年之前,这样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经济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没法让畜牧养殖人员阅读到最新的期刊,也没有能力提供给他们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2.4投入方面存在着不足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畜牧养殖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培训等方面都存在着投入不足的现象,投入不足也已经成为了农村畜牧养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投入的经费不足,那么就会影响到相关书籍和刊物、设施的购置,技术人员的知识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这样就使得推广的养殖技术难以真正的满足畜牧养殖行业的实际需求。要想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平,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上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来加以优化和完善。

3优化我国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建议

3.1提升推广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对于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和力量就是推广的人员,因此要想提升技术的推广水平和推广质量,首先就需要提升推广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原有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小,文化基础比较好的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这样就可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途径,鼓励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

3.2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对于我国的农村畜牧养殖行业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大对于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此外知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等方面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虽然推行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有了五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丰富的推广经验,但是仍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对于培训工作加大组织和重视的力度,对于所需要的物资也要及时的供应。可以采用印刷和发放科普材料等方式来对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加以推广和普及,还需要购置一些必备的生产和检验设施。

3.3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

当前我国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所采取的推广方式没有及时的更新,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推广的效果和技术的普及。针对上述的情况和现象,就需要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不断的采取措施来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首先应该建立起推广的基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展开相关项目的实验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招收一些学员,在学员完成学习毕业之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的参与到养殖过程当中,这样同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较,可以取得更好的普及效果,提升农民的应用水平。

4结语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8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系列政策的机遇,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宣传国家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的政策,提供养殖经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养殖业发展认识,增强养殖信心,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2、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养殖业生产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编制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发展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养殖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业生产。要依法规范养殖场管理,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整治和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凡符合建设沼气工程条件的养殖户应全部建设沼气池并使用沼气,推广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鼓励养殖场(户)充分利用鱼塘、农田等消纳养殖废料废水,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3、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做大做强。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同时,要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业龙头企业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特别要积极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殖场(户)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更好地扩大和发展生产;要积极帮助解决用水、用电、交通难等问题。不少规模养殖场(户)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电、交通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根本上改善养猪生产条件;要适时推出“保护价”政策。对存栏5000头以上,符合标准化养殖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的生猪养殖场(户),当出售肉猪的价格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按保护价给予补贴,并将该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养殖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存栏——头(按当地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填写)以上的养猪场(户)已达——家,存栏——头以上的养牛场(户)已达——家,但是成为龙头企业的只有——家。因此,我们建议县政府应挑选3-5家生产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养殖场(户),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把他们培育成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扶优扶强,促进规模生产,引导扶持养殖场(户)做大做强,增强幅射带动发展能力、抗御市场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屠宰场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提供尽职的服务,保护养殖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养殖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4、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本领,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实行互联对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培育出一批观念新、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科学养殖能手。

5、加强疫病防控,筑牢发展保障。近年来,我国家畜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口蹄疫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到位,积极推行动物二维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监测、检疫、消毒关,切实加强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病死牛、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要引导和组织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改善防疫条件,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力度,推行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牛、猪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加强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屠宰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屠宰管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鉴于目前我县仍存在私屠滥宰现象实际,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证牛、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要抓好宣传。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私屠滥宰、未经检疫猪、牛肉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消费未经检疫销售的猪、牛肉;二要责任到位。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要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经贸、畜牧、工商、国税、地税、卫生、食监、公安等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强力工作组,加强对肉食品市场的巡查,发现不法经营者,要严格依法打击,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好我县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因不知道你县养牛产业是以养黄牛为主还是奶牛为主,特别提供奶牛养殖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1、搭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奶牛养殖涉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诸如奶牛的品种,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配种繁育技术,疾病的防治和挤奶技术等。要使这一系列的技术为奶农所掌握,就需要政府部门搞好服务,成立配套组织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奶牛自繁体系建设、青贮料贮化技术集成与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治、公共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只有如此才能支撑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整合科技、农业、劳动等部门培训资源,系统开展专门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培训技术人员。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9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系统内资源高效、良性利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一是推广“农—猪—肥—渔”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和支持养殖户转向立体养殖,延伸养殖业的产业链。如农场养殖户陈庆文承包30亩鱼塘,塘埂种鱼草,池塘养鱼垂钓,在塘边建猪场,年饲养生猪200~500头,猪粪发酵喂鱼,年收益10万元以上。二是推行“农—牛一沼一肥”和“牛—菌—沼—肥”模式,创建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场,利用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如三益回民分场利用民族政策,结合生产实际,改肉牛散养为集中圈养,建设1000头养殖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玉米和水稻清鲜秸秆充分利用(或饲料种植),发展肉牛养殖,过腹还田,以牛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渣)返田种菜种粮等途径,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回民收入。三是形成了“农—渔—禽—藕”的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农场莲藕生产已取得无公害认证,借助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对荒湖洼地进行了连片综合开发利用,养鱼、养藕、养鸭。四是发展“资源—产品—休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场连片农田、水面等自然资源,打造蔬菜、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建立科技农园、天然垂钓观光园等,发展农业科技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构建生产、消费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产出率。

农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把作物栽培和动物养殖进行合理组合进行土地利用和技术综合。如推广“稻鸭共生”技术,该项技术在农场示范取得成功经验,在毗邻的望江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生态有机稻米和绿色肉鸭,通过秸秆还田、鸭粪肥田、鸭子除草除虫,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水体等污染程度,改善水稻生产环境,提高粮食品质。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在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养殖禽类(如鸡),能起到生物防虫、补充有机肥、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市场提供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的多重效果。如推广吊瓜(食用籽瓜蒌)—土鸡立体生态养殖。目前农场瓜蒌种植近2000亩,以种瓜养鸡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一是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尽快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加大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理论知识,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知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把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等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规划布局,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农场土地资源、产业基础和城郊区位的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城郊型农场的目标,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在产业定位上,以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总则,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种植业、都市农业(蔬果种植、精品畜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现代农业服务业(农产品贸易、休闲农业)等。二是在区域布局上,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确定优质粮基地、绿色蔬果种植、精品畜禽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等市郊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促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畜禽产品(生猪、肉牛、蛋鸡、青年鸭)和水产(黄鳝、莲藕)等,开展种养结合,推行立体养殖,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培育示范园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职工家庭农场一家一户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培育示范园区,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加强园区设施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生产,注重农产品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生产综合技术体系。重点培育一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牛—菌—沼—肥模式),两个土黑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农—猪—渔—肥循环模式),三个千亩大棚设施蔬菜标准园(立体种植—入园收菜、摘果、参与生产活动的展现科技和休闲模式)。通过园区建设,逐步培植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循环型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之具有一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使循环型农业技术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农业水产养殖技术篇10

关键词:水禽业;资源利用;现状;养殖技术;新常态;可持续发展

水禽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饲养、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特性;水禽肉类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其食品口感好,属于高蛋白、低胆固醇类食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禽类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水禽饲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仅2014年,我国水禽总产值高达1500多亿元,为我国农业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4]。传统散养与粗放式养殖模式限于设备设施条件,效率低下,不利于水禽疾病防控和水禽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是时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科技水平提升,养殖设备不断更新,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水禽养殖模式已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水禽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如整体技术水平、养殖设备、设施条件等还比较落后,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发展之路。

1我国水禽养殖业的状况

1.1水禽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禽业快速发展,饲养量以每年5%~8%的速度递增[5],鸭、鹅饲养量为世界之最,其中鸭占世界饲养量70%左右、鹅占90%左右[6]。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经济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统计,2014年我国肉鸭出栏量约为31亿只,蛋鸭存栏量约2亿只,产蛋量约270万t,鹅出栏量约达4亿只[4]。限于品种资源利用、养殖方式、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因素,水禽产品消费市场局限于国内市场,出口供应能力较低。鉴于此,我国水禽产业需要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深化加工技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转变。

1.2水禽养殖模式的多样化

1.2.1独具区域特色的养殖方式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以及沿海滩涂,因其水域、江河、湖海、滩涂众多,并且有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为传统水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在南方出现了独具区域特色的水禽养殖方式,如稻田养鸭、鸭鱼混养、地面平养等。刘军等[7]指出稻田养鸭不仅可以防控田里福寿螺,而且鸭的活动还会改善田里的环境;同时鸭的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肥料,既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又使生产出的粮食环保、安全。不过该模式受到地域、养殖规模、生产效益的限制,还不宜广泛推广。贾亚红等[8]试验表明,适度的鱼鸭混养不仅不会恶化水质,反而有助于鱼的生长和对鱼鸭寄生虫的防治,还能节约成本。然而,该模式会受到场地面积、饲养规模、养殖周期,以及管理技术的限制,并且其安全性有待商榷。1.2.2新型养殖模式的兴起传统养殖模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地域、环境、规模化等条件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水禽养殖区域不断延伸,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和经营不断兴起,如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汉口精武农业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的阜新市美中鹅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推动了水禽新型养殖技术模式发展。近年来兴起的蛋鸭笼养、蛋鸭网上平养、肉鸭网床养殖、肉鸭生物发酵床养殖、种草养鹅、林地养鹅、果园养鹅等养殖模式不断推出。

1.3水禽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虽然目前禽肉的消费需求量相对于传统的肉类———猪肉、牛肉来说要小,但禽肉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据统计,21世纪以来,世界人均禽肉消费增长速度达到了17%,而猪肉、牛肉消费增长分别为10%、5%。在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中,水禽产业的产值比例在逐年上升;另外,中国水禽产品加工链条也在不断延伸,水禽养殖业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养殖业中的优势产业。

1.4水禽养殖规模波动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不同区域衍生了不同的风味特色产品,如北京烤鸭、南京桂花鸭、煌禽酱鸭、金鼎烤卤、周黑鸭、杨州风鹅、百丈泉腊鹅等,水禽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仅2014年,我国水禽总产值高达1500多亿元[4],水禽产业已在我国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受水禽疫病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水禽产量会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如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年初,我国蛋鸭价格急剧下滑,极大地影响了蛋鸭养殖企业积极性。

1.5经营模式出现转变

随着水禽市场需求的扩大,水禽饲养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为应对市场需求和追求产业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水禽饲养已由传统的散养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产业发展从单一的农户、企业经营,向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团队通过对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十多个省份的实地调研得出,我国水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提升,实现了经营模式的转变,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对于水禽产业化发展以及合作双方共赢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建立生产基地,并且企业会对合作农户实行统一供苗、供料、技术指导,确保企业产品供给充足。其二,该模式可以带动广大农户从事水禽生产活动,并且会保障养殖户水禽销售渠道,这样减轻了农户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的积极性,对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企业与农户结合起来的经营模式,提升了水禽业综合实力,有利于水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水禽产业发展的趋势。

2我国水禽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2.1种禽的生产成本相对偏高

杨宁等[9]指出种禽的质量决定了家禽生产性能的潜力,在家禽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畜禽品种重引进、轻培育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就我国市场上的块大型肉鸭品种来说,樱桃谷瘦肉型北京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我国每年从英国引进樱桃谷种鸭的费用约2亿元人民币,极大地增加了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见,品种选育工作刻不容缓。值得欣慰的是,内蒙古赛飞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合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学院北京畜牧所签订了品种转让与联合育种协议,并且开始推广使用侯水生团队成功选育出的Z型北京鸭瘦肉型配套系;此外,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助下,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育种功能研究室,培育、审定的品种与配套系进展良好。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全对于提高水禽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养殖人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2疫苗研发相对滞后,疫病防控能力偏低

目前国内对水禽疫苗的研发相对滞后,在养殖过程中,旧病流行、新病时有发生,往往使水禽业遭受严重的损失。如禽流感、禽霍乱、沙门氏菌、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小鹅瘟、鸭鹅大肠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等曾经给养殖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几年新发病如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鸭坦步苏病毒病等,也给养殖企业造成新的损失,而这些疫病的防控,很多一部分依赖饲养管理等措施,尚未能够研发相应的疫苗用于免疫防控。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完善传统疫病的研发与防控外,还应提高应对新病突发的能力,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确保我国水禽业在养殖过程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2.3饲养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水禽饲养过程中,管理因素如场地、人员进场消毒制度不完善,舍温与光照无法控制,饲养密度不合理,滥用药物,饮用水源污染,场地环境等管理措施不完善,盲目、人为滥用药物,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防疫措施以及免疫接种不适时、不合理等,严重制约我国水禽业的发展。因此,需不断提高水禽饲养管理水平,完善养殖管理措施,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设施,改善养殖条件,提高水禽生产性能,保障水禽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4食品安全事件仍有发生

解华东等[10]等认为,危害水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包括细菌及其毒素污染、药物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添加违禁品等仍有发生,应建立完善的水禽食品质量安全防控系统,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卫生,从而保障消费者的人身权益。

2.5集约化经营模式下的垄断现象

很多急于脱贫致富的养殖户因缺少资金、没有产品销售能力,需要借助所谓龙头企业的平台开展生产,该种情况下,公司与养殖户达成的协议一开始就不平等,养殖户被迫接受公司提供的高于市场价格的苗种、饲料等进行养殖经营,农户不能自主选择苗种和饲料,生产资料完全由公司控制和垄断经营,背离市场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的调控原则,阻碍水禽产业健康发展。

2.6劳动力成本增加与劳动力资源优势丧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劳动力成本增加,从事养殖的人数下降。由于养殖业风险较大,从事养殖不如外出务工有保障,一些养殖户放弃养殖选择外出务工,而继续从事养殖的养殖户伴有年龄增大的趋势,养殖新技术得不到充分应用,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生产效率下降,行业发展受阻。

3我国水禽业发展趋势及几点建议

3.1政府正确引导,做好宣传,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

政府对水禽业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引导,对于水禽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近些年来,政府大力扶持水禽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构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家要给予从事水禽产业在内的畜牧业以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持,这些都为水禽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应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动物投保的措施,规范兽医医疗制度,做到统筹管理,科学养殖,规范发展,加大对水禽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建设投资,建立远程监控系统,为水禽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2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水禽业市场波动大,当前我国水禽行业信息系统还不完善,从事水禽行业的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多,有的养殖人员由于文化的差异,知识的缺乏,对于使用互联网获得信息还很陌生。因此,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专题活动,加强市场行情预测、预警,使养殖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相互交流来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收获到更多的经验技术以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从事水禽行业的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出口产品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我国水禽食品的出口贸易需按照国际标准和尊重国外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出口效益。特别是现在,国际社会对动物福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福利将对我国水禽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动物生产、动物福利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设置动物福利壁垒,要求供货方出示所饲养、屠宰和运输的动物及其产品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凡不符合在动物福利环境条件下生产的动物产品,其贸易活动都会受到严格限制。我国动物福利发展较缓慢,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曾多次受到动物福利壁垒的限制,若不改善动物福利,将严重制约农产品的出口,进而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11]。

3.4构建低碳环保、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将不同领域的相关科学技术专家组织起来,共同规划出节能创新型的养殖模式,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因地制宜,增强我国水禽产业综合实力,推动我国水禽业健康持续发展。例如:桑基鱼塘模式是利用桑叶来养蚕,蚕的排泄物作为鱼的饲料,鱼的排泄物结合底泥来给桑树做肥料,实现了各级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流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

3.5加强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我国饲料资源短缺,资源分布不平衡,优质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缺乏,但是我国非常规饲料如棉籽、菜籽、葡萄籽粕、米糠、玉米干糟酒等丰富,因此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如用部分棉籽、菜籽蛋白替代大豆粕来饲养水禽,对水禽的营养需求和生产性能不仅不会产生影响,反而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6健康绿色食品将主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