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一体育教学内容十篇高一体育教学内容十篇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58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1

1.1高职体育教育内容的设计

高职体育教育内容改革中不仅要致力于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将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体育教育阶段,在兼顾不同专业学生、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基础上,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成果,对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内容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与针对性设计安排。该文建议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中可以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必修基础体育、必修职业体育以及选修职业体育等内容,其中必修基础体育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5个方面,确保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通过基础体育教育来实现健康发展。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的特殊需求,致力于学生入职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选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设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其在受教育阶段均具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基础体育教育内容和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所以通过选修课程内容的设置来满足学生开阔视野的需求,并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体育教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参与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1.2高职体育教育内容的基本架构

建议高职体育教育内容在设计阶段可以设置体育文化素养、专项运动技能以及职业身体训练等3个大模块,其中体育文化素养模块的教育内容主要以提高学生体育知识为重点,帮助学生准确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个体综合素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确保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与职业生涯中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专项运动技能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所热爱、希望深入了解的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该项体育运动基本训练和基本战术知识,确保学生利用所收获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参与该项体育运动,这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职业身体训练模块是基于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作为主要设计依据,力求通过职业身体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该模块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动作技能为主,并将这一部分内容列为高职院校学生受教育阶段必修的体育教育内容体系。

1.3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

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在选择中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教育体系来说其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专业技能的专项培养要求,发展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中心点,所以建议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在体育教育内容选择上,要以发展学生适应生产劳动必需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为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和发展潜能。必修职业体育教育内容的设置要以充实和完善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为主要方向,尤其是一些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身体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所以该部分体育教育内容设置的核心便是提高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学生在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例如,可以结合不同职业活动特点来对一般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学生通过这些改造后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进行实用身体训练,有针对性的高职体育教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具体职业活动的效果。本文建议必修体育教育内容中要加强职业相似环境的适应性练习,以具体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手段为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未来职业生产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2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针对性体育教育内容的实现

布卢姆等人将体育教育领域的学习活动概括为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以及情感学习等3个主要方面,并且其在研究过程中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并且不同层次的体育学习活动中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基于这一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将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高职体育教育针对性内容,分为认知教育内容、技能教育内容以及锻炼教育内容等,其中认知教育内容和技能教育内容是高职体育教育内容设计的主线,锻炼教育内容主要是出于培养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高职体育教育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差异性培养、个性化提升作为主要起点,彻底打破传统高职体育教育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模式下的局限性,体育教育内容实施过程中要以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为最终教育目标,尤其是家庭参与、社会力量参与对成为高职体育教育发展中新的动力。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高职体育教育内容要充分贯彻教学目标,以体育知识模块、运动技能模块,作为高职体育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在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要结合一些具体专业需求的特殊性体育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体育教育实践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对于高职体育教师来说在新的教育内容下,必须要对高职体育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手段进行更新,短时间内可以沿用当前体育教育体系中较为先进的教育模式,但是要将创新出适应改制体育教育内容需求的体育教育模式,作为高职体育教育内容改革后的一个关键内容,体育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政策支撑来完成该领域的创新。高职体育教育内容创新实践中可以广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经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对于一些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可以融合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体育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设计并不意味着拷贝与复制,而是将积极推动高职体育教育内容的持续创新。

3结语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2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至今对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影响颇深,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当今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水平,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做了全面分析及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据调查研究表明:过去,高校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讲授中,虽然各高校在体能发展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o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和健身性,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社会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教师应结合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更是比不可少。但由于现在的大多数高校学生每天就是坐着读书,缺乏体力消耗,有些学生认为文化课比较重要,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人事导致一些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各大高校的体育讲师和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高校里苹果体型和西洋梨体型的学生明星增多,有些学生军训时晕倒、有些学生在长跑时气喘吁吁,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差。高校体育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引导学生能把已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去。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我国在教育方面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高低,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能够改善学生的心里状态,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自信心。体育锻炼中的活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创新

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掌握相关体育技能,接受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应以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为前提,结合学校的要求、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体现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全国各大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体育教学内容做了重大调整,但仍然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由于现代体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高校学生毕业后依然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周围环境进行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所以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必须与高校体育相接轨。首先,教师可通过讲授体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制定自我锻炼计划、处理日常运动性损伤、组织体育活动竞赛;第三,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增加一些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体现地区特色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还应该以地区特色为中心开展体育活动。由于每个学校分属的地区不同,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南方地区水多,流行的体育项目是游泳,而北方地区比较寒冷,滑冰则是北方流行的体育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应该体现地区的特色,才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的良好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应充分考虑的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课程,只有学习对其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把实践能力和课外体育相结合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实践能力培训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过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讲授中,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自我锻炼方法的编制和实施、模拟处理运动损伤、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把这些内容列入体育教学实践课程中,把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实现能力、知识、素质的一体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里发展,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学习能让学生劳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一定更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的大背景,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严格要求自己,完善教学内容,用多样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掌握每一项运动技术。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雪勤,常化.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邓齐贤.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性的创新与传统单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比较[J].教师.2008(4).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原则;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笔者通过这几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对体育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方向和思路。教改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在吸取原教学大纲的精华的基础上,增加符合课改精神的新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为终身体育奠定好基础,使学生全面地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作为教学要素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构成体育教材的各个单个项目组成的教学内容。而本文的研究重心则放在微观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即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研究

1.教学中竞技味道太浓

由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长期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我国近20年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有差距。教学中往往受规则和技术的制约,如在跳远教学中,由于考核规定学生必须在起跳板起跳才能计入成绩,在跳远教学中就加入了“助跑”踏跳技术的教学,而“助跑”踏跳技术无论从跑的姿势和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来看都是不实用的,以规则方式纪录的跳远成绩来评定学生跳的能力是不科学的。再如,“拍球走”成了“运球”,“走步”限定了学生拿球走动的自由性等,使好动的孩子被限制在篮球规则的框框中,而没有体验到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快乐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接受对体育项目规则的限制而背离运动项目。

2.非体育性教材的涌入

由于新课标取消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的规定和指导,而地方也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因此各级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不断地发挥创新思维,创造出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题材,创新项目名称,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少非体育性教材涌入,如魔术、电子竞技、、多米诺骨牌、劳作等,在体育教具和器材方面也出现了生活物品及其蔬菜和水果进入课堂,诸如扁担、箩筐、扫把、南瓜等。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使体育课的性质和教学性质发生了蜕变,也使体育教学设计出现了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倾向。

3.缺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加入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教学内容单调、没有趣味,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这和其他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少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4.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有时选择的教学内容难度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有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太容易了,学生不必努力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两种情况都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如,有的教师在“水平四”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的水平目标的指导下,选择了8×50米往返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我们知道8×50米往返跑比较适合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显然是降低了难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这样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师只注重了练习的兴趣,没有考虑运动项目的难度和锻炼效果。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研究

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中一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竞技体育的趣味性比较差,要求学生的运动水平比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各异,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满足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健身、健美、终身体育的需求,全面考虑学生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水平差异

一个人完整的学龄阶段可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每个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的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各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因素。

小学低、中年级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在该阶段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不应出现完整、独立的运动项目。低、中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可选择游戏或一些基本运动。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都开始逐渐成熟,所以应当以独立的运动项目作为基础来分类。这里的运动项目是指作为体育手段的独立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来自竞技体育项目,也可以来自娱乐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和生活体育等。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更加成熟,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因此,教学内容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专长,体现出更高难度的特点。高中阶段除田径为必修课程内容之外,其余系列可由教师或学生选择。

(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和可评价性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必须重视其开发、利用的程序完整性和系统性。其中,尤其要注意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实施利用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评价性。可行性就是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教师的教学能力,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可评价性就是指根据课程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只有当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可行性和可评价性,体育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4)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大纲的基础之上

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合理的、科学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体现,对我们当时的体育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而新课标虽然强调尊重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和辩证地吸收其内容,改革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开拓和合理引进新的内容。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重组运动项目,改革竞技运动项目

我们在安排课的内容时要重组那些纯竞技性的项目,我们要从简化异化竞赛规则和挖掘运动项目内容的多种功能两方面着手。通过教材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场地器材的改革竞技运动项目。简化复杂的难度大的运动技术动作,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就能掌握,并且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根据课程目标对这类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动作的结构,辅助游戏、比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人物,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练习,不受各种枯燥的技术练习和动作结构的要求限制,激发运动参与、体育运动乐趣。因此,同样是“跑”这个教学内容,在小学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开火车”“送动物出游”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练习。而对于排球的教学,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专业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实践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的技术动作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普遍畏难、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教学内容改造一下:可以采用软式排球作器材,减少练习中对学生身体的伤害,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改变比赛的规则,采用小场地、低网,降低练习难度。修改比赛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标准化”场地和器材。如,在小学安装标准化篮球架,那小学生几乎不能使用。如果我们能在篮球场安装不同高度的非标准篮球架,运动场上将会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篮球场地进行运动。在排球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将网调整到适合学生的高度,那么学生在类似扣球等技术动作时就会乐此不疲,在快乐中享受体育。

(2)开发各种体育资源为教学所用

①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体育校本课程目标合理地选用课程内容。不同学校在选用校本课程内容时应全面分析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把街舞、轮滑、网球、跆拳道、棒球、橄榄球等新兴项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选用这些课程内容显然不太现实。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偏远山区的獐山中心小学,利用学校周围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山林、置身于田野、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不断的探索、考察与反思中逐渐形成了“松树林”“竹林”“茅草地”和“大田梗”等活动板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来源之一。

②新兴项目的开发

未来的体育课程内容在竞技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的运动项目,并注意挖掘这些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

除了改革竞技体育项目之外,我们还要增加一些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稍加锻炼就能起到健身作用的新兴体育项目,例如,搏击操、街舞、体育舞蹈等这些社会流行的运动项目,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有些竞技类的项目,如田径中的短跑,极少有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以短跑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因此,要把新兴的项目引进到校园,让他们走进课堂。

③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其特点除了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健身性之外,其中还有不少可以借以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当代学校体育值得开发和利用的。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大多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技巧。如,放风筝、滚铁环、捉迷藏、荡秋千、划旱船等,更能创造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会环境,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还有不少传统保健、养生知识。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都有益于学生保健、课外健身运动和心理调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生理、心理的差异进行保健内容的选择。

④隐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

隐性体育课程就是指隐藏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那些关于体育情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以及学生人格(心理、性格、社会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隐性体育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隐性课程内容也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的、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体育课程内容中隐含的、不确定的课程内容开发出来,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3)体育游戏教材竞技化

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做法上,可将教育体操、舞蹈、基础体力和游戏这些学生喜欢的内容统一起来,并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以健身为主的运动项目体系。体育教师在确定了体育课的标准,并按年龄阶段,确定了各阶段的学习重点。然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内容或由游戏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竞技运动项目。注意目的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增强体质的,而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4)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利用

学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资源,因为它们直接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有些内容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学生集体智慧的象征。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不仅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效地发挥体育的功能。但这不意味着体育课程以将来的社会生活为定向,贴近社会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

(5)课堂上生成的内容的挖掘

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通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J].体育学刊,2007(4).

[2]黄国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5(5).

[3]杨正刚.大自然,我们共同的乐园:獐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体验[J].中国学校体育,2006(4).

[4]郭建明,张小芬.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7(8).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体操内容;引入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中,引入体操教学内容,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在正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学质量也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体育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有要求,体育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尤其是把体操内容引入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更多的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素养,让素质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1体操教学的发展历程

体操最早是出现于清末民初时期,也就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条例,而且尤为重视体操课,根据学年的不同,小学的体操课是每周3节课,中学是每周2节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经将体操科更名为体育课。新中国建国以来,就把体操内容归于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后体操教学内容就一直就存在于体育教学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体育教学中的体操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我国对体育教学还是很重视的,在新课改时期,体育课的内容构成和比例也在不断的变化,体操在体育科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的下降,导致体操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授课中较少的内容。

2体育课中体操的内容和涵义

目前的体操是包含所有的体操项目的统称,但主要有两大类体操项目: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基本体操就是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项目,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具有娱乐性的。但是竞技性的体操就是需要参赛的,这类的体操技术系数大,动作难度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体育教学中,引入的体操内容主要是基本体操、韵律体操、双杠、支撑跳跃等,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锻炼身体,同时根据某些学生的特殊要求,或是体育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加入竞技性体操。

3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减少的原因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体育也是其中改革的重要学科。但是正是由于经过体育课程改革,很多的体操内容都被删除了。学生的体育课程中,包含的体操内容很少,让学生和老师都忽略了体操学习的实用性。并且由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也导致很多体操内容被删减,所以,体操授课内容就越来越少了。

3.1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影响

体育运动应该是释放学生的天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学科。尤其是体操教学,更可以从各个方面把学生塑造得更加完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尤其是体操教学中有健美操和韵律体操的内容,可以把学生培养得更有气质,更有内涵。但是由于很多人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影响,思维过于偏激,认为不应该为学生开展体操运动,这样是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应该让学生尽情的玩,因此,很多学校在这样的思维的影响下,逐渐把体操内容减少了。

3.2体操危险系数和难度大

由于体操授课内容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体操两大类,尤其是竞技性体操,技术难度系数高,动作危险性也高。而基本体操虽然在动作和技术性的难度上都不是很高,但还是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就连最简单的,最具有趣味性的健美操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扭脚受伤的情况。更何况是双杠、单杠、吊环等专业性更强、难度更高的体操训练内容。很多学校怕学生出现意外情况和遇到危险,就把体育课中的体操中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内容取消了,甚至在高职院校只保留了健美操这项体操内容。

3.3因体操场地、器械不规范

体操教学内容对于器械和场地的要求十分的高,只有保证场地和器械是符合标准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在学习体操课程时的受伤程度。由于很多体操教学内容需要用到大型的运动设备和机械,学校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学校在管理和维护上也要有一定的开销,而且设备和器械使用久了还需要更换,有的学校负担不起这种开销。而且就算是采买置办的器械,如果不规范,也会对学生进行体操训练带来安全隐患的。因此,很多学校为了减少这方面的经济压力和安全问题,就选择了减少体操内容的教学。

3.4体操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

我国从小学就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很多学校对于体育课十分不重视。这种偏见一直持续到高等院校。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体育老师也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更不用说是体操教学。因为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很少有学习过体操教学内容的。所以,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也不正确,不够重视体操教学,而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很多老师就选择趣味性高、技术含量低、动作简单的体育活动进行教学。导致体操教学内容就越来越少。

4学校体操教学的重要意义

4.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体操教学主要可以修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姿。也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而且很有气质。同时,学生的身体灵敏度可以提高,肌肉可以锻炼得很有力量,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十分有好处。尤其是学生在接受体操训练的时候,修养出来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而身体的灵活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做其他的训练时受伤。所以,体操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姿和良好的气质。

4.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浮躁的感觉。很多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还不错,更不能吃苦受累,同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点事情发生就容易心理崩溃。而通过高职院校的体操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能力。由于体操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强,动作难度高,学生想要通过体育考试,就必须不断地练习体操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能够及时地调整不良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体操教学内容中,竞技性的体操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像健美操类的体操训练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配合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同时也要学生学会竞争,因此可以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当学生进入到社会中时,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学会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

5学校开展体操教学的有效途径

5.1应以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为目的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操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体操。尤其是竞技性的体操,难度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体操感觉到胆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开展体操教学内容。

5.2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端正教学态度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体操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技术和动作难度系数高,就需要教课老师具有责任心,能够负起责任。还要端正教学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对待,教授的体操专业技术要点也要逐一的指导和纠正。教师要对体操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危险性都要预料到,以便能够让学生及时的避免危险,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所教的内容负责,一定要是正确的,准确的才可以。同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5.3教师要定期“充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体操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内容不断的丰富。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才能及时更新体操教学内容,并且可以跟上社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性,以及教学要求安排体操教学内容。而且体操内容和标准也在不断的变换,所以要及时调整体操教学内容和标准。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

5.4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操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能够把体操教学内容学好,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通过体操教学的培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老师通过合理科学的办法,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操教学。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能够体现出来的魅力。既能提高学生的气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保证学生在学识上有进步,还要保证学生的素养和素质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培养。尤其是体育课程中引入体操内容,是既锻炼学生身体,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素养的优质课程。而且我国的体操内容也十分丰富,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体操内容进行学习。所以体育课程中加入体操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蔡希青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皎.基本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15,(1):32-35.

[2]赵冲.高职院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0,(4):157-159.

[3]季彦霞,李建华,李勇,张胜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52-55.

[4]杨小凤,葛新光,谢向干.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10,(1):60-63.

[5]吕万刚,孙立海,胡建国,韦广忠,王云涛.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4-75.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5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113-06

abstract:withtheliteraturedatamethod,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expertinterviewmethod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takingShandongasanexample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presentsituationresearch,itmadeananalysisofthevocationaleducationinthecurriculumgoal,curriculumcontentandcurriculum.Studiessuggestthatthecurrent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sportscurriculumcontentlong-termfollowcoursecontentsystemin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failedtoreflectthe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colleges,anditcannotmeettheneed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occupationalspecialphysicalfitness.Basedonthis,itputforwardtocareerfororientedHigherVocationalCollegespracticalpecurriculumcontentoptimizationandimplementationofideassoastoimprovethecontentofsportsandteachingsystem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ultiva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occupationalphysicalqualitytrainingabilityandhabits,effectivepreventionofoccupationaldiseases.

Keywords:occupation;practicality;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

2005年10月11日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201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截至今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得到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逐步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肩负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体能、岗位特殊适应能力、体育技能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等多重使命,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束缚,结合就业岗位职业特点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迫在眉睫。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山东省12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为调研对象(其中包括山东现代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菏泽职业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临沂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和淄博职业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文献数据库,查阅和搜集了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相关部门下发的有关高职教育和体育教学方面的文件,梳理总结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当前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课程内容设置现状,本研究结合研究的具体问题和调查指标,设计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就山东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现状等问题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展开调查。问卷的发放委托各院校体育教学部,借机教学工作例会时间统一发放向任课教师当面回收,共发送调查问卷96份,调查对象每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8份,共回收94份,有效问卷94份。为了解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主管领导对于当前课程内容的态度,以及对于本研究中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优化方案设想的看法,另设计《山东省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构想调查问卷》,向调查对象体育教研室负责人发放,问卷发放随教师问卷一同发放,共发放问卷12份,回收12份,有效率100%。

1.2.3专家访谈法

就有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课程设置以及高职院校实用性课程优化设想方面的问题,当面和电话咨询专家、学者8名,了解当前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一些热点问题,咨询专家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课程设置的见解和实用性课程优化方案的建议。

1.2.4数理统计法

对于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剔除,然后运用excel2010和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综合分析真实反映调查内容的数据,以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

2.1.1体育课程目标情况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涵的核心要素,是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关键依据,它是体育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体育课程期望在某一特定教育阶段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体育课程目标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确立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息息相关,富有较强的时代特色。2002年教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目标明确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5个领域,发展目标是基于基本目标对于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提升目标。针对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现象,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并建立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监督机制。这些政策的颁布不仅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有宏观指导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同样适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在普通高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结合各院校专业设置实际情况,在发展学生基本运动素质和体质水平的同时,兼顾专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设置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目标,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准职业人”培养职业特点鲜明的专业性身体素质。

调查发现,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基本包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自觉锻炼习惯”“身体素质提高”“发展体育专长”等几个方面,这也基本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基本趋于一致,体质达标和终身锻炼意识是主要内容,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课程目标不明晰、目标设置过于简化等现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基本涵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健康目标,但是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较少涉及,而这两项目标恰恰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息息相关。

2.1.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体育课程内容是依据体育课程目标的需求,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以及比赛方法等。课程内容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内容决定价值需求和实现途径。当前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普通高校趋于一致,开设项目的数量应该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并且也要有持续的学时保障,以便各项目的练习能够贯穿修学年限。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所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不应少于10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符合该意见,项目设置基本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保证项目设置数量的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应结合各专业就业岗位工作特点设置实用性教学内容,为就业岗位提供职业身体素质保障,有效防止各专业岗位职业病的产生。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项目基本能达到教育厅关于项目设置数量的要求,但是项目多为传统体育课项目,篮排足以及田径教学普遍开设,武术、健美操等对于地区器材设施需求较低的项目也较受欢迎,但是一些新兴项目及对于场地器材和专项技术特点要求较为严格的项目开设的学校就屈指可数,而这些项目恰恰是更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如瑜伽、网球、游泳等。

2.1.3体育课程修业年限和学时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设置有严格规定: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其中本科学校总课时不少于144学时,专科学校不少于108学时;要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选修课,并且要覆盖学生全部修业年限。高职院校学生的修业年限包括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或者两年,与普通高校相比在校学习时间的缩减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指导纲要》还规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可以独立开设也可以穿插在实践教学之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合理调整学时安排,有效利用学生在校学校和校外实习时间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性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和日常保健能力。

调查中得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修业年限基本贯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3~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普遍采用前两个学期进行大纲内容学习,后两个学期进行选项课教学以及学生体质测试内容。但是83%的高职院校选择将理论教学内容穿插于实践教学之中进行,单独安排理论授课的学校仅占17%,并且理论授课有部分学校选择在学期之初或终结阶段进行,多为体育课课堂常规和课程评价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的理论普及以及比赛训练方法的讲解较少,与职业相结合的专门素质培养和保健知识的普及更是鲜有。

2.1.4体育课程教材选择情况

体育课程教材是与课程设置相适应的系统配套,是反映课程设置合理性的依据,也是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保障。《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科学锻炼水平的基础依据,不断将教学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材内容之中。当前山东省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普通高校的统编教材,目前虽然部分院校也组织过自编教材的编写,但是独立采用自编教材进行课程教学的学校还没有,有高职院校选择自编教材与统编教材相结合使用。

2.2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弊病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存在较多问题:1)课程目标的设置与普通高校趋于一致,对于职业院校的特殊培养体系欠缺充分的考虑。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不同,除对于学生素质和锻炼意识的培养之外,更应结合学生职业岗位的特殊需求加以区分对待;2)体育课程内容项目的设置始终未能摆脱形式化和传统化的束缚,项目设置多为迎合《指导纲要》等政策的相关规定,项目设置没有充分理清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课程内容设置缺乏职业实用性,职业岗位的特殊体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3)体育课程修业年限和学时安排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现有的学时只能保障基本的必修课内容学习,学生疲于应付学分压力和体质测试内容,难以真正引起足够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职业体能水平;4)教材选用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求,长期沿袭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材缺乏对职业素质培养需求的关照,教材内容仅限于学生普适性需求,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术和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有余,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最后教育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段,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以及良好身体锻炼技能习得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肩负着实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即将从业的“准职业人”提供体质保障,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水平、全面的运动技能、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在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结合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增设与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知识内容,实现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补偿性、合理性和终身性。

2.3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

2.3.1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相关理论

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宗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势必要为该宗旨服务。以职业为导向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选择专业以及将来职业岗位需求,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迅速适应职业能力需求,改善职业岗位工作体能水平做准备。课程内容设置讲求实用性、针对性,除培养学生良好身体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思想之外,应结合职业特点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等,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寿命服务,这也是该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2.3.2体育课程内容优化

1)高职院校专业岗位职业特点

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种类繁多,各院校一般会根据办学特色对于所开设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岗位职业特点。根据调研结果,本研究依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结合各职业岗位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关分类,将山东省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分为三类:静态类、动态类、姿态变换类。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对于健康的影响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体质、职业保健措施有相对的差异。

2)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选择

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依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需求,还要兼顾就业岗位职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术为基本要求,延伸至培养学生从业所需的专门身体素质以及有效防止职业病的拓展目标。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职业的岗位身体素质要求、职业素养以及易患职业病症等等,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和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普及日常保健措施有效规避职业病的发生。职业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踏入工作岗位之后保持良好的职业身体素质和积极乐观的职业心态。

2.4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构想

2.4.1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引入和实施是个逐步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提升,而是在发展学生共性身体素质需求的基础上向职业岗位专门素质的延伸,不仅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而且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是由体育教学根本目标所决定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状况,在正确理解职业教育共性和个性的前提下,完成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基础学习,并有选择地向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延伸。

2.4.2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可以选用多种模式进行:可以单独列为某一学期的教学计划,第一、二学期普修课+第三学期选修课+第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学期安排可以灵活调动;也可以将课程内容穿插于体育教学常规普修课或选修课中间进行,在普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可以加强与职业有关的特殊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还可以将此内容融入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应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充分利用有限学时在培养学生基本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始终。

2.4.3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实现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课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习得方法和手段,熟悉职业病预防和康复的保健对策;也可以采用虚拟岗位工作情景或课外步入工作岗位实习和实践期间进行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岗位职业特点针对性进行练习。学生体验职业岗位特点过程中发现自身职业素质缺陷,了解职业岗位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方能进一步重视和积极地投入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

2.4.4从提升基本体能技能、提高职业岗位专业素质以及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出发,借鉴统编教材内容结合专业特点组织自编教材的编写,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材体系。在充分理清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的身体素质需求形成有职业特点的高职院校体育自编教材。结合职业岗位身体素质特点以及运动用力形式,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运动保健措施,进一步突出职业实用性课程内容的规范性、实用性、预防性和科学性。

3小结

高职院校教育在办学特点和培养方案方面与社会发展和生产需求直接相关,在推进社会发展和全民素质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长期沿袭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忽视了职业院校的个性特征,缺乏对于职业岗位特殊体能需求的研究和认识,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价值实现的瓶颈。以职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体系,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职业体育意识,增强职业体育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和缓解职业病的发生几率。该课程内容的提出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体系,丰富“准职业人”的专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车志宏,马思远.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

[2]陈青.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吉首:吉首大学,2012.

[3]张建华.河南省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徐建超.山东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5]曹锦飞.我国高职院校78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0).

[6]朱伟强,潘海波.论体育课程目标[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

[7]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

[8]曾永忠,董伦红,赵苏.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

[9]花树洋.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0]孟莎.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改革对策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体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必须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而定。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些体育教师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强行灌输体育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弱化,师生之间没有产生有机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来不及吸收和消化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手段单一,除了常规的体育运动器材之外,没有借助其他的手段进行教学,刺激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满足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体育教学需求。

1.2教学内容与职业特点结合不足

为了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实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的大部分资源会向专业教学所倾斜,整个学校的工作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体育教学起到辅助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些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那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设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能够运用体育知识缓解身体的疲劳,这才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真正意义。然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一致,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虽然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相违背,体育教学内容与职业特点未产生联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要走上专业的岗位,承受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坐立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情况。那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与职业特点相结合,提出有效易学的体育运动内容,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1.3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受到培养人才目标影响,高职院校为了就业率和明年的招生率,其将校内大部分资源倾斜到学生的专业教学上,体育教学部门受到的资源较少。因此,在招聘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出更加优厚的待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有短板。一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较强,甚至在国内大型的体育比赛中获得过优异的成绩,但是其体育基础理论较为薄弱,对于其他体育专业项目并不了特别熟悉,这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且,这些体育教师科学文化基础较差,并不能将体育学科与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相联系,满足不了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另方面,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较弱。一些体育教师表达能力特别差,普通话不过关,话语没有逻辑,无法用通俗地语言向学生解释体育基本知识,学生在体育课上听不懂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2.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2.1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或手段向学生传递体育基本知识或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最大化教学效果。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方式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摒弃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将师生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借助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开展集视听为一体的视频课程,播放长时间坐立对身体的坏处,进而讲解体育运动对学生职业的有益之处,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坚持体育锻炼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2.2体育教学内容与职业特点有机结合

由于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一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为了职业教学所服务的,因此,体育教学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开设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特色。例如:高职院校中一些经常需要坐时间较长的专业,会计、计算机和文秘专业等,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从事这些行业,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康问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针对职业的特点,应开设专门缓解长时间坐姿疲劳的运动,参考和借鉴一些体育其他的运动,制定简单有效地休闲健身操,使学生身体避免出现不良的情况。这样实用的体育教学内容才会吸引学生的参加,才能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与众不同。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7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因此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当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目标统领教材,同一个目标,可以用多个教材来实现,同一个教材也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多个方面。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该如何选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呢?此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同时教师也不只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1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2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当前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的结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练?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需求、爱好,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根据高中学生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应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特点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自我练习,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5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继承、改造、发展传统教材外,民族、民间的一些体育类项目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它们在民间或当地已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根据地区、本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武术、射箭、街舞、民间舞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体育文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例如,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操、现代舞等。通过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当然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盲目,不能为了追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学生的爱好,适量选择。

6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课程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又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我相信,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会更加多样,学生和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权限将更加宽泛,教学内容的总体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也相对集中。新的体育教学内容随着体育学科的发展会不断被吸收,旧的体育教学内容会不断得到更替,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样将得到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施行,必将使体育教学内容摆脱“达标课”的困扰,使体育教学内容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未来的娱乐生活和身心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詹忠人.新课程条件下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3~24.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8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9

摘要:初中体育学科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初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对教材掌握熟悉,而且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上要下工夫,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与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我国体育教学、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都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需求等也不相同,因此,这一差距也可能导致文件性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与试行,既明确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教学的标准,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发挥各地各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各地各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教学改革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划分

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作为教学要素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构成体育教材的各个单个项目组成的教学内容。例如田径的跑、跳等,篮球的传球等。我们要重组的是初中阶段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它包括原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等。

二、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

1.确定初中阶段精学和粗学内容、介绍性和锻炼性内容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结合学校规模、师资情况、学生基础、场地、地域气候、传统项目、中考体育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时段等因素,研究确定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内容,分成了精学类教材内容、粗学类教材内容、介绍性教材内容和锻炼类教材内容四个层次的内容。

所谓精学类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初中三年要“多吃多餐”的教材这些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以“让学生掌握好l―2项体育项目”为目的。也是针对体育教学“蜻蜒点水”、学生学而不会的现状而设计的。为的是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味运动文化的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技能不断进步的成功感。包括田径类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接力跑;球类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类的有氧健身操、垫上运动、单杠、双杠、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

粗学类教材内容指“一次吃好”的教材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期待学生能把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学好。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初步学好一些项目。打好基础。同时满足学生对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多样性的需求。在多种运动中体会集体合作和公平竞争以及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等感受。有定向越野、防身术、太极拳、游戏、远足等。介绍性教材内容指“一次品尝”的教材目的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运动的实质。进而贴近体育。有拓展运动、保龄球、橄榄球、网球、拳击、nBa篮球、高尔夫球、跳水、田径类的投掷项目、蹲踞式起跑、跨栏跑、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等。锻炼性教材内容指“少吃多餐”的教材。是一些“不需要深教。但需要常练”的运动项目。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在运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有各项身体素质练习。中考类项目、冬季跳绳和踢毽等此外。如果把队列练习作为锻炼学生体态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同样也可以作为锻炼性项目。

2.确定各重组教学内容比重和排列方式,并进行学段分配

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学生每学期在校时间约有20周。扣除节假日、期中期末考试时间。至少有18周的教学时间。每周3节体育课,以此类推,学生三年总计约有320个体育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难易度及学生喜爱程度等。我们初定精学教材内容所占比例为45%左右,粗学类教材所占比例为10%左右。锻炼类教材所占比例40%左右。介绍类教材所占比例为5%。即每个学期按54个课时计算为例。则有24―26学时安排精学类教材内容。安排1―2项内容。多学多练:有5―6学时安排粗学类教材,安排1―2项内容,一次学会;有20―22学时(分散累计)安排锻炼类教材。全面进行素质等项目的练习:有2―3学时安排介绍类教材(利用雨天等),介绍或体验3―4项运动技术或文化等。

考虑到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要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初三的第二学期是中考学期。所以每学期四类教材内容分配的比例是不均衡的此外。在排列方式上。精学教材内容和锻炼类教材内容主要以螺旋式排列方式为主。前者比后者有深度和精度。如篮球、素质等初一、初二、初三都要安排,但内容不同难度逐步提升。而粗学类教材内容和介绍类教材内容则以直线型排列为主。前者同样比后者要有深度和广度,如拓展运动、铅球教学等。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健康性

1.体育运动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就连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因此,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素质,选择一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运动项目。例如,开展健美操、街舞、韵律操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兴趣。还有我们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是很受欢迎的,如高脚竞技、打陀螺、踢毽子等。当然,我们不能只追求时尚,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喜好而定,有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比较成年化而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

2.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健康需要,选择能够增进学生健康的内容,发挥体育运动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体育健康理论知识,讲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体育明星的光辉形象和模范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人陈镜开,中华民族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摘取奥运桂冠的第一个炎黄子孙许海峰等。此,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为健康服务。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锻炼习惯,提高与同学之问的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兵,孟文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高一体育教学内容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改革

体育院系承担着为大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人才的责任,为了适应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一刻也不能放松。田径运动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保持体育专业传统专项能力强的优势并适应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胜任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人才需要,是目前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1.田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优化结构,必须在创建全新的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程结构基础之上,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使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结构的建设顺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在全面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任务。合理的学科结构是综合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统一。就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来讲,既要使学生获得体育的思想、方法和终身体育的能力,成为社会体育人口的一员,适应社会的需要指导群众的科学健身活动,又要强化传统的、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竞训化的田径课程,从而加强田径运动知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课程的建设。

2.田径课程的建设要融竞技、健身和趣味于一体

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于体育运动内容,但在体系上又不同于体育运动内容。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田径运动竞技项目是以夺取竞技胜利为目的,按公正比赛原则进行组织加工的内容体系,作为教育内容的田径则必须根据某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根据教学课时和教学计划安排进行改造。因此,它在许多地方有别于在竞技场上进行的田径运动竞技项目。高校体育院系的必修田径课是为实现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属于教育的范畴,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两者的关系在于可以从田径运动竞技项目中去选择必修田径课教学内容的素材。但是,我们目前开设的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仅仅局限在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的范围之内,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不相符合,与田径本身的意义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认为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应加以充实,在以田径技、战术学习为主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健身的、娱乐的、自然的田径类体育运动,以恢复田径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在新的田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田径的文化和演变过程,掌握田径类项目的技术原理,田径类项目的健身功能和方法,以及参与在室外进行的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运动,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

3.田径教学内容的教材化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和田径课程教学的专项特点,田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取得教学内容系统的整体功能与综合效果。田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各部分比例的划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专项知识现状,专项知识、技能的渐进与衔接,把培养目标和能力发展融入不同时段的教学内容之中,与教学内容成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材是教学活动内容的载体,回顾我国田径课程教材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内容涵盖了技术、教学、健身、竞赛组织、规则裁判方法等诸多方面。但是就广义的教学内容来说,单单按教材内容组织教学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动态性不够,不足以反映各门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的全部内容,不能体现终身体育的思想,更不能达到传承和发展田径运动文化的目标。因此,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把各个项目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之中,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开拓思路,教育学生在运动的特殊复杂环境下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自身运动规律和支配规律的各种技能与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多种能力。教材化的中心涵义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考虑具体的学习结构”,这与单纯搬大纲内容或以技术结构作为学习结构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教材、教学参考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和必要补充,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宽口径的学习目标,我们应积极进行拓展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设。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编写教学参考书,以完善教材体系。

4.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