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十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十篇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45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1

1.美国的居住区绿化原则:20世纪末,美国凯特。奥利维亚。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网络”的概念,在环居住区绿化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有巨大的价值,将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使居住区的绿地也成为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的成员[1]

2.法国居住区绿化原则: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居住区绿地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住宅组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定额、服务半径、绿地面积和平均每人绿地面积。

3.中国旧的绿地规划标准:(一)统一规划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三)环境美化原则。(四)布局协调原则。

4.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出台背景

中国传统的住宅院落似乎从来就不缺少风景园林,文化的积淀使造园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州园林艺术也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但景观一词却又似乎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内开发商及消费者中的兴起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从先造住宅,然后将空白土地种树、植草加以点缀;到有计划地规划景观环境,以此吸引消费者,制造楼盘销售中的卖点;再到先做景观环境,后建住宅,从而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取悦消费者,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引进与模仿中,走过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然而在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消化不良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求新、奇、特,北方开发商常常重金迁移了南方的名贵树木,却没有考虑其生长所必要的气候条件;为美化居住区所规划设计的景观环境,有时却成为束缚业主的藩篱,使之难以亲近;为体现水景而建造的湖泊,却因未考虑安全防范措施,成为吞噬幼童的杀手。

据多已建成的居住区景观不仅投资大,而且只具有观赏性,没有实用功能性,人性化的设计更少,缺少交往空间。

当开发商以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的代价投资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时,有人开始反思,规划设计景观环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好与坏如何来评价?与业主又具有怎样的关系?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大会”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式推出了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导则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美化生活环境是为了体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用地的经济性原则、生态原则、地域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这部国内首次推出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指导性文件,没有拘泥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概念,而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判断。

1.依此导论指导下的昌福花园景观设计

1.1概述

1.2设计指导思想

巴南区昌福花园详细规划以环境,景观,人的和谐为原则来组织空间,以人的舒适要求为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设生态型,人性化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富有人情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绿色环绕的、安全、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居住环境!

1.3设计指导原则

1.3.1因地制宜:

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景观要与之相适应,重庆有炎热的夏季,大型的广场在夏季根本无法使用,居住区的广场应“小型化”、“隐性化”,让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流连其中。

1.3.2空间的营造应适合人的尺度

在居住区中,居民需要的是一种舒适安全、停留休息的生活空间,能减轻一天的工作疲劳。

1.3.3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

形式是为功能服务的,功能是形式的基础,在考虑景观时,先做功能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做出的景观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

1.3.4种植设计原则

(1)易长易管原则:

居住区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于管理、易于生长、少修剪、少虫害、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并以速生植物为主导。

(2)功能性原则:

植物应与环境的功能相适应,如考虑遮阳。根据重庆市的气候特点,树大荫浓的落叶植物是居民的最爱,它既得遮挡夏季炎炎烈日,又能让冬日阳光透过来。

(3)艺术效果原则

要考虑四季的绿化效果,并注重其层次感以及乔、灌、草的立体搭配和种植群落的形成。

1.3.5充分利用地形处理景观

处理地形时应当注重自然,不应为了地形而去做地形,人工造作很强的地形处理,缺少自然气息及亲和性。

1.3.6适当增加休息设施和运动设施

为满足居民的普遍需求,设施位置的选择也要考虑安全性和视觉景观,使居民有“看”与“被看”的东西,得到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1.4景点介绍

整个景观序列层次分明,由三个景观区段组成:

1.4.1入口中心广场

设计时考虑到该区域与主入口紧密相连,便采用广场的形式,因此铺装面积相对较大,在中心位置,布置一个下沉式旱喷广场与弧形叠水池相连,水池一方面和背景林很好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和旱喷广场以及弧形图案的广场铺装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广场的绿化布置以姿态优美的棕榈类植物和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开花地被和色叶植物为主,烘托了小区气氛,强调主入口广场的气势与重要性。整个广场对外要求用植物群落丰富的林冠线遮挡其后的挡土墙,对内则强调空间的相对开阔性。在有限的空间内为游人提供一个相对开阔丰富的室外休闲空间。因此在绿化设计时,绿带种植了冠大荫浓树干挺拔的常绿树种。绿带靠内部分则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勾画出了自然的林缘线,林下则以缀花的缓坡草坪为主。这样一方面满足对外遮挡造景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创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开阔的室外空间。

1.4.2小区中心绿地

主入口广场过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中部狭长的中心绿地,是一个既生态又有变化的中心景区,形成全区的景观高潮。结合休闲步行场所和中心绿地的开敞性,把人流有意识地引向小区最精彩的地方,形成小区的主要景观轴,水景是营造社区休闲氛围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使房地产的价值得以提开,中心绿地以水来联系整个小区,自然式与规则式的构图在水的流动中完美结合,各展风韵!其中的三个小空间更以植物栽植的熟密程度有机划分:

(1)前区小广场

广场采用与圆形的规划造型,两侧植物紧密栽植将广场紧密围合,很有空间感。圆心区域为系列水景的起源,其中的水幕墙、吐水设施更让人们在此停留小憩的过程中领略到水的多重质感。而广场周围数个同心圆弧造型的石凳和绿篱,不仅满足了平视的个体设计,也考虑了由高空向下眺望的平面构图,为了广场增加了活力与视觉享受!

(2)活动游戏区

这是一块较大的集中活动场地,起到了联系前区小广场和后面大面积水景的纽带作用。植物栽植由前面的密林式栽植逐渐过渡到稀疏式栽植。使人们在活动时可以充分沐浴到阳光,场地上配置了老人活动的健身器械、足底按摩以及儿童游戏的植物迷宫、涂鸦墙等小品。这些小品设施是环境景观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广大居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现代居民很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从儿童游戏设施到全民健康设施都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3)主水景区

进入该区域,植物再次密集栽植,加上微地形的利用与蜿蜒的小路相结合,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水面局部扩大,形成湖面造景,使环境更加优美、自然!在这里你可以倾听到潺潺的溪流声,哗哗的跌泉,可以看到水中大大小小的石头,岸边葱葱绿绿的植物,还有在巨石上的独木桥。入坐水中景亭,茂密的植物,更使你如沐浴山涧春风!

1.4.3尾声区域

该区域住宅片区、住宅院落分别布置大小不同的绿地,其中每个住宅区都设置了一块儿较大的集中绿地,每块绿地配以草坪花木、建筑小品、座椅、简易活动场地,创造出能供居民最直接享受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优美宜人的景色!

1.5规划小节:

将清新的空气、阳光、水、植物、鸟儿、蝴蝶等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带入小区,使休闲活动,如欣赏景观、聚会交流、儿童嬉戏等,走进居民每日生活,理想的环境设计使枯燥的日常变得丰富多彩!创作手法上,将人们在大自然游赏过程中的有趣体验以抽象手法再现出来。利用精心设计的地面竖向变化以地形、矮墙、廊架、平台、水体、住宅建筑、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丰富有趣、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2.正文

2.1结合所做设计对新导论的看法和理解

该导则的独创性在于景观设计的重新分类,它是依据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其中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这三大类元素与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等九类设计共同组成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这种分类尽管依然存在争议,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实用,仍不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而且,主编单位仍在收集资料,不断丰富内容,希望在试行中检验导则的准确实用性,更好地为开发企业服务。

就导则的具体内容而言他们在注重景观环境功能性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景观的安全性与长久性。导则中具体规定了水池的高度、木栈道的物理处理方式、涉水池与泳池的深度、可能通过轮椅的道路的宽度,以及沙坑距离窗户的远近距离、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大小尺度等。这些规定是在以往景观设计中不曾被重视的地方。

对原有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改变“三通一平”破坏性的开发建设局面,保护原来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投入,而且尽量保护了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显得朴实无华,自然野趣。

2.2设计需经济实用

我在昌福小区设计当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我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如黄葛树、小叶榕等。为提高小区的生活质量,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整个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11].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3].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居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

2.3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昌福居住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巴南区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3].

2.4合理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我在设计中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

2.4.1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比如我在方案中设计的花架和景墙。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在方案的第二个景观接点布置的张拉膜就可以抑制视线。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2.4.2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在方案中我用

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还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7].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就像“袖珍花园”[9].

2.5利用自然景观,体现绿色

在小区园林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方面我利用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我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的关系来配置。

2.6昌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强调“以人为本”是园林设计的前提,强调绿地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绿地是活动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是休闲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园林绿化能创造的环境就应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我在设计不仅考虑了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4].使健康福气真正走进社区每一家。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满足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需要。

2.7昌福小区的文化性主题

小区园林设计除了以生态理论为设计原则外,设计师应重点阐述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含的精神文化:一方面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另一方面吸收国外先进园林设计经验和手法做到内外并蓄,塑造精神内涵,这是园林的灵魂。我在昌福小区的园林设计中,先确立了繁荣昌盛平安是福福星高照的主题。利用现代景观元素来诠释居民对福气的一种乞求。另外还利用植物的精神属性,来体现小区的意境美。例如,松的永恒、坚贞,梅的傲雪、气节品质,竹的清高、雅洁,桂花的高雅、吉庆等。使之与生态、经济、使用功能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味、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社区文化。

2.8结语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与之配套的园林环境也随之同步发展,人们对园林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往往是一个项目先规划建筑方案,然后才考虑去规划园林景观,园林作为建筑的补充和填充,这无疑给小区的景观带来了欠缺。所以,在项目规划时,强调景观规划的早期介入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植被等资源,保证景观元素的合理分布,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

3.总结

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5):19-20.

[2]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8):25-26.

[3]吴林春,丁金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设计的思考。建筑知识。2002(3):13-15.

[4]黄伙南。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建筑知识。2003(1):5-7.

[5]蔡丽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几个要素的探讨。建筑知识。2001(2):19-20.

[6]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5-7.

[7]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8]陈强,姜新成,张革。长春市文化广场园林绿化浅析。中国园林。2000(5):54-56.

[9]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11-12.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2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居住以外的东西——环境。近年来,热热闹闹的国内房地产市场中,“生态住区”、“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如同一个个令人欣喜的音符,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遐想。各种以山景、江景、湖景、园景、都市景观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景观住宅,已越来越显现出它强大的市场魅力。下面就如何规划设计好居住区环境景观,使人在其中生活,居之安然、陶之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城市整体景观创造,谈几点认识: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有合理的布局,景观设置要有主有从、层次分明、相互呼应、协调共济,形成有机的统一

任何一个设计都应有全局的观念,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加以适当地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按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既要考虑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区分,又要充分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通过造景、借景等手法使整个设计主体突出、主次分明、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杭州的南都·德加公寓在整个小区规划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提出“均好性、对称性、交流性、可持续发展”等新思路,将“由内而外”的手法用于规划设计实践中,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内城市多层住宅建设中惯用的建筑格局。其环境设计导入了专业景观设计理念,使建筑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个有机的居住整体,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延伸至小区的内外环境设计中创,造了一种更具人文性与功能性的居住空间关系。

2.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

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民居在“天人合一”的哲理影响下,从选址、总体布局到室内外环境设计、陈设,乃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均充满了朴素的生态精神,即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生态精神,把自然看作是人化的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化。这种朴素的生态哲理,强调整体功能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此外,在《周易》里所提到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和改造,在其变化之后应尽量与其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遂人愿,人不违天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就营造良好的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而言,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对营造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而言,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共生与再生原则要求我们特别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因素而注重自然环境设计、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

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营建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生态住区,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上,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实用性:环境景观实用且易于亲近,是住户的实在感受。。目前,有一些小区环境,大面积的疏林草地,环境景观可望而不可亲,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呼吸的愿望落空。在规划中,所有环境景观与绿化设施均是为居住者使用服务的,所以应将环境确实利用起来。

3.2经济性: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在使用高智慧型的技艺上,要注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有利于管理。

3.3特色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其地方精神,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这是确保城市景观多样化的重要途径。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景观规划中,地方文化、历史风貌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是解决城市风格迷失、地方文化丧失的重要渠道之一。。

3.4统一性:在景观设计中,既要强调特色,又要注重统一,要使小区环境与城市区域环境相融洽,形成统一体。现在有些小区过分地强调特色,而与城市环境脱离,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城市环境由建筑风格、绿化、道路、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和城市标志等要素组成,小区环境也是城市环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优化整个城市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环境,就人类自身而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特别是当我们认识到人类无法改变生命体事实的时候,人类同生态环境就不能不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所以人类自身就无法摆脱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因此,营造居住区环境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自然广大而无限地探索趣味再度呈现于生活环境中。

参考文献

[1]何占能,贾政献,张凯.“白荡海人家”创作随笔.新建筑,2001.

[2]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5]梁乔,彭礼孝.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中外建筑,2002.

[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余谋昌.生态伦理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3

关键词:住宅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abstract:itcancreatedalandscapewhichconsistentwiththeaestheticideasandleisureactivities,andtoachievethe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Landscapenotonlyinlinewithecologicalprinciples,butalsohasacertainaestheticandapplicablevalue,suitableforhumansettlement.

Keywords:residentialbuilding;landscapedesig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

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

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

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

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二、景观设计要素

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某小区内对原有的“竹园”保留和适当移植了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二)明确的功能要求

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

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三)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一定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某居住园,其原创现代的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耳目一新的景观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四)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

四、结语

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6):42―43.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4

引言

软质景观设计是构成居住区形象设计的决定性因素,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者眼中,作为现在、后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软质景观不仅改变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质量,同时又体现出现代科技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巨大影响力。

软质景观的分类及作用

(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进行的景观设计,并利用植物的线条、色彩等自然属性结合,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通过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领域。在结合对植物季节变化、生长速度、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的原理,形成疏密对比,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植物造景的同时,绿色植物也是构成现代人类良好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划分居住区空间、打破建筑的单调性,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的环境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植物又具有调节湿度、防风固沙、吸附飘尘、减弱噪声等功能。(2)水体。水景景观是指以水为主的景观,既包括海与河、江、湖、溪相关联的自然水景,也包括以人工水景居多的庭院水景,还包括起烘托环境作用的装饰水景。例如:喷泉、瀑布、溪涧、湖、潭等都可应用于居住区中,喷泉在这其中最为普遍与流行。喷泉可通过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3)光影。指利用光影的变化在外部空间产生的独特景观,在小区景观中应当充分注意光环境的营造,在白天,小区的休闲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夜间的室外照明也应采用柔和、温馨、舒适的生活气氛。(4)声。通过对植物种植和水景造型,模拟出自然界的声环境,如林间的鸟叫,潺潺的流水,都可作为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给居民带来惬意舒适的身心享受。(5)其它。风、雨水、阳光、天空都是构成软质景观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们充分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宝物,构筑了别样的景观艺术。

居住区软质景观的设计原则

乡土性原则,选用当地植物种类,突出地域性,符合施工管理养护条件与经济条件。

整体性原则,应以居住区总体功能布局的要求为根据,合理配植,要与硬质景观相结合,风格要统一。

生态性原则,根据居住区环境对软质景观的要求,对植物及水体要有多层次的搭配,有利于改善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和空气干湿度。

文化性原则,加强居住小区的文化感受,提升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品味,并且要以服务居民为目标,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老人、儿童、青少年的需要。

景观性原则,利用植物、水体及其它类软质景观的特性,创造软质景观造景的多层次效果,使其不同景观发挥各自的景观效益。

居住区软质景观的设计手法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将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过程,不同的居住人群对居住小区的景观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就要求设计者要创造出符合不同人群的设计形式,同时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使用多样的设计手法。

1.植物

规则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例如造园家勒诺特尔主持建造的凡尔赛宫园林,它崇尚“人工美”,整片园林呈规则的几何形图案,花坛、道路、水池与修剪过的草坪、矮树相配合平坦开阔,一览无余。整体风格庄重,华丽。

自由式,以模仿自然为主,形式灵活,结合水流、坡地进行布置,形成多样的景观风格,以原有的自然形态体现植物群落茂盛的效果。

混合式,采用规则式和自由式的结合手法,灵活布局,给人产生韵律感和节奏感。

宅前私人绿地,与周边大环境相呼应,以草坪为主,兼植花卉、爬藤和小树木

2.水景

(1)庭院水景

居住区中的庭院水景多为人工造景,运用多种收法利用引水造景,也可利用本身场地中所有的自然水体进行综合设计。同时庭院水景还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不同的水体形态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

(2)自然水景

应服从遵循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位前提,在此基础上利用借景、对景的手法创造出空间丰富实现多样的纵想景观、横向景观及鸟瞰景观。结合小区的整体风格,设计出新的亲水居住环境。

(3)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态为主,目的是给居住者一个身心防松的环境,居住区泳池的设计应符合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池边可采用优美的曲线,同时加强水的动感,需尽可能将儿童泳池与成人泳池分开,池岸也需做圆角处理,铺设防滑砖。泳池周边应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及遮阳设施。

(4)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主要起烘托环境的作用,它往往构成景观的中心,因此在设计手法上要注意它的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的关系,并可以借助灯光和音乐产生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来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

居住区软质景观设计缺陷分析

1.大面积铺设草坪

在现代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在居住区中大面积栽植草皮,零星的栽植几株乔木和灌木,这样做不仅没法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而且大大提高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同时没法做到“避雨遮阴”。

2.种植时树种选择不当

一些房地产商为了追求新异,加强卖点,盲目引进一些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独特性植物,以标榜华贵,最终成活率低下,浪费了大笔资金。在选择栽种植物时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3.设计与施工脱节

园林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不定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往往无法掌握设计师的意图,真正领会施工图纸中所表达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的整体性。如树种的搭配不当,自然山水园的失意等等,最后导致现实与设计脱节的局面。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都需要设计师亲临现场指导施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把设计的意图让施工者在现实中表达出来。

4.缺乏“立体式”绿化

作为大中城市,屋顶绿化的出现正好解决城市人多地少而绿化率必须提高的难题。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可充分利用空间开展绿化。在地面栽种成片高大树林;在建筑物墙面上利用常青藤、薜荔、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进行墙体垂直绿化;在阳台上设计种植槽,以便用户栽植花草;建筑设计屋顶,栽种矮小花灌木、铺设草坪。从而真正全方面多层次进行城市绿化,使城市建在森林中。

结束语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5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问题;设计原则

abstract:residentialgardenasaoldandnewgardenform,alongwiththeinternationallandscapedesignofthoughtintowesterngardening,designthoughtofharmonyanddevelopment,inourcountrylandscapedesignofresidentialareawasbornincountlessnewthinking,newworks.thispapertriestoresidentialareaofeasternandwesterntraditionalgardendevelopmentandfusionoftoday'srealestatemarketinfluenceandsignificancearediscussed.

Keywords:urbanresidentialarea;Landscapedesign;problem;Design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和住房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进行大量宣传,致使现今居住区景观成为了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房地产经济中居住小区的一个重要卖点。大量购房者的目光关注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体现的文化、艺术、时尚内涵,也让环境景观设计师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集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将越来越成熟,成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当代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自然、和谐而又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才是摆在众多景观环境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1.目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化发展,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多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宣传需要,对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因地制宜,过分注重审美的艺术性,忽视功能性等,陆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将是未来发展中我们改进的重点。

一是功能性。我国目前的众多小区园林景观,从设计之初到建成发售都未曾考虑过“功能第一”的原则。偏重于对外观视觉的审美,忽视了景观实用性和亲和性,缺乏与居住者之间的互动,忽视小区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令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失去了根本目的。

二是经济性。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些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片面的追求表面美观和气势,以促销为首要目的,不惜重金打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小区园林景观。然而,此种措施不仅加大了开发商对小区的投资,也加大了购房者所支出的房款总额,反而在与小区的定位不协调,大价钱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景观效果。

三是协调性。恰当的景观设计应该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姿多彩,成了营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手段,可以对居住环境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但在我国有些楼盘却因景观设计欠佳,定位不准,处理不当,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最后形成洋不洋、土不土的四不象。

四是缺乏个性。近些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居住区设计可以说进入了一个“量产”的时代,大多数开发商及设计师为了缩短开发和设计时间,降低设计方面的支出,导致了多个楼盘景观设计千人一面,严重同质化,走遍多个居住区,发现都是一个模样,难免使居住者形成视觉疲劳,降低楼盘的竞争力,反而对开发商造成更大的损失。

2.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创新

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如何合理的综合设计住宅小区的绿化,将建筑、绿化和居民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居民融入其中、自主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是当前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所面临的难点。为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根本理念,在对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创新原则:

一是遵循和谐原则。随着国际上建设生态友好社会的发展思想,在设计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时,要以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为基础,并对传统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素进行重新解构定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基地原生态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土壤、气候、动物等因素,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尽可能的接近原生态特点,创造出接近自然、融于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不仅要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更要让居住小区的居民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与和谐生活的设计理念相对应。

二是遵循人性化原则。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必须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令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关注居住小区建设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如果能够让居住者在不同的时间,根据不同的需求,都能够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部分,这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目的。

三是体现生态化原则。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还应当追求生态化。生态化是指遵循生态自然的原则,在保证各项小区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在维护小区内居民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建面积,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居住区应当达到节能、节地、节约材料、注重资源利用、大力发展无污染能源、减少废弃物等要求,并尽量使能量和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或循环使用。建立生态居住小区的目的在于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学原理的运用到居住小区的设计和规划中,避免对自然的大规模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时展下景观环境设计的产物,同时更是新时代景观环境设计的需要和发展方向。

四是经济实用原则。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完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同时要兼顾到建成后管理、运行和保养的费用。

五是适度美化原则。居住区园林设计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人的行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中心思想,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律。

3.结语

现阶段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发正逐步由单纯强调价格优势向强调居住质量方向转变。景观环境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要配合小区整体定位、建筑风格与基地所在地文化背景、居住人口传统习俗等来进行严密规划,提高人性化理念的景观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磊,高福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2]牛迪.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0(15).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6

研究当今各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多为设计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为忽略了当地环境的生态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求,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环境科学”(the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正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这五个系统都综合的存在着,五大系统也各有基础科学的内涵。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建筑师、规划师本文由收集整理和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工作者都要自觉的选择若干系统进行交叉组合。另一个方面,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也可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等五大层次。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依据我国的情况,当前大规模建设实践需要面向21世纪的建筑发展,宜将这三者融贯综合的进行规划设计与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因此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庞大的系统科学,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目标就是获得整体的协调发展。若能将此系统的设计原则贯彻在景观设计上,也同样将具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潜力。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同样是一门兼具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建立在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框架之内,景观设计同样需要贯彻整体的系统思维,以面对21世纪下,对环境的综合发展要求。在第20届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院士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他所谓的地景,即景观设计,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必然趋势,而景观设计也就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转贴于中国论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7

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是场地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其要素包括:地形、铺装、水景、植被、建筑及构筑物、公共艺术品等。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景观设计的影响,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得以满足的,因此,好的环境要能满足居民的生理健康、生活功能等。景观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步行街、广场等。一个好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有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层次及富有文化感的造型,可以很好地发挥居住区社区的四大基本功能(生活的组织功能、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功能、休憩和工作的平衡功能及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功能),进而提升居住区品质。理想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1]。

2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心理、生理需求的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生态、自然无疑是一剂良药[2]。在提高居民生理与心理的舒适度上,一个良好的环境景观对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若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在居住区设计的休闲廊架正好是背对西北方向,同时还能在一天当中日照时间较长,在廊架下休息的居民则会感到舒适,而这恰恰就是居住区合理设计布局的追求目标。同时也可以利用户外空间设计来增强现实和精神上的安全感和私密性[3],以满足居民心理需求;另外,在改善人的生理指标上,植物的绿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的脉搏和血压平衡。此外,还要考虑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还需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各类居民都可以找到自己心理所需要的空间类型[4]。因此,不仅要有完善的物质生活支持系统,还应有丰富多彩、供情感交流沟通的精神生活空间环境[5]。

2.2审美需求原则

居民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服务的对象,因此,它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以方便适合居民的日常生活为目的,同时还要使环境景观具备丰富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使景观体验充满生机[6]。这就要求设计者遵循以意立景、以景生情的设计原则,达到人与景的交融,使其能“触景生情”,进而激发住户的审美。因此,从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形式到建筑实体的造型风格与景观设计,始终要把居民的感情归宿和心理寄托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设计因子,然后再在追求整体上的协调性和连续性中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

2.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通过相对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升居住区户外环境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结合人的使用习性,设计手法要人性化,除去那些夸张尺度大的中心广场、大草坪等,要知道夸张的硬化广场不仅会给人带来失衡感,还会在夏日给人造成烈日灼心的身体伤害,而且草坪的日常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且其管理费用是一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组合绿地的3~5倍,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面积复合群落的1/4[7],这些在景观设计中既不满足生态功能要求也不经济,设计者真正要做的是为人服务的景观,而不是仅仅靠感官吸引人的眼球。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求得后续养护和管理的经济性。通过生态种植建立生态结构稳定的群落,以获得道路绿地景观使用寿命的延长。建筑材料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也要在充分结合本土材料的基础上,保证其经济性,进而反映本地特色。

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过度设计现象

目前的居住区环境建设较以往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由发展商大量投入资金而催化出许多过激过度的产品,以及基于销售、宣传和形象的需求,弃住宅环境品质于不顾,更多地专注于商业目的,完全脱离景观营造本质,这种设计风格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只会迎合个别人的利益,造就了一些设计师沉迷于矫揉造作的设计表达中,其特征大致如下。

3.1形式复杂

居住区绿地斑块在其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居住区内设置的岛状斑块,分布于各居住片区中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日常休息、体育活动等[8],然而在个别居住区当中,为了产生异样的景观,在每栋楼与楼之间都设计小广场、亭子、小桥、水景、假山等,实有复制之嫌疑,小区里的居民每天面对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对其产生厌倦并想远离这样的环境。居民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9]。因此,景观元素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合理搭配性,同时也要考虑其在环境中的合理性和功能性,适当取舍,不能一应俱全。在一定程度上由一种形式向另外一种形式的和谐过渡[10],需要尽可能地动态整合所有要素,这是大自然交给我们的,也是所有规划设计的首要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果在景观空间的布局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则会突出其设计的个性,从而功能和形式的结合也会完美体现在设计中,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环境。就如凯文•林奇曾说,“设计者有义务去组织一个整体,使它们有序列的为人所感知,各个局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方能使人更易理解”[11]。

3.2成本不菲

由于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断上升,设计师或是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高级材料过于崇拜,为了能保证出“精品”,就只有选用高档石材、奇花异草、进口设备等。其实,成本高并不意味着质量好,有些时候只会过度地消耗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甚至还加上了土地资源的成本。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为使植物能够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群落,就要充分考虑该地土壤特点来对植物进行色彩搭配,使其能够四季季相更替,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12]。在色调、明度、纯度的把握上都应保持与环境色调的协调关系,讲究色彩间的平衡、层次,避免突变[13],从而形成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有不同的景致,以营造舒适、优美、诗意的居住环境。

3.3安全性考虑不够

例如,在某个居住区中,为了追求美观效果,形式丰富多样,设计师对地面铺装做了大量文章,卵石、花岗岩、透水砖等都一一用上,结果在功能上欠考虑,有些材料很不安全,如在每个楼的入口处铺上漂亮的卵石,殊不知,这样留下了安全隐患,极容易绊倒老人和孩子;同样在许多公共空间的地面上铺上光洁的玻璃或石材,如果在雨雪季节,人们行走在其上极易滑倒受伤。这样的设计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居住区设计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主体设计应遵循相应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以保证居民的道路安全、滨水景观安全和无障碍设施安全等,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3.4水体的过度使用

水景住宅起初流行于欧美,随后引入我国,造成了对水景住宅的开发热潮,北京、重庆、上海、杭州等尤为突出。当然,水景设计的应用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水除了能够维持生物生命之外,还具有五光十色的光影、悦耳的声响,有着与众不同的观赏特性[12],但是现在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造就了一批住宅区水景建设的形式化,以致在不同的城市建造的水景都是相同的样式,缺乏对整体环境考虑以及忽略了不同城市居住区人们的喜好性,从根本上失去了其功能性与美观性,对日后维护问题的考虑也十分欠缺,最后大多作为了开发商商业炒作的噱头。有些甚至大量兴建人工水景,这在严重缺水的北方地区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紧缺的环境问题,这就是缺乏生态的理念。因此,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节约能源的科学行动,要求每一位设计者在追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同时,师法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环境。

4对改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思考

4.1因地制宜,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首先要明确居住区的特性,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让居民的生活接近自然。对于已经确定的基地,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将原有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组织到居住区绿地当中[14]。同时,杜绝盲目模仿跟风,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使得整个居住区建设完成后是集生态性、功能性、地域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环境景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达到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的效果。居住区景观最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创意与想像:研究树木的位置和大小,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根据四季变化栽种树木,给人以季节感;利用土、石、水等天然材料,给人以安逸感[15]。因此,设计者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2强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设计人员

居住景观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16]。相对于国外的景观设计学科,我国的学科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居住区景观设计学科是系统性的,设计人员只有将科学、艺术、文学相结合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造诣。简单地讲,景观设计是集美学、园艺学、行为学、音乐、文学建筑结构学、植物学甚至心理学、材料学等学科在场地中的具体应用,因而并不是一个设计人员只会画一点图、懂得一点植物配置就够了。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只有提高综合素养,从实际出发,从规划场地的具体特点出发,从规划场地存在的问题出发[17],才能在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档次,在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队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规范设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8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居住区景观设计现状

不同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与欧洲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从19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以法国前卫园林为代表的现代景观设计,随着两次大战战后建设取得快速的发展,其后经历60年代末的经济、文化危机而形成了设计思路开阔、手法多样化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日本在70年代也提出了建设优美、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设计的要求,从居住区景观设计着手改善居住环境。英国80年代提出的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历史悠久,但主要是遵循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入组团绿化概念,其后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进行的集中绿地、规模绿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购房时除了重视居住区的交通、生活设施及房屋质量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小区周边的景观环境,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的绿化设计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促进了我国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1.2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往往也导致其住宅项目的绿化率不高,无法实现绿化的组团效应,绿化效果不佳。许多居住区的绿化模式和植物种类单一,主要以大片草坪为主,其间点缀少量的乔木和灌木,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层次结构的绿化模式,而且种植的植物种类也很单调,无法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为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的活动,需要在居住区建设一定数量的园林景观小品,但开发商往往会因为预算的控制,减少小区景观小品的数量和降低建设质量,导致整个小区园林景观缺乏艺术性。

在居住小区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为突出宏大的人工硬质景观,破坏原有的自然植被,往往会导致其与周围景观无法有效融合。而且有些居住区景观设计为凸显开发商的口号,盲目追求小区景观的高档次,拼凑与模仿时尚流行的景观设计案例,反而得不到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小区的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归属性、休闲性、公平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将室外各种建筑的构件与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物质的功能,从而突出其创造出来的环整体境效果。居住区景观是为居民提供生活化的日常环境,除了要具备形式上的多样性,还需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居住区的景观是通过人的视觉来体验的,包括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内部景观是指小区范围的景观,外部景观是人视觉景观范围内的景观,两者都是和谐统一的,从而使人获得良好的空间感。居住区景观是居民运动以及聊天等活动的主要场所,承载了一部分休闲的功能,符合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居住区景观环境是为广大居民服务的,要兼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使各种人群都能够得到尊重和满足。在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时,要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出发点,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创造出生态园林景观。此外,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需根据市场需求和长期收益进行平衡,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施工,实现居住小区景观效益的最大化。

3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加强园林景观设计,完善其功能性

当前居住区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景观环境的设计与规划显得更加地重要,同时还将景观环境设计单独进行立项,以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确保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早期介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并确保各类景观元素的科学分布以及园林景观绿化与建筑结构的和谐相处,实现其绿化功能。较之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而言,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更注重居住区的功能性。在当前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必须把人与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首先,应当增加接触地面的可能性,即创造一些适宜各人群活动的场地以及各样式的屋顶花园;其次,景观设计中应融入水的内涵,这是东方的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营造一些亲水、听水、观水以及戏水的生动场景;最后,将硬性景观与软性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以生态环境理念为基础,营造和谐家园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即在对工业化建设中的各种生态破坏问题反思基础上,提高生态保护与人文环境建设的意识,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护来创造美好家园。绿色生态设计,意味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原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环境气体的排放和各种垃圾的随意丢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一个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不仅要看其是否美观、雅致,更重要是要看其是否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体现科学性、文化性以及艺术和外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建造更多、更稳定的现代生态群落,从而可以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够充分感受到绿色的关爱,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3)坚持以人为和本与共事性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当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时,我们才正在实现了设计的人性化回归,才能真正实现宜人与亲人,自然、历史以及文化等有机结合。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客观需求和行为模式,不仅要继承先辈的设计精华,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不同年代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符号和印记,若设计过程中总是跳不出崇古的藩篱,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创新。基于此,以商品房为例,不仅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还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人工景观创造,让全部住户都能均享优美环境;同时,设计时还要强化围合功能,尤其要注重形态各异、要素丰富以及安静院落的构建,给人以归属感和温馨、朴素的居家环境。

(4)城市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应体现艺术与文化性

目前来看,崇尚历史与文化是当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突出特点,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将居住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割裂,而是在当前的文化与时代景下对居住区进行生态化的规划,注重体现历史文化,使居住区成为文化的承载点。营造居住区园林文化氛围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居住区自然环境与景观特征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应当重视居住区环境文化的延续性、丰富性以及多元化,从而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文化品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欧陆风格设计模式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欧陆风情”,比如大面积观赏性的草坪设计、模纹花坛设计以及罗马柱廊和欧式线脚、雕像、喷泉等。随后,居住区的园林环境景观审计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无论哪一种设计模式,都应当体现出文化性与艺术性。

4结语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归属性、休闲性、公平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以房屋为主体,将其与道路、绿化、小品、山水等自然与人工构造物相结合,为人们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9

1.1功能性的滞后

我国有很多单位居住区,建筑时间较早,建筑比较集中单一,功能上严重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居住区设计上功能滞后主要体现在:建筑没有景观,公共空间的缺失,居住区往往是空间狭小,居民比较多,基本上没有公共空间可用,建筑之间没有绿化设计;其次,建筑格局设计相似,形势大体一致,这样的设计格局导致居住区景观单调而乏味;第三,居住区内空间内部杂乱,由于景观设计的缺失,使得景观空间比较狭小,居民随意堆放东西;第四,停车空间不规范,随着居民使用车辆的增加,对停放车辆的空间要求越来越多。

1.2不重视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

过去的居住区建设规划中没有把绿化规划进去,缺乏绿化走廊和大面积绿化带,居住区里存在空间狭小,不能设计绿化带等现象。通过我们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设计主要是体现在;首先,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种植草坪,全国各地居住区都是一样的设计模式,不考虑本地的天气和实际情况等;其次,居住区内绿化树种选择的比较单一,这样的设计往往体现居住区的整齐性,但是,树种的单一,就不能保证绿化的稳定性;第三,目光短浅,大量栽植,为了快速见效,居住区内种植快速生长的植物,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景观效果,但是没有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缺乏人性化设计,居住区缺乏为居民服务的设计内容,忽视了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没有考虑健康性和关怀性的设计。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2.1功能定位

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生态建设功能必须完善,运用多种设计手段对居住区内环境景观进行鲜明的设计,他提高居住区形象,多利用居住区环境设计融入现代高科技的元素,现代人生活所需要的太阳能、多媒体观看设备,游乐场、游泳馆等,居住区要同时具备文化展示功能,要定期对居民进行文化宣传工作。

2.2设计原则

我们现代居住区建设与设计要因地制宜、因环境制宜而进行规划,结合本地的文化和气候进行认真设计,塑造出地方特色的居住区。居住区设计要考虑人文关怀,就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居住和谐的一方面体现出来,满足现代人热情与回归自然的渴望,在居住区内景观的栽植要一些多样性,乔、灌、草结合配置,在植物栽植上注意本地季节上的变化。在居住区设计上要求注意时空艺术原则,设计上要抓住人的视觉错觉,景观设计上要体现植物、动物、假山等,把这些具体的设计按照时空艺术原则进行排列,时空艺术性可以使我们在仅有空间环境中感知不同的景观形式,感受不同的景观特色。

三、结语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篇10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形象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居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

环境。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而这六大方面的设计,最后应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住宅区环境包括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单就绿化而言,也不是简单的绿化就可以了,而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居住区里的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的集中空地作出高低错落的构筑物应该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要求,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居民集体晨练或举办群众文娱活动,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可以给居民提供阅读、交谈的场所。

日本人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

1)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2)宁静,没有噪声;3)丰富多彩的绿化;

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而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宜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

8)有游乐设施。

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

目前,我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

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

4)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5)日照。

现代居住区要达到的标准: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区;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人民文化上乘的住区,即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实际上是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__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

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

融为一体。

e.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

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

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

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应尽量少用。不靠近楼旁,噪音

少、棚顶有绿树。

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美化建筑物景象。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

首先,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

其次,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如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主张的那样“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三,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人们回到家中,总希望能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馨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

第四,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

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参考文献

[1]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