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培养知识十篇生物培养知识十篇

生物培养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23

生物培养知识篇1

【关键词】生物学生记忆能力

thecultivationofstudents’abilitytomemorizethebiologyknowledge

ZhuDan

【abstract】ononehand,studentsneedtomemorizeplentyofknowledgewhenlearningbiology,ontheotherhand,therelationamongtheknowledgeisquitecomplex.therefore,teachersshould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abilitytomemorize,shouldmakethemunderstandtheknowledgedeeply,shouldarousetheirlearninginterest,payattentiontointegratewithpractice,doingwhichcandeepenstudents’memoryandimprovethelearningeffect.

【Keywords】BiologyStudentabilitytomemorize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生物的识记内容相当多,联系又相当复杂。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方面要加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1.深刻理解知识。生物学有很多理论知识要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准、记牢,才能灵活应用。对要记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先理解知识的组成及其关系,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变成形式简单、层次清晰的知识链,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便于记忆。如: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2.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学生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开始的时间内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最好。如:讲“生物的变异”一节时,我讲到:1977年11月在台湾出中捕获了一只雌性白猴,它的主人向全世界发出“征婚”消息。直到1979年6月我国也捕到一只白猴,正是雄性的,大家都非常希望这两只白猴能结为“夫妻”。为什么人们这样做呢?原来白猴的出现是件稀罕事,它是生物变异的结果。大约要经过一万年的时间才可能出现一次,这种变异性状才能够看到。那么这种变异是如何产生的?过程如何呢?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异呢?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给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生物培养知识篇2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一门学科,大多同学对这门学科不太感兴趣。原因可能很多,但归根结底这门学科是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提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生物培养知识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具体实施,根据现代教学观各评价的要求,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起始阶段学习的好坏和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和可持续发展。在物理八年级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体现得非常充分。其中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书中增加了许多由学生自己动手开展科学探究的物理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善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因此,在初二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知识、原理并不理解的特点,给学生演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现象鲜明的物理小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而又不得其解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给学生展示:钟罩下的长、短蜡烛哪支先熄灭?可爱的小金鱼会不会被烫死?斜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通电的铜线圈为什么能吸引小铁钉?等有趣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受到巨大的冲击,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浮现,无形之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手的天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巧安排,由浅到深增信心

物理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神奇的物理现象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以其仅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连续受到挫折,反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有选择性,如安排的实践活动应便于学生操作,现象明显、直观,便于发现。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活动与生活紧密相扣的同时,也能配合物理学习的同步进行。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除课堂演示外,还布置学生课后研究活动。如:向放在水中的鸡蛋逐渐加盐,有什么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并不陌生,有一些浅显认识,并且现象非常明显,不会感觉太深奥。又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水漩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爷爷的老花镜与我们的近视镜有什么不同?开始课外活动时应注意,无须通过复杂的操作和精密的测量,就应能让学生实现活动的目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又能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进步。

三、注重探究养习惯,先带后放长能力

实践活动不同于随意的游戏,它是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的课外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和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

(一)指导学生学会写活动计划。一个科学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发现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原理,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初就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步骤,以避免在活动中手忙脚乱,加上探究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学习、探究活动未能实现原定目标。

(二)规范学生常规仪器的科学操作。在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会用到许多的实验器材,有实验室现有的,如:秒表、卷尺;有学生自制的,如小孔成像、电磁铁;这都需要在探究过程中小心操作,科学、规范地使用,将探究中测量误差降到最小,降低实验失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探究活动需要参与者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如仪器操作上的配合、读数与数据记录、结果的分析对比等。良好的合作伙伴、默契的配合会给探究活动增加成功的几率。

(四)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到敢于放手。

四、及时检查和验收,正确评价利改进

对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切不可一说了之,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成果,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以及实践结果给予认真、全面的评价。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还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引导、改进,以有利于学生探究经验的积累。如学生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之后都迫不及待地相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发现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问,当成果得到肯定时,小组成员无不喜形于色,如同成了大发明家;当成果未能通过时,听着老师的分析,表情专注、认真,如同时刻准备在下次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一展身手。

生物培养知识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作为大学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影响大学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探究已经成为高中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中物理知识中的力学、光学、电磁场、机械运动等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缺乏与实际生活的共通点,学生对相关理论、定律难以理解、掌握,导致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下降,致使成绩下滑。针对此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措施、手段,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一)课程特点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学习的重难点之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实际物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解题能力的培养存在重要意义。根据目前高中学校物理教学情况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多数高中物理教学仍以物理概念和规律等方式进行学生思维目标建构,沿袭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不适应,同时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缺乏直接联系,导致高中物理学习缺乏连贯性与逻辑性。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发展与延伸,是大学物理的基础与前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更好地学习掌握高中物理知识,需要在联系实际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物理基础思维,灵活运用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二)学习方法

方法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学生理解困难等现象,导致学生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从基础理论出发,积累物理相关题型,综合各章,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学习。借助日常积累,对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方式、技巧进行整理,归纳、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最重要的是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避免单调,增强学习动力,强化学习效果。

二、培养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方法

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分析,下面针对如何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进行探究。

(一)熟记高中物理公式、定律

熟记公式、定律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高中物理教材,相较初中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定律、定理、公式,这都属于前人经验的结晶。作为已经确定的知识,不允许随意更改,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最好的掌握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记住相关公式与定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为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必须在认同理论、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牢记所有公式、定理、定律,为解题提供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诸多知识内容需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基础上才能较深刻理解。任何知识理论均是前人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升华,物理也不例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应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抽象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因素之一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转变具体思维为抽象思维。高中物理中的公式、定理和相关的知识,是抽象思维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总结得出的,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解题能力。高中物理授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知识联想的能力

关联解题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难点。高中物理是较复杂的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十分广阔,例如,力学、电学、机械学等,涉及诸多抽象知识。因此,每道物理题并不是仅涵盖一个知识点,而是几个知识点的总和。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进行有效联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正确作答,培养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五)培养学生建立错题集的习惯

错题集是巩固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知识内容是由浅及深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拟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考卷的设计即是老师的心血,问卷设计时应涉及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易混淆的内容。然而考试、评讲结束并不意味着本张试卷的价值已用完,在评讲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归纳,深刻反思、总结出错的知识点,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帮助学生回忆易错点,加深学生对易错点的印象,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避免错误重复累积,巩固学生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深化与衔接,是大学物理学习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理学人才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高中物理学习习惯,实现学习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生物培养知识篇5

关键词:中学生物园;生态资源;生物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03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中学生物园是指在中学校园内建设的,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所有园地的总称。中学生物园一般由生态区、专类区、探究区和科普区等四大部分组成。生物园是为教学服务的“绿色教室”,也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通过生物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及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更能够使学生认识自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物园生态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一、利用校园生态资源,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

具备生物科学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只有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结构,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扩展,联系有关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只有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利用生物园的丰富资源,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例如: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群落的有关知识,再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利用水生生物园的生态资源,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如:群落的概念、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生置身于生态园中,通过观察回顾,对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脑海中自然而然形成有关群落的知识框架,从而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借助水生生物园的生态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利用校园生态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力素养,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构建出生物学科能力应该包括:1.观察与实验能力;2.生物认知能力;3.科学思维能力;4.科学探究能力;5.生物信息能力;6.实践创新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科学思维,生物认知和生物信息能力是基础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生物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个并列作为延伸能力。生物园拥有丰富的物种和生态环境,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供理想的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平台。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态度。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之前,将学生带至阴生生态区,让学生寻找鼠妇,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可能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而有的学生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教师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呢?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最终,学生发现只有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才容易找到鼠妇。于是,学生会进一步提出问题:“鼠妇的分布受光的影响吗?”“鼠妇的分布受湿度的影响吗?”通过这种观察、思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为了寻找答案,各小组同学确定了探究的目,作出假设,设计试验,开展试验,观察记录。整个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培养了观察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生态资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的培养必须依存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利用生物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勇于探索、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其与人合作、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例如:利用生物园的植物和场地,开展“探究影响植物叶绿素形成因素”的实验,学生探索了光照、水分、无机盐等因素对植物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学习了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而在利用水生生物园进行“水浮莲净化水质实验”时,学生团结协作,有的到河涌取水样,有的准备鱼缸,通过各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时,即使实验失败,也要如实记录,而不能弄虚作假,养成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园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渗透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品德教育,及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爱护动物的良好道德品质。

总之,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园的生态资源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行培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措施,活动过程不仅仅关注学生实验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最终,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彰显人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物培养知识篇6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家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科学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在研究生培养数量上增长明显,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却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着质量下降的问题,值得人们重视与思考。

一、西方国家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呈多样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大学都在考虑采用跨学科学习计划,如英、法等国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开设了交叉学科的研究课程。对他们而言,交叉学科研究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交叉是当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体现。虽然各国家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各异,但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资源,其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家高校的重视,教育界的学者也纷纷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严把生源质量关,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为尽快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我们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有力措施。首先,严格把好生源入口,提高生源质量。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有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其次,为拓宽专业知识面,及时增设跨学科新兴交叉课程,使研究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也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

在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梳理基础上,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物医学与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融合交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并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高素质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各方面素质能力要求既相互统一,又各有所长。(1)生物信息学方向:了解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方向,掌握高通量分子生物技术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重大疾病机制分析、疾病风险标志物识别等生物信息学应用能力并胜任生物医学研究和产业开发工作。(2)生物医学软件工程方向:了解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社会需求和产业进展,具备独立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生物医学软件和应用平台开发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胜任新型生物医药软件和平台研究、开发工作。(3)药物基因组信息学方向: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药物开发和药物应用规律,重点增强网络药理学分析、药物靶标识别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能,胜任计算机辅助新药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工程分析等工作。(四)生物医学仪器开发方向:了解现代生物医学仪器产业发展,掌握电子学、生物医学和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知识,胜任面向生物医药仪器设备开发、维护,及新型健康工程产业工作。

四、提升导师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有力保障,“有好的导师人才,才有好的教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划,不断优化研究生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完善导师遴选制度改善导师队伍的结构,建立和完善导师培训制度;进一步提升导师自身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知识完备、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

导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为抓手,通过高峰论坛、学术交流和国外学者来校访谈讲座等形式,进一步为导师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使导师能够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训计划,调整和完善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生物信息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多管齐下,在持续推进研究生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的情况下,着重解决与高新技术衔接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问题。

1.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衔接性调研,推进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中的创新技能和产业技术的引入。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单位作为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合作单位和产业实践基地,以此将企业资源引入到校园环境之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积极深入企业、科技研发一线,了解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知识、技能的需求,将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纳入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导师与社会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或课题申报,提升转化潜力,推进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3.根据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基本知识模块组成,重视基础、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衔接的综合素质能力。

4.拓展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对综合性、交叉性以及新兴学科知识的选择范围,前沿性内容为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拓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使其具有先进的医学理念、严谨的科研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创新经验的传授创新技能的训练创新实践的开展”的理念与思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知难而进能力、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坚忍不拔的学术精神,适应新形式发展与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我们对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与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效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方案,为生物信息学专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俊端.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2]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3]秦发兰.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 

生物培养知识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理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68-02

一、基本概念

1.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与分类

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指导之下,建构主义者在对传统教学弊病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新观点。建立在一系列观点之上的建构主义主要可以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认识过程中社会因素的社会建构主义;以及认识者不必建构现实世界知识的激进建构主义。

2.物理思维分类与基本方法

物理思维分类主要包括:①物理抽象思维:通过物理判断与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物理材料的运动规律,最终认识物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②物理形象思维:建立在物理表象基础之上的物理形象思维主要特点表现为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以及创造性。③物理直觉思维:通过高度简化浓缩之后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科学的猜测与设想。

在物理学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物理思维方法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一套完善系统,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推理法、抽象与概括、科学臻美法以及等效、数学等各种物理思维方法。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诱导学生建立新目标,激发学生思维。

在建构主义环境下,教师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资源,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体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处理教材,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在课堂疑问中应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建立新目标,并通过不同学习途径达到目标,充分激发学生思维。

2.在学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构造新的评价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建构学习作为一种诊断性和反思性学习方式,意味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而学生在学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构造新的评价体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各种诊断和判断学习目标的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馈,促进学生自我诊断、反思和评价。教师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循环,多次反馈的授课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思维批判性。

3.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在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激活原有的知识,然后通过更高层次的认知同化或顺应过程,重新建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两者结构间的联系或规律,在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和融会贯通,总结共同因素,上升至更高的层次,将新、旧知识重新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如此一来,学生必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与深化形成新概念。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培养策略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品质培养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在概念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品质。包括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及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其次,物理教学还必须在规律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品质,这主要包括: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了解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培养物理思维的灵活性。②通过“协作”、“会话”等形式剖析物理意义、适用条件与范围,由此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再次,还必须明确物理习题教学在全面培养思维品质中的作用。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形象思维培养

形象思维是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形象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注重学生物理学习的实践性,在加强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物理表象。同时,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物理形象,形成广泛摄取物理表象。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展开想象,掌握形象思维的方法,如通过类比法由旧知通向新知;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重视图形结合;抓主要矛盾的理想化方法等。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抽象思维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抽象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为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创造物理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②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可以充分应用原有物理知识,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逻辑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教师要“授之以渔”,应当教会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在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④引导学生在抓住物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理清物理教学的因果分析,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直觉思维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直觉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根据对事物的知觉印象,建立宽广、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并由此形成合理的物理认知结构。②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重视整体分析,加强立体思维,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最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物理直觉思维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思想具体化和形象化,提倡学生争辩,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的良好习惯。④建构主义理论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直觉思维,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和训练。

四、总结

目前,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能力培养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责无旁贷。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物理自身的特点,挖掘素材,在对传统物理教学弊病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之路。

参考文献

生物培养知识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物理;模式探索

1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现状

当下应用物理主要目标在于让校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学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数学基础,掌握生物医学物理、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在物理学、光电子技术、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邮电通信等相关高校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需要较强专业知识的定向型人才。随着我国在经济领域的众多战略性措施的实施,对应用物理学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光学领域、第三代信息产品的发展,让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应用专业人才无法完全满足时展的需求。在新一代的科技进程中对应用物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只有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应用物理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更多的科技产物涉及到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单一化的知识教学已跟不上科技的需求。只有培养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知识涉及面广、知识多元化、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应用物理方面的人才需求。

结合中外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市场对所需人才的调研和实际分析,我们确定了今后应用物理人才培养的几个方向。近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延续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和上世纪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我们将要求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的通才教育和要求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才教育模式进行优势整合,在某些方面加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不必要的环节减少实践时间。针对不同的现实需求强化所需的相应能力,以发展相应的培养模式。在最近几年间,通才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在美国对于应用物理学的学科设置是理工结合的,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强化记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发展。众多的国家正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相比以往,在应用物理方面的专家不再是单一方面精通的技术能人或是有研究方向的知名领域人物,而是加大了专家的能力范围,对专家的知识层次要求从单一的学科理论精通扩展到了学科内多领域能力的结合。培养能力更加全面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采用了专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拥有扎实专业基础的优秀人才。可是不能否认这种专才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我国的大方向就业难问题来看,专业不对口是无法就业的重要原因。专才教育的弊病就在于此,更加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一大批专精人才的同时也让很多需要多能力结合的岗位闲置,但广大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如此尴尬的局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专才教育在我国的实行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成功。因此当代应用物理至整个教育界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教育理念。当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时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对教育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破教学内容单一化的格局。同样在应用物理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探索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应用物理学人才培养目标

2.1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从以上对国内外高等教育主导模式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来看,只有具有多领域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目标人群。就此可充分结合工科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应用物理理论基础的实践型人才。在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运用能力、物理测量能力方面进行强化。培养能在理论和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开发的综合型技术人才。加强应用物理专业学生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运用等实用领域的技能培养。

2.2专业知识能力和毕业生能力要求

为了培养具有多元化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大结合实践的教学力度,在具有了良好的本专业理论知识之后逐步进入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初步实践阶段。应用物理学毕业生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的知识技能。并掌握符合市场需要的电子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技能。进一步深化到相应专业知识的研究细化,了解相近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管理专业的知识技能以更好的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在其他方面应该了解我国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最新的科技知识产权。熟练的掌握知识检索的能力,能在生活中不断的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能够快速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科技探索的过程中及时的查阅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使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的竞争需求。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出能适应于新时代市场经济需求以及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求的实用型符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对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实验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实践教学课中加入实用型的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专业能力水平。同时加大各学科的融合程度,开展与当下最新科技技术相关的实用课,进行时下热点的理论性论述和实践性研究。在实践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假期进厂实习,学习和理解自己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之中的应用。在另一方面,就相对于市场和整体教学而言较为简单的基础物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保证基础物理知识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实践性教育就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这样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开展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同时注意要加强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前后的衔接和串联,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环节建立完整的实践目标,从基础的实验室实验教学开始到逐步走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深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增加专业课题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为提出一些带有错误性知识的物理实践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发现问题,加深印象,确保课程教学的深刻性和到位性。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现状。更好的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将本专业知识学好的同时,结合实时的市场需求,灵活的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向,更好的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竞争力和适应力。

4总结语

结合国内外的教育体制和现行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找出更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时的市场反馈做出适时调整,让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生物培养知识篇9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物理学的发展作为20世纪的领头科学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等学校的交汇融合成为交流,交叉学科和边缘知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比较全面的知识系统并能不断继续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即动手能力强的白领和基础知识扎实的蓝领。所以,学习能力将成为影响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物理学文化气息。百年来物理学的发展一次次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经典物理学一诞生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的飞跃;所以对物理学思想的掌握和发展和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使得现在的学生死记硬背已成惯性,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及深层探索能力下降,大多是学生觉得物理难学,这正是缺乏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按照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大学生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要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自主学习能力呢?

1.认知规律、发现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中主要是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所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知规律、发现问题的能力。包括会读书、善观察、勤思考等基本能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结构严谨,推理严密。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物理学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有益处,从长远观点看,对他们今后阅读或撰写自然科学论文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阅读教材,而且还要求学生在学完一个知识体系后,及时整理归纳,构架起物理的思想,以促进他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的自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2.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中,把从客观世界观察到的事物,或从文献阅读中得来的信息,借助思维的加工处理,内化为个体系统化的知识提供有力的条件。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来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通过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获取新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综上所述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懂得推理的科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体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物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经济要求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依赖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因此,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物理学是最适合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科目,因此,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首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异想、猎奇,例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用这样的问题来激发他们异想,“你对分子运动论的几个观点有怀凝吗?请找一两个实例来佐证你的疑点”。在讲“电子论”内容时,可提问“你对原子结构的假设模型是否相信?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模型?”这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或者弄错了也无妨,然而可以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浪”。

四、知识经济要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进,相互交融的,不仅高科技知识支撑着经济发展,而且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伦理习俗等文化、心理因素也渗透到经济运行的各个主面和环节,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人的情感、意志、动机、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特征,它区别于智力因素,但又与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能激活大脑视神经细胞,增强智力活动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胜任工作岗位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友提高学生认识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变为喜爱,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生物培养知识篇10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职业素养;素质教育;培养途径

1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胜任某个岗位而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其中职业精神与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在生产制造和商品流通领域从事仓储管理、采购、运输调度、物流客服等工作,由于物流工作动态性强、情况多变,参与要素复杂,地域和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的素养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说,物流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职业素养:一是积极饱满的职业精神;二是坚定的职业信念;三是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四是扎实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2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2.1知识要求

第一,理解并掌握思想德育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品德与法律知识等。第二,掌握物流管理通用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其中通用性知识,如微宏观经济学、管理类基础知识;专业性知识,如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工程等。第三,掌握物流专业技能知识,如aBC库存管理、配送路径优化,车辆配装配载等方法。

2.2能力要求

第一,具有从事物流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如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第二,掌握物流作业技术操控能力,如叉车驾驶操作能力、RFiD技术应用能力,拣选设备操控技术等。第三,要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物流设施设备革新改造能力、物流仓库货物存储流程改造优化能力等。2.3素质要求第一,专业素质。是专业人士在职业岗位近期和长期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如涉及流体、流速、流量、流效、载体等物流活动要素的管理统筹能力。第二,人文素质。体现在人类的心理、观念、情感的行为当中,要求物流类专业人士要有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精神,如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等。第三,身心素质。加强身体的锻炼,参与军事训练、体育活动,以及素质教育活动,要求物流类专业人士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较强的抗压能力、积极乐观、强健的体魄等。第四,职业晋升素质。掌握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如物流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等。第五,政治素质。掌握物流专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深刻领会国家经济社会改革思路,具备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过硬的思想品德修养,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3.1敬业精神缺乏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部分学生过于关注个人诉求,职业期望值高,忽视社会需求。所以,不少的应届毕业生应聘时最看重工作条件和待遇,把高收入置于首要位置,而自己的专业特长则置于最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懂得及时询问比较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一旦有了更好的工作待遇就跳槽转行,完全没有奉献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时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追求自己的利益,缺乏团队精神。

3.2职业心理素质欠佳

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初高中时候就属于自控力比较差的学困生。在此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责骂与不重视以及同学的嘲笑,在家里面受到父母的责备与呵斥。使得一些学生心理很自卑,对生活充满悲观情绪。入校以后更是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他们的生活事事顺利,以至于上了高职院校以后经受不起一点挫折,不能够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甚至因为一些小事激化矛盾,伤人伤己。还有的学生在校的交际能力就比较低下,进入社会后很难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从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

3.3职业能力素质欠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大多数都较为薄弱,面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到了考试就马虎应付,只为拿得一个毕业证书。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完整、专业知识不深入、专业技能不扎实、缺少过硬的资格证书、学习的内容局限、专业拓展面太窄、实践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下的现象。他们缺乏对自我的客观、系统的认识,常常高估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往往择业的期望值很高,出现某些工作岗位无人应聘,然而条件好的单位提供的就业名额又供不应求的情况,以至于现在的高职生就业困难。

3.4专任教师对物流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程度不够

有些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老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他们认为大学生只要学习好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并掌握好一些物流职业技能就可以了。然而职业素养不仅仅包含专业能力素养,它还包括高尚的品德、积极的工作态度、规范的操作意识等。

3.5职业理想的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超过了半数的同学最关心的是经济收入,他们并没有确切的职业目标。又因为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选择工作,而是由工作选择他们。这样盲目的接受与选择,没有目标。

3.6校企文化之间的融入较少

企业和校园都是特定的组织,在特定组织中存在的文化同为群体文化。企业文化是以经营获利为目标,以效率为基准,所有成员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一个组织特有的文化形象,如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校园文化是学校形象的体现,是在教与学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塑造。它与企业文化有很多相似点,但在内涵和本质方面有很大差别。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大部分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形式多拘泥于企业参观、企业能工巧匠授课等形式,这些合作方式都属于短时间的文化融合,根本无法实现企业文化向校园文化的渗透。

4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略

4.1提高物流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

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潜移默化地贯穿其中。因为职业素养是直接影响高职生就业的能力的因素,而能否做好人才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又是高职院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对本校的教育能力进行深度的认识并且提高,还要合理地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紧扣人才培养要求,将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就目前高职生们所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心理》、《大学生思想品德与教育》这些书本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了。学校应该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展开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的主题活动,将企业的文化巧妙地应用到这些活动当中去。

4.2加强物流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

提高教师对于物流专业职业素养的认知,就要求老师在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开阔自己的思想、创新理念,将教学与时代俱进,这样才能使老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还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老师必须要脚踏实地地系统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时给老师进行培训,并对老师的职业素养进行严格考核。

4.3构建物流专业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开展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编制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深入了解物流企业对专业人才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诉求,在编制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体现对团队精神、诚实守信,敬业、勤业、物流客服能力、吃苦耐劳、责任心、法律意识、创新能力等多种物流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将课程内容与物流工作任务匹配起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在完成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又完成了职业素养的培训。

4.4开展物流职业素质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多次各式各样的讲座。为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行业目前的就业状况,学校可以邀请在物流企业单位工作的行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另外,为解答学生对于就业问题以及面试问题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学校可以定时开展一些就业知识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社会对于物流人才需求的状况,还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并且定制更好、更远的目标。此外,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物流竞赛活动,通过技能比拼,让学生切身感受职场竞争氛围,不断吸收职场作业经验。

4.5搭建校企合作的物流职业素养培养平台

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培养出人才就必须要给学生创立良好的教学条件。在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以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个难度相当大甚至无法实现。那么,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打通校企共建,共育人才的通道,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既要有分工,又要讲协作。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主要负责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及部分简单技能的传授;企业能工巧匠较多,主要负责职业作风、职业行为、实践经验及部分复杂的职业技能的传授。在专业理论知识提升方面,老师要主动与物流行业的相关专家学者交流,通过参加各种有关物流专业的会议,将最新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带回课堂。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老师要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人员交流,将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也可以将学生带到企业,把课堂开到企业中去。

4.6营造物流职业素养培养环境

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职业氛围都是提高物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而图书馆则恰好是那个进食时不可或缺的“餐厅”。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物流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加大杂志、报刊以及多媒体资料的存量。另外,还要利用网络,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通道,包括在线咨询或电子邮件等。

5结语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求职者的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重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高职物流毕业生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未能达到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物流教育关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今后的物流职教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发展的持续动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任斌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玫玲.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学校学报,20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