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十篇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十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7:00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1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10至2015年安徽省将有12134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薄弱学校标准化改造,涉及中小学生524.4万人,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71.4%和全省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总数的71%。2010-2011年度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薄改项目”)各项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建设已基本完成。按照国家和省颁标准为4357所学校配备了图书、2377所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4025所学校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卫器材。为了解我省2010-2011年度“薄改项目”实施后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特开展本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㈠项目学校已配备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配套资金的落实和采购、管理使用情况。

㈢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管理,促进应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

㈣中标供应商售后服务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㈤对做好管理使用及下一阶段采购配备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过程与方法

2013年6月17日至6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抽调省、市、县(区)装备部门19人分四个组对芜湖市无为县(宣城市泾县、池州市贵池区、安庆市桐城市、阜阳市界首市、淮南市凤台县、蚌埠市五河县、宿州市泗县)等8市8县(区)的25所项目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县(区)教育局对“薄改项目”管理和使用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随机抽取项目学校实际查看,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调研结果

㈠基本情况和经验做法。

从整个调研情况看,“薄改项目”实施后,各地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情绪高涨,尤其是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已逐渐成为教师授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

所调研县(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薄改项目”工作,均成立了由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薄改项目”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项目工程办公室,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并下发相关文件,做到有章可循,落实责任人,强化责任管理。

⒉配套资金基本到位,采购、配送和安装已基本完成。

所调研的县(区),2010-2011年度“薄改项目”教学仪器设备配套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并完成采购、配送和安装。

⒊培训得力,管理和使用人员素质普遍提升。

所调研县区均制订了“薄改项目”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开展了专职人员现场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全体教师校本培训的三级培训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培训教材。培训工作扎实,管理使用人员水平普遍提高。

⒋管理措施得力,设备应用已初步展开。

所调研县(区)教育局均建立了图书室(馆)、实验室、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功能室的管理使用制度下发学校,并制作标牌上墙。各校均安排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学校各功能室管理员,并采取多种管理手段来促进设备的使用。

⒌教学仪器设备招标采购过程规范,设备质量较好。

所调研县(区)教学仪器设备类采购均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由县(区)级招标采购中心组织招标采购,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⒍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及时。

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在各县(区)均设有专门的售后服务点,大部分县(区)售后服务及时。

㈡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在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⒈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

教育技术装备不仅是基本的办学条件,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调研县(区)教育局对教育装备支撑课程改革,服务素质教育,助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工作中找不准位置,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逐步被边缘化。

⒉没有经费投入机制,后期管养费用不能保证。

完成标准化建设,所配备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投入正常使用以后,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使用费用(水电费、网络费、耗材费用、人员培训费用、辅属设施的建设费用等)大幅度提高,导致现有的生均公用经费不足以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转,学生数少的学校,更难以维系。

⒊装备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现有管理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完全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他们的本职工作量已经很大,额外承担的管理维护任务也很重,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设备和图书的管理维护。特别是图书和实验室管理培训力度不足,调研的大部分学校图书编码和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室使用记录不全。

⒋部分县(区)配套资金未到位,严重影响后续项目建设。

部分县区2010和2011年度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将影响到后续的2012、2013年度的配套资金到位,这对“薄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㈢意见和建议

⒈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

“薄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各级各部门(科室)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应避免责任不清,造成工作中互相推诿,任务不明,影响“薄改项目”顺利推进。

⒉健全装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市、县(区)教育装备机构建设,人员足额配备到位,提升装备工作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原有的管理方式和人员岗位设置已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办学需要,建议省教育厅和省人事厅协商,增加各校实验室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编制,在中心学校以上的学校或以学区为单位设置专职管理员,并将实验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纳入教育系统职称评审系列,保护学校管理员的切身利益,提高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各项设备的管理使用工作。

⒊完善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转。

“薄改项目”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完成后,后期使用、维护需要大量经费,目前的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正常运转。建议两种方式解决:一是由政府设置专项经费,二是提高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⒋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由于装备管理的专业性、业务性很强,各级教育部门急需建设一支业务精湛、水平较高的装备管理队伍,培养一批熟悉业务、扎实肯干的专业人才,所以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是保证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长期有效管理的关键。

⒌提高管理员待遇,合理折算工作量。

学校仪器设备管养难度大,管理员任务繁重,待遇不明确,容易挫伤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出台政策性文件,将管理员的工作量折算成课时,提高管理员待遇,建立管理员的绩效机制。

⒍建立考评机制,推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全面开展

开展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使用督查评估工作,建立长效评估机制。鼓励多元化管理和创新使用,切实增强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小学、初中等)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评估,并以适当的形式公布,这对县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都会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数字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手段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等要逐步实施数字化管理。

⒏加强对县(区)招标采购工作的指导。

各地在招标采购中存在招标流程不清楚,对一些仪器设备技术参数把握不准,对仪器设备的市场行情不了解等问题。通过加强对县(区)在规范招标采购流程,技术标书制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教学仪器设备,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2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4000多人,专任教师116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08人的省属重点建设院校和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现有校舍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34万元,图书435.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46.6万册);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100多项。

学校有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7个专业硕士点,经济学、管理学连续5年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2011年法学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学团队1支,精品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2门,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获批为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12年保持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2年达100%。

二、艺术学院概况

艺术学院设有广告学(广告策划与经营管理)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玩具与游戏设计)专业、环境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专业、动画(新媒体动画)专业。其中广告策划与经营管理、玩具与游戏设计等专业方向为全国首创。学院以培养艺术创意思维、市场策划与设计执行能力为特长,形成了商科背景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8人,专业教师40人,教授及副教授7人,教师来自英国、俄罗斯及国内高校,学术梯队合理。教师学术成果显著,国家及省级纵向课题8项,并主持完成多项大型社会横向设计课题,有多项环艺、平面、玩具、动画等设计项目投入生产。多名教师为学术机构成员。专业教学设施先进,专业实验室面积达2300多平方,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在国内一流4a大型广告公司、动画和玩具游戏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

学生屡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大奖,至今已获省级以上奖项共390多项,其中奖项21项,奖项140多项。在校学生多项设计投入生产,并取得市场效益。自2005年首届毕业始至今已有1000多名学生毕业,在国内各地以及英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作、学习和生活。许多毕业学生直接进入大型跨国创意企业和国内4a广告公司工作,有的继续攻读国内院校硕士学位,并有多名毕业生成为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设计专业骨干教师。毕业学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到100%。

三、招生专业简介

1.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传播学和市场营销理论基础,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掌握国际前沿广告文化理念和中国设计文化特点,具有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设计执行能力,适合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的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教学与科研单位从事广告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广告设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广告学、广告心理、广告媒介、平面软件技术与应用、交互软件技术与应用、创意思维、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和设计与制作、视频摄录与编辑、广告摄影、平面广告设计、电视广告创作、网络广告设计、交互广告设计、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2.产品设计(玩具与游戏设计)专业

本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具备艺术造型、多媒体数字技术等专业理论,了解国际前沿玩具与游戏设计的文化理念及发达国家玩具与游戏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玩具与游戏设计的开发、创意和设计能力,为各类玩具与游戏生产企业和研发部门、大型娱乐企业培养从事玩具与游戏开发和设计及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并能胜任有关部门玩具与游戏的鉴定和质量监测工作。

主要课程:人因工程学、设计概论、设计色彩、设计素描、造型训练、创意思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游戏关卡设计、游戏开发项目管理、玩具设计创意与分析、益智玩具设计、民俗玩具设计、娱乐器械设计、电动玩具设计、快题设计、动漫产品开发与经营、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3.环境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具备较强空间策划意识,掌握建筑学及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有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和设计实践能力,能胜任各类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企业、教学科研部门专业设计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意思维、人因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简史、室内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景观设计基础、手绘表现、空间形态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家具及陈设设计、建筑专题设计、景观专题设计、室内专题设计、空间漫游研究、公共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4.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专业

本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能力、又熟悉工程技术与材料、懂得会展管理等基本知识,室内外设计空间基本知识、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宽,能适应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在会展业、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企业、教学科研部门从事会展艺术设计与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简史、设计概论、人因工程学、展示空间表现技法、展示空间形态设计、建筑设计基础、环境设施设计、会展法规、大型活动与组织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材料构造与应用、展示光效设计、展示工程设计、会展广告及传媚、会展概论、展示多媒体运用、商业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毕业设计、艺术采风、创新实验、专业考察等。

5.动画(新媒体动画)专业

本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具备影视动画及艺术造型、多媒体数字技术等专业理论,了解国际前沿新媒体动画的文化理念和最新发展趋势,有较强的动画创意和创作能力,熟悉影视动画编辑制作技术,能适用于各类影视动画企业、动漫游戏企业、交互广告制作机构、各类影视出版媒体及新一代数字媒体传播领域从事动画策划、创意、制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后期合成、动画周边产品、网络游戏设计、视频特辑与非线性编辑、交互动画、虚拟现实、设计概论等。

四、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及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

(广告设计)

产品设计

(玩具与游戏设计)

环境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设计

(展示设计)

动画

(新媒体动画)

招生计划

60

60

60

60

60

学制

4年本科

4年本科

4年本科

4年本科

4年本科

招生范围:拟面向广东、河南、山西、广西、甘肃、安徽、福建、贵州、陕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共计300人。(具体招生省份以最终公布的省份名单为准)

注:考生生源所在省份相应艺术类专业录取时不分文理的,可文理兼收。

五、报考条件

1.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条件,考生报考专业如属生源地省份艺术类统考涉及专业,则考生必须参加对应科目的省统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方可报名考试。

2.根据专业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与动画专业报考者,要求无色盲。

六、报名办法与收费标准

1.考生须持身份证原件、联考合格证(有相应专业统考的省份),到报名点按要求进行现场报名并缴费(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的省份除外)。

2.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文件有关规定:美术类专业考试费标准为210元/人。

七、考试科目、时间及计分办法

考试科目为两门,总成绩300分,其中素描(180分钟)150分、色彩(180分钟)150分。

各省专业考试时间以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也可向我校招生办咨询,或查阅我校招生网核实。

八、录取、就业和奖学金

1.成绩公布及合格证发放:4月中旬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公布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并划定专业考试合格成绩,公示校考专业合格考生名单。

2.录取原则:

美术类专业考生取得生源所在省艺术类联考合格证(有相应专业统考的省份),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取得我校专业校考合格证前提下,按考生文化成绩40%,校考专业成绩60%的比例合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凡参加我校专业考试,成绩为生源所在省第一名、获得生源所在省专业统考合格证(有相应统考的省份)、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将我校填报为本批次第一志愿的考生,除身体条件、政审不合格外,我校原则上优先给予录取。

3.就业:按国家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政策,学生毕业后可在广东省就业,也可返回毕业生所在省(自治区)、市就业。

4.奖学金: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一等奖学金3000元,二等奖学金1500元,三等奖学金750元,单项奖学金300元。

九、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邮编:510320

网址:http://zsb.gdufe.edu.cn

邮箱:zsb@gdufe.edu.cn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3

1、使用多媒体教室须提前一周提出计划,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安排,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

2、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得开启使用相关设备,专业人员使用相关设备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3、认真操作,保护设备,各相关设备的开与关,不宜过于频繁,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尤其是投影机关后,待风扇停转彻底冷却后,才能切断总电源(否则烧坏投影机责任自负)。

4、每次使用完毕,管理人员要关闭好窗户,拉好窗帘,锁好防盗门。

5、要保持室内清洁,管理人员要每周打扫一次。禁止在多媒体教室内吃东西、乱扔果皮瓜壳及纸屑,禁止在教室内吸烟。

6、多媒体室内所有设备,一律不得出借。

7、要定期检查电路,接地是否可靠,电源是否稳定,投影机、电脑是否接至规定点。

8、对未经杀毒的软盘,一律不准插入多媒体电脑内使用。

9、专职人员要定期清洁、维护,保持设备运行良好,延长其使用寿命。

10、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使用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一、多媒体教室系统管理员责任

1.编写多媒体设备使用手册,培训和指导任课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

2.全面负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及时检修多媒体设备故障,对于疑难及设备损坏故障应立即联系供应商处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4.于课前课后与任课老师做好设备的清点工作;

5.定期检查《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认真处理使用日志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任课教师管理职责

1.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能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各种设备;

2.注意保护计算机的系统文件、系统配置和其他教师的课件;

3.下课后,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中的“上课情况记录”与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做好课前课后的设备清点工作,对丢失的设备(配件等)要负责追回;

4.教书育人,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5.保持多媒体教室墙壁整洁,不能随便在墙壁上乱贴乱画。

三、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管理制度

1.学生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操作教师用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2.多媒体教室不提供学生自习;

3.严禁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

4.严禁在多媒体教室抽烟、吃东西;

5.严禁随地吐痰;

6.爱护公物,严禁在桌椅、墙壁上乱写乱画;

7.不得擅自取走多媒体教室的各种设备(配件)等,违者,以盗窃行为论处。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总则

1、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场所,也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公共使用场所。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连网计算机、音响设备、书写白板、录音座、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录像机等设备。

2、多媒体教室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只能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3、严格履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手续,除正常时间上课需要外,校内部门、校外单位借用时,需经教务处批准,方可使用。

4、多媒体教室应指派专人管理,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5、任何进入多媒体教室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定,并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教师职责

1、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前,应经过相关培训和学习,认真阅读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控制台操作说明:每次上课前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主管人员处理。

2、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保持教室清洁,严禁室内吸烟,不得乱扔废纸,尽量减少粉尘飞扬。

3、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未经教室管理人员审核擅自拷入的文件或未存放在指定位置,计算机将不予保留。

4、教师在多媒体计算机内拷入的文件,教室管理人员只根据教务处授课安排的学时保留,超过使用期限的文件将予以删除,以确保其他课程软件的使用空间。

5、多媒体教室原则上只为教师上课使用,如为它用(如开会、课外放影等)和非正常上班时间使用,须经学院教务处批准。

6、播放VCD、CD碟等时,必须使用VCD、CD机播放,严禁使用电脑光驱播放,严重划伤及透光的数据光盘不能使用,如有特殊情况,应须管理人员许可。

7、不得自行在计算机上安装和卸载操作系统;不得安装与教学无关的软件;不得擅自更改计算机的设置;拔插USB盘时必须按要求进行。否则,因此造成的事故由其承担责任。

8、未经同意,不准擅自改动仪器设备的连接线,不准擅自移动或拆卸任何仪器设备,不准擅自把仪器设备拿出室外使用。

9、如在上课中途或下课十五分钟以上时间无必要使用投影仪,应让投影仪暂停工作(请务必按管理员说明的方法进行操作),避免投影仪过快老化。

10、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停电,应立即关断所有使用时开启的电源,待重新来电后再按照操作规程打开电源开关,继续使用。

11、操作员要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教学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处理,并详细说明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表中注明情况;若当时不报告,事后发现时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12、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按教学管理规范管理上课学生。

13、教师每次上课结束时,必须按操作规程切断自己所开启的全部设备,填写好《公共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指挥学生关好门窗,并在学生全部离开后再离开多媒体教室。

14、操作员上课结束后,未履行相关职责,不填写《公共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如发生不良后果本人将承担相应责任。

管理人员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化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对主管的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任务全面负责。

2、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教室管理人员必须准时到岗,并保证多媒体教学设备地正常运行。

3、不断学习和更新多媒体软硬件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随时了解常用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辅助应用软件的发展动态,及时向学院领导提出更新、增添多媒体设备、辅助应用软件等有关建设。

4、加强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果。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搞好多媒体教室的安全、环境保护和清洁卫生。

5、妥善保存好所有设备的“说明书”和“图纸”,并按规定分类装订存档,严禁丢失。

6、管理员随时查看《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多媒体教室卫生登记表》,掌握设备的使用率及工作状态,提醒任课教师注意有关的事宜。做到整齐划一,条理清楚。

7、管理员应指导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软件,及时处理教师在上课出现的问题。管理员须对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设备损坏负责。

8、及时向主管部门领导或学院领导报告意外事故和突发事故。管理员要自觉爱护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自己处理不了的要汇报领导。

9、做好多媒体设备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掌握用电、防火、防盗等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经常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10、上午、下午和晚上的最后一节课下课后,及时检查多媒体教室设备和门窗的关闭情况,没关好的要关好,并将未正确关闭设备或门窗的教师、班级、课程等情况记录下来,反映到主管领导处。

学生职责

1、进出多媒体教室要佩带胸牌;严禁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出多媒体教室;不得携带与教学无关的物品和食物进入教室。

2、严禁刻画教室内的桌椅等公物,严禁在桌子上或椅子上写字、绘画,如有发现,将照价赔偿。

3、严禁在教室里乱扔垃圾、吃东西、随地吐痰;严禁将墨水等甩到地板上、墙壁上,要保持多媒体教室的干净清洁。

4、注意上课纪律,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严禁在教室内追逐打闹,否则引起设备损坏后果者,将照价赔偿。

5、未经管理员许可,学生不能使用任何设备。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坏者,将承担相关责任。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4

刘卫东: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前身为始建于1980年的新闻摄影实验室。2000年,荣获“天津市达标实验室”称号,2007年获得“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传媒类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1年通过天津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目前下设摄影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中国广告历史文化博物馆、大学生自主创新工作坊等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学用房251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78万元。

当代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传媒业不断注入新的增长因素和发展动力,也为高等院校传媒类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领导审时度势,敏锐地意识到,必须紧紧跟踪大数据时代传媒业不断变革的技术前沿,在本校传媒类专业教师队伍中,不断更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首先,在领导层面转变思想,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媒类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其次,在教师层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指导能力和水平;再次,在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调整实践和实训课程比例,努力构建相对独立的传媒类实践教学体系。

多年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实验中心所做的一切都要着眼于教学、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只有紧紧抓住教学这一根本,所有的工作才可以高效、有序地开展。因此,我们着力进行教学体系建设,并在教学体系的框架下做出实验中心建设规划,使实验室功能、硬件设备与教学需求相吻合。

中心将开设的所有实验课程视为一个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整体系统,本着优化实验教学结构、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原则,理清各门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相互联系的关系网,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各门实验课程之间能够相互提供支持和反馈,从而形成互惠互利的网状实验教学格局。

:我们了解到,贵中心近年来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应用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您能从中选取2~3件高端仪器设备,简述它们在实验教学中显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以及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的作用吗?

刘卫东:我们中心在天津市教委及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作为传媒类的实践教学设备,我们在广播电视演播和后期制作方面、在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工作坊上投入比较多。从2009年开始,中心单独开辟出120平方米的区域,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工作坊。陆续投入200余万元,在工作坊下设立若干工作分支,目前已经建成公益影像工作坊、广告创意工作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坊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创新工作坊。此外,新闻采访制作工作坊、影像大师工作坊正在筹建之中。

工作坊所购置的设备,都是同一时期最先进的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课程要求,或者是学生为参加全国传媒类、广告类大学生比赛,向实验中心提出实验、实训科目请求,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工作坊做实训或实践训练,最后学生要拿出自己的创作成果(作品)来。这项措施推出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大学生创新工作坊建成之后,引入项目评审准入机制,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开放时间灵活、学生自由度较大,根据兴趣、课程和科研课题等设计开发了多种创新项目,目前已经申请到部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6项,校级23项。如广告系王功等同学主持的策划案“气泡来袭”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奖,并应邀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电视编导专业2009级权宇婕、李子一、苏扬三位同学的《入口平淡,回味无穷―评中烘托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三届大学生影评大赛优秀奖。摄影系窦富林同学拍摄的“老邻居”组照获得全国青年摄影师大展全场大奖,等等。播音系同学在第十三届齐越杯朗诵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劲酒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2012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第九届馨蕴朗诵大赛中获得多项优异成绩。

我们将媒体请进校园,开辟了国内较早的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节目。学生自主编辑播报的“电话广播”,新开设了“点播读报”“新闻点评”等栏目。这些作为特色教学项目,2012年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在采访中,不少高校教师反映设备利用率低是目前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咱们中心在维护和保障现有设备正常运行,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杰:为了充分提高设备使用率,我们提倡“宁可使用烂了,不可放置坏了”,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我们在管理上打破教学资源之间的孤立与隔膜,加强资源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我们尝试建立“网状互惠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思想是打破教学资源之间的孤立与隔膜,加强资源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通过管理体系的调整,扩大共享范围,提高使用效益,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对设备管理拟采取互通互惠共享管理的设想。2012年,新闻传播实验中心着手开发基于校园卡和校园网的高校仪器设备联合管理系统。

通过高校设备联合管理系统,调用各高校设备数据库和师生数据库,提供远程检索各高校设备情况、预约设备等服务,达到仪器设备的校际共享,发挥高校联合规模优势,实现设备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在设备实际管理方面,各高校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在使用流通方面保持渠道畅通、互惠互利。在实际使用中,各学校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和优先使用权,仅对外开放查询和接受预约功能。在不影响本校正常实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空闲设备提供给校际共享使用。

推行本系统之后,各高校除了扩大设备使用频次之外,并不增加过多的额外负担。但其益处显而易见:各高校的设备规模情况、设备结构、设备更新率、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等基本指标可以通过本系统检索实现便捷查询;兄弟院校之间的设备交流更加快捷,各高校投资建设重点、优势等都可以通过数据直观呈现,在本校投资建设时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便于从天津及周边地区发展整体角度考虑投资和布局、规模及方向,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天津各高校基本上都采用了校园一卡通,并且均采用电子设备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虽然操作界面不尽相同,但主要功能大同小异。建设基础较好,前期准备工作量较小,无需特别的硬件投入,不增加师生的持卡数量,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使用方便。

本系统能够及时查询各高校仪器设备的现状,进行远程维护和设备预约操作,减轻了设备管理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设备管理和使用效率,扩大了设备的校际交流和应用,实现了设备共享的初衷,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应用,也有利于开设自主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贵中心在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很多经验和成果值得推广与借鉴,您能为我们介绍贵中心近期取得的较为突出的建设成果及在建设和评审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色吗?

刘杰: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心逐渐形成体制健全、管理规范、条件良好、共享充分、实验教学运行有序、成果丰富、对外开放充分的教学基地,对国内外尤其是天津周边地区同类院校实验室建设具备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2010年,中心“网状互惠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项目荣获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新闻教育学会颁发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创新奖”。

中心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开放实验参与各种比赛和科研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8年以来,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专业比赛、展览300余次,获得各级获奖328项,各专业举办专业展览26次,学生公开59篇。

我们的体会是:突出实战性,追求实效性,保持时新性。

实战性:就是在示范中心营造全真的传媒类实践教学环境。我们的做法是,将媒体请进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实战媒介的环境中学习。我们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建立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编辑部就设在示范中心。《今晚报》“今晚经济周刊”视点版面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自己编辑。目前,中心正在和甘肃定西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创建“音乐台”节目,计划今年下半年开播。

实效性:就是大力推行“求本、求实、求能、求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追求实际效果。在实验教学组织上,中心利用科学合理的网状互惠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上,采用中心统筹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体现以生为本。在教学评价上,中心采用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方式,把从业标准作为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实现产学研结合。

时新性:就是不断追求新意,在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鼓励创新。积累“小的创新”,成就“大的突破”。如新闻学专业将“采写编评摄”的专业技能,在毕业班上整合成一门综合检验课程,请媒体的编辑记者直接把关。广播电视新闻和编导两个专业,就学生的作品进行师生共同“诊脉”,改革了考试的方式。摄影专业和广告专业采取与业界同行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考试。实验示范中心给予设备使用和课程改革方面的支持。

:我们注意到,中心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请问贵中心在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卫东:建设一支实践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鼓励教授、副教授参与实践基地工作;设立专项经费,有计划地选派专兼职实践教师到业界顶岗挂职,全额资助专职实践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同时要求每位实践教师能设计并指导一项以上技能实训项目。支持实践教学队伍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大型仪器管理培训、实验技术开发培训、实验技术应用培训、实验室管理培训、岗位实验技能竞赛、资助“专题学访进修”、资助相关人员获取专业学位和技术操作证书等。

中心制定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实验中心坚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试讲、试做,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贵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与服务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杰:中心在人才培养、引进,实验项目更新、创新性实验、论文、项目,实验教材、讲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鼓励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开放,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勇于创新、自我管理,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资源共享、扩大示范辐射范围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8年以来,实验中心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兄弟院校师生、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等参观交流600余人次。

来访高校有:英国莫海德大学、美国北达科达州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第二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

来访相关单位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天津电影制片厂、天津广电集团影视学院、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生活频道)、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平有线电视台、南开有线电视台、天津日报、假日100天、城市快报、每日新报、今晚报、今晚经济周报、滨海影视公司、双木广告公司、广告人杂志、金鹰广告公司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5

任现职以来,我主要负责学校的电化教学工作,经历了学校电化教学的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整个过程,对学校的电化教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我就任现职以来的表现和绩效作出如下总结:

一、热爱教育,敬业爱岗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认为只有教书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历史赋予我“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我将不辱使命,把一辈子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默默无闻而又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中去。

多年来,我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于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本职工作,和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关心培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按时上下班,没有因私事而缺勤。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排,按学校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具有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作为一名电教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电化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认识到电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认识到电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深知自己责任之重大,对自己严格要求,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年都出色地完成岗位工作,给学生和同事留下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倾心工作,卓有成效

1997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由原来的二类标准发展到一类标准,“两机一幕”进课室,学校建起了电脑室和语音室述职报告,正式拉开了电化教学的序幕,同年我被学校任命为科学楼馆长,肩负起电化教学的管理重任。现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我校大部分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我与信息技术教师一道,早出晚归,踏踏实实,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好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

我配合学校制定出课件制作室和电教室管理制度,让教师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自觉工作。在课件制作备课室,我与科任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撰写教学脚本设计方案,指导或帮助科任教师制作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为开展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课堂教学服务。刚开始述职报告,由于很多教师尚未掌握课件制作手段,而又迫切需要现代化教学,我便不辞劳苦述职报告,帮助科任教师制作公开课、说课、上课课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制作的课件协助科任教师参赛,均获得奖项。例如:*年*老师化学说课比赛,获市三等奖;同年王荣清老师获市地理说课二等奖;2001年康文利教师获市上课比赛一等奖;20*年胡琼德老师区公开课获得好评;20*年陈红秀老师获区语文上课比赛二等奖;同年陈骥老师获市新课标语文比赛二等奖;朱灏老师获市新课标生物课比赛二等奖,等等。此外,我还帮助很多教师制作和修改大量公开课或日常教学课件,协助科任教师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我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经验较为丰富,技术较为成熟,引起了区内外校的注意。每年一遇到区级或市级说课、上课比赛的情况,很多中小学教导主任都找上门来,纷纷要求帮助制作课件。几年来,我已帮助本区十多间中小学制作过二十多个比赛课的课件,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做好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述职报告,我除开动手制作课件外,还致力于课件的下载和收集工作。20*年我校安装了宽带网,20*年后改为光纤接入,这些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我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我利用这一便捷条件,下载收集了各科课件几百个,充实了学校课件资源库,促进了学校多媒体教学。

同时,我又注意做好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维护工作,和其他信息教师一道及时排除各班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故障,定时维护各硬件设备,使电教设备随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三、校本培训,提高技能

我自任现职伊始,本校大部分教师均不懂课件制作知识,更不懂上网搜集资料。作为比别人先学一步,走在现代教育技术前面的教师,我意识到责任重大,深知单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要达到理想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必须大面积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样唯一的办法是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自2001年至20*年三年间,我在学校电脑室先后开展了五期电脑知识培训,自编教材与购买教材相结合,利用晚修和周末对全体教师无偿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渐懂得办公软件的使用,懂得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方正奥思、凯迪多媒体制作工具等工具制作课件。到目前为止,我校90%以上教师均能独立制作课件上课。学校已形成了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的局面,充分体现出电教在现代教学中的优越性。我校的电化教学也为学校顺利评上省一级学校,顺利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评估作出了贡献。

四、完善自我,潜心教研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6

就业市场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名中,新闻学专业排第30位,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3.8%。2012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中,编辑排第27位,就业比例为0.8%。而在此前的调查中2009年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在就业总体排名中是88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88%的就业率,排在第75位。以上数据可见,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总体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但在新闻专业就业率提高的背后,隐现的是真正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毕业生数量逐年下降。部分省级、地市级以上的新闻媒体招聘门槛逐年提高,从本科学历到全日制本科学历,目前已经发展到非“211”“985”本科院校全日制学生不考虑。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一般采编人员饱和,另一方面是新闻媒体招聘人才早已不局限于新闻专业毕业生。同时,近年来新闻行业内部以及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加剧也日趋明显。

在上述报告中还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如2012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排名中,第36位高薪职业是公共关系专家,新闻学竟是其主要对应专业,可预见未来新闻专业人才流向情况。而在2009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行业里,媒体行业排第二,大量非新闻专业人才涌入这个行业可见一斑。虽然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尴尬,不排除2012年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因素的影响,但教育工作者更应思考目前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如何与就业市场接轨的问题。

一、根据市场需求,确立新闻学教育体系中“学”与“术”的比重和地位

根据职友集(某职位搜索引擎)数据,截至到2013年11月22日,30天内为新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提供岗位的招聘单位有1172个,其中民营企有720个,占61.4%,所提供的职位中,网络编辑最多,约占五成,其次是广告文案与公关营销,约占四成,此外还有行政管理等。事业单位只有6个,占0.5%,其中仅有两家新闻媒体,而且只提供实习生岗位。也就是说,而民营、私营网络公司、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已经代替了传统大众传媒成为新闻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

反观我国高校新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距离在逐步拉大。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第十六条对本科学历教育学业标准描述明确:“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我国最早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多以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著称,重视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对术科技能的训练多针对纸质媒介的需求。当时全国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少,国家分配工作,人才走向多为政府机关、传统新闻媒体,且供不应求。

上世纪末,我国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形成了新闻理论、业务、历史三足鼎立的格局。理论部分一般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业务部分包括新闻采、写、编、评、摄等基本技能环节;历史部分包括中外新闻史、外国新闻事业等。后续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大多复制上述课程体系,辅以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形成重学轻术的专业教育体系。此后,由于我国的传媒体制改革,刺激了传媒经营研究,传媒管理与经营也成为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新世纪,随着广播电视媒介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媒介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数院校逐步设置了音频、视频采集和编辑课程、网络编辑课程等。一些理工科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新闻传播专业,依托技术优势,将培养学生的术科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又催生了几所高校相关专业的建立。

但总体来说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传统课程设置区分度不高,教材内容同质化明显;新兴课程理论积淀不足,某些技术课教材甚至是各种软件操作教程。人才培养重学轻术的院校,毕业生往往有“上手慢,后劲较足”的特点。但企业考虑到人才使用成本和继续培养成本,而对招聘这类新闻人才有所顾虑,尤其是非“211”“985”高校毕业生,就更难获得企业青睐。而人才培养重术轻学的院校,毕业生操作能力强,但往往“上手快,后劲不足”,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低,一般会给予较多就业机会,但这类人才后续发展空间有限,流动性强,企业也会为人才流失而忧虑。因此,在市场导向之下,无论是重学轻术的人才培养倾向还是重术轻学的人才培养倾向,都会阻碍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因此,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应在市场导向之下,慎重确立“学”“术”定位,不仅要从学生个性、天赋、爱好、成长空间等角度考虑,还要从学校现有师资、“学”“术”水平、硬件条件等方面考虑,同时还应高瞻远瞩,对就业市场准确预测,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应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的人才。

二、在遵循就业市场发展规律和尊重个性基础上,开展人生规划指导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部分知名学府的新闻及传媒类专业排名世界前列。其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五大方向是营销广告类传媒、新闻类传媒、创作表演类职业、媒体类职业和公关营销类职业。从我国社会和媒介技术发展规律来看,上述五大就业方向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目标。

我国高校在学生毕业前会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就业政策和程序,讲解基本应聘技巧。但这种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只是对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培训,缺乏专业针对性,更多的是站在学校立场,指导学生包装自己,像推销商品一样,将学生投入就业市场中。而且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新闻传播学专业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五种专业,每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都有区别。因此,毕业生的认知结构、专业技能、能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在此专业类别中进行无差异的就业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学生的个性因素也应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被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天赋、爱好等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个人专业水平在择业和求职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生就业既是一项宏观系统工程,又要从细微处着眼,针对专业、针对个人。

高校应在学生入学教育之后,就公开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思考未来,进行自我人生规划。此外,让学生认识自我,自愿参与人格测验,可以避免盲目性,辅助学生有效展开人生规划。

高校新生在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掌握就业形式之后,才能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也能迅速适应大学环境,开始目标明确、充满热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毕业时,学生应已经从思想政治修养、专业素养、心理生理素质等各方面完成了就业准备,而且能够以作品、证书的形式将其各种就业优势表现出来,打动目标招聘单位。高校让学生入学伊始就接触严峻的就业形势,思考人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未雨绸缪,抓紧在校时间和学习锻炼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课程、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尽可能发展自身优势,弥补不足,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效降低教学和管理成本,减少学校、师、生间矛盾和摩擦,将更多资源用在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上,进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和校方双赢的局面。

三、适应新媒介和融媒体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新媒介是指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新型媒介形式,包括互联网络、手机、平板电脑、图文电视等。而融媒体是指是充分使用媒介平台,将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与新媒介,在人力资源、信息内容等方面优势互补,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据CnniC的《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达4.64亿,超过使用台式机上网人数,新媒介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其实,在传播学视阈下,互联网络可以看做是多媒体交互平台。换而言之,即网络为其他媒介形式提供了传播的载体,而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看做是基于互联网络的便携式即时通信终端。因此,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融媒体形式。仅从网络和手机使用的规模,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同时采集、传输,实时整合编辑、输出,同时向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提供报道和服务,适应融媒体时代需要的采编设备和系统已经生产并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信息采编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周期,并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其广泛使用必然是未来新闻传媒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先进技术和设备整合五种传播类型,为传统媒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媒介使用者实现了“媒介即讯息”和“媒介即人的延伸”;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也为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除了原有的思想政治修养、专业素养、个性心理素质、驾驭更新中的采编设备的能力,还需要至少精通一种其他专业,具有迅速搜集、判断、编辑、整合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能力。因此,快速阅读与快速记忆也应成为融媒体从业者的基本技术,而对信息的把关能力也必须提高。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汽车工程实践教学应用

前言

汽车工程是国内许多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可见,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本专业的实验实习设备多数非常昂贵,动辄十万甚至几十万,如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发动机测功机、汽车底盘测功机等;也有的试验成本特别高,不是高校能承担的,如:汽车碰撞试验。所以,多数高校的汽车工程试验,有的没有开展,有的设备台套数严重不足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自从步入现代信息时代之后,现代教育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汽车工程试验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常规实践教学质量,完成不具备条件或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实验,是本专业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多年,现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汽车工程实践教学及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1现代教育技术在常规试验实习中的应用

1.1.1试验前

预习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怎样能够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预习好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是实验老师苦苦思考的问题。以前学生都是捧着实验讲义枯燥地阅读,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预习效果不好。现在,我们把实验及相关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直接在网上进行预习。这样,既节省了预习时间,又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了预习质量,为动手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2试验中

汽车工程试验实习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出错,一旦出错将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就连发动机拆装时上螺丝都必须按规定的力矩,否则要么将螺丝拧断,要么上不紧导致漏气漏油。所以,在学生动手试验实习之前老师一定要对实验实习进行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过去采用一本讲义、一支粉笔,老师讲起来吃力,学生听起来费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试验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我们根据学生的数量、实验项目、实验设备的不同采用最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数超过40人时,我们一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解,可以利用录像或课件。这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是讲授不够灵活,学生的关注点画面上可能没有。例如在发动机拆装实习中有的学生问发动机的另一侧有什么部件,录像是事先拍好的你不可能把画面转过来让学生看。二是录像总是一幅幅的画面,真实感不强。现在好多设备都是微机控制的,有网络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控制实验设备运行,并把试验数据传回多媒体教室。在实验室加装一摄像头可以把现场的情景一并传到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这样不仅形象生动真实感强,而且老师讲起来可以自由发挥,可以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例如,我们的发动机故障综合考核试验台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进行发动机故障排除试验讲解时,老师在多媒体教室对远在实验室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故障设置、故障码读取、故障排除等操作,并且可以在实验室老师的协助下对发动机的各个电器元件进行测量。学生可以根据看到的故障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要求老师做相应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结果。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人数不足40人时,我们一般在实验室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讲解演示。如化油器的拆装试验,在讲解时请一位学生头上带上摄像头(像矿工的头灯)作为老师的助手,这样所有同学都能以助手的视角在大屏幕上看到化油器拆装的整个过程,效果非常好。

在汽车工程试验中,有许多是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的,如汽车各个挡位的速度特性试验就需要汽车底盘测功机,像这样的仪器设备多数学校只有一台,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亲自做一遍,只能分批进行,一般每批要10~20名学生,这么多学生如果围在一台设备前不仅不能亲自操作,甚至可能都看不到,效果很差。对此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利用分屏器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多个显示器上显示,让学生都能看到。二是设计了一套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在机房进行模拟操作。这样的效果就和每个学生亲自做一遍相差无几。

1.1.3试验后

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把实验的方法、现象,实验的结果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学生用手写实验报告,费时费力又不十分规范,特别是有些实验数据的处理,人工完成难度较大。如汽车发动机的万有特性试验,要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图线,人工非常难做好。现在在计算机内装入标准的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处理软件,学生实验后,利用计算机室开放时间书写实验报告,图线拟合得好实验结论正确,写完实验报告通过网络直接发给教师。教师批改后,再发回。学生可在计算机上查看自己的实验报告批改情况,并可以看到每个报告的实验成绩和每科的实验成绩。这样不仅增强学生成绩的透明度和学生成绩的公平性,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同时,实验中心将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成绩直接装入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自动给学生记录学分,方便了实验教学管理。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8

融合媒体的平台由报刊、杂志、电视、移动终端组成。融合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变化的环境和受众,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不能熟视无睹,所有的新闻教育都需要站在属于未来的新闻教育角度,对自身重新进行定位。

一、融合媒体对传统新闻教育的冲击

根据调查机构Berginsight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营销和广告市场市值将从2012年的9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传媒行业的生态环境迫使整个教育界、学术界寻求应对之策,以满足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1]。

(一)数字化技能的专业需求

融合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人首先必须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快速应对媒体新变化,拥有创新能力。所以,新闻专业里面开设技术性课程、新媒体技术的课程是必须的。《纽约时报》2014年的“创新报告”中,明确说明,报纸会优先聘用数字人才,实施“数字优先”战略,要求报纸必须在招募、培训和激励数字人力资源方面做得更好,将生产优质数字报道的报纸转型为一家生产优质报纸的数字媒体。此外,内部还开设了图表部门及互动新闻和数字设计部门,推动文章推广、搜索优化、工具和模版以及内容管理系统领域[2]。

(二)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出现

随着新闻产业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运用相关数据而撰写出成本低廉的新闻稿,也将涵盖大量新闻活动、产业趋势和产品开发。narrativeScience是一家专门运用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公司[3]。narrativeScience员工量为30名左右。niche新闻服务已聘请narrative为注册用户撰写后续报道。高校新闻教育课程的技术化转型势在必行。

(三)传媒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规模的增长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传统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保持优势地位,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较小;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成为2013年最大输家,增长率均有大幅下降。报纸广告下跌惨不忍睹。为应对市场压力,报纸纷纷调价,比如《南方周末》涨价到5元。未来五年中国报业市场有可能缩减一半;电视媒体仍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新媒体会分流大量用户,挤占广告市场份额,传统大众媒体的渠道控制力讲进一步下降。2014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赶超电视。停刊、减编是传统媒体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4]。参照2014年新华社广东分社招聘实习生的要求:1.文科类,新闻学、广电新闻、编辑出版;2.从事网站编辑、网页设计、节目主持及节目后期剪辑等实习工资,熟练使用上述软件;3.工作态度积极。已经把对数字技术的要求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了。

二、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转型实践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新闻教育该如何应对以培养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按媒体划分的采写编评课程是否还适应当前的融合新闻报道?现有的课程体系应如何重组?当前,国内多数高校选择的是增加新媒体方向的课程,微调已有课程,砍掉部分纯理论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十二五”战略发展方向及目标》中也指出,“突出学科重点,并打破学科边界,体现学科交叉。[5]”究竟如何体现交叉,如何打破边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有些许实践。

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的配备。比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于2008年建成媒体融合未来实验室,并与多家媒体和it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浙江大学重点建设了新媒体实验室,由认知研究实验室、数字影视与文化产业实验室、电子编辑与数字出版实验室组成[6]。其中,认知研究实验室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眼动仪和脑电仪,为新闻科技创新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新闻教育以课程的形式继续在传统方向中拓展,新闻专业学生必须双主修,或主修其他相关专业再辅修新闻专业,比如,跨高校选修,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兴趣在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中选择学习方向,或者选修外系、外专业课程或辅修第二专业。

从课程设置来讲,国内各高校新闻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大同小异,基本还是以纸媒繁荣时期的采写编评摄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为主,至多开设跨媒体专业课,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技能训练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原则,并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根本革新,而是修修补补,比如,我们学校,包括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新媒体研究》《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采编业务》《pS技术》等课程。

三、如何实现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新闻教育仅仅依靠新闻学院是否足够?新闻教育应如何进行重组,是否从以前与文学、艺术结合,转向与网络、信息技术联姻。近几年,国内高校频繁对新闻专业重组转型,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于2008年成立新媒体研究院,划分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内容和新媒体经营三大块,分别放在工学院、广告学院和媒体管理学院。但是,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新闻教育的转型首先应从理念上转型。

(一)理念上的转型

1.学科融合

大学需优化内部资源,通过学科融合推动新闻教育发展。新闻教育传统上是与文学、历史等人文社科类学科融合,融合媒体时代,应加入更多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信息技术,与法律、经济、网络技术、艺术、营销相结合,培养复合能力。

2.媒体融合

应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融合平台简单的划分为报纸、期刊、电视和移动终端,对新闻的认知不能停留在新近发生的信息的报道,而应充分研究各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特点,以大传播概念来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平台熟练同一条信息的整合推送能力,要加强对移动终端的技术研究。

3.科技创新

高校应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引擎,应加强针对新媒体环境的应用性研究。但是,国内高校还没有对整个新闻行业的生态环境展开大规模集中的调查。没有调查,就不会对行业现状和趋势有清醒的认识。简单的根据招生、就业数据来调整新闻教育的观念,不可能抓准行业需求。此外,根据学校基础条件的不同,普通院校也很难做到科技创新和完备的实验室配置,在硬件缺乏的情况下,新闻课程框架的调整就成为了简单易操作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体系的重组

目前,国内高校的新闻院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一般独立院校的新闻学教育也是如此;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和技能训练为主、传统新闻学训练为辅,比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但是技术训练的系统性不足;三是以传播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比如,复旦大学,比较偏向研究性的技能训练。这三种模式是对传统新闻教育改革的尝试,虽然不够彻底[7]。总之,旧的课程设计已不符合时代需求,课程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发现新闻、挖掘数据、发现问题和表达能力为宗旨。以下尝试以行业能力需求制定一个简单的课程框架。

1.新闻判断能力――新闻传播基础训练

新闻采写高级新闻采写新闻编辑高级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深度报道

2.信息调查及求证能力――调查统计

事实核实和核查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

3.语言及叙事能力――人文素养

语言学文学研究诗歌叙事理论外国语比较文学

4.问题分析和解释能力――知识基础(选修)

科技史心理学信息科学经济学艺术学社会学法律人类学伦理学

5.计算能力――数据分析

高数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调查报道

6.技术能力――网络和信息技术

技术史技术、社会与文化编程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营销技术数字出版及技术新媒体产品设计

7.音视频能力――视听技术

新闻摄影电视摄像及后期多媒体报道和编辑音乐鉴赏与表演视觉传达

8.媒体责任和政府政治――国际视野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改革

1.前言

在环境工程专业中,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后续的实践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的认识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是目前紧迫需要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认真研究探讨。

2.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未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认识实习的实践教学中,一个好的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可以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来进行确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未与实习的基地签订有长期合作的协议,这样就会导致认识实习的过程会非常的被动。

2.2实习的内容单一

在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进行认识和了解,以及对其设备的构造和作用进行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很多理论中的内容无法在现场得到学习和参观,特别是一些污水处理的设备落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那么学生在认识实习中就了解不到比较新型的设备。还有很多认识实习的内容都是关于污水处理方面的,内容单一,特别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少得到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得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2.3考核的方式不合理

在认识实习完成后,教师往往都会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和进行实习答辩,很多同学就会到网上在下载别人的实习报告,加以简单的修改后交给老师,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学,教师也很难从实习报告中看到学生存在哪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的优点。同时,很多教师在进行实习答辩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并不是全员参与的,只是抽取了小部分的学生进行代表性的答辩,这样是代表不了所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的。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是不利的,还有待提高。

3.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校内外认识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方面,学校要加强建设属于自己的专业认识实习基地,可以增加学生认识实习的机会。在校外方面,学校要积极的对学校较近一些相关的企业进行认真的筛选后,选择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并签署长期合作的协议,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关系,并且不断扩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规模,不断丰富学生的认识实习内容,提高认识实习的效果。

3.2在实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

在认识实习的过程中,带队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实习的效果。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看到很多在实习现场看不到的东西,例如一些处理污水设备的内部结构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的效果。

3.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在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巩固好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已经发表自己在实习中的一些个人心得。实习报告作为实习的一个总结性的报告,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的对待,不仅要求学生提交手写的实习报告,还要提交电子版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内容要附有本次实习中所参观的一些图片和说明。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出一些试题让学生进行作答,其成绩要纳入本次实习成绩中。针对实习答辩,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经过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进行答辩。最后,教师还要对本次实习做出一个总结,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4.结语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实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断认识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艳锋.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36)

[2]严文瑶,柴育红.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1)

多媒体教学设备报告篇10

关键词:“大类培养”;广告学;实践能力

一、“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新闻传播大类”

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势,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途径。“大类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与新闻学专业等汇总为“新闻传播大类”,该大类培养特色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富有发展潜质的新闻、传播、广告类应用型人才。以淮海工学院为例,“新闻传播大类”模式下的广告学、新闻学专业的大类通识教育主要分布在第1、2学年,课程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科高等数学、新闻学、广告学等基础专业课程。较之以往的专才培养,大类通识教育增加了文学素养、新闻学等专业内容的学习与拓展,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理论基础更扎实,人文素养更深厚,综合素质更高,符合广告学专业就业和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两年的大类通识教育后,广告学、新闻学再进行专业分流,通过第3、4学年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如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效果研究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加深刻的专业理论与技能。

二、“新闻传播大类”下广告学专业教学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普及,社会对于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的新型广告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当前广告学教育仍然将目光停留在传统媒介的广告教育层面,这与当下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对广告学人才必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可以说,“新闻传播大类”模式弥补了传统的广告学专业专才教育“专而不全”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广告学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具备后发优势,但它也给广告学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闻传播大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通过第一阶段通识教育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知识面、多元知识储备等方面会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同时,这种安排使该专业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只能在专业教育阶段进行,如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等,这些关乎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压缩在后两年,必然会给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带来一定困难。传统高校广告专才教育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广告学课程设置、广告理论与市场经济实践、新媒体环境大背景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偏低,广告专业培养容易出现偏重于人文培养,等等。广告学专业教育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及时研究、分析,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将会对广告学专业教学,特别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来深刻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对广告学专业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就业的推进大有裨益。

三、“大类培养”模式下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大类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应该单纯依靠教师或者学生一方面的努力,而应是各方面多管齐下,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出锻炼实践能力的良好教学环境。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毕业后适合从事广告策划、品牌推广、文化产业、广告传播等多方面工作。为此,该专业特别注重在广告学“大类培养”模式下对实践教学的补充,包括:突出广告学科的社会实践特性,注重技能培养;实施与媒体和企业联姻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建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类培养”模式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传统高校的专才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往往存在知识面不够宽广、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为广告学就业面较宽、涉及行业繁多,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学专业人才,加上现代营销环境不断变化,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广告从业者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与时俱进,因此,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来说,尤其应该具备自主学习、不断学习充电的能力。“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在第一、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学生主动思考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与企业、媒体共建专业实习基地

广告学专业的性质与特点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广告人才的必经途径,“然而,我国各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距,是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的‘短板’。专业毕业实习期,往往变相成了学生寻求就业的时机”[1]。在专业毕业实习中,学生往往无法将实习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此外,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广告学毕业生并不能直接“上手”,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脱钩。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在于将实习机会穿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尤其是与企业、媒体共建专业实习基地,切实解决学与练结合的问题。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和连云港广告创意产业园为重点,在江苏省广电集团、《新华日报》驻连云港记者站、连云港港口集团、连云港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连云港市广告协会和杭州娃哈哈集团连云港办事处等单位建立了10余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并与连云港市广告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5名以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在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广告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和设备投入

由于广告学专业的应用性较强,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办学日益增多,但就整体来看,很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建设不足,尤其体现在需要较多资金投放的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广告学专业实验室设备不全、落后,不能达到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广告学专业实验室较少对本科生课余开放,学生接触实验设备机会较少,专业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拥有“数字传媒实验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600多平方米,开设“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电脑图文设计”“三维动画技术与制作”等4门实验课程,实验实践学分33.5,占总学分的20%。除课堂实践教学之外,实验室在日常也对本科生开放,供学生自由实践、学习,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保证。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广告创意、策划类竞赛

鉴于广告行业的“创意文化产业”特殊性,广告专业人才较之其他领域的人才应该具备更多的创新意识,而参加广告创意、策划类竞赛无疑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几个广告比赛,例如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台湾中国时报的“时报金犊奖”,中国广告协会的“学院奖”等都有一些重要因素来支持比赛本身的公信力,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广告教育中的不足。”[3]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赛事的过程中,一般是以团队作业的形式参与,这种形式首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作业意识,其次,在参赛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用来分析以往的获奖作品,迅速提高对优秀广告作品的认知,在一起讨论创意的“头脑风暴”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广告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认知。淮海工学院广告系于2014年组织学生首次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即斩获“学院奖”银奖1项、入围奖和优秀奖4项,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广告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教学计划及实际教学重视

广告实践教学“一些率先实行大类培养的高校引入了通识实践课制。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报告撰写、学习表达和了解社会为主。”[4]广告学专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任课教师教改课题设计,都应该对实践能力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变“模拟”为“实际”,变“实验”为“真实”,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广告摄影摄像”等课程把课外实习成果作为是否通过课程考核的必备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广告实践。例如,2013年利用“娃哈哈全国营销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组织了“我是歌手”连云港校园推广活动;2011级学生从策划设计到地面活动推广进行实战演练。经过为期一年的全面锻炼和公司选拔,1名学生被娃哈哈集团奖励5000元专业奖学金,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学员,受到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接见和奖励。这些专业实践经历不仅锻炼了参与活动的学生,更加深其他学生对广告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实践热情。

(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目前我国高校广告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主要有课程实践、短期实习、毕业实习等三种方式。由于我国广告市场的总体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广告经营单位数量虽多但规模小,经营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大部分学生很难找到资质较高的广告公司进行实习,这就使学生在实习中提高的空间有限。而由于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广告实务操作经验,加上广告专业教材编写往往滞后于迅速发展的广告业,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根本上着手。高校应该对应用型的广告专业教师进行实务培训,定期派遣教师去4a广告公司进行培训进修,如日本电通、奥美、麦肯?光明等。只有教师广告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够在言传身教中从根本上提升实践能力。

四、结语

广告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并显示出了巨大潜力,随之而来的是对应用型广告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传播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目前高校的广告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广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在“大类培养”模式下,需要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学校应牵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在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比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广告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当然,教师自身也要紧跟广告业界的步伐,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切实培养出“上手快、后劲足”的优秀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卓.对广告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13-115.

[2]卫中亮.关于高校广告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3):21-23.

[3]江根源.广告比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实践探索[J].新闻界,2006(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