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创设的内涵十篇环境创设的内涵十篇

环境创设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15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1

ineXDesign主席兼设计总监

请推荐当地几家生意比较火的知名餐厅。

在首尔有许多火爆的餐厅。曾几何时,大型连锁餐厅颇受欢迎。然而如今,中小型餐厅以及特色餐厅却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比如意式、法式、中式还有来自第三世界国家风味的餐厅都很受欢迎。这些餐厅除了供应特色菜肴之外,还提供各式的软饮料和酒类。每一家火爆的餐厅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这几家生意比较火爆的餐厅中,你觉得室内设计促进经营盈利的成分有多大?

餐饮空间的设计对经营盈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餐厅里的每一道菜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餐厅的设计应从菜式的内涵中提取精华部分融入到设计之中,创造与佳肴相呼应的用餐环境。餐厅应被设计成这样一个地方:顾客可以调动五官感觉,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陶醉在空间之中。

以您的实际经验,请谈谈在餐饮设计中如何在设计中帮助甲方创造更大商业价值。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最注重的是能设计出一个在经营中能获得最大化盈利的餐厅。为此他们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因此,设计师也要把焦点放在创造最大化商业价值之上。要达到这一点,设计上既要能留给顾客深刻的印象,又要能触动他们的情感。这样的商业友好型设计才可能使顾客满意。

从心理角度上来说,在高级餐厅中,顾客更希望能够在高雅的环境中用餐,因此这类餐厅的设计应着眼于使顾客感到舒适和优雅;在公共餐厅用餐时,顾客则更倾向于明亮而动感的环境,那么在功能布局方面设计师应深入研究顾客的各种需求、行为和心理。比如我之前设计的榉树餐厅是一个融合型餐厅,兼有不同类型与风格的菜品,它与传统的餐厅就很不同。以灯为例,灯的布置与灯光效果在表达空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个人会比较注重“分区”以及设计“核心吸引力”。分区,比如功能区和动线,对于引导顾客的行为可谓立竿见影。要表达出餐厅独特的气质,核心吸引力必不可少――在榉树餐厅这个项目中,楼梯间的金属雕塑以及paper3服装连锁店中的金属通道,都是为创造核心吸引力的实例。

其它方面,拿员工设施设置来说,很自然地是由“顾客第一”来决定的。室内设计师总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员工用客户需求,这也是在设计商业空间时最需要斟酌的地方之一。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2

学前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园,想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幼儿园的自身价值建设,树立正确的发展核心思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除了进行良好的形象设计,并深入的挖掘文化内涵,不仅创建独特的外在形象,并以此为核心向着多方面发展,增强学校文化的生命力。学前教育文化内涵,不仅包括软件文化,还应该加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需要加强幼儿园师资力量建设,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幼儿园对学生的关爱。幼儿园可以请专业的作曲家,为幼儿园创作一曲符合幼儿园发展的园歌,要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每周要组织学生进行升国旗仪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前教育注入新的内涵。

二、创新学前教育文化内涵的策略

1.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文化创新

良好的学前教育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幼儿园管理文化是学前教育的活力源泉,也是整个学前教育的精神支柱,所以,在实施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管理文化,尊敬教师,关爱学生,推动幼儿园民主治园发展。在逐渐形成幼儿园管理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处理好幼儿园制度与人之间的矛盾,还应该处理好个人发展目标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创建一个轻松的管理氛围。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高度信任,实施公开化管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又要起到良好的督学效果,听取不同的意见与建议,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幼儿园的发展,是整个幼儿园全体师生以及幼儿园员工共同的任务,所以在一些事物的决策方面,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还应该开展多项教职工送温暖活动。如在教师生病时,要组织学生一起去看望;学生或教师生日时,可以送上一份温馨的生日点心;有教职工退休时,可以举行告别仪式,并送上祝福等。

2.加强学前教育环境文化创新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场所,也是学生探索知识、培养人格、认识自然的场所,所以必须保证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园环境文化的培养,将环境文化建设当成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搞好幼儿园的绿化工作,提升幼儿园的品味,创建一个催人奋进的幼儿园环境文化。在幼儿园成立之初,就应该重视环境文化建设,树立环境文化建设与幼儿园整体规划向统一的理念,以建筑场地以及建设经费为依据,充分发挥人、时间以及空间的协调性,最大程度地提升幼儿园环境,创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前教育园地。

3.加强学前教育学习文化创新

学前教育可以说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学生正式学习知识的基础,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发展过程中,要创新学习文化,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管与价值观。不仅是对学生,面向广大的幼儿园教师,也要培养其学习的理念,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到老、活到老”等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师的意识中,培养广大师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主动学习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幼儿园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先一步对当前教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做好详细的教学规划,在平时的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应该加强创新,注重学习的质量,做到精益求精,推动学前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要定期组织幼儿园教职工进行高层次的培训,也可以进行外地考察,通过交流,不断的进行探索,并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活动逐渐的转变教师的思维模式,创建一个人人学习、不断进步的幼儿园学习文化。

4.加强学前教育特色文化创新

幼儿园教育,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必须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体现出学前教育的优良品质。幼儿园品质分为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幼儿园的品牌是其外在品质,而内在品质体现在其教学质量、教学责任、幼儿园文化以及服务信誉等方面。在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要用于创新,发展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文化。创新幼儿园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做到精益求精的幼儿园常规管理,严格地控制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渐树立良好的幼儿园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在制定了完善的幼儿园日程后,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形成一种技能体现完善秩序,又能体现良好创新特色的幼儿园文化。

三、总结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3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表现形态复杂多样,这也是任何一门传统的造型艺术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作为一种以建筑艺术空间作为主体,以其他造型艺术空间为辅的空间体系,空间构成不是简单地基础造型设计,而是与设计相关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环境技术设计工作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空间与造型,对于空间的研究与设计,必须要遵循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透视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保持理性与感性的空间思维与空间创造力。构成类教学是艺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空间构成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概念的基本认识、探索空间的构成手法、构成类型以及空间的创新手法。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则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重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教学,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空间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空间的基本涵义,明确空间构成设计语言、设计方法与步骤,掌握空间设计基本规律与形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空间色彩、形态、光线的敏感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发挥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实践当中。

2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的对策

环境艺术设计中针对空间涵义与构成的教学,教师需要寻找出于环境艺术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将建筑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复制。同时教学当中也需要将造型艺术作为主体,广泛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空间理论实践知识,促进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空间营造方式的研究与感悟,掌握环境艺术空间涵义与空间表现技巧。注重空间意识培养。空间构成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概念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后期的主体性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实践设计当中对于空间的功能性考虑欠缺,空间造型语言不同意,创造性不足。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对空间感与空间想象力的掌握力度不够。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初期的空间形态构成教学,在此过程当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涵义知识理论基础,也要在教学中贯穿针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空间需求设计的理论分析。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空间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打破传统造型艺术空间概念与习惯。以造型艺术作为根本,促进学生掌握雕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的空间表现技巧,领悟园林营造以及建筑的空间表现;并且也要借鉴舞蹈、音乐等艺术对于时间空间驾驭的方式,加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的领略。重视空间审美固定性。环境艺术教学中注重环境整体的设计意识及设计风格的教学研究。一些教师在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忽视了环境的空间艺术特征,忽略了对于地方环境特征及本土文化的研究,过于追求流行,盲目宣扬“舶来品”,对“洋”工艺与材料的效仿与抄袭使得设计脱离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没有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形象必然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空间构成的教学当中,需要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灌输,环境艺术根植在周围的环境当中,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的体现。只有让学生领悟并掌握这种固定性风格,才能够发挥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打造出区别其他造型的艺术。锻炼创造性思维。我国南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提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其意思为时展会使得文学艺术的创作环境发生变化,文艺创作以及设计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而如何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需求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空间构成教学中,需随时注意空间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以及新媒体方式,有效结合最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新的时代观念语境为空间构成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时下一些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增添设计思路。

3结语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4

本文详细阐述传统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内涵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继承和运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介绍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属性两方面进行细致阐述。分析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地位与作用,重点介绍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文化内涵,探索如何运用竹材来创造既满足绿色环保又具有文化底蕴的装饰材料。

关键词:

竹材;文化内涵;室内设计;应用

一、竹材的属性和文化内涵

1.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

竹材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及绿色材料,“竹”已经贯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竹子分布范围广、再生能力强,以及其本身的自然肌理和色彩,绿色、环保的速生材质,以及其作为装饰材料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存在着巨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又一次作为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当中。

2.竹材的文化内涵研究

竹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对竹子的利用和研究,概括出一种做人的精神品质。竹子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利用和研究竹子。竹材的应用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以及历史文献的流传和保存做出巨大的贡献,竹子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此外,竹子越来越为人类认知和利用,也反映了竹子对中国的文字发展、生产加工、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以及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淀成为丰富内涵的竹文化。

二、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人文作用与创新价值探讨

(一)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人文作用与功能

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竹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室内设计中营造浓厚的竹文化氛围。人们在使用竹材的过程当中,发掘其中的文化而形成竹文化,文化是以人为本,设计也是以人为本,设计的过程就伴随着文化的因素。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竹的文化伴随着设计进行,用其独特的元素符号为整个设计过程提供相应的设计素材,设计本身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竹材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必将让人们想起对乡土气息的回忆,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竹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代表着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二)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性价值

1.竹材向地域性和民族性方向发展

竹材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绿色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将竹材的应用与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及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设计的新形式,大力弘扬竹文化,体现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2.竹材向生产创新与开发方向发展

探讨将竹材运用到室内家具制作、装饰装修中,并且不用担心家具的腐烂、虫蛀,开裂、吸湿等问题的存在,客观分析竹材的材料、结构、工艺等特征,将竹材应用到更广泛的一面,需要设计师加强对竹子的研究和探索。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要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3.竹材向低碳环保与健康保健方向发展

竹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充分发挥竹材加工技术,使室内设计中竹材应用与周围环境协调,满足当代人的绿色环保的设计观念。我们完全可以把竹子的优势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打造一个环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与健康。

三、室内设计中竹材的应用与文化内涵

(一)竹材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竹材的色彩及表现

竹子色彩自然天成,主要有绿色、黄色两种颜色的装饰材料,不同的颜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竹材的原生性能出发,天然竹材通常在人们眼中是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从竹材的加工性能出发,竹材通过漂白处理,表面光滑鲜艳,色彩清新,展现竹材清新优雅的色彩表现力。

2.竹材的肌理、质感及表现

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是设计师通常会利用竹材本身的肌理、质感来表现不同的设计效果,并且通过改变竹材的形态作为装饰纹样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们一种天然、和谐的空间氛围。

3.竹材的光影装饰效果

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竹子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不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配合不同空间的要求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光影艺术效果。探索室内设计与照明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打造光影、色彩、质感统一和谐的室内环境。

4.竹材的使用形态及构成表现

根据竹材的固有性能和加工性能,点元素是竹材第一个表现形式,表现出传统的点结构和统一中寻求变化的点结构。竹材的线元素适合表现出稳定轻巧的线构成、轻盈小巧的线构成及重复渐变的线构成。通过线的排列和编织形成竹材的面元素表现形式,根据美学法则组合各种面元素的构成。通过对竹材进行锯切和编织围合成竹材的体元素,组合而成体的形态可塑性强,多为不规则的几何形态。

(二)竹材在室内空间中的文化内涵与表达

按照室内设计的要求,协调竹材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室内竹材装饰设计,强调人们追求文化内涵,回归大自然的意境,是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体现的重要举措。竹材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运用和发展,来增强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因而室内空间也就成为竹文化的核心载体,用竹材装饰过的室内空间表现一种特色的竹文化,并成为竹文化的一部分,丰富竹文化的内容。室内设计是竹子材赖以生存的基石,竹文化是竹材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和运用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的表现,强调协调性和整体性,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室内空间。竹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类的青睐,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所渗透。竹材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可以理解为竹材审美的三个层次:美感,人们通过感情器官感知到的对空间环境的形式美;气氛,人们对环境在初步美感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的总体印象;意境,通过感情激发而形成的意境美。通过感悟和理解竹材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室内空间。

四、结论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我们应该运用新的设计理念来充分挥这一传统材料的价值,努力加强对竹材材料与现代加工工艺的探索,将传统的材料、文化内涵与现代生产加工相互结合,探索各种竹材在不同状态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空间,让竹材这种元素引领我们整个吃穿住行。

作者:吴成龙张开臣单位:东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缪同强.竹文化相关理论探索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5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基本层面需求的实现,即一方面要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其中,精神层面包含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特色两个要素。事实上。室内环境设计不能以孤立的单一功能或形式为惟一目标,它既不是单纯的生活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生活艺术,而是二者统一,是以精神建设为体。以物质建设为用,共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价值。

室内环境设计与美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学是一门科学的、富有逻辑性与指导意义的学科。中文的“美学”一词在20世纪初来源于日本。是西文aesthetics的翻译。该调的最早使用者是18世纪的鲍姆嘉通(Baumgarten),他把这个本来指感觉的希腊词语转用于指感性认识的学科。所以如果更准确地翻译。“美学”一词应该是“审美学”,指研究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美学就是研究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审美学,即人们如何通过设计的作用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也就是设计师用“美”来填补人和空间环境中所有理性与感性元素之间的沟壑。当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感知到美时,设计才是成功的。

室内环境设计的成功本质上是室内环境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层面的成功,然而,它们最终都要回归于精神层面的认知和肯定。这样就必须研究室内环境对人的作用,人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的一切状况。人类本体论美学就是从如何塑造人的心灵着眼,来考察审美经验和艺术现象(艺术品、艺术家、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把艺术与生活、政治的外在一般论断,转变并了解为内在的过程,这就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和反作用的原理真正落实到审美心理的实处。它要求探索和回答审美过程中许多复杂的具体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过程问题。

室内环境在艺术审美层面上要求在于对室内意义的创造,它表现为室内环境在物质、精神两方面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心理的双向交流得以实现,即人对室内环境认知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设计就是以特定语言来促成这种表义的过程。所以。室内环境设计师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必须思考精神功能要求(艺术感染、心理感受、视觉反映)。

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是指在组织和塑造空间时。其内涵形式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内在涵义。另一种是外显方式。内在涵义是通过室内整体的环境氛围、室内环境心理感知、室内意境呈现出美感;外显方式是指运用形式美法则一适度、均衡、韵律、和谐,通过形式的外显方式星现出美感。

设计师要学会研究人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和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联想的手法来影响人的情感,以扩大人对环境的感受深度和丰富理解。如触景生情的手法,就是利用人们对环境触景生情的心理。唤起人们熟悉的潜意识心理感觉。

室内环境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人是环境存在的主体。人不仅有生理需求,更有着心理需求。在室内环境中,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人与环境进行新的交流,从而让人体验到各种心理感受。如舒适、快乐、宁静、宏大、端庄等。因此,室内环境设行就必须创造出空间中的意境。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6

【关键词】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图案;色彩;汉字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发展,产生了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几千年民族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是优秀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改造、设计和装饰空间环境以达到供人居住的目的,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审美情趣,可借助民族文化提升内涵。民族文化被广泛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以实物载体展现民族文化,加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针对室内外环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改造与设计,同时运用光线、家具、装饰物、植物等装饰,满足人们居住、使用、活动和审美等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艺术,运用建筑科学、景观设计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等知识,实现人与居住环境的互动与融合,实现功能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能够美化居住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彰显使用者的文化素养。可见,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项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体现文化内涵。民族文化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能为环境艺术设计增加素材和创新因素,也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更加丰富的民族精神。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相互促进,使得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二、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

民族文化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强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由于民族文化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因此,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族图案的传承

民族图案来源于各个民族,种类丰富,造型多样,体现出了不同的民族风情与文化。民族图案可以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素材,丰富表现形式与手法,并且民族图案通常具有一定的寓意,能够增强环境艺术的内涵。如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常见的民族图案。北京的大观建筑群以民族图案龙为设计原型,是民族图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和应用的典范之一。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的上部设计成龙首,下部为龙身,旁边四个稍矮建筑则设计成龙尾,五栋建筑共同展现出龙的造型,表现出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民族图案大多带有吉祥的寓意,因此也经常被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例如在徽州民居中,人们常在藻井、屋檐、门窗、家具等处用图案表达美好的祈愿:松树和仙鹤寓意“松鹤长寿”;莲花和鲤鱼寓意“连(莲)年有余(鱼)”;大象背上驮着一个花瓶为“太平有象”,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祈祷丰年人安乐;石榴、佛手、桃子展现出“榴开百子图”寓意多子多福……民族图案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民族图案在现代设计中传承的具体体现。

(二)民族色彩的传承

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民族色彩大体可以分为红、黄、青、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寓意,体现不同的视觉心理。在民族色彩中,红色最为常见,被称为“中国红”,代表喜庆、欢乐和祥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中国馆以红色的斗拱造型亮相,整个建筑以红色为主色彩,鲜亮明快,代表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传递出中国对举办这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喜悦,也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的热烈欢迎。民族色彩中的黄色象征着财富与地位,常被用于高档的室内装饰与装潢中,如高级酒店、高档会所,以营造出富丽堂皇、奢华的视觉体验。中国仿膳饭庄经营宫廷仿膳菜肴,为配合饭庄的特色,室内以金黄色为主色,配合装修与装饰以展现出典雅大气的宫廷风格,为消费者营造出宫廷用膳的氛围,更加符合饭庄的特色。民族色彩赋予了环境艺术设计情感,同时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三)汉字的传承

汉字也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通用语言。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方的表音文字,其外形和书写上呈现出丰厚的艺术性,可广泛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方方正正的汉字给人以端正的视觉感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刚正不阿的精神。汉字的书写形式分为行书、草书、楷书和小篆等,不同字体具有不同的审美特点。文字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最直白的要素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中国印为会徽,将汉字“文”与奔跑的人形结合,艺术性地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汉字“世”、数字“2010”和“人”字变形结合起来,以博大精深的书法赋予了徽章独特的中国味道。在城市景观、公园等常见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汉字作为重要元素,常以最直接的形式表现设计主题,深化设计内涵,提升设计的人文性。

三、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种应用,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与表现手法改造、装饰居住环境,大多带有设计师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设计师的知识、技能、情感、生活感悟与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不可否认,这其中也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展现人与居住空间的和谐相处,同时展现出一定的文化思想,以增强作品的人文内涵。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风格,拥有大量素材可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文化和审美需求,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更强调重视自然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也是民族文化中部分思想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发展需要新材料与新技艺,更需要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丰富表现手法,以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而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是新时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产生了多样的审美理念。民族文化因其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多种风格面貌,被大量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在新时代设计师应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多种元素、内涵和本质,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以不断创新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作品,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利用环境艺术设计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构建和谐的发展氛围,使民族文化能够以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达到传播和发展的目的。

(三)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民族文化中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实例中也有着大量的体现。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既能够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民族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能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放松心灵的场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城内的个园,其主人喜爱竹子,园内种满了竹子,因而园林也以“竹”的一半命名。竹子挺拔青翠,不惧严寒,象征气节、高雅、纯洁,代表了主人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之一。笔者认为,民族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环境艺术设计追求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在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同时融入民族文化,既能为环境艺术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又能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时代对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的需要。在新时代,增强居住环境审美情趣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玲.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渗透与传承[J].大舞台,2015(9).

[2]马馨格.论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承与构思[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5).

[3]闸西.环艺设计中传统吉祥图案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3(6).

[4]郑博文.论民间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才智,2015(17).

[5]廖丰丰,杨君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神韵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7(11).

[6]曹志民,袁哲.特色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思考——以彝族度假酒店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3).

[7]夏玉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J].设计,2015(13).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性;责任担当;城市特色

进入2000年以来,国内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纷纷涌现,例如中央电视台新综合大楼,苏州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辽宁景观建筑生命之环。这些造型独特造价斐然的建筑物,无论是国际建筑师的作品还是设计师的方案,自从设计问世起就受到多方的争议、指责、甚至诟病。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些建筑过分张扬,追求个性,盲目推崇现代建筑科技和新材料的应用,背离建筑最原始的自然之美――实用性、亲和性、文化内涵与本土特色。

1建筑之美源于其存在的周边环境

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空间的一分子。一个建筑物的适宜与否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的城市环境,因此需要的是整个城市合理规划布局。重要建筑的落成,往往会给整个街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带来一系列变革。一座城市的建筑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内涵,讲述的是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人对城市特色的感知和体验,大多涵盖在对城市建筑的感受之中,因此建筑往往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诉说着与众不同的城市个性。如果建筑都刻意追求个性而忽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那么每一个建筑都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个体,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己。

2建筑之美要符合民众的基本认知,不是少数人的形象工程

建筑是一件艺术品,但前提是一件实用品。它的存在要符合多数人的审美习惯而不是少数人的特立独行。一旦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沦为政绩冲动的‘泄洪口’,它所能体现的也就只剩下金钱的堆砌与现代技术应用而已,而真正的城市特色建筑更应当是一个城市内涵和文化传承的体现。然而,现实中很多建筑在设计之初,往往会被长官意志所左右,许多建筑在设计中标之后,常常会因为某些领导的喜好而不得不做出无奈的修改。

3建筑之美,其形成依赖公共决策

不可否认,有些地方决策者也想把城市建设好,但因个别人的发展观、政绩观出现偏差,导致对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对城市的外在看得太重,而对城市品位、市民需求等内在东西缺乏应有考虑。城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师在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决策者在敲定一个建筑中标方案的时候,要广泛听取大众的意见,让不同的声音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建筑现象。

4建筑之美的实现之路

中国当代建筑总体上是缺乏有效创意,以至于“千城一面”。中国的建筑在慢慢失去自己几千年来的特色与内涵。中国建筑走过了火柴盒式、积木式的大一统抄袭模仿阶段,开始迎来个性化张扬创新阶段,但这个阶段更多的是模仿,当然,这本身就是探索确立特色的一个过程。其亘古不变的创作原则就是――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安全;其次是适用,即建筑的设计要符合它的功能定位;第三才是美观,涉及到建筑外部、内部的视觉效果等。本论所谓建筑之美的实现有三层涵义:

一是环境的概念,就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二是文化的概念,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的“灵魂”,设计应扎根于当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历史文脉并创造新的文化

三是空间的概念,就是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地域性特点的建筑,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色,让人们重新找到认同感。设计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对具体的环境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是植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之中的建筑思考。所以,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针对的是一个历史街区,一个具体的建设环境。当我们越来越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觉得设计就显得特别真实和现实。因为,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地点、环境。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带有琉璃瓦、大屋顶这样的民族形式、传统风格的建筑是一种标识性的设计,不是一个城市对一个具体的建筑形式进行地逻辑思考。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讲,它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标签化的语言,非常不利于建筑的发展。应该从更具体的环境条件中,从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寻找线索和机会。要以本土的立场进行创作,不用刻意杜撰宏大的叙事,不必标榜民族的风格,只要对环境资源关注的越具体、越深入,提出的问题更准确、解决的方法更直接,一个属于这个场所的当下建筑就自然会产生,这就是建筑之美。所以说,设计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和一种理性的创新,而不是一种向后看的、标签式的自我诠释。

5建筑之美的创新方法

第一、设计让建筑回归自然建筑师如何让自己的建筑作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实际上,已经有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提出了很好的答案,像美国建筑师瑞克设计的“落水别墅”,就是他提出的“有机建筑”理论的最好诠释作品。所以,设计产生的建筑作品要能够更和谐的与自然对话。除了形式之外,设计还应该关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

第二、建筑要遵从于历史的文脉这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对历史文脉的尊重,更多的是从城市规划的层次来体现

第三、设计需要建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建筑师在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如何考虑建筑与这个城市生活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设计需要建筑师关注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细节。

第四、创作理念上鼓励建筑的个性表达以上观点容易给人一种误解,设计最好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生活,建筑师没有个性,建筑最好平淡无奇,很优雅但不张扬。对大部分建筑来讲,我完全是这样一个立场,我也认同这样的做法。但是,设计并不是限制建筑个性的表达。应该说,通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能够张扬建筑的个性。

6结束语

无论什么建筑,回归其原始之美才能大放异彩。任何建筑,都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文化内涵的表征者,在此基础上去完成其实用性、亲和性。即建筑直接采用形式的语言创作来完成其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8

关键词: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审美表达

文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文化属性表达上,更是将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对人的审美性、物质性、艺术性、精神性的意蕴表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上,不能孤立地审视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从文化建筑平面设计思维、审美心理,以及对公众的审美传达等方面,来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艺术审美体验。本文就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融合论述,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挖掘与呈现其审美表达方式。

1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

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为功能基础的各类综合性建筑,如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遗迹、学府等建筑形式。相对于其他建筑,文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在创造特色文化内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艺术设计手法来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建筑美学风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以及中国的故宫等。这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风格,既展现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又从精神文化上发挥了教育功用。平面艺术设计始于环境要素,而建筑设计源自其结构与功能,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为泛称,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也需要从建筑内部结构、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建筑规划总体有序性上,展现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审美创造,满足人对文化建筑的心理体验与审美鉴赏。

2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

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心理波动的理解与感受。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倾向美,另一种为客观倾向美。对于文化建筑的审美表达,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从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中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学家提出,审美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美感的体验活动,多表现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艺术美学主要是设计师通过平面构图等来营造建筑环境,运用美学要素来吸引受众,让受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感知建筑环境的美学意蕴。同样,对于文化建筑,设计师要把控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共性,改变文化建筑平面设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艺术语言来表达审美共性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文化建筑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感受。2.1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基于对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合规性、合目性的统一,从而改造建筑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审美规律需求。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对于‘劳动’本身,并非机械地劳动,而是基于创造性内涵‘活’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律性。”同样,恩格斯也提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愈是高级的、复杂的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所谓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以审美创造为目标来满足公众的审美心理。创造也是创新的过程,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平面艺术设计也在创新,如何从独具前瞻性、独创性的审美创造中推陈出新,就需要立足公众的审美诉求,进行创造。意大利前卫设计师李特萨斯在评价查理•依姆斯设计的椅子时提出,“并非只是设计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艺术设计师需要结合受众对文化建筑的审美诉求,从而营造适宜的审美环境,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2.2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对于受众而言,其审美欣赏是什么?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有哪些是值得欣赏的?简而言之,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就是从受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对建筑外观的审美愉悦,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享受,对建筑结构的和谐体验等。无论是何种审美欣赏,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认知。同样,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缺陷、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其审美欣赏体验。总的来说,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审美愉悦,还是精神上的审美满足,都会与其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化设计有直接关系。

3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

作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更具典型性。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审美表达的运用。3.1对公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结构与格局上,不仅要满足功能服务,更要从体现审美价值上为受众营造独特的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与其文化属性的融合,旨在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以凸显文化建筑的内涵价值。如何做到服务受众,需要从设计思想上表达真诚,从审美享受上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统一和谐。首都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依照相应的时间、种类来进行有序陈列。一方面,从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从文物与博物馆平面艺术结构设置上形成内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物、特色性文物设置专门的平面空间进行陈列,增强其艺术审美价值。3.2对设计思维的多维化表现。平面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讲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变化,文化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审美艺术理念时,与其他建筑环境不同,需要从特殊性艺术符号设计与运用中挖掘和增强平面艺术的内涵,增进受众与文化建筑间的情感融合。当然,平面艺术设计也表现出矛盾性,有时在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情感时可能与受众的认知相悖。当然,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表现来看,多维性变化就是从服务性视角寻找与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馆主展厅宽大宏伟,各陈列品依据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设计上,室内文物与室内平面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让文物文化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形成历史追溯感。比如沙盘、模型、浮雕、书籍等多种文物构成的展览群,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视、听多维感官体验。

总之,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不同的设计风格,还要从根本上构筑受众审美心理与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毫无疑问,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不仅是满足个体性审美诉求,还是将广大受众的审美共性作为基础性审美特征,从而表达建筑空间平面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体验。

作者:王娟单位:开封大学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9

室内环境的设计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范围的“打造宜居环境”的号召下,如何具体落实到每家每户每个单位的舒适室内环境成为重要话题。室内环境的设计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了解人们的审美方向,创造符合现代人品味的室内环境。在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其最高的艺术审美设计应该不仅仅是满足于形式的美感,而是更加关注蕴含在形式之下的文化内涵。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脱离出来,创造出具有相适应的艺术风格的意境之美。

二加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审美功能

作为一门整体艺术的展现形式,室内设计必须考虑到已有因素下的结合周围环境的意境创造。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环境下度过的,室内的空间容纳了人类的大多数活动。既然对人的尊重首先要考虑到人的权益,那么如何把承载人类活动的容器装饰好,发挥其作用,使人类的情感达到艺术上的享受需求,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探究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室内的设计更要着眼于增加室内环境的文化内涵,使人得到艺术的熏陶。

1室内环境设计中审美功能的重要性

整体有效的室内环境能够使人身心愉悦,给人精神上的完美享受。把握完整的空间艺术,运用系统的设计理念,不仅关注已有的物质形态,更需要深层次地挖掘文化对环境的作用。例如,在室内的空间使用和色彩的装修调整过程中,包括室内家具的陈列和风格的选择中,都要以体现使用者的修养和气质为重点,向人们传达精神的深刻和涵养的高尚,而不是孤立的对各因素的简单叠加。餐饮连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日益崛起,而在餐饮品牌的发展进程中,除了推广策划、营销手段等经济领域攻克之外,餐饮就餐环境与品牌视觉系统的统一也是相当重要。在餐饮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餐厅的风格、氛围、舒适度、艺术性等。针对餐饮食品的特点和空间功能以及就餐者的心理需求,室内装修的整体艺术氛围创造是不同的。例如,快餐厅由于其基于饮食文化的特点,采用的色系一般是干净明快的,常用偏黄偏红的暖色调为主。除了刺激人的食欲,主要考虑到快餐厅“快”的特点。原色的使用能使空间气氛热烈紧张,不适于逗留。在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把握人自身与外界的和谐,渲染一种文化氛围,是人对环境的审美需求。

2提高设计者的审美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当中,需要不断完善的行业规范,提高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者们是第一批室内环境打造者,一部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作品,可以直接起到承载人们梦想和需求的作用。相反,粗略简单的设计,是对人的忽视和侵犯。以科学专业的眼光进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提高当代人生活质量的需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并不能简单的化为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而是密切联系当代社会各个领域文化内涵的综合整理。好的艺术创作需要糅合不同领域的精髓,深入到使用者的价值理念。从文化构想到具体的表现形式上,都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能力。具有审美能力的室内环境设计者,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不仅仅要满足人舒适的享受,还要愉悦人的精神。在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屡次提到打造“宜居城市”,人们呼求“绿色建筑”,既要求建筑的美观大方,更需要室内的采光通风,合理布局。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人们早已有意识的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安排布置。不断调整人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验后的结果,而这一过程反应了人的自身行为和心理反应。所以,在信息与知识主导的时代,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以高层次的审美眼光来创作,是每一位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

3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注重艺术设计

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以人为本,实现艺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室内设计追求的最高目标。人作为室内环境空间的主人,只有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和客观的物体完美结合起来,打造和谐的生活工作氛围。环境艺术的体现,需要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的建筑越来越雷同,对人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忽视。然而,要体现室内环境的艺术,必须要充分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室内环境设计者应该从室内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利用室内不同的已有元素,深刻阐述不同品位中的文化和内涵,使有限的空间活泼起来,使静止的物品生动起来。让静态的空间变得生动。通过各种精心的设计,体现对人的关怀,重视人的审美需求。

三加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举措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不管是办公用房还是居住环境,都在得到改善和规划,使其更合理宜居。承载人类大部分活动和时间的室内居所,不仅满足着人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作为相随相形的环境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感受。美的室内环境能给人带来艺术上的享受,所以人们在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室内环境设计者,应该对这一变化足够重视起来,重新审视发展的原因和方向,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

1加强对空间因素的合理划分

在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它的使用对象使其合理化。只有充分对已有的建筑空间进行使用,才有可能给人以美感体验。室内环境术设计最起码的追求应该是一个宜居环境,依据不同方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例如,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而言,对于不同的房间位置安排不同的家庭成员使用,根据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员进行房间的布置。而厨房、客厅的不同功能对通风、采光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同样重要。只有认真的考察,用心的感受,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作用,精心安排,合理布局,巧妙地组协调各功能区,并注意结合整体的艺术风格,将房间的家具和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空间最大化的利用,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充分把握了室内的空间构成后的艺术设计,必然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艺术上的享受。

2加强对色彩因素的合理安排

在对室内装修的过程中,色彩是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的色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影响着人的心情。色彩研究者早就发现,不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内涵。色彩的使用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环境和使用者的喜好和品位来定。美学上强调搭配原则,符合使用者气质的颜色无疑创造出独特的室内气氛。如在温馨的小卧室里,以柔和系列的颜色为主,选用淡雅的浅黄、淡紫等颜色,会给人轻松舒适的感觉。而像宽大的客厅,则可以在局部点缀一些暗色系列,结合家具的摆放,适当运用古铜色、暗红色,则可以取得温暖、紧凑的效果。然而,不管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居室的设计,还是针对不同功能的空间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室内环境中的背景色彩和已有的物体色彩搭配。首先确定主题色调,然后协调好局部色彩的使用。例如,在咖啡厅的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选择主色调柔和的暗光系列,可以使环境气氛缓和下来,使人镇静下来,一方面给工作疲惫的人提供休息场所,另一方面在暗的静谧的烘托之下,给结伴而行的人创造亲密的氛围。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为了达到怡人的效果,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色彩因素所起的审美功能。

3加强对审美理念的重视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让所有事物变得多样化,艺术设计的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广阔的市场开发过程中,统一模式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更多的是要强调个性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相同的楼房和室内设计使人审美疲劳,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加强创新,增加个性化的展示。在传统的设计理念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与更宽广的艺术领域相结合,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发挥外,实现更高精神层次的审美需求。不管是对室内办公空间的设计还是家居环境的打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力求彰显使用者的个性,打造温馨、和谐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的个性不仅是摆脱一般模式的束缚,同时是体现人性价值的有效途径。不同的室内环境表达了使用者的不同人生理念和审美层次,在对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观念的表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层次越高,越有力的在有形的物质形态上反应了无形的精神形态。恰如其分的气氛烘托和意境渲染能够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调动出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室内环境的设计,在追求其艺术境界过程中,体现的不是一个简单层次的原有因素再现,而是有机组合后的更高审美层次的创造。把握意境的设计,追求高境界的艺术审美,体现使用者的品位和价值理念,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环境创设的内涵篇10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其基线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对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都进行了涵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就是中国传统元素在装饰领域的体现,室内陈设例如屏风、挂屏、字画、对联等等,室外装饰例如屋脊、影壁、浮雕等等。其无不生动的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有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当代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环境设计的杰出成就。当代的环境设计在时代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当代环境设计不仅设计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更涉及到装饰、美术、雕塑、材料学甚至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三、当代环境设计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代环境设计不仅是建筑和景观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居住着的心理情感需求进行满足,体现当地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给了当代环境设计很多灵感,然而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

1.当地环境设计的空间被西方强势文化所挤占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在当地环境设计中体现的非常明显,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西方强势文化挤占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有很多学者和环境设计师都以西方环境设计的理念作为先进的、科学的环境设计理念,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设计理念不屑一顾,视为封建迷信。对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往往将其视作老旧、落后、不实用的象征,盲目崇拜和追求西方的装饰元素,将其充斥于我国的环境设计中。这就导致了我国出现“千城一面”的可悲景象。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脱节

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断层。在我国,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和谐的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绝大部分的当代环境设计师接受的是西方文明的熏陶,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熟悉更不了解,难以将其运用到当代的环境设计中来。即使应用,绝大部分也是属于低层次的模仿。

四、如何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给当地环境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

1.以传统装饰元素来提高环境的舒适感

与绘画、服饰等领域不同。环境设计追求的是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以满足居住着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给居住者带来一种舒适感和满足感。透过传统装饰元素的表面,往往可以体现出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能够带给居住着以心灵的安抚。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等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都能够在传统装饰元素中得到体现,带给居住着心灵的共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往往以极为简洁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极强的象征性。例如以梅花象征孤傲、以松柏象征高洁、以蝙蝠象征福气、以芙蓉象征富贵等等。在运用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应用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直接应用,例如玉器、瓷器、书画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本来就具有艺术性,可以直接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打散重构和简单归化,使其既保留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例如窗扇刺绣、门窗雕刻、长条案几等等。无论如何应用,传统装饰因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能够给与居住着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共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快速、高效的生活方式,在当地环境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要义就在于利用传统装饰元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找到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心灵释放。

2.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时代感,体现人文关怀

当地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整合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创意的、舒适的生存场所。这个生存场所必须具有较高的品质,能够满足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绝不能生搬硬套、因循守旧,而是要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强烈的时代感,使其能够被当代人所接受。成功的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应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的作品,应该既是中国的、地区的,更是当代的,将乡土气息与时展完美的融合起来。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以创新的眼光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改造,不断推陈出新。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赋予传统装饰元素以人文关怀。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审美的重心并不是“物”而是“人”,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环境设计观,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当代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生理舒适,更要再其中获得幸福感。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品味,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组和改造,赋予其现代人所需要的新的形式和意蕴。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