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消费趋势十篇绿色消费趋势十篇

绿色消费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12

绿色消费趋势篇1

[关键词]葡萄酒;酒类消费;绿色经济;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F7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2-0080-03

1我国酒类市场消费结构现状

现阶段,我国酒类产品的消费结构整体上呈现以啤酒和白酒消费为主,葡萄酒为辅的格局。洋酒和部分果酒消费量较小。据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的《2003―2008年我国酒类消费结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日常酒类商品消费主要酒种是白酒、啤酒、葡萄酒。在我国酒类商品消费中,啤酒占了绝大多数,接近90%,白酒消费量稳定在10%左右,葡萄酒消费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1%~2%。但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口结构、经济条件等因素会导致酒类产品消费比例出现一定出入。2009―2010年度imi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媒体接触研究报告关于居民酒类产品购买比例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居民最近三个月购买啤酒、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比例分别是60.8%,30%,24.1%和9.2%,而上海地区这个比例依次是48.6%,18.2%,23.4%和8%。

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组织(VineXpo)的数据显示,2006―2010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耗量上升140%,达到1.285亿公升箱,相当于15亿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耗国。VineXpo研究报告预测,中国葡萄酒消耗量于2011―2015年将进一步上升54.25%,相当于8448万公升箱(即10亿多瓶),到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提倡“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的今天,葡萄酒本身所蕴涵的健康和温文尔雅的消费理念以及中国政府对葡萄酒消费的支持,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着其他酒类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适时对葡萄酒的消费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规范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葡萄酒引领中国酒类市场绿色消费趋势

由于葡萄酒本身所具有的节约粮食,绿色环保,饮用健康等特点,加之其在当下中国酒类消费中所占比例小,需求增长快的现状,使其具备了引领中国酒类绿色消费的潜力。葡萄酒行业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葡萄酒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与以人类健康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绿色消费概念相吻合。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葡萄酒引领中国酒类市场绿色消费趋势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1节约粮食、绿色环保

啤酒和白酒的生产原材料中,粮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按照传统的酿造方式,酿造一斤上好的白酒,需要四斤半优质粮食,而且白酒酿造中有大量粮食浪费:头尾酒都要去掉,陈年还会挥发。中国虽然是一个粮食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所言“全球一年出口粮食无法满足我国半年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价格的上升,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酿酒企业对粮食的大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葡萄酒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栽种葡萄的土地,大部分是沙地或者砾石地,不与粮食争地。第二,葡萄喜欢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这些地区大部分都不是传统的产粮基地。第三,葡萄的产量大,一般年景,每亩能有4000斤左右的收成。而且,平均一斤半葡萄,就能酿出一斤葡萄酒。因此,增大葡萄酒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能减少酒类行业对粮食的消耗,对缓解我国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年底,波尔多酒业联合会(CiVB)宣布,一瓶波尔多红酒的碳足迹是0.265千克,不到烈性酒的10%。其中有45%来自笨重的瓶子,18%来自运输过程。葡萄酒低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葡萄酒的酿制不消耗粮食,因为酿酒过程中每消耗一千克粮食,就增加0.8千克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酿酒葡萄的可持续种植和葡萄酒的有机酿造也能大幅减少碳排放。所以,从节约粮食和低碳环保的角度来看,葡萄酒都比白酒更加绿色,如果原来消费白酒的消费者转而选择消费葡萄酒,不仅减少了生产白酒的粮食消耗,同时也降低了碳排放量。因此,从环保、绿色消费出发,提倡消费葡萄酒意义重大。

2.2饮用健康

中国人习惯的高度白酒,长期饮用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容易引起急性胃炎、肝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啤酒的酒精含量虽然不高,但长期饮用会致使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饮料,往往一次大量饮用,酒精的积累量逐渐增大,易造成胃肠炎,食道癌和铅中毒等危害。

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对健康做出的贡献最大。葡萄酒是酒类中少有的含有碱性物质的酒之一,并且还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增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葡萄酒特别是优质干红葡萄酒含有较高的白藜芦醇及其甙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从医疗保健角度来看已达到了治疗剂量。葡萄酒中含有的逆转醇、单宁酸和抗氧化剂等成分能促进血液的流通和减少血管壁沉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胆固醇聚集所形成的动脉血块,大大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法国,每10万人中患心血管疾病的仅有61人,这与法国是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有关。丹麦研究人员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每天饮用葡萄酒的人群与不饮用者对照,心血管病死亡率低49%。葡萄酒不但可以起到抗病毒药剂的作用,更是滋补饮料,有很好的美容功效,经常饮用可使皮肤细腻、润泽而富于弹性。葡萄酒含有多种有效的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此外,葡萄酒中酒精含量较低,品饮葡萄酒时,情绪亢奋度递升率会较之烈性酒大幅度降低,每天最佳饮用量约为80毫升。

2.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葡萄酒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葡萄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完善葡萄酒产业链的同时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酿酒企业在葡萄种植上与农户合作,使当地农民能参与到与传统的粮食种植比较而言更具价值的葡萄酒产业中来,对于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河北省拥有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中的两个,环渤海的昌黎产区与怀涿盆地的沙城产区,种植酿酒葡萄历史悠久,是中国酿酒葡萄的出产大省。“昌黎葡萄酒”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全国葡萄酒行业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河北怀来葡萄产业年创产值30亿元。中国葡萄酒之乡――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将葡萄酒产业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葡萄沟”、特色葡萄酒庄等与葡萄酒相关的集生态游、名胜游、探险游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链,并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就是很多具有酿酒葡萄资源的地方都将葡萄酒特色旅游作为葡萄酒工业的一项重要附加项目进行发展的主要原因。

葡萄酒工业、葡萄酒旅游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拉动内需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河北、云南、宁夏玉泉、胶东半岛以及新疆等葡萄酒主产区和生产企业都先后开发出了与葡萄酒相关的旅游区和旅游项目。将葡萄酒工业与旅游业结合,以低碳节能的第二产业和绿色环保的第三产业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观、资源观的整体发展思路,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4引领文明饮酒风尚

纵观当下中国,“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的饮酒准则已经掩盖了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礼仪”和“文化”的内涵。《礼记》中有“长者尊未尽,少者先尽,则为不恭也”的记载,而现在中国人更倾向于把酒当做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至于酒本身味道的好坏已成次要。而且中国有劝酒的习惯,不论一个人的酒量如何,拒绝别人的劝酒就意味着不敬。然而从理性和健康角度出发,这种饮酒行为是欠妥当的。人们应当注重饮酒的过程,关注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饮酒据礼,以酒会友,而不应该片面的将酒当成一种工具。

从餐桌礼仪角度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人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干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品尝和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葡萄酒正是提倡这种“酒贵在品”的文化,在慢慢地品味中体会酒的香气和魅力,这些可谓烦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所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日益关注,中国人在发掘本土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健康饮酒等。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因其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他们逐渐摒弃了很多中国饮酒习俗中激进、低俗的形式,继而转向传统文化的关注,流行因素的追求和自身健康的维护。他们即将成为中国酒类市场上的消费主力,同时,因为他们所坚持的消费理念决定了他们也是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放弃世俗酒文化中的“劝酒”“罚酒”等不利于健康的形式,形成由葡萄酒引领的“以品带饮”的中国特色葡萄酒文化有理由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的饮酒风尚。

3葡萄酒消费应注意的问题

消费者是一切生产的原动力,因此树立其正确的消费理念对于促进葡萄酒产业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葡萄酒消费可以满足其当前“有机、绿色、低碳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使其消费更加“绿色、健康和环保”。

3.1就近消费,选择低碳交通工具运送来的产品

葡萄酒产业是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葡萄酒生产出来后送往市场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专家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的运输工具的碳排放量,发现空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其次为卡车,集装箱海运产生的碳足迹最少,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购买本地葡萄酒,不但支持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意味着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2理性消费,健康饮酒

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容量,力争一次饮用完毕。有一些消费者爱好葡萄酒收藏或者投资,会花费巨资来修建酒窖、购买酒柜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碳排放量。对于此类消费者笔者建议选购酒花和期酒,或者在酒庄或酒厂进行整桶定制,这些方法都会比建酒窖或买酒柜减少碳排放量。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方式还不成熟,很多人在饮用葡萄酒的时候仍然使用类似白酒和啤酒的饮用方式,即大口饮用或者加果汁、汽水饮用。这样不仅失去了葡萄酒原有的风味和绿色健康的意义,也失去了葡萄酒文明消费和高质量消费的内涵。

3.3绿色可持续消费

目前,葡萄酒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现状,实现葡萄酒的绿色环保消费不仅需要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上下大工夫,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树立一种绿色可持续消费的观念。这其中包括消费者应节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在消费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消费者应有意回避选购过度包装的葡萄酒,而更多关注采用了能节约资源、无毒无害、易被分解吸收和回收再利用的包装物的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葡萄酒产品。

4结论

由于葡萄酒在节约粮食、绿色环保、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使葡萄酒在引领中国酒类绿色消费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同时,又因其在提倡健康饮酒的方式和文化方面的贡献,使其更容易被人接受而成为酒类消费市场的宠儿。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并得到规范。

虽然目前由于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葡萄酒从口味到饮用方式以及搭配方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抵触,但是随着大众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要求的增加,葡萄酒替代白酒、啤酒成为中国酒类消费的主流将成为大势所趋。

绿色消费趋势篇2

绿色竞争力首先是一种战略思维,它强调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和战略之中,贯穿于研发、生产、物流、采购、营销、财会等所有经营环节,通过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与传统的竞争力相比,绿色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1)是消费者识别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绿色竞争力能够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2)塑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垒。企业独特的绿色竞争力与众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掌握的独到之处,使本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较长时期的战略优势。(3)可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标准。全球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的环保认证标准即绿色认证,表明绿色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而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出国际市场。

二、企业打造绿色竞争力的缘由

欧盟已经施行的weee和RoHS两个环保指令已经开始考验中国企业,“绿色大棒”向“中国制造”发起了新的挑战,对我国企业来说,构筑绿色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要求。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们向自然界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同时还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灾难,现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承受着这些苦果。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待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没有“绿色”的企业将难有市场。实施绿色战略,打造绿色竞争力,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适应现代消费观念的必经之路。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从仅仅考虑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到开始追求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绿色意识日益增强,绿色观念日渐普及。人们出于对生存环境和自身将康的考虑,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于是,以适度地禁止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在各地兴起。消费观念的“绿色”趋向,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打造绿色竞争力,开展绿色战略规划,以适应市场要求。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趋势。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世界经济发展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前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构建自己的绿色竞争力。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显得极不协调,因为从长远看来,这必将损害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构造自己的绿色竞争力。

4.培育绿色竞争力才能使“中国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weee和RoHS的施行已经对我国电气设备出口企业造成了影响。据中国机电商会预测,我国至少有300多亿美元产品将受两指令直接影响,占对欧洲出口机电产品的70%。2007年欧盟能效指令(eUp)又将逼向中国企业。指令要求欧盟各成员国最迟在2007年8月11目前制定对相关产品的具体化要求并转化为本国法规,以确保eUp生态化设计指令得以有效运作。事实上,类似于weee和RoHS这样的“绿色壁垒”并不只在欧盟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只不过欧盟的标准更为严格罢了。这样的“绿色壁垒”对于现阶段利润微薄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贸易壁垒”。如果不突破绿色壁垒,则中国很多企业极有可能面临出口无门的窘境,绿色壁垒会一票否决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构建绿色竞争力的五步法

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升我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本文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虽然现在我们也倡导绿色消费,但内容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大众对于绿色消费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食品等行业,停留在安全、健康等低级层面上。事实上,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又有益于自然生态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个人、家庭的实践。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凡是推行绿色消费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社会公众参与为主,以政府为辅。因此,要改变社会公众传统的消费观念,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绿色消费,参与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创造绿色生活之中,只有这样,绿色产品才有市场,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才有动力源泉。

2.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政府决策思路的转变。我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生产提高绿色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推出绿色GDp试算、施行绿色采购等,但政府对于绿色竞争力的重视还远远不够。鉴于此,必须实现政府决策思路的转变:将绿色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升到与可持续发展同等的高度,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绿色竞争力不足不仅会影响未来经济的发展,而且其已经影响到了目前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传统的“唯速度论”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绿色竞争力就没有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这已经成为不容置辩的道理。

3.完善绿色管理体系。绿色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国际通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环境意识培养、机构和职责制定、环境指标计划等内容。目前在国内,家电和电子消费类企业推行较早。如联想已经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计划、绿色商务管理计划等,推动国内pC行业环保标准的提升。

4.开展绿色营销。这是企业获得绿色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通过相关营销活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引导消费者重新识别品牌价值,并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这样,企业可以巩固其绿色产品市场地位,开拓绿色市场容量。

5.提高绿色检测技术水平,对绿色认证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对于什么是绿色产品、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绿色产品,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这需要国家和相应的行业协会根据相应的绿色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加大对绿色检测技术的研究,尽快修订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检测标准,不断提高我国的绿色检测技术力量与设备水平,同时建立规范的绿色认证机构,并对绿色认证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黎冲森,陈振烨.绿色盈利法则[J].经理人,2008,⑶.

[2]杜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2000,⑷.

[3]梅莉,左鹏,绿色营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徐惟.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6,(10).

绿色消费趋势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营销;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日益提升,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紧锣密鼓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由于发展中的短视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悄然出现,以环境换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隐藏的弊端和矛盾正在显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发展赋予了现代企业营销观念新内涵,培育绿色营销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日趋绿色化,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尽快同国际接轨,发展绿色营销,在国际市场的绿色竞争中抢得先机。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现状

1、绿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随之变化。商品消费注重其品质与文化内涵,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趋向健康、质量、品位、突显个性等方面。因此,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在线绿色消费者群体已经达到6500万人,2015年全年阿里网络零售平台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00万吨,阿里平台上绿色消费者近四年增长14倍,2015年规模超过6500万人。虽然,目前安徽省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中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者仍愿意购买低价的非绿色环保产品,但随着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以及沿江经济带,经济得到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加强,绿色生产需求将不断扩大,未来势必将形成一股绿色消费潮流,在这一趋势下,经营灵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中将具备显著的优势,因此,未来更多的中小企业将选择绿色营销。

2、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营销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基石,而安徽省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升迅速。2015年我省共申请专利127709件,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2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8314件,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36.7%,增幅居全国第6位。在科研载体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省验收和在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548家,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方面,2016年1月至7月,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838亿元,同比增长20.5%。可见,安徽省企业在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

3、地方政府鼓励企业绿色发展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全省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诸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环保的政策。如:安徽省经信委颁布《关于在工业领域开展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对列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的企业、项目、技术、产品采取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示范推广、扩展融资渠道等保障措施。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方向,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诸多产业政策的实施为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绿色营销问题分析

1、企业绿色营销观念落后

安徽省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环保观念不强,多数是迫于法律威慑才采取环保措施。在多数行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依然对资源投入依赖过重,走的还是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投入高、产出低,资源、能源浪费过多,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绿色含量较低。虽然也有部分企业意识到未来产业发展同节能环保的密切联系,开始实施绿色营销,但由于成本高、产品回报周期长、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使这些企业更多的仍停留在表面,将绿色营销作为一种促销手段,甚至以能环保作为噱头炒作,利用消费者盲目追求绿色消费的冲动获利。而这最终将损害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丧失信心,同时也从长远上为企业绿色营销制造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2、企业绿色营销策略不足

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中小企业绿色营销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安徽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现有的营销组合策略还难以满足其绿色营销的需求,集中表现为两方面。首先,缺乏将绿色营销策略贯穿企业整体运营的观念。多数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中,迫于成本压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绿色营销仅局限于产品促销阶段,而由于产品信息不对称,最终可能导致虚假营销,使绿色产品在市场上难以为继。其次,绿色产品策略上存在缺失。中小企业在绿色产品制造中,多数关注的是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忽略了产品包装材料、运营方式、产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环境效益,而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将产生大量废物,危害环境。环保部《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年,信息的24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

3、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不足

绿色消费观念同社会文化、教育、收入、个人等因素息息相关。虽然近几年安徽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态势,但消费者整体素质偏低,认知水平跟不上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大部分消费者仅对于节能环保产品有所了解,而对于企业采取的绿色营销行为,理解并完全接受的很少。同时消费者整体消费意识仍相对落后,尤其在皖北和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低,食品消费支出高,消费者购物时只能被动的以价格为导向,而降低环境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这对于风险承担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即便有实施绿色营销的意愿,面对大部分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短期内难以培养的现状,也将不得不放弃绿色营销策略。

三、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绿色营销的路径选择

1、转变生产经营观念,紧跟绿色企业标准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大力倡В消费者在选用产品时将更加重视产品的绿色属性,消费观念的改变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当下,安徽省中小企业应当重视绿色消费带来的发展机遇,将绿色营销引入企业决策,以成本化的观念去理解环境投资,将其计入绿色产品的价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而在国际环境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既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又有更强劲的国际竞争。因此,安徽省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以国际标准为指导,将绿色标准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以标准国际化规范和引导企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2、确定绿色产品营销组合策略

将绿色营销观念融入企业运营全环节。首先,在产品开发阶段,要及时寻找、分析和评估绿色市场机会,针对市场需求快速开发出具有产品整体概念的绿色产品;在设计、开发和生产阶段,要以绿色质量管理为核心,将资质有效利用和绿色创新密切结合:在绿色包装阶段,要从材料、运输、使用等方面寻找绿色包装的新途径。其次,价格制定中,精确考虑绿色营销所造成的成本,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对于绿色产品的价格补贴,通过工艺和技术的提升,逐步降低成本,在遵循市场规律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制定价格。第三,营销渠道建设中,初期可选择建设以专营店为主的专用渠道,建立消费者的产品认知,中后期可采用互惠、互利、共赢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的中间商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第四,绿色促销活动中,企业可选择绿色广告、绿色推广、绿色公关、绿色传播等手段,传递企业绿色形象,启动消费者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3、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趋势篇4

趋势一、门窗、幕墙市场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国内需求将逐步增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各地城市改造及新城建设的拉动下,铝门窗、幕墙市场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趋势二、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辅助的市场结构。目前,门窗幕墙行业已经形成了以100多家大型企业为主体,以50多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批大型骨干企业完成的工业产值约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在国家重点工程、大中城市形象工程、城市标志性建筑、外资工程以及国外工程建设中,为全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成为全行业技术创新、品牌创优、市场开拓的主力军。

趋势三、受节能政策影响,国内铝合金门窗幕墙产品结构将有较大改变。铝合金幕墙仍以明框、隐框、铝板幕墙为主,单元式幕墙在大、中城市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铝合金双层、智能、遮阳板幕墙将逐渐成熟和提高。铝合金门窗在建筑门窗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保持在55%以上,产品结构有较大变化。受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能源危机的影响,节能环保型的铝合金门窗、幕墙的使用比例将有较大提高。

趋势四、环保、节能将成为门窗幕墙企业发展的主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奥运工程也必然是高标准的绿色工程。而随着小康生活的到来,消费者对自己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消费成为主导建筑消费市场的主导观念,绿色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绿色商机。因此,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发展高性能、高技术生态建筑幕墙及门窗,不仅要从建筑外观效果、幕墙及门窗自身的基本物理性能以及造价等方面去思考,也要把幕墙及门窗的整体设计与生态环境挂上钩,针对建造后的幕墙及门窗能具有良好的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给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

趋势五、铝门窗幕墙产品差异性小,竞争更加激烈。铝门窗、幕墙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门窗幕墙行业已进入初步成熟期,竞争程度激烈,导致目前各企业利润降低。建筑门窗市场产品日渐丰富,形成了以铝、塑、木、钢四大材料为主的多元化市场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出现更多新产品,铝门窗、幕墙产品与其他行业比,产品差异性小,竞争更加激烈。

绿色消费趋势篇5

1.1符合人类对环境发展的需求,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中,会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纵观每次金融危机暴发时,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基本都是靠出台刺激经济计划,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领域,尽管可能会促使经济走向复苏,但是这种经济复苏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以损害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迫切需要对整个经济结构和行业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必须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经济与传统行业经济发展相比,能有效地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力冲击,大幅度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1.2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1)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更是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坚持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主要导向,对其措施进行持续实施,使节能减排工作穿插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得到创新业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持续努力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对节能溅排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投资不多,见效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的重要特点。

2、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未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

当前由于受到政府投资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绿色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项目融资比较困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基本问题,缺乏对新型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此外,我国目前发展绿色经济的融资平台比较单一,整个绿色产业规模不大,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容易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信贷支持不能及时到位的局面。我国银行在进行绿色项目贷款时仍采用传统的贷款模式,缺乏相应配套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发展趋势。

2.2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一方面,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绿色产品因其含有较高的技术创新和较低的污染,其价格一般比较高,属于高层次的理想消费,但是当前我国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绿色产品管理机制,导致到多数的消费者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的状况,致使我国绿色消费始终处于低位消费的起始阶段。

3、加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依照环境规划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培育绿色行业和产品,实现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成功经验,杜绝先利用后节约的能源利用模式。国家还应建立配套的绿色经济跟踪和评价机制体系,科学认识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立法执法力度,不断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认真落实,对绿色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应给予优惠待遇和奖励措施;对那些违背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进行限制、惩罚或责令其停业整改。

3.2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实行绿色营销道路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绿色营销模式。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渗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充分做好绿色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调研,不断提高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出适应消费者绿色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组,用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的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在汽车、纺织等行业中加大绿色推广,充分做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对绿色产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强企业间的绿色合作。

3.3转变传统消费观,培育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加大宣传,积极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国家应规定相关部门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教育,强化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管,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全民绿色消费氛围。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实行绿色消费的现实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引导人们选择无污染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及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逐步实现绿色消费模式。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

4、结论

绿色消费趋势篇6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消费趋势篇7

【关键词】绿色酒店两型社会绿色消费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及世界环保大会的召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酒店是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酒店能否创建绿色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通过节能、节电、节水,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关注顾客的健康,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倡导绿色消费,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商务部要求,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初期的投资较大,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投入了成本、精力,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投资大、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由于初期投资较大,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部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早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级别,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营造绿色氛围,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消费意识淡漠,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要消除一种误区,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酒店业创新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8。)

【参考文献】

[1]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冉燕:创建绿色饭店引导绿色消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绿色消费趋势篇8

[关键词]绿色消费认知行为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为保障国内生态,不仅提高了环境保护的规范标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产业界所面临的环境议题已日趋国际化,其中环境保护运动这一趋势,对我国而言便是一项新的挑战。基于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已与美国、加拿大、泰国以及韩国等四个国家签署环保标志相互认证;更与美国、欧盟、日本、澳洲与新西兰等国进行能源之星合作计划,故“绿色消费”的需求与重要性应运而生。

一、绿色消费的定义

绿色消费运动始于1977年德国政府推动的蓝天使环保标章计划,旨在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并改变民众的环保形态。但是此活动并没有受到各国的广泛接受,直到1987年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报告中,首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各国才开始重视并推行各种相关的绿色消费运动。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在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最小。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绿色消费的定义各不相同,现将文献整理如下:在1993年Kenpeattie将绿色消费定义为:如果绿色行销提供消费者可持续性和更为社会接受的商品,那么绿色消费就是以可持续性和更富社会责任的方式来消费。在1996年,张隆盛认为消费时考虑选用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对环境伤害较小的产品达到兼顾消费与环保的目的,这种消费可称为绿色消费。1999年董德波将其定义为在可维持基本需求的条件下,降低天然资源与毒性物质的使用及污染排放,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2001年陈曼丽和法制日报各自提出了消费者遵循五R准则,即Refuse(拒绝)、Redus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generate(再生)及绿色消费是一种权益,它保障后代人的生存与当代人的安全与健康;它还是一种义务,提醒我们,环保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的说法。

绿色消费是在对人类消费活动进行理性反省与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总结与归纳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把绿色消费归纳定义为: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即可称为绿色消费。

二、绿色消费的起源与发展

绿色消费的思潮起源于1970年末期的欧洲,由德国内政部与联邦环境署提出讨论,德国首先于1977年推出蓝天使计划。1979年即开始实施“蓝天使”(Blueanglemark),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动全国性环保标章制度的国家,其目标为引导消费者购置对环境不利影响较小的产品,鼓励制造开发及生产对环境友善的产品,以环保标章做为一种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期盼着能通过消费行为导向改善生产产品的品质,以有效提升环境质量。自1980年以,各先进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会到地球的资源有限,环境的脆弱和维护生存空间迫在眉梢,因此纷纷采取各种行为以响应绿色消费。

近几年来绿色消费主义开始受到国际的重视,为配合这股世界的潮流,我国行政院于1992年12月起正式委托化工院污染防治中心推动环境标志制度,颁发“环保标章”,引导产业界生产绿色产品,并倡导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选用印有环保标章的产品,希望藉由此类商品的推广,提升人民对于绿色消费的意识及大家动手做环保的习惯。

2002年起,全国开始限用购物塑料袋与塑料类免洗餐具等工作,希望藉此改善民众生活及消费习惯,以减缓环境资源消耗的速度、减少污染、降低废弃物带给环境的负荷。以这样地区性、全国性制订环保法规,甚至以国际性联合抵制的方式来推动环保、执行绿色消费,似乎颇具效力,但以美国的绿色消费运动来看,其实这样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各界开始对现行的绿色消费运动提出深刻的批判。

三、在购物时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生产着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文明、科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人们的消费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绿色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1世纪是一个绿色经济的世纪、绿色消费的世纪。发展绿色消费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今后的长期的艰巨任务。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消费迅速成为各国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在瑞典,85%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支付较高的价格;加拿大80%的消费者宁愿多付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这说明购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环保,这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健康和安全,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对保护环境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购物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购物时要考虑到环保将直接影响你将来的生活质量。这里有几条建议,它能让购物更加的环保。

1.购买(大量)散装的物品――量的多少问题。当你购买大量的你能用到的商品,可以减少在包装上面的浪费。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垃圾来自这些包装,在我们每消费1美元中就有10美分是花在这些我们要扔掉的包装上的。而这些包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建立环保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污染浪费。相关研究表明:环保意识能够激励人们改变自身的行为,以达到缓解所关注的问题的目的。

2.少购买一次性产品――可任意使用的剃须刀、照相机、塑料杯和塑料碟子都是我们贪图方便而破坏环境的例子。这些东西出厂后,在你手上稍作停留,然后就直接变成垃圾。买那些可以长久使用的物品。用布做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无论什么时候可能或者不得不用纸巾,也必须确定这些纸是由百分百可循环的材料制造的。

3.用可充电的电池――常规的电池含有镉和汞,必须以危险的垃圾标准来处理掉它。可充电电池寿命更加长久,花费更少且不会给河流带来毒物的污染。

4.购买水流小的淋浴喷头――在龙头中安装通风发散装置和安装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减少50%家庭水费的支出,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的保存。

5.购买简洁的日光灯――这使你所能做的节约能源和节省钱的最简单的事之一。简洁的日光灯寿命是白炽灯的10倍以上。用简洁的日光灯每替换三个白炽灯,一年内可以节省60美元和300磅的二氧化碳排放。

6.用天然的、无公害的物品代替化学制品家具和杀虫剂――按照美国环保局的说法,美国家庭中拥有的污染物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家庭的2至5倍,究其原因是家庭清洁剂和杀虫剂用的比较多,且留有很多残余物。当前美国一年要用8千万磅的杀虫剂,大部分都会被排入河流以及渗入到地下水中。购买那些无毒害的清洁产品和利用那些天然的害处可控的方法来消灭害虫。

还有上百种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抵抗全球气候变化,即便只有一半的人来这样做,它的好处还是无穷的――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将来的子孙后代。

但总地说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绿色消费还有很大差距,现实中,绿色消费只是作为一种时尚,广大公众主动选择绿色消费的动力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绿色消费在我国存在障碍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够,绿色消费观念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更未深入人心。很多人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并不很了解,对它的作用也不清楚。为此,我们必须以绿色消费的正确认知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确立人们的绿色消费观为根本,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进我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全球环保标章网络组织研讨会暨年会在我国顺利举行”.环境标章简讯,2002.30.

[2]Chan,R.Y.K.environmentalattitudesandbehaviorofconsumersinChina:Surveyfindingsandimplications.JournalofinternationalConsumermarketing,1999,11(4):25-52.

[3]易必武.绿色消费问题及其绿色营销促进.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4):64-68.

[4]Kenpeattie著.梁锦琳,陈雅玲译.绿色行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Greenmarketing,1993,(5):236-254.

绿色消费趋势篇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http://、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中心城市,有必要且有条件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先行先试,谋划新的战略思路,把握新的建设主题,通过明确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实现武汉发展的新跨越。

一、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武汉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消费推进等方面不断加强,为武汉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要充分地向低碳城市转型,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从经济结构来看:重化工结构特征明显,工业仍是节能主体。武汉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6.76%。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行业比重较大,能耗水平相对偏高。2010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造纸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工业能耗的主体。

2.从能源消费来看:消费总量增幅趋缓,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随着城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710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0年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65.2%。能源资源储量构成和能源生产构成状况,决定了我市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也难以决定性的替代传统能源,这种当前的能源转换鸿沟,只能更大程度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从碳排放情况来看: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从碳排放强度来看,近年来,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万元gdp能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已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06吨/万元,比2005年的1.36吨/万元下降了28.3%,明显低于全省单位gdp能耗水平,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4.从森林碳汇来看:国家森林城市成功获批,绿色发展空间可待拓展。我市确立了以“水乡林城、生态武汉”为主要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城市森林覆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63%,活立木蓄积量619万立方米,全市森林面积224万亩,并先后被授予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不断优化的森林环境和绿地体系,将在无形中提高我市的碳汇能力,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基础。

5.从绿色消费来看: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推进示范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绿色消费,选择与广大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等领域,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着力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空间。绿色建筑方面,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展了15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绿色交通方面,扎实推进了国家“十城千辆”示范工程,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系统初步形成。绿色照明方面,深入推进国家“十城万盏”试点,加快了led等新光源在武汉市照明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二、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武汉市在低碳发展上应立足我市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健全低碳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新路。

1.武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上应兼顾低碳化和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有经济、无低碳的传统的褐色经济,也不是有低碳、无经济的纯粹的污染治理。特别是我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需求正在急剧增长,不仅要注重低碳,还要加快发展。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来全面提升我市的碳生产率,从而进一步加强武汉城市低碳竞争力。

2.武汉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上应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

排放的相对脱钩。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绝对脱钩,即二氧化碳排放随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增长,这是发达国家采纳的低碳经济方案。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正增长,但是排放的速率低于经济增长或低于不采取政策措施的所谓基准情景(bau),这是相对脱钩的低碳经济。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武汉市当前建设低碳城市,重点应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对脱钩。

3.武汉低碳经济发展主要环节上应重点抓好经济过程

的转化环节。低碳经济的发展领域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过程的进口环节,从能源结构上减少二氧化碳;二是在经济过程的转化环节,提高工业、交通、建筑三大耗能领域内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基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在经济过程的输出环节,通过保护森林和发展绿色空间吸收二氧化碳,提高碳汇以及发展碳捕捉能力。未来5~10年内,我市低碳经济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碳捕捉能力。

三、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武汉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要立足全国领先发展,从发展低碳产业、研发低碳技术、倡导绿色消费、营造低碳环境等几个方面实现突破,科学谋划,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武汉市低碳经济的率先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把低碳产业作为直接助推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第二,要加快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与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相关的产业,打造武汉经济新的绿色增长点。第三,要把推进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电子

转贴于http://

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支柱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两型化发展,努力构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同时,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物流、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业的功能配套,努力构建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http://源使用效率。第一,完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不断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武汉能源的使用效率。第二,要充分挖掘武汉作为重化工集聚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循环资源,保持循环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物资回收再利用网络体系,策划建设武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引导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全面实施城市节电、节燃气工程,加强电力和燃气需求侧管理。要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推行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要全面执行政府机构及公用设施用能标准及管理规范,推动全市政府机构、公用设施节能改造。

3.优化消费过程,创建低碳型消费模式。第一,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培育低碳生活方式,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和引导,在全市形成良好的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模式。第二,要加快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全社会尽量形成“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倡导选择绿色商品,对使用禁止的产品和消费过程中垃圾处置不当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予以处罚。强制性执行垃圾分类义务回收。第三,加快推广绿色消费方式。继续发展网上交易、邮购和电子商务,不断提高无纸化流通、无纸化经营和无纸化管理比重,减少流通的物质消耗和污染。引导企业进行更加全面的绿色采购,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识的商品和设备,为企业绿色采购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鼓励利用再生纸,推动公务车节油和绿色采购。

绿色消费趋势篇10

【关键词】绿色包装;食品绿色包装;国内外现状

1、绿色食品包装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向绿色食品包装行业推荐国际上通用的“3R+1D”的包装原则,即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可降解。也就是说,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到其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绿色包装和绿色食品的结合构成了对环境保护的有机体。在重视环境保护的世界氛围中,绿色包装在销售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睬。新世纪“绿色包装革命”是新一轮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良好的绿色包装几乎成了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间的通行证,它把绿色食品塑造成良好的品牌,保证绿色食品质量,成为将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可以肯定带有浓厚环保气息的绿色包装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食品的包装是与人类相关最为密切的,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接触它,它影响着人们的一切,因此,绿色食品包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建立绿色食品包装体系意义重大,发展绿色食品包装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21世纪环保的必然抉择。

2、绿色食品包装的种类与发展方向

对于绿色包装材料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一个标准,包括5种产品:纸浆、纸板涂膜、植物纤维、淀粉、可降解塑料。在当今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兴起“无污染、无公害”的包装产品,这些包装都要求用料省,废弃物少,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用燃烧或其他的方法处理时无第二次污染;废弃物可以自由分解,这也是各国在包装领域研究的几个方面,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包装废弃物形成的数量很小或最低的环境污染。在食品包装方面,朝绿色、无污染方向发展是一重大趋势,绿色食品必须要有绿色包装,已成为新世纪绿色食品的包装新时尚,成为包装的主流。

3、我国积极发展绿色食品的绿色包装让绿色与国际接轨

3.1顺应循环经济时代的要求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也叫绿色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说明,缓解我国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刻不容缓。绿色循环经济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的包装设计制造业是绿色循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绿色食品包装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与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2面向世界,突破材料限制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庄子就曾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尤其在注重人权、尊重人本精神的今天,要想用出色的产品成功征服世界,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出口商品的包装材料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规定,才能被准许输入该进口国,否则进口国海关将不放行,许多国家以法规形式对进口商品的包装材料进行限制或进行强制性监督和管理。为此,我国做了许多工作,一是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包装容器或标签上所使用的颜料、染料、油漆等应采用不含重金属的原料,作为接合材料的粘剂,除应不含毒性或有毒成份外,还应在分离时易于分解。二是尽可能使用循环再生材料。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可循环再生材料多是再生纸,以废纸回收后制成的再生纸箱、模制纸浆、峰浆纸板和纸管等。三是积极开发植物包装材料。植物基本上可以延续不息地重产繁殖,而且大量使用植物一般不会对环境、生态平衡和资源的维护造成危害,受到国际包装市场青睐。四是选用单一包装材料。这样不必使用特殊工具即可将材料解体,还可以节省回收与分离时间,避免使用粘合方法而导致回收、分离的困难。

3.3包装设计突出环保内涵

设计者必须调查国际市场对环保包装的具体要求,例如出口国有关环保包装的法规,消费者环保消费观念的深度、绿色组织活动、环保包装发展趋势等,以便在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另外在包装设计中还应考虑突出环保营销的标志,这种标志不同于环境标志,可由制造商、供应商或批发商自行设计,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上有特定的环境品质以取得消费者的好感,达到扩大营销的目的。

4、结语

随着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减少,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循环经济模式的日益成熟,发展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已经势在必行,保护环境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绿色包装是国际环保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环境保护与健康生活浪潮的冲击,绿色食品成为人们购物首选,而绿色食品的包装也要符合绿色的要求。绿色食品必须要有绿色包装,这已成为绿色食品包装新时尚,成为包装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盛龙,季峰民.绿色包装包装工业的未来[J].印刷技术,2004(5).

[2]彭珊珊,丘讯安.食品包装新材料[J].包装工程,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