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十篇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十篇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26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1

随着网络、通信科技日益发展,新型诈骗应运而生。所谓新型诈骗,是指通过网络、电话等非接触方式实施诈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心得体会5篇

防电信诈骗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防范电信诈骗心得体会

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电信诈骗心得体会范文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一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她被诈骗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陌生的异地电话,对方声称是某购物网站的客服,并告诉我朋友她在他们网站所购买的某某商品由于尺码缺失,要进行退款。朋友当时有所顾虑,但是见对方将自己购买的网站甚至物品具体信息都讲述的分毫不差,便放松了警惕,随后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一个QQ号码,对方也将订单的具体信息在QQ上再发了一遍,并留下了一个退款的网站。朋友照着点了进去,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购买的网站看不出任何分别,但是网址却不是官方的网址,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临时做的网站。朋友便也没有过多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称为了安全验证,欺骗朋友把银行卡的密码也填了进去。随后,验证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面,这时候,对方在电话里要朋友快速填入验证码,否则会超时无法退款,朋友便在洗脑般的状态下填写了两次____发送的付款的验证码。随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里面近万元的存款已被转走,这才恍然大悟被诈骗了。

通过我朋友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其次,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无论如何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密码的,密码泄露,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验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趁。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二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为切实提高广大学生对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现将有关防止网络(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提醒如下:

一、网络诈骗

1“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2、网络购物类诈骗

是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商品而发生的诈骗案件:

—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宝,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诱骗事主使用先汇款后交货的不安全交易方式。

—骗子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二、冒充熟人诈骗

部分大学生到异地求学,使得不法分子趁机利用父母的担心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骗子自称是学生的某位老师,常以学生生病,急需住院或手术为由,要求家长汇款。

冒充QQ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_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要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三、网上中奖诈骗

当您登陆QQ或打开邮箱时是否会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您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您将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

四、特别提醒

面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手段,应该如何有效地识别、应对和防范?别着急,警方给您支招:

1、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

3、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人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你来不及分辨真假,并催促你办理。

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4、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辅导员等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三对虚假链接钓鱼方式,支付平台目前采用的“防火墙”有:“时间戳”、确认正确域名、设定交易时间敏感值、核实过滤支付来源的网址等。“‘时间戳’就是,在支付各个环节中都加入时间记录,当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范围时,订单将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进行支付,需要重新生成订单才能完成支付。并且,当支付来源网址与商户在支付平台登记的ip不一致时,交易也会被阻止。

对木马病毒这种更加隐性而高级的手段,支付平台一般使用加验证码和二次确认等方法,识别人工操作和木马的机器操作行为。用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户的便利性受到影响,但对打击木马型钓鱼收到了明显效果。

所以,网络买家们在购物时不要埋怨支付平台一道又一道的繁琐验证程序,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保护你的权益而设置的措施,另外,也要谨慎面对网上的一些低价商品信息,比如免费送,或者价格非常离谱的。特别是非正规网购平台,有的人通过QQ邮箱发送的链接。这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钓鱼链接,一旦登陆后输入了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盗取了。一般来说选择正规的电商网购平台,使用如旺旺这样的安全聊天工具会好很多。

另外,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这也促使了许多人利用高科技诈骗钱财,破坏人们的财产利益。现在的骗子无处不在,甚至就在你身边,可要多加小心你的口袋哦!

当今最为广泛的诈骗方法无非就是冒充“朋友”向你发QQ信息、打电话、发短信,“我遇难了!”拜托你马上“救急”汇款。看在朋友的份上,你汇了款后才得知你的“朋友”已经逃之夭夭。最后,遇难反成自己!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就是冒充公安机关逮捕你这个所谓的“犯罪嫌疑人”,说你绑架,贩毒等罪案,再通过打电话和发信息的方式,步步引诱,甚至绑票赎金,将银行账号的钱转走。“公安机关”反成“嫌疑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无语伦次!

“你中大奖啦!”这是最为普遍的诈骗方式,骗子往往冒充“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知名节目,传来佳音,你中大奖,只要交一点“保险费”,“税金”就可以领取大奖,机会不容错过,再不来就没有啦!你付费以后,“大奖”消失的无影无踪。看来,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大奖”吧!

令人最不可思议的还是“欠费”,电话欠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还是有许多诈骗发生:我是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您的电话、电视、宽带账户欠费了,请缴纳“滞纳金”!没想到“滞纳金”最后进了骗子的腰包。

“天上掉钱啦!”你在街头发现一大笔钱,跑去捡起。谁知,骗子在假钱上下药,趁你昏迷之时,取走所有的贵重物品,当你起来以后,发现财物被骗子一扫而空,后悔莫及啊!你见过天上掉钱吗?做事还是谨慎为好!

你发现了吗?网上购物往往要比市场价低得多,许多人为贪小便宜,谋利益,在网上汇款,数月后毫无音讯,“你上当了!”看来,不要总是想着会有好事发生哦,即使市场价贵点,但质量和品质还是有所保障的,可要当心啦!

骗子无处不在,利用数不胜数的手段处处诈骗,千方百计,步步引诱,你时刻小心着吗?防止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哟!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一定不会上那些可恶诈骗团的“鱼钩”了。

小心“防”诈骗,安全“0”距离,只要我们谨慎行事,捂紧口袋,正确判断,就能远离诈骗,远离骗子!防止诈骗,从我做起,欧耶!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五通过几个案件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这个时代,银行也同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不法分子违法操作的案件风险,如票据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客户信息、银行的薄弱环节进行诈骗,此类案件在近几年呈高发状态。而作为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经办业务直接接触客户,提高自身的防诈骗能力尤为重要,既担负着避免银行的经济损失,又担当着告知客户风险点的义务。在自身操作技能上必须做到规范操作无懈可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决不能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2

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参考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一

20x年5月6日,我们班开展了防诈骗观影活动。该影片介绍了我们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时刻屡次发生我们周围。因此,我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我们观看的影片介绍了诈骗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许多诈骗手段,如:atm机诈骗,网络诈骗等。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骗局,我们都不禁提出了疑问。而我们结合图文和自身收集到的案例向同学们解释其中的”技窍”后,大家头上的疑团才开始散开。诈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但是人们在第一次知道这些诈骗手段时的反应还是比较惊恐的。

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为了帮助大家识破一些网上和电信诈骗,我们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供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参考,实际上诈骗手段虽然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凭借着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识破这些诈骗伎俩。

利用银行卡消费在现代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我们对银行卡的诈骗手段以及网上银行安全交易问题却不是很清楚,本次为我们介绍了防银行卡诈骗对策,安全刷卡消费技巧以及如何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交易,这些知识使我们对银行卡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认识。我们都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对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防骗意识,因此我们在影片中都获益匪浅。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二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20__年11月6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班会流程如下:

一、介绍此次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观看幻灯片(有关诈骗案例、分析和提醒)

三、本班同学讲述自己受骗或者防骗的亲身经历乘火车上车时被盗的事例、因同情心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国家教育局困难补助等事例、网上购物非法链接等

四、班主任发言:

①乘车时应注意的防范安全;

②网上购物应如何预防被盗情况;

③同学或朋友之间借钱应注意的事项;

④讲述有关发生在井冈山大学的被诈骗事件;

⑤总结关于本次防诈骗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总结:

在许多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学习生活和社会都是美好的,他们认为生活上只有快乐和幸福,没有意识到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许就在他们放松警惕时,就可能给他们带来财产损失,造成人员伤亡;他们会认为在社会上都是善良的,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些人只为利益而活的或为生存而活的,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诈骗伎俩、如何防范诈骗手段。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生活和社会。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三

前段时间外公的老人手机坏了,我一直想给外公换个手机。可是手机这么贵,动辄两三千,就算我花掉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也不够呀!所以我经常打开淘宝网站看一看,盼着他们办活动,降价。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微信昵称为“x手机专卖店”的陌生人添加我的微信。通过后,对方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我点开一看是一张价目表,其中一行显示:某知名品牌新款手机——500元。不会吧?这款手机实体店卖3000元的呀!接着他不断向我”甜言蜜语“:“小姑娘,你最近经常浏览淘宝,肯定很想入手一台新款手机吧?今天史上最低活动价一出来,我就想着通知你,毕竟学生党是最需要照顾的!”我盯着屏幕,幽幽地回道:“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呢?”这句话刚发送完,对方就以“复制粘贴”的神速回复我:“我是内部员工,每年年底都有福利,我这是把个人福利转让给你呀!”他的这番说辞让我动摇了。

纠结中,我去翻看他的朋友圈。打开一看,他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宣传手机,有交易记录,有一箱箱的手机,还有一些客户的使用反馈。这下我彻底被说服了,当即就给对方转了500元。

过了一会儿,妈妈过来问道:“我的手机短信提醒,你刚支出500元,干什么用了?”我得意洋洋地告诉妈妈:“您老绝对没想到我用500元给外公买了3000元的x手机!”瞬间,妈妈拉长了脸,吼道:“平时怎么教育你的?别贪图便宜!这钱我看是要打水漂了!”“不可能,我看了他的朋友圈,很专业呢,有很多交易截图!”我辩解道。“快,手机给我!”我把手机递给妈妈,这时,妈妈冷笑了一声,点开对方朋友圈说:“看,这反反复复都是一个人,这人难不成是手机专买户,隔三差五就买台手机?这分明就是他的小号嘛!”顿时,我哑口无言!妈妈趁热打铁教育道:“不信,你去问问他有没有营业执照?”我发消息问他,没想到他直接删了我。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3

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

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

>>“网络钓鱼”:如何钓走你的钱网络钓鱼如何防范?“网络钓鱼”行为的定性网络钓鱼攻击的幕后小心!“网络钓鱼”就在你身边何谓网络钓鱼以及如何识别浅析网络钓鱼的危害和防范DKim:对付网络钓鱼的新武器FBi的网络钓鱼执法术由网络钓鱼文看网络谣言的净化机制如何避免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基于服务的网络钓鱼综合防范体系的研究基于双向认证的“网络钓鱼”攻击防范技术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与识别技术基于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的防御研究网络钓鱼的常用伎俩和防范对策卡巴解密网络钓鱼为您支招如何防骗从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看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的影响网络钓鱼攻击的防御技术及防御框架设计垂钓者还是被钓者 网络时代的钓鱼危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exploit.mhtRedir),后者利用ie浏览器的mHt文件下载执行漏洞,在用户不知情中下载恶意CHm文件/icyfox.js并运行内嵌其中的木马程序(trojan/pSw.QQRobber.14.b)。木马程序运行后,将把自身复制到系统文件;同时添加注册表项,在windows启动时,木马得以自动运行,并将盗取用户QQ帐号、密码甚至身份信息。

利用用户弱口令等漏洞破解、猜测用户账号和密码。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贪图方便设置弱口令的漏洞,对银行卡密码进行破解。如2004年10月,三名犯罪分子从网上搜寻某银行储蓄卡卡号,然后登录该银行网上银行网站,尝试破解弱口令,并屡屡得手。

实际上,不法分子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网络钓鱼”防范知识

(一)针对电子邮件欺诈,广大网民如收到有如下特点的邮件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打开和听信:一是伪造发件人信息,如;二是问候语或开场白往往模仿被假冒单位的口吻和语气,如“亲爱的用户”;三是邮件内容多为传递紧迫的信息,如以账户状态将影响到正常使用或宣称正在通过网站更新账号资料信息等;四是索取个人信息,要求用户提供密码、账号等信息。还有一类邮件是以超低价或海关查没品等为诱饵诱骗消费者。

(二)针对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的情况,广大网上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核对网址,看是否与真正网址一致;二是选妥和保管好密码,不要选诸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建议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尽量避免在不同系统使用同一密码;三是做好交易记录,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平台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和打印业务对账单,如发现异常交易或差错,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四是管好数字证书,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交易系统;五是对异常动态提高警惕,如不小心在陌生的网址上输入了账户和密码,并遇到类似“系统维护”之类提示时,应立即拨打有关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六是通过正确的程序登录支付网关,通过正式公布的网站进入,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网址或其他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

链接

针对虚假电子商务信息

广大网民应掌握以下诈骗信息特点,不要上当:一是虚假购物、拍卖网站看上去都比较“正规”,有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等,有的还留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和信用资质等;

二是交易方式单一,消费者只能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购买,且收款人均为个人,而非公司,订货方法一律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

三是诈取消费者款项的手法如出一辙,当消费者汇出第一笔款后,骗子会来电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人再汇余款、风险金、押金或税款之类的费用,否则不会发货,也不退款,一些消费者迫于第一笔款已汇出,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再汇;

四是在进行网络交易前,要对交易网站和交易对方的资质进行全面了解。上交易系统;

五是对异常动态提高警惕,如不小心在陌生的网址上输入了账户和密码,并遇到类似“系统维护”之类提示时,应立即拨打有关客服热线进行确认,万一资料被盗,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银行卡、证券交易卡挂失;

六是通过正确的程序登录支付网关,通过正式公布的网站进入,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网址或其他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

其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一是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

二是注意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家与互联网打的交道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大家获得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有人在网上不断上当受骗,心理学家魏广东老师说:“容易受骗的人总是容易受骗,不容易受骗的人总是不容易受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网络上鱼龙混杂,让人防不胜防,还是被骗者警惕意识不高,跌在了自己的贪念上?上当受骗后又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本刊记者通过对网络、电话、电视购物等骗局的分析,及其对心理学家、律师、警察等的采访来为大家拨开重重迷雾,希望下次受骗的人不再是你。

【警示案例】

相似的陷阱,总有人掉落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很多网络、电话、电视购物骗局都有相似性,比如都以低价做幌子,都打着正规商家的旗号,都要求消费者先付款后签收等等。相信以下这些案例大家也都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这些事情,有些甚至是我们自己或朋友们经历过的。

【e-mail以假乱真,97万美金不翼而飞】

广州增城市某公司翟某有一天向公安机关报案称有人用电子邮箱al**假冒其公司用于贸易业务来往的电子邮箱al**,并以集团的名义群发邮件给公司客户,声称公司收款账号已更改,要求将货款汇至新账号而成功实施诈骗三次,涉案金额为97万余美元。

案发后,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人员出差上海、北京等地开展相关侦查工作。经侦查查明,涉案银行卡号(归属地)涉及上海、北京、山东青岛三地,涉案人员取款行为地在北京。最后,警方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将涉嫌取款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由于办案及时,冻结了涉案款,将被骗款退回给客户,挽回了受害人损失。

据广州警方介绍,目前,广州市已发生多起外贸公司汇款被骗的案件,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攻击有境外贸易往来的公司互联网上的电子邮箱,窃取公司的商贸洽谈内容,随后仿冒或伪装成收款方公司的电子邮箱,向交款方公司电子邮箱发出更改收款的账号,导致汇款被犯罪分子骗走。警方提示从事外贸事业的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在邮件内谈及账号和交款事项。如果要谈的话,最好使用安全级别比较高的邮箱,所发的重要邮件也要加密。最好和客户约定交款方式,一旦出现更改账户之事双方约定要打电话确认。万一出现被骗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报案,这样有利于追到钱款。

【兼职刷信誉,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方是个在校大学生,为减轻父母负担,想自己赚点生活费,同时又不想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于是打算在网上找个兼职来做。6月10日晚上,他在百度上搜索“网络兼职”,发现兼职刷信誉比较简单,回报又不错,并且这些信息都在百度首页前几条,是百度推广的信息,小方想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6月11日小方填写了对方提供的材料,然后就接到了对方下发的任务:拍盛大一卡通在线直冲1180个商品,每拍一单商品小方可获得80元的佣金。随后对方给了小方充值账号shengda2013889,并且特意叮嘱小方,这个账号是商家自动返款系统绑定小方返款的银行账号的,千万不可填错。同时对方还嘱咐小方拍下商品后截图给他们,以便给商家保留依据,并且不要给商家点击确认收货,而是要等收到返款后再确认收货,最后一定要给好评。确认账号后,小方还按照网页上的指示填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随后,小方根据对方的提示给1100个商品付了钱,共付了1023元。而当初对方信誓旦旦的付款承诺却没有兑现,并且联系人也消失不见了。

记者了解小方的案例后,也尝试着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兼职刷信誉”,百度和谷歌的首页跳出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百度首页前面几条跳出来的全都是百度推广的内容,不少“网络兼职日赚800元”的字眼很刺眼地显示在那里。相反,谷歌首页搜出来的内容大多是“网上兼职刷信誉是真的吗?”等揭示其骗局的内容。如果下次网友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建议寻找多个搜索网站去求证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搜索事实后加上“骗局”关键字也容易找到事情真相。如搜索“网络兼职骗局”,百度网站上也会跳出很多真实的材料。除了此类骗局,网络上其它的虚假信息数不胜数,都需要仔细甄别。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兼职刷信誉是最高发的网络兼职诈骗,行骗者多打着淘宝刷信誉的幌子。而很多受害者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经常上网、社会经验不足、收入不多的公司白领,基本上被骗金额都是在1000到3000左右。这种嫌疑人多选择QQ、微博、论坛、招聘网等网页发招聘的小广告。大家如果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类骗局应该还是可以避免的。

【“免费”iphone,借壳难还魂】

有很多人通过网络、电视购物、电话等渠道低价购买了iphone等原本价位较高的手机,拿到手里后发现其实是山寨得不能再山寨的手机,有的甚至连用都不能用。以下这个案例只是众多受害者所遭遇的其中一种状况。

一天,何先生接到号码为01056626764的电话,对方说是北京某某销售公司的服务员,说他们公司为扩大宣传搞活动,免费为参与活动者送iphone4s手机一台,但前提是在他们公司购买面额600元的电话充值卡,并且说手机、充值卡都是货到付款,还说不满意的话可以随时退货退款。起初何先生没有答应,后来上网一查电话,发现号码是北京在线销售的客服电话(网址:http:///index.asp),感觉是挺正规的公司。

当客服第二次打电话来时,何先生就把姓名和地址告诉了她,第二天他们公司的物流人员就把手机和充值卡邮寄了过来。两天后何先生接到邮局电话说有包裹,去了没多想就签收了,连同邮费保险充值卡一共付了699元。回来拆开后看见里面有一台手机,一张手机充值卡(其实不是卡,而是类似于超市的购物小票)。何先生按提示先拨打18801349508充值,然后拨18801374288按提示音拨打电话,但并不知道这所谓的话费能否使用。并且何先生发现那所谓的iphone4s,只是一台普通的智能机,并且是功能配件十分落后的早期产品,只是外壳伪造成iphone4s而已。后来何先生联系客服,有关人员只是以“我帮你问问看”或是“我联系你当地的客服,让他们尽快帮你换”之类的借口搪塞过去。之后何先生再拨打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直接把电话挂了。吃亏后的何先生网上提醒大家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世界上本没有这些平白无故的好事。

该案例中的何先生被骗子说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现自己手机上显示对方的电话号码是正规网站的电话,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各种改号软件充斥市场。即便对方的号码是可信的也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可信的,不能只通过一个来电显示就相信对方。第二点是,货到付款方式其实也给何先生留下了挽回损失的机会,但何先生并没有先验货,而是签收付款后才发现是假货。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凭空在某活动中成为幸运者,而领取礼品前需先掏钱的行为,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有考试棒之名,无真效用之实】

王女士的孩子上课容易没精神,一天她在天津卫视看到考试棒的广告,就打了热线电话4001606022,之后有人和王女士联系说考试棒是315认证产品,15日内无条件退款,并且还向王女士举了很多成功案例等等。之后王女士在所搜索的考士棒官网看到了同样的信息,因为相信其无条件退款的承诺,王女士就花了398元给孩子买了一套考试棒。没想到,王女士把考试棒给孩子用了一次后,孩子说上课更困了,之后孩子更是说什么都不用了。王女士就联系卖家,开始卖家答应给退货,但拖了三天后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据王女士反映,目前天津卫视仍在播放考试棒的广告,并继续承诺无条件退款。不少消费者以为电视台是比较可信的媒体,所以其的广告都认为是真实的,但事实上不少电视台的购物频道存在广告夸大宣传,甚至虚假信息等内容。

【心理学家情理解析】

不同的骗局,类似的施骗受骗心理

除了法制的缺失、道德感的薄弱,造成社会上网络等诈骗横行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施骗者躲在网络等背后,与其他行骗者的心理有何不同?受骗者又基于什么心理容易受到一些非常容易揭穿的骗局的迷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家、中国沙盘游戏学院创建者及院长魏广东老师。通过魏老师的分析,大家可以知己知彼,避免自己成为骗局的牺牲品。

去个性化心理助长行骗者气焰

在魏广东看来,施骗者行骗大多是为了谋私利,直接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当他们行骗成功后,会得到一种成就感,感觉自己经过“努力”,不劳而获。获得回报,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强化,得手后他们便会重复行骗,在诈骗的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最初可能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但行骗者及时地获得了好处后,行动得到了正强化,更多类似行为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除了以获利为目的的欺骗,魏广东认为,还有些欺骗是属于习惯或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人会习惯性地欺骗别人,如他吃过饭,别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去运动场,实际上是去教室,他只是不由自主地就说出了口,倒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网上的骗局应该主要是以获利为目的的欺骗,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每个人内心可能都有想不劳而获的本能,有些人自我控制力比较低,就会误入歧途。”

魏广东认为,同样是谋私利,网络诈骗跟现实中的其它诈骗又有所不同。网络诈骗的人,可能会有去个性化心理。去个性化,又叫个性消失,也被叫做去压抑化、去抑止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一般有两个外在条件,包括身份的隐匿和责任的模糊化。

对于网络上的去个性化,魏广东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一群人去抢一个东西,大家都一起去做,就失去了道德约束。网络的隐蔽性也会导致人产生去个性化的心理。比如普通人也喜欢在网上更改自己的姓名和性别等,这些其实也是小小的欺骗。在网上,靠自己约束自己,道德感会减少,道德约束会降低。”

易被暗示者更易上当

魏广东说,当人对某事物有较强的欲望或者说在某方面有较强烈的需要时便很容易被骗,他举例说明道:“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不容易被骗的人,但还是一样被骗过。如果别人给的东西正满足了或迎合了你的心理需要,你就容易上当受骗。”

魏广东认为,人类心理中本来有阴暗的部分,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欺骗。除了对某些事欲望强烈的人之外,那些容易被暗示的人很容易受骗。他说:“我们很多人本来就是生活在感觉的状态中,意识水平比价差,比较容易强调感觉的东西,忽视规则类的东西。”一般容易被骗的人意识水平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主见,其潜意识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也正由于容易被暗示的特点很难被改变,魏广东说:“容易受骗的人总是容易受骗,不容易受骗的人总是不容易受骗。”而对此的弥补方案,魏广东认为,一方面容易被骗者本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避免按照别人的暗示行动,不要有通过走捷径去获得好处的心理,不要追求违背一般规律的利益,遇事多思考,想一想有无道理再做决定。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弱的人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在外力的帮助上,魏广东认为主流教育在这方面还应该加大力度,他说:“如果主流教育能够对防骗的事情做足宣传,易受骗者也会发生变化。人的心理本身分成好几个部分,很多情况下好像心理在对话,如需要让座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两个声音在说话,一个说让,一个说自己也很远,不让。如果受到正面教育的强化,内心中正面的声音就会压过反面的声音。”

心理博弈:骗子更胜一筹

对于骗子与受骗者的心理分析,魏广东说:“实际上大多数骗子有很强的目的性,很理智。骗子的心理往往比我们健康得多,他们的意识是很强的,他们心理比我们高才会骗得了我们。只有因心理问题而行骗的,基本上没有因行骗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对行骗获得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也可能有少数人行骗以后会很自责。但每个人心中其实还有一种认知协调机制,做了错事后,会自己安慰自己。如骗子可能会自责一下,但又会马上对自己说,无所谓,被骗者不会在乎这些钱。他们应该也不会去报案的,自己不可能被抓住的。正是这种心理调节机制使骗子更加猖狂地去进行下一次的行骗。”

而对于被骗的人,魏广东认为,他们也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安慰自己,但也可能有些人会有应激反应,在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后,受骗者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学会接受现实,面对现实。避免让自己在心理上受到更大的影响。

总之,在心理的博弈上,骗子往往更胜一筹,他们从一开始就策划好了整个事情的进程,受骗者无法看透他们的心理才会上当受骗,而只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骗子横行的社会更能好好保护自己。

【律师法理分析】

法网恢恢,总有疏漏

虽然我们喜欢引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但在网络欺诈上却常上演着“纵使法网恢恢,总有疏漏”的一幕幕案例。很多被骗者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为何被骗的人如此无助,法律存在着哪些疏漏之处,被骗者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寻回自己的损失?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杨河律师,以及知名前律师李庄。

虚拟隐秘网络,诈骗难追踪

针对网络、电话、电视购物等诈骗的现状,杨河律师说:“网络诈骗、电视购物诈骗、电话诈骗等各种形式的诈骗层出不穷,由于诈骗方式的隐秘性,特别是网络的虚拟性,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何人、在何地,对对方信息了解甚少,导致追究违法者的难度更高、代价更大。目前的情况是受骗者追回损失基本不太可能。”尤其是那些并没有留下什么受骗证据的受害者,即使有受骗的事实,因无法举证,即使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也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隐秘性、虚拟性使很多诈骗让人追踪无门,但在预防上却可以多留些心眼。李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举例说:“我也收到过很多短信、微博私信、邮件等,这些信息中有很多诱人的商品或服务,很吸引人,一般都是先让你付款然后才能得到,凡是先付款的东西,都要慎重,除非是大型的公众平台。而对于那些货到付款的,先验货就很放心了。凡是送货上门的商品,必须要先打开看看。如果你先付款,想再退货那就难了。对一些明显的虚假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我常常收到手机监听器的广告,说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这些东西都是世界级的高科技设备,不是你花一点钱就能得到的,可能要几千万的。不要轻信也就会减少上当的可能性。”

立法滞后于发展,行骗易钻漏洞

对于新涌现出的诈骗模式,大家即使非常警惕也很容易受骗,并且受骗后又很难寻求法律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给行骗者提供了钻漏洞的机会。李庄在法律界工作多年,对法律了解颇深。他说:“法律的进步是用人和社会付出的代价换来的,付出到一定程度,法律才能获得进步。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但立法是多少年都不会更新的,法律和互联网的发展相比是滞后的,制定新的法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除了立法的不及时,李庄还指出:“立法和现实情况是脱节的,立法的进步都是用实际的代价来换取的,都是要这些代价的发生,才能推动立法一点点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任何发展都是提前于立法的。要改变,就是要增加立法,完善网络的管理,鉴别真伪,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消费意识。”

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数额较小,一般没有达到2000元的诈骗,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元,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警方也会立案。以广州为例,涉案金额500元及以上是可以立案的,但到检察院的话一般要达到3000元。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被骗的人还是不能通过明细的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此,杨河也提出:“我国并没有网络诈骗这一罪名,网络诈骗只是通过网络的手段来从事诈骗,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可以归入诈骗罪中,以诈骗罪来定罪。立法以外的问题还在于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立案调查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警力、提高侦查技术和能力。”

虚假广告推广方应负责,为骗子送快递需谨慎

很多经验不足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因为对百度等搜索网站太过于信任,对知名快递公司太信赖,而实际上搜索网站却可能给骗子公司做推广宣传,快递公司也可能给骗子公司送假货。消费者在信任他们以后被骗,是不是他们也应该负相关的责任呢?

杨河说:“搜索引擎网站提供的推广、排名服务,属于广告服务行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在行政责任方面,如果受害人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部门可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者予以行政罚款。”

对于快递公司的责任,李庄说:“从法律上来讲,消费者如果受到了欺诈,甭管是什么快递,快递公司要和销售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消费者是纯粹的乙方,在这里,供货方不和消费者见面,那供货公司就和快递公司达成了供货方的联合体,因此快递公司要承担连带责任。”李庄还特意提醒消费者,在平常,一定要注意保存相关的手机短信、邮件等,必要的时候这些都可以到公证处做公证,作为法律证据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

在对付快递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快递公司的相关责任方面,杨河说:“首先消费者应当坚持先验货再付款,货不对板的要拒绝付款。万一付款后发现被骗,消费者应当立即通知快递公司暂扣货款,并保留相应的证据。如果快递公司明知消费者被诈骗,仍将货款结算给诈骗分子,快递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消费者要加强防范意识,购物时要选择信任度高的平台,尽量不要在不了解、不熟悉的网站上购物。购物时尽量选择货到付款,不要选择先付款再收货。收货时要当场验收。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货比三家,不要相信价格过于便宜的网站,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万一被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或向工商部门投诉。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法院。”

【警方全面梳理】

加强防范是重点

作为长期与行骗者、被骗者打交道的人,警方不仅深谙行骗者诈骗之道,对新型、多发案例了然于胸,更懂得应该如何防范上当受骗,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等。记者带着诸多疑问采访了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叶东阳,如果仔细了解叶队长介绍的内容,相信大家在防范意识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电信、网络诈骗之来龙去脉

据叶东阳说,电信、网络诈骗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就在我国各个地方兴起了。2002年时广州就有了相关的案件,但从2007年到2009年是广州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在2009年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即第三大队来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

叶东阳说,据他们统计,这些诈骗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购物、购买机票车票、征婚交友、投资、克隆正规网站等等。另外比较典型的还有不法分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据叶东阳说,今年广州市qq诈骗警情已有数百起。发展到现在,更有许多人利用新兴的通讯工具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诈骗。叶东阳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要让恐吓成为你的“死穴”

叶东阳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总结出,很多人平常都很谨慎、聪明,可在受到恐吓后却常常乱了阵脚,很容易被行骗者牵着鼻子走。每个人都有感到恐惧的时候,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的,但多了解些情况后应该会减少对一些事情的恐惧。

叶东阳说,他们处理过很多电话诈骗案,行骗者大多声称绑架了对方的小孩,常常冒充老师,医生等跟家长通话,并且还会找一个孩子喊一声爸爸或妈妈,然后就不让孩子说话。其实很多类似的诈骗都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人在那种情况下又着急又恐惧,对方还会用语言刺激被骗者,不断跟被骗者说话,让人瞬间懵掉,根本就很难分辨那个喊爸爸妈妈的声音是否真的是自己孩子的声音,情急之下就很容易被骗。针对这些事件,广州警方发动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将防范此类案件的宣传单张通过学校发给学生,再由学生带回给家长看,家长签名后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以此来提高大家的警惕。

另外,叶东阳说,最近也有很多人充当公检法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骗人,同样用的是恐吓、心理暗示等,抓住一些人对政府机关的信任感和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常常会说你的身份证信息被泄露了,被人用来办了银行卡,现在涉及到跨国贩毒、洗钱案等,要把所有银行卡内的钱都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有些事主刚开始是不信的,行骗者会说不信你就去114查询,事主简单地去查询会发现号码没错,然后就相信了。但实际上行骗者都是用软件改了号码的。叶东阳说,这些案件都很怪的,之前事主心理是很紧张的,一汇完钱紧张心理就释放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都需要去学会辨别真假,克服恐惧心理。

全民共同防范

对于诈骗案件的防不胜防大家都深有感受,叶东阳认为只有大家协作起来,共同防范,才会将受骗事件减少到最低。警方做了很多宣传,也已跟多方展开了合作。现在大家在银行内的滚动屏上应该常常可以看见提醒上当受骗的标语,在atm取款机旁也会有一些防骗的提示。叶东阳说,受骗的最后一步往往都是在银行内发生的,很多人要到柜台或柜员机把钱汇给行骗者,警方因此也跟银行形成合作机制,给成功阻止受骗者汇钱的银行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让去银行转账超过1万块的人填写银行转账告知书,让其仔细考虑是否会被骗。同时,警方也希望能与银行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以更利于防范或查案办案。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5

此外,在62名被告人中有38个是90后,22个是80后,其中不少人来自贫困地区,属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打工者,他们中有的人直到被抓,才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已构成犯罪,但为时已晚。

为此,法院特别要提示:劳动者在择业时需谨慎选择。如果发现工作单位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或有其他违法的情形,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不要怕惹麻烦、得罪人,更不能与单位同流合污。如果明知单位有违法行为依然为单位工作的,也构成法律上的主观故意,即成为犯罪的共犯。

“网络关键词”两种诈骗手段

法院宣判后,专门就网络诈骗的特点、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等进行了提示。归纳起来,此类案件的欺骗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谎称抢注促成交易”。

此类犯罪的做法是,销售部员工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后,谎称有其他人正在抢注某一关键词的其它网络资源,如微信公众平台、app平台等,考虑到被害人是该关键词的最初注册人,具有优先抢注该关键词其他网络资源的权利,故而为该关键词的相关资源提供24小时保护,请被害人考虑是否注册。

此后,该销售人员会继续多次联系被害人,谎称抢注人注册欲望强烈,劝说被害人自己完善关键词资源,以提高该关键词的市场价值。被害人相信业务员的谎言,害怕关键词的其他资源被他人抢注,遂与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公司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源的注册、维护等服务。

被害人支付相应合同价款后,销售部员工将合同交给技术部,由技术部门工作人员为客户进行相关服务。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在第一次诈骗成功后,还会进行第二次诈骗,即对客户谎称其关键词的其他资源又被他人抢注,以欺骗客户继续接受该公司的服务。

第二,“冒充买家相互配合”。

此类做法是,销售部员工通过电话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后,称其持有的关键词具有市场价值,且公司可以提供交易平台。被害人同意转让关键词后,销售部员工则将该客户信息告知销售部其他员工。其他员工冒充国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与被害人联系,谎称有意以高价购买被害人持有的关键词,但要求被害人对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源完善,如注册.tm域名等。否则,无法收购。

被害人为能高价转让关键词,即联系之前的销售人员,询问关键词网络资源完善事宜。销售人员会劝说客户完善网络资源。此后被害人与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公司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源的注册、维护等服务。

“网络关键词”诈骗案5大特点

法院还对“网络关键词”诈骗案件的特点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五大特点。

其一,手段新型、隐蔽性强。由于“网络关键词”诈骗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依托网络技术为实施诈骗犯罪提供支持。相对于传统诈骗手段,其手段更加新型,也更加隐蔽。

“网络关键词”对于大部分社会公众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其是否具有市场价值以及其市场价值如何至今都是尚无定论的问题。它的注册、优化等技术过程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也是复杂、晦涩的,在高额回报的假象驱动下,部分投资者并未对其深入了解,便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这是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

此外,采用精心策划的固定“话术”,冒充买家的“角色扮演”,也是造成此类诈骗不易被发觉、“以假乱真”的原因。“话术”,也就是如何对外进行推销的言辞话语,在“网络关键词”诈骗案件中,公司往往会对员工进行“话术”方面的统一培训,整个话语逻辑清晰、一环套一环,无论潜在的投资者提出什么要求,都会有对应的话语与套路,一旦陷入圈套将越陷越深。

为了让被害人相信他们拥有的网络关键词具有价值,犯罪分子还自导自演冒充买家的“戏码”,冒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与被害人联系,谎称有意以高价购买被害人持有的关键词,但要求被害人对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源完善,这就更加促使被害人再次与公司签订合同并购买优化网络关键词的相关服务。

其二,涉及面广、金额大。在“网络关键词”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通过通讯工具或网上联系被害人,因此,此类犯罪的诈骗对象范围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从被害人的分布的空间上看,一起诈骗案件的被害人往往人数众多且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三,犯罪组织结构成熟。“网络关键词”诈骗的犯罪主体具有团伙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特征,犯罪组织形式自成体系、分工明确、成熟稳定。在组织形式上,诈骗团伙往往通过成立合法的互联网公司作为“幌子”,具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正式营业执照,打着合法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名义,宣称挂靠权威部门或拥有领先技术等“高大上”的噱头,给投资者以公司正规、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假象,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提供的各类网络关键词服务。

其四,证据收集相对困难。在“网络关键词”诈骗案件中,被害人数往往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有部分被害人忍气吞声没有报案,还有部分被害人认为自己没有被骗,因此收集被害人的言词证据及书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给案件的取证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五,划分责任相对困难。“网络关键词”诈骗往往是以公司的名义的实施,每一起诈骗的事实都非一个被告人所能为,需要公司不同层级的人的分工配合,因此牵涉的人员较多,每个被告人在每一起诈骗事实中参与的程度、发挥的作用及情节等各有不同。因此,在认定每个被告人的刑责和犯罪数额时,有时并非清楚明确,存在界限模糊、界定困难的情况。

法官提示:劳动者谨防成为犯罪帮凶

综合“网络关键词”诈骗案件的性质、特点及表现,法官提示公众要理性看待网络产品的价值。“网络关键词”是一类新兴事物,但其是否存在价值或价值如何还有待市场的考验,对其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在投资此类产品进行理财时,应谨小慎微、防控风险,不要听信“一夜暴富”等偏离实际的宣传,深刻理解网络产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流量,有人访问的网址才有价值。除此之外,公众还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科学定位、理智衡量“网络关键词”的价值,做到不跟风、不炒作,避免追求投机、暴利的心理。

为防止上当受骗,法官还提示公众要注意对交易对象的资质审查。投资者在与市场的其他主体等进行合作或交易时,一定要注意审查交易对象的资质,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要求对方出示工商登记证书和相关资格证书等材料;目前,有多种途径可以查阅公司的资料,公众可以通过工商局的网站在线查询,也可以直接到工商局查询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确保公司主体的法人资格合法、手续齐全且具备从事此类业务的声誉、业绩与经验。

再者,要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被害人的信息都是被告人从其他网络公司购买或者置换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要随意将个人的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透漏给陌生人,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在陌生的网页上输入个人信息。另外,用过的载有个人信息的票据、包裹单等要及时销毁,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泄,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如果发现自己被骗要理智应对。在发觉已经被骗或有被诈骗可能时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进行维权,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已经受骗,千万不要打草惊蛇,要注意留存和收集证据材料,转账要留凭据,短信要截图,通话要录音,为后期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6

增强防范意识抵制不良网络贷款防止利益侵害

——学校落实风险防范预警工作小结

根据省教育厅《2020年学校安全风险防范4号预警》结合学校实际,我校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了全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现将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强化防范教育,提高防护能力。

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我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级开展专题教育、专题讲座、专项宣传、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电信诈骗、不良网络贷款等诈骗的类型、危害及防范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二、坚持强化预警监测,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我校加强门卫和校园巡查和日常活动管控力度,值周领导负责,督促门卫加强门卫管理,严防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宣传、推荐、不良网络贷款,对发现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同时,结合校园及周边安全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校园贷”等借贷小广告及时进行清理,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大力开展线索摸排,切实减少损失。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7

随着后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显然已经变得越来越透明。没有接触不到的人,没有得不到的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不再只是明星、公众人物需要考虑的问题,普通大众也迫切需要。

溯源便知,互联网是泄露个人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作为网民,我们对自己的权益知道多少?我们的权益是如何被肆意侵犯的?又该如何保护?

今年6月2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对网民自身权益的认知情况,网民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和程度,以及有效保护网民权益的做法、建议等都有具体的阐述,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关于我们的权益,有“十万个为什么”

《报告》中提到网民应有四种权益,包括安宁权、接收真实信息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权。原来我们拥有这么健全的权益,可为什么我们依然很没有安全感?

安宁权。通俗来讲,就是避免骚扰的权利。未经请求或许可,任何人任何机构不得向我们发送商业性信息,包括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非请自来的广告信息,侵犯了网民的安宁权,对网民形成了骚扰。对于各类商业性信息,网民有拒绝的权利,相关产品和服务应该设置便捷有效的拒绝方式,不得为网民的拒绝设置障碍。

可是,我们的一票否决权在哪里?手机里一条条信用卡办理、银行理财推介的来电,一条条商业宣传、通知你中奖的短信,是谁给予你们骚扰我们的权力?对于不请自来的电话和短信,想要拒绝还不太容易,不知道设置了多少个“阻止此号码来电”,可总是春风吹了它又生。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半年,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骚扰电话21.3个。“骚扰电话”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有时你在开会,有时你在午休,无端的打扰不胜其烦。

最初,我们可能很愤怒,告知对方,我们不需要你的“好心”,并狠狠警告不要再无端骚扰。时间长了我们发现,这全是无用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更多人最后成了沉默的羔羊。

第二个权益是接收真实信息权,也就是避免遭受不实信息诈骗的权利。假冒网站、钓鱼邮件,冒充公众机构的诈骗电话、伪基站短信等,均向网民传递虚假信息,对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形成了侵害。网站上的下载量、销售量及网友点评情况造假,也是对网民获取真实信息权益的侵犯。

第三个是知情权和选择权,指的是网民对自身接收、发出的信息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比如,网民对上网设备上的软件,在安装、卸载、获取、上传信息等情况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我的手机我做主”,任何人不得代替“我”进行选择。静默安装、新手机预装、无法卸载等行为均在一定程度侵害了网民的选择权。

面对假冒网站、钓鱼邮件,面对静默安装、无法卸载,经历了太多“陷进”的我们,如今多少学乖了些,多了一些警惕和设防。但是我们更希望能有相关的部门,相关的技术来当我们的保护伞。

最后是个人信息保护权,即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民发觉个人信息泄露之后具有主张的权利,即被遗忘权。

对于这些权利的诠释,真正是极好的,很全面,很到位。可现实和理想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徐玉玉,宋振宁,他们的权益哪儿去了?

在这么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又有谁能真正站出来保护我们。

一年915亿,我们的钱是如何被骗走的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从2014年起,已经连续了三年。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年网民因各类侵权遭受的损失合计达1434亿元。2015年有所减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可是,2016的报告中,网民遭受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915亿元,又增长了。这说明,目前我国网民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依然十分严峻,网民权益保护的现状与网民的普遍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报告中显示,网民遭受经济损失大多是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

今年五月份,厦门市公安局抓获了一批非法倒卖、持有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涉及公民个人信息上百万条。其中包含姓名、联系方式、职业等个人基本情况,还包括银行贷款记录,信用卡信息等,这些详细信息足以让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渠道,从“同行”手中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每条信息最贵不过三毛钱。有了这些信息,网络诈骗变得轻而易举。

《报告》对我国网民因各类权益受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近一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为人均133元,总体经济损失约915亿元(按我国网民数量6.88亿人估算)。其中,9%的网民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据《报告》统计,“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排在诈骗信息的第一位;其次是“冒充10086、95533等伪基站短信息”、“冒充公安、卫生局、社保局等公众机构进行电话诈骗”、“冒充苹果、腾讯等公司进行钓鱼、盗取账号的电子邮件”、“社交软件上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等。

其中,37%的网民因收到上述各类诈骗信息而遭受钱财损失。

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日益猖獗,涉及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扩展到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且形成了“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黑色产业。

机关单位、服务机构以及个体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的泄露活动更加隐蔽,而通过技术手段实施攻击、撞库或利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等技术手段窃取成为重要的泄露方式。

显然,我们的个人信息随时面临被盗取利用的危险,当我们在犯罪分子眼里变得透明,就是待宰的羔羊,915亿,就能这么轻易地整没了。

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为何一直存在?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最近多起电信诈骗的源头,而这些信息的泄露又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存在,除了相关机构内部人员可能倒卖信息这个因素外,主要与互联网平台的结构特征和信息保存机构的网络防范薄弱有关。

一方面,数字化时代,信息极易被存储和传播。

互联网平台的结构特征给信息的泄露提供了土壤。互联网时代之前,依靠传统的纸质文档,信息的复制和传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在信息可以被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则变得毫不费力。

现在,用户使用网络每时每刻都会产生相应的信息和数据: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历史记录、搜索引擎的搜索历史、网站的浏览记录等等。而这些数据都会留在云端以及各个机构平台、厂商的服务器上。用户的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甚至很多时候被复制者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被复制过了。一份存储在互联网设备中的信息数据,可以瞬间被复制到世界各处。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传播的方式,也使得保密变得无比困难。

这种低成本、速度极快的传播,造成了“不可撤回”的特性,即一份数据,一旦流传进公共领域,则无法被撤回或销毁,相当于永远存在在互联网上了。在这种状况下,信息的泄露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防范薄弱,无法抗衡庞大的黑客群体。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泄露变得十分容易,那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据了解,目前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成规模、环环相扣、非常成熟的产业。而中国网络诈骗产业,从业者已达到160万人,规模高达1152亿元。

智能手机的系统安全问题频发,一度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就在徐玉玉事件曝光后不久,苹果公司也因为系统漏洞遭到黑客攻击,所幸他们马上向用户推送了新版系统,防止用户因误操作造成财产损失。

而目前,我国许多存有公民个人信息机构的网络安全系统薄弱,很容易被黑客攻破,然后被中间商卖给诈骗团伙。

例如,教育行业。徐玉玉猝死后,有团队曾试过“侵入”临沂周边多个市县教育局的网站,发现几分钟就可以进入,相关信息可以随意浏览和下载。

教育行业的信息安全能力普遍极低已是业内共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在某漏洞平台上,最近两年内提交的相关教育机构的漏洞超过1100条。除了信息泄露,近年来,因为“套号学历”、“学历造假”等事件,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网站“学信网”也被屡次质疑。

或许,不是黑客技术有多好,而是学校、医院等机构在网络安全防范上投入不够。信息保存机构不从源头上做好防护,信息安全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信息裸奔时代,我们要如何应对?

纵观国内外,近年来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我们几乎是处在一个信息裸奔的时代。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网民的权益该怎么保障?我们如何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对涉及个人信息的网站尽到监督、监管的责任。如果部分网站被发现技术上不过关,没有达到国家制定的安全防范标准,那么这些网站也应该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个人用户影响最直接的就是:app不得随意收集用户信息和app实名制。

《规定》还要求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app提供者需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我们欣慰地看到有关部门没有忽视对互联网的监管,没有忽视公民的正当权益。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一丝希望。

在徐玉玉事件之后,工信部加大了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管力度,准备将实名制运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

其次,互联网厂商也需要考虑如何在依靠信息数据产生商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客户即上帝。我们不期盼商家真拿我们当上帝,但至少可以有那么一点设身处地的同情心,而不是唯利是图。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8

面对网络诈骗,男性和女性谁更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最爱“瞄准”的诈骗年龄段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答案或许出乎你意料。

近期,360手机卫士《2016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针对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做比对分析。

报告显示,虽然通常情况下,男性会认为自己思维更加理性,不易上当受骗,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从手机端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在遭受网络诈骗的人群中,男性受害者占比超过七成,为73.4%;相比之下,女性受害者被骗数量占比仅为26.6%。此外,男性不仅占比大,而且人均损失达到7234元,超过了女性的5583元。

公众印象中,年龄偏大的人群,由于信息不对称,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尤其老年人受骗的案例,时常见诸媒体报道。但上述报告指出,从被骗网民的年龄Y构上看,90后受网络诈骗的比例最高,占受害者总数的43.5%,其次是80后,占比25.5%,70后占比仅10%。

前不久,就有一条年轻人受骗的新闻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一名女大学生听信了冒充刑警的诈骗犯,前往银行汇款,幸好被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视频中,一直到女孩的家长和真正的警察出现,女孩仍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骗子忽悠功力可见一斑。

信息安全专家分析,总体来看,90后普遍具备上网条件与能力,上网时间较长,家中通常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自身却又缺乏足够社会经验,导致其成为骗子最易得手的目标群体。

网络诈骗的猖獗,与个人信息泄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电信骚扰与诈骗,已经成为年度热点安全事件。骚扰电话如今有多泛滥?《2016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去年,360手机卫士为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85.1亿个,用户通过360手机卫士标记各类骚扰电话号码(包括360手机卫士自动检出的响一声电话)约2.34亿个,平均每天被用户标记的各类骚扰电话号码约63.8万个。

大数据还显示,北上广深吸引了全国近四成的诈骗电话。其中,北京市以13.2%的比例位居榜首,上海以10.6%的占比排名第二。除北上广深外,成都、合肥、苏州、杭州、厦门、武汉等城市也是骚扰电话的重灾区。

都说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在大城市奋斗的人们,如今不仅要面临高房价、高消费、城市拥挤等问题,连精神生活也要频频遭遇挑战。

从区域上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是骚扰电话的重灾区。其中广东省排名第一,占比20.1%,即每5个骚扰电话就有一个是打给广东地区手机用户的。而北京(13.2%)、上海(10.6%)和江苏(7.5%)排名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大城市规模大、居民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享受大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们每天所承受的信息干扰也远超其他城市。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9

2、避免侥幸,合规交易。不要轻信诈骗分子的言语,不贪图小利,尤其是远离非法、非正规交易,切忌存在侥幸心理。

3、多方核实,反复确认。很多案例中的诈骗者所采取的骗术不断升级,套路极深,或利诱,或以各种无中生有的事端让人产生恐慌、困惑,极具迷惑性。用户在获取网络金融服务时最好进行多方核实,反复确认提供服务提供商的身份。如有疑问,应第一时间主动与官方取得联系,进行咨询核实。

4、保留证据,报案报警。如果不幸上当受骗,用户应保留保存好相关网页、短信、通话记录、聊天记录、打款记录等证据,立即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特点;存在问题;提升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方法简单,容易得逞。网络诈骗技术含量低,诈骗者只需会一些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实施诈骗。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加之中国巨大的网名数量,使得任何一条简单的诈骗信息都会引起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注意,其社会危害程度之大,不亚于一般犯罪。

(二)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诈骗者足不出户就可实施诈骗。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资金。仅仅需要一台电脑,会一点操作手法,就可坐地收钱

(三)作案工具智能隐秘。网络诈骗为了增强骗子行骗的可信度,通过购买“来电任意显”等网络软件,对方接收来电时可以显示任意他想设置的号码,有效隐秘诈骗者的真实身份,而且无法查出诈骗者的活动区域。

(四)作案范围广。与传统诈骗不同,网络的无国界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的界限,使得诈骗者可以分布世界各地实施诈骗。不同的诈骗团伙也可分布在不同区域,给公安机关的抓捕带来了很大困扰,而网络的不真实性也给诈骗者的身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五)作案手法多样,翻新速度快。网络诈骗形式的五花八门,手法多样,使得防范意识不强的网民很容易中招,甚至一些防范意识较强的人一不小心也会掉进诈骗者埋伏好的陷阱。诈骗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中奖,购物等逐渐演变为人们日常关心的炒股,买车,房贷等诈骗,因为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诈骗者总能选在最合适的时机,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出现,使得现在的诈骗防不胜防。诈骗手法翻新速度之快,使得每当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现时,总会有一大批网民受骗。

(六)诈骗者和被骗者多以青年为主。网络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其中代表又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防范意识不强,使得诈骗者容易得手。另一方面诈骗者的身份也大多是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断推出新型网络诈骗形式,但由于年龄问题,使得很多青年诈骗者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经常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高校再进行批评教育,未能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前面。说明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陈旧,没有实时更新,网络教育宣传不足,管理经验欠缺,是现阶段网路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有待丰富,课程设置缺失,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讲解计算机使用规范。二是思修类课程,讲解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三是通过各种讲座,宣传,讲解真实案例,以达到敲响警钟的作用。但是相关课程并没有有机结合,很好的形成一套教学体系。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不全,无法及时跟新社会上出现的新型诈骗方式,内容涉及面狭窄单一,被遗漏的安全知识往往是当今复杂社会形势下最不可缺失的。同时信息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个人信息对于本人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应该适当保护,不可随意泄露。

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缺失,应将知识,技能,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技能运动,避免诈骗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同时,因网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应不间断开展网络知识培训,随时跟新网络安全知识,并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网络风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对学生自身身心和家庭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地区,高校的生活秩序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对国家的安全维稳产生副作用。[1]网络安全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校园的基本保障,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网络安全教育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有效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秩序有序发展,构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真正提高认识,大力投入,才能将网络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到达预期目的。

(二)S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及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及早预判和处理。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态理性对待上网。另外,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帮忙他们,积极疏导,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防护意识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网上形形的不良信息时,要有警觉意识,大学生上网时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远离黄色暴力,非法网站,选择健康网站。在虚拟网络世界,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文明上网,对网上不良信息要有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可第一时间举报给相关管理部门。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高校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偏离。所以必须要求大学生加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自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时,既要有相关内容的大范围讲座宣讲,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既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也要结合近年网络安全案例进行实例教育,提高意识,努力保障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避免因意识淡薄而掉入网络犯罪陷阱。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务必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高校要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适当配置实践教育环节,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相关知识才能被大学生牢记掌握,运用自如。可以通过一些网络竞赛,案例模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也可请公安警察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警示讲座,进行互友菔荆大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真正掌握知识。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各大高校应根据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明确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高校与政府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共同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随着高校大学生的增多,势必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之高校没有执法权,对网络犯罪无法处理,这时高校必须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打击不安全因素。建立网瘾帮扶小组,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构成,对网瘾大学生进行帮扶,对其真正关心和劝导,帮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摆脱网络束缚。

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第一,应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定期查看学校网络BBS论坛,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来源,清除有害消息和虚假信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第二,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确惩治办法,对大学生信息传播加强制度约束,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道德,网络风气教育,促使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第三,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黄色暴力,腐朽文化对自身的侵害,坚定政治立场,规范行为准则,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坚决抵制者。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在目前高校诈骗事件频发并呈现逐年增多的的背景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教师队伍,积极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培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开展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