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教师专业知识十篇化学教师专业知识十篇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13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特别是学科知识在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高深学科知识是理解高校教师专J,k4e~前提,同时高校教师专业化也是高校教师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知识的价值选择和方法选择,最后达到创生知识的目的。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了教师教育研究的世界性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教师的专业化趋向已经比较明确.并且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措施。然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专业化问题却还是模糊的或不明朗的。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求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认识与理解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一、生活视野中高校教师知识的构成

知识社会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类的思想与其缘起的社会脉络间的关系。它是对知识进行社会学考察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社会对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但直到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时期.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方法的应用分三步:一是要确定一些思想类型。二是要把所分析的具体思想归到所属的思想类型中。三是把思想类型归到所属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曼海姆称这一方法为“归属法”。前两步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相类似.后一步则是他的知识社会学所特有的。

我们认为,知识社会学应该致力于分析在社会中成为“知识”的事物。同时因为理论建构无法穷尽社会中视为真实的事物;所以知识社会学必须先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知”的当作“事实”(reality)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为:

(一)日常生活的现实互为主观一此地此刻(hereandnow):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是相应于他人的态度而生的;同时,“此地、此刻”足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的焦点,也是其意识的写实。虽然我和别人共同存在这个世界,但别人和我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我的“此地”是他人的“彼处”,而我的“此刻”也未必和他人的相同。

(二)日常生活的现实,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实,若欲改变此现状。我们会极力的将困境的部分整合、合理化自己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的现实具时序性——强制性。作为一高校教师,我们必须先通过资格考。才能教书、、出版书籍。

从日常生活的视角,透视大学教师的生活世界。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关注教学,关注课堂。在教学中.会碰到许多困惑,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高校教师。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自己需有个先在的价值判断:高校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递知识,还得创造知识.使知识得以薪火相传,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这都是高校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生活在高校群体中的一员,还要面对人际交往的困惑。我们试图透过高校教师日常生活的“言行”,探究其“观点”,追踪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给以合理性的建议。

知识社会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两种情形:其一是面对面情境,其二.匿名性(anonymous)的情境。高校教师在社会互动中,从其本身的特质来说,也是有进取心的、智慧的一个群体,更容易在与别人交往中,反思自己,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他们的知识处于“不断修正”之中。因为与他人的相处.双方在“面对面情境”中的态度与行动都会持续互换与修正。但是当我们在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遇到某些逐渐远离“此地、此刻”(hereandnow)的情境时,匿名性质(anony—mous)会逐渐增加。包括生活中与他人际遇的经验.可能是亲身实际接触过或仅仅是听说过的人。就有可能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匿名,这些匿名的情境对高校教师知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可以通过学习“第三”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构建。通过书本的学习,间接提高自己的知识。

二、高校教师知识的构成

(一)高校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及特点

何谓“专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把“专业”看成是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的专i’-J~问。但是.在社会学的概念中,专业的内涵远远超过这种学科体系的概念。近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认为,专业是一种行业,其活动有理论的根据和有科学的研究,可以验证并且能从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中积累知识来促进这个行业的活动。对于专业的认定,国际社会通常有三条公认的标准:1.成员的职业实践有系统论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有不断的研究作支持;2.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3.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就个体而言,其成员有权依据其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有个体承担责任的“处方权”。

在中国,对教师知识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1.较高的专门知识(所教学科)和技能;2.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实践;3.较高的职业道德;4.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正如舒尔曼所认为“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而这些知识在学院、大学、实验室和图书馆里产生、测试、丰富、被否定、转化和被重建起来的。把某些事物称作为专业即表示这些事情有一个在学府里被广泛运用的知识基础”。

(二)学术知识和教学知识融合

知识是高校教师为师从教的基本条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尽管大学的理念在演变之中,有一点却是始终未变的,这就是它的首要职能:知识传授。”教学是教师的生存之本。

但是.在现代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矛盾依然存在。以往认为教学纯粹是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者之过程,与学术研究无关,但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教学乃是学术整体工作中一环③。教学的学术知识(scholarshipofteaching)成为当前研究热门主题,Boyer将学术区分成四类:发现的学术(scholarshipofdiscovery),接近传统研究的观点、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ofintegration),包括在较大脉络背景下将学科知识及实际应用特性的整合知识;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ofapplication),超越了研究应用层级而建立一种互动关系;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教育与引导未来学者经由有意义知识的心灵沟通。Rice进一步诠释教学学术包含三个要素:综合性能力(synopticcapacity)、教育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1及有关学习的知识(whatweknowaboutleanring)~。Schon强调若教学被视为一种学问,则教学的实践应被视为促进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与研究并非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应超越传统教学与研究对立的争辩。促成教学与研究的合作(re_elaborating)而解决问题。学术水平是指人们在系统的、专门的学问上所达到的高度。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是大学教师在所从事的专门学科领域。对教学、科学研究等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从教学这一层面分析.高校教学也不同于中小学教学.教学本身即包含了学术研究的成分。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季米良捷夫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学与研究本质上都是学术的(academic),且是相互依存co—existence)的。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是专业性的,是通过大学教师职业活动体现出来的。

从总体上讲.高校课程内容应处在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需要不断地删除,而最新的知识内容也需要补充进来.特别是那些专门化了的知识领域的最新进展,更要及时进行补充,而删除什么和补充什么。需要教师对前沿知识的研究和把握;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结构应以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方式加以组织.建构一种有利于探究新知的系统。这就需要我们的行政机构给于高校教师以自主权,加强教师的学术权力。

三、高校教师专业化与追求的价值

在知识剧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存在着知识缺乏现象,也就是说,在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对高标准,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化的知识范式还没有构成,那么在现实中,我们该如何通过专业知识来维护和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形象呢?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们献身的事业似乎可以解释为内在价值的体现和化身,而不是指达到工作本身之外的目的的一种手段,也不是指机能上的自主。这些事业之所以为自我实现的人所爱恋,是因为它们包含着这些内在价值。”⑤这就启发我们,教师专业化不能只从知识量的方面去规定,也不能只以知识的性质作为专业化的性质的规定,专业化的应有理想绝不仅是训练或发展人的技能或知识,而是要体现教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视阈。

事实上,高校教师除了进行学术研究以外,还要“养成求真的美德和学术责任,这些学术责任包括培养的责任、教学的责任、指导的责任、服务的责任、研究发现的责任等等,在这些学术责任中教学与科研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与其它行业相比,大学教师劳动过程表现出较强学术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大学教师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教师的科研活动也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创造性劳动。大学教师也担任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不仅要站在教育的立场上选择知识、组织知识、呈现知识和传授知识,同时在一定的情景下创造条件,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探究知识,在此基础上追求个体智力、情感、品德和体质的全面发展。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更高创造性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艺术。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2

教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一个典型的区别就是双专业性,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如一名数学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科学知识外,还要懂得较深的教育科学知识,成功的数学教师更要依赖于两种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师教育其实也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因此,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与其他专业教育的专业化相比,就具有其独特性,即两面性:

1、从专业化的社会建制上看,教师教育要求独立设置的学院机构,这就意味教师教育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分离、独立。专业是随着认识的深入,从人类生活、生产中分离出来的特定复杂专门领域。专业化就是专业从社会其他领域中逐渐分离的过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是如此。从历史上看,19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学的产生,教师教育开始了其步履维艰的专业化历程。到20世纪,基于对教师专业认识的深入,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日益高涨,教师专业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步与学科教育脱离,进而成立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化培养。纵观整个教师教育史,专业化进程总是伴随着教师教育的逐渐分离化:即教育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割裂。甚至专业化程度越高,这种痕迹也越明显、深刻。所以说,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独立。

2、从教师专业内在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化又意味着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更加紧密的融合。像医生、律师等其他专业,专业工作的对象比较简单,大致相同,专业工作基本不考虑对象的特点(如一名医生给两位患同一疾病的病人看病,采用的是大致相同的治疗方法),专业能力和知识具有对象上的可迁移性(处理不同对象的知识和能力大致相似),专业知识相对对象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而教师专业与社会其他专业工作相比,有它独特的一面:教师不仅要懂得操作性知识(关于如何教学的知识),还要懂得操作的对象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不仅要熟谙静态的教学模式,还要了解更加广阔的社会的、动态的教学环境。教师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且具有不可推移性:如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是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也完全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就体现在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环境利用操作性知识以不同方式操作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与对象性知识(学科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任何割裂它们联系的行为都会直接降低教师的专业能力。越有水平、专业化程度越高的教师,其各种知识的结合、联系也更密切、细致。各种知识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教师,不管知识如何丰富、高深,其专业能力一定不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育专业化又应该加强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

二、两难境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尴尬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两面性决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两难尴尬处境:

1、从教师教育走向分离、独立(即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分离、独立)

一方面,专业化的首要要求是分工意义上的“专门化”,分离和独立符合专业化的规律。只有劳动者和机构的分离和独立,专业化的工作才能获得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工作才能获得与分工前相比无可比拟的质量和效益。人类社会的许多工作领域都体现了这一规律。现代起始于美国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也正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为起点,继而成立专业学院、颁发专业学位等。事实证明,独立、分离化的教师教育确实在以前的两种教育未分化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师培养实效。同时这一实效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更加分离。到目前为止,这种分离的表现是普遍的、全面的、立体的,分离不但表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时间等外显方面上,还深入渗透到课程内容、培养者的知识结构、兴趣和教师教育研究等更加隐蔽的层面里去。[1]另一方面,分离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师专业教育的普通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伴随分离化,教师专业教育越来越传授的是超越年龄、学科领域的普通教育理论和原则;二是由于分离化,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的教学脱离了具体的学科内容成为了“空中楼阁”和空谈,失去了生命力。分离化、普通化的教师教育所设计的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是“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两种知识处于分离的平行状态。其理论假设是任何具有足够学科知识的人只要懂得普通的教育理论和原则,就一定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原则应用到具体学科、水平、知识点和情境的教学之中,并能提高教学实效,从而凸现教师的专业性。按照这种逻辑,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就是传授学生更多的普通教育理论和原则,并通过促进教师教育的分离,让其获得足够的关注。然而几十年来的分离、普通化的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所带来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教师在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后其教学水平仍然难以提高,教师与非教师人员在教学实践上的区别不很明显,教师专业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从专业化程度本身得到社会认可。可见,独立、分离化的教师专业教育专注于教师教育外部建制的专门化,而忽视了教师专业内在知识融合的特殊要求。

2、从教师教育走向融合(即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融合)

一方面,两种教育、两种知识的融合体现了教师专业的特殊性。与律师和医生相比,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要求操作性知识和对象性知识的紧密结合,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不在于单纯的学科知识或普通教育知识,也不是分离平行的“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而在于不同知识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舒尔曼(Shulman)为首的一批研究者正是基于此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pCK)概念。他们认为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在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等相融合(integrated)、合成(synthesize)的基础上产生的。舒尔曼说:“确认教学的知识基础之关键就在于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交互作用(intersection),就在于教师拥有的下面这种能力,即将他知晓的学科知识改造成(transform)在教学意义上(pedagogically)有力的、能够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形式上。”[2]而在Cochran、DeRuiter和king提出的教师知识基础模型中则将学科教学知识看作是在学科知识、一般教育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如学生的能力、学习策略、年龄、发展水平、态度、动机和知识基础等)和有关社会、政治、文化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3]显然,教师专业知识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教育中学科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任何人为割裂两者的联系都会损害未来教师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完全的融合又会带来教师专业教育的边缘化,教师专业教育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和充分关注。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之前,我国的传统师范教育就是以学科教育为中心。在这种体制下,教师专业教育是以一个“补丁”的形式黏附于学科教育之上,其教育水平、质量、教学时数等都难以保证,教师培养也一直徘徊于低层次之上,接受教育专业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也正是面对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我们才启动了以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综上所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矛盾与悖论之中:从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来看,专业化必然促进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但分离又带来教师专业教育的普通化;从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来看,专业化则要求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密切融合,但融合又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专业教育的边缘化。

三、从专门化走向专业化:独立分离前提下的融合

一般来说,某一领域的专业化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分工意义上的专门化,表现在外在社会的机构、人员等相对独立的建制安排上;另一个是在建制专门化的基础上,依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积极推进内涵上的专业化,这表现在积极挖掘专业工作的科学理论基础,提高专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外在专门化是专业工作的社会建制和制度,内涵专业化是专业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一方面,外在专门化是内涵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为内涵专业化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人力等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内涵专业化是外在专门化的理由和依据,为专门化的制度安排在社会中的存在证明合理性和必要性。在一般领域的专业化中,专门化和专业化是高度统一的,两者互相促进。但是,与普通的专业领域相比,教师教育专业因为教师工作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两面性,这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外在专门化和内涵专业化的矛盾和悖论,即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是分离还是融合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由教师的双专业性所决定的先天矛盾,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区别于其他领域专业化的独特特点。究其本质,这种矛盾其实就是专业化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实质的不统一,是专门化和专业化的冲突。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认清教师教育专业化区别于社会其他领域专业化的特点,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好专门化和专业化的矛盾和冲突。我们要看到任何偏重矛盾一面的改革都会带来远离理想的结果:一方面,如果仅仅在机构、人员等制度层面上推进外在的专门化(即推动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分离独立),可能会为教师教育建立了“漂亮完美”的专门化“外壳”,但是却牺牲了其专业化的内涵实质,从而最终丧失外在专门化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注意教师教育内涵实质的专业化(即保持和促进原有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统一融合的局面),那么内涵实质的专业化可能因为没有外在的专门化制度安排而缺少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当前,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点、规律和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走“专门化前提下的专业化”道路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正确方向选择:

1、教师专业教育的独立分离体现了专业化的普遍要求,符合认识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当前我们必须继续推进教师教育外部形式——组织与制度上的“专门化”。一门专业成为专业必须具有相应的外部形式上的建制。教师教育要专业化在外部建制上就表现为专门化的培养机构、专门化的教育者、专门化的教育理论和专门化的学位及资格证书等。只有外部形式和建制的“专门化”,才有内部实质上的专业化,所以说分离独立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教师教育当前正在从传统混合型的师范教师转型而来,与过去相比,分离后的专门化教师教育由于拥有专门的资源、专门的注意、专门的管理等,显然具有更高的效率,教师教育更具专业性——分离实际上促进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坚持下去,而且还要看到,到目前为止,由于分离独立的时间还短,当前的我们教师专业教育的专门化程度尚不高,教师教育还有很多传统的痕迹,因此形式专业化的工作还要进一步推进,更何况我国目前从事教师教育的学校都存在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教师教育的现象。如在旧有的师范院校系统,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比例在不断扩大,有的学校里教师教育甚至已成为附庸。而综合性院校虽然也在积极加入教师教育队伍(有的是有师范院校和其他学院整合而来),但由于这些院校的主要工作任务并非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地位仍然令人担忧。此两种状况的同时存在,促使我们必须要走一条以教师培养学院为基础的、独立分离式的教师教育专业化道路。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业化;思考

在很多小学院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相对严重。而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趋于职业化的重点内容,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与付出。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同样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如今,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些老教师,缺少新鲜的血液,相对而言教学模式不会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层面,对于教材的编写规律以及章节联系内容不了解。除此之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对于数学的教学态度有待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问题,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的“准专业化”问题,这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中的问题。在小学的教学设施条件中,硬件设备明显不足,比如多媒体利用不充分、计算机设备不足等,这同样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绊脚石。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发扬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精神

在小学数学专业化建设中有特殊作用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对教学的敬业、负责、进取等职业道德。引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从学校外部环境抓紧,还要从学校的内涵建设抓紧。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而培养教师工作的自豪感,树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精神,另一方面要塑造教师的尊敬形象,从制度以及管理两方面来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就要有一定的学历,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数学基本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只有拥有了数学知识与教育知识,才能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想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那刻起,就应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而努力。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小学数学课程同样如此,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熟悉小学数学知识外,还要广泛涉及各门学科,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教师拥有较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3.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以及理解教材能力。例如,任何一名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对相关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备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部分也要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正式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懂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对知识能做到充分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其次,数学是考验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有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知识结合的环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沟通

能力。

4.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规划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注入新血液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将是小学数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只有通过学校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努力。与此同时,对于刚刚步入教育行列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完成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网络、计算机、大众媒体等,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生活。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感悟生活、反思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以及专业化水平。并通过与其他人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所以,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问题上,应发扬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 研互动 

近30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它指从教育基本理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巧、教育实践与体验等诸方面提高。它包含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等内容的教师专业素养。纵观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对某一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极少,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则更少。本文从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论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的内涵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其本质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其内外两方面标准都必不可少。 

观点之二:必须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一个角度是从专业出发,另一个角度则从个人入手。前者又可以分成静态和动态两种考察方式。静态论者参考专业特质学者的观点,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成长。他们以此指标为参照系来评价教师职业是否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并提出达成教师专业化的措施。动态论者则把“专业化”看作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的过程。在此观点的支持者霍利(hoyle,e.)看来,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两个标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个人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职业社会化过程并不以进入这个职业作为结束点,也不在早期教师职业的任何一点上结束”。[1] 

观点之三: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组织发展”阶段,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是“专业发展”阶段,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既要有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又要有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并且通过职前、职后培训的理智取向;还要注重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思”,加强教师对其自身实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实践、探究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同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或途径,通过小组教师的相互合作,确定教师自己的发展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态取向。[2] 

2.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fullan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贯穿在教师职前教育至退休时的个人生涯中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经历的总和。[3]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有了更宽泛的含义,grant认为:专业发展远不同于学习技能术语“培训”之概念,它还有一个定义: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不仅学会新的技能,而且帮助教师开拓新的教育视野和他们自己的实践;探索新的或先进的教育内容和资源的理念。当教师付诸实践,推进使用技术手段帮助问题式学习遇到挑战的时候,这个专业发展的定义还包含对教师支持的含义。[4]现代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应对时代挑战的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支撑帮助教师持续发展专业的能力、理解力和兴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在本文中,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 

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专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把专业作为一个永久目标来对待(pennington,1990)。[5]从概念上讲,成长就必然意味着变化和发展,即,语言教师首先要有需要发展的意识、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样他们才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发展。另外,语言教师的变化存在着四个特点:这种变化不一定就表现在行为上的不同,它可以指意识上的变化;变化不一定是立竿见影或

一蹴而就的;有些变化可以直接获得,因而是可量化的,而有些则不然;某种类型的变化趋于封闭性,有些则属于开放式的(freeman,1989)。[6] 

3.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特点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正式受教育的经历,参加各种研讨、实践活动、各种培训、教育计划和各种非正式的学习经历,比如:有指导的学习(mentoring)、课堂观摩学习(observingclassroom)、课堂教学(classroomteachingandlearning)、在线学习(learningonline)、教研组的教研活动(workshopandseminar)、单独或和其他教师做些研究以及很多其他形式的非正式的自学活动、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等。金美福认为,作为教师,角色转型的环节和过程应为教、学、研。教是知识的输出,学是知识的输入,研是知识的生成和对所学的反思过程。当然这三者不可分割,在互为存在并互动的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才可以实现。根据知识社会论的观点,“知识人”概念是确认教师专业地位的一个工具,教师依赖的知识即教师知识,那是教师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就是参与知识的方式,即教、学、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往往就发生在教、学、研同期互动的过程之中[7]。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持续、有效的,它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一年参加几次什么活动或培训就完事。

4.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是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有发展、有停滞、有低潮。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研究,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要。 

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8]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也赋有挑战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并与同事、专家合作,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等多种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教学既是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也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意各方面的成长。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和特殊性 

1.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师是专业人员,负有自己的专业职责,具体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成长;第二,英语教师是可持续发展的个体。英语教师在生理上都已经成熟,但在心智上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第三,英语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结果,英语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最有效的方式;第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多阶段中完成的,职业指导教育阶段,师范教育阶段,持续进行的继续教育阶段。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1)专业意识的特殊性,一个专业发展水平高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人。他不仅具有尊重生命、追求崇高、热爱教育的信念,而且特别需要爱国意识、国际视野。取异域文化之精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得到升华。 

2)专业知识的特殊性。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沉淀。除了英语学科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特别需要英语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如国外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道德传统、宗教信

仰等;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英语教师还应提高自身本国文化的修养,并把两种文化作对比分析。 

3)专业能力的特殊性。英语课堂作为语言实践课,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来完成。英语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开展课堂对话、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英语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交往能力等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用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及生生的互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做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交际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英语教育专业训练,不断获得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关于英语和教育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运用素养,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教学素养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2]蒋竞莹.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104. 

[3][4]转引自王新瑜.沙坪坝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重庆:西南大学,2006. 

[5]pennington,m.c.aprofessionaldevelopmentfocusforthelanguageteachingpracticum[a].inj.c.richardsandd.nunan(eds.)secondlanguageteachereducation[c].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17. 

[6]freeman,d.teachertraining,development,anddecisionmakingmodel:amodelofteachingandrelatedstrategiesforlanguageteachereducation[j].tesolquarterly,1989(23):27-45. 

[7]金美福.知识人:教师角色的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3(4):23.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5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论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求广大英语教师以此为理论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30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它指从教育基本理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巧、教育实践与体验等诸方面提高。它包含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等内容的教师专业素养。纵观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对某一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极少,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则更少。本文从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论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的内涵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其本质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其内外两方面标准都必不可少。

观点之二:必须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一个角度是从专业出发,另一个角度则从个人入手。前者又可以分成静态和动态两种考察方式。静态论者参考专业特质学者的观点,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成长。他们以此指标为参照系来评价教师职业是否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并提出达成教师专业化的措施。动态论者则把“专业化”看作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的过程。在此观点的支持者霍利(Hoyle,e.)看来,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两个标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个人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职业社会化过程并不以进入这个职业作为结束点,也不在早期教师职业的任何一点上结束”。[1]

观点之三: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组织发展”阶段,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是“专业发展”阶段,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既要有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又要有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并且通过职前、职后培训的理智取向;还要注重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思”,加强教师对其自身实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实践、探究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同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或途径,通过小组教师的相互合作,确定教师自己的发展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态取向。[2]

2.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Fullan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贯穿在教师职前教育至退休时的个人生涯中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经历的总和。[3]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有了更宽泛的含义,Grant认为:专业发展远不同于学习技能术语“培训”之概念,它还有一个定义: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不仅学会新的技能,而且帮助教师开拓新的教育视野和他们自己的实践;探索新的或先进的教育内容和资源的理念。当教师付诸实践,推进使用技术手段帮助问题式学习遇到挑战的时候,这个专业发展的定义还包含对教师支持的含义。[4]现代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应对时代挑战的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支撑帮助教师持续发展专业的能力、理解力和兴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在本文中,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

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专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把专业作为一个永久目标来对待(pennington,1990)。[5]从概念上讲,成长就必然意味着变化和发展,即,语言教师首先要有需要发展的意识、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样他们才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发展。另外,语言教师的变化存在着四个特点:这种变化不一定就表现在行为上的不同,它可以指意识上的变化;变化不一定是立竿见影或一蹴而就的;有些变化可以直接获得,因而是可量化的,而有些则不然;某种类型的变化趋于封闭性,有些则属于开放式的(Freeman,1989)。[6]

3.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特点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正式受教育的经历,参加各种研讨、实践活动、各种培训、教育计划和各种非正式的学习经历,比如:有指导的学习(mentoring)、课堂观摩学习(observingclassroom)、课堂教学(classroomteachingandlearning)、在线学习(learningonline)、教研组的教研活动(workshopandseminar)、单独或和其他教师做些研究以及很多其他形式的非正式的自学活动、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等。金美福认为,作为教师,角色转型的环节和过程应为教、学、研。教是知识的输出,学是知识的输入,研是知识的生成和对所学的反思过程。当然这三者不可分割,在互为存在并互动的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才可以实现。根据知识社会论的观点,“知识人”概念是确认教师专业地位的一个工具,教师依赖的知识即教师知识,那是教师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就是参与知识的方式,即教、学、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往往就发生在教、学、研同期互动的过程之中[7]。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持续、有效的,它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一年参加几次什么活动或培训就完事。

4.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是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有发展、有停滞、有低潮。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研究,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要。

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8]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也赋有挑战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并与同事、专家合作,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等多种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教学既是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也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意各方面的成长。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和特殊性

1.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师是专业人员,负有自己的专业职责,具体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成长;第二,英语教师是可持续发展的个体。英语教师在生理上都已经成熟,但在心智上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第三,英语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结果,英语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最有效的方式;第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多阶段中完成的,职业指导教育阶段,师范教育阶段,持续进行的继续教育阶段。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1)专业意识的特殊性,一个专业发展水平高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人。他不仅具有尊重生命、追求崇高、热爱教育的信念,而且特别需要爱国意识、国际视野。取异域文化之精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得到升华。

2)专业知识的特殊性。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沉淀。除了英语学科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特别需要英语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如国外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道德传统、宗教信仰等;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英语教师还应提高自身本国文化的修养,并把两种文化作对比分析。

3)专业能力的特殊性。英语课堂作为语言实践课,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来完成。英语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开展课堂对话、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英语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交往能力等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用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及生生的互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做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交际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英语教育专业训练,不断获得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关于英语和教育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运用素养,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教学素养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2]蒋竞莹.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104.

[3][4]转引自王新瑜.沙坪坝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重庆:西南大学,2006.

[5]pennington,m.C.aprofessionalDevelopmentFocusfortheLanguageteachingpracticum[a].inJ.C.RichardsandD.nunan(eds.)SecondLanguageteachereducation[C].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17.

[6]Freeman,D.teachertraining,Development,andDecisionmakingmodel:amodelofteachingandRelatedStrategiesforLanguageteachereducation[J].teSoLQuarterly,1989(23):27-45.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6

论文摘要:学科教学知识观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科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一是促进教育、劳动和科学领域知识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三是通过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形成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四是加强对从企业引进和聘请教师的培养。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教师专业化运动中,美国斯坦复大学的shulman教授,针对当时在对教师的资格认证中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简单的理解为教师具备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问题,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这一重要概念,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将特定的学科教学内容加工转化,形成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情景知识等进行整合,并对教学经验不断归纳、总结与调整,因此,学科教学知识具有实践性、情景性和个体性。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揭示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复杂过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更为深入与科学。

高职学院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不同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因此,本文把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称为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高职“双师型”教师实际上就是具备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的专业教师。

当前,在高职学院进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也存在简单化现象,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www.133229.Com学科教学知识观为我们认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高职“双师型”教师建设也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促进教育、劳动和学科领域知识的全面协调发展

普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科——教育两个领域的知识,而高职专业教师的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的形成至少来源于教育一劳动一学科三个领域,此外,还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文化知识、语言表达知识、语言交际知识等。

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的形成与以上领域的知识都存在联系,特别是劳动领域的知识对高职专业教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完善高职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不同领域知识协调发展,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职学院的专业教师,无论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的教师,还是直接从工科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一定问题。从生产一线引进的教师主要缺乏教育领域的各种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可能滞后,技术和工艺应用的知识也可能逐渐滞后;从工科大学毕业的教师,既缺乏教育领域的各种知识,又缺乏技术实践领域知识,而且专业领域知识往往也需要不断更新。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制约专业教师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的形成,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此,高职学院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首先需要对不同专业、不同成长过程的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科学的诊断,确定培养内容,然后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和不同途径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为教师技术与高技能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

劳动领域的知识是高职业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与学科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之处,也是高职教育职业性与技术性的体现。因此,参加企业实践,获取劳动领域的知识,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由途径。

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效果。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

首先,要明确参加企业实践的目的和任务。专业教师参加一线生产与管理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自己技术与高技能教学能力。因此需要了解一线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和人才成长规律等劳动领域的各种知识,避免只是把任务局限在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上,将企业实践的意义简单化。

其次,在参加企业实践前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在教师加企业实践之前,需要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完善其知识结构,特别是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以保证在企业实践活动中,能够用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去整合实践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技术与高技能教学能力。

最后,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一方面,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企业需要保证教师能够在生产一线获得尽可能多的生产技术信息、人才管理信息,并对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学院应引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从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学习实践知识、技术知识、技术人才成长的知识等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并转化为课程内容,形成良好的职业技术教学能力,并对教师的职业技术与高技能教学能力发展情况予以评估。

三、通过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形成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

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的形成是基于教学实践,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不断改造,转化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和高技能的内容,并以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因此,专业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并不意味着就具备良好是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活动,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不断整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独特的具有自我经验的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科研是当前培养教师技术与高技能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也是当前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高职学院应充分调动基层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基层教研组以职业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学生实际等情况,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四、加强对从企业引进和聘请教师的培养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慕课;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21-02

慕课带来一场教育的革命。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教师如何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积极借力、学习、利用慕课,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反思提升教学技巧,练就独特教学智慧,从而全面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这是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意义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知、情、意、行,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一切教学改革的成败,以至于教育界公认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何谓教师专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辨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充实。毛伟霞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专长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包括自学反思以及正式的课程学习。可见,这一定义涉猎内容颇广,但主要包含了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1]。车军从教育学、法规政策、行动研究三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进行了阐述。从教育学看,教师专业化应熟谙“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从法规政策看,提出应有规范系统的教师聘任、进修等政策;从行动研究看,教师应注重知识更新与重构、情感策略的管理和行为规范的修炼[2]。可见,他的这三个维度不仅涉及了教师课上课下所应具备的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能,而且还涵盖了政策制度。在此基础上,他指出教师专业性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专业知识指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专业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专业品质包括职业道德,也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2]。车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就业指导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

2.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早在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就得到了法律的规定。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一种职业,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发展,其职业的专业性属性势必产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有力地促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提高,是就业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直至达到优质教学的源泉,是确定就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身份与地位的前提。利好专业化发展政策势必唤起就业指导教师内在生命价值,影响就业指导教育水平的效果,关系到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前景。质量高、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其认知、开启幸福职业,掌握、经营自我美好人生叩开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之门。

二、慕课带给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集全球名校名师、以海量信息华丽诞生,慕课平台正以开放、免费、大规模、足不出户在线学习揭开名校、名师的面纱,展示名校名师的风采,传播名校名师名课的理念、知识。慕课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慕课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慕课平台当作跨学科、跨校、跨国、跨地区的国际教研室,加快慕课时代自我专业发展的步伐。主要从三个方面应对慕课的机遇与挑战。

1.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专业能力上,就业指导教师都面临着慕课的冲击。就业指导教师应首先作为一个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现代信息素养。其次就业指导教师要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观摩慕课视频、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技术及策略理论。最后就业指导教师要从实践的角度参与制作慕课,对照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职业化观念有待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专业品质,其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源泉。纵观慕课名师课程,以及目前我国举办的首届微课竞赛视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师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放心态及创新意识。就业指导教师只有自身首先形成职业化观念,才能找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3.专家化魅力有待形成。魅力散发无穷力量,吸引他人追随寻访。慕课时代,在学生轻易获得海量就业指导相关知识、教学视频音像的情况下,就业指导教师地位何在,作用何在?笔者认为,就业指导教师急需形成专家化的魅力。也就是说,在学生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无所适从的时候为其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在学生获取新知却依然茫然的时候给予他专家化的智慧启迪,在学生陷入职业规划及就业实践的现实困境中,给予其职业化的个性化帮助。

三、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是慕课时代对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方面不断提升,达到较高的境界,积极借力、学习、利用慕课,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反思提升自我的教学技巧,通过科研,反哺专业后续发展,练就独特教学智慧,促使专业技能精益求精。

1.与时俱进,勤奋好学,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一桶水应来自更广阔的江河湖海之精华。慕课平台资源丰富,视频短小精练,汇集名家名课,就业指导教师应善于学习慕课优质的教学资源,把慕课平台当作自己获取新知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注册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审美学等广博的知识,为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笔者了解到,除国外慕课平台,中国自有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爱课程、超星慕课、果壳网、智慧树、C20慕课联盟等近十几个,在这些慕课平台上涉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面试技巧》、《创业实务》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其质量非常高,不同的讲授者以独特的理论视角进行精彩亮剑,如清华大学金蕾莅博士开设了《职业探索与大学准备》,北京大学庄明科老师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南京大学顾雪英教授开设了《就业创业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的碰撞启发创造力,观点的融合促发新飞跃。就业指导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善于观摩,勇于实践,反思提升自我教学技巧,练就独特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萧枫在《教师的一生修炼》中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适应期,教师面临如何融入环境。成长期,教师面临如何磨砺与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成熟期,教师面临如何继续前进。高原期,教师对自我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与调整。超越期,教师对自我进行超越[3]。对于就业指导教师来说,应理性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有的放矢,规划发展。同时运用诸如观摩反思、协作研讨、同侪互训、培训、示范教学、经验分享、课题研究等策略,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4]。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其本质是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的对话,是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沟通。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根本的机制[5]。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等分享讨论教学心得体会及教学视频,促进自己的教学改进;通过名师的示范作用,模仿迁移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聚百家之优点,练就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

3.笔墨勤耕,持续科研,反哺专业后续发展。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是促使教师课堂教学知识延伸的根本,科研的深入开展是教师获取新知、拓展新视野、创新理念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6]。慕课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式、课堂呈现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就业指导教师要紧跟新知识、新技能的发展,不断加强专业理论与教育科研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躬身力行的加强对新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度研究,才能在理解运用这些新生事物上游刃有余,松弛有度,才能凸显个人特色、变革创新。发展是永恒的,时代在发展,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化内涵也在发展。就业指导教师应作为一个研究者,用智慧的头脑去发现、迁移、创新先进的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升华,融入大海的宽阔,或激起时代的千层浪,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永不枯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毛伟霞,李小丽.快乐思维教学模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车军.基于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萧枫.教师的一生修炼[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2.

[4]李庆华,等.微格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2,(24).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城市化;教育目的;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使许多农民实现身份从农民向市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逐步转变提高,并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处于城市与农村转变前沿的城郊中学的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笔者所在的区域,处于泉州市城市边缘,本区域内的几所学校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由薄弱的农村或城市郊区学校,发展成为初具规模、设施较全、管理科学的规范化学校。但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受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各种先进现代教育理念对他们的影响仍相对有限。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或者缺乏专业指导,或者被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缺少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促进,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来探寻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式,促进教师群体的被动专业化向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对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明确教育目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中,中学教育尤其是城郊的中学教育应率先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僵化思维的束缚,教育的目标,不能锁定在简单地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任务,而应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民。而为了完成这一教育目的,势必需对中学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促进中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已经成为解决中学教育与城市化进程同步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目前对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着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对教师的教育。作为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多侧面、多等级层次的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多种层次。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育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构与协调发展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包涵一般的公共教育知识与每个教师实践中的个人知识两万面。而教师的公共教育知识是教师这一专业中的基础性知识,是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技巧性的知识,在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中起着支撑作用。公共教育知识可以包括以下几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

教师实践中的个人知识是在每个教师教学实践中对公共教育知识的一种个性化的整合。包括通常提到的教师个人的教育直觉和教育智慧等,还有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活动中会常常运用的“自己”的教学理论,它们构成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在各种教育情境中形成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不断丰富个人公共教育知识的同时,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完善对公共教育知识的整合形式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转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对话交往者。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运作中教师的角色转变: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我们经常会发现,新手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精力实在考虑学科知识本身,而优秀的专家教师则主要考虑如何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师的各种知识就会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老教师们甚至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备课、教学,如果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很可能自己也不明白。

三、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推动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而培养适应这一趋势的高素质的教师就必须改变那种单纯追求“学历”的偏向,从培养具有未来适应城市化的创造精神的人才的角度出发,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学校要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学习,改变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促使形成专业发展的观念,提高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让教师主动地规划、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利用各种途径实现专业发展,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

其次,学校要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资源的支持。通过教师的自学、讲座、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通过举办汇报课、研究课、评优课和观摩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质;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外出参观、考察名校等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多渠道开拓校本培训资源,试行校际资源共享;深入开展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平台。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06―04―06

作者简介:段迎超(197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缺乏专业发展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情况。教师只要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至于他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研究,人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工作绩效远比专业化程度所起的作用更为现实。现实中的应试教育导向,使教师更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缺乏长远的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中小学教师所处的环境往往又缺乏教育研究氛围,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要求自然就不高。

2.缺乏系统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精力

在中小城镇、农村的不少中小学里,每个一线教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每天忙于学生管理、备课、上课、改作业和辅导,忙于每次考试后及时阅卷、统计分析,还要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班主任,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到清洁卫生、安全问题、课外活动、走访家长都要落实到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到体力透支,甚至心力交瘁。不少教师都承认,由于繁琐的日常工作耗去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这使得他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教育前沿信息,思考自身学习等问题。

3.缺乏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由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注意的仅仅是与所教课程相联系的一些学科知识,基本上是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学习什么,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基本上是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建立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单一,不合理的现状,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4.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专业化是以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保障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是以教师的成功促进学生成功,因此,学校理当为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条件。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只关心学生发展,忽略教师自身发展,教师专业化缺乏一个环境支持,没有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承担教师专业化的培训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还只停留在学历合格上,而学历合格的教师就没有什么学习压力了。

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无疑会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教师也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调整,即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要由课程分数的评价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1.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专业发展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积极的进行探索、研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树立起专业发展的理念,切实把握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能为中小学教师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使教师把教学、学习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保障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所在单位必须保证他们在严守基本的职业规范内自主行动的自由,拥有获得职业上自我专业发展机会的权利等,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改善知识体系结构,拓展专业化发展的空间

一般认为,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由、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三个维度组成,构造成金字塔型,以保证教师既有从教的深厚理论基础,又有专精的专业能力,而专业能力,有学者认为同样由三方面组成,即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普通文化知识不足,知识面不够开阔,学科专业知识欠缺,教育专业知识匮乏,专业能力尚待提高,中小学教师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专业能力,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职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他们满足自我成就需要的根本途径。但从专业化学习的要求来看,实施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使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把住“入口关”,解决不合格教师问题,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拓宽知识面,以自身的高素质,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真正实现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汪天洋.制约教师专业化的几个因素〔J〕.四川教育,2005.6.

〔2〕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钱海荣.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J〕.江苏教育研究,2004.2.

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 研互动 

近30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它指从教育基本理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巧、教育实践与体验等诸方面提高。它包含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等内容的教师专业素养。纵观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对某一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极少,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则更少。本文从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论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的内涵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其本质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其内外两方面标准都必不可少。 

观点之二:必须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一个角度是从专业出发,另一个角度则从个人入手。前者又可以分成静态和动态两种考察方式。静态论者参考专业特质学者的观点,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成长。他们以此指标为参照系来评价教师职业是否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并提出达成教师专业化的措施。动态论者则把“专业化”看作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的过程。在此观点的支持者霍利(Hoyle,e.)看来,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两个标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个人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职业社会化过程并不以进入这个职业作为结束点,也不在早期教师职业的任何一点上结束”。[1] 

观点之三: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组织发展”阶段,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是“专业发展”阶段,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既要有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又要有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并且通过职前、职后培训的理智取向;还要注重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思”,加强教师对其自身实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实践、探究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同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或途径,通过小组教师的相互合作,确定教师自己的发展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态取向。[2] 

2.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Fullan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贯穿在教师职前教育至退休时的个人生涯中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经历的总和。[3]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有了更宽泛的含义,Grant认为:专业发展远不同于学习技能术语“培训”之概念,它还有一个定义: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不仅学会新的技能,而且帮助教师开拓新的教育视野和他们自己的实践;探索新的或先进的教育内容和资源的理念。当教师付诸实践,推进使用技术手段帮助问题式学习遇到挑战的时候,这个专业发展的定义还包含对教师支持的含义。[4]现代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应对时代挑战的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支撑帮助教师持续发展专业的能力、理解力和兴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在本文中,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 

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专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把专业作为一个永久目标来对待(pennington,1990)。[5]从概念上讲,成长就必然意味着变化和发展,即,语言教师首先要有需要发展的意识、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样他们才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发展。另外,语言教师的变化存在着四个特点:这种变化不一定就表现在行为上的不同,它可以指意识上的变化;变化不一定是立竿见影或一

[1] [2] [3] 

蹴而就的;有些变化可以直接获得,因而是可量化的,而有些则不然;某种类型的变化趋于封闭性,有些则属于开放式的(Freeman,)。 

.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特点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正式受教育的经历,参加各种研讨、实践活动、各种培训、教育计划和各种非正式的学习经历,比如:有指导的学习(mentoring)、课堂观摩学习(observingclassroom)、课堂教学(classroomteachingandlearning)、在线学习(learningonline)、教研组的教研活动(workshopandseminar)、单独或和其他教师做些研究以及很多其他形式的非正式的自学活动、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等。金美福认为,作为教师,角色转型的环节和过程应为教、学、研。教是知识的输出,学是知识的输入,研是知识的生成和对所学的反思过程。当然这三者不可分割,在互为存在并互动的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才可以实现。根据知识社会论的观点,“知识人”概念是确认教师专业地位的一个工具,教师依赖的知识即教师知识,那是教师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就是参与知识的方式,即教、学、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往往就发生在教、学、研同期互动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持续、有效的,它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一年参加几次什么活动或培训就完事。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是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有发展、有停滞、有低潮。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研究,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要。 

)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也赋有挑战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并与同事、专家合作,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多样性。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等多种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教学既是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也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意各方面的成长。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和特殊性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师是专业人员,负有自己的专业职责,具体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成长;第二,英语教师是可持续发展的个体。英语教师在生理上都已经成熟,但在心智上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第三,英语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结果,英语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最有效的方式;第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多阶段中完成的,职业指导教育阶段,师范教育阶段,持续进行的继续教育阶段。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专业意识的特殊性,一个专业发展水平高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人。他不仅具有尊重生命、追求崇高、热爱教育的信念,而且特别需要爱国意识、国际视野。取异域文化之精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