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十篇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十篇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11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1

[关键词]家庭理财;误区;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人们现在关注的话题逐渐从如何才能吃饱穿暖的话题上转移到了如何在能够有效对管理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如何确保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家庭理财是一个家庭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通过确定目标、制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管理,在家庭存在的生命周期内不断积累财富、运用财富,从而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1]。当前,如何才能够做好家庭理财,接下来笔者就家庭理财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家庭理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家树立争取的理财观念有所帮助。

1家庭理财中常见的误区

一方面,很多人从思想上就认为理财是有钱人才会做得事情,只有有钱人才会去理财,才应该去理财。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本,钱不多根本就谈不上理财。一般群众只有靠平常省吃俭用才能够有多余的钱,认为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剩下的这部分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面获取利息,认为这才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都知道随着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将钱存放在银行并不一定是安全的,从长远来看,钱也会出现贬值的现象。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不够科学,不够全面。这一部分人群虽然具有理财意识,但是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买进那种购买人很多的理财产品,呈现出跟风、随大流的现象,这种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看来选择理财产品的行为是盲目地,有很高的风险性。还有一部分人群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其背后的高风险,在刚尝到甜头的时候就出现了亏损,这种做法欠缺思考,不可取的。对于选择理财产品时,应在对其有很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明白其的优势与缺点所在,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产品。

2对做好家庭理财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对家庭理财风险的认识

理财具有的一定的风险性,在选择理财之前就应该控制风险。就家庭而言,对家庭理财的风险进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发生危机时,没有预防措施进行应对,甚至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破裂。家庭理财风险可以分为投资风险与风险承担能力两类。就投资风险来讲,投资作为一个家庭资金开源的重要环节,所以投资风险也是家庭在进行理财时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投资需谨慎。投资风险也可以分为政治、财务、通货膨胀、利率风险。就风险承担能力来讲,与个人的个性、条件与家庭情况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讲,有些人是风险爱好者,愿意通过高风险来获取较高的回报,还有一部分人为确保资产安全而放弃了可能获取利益的机会。此外,年龄较大的人群的风险承担能力越低;家庭收入、资产越高人群的风险承担能力越高;家庭负担越小的人群所能够承受的风险能力越高。总而言之,家庭理财风险的程度与家庭个人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乐观的家庭其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来讲越强,悲观的家庭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2]。

2.2转变观念,科学规划理财

要做好家庭理财,其关键在于做好家庭全盘性的理财规划。首先,需要打造出一个一生的幸福目标。每一个家庭成员对于自己人生的向往都是不同的,但是想要实现幸福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对理想进行明确,制定出和家庭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目标计划。其次,要对当前家庭的财产现状开展分析。需要将资产、负债来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合并计算,摸清楚家庭有多少的净资产。再次,预测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家庭的收入情况。需要考虑到家庭中工作成员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存款的利息,如果有股票还需要考虑股息,将这些相加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家庭收入[3]。然后,根据这些来对家庭中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进行确定。例如预计在三年来买车(买什么价位的车)、五年买房(买多少面积的房)、一年后家庭资产达到多少,退休以后生活能维持的水平等等。最后,对家庭的支出进行预算。预算应满足家庭消费的需求与必要的节俭,有计划的家庭支出是实现财富目标的重要前提。

2.3正确使用理财工具

不同的理财工具特点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有相对应的理财知识作为支撑,能够对理财工具进行正确的使用。例如银行存款这种最为基本的理财工具,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活期存款的利率标准就是取款的时候的挂牌利率,而定期存款的利率标准就是以在办理定期存款业务那一天的利率为准。对于家庭来讲,通过储蓄存款的方式开展理财时不應该仅仅是合理搭配活期与定期,还应该对存款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4]。比如如果预计会在有加息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将重点放到短期的存款上来,这样不仅仅是能够获得定期的利息,还可以获得加息带来的良好收益。如果在减息预期的情况下,应将重点放在长期的定期存款上,确保让自己的存款能够获得更多收益。

2.4加大对理财中家庭差异的重视

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在选择理财工具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不同,注入资金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最后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以我国南部与北部的家庭资产总量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北方的家庭要比南方家庭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上存在有差别。在北方经济不乐观的家庭很多都会放弃理财,而中等收入的家庭基本都是以各种保障性支出方式为主,理财的方式基本局限于储蓄。而那些富裕的家庭考虑的较多的是消费。南方的家庭很多都比较重视财富的增长,那些经济基础不好的在努力的脱贫致富,中等的家庭考虑的是如何让保障性开支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家庭的盈余用于投资理财上。家庭在投资理财时应重视各自家庭的差异性,谨慎理财。

3结束语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2

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缺陷

(一)夫妻财产制度中财产责任制规定的缺乏

夫妻双方或者一方,在与第三方或者其他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债务关系。而在现行的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此种关系中产生的债务是由哪一方由什么形式进行偿还,这里包括共同债务以及个人债务。

(二)夫妻财产制度中家庭费用的负担问题的缺乏

夫妻的结合是采取双方自愿平等的方式结合的,是通过婚姻关系确立家庭的。家庭的正常运转就势必会有日常的费用支出来进行维系,也就导致了家庭费用担负问题,夫妻双方的开销、子女的抚养与教育、双方老人的赡养以及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具体费用。就目前来看,很多家庭之所以不能走到最后,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费用的负担问题出现了分析。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财产制与约定制相结合的模式中夫妻双方在家庭费用上的负担问题。

完善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内容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3

 

关键词: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 外国婚姻家庭法 建议

一、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

   我国1950年《婚姻法》只规定了婚后所得共同制度,1980年《婚姻法》增加了约定夫妻财产制度。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

   共同法定财产制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得和双方所得的收人和财产均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

   约定财产制指夫妻以契约形式商定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婚姻法》第19条明确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二、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巫待完善方面

   (一)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承认

   夫妻共同财产制起源于中世纪的日尔曼法。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家务劳动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只在离婚分割财产时承认其价值。家务劳动在离婚时经济帮助属道义范畴,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强制有效的法律保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家务劳动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夫妻婚后所得财产范围的界定

   夫妻婚后所得财产应当包括所有的财产形式。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取得的文凭、执照、资格等,应属夫妻共同协力的成果,由此产生的利益,包括预期利益均应列人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三)关于非常法定财产制

我国婚姻法只规定了通常状态下的法定财产制,而没有建立非常态下的法定财产制,夫妻财产制的整体结构并不完整。2001年新修订《婚姻法》由于缺乏因夫妻分居或一方虐待、遗弃另一方等情况的规定,使夫妻在上述情况下分割财产必须以婚姻关系的破裂为代价,背离了婚姻法维护家庭稳定的宗。

   三、外国婚姻家庭法可以借鉴的规定

   德国家庭法第1356条将家务与就业放在同一层面上做出规定,总体上肯定了家务劳动的职业性及价值,从而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婚姻关系解除后,从事或主要从事家务劳动这一职业的一方当事人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德国法的上述规定给我们以下启示。其一,依据公平原则确立家务劳动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其二,我国婚姻法可借鉴德国家庭法,明确家务劳动是履行家庭生活费义务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方式。其三,在离婚时,将婚姻共同财产的平均分割、分别财产制下的补偿,与家务劳动的职业性价值在婚姻关系解除后的继续延伸区别。

四、完善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建议

   (一)增设非常法定财产制

   《婚姻法》应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经夫妻一方请求,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原夫妻共同财产制,改设分别财产制:

   1、夫妻感情不和,分居己满一年以上的;

   2、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扶养义务,不依法给付家庭生活费用的;

   3、夫妻一方一滥用管理共同财产权利的;

   4、夫妻一方的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债务,或夫妻共同财产不足清偿夫妻共同债务的;

   5、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拒绝对共同财产的通常管理予以应有的协作,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夫妻他方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分的。

   (二)明确知识产权期待经济利益的归属

   法律应设立相应的机制补救,即规定离婚时暂不予分割,作为一种期待权留待今后实际取得经济利益时,再行分割。或者在离婚时,先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将评估所得的价值按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进行分配,由享有知识产权的一方给对方相应的补偿。

   (三)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制度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4

第一类是日常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获取资金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父母。此类学生对理财普遍易于接受,对于理财手段的种类也了解很多,只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很难对自己每月可支配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这类群体中的同学大多有过“炒股”、“创业”的经历,只是经验颇多但成功甚少。同时,该群体还具有“超前消费”这一共同特征,他们大多走在时尚消费的最前沿。总之,该群体同学对于理财较为敏感,但对正确的理财方式欠缺明确的指导。第二类是日常消费水平中等的同学,对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非常关注。这些同学家庭条件中等,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可支配资金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家教、兼职等工作补充自己的日常开支。在可支配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面对同学之间日渐增多的“人情往来”,需要通过“开源节流”实现较多消费目标。因此,此类同学对理财教育极为关注,迫切需要在学校课程教育中得到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第三类是日常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这类同学是矛盾的一类群体,一方面,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偏差,较低的生活来源使他们急切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改善不容乐观的经济状况,他们必须懂得如何理财才能维持在校期间正常的生活、学习及日常交往所需的经费;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需要较为前沿的理财知识作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生存及给予家庭补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就促使这一群体在理财问题上极为理性,既不盲目推崇,也不刻意追求。无论如何,大学生理财教育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始终较为薄弱,对大学生理财的实践性指导也尤其欠缺。从消费现象角度看,盲目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和攀比消费等问题较为突出;从理财观念看,对理财的认识都较为落后,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从理财结构看,手段和方式单一狭隘,难以形成多样化的合理的消费结构;从理财教育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未将理财教育、“财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对大学生理财的现实思考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模拟场,学生在学校迫切希望能够学到在社会立足的方法。要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实施理财教育。一是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理财教育应当作为必修课程研修。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在保证爱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公选课的形式,在学校层面对广大学生进行理财知识培训。二是通过亲身体验传递理财经验。在学生群体中挑选一批个人理财较为出色的同学为其他学生传经送宝,避免理财过程中的误区和错误。三是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利用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理财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到以消费、理财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伦理、消费道德的教育,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强化家庭理财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可忽视家庭的作用。大学生已近成年,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家庭应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理财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启发,着力增强学生对个人可支配资金的整体性认识和操作,有助于避免学生过多地关注琐碎、细微的消费问题,而缺乏对理财的整体性认识。同时,家庭成员应当经常通过沟通、交流的形式,探讨理财知识和消费理念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念,为学生进入社会谋求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依托。

大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5

【关键词】家庭理财金融投资理财探讨

一、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概述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

金融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之一,相较于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社会财富并使这些资源得到二次利用,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对金融活动进行注资,并从金融活动所形成的经济价值中获得分红形式的利润,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我国社会的金融大盘是由各大上市公司、企业、政府和市场经济的自然变化决定的,但是,普通家庭的投资理财也涵盖在社会金融理财范围之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投入在金融活动中的货币虽然不多,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笔财富;并且,许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都是分阶段性的,比起企业和社会金融活动,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目的更明确,甚至连理财收益的处理都是比较固定的。从以上对金融投资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分析,我们得到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即,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以不具有经济组织性质的家庭为单位的金融投资理财行为,这种理财行为目标指向为低风险高收益,并且理财的途径和模式选择以家庭需要为主要原则。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

金融投资理财以货币活动为主,因此,一切与固有资产有关的理财行为和理财方法都不属于金融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家庭买卖房地产的行为不是金融投资理财行为,但是家庭购买住房公积金或者住房保险,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明确了这个意义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按照最基本的金融投资理财风险排列次序,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风险最高的是股票和期货,股票是所有家庭理财当中收益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其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但需要专业知识,期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原理几近相同;风险中等的是基金和国债。基金是专门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再次投资的一种金融活动,也就是说,所有购买基金的家庭相当于同时将资金委托给一个小型金融投资组织,成为组织的共同股东,承担分红和风险。基金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率不如股票和期货,国债则与基金的金融活动模式基本相同;风险最小的是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者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虽然投资的风险几乎为零,并且可以使家庭始终持有可用资金(或在某些风险中有所保障),但其收益率是最低的。

(三)探讨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相较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家庭的金融活动与其说是使用能够资金,还不如说是管理资金,因此,家庭金融活动多用“理财”来描述,而不是直接用“投资”。普通家庭金融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家庭持有的货币量不断增长,以满足家庭消费需要,对此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国大多数参与金融活动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理财建议,使家庭理财的最终目的能够实现,即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家庭理财一旦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就能故事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家庭理财能力的提高能够使我国金融活动中这部分散户的金融行为科学性增强,有助于家里较好的金融投资秩序,死我们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重视普通股家庭作为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探讨家庭理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和围观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事务

家庭理财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勤俭节约”、“紧紧手,年年有”和“积谷防饥”的家庭财务管理意识,实际上就是家庭理财的缩影。现代社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生育资源,摆脱贫困已经不再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大多数家庭都必须要负担老人养老、子女读书上学、结婚生育和自身养老的责任,这意味着小康之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经济问题,家庭经济压力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受众的资金并不足以开创一份额外的事业,那么,只有选择投资理财一条道路;另外,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货币以一种缓慢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通胀,虽然国家经济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还是十分明显的,家庭要使手中的货币价值能够包吃住,就必须依靠家庭理财实现家庭资金的增值。基于这两点原因,家庭理财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普通家庭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据可靠资料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家庭都在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尽管所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家庭资金确实以不同的方式流向金融市场,并创造了相应的价值。

(二)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形式具有时代性特征

普通家庭在金融投资理财中所选择的理财方式极具时代性特点,这与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活动的影响力有限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主要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和购买国债,到如今演变成了储蓄和购买一系列保险。采用这种理财方式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他们的理财观念相对柏寿,对风险的规避心理较强;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活跃起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从那以后,各种类型的理财方式纷纷出现,股票一度成为家庭理财中的热门方法;股票大盘的动荡和储蓄、国债的低收益率使热衷于家庭理财的人们将目光投向基金。如今,购买基金已经成为家庭理财总应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并且深受80、90后一代青年人所推崇。家庭理财在不停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及成为此种金融活动的重要发展成果,而这个成果,还将随着家庭理财的发展延续下去。

(三)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家庭理财已经成为我国普通家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形式,很多理财爱好则也对股票、期货、基金等理财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深刻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家庭理财的人们都能够对有限的财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使得家庭理财的实际作用减弱,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的稳定性,例如,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股票危机当中,导致家产荡然无存。对风险规避的能力较差,甚至对风险缺乏预测能力,是大多数家庭理财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者对“理财”活动本身存在着认知偏差。流行于网络的家庭理财辅app“她理财”联手好规划网进行了一次家庭理财理念调查,发现家庭理财中存在着五大误区:第一,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行为存在着一夜暴富的可能;第二,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就是家庭金融投资;第三,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符合家庭实际需要并且规划长远的理财目标,很多家庭理财行为实际上是在随波逐流;第四,家庭理财者对理财收益存在明显偏好而忽视了理财风险;第六,理财者认为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挣钱的过程。家庭理财中这五大误区的存在,实际上是由于理财者并没有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本身形成清楚的认知,将投资理财当成一种单独的金融的活动而并没有对家庭的财务进行整体的管理,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或者不能重视到理财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三、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融投资理财将成为普通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

社会财富总量的累积增长并不会平摊到每一个大众家庭并使之受益,而是根据市场参与和投入分得相应的利益,而普通百姓分得社会效益增长的成果除了劳动收入外,就是资本投资收益了。但资本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获利;而如果你不参与投资的话,那你就干脆没有得利的机会了。根据美国当前社会家庭收益增长分析,基本上是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约有50%以上的收益增长部分来自资本利得。在这样可观的资本增值环境下,不参与资本投资,无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在市场经济变化中都可能被财富边缘化。而普通大众不被边缘掉的最可行措施,就是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了。我国未来的经济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主,社会生产力过剩已经使我国青年一代遭受着比较大的就压力,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分配的越来越不平均,普通家庭的成员在未来能够通过自身工作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的可能性越来越弱,家庭需要以理财为主要方式,合理分配家庭资源,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另外,在家庭能够选择的理财方式之中,金融投资理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如银行存款,以前相对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推出的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又有准储蓄型产品,能够稳获高于同期存款的收益,还有与股票收益挂钩的产品,通过买人民币理财产品间接投资股票,此外其他各种理财品种也极大丰富,基金的热卖就是人们信任并且积极投入金融投资理财的一种表现;相反固定资产投入对家庭理财的帮助作用越来越小,以房地产投资为例,10年前的这种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房地产的收益率陡然提高,然后又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房屋购买限制令和银行贷款的约束,使房地产进入了一种低迷状态。一旦家庭将资产投入到房地产上,则其收益效果救很难确定。相较之下,金融投资的收益更加灵活,并且因为收益周期较短,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仍是可以规避的,这使得金融投资理财成为未来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二)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对金融风险的对抗力加强

由于金融投资理财将会成为普通家庭理财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家庭资金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财的重视长度提高,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在全球性出现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状况,再加上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方式和投资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增长,这就给普通家庭投资构成了极大的风险环境。普通家庭受限于专业金融知识的储备量,从而不能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大多数家庭的投资方向甚至是出于对周围邻居、亲朋好友的跟风,这就给百姓家庭的资产安全埋下了隐患。普通家庭的投资一般具有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方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投资质量不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是家庭金融投资潜在的风险。那些热衷于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散户”开始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力求从根本上巩固自身对金融投资环境的认知,从根源上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去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环境。还有些家庭型金融投资者通过金融书籍、报纸、电台、网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金融知识的储备是一个精细、漫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里,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摒弃以前的投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缺点,提升自己的市场判断力,进而提高投资质量,保障家庭资产的安全,从根源上面降低家庭投资的风险。

(三)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将呈现出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模式

目前金融市场提供给将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方式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受到理财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理财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不能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金融投资理财成为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会有所提高,这一切都与理财者个人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力提升和对家庭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关。一个成功的家庭理财者必然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既要追求收益、又要规避风险,还要兼顾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财要求下,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必然呈现出一个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理财模式。从理财者的身份和责任来看,家庭中只要是能够胜任理财责任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参与理财互动,这必然使家庭理财的模式发生变化;从科学理财对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来看,最有效地处理金融危机、度过风险的方式就是购买不同层次饿种类的理财产品,获得多样化的收益,或者,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至少保证某一个或某几个理财产品还能够发挥作用;第三,金融市场提供给家庭理财者的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家庭理财者有必要根据家庭的需要去选择这些理财产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理财模式,例如,对“零花钱”的投资以短期利润率高的为主;对“读书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来说,应当一较长年限的、稳定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为主。

四、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观念

为了实现家庭收入的保值与增值,应该培养对理财知识和技巧的认知,并将之转换为理性的处理投资项目和规避风险的技巧上。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观念,在理财方面就是通过理财者不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而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二)善于利用投资收益

在满足了基本的财产保全以后,在仍有富余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上提供的诸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形形的金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增值计划。这些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资产积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

(三)重视理财中的家庭个体差异

家庭经济的状况不同,家庭成员不同的个人喜好,所以,在投资的工具上侧重点不同,资金的注入也不一样,产生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有所差异。就拿中国南北部做比较:从家庭的资产总量来说,北方家庭可能不如南方家庭,关键是理财观念和方式有很大差距。经济稍差的北方家庭有放弃理财的想法,中等家庭将财富主要用于养老、孩子上学、买房等保障性开支上,主要理财方式为储蓄。富裕家庭则大多将财富用于消费,而南方家庭则更注重财富的增值。较为贫困的家庭努力进行脱贫致富,中等家庭认为保障性开支需要更多支付,必须让现有财富尽快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盈余用于更多方式的投资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既具有金融活动的本质,又具有家庭理财的独有特征。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理财不仅成为家庭最主要的事务,而且影响极具时代性特征;但,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将更腐恶家庭理财的需要,并且,家庭理财在理财模式和风险对抗能力方面也能有所提高。总之,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现在、乃至未来最有潜力的理财方式,值得每个家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秦建平.中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探析[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10-15.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6

【关键词】婚内财产道德伦理纠纷解决机制

一、婚内财产侵权的类型及表现

根据被侵犯的权力客体不同,将婚内财产侵权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一类是针对一方个人独立财产的。

(一)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侵权

在我国现行的婚姻制度中,夫妻的结合带来财产的共享与继承。我国《婚姻法》注重婚后的共同所有制,夫妻双方对这一部分财产均享有处分收益的权利。而夫妻共同财产的侵权有两种典型方式:

第一,未经配偶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表现为对外投资,赠与他人等方式。例如,夫妻共有公司股份20%,丈夫一方在不告知妻子的情况下,将10%的股份转让给他人,丈夫的行为属于未经配偶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侵犯了妻子对于股份的共同支配权。

第二,滥用夫妻间权利。在外界看来,夫妻双方的行为都代表了共同的意思表示,这就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夫妻权的出现,如果出现权滥用,所造成的是婚内财产权利的侵犯。

(二)对一方个人财产的侵权

除了夫妻共同财产外,还有夫妻各自的个人财产。个人财产不同于夫妻共同财产,配偶不享有相应的财产权利。但是,在外界眼光中,夫妻同属一个家庭,夫妻一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夫妻个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界限反而模糊起来,从而造成了对于一方财产的侵权。

二、当前婚内财产侵权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对婚内财产侵权界定的不利影响

在我国的《婚姻的》规定中,婚姻涵盖三个重要层次:以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也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婚姻关系建立在特定的身份之上,对婚内财产侵权的界定有如下不利影响:

首先,婚姻关系作为一种特定的人身关系,体现在婚内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更加具有人身依附性。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上,财产侵权大多成为人身侵权的附庸消散在公众和学者视野之外,加上我国当前法律规定不到离婚时不得划分夫妻共同财产,使计较婚内财产侵权似乎并无实际意义。但“法律给予各种主体以平等的保护,既然现行法律对来自家庭外部的侵害给予填补,那么家庭内部的侵害造成的损害又有什么理由不予填补呢?”

其次,婚姻以家庭为特定的表现形式,婚内的财产也以家庭为载体。家庭在外界认知中,不属于可以随意介入的司法管理范围,因此司法等外力介入家庭关系中处理侵权纠纷时更倾向于保守、谨慎或要求当事人自行处理,使部分弱势(即私力救济不足)的当事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法律救济而产生不公。

最后,婚内侵权相较于其他民事纠纷或民事侵权,拥有相对特殊的纠纷处理机制。一方面受到婚姻关系的特定表现形式――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作为一个双方私人关系的载体,根本约束源于道德,伦理等软性社会约束的方式。由此产生的侵权纠纷处理机制,使社会关系舆论对当事人处理相关侵权和纠纷有所影响,当事人易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由此产生的不公平,司法也束手无策。

(二)婚内财产侵权实践方面的问题

在处理婚内财产侵权的司法实践中通常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侵权事实发生时间难以认定。婚姻关系存续可能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而对婚内财产的擅自处分可能发生在这期间的任何一个时期,被侵权方甚至直到离婚都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这对于认定侵权事实的发生时间以便确定后续诉讼救济的相关问题都非常不利。

其二是婚内财产侵权的证据不好找,一般直到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或侵权方有不正常的大规模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被侵权方才会发现被侵权的事实,而此时证据很大可能污染或灭失;同时,被侵权方通常是平时不掌管家庭财产的弱势方,要其举证对方擅自处分了夫妻共同财产十分困难;此外,侵权方若是平时掌握家庭财产权的强势方,则被侵害的共同财产部分和用于家庭生活的财产不好区分,给司法介入加大了难度。

其三是婚内财产侵权的追责起算标准不好确定,就像夫妻拌嘴打架造成的伤害不好确定追责起算标准一样,对共同财产的擅自处分和个人财产的侵权的损害标准也不好确定。

(三)对策建议

首要的是完善立法。本文所暴露出来的婚内财产侵权,法律关系较为简单,多半是纠纷解决实践和诉讼实践中的问题,因而无须专门立新法。比较可取的方案是修订现有的婚姻法条款,出台司法解释,或出台处理婚内财产侵权的规范性文件等。而这些法律文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与现有的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中对财产权的保护的规定相对接,处理好重叠适用的问题。

其次是转变司法工作态度和方式,民事诉讼虽有“不告不理”的原则,但当被婚内财产侵权的弱势方已求告到法院时,还是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不因涉及家庭伦理,面临巨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而放弃对当事人的救济,以司法公正推动社会公正。

最后是促进社区纠纷解决机制和司法机制的配合。毕竟这还是一个传统上由家庭伦理、舆论道德去约束管理的问题,通过社区纠纷解决机制先行调解,了解情况,协助弱势方搜集证据指证侵权方的侵害行为,进而通过司法机制解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董倩鸥.夫妻婚内侵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

[2]杜江涌.婚内侵权相关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7

关键词:财经素养;影响因素;通识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校园贷诈骗案例层出不穷,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的背后是大学生群体的超前消费、过度透支行为。2020年支付宝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中国有6500万“90后”年轻人开通了花呗,在“90后”群体中占比40%。据央行数据显示,1.7亿“90后”年轻人中人均负债近13万元。以上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费主要来自家庭收入,当消费欲望超出了消费能力,同时对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不足时,便容易产生过度消费、进行校园贷等行为,最终导致负债累累,甚至人财两空。这也表明了年轻大学生尚未树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财经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我国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还存在财经教育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法不明晰等问题[1]。2016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直至2018年,该中心才首次正式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标志着学校和机构的财经素养教育培训体系正式出台。学校作为财经素养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是直接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最公平、有效的途径[2]。而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储备,在提升全民财经素养教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较多高校均开设了财经通识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东南大学为全校非财经院系的本科生设置了财经概论通识选修课,由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为其授课,旨在培养交叉学科型人才。财经通识课作为非商科专业学生的基础选修课,在启发财经意识、培养财经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财经通识课程的授课群体前期财经素养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从家庭背景、区域发展和财经通识课程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经素养水平的提升路径及相关措施。

二、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数据基于东南大学本科生财经通识选修课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而来。该课程开设在周二和周四,供全校非经管类学生自主选修。课题组共发放101份问卷,通过数据清理,最终获得有效样本87份,其中男性61人,女性26人,占比分别为70.11%和29.89%。样本群体主要来自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年龄集中在19-20岁,占比为62.07%。从专业分布来看,总体分布较广泛,其中工学为主要来源,共64人,占比73.56%。样本的具体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财经素养水平

本研究从三个维度来衡量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具体体现在知识与信息、能力与方法以及态度、意识、价值观等方面[3-4]。每个角度均通过两个问卷问题来衡量,且每道题比重相同。回答选项分为“非常同意/理解/掌握/关注/了解”“同意/理解/掌握/关注/了解”“不确定”“不同意/理解/掌握/关注/了解”“非常不同意/理解/掌握/关注/了解”等五个维度,依次赋值5-1分。分值越高,代表财经素养水平越高。同时,本文还设置课程前后对比,以便观察财经通识课程对财经素养的提升效果。具体问卷问题如下:①财经知识与信息: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对财经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对现实问题背后的财经知识的理解程度。②财经能力与方法: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对财经基本技能(如股票、基金等投资分析)的掌握程度;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能对根据热点话题选择不同的财经知识和工具去解释和运用(花呗分期付款等)。③态度、意识与价值观: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对财经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在上这门课程前后,你对社会理财活动和国家经济发展有关注。从表2可知,知识与信息,能力与方法,态度、意识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最小值均为1,即有学生在财经素养的任一维度上均十分薄弱。从最大值和平均值来看,相对而言,学生在财经态度、意识和价值观上有着良好的基础,表明学生对生活中的财经问题、社会理财活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有较多关注。综合其余两个角度来看,发现尽管学生有着较好的财经意识,但对相关财经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整体偏低。

三、财经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背景

本研究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类型等维度进行了调查,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父母学历在专科及以上的共有62人,占比71.26%,专科以下学历的占比28.74%。父母学历在专科及以上的样本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有14人,在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样本中占比22.58%,表明样本群体家长的学历整体偏高。从工作性质来看,父母任意一方的工作与财经相关的仅为19人,占比21.84%,绝大多数与财经不相关。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人数为59人,占比为67.82%。户口类型为城市户口的学生居多,为66人,占比24.14%。本研究进一步调研了学生在家庭财经活动里扮演的角色,比如询问自己是否参与过家庭理财、是否经常与父母讨论相关财经话题等问题。结果表明曾经或现在参与过家庭理财的学生人数仅27人,占比31.03%,与父母经常讨论财经相关话题的学生人数仅为29人,占比33.33%。整体体现出多数学生在家庭活动里参与财经相关话题的活动较少。此外,本研究对财经素养各维度在不同的家庭背景变量下进行了分组统计,具体结果见表4。可见,父母学历对学生的知识与信息、能力与方法有着负向作用,而对态度、意识、价值观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结合家庭财经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发现,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经常参与家庭理财讨论,却较少地参与实际的家庭理财活动。总体表明父母的学历水平会提高自身的财经价值观和意识,从而在家庭活动如讨论家庭理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知识与信息、能力与方法较多地需要通过个人实践而获得,父母学历越高,孩子的实际参与必要性相对更低,从而导致父母学历对其有负向作用。从工作性质来看,若父母的工作与财经相关,孩子财经素养基础显著偏高,家庭理财活动参与度也较高,表明父母的工作性质对孩子的财经素养基础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如果学生为独生子女,参与家庭理财讨论活动偏多,实际参与家庭理财活动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差无几。但在财经素养方面,知识与信息、能力与方法偏弱,态度、意识和价值观偏强。相比于独生子女家庭,相同经济状况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所要承担的花费更大,孩子会自发践行理财活动,从而提高了理财能力和丰富了理财知识[5]。但因家庭理财讨论活动较少,相对而言,孩子缺少价值观层面的熏陶。户口类型方面,农村户口的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在能力与方法维度上也较城市户口的学生更为突出,但在态度、意识和价值观层面会较弱,这种情况和独生子女家庭类似。

(二)区域发展

本研究通过搜集调研群体的家庭住址(省市数据),从而匹配到每个学生所处省份的GDp总值、第三产业占比和在校大学生数量等数据。表5为全样本的GDp、在校大学生和第三产业的描述性统计。在所有样本中,GDp最大值为73756.49亿元,最小值为1028.56亿元,表明样本群体的家庭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小值为1595.4,最大值为5437.5,均值为2647.67,表明每十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2647人。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78%,最低为38%,整体跨度较大。此外,本研究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分类标准,将区域划分为综合经济区①,包括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表6为经济区域的GDp、在校大学生和第三产业变量描述性统计。其中,样本分布集中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以及长江中游地区。以上区域的GDp均在25000亿元以上,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GDp最高,达62762.68亿元,而这也是样本群体最集中的地区,占比26.44%。在校大学生人数中,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区域居前三,大西北地区人数最少。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北部沿海地区的占比最高,达50%,黄河中游地区占比最低,仅41%。 本研究从经济区域的角度来观测财经素养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如表7所示。首先在知识与信息方面,黄河中游与北部沿海地区名列前茅。其次在能力与方法,态度、意识和价值观两个维度上,东部沿海均居首位,初步表明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其大学生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和财经意识会更强。大西北地区虽然在校大学生人数及GDp水平均居末尾,但财经素养的三个维度得分情况均居前列,表明在经济越不发达和越发达两个层级的地区均会有较高的财经素养水平,整体体现出了一种U型关系。

(三)财经通识课程

在了解学生财经素养基础的同时,本研究通过设计课前和课后两个维度来考查财经通识课程对学生财经素养的影响。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在知识和信息方面,参与财经课程之后的平均值从2.10提升至3.86,上升了83.8个百分点,中位数从2提升至4,表明财经课程能够提高本科生的财经知识掌握程度和提升财经信息解析能力。在能力与方法方面,参与财经课程之后的平均值从2.15提升至3.62,上升了68.37%,中位数从2提升至4,表明财经课程能够提升本科生的财经工具与方法运用能力。在态度、意识、价值观方面,参与财经课程之后的平均值从2.74提升至4.02,中位数从3提升至4,表明财经课程能够增强本科生的财经敏感度以及塑造财经价值观。总体而言,财经通识课程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财经素养、

四、财经通识课程视角下财经素养的提升对策

(一)政府出台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

我国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地区资源分散、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设立专门机构,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各方力量,联动银监局、保监局、央行等多部门协作,以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具体可围绕农村学校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维度着重推进。一方面,目前农村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资源仍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政策应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如配置专门的教师资源和提供扶持资金等;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学校财经素养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碎片化、浅层化等问题,因此需不断完善财经素养教育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协同推进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共同发展的财经素养教育。总体而言,政府应深化财经素养教育理论,在引领、加强和规范财经素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学校实施系统化的财经素养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主体,可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掌握财经相关知识以及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财经通识课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体现的是人性教育,它将帮助学生从劳动的视角理解人性,理解社会共同体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因此,财经通识课程应结合思政教育,以价值观培育为基础,通过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培养高度的财经敏感度,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入人心。可在课程中设置贴近生活的财经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案例讲解、财经比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对财经素养学习的兴趣。同时建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多样化、全面化,通过覆盖收入、消费、风险、投资、税收等内容,引导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家庭辅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起着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随着家庭生活品质的提升、互联网支付的便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提前接触到日常财经决策。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财经素养水平从而做出正确的财经决策,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重视孩子的财经思想教育,让其明白劳动与报酬、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教导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第二,父母应正确定位孩子在家庭理财中的角色,如在家庭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通过设计信息的获取、目标的设定、方案的选择和结果的评价等环节,让孩子独立地做出经济决策,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家长应不断提高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财经素养水平的同时,和孩子定期开展家庭财经活动,以此达到持续有效的输出与反馈。

五、结语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8

内容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家庭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利用理财工具实现财产保值增值便成了学界的研究课题。保险理财工具由于自身特质,逐渐成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保险理财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保险理财的具体计划。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家庭保险理财

家庭理财基本原理

所谓家庭理财,是指科学的运用家庭资产,使家庭支出产生最大的效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就是利用家庭金融方法进行计划和管理,增强家庭经济实力,提高家庭风险防御能力。从技术层面讲,家庭理财就是在开源节流原则支配下,以科学的方法实现家庭的经济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部分家庭拥有了大额的资产,对这些家庭而言,如果不能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运作家庭资产,很有可能使家庭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受损。当前,国内外学者公认家庭理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成员职业计划。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能力、性格、喜好的正确评估,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确定家庭成员的职业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计划。

消费和储蓄。家庭有了收入以后,就要面对家庭收入的分配,家庭应该按照经济生活现状,合理安排家庭的消费和储蓄比例。

家庭债务水平的管理。有时候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家庭不得不举债。因此,必须将家庭债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避免家庭面临债务危机。

家庭保险计划。随着家庭财富的累计,家庭需要利用保险来保证家庭财产和家庭成员生命安全。为子女教育购买教育保险;为固定财产安全购买财产保险;为应对疾病和意外伤害,需要购买医疗和意外伤害险等等。

家庭的投资计划。为了使家庭财产保值增值,家庭需要从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方面考虑家庭的投机组合。

家庭的退休计划和避税计划。这是指家庭为了满足成员在退休后的生活消费需求,在正常购买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还能工作的时候积累一笔足够家庭成员退休后的资金作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家庭还要考虑通过购买避税型保险等合理手段减少税务支出,增加家族财富总额。

保险的特性

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保险的性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争论集中在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同一性问题上。有日本学者以财产保险和人生保险为界,将保险学理论分为“损失”、“非损失”和“二元说”,并指出保险的损失补偿、风险共担和储蓄补偿二选一的性质。事实上,无论为人还是为物投保,从家庭资产分配的角度看,保险都具有金融资产的属性。

之所以将保险列为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因为当代家庭的保险产品不仅可以为家庭防御风险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效用。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多种保险产品都承诺若干年后会有红利返还。以中国平安为例,该公司的万能险就承诺客户保障风险的同时,在保期内保户不发生意外条件下,保期结束后会从保险公司获得高于银行利率的红利返还。保险的这种投资功能,在实质上将现代保险与古典的保险方式彻底的区分开来。也正是如此,保险理财才能成为当代家庭理财工具的重要选择。

保险理财的收益特性

(一)保险是合理避税的合法途径

根据我国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公民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法定的社会保险费用,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虽然目前国家对于法定保险之外的人寿保险没有免税规定,但根据国外经验,今后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免税的可能。因此,家庭的寿险购买支出部分是不用计算在个人所得税总额中的。税法还规定,家庭投资的企业或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如果投保于财产保险或运输保险的,可以准予税收减免,这对于家庭来说,可谓一举两得,既为家族企业资产投了保,又节省了税收开支。另外,基于保险本质,当投保人的保险受益金发生继承时,我国法律保障国家不会对这部分资金征收遗产税。但是如果家庭资产没有用于购买保险,那么家庭财产的继承人就要面临50%-70%的遗产税,如果家庭资产巨大,这将是一项客观的“损失”。因此,对于家庭而言,保险是积累家族财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保险可以调节家庭的现金流

由于资本具有稀缺性,为了使家庭资产的配置效率最高化,家庭必须平衡当前和未来的收支。正如理财规划师在帮助家庭设计投资计划一样,家庭投资时必须考虑家庭的收入资产和家庭负债状况,确保家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实现收入大于支出的状态。因此,现金流在家庭理财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家庭应合理配置购买保险的现金支出在家庭现金支出中的比例和日后保险收益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

(三)保险可以拓宽家庭的融资渠道

特别是家庭购买的长期寿险,当家庭面临资金困难时,可以将寿险保单进行质押,获得资金。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中,家庭理财产品中,可以用于质押的,保险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由于保单质押是作为保险的一种增值服务,因此无需提供其他抵押品就能换得与保单数额相当的短期融资。

(四)保险投资预期收益稳定

虽然目前我国可用于投资的理财产品名目繁多,诸如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但是这些投资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影响。有别于这些理财产品,作为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保险理财的稳定性较强,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强,并且其预期利率具有前瞻性,能够帮助家庭稳健的实现理财目标。

保险理财的误区

虽然保险理财有众多比较优势,但却经常被投资者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因素。由于保险公司和银行都具有负债经营的特点,所以家庭在投资时,无论储蓄还是购买保险,都是与另一方建立了债权债务关系。但是,储蓄所便显得债权债务关系很明显,存款人能够明显感觉银行对他们的负债行为。但是,保险的债权债务关系只有当保险事件发生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显得比较隐蔽。因此,家庭投资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储蓄或者股票债券等理财工具。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由于对保险原理的理解不足,导致有很多人认为有了保险就可以毫无顾忌了,失业了也不注重增强自身的再就业能力等等。殊不知,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全面,保障能力还不够强;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时间发生概率的增加,会使保险的原始功能丧失殆尽。

历史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保险业进入了原始资本积累期,由于这时期一些保险公司采取了不规范的运作行为,使得保险公司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了重投保、轻理赔的印象。

认为保险就是投资。由于对保险本质的不了解,投资者时常忽视保险自身的风险防范功能,而热衷于能够在将来每月或每年能够有资金返还的险种。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投保人往往会选择保费比较高的人寿保险,忽视了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投保人带来保障的意外伤害险、健康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等。实际上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由于人寿保险对突发灾难的保障功能有限,所以意外发生时,投资者只能自己承受。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极低,大多数人认为购买这种保险等同于浪费钱,实际上,意外保险的保费往往是价格低廉,保障作用突出。家庭选择保险理财时,应该认清保险的风险保障本质,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理财作用。

后危机时代家庭保险理财的策略选择

(一)家庭建立阶段

在家庭建立阶段,家庭成员事业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购房和养家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家庭都是支出大于储蓄。但此阶段的家庭成员也正值壮年,身强力壮,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因此,这一阶段的家庭投资者应选择购买储蓄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如果选择健康险,应该以低费率的中短期险种为宜。当然,如果工作环境危险,应当购买意外伤害险,以备不测。

(二)家庭稳定成熟阶段

在家庭稳定成熟阶段,家庭成员收入逐渐稳定,并逐步达到峰值,但家庭的消费也会随之高升。伴随年龄增加,家庭成员要同时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这个时期家庭的保险理财应该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购买中长期健康保险,为家庭安全提供保障;二是未雨绸缪,购买死亡保险,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临时性经济保障;三是购买教育储蓄投资型险,安排子女的教育资金;四是购买商业保险,保障生活。

(三)家庭衰退期

伴随着年岁增加,家庭构建者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疗支出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此阶段家庭应该选择在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上增加支出,保障自己晚年生活。此外,家庭构建者还应选择将自己的遗产购买免税保险产品,为自己的子女继承遗产合理避税。

相比其他理财产品,虽然保险理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使保险成为家庭理财的唯一选择,其只能是家庭投资理财组合中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用低利率促进经济恢复增长时期,保险费率都是参照同期的基础利率,处于低利率阶段。今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基础利率会逐渐上升,而保险产品却只能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累加,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会升高。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家庭保险理财,应从长远着手,综合考虑机会成本,科学的选择保险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王亮,赵萌.浅析个人保险理财[J].集团经济研究,2007,4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9

关键词:家庭风险态度;房地产财富效应;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5006207

一、引言

我国自1998年全面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家庭住房拥有率逐年提高,居民持有的住房资产占居民财富的总比率也呈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0%,远高于同期美国的652%,也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拥有二套房以上的城镇家庭比率迅速上升至210%。另外,根据CHFS在2014年1月公布的调查报告结果,在我国家庭资产构成中,城镇地区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652%,农村地区的房产占比为539%,这表明我国家庭资产中,一半以上的资产以房产的形式存在,住房财富在家庭财富构成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由来已久,2002年起,扩大内需一直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根据财富效应理论,家庭财富情况会影响家庭消费,而住房作为家庭重要财富,其价值的增加与积累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我国经济依旧面临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使房地产市场有效发挥其财富效应,扩大内需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依然是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地区间市场分化情况日益凸显。由于房价在过去长期处于整体上涨态势,那么当面临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性时,居民的心理状态与主观态度可能会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的影响。因此,关注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不同类别家庭之间的表现特征,尤其是家庭主观态度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当前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将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基本表现以及家庭风险态度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试图为如下三个问题的回答提供参考。第一,家庭住房财富在总体上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家庭风险态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三,不同的家庭风险态度会使得房地产财富效应表现出怎样的不同?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可以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以使房地产在提振国内消费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

1文献综述

财富效应最早是指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对消费造成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家庭所持有的财富逐渐多样化,财富价值的变化不只来源于货币余额的改变,以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值的改变也可以带来个人或家庭财富水平的变动。经济学家在后续对于消费变动的研究中认为,由于储蓄和借贷的存在,居民可以根据其全部财富进行消费,那么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不仅会考虑当前面临的状况,还要依据对未来状况的预期来进行规划。这些研究以ando和modigliani[1]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CH)以及Friedman[2]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iH)为主要代表,他们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将家庭财富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到消费行为分析中。Hall[3]在LCH和piH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修正和扩充,在消费分析中引入理性预期假说和动态优化理论,逐渐发展为多时期最大化方法下的消费决策理论,即“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假说,这一假说成为后续大部分财富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出发点。自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房地产财富效应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在总体上验证了发达国家正向财富效应的存在,而财富效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差异也得到了考察。同时,房地产财富效应在异质性家庭之间有差别,Sinai和Souleles[4]认为,家庭的预期生命跨度、遗产动机、拥有房产套数以及未来住房规模改变计划等都会对这一效应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通过直接财富效应(消费函数所揭示的消费―财富关系)、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这三种基本渠道的共同传导,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不同类型家庭的最终表现可能存在不确定性。Campbell和Cocco[5]、Li和Yao[6]以及Gan[7]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从家庭年龄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经验证据。

另一方面,少有文献讨论家庭风险态度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人们的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那么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家庭,其消费受房地产财富变动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个体的风险厌恶程度由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的凹度界定,pratt[8]、arrow[9]认为财富的边际效用弹性的组合(即(-w)u″(w)/u′(w))可以对相对风险厌恶系数进行度量。房地产由于其价格的波动性,应被归为风险资产,根据风险的pratt-arrow度量,一个具有更高风险厌恶程度的家庭通常有一个更凹的效用函数。那么,具有不同风险厌恶程度(即不同凹度的效用函数)的家庭,从相同的房地产财富增加中能够获得的预期边际效用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对于某一家庭的最优跨期消费计划对其他家庭并不最优。因此,直觉上家庭风险厌恶程度会影响消费决策。Liao等[10]把风险态度引入到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中,检验了家庭不同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他们使用美国消费支出调查数据(CeX)检验了房地产财富效应与家庭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讨论了家庭风险态度的重要性。其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程度较小的家庭房地产财富效应更为显著,当家庭风险厌恶程度较强时,消费与住房财富之间的正向关系被削弱。

我国学者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分析房价与消费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16]。后续的实证研究中,骆祚炎[11]、况伟大[12]使用宏观数据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具体存在性进行了检验。而近年来随着微观家庭调查数据库的逐渐丰富,针对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表现差异,以黄静和屠梅曾[13]为代表的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也逐渐涌现。总体来讲,我国有关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研究的文献并不十分丰富,且基于宏观数据对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性和方向性的检验结果存在分歧。另外,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不同年龄、收入及所在地区的家庭之间表现差异的探讨,缺乏对于家庭风险态度的关注。本文将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后续的实证研究,通过理论模型改进和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检验,并重点关注家庭风险态度及其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使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义。

2理论模型

近年来,对国内外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lanchard和Fischer[14]构建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piH)模型,模型中效用函数被设定为二次型形式,且假定家庭时间偏好率等于资产回报率。这样的模型设置可以最终推导出简洁的消费函数形式,并且其中家庭风险态度也不会对资产和收入的弹性系数造成影响。考虑到现实中资本市场并不完全有效,资产回报率可能不会与家庭时间偏好率相等,这里将放松Blanchard和Fischer[14]建立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基本表现,以及家庭风险态度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假设一个家庭可以存续t期。在时期t(0≤t≤t),用β表示不变的家庭时间偏好率,Ct表示家庭消费,at表示家庭财富,Yt表示家庭收入,r表示不变的资产收益率,并将即期效用函数设为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形式,θ表示其风险厌恶系数,则家庭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maxe∑nt=01(1+β)tu(Ct)(1)

stCt+at+1=at(1+r)+Yt

对最大化问题求解,可得消费、资产与收入间的关系如下:

由于篇幅所限,具体模型推导过程没有列出,可向作者索要。

∑tt=01+r1+βtθ1(1+r)tC0=a0+∑tt=0φ1+rtY0(2)

整理可得:

C0=β1a0+β2Y0(3)

其中,资产与收入前系数的具体表达为:

β1=1∑tt=01+r1+βtθ1(1+r)t,

β2=∑tt=0φ1+rt∑tt=01+r1+βtθ1(1+r)t(4)

由式(3)可知,修改后的模型依旧得出了与Blanchard和Fischer[14]模型相似的消费函数表达形式,即消费是资产和收入的函数。此外,根据式(4),当β不等于r时,风险厌恶系数θ会通过影响效用函数,对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产生影响。当资产回报率大于时间偏好率时,风险厌恶系数越大,资产的消费弹性系数越大,即财富效应在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家庭表现更明显;反之,当资产回报率小于时间偏好率时,风险厌恶系数越大,资产的消费弹性系数越小,则财富效应在风险厌恶程度较低的家庭表现更明显。由于不同类型资产在流动性、其他社会属性以及所有者对价值变化的敏感性等方面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财富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也存在不同。那么对于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的价值变动,居民消费水平在现实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房产财富和金融财富往往并不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作为我国家庭的主要财富,与金融资产相比,住房资产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在价值上具有较强的不可分割性。此外,其流动性较差,变现难度更大且成本高,在交易过程中需承担更高的税负,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家庭对于住房财富具体价值及其变动的判断也不及金融财富准确及时。综合上述原因,家庭风险态度在住房财富―消费关系中应当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也更值得关注。下文将以此为参考,使用微观调查数据,重点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家庭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进一步确定风险厌恶系数对我国房地产消费弹性系数的具体影响方向。

三、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1数据来源与指标描述

本文选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HouseholdFinanceSurvey,CHFS)数据库2011年调查结果作为经验分析数据来源。CHFS在2011年首次开展,共调查了8438个家庭的详细信息,所选样本覆盖了我国25个省及直辖市。首先利用调查结果对家庭消费、收入、各类资产价值以及描述家庭特征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进行测算和设定。(1)家庭消费,包括食品、日用品、服装、休闲娱乐支出以及除留学外的教育支出等非耐用品消费以及其他耐用品消费。(2)家庭收入,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利息及分红收入。(3)家庭财富,包括住房财富、金融财富和实物财富。家庭总住房财富价值由被访者自报;金融财富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金融理财产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现金以及借出款;实物财富包括农商业生产资产、车辆以及古玩字画等有价资产。(4)家庭地理位置属性,包括经济地域和城乡划分。本文将最终样本覆盖的25个省及直辖市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按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属于东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属于中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甘肃和青海属于西部地区。并使用虚拟变量对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进行区分。(5)家庭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户主的年龄、性别、工作类型、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以及家庭规模。其中,性别以虚拟变量来区分男女;户主工作类型分为有工作和无工作两类;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类;户主受教育年限代表了其受教育程度,具体年限设定方法参考了黄静和屠梅曾[13]的做法;家庭规模即家庭人口,不包括家庭的暂住人口和外来人口。

剔除包含统计填报错误和数据不全的样本观测值,表1列示了关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在整体上反映了CHFS在2011年的调查样本中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收入、财富以及其他情况的基本信息。其中“是否拥有住房”和“户主性别”两个指标为虚拟变量,前者以拥有住房为1,不拥有为0;后者以男性为1,女性为0。数据显示家庭总消费与总收入均值分别为3372万元和5301万元,家庭拥有平均住房数量为1073套,住房拥有率为0909,住房平均价值为42406万元,最高值达1110000万元。其他类型财富中,金融财富均值为6678万元,实物财富均值为8040万元。家庭平均人数为3478人,户主平均年龄为49798岁,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16年,0734比例的家庭为男性户主。

2家庭风险态度

在风险态度的度量上,由于家庭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是可观察的,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与家庭向风险资产中的配置份额负相关,因而经验研究中经常使用家庭资产组合中风险资产的占比来区分家庭风险态度,但实际中有相当大比率的家庭并不拥有风险资产,这给家庭风险态度的度量带来了难度。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固定进入成本造成的,在金融学相关文献中被称为“有限市场参与”,而是否参与的决策主要由投资者支付固定进入成本的意愿决定,该意愿可以通过使用类似于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统计人口学变量、收入与风险资产回报以及对于资产的风险意识等变量来预测。morin和Suarez[15]发现风险资产与总财富的比率显著地依赖于家庭成员年龄。另外,相当多的研究验证了家庭风险态度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家庭人口统计学特征会影响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大小。Liao等[10]的研究中,由于所用数据并未提供关于家庭风险态度的直接信息,因而他们先使用两步Heckman校准模型,根据微观数据中的统计人口学信息和家庭流动资产构成来估计家庭风险态度,再通过估计所得结果对样本家庭进行分组,对比各组的房地产财富效应系数,以研究房地产财富效应与风险厌恶程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直接以CHFS在2011年调查问卷中关于“如果您有一笔资产,您愿意选择哪种投资项目”的回答结果来度量家庭风险态度。对该问题的回答有5个选项,包括“高风险高回报”、“略高风险略高回报”、“平均风险平均回报”、“略低风险略低回报”以及“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分别被赋值为1―5。即家庭风险态度是一个离散变量,风险厌恶程度随着其取值的升高而增大。在具体的数值分布上,取值为1―5的家庭分别占总样本数量的0061、0073、0262、0173以及0431。可见,CHFS在2011年的调查结果整体呈现出我国家庭风险厌恶程度较高,最高风险厌恶等级的家庭占总家庭数的0431,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风险等级组别,而风险厌恶程度处于1、2级别的家庭相对较少,一共只占到总样本的0134。

进一步检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由于家庭风险态度变量为离散变量,这里使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研究。另外,由于风险态度有5个选项,而各选项之间存在排序关系(风险厌恶程度有大小之分),因此,最终选取排序多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中的系数符号及相应的p值,可解读各解释变量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在各解释变量中,户主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所在地区以及村居类型为虚拟变量,具体参照组设定为:户主性别以女性为参照;婚姻状况以无配偶为参照;工作情况以无工作为参照;所在地区以西部地区为参照;村居类型以城镇家庭为参照。由表2可知,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以及婚姻状况都会对家庭风险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收入的提高、家庭规模的扩大以及户主受教育年限的提升会降低家庭风险厌恶程度,而男性户主比女性户主具有更低的风险厌恶系数。年长家庭更加厌恶风险,而婚姻生活也会显著地提高家庭风险厌恶程度。户主是否有工作对家庭风险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的地理分布上,城乡家庭之间的风险态度无显著差异,而与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家庭具有更高的风险厌恶程度。以上结果从总体上说明,当家庭面临更多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确定性时,其风险厌恶程度通常会提高,当然,一些自然属性如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也会对家庭风险态度构成影响。

3家庭风险态度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

根据前述的理论模型推导结果,在家庭消费决策中,财富与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家庭主要财富分为住房财富、金融财富和实物财富。另外,由于异质家庭之间存在偏好差异,家庭消费水平还受到家庭特征变量的影响。因此,为了考察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具体表现,建立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lnC=α0+α1lnY+α2lnHw+α3lnFw+α4lnmw+∑α5iXi+ε(5)

其中,lnC、lnY、lnHw、lnFw和lnmw分别表示家庭总消费、收入、房地产财富、金融财富和实物财富的对数。Xi表示所控制的家庭人口学特征以及地区和城乡指标,具体包括: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性别、工作类型、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地区以及村居类型等。

进一步根据家庭风险态度各取值的统计结果将全部样本家庭分为三组:将选择“高风险高回报”和“略高风险略高回报”的家庭划入低风险厌恶组;将选择“平均风险平均回报”和“略低风险略低回报”的家庭划入中等风险厌恶组;将选择“不愿承担任何风险”的家庭划入高风险厌恶组。进而根据这一分组,以高风险厌恶组为参照,设定虚拟变量risk1和risk2,分别代表低风险厌恶组和中等风险厌恶组,与lnHw相乘形成交叉项,以检验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家庭在房地产财富效应方面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在式(5)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lnC=α0+α1lnY+α2lnHw+α3lnHw×risk1+α4lnHw×risk2+α5lnFw+α6lnmw+∑α7iXi+ε(6)

根据式(5)和式(6),以家庭消费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收入、住房财富、金融财富和实物财富为解释变量,同时控制了家庭人口特征和地区城乡因素进行分析。为了检验横截面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微观数据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本文使用的数据存在异方差。因此,使用稳健标准差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修正,最终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各模型的最大方差膨胀因子都在3以下,说明各自变量之间均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2可知各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家庭收入、住房财富、金融财富以及实物财富等在各模型中的系数均为正,且统计显著,与理论预期结果相符。在具体结果上,房地产财富的系数为正,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房产价值对消费有正向的提升作用。房地产财富对消费的弹性系数为0082,表明住房价值每增加1%,将导致消费增长0082个百分点,与黄静和屠梅曾[13]测算的0080接近。同时,金融财富和实物财富的系数也均为正,且在1%水平下显著,而家庭总收入的消费弹性系数较高且显著,说明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家庭特征来看,家庭规模对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年轻家庭的消费欲和消费力强于年长家庭,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越高,家庭消费也会随之更高;户主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家庭消费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城乡差异方面,城镇家庭的总消费显著高于农村家庭,说明我国城乡消费之间还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家庭消费有待进一步释放。

在不同家庭风险态度带来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差异性方面,由表3回归结果可知,风险厌恶程度会对房地产财富效应产生显著影响,不同风险态度组之间的住房财富消费弹性系数不同,随着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对于房地产财富1%的增长,风险厌恶程度最高的家庭,其消费会产生0080个百分点的显著正向变动;中等风险厌恶组的弹性系数比参照组高出0002,而最低风险厌恶家庭的消费会随着房地产财富1%的增加上升0089个百分点。两组家庭对应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均是显著的,说明这两组家庭与最高风险厌恶家庭之间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家庭风险态度会显著地影响住房财富―消费关系。这一实证结果与Liao等[10]使用美国微观数据的检验结果相似,且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理论模型中所预示的可能性,即家庭风险态度会在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发挥中起重要作用。说明在我国,当家庭风险厌恶程度较强时,房地产财富与消费之间的正向关系也会被显著削弱。

由于我国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普遍较高,总样本中有431%的家庭处于最高风险厌恶等级之中,那么将近一半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由于过高的风险厌恶程度而受到了抑制。这说明我国住房财富对消费的提振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当大比例家庭基于住房财富的消费潜能有待释放。除年龄、性别等自然因素外,家庭风险态度显著受到家庭收入、户主受教育年限以及家庭面临经济生活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在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转型期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社会经济政策持续性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家庭面临的经济生活不确定性,显著降低家庭风险厌恶程度,促进房地产财富效应在居民家庭中的有效发挥,为刺激社会消费提供更强的力量。根据前文的理论模型,本文的结果暗示了我国资产回报率在整体上小于居民时间偏好率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由于我国投资渠道不足所导致的居民资产回报率较低,也可能源自于我国转型期社会中,不确定性的增加所导致的居民更为强烈的“人生不耐”心理。

四、结论

本文以放松假设后的LC-piH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微观调查数据讨论了家庭风险态度及其在发挥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中的重要性。已有相关文献通常忽视了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将家庭风险态度差异引入到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中,为房地产财富效应与微观主体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多依据。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家庭风险态度显著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当家庭面临更多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确定性时,其风险厌恶程度通常会提高。二是在总体上,住房财富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大于农村家庭;而家庭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家庭规模、户主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也对消费具有显著影响。三是房地产财富效应在具有不同风险态度的家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住房财富对消费的影响随着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而减弱,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显著削弱了正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

我国正处于三重转型期,而房改以来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不足、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房地产市场拉动内需、在保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更高的家庭风险厌恶程度会抑制房地产正向财富效应,那么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营造可降低居民风险厌恶程度的经济社会环境,可以使房地产财富增值更好地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因此,维护房地产市场及其配套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提高各项政策的持续性,促进居民家庭形成财富稳定增值的预期,并切实提高社会福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居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可以提升全社会房地产正向财富效应程度,进而有效释放潜在消费力,为促进居民消费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ando,a,modigliani,Fthe‘LifeCycle’HypothesisofSaving:aggregateimplicationsandtest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53(3):55-84

[2]Friedman,atheoryoftheConsumptionFunction[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5720-37

[3]Hall,RStochasticimplicationsoftheLifeCycle-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theoryandevidence[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8,86(6):971-987

[4]Benjamin,JD,Chinloy,R,Jud,GDRealestateversusFinancialwealthinConsumption[J]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2004,29(3):341-354

[5]Case,Ke,Quigley,Jm,Shiller,RwealtheffectsRevisited:1975―2012[R]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now18667,2013

[6]Ludwig,a,Slok,ttheimpactofStockpricesandHousepricesonConsumptioninoeCDCountries[R]imFworkingpaper,2001

[7]Sierminska,e,takhtamanova,YwealtheffectsoutofFinancialandHousingwealth:CrossCountryandageGroupComparisons[R]FederalReserveBankofSanFranciscoworkingpaperno2007-01,2007

[16]刘建江,杨玉娟,袁冬梅从消费函数理论看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J]消费经济,2005,(2):93-96

[20]张大永,曹红家庭财富与消费: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2,(S1):53-65

[21]宋明月,臧旭恒基于微观数据的我国城乡房产财富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4):116-120

[5]Carroll,CD,Dynan,Ke,Krane,SDUnemploymentRiskandprecautionalwealth:evidencefromHouseholdsBalanceSheet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3,85(3):586-604

[16]Guiso,L,Jappelli,tawarenessandStockmarketparticipation[J]ReviewofFinance,2003,9(4):537-567

[18]Halek,m,eisenhauer,JGDemographyofRiskaversion[J]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2001,68(1):1-24

[4]Sinai,t,Souleles,nSowneroccupiedHousingasaHedgeagainstRisk[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5,120(2):763-789

[5]Campbell,J,Cocco,JHowdoHousepricesaffectConsumption?evidencefrommicroData[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7,54(3):91-621

[6]Li,w,Yao,RtheLife-CycleeffectsofHousepriceChanges[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07,39(6):1375-1409

[7]Gan,JHousingwealthandConsumptionGrowth:evidencefromaLargepanelofHouseholds[J]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10,23(6):2229-2267

[8]pratt,JwRiskaversionintheSmallandintheLarge[J]econometrica,1964,32(1-2):122-136

[9]arrow,KJaspectsofatheoryofRiskBearing[J]theJournalofFinance,1985,40(5):1341-1352

[10]Liao,wC,Zhao,D,Sing,tFRiskattitudeandHousingwealtheffect[J]the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2014,48(3):467-491

[11]骆祚炎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与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56-65

[12]况伟大房价变动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J]世界经济,2011,(10):21-34

[13]黄静,屠梅曾房地产财富与消费:来自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9,(7):35-45

[14]Blanchard,o,Fischer,SLecturesonmacroeconomics[m]Cambridge:themitpress,198937-69

[15]morin,Ra,Suarez,aFRiskaversionRevisited[J]theJournalofFinance,1983,38(4):1201-1216

HouseholdRiskattitudeanditsimpactonHousingwealtheffect

JiHan

(interdisciplinaryCenterforSocial&BehavioralStudies,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

Dalian116025,China)

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篇10

【关键词】理财;家庭保险理财;风险

家庭保险理财,充分利用保险的风险转移特性,将风险由购买者转向保险公司。如果发生保险事故,就能按照当初签订的保险合同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险赔偿,从而减少家庭的损失。理财将闲置的资金放到合适、有利的位置进行投资,充分实现资金的价值。保险理财将理财的钱投入到家庭保险中,将保险与投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保障家庭财务的稳定,保障家庭财产安全。正因为保险理财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家庭理财必要的工具。

一、家庭保险理财概述

(一)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是指通过客观分析家庭的财务状况,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为家庭设计合理的资产组合。家庭理财同时也是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家庭理财就是对家庭收入和支出进行计划和管理,让钱发挥最大的效用,增强家庭经济实力。

(二)保险理财

保险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带来的财务困难,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可以使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保险理财的风险转移功能,帮助家庭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减少损失;保险理财的合理规避税收和债务功能,帮助家庭获得税收优惠,缩小与其他高收入理财方式税后净收益的差额;保险理财的抵御通货膨胀功能,帮助家庭避免资金缩水,保障资金的安全。

二、中国家庭保险理财的现状

我国恢复保险业发展之时,伴随着社会大形势,家庭保险也开始发展,在家庭保险中人们对家庭财产的投保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行业总体实力不断的增强,下面从市场和购买者两个角度来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家庭保险理财发展的现状。

(一)市场角度

1、保险理财产品种类少,营销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家庭保险理财的需要。我国保险市场受制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理财产品的缺乏,使得兼具风险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更是普遍缺少,再加上营销渠道单一,这些限制因素都使得日益增加的家庭财富购买不到充足的保险理财产品,保险市场失衡。

2、保险理财营销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保险理财产品将保险知识和理财投资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精通这两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为顾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恰当的推荐,但我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这方面专业人才甚是缺少。

3、保险理财投资的监管不到位。我国实行分业监管,分别由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监管保险、银行和证券行业。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投资产品也相互融合发展,使得产品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增加了分业监管的难度。

(二)购买者角度

1、对保险业存在偏见。早期保险入市,产品少,大众很难选择到理想的产品,从保险中获得的收益与心中所期望的存在较大落差,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没有认可保险业。再有就是早期保险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低,部分人员为了佣金,不惜欺骗投保人,使人们对保险公司的信誉产生了怀疑。

2、忽视保险的长期保障功能。对投资收益的追逐改变了人们对保险理财产品的定位,用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且营销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侧重于宣传产品的收益,淡化其中的保障功能,对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阻碍了我国保险理财行业的长期发展。

三、家庭保险理财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

家庭在做保险理财规划时,首先要了解你所选择的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一般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都具有较长的期限,只有在充分了解保险公司和产品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到好的、可靠的产品,才能获得保障收益。关注保险公司的历史资料和以往理财产品的后期保障情况,以此选择经营管理经验较丰富和信誉度较好的保险公司。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公司的资金规模、产品种类、服务网站和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了解。庞大的资金规模为资金的保障提供强大支持;丰富的产品种类为人们的多元选择提供可能;众多服务网点的分布为便捷的服务创造条件。公司发展前景依赖于保险产品更新、市场占有率和资金运营能力等指标。总之,保障收益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良好的保险产品。

(二)家庭保险理财产品选择先后有序

制定保险理财规划要以家庭有限收入为基础,应先使基本保障得以落实,然后再向教育、养老等方面投保。应遵循“先大人后小孩”的投保原则,大人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其风险得以保障后再考虑对孩子的保障。险种选择上应先投保保障型、储蓄型的基本险种,有充足的剩余资金时再考虑投资型险种。在选择非投资型险种时,也应注意先后顺序,要以寿险、健康险为先,然后当资金充足时再考虑教育险和养老险。

(三)选择合理的缴费方式

我国保险缴费方式大体分为分期缴纳和趸缴。趸缴要求一次性把保险费用付清,这就对投保方的资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分期缴纳相比,该方式具有较强的储蓄性,但保障性质较低。对于资金充足但没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说,在短期的非寿险中,建议采用趸缴。分期缴纳的保费包括保障保费和储蓄保费两部分,对于人寿保险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将缴费期拉长,从而减少死亡后缴纳的保费,实现既减少投保人保险支出,又获得了趸缴相同保障的双重功效。

(四)重视保险理财的全面性

保险理财需求随着家庭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注意把握家庭阶段,以便正确了解该阶段的理财需求。当家庭稳定期到来时,这时保险产品数量已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保险的全面性。以前没有购买的,这个阶段要尽量购买,使其全面覆盖,已经投保了一些,那么在险种上要查漏补缺,最有效的保障在于保险组合,在原有主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附加险的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保障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朝学.保险理财重规划[J].晚晴,2010,(09):35-38

[2]陈天翔.我国家庭保险需求行为研究[n].第一财经日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