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药学的专业课程十篇中药学的专业课程十篇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14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1

1.1《医药商品营销实务》课程是我院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笔者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走进社会进行真实的药品市场调查;进入药品零售企业进行药品推销技巧的训练;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医药产品的商务谈判;为模拟的药品选择市场定位,进行医药商品的营销策划与推广。

医药商品营销是一种动态行为,如在课堂上,要进行“药品销售谈判”的讲解,那就要讲述什么是销售谈判、谈判准备工作、谈判气氛的营造等等,学生听起来会很枯燥,对于没有“激情”的知识,学生听讲后,还没有走出课堂就已经忘记了,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笔者在授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情景:小组通过教师展示的“销售谈判任务书”,通过讨论,结合课前相关知识与谈判环节的准备,最终确定小组的谈判方案。任务书如下学生谈判内容多为药品采购与医药器械的销售,在谈判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参与度极高,热情高涨,表现真实,情节丰满,遵守谈判规定,符合谈判程序,为谈判开局创造出了多种气氛,如冷淡的、对立的、紧张的;热烈的、积极的、友好的;平静的、严肃的、严谨的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通过小组的自评与他评加上教师的适度总结,学生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使理论与实践真正地融为一体。

1.2《药房药品管理实务》课程也是我院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的授课教师正是灵活地运用了自己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燃起学生参与的火焰!如在“药品购进计划的编制与审核”这一任务中,设计了如下情景:在北方,十一长假来临,人们纷纷出行,由于天气渐冷,很多人患上了感冒等疾病,做为药房的采购部人员,小组需要结合背景资料设计该时间段的药品购进计划。学生3人一小组完成计划任务。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专心设计,踊跃讨论,已完成的药品购进计划中,最多的列举了68个品种,如感冒发烧用药,天气骤变需要的心脑血管用药,东北地方病的风湿、气管炎用药,出行必备的跌打损伤药,去南方旅行需备的蚊虫叮咬药、晕车药等等。在购进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问及学生考虑了哪些因素,学生们如数家珍,谈及人口、地域、环境、消费水平、性别、年龄、气候、运输条件等。此时教师对学生总结的内容做合理的补充,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记忆。

2.一体化教学应用的优点

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1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2.2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迁移;

2.3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不分家,实用性更强了;

2.4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5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所增强。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2

【关键词】药剂职业能力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8-02

伴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医药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需要一大批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医药营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职药剂专业就是为国家输送具有药品推销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药剂理论知识、扎实的药剂营销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提升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目标。本文在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之共生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效性,是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并且推动这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职卫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关注在药物基本知识和药品销售技巧方面,也就是过于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对于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情感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忽略。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三位目标的生成,把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确保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这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

在中职卫校课中,一般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度应如此展开:知识目标应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让学生掌握药物原料、各剂型、辅料的检测方法、检测要求、常规仪器使用方法,对学生检测各类药物专业技能展开全面训练。在情感目标上,应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意识。技能目标上,应该是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之互相融合

为了提高中职药剂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的互相融合,达到学科教育为了培育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发展观思路,充分理解有关药物分析的定义与相关基本概念,教会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合理的参考资料与书籍。

在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中,《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经过整合之后的课程就是《药品理化分析技术》,这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课程一共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就是总论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实验。第二模块就是各论,主要是各种药物种类,以及对药物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过程。第三模块就是综合实训板块。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知道,最令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板块就是理论,其次才是操作部分。在这一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需要操作内容,之后比较感兴趣是“使用仪器分析药品的实验”、“对不同分类药物分析之实验”、“典型药物的分析和实训”。在这三组试验中,前两部分是单项实验,如用旋光仪的操作,去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操作永停滴定仪,去测定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含量测定,这些实验,主要对学生操作单个仪器技能进行考查。

为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中职药剂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寒假和暑假期间,对社会上药品营销企业,开展一番深入的调研。通过这些措施,能帮助学生了解药品营销工作岗位应该需要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职药剂专业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基础展开一番调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对原有药剂专业课程内容有效整合,确保药剂教学内容和药品营销岗位需要职业能力能够始终保持一致,使药剂教材内容与岗位贴近、与社会贴近、与学生贴近。

中职专业药剂教师,还应该注重药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互相结合、协调发展,以及建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科学和人文互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设计学习任务目标和问题情境。通过一个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目前,大多数在中职校药剂专业教师,都从医药院校毕业之后直接授课教书,很少有相关的药品营销工作经验,缺乏药品营销工作岗位所应拥有的职业能力。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培养出具有丰富药学基础知识背景和娴熟药学技能的人才。为此,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医药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药品营销专家、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程教师共同建成的教学团队,一起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承担建设药品营销课程、开展实训教学的重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利用学校之外的社区、药店、医院等一切社会资源,分阶段组织学生去医院、各种药品营销企业实习,享受药品调剂、营销、养护、储存、质检、药品营销等工作岗位的体验。通过药企岗位实训和校内实训互相交替融合,有效地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展药剂专业教育。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药剂专业课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单一的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抑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被忽略,为此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或者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分析有关药剂上的问题,从而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初期,对学生介绍一些典型药物的具体分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下课之后,共同讨论结构比较相近的药物,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自主查找与阅读资料。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分析的讨论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教学生掌握纵横联系的思维方式,比较不同类型药物之间的共性,这样能提高知识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以及药剂专业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这几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获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因此,在中职药剂专业中,可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模拟药房、专业教室、实训室,根据药品营销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特征,设计教学过程。如教师可以根据药品营销岗位职业特点,灵活采用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种“教学一体化”的情境,通过开展系统化、岗位化、项目化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药品营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开展“知晓―理解―评价―行动”的四步体验式循环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达到“知、情、技”这三个教学目标之统一。如在讲述《药物分析》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药店比较熟悉的抗过敏药物。学生经过思考,自然回答出三大经典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安定。在讲述检查青霉素所含的杂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医院打青霉素,为啥要先做皮试呢?这样学生能更好去理解青霉素的过敏源这一概念。如在对乙酞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进行区分时候,可以用实物进行不同的鉴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一亲临其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药物概念。

【参考文献】

[1]杨怀瑾.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叶桂存,李学靖,周剑涛,等.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7)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3

 

基因组学,生物医药等内容已经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未来几年的重大科技研究领域,生物信息学在这些领域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一词由美籍学者林华安博士(Hwaa.Lim)首先创造和使用。生物信息学是多学科的交叉产物,涉及多个领域。狭义的讲,生物信息学是对生物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解释;计算生物学则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相应算法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两门学科统称为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1]。当前,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除了在生物领域有重要作用,在其他领域如医学、药学、农业、卫生等广大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方面人才的专业。该专业对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必须的学科专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药学领域的药物资源、临床药学服务、新药研发等的研究也面临着海量数据的挑战,所以把生物信息学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故本文就生物信息学设置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在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已经开始应用,具体在中药材鉴别、药物机制研究、药物功能基因筛选、药物设计中已经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2]。

 

(一)生物信息学与生药学。中药材鉴定是生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的质量就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研究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便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信息学已然成为除来源鉴定、特征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之外的新的鉴定药材的方法。

 

中药材具有道地性,即药材的质量与药材的分布和地域有相关性,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具体分析道地药材的基因序列,用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探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药材的道地性。另外,我们可以把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条形码,相当于药材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就可以查询数据库对应的种属序列,区别该药材的真伪[3]。

 

组学时代的到来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药材的序列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研究的丰富与深入,使得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数据中发现药材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学特点,绘制系统发育树,寻找种群间的发育关系[4]。

 

(二)生物信息学与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效用的核心内容,也是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药物作用的关键基因和作用通路,以便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它们的代谢过程。如果我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必须要有生物信息学的参与,我们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核苷酸中读懂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发现寻找新的突破口。

 

生物信息学助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生命个体存在差异,疾病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例如药物代谢酶的效应差异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疗效差异。所以,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既要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用,又要达到个体化的治疗,这就需要生物信息学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大量药物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与发现、大规模基因分型技术、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分析个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差异,从基因水平上选择用药提供了支持。基于此,“精准医疗”已经列入我国未来五年的科研规划。所以,在处理和解决人类有关健康问题时,必然需要生物信息学的参与。

 

(三)生物信息学与药物化学。新药的发现与设计是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越来越得到新药设计者的青睐,而生物信息学是辅助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受体、酶这些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的大分子,在药物设计中,明确了靶标的三维结构,借助其空间构型直接或间接设计配体的结构,寻找新药[5]。

 

生物信息学通过多个数据库进行研究,除了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我们还能够了解到诸如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等相关信息,以及电子布局和动力学行为信息。通过理论模拟的方式还可研究包含蛋白质等大分子及其周围环境的复杂体系和生物分子的量子效应,上面涉及到的内容,给精确高效的药物设计提供保证。所以,生物信息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新药研究的思路,加快新药研究的步伐。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课程设置。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药学专业中没有设置生物信息学课程[6],但随着研究课题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有些高等院校在非专业学生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选修课,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医药类院校并未把这一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内容加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中[7]。

 

当今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在处理数据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多数生物医学工作者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生物信息学只是作为研究工具来使用,因此,医药学高等院校的生物信息学教学也应围绕应用来开展。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弹性安排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以选修课为宜。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特点,课时安排尽量紧凑,注重效率,同时安排上机实习课程。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二类:一是数据库的建立与优化。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公共数据库有emBL、GenBank、DDBJ,另外还有一些公司有内部数据库。二是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研究、对软件的研制、对序列的排列比较以及新序列的识别和预测等[8]。针对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应用各种核酸、蛋白序列数据库资源,会使用一些分析软件,原理和算法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数据库查询的教学,对于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的查询、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查询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pDB的查询。教学这些数据库的界面、帮助功能等。具体教学内容是:①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Dna测序技术[9]、收集、存贮和管理生物信息;②提取和分析基因组序列信息,生物序列的比对、motif搜索[10];③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分析,Dna编码区检测、基因进化[11];④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和药物设计,蛋白质折叠方法、生物序列的重复模式;⑤生物信息分析的常用技术与方法;⑥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平台的发展。这些内容在不同教学对象时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但也不应过多重复,使得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大约36学时[8]。

 

2.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方法。生物信息学的教学涉及到数据库的网页以及一些序列数据,所以比较其他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音、像,建立各种信息的逻辑连接,使之集成一个交互式系统。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直接把数据库的网页展示到教室的荧幕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该方法既直观明了又体现时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上需要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教学,组织各专业老师,如计算机专业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向学校申请一定的经费,使其能较好地开展生物信息学教学和实习工作[8]。

 

三、结语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交织渗透,不断产生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已经在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12],医药领域的许多数据需要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药学专业中设置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使他们在从事专业工作中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和能力。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4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评价综合能力药品营销专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16-02

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而现代企业用人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敬业精神、个人品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这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由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种职业能力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作用的综合性能力构成,其内涵是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2014年9月―2016年1月,南宁市卫生学校对药品营销专业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改革实践探索,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现将南宁市卫生学校能力本位课程评价对提高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调查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实习生134名,女性130名,男性4名,全部在广东、广西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实习时间在3个月以上。

(二)调查方法

1.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表。本表借鉴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课题所编制的量表而得。量表以综合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为主题,分七个部分:交际与沟通、交往与合作、自信与信任、耐挫与承担、创新与创造、独立与计划、适应与调节等共计21个问题。每个问题又分四个等级予“很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价。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实习点,组织学生开会,发放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问卷,使学生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独立回答,当场收回问卷。部分问卷邮寄实习企业人事部,由其组织学生填写并寄回。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34份。

2.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发放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调查问卷12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

(三)数据处理

将所得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整理录入数据,并进行核查,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结果数据统计显示,89.5%的学生到新环境,能很快与同事融入一块,94.7%的学生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90.3%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中,说明学生有很好的交际沟通能力;70.1%的学生喜欢与人一起分担一项工作,72.3%的学生与任何人都很容易亲密起来,89%的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中,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90.2%的学生能胜任现在工作,说明学生对自己有较强的自信。此外,71.6%的学生对学习或工作时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85.8%的学生不需要督促,就能自动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说明多数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具体见表1。

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企业对本次调查的实习生总体满意,89%的企业认为实习生会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85%的企业认为学生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强,86%的学生对企业忠诚、乐于帮助他人,说明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比较满意。58.3%的企业对学生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不满意,66.6%的企业对学生受到挫折时能够忍受不满意,说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秉承理论与实践、素质与技术并重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具体见表2。

三、讨论

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生存与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及职业变化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是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来实现。对于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体现在:(1)专业能力,包括掌握药理学知识、药剂学知识、医学知识、药品销售知识和技能,以及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等。(2)方法能力,指具备在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规章制度下正确处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等方面的能力。(3)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国家、集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能力,包括交际与沟通、交往与合作等。(4)个人能力,是指个人从事职业具备的天赋能力、努力程度和收获支持的程度。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真正发挥调节、促进、导向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满足就业的需要,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经过四年多的示范校和后示范校的专业建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实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多元化、多层面的核心课程评价体系,制定了能力为本的药品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案,编制了课程评价材料(测试题、作业、问卷、评价表、调查表、观察表、档案袋、案例分析题、模拟操作题、知识竞赛题等)。评价方案具有鲜明的特色:(1)评价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标准。(2)评价内容的适时性,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侧重从职业能力、结果及独创性来确定考核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引入企业考核项目,促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利于学生以后更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4)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根据课程项目、任务、单元特点采用多样式评价,形成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每一次评价或测试同时涵盖相关的多种能力单元,针对每次评价的能力单元,采用与之最合适的、最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突出整体性、灵活性,评价指标明确、具体。

综上所述,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能力本位课程评价遵守了多维性、多元性、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原则,课程评价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对学生有激励、导向作用,使学生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不断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在反馈信息中发现课程评价的不足之处,这将激励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对能力本位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反思、重构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皓炅.浅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2]冯丽霞.中职医护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内涵与构成要素[J].职业,2013(11)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5

不同工作岗位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调查统计见表3。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而言,在医院岗位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企业实习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在药品经营企业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品市场营销。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主要的三大就业领域中,认为课程较为重要的前5门中都出现的是药理学和药剂学,该统计提示,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不同领域就业都需要课程,可以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课程。

2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转变为医疗单位、生产企业同等重要,并向经营企业扩展。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教学计划逐步调整到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兼顾的方向,这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类专业培养要求的“宽口径”的特点。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课程中重点知识及时调整、并对教材中未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显得尤其重要。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宽口径”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应研究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设置的对应性,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专业大类组建多种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确保人才质量与规格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1]。药学专业建设应着力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以药品生产能力、药品营销能力及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2]。在云南省内,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外多数学校药学专业就业领域基本一致[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认知中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三门课程,在传统药学专业的课程中并不重要,但本调查显示,面对今天的药学人才就业市场,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药学专业中原有的部分核心课程。

3结果应用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6

学科间相互渗透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是中药专业高等教育的新探索。在分析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关键词】 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信息技术;改革成果

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ncoursesconstructionofchinesepharmacologicalspecialtylinkedupinformationtechnology

liuyi,wangyun,wandeguang*,panzheng,chengyuying

(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chengduuniversityoftcm,chengdu611137,china)

abstract:mufualinfluenceofdifferentsubjectsisthetrendofcoursereformintheworld.itisanewexplorationtocombinechinesepharmacologicalspecialtywithinformationtechnologyinhighereducation.onthebasisoffeasibilityanalysisofcombinationofchinesepharmacologicalspecialt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measuresandshowstheachievementofcurriculumconstruction.

keywords:chinesepharmacologicalspecialty; curriculumconstructi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reformingachievement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学科间相互渗透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增大基础课比重,强调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多种需要的通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就是在中药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中药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大学生,是中药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新尝试,是中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也顺应了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潮流。与此同时,有着辉煌历史并正在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医药也需要用信息技术来研究、传播和提高,以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为此,自2002年重庆邮电大学创办中药学本科专业以来,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1 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理由

1.1 中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教育的变革趋势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引起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将在更普及的基础上,注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尤其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各个领域,把信息技术融入中药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顺应当今世界教育的潮流。

1.2 中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符合当今市场对中药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中药行业已发展为包括中药生产、流通、检验、临床应用、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多个部门的体系,这些行业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中药教育面临培养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研究和开发我国特有的中药宝贵资源,确保中药研究与开发沿着系统化、规范化、国际化方面发展,并早日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加强中药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联合,加速中药信息的全球性传播、共享和利用,已成为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对中药专业课程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对上述人才的迫切需求。

1.3 中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该在中药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改革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中药人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中药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

1.4  中药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专业特色更加突出重庆邮电大学是以工为主,兼顾文、理、经、管、法的多科性大学,其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生物信息专业的创办,为中药专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面对重庆地区众多的中草药资源,学校从中药专业成立开始,就把中药专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懂得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中药人才作为己任。

2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中药人才培养模式需解决许多关键问题,首先要解决中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使中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科学、协调的有机结合。

   

探索研究中药专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具体方法,如信息类的课程的门类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学分、比例等;实验课程的开设、实验内容的选择、学时安排、比例等。解决中药专业教育解决中药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解决在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中,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创办有信息特色的中药专业的问题。

3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措施

   

利用重庆邮电大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中药专业课程设置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渠道,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首先,深入调查中药相关行业对信息类技术的需求情况,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主要包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信息类的课程的门类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学分、比例等。在保证完成国家教育部规定计划的同时,首先增加数学类课程的学分,为信息类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增加了计算机与信息类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同时共享通信、计算机、化学、生物等专业的资源,增加信息类课程的选修课。2006年对学科总体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基础理论学时,加强了信息类课程的比重。

   

探索中药专业实验课程与信息技术实验课程的结合途径,加强实践环节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药专业与信息类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较多的实验课程来验证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题组制定了新的实验、实习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学时等,延长了计算机的上机实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考试过级比例。鼓励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科研比赛中把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研究水平。另外,加强对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如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索课程改革与学生的素质培养的关系。课程建设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单科独进而缺少综合训练”,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课程设置的缺陷,必然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多学科、多侧面和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结合信息类课程的中药专业课程建设,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部分。另外,信息类课程的引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系统地训练思维,开发人的潜能,还能培养人自我开发,使之不断运用自己的所学,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功能[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及潜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探索选修课的开设,注重个性发展。首先在专业课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选择多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在设置各方向的课程时,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把计算机安全技术、网站开发的课程列入任选课,同时将任选课选择的范围扩大到全校,既不削弱原中药专业的主干教学内容,又使专业方向的知识范围适当扩展,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培养过程的完整性。建立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系列课程、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选修系列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合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统一安排;把针对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计划之内,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在抓好面上教育的同时,实施因材教育,尤其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特别加强了考研学生的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

   

注意持续发展战略。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不断修订使之趋于完善。从2002年开始,课题组先后4次修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的结构,使中药专业课程与信息类课程的结合更加合理。

4 取得的改革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专业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的信息素质显著提高。通过增加信息类课程的比例,学生对信息特别是中药学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如:在信息类比赛(如大学生数模比赛)中获奖等。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得到更加协调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和将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另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验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学院的科技立项、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充分体现了优势,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要实现中药专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首先要求教师本身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本校高素质信息学教师的加入,壮大了本中药专业的师资力量;同时本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提高,他们把获得的信息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得到较大的提高。

   

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门路加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就业信息意识更加敏锐,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表现在:除传统的就业单位外,部分学生信息类行业或相关行业聘用;基础课的加强,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范围更广,考研录取的比例更高,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由10%增加到30%。

   

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显著提高了本校的办学效益。把学校教育资源向学生开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相关措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项研究首先在我校中药类专业学生中实施,得到了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5 展望

   

中药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是中药专业高等教育的一种探索,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具有信息优势的重庆邮电大学内,把中药专业的课程建设与丰富的信息资源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特色的中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表现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7

关键词:科技时代;药物分析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迎来了科技时代的到来。新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冲击,我国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国内医药的研制也从仿制逐渐转变为自主研发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这就使得与其紧密相关的要写专业中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就必须主动迎接这一新的挑战,是教师在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及中药栽培等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现代药学需求。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专业型十分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对学生对药品的质量监管、研发、临床使用等过程中必备的分析检验能力进行着重培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药品的理解更加深刻。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高速发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也要跟紧时代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

1背景分析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也是教育部、卫生部要求的必学课程。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药学专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不断地细化。目前,药学专业一般分为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三个专业,三个药学相关专业各有侧重,略有不同。药学专业侧重药学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药物制剂专业侧重与药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这种专业的课程应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时间;而临床药学专业则更侧重于具体药物分析的内容。这种新格局的出现,也要求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的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三个专业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特点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制定,课程内容的安排也进行重现的安排,针对三个专业的特点对专业知识进行有侧重的讲述,以求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减少无用功。

2课程内容改革

新时期就要按照新时期的社会需求设定合理的教学要求,重新修订药物分析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去除原有教学大纲中过时重复的内容,适当增加顺应学科和专业发展特点的新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到来,药物分析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完善课程内容知识。虽然改变能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新课本中对药物分类按照药物结构与药理作用相结合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改变了以前按药物结构分类方式。这种分类方式可以让学生强化各类药物的结构与药效的关系,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同一章内容讲述的知识差异性太大,分析无特定联系,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给教师教学产生了影响。因此,教学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教授顺序,选取合适的内容安排顺序,在保证课程知识教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新内容的接收难易。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生过程中,及时发现课程内容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求让学生更容易学习药物分析课程的相关知识。药学专业中的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三个专业各有各的特点,对每个专业授课内容确定是应充分考虑专业特征,为不同地专业教授又不同侧重点的课程内容。以临床药学专业为例:临床药学专业主要是为医院培养能够为用药提供指导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讲授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时,应该对教授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其实际今后工作需求。在实际教授过程中,适当增加临床相关的药学专业相关知识,并将课程内容中与今后工作内容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讲解。

3实验教学改革

药学分析课程的重点就是其实验课程,它是药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加强药学实验教学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满足新时代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调整,将新时代出现的一些药物分析技术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并逐渐加大教学比重。为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药物分析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努力创新。此外,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给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其更大的热,也可让改革落实到实处。

4师资队伍建设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授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分不开的,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教师们要对新教材充分熟悉,能够清楚地知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懂得如何安排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改革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在此,鼓励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将新的授课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来,让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立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此同时,也要组织老师去进行教学观摩,学习成功教师的优秀经验,进行相应的教学比赛,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技能。

5结语

科技时代的发展为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接受挑战,不断地改革进取,为新时代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药学人才。

作者:胡爽单位: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邓亮,郭亚东.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12-113.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8

与中药学专业本科相比较,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实验课程学时偏少。我校2011级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实验课程共205学时,而相同课程中药学专业本科为241学时。以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为例,中药学专业本科为48学时,专升本为36学时。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在专科阶段,中药药剂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但是中药药剂学实验受条件限制,实验过于简单,课时过少,急需在专升本教育阶段予以加强。

2课程设置改革

2.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

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与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升本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应达到本科标准,为避免与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雷同,必须根据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符合人才需求。必须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除了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应增加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防止“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2.2做好专科与本科知识结构的衔接

在专升本学习期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解决好专升本教育存在的知识结构衔接问题[2]。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基础上的提升教育,按理来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不必再重复学习,但是,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院校,所学课程及教学重点存在差异,并且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与本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学生遗忘较多,且有些知识陈旧,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予以更新。尽管学生在专升本入学时皆通过了严格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考试,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专业基础一定能满足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培养规格要求及课程相关性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做到“有增有减”。如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中药学专业本科课时为80学时,专升本为64学时。实践证明,这样的课时设置是科学合理的,既考虑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2.3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采取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进行分类。在设置时注意课程的整合,摒弃重复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按序形成。在课程设置上,除强化中药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增设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子生物学、中药鉴定现代研究、生物药剂学、中药炮制现代研究、药学文献检索及科技文体写作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应通过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强实验教学是适应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培养要求,有助于对理论课程教学成果的促进和检验。应适当增加相关实验课程的课时数,与中药学专业本科相关课程学时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结语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9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多个,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广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为药学基层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物种达4623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现代中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90亿元;到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生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医药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翻番。这些都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广西,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基本上注意涵盖执业药师考试所要求的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拓展课+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专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化学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紧密结合广西药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广西天然植物丰富,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同时广西医药流通业正高速发展,因此设置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些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紧密地与一线岗位对接,开设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等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实现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药学的专业课程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1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师生对双创教育理念认识不准确,双创教育理论没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只停留在创业操作和技能层面,双创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相对滞后,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只是简单开设双创教育选修课或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部分双创教育内容,系统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更高层次的与药学专业教育融合更是微乎其微,导致在药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只是专业知识的枯燥输入,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育;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机制层面上,双创教育主要依附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没有有效整合包括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部门的资源,人财物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形成最大合力。在以往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目标定位中缺乏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没有融入创新素养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双创意识不强,创新精神缺乏,有限的创业活动也只局限于低层次的生存性创业。教师和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理解总体上还是狭义的创业概念,对双创实践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力并未深刻理解,而在药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缺乏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虽然偶有创新点子,但受限于经验不足和专业实践水平不高等因素,且得不到团队的有效帮助和指导,最终使双创教学和实践活动不太理想。学校双创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上是薄弱的。因此,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存在,必须在创新创业理念下,整体优化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培养和创新精神融入药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对课程体系重新优化建构,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广泛地种下“双创种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2.1优化设计思路

秉承以人为本、主体建构、整体育人、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对药学专业所涉医药行业核心岗位进行调研,获取核心岗位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制定带有创新素养特征的核心岗位标准,经能力与知识转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转变为学习实践形式,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制订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实现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建构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创新创业教育及素养现状调研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专药学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现状[3],从药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结构及现状、创业影响因素、双创教育现状以及如何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4个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提出构建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有效融合,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及素质提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合作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等培养策略,为学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医药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4],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开发情况、人才需求素质、专业课程设置、医药公司的用人标准、员工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方案,从而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依据调研数据,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渗透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将双创教育活动和专业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实现双创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构创新创业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药学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行要求,对药学职业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含双创意识)要求进行梳理,对课程进行重组,设置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药学专业基础模块、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可持续发展模块)、综合实训学习5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组成,分别为后续的教学模块服务。其中,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为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分为公共选修课,增加食品营养与安全、职场人格分析、形象设计与管理、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增加志愿服务(如加入记者团、国旗队、护卫队)、竞赛活动、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和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技能活动周、心理健康月、科研训练、)等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药电子商务、中医药膳技术等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专业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2)制订核心课程标准。根据药学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种下创新创业种子”的需求、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科学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增加双创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程内容(包含实践项目)渗透融入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形成双创理念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并依此制订授课计划和教案。(3)优化课程内容。在创新创业导向下,结合药学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将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核心内容有机融合,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凸现创新创业素养在专业教育过程的活跃和带动作用,有效地衔接药学教学实践、科研活动训练和社会服务等多项活动,从而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例如,在《药学服务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设计“模拟用药实训”,在模拟药房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药师角色和患者角色,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常见疾病辨证思维的方法,锻炼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了问病鉴药的技能,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进入本课程的教学中。又如在《药物分析》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预先将未学习的部分药物检验内容分配到各小组,要求以团队形式设计药物检验方案并ppt汇报。在前期调研阶段,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让团队成员熟悉文献查阅方法;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汇报时,学生普遍采用ppt进行口述,增强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再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药物检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将课堂活动与科研活动素养训练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这些能力为学生后期就业、进一步提升学历打下基础。(4)建构创新创业理念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教师主动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验创新乐趣和成就感。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运用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开展《药品管理法》的授课。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相应的知识准备,如自主学习有关知识、推荐学生在网络(如SFDa网站)、电视等媒体查找资料,熟悉相关案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法庭审案的工作情境将学生分成三组(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案例的内在联系,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展开讨论学习,教师随时加以正确引导,实现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素养训练,如药学类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体现了专业特点,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教育活动中。在素质教育方面,学生借助各种社团开展具有医药行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辨药大赛、药学服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药标本制作大赛以及充满浓郁中医药气息的中医药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深度渗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实现了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