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内污水处理方案十篇村内污水处理方案十篇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9:37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dk333”为你整理了这篇五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原环保部《关于下达“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16]109号)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由区环保局牵头,每年对乡镇选取部分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进行治理。

2016年度,我区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五个村及资金分配分别是:孤堆回族乡大洼村33万元,孙庙乡刘庙村32万元,李郢孜镇赖山村25万元,杨公镇汤王村12万元,唐山镇施咀村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0万,地方投入65万)。五个村分别报送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各村报送的实施方案涉及的主要整治内容为新建垃圾池、垃圾房、下水道、污水处理装置及新建、改建厕所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多次前往项目所在地实地查看项目实施情况,督促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施工质量。2017年2月,五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全部实施完毕,我局组织了验收并收集了项目相关资料。通过此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个村的生活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共新建垃圾池(房)15座,购买垃圾桶142个,修建排污沟2680米,新(改)建厕所100余座,购买了垃圾转运车1辆。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垃圾能运走,污水能处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7年度,我区共安排5个乡镇共5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乡镇编制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和时间有计划开展工作,针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到及时进行修改。主要实施项目包括修建改造水冲式厕所12座,新增卫生厕所164个,铺设改造排污管网200米,购置垃圾桶、垃圾池、垃圾车若干。各实施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畜禽粪便处理率、饮用水合格率全部达到考核标准。总投入59.1万元拨付到位。

2018年度,我区部署了4个乡镇共8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四率”(污水处理率、畜禽粪污处理率、垃圾处理率、饮水合格率)要求,每村以奖代补9万元。根据各行政村的基础条件,分别由唐山、李郢孜、望峰岗、孙庙四个乡镇承担,目前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已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主要实施项目包括修建或改造公厕12座,管道750米,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若干,总投入资金74.53万元,8个建制村的整治任务已完成,项目资金均已拨付到位,各建制村饮用水合格率均大于90%、生活污水处理率均大于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大于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均大于70%。项目设定目标顺利完成。

2019年度,我区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六个村分别是:孤堆回族乡蔡圩村,孙庙乡老岗村,李郢孜镇孟岗村,杨公镇杨郢村,唐山镇莲花村,望峰岗镇鸭背村。六个村分别报送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建设内容为新建、改建公厕12座;新建、修缮污水管网2400余米;购买移动式垃圾箱2个。区生态环境分局坚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重点建设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共投入资金132万元。现已完成验收。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2

[关键词]水库淤积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定时清淤周边生态塘系统工程治理对策

1三十六脚湖概况及水环境现状

平潭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海坛岛中部的北厝乡东北,距县城3.7km,湖泊面积2.1km2,流域面积13.4km2,正常库容量1290万m3(高程16m)。自1975年以来,三十六脚湖一直是平潭县唯一的饮用水源地,有平潭县的“生命湖”之称,功能区划执行地面水Ⅱ类水标准。三十六脚湖水库多年来平均来水补给量为720万m3,但湖水有效供给量年仅366.64~468.38万m3。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三十六脚湖水库的来水量已远不能满足城区扩大、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截止至2008年底,三十六脚湖水库周边人口6800人,包括8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据调查,水库水体氮、磷来源主要包括:北厝镇和岚城乡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流域内养殖业(西楼部队养鸡场等)废水粪便堆场渗淅水等随降水径流入库;农田施用过量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和降雨径流入库;山林山地土壤中氮、磷随径流入库。

据平潭县环保监测站近三年(2004年~2006年)的监测资料,参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的各项指标基本上符合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但生化需氧量、总磷偶有超标。据现有的数据,三十六脚湖的富营养化总评分值为32,属中营养。

1.1水库淤积及其危害

自1996年以来,在全部停止农业用水的同时,三十六脚湖还一直处在死水位10.10米,在库容350万m3以上,现已面临枯竭的境地。目前各处淤积厚度在0.18-1.52m之间。淤积各点库盆底部淤积量最大,淤积厚度达1.52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58.4mm、其次是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淤积厚度达1.24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47.7mm;库湾湖尾处淤积量最小,实测淤积厚度仅0.18m,相当于年淤积厚度6.9mm;其余各处较均衡。水库淤积将影响水库库容和使用寿命。

水库氮、磷来源主要是淤积物和底泥中氮、磷元素向水体的释放,藻类死亡残骸腐败分解,肌体中氮、磷的回归,以及水体中各级营养者以分泌物、排泄物等形式向水体释放。夏季高温时,淤积物和底泥的释放作用加剧,三十六脚湖偶有大量死鱼浮出水面现象发生。

1.2生活污染源

三十六脚湖流域面积13.4km2,流域内包括院厝边、北洋、湖西、湖南、东盛、华光、六楼等八个行政村,流域内现有人口约6800人,按每人每日产生CoD0.10kg,BoD50.08kg、总磷0.001kg,则该流域每日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为CoD680kg,BoD5544kg、总磷6.8kg。

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染源预测结果见表1。

表1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染源预测结果

年份行政村人口数生活污水量/(t/日)BoD/

(kg/日)CoDmn/

(kg/日)总磷/

(kg/日)

2008年研斗村205102.553.570.21

西楼村305153.805.320.31

北洋村291153.625.080.29

湖尾村267143.354.690.27

合计10685413.3218.661.08

1.3农业污染源

农田排水、地表迳流以及畜牧粪便产生的非点源是流域中主要的污染源。

溪流域内林地、荒地等山地所占比例很大。据有关资料,三十六脚湖流域内林地、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5%,耕地面积占13%,则林业、荒地面积8.71km2,耕地面积约1.61km2。有关资料表明,山地、森林的土壤磷流失量为0.05~0.25kg/km2・d,计算中取0.14kg/km2・d。另外土壤流失中CoDmn负荷量约3.58kg/km2・d。根据平潭县施用化肥统计资料分析,每亩施用磷肥15kg,农田施用肥流失量约10%计。流域内(中南村)圈养蛋鸡1.1万头,家禽生猪约250头,每头鸡每日产生CoDmn10g/头.日、总磷1g/头.日,每头猪每日产生CoDmn200g/头.日、总磷20.5g/头.日,经过近年的努力,现蛋鸡场已搬迁。

根据以上的有关参数预测,流域中农田等非点源污染源预测结果见表2。

表2农业污染源单位:kg/日

年份污染源CoDmn总磷

2005年林地、森林311.2

农田5.79.9

畜牧110.111

合计146.822.1

1.4污水量预测

进入三十六脚湖的CoD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总磷主要来源农业污染源。其中,流域中院厝边等四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及周边农田施肥对三十六脚湖自来水取水口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十六脚湖周边的研斗村、西楼村、北洋村、湖尾村等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并均经地表水沟集中排放到三十六脚湖。因此,应主要针对上述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治理,污水设计水量应综合考虑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量,具体见表3。

表3三十六脚湖周边的4个村庄的污水量预测结果

村庄人口数/人污水水量/t20分钟暴雨量/t设计水量/(t/D)备注

研斗村20510150100自流汇集

西楼村30515200150自流汇集

北洋村29115200150自流汇集

湖尾村26714200150自流汇集

2治理对策

2.1库区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本质是水体接纳了过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接纳了过量的氮磷物质,造成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水库深层缺氧,水质恶化,同时淤积物释放物污染水体水质也加剧水体深层缺氧。湖库在夏秋季节发生蓝藻“水华”现象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水体一旦富营养化,将给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水产业等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定时清淤、疏浚、冲污是库区治理的常规方法。

2.2库区周边工程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一旦进入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重要的是应防范于未然。既然富营养化的本质在于水体中氮磷物质的过量积累,那么,无论是防范还是治理富营养化,其基本手段都在于减少水库中的氮磷物质。

针对三十六脚湖的环境特点,并经实地勘测,我认为在对库区本身定时进行清淤的同时,控制库区周边和上游来水的磷、氮污染源对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对三十六脚湖周边的主要村落逐个实行生态塘系统工程治理,以减轻三十六脚湖的总泥沙量和污染负荷。

鉴于传统的塘系统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产生藻类等缺点,特推荐生态塘系统。生态塘系统通过在塘系统中人为地建立起稳定的食物链网,使塘本身既是污水处理单元又是利用单元,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了污水资源化。生态滤床核心技术epS工艺(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塘,专利号200620014590.4),由王宝贞院士研发,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小型湖泊水质改善工程,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王宝贞从七十年代起,研究开发并逐渐完善了epS工艺,它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净化塘、曝气塘、水生植物塘、水产、水禽养殖塘和人工湿地等形成了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污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他在国际上首先开发的这种经济、节能的生态系统(ewtUS)和生态塘(eco-pond)的污水处理技术,引起了国际污水处理界的高度重视与好评。

根据王宝贞院士研发,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小型湖泊水质改善工程的污水处理技术的总体思路,我们对三十六脚湖的重要村点研斗村、西楼村、湖尾村和北洋村提出了生态治理主要方案设计。

2.2.1研斗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研斗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取水口周边,现有人口205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0t,按照现有的研斗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150t,拟定设计水量为100t/天,利用该村现有一口池塘作为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汇水池,再利用入库河道建设一个预处理水池,建设一个日处理100t/天的生态滤床处理系统(详见图1)。通过对汇水池的改造、清淤,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等,达到研斗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进而,在河道的入湖口建设一个拦水坝,基本上能够达到上述污水的二次有效拦截和沉淀,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拦水坝里的沉淀后污水将通过提升进入配套过滤池和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得到有效的处理。鉴于收集到的雨水和地面径流属农村点源和面源形成的,因而生态滤床将不再采取防渗处理,即正常气候条件下,可实现污水的零排放,不会造成对三十六脚湖的直接影响。研斗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52.25万元。详见表4。

图1研斗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表4研斗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汇水池包括清淤、改造1个50005000

曝气设备1台1500015000

3水泵20t/h(一备一用)2台600012000

4过滤池及配套管件20m31套1200012000

5生态滤床800m3滤池,包括布水管、滤料、面层绿化800m3500400000

6拱形拦水坝高2m,跨度宽10m25m3500125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20000

8用地补偿费池塘和生态滤池占地2亩2000040000

合计522500

2.2.2西楼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西楼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约距离取水口500m,现有人口305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5t,按照现有的西楼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纳水河道入湖口建设一个拦水坝,建成一个生态塘处理系统(水面75m×20m)。详见图2。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等,达到西楼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拦水坝里的污水将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西楼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49.1万元。详见表5。

表5西楼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拱形拦水坝高4m,跨度宽30m150m350075000

3清淤1500m21500m2100150000

4坡岸维修150m150m40060000

5生态塘种养植水生动植物1500m280120000

6曝气设备415000600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20000

合计491000

图2西楼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2.2.3湖尾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湖尾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目前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已构成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该村现有人口291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5t,按照现有的湖尾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300米左右排污河道入湖口建设四个拦水坝,建成一个集水沉淀池(80m×4.5m)和三级(70m×4.5m、70m×4.5m、70m×4.5m)生态塘处理系统。详见图3。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和适当养殖水生动物等,达到湖尾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集水池内的污水将依次流入生态塘,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水质标准汇入三十六脚湖。湖尾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67.8万元。详见表6。

表6湖尾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预算

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元总价/元

1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2个30006000

2拱形拦水坝四个,高分别为3m,2.8m,2.6m,2.4m,跨度宽8m108m350054000

3清淤1350m21350m2100135000

4坡岸维修600m600m300180000

5生态塘种养植水生动植物1350m280108000

6曝气设备915000135000

7系统配电包括配电箱,配电盘,配电房60000

合计678000

图3湖尾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2.2.4北洋村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北洋村地处三十六脚湖周边,目前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已构成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该村现有人口267人,每天约排放生活污水14t,按照现有的北洋村及周边汇水区集水面积计算20分钟暴雨量为200t,拟定设计水量为150t/天。利用该村现有纳水100m×80m左右的鱼塘进行生态塘改造,排污河道入池塘段建设一道拦水坝,在鱼塘中部建设一道拦水坝,鱼塘末端入湖口再建一道拦水坝,建成一个集水沉淀池和二级生态塘处理系统。详见图4。通过对生态塘的改造、清淤、坡岸维修、安装曝气设备,水面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等,达到北洋村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沉淀和生态治理;拦水坝采取跨流式设计,当暴雨时节水量暴涨时,能实现地面径流沉淀后,跨越拦水坝直接汇入三十六脚湖。正常气候条件情况下,集水池内的污水将依次流入生态塘(集水沉淀池和一、二级生态塘),在曝气好氧环境下,通过生态塘中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综合处理,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水质标准汇入三十六脚湖。北洋村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投资预算为191.1万元。详见表7。

图4北洋村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

3生态治理投资预算

从表4、5、6、7中可知,生态治理主要工程项目一般包括汇水口和入湖口格栅、汇水池(包括清淤、改造和曝气设备)、水泵(一备一用)、过滤池及配套管件、生态滤床(滤池,包括布水管、滤料、面层绿化)、拱形拦水坝(高2~4m,厚度从侧面看基本上为上边1m下边1.5m的梯形,跨度宽依照实际地形为8~100m不等)、坡岸维修、系统配电和用地补偿费。经初步估算,研斗村和西楼村的生态塘面积均约为1500m2,工程费用大约都在50万元左右;而湖尾村因要建四个小拦水坝,所以造价要高些,约达68万元;北洋村生态塘面积高达8000m2左右,要设三个拦水坝,因此工程造价将高达190万元。

4结语

长期以来,平潭县人民政府为三十六脚湖的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已逐步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协同长效的联动机制。

但是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开展与饮用水源保护密切相关的循环经济、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污染预警预报、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重要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水库综合整治的必经之路。政府部门除了关注库区本身的治理工作外,还应纵深推进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把深化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实抓好,实施流域统一管理、全面治理。

参考文献:

[1]于水利,赵方波.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沿革与展望[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1(37).

[2]王宝贞,王琳,刘硕,包焕忠,丁永伟,王丽.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C].2005中国国际水处理技术高级专家论坛,2005.

[3]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平潭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R].2008.

[4]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平潭三十六脚湖水源地农村污染综合整治方案[R].2008.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3

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维护部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1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境维护厅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14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文〔〕81号)结合我区实际,为认真贯彻全国农村环境维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以奖促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问题严重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平安、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必需运用综合措施,集中投入资金,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平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使农民得到实惠。

2.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针对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

3.政府引导。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确定、效果考核及奖励资金的使用等要公开透明。

(三)工作目标

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置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继续巩固和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峡窝镇生态镇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生态镇创造条件。加快南部山区生态项目建设,从而使我区各行政村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得到增强。2011年,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

全区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局部重点区域的镇(办)村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逐步扩大治理范围。

(二)整治内容和要求。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农村区域污染减排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取缔维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分、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维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维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网箱养殖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维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因地制宜处置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置率。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区域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示范工程。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鼓励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办)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经济基础较差、交通方便的村可采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置;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规模经营。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

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农村区域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环保监管。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消除污染隐患。

三、申报顺序和资金管理

(一)资金申报顺序。依照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由区环保局、财政局制定全区“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以奖促治”资金由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村庄所在镇(办)提出申请,经区环保局、财政局审核后,报送市环保局、财政局,市环保局、财政局根据国家、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和市年度预算布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各镇(办)依照施工进度向区级财政报账。区财政、环境维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监督考核。区环保局和财政局将对“以奖促治”政策实施进展和绩效、资金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的检查和考核验收。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4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成效,及时排查整治镇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内容

围绕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重点排查以下11个方面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县域内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全面检视。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是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按要求设置保护区标识标牌,并建设隔离设施;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存在排污口等问题。

(二)自然保护区。

是否存在违规违法开发建设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旅游和基础设施项目,是否存在产污排污企业等问题。

(三)非煤矿山、煤矿和尾矿库。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通过环保验收;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三防”等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按要求及时开展生态修复;是否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是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非煤矿山、煤矿是否存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非法开采、以探代采。尾矿库是否编制污染防治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是否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等问题。

(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是否存在城市污水直排口;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站)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完成配套管网建设,是否存在“清水进清水出”“污水进污水出”“无水进无水出”现象;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是否规范处置,并严格登记联单管理;各村(社区)生活垃圾是否有规范暂存设施,是否存在渗滤液污染;是否存在生活垃圾违规填埋(焚烧)处置;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设施是否规范运行,废水、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是否规范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在线监测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废液是否规范处置等问题。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企业是否位于禁养区;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有畜禽粪污处置设施,并配套消纳土地;是否存在渗坑存放养殖废水;是否存在废水直排或养殖粪便随意倾倒等问题。

(六)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是否规范建设有相对独立医废暂存间,并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医疗废物收集、储存、处置是否规范,产生、转移是否严格登记管理;涉疫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点是否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固体废物违.法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置等问题。

(七)黑臭水体。

城镇建成区、聚居点是否存在黑臭水体。

(八)“散乱污”企业。

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各村(社区)辖区内的化工、机动车维修、砖瓦窑、废塑料加工、砂石加工及转运、采石、石粉加工、石材(含墓碑)加工、榨油、棉麻加工、耐火材料、搅拌站、水泥制品、造纸小作坊、煤球加工、印刷、家具制造以及板材加工等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是否办理产能、环评、立项备案、用地、生产许可、林地征占用等手续;污染物是否规范处理,是否达标排放等问题。

(九)重点工程项目。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存在超环评许可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是否在指定地点倾倒土石方;是否非法占用林地;是否造成生态破坏、河道堵塞等问题。

(十)工业企业。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并通过环保验收;是否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废气、固废等是否规范处置,并达标排放;是否属于国家落后产能项目等问题。

二、时间安排

(一)集中排查阶段(2021年1月18日至2月23日)

各村(社区)结合本领域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排查,1月27日上报第一批问题清单,2月23日前完成全面排查,并上报排查情况报告和全部问题清单。对日常巡查监管中新发现的问题,于每月底上报1次新增问题清单。

(二)方案编制阶段(2021年2月26日至3月8日)

各村(社区)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及整改方案,于3月8日前报送至镇环保办备案。

(三)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3月10日至12月18日)

各村(社区)强化调度研判,落实要素保障,按照整改方案,推动各项问题按期完成整改。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社区)要坚持落实属地和辖区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全面深入排查,成立排查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二)严格整治标准。

对此次排查发现的问题,各村(社区)要科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措施精准可行、能落地落实,时限设置合理、能按期完成。整治过程中,要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绝不打折扣、搞变通,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得反弹。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5

一、初步成效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市)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部级生态村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1600个;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33座,已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累计达4088个;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433家,建成畜禽生态养殖小区13个,建成粪便收集处理中心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地50个,完成2400多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了20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5755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834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252万亩;完成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市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6547家。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6.2%,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分别比2006年提高25、58.3、16.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8.7%,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比2006年下降近15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2008年7月,我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提出今后10年将认真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河沟池塘整治等农村突出问题。坚持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生态市考核任务书之中,强化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逐年增加考核权重,初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级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市政府出台《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市本级财政对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每村11万元进行补助。市政府出台《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在椒江柏树里村、玉环双峰社区等地开展跨产业排污权交易试点,由企业出资帮助农村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削减的部分CoD排放量作为企业扩大发展的排污指标,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筹措渠道。椒江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区财政共投入345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的以奖代补,对通过验收的示范村、整治村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有152个企业与129个村结成对子,合作资金达4600多万元。温岭市投入6.6个亿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按90%进行补助,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按40%、配套管网按300万/公里进行补助;每年落实3000万元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清扫队伍统一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置;建立2500万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对按时完成建设并验收合格的治理项目,按沼气池容积实行“三级财政补助”。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狠抓生态系列创建。每年出台创建计划和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部级生态村、省级生态县和生态乡镇以及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创建工作。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结推广厌氧无动力、厌氧微动力、沼气净化、人工湿地等治理工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计划五年内全面完成市区727个不能进入城镇污水管网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狠抓生活垃圾整治。市委召开全市垃圾处理现场会,出台《关于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若干意见》和《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意见》,明确平原农村“户收、村集、镇中转、县处理”和偏远山区、海岛农村推广“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思路,力争到2012年全部行政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大力推行沼气工程建设,形成“猪-沼-果(蔬)”农业生态模式,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坚持以“两减一控一提高”为手段,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深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不断提高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水平。五是狠抓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截污控源、生态修复、应急监测等保护措施,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建立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有效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六是狠抓河沟池塘疏浚整治。重点开展以农村河道沟渠和池塘疏浚、清淤为重点的“清水河道”建设,建立落实河沟池塘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主干河道低水位不断流的治理目标。

(四)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编制实施市区及六个县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农村工业项目环境准入,严防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农村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整治,部署开展冷冻染线业、橡胶业、制鞋业、家俱业、三废银回收业、工艺制品业环境整治以及医化、电镀等行业深化整治,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平原河网水环境整治,编制实施椒江水系等7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抓好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工作,编制《市区水环境整治规划》及四个子规划,制定《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坚持截污先行、引疏结合、治保并重、多管齐下,狠抓市区水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改善了内河水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坚持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大农村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环境隐患排查和调处,有效确保农村地区环境安全。

(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2008年6月以来,我市先后在《中国环境报》、《日报》等刊发290余篇反映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等方面的新闻报道。部署开展环保手机短信宣传和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工作,将环境质量指标、农村环境保护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社会各界共约2万人;在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设置环保永久性宣传标语约240块。全面启动“环保、全民参与”行动,推出省首个市级环保电视专栏《环保》,每周一期,内容涉及农村环境保护、水环境整治等内容。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月活动,联合举办“农村环保行”采访活动,精心制作《美丽新、绿色新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片,并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在全市农村播放,社会反响比较好。编印《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例》、《农村环保小知识》等农村环保宣传册,积极推广各地农村环保亮点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农村环保理念。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金清河网、椒北河网、玉环河流三大水系水质还比较差,农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区域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市工业的结构性污染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医化、固废拆解、电镀、食品、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大多紧邻农村地区或居民区,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仍比较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整治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同时,经济企稳回升对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仍十分繁重,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于资金缺口大,推进难度比较大。农村地区环保力量仍然薄弱,乡镇环保机构和农村环保协管员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今年要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县2个以上,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个以上;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448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完成275家存栏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新建养殖小区26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4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数10万人;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50公里。积极培育农村环境保护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微动力生化、沼气净化、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建设,抓好天台县雷峰乡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置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推广,抓好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6

201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1、提高环境审批和验收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在环评审批上,以区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限期补办环评和验收手续的通知》,督促各地及有关企业完善环保手续。严把环评审批、验收关,今年来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60余个,拒批重污染项目10余个,对登记申请验收54家企业完成验收32家,对不具备验收条件的20多个建设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很好地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积极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克服资金筹备等各种困难,于今年11月份顺利完成日处理4.8万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主干管网建设,现已进行进水调试。城北污水处理厂的顺利投产,较好地完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也为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对辖区内饮用水源地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加大对辖区内尤其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内20多家重点污染源的监察、监测频次,全年累计到通榆河城东水厂取水口采样230余人次,对全区110个农村地表水断面进行监测,最大程度上掌握水源隐患的最新情况,消除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监测和监管机制,重新修订了《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长效管理,推动伍佑工业集中区规划功能调整,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一律取缔关闭。对通榆河保护区以及通榆河沿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农业、生活、船舶等污染源开展全面整治,坚决消除通榆河水环境污染隐患。整治了非化工污染源12家,对市毕华丽有限公司养猪场(150头)实施关闭,对市鼎天实业有限公司酸洗车间实施取缔。

4、着力解决热点难点,合力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合公安、城管、水利、交通、工商等部门,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势头,进一步加大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督促重金属排放企业建立特征污染物产生、排放台帐和日常监测制度,规范原料、产品、废弃物堆放场和排放口,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新界电镀厂和一剑印染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新兴电镀厂、新界电镀厂存放的电镀污泥,督促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加强印染企业监管,督促市一剑印染有限公司、市曜源染整有限公司整治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设备。

二、以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全面健全环保执法机制

1、以环境法制建设为出发点,严格执法处罚。我局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手段,通过下基层走访调研、邀请区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承办并圆满答复人大、政协提案、议案5件。重拳出击,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一般违法行为,实行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处罚前实行先期整改。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确保错案“零”发生率。今年来,全区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案件60多起,实施行政处罚32家,限期整改22家,关闭取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4家,限期治理1家,责令搬迁1家,取得了显著成效。

2、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为重点,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建设,依法整理126项行政权力事项,编制内部及外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快推进《市区环境保护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管理规定》、《市区环境保护局行政权力网上监察内部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完善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在区网上政务大厅上及时公布。同时,法制、审批、环境监察条线的权力运行情况都能及时受到局纪检组的监督,并在第一时间上网公布。在机关、环境监察局、监测站分别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牌,方便缴费者了解收费情况和收费依据。

3、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完善环境调处机制。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调处机制,加大了调处力度。开展环境“金桥行动”和环保局长大接访活动,对热点难点环境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全年共受理投诉242件,查处结案233件,其中市长热线和政风热线9件,查处结案率达95%。由于查处及时,重复大大减少,投诉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0%。在调处过程中,下发整改通知45份,对拒不履行环保义务,且对市民强烈反映噪声扰民的市南洋自应力管厂、市大洋农机厂分别实施了关闭、搬迁。

4、以挖掘新费源为突破点,创新排污费征收机制。今年的排污费征收工作是建局以来目标任务最高、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我局合理确定各区域和各镇指标,再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在三产、建筑噪声等方面挖掘新费源,检查漏征户和征收不足户,今年来累计完成收费额322万元,为完成全年征收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以各类创建和宣传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以绿色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创建。组织实施十大类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生态创建活动,实现50%以上村建成生态村,部级生态村实现零突破。年初,头灶村和指南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验收,永丰镇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目前,新洋村、便仓村、中东村的省级生态村申报工作已经完成,伍佑街道、新城街道、五星街道的省级优美乡镇(生态街道)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新兴镇创建市级优美乡镇也已完成,全区实现了优美乡镇全覆盖。五星村、同心村等24个行政村已完成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同时,我们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了“生态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培训班”,有力地提高各地创建水平。

2、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根本,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年我们着重在获得中央农村环保资金和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的行政村以及市级试点村推广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置设施,特别是加快建立“清水走廊”沿线的镇(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和装置。联盟村、东南村、新洋村、盐湾村、便仓村等5村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联盟村、便仓村和伍东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月29日的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互查中,我区排名全市第一(盐农整治办[2010]2号)。10月9日,我区便仓村和三里村顺利通过考核验收,获得2010年度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称号,每村获得20万元的专项整治资金。另外,为推进全区农村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7月24日,举办了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培训班,聘请了市局领导和农口专家作了专题讲座,重点对各镇(街道、园区)环保员、农业中心主任和全区15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8月,我局还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扬州市维扬区、宜兴市学习考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镇建设及在线监控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建措施,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掀热潮。

3、以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依托,努力推进环保“四进”。为推动大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热情,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我们召开了环科学会年会,开展学术交流和咨询活动,定期编制了环境学会季刊《生态》,组织了全区中小学生环保作文竞赛活动,在《快讯》和环保网上及时更新环保工作信息300余条,刊登了环保知识竞赛题,在全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印发了11期《环保要情专报》,组织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今年成功创建1家省级、2家市级绿色社区,2家省级、4家市级绿色学校。

四、以优化环保部门自身职能为目标,全面强化队伍能力建设

1、强化相关管理,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今年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完善内部管理、执法规范、服务发展等方面28项制度措施,编印了《区环保局“机关效能提升年”制度汇编》。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查摆自身问题,制定强化措施加以整改,并通过有关载体向社会作出了整改的公开承诺。同时,全局工作人员分别向党组作出工作效能和工作职责承诺,全面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召开科级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邀请30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评议员,召开了创先争优行风评议会。通过民主推荐程序,对局系统三名同志的职务进行了调整。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干事、创业、为民的能力。

2、推进园区服务和招商引资,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重点倾斜环保产业园,积极协调省环保厅与市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江苏环保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全面打造提升环保产业园国际、国内影响力,进一步服务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将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多次带队奔赴天津、上海、宜兴、成都等地外出招商,积极推介我区环保产业园基础设施、政策优势。成功招引6500万元的荣华国际大酒店项目、2400万元的餐饮项目、5000万的大山塑业和3000万元的正华电子项目,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3、争树环保形象,努力打造环保品牌。围绕争创“全区机关综合先进单位、五好班子及全市环保系统综合先进”的目标,开展了全系统创先争优系列活动,向社会公开创先争优“五好”承诺,力争打造环保品牌。在全局系统开展“三服务”工作,全局上下60多名工作人员都有服务、走访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的实际问题百余个,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们还在全市环保系统率先出台了《区政府环保工作季度点评实施方案》,全区第一次季度点评在12月份举行,并在今后形成长效机制。

4、健全内控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纪政纪条规和警示教育,完善教培和管理制度,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观看杭州环保系统腐败案件电教片,深入剖析原因,提升防腐应变能力。程序规范、运行通畅、相互制约、保障有力的内控机制已经形成。

2011年工作设想

2011年,是“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是环保部门抢抓新机遇,求得新发展,再登新台阶之年。为开创“十二五”环保工作的崭新局面,我局将继续按照“重点工作求突破、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特色”的要求,积极谋划,重点推进,力争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单纯执法监管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转变

首先,通过实施区政府环保工作季度点评、部门联合督查、河断长督查制和环保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环境管理方法,努力构建上下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合力。落实以镇、街、园区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全区环保工作合力。其次,在治理技术上,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加大治理力度。在治理手段上,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再次,在宣传教育上,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力量,扩大行风监督员队伍、热心环保网民及环保民间团体等参与力量,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二、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一是积极做好两个污水处理厂“收尾”及“开头”工作。分别是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收尾工作,完成减排工程台账资料的编制,通过上级考核验收。启动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督促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完成所有前期审批手续,力争在2011年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二是继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环评关、验收关,尤其是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审批各项规定,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三是强化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治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四是引入市场和法律机制,实施征收超标排污费、减排保证金和绿色信贷等制度,倒逼、推动企业治污。

三、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做好重点企业行业监管

完善企业环保等级评定办法,深入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环保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实施行政处罚、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污染防治资金等的依据。积极打造环境管理放心行业,针对各行业具体问题,推出针对性整治措施,制订“一厂一策”的综合整治方案,科学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服务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举办相应的工作培训班,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项和支持环保工作,实现由“强制性”向“自愿性”的转变。深化环境监察范围、内容和时段的全覆盖,现场检查范围覆盖所有排污企业、抽查范围覆盖镇(街道、园区),检查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管理、固废污染源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继续抓好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确保全区涉源单位持证率达100%。抓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加快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100%。

四、力求生态创建有突破,全力提升生态区建设水平

依照《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以及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生态县(区)、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配合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修编我区生态区建设规划,报政府批准实施。在全区召开推进生态区建设大会,推进生态文明镇(街道)、村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村,为建设生态区细胞工程夯实基础。在“国字”头上狠下功夫,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全面开展“一村三街道”的部级创建工作,新洋村、伍佑街道、五星街道和新城街道建设规划通过部级评审。在省、市级创建上再登台阶,抓好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按照生态区建设标准,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积极指导与督促环保产业园做好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督促抓紧组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写工作。

五、抓好镇、村试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一至两个乡镇积极探索开展区级连片整治工作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在抓好全区10个行政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再确定2-3个行政村参与试点,作为2011年全区推进的重点。同时,全力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以奖促治和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与省、市有关部门及兄弟单位积极协调,在全区组织各块分管负责人赴有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好的典型地区考察学习。

六、用好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委员会平台,扎实做好环境调处

充分利用好环保纠纷调解委员会这个平台,完善环境举报受理工作,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进行调处,确保环境件件有着落,尽量将各种环境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领导接访和包案、环境工作例会、月度分析通报考核等三项制度,强化源头排查有效控制、疑难挂牌督办、信息预警、应急预案和内部管理培训考核等措施,定期组织环保圆桌对话,有效推进环境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一控两降两提高”(控制总量、越级及重复量下降、结案率和满意率提高)的目标。

七、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大力营造公众参与的浓烈氛围

一是以绿色系列创建为抓手,通过生态读本、宣讲团等形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基层。大力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保企业、环境教育基地。二是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丰富人们的环境科技知识,提高环境法制观念。举行各类环保公众参与活动,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民间环保组织。三是倡导绿色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鼓励居民、学生选择环保友好的生活方式,创造绿色生活的道德氛围,组织绿色志愿者队伍。创新宣传载体,选择社区搞试点,启动“老社区、新绿色”楼门文化宣传项目,在试点社区设置固定式宣传栏和环保画框。四是注重加强污染事故防范的宣传工作。面向企业和群众广泛宣传环境突发事件的报告、信息传递及救护等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对环境污染事故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

八、服务优化经济发展,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从更高层次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培育竞争有序的环评市场。全区环评市场不但对具备相应资质的所有环评机构放开,而且积极引进外地知名的甲级环评机构来区开展业务,加强宣传信息服务,在环保窗口、相关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在区从事环评工作的环评单位基本信息、业务情况等,便于环评和建设单位互相选择。二是推进行业发展。在环科学会成立区环评行业分会,不定期组织环评单位及环评编制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积极开展环保课题研究,力争课题研究上突破,能在省里立项,争取到科技资金支持。同时认真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推广,在处理技术提标上下功夫。三是实行服务承诺。督促所有在区开展业务的环评单位作出服务时间和规范收费等承诺,并予以公示。四是加强服务质量考核。印发《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检查考核办法(试行)》,实施对环评机构的全面考核,检查考核的内容从侧重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的考核,转变为对环评质量、编制时间、合同价格等三方面进行考核,从单一的年底抽查考核转变为日常考核、项目会审考核、年度抽查考核等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对环评单位考核较差的单位,在公示的环评机构名单中取消。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县三次党代会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和实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加强河道河湖管理保护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中,助力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强化规划约束,依法治河管河,科学开发,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机制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把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推进河长制落实的重要抓手,建立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实行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年度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促进工作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统筹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河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道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镇与乡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精准发力。

三、实施范围

按照属地管理,实行分级负责。我镇河长制实行镇、街村两级管理,镇河长负责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的环境保护,重点村级河长负责本村辖区的主要河流河道及湖水岸线的环境保护。村河长负责村区域内河流河道湖水岸线,一级管一级,层层有责任。实现境内河湖库区全覆盖。

四、工作目标

按照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县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下,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制定,6月25日前上报,9月底前镇成立本级河长制办事机构,配置相应人员、设备、经费等,明确机构组成。12月底前,出台各项配套制度、制订考核办法,全面建立和实行河长制。

五、组织体系

依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境内河流河道要纳入河长制范围,进而全面建立覆盖境内河流河道、水库的镇村两级河长制。

镇总河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

镇河长。由镇副科以上干部担任河长。辖区内,凡涉及区域内河流河道及湖水岸线的都要设立镇河长。

村级河长。由村书记和村主任担任河长。区域内河流河道、湖水岸线、行洪河道中存在环境、防洪突出隐患的河段均应设立村级河长。同时,村级要设立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的巡查员或保洁员,负责本辖区河道管理。

镇设立河长制办公室,配置相应的机构及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所长(指导员)担任河警长。同时制订出台村级《河长制工作方案》。

六、责任分工

(一)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镇总河长重点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河道的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管护、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道河湖管理中热点难点问题。并向县级河长负责。

2、河长职责。

镇河长主要负责对辖区内所分管河流河道、水库入河排污,私搭乱建、侵占河道、破坏河界、围垦河湖、倾倒垃圾、非法采砂等问题及时巡查,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对于涉河涉水重大事件,要及时反馈给上级河长,并协助解决。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村行政区域内河道、河段、岸线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侵占河道、围垦造田、倾倒垃圾、乱扔动物尸体,污染水体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对重要事件或问题及时向上级河长反馈,并协助解决。

3、镇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综合办事机构,其职能主要是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本级总河长交办工作的协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技术支持、信息反馈、情况综合、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七、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加大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2、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实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配合上级河长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水量现状调查,开展入河排污口优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3、严格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农村河道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加强河湖日常管理,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对侵占河道和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5、建立水污染防治应急机制。大力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水污染防治常态化管理,认真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防止河流河道、水库、水体污染。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处置机制。

6、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建设高效清洁农田,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化学农药替代、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控源减排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7、建立创新工作机制。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安全达标建设,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培育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市场主体,逐步建立河流河道管理保护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

8、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到2018年底前,完成现有沟渠坑塘垃圾等清理工作,消灭农村污水、垃圾直排入河乱象。对城镇周边的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9、综合整治生态环境。重点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水源功能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的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维护河道河湖生态环境。

(六)加强执法监管

10、贯彻落实河湖管理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环境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协助上级河长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向上级河长汇报。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镇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流河道水库岸线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上级河长工作要求,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实现每一条河流河道、每一段湖水岸线都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①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乡镇向社会公告区域内河流河道河长名单;②建立河长会议制度。河长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相关工作;③建立河湖信息通报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④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⑤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履职缺位、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甚至造成责任事故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⑥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逐步形成河长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

(三)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县河长制方案要求,要切实保障河湖河道管理保护、监管经费。在落实河流河道管理保护经费的同时,对重点村级河长要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拓宽河道河流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8

会议认为,水污染防治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届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东江水系水质、珠江三角洲水质、韩江流域水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饮用水源水质、西江水系水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实行省市县人大联动监督,连续重点督办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污染整治,着力推动国家“水十条”落实、饮用水源及主要江河水质保护、重点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跨省域河流污染整治、河长制实施、城中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以此全面推动全省水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基本实现了人大监督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形成了人大推动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工作格局,为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会议指出,城中村污水是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重要来源,是改善人居环境、争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性因素,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十分必要和紧迫,要总结广州等城市全面截污、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直接纳入城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排水接驳改造、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城中村污水治理经验,全面深入推进全省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

会议提出,通过治理,到2020年要实现城中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并按照国家、省有关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要求,完成城中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河长制实施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责任制;要加强规划引领,省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城中村污水治理总体方案,各城市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要统筹推进治理工作,坚持全面统筹与“一村一策”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城中村污水治理与城中村旧村整体改造相结合;要保障治理资金投入,选择适用、可行、稳定的治理技术,按雨污分流的要求有序推进城中村污水收集管网、排水管网、分散式处理设施等治理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河涌整治,加强城中村环境执法监管,增强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要充分发挥城中村居民主人翁的作用,推动治理工作信息公开,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次深化,今后应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跨省域河流污染整治等薄弱环节,不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我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为补齐短板、确保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9

清原县“十三五”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

---清原县政协经科提案委杨绪升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总人口35万人。全县总面积为3932.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7%,平地占13.8%,水面占3.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清原又是浑、清、柴、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境内主、支流共有103条,总流长183公里。其中浑河,境内流长83公里,是大伙房水库最上游。清河,境地内流长40公里,是清河水库最上游。柴河,境内流长35公里,是柴河水库最上游。柳河,境内流长25公里,是吉林磨盘山水库最上游。全县地表总水量约10.49亿立方米,地下蓄水量约5700万立方米。是沈抚中部城市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为此水源地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游千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为确保下游城市安全用水,清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水质污染的主要危害

水污染不仅危害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主要疾病有癌、结石、心脑血管硬化、氟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水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二是影响镇村居住环境。三是污染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生态环境退化,造成人畜、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的用水短缺,制约各项事业的发展。四是污染的水源及其污染的土壤,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等等。

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及水污染治理,不能等污染到了不可逆的地步才想办法,否则成本和代价将会更大。

二、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传统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的施用,据报道,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而利用率不到50%,部分农药散落在土壤和水中。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地膜使用量也呈增加趋势。化肥、农药及地膜的使用,往往会使土壤出现板结、酸化、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农药等随着农田排水和雨水的冲刷,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也会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此外,农村畜禽养殖也存在较大污染。部分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氮、磷等排入河道、渗入地下,引起地表水体变黑发臭和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

二是群众生活方式及水收集处理措施不利。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部分偏远农村依然存在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直排现象。绝大多数村镇还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还未覆盖,农村建设缺少相对完整和系统的规划。

三是部分群众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意识较差,个别村屯存在滥砍盗伐现象。由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群众对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水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水污染防治知识欠缺,环保意识淡薄。

四是水污染防治方面地方性法规还不完善,缺少针对农村防污治污的具体条规。

三、水污染治理措施

1、发展有机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的施用对水环境等污染严重,是农业污染源中的重要部分,研制高产、抗病虫害新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可以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此外,利用秸杆还田技术减少化肥使用,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等,是农业循环生产模式的典范。十三五期间应重点加大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在现有的34382.66亩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有面积,大力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杂粮、有机水稻等项目。完善农产品三品认证、质量追溯体系,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并在示范基地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实现全过程监管。

2、规范畜禽养殖业,减少污染排放。继续坚持水源地保护分类治理原则。对一级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户实行禁养搬迁;对二级保护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行鼓励搬迁或自行投资治理相结合;准保护区内的规模养殖场由政府适当补贴进行生态化改造升级,即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治理须经环保部门确认达标后,政府以奖代补。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完成公益性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任务。全面实施全县病死动物的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将有效防止病死动物随意丢弃和流入市场等情况发生,同时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积极对上争取,加强湿地保护、水源涵养林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对水源地投入力度,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将生态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加大湿地保护及水源涵养林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浑河流域英额河湿地项目,修建拦河闸、蓄沙池、设置拦污网、进行生物防护、打造生态湿地。同时以河道生态治理、自然修复为主,遵循防洪安全,最大限度的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开展水源地多条干流治理工程,根据河流有堤段、无堤段具体情况,在河道两侧实施生态带工程,栽植乔灌木;对沿河重点村屯段,设置围栏封育,防止群众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放牧等行为。

在水源涵养方面,一是实施了严格的保护。对公益林禁止皆伐类采伐;天然林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对一级、二级大伙房水源保护区以及公路两侧可视范围以内的商品林禁止了皆伐类采伐;建立辽宁浑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禁止了林木采伐;规划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封山禁牧,保护森林。对生态脆弱地段大力封山育林、封山禁牧,确保封育成林。三是大力培育森林后备资源。四是全力推进青山工程。三年以来,我县完成小开荒还林9.7万亩,完成坡地退耕还林3.5万亩,完成围栏封山育林720公里。五是强化资源管护。我县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连续3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7.3万亩,防治率达80.22%;开展了“春风”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全县林区治安趋于稳定。六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五年来我县总计完成国家森林抚育面积30万亩。

水源地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切实做到保护有范围、经营讲科学、利用要合理,注重科学营林,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努力打造林业生态强县。全面清退“小开荒”和超坡耕地,大力封山育林,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整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由于水源地大多数农村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要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提高整体规划意识。既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做好相应配套设施的实施。镇村全面安置垃圾箱,设立固定垃圾排放场,并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环境监测站,完成生态安全防护工程,完成红透山、北杂木、湾甸子等重点乡镇居民区污水收集处理、管网河道治理项目。

5、合理规划,调整工业企业布局。工业企业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划定并科学合理利用工业园区,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业企业的污染物,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工业企业发展中,要严把项目审批关,狠抓减排工作,对于重污染企业予以关停,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进程。

6、加强饮用水源地防护工作。严格饮用水水源地划分和管理。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通过设置围网、护栏、防护林等进行围挡建设,实行隔离防护。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地行为发生,在饮用水水源地设置界碑、界桩、警示牌、宣传牌等明显警示标志,在饮用水水源地的重点部位安装摄像等电子监控系统实施,全天候电子眼监控。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关闭排污口,搬迁垃圾堆放场及规模化养殖场,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在二级保护区进行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整治。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废物资源化、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取缔养殖等措施,防止农业、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及公路、铁路等流动线源非点源污染。

7、加强饮用水源地潜在污染源摸排检查工作。常态化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影响大伙房水库水质的境外来水、库湾种植、尾矿流失、旅游开发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等潜存危害进行摸排,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登记在案。对水库控制流域中的工业污染源进行摸排,定期对企业排污口进行检查,重点加大对汞、氮、磷等有主要污染因素企业的检查,并将重点企业数据登记在案。对周边重点污染源进行摸排,特别加强对上游采矿企业进行检查并登记在案。对水库汇水区范围内农村面源污染进行摸排并登记在案。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篇10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面貌,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质量。根据X环自[20XX]X号文件、X环委办[20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的运管体系,前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运维质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XX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  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主持政府工作)

常务副组长:XX     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XX     党委委员、副镇长

XX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XX     党委委员

XX     党委委员

成  员:XX     党政办

XX     纪  委

XX     财政分局

XX     环保办

XX     农业办

XX     大建办

XX     农村片执法分局

XX     XX社区书记

XX     XX社区书记

XX     XX社区书记

XX     XX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办公室成员。

三、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情况,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二)全面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运维管理方的工作。

每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状况监管工作,每季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评估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运维奖惩依据。

(三)对运维台账、巡查制度与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四)发现因日常运维管理不到位而导致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督促运维单位整改;

(五)协调业主、村民、运维三方关系,代表镇政府履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委托运行维护管理合同。

负责资金安排和运行维护管理、考核,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六)协助水质采样,配合上级对辖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检查考核。

(七)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确定专人保管,确保资料完整。

四、各村(社区)工作职责

(一)协助镇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对本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管。

(二)协助镇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对本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重大维修,做好维修工程政策处理等工作。

五、运维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与镇人民政府签订运维管理合同,自觉服从镇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各项规定,制定巡检、监测、管理制度。

(二)每周2次对终端进水井、出水井等池体进行检查清理,防止杂物淤积堵塞。

(三)每周2次检查人工湿地系统是否堵塞,如遇堵塞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确保进出水畅通。

(四)运维项目部保持电话畅通及时响应业主方需求;

人员

单位或责任人

电话

管理方

XX镇人民政府

XX

运维单位

XX水业有限公司XX运维中心

XX

(五)每周2次检查提升泵、回流泵、风机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每周2次检查和维护站点绿化,及时修剪枝叶,清除杂草,保障周边环境整洁。

(七)每周2次检查和维护站点护栏,告示牌、标识牌等设施,确保安装牢固。

(八)站点巡查维护频次:2次/周及以上,保存巡检记录。

(九)每月上报运维月报,第三方检测数据报告按季提供。

(十)组织人员及时抢修终端及管网的突发事宜。

六、维护管理考核

(一)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制,对农村片8个污水处理设施分别考评,根据总分再取平均分,考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考核方式。

定期考核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公室抽调人员每季度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情况进行考核。不定期考核由镇运维管理领导组会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纪委等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进行考核。

(二)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公室通过定期考核、平时督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七、运维单位考核奖惩

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工作由镇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实施,每季度以抽查形式对运维单位的运维工作进行考核,年终将根据考核结果支付服务费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分三个等次,得分率在85%以上的为优秀,支付中标合同价的100%,得分在80-84%的为良好,支付中标合同价的90%,得分率在70-84%的为合格,支付中标合同价的80%,得分率低于70%的不予支付合同款并终止合同。

附件1:XX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表

附件1:

XX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表      _________污水处理设施

序号

类别

目标要求

考核指标

考核分

设施主体运行维护

人工湿地功能性植物要保持长势良好,及时补种和修剪枝叶;场地绿地内无垃圾、无积水;定期检查水泵及风机运行、维护和配电房的管理:定期对集水井进行清淤,以防止泥沙淤积。

1.进、出水浓度、水质不合格的,每发现一处扣3分。

2.人工湿地存在堵塞现象未及时翻新的,每发现一处扣3分。

3.对集水井未进行定期清理,每发现一处扣1分。

4.亲水性植物稀疏、枯死、冻死未及时补种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5.运行设备未按规定定期保养检查,维护出现损坏或被盗的而影响正常运行,扣5分。

6.主体池未按要求清掏浮油、固体废物、污泥及清洗出水口等,每发现一处扣1分。

7.未按规范要求,定期对人工湿地反冲洗的,每发现一处扣5分。

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建立完整规范的各种规章制度、维护管理记录,重大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年度检修维护记录和水质监测记录报告。

1.未建立制定巡检、监测、管理制度的,扣10分。

2.未每月上报运维月报,第三方检测数据未按季提供的,每次扣5分

3.未明确日常维护专管员的管理范围、管理职责,扣2分。

4.没有严格按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落实相关管理职责的,扣5分。

5.日常维护管理无台账的,扣3分;台账资料不规范的,酌情扣分。

社会综合评价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1.被媒体曝光或被人举报查实的,每次扣2分。

2.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每次扣2分。

3.被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3分。

合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