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十篇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十篇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7:02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1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过敏死亡免疫

[中图分类号]S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3-0187-01

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县按照各种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的要求,对规模养殖场采取程序化免疫,散养户采取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补针相结合的免疫方法,基本做到了应免尽免。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动物免疫过敏甚至死亡的事例。据统计,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率大约在0,003%左右,致使防疫工作一度陷入畜主怕、防疫员难的困境,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本人先后与全县各乡镇的30多名防疫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分析其原因,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原因分析

1.疫苗运输、保存不当

疫苗运输不规范,少数乡、村防疫人员在贮存疫苗时没有达到要求的温度范围,有的甚至未使用疫苗冷藏箱,疫苗取出后在免疫前受到阳光照射或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等,从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过期失效。

2.防疫时消毒不严

个别乡、村防疫人员不按操作规程办事,为了省工省钱,舍不得用酒精棉球,未做到“一畜一针,一针一棉”的要求,一针打到底,有时根本不消毒,很可能诱发疫病甚至导致死亡。

3.防疫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

疫苗剂量没有严格按说明书执行,超量或减量注射,注射部位不准,时深时浅;有时打飞针,形成错位注射或剂量不够。

4.未按规定程序接种

按规定程序重复接种,是强化免疫应答,巩固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个别养殖场有时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对免疫程序不懂,对某些疫苗的保护期限不知,认为接种某一种疫苗就万事大吉,不强化免疫,结果免疫抗体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发病。

5.免疫注射后未进行观察,出现过敏症状后未及时抢救

个别乡、村防疫人员粗心大意,免疫注射后不给畜主说明情况,让其观察动物的反应,或者动物过敏反应后未及时抢救,延误有效抢救时机导致死亡。

二、主要对策

1.把好疫苗运输与贮存关

1.1严格按照说明书贮存运输疫苗,做到防高温、防暴晒,防疫时将疫苗装入盛有冰袋的冷藏箱内,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分类保存疫苗,一般冻干苗-10~15℃,灭活苗2~8℃保存。

1.2防疫员把好注射前消毒关。按照“一畜一针,一针一棉”的要求,搞好免疫时的消毒,禁止一针多畜不按规定消毒。

1.3防疫员把好注射剂量关。按照不同畜种、年龄、体重等按规定剂量进行接种,杜绝超量或减量注射,疫苗启封后要按12小时内使用,不得隔日再用。

1.4把好接种部位关。严格按照疫苗种类规定的注射部位注射,不得错位注射,禁止打飞针和不按规定的部位、深度注射。

1.5防疫员把好过敏抢救关。对个别家畜免疫注射后出现气喘、呼吸加快、发抖等过敏反应,尽快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抢救。

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提高认识,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秋防的各项工作。要督促落实防疫所需器械、疫苗、监测、过敏反应死亡和扑杀补贴等各项防控工作经费。要逐级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执行重大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免疫效果监测、免疫档案管理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做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及时组织开展秋防督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总结工作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及时予以推广,保证各项免疫措施能够落到实处,防疫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认识秋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切不可麻痹大意,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精心组织,全面做好华亭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全面做好免疫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雪玲,原林,刘铁龙.动物疫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主要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2年,第9期3页33-35页;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2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8200)

免疫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治方针。在动物疫病发生之前,通过免疫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屏障,保障动物安全。但由于动物类别不同、疫苗种类不同、免疫方法不同等因素制约,容易造成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影响较高免疫抗体防护体系的形成。只有按照免疫规范操作,选择正确科学的免疫方法,才能保证动物接种疫苗后,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保护,提高动物群体抗击动物疫病的能力。本文结合基层实际工作,对动物免疫技术要求作简要介绍。?

1人员要求?

1.1人员培训?

免疫前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强调技术操作要点等,使得广大防疫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保证免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只有切实做好防疫人员培训,才能提高基层防疫人技术水平,使得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1.2个人防护?

在免疫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可或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胶靴等。积极完善防疫人员个人防护,一方面能够降低动物病原及疫病的传播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或减轻免疫过程中不必要的伤害。?

2疫苗要求?

2.1疫苗贮藏?

目前基层常用疫苗有两种贮藏要求,弱毒活疫苗贮藏于零下15℃以下;灭活疫苗贮藏于2~8℃,日常贮藏疫苗要保证贮藏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冷链的有效运行。?

2.2疫苗运输?

运输大批量疫苗需要采用冷藏车,小剂量应放置于冷藏箱或保温桶。一般冻干苗还需在冷藏箱或保温桶中加冰以达到要求的运输温度。运输疫苗时要做到冬季防止冻结,夏季防止高温曝晒。?

2.3疫苗使用?

疫苗使用前,防疫人员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疫苗的接种对象、接种剂量、接种部位、注意事项等相关事宜。仔细观察疫苗瓶体是否完整,是否过期,有无漏液、冻结、沉淀等不良现象。严格按照稀释比例稀释疫苗,疫苗稀释后应在一定时间内用完,一般活疫苗在2h内用完,灭活疫苗24h用完,没有用完的疫苗应废弃。疫苗使用过程中需要防冻、防暑、防晒。?

3动物要求?

免疫前防疫人员要查看动物体健康状况,对于体弱畜、幼畜、病畜、妊娠畜禁止接种疫苗,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

4免疫要求?

4.1免疫器械?

免疫前要将注射器、针头等免疫器械灭菌消毒,根据免疫数量备好针头,严格做到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4.2免疫方法?

根据动物种类,免疫病种等不同,动物体免疫方法也不尽相同。动物体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点眼、饮水等。免疫时要确保接种剂量,防止打飞针等造成的漏注,剂量不足等现象。免疫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免疫。?

4.3免疫时间?

夏季免疫时间一般安排在早上,气温适宜。冬季免疫时间一般安排在午后,温度相对较高。?

5环境要求?

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能够形成干净卫生的免疫环境,降低应激反应发生几率。免疫前对动物圈舍进行消毒,免疫后3天以内禁用消毒药,防止影响免疫效果。?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3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55-01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有效控制及扑灭家畜疫病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减少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传播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各地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对疫病的监测、监管,有效控制不同类型疫病流行,保证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疫病预防与控制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找问题

1.1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区域,村级防疫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承担防疫任务的人员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免疫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免疫质量及密度控制不能得到保证;其次,基层防疫站的日常工作业务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防疫工作实施过程中点多、面广,防疫任务较重,防疫经费的减少使得防疫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1.2动物疫病监测及预警能力欠缺

当前,基层动物疫病诊断试验室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针对局部、重大动物疫病抗体进行监测,而没有开展病原分离、疫情检测等相关工作,而且部分必须的二、三类动物疫病临床诊断设备、试剂等不够齐全,导致对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监控管理能力不足,使得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能力较为欠缺。

1.3疫情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虽然当前动物疾病预防与监控网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单位,还是存在着各自为阵的情况,出现疫情之后不能够完全做到及时通报,容易导致跨区域传播情况,不能够真正实现群防群控的目的。

1.4疫情隐患较多

在春、秋季的普防工作结束以后,对于集中免疫期间不宜免疫的动物、新进补栏动物,尤其是新产仔动物,没有及时的进行免疫处理,还存在大量的未免疫动物,一旦疫情爆发,容易成为疫情发生的隐患。

1.5防疫工作资金投入略显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问题,对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依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从全国范围内看,对于年饲养十几亿头牲畜、上百亿只家禽进行持续的免疫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需要付出的费用包括免疫人工、药品、疫苗运输和存贮等。但是,当前对于畜禽养殖场的疫情监测、消毒和出现疫情之后的补贴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大型牲畜,扑杀补贴低于市场价值的情况使得养殖户蒙受损失从而抵触该项工作。

2、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2.1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制度体系

通过强化领导负责制,采取科学、群防群控的方式制定对应的防治方针,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防控、合力扑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机制,使得疫病出现之后能够及时的予以扑灭。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与各级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建立针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理机制,并以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为中心,形成对疫情的控制管理,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2.2形成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机制

首先要准备充足的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主要针对消毒药品、疫苗、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备等对应的防疫物资。对应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要提供充足的动物疫病储备费用,一旦突发疫情,加强技术储备。

2.3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

构建完善省、市、区、镇、乡村于一体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并由各级监测机构的畜牧兽医总站负责完成疫情监测网络的管理和具体监测情况的调度,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管理机制。通过监测结果,基于重大动物疫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将疫情进行具体的等级划分,并做好相对应的分级管理工作,形成具体的响应应急方案,为疫情的信息收集、预警、疫情扑灭提供完整的工作体系。

2.4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

在开展动物疫病预防的工作中,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组织与政治方面的优势,将基层人员纳入到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积极动用群众力量,坚持专业队伍与群众防治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强化动物疫病预防知识的推广,做好畜禽养殖户的防疫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自身的防疫意识和预防能力。

2.5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保证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应该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工作中,并及时拨付,保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以开展。同时,疫病防治的各项物资应该做到常年贮备,保证在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做到有效控制、及时扑灭。基层预防控制中心的冷库必须常年开启,保证疫(菌)苗等生化制品能够得到合理保存,确保其免疫效果良好。对于村级防疫技术人员,应该采取基本工资制度与绩效工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将其工资量与畜禽饲养数量、防疫数目、密度和防疫效果结合起来。

2.6构建完善的防疫补偿机制

建立扑杀赔偿机制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强制性扑杀的动物,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有效补偿,且疫情处理过程中的消毒、疫情监测等各项支出都由国家对应的专项经费进行开支。同时,积极倡导畜禽养殖户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可以将强制性扑杀导致的损失归为保险范畴,使得养殖户能够早日获得赔偿,尽快投入到生产中。

参考文献

[1]朱向卿.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3(4).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4

关键词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策略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按照上级的要求每年都要集中“春、秋”两季进行畜禽免疫,在注射一些疫苗时,难免都要出现畜禽因疫苗注射而引起反应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疫苗的质量、运输、接种途径等外部因素,也取决于畜禽本身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现总结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一、选择质量好的疫苗,保证“真苗”

①建立完善的疫苗保存制度,确保疫苗来源可靠。严格把关疫苗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确保疫苗生产有证可查。不用无证企业生产的疫苗,不用价格低廉、质量难以保证的疫苗。饲料经销商免费为养殖业主供应的生物制品质量可能难以保障,因为其生物制品没有冷藏体系保证。②严格按规定储运疫苗。疫苗种类不同,运输贮存要求也不同。如冻干苗,应低温保存,湿苗应在约4℃条件下运输和储藏。疫苗应严防日晒及高温。疫苗运输的路途越短越好,运输次数越少越好。此外,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③做好疫苗检查。疫苗使用前,应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仔细检查疫苗包装情况。忌用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真打”

①选择合适的器械。注射用具要做到一畜一个针头,家禽一户一个针头。注射用针头大小要依据注苗畜、禽而定,不能过大,以防疫苗回流,导致注射剂量不足,也不能过短,导致进针深度不当,会导致免疫失败。给畜注苗一般使用10~12号针头,给禽注苗一般使用6~7号针头;皮下打针不要用粗针头,特别是给仔鸡注射要用细针头,打油性药液可用略粗一点的针头。②正确配制疫苗。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稀释液应该按说明要求进行选择。疫苗用前应充分摇匀。在最短时间内接种完毕。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3h内用完,如注射时间逾3h,应将疫苗暂时贮存在疫苗冷藏箱或4℃冰箱内。③找准准确的部位。注射方式要正确,注射部位分皮下、肌肉、胸腔、交巢穴注射,要根据不同的疫苗和畜禽种类按要求进行,不能一律采取肌肉注射。注射角度要正确,注射针头由上向下斜上方45℃注入,不能打飞针使疫苗液溢出造成剂量不准。在给禽腿部打针不要打内侧,因为禽类腿部的主要血管、神经都分布在腿内侧;胸部打针不能垂直刺,仔禽、雏禽肌肉薄,垂直刺容易穿透胸膛,导致药液打入胸腔,引起死亡。注苗时,防止伤及内脏。④做好规范的消毒。免疫接种前,采取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注射器及针头等所需器械。稀释疫苗前,用70%~75%酒精消毒疫苗瓶盖、稀释液的瓶盖后,再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稀释,用2%~5%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再用70%~75%酒精脱碘后方可接种。用专用针头吸取疫苗,不得用使用过的针头。注苗部位不能存留向下流淌的消毒液,避免消毒液随针头流进皮下或肌肉影响免疫效果。⑤注射合适的剂量。不能为了减少过敏反应而随意降低注射剂量,避免因注射剂量不足造成免疫失败;也不可为了追求免疫效果而随意加大剂量。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注射即可达到最为理想的免疫效果。生产实践中确需加大疫苗的剂量,也应经过抗体效价的检测后方可进行,不能盲目。

三、执行科学的程序,保证“真有效”

①加强接种畜禽的科学管理。注苗前后加强被注苗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使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抗体的产生。“三不打”家畜应详细登记其发病、怀孕、断奶时间,为补打奠定好基础。减少应激反应,防疫员要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接种动物过敏进行救治。②科学制订免疫时间。避免多种疫苗同时使用。2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d。科学制订首免时间,按时按规定免疫,尽量在最佳免疫期免疫。首免后,应按程序对畜禽进行2~3次加强免疫。在使用细菌或病毒性弱毒苗接种前后1周禁止使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抗病毒药或有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③认真对待抗体检测。采血避免采用一头(只)多份的做法,若遇所采畜禽免疫效果差,会影响整体抗体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免疫效果。

四、加强管理疫苗的运输,储藏,使用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5

[关键词]猪防疫卫生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8-0261-01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为实现本辖区猪的健康成长,结合实际因素,加强对猪相关疾病的分析,同时严格落实猪防疫卫生工作,有利于推动我镇猪的健康成长。

1卫生防疫

1.1卫生防疫的概念

卫生防疫,主要是针对食品卫生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由政府设立的公立机构,以实现对相关传染病的控制和检测,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防疫卫生是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前提,其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检测、预防技术咨询与服务和卫生健康教育相关指导技术等,针对相关流行病达到防治的目的,要求各行业应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学校卫生等[1]。

1.2卫生防疫针对猪的相关要求

卫生防疫针对猪的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现代卫生防疫要求为指导,完善养猪场的规模化建立和发展;为确保猪养殖的合理性,应实行单一饲养制度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幼猪的卫生检测,选用无病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针对猪的喂养饲料,应选用卫生安全的全价饲料为宜;完善猪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的完善,加大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针对猪养殖人员进行养殖前的全面教育。

2猪防疫卫生在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的具体要求

2.1合理选址

针对猪防疫卫生在苏仙区栖凤渡镇的落实,首先应合理养殖场选址,养殖场的相关环境是确保猪健康成长的客观因素,同时有利于相关防疫卫生工作的进行。因此猪养殖场的选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放水设施完善的地区,以确保猪生长过程对阳光和水分的需要。其次养殖场应尽量向交通便利、能源丰富的地区靠拢,以方便猪的运输和相关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其次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工厂等生活密集区,以减少猪养殖过程中的生活污染进一步扩大,远离工厂和禽类加工厂,有利于避免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2.2科学划分区域

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对猪防疫卫生的要求,应科学划分区域,对猪生产区、生活区和管理区进行科学划分,有利于实现猪生长、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不卫生情况下相关流行疾病对猪的感染、扩散。其次应完善消毒池设施建设,以实现对猪相关生产、生活区域的消毒处理,确保猪生长、生活环境的干净和卫生。例如针对猪养殖场消毒池的设置,其宽度应超过大门的宽度,同时其长度应在机动车最长半径的一周半以上,相应的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应完善建设,以实现对猪成长、生活的全面消毒,确保猪的防疫卫生工作落实到位。

2.3全面考虑自然因素

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对猪防疫卫生的要求,应加强对相关自然因素的分析,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以红壤为主,略显酸性,因此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首先应将喂食场所设置在常年主导上行风处,针对粪便等处理场所应设置常年主导下风向出,同时应远离猪的生长、生活场所,以减少相关处理过程中疾病的传染。根据相关地形条件,针对猪防疫卫生设施的设置,应完善清洁到和处理道的设施,其中清洁道主要用于运输种猪和饲料等相关猪卫生防疫用品,处理道主要用于对病死猪、粪便等的处理,针对清洁到和处理道的设置,应进行平行设置,避免交叉设置,相互污染。

3猪防疫卫生在苏仙区栖凤渡镇的全面运行

3.1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应严格制定消毒措施,加强对养猪场猪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其中针对猪舍、生活区和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工作。同时为确保猪防疫卫生工作进行的全面、彻底,相关养殖人员在出入养猪场过程中,应落实更换工作服,同时针对备用和日用工作服,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消毒人员及其腐蚀的清洁卫生,从传播源上遏制病毒的入侵。

3.2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首先应提高养殖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疫水平,加强对养殖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相关防疫卫生业务水平的教育培训。其次应结合相关养猪场的运行规模,建立完善的防疫卫生执行制度,以实现对猪生长、生活的全面管理,同时根据相关记录,合理安排卫生防疫工作。针对病死猪,应进行生物分解,同时加大对鼠、蚊、蝇的处理,以减少其他动物对猪的间接感染。最后针对猪的生长、生活,应落实管理,以便针对猪健康状况的及时掌握,对生病猪应及时进行防疫卫生处理工作。

3.3严格控制病源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动物防疫站应加强与其他乡镇动物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以实现对新型疾病、病源的认识,结合相关单位的处理措施,实现对猪相关疾病的完善处理,严格控制病源的产生和传播。针对病源的控制,应完善对寄生虫的控制,合理选择相应处理药物,以实现提高猪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完善对猪的检测,以实现对病猪的及时发现,根据病猪的病情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

结束语

猪的防疫卫生,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的运行,应结合我镇气候因素和天气特点,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我镇猪的健康成长。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6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要把秋季集中强制免疫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打好秋防攻坚战,确保我区不发生疫情。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要按照农业部《**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以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狠抓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做到“五个100%、四个到位”,即: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100%;免疫证明发放率达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100%;家畜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100%;做到消毒到位、疫情监测到位、检疫监督到位、应急处置到位,同时,建立集中免疫与每月补针相结合制度,继续实行规模养殖场“政企、技企”联系制度,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白。

秋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从10月15日开始,力争在11月15日全面结束。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要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和“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及“一畜一证一针一标”的要求,抓好规模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集中免疫。免疫工作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各地要及时组织动物防疫人员组成免疫小分队,对散养畜禽和小规模养殖场实施免疫工作。村、组干部要及时通知村民配合防疫工作。对自行免疫的养殖场或养殖大户,农业部门要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并监督其做好免疫工作。各地严格实行密度、质量双重验收,以质量合格为最终目标,以考核结果兑现防疫工作经费和防疫员工资补贴。

要足额落实好防控工作所需经费,确保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情监测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7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对策;青海大通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重视,国家对畜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畜产品流通日趋活跃,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畜牧业已成为当前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防疫工作在保障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就大通县目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有所指导。

1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薄弱,养殖观念落后

大通县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为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饲料营养质量不能满足牲畜抗病和生长发育需要,畜禽圈舍环境潮湿、高温或寒冷,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

1.2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乡镇以及村一级行政部门工作繁杂,对基础免疫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家庭发生疫病对养殖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养殖者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特别是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彻底落实[1]。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尸体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减轻经济损失,更多农户出售和宰杀食用带病畜禽,另外,大部分农户因免疫出现牲畜死亡,对防疫工作持怀疑态度,影响到免疫工作的实施。

1.3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频繁

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频繁,渠道繁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大通县部分人员从江苏、四川、甘肃等地区贩运大量的仔猪、生猪和仔鸡,末经严格的动物报检制度和隔离观察就销售给当地农户,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病种增加,病因复杂。其结果造成牲畜的高发病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不按疫苗免疫技术规范操作,防疫效果差

动物防疫很难做到一畜一针的要求,且对针头不做消毒处理,好多防疫员采用打飞针的办法,疫苗打的剂量、部位未达到防疫要求,同时疫苗注射后引起较大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群众有抗拒心理,造成防疫效果差。

1.5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投入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经费严重不足,防疫部门只能维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畜禽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村级防疫人员补助费等公共财政没有给予应有的预算,或预算较少,满足不了畜禽防疫工作的需要,从而影响到整个防疫工作。

1.6强制免疫困难大

为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明确提出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实行强制免疫,但在防疫过程中因受养殖者的影响,对牲畜进行100%防疫有很大的困难。

1.7村级防疫体系不合理

一般一个村有村民200户以上,多者可达500户,一个防疫员实施防疫工作量大;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早出晚归打工,白天家中无人,防疫员入户进行防疫工作时,对这部分农户所养动物的防疫难,易造成免疫空档带;另外,一名防疫员对多户进行集中防疫,难免连一头病畜都接触不到,也就是说防疫员和抓畜人员接触到病畜,对下一户来说他们是一个传染源,尤其是对猪而言,所以有部分农户怕自己家的猪染上病而不打针,缺乏安全感。

2对策及建议

2.1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

加大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的投入力度,在基层引进人才、设备,为生产一线提供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2]。大通县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对一部分有能力、有技术条件的散养农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科技培训投入,逐步引导到专业户生产经营行列当中,修建标准化牲畜圈舍,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牲畜抗病力。

2.2改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公众对动物免疫的认识

村级防疫应组建若干人的队伍体系。实行村、兽医站双重领导,财政拨款走从农牧局下拨的方式。每位防疫员负责10~15户的防疫工作,防疫员从这10~15户中间产生,这样群众才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2.3积极推行和建立大通县的畜禽繁育体系,实行自繁自养

从畜禽生产环节上做好疫病预防工作,减少外源性感染,提高畜禽成活率,杜绝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以免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增加[3]。大通县的大部分乡镇都应该建有自己的仔猪繁育场,抑制农户无序小规模饲养母猪。一是实现规模自繁自养;二是可以保障仔猪的平衡供给,稳定市场;第三,可以推广优良品种,仔猪场还可以进行集中免疫。扩大塔尔种鸡场的生产规模和营销方式,争取仔鸡的充足供给和统一免疫[4]。

2.4加强畜禽贩运监管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畜禽贩运和销售工作的监督管理。二是严格执行引进动物报检制度和引进动物隔离观察制度,禁止从疑点区和疫病多发区引进畜禽,严把畜禽进入关。引进畜禽必须实行报检制度,严格按规定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和二次免疫,规范畜禽销售活动[5]。

2.5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畜禽防疫工作中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村级防疫人员补助费等公共财政预算,满足畜禽防疫工作的需要。资金投入是各项工作的保障,是顺利开展各项防疫工作的基础。

3参考文献

[1]郝金华.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7,147.

[2]李建世.景泰县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0(2):75.

[3]曹育明,马爱华,高源.基层动物防疫监管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78-179.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8

(一)动物免疫副反应

1.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的概念。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疫苗等生物制品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源物质,经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称为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的副反应一般少见,且大多数是轻微的。

2.免疫副反应分类。

(1)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应,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少数动物在防疫员按相关技术要求实施免疫注射后,48h内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注射一侧肢体跛行,个别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加快、恶心呕吐、减食或短暂停食、泌乳减少等现象为正常副反应,不需进行处理,持续1d可自行消退。

(2)过敏副反应。是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口流涎沫、全身肌肉颤抖、出汗、呕吐食物、虚脱或惊厥等。

(3)严重副反应。指与正常反应在程度性质上相似,如果家畜免疫后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充血或水肿、肌肉震颤、瘤胃臌气、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鼻腔出血、孕畜流产(含早产)等为严重副反应;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疫苗的质量低劣,毒(菌)珠的毒力太强,注射剂量过大,操作错误,接种途径或使用对象不准等因素引起。

(4)副反应死亡。24h内未经救治死亡或经救治无效死亡的为副反应死亡。

(二)引起动物免疫副反应的原因

1.疫苗质量方面的原因。注射疫苗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措施,有效的疫苗给动物免疫后,将会产生对特定疫病的抗感染能力,反之,毒(菌)珠的毒力太强,疫苗质量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免疫失败或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反应畜禽死亡。

(1)生产环节的原因。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不一,产品品种繁多。从产品分类看,有国家设定的生物制品厂生产的,有科研、教学单位生产的,还有省、市、县畜牧兽医制剂室、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产品,也有同一厂家生产出同一产品的不同批号产品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也不一样。

(2)生物制品经营混乱。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管理力度不够,事实上,除了动物防疫部门依法供应生物制品外,兽药经营户、饲料经营户也在暗地无证经营生物制品,造成生物制品供应市场混乱。

(3)生物制品运输、保管使用不当。按照生物制品的运输要求,生物制品必须在冷冻(冷藏)条件下运输。目前,大多数运输生物制品的条件不符合要求,有的用冷藏箱运输,有的干脆就放在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有的保管不当,不能严格按照疫苗保存要求该冷冻的冷冻,该冷藏的冷藏;有的虽然放在冰箱,但为了省电,白天冰箱通电,夜间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其质量。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要求,在规定保存条件下和时间内用完。

2.免疫操作技术的原因

(1)对生物制品没有很好的检查。注射前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有效期、是否有破损等没有进行认真检查,没有详细阅读生物制品使用说明书。

(2)免疫注射前临床健康检查不到位。没有通过详细询问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同时,对禁忌症掌握不当,对应暂缓免疫的病、孕、仔、弱畜禽进行了免疫注射,导致被注射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待产、哺乳期等发生副反应。

(3)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相互拮抗。由于现在动物免疫病种较多,在一个动物身体上要注射几种疫苗,如猪要一次注射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疫苗3种疫苗,分期注射由于工作量大,防疫员报酬偏低,防疫工作难度大,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因免疫引起产奶量、产蛋量多次下降等因素,防疫员采取多种疫苗同时注射,就会造成动物机体免疫抗体相互拮抗,即使按量注射,有的疫病免疫效价低,得不到保护效价,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另外,疫苗注射后均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和副反应,对正常机体本身就是一种源自外界的刺激和逆作用力,几种疫苗同时注射,对动物更是一种强刺激,因此,会造成在免疫中动物发生死亡。

(4)不按规定超大剂量接种。由于防疫员不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在注苗过程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眼观畜禽大小,随意加大免疫接种疫苗剂量。

(5)接种部位不准,接种途径错误。有的防疫员自以为技术熟练,往往对注射动物不进行保定,没有将生物制品注射到说明书要求的部位,而是采取“打飞针”的办法,另外,皮下、皮内、深部肌注深浅把握不准,该皮下注射的注射到皮内,错位注射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射剂量和注射的准确性。

(6)消毒不严。在动物防疫工作实践中,有许多防疫员不能很好地按照规范操作,对防疫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更不规范的是某些防疫员是一把注射器不作认真消毒就用于多种生物制品的注射。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针多畜”。

(7)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当。特别是有些规模养殖场老板不懂专业技术和重大动物免疫方案,总认为免疫次数越多,免疫效果越好,不会发生动物疫病,所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强制免疫病种一年想免疫几次就几次,不按免疫方案要求间隔时间免疫注苗。

3.畜禽本身的原因。畜禽之间由于品种个体差异,健康状况不同或者处于某种病理状态,常导致副反应发生,据调查,畜禽品种越纯,某抗应激的能力越差,发生副反应的几率就越大。

4.疫苗本身的原因。疫苗中的抗原本身就是致敏物质,可造成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疫苗中的佐剂、保护剂、培养物是致敏原,不同致敏原对机体刺激的强弱决定了机体不良反应的大小。

5.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原因。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缺乏或不均衡,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等原因可加重免疫不良反应。

(三)应对措施

1.正确选择疫苗,规范保存和运输。疫苗属于统管生物制品,只有动物防疫机构才能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具备与供应品种相适应的储存、运输条件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所有使用者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疫苗,以防假冒伪劣。防疫单位要逐步改善疫苗贮存条件,提高自身贮存能力,建立健全冷链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机制,充分发挥冷链体系作用。严格按要求低温保存运输疫苗,防低温、高温,防冷冻,防暴晒,防强光等。夏季应避免高温运输和高温暴晒,冬季运输保存适宜温度应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在疫苗保存上要严格按不同疫苗保存条件保存,该冷藏的要冷藏,该冷冻的要冷冻。

2.严格按操作技术规范免疫注苗。严格执行低、严、准、均、足、一畜一针“九字”(“低”即低温保存疫苗,“严”指严格消毒,“准”指注射部位准,“匀”即摇匀疫苗,“足”指疫苗使用剂量要足,“一畜一针”免疫接种一头畜(禽)更换一个针头)防疫操作规程和一看、二模、三消毒、四注射、五挂标、六登记、七观察的“七步”(“一看”即望诊,“二模”即为切诊,“三消毒”即对注射部位严格消毒,“四注射”是按照疫苗规格、剂量要求进行免疫注射,“五挂标”家畜首免疫注射后要及时挂标,“六登记”对免疫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七观察”即免疫注射后的动物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和过敏反应。)防疫操作程序。

(1)临床健康检查。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发病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长途运输疲惫的动物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待动物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在免疫接种。

(2)正确使用疫苗。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密封情况、包装情况、颜色变化及保存状态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发现疫苗超过有效期,瓶盖松动或有异常现象则不宜盲目使用。防疫员领用疫苗后,在冷藏箱里要放置冰块,对于低温保存的疫苗,在使用前应置于室温预温一定时间,在注射期内充分摇动混匀,疫苗启封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超时疫苗不得再用。

(3)严格消毒。按要求要对注射部位和器械严格消毒,及时更换针头,做到一畜一针,严防疫病传播或交叉感染。在接触动物时,动作不要过大,避免动物过度应激。

(4)规范操作。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禁止“打飞针”和不按规定部位接种。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该皮下注射的要皮下注射,该肌肉注射的要肌肉注射。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依照不同畜种、性别、年龄、体重进行接种,正确把握好接种剂量,杜绝超量或少量注射。

(5)反应处置。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后,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和过敏反应。如果出现免疫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焦躁不安、肌肉震颤、卧地不起等症状,兽医应及时对症救治,减少损失,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的动物,进行详细登记,检查原因,并做好记录。

(四)落实保障机制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9

关键词:动物防疫科学防疫基层检测防疫体系

1、存在的问题

1.1、养殖观念落后,防疫意识不强

一是一些养殖户抱着只要做了预防接种,就不会发病的错误认识,忽视综合性防疫措施,导致小范围或零星发病;二是一些防疫人员只顾打针,不向畜主普及预防注射相关知识,导致免疫失败;三是一些养殖场免疫程序混乱,使用预防药物未从正规渠道购进,导致免疫效果差。四是个别防疫人员不按操作规程免疫,特别是在目前生猪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害怕免疫反应,注射剂量不足,导致抗体水平不足等。

1.2、村级防疫员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率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出现将猪瘟疫苗冷藏,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不按规程操作的情况;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有的责任心不强,家畜须防疫3种疫苗的只免疫1~2种,须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养户家禽不注射禽流感疫苗。

1.3、动物防疫条件差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养殖大户不断增加,但在养殖建设中存在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诸多问题,既给防疫工作带来不便,又增大了疫病传播机会,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

1.4、动物防疫经费不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然而目前大部分乡镇财政困难,很难保证防疫经费的投入,尤其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偏低,以至于达不到较高的防疫密度和较好的防疫效果。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疫苗种类不足,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常常发生。另外,对农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往往只集中在春秋二季进行免疫,由于经费和人力多方面的原因,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补免,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2、对策

2.1、提高科学防疫能力

一是畜牧兽医部门不能把动物防疫简单的定位于只是打预防针,要将消毒、驱虫和规范化管理等纳入动物防疫范畴;二是要不断研究防疫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三是要把防疫工作做细、做好,免疫期间不仅要按照操作规程打好针,还要向养殖户讲解免疫前后的注意事项,使免疫真正起到好的效果。

2.2、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全省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3、增强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

除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外,对基层检测单位在岗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2.4、加大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要负责安排好动物防疫、疫苗补助和扑杀动物的经费,一有需要,确保经费及时到位;计划发展部门要承担起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计划安排,做到有备无患;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在非常时期要派出人员协助搞好疫区封锁、治安保卫、车辆消毒检查、防疫物资和人员运送等工作,保障动物防疫、扑疫工作正常有效开展;工商、流通部门要加强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根据疫区封锁情况,对要求关闭的动物屠宰场、市场必须关闭,并按规查处违法行为。作物秸秆资源,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黄贮、混合牧草青贮、秸秆颗粒饲草等技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草料的浪费。四要规模场(园区)、散养农户组建自己的饲草料生产基地,实现以种带养,以养补种,种养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篇10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如何完善与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1、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建立健全,成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配合性差.由于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

1.3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华蓥市辖13个乡镇(街道),有4个乡镇畜牧站无办公用房,3个畜牧站的办公室为危房,其他乡镇畜牧站的办公条件也很差,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治效果较低。由于村级防疫队伍还未健全,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加强行政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而且是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2建立完善机制。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积极提升乡镇动物防疫站业务能力。

2.3广泛宣传发动。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组成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4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措施,切实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