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土文化内涵十篇乡土文化内涵十篇

乡土文化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27

乡土文化内涵篇1

关键词:乡土美术教育;民族文化;意义分析;教育内涵

0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乡土美术,它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只有将乡土美术教育做好,才能够向世界更好地展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结合当地的乡土美术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将这些乡土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其中,使得我国美术发展历史上失去一笔宝贵的财富。

1乡土美术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1.1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各民族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他们将这些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乡土美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可以说乡土美术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以往的乡土美术传承都是通过世袭来实现,所以乡土美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对当地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影响。人们通过对乡土美术的分析,可以找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出民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来说,他们自身的乡土美术承载着许多民族史诗和历史神话故事,并且这些乡土美术世世代代在传承,从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能够提升民族文化心理稳定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些语句无不包含对乡土人情的眷恋,而乡土美术作为乡土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以更加固定的形式来进行传承,从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民族文化心理稳定奠定良好基础。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将人类现有的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乡土美术作为外在文化的表现,同时它对内在文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引导,使他们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感等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更加贴近本民族的心理,在民族文化上有更深的认同感。所以说,乡土美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提升民族心理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团结民族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1.3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乡土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站在民族角度上分析问题,找到与美术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从而提升民族美术教育质量。进入新时期以来,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本民族的发展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通过乡土教育,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乡土美术教育,可以让人们对所属群体进行肯定和认同。只有将乡土认同上升到一种民族认同,才可以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才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蔚县剪纸,它作为河北省汉族乡土美术的代表之一,采用明快绚丽的色彩来展现出北方民族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同时该种乡土美术作品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情感表达上能够给人更多的想象,对于大部分汉族人民来说,它有一种淳朴的气息,让人感到亲切,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认同。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这种乡土美术成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但是它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从而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这种乡土美术的组合,才构成了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说,乡土美术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乡土美术教育内涵分析

2.1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科学借鉴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美术教育,它都源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也正是民间美术形式的多样化,才为世界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元素。乡土美术教育的绘画理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它的造型比较夸张,在色彩运用上比较鲜明,而且色调之间的对比效果也比较明显,在表现上一般会呈现出多角度、多时空的状态,从而给人更多的遐想,在情感的表现上更加自然。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乡土美术的创作特点,结合本土民族美术形式,将其融入现代美术作品中,使其在现代美术与民族美术表达上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大国,在进行现代美术教育时,应该要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特点,充分运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美术,提高我们本民族美术教育的质量,为今后我国美术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增强我们的乡土美术的艺术性。

2.2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我国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现代美术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乡土美术以及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我国的美术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要重视乡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一些乡土美术作品,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乡土美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当地民族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气息,让他们认识到乡土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并且能够将这些民族元素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应用其中,增强自身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有民族色彩。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的美术教育增添更多活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2.3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中需要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灵性。乡土美术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展现者,所以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还有这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美术教育都在学校的课堂上实现,这样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去观察生活,他们只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去完成“创作”,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乡土美术形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自身观察力,为学生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总结

乡土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增强对它的认识,人们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才能够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水平。同时通过乡土美术的学习,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深入生活,认识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提高自身作品的民族特性,实现其乡土美术教育意义,也可以为我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肖微闻,董劲峰.论乡土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融合――以云南乡土美术为例[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02):82-83.

[2]郭建国.乡土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08.

乡土文化内涵篇2

【关键词】社区教育乡土文化探究与实践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社区教育发展来讲,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区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如何通过有效机制,发挥好乡土文化的优势,是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路径。社区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过去提出的社区教育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的观念,到当前树立社区教育保障人民对文化教育合法权益的法制要求,在观念上是一个重要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教育能形成学习型社会氛围,启迪人们的心灵,使老百姓有权利分享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价值表现为:

(一)理论价值。社区教育是社区成员的社区生活、社区发展与教育融合一体的教育共同体。社区教育依托社区文化,才能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才能深化社区教育的底蕴,而社区文化融化为社区教育形态,才能有效地提升社区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品位,有效提升社区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的教化价值。这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关系的规律性价值所在,也是乡土文化得以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二)应用价值。乡土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更新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以各种载体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而也有些却因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的特征、社会变迁以及人为破坏,被后人所遗忘的文化流失或扭曲现象。这个现象呼唤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互动融合的迫切性。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运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为社区教育发展服务,提升市民人文素养服务,是发展社区教育特色化、本土化、内涵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拓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弥补现有社区教育形式单一和缺乏特色的不足,使得社区教育形式更丰富,内涵更深刻。

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文化作用于社区教育发展

乡土文化在领导层面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社区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决策的影响与把握上。我国开展的社区教育是以乡土文化为主体、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因此,在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居民学校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乡土文化。只有政府重视、特色引领,乡土文化才能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融合、协调、激励、辐射的作用,也才能使社区教育充分体现乡土文化的特征,使其在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中明确发展方向。

二、乡土文化在战略目标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作用于社区教育

乡土文化在战略目标上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乡土文化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指向,从而丰富社区教育发展的内涵。为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国许多社区教育都在战略制定上融入乡土文化发展的元素,如沛县地区打造社区教育“刘邦故里”品牌,塑造刘邦塑像,设立刘氏公馆等游览观光地带,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新型的融合文化;丰县地区设立了“一镇一品、一乡一特”的新理念,如丰县赵庄镇,精心实施,塑造赵庄文化旅游大镇新景观。一是开发建设汉皇祖陵景区、袁集百鸟园、金刘寨百果园、太行水街、汉韵公园五大旅游景点;二是新建汉源文化广场、秀水街文化广场、数字电影放映广场、太行生态园演艺广场、聚源路文化体育广场五处群众文化娱乐广场;三是新建汉韵园、人口文化园、水韵园、太行堤餐饮文化生态园、迎宾园五个镇区游园;四是以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康王赵构、清康熙宰相张玉书、清进士蒋兆鲲五大历史名人的传说典故为载体,用文化墙以石刻的表现形式,再现赵庄深厚的历史文化。把丰县的乡土文化打造成富有城乡结合独有特色的新型城市文化

三、乡土文化不断促进社区教育向前发展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以点带面,共同提高,不断放大社区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优势,形成全辐射效应,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和外延发展,进而促进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政府在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时,也要合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使得乡土文化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高度

对乡土文化的知悉是弘扬特色文化与社区教育相互促进的基础。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多种研究形式,深入县、镇文化馆、县图书馆、走访众多群众了解、查看历史遗留古迹等,利用各种途径发放、回收问卷,了解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尽我们最大的力度了解虺王文化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充分讨论,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提升理论高度,为建设社区学习资源、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和开展社区文化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大乡土文化与社区教育成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土文化内涵篇3

【关键字】小城镇;乡土景观;特征规划

1小城镇乡土景观特征、内涵

小城镇乡土景观主要指居民为生活对自然采取的认知过程以及适应空间、土地与格局的具体方式,是当地人民生活于大地中的真实展现。可以说乡土景观属于一类综合体,涵盖城镇、地理、建筑、环境、村落、生物、空间及生活方式等,是社会历史积淀与本土生活适应转变的形成,因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小城镇生活中乡土景观是其社会传统的真实写照,是城镇居民经过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经验积淀与生存艺术的映射,不仅涵盖基础农业生产硬环境,还涉及内部居民聚落蕴含的各类情态人文软环境,由社会与艺术层面则展现了大地艺术与乡土景观。从特征层面来讲乡土景观具有实际功用性、多样性、文化内涵等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其多样性则由创造者及所处地域决定,还可能随着创造者文化、民族、性别特征与地域自然差异产生较大变化。乡土景观是文化含义与社会体验的主要载体,因而充满了文化意义,同时还包含显著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其种类可包含无形与有形两类乡土景观。其中有形乡土景观包含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农田、植被、居民聚落、牧场、建筑、纪念物、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农产品、地方服饰、食品等,而无形乡土景观则包含风水环境、交流方式、地方语言、场景、生活方式、民间文化艺术、风情民俗与礼仪文化等。

2乡土景观科学价值及其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现实意义

作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乡土景观,其属于一类复合多元化课题,是小城镇延续与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其蕴含着优势利用价值。倘若我们不充分重视,则以乡土景观为主的各类文化景观势必面临失传的危机。目前,乡土知识所存在的困境问题主要包括难以避免失传危机、体现了合理性与去理性的矛盾问题,在面对社区问题阶段虽具有较高价值,然而由于受到现代化、全球化、都市化的影响冲击其会产生巨大变化,在应对新问题阶段会呈现出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不良状况。乡土景观不仅包含其表象价值,同时还涵盖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与教育价值等。乡土景观与当地土地与自然体现了适应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骤然与乡村环境相脱离的农民其情感价值体现尤为重要。同时乡土景观在小城镇塑造地方特色层面也体现了较大贡献,其经济价值由于内在的地方特色与淳朴性而在旅游、特色商品等层面独具魅力,体现了小城镇的优势效应。小城镇发展的显著特色之一便是生产力,内在效应通过其特色设计加速了资源的内部积累并提升了城镇自身发展综合能力,外在效应层面,则可有效提升其美誉度与知名度,进而提升小城镇吸引力与感召力,并吸引外部更多的投入资源,加速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因此我们可通过深入挖掘小城镇乡土特色与历史文化带动区域设施完善改造,复兴老镇区,开发旅游资源,体现乡土景观的核心经济价值。

3小城镇乡土景观特征保护规划

3.1合理丰富保护乡土景观特征规划内容

由可持续发展科学战略的发展保护趋势来讲,对生态环境保护将逐步发展演变为对多样性生物到多样性文化的保护、由保护自然环境逐步发展为保护历史环境,对名城的保护逐步发展为对城市的保护,该类特征保护内容将更加广泛,而乡土景观应逐步被纳入该类保护范畴之中,同时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应合理增加保护乡土景观的规划内容。实践发展建设中我们应在总体城镇规划中合理引入保护乡土景观的专项规划,或将风景名胜、园林绿化及古迹文物等特征规划有效合并。专项保护规划前期我们应进行乡土景观地域的研究调查,合理明确保护具体对象,并对其特色、价值、现状与历史、项目、措施、范畴、要求管理措施实施等进行细致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可有效利用乡土景观各类显著特色、元素采用创新手段与技术延续其文脉,以系统整体景观观念、跨学科方式思维结构分析乡土景观系统次序,探寻文脉特征,管理与保护好景观特色风貌,探寻适应性设计规划策略,尤其是紧密相关于居民生活的住区环境良好规划设计有效途径,进而真正营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环保、绿色的人居环境与文化生态。

3.2乡土景观特征科学保护与认定

小城镇保护乡土景观的首要前提在于我们应清晰明确哪些为特色、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景观,为此我们可基于时间特征、空间、文化、目的角色特征、稀缺性特征进行标准化判别,衡量乡土景观是否包含代表性、具有时间影响力、空间多样性特点、是否形成跨文化影响、对商业贸易、文化宗教、生活生产等是否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否具有不可代替性,倘若乡土景观满足上述特征越多其便越具有特色,因而体现的保护价值也就越大。认定保护实践中我们应组织专业人员构建调研团队,对区域城镇乡土景观系统性展开全面摸底调查,确保核查内容宽泛、多样,同时通过归类后我们可整理得出各城镇区域涵盖的不同及类似乡土景观,通过对其社会性、科学性与功能性分析进而合理确定需要完善实施保护的客观对象。而后对该类环境或特色主体景观、意识等我们应实施影像与文字登记,合理确定保护方式及未来建设发展方向。对于一些面临消失威胁的高价值性小城镇乡土景观我们应全力抢救保护,在新时期对其赋予新含义、激发其新功能,同时对一些民居传统的乡土性我们应进行特色认定,合理继承及发扬传统地方元素的工艺科技,更新现行较多农村、城镇毫无特色、大同小异的建筑景观风貌。对于劳动工具、风俗习惯、劳动场景我们可引入旅游项目或新型景观场景中实施全面延续、保护或改良,并适应性加入民俗风情演出、定期策划相关活动,令该类手艺、乡土场景、风俗等特色在小城镇旅游经济及大众参与共同促进下实现良好稳固的保留,同时也可有效提升乡土特色旅游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形成双赢互补的良好发展局面。

3.3对乡土生境实施科学保护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建设,我们不仅应对小城镇乡土景观实施特色保护,同时还应对其乡土生境实施有效维护,合理繁衍、培育可持续发展生长的生态乡土环境,尤其应对频繁受到影响干扰的河流走廊及乡土物种进行全面保护。实践保护中我们应停止开展一切破坏河流堤岸的不良活动,全面考察现有河流,记录各类乡土物种、淤积状况、历史遗迹,硬化河岸状况。同时我们应对整体城乡地域实施生态规划,构建良好的基础设施,科学利用信息地理系统软件对生物、洪水、游憩、乡土文化及视觉安全格局展开综合分析,进而构建城镇乡土安全景观格局。另外依据不同河流状况我们可实施适应性抢救措施、扩大及保留湿地,采用乡土植物对堤岸进行防护加固,串联包含较多文化历史古迹的流域构建水道通廊,采用清洁交通运输方式开发理由,促进河流生物、水质、两岸景观的维护与重新修整,并很正创建区别于大城市的小城镇乡土特色景观。

4结语

总之,乡土景观涵盖的综合价值在推进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阶段发挥着重大意义,是小城镇构成特色传统的主体因素,也是维护其环境多样性的组成核心部分,在对城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中则发挥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我们只有科学制定保护乡土景观的特征规划措施,才能真正创建特色化、人性化的小城镇并全面推进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乡土文化内涵篇4

关键词:乡土植物;地域性;景观建设;优势

1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进程和步伐[1]。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各地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域性特色也在逐渐丧失。在园林景观方面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的建设风格和植物应用上。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多样的色彩及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2,3]。而乡土植物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树种,自身带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可以很好的体现当地的自然风貌,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色。因此,充分的了解乡土植物的种类、特点及所呈现的植物文化,对构建地域性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4]。

2乡土植物的地域性体现

2.1生长特性的地域性

植物根据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在生长地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植物的形态会在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呈现出千姿百态[5]。由于我国横跨多个气候带、地形呈现多样性,使得我国大到南北,小到每个不同的省市都有属于本地区独一无二气质的植物种类。比如:热带地区适生的棕榈科植物,西北地区适生的针叶树及落叶阔叶树种,西南及华南等地区适生的常绿阔叶树种都各自体现着属于它这个生长地区的气候及生态特点。

2.2植物文化的地域性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生长应用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所形成的文化信息的总和,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各地域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环境,而这样的人文环境又使得各地域的乡土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使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了显著体现,彰显了当地城市的文化底蕴。

3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应用中的优势

3.1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乡土植物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通过长期的生长、适应、进化,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环境[5.7.8],尤其对当地的极端气候、温度、自然灾害等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抵抗性,如受到危害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相对于引种植物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生长优势。可见,乡土植物的大量应用是维护本地园林植物种类稳定及园林景观效果的基础,应当成为本地园林绿化的主力军[6]。

3.2乡土植物易养护管理

为了长期有效的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除了前期的设计及建设以外,后期的养护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主要体现在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体现在自身的生长,而且还面临着各种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然而,由于生长环境的地域性差异,外来植物对一些灾害性气候的抵抗能力较弱,因而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一些特殊性的养护,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而且整体的景观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乡土植物由于其对本地的适应性较强,不需要精细的养护,也能保持较好的景观效果。如果在园林景观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力军,不仅可形成良好得视觉景观,也可大量节约栽植养护成本,实现节约型园林建设。

4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4.1应用植物形象塑造地域性景观

植物形象由于地域性差异的存在,因而能够更完整、更准确的体现各区域的乡土植物景观。北方的乡土植物以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以西安为例,主要为国槐与悬铃木,常常展现出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南方植物群落类型则是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以重庆为例,主要树种是黄葛树,其冠幅宽大,枝叶茂盛,终年形成绿荫蔽日的植物景观。热带沿海地区的乡土树种以棕榈科植物为主,以海南为例,主要树种为椰子树,其树形优美奇特,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特有的海岛风情。因此,乡土植物所代表的形象是塑造地域性城市景观形象的源泉。

4.2应用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亦是营造景观的基础与主旋律。因此,充分挖掘植物文化,拓展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及内涵,是园林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乡土植物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与底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展现地方文化与历史底蕴,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最富生命力的景观,给城市人一些精神方面的享受。

5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建设中应用的意义

5.1有利于继承传统、把握文脉

城市的特色景观及风貌,主要就是指城市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随着地域文化传统的不断积淀和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在建筑、风土人情、植物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体现。而乡土植物是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综合特征的最好体现[9],是对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

5.2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园林景观,首要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只有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充分发掘乡土植物的地域文化内涵,并以巧妙的手法加以表现,才能营造出富有地域特征的园林景观,更好的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5.3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乡土植物资源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城市化的高速推进下,对植物资源的保护不仅要保证其原生地的保护,还应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进行人工繁育栽培,并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得到推广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目前也是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实现区域性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5]。

参考文献:

[1]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66~67.

[2]朱建宁,马会岭.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55).

[3]应求是,丁华娇.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7):63~65.

[4]张金玉,周蕴薇.多土树种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现状探析[J].北方园艺:2007(4):139~141.

[5]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6]龚建勇,史培行.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49~7050,7089.

[7]杨灌英.试论四川乡土树种在造林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林业科技,2000,21(4):19~23.

乡土文化内涵篇5

关键词:乡土作文内涵教学意义

一.乡土作文的内涵

乡土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反映乡土文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俗地讲,就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反映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学生们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二.乡土作文的特征

1、文化性。乡土作文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认知、表达与传播方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乡土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和升华,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是学生作文的宝贵资源。文化的核心与实质乃是一种生存方式,比如学生写乡村住宅的变化,从窑洞到土木房,就是写乡村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演变过程,每一种住宅不仅是一种避风挡雨的休息场所,而且是当时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比如学生写春节年夜饭,有的地方的年夜饭吃荤或素的长面条,其含义是用面条之“长”拴住自己的“魂”,有的地方以吃饺子的方式庆贺“团圆”,吃也不仅仅是生存方式,同样也浸透这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作文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它蕴涵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

2、审美性。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乡土作文的纯真,会让人返璞归真。乡土作文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乡土作文,不仅带着自然的清新,而且带着人文的滋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阅读这些乡土文章,我们就会感受儿童对乡土的向往及乡土给予儿童的快乐,这就是乡土作文的审美性。

三.乡土作文的教学意义

1、写乡土作文是农村教育的需要。乡村教育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没有想尽办法引导孩子们热爱乡土。我们在对1600名城乡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小学生对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特产民情,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就是了解到的一些内容也是支离破碎、比较肤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指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这充分说明,近来利用乡土作文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2、写乡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说乡村的故事、写乡村的生活渐渐成了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写作方式;乡村的作文课堂成了批量生产毫无生命意识的作文“工厂”;各式各样的“模板”成了把乡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捷径……这样,离乡村孩子最近的乡村,却渐渐淡了,悄悄远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教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有效落实这些理念。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如让“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乡村孩子回归乡村的经验能力,能使他们“修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收集乡村的点点滴滴,重拾一颗对乡村生活敏感的心;能帮助他们拨开眼前迷雾,还原乡村生活,还原那里的人和事,还原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以个性化的语言书写属于他们的游戏、歌谣,以及他们熟悉的花草树木……从文字到思想,乡村作文要根植于乡村,又要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活的人文价值,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乡土文化内涵篇6

关键词:乡土美术;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意义与价值

乡土美术教育是近几年逐渐在美术教育中兴起是一种教育内容和途径,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地方院校美术教育的认可。通过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民族艺术保护意识,达到传承民族艺术的目的;同时,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以及高科技的快速推进,民间艺术岌岌可危的今天,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责任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显得更加重要[1]。本文就发掘乡土艺术与地方院校美术教育的联系,对其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及价值进行剖析,旨在全面推进乡土美术教育。

一、乡土美术作为地方院校美术教育资源的补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发掘更多的、新的艺术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展更多的校内外艺术活动,丰富教学活动。乡土美术本身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发展,这使得的它们多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为当前地方院校美术教育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丰富课堂内容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课堂中融入乡土美术,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补充,这在很大程度可以改善原有的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例如:将皮影、刺绣、剪纸以及雕刻、蜡染等乡土美术艺术带入到课堂中,这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学生的积极的到充分调动,使得教学氛围非常浓厚;又如:在少数民族的特有节日里,教师可带动学生参与到地方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或者组织学生通过写生的方式去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通过实地感受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节日,使得美术教育逐渐渗入到学生中,为学生的掌握美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而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活动,也成为了美术教育的另一道风景线。

二、乡土美术可以培养地方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念

乡土美术的形成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那些岁月里,前人们虽然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他们的精神文化却始终不灭,并在生活及作业中无处不展现着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正是受到非洲当地黑人的原始艺术的启发,才成功创立了“立体派”绘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丰富的美术理念,其在绘画观念、艺术形式以及创作理念等方面都不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通过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带入乡土美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够突破局限,更加敢于挑战传统、打破拘束,以变形以及夸张等手法塑造更多的、丰富的美术形体,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角度和形象来展现美术。此外,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各种丰富情感和绘画理念汇聚,更加容易使其灵感被激发出来,让美术成为展现其情感的重要方法。

三、乡土美术可以充实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当前,不少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不仅开设了书法、油画以及国画等专业课程,同时为了普及乡土美术,也专门开设了这一课程,由于我国的乡土美术是一种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故其调节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人文知识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美术,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被打开,推动学生感受乡土美术文化和内涵,同时还可对学生的美术观念进行纠正[2]。学生对乡土美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中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民俗风气和文化,以及人们对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和美好意愿的表达,进而对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行充分认识,而乡土美术中人际和谐以及崇尚美德等传统美德也必将推动地方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进步。

当然将乡土美术教育带入到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并不是用于简单的怀旧,更不是为了盲目的错位或跟风,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让乡土美术的艺术形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在培养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美术环境以及成长背景上非常重要,可避免学生在全力追求艺术创新中,不受到外界文化浪潮的影响,以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展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此外,作为培养我国未来优秀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不仅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还担负在保护乡土美术文化的任务。总而言之,乡土美术是当代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方法,地方院校应当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研究其人文资源优势,使其能够更加顺利的融入到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

四、结语

乡土美术的抢救、保护、弘扬和传承,是保护我国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护活态地传统文化血脉的关键。现目前,乡土美术可以说已经朝不虑夕,并且就发展情况上来看,其总的形势仍然呈现为持续恶化。为此,地方院校应当重视起乡土美术资源挖掘、收集以及梳理的重要性,并将其带入到美术课堂中,实现现代化与传统的对话,拉近时空距离,并通过某种有效机制促使其快速转型,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

参考文献

乡土文化内涵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土特产;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04-02

休闲意识的开放促进了短途旅游的发展,逃离紧张的心态让人们把视线转向了悠然自得的乡村体验,再加上政府的倾力支持和当地农户的勤奋创业,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为主要消费模式的乡村旅游活动火热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修养身心,缓解工作压力的休闲方式,同时也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会。目前,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大多重视饮食和住宿两个方面。但是,在滚滚人流涌向乡村和现代化金融手段普遍适用的情况下,游客到了乡村景区和民俗户,“买什么”成为下一项关注的重要内容。

1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播、当地特色的彰显和景区形象的宣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优越的区位、生态及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村旅游购物场所的配置喜忧参半。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相关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却发展缓慢。乡村旅游中能够供游客消费的乡村旅游商品和购物场所都非常少,不能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1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乡村旅游商品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经济及文化消费品,它们凝聚和代表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民俗及传统。以北京郊区为例,目前乡村旅游商品主要分为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两个大类。

特色农产品例如平谷桃、昌平苹果和草莓、大兴西瓜、门头沟薄皮核桃以及磨盘柿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和生产规模的产品,同时也是观光采摘的主要对象。

手工艺品相对于特色农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中国结、麦秸画、石刻工艺品、桃木雕刻工艺品及挂件等,从表现形式到材质都极具郊区地域特色。但这些手工艺品的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很少。

与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乡村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工作尚处于较为原始的自发状态。现在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农户由于缺乏对市场预期的经验和科学的规划及管理,很难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乡村旅游商品都出自简单的家庭作坊,有的农产品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必要处理都没有就直接面市。由于没有经过深度开发,商品卖相不好,附加价值很低,也无法勾起消费者的兴趣。还有一些素质不高的经营商贩,为图一时之利,贩卖粗制滥造的仿冒商品,或贩卖过期、变质和违禁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乡村旅游商品在游客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个人获得一定收益,但从长远和全局看却得不偿失。

1.2文化特色突出,品牌急需保

如今,游客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商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土文化挖掘变得密不可分。

乡村旅游的游客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乡土性”是乡村旅游商品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供给多是开发层次较低的产品,乡土特色不明显。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淡化了乡村旅游商品特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内涵。

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是未来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包装。天然作物在乡村商品市场上屡见不鲜,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之与文化相结合。传统的观念认为,商品包装只是商品本身的附加品,没有实质的价值。但是,如果产品包装本身就做成一件独特的工艺品,那么,包装的价值就远远高过产品本身了。

注册商标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自有品牌的有利保护武器。目前,多数乡村旅游商品的加工与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品牌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不注重品牌建设。本来十分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产品标识却十分模糊;还有一些乡村旅游商品特色很足,品牌文化挖掘也不错,却没有合法的注册商标;此外,仿冒和抄袭现象严重侵害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原创的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

如乡村旅游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就以当地明清遗迹为原形开发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爨底下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因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保留着70余套、500余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秉着承载地域文化属性的开发理念,“爨底下”这个名字成为开发者的创意对象,“爨”字作为爨底下村的旅游商品标志,被刻或印在了各种工艺品和农产品包装上面。爨底下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被写成了书,并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这样做既突出了地域特点,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而爨底下精致的民居,砖砌的垂花门门楼、雕花门墩门簪、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象征“平步青云、紫气东来”青紫两色地石、雕砖镶嵌的影壁、影壁上醒目的“爨”字以及红色年代的领袖语录等内涵丰富、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也都被旅游商品开发者微缩成为各式的砖雕、石雕、木雕和刺绣工艺品。同时,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自然植被良好,各色杂粮和野山茶也被开发成了特色旅游农产品。

1.3开发资金不足,规划统筹缺位

山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仅靠其自有资源很难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营销等专业人员的聘请和从业人员培训也需要资金支持。以爨底下来说,尽管当地一些企业对于旅游商品开发有着长远深入的设想,然而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旅游商品发展的关键因素。专门从事爨底下旅游商品开发的青萃创意公司李经理认为资金是开发乡村旅游商品的最大问题和前提条件,没有资金,即使有好的产品设计,也难于大规模生产。政府不能为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政策优惠和信息引导,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目前,各地尚未制订有关乡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许多乡村旅游商品重复开发,雷同现象严重。致使商品特色模糊,市场竞争力不足。在乡村旅游商品的产供销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体系,从事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的专业人才不多,这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

在乡村旅游商品管理方面,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由于市场准入及监管不严格,致使商品质量鱼龙混杂,商品定价混乱。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在加强对市场环境规范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应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引导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

2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预期

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观。随着旅游购物支出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乐于消费乡村旅游商品,尤其对乡村旅游纪念品有浓厚兴趣。调查显示,大多数游客在单次乡村旅游消费中,愿意进行三百元以内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许多人都比较认同农户家、乡村集市、景区商店这些比较原生态的购物场所,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游客希望也能在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专卖店购买到乡村旅游商品。这些说明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特色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基本以自销为主,兼有代销。但不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均缺少相对集中的乡村旅游商品的专卖市场。在乡村旅游商品的销售中,企业很少进行广告宣传,大部分的商家还在等待主动顾客上门。

乡村旅游商品非一般的生活用品,因此,分销渠道的建设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消费的不断增长,开发者可以增加销售场所,打造景区外的销售路径,扩大铺货面,增加消费接触。融便捷、专业和原生态三因素的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市内专卖店是不错的选择。

开发会展销售渠道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为了扶持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北京市政府连同相关民间组织举办了各种乡村旅游商品展示会等,通过这些展会,不仅可以宣传推广产品,还可以获得不少定单客户。针对大客户,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3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发展建议

乡村旅游重在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加速提高乡村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生产和销售水平,是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1打破陈规、增加当地特色

有别于其它地区的乡村旅游商品在广大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在整体规划之前,应该先明确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其中包括上班族、学生、已退休的老人和小部分国外游客等。他们的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市场上所提供的手工艺品类旅游商品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几乎没有。因此,应针对这个市场空白做相应的产品开发。

3.2加快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

现代营销理念下,“包装”已经不仅是指产品的包装物,还包含产品的品牌、标识和内涵等。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注册自有的品牌,这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也是对自有产品的保护。如爨底下以“爨”字为标志,就是很好的选择,这即突出了地域特点,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作为开发者应该在宣传商品的同时,也要宣传品牌所蕴涵的历史文化。

3.3加大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从长期看,政府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具体规划,出台乡村旅游商品经营制度和针对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导向扶持具有农耕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做好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

首先,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范。

乡土文化内涵篇8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一、明确融合内容

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国际化视野。例如在学校旁边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飞鸟世界隶属全国首批部级5a旅游景区,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部级野生动物园”,是全世界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长隆游乐园则集世界多种顶尖的机动游戏项目。这些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汇聚大量国内外的游客。这是孩子们接触外界,培养人文精神、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窗口与平台。

了解古建筑知识,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番禺既有水乡风貌,又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其古建筑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教材库。目前,保存完好的宅第园林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它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另外“宝墨园”集古建筑与高水平仿古建筑一体,而大石、南村、沙湾等镇街的古村落也有不少独特色的古建筑。通过将这些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

树立环保意识,感受大自然风光。番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其中莲花山、滴水岩、大夫山等自然保护区仍保存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每逢节假日成千上万的居民就会到达这些地方休闲、聚会。从政府实施宜居城市的理念到人人都用心去爱护身处的环境,这些都是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同样也是综合实践学科课程内涵。

二、开发特色课程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既以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为主,又要有效利用了学校校园资源。学校可结合当地景点资源,通过组织“读、说、写、画、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组织歌颂比赛、书法比赛等文化活动,通过营造乡土氛围,达到丰富学生文化涵养的目的。具体框架如下: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首先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了解本土特色旅游文化,分享研究成果,w验文化内涵;其次是形成对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传承的责任感;三是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理念,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和方法;四是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程内容:分类整理本土特色旅游文化。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课程实施的研究。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课程评价研究。

课程实施: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

课程评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除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还力争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将研究资料整理归类,撰写成立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节的报告,并提交给上级有效部门。

三、融合的意义

挖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民族情感。学生通过参观家乡特色景观,领略乡土文化的芬芳,深刻领悟乡土文化底蕴,继而激发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脉源的神秘向往,并在社区民情体验中,与长辈们发掘景观新内涵等,既能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运用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也能使学生发现旅游资源面临的不良环境影响,通过重视和宣传做好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工作。

乡土文化内涵篇9

【关键词】乡土艺术特色文化构建

一、全息浸润式的环境文化――以乡土艺术之美充盈校园

2010年,随着学校扩建工程的竣工,学校借势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如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文化石、雕塑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学校通过全方面地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力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美”的气息,让每一个场所都放射着“美”文化的光芒,让每一次活动都凸显“美”的内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进行乡土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一)精雕细刻的校园文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我们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享受家的幸福和温暖。一进校门,你首先看到的是学校的文化石,镌刻着学校的校训“博爱、励志”,催人奋进,激励师生展示自我,给予师生精神力量;对校园建筑统一了主体色彩,建筑外墙以棕褐色为主,体现出乡土艺术的典雅、朴素、大方、厚重的特点;学校教学楼、文化墙、道路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历史及各项建筑的功能进行征名,分别赋予一定的含义。如崇德楼、启航楼、致远楼、博爱楼、文博园、仁孝路、励志墙等。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做到整齐划一,如:校报、校刊、办公用品系列、宣传制品系列、环境装饰系列上面的显著位置统一印有学校校徽,体现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给人以视觉、外在的直接感受,让人在浑然不知中提升了人的品位。

(二)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

开设“洛溪长廊”,用乡土艺术之花点缀校园。弯曲的四面长墙,是孩子们喜爱的艺术宝地,也是学校来客最爱驻足之处。在这里有介绍乡土民间老师傅的勤奋学习和自我成才故事;有展示传统乡土民间艺术的历史;有展示学生自己幼稚而又成熟的艺术作品;有展示学生开展的乡土民间艺术活动风采;有展示学生社会“艺术采风活动”的实践成果。悬挂“溪小作品”,让校园每一堵墙壁倾吐艺术的芬芳。走过长廊,在学校的过道、楼梯口,“小艺术家”的作品充满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成为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三)个性突显的教室文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教室文化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每学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班级特点,争创班级特色文化,通过班风班貌的建设,真正达成“以美育爱”的目的。教室内鲜艳的国旗、醒目的学风,提醒学生心中时刻装着祖国、装着学校,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图书角”“班训”“荣誉台”“特色目标体系”“班级文化园”等小天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大环境,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教室外的“班级展示牌”向人们展示了班级名称、班级心语,镶嵌着学校的校标,处处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特色。

二、多层互动型的社团文化――以乡土艺术之美彰显个性

乡土艺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有着一般艺术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为使广大学子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几年来,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建立起学校、年级、个体三级学生社团组织。通过显性、隐性的渗透,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加深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达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一)辐射的基地――学校社团

学校根据乡土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成立校级社团“洛溪少年艺术团”,下设“江南皮影小剧团”“黄灯腰鼓队”“蓓蕾剪纸社”和“洛溪书画社”。通过社团管理制度,招聘竞选社长、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等方法开展活动。通过采访调查: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实践表演:“现场赠送春联、剪纸作品活动”“皮影戏专场演出”“校园文化进社区”和“广场文艺晚会”等活动,把乡土艺术辐射到农村百姓们的业余生活,激励其他同学迎头赶上,努力超越。

(二)信心的摇篮――年级俱乐部

各年级社团辅导老师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和培养在日常学习、艺术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吸收到年级的“小艺人”乡土艺术俱乐部,根据兴趣爱好各特长进行分类,每个年级一般成立5―6个俱乐部:光影社、丫丫皮影组、星海拾贝、书法艺术组等。这些年级社团每年参加学校举行的“青春五月――校园艺术节”“金秋十月――艺术之星评选”,开展了“课本剧表演”“学生特长展示会”“学生书画展览”“老少同乐――书画联谊表演活动”“剪纸作品展”艺术活动,并在活动中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按特长分类评选出“校园之星”,在学校的艺术长廊中进行宣传,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发展的动力,也为学校“洛溪少年艺术”社团输送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钢.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生存与发展战略,.

[2]杜卫,周跃良主编.小学乡土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乡土文化内涵篇10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今后,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