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险理财方式十篇保险理财方式十篇

保险理财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11

保险理财方式篇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人理财的重要性,这为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为此,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用来满足人们对于个人理财的需要。用户可对各种理财形式进行综合对比,最终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理财需要的产品形式。

二、对金融理财机构监管主体的比较

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承担着规范行业标准、监督机构合法运营的责任。我国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管主体,承担着规范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职责。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最低资金标准做了明确限定;对商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资金规模、产品管理收费以及资金托管运营模式未作明确限定;赋予商业银行自主宣传个人理财产品的权力。银监会协同全国人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信托业管理的条例,规定了信托公司实行集合性理财计划的合同上限与单份合同的资金下限;禁止直接或间接销售理财产品。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对信托公司财产状况实行每周予以审查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上一级管理机构,承担着宏观调控证券交易市场及基金运行手段的责任。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法规,对于集合理财、限定性与非限定性理财计划的资金规模有一定的限制标准;对于资金托管设立季度性审查机制;并对证券公司直接或间接销售理财产品,作出最低收益保证等行为明令禁止。证监会协同全国人大,针对基金业的行业管理颁布系列法律条文,规定了募集资金总数、基金的客户容量、单客户投资基金的下限指标;赋予了银行对于基金的托管权,实行每周进行资产净值评估管理;并赋予基金公司公开宣传理财产品的权力。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保险公司理财的监管主体,对于规范保险业发展负主要监管职责。保监会对于保险理财资金规模、管理费用、最低担保价格等均未设定明确界限,要求保险公司对投资用户所属单位价值实行月行性评估。

三、对金融理财产品特性的比较分析

(一)各产品投资特点比较

商业银行的传统理财产品主要为储蓄理财,具有收益固定、风险小的特点。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也逐渐增多,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外币理财与人民币理财两类。外币理财产品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具有风险相对较大、收益相对较高的特点;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主要分为限定型和非限定型两种,前者的理财产品可根据经营形式分为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后者则可分为FoF型、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证券公司限定性理财产品具有范围广、收益低、风险小的特点,而非限定性产品则风险性相对高、投资回报率较大;信托公司的运营手段是将筹集资金投资于国债、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上市企业债券等信用度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因此具有风险性小、收益稳定等特点;基金公司理财产品根据投资对象不同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以及货币型基金,由于基金行情与股市走势密切相关,因此其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极大;保险理财产品可分为投资连接保险、万能险以及分红险等形式,投连险无最低收益保证、万能险承诺最低收益率、分红险承诺客户固定收益率,因此这三种形式的风险性依次降低,产品收益也随之降低。

(二)各产品流动性比较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有固定期限,流动性较差,而经过改良的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明显增强,甚至可与活期存款相比较;集资性信托产品的流动性比较差,又由于其不得公开宣传,其流动性更是大大降低;证券公司集资性产品流动性强于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投资者可在开放期内自由购买或赎回;而基金产品由于具有可随时在市场上交易的特点,其产品流动性优于其他类型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则受其保障性限制,保险合同上往往会约定好投资期限,投资者虽有权提前终止合同,却也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产品流动性不强。

四、保险理财产品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政策优势分析

为了保证和发展保险理财行业,我国有关机关和部门出台了相应的系列法规。《保险法》作为我国保险理财行业的基本法律,对于完善政府保障机制、保证保险投保人及受益人切身利益具有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例如,《保险法》的第六十七条至第九十四条就对保险公司成立基础及司法保证作出详细解释,严苛的成立审核条件及人寿保险在公司破产后的强制转让要求切实保证了理财客户的财产安全。

(二)产品优势分析

1.保险理财产品具有意外保障优势。保险理财是指投保人投入固定本金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后,能够获得由保险公司提供的赔偿金,将意外损失降至最低。保险理财方式带给投保客户的不仅是一种资本保值渠道,同时还会给客户带来安全感与对于未知风险的可控性。同时,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人寿险,保险公司推出了投连险、分红险等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备传统寿险的保障性能,还可以让投资客户直接参与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之中,将客户的资产利益最大化。

2.保险理财产品采取复利的收益计算方式。虽然就投资角度而言,保险理财产品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保险产品可以投资的范围被限定为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投资股票期货,并且投资范围也有严格限制。因此,总体水平上,保险产品的最终收益可能不及其他金融理财方式,但是不同于商业银行等理财机构,保险理财产品基本采取复利计算方式,以来确定投资账户收益情况。这就会使投保账户中的资金成本在保险期内以年为单位实现“利滚利”式增长,长期投保增量相当可观。

3.保险理财产品具有合理避税功能。根据《税法》的相关条例,保险金不纳入应征税额,因此保险理财可以作为一种合理避税的有利工具。首先,企业主可以拿出职员工资的一小部分用于投保商业保险,职员在领取保险金时也是完全免税的。因此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投资商业保险都可以保证所有财产不受损害;其次,根据我国遗产税暂行条例,遗产税税率随着遗产总数的增多而提高,最高税率可达50%。为了保证家族总资产不受损害,合理投保人寿保险,在财产移接时能够切实保护被继承者与继承人的个人利益。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投资者的不幸离世,而导致的个人财富严重缩水现象。

五、结束语

保险理财方式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风险就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会对公司的运行目标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就是“经营风险”的经济单位,它的价值和利益来源就是承担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承受风险来获取利润,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特点,其不但要承担和改善投保人的风险,还要防御自身风险。所以,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是穿插在保险经营的产品规划、核算、承保、赔偿、投资和再保险的过程当中。现在的金融发展变幻多端,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对自己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范围广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集中保户资金承担未来不确定风险,所以在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占比较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来源体现多样性特征。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包括所有的产业链。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产的集中管理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集中收付资金,分支公司的保险资金收入都是借助网银、资金平台和集中收入户这些方式将资金流入公司总部的,总部集中管理金融资金和有针对性进行投资。采用什么方式来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和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同时分析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大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负债主要表现为各项准备金。其保险资金很多都是短时间的负债资金,由于财产保险发生风险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就造成了保险公司负债的时间也无法确定和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这就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四)投资变现容易

保险的基本作用就是对经济的补偿和分担风险,保险公司在风险出现的时候需要立即向投保机构或者投保人进行赔款,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内部拥有大量用以支付的现金,这样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要足够大,还要容易转换成现金,来保证能够在投保人发生风险的时候及时进行补偿,辅助投保人灾后重建,更有效地将保险公司的作用在社会中进行宣传。

二、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将偿付能力和财务授权管理规范化

1、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首先要对财产公司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以平稳经营、效益第一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对收益效率进行提高。其次是增加资本金,来降低由于业务增长过快而导致资本的资金短缺压力。然后,加强偿付能力内部管理,增加资本金,以缓解业务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本金不足的压力,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建立和完善保险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与效率,构建一套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专业机构评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2、对分公司财务授权的控制和管理进行提高

在控制分公司授权时,相关约束资金的使用和授权事宜是通过授权文书对进行控制的,从而使得在管理时有标准可以参考。分支公司对于外界环境来讲没有法人资格,总公司安排相关的资金筹备工作和投资业务的决策,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方向,根据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授权文书对这些方法机械能管理,按照总公司的发展计划和管理控制能力,适应不同方式的管理需求,将各管理阶层的管理控制权利分配明确,完善公司内部的机构框架和步骤。将公司内部的职责分配明确,完善分支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体制,对分支财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全面的动态管理控制,进而提升分支公司的工作效果。

(二)增强对保险资产价值链的管理控制

1、对资产分配的控制

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和计划指导,财产保险公司在根据公司经济发展、市场走向和各种资产获取利益分析报告的前提下,制定了长周期战略资产分配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资产框架、战略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走向来明确战略分配方法;再将市场情况结合起来,遵照法律要求,设计各种资产交易的分配方式,确立各种投资限额和业绩标准,准确控制资产分配的风险。

2、控制财务负债风险的措施

在财产保险公司管理中财务负债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可以接受风险的范围内对财务负债风险进行控制是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保证能够使财务目的实现。在制定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行策略和经营模式时,要将负债和资产关系的融洽度作为根本。如:合理厘定费率,提高保费充足率;加强理赔管控,降低赔付成本;加强资金回收,避免呆坏帐的损失等这些方式来增强偿付能力应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减轻财务上出现的压力。此外,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结合保险公司资金负债的财务特点,加强对公司盈利的管理、周期管理、评估风险,提高公司产品的开发率,和相关的部门一起探讨、评估风险。另外,财产保险公司应该结合财务负债资金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负债管理措施以及控制技术,以科学为依据评估资产错位风险,以此来增加负债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加快对财务的合理化建设

1、严格收付费的管理控制

对于增加保费、截留保费、造假批退、跨年度更改保费、不严格遵守条款费率、随意更改条款准则、退保这些状况的时候,财产保险公司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增强保费的收支、以及各项支付的管理控制,将收费岗位和业务实行岗位的联合工作落到实处,将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者和真实领款人的身份校正工作落到实处,确定收费单位的真实性。此外,加强财务集中支付管理,保证账单相符、账实相符,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严格各流程的审核、审批职责,理顺上下级、部门间协作关系,提高支付的工作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收费体制,采用转账结账的方法,制定收支费的管理方式,为了防止出现非法挪用、占用、支付保险资金情况的出现,要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

2、提高原始凭证和单证的管理力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原始凭证和有价单证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承保过程中有价单证领用、流转的安全性,针对申请领取有价值的空白单证的单位和个人,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将单证的日期、名字、流水号、数目、领用数目在有效期限内进行登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回缴、核销和盘点。

3、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管理与控制

加强日常财务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首先,财务保险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应该制订收取保护费的管理方式,在制度上禁止应收保费的出现,同时,要全面推广“见费出单”的保险类型,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应收保费的余额。其次,财务保险公司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各项费用的使用领域。根据保险法、保监会和会计实务的规定,坚决禁止向没有资格的个人和单位支付手续费。主动配合单位,在进行结账时根据单位的要求使用发票的方式进行结账,同时使用转账的方法来进行支付。对于有些个人的分公司,需要和当地的税务单位交流,最后以税务单位同意的方式,将资金转入账户。然后,提高对风险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对公司财务的数据的真实性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如虚架理赔、虚列费用、虚假准备金等。再次,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在保监会、审计、税务、审计等管理单位管理力度的逐渐提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违规情况被显示了出来,使得公司合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力度,及时预警存在的风险隐患。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下达预算目标来控制经营过程,为了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措施的顺利执行,要使用预算执行对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公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风险,不断地健全管理控制体系,充分的发挥财务工作和管理职能的作用,强化对风险的管理控制程度,避免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管理部门对部门内外部风险的管理力度,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促进保险事业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秀,昝欣.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现状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

保险理财方式篇3

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补贴

作者简介:李林(1979-),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保险与社会保障;

赵君彦(1979-),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风险与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13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36-03

自2004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从试点地区的选择,到财政补贴农户保费,再到农业巨灾风险的支持,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然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除了对农户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外,还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因此,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自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预算安排力度。预算安排资金从2007年的21.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7.0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5.8%。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超过46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64亿元。[1]

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业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和渗透度显著提升。2007年至2011年8月,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一卡通”等向农户支付农业保险赔款共计356亿元,受益农户5990万户次。其中,2010年农业保险赔款100.7亿元,较2007年增长207%;受益农户1979万户次,较2007年增长338%;人均赔款约500元,占农户年均收入的10%左右,为恢复农业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2]截止到2011年,财政补贴政策带动参保农户5.8亿户次,为“三农”提供风险保障达1.8万亿元。[3]

二、中外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比较

(一)政府财政支持方式比较

从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实践来看,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对私营保险公司及合作保险组织提供管理费补贴、再保险补贴、税收减免和优惠;对农户提供保费补贴;管制农业保险价格;实行农业风险再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专项基金等。各国综合运用多种补贴方式,优势互补,从不同的途径对农业保险发展机制形成激励,保证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始于2004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主要措施有两种:一是对投保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农户只需缴纳剩余的部分,这是我国目前农业保险采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补贴方式。二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现行税制规定:对农业保险中种植业、养殖业两业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保险公司经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保费补贴的种植业险种业务提取不超过保费收入25%比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农业保险相关合同免征印花税,农业保险所得税纳税基数按90%计算。[4]

此外,我国试点地区在探索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方式。一是保险责任分摊方式,即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与保险机构分摊保险责任,如浙江“共保体”模式。地方政府对“共保体”的财政扶持方式为:赔款总额超过保费2-3倍的部分,“共保体”和政府将按1:1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3倍以上则以1:2的比例分担。二是间接的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即“以险养险”方式。允许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在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批准他们经营农村的其它财产或人身保险业务,以这些商业性保险项目的盈利自我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人保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市政府合作经营的农业保险就采取了这种做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5]。三是对保险公司实施管理费用补贴,我国目前只有北京市开展了此项补贴。

(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标准比较

据世界银行在65个国家的调查,国外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是30%-60%,保险费补贴平均是44%[6]。例如,2000年美国平均补贴额为纯保费的53%,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多种风险农作物保险、收入保险等保费补贴率为40%。日本保费补贴依费率不同而高低有别,费率越高,补贴越高,小麦最高补贴80%。近年来,各国补贴标准有所变化,以美国为例,2011年平均达到62%。[7]由于经营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和高风险,国外对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费用也实施补贴,从上世纪90年代来看,补贴比例已经较高,如美国补贴30%,加拿大补贴50%,瑞典补贴66%,墨西哥补贴60%,菲律宾补贴56%[8]。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时间较短,受国家财政压力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财政补贴的范围还局限在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几种特定险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补贴的仅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青稞、天然橡胶、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牦牛、藏系羊、糖料作物等15个品种。[9]但从补贴标准来看,我国各级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一般为保费的80%,甚至更高。[10]

与国外相比,仅从保费补贴一项来说,我国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标准并不低。但是,中央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公司的农业再保险经营补贴还在探索中。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方式较单一,经营补贴仍可增加。

(三)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层次比较

国外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财政,保费补贴、业务费用补贴、再保险支持,均由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也提供一定的补贴,但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从美国来看,农作物属于国家战略事务,保费补贴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州及以下政府并不需要出钱配套。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着多层次财政支持的局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保费补贴。2007年中央政府财政仅对江苏等6个试点省份农业保险提供25%的保费补贴,[11]2011年农业保险补贴比例进一步提高,如:种植业保险方面,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12]其它支持政策要求省级财政、市县区财政配套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要求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均出资补贴保费,而且必须在农民缴足保费、基层财政补贴到位之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补贴才会落实。然而对缺乏财力的地区而言,农业保险覆盖面越大,本级财政的保费补贴负担重,影响省级财政、中央财政的补贴金额的落实,补贴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

从整体来看,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大,其中,美国还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免征一切税收。从我国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主要是对种养两业的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当前,在某些部分试点地区也逐步扩大了税收优惠范围,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地方税收,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建立再保险支持体系,实现农业巨灾风险分散

农业风险由于自身的系统性和相关性,极易演变成巨灾风险,通过农业再保险可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提升保险经营机构的承保能力。然而,由于农业风险巨大,商业性再保险机构一般不愿承接农业再保险业务。目前,我国由中国再保险公司经营农业再保险业务,政府给予再保险业务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还在探讨中,这就使得农业保险分保费率偏高,分保条件严格,试点公司承担风险大,并且经营成本高,承办农业再保险积极性不高。[13]

因此,要构建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就要对再保险实施财政支持,可以由政府专门组建一个政策性的农业再保险公司,使国家成为最后的承保人,或由国家指定一家专门的商业性再保险机构承担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国家给予财政补贴。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方式

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来看,各国对农业保险实施多样化的财政补贴方式,如保费补贴、经营管理费补贴、税收优惠和再保险,这些方式的补贴对象和市场的作用机制不同。各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能更好地发挥对农业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已经较高,今后可以逐步扩大财政补贴的险种范围。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可以考虑首先给予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业务更多的税收优惠,如免征所得税。此外,对再保险机构实施再保险补贴,建立农业巨灾风险政策支持体系也是如此。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工,完善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机制

为激发各级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清楚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明确支持方式,进行合理分工。总的来说,由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中央政府从制度和财政支持方面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应逐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补贴比例,降低地方财政的补贴比例,提高财政补贴层次,并逐步取消地方财政的配套,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灵活的、自主的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

中央政府还可以从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指标方面,对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和约束。在中央政府制定的农业保险发展的框架体系下,地方政府应发挥其积极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地发展农业保险模式,培育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给予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必要的行政支持和协助,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参考文献:

[1]农业保险:抵抗天灾的堡垒[n].中国财经报,2012-8-10.

[2]财经要闻: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逾260亿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11).

[3]农业保险:抵抗天灾的堡垒[n].中国财经报,2012-8-10.

[4]冯文丽、苏晓鹏.我国农业保险“高补贴低覆盖”问题分析[J].南方金融,2012,(03).

[5]庹国柱、朱俊生.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5,(06).

[6]庹国柱.正确解读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n].中国保险报,2011-2-17.

[7]田辉.当前中美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特征比较[n].中国经济时报,2012-10-31.

[8]丁少群、庹国柱.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扶持政策[J].世界农业,1997,(08).

[9]资料来源:2012年财政部《关进一步于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

[10]冯文丽、苏晓鹏.我国农业保险“高补贴低覆盖”问题分析[J].南方金融,2012,(03).

[11]潘勇辉、刘飞.中美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08,(27).

保险理财方式篇4

关键词:财产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辩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险公司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经济亏损问题,关乎财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来,保险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规范,因此,在越来越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下,如何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是财险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在对财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模式进行辩论分析时,可以从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模型这两个方面进行辩论分析。

一、财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分析

1、以投资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为了将业务上获得的现金流、资金流和其他资金来源进行承保,以此作为保险投资资金。并将这些保险、投资资金有效的投入到股票和债券等市场上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利润。

2、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盈利模式。在成立控股公司时,必须要站在财险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入到其他金融领域当中。这样盈利模式具备着以下几个优势:充分发挥范围经济、交叉销售和综合理财。从而可以使金融进行更多的创新,并且财险公司的价值也可以实现最大化。

3、财险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降低销售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在进行专业化经营时,将公司的主要资源和特长业务进行有效的集中,从而将公司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并使得承包利润得到保证,以此推动公司的发展。

4、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增加机构数量以此将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进行扩大,从而在很短时间里使得全国各地都存在着财险公司,财险公司则扩大保费规模,以此将市场份额进行扩大。财险公司在利用这种模式进行发展时,在开始几年公司资金处于亏损的状态,然而,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将规模效益进行有效的实现,同时将公司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从而使得公司实现长远盈利的目的。

5、将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同时利用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等方面。在管理价值链时,要将价值链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使得财险公司的组织成本和经营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财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财险公司的现金流模型分析

1、财险公司在具备了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后,也具备了金融属性。在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时,主要包括主营业务类型和现金流模型方面。而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可以利用图形进行表现:

在上面图形中可以看出,投资的现金流获取成本的高低主要是由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直接决定的。而影响现金流的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公司业务规模、现金流管理等,通常这些因素都会占到承保业务收入大约40%。

因此,财务公司的盈利通常都由几个因素决定:首先是承保业务的盈利情况;其次是承保业务规模的大小和现金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最后是投资收益率的好坏。

三、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建议措施

1、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时,要坚持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进行公司盈利活动,同时也要对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其作为公司盈利活动的核心指标。对于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财险公司在对资产配置战略进行调整和确定时,要对自身的承保业务盈利情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者之间可以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而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预算管控、考核奖惩等方面。

2、确保财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和增长率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在设立保费规模中,一定要包括:职场费用、人力成本和行政开支等固定成本,从而有效实现经济规模。为了保证财险公司的正常运行工作,必须要保证保费规模的合理,同时也要确保增长率的适当和有效。

3、优化现金流管理。承保业务的利润通常都会受到财险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财险费率的市场化以及财险行业的高税负等方面的限制。而受到这些方面的限制后,降低了承保业务的现金流,而财险公司获取的利润成本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减少,因此,为了提高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必须要对现金流有效的管理。在对现金流进行管理时,可以利用资金集中管理方法、收支两条线方法、降低在途和沉淀的资金数量方法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现金流的比例。

4、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要扩大公司业务的来源范围,将公司业务规模进行有效的扩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使用率。降低公司成本费用开支,可以进行合理的节流。为了保证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降低。第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本观。要积极大胆的投入有效益的工作生产当中。第二要规范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同时也使得制度日常化。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第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措施。

四、总结

财险公司在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时,必须要坚持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同时,确保财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和增长率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提高现金流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处于可持续发展模式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娟.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分析[J].经济天地,2010,38(10):56-58

保险理财方式篇5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08-01

引言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保险公司对我国社会稳定有着巨大的贡献。我国的保险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由于我国对保险行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保险企业存在“重规模,轻效益”的管理理念。错误的管理理念给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发展以及保险对象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保险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降低保险行业的财务风险。

一、我国保险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一)我国保险企业筹资过程中的财务问题

我国保险企业缺乏正确的筹资决策,从而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保险企业的所有者权利下降等巨大的危险。在某些时候,保险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预测不合理,筹资过程中存在失误,筹资规模严重和保险企业的投资规模不符,最后导致了保险企业面临了财务危机。另外,保险企业缺乏合理的筹资方式,如果保险企业的财务人员选择的筹资方式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保险企业的成本的增加,严重影响保险企业资金的筹集,制约保险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我国保险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我国部分的保险公司缺乏合理的投资决策,在投资的过程中过于盲目,急于扩张企业的业务范围,过度追求保险企业的高速发展,盲目地追求企业的多元化。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对被投资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没有得到全面的了解,很容易导致保险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另外,不少的保险企业缺乏正确的投资方式,在选择投资方式的过程中,保险企业缺乏理性的分析,很容易无法得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甚至会导致保险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另外,有些企业财务人员为了减低企业风险而选择了分散投资,但是,盲目的选择分散投资方式会减少保险企业的盈利,影响保险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保险企业在进行承保环节存在的财务问题

保险企业是一项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企业的业务产品的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有些保险企业的数据积累有限,企业缺乏合理的经营理念,在制定承保费率的时候缺乏合理性。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盲目地降低费用,从而导致了保险企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况。另外,很多保险企业对企业的不同的业务费用无法进行合理的配置,导致了企业保费不够充足,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

(四)我国保险企业在理赔的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现阶段,不少的保险企业的管理水平严重跟不上企业的业务能力。虽然保险企业的理赔环节有多层次的管理,但是由于保险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权责制度和合理的利润分配,以及在理赔环节的授权体系不够完善等,都导致了保险企业理赔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隐患。另外,保险企业缺乏合理的内部审批程序以及监督检查制度,导致了保险企业在理赔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过大,增加了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对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强化保险企业的预算管理

保险企业应该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将保险体系中各方面的利益相关人员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等等问题进行具体化的管理。通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设置保险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对保险企业的内部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合理规范保险企业内部的投入以及利益的分配。通过执行预算来控制、调整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的使用情况,促进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借以控制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确保可以使得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保险企业的内部控制

保险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保险企业能够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以提高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险企业应该建立有限的企业治理的结构,设置权责清晰的高效的管理机构,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且加强人力资源体系的管理。保险企业还应该对企业的内部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企业投资客户进行严格的调查,强化保险企业的理赔制度,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保险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

保险企业应该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绩效情况,并以此来判断公司经营情况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注重对企业费用的管理。全面地对保险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进行改进,采取多重手段来进行保险活动的控制,例如实施季度监控、年度衔接以及实时调整等等,改变保险企业现阶段粗放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确保可以促进保险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保险企业可以通过风险的评估来计算自身的偿付能力,从而确保保险企业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资本管理,避免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不足,努力做到保险企业资本的有效配置。理论上,保险企业可以通过缩小风险资本、放大企业的利润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回报率。但是,风险资本的降低存在一定的限度,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资本过低会导致资本收益受到限制。因此,保险企业应该找到风险资本,以及资本利益的平衡点,确保保险企业可以得到预期的收益。

三、结论

保险企业和其他企业不同,它依靠吸收风险来进行经营活动,因此,防范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的重要。财务管理是控制保险企业的风向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当前保险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保险理财方式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其中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企业普通时期财务风险主要由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构成。企业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重大的财务活动时所涉及的财务风险。

《指引》中还指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以下就实务中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分析。

一、风险分散——多元化风险控制法,是指企业通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富最大化。

1.经营方式多元化。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外界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可以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和劳务多样化,提高经营稳定性。在企业突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可以使得不完全相关的产品在时间和数量上互相抵消收益和损失,分散单一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不确定风险。

2.投资方式多元化。企业投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投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企业应将资金投资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越大。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多元化投资,实现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投资组合。

二、风险转移——财务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方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1.保险转移,是指企业事先订立保险合同,为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购买财产保险,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实务中如企业购买的财产保险、为职工购买的社会保险等。保险转移是将风险本身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是最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企业应让相关人员预先对该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的重要性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测后投保。

2.非保险转移,主要是指通过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本身的转移,以达到向他人转移风险的目的。实务中常见的财务风险转移方法如:

(1)将特定的业务交给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较强的公司去完成。如企业预测到所承包的工程中某项目的风险因素较突出,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将该项目转移给分包商的方式来转移这部分风险。又如企业发行股票可以选择包销的方式,由股票发行的证券商一次性将上市公司所新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购下来,并垫支相当于股票发行价格的全部资本,从而将股票发行的风险转移出去。

(2)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避免因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对企业闲置的资产,可以开展租赁业务进行闲置资产再利用,或者对外出售、采用非货币易进行置换等,将资产闲置带来的资产损失、管理成本增加等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4)采用负债方式筹资时,企业可以与债权人、第三方达成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

(5)国际贸易中为了转移汇率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交易双方可以采用货币和利率交叉互换,或者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进行远期外汇套期保值。

三、风险预防——财务风险预防法,是指在财务活动中,企业积极采取防护性措施,以专门应对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降低其对公司财务的不良影响。实务中,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预防方法如:

1.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对赊账客户的管理,做好对每个客户的资信记录与评估工作,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建立赊销责任制度。如中石化对资源市场内客户的授信额度进行控制,对企业应收、预付等科目余额下达具体的考核指标,要求下属子公司定期对各单位的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严格控制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2.对大宗的赊销业务,企业应在销售合同中与债务人达成详细的还款协议条款,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对债务提供保函等信用担保凭证,有效的预防资金风险。

3.设立财务风险准备金,即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等方式建立风险基金。如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以一定方式从留存收益中计提一定的偿债准备金,为以后偿还债务提供资金来源。又如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利用准备金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4.有效的利用财务预算。企业通过财务预算,明确现金使用的时间,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滥用,从而通过控制资金的使用过程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中石化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包括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在内的“全额”预算,将财务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全员”,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在确保财务指标完成、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回避法,是指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实务中可以分两种情况:

1.存在几种备选方案的情况。在存在几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项目或方式。以投资方式的选择为例,一般来讲,长期投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应从投资目的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2.单一选择的情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如果风险源唯一,企业只能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此时,对于那些具有明显的不利后果,或者难以识别和计量其风险的财务活动,企业应采取主动放弃的方法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在融资业务中,对资信可靠度较低的对象不予受理;在投资经营活动中,对缺乏市场前景调查、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的投资、营销计划,应予以拒绝。

选择风险回避意味着放弃可能从风险中获得的收益,同时企业在该业务或事项上的前期投入也将成为沉没成本。因此,企业应当谨慎选择风险回避策略,综合考虑其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风险回避的成本和效益后作出决策。

五、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降低法,即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财务风险。实务中如:

1.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或降低损失程度。如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又如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

2.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案、优化产品结构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3.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如中石化企业内部设立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以及大力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靠拢和一体化的趋势,即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建立适应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新的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中石化2013版内部控制风险清单中详细列示出企业在筹资管控、资金管理、担保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风险,灵活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保险理财方式篇7

关键词:ppp模式;财政风险;aHp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效率成为了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在此过程中,公私合作伙伴(ppp)模式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最受欢迎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在ppp模式之中,私营企业作为项目的承建方自行筹措资金,并以经营者的角色从项目收益中实现回报。这样的安排使政府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提供,因此极受各国青睐。而且,公共服务提供方与生产者的分离,也有助于效率的实现。政府作为民众的人,选择私人企业之时,只需要做一个精明的买方即可;企业同时作为生产方和经营方,自会像私人企业一样极力提高效率。

在这些显著的优点之下,ppp模式的一些隐患很容易被忽略,财政风险便是其中最需关注的一个。首先,在ppp模式之中,政府看起来自始至终都无需出资,这便形成了没有财政风险的假象。事实上,在ppp项目之中,政府之所以必须参与,这是由项目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的。项目一旦故障,不管何种原因,政府都必须担负起恢复公共服务供给的任务,其中涉及的财政负担,是政府无可回避的。其次是项目的长期性与政府预算的短期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财政风险。我国政府的财政预算短则一年、长则五年,可是大型ppp项目常有10年以上者,二者的错位往往会造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在关注ppp模式优势的同时,也必须关注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才能促进ppp模式更好、更优的发展。本文拟对相关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政府实施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时提供可资借鉴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素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世界各国政府不断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私营化由英国撒切尔夫人最先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政府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方式。但私营化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没落,ppp模式成为公共投资中吸引私营部门的资本和管理技能的新方式,致力于私营化未涉及或无法实施领域。ppp模式早已在几百年前形成于欧美,只是近几十年才真正流行。

国外学者对ppp模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涵义、优势、项目风险分配和合同设计等都做了比较丰富的研究(Vito和Hamid,1998、mona等,2006、Gorge和Clarke,2007、Bernardin等,2007)。近几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开始关注公共投资与ppp模式的财政风险,并开始研究控制ppp模式财政风险的有效措施。其认为公共部门通过ppp模式可以避免或延迟相关财政支出而预先享用其收益,能够缓解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不足问题,但也可以用于规避财政限制,进行预算外公共投资。在此情形下,政府可能在ppp模式中承担过多风险,面临高额的中长期财政成本。ppp模式中政府还承担着各种直接、或有负债,也可能对中长期财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冲击(teresa,2005、Hemming,2006、Gerd等,2008)。国内关于ppp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较短,形成的系统性学术研究报告还较少,研究领域集中在ppp模式的定义、特点、产生背景、优势作用、运行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项目风险分配等方面(孙洁,2002、王灏,2004、贾康,2009、柯永建等,2009)。

总体来看,当前关于ppp模式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对ppp模式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一些研究未分清ppp模式与传统政府采购和私营化的区别,对ppp模式的认识仅停留在其融资功能上,把ppp模式与Bot、特许经营等同起来。

2.对ppp模式的研究缺乏微观操作和宏观制度的有机结合。ppp模式的成功运行不仅需要良好的合同设计、最优的风险分配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建立宏观制度加以引导。

3.对ppp模式的财政影响研究不够。相对于传统公共融资模式,ppp模式拥有许多优势,但ppp模式的长期合同特性以及ppp模式隐含的各种政府或有、隐性负债问题,可能导致政府在ppp模式中承担过多风险,政府面临高额的中长期财政成本,对中长期财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冲击。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制度还需不断完善的背景下,ppp模式可能不仅不能有效降低财政风险,还会形成新的财政风险。同时,相对于世界许多国家ppp模式由中央政府组织实施,我国由地方政府主导的ppp模式隐含的财政风险更应受到关注。

二、公私合作伙伴模式的财政风险

伴随着大量的项目风险从政府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ppp模式应该有利于减少财政风险,但依旧存在一系列项目风险不能转移给私营部门,由政府部门承担,因此政府始终面临一定财政风险,而ppp模式的特性可能给政府带来新的财政风险。

(一)ppp模式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根据Budapest(2006)的分析框架,ppp模式的财政风险主要来源有两个:公共服务特性(使政府在合作中成为弱势一方)和政府在短期预算构架下采用长期合同产生的劣性动机。

1.公共服务特性带来的财政风险

第一,公共服务特性促使政府必须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持续性(一旦其开始运营),而这造成ppp模式中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地位的弱化:政府致力于保证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而私营部门可以利用此点增加谈判话语权。第二,政府承担和接受各种风险能力的无限性。在私营部门合作项目中,风险的非最优分配会阻碍项目进程,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ppp模式中,面向政府的风险非最优分配不会影响私营部门的利益。

2.缺乏长期预算机制下的财政风险

ppp模式中政府将给予私营部门一系列支出,但并未体现在政府短期预算中。风险转移形成的政府支出责任通常在项目建设的最初几年都为零,然后再分配到项目运营的整个阶段。这意味着政府制定投资决策——选择候选项目——采用ppp模式——招投标和签订ppp合同,都完成于财政支出开始的几年前,现期政府并没有支出责任。当前适用于传统政府采购的预算机制不再适用于ppp模式。因此,在缺少针对性的预算处理机制下,ppp模式很容易被政府决策者定义为零成本投资,造成项目的非效率选择。政府还可能会被误导实施一系列不存在成本收益优势的ppp项目。

(二)ppp模式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ppp模式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在ppp项目中承担的各种直接和或有负债,在当前政府核算制度(主要体现在收付实现制和年度滚动预算机制)下并未得到有效的计量。

1.政府直接负债——未来支出承诺

政府直接负债主要针对私营部门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再向公众提供的ppp类型。政府承诺在未来按照ppp合同规定购买私营部门供给的公共服务,形成政府直接负债。按照timothy(2006)的划分,此类型中政府给予私营部门的费用支出有几种不同称谓,如服务费(ServiceFees)、可用性费用(availabilitypayments)和统一收费(UnitaryCharges)等。未来支出承诺和现期支出一样会对财政造成负面影响。ppp模式可能掩盖了财政问题,却最终使之恶化。

2.政府或有负债——承担项目风险和提供政府担保

第一,在ppp模式的风险分配中,政府主要承担国家政局不稳定风险、政策不稳定风险、大部分的法律风险、可行性论证风险、招投标风险、政府需求变化、相关审批延迟风险和ppp资产剩余价值风险等。还存在一部分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的风险,主要包含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胀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政府承担项目风险转换为政府或有负债,可能形成财政风险。

第二,政府还通常会就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通胀风险等向私营部门提供担保。担保类型主要包括最低收入担保、无同类竞争担保、原材料供给和价格担保、通胀担保和信用担保等。政府担保可以用于政府逃避外部或自身的财政规制,对财政政策造成隐性危害。

第三,ppp模式中政府还可能面临或有隐性负债,出于公众压力和道义承担支出责任。比如私营部门破产风险和环境污染

风险。

3.地方政府的参与可能扩大ppp模式的财政风险问题

ppp模式运行较复杂,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较高技术水平,而地方政府很难满足这两个条件。公共服务的特性会削弱政府部门在ppp模式中的合作地位,作为ppp模式的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地方政府中不断放大。同时,道德风险也增加了地方政府错误管理ppp项目的可能性。地方政府认为在其财力不足,面临巨大财政风险时,中央政府会最终兜底。因此,即使在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相应的技术人才条件下,地方政府也倾向于ppp项目,非最优分配项目风险,向私营部门提供过多担保,加大了地方政府和整个国家政府面临的财政风险。

三、公私合作伙伴模式财政风险的层次分析

在ppp模式财政风险的信息收集比较困难,统计数据较少的前提下,本文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财政风险因素在ppp模式财政风险构成中的权重,为我国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控制提供导向。

(一)确定指标体系及财政风险因素集

我们可以将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为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总指标,第二层(准则层)包括政府直接负债、政府承担项目风险、政府担保和政府或有隐性负债等四部分;第三层由23个单项指标构成。设定ppp模式的财政风险因素集为,表示被分析的指标,其中,整个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确定专家判断力权重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根据ppp模式财政风险的层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ppp模式的财政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如下:

1.政府担保是ppp模式财政风险的最主要因素,权重系数明显高于政府承担项目风险、政府直接负债和政府或有隐性负债。销售价格担保、原材料供给和价格担保、信用担保、非同类竞争担保和最低收入担保又为政府担保的主要因素。

2.政府承担项目风险为ppp模式财政风险的第二主要因素。项目可行性论证风险、招投标风险、政策不稳定风险、政府干预和相关审批延迟风险又为政府承担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

3.政府直接负债是ppp模式的财政风险第三主要因素集。政府直接负债主要来源是ppp模式中的政府未来支出承诺。

4.政府或有隐性负债也是ppp模式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集,主要包括私营部门破产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二)政策建议

政府必须主动管理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根据对ppp模式的财政风险层次分析结果,为有效控制ppp模式的财政风险,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良好的投资规划体系,实现项目选择最优和ppp模式的合理选择

ppp项目应归入政府实施的公共投资战略中,只有当其相对于传统公共融资模式实现货币价值(VFm)时才能采用,主要通过两步骤来确定:首先采用项目评估技术衡量候选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和意义,如成本收益分析(CBa)。再确定该有价值项目是否应采用ppp模式。设定公共部门比较基准,相对于传统公共融资模式,ppp模式是否更能实现VFm。

2.确保ppp模式的风险最优分配

风险分配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保证各合作者承担其能最优管理的那部分风险,实现最优风险共享,获得最大化合作收益。合理的风险分配必须注意,承担太多风险等同于承担零风险。如果合作一方承担了大于其控制能力的风险,其结果也会影响风险分配另一方。比如,如果私营部门承担了无法控制的环境和需求风险,政府可能面临选择帮助私营部门度过难关或随其破产的极端情况。

3.完善的针对ppp模式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借助专门技术人员的支持,有效管理ppp模式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有效的政策支持。为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政府应积极打破各种行业垄断,拓宽私营部门进入渠道,研究私营部门参与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私营部门的进入;

其次,完善的ppp模式法律,确保ppp合同的完整性、规范性和长期有效性;

最后,政治保证和良好的政府管理。政府选择私营部门时应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并对项目进程进行有效监管。

4.透明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合理评估和透明披露ppp模式中的财政责任

管理ppp模式的财政风险,不仅需要金融和定量分析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改进政府的预算会计制度。应该编制反应或有债务成本的财政滚动式中期预算,建立包含政府或有负债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设置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透明度。从而有效报告和披露ppp模式中的各种责任。政府在进行债务可持续性分析(DSa)时,也应考虑ppp模式形成的直接、或有财政成本。

参考文献:

[1]Bernardinakitoby,RichardHemming,GerdSchwartz.publicinvestmentand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m].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7.

[2]Budapest,Hungary,pppandFiscalRisksexperiencesfromportugal[J],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workingpaper.2006,p2-4.

[3]GerdSchiwartz,anaCorbacho,KatjaFunke.publicinvestmentand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addressinginfrastructureChallengesandmanagingFiscalRisk[m].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8.

[4]Gorgee.peterson,patriciaClarkeannez.FinancingCities:FiscalResponsibilityandUrbaninfrastructureinBrazil,China,india,polandandSouthafrica[J].theworldBank,2007,(11):112-114.

[5]Hemming,Richard.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GovernmentGuarantees,andFiscalRisk[m].Specialissuespaper,FiscalaffairsDepartment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washington,2006.

[6]teresater-minassian.GovernmentGuaranteesandFiscalRisk[m].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5.

[7]monaHammami,Jean-FrancoisRuhashyankiko,etienneB,Yehoue.Determinantsof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ininfrastructure[J].imFworkingpaper,2006,(3):06/99.

[8]timothyirwin,Fivewaysgovernmentscancontrolspendingcommitmentin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J],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workingpaper.2006,p5.

[9]Vitotanzi,hamidDavoodi.Roadstonowhere:HowCorruptioninpublicinvestmentHurtsGrowth[m].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998.

[10]贾康,孙洁.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概念、特征与职能[J],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09,(34).

[11]李晏喜,陶志.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综合构造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p6-7.

[12]孙洁.ppp管理模式对城市公共财政的影响[J],财政研究,2002,(10).

[13]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权.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政府激励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14]王灏.加快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推动轨道交通市场化进程[J],宏观经济研究,2004,(1).

作者简介:曾小慧(1982-),女,四川乐山人,温州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保险理财方式篇8

一、保险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筹资环节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保?U公司的财务管理中,筹资环节的重要性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不言而喻。在保险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如果在筹资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而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因素引发的。例如:在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筹资规模好投资规模不相吻合的状况。这将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行风险。一般而言,公司的筹资规模主要是由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来确定的,但是有时候有的保险公司会出现投资规模与筹资规模比例不协调的状况,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于运行效率之间的不协调。再如:没有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有的保险公司自财务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分析过程导致公司的领导在不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的前提下盲目进性增资、扩资,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更为公司的经营带来了

风险。

(二)投资环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依赖于投保人的保费。保险公司将客户的保费收上来后会进行统一管理,当出现保险理赔事项后,保险公公司会适当地根据用户的需要,并按照保险公司相关条例的规定进行赔付。但是,目前有的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属于负债经营的模式,这就造成当保险公司的整体财务资金全部返还给投保人后,公司财务状况发生危机。因此,当保险公司在运用这些资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同时还必须保证公司自身的安全和收益情况。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必须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投资过程的财务评估,从而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更加合理,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在投资前一定要对投资方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对投资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对投资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三)理赔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保险业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很多保费的覆盖面变得更宽。例如:近年来比较风靡的车险、意外险、人身意外险、农业保险等。这些保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合理的资金来源是支撑保险公司正常运营的基础,更是保证保险公司今后业务扩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上述这些增加的保险赔案数量逐渐增加,并且保险客户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之这些保险项目的出现区域比较分散,这就导致在理赔过程中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产生客户大量流失的情况。例如:有的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发生的风险缺乏专业性勘察,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额问题

的发生。

(四)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完善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很多保险公司还缺乏完善性。如:近年来保险行业的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制度中的不完善逐渐显现出来;有的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大漏洞,这也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保险公司筹资环节的管理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公司内部的一些筹资活动是首要环节。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对筹资过程加强管理,合理配置公司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之间的比例。例如:随着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误差,那么必然会使这种误差不断积累、逐渐变大,这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是致命的打击,严重的还会使保险公司资金链断裂。

(二)加强对投资环节的控制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投资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合理把控投资的金额,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根据自设的财务管理状况、公司的实际情况等确定整体的投资方向,特别是对于投资项目的数量、金额、投资方向等必须做到清晰、透明、合理、科学。保险公司还必须认真分析进行证券投资的风险、投资的收益率等内容,降低正确投资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对承保理赔过程环节的控制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目前的市场运作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内部的发展情况开拓一些具有盈利趋势的业务,并以此为契机来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能实现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业务结构优化,还能为保险公司的盈利奠定基础。关于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中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做到:提升理赔核心能力、确定理赔方向,不断完善理赔管理模式、加大对赔付成本的管控力度。

(四)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保险理财方式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权重风险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识别、评估、和处理。识别是通过收集信息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获得一定的数据,评估是对识别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化的评测,来指导企业应当更注意何种风险,最后是风险的实际处理,也就是企业实际通过各种手段消除风险的影响,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风险结构

对于风险管理来说第一个步骤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调查并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再对其依照风险大小和影响做出评估,最后针对其特点,确定之后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其日常生产经营中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直接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哪些风险需要企业加以注意并认真应对,这些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等,对这些内容做出调查,是之后的财务风险的测量,评估和对风险的管理的预备工作。

作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一般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定性的含义就是以定性的衡量方式来判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个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未来爆发可能。定量则是利用数学统计方式,通过系统的数字指标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在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时候,通过对企业现金的流动各环节,如生产,经营,投资,利润分配等,就可以分析得出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情况与类型。对于每个风险的概率和其影响与危害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低,中,显著,高四个等级。

(二)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识别分析

识别分析是识别之后的步骤,主要是对企业总体风险情况的全面分析,分析内容一般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其危害,各类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解决办法等。将企业的现金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陈列,然而,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环境还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也要求企业的财务识别分析要依据时间定期地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也使企业对各类面临的风险获得有效的认识。

对于财务风险具体分析的原则而言,对于影响和危害较大的风险,无论其发生可能性大小,都要作为重要的情况加以对待,因为如果它真的发生,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危害。而对于危害较小的风险,就算其发生可能性较大,由于已经属于难以规避,所以不应作为重点加以关注。

二、财务风险的评估

(一)企业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

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与影响的评估中,可以采取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进行识别,进而对财务风险加以正确评估,在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本质与生成机制的认识,可以推导出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继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与周转能力,最后降低企业绩效。

既然,企业经营绩效可以分为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指标,就可以利用这个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每一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可以由专业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最后利用加权公式得出每个风险对绩效的具体影响,就可以产生这个风险影响力大小的大概结论。

(二)企业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

早已为人所知,企业财务指标是能最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因此,企业财务指标不光能够用来反映企业是否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中,也可以用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情况。按此思路,在企业的许多财务指标中,就可以挑选出一些能够充分代表企业财务情况的指标,在根据其价值与权威性赋予其不同的权重,最后利用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其大概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如下:

R=1.19Y1+1.41Y2+3.31Y3+0.58Y4+0.08Y5

在该公式中:R为在之前分析之后得出的大约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判断值。Y1=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个指标可以有效判断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Y2=累积盈余/总资产该指标考察了企业的盈余。Y3=税后收益/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Y4=所有者权益市值/总资产,该指标能够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情况;Y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市场占有,销售水平和将资产转化为资金的能力。

在得到了以上的公式之后,就可以将具体每个企业的各个财务数据代入进去,得到R的数值,就可以根据R的数值来评估。如R的数值小于等于3.1,则表示该企业各项情况没有问题,无财务风险。如R的数值小于3.1大于1.79,则表示该企业,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需要注意控制。如R小于1.79,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变得较为严重。

三、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处理是在完成了财务风险识别与财务风险评估之后,再用实际行动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实施财务风险处理的过程中,要实际考虑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出发,为企业实际的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包括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保留,财务风险防范四种风险处理方式。

(一)财务风险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也就是对于无法回避,难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消除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进行转嫁,这些风险一般例如外部大环境的改变,或是突发的不可预知损失如自然灾害等。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依然要付出一定代价,一般包括保险,分散,和对冲的方式。

对于那些不可预知的损失,企业可以采取保险的方式来进行转移,例如对进行有风险的操作的员工购买人身保险,对固定财产购买保险等等。

保险是传统的转移风险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投资,企业通过缴纳一定的金额,就可以对未来的不可预测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抵御,在风险确实出现时,得到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补偿,从而减少风险所造成的代价和损失。

分散和对冲也是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方法,比如说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或是采用对冲的方法减少风险。这些在投资上的转移方法在转移了风险的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收益。

(二)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也就是在某项风险发生之前将其预测到,并在企业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规划之后决定主动远离该风险的行为。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规避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在该业务中风险过大,企业不足以承担,因此选择放弃;该业务虽然有一定收益,然而收益相比可能的风险损失显得过小,因此不值得执行,因此放弃这个业务;这个业务没有收益,因此不符合企业利益,所以抛弃这个业务。

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规避不同于财务风险转移,它指的是企业在遭遇可以被明确预测的风险时通过抛弃的方式规避风险,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不需要承担代价,而风险源与企业不产生关系。而财务风险转移则是在承担风险之后将经济损失转嫁到其他单位上,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企业仍然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作为脱离风险的花费。

(三)财务风险保留

对于无法规避或转移或者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不可以规避的风险加以承担的行为,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保留。对于这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身做出补偿。

采用企业财务风险保留一般处于以下原因:

这项业务虽然有所风险,然而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必须或者企业由于企业业务特点因此不能回避;企业财务对风险的预估能够足以应对,而受益比预期风险高;在该行动中受益可能性远远高于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保留来说,企业要正确对自身情况与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估量,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对风险是回避还是保留的决策。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骗保是业务执行中难以避免的风险,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防范与减轻,所以不能因为骗保风险而放弃保险业务。而对于金融公司而言,某些业务与投资具备着很大的风险,例如向一些可能存在报表作假的公司进行投资的行为,就要在考虑到其风险后放弃这个业务。

(四)财务风险内部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不光是来自外部,也有大量的风险例如错误操作,会计欺诈,盗用资产等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内部,造成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

内部控制其根本是企业对内部人员的行为监督与管理,从而保护其财产安全与财务数据真实合法最后更好地达到企业营业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内部监督与管理的各项规定,人员配置所组成的系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重点,会计控制的内容一般是如下几种:管理上的权限与批准标准,对于财务报表和账务的记录,会计职能的监督,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管理控制则是在企业内部明确各项权责与制约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分析以及对于内部控制的经验总结与规划。

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内容和目的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知道内部更新的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人员导致的风险产生进行管理,主要的手段是对职务内容的划分和对账目的监督,监控对象是企业的人员与企业各类报表账目。而它的主要原则是在权责划分上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或部门全权控制单一管理任务,在实行管理任务的部门之间实行交叉控制与交叉管理的方法。企业内部风险的产生原因终究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所产生的,也就可以利用以上的方法来规避企业内部风险,也就是员工的操作为企业带来的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达到健康发展目标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正确对财务风险认识与评估,是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首要前提,同时企业也要依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处理各类财务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翠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0-17.

保险理财方式篇10

[关键词]保险 保险理财 误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及其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保险与理财的观念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一、保险理财概述

(一)保险理财的含义

根据《保险法》的定义,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及保险单到期,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由保险的定义可知,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

关于理财,国内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理财的定义是: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定和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

保险理财是与保险相伴而生的。所谓保险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同时使资产获得保值和增值。

(二)保险理财的特点

保险既具有保障功能,又具有投资理财的功能,是家庭理财的工具之一,但是它与银行存款、证券投资等理财工具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安排,分担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经济补偿职能是保险的基本职能。通过保险理财,投保人获得了保险保障,实现了对危险损失的风险转移,是一种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保险通过它的内在机制,不仅仅分散了风险、提供了经济补偿,而且可以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为增进社会福利做贡献。

2.保险理财是合理避税的有效途径,是家庭财富积累的源泉之一。居民个人缴纳的“四险一金”等费用是税前扣除的;而对于社会保险之外投保的商业人寿保险保费目前国家并没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与此同时,我国税法规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投保的财产保险、运输保险等保险费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这对于那些拥有自己工厂、商店的人来说显然是优惠政策。我国税法明确规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投保财产保险、运输保险等险种,因保险事故遭受损失而得到的保险赔偿金,政府是免所得税的;对于人寿保险给付,虽然税法并未明确规定免所得税,但实际操作中居民个人所获得的寿险给付是不必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综上所述,购买保险可享受国家的税收减免优惠,是家庭财富积累的源泉之一。

3.保险理财可以规避通胀风险及利率风险,兼具保值增值的双重功能。目前我国投资渠道极为广阔,人们可以选择银行存款、购买股票、房地产投资、购买各种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但是这些投资方式非常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及利率波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保险产品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本身就是一种分散风险的理财行为,其预定利率具有前瞻性且一般对国家的利率变化并不特别敏感。

(三)保险与理财的关系

通过保险与理财的含义可以看出,理财的内涵比保险广,理财包括保险规划;保险是理财的重要内容,保险是实现成功理财的第一步。保险不能够让人发财,不能让人获得财务自由,但是能在遭受灾祸的时候令我们不至于陷入困境,这就是保险的意义。

二、保险理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每个家庭的现金流管理中,保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保险理财的首要作用是保障,只要一签订保险合同,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事故,无论投保人缴纳了多少保费,都能得到大大超过所交保费金额的赔偿金,从而减轻受损人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可见,保险具有理财的基本性质。投资必须有初始投入,保险就是通过交纳保费作为初始资本的投入;投资期盼收益,购买保险后,在保险有限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可以从保险人处获得经济补偿,这是投资的直接收益;投保人所交保费是保额的小部分,一旦发生事故,将获得远远大于所交保费的赔款,它又具有增值性。

保险理财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保险理财产品中的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等产品都在具有保险功能的同时较好的兼顾了投资理财功能,虽然大部分宣传的时候都是侧重于其投资功能,但是我相信同时或多或少的还是给购买了该理财产品的群众进行了一定的保险知识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普通群众进行理财投资。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依然较为严重,这一方面限制了大家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趋同,使得人们在选择保险理财产品时可以不用考虑太多问题,直接选择资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即可。这方便了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公民。

3.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是十分的健全,社会保障的水平也较低,引导人们进行保险理财可以作为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将来大量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

4.有助于引导人们进行人生规划。保险理财是在生命周期表和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及早的对人们进行引导能使人们更好的规划人生,同时充分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医疗、灾害、疾病、养老等现实问题,以及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三、保险理财的误区

保险理财,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保险使资产获得保值和增值。但是,一些消费者对保险理财存在认识误区,他们没有把握保险的本质特征,盲目投资,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资产保值增值,反而遭受了损失。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保险理财领域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

误区之一:买保险可以发财

通过保险进行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在减少损失的同时可以使资产获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但绝不是“发横财”。一般来说,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一些投资类保险所特有的投资或分红则只是其附带功能,而投资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之前一些购买了投资连结、分红保险等投资保险产品的客户发现收益与预期值相差太远后纷纷退保。这固然与一些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只强调投资收益前景的误导有关,一些人购买保险只图赚钱的不成熟投保心态也是一个原因。

误区之二:分红保险可以保证年年分红

分红保险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保险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包括利差、死差、费差等。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会越高。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经营状况来确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计。

投保的客户每年可以通过分红业绩报告、客户服务电话及书面通知等方式获知年度分红率,但按照规定,保险公司不得通过公共

媒体公布或宣传分红保险的经营成果或者分红水平。

误区之三:寿险产品大部分是人死后或快死时才能得到的保险。所以投保了也没用

保险保障的不是疾病或死亡,而是在发生不幸时的资金来源保障。目前的寿险产品有终身寿险、养老保险和重大疾病险、住院医疗险等健康保险。终身寿险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全残时,受益人可领取一笔保险金。而养老寿险则是除了保险期间有死亡或全残的保障外,在保险期满时,还有一笔满期金可以作为被保险人养老金。

误区之四:孩子重要,要买保险也得先给孩子买

重孩子轻父母是很多家庭买保险时容易犯的错误。孩子当然重要,但是保险理财体现的是对家庭财务风险的规避。父母发生意外对家庭造成的财务损失和影响要远远高于孩子的。因此,正确的保险理财原则应该是,首先为父母购买寿险、意外险等保障功能强的产品,然后再为孩子按照需要买些健康、教育类的险种,而且在保险资金投入上,应该是给父母、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上的越多越好。

误区之五:不会使用保单借款功能

有些投保客户因临时用钱,而不得不退掉保险,损失了相当高的手续费。其实,目前很多保险产品都附加有保单借款功能,即以保单质押。根据保单当时的现金价值,按70%~90%的比例通过保险公司贷款。这样,既能勰决燃眉之急,又避免了因退保带来的损失。

误区之六:基本医疗社保之外另购商保险,就等于上了保险公司和社保部门的“双保险”

目前的主要医保险种一般可分为定额给付型、费用报销型和住院津贴型三大类。

费用报销型按被保险人的医疗诊治费用实际给付,住院津贴型和定额给付型保险则不考虑实际支出而以约定保险金额给付。按照《保险法*规定,保险最基本功用之一是损失补偿职能,它是对未来风险的经济补偿,不得超过实际损失,不能因保险而获得额外利益。这一职能在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中具体表现为已从社保部门报销部分不能重复理赔,任何人都不可能因生病、住院而获益。享受社会医保的群体,购买商业医保时必须了解医保的类别,最佳选择应为住院津贴型的定额给付医疗保险而非报销型险种。

误区之七:医疗保险保费高保障就宽。买得越贵越好

首先,客户应该明确医疗保险可分为保证续保型和不保证续保型。保证续保型规定被保险人获得保险续保权后,将来无论新患何种疾病,保险公司都不得再对该被保险人拒保,也不得以被保险人有病为由增加保费或除去该疾病责任。不保证续保型是被保险人身体健康时年年缴纳保费,一旦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次年保险公司有权终止合同,不再继续承保。其次,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用价格贵与否来衡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各种医疗保险险种的保障范围、保险期限、投保金额区别很大,因此保费高低、报销比例或补偿额度也相异。如果险种提供的保障相近,则应选择缴费方式灵活的而不是费率高的险种,选对的而不是选贵的,是保险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四、如何进行保险理财

以上谈到了保险理财的几大误区,在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日益发展的保险产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客户除了要具备保险理财的基本知识,明确保险理财目的,保持良好心态,切忌盲目跟风以外,最好能够听从专家建议,购买保险前找专业的理财顾问仔细研究分析自己家庭的财务特点,再选择适合的险种和实力强的保险公司。那么,如何选择险种呢?

1.处于不同时期的家庭保险理财规划,应使用不同的保险进行理财。人生的各个阶段需要不同,收入来源不同,缴费能力不同,保险理财的方式当然也应不同。在年轻时投保生存保险是最划算的,因为保费相对较低,而且保险公司一般保证固定利率收益,如万能寿险保费缴纳灵活,手头宽裕时可以多交点,较紧时可以少交甚至不交,还能享受保险公司的专家理财收益及分红。如果工作环境危险较高,还应该投保意外伤害险。在年老时时应避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如可以选择购买绩优股票、债券及年金保险,特别是年金保险,保险公司会按月或按年给付保险金,以维持生活需要。同时,老年人还应投保分红保险,享受保险公司的利润分成。寿险是长期性险种,预定利率是不允许保险公司单方面改变的,这样随着通货膨胀的效应,实际保险费支出是在降低的。

2.不同生活消费方式,人们的保险理财规划也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生活方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人的理财方式也应不同。对高收入者来说,由于其家庭日常消费开支较高,因而,若家庭收入主要支撑人万一不幸身故,就可能使家庭生活陷入困顿,因此应投保高额的寿险,以应对不幸的局面。而对于中低收入阶层人士来说,投保适当的重大疾病保险对自己及家庭都是不错的选择。对自由职业者来说,如果短期内不想参加社会保险,那么为自己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选择一家好的保险公司,一个信得过的寿险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医疗、意外、养老等合理组合的商业保险计划,为自己留好“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