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十篇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十篇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3:21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1

2004年,根据《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四川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资中县作为西部首批重点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资中县实现了县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区域教育信息化,成为了西部县域远程教育的典型范本。研究资中县远程教育的实践范例,有助于我们总结西部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经验,探索其中的规律,借鉴成功的做法,指导和促进西部农村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

一、资中县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做法

1.国家地方共同投资,完成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资中县远程教育工程投资采取的是“三个一点”的办法,即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一点”。工程总投资19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占1286万元,县投资占215万元,乡镇投资占429万元。到2004年底,资中县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建设19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建设121个,计算机教室(模式三)建设107个。

2.完善远程教育设施,建立数据资源库

县、校成立了网管中心,建设了连接各中小学的城域网及其管理平台、购置了电子图书馆、浙大资源库、远程教育卫星ip数据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同时还自建有多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库。

3.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常规工作规范

资中县制定了《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投影教室管理制度等,还制发了《远程教育项目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及管理办法》,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机构、技术服务工作流程等要求。学校据此制定了人员工作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卫星接收室管理制度、设备及系统维护制度、播放收看制度、光盘借用登记制度等,使各项日常管理工作都能按规定有序开展。

4.开展“远教”课题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整合运用

为防止远程教育资源闲置,提高学科教学使用效率,2005年资中县开展了“县域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此课题2006年11月被批准为四川省普(职)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和“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在此总课题下还立项有53个子课题,参研人员280人。资中县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县域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整合的运用,这一做法在四川省还处于领先地位。

5.举行多种形式培训,转变观念提高技能

“县域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总课题和子课题组主研人员和部分乡镇教科室人员先后多次参加省电教馆、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资源运用培训。总课题组还在开题报告会上对全县各子课题主研人员进行了研究性培训。县教育局先后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到县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培训,共有1150人次参加。一些学校还专门针对学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技能欠缺问题开展校本培训,或组织技术沙龙研修。

6.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指导和推动学科教学运用

资中县召开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示范课推广会,让参会教师观摩三种模式教学的示范课。以光盘播放课、多媒体教学课为重点,每学期组织多批次名师送示范课下乡。开展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学科教学的大赛,将获奖课光盘发至各校供学习借鉴。县教研与技装部门对全县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远程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总课题组对子课题进行阶段成果评比,组织结题评奖。

二、资中县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成效与区域影响

1.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系统的培训和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实践,促进了全县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与管理观念的变革,促进了校本教研和教师教育的推进,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力。抽样调查显示:会使用电脑备课的由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前的5.2%提高到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后的100%,会制作课件的由20.5%提高到85.4%;会使用模式一教学的由20.6%提高到100%,会使用模式二教学的由45.7%提高到100%,会使用模式三教学的由0%提高到60.8%。此外,会制作网页的达60.8%,会自建网站的(学校、教师)达46.7%,会自建博客的达51.5%。教研实力较强的学校教研组还陆续建立了学习网站。省、市、县级示范学校均开通了电子阅览室。

2.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通过积极推动学科教学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教学格局,促进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共同分享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也由此,资中县基础教育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新课程改革有了新方式、新气象,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促成地方教育资源库创建,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共享

县、校网管中心通过对卫星教育节目的接收、网上教育资源的整理,逐步建立并形成了资源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县教育资源库,这包括下载和购置的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中央电教馆智能题库等,还包括自建的网校系统(教师博客、自创的教育资源、学校网站)。同时,在学科教学中,一些优秀教师在借鉴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地域实际创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参加省、市、县优质课竞赛的教学资源,送教下乡的优秀教案,校内献课的优秀课件等,也上传到校园网上,实现了全县教育领域资源的共享。由此,全县中小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得以迅速实现,也给全县中小学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4.重视工作实践的总结,编辑出版了研究成果集

资中县在实施远程教育工程过程中,重视典型个案的研究,成功经验的总结,课题成果的提升,学术成果的汇集。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农村教育新跨越―县域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成果集》(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5.研究课题顺利结题,获得好评和奖励

省立项的“县域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于2008年顺利结题,获得省评审专家的好评。2009年获内江市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县总课题组组织了对子课题的结题与评奖,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3项。

6.重要媒体给予报道,产生了积极地区域影响

资中县开展的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竞赛、送教下乡电脑作品制作暨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培训、城域网管理及应用培训等活动情况,先后由《四川信息技术教育》报道。还有12篇课题论文在该刊发表。2008年3月6日《教育导报》头版头条以《远程教育的典型范本――资中县现代远程教育跨越式发展纪实》为题,对资中县远程教育工程实践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作了全面报道,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三、资中县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经验与发展思考

1.资中县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经验

(1)资中县将远程教育“点”的建设与“面”的覆盖结合起来,“点”(乡镇中心学校、高中学校)的重点建设达标,示范作用发挥充分,“面”的覆盖也按要求辐射了全县每个乡镇和学校。

(2)资中县将远程教育的“建”“管”“用”结合起来,认为“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根本,很好地处理好了三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将“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来。

(3)资中县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结合起来,既防止远程教育资源闲置,又防止学科教学走传统教学技术和方法的老路,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资中县将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立项开展了省级和部级的课题研究,荣获了省、市政府教学成果奖,总结了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发表了一批有指导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版了研究专著《农村教育的跨越发展》。

2.资中县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

(1)建立长效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资巨大,建设面广,如何持久地保持正常运转,持续地发挥作用,是摆在资中县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少数农村学校在实践中存在的管理与运用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如不重视管理,不重视运用,不重视维护,不重视资源建设,不重视技能培训等,为此,必须建立长效的教学、教研和经费运行管理机制予以保障。

(2)深化学科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近几年,资中县在全县所有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实践,但这只是学校“点”这一层面的工作,而如何在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科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如何在一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所有学生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更好地达到突现办学特色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这是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3)进一步研究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的评估办法。学科教学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必然对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质量产生影响。对这方面的影响资中县的有关课题作过一些研究,但如何实施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如何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4)重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现有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具有资料性、基础性和共通性,而地方性和特色性不够突出。由此,如何针对西部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收集、开发、创生富有西部特色、农村特色、地方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既服务于农村教学,又服务于“三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5)着力推进地方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资中县在继续做好教育系统内部的远程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的建设,主要是乡镇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和光盘播放点的建设,以充分发挥县域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服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兵,李享彬.县域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教育研究,2010,1

[2]李享彬.农村教育的跨越发展[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2

学校2017年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项目更好地进入课堂,服务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努力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全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统一部署,保证实施

本学期,为了使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较好的应用,学校要健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安排本学期的工作内容,校长挂帅,教导主任具体亲自督促、检查此项工作,管理员具体负责实施。本学期,要把此项工作落到日常工作之中,保证日常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机构与各自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陈渝

副组长:王庆瑜

成员:田强地、王金山、黄书华、黄前、王培权

(1)贯彻现代远程教育方针和政策,决策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及发展规划。

(2)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

(3)指导及督促检查培训小组、考核小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培训小组:

组长:王庆瑜

副组长:田强地

成员:王金山、黄书华、黄前、王培权

(1)贯彻执行现代远程教育方针和政策,拟定我校远程教育的使用计划、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提出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建设规划,对入库远程教育设备进行验收建帐及管理。

(3)维护远程教育技术设备、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收集、著录编目、及时推介新目录,方便教师教学教研查阅使用。

(5)爱惜远程教育设备,具有较熟练的操作能力,组织我校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3、考核评价小组

组长:陈渝

副组长:王庆瑜

成员:田强地、刘庆宇、王培权

考核评价小组职责:

(1)对全校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按当时的规定情况予以考核。

(2)对全校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能的培训情况予以考核。

(3)对于在考核中不达标的教师要进行强化培训,指定专人督促其进行提高,使其早日达标。

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责任人安排

远程教育设备所在地责任人:田强地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室负责人:田强地

现代远程教育光盘播放室负责人:董延寿

其他设备由借出人保管

四、工作目标任务

本年度的工作目标是:加强对我校教师的全员培训,狠抓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年度的校本培训内容是:学习使用并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的使用及简单的幻灯片制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

本年度教师应用目标及基本任务:教学人员至少在学校资源平台上完成一门学科的资源优化与整理;至少上好一节全校性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研讨课;独立制作完成一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完成一项远程教育资源专题自学任务(不少于20学时)。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卫星资源接收室和播放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相关人员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光盘播放室和接收室的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2、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3、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

4、建立和管理好学校校园网。

5、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及时预告。要坚持周一至周五全时段下载、接收信息资源,由管理员负责每天按时下载、接收,并填写《远教资源接收、下载登记表》,将下载、接收的信息资源分类,对有用的资料刻录成资料光盘,使用前必须填写《远教资源使用情况登记表》。

6、重视安全教育。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各室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每次使用都必须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前先查看设备物理连接是否良好,电源供电是否正常,使用时先学习操作须知,严禁违规操作,操作时必须在管理员的指导下进行,所有设备不得随意挪动,确需挪动时,必须轻拿轻放,使用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认无误后,按正常操作关机,切断电源。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防尘、防潮处理,遇阴雨天气,切断总电源,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7、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8、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9、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本学年实行全员培训。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践、讨论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培训活动更好地开展。培训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教师学习情况。培训结束,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结业考试(即制作一件课件、备写一份电子教案、进行一次上机实践);并进行一次成果展示,由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评议,评出较好的作品,努力让全体教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上课。

10、做好常规电教工作。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协助学校行政和教务处,做好对全校教师电教、师资培训方面工作的考核、登记。

11、全校教师应努力研究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搜集并撰写相关材料,从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12、定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本教育科研,推进校际交流。营造更为浓厚的现代远程教育氛围。

六、本年度主要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地点参与人员责任人及单位

20XX年9月:各小组作远程教育计划。

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和二次开发,作好资源使用登记,每个小学教师每期至少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3次以上,做到有教案和填写好资源应用表。每期进行远程教育研究课至少3次以上。

20XX年11月,和20XX年5月各进行一次远程资源应用研究课,小学语文、数学各组至少2人上课,艺术组1人次上课,要求课前由全组教师讨论教案,上课时全组人员听课,上课后全组人没进行评课,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并做到资料齐全。

20XX年1月:各小组总结上期远程教育工作情况。

20XX年6月:各小组总结本年度远程教育工作。培训和资源使用的总结考核。

学校2017年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我校现有教师150人,学生1400人,共有30个教学班。现有电脑网络教室1间,配备了多媒体电脑60台;多媒体教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电脑18台;多媒体语音室2间;学校各科室办公电脑17台;卫星接设备1套;大量的常规电教器材;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达160gb以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已全面推开,为实现全面探索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进一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

1、检修我校网络教室,进行硬件维护升级,确保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

2、全校局域网内电脑接入互联网。

3、添置刻录机及160g硬盘,以便于资源的存储。

二、强化管理,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做好设备管理,资料收集和应用,教师培训,应用研究等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使用、维护档案;推进教学资源的运用;制定资源播放、接收计录,使用计划,远程教育资源分发和使用记录。

三、面向教师与学生,强化模式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模式的功能和作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将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迅速普及开来,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领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抓好教学光盘在实景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优势。卫星教学收视点必须面向学生,进入课堂。学校要根据教育电视台卫星数据节目播出时间表,做出合理的安排,组织学生收看,同时,负责接收、整理、刻录各学科课程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精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室不能只用来上信息技术课,要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结合起来,与不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两种模式的综合应用效益。学校应将已有的课程资源目录在学校网站上,新收集、刻录的资源及时补充上目录,便于教师使用。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力争排满课表,充分应用,达到每个学生每周有两节以上的课在多媒体教室或电脑网络教室上。

四、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教学的方法

由于远程教育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零打碎敲地进行制作,而必须以专业为导向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制作。因此,既要给传统课堂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之间一定的缓冲期,又要使教学资源的构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如此这样,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初期,采取远程实时授课、适当的本地面授和多媒体课件光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整个转变过程,争取用1~3年的时间,逐步向基于互联网、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的远程网络教育转化。

我校目前处于远程教育的首期,运用网络多媒体新技术制作基于网络的课堂授课型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型课件的研制,力争使本届学生在接受面授之余,作为辅助学习之用。再通过征询学生的使用意见,将修改后的课件投入到下届学生的正式学习中去。

五、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根据本校的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进入多媒体教室来上课。

学校2017年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把国家下发的远程教育设备用好,充分发挥其效益,大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校特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出本学期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领导,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资源范围广,可利用价值高。我们如何把这些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此,我校准备从以下方面来抓:

(一)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此,我校在本学期开始要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都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版块内容。

(二)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率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要制订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教师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表上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达到互融地步。

(三)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我校地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上同样有许多能为农业提供帮助的知识。学校要配合镇政府对农村党员、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使他们能通过远程教育学到致富信息,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让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四)做好计算机教室与远教资源的整合

把远教的资源共享到网络教室,每天开放微机教室,使每个教师都到微机教室里面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四、电教负责人主要工作安排

1、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各有关人员把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料接收下来,进行数据的保存、整理、刻录,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2、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3、按时去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上好信息技术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4、经常向师生进行远程教育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制止一切不规范行为。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电源、门窗、计算机等设备随时检查。

6、建立健全档案,认真填写各种记录。

7、组织培训全校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实际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让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使用电脑(必须会浏览网站),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8、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连接起来,通过指定的ip地址来访问远程教育资源。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3

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课程资源管理的职责

在我国传统的课程体制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仅限于对国家拨付的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和监督学校对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因此对课程资源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日渐丰富,但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层面上,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的研究仅限于强调建立制度或将课程资源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对如何实施管理并未提出具体建议。

事实上,从学校和教师的权限来看,他们很难把资源开发的范围拓展到学校之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资源,并不隶属于教育系统。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必然需要系统之间的协调,这是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此外,同一地区内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需要进行资源利用的校际间协调,这同样是学校力所不能及的。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定位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根据课程资源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还是先设置课程框架后选择适当的课程资源?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方式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但目前由于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刚刚建立,所以根据本地区现有的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课程开发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最重要的职责,是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课程资源进行调查,并建立地区课程资源库。其主要职责包括:

1.组建课程资源管理机构和工作团队

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门头沟区教委逐步建立健全了课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成立了由教委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参与的“课程管理工作组”,负责确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2.确定课程资源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1)制定课程资源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门头沟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是我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对我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从课程开发目标、课程性质及课程开发的进程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2)制定与地方课程开发、管理、实施相关的规定

在这方面,我区制定的管理性文件包括:“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关于教育基地实践性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门头沟区教育基地地方课程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手册”等。

这些文件对我区地方课程的开发目标、课程结构的设置、课堂内容的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为我区在现阶段地方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3)制定与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实施相关的规定

在这方面我区制定的管理性文件包括:“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门头沟区普通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管理办法”、“《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申报、审议制度”等。这些文件对我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申报、审批、实施以及学校开发方案的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标准。

3.定期开展区域内课程资源的调研

定期组织对教育系统内部的课程资源的调研,了解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员构成、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现状等。对教育系统外部的资源可以委托相关部门协助调查,或根据需要直接调取其他部门的调查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协调各方关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

4.开发区域内具有特色、可以共享的课程资源

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地区优势资源或传统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明确课程设置目的的前提下,选择具备开发条件的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我区在设置地方课程时,紧紧围绕我区原有的四个教育基地展开,在了解基地现有资源的教育特质的基础上,对四个基地的教育功能做了初步定位,之后对基地进行了改建,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并指导基地制定课程方案。

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提供课程开发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和鼓励学校选择符合学校自身特质的、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比如:我区军庄中心小学通过“种养”这一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在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区教委指导学校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需求评估、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框架和门类、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保障制度等方面给予详尽的指导。

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落实其在课程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1.提供课程资源选取的标准和原则

为课程建设所提供的课程资源,应当是最能体现一定时期教育需要的那些资源。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程资源选取的标准和原则,避免课程资源选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建立课程资源良性开发机制

(1)进行课程资源需求调研

要了解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使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实现课程的社会适应性。

(2)保障资源开发所需条件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各种因素相互协调作用的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人员、资金、设备和信息。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4

一、依托教育信息网。

使全县广大师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教育局及各科室的工作动态和最新的教育信息,教育信息网的开通。对宣传教育、沟通信息、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电子政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网络办公平台,用户由局领导、局机关各室站、各联校、各中学以及县直各学校组成。各基层用户设专人负责每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严格按教育局规定的每天上午、下午的上、下班时间,4次检查当日最新信息,确保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准确掌握教育局的工作动态,使各项工作及时、有序的开展。目前,教育局下发各种文件、公函、通知全部是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向各用户传达的不再向各基层单位和学校下发纸质文件、通知等。各用户上报的各种资料信息也通过电子政务或专用Ftp服务器来完成,完全实现了全县教育系统内部办公的网络化、信息化,使信息传送变得更加及时、便当。截止目前,下发各类文件、通知、数据1815次,教育信息网总访问量54209人次,总浏览量97552人次,为全县教育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各用户间的视频和语音双向传输,覆盖了所有的县直学校、乡镇初中学校、各联校以及乡镇中心小学,视频会议系统农村小学覆盖率达到42%教师覆盖率达到80%以上。从2008年4月份开始运行至今,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共召开各类会议80余次,未经局长批准,不允许召集基层学校人员回局里集中开会。通过教育信息网、电子政务和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教育局的管理效能延伸到最基层的学校,使偏远地区的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随时就地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实现了校际之间的网络教学研究和课题交流。相比以往的会议模式和教师培训,无论从通讯费、纸张印刷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误工费等,大量节省了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节约了管理运行本钱,提高了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

二、依托视频会议系统。

县教研室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每周三、每周四下午开展了教研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从上学期开始。组织县学科教研员和部分省、市教学能手及县学科中心指导组成员,分别就中小学校本研修、联片教研、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突出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解难,为全县的教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措施。本学期,县教研室举办的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视频讲座,各学科教研员根据学科规范及考试科目说明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全县各校教学实际,对今年的中考试题以及学科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导、研讨交流。这在过去只能集中面对九年级教师,如今,通过网络视频,全县各中学所有年级教师都能直接受益。由于讲座内容准备充沛,与教学、教材紧密结合,针对性强,通过网络视频交流,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得到深入探讨,其相关知识也得到扩充,知识点更加明晰和准确。

使教研中心下移,开展网络教研。为教师带来了便利和实惠,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基层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听到同仁的观点和建议,不远程跋涉就能进行交流互动式的教学研究,为提高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一年来,就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11次教师培训和61网络教研,受众教师达到28756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教育网和视频会议系统为平台的远程教育培训,打破了地域狭隘、人员集中、管理繁琐、培训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师的网络办公和网上交流,使教师省时、省力又省钱,即可接受各种培训,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校际交流成为现实,形成了良好的应用氛围。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7月10日至15日。全县68个培训点的2554名教师同步参与了这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师德建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等内容。有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聘请了市电教馆网络中心副主任做了博客专题学习网站与教师的专业生长》和《远程教育资源介绍、应用及课程整合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县电教馆老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讲座,中学的老师、联校小学的老师分别做了题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生长、课程整合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观念、理念。整个培训过程,组织严密,管理严谨,不只各培训点有专人负责,而且,县教育局在各乡镇派出督查人员具体督查每天的缺勤、签到以及培训情况,县电教馆利用视频对各点的培训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整个培训讲座进行全程录像,便于教师随时调用学习,确保每次的培训扎实有效、不走过场。由于采用了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培训,不只缩短了培训的时间,扩大了培训覆盖面,而且防止了教师大规模集中培训带来的方便,使全员培训变得快捷、便当,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把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纳入全县统考范围。

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通知》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纳入选修课,1为了能更好的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排入学校和班级总课程表。

重新修改并扩大了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成员,22005年筹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新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由3名电教馆人员、1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3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3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组成,教研组人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研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听课、评课,为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中学的中学的获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称号,中学的老师在全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会上,代表市进行公开课教学,受到与会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好评。

并从2007年开始,3统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所有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利用智博考试系统,纳入全县统考范围,每学期统考一次,统考效果记入学生发展档案,并作为衡量各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试题库的建设任务,使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逐步走上正规。

四、依托教育信息网,实现全县信息化管理和校本资源的完全整合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资源共享。上学期,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县教育局对各联校、各中学、县直各学校的网络管理员进行了校园网站和校本资源建设专项培训,网站建设力求内容新颖,突出特色。本学期,各校网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站内容包括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所有信息均在网站上公布,增强了学校同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方便了教育局对学校各种信息掌握的时效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校际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校本资源库建设依照分类明确、条理直观、使用方便,服务教学的建设原则,各联校、各中学的校本资源库依托各自的网站,开辟专门频道,选择那些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富有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空虚到校本资源库中。资源建设上,充分发挥各个教师所长,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和整合教育教学课件,把自己的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心得体会及专题节目等提交到本校资源库,不时完善校本学科资源,逐步使之成为适合本校教育特色的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全县10所联校,27所农村初中和县直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和校本资源库,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依托教育空间和博客网络平台,建立了本校的校园网站,并实现了同联校网站的连接,依托教育信息网进行整合,真正实现了校际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和教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以博客引领,加大校园网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网络交流为主的新型合作交流模式正在逐步兴起。小学校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等不只自己建立了博客,带动下,学校教师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工作心得、随笔、效果、案例都放到自己的博客中,积累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平台,起到沟通、交流、合作、进步的纽带作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督导评估体系。

县教育局根据外地实际,为全面落实晋教基〔2007〕50号《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的意见》和阳教基字[2008]1号关于《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育教学应用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出台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工作的通知》作为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通知对学校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责任落实要求、教育教学应用要求、项目管理员职责、信息化设备的管理、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三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及对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手段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等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督导、教研、普教、人事、综改、电教、仪器等科室各负其责,狠抓落实、确保应用。同时,制定了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评价规范,形成激励机制和刚性约束机制。每学年,由督导室牵头,开展一次专项督导评估,评估结果纳入一年一度对校长、学校的考评中,并作为对学校教育目标考核和奖励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六、依托“典型引路。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设备的作用,为促进各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效推进。切实提高应用效益和水平,依照“实事求是逐步提升、典型引路,分类推进,打造精品”原则,今年一月份,县各联校首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现场会分别在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宁艾小学、西回小学、小学召开,共有400多名教师参会观摩,通过观摩课堂教学,交流应用研究经验,档案管理及成果展示,全面促进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试点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次活动共进入课堂听课二十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能运用电教设备,有序地进行讨论、学习和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共同生长。校长们汇报了自己在校本研究、远程教育、德育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演示教师能利用因特网、校园网进行资料收集和下载,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利用校本研究网、各学科资源网、多种搏客、远程教育网等网站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同时把“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与教的探究”为重点研究课题,加大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力度。以课题研究带动应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了网上教研、网上教学的新模式,全县营造了管理促应用,培训促应用,服务促应用,活动促应用,研究促应用”全方位应用氛围。大面积优质资源进入了各科课堂,实现了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的网络化。紧紧抓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科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远程教育为农服务四个方面,全力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真正实现了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要求。找准了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进行整合,不时学习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引进,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三多”三变”教师的研究教育教学的老师多了主动采集信息资料的老师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多了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老师们通过对各种资料进行采集、整合、小组复议、完善整理、教学运用、反思、创作、上传发送等活动,获得了两百多项部级、省级、市级、县级教研效果。

增添设备,建立校园网,做到本校资源共享。联校小学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让教师随时应用设备,做到设备随时对教师开放。联校小学专题教研有声有色,评课水平高,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教师素质的提高体现了远教资源应用的优势。联校小学教师人人做课件,给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活泼、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小学、小学、小学、小学自筹资金3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小学班班通,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月三十一日,县在中学、示范小学召开了教育技术装备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场会。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处副处长、图书科科长、装备处老师,市教育局副局长、仪器站站长、电教馆副馆长等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列席会议。县教育局领导和相关室站主任、各初中校长、联校及县直小学校长,电教、仪器管理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联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方面抓住机遇,强化管理,努力提升其应用水平。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逐步提升,该联校及时确立了以“配备为基础,管理为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教育资源应用,突出抓好建设、管理、培训、应用和提高五个环节,初步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总体目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示范小学,与会领导和参会同志共同观看了联校关于“教育技术装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电视专题片;示范小学校长就如何管好用好现有设施设备作了经验交流;小学副校长、小学教师分别就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作了经验交流;中学校长、联校校长分别就图书馆建设和联校教育技术装备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作了经验交流。县教育局副局长回顾总结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具体布置。市教育局副局长、省装备处副处长分别讲话,对我县近几年来教育技术装备及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对我县今后继续推进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化及提高使用率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县教育局局长主持了总结会,强调指出,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与坏,事关教育发展全局,石门口联校小学各方筹集资金。与会校长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应用现场会,推出新典型,交流新经验,推动应用工作不时深化和提升,形成了全县资源应用的良好氛围。其次建设优质资源、优化硬件环境、推进应用研究、强化技术服务、加强考核评估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就是十月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十月九日。省电教馆安馆长带队一行3人,由市电教馆张馆长、冯副馆长陪同,对我县网络应用进行专门调研。县教育局,首先听取了局长对我县网络应用的工作汇报,郝局长就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的认识问题指出,认识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认识先到位,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才干有突破、有进展,基层学校的校长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认识比我高的向前走,认识比我低的跟我走,认识跟不上的退下去”从主观上体现了以信息化应用为主的校长任免思想。随后,省、市领导到中学和联校考察了学校网站建设和校本资源库建设,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中学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与广大校长、教师座谈,就关心的网络效益的整体发挥和教育行政管理二者的关系,教师培训的内容、层次、培训后达到教师技能状况、后续培训的情况,资源的应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与备课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网络应用效果,以及省、市、县三级电教机构应该做些什么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通过两天深入的调查研究,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研究、资源的应用给省市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沛的肯定。

七、依托网络化管理。

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的不时增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产管理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的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资产的作用,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学期,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合理调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杜绝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县教育局采用了较为幼稚的金算盘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全县统一管理,对学校申购固定资产的审批、购买、调配、报废实行网络化管理和行政审批顺序,对未经审批购买的固定资产,系统将拒绝录入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并依据情况,追究校长的责任,杜绝了一些不合格或伪劣产品走进校园,节制了基层学校校长购买教学设施设备的随意性,使学校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流失得到控制。目前,学校现有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电器、电子产品、交通运输、仪器仪表、音体美卫劳等设备)录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并设定了审批流程,实现了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八、依托远程教育工程服务保证体系。

依照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文件(晋教基〔2006〕36号)关于印发《2006年度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要求,为保证远程教育工程设备能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每年远程教育工程41万元运转和维护经费已经列入县财政预算。经费保证的同时,县教育局在加大对学校网管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培训的基础上,由县电教馆设专人负责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工作,装置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服务维修保证电话,购置了专用车辆,建立了远程教育设备售后服务登记制度,定期深入学校检查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提供咨询和维护。随报随到不分严寒酷暑,狂风暴雨,白昼还是晚上,假日还是上班,由于处置问题及时,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使学校教学秩序稳步推进,深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九、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

校园平安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三中为试点的校园网络监控工程已安装完毕,随着学校信息化设备的增多和校园内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并投入正常使用。监控范围覆盖了整个校园的入口和学生主要的活动场地,不只学校可以对整个校园进行实时监控,而且,教育局通过网络也可以随时对校园环境进行监控,对学校财产的平安和校园内部管理起到积极地作用。目前,县直各校及一些重点学校的校园网络监控工程正在逐步实施过程中,届时,各校的校园平安将纳入网络化管理,教育局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学校校园的实时监控,准确掌握各校的运行情况。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5

一、制定方案、健全机构

县教育局制定了《沂南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设备的接收、验收、发放、安装,项目的培训工作,项目日常运行和检查评估,资源的应用与研究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沂南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总结经验、重点突破”的要求,明确工程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        

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为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实施,我们建立健全了机构,由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抽调精干人员为组员组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县总体规划及有关规定,负责工程项目的申报、规划、建设、验收和实施环节中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工程实施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县汇报项目工程执行情况,并建立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档案。

二、成立保障有力的技术服务体系

为了加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县教育局电教站与我校成立了县、校两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指导帮助学校做好设备安装、设备维护、保养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县教育局电教站主要承担技术指导和整体协调工作,负责整个工程设备发放、安装指导,解决学校骨干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校级骨干教师则负责全校教师校本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全校教师都能了解整个项目的实施意义、熟练应用设备进行资源下载和应用。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责任到人,使学校遇到问题后能立即知道与谁联系,如何咨询、解决。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强化制度保障,确保设备管理、使用科学。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远程教育的有关规定,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远程教育管理制度》等制度汇编,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设施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设备使用后交接、借还、资源接收入库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登记手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远程教育工作做到了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2、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设备管理规范、使用规范。规范管理是远程教育工程的生命线,完善学校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为项目工程的实施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机构保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利用项目设备开展远程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项目设备的应用长期化,制度化。

四、设备到位、安装调试、运行总体情况

为保证工程设备安装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在去年9月底已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配合县教育局电教站认真做好设备到位与验收、发放等工作。XX年年10月设备到货,XX年年11月两套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二已全部安装完成,确保了2009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未出现设备丢失和挪用现象。

自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设施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与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对工程进行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做好设施实施的前期预备工作。学校领导对设施的安装、调试、使用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成立了实施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和技术人员亲自监督治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经过多方努力,各种设备的接收情况很好。能很好地利用、下载、共享教学资源。学校管理员做好节目的接收、整理工作,每周远程资源的接收时间,管理人员认真、细致、准确、及时的做好资源的下载与整理工作,接收完毕马上进行归类整理,及时地编写目录。

五、加强校本培训、增强素质

(一)培 训 范 围

1、对技术服务骨干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模式的安装调试,保证工程项目设备顺利安装、调试和正常运转;

   2、对骨干教师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卫星资源的下载、整理,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用于教育教学,光盘刻录等操作

   3、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使全体教师基本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查寻、使用优质资源,收发电子邮件,进而具备和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培 训 方 式

1、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2、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担任计算机教师和计算机室技术员、管理员,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骨干;共3页,当前第1页1

3、利用教师继续教育时机,开展远程教育全员培训与考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

4、是聘请专家、技术员到学校开课、辅导、培训,强化对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以达到全员参与,人人会学、会懂、会用。 

(三)培 训 内 容

学校准备用一年时间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基本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进行文本输入、编辑、打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查寻、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收发电子邮件,光盘刻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等操作,进而具备和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已开展培训十余次,培训教师90余人次,《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与整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何进行上课、备课、组织习题》、《windows基础知识与应用》和《word文字处理》已培训结束,其他培训内容正在按培训计划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进行。

目前本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资源等现代化设备辅助课堂教学、备课或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加强应用、管理和维护

1、资源日趋丰富

远程教育是一座丰富的教育宝库,不但配备有文本资料,光盘以及系统工具等软件资源,而且网络上可以下载大量的各种学科的有关资料或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我校远程教育管理员及时收集本校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案、课件,与远教教育下载资料进行整合分类,大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2、保证资源使用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管理小组,制定了《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计划》、《计算机室使用制度》等,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学校配备专职远程教育管理员-----朱洪福老师对学校的各种设备进行治理与维修。计划今后每学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电视、微机等设备进行清洗一次,确保各种设备能正常运行。

3、提高应用效益

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应用和管理制度及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包括资源建设及应用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教师培训、教研制度,教师考核、激励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管理效能,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资源能够高效运转,服务教育教学。

4、项目实施效益

(1)、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后,各项目校加强管理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平台优势,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接收软件”和“远教ip”下载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所配的“中央电教馆的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和培训,丰富了学习内容,开拓了教师视野,实现了农村教育的跨越发展,为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这一现代化教育模式,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的示范课和同步课堂,通过观摩、交流、评价和总结创新,使我们教师在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也汲取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包含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苏教版”教学资源,含各年级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有课堂教学建议、教案、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知识拓展等,有文档、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各门学科只需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栏目,应用于各自的教学,对教师而言,制作课件不再困难,点击鼠标举手可得。

(3)、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接收软件”接收的为农服务资源,为广大农村带来了丰富的农业科技职业技术资源和致富信息,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学校,联小一级的学校都配备了打印机,为文档打印、试卷制作,为服务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学校办公实现了现代化,学校开通互联网,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实现办公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5)、农村远程教育将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我们农村学校,实现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远程教育工程多项功能的发挥,在加强党员教育、扫除文盲、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方面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中。同时将拓展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配合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为培养更多的农民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

七、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1、取得的成绩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中心校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我校的项目实施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求实创新,体现了务实求发展,开拓谱新篇的生存竞争理念和奋斗决心,付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共3页,当前第2页2

2、存在的困难

(一)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局电教室对现在庞大项目工程学校站点的管理和服务难以指导到校,学校专门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少,专业人才短缺,现在各项目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欠缺,无法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设备的管理服务工作,直接影响了项目工程效率的发挥。建议增加学校信息技术人员编制。

(二)目前我中心校虽然基础框架较好,但网络管理技术力量不够,教学资源库有限,专业技术队伍有待加强,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师精力、体力支出与平时工作量之间的矛盾还需要进行大量调节,满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显薄弱,师资培训任重道远,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模式、策略、制度建设等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还需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今后仍需不懈努力。

3、今后的设想

(一)、远程教育项目工程顺利安装、初步应用后,学校下一步将继续组织本学校老师进行专项培训:电脑基本操作培训、officeXX软件的使用、网络操作、媒体资源使用、课件的制作及网络资源上传、下载等,力争让老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同时继续丰富和完善学校资源库,使远程教育这项工作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

(二)、为了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学校将组织人力,建立学校网站,并要求每位教师教案、论文、课件、教学反思、学习体会等定期上传到学校网站上,最大限度地运用校园网实现资源的共享。每位教师都要利用现代教育设备组织教学。为加大科研力度,学校还计划申报有关的的实验课题,旨在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探究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探讨研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化意识、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信息现代化舞台,展现校园新风貌。

(三)、学校今后会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电子教案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为自己所用,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操作性强的感悟、反思、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为远程教育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每学期将定期对教师制作的课件、电子教案进行展示,对评选出的优秀课件、电子教案进行奖励,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每学期各教研组进行一次校内优质课评选,今后我们将在师资培训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更加努力,让这些设备在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使远程教育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总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大王庄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初步启动、运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提高对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的采集、开发、利用,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的经验交流及研讨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发挥远程教育的效益,实现资源共享,为推动我校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而不懈努力。

                               

 

 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中心小学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6

*县电教中心2009年度工作要点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工作目标以提升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优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导向,以教育技术队伍发展为前提,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目标,全面提高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工作任务一、全面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科学管理、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发展队伍,培植典型、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强化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应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促进新课程资源建设,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1、2月份全面完成2009年新增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及县级验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接收省市验收。2、继续坚持“一标三册一栏”管理制度,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百校行”活动。每两周下乡一次每次检查5所学校,全年最少检查100所学校。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指导、编发简讯、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介亮点,推动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工作。3、修订完善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考核办法,拟于6月份、12月份进行专项考核两次,6月份考核完毕后对2009—200年度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专项表彰奖励。建议教育局加大远程教育在校区综合工作评估中的权重。4、依托校区综合工作评估和初中毕业生测试,加强对实验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施的管理使用。二、加快网络中心建设步伐,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电教中心工作重中之重,力争年内初步建成满足教学需求的互动、开放、动态、实用的新课程资源库框架,积极培育资源建设的内生长机制,初步建立起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系统。1、1至2月完成设备调试及试运行。2、加强人员培训。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网站管理人员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保证网络运行正常;二是3月份对各校区通讯员及股室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资源上传、审核、系统;突出一线教师和学校的主体地位,树立资源使用

者同时是资源建设者的观念,骨干带头,全员参与资源创建、搜集、整理、加工、上传工作;加强资源应用研讨,加大优质、特色资源推广应用力度。3、发挥网站电子政务功能,围绕县教育局中心工作,努力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上传下发*县教育的新发展、新举措,展示校园风采,对外树立形象,对内上传下达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4、资源建设一是突出课堂教学实用资源建设,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教案、课堂实录、网络资源链接、课件、试题、学习成果、教学后记等针对性强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资源;每两周下乡一次,实现年内制作优秀课堂实录30节,并于网上;评选优秀课件40个,整合于资源库。二是主要栏目信息80篇;教学研究、论文篇数总计达到80篇;三、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以赛促用。1、3-4月份开展一次以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制作为重点的评选活动;9-10月份开展一次以优秀教案、论文、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案例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实现获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推选全县获奖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相应赛事,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三名水平,个别项目走到全省前列。2、五月份安排一次全县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比赛活动,以促进校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四、强化人员培训,为应用工作奠定基础。1、加强电教中心自身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管理服务队伍、网络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使内部人员掌握网站(栏目)管理技能和三种模式应用指导、技术服务能力。2、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3、继续推广“四级培训”模式,指导各校区扎实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整合应用能力。拟于3月份对各校区报送的四级人员考核颁证。4、4月份组织各乡镇技术骨干技能比赛培训活动,提高服务能力。5、积极推进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成效和质量,培养更多教师在网上学习、工作和交流的习惯与能力。五、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题的研究

组织开展市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申报和实施管理工作,指导学校申报咸阳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典型学校,促进骨干队伍成长,积极探索信息化支持教育跨越发展的途径。六、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抓好全县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倡导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选、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案例评选等活动。3、抓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七、加强电教中心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1、加快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步伐,力争上半年通过省市评估验收。2、强化服务意识,完善三级服务体系,保障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八、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资源应用提供基础1、前季投资5万元购买网站信息平台,完善网站建设。2、各校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改造修缮原有设备,保障正常使用。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小学李嘉诚项目校,没有刻录机的,必须购买安装,以保证接收资源能刻录保存。九、完成县局各项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一切工作。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罗洁(1955—),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

一、教育云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第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第二,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三个层次信息化建设环节,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有效的校本信息化整体推进体系,三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前两类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第三,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在线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路标。

第四,信息化建设推进模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更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整体考虑,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顶层设计”的概念源于工程学领域,是大型工程技术项目建设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和科学决策模式。这一设计理念强调从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自高端开始进行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

教育云的发展正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上述需求特征所决定的。

(二)云计算及其发展

云计算的发展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当前特征阶段的需求。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在iBm技术白皮书《CloudComputing》中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的服务器。“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执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因此,云计算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描述了基础设施,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未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另一个是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第一个发展趋势能够从现有的云计算研究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在云计算应用的构造上,很多新型的社会服务型网络,如Facebook等已经体现了这个发展趋势。在研究上则开始注重如何通过云计算基础平台将多个业务融合起来。基于此,云计算创造出了新的层次性的服务模式,提供iaaS(设施作为服务)、paaS(平台作为服务)和SaaS(软件应用作为服务)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见图1),并结合第三方应用扩展SaaS。在云计算的环境之下,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平台是云平台的服务,基础架构是云架构的服务。

①iaaS模式:amazon对外提供效能计算和存储租用服务,包括存储空间、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空间、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运算量时长收费,如弹性计算云eC2让用户自行选择服务器配置来按需付费。②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主要采用paaS模式,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需收费。③SaaS模式:at&t推出基于emCatmos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的“SynapticStorageasaService”。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进行访问,使用at&t的网络云来保存、分布和找回数据。

云计算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廉价的应用和方便接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可以建构区域性的云服务设施为学校提供云服务。云计算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合适的借鉴方案,教育机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的相关任务将可以选用云计算服务来完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提供经济的在线教育软件服务。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可以在云中,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即可实现文档、表格、课件的编辑,编辑完成后的文件直接存放在云中。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等可以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

2.整合教育资源。云计算模式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在一个云计算环境中,不仅是课堂,个人电脑、实验室都可以从“云”中获得,在“云”中存储,让所有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解决教学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教育投入增长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又可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优质的受教育机会。

3.创设网络学习平台。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网络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云计算将有助于构建学校教学环境、群体学习环境、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环境;学习者则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环境、资源和服务,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网络学习。

4.节约硬件设备的投入成本。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学校可以将现有的硬件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减少单个学校在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云存储中心更安全可靠。由于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时,有技术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助保存数据,有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来帮助管理提交的数据和程序,可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三)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现状

自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海量资源汇聚与服务、教师研修支撑、学生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实施与管理、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工作,给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架构图见图2。

1.搭建覆盖各中小学校的基础网络。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北京市建成了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等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连通了每个区县。基础教育中布局调整保留的19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

2.整体规划、构架规范化的基础教育数据体系(CmiS与学生卡)。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规划、构建市、区县、学校等三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自2006年起全市为中小学生陆续免费发放学生iC卡140万张,推行“小升初”、“中招”持卡入学注册工作,在规范招生行为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市基础教育数据体系的建成为学生自主选课、学业质量监控、社会实践的实施与评估、综合素质评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北京教育信息网网络架构

3.创新资源服务模式(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创新资源建设机制,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极大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该平台2005年底开通运行。截止到2009年12月,平台已拥有条目类资源482054条,服务频道17个,资源总数超过36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48万人,基本覆盖了全市一线教师,日访问量平均超过万人,月下载量平均超过1.5t。同时拥有85033种、99多万册数字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涵盖了600余种主流教育教学期刊的期刊库,提供220万种文献资料的文献传递系统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4.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北京市教师研修网)。2007年,随着高中课改在全市的推进,北京市面向全体教师开通了教师研修网,该网站整合了课改相关机构的专业服务,向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个性化服务,为教师群体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服务平台。平台的开通受到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欢迎,截止到2009年底,平台已建成覆盖中小学27个学科的专题讨论区;建成专家、名师和个人博客4000余个;并依托平台陆续开展网上音视频互动教研活动32次,开展专题讨论33次,发表作品2万余篇。

5.实现高中阶段综合管理与评价。为帮助高中学校顺利进入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2007年全市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了普通高中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新课程管理平台两套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通过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制度,旨在引导和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电子化的选课、排课系统及教学管理系统,为北京市高中学校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学分制管理及学生自主选课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创设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课改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社会资源服务教育教学,于2008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该项目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学校集体组织或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7.探索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科学、客观地监控北京市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意见,进一步通过反馈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的发展,引导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与学质量观,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北京市于2003年启动“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项目,建立“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2009年开始实施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完成了全市9个区县65000名学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测试。

8.探索建立首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北京数字学校(BeijingDigitalSchool,简称:BDS)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环境,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无缝衔接,构建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建立一套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整合现有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课程点播、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拓展资源等内容学习,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学习、交流、讨论、共享的虚拟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所需的教育服务。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指导意见》,进行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学校、区域界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本区县乃至更大范围内共享,使学习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局限于书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任何介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

(四)北京基础教育云

进一步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方面要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和发挥现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积累,使现有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更加有效地发挥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等基础教育关键业务中;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资源、系统及跨越组织边界的整合和服务,并在总体发展追求上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服务转变,为学生打造融合课堂内外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二、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

架构及描述

图3显示的是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架构图。该图以现有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分类,将构建中的北京基础教育云服务分解到三个层次上,即iaaS、paaS、SaaS三个层次,并将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所对应的服务以及云计算特征典型的服务融合其中。下面逐步说明北京基础教育云架构中的内涵。

在iaaS层,云所提供的是教育信息建设基础架构及其对基础架构的服务。通过基础架构,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器及网络的虚拟化管理,从而可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地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资源。基于这一基础架构,可实现性价比好、可靠性高、扩展能力强、按需使用的弹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设施。为使得云计算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创建高可用性的、稳定的云服务环境,在iaaS层提供海量教育数据服务和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在海量教育数据服务部分,提供多级数据存储、系统备份和恢复等服务,以实现对海量教育数据的可靠、稳定的存储与应用。绿色安全教育保障服务要在绿色信息空间创建、病毒防护、流程监控与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安全、高可用性的教育云平台环境提供基础支撑。

图3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体系架构

在paaS层,云所提供的服务来源于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前平台与系统的共性基础需求之中,这一层将为上层SaaS服务提供共性的、基础性的服务,包括应用整合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教育基础服务(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测评服务)、云通用服务(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盘)服务、云消息服务)等。其中,应用整合服务为上层云服务提供不同层面的整合能力,是促进SaaS类云服务有效整合的基础。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提供用户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上层云服务全系统漫游的基础,以提升用户应用云服务开展教育教学的用户体验;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提供的是SaaS类云服务中各类服务之间数据互操作的基础,以实现各类SaaS类云服务之间的数据有效流转;应用互操作框架服务提供SaaS类云服务功能集成的能力,为SaaS类云服务提供功能集成和关联的能力。教育基础服务和云通用服务虽然具有SaaS类云服务的特征(即它们能够直接为教育用户使用),但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这类服务更应融合到教育云更上层的其他服务中,并被其他服务编程应用,如教师备课服务、教师研修服务、在线学习服务等。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海量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该服务提供从其他应用汇聚资源的功能(如从SaaS类教师研修云服务中来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在线学习中来的学生提交的可共享资源等),并支持海量汇聚的资源在其他SaaS类服务中的应用(如SaaS中的教师备课服务)。教育基础服务中包含测评服务,测评服务可以为各类其他需要评价的SaaS类服务提供支撑。云通用服务包括实时流媒体服务、云存储服务、云消息服务,其中,实时流媒体服务提供实时交互功能,可以整合和内嵌在所有需要有效交互的SaaS类服务中,如教师研修服务、家校互动服务、在线协作活动等;云存储服务提供给教育用户个体或群体(指组服务)利用云的服务能力开展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移动教学/学习的支持能力,可以为SaaS类的各类服务所使用。

在SaaS层,依据教育系统中的各类用户,提供具有岗位特征及各类角色特征的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管理类服务、教学类服务、教研类服务、学习类服务以及促进教育开放的各类服务等。当前,像CmiS类、社会大课堂类、教师研修网类、综合管理与评价类等应用都是此类服务。当然,在云服务环境下,这类应用将充分应用教育云所提供的iaaS和paaS类云服务的能力,在服务规模的可扩展性、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服务与其他各类相关云服务的可整合性等方面将大为提升。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有效的教育云支撑离不开促进云服务规范生成、保障云服务有效运转的支持服务等方面。因此,在构建北京基础教育云的过程中,在教育云建构的相关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等)、教育云的建设机制与组织保障机制、教育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教育云用户管理与授权体系等方面形成与云设施部署、云服务提供相配套的保障条件建设,构建跨组织、跨领域的协作环境。

在上述各级云服务的基础上,最终将为教育相关的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主动的服务(这需要充分在各个SaaS类云服务的生成中,充分应用云消息服务所带来的潜能),这里用户包括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基础教育云)工程

教育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各类基础云服务的成熟与完善。伴随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一些iaaS和paaS类服务已经成熟,如以CmiS所带动的基础数据体系、以教育资源网建设所带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以中小学数字校园及CmiS应用所带动的数据互操作引擎服务等,为构建北京教育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北京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为打造适应学生在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云服务为主导,推进基础教育云工程的开展,并以此为契机构建适应北京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云。相关服务如图4所示。

图4以学生学习服务为主体的教育云(Bjlearning-Cloud)

从总体规划上来看,Bjlearning-Cloud是以创建为学生学习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云,通过这一教育云服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选课、在线听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评测等贯穿学生学习业务全过程的学习支撑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主题丰富的、适应学生认知特征需要的、交互性强、适用性好的在线数字化学习资源。将这一学习支持功能延伸到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动等环节——允许学校、教师个体开课;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允许学生的选课成绩成为其学校学籍中的有效部分;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在线学习的选择、辅导等。图4所示的各项功能是紧紧围绕上述功能而设定的,这些功能以SaaS形式对外提供。

下面对上述服务构成进行简要的描述。

学习和测评服务:在线注册与选课,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在云中注册;注册者可以选择系统中开设的各种实时类课程或在线资源浏览类课程;学习者在学习所选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参与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或课程开设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者完成某一主题、某一课程的学习后,可以进行与课程单元或课程相配套的作业与考试;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过程,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追迹与评价,并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反馈,包括有效的、针对性的资源推送等。

教学服务:提供学校或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支撑功能,包括在线备课,允许教师课程准备过程中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建议以优化在线课程设计,系统支持快速的备课资源导入与整合功能;在线教学,允许教师利用云流媒体服务开展实时在线教学,且支持多种模式的在线课堂交互;在线辅导允许课程教师回答选课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以灵活的、多样化的方式支持在线辅导;评价与反馈功能支持课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状况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教研服务: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驾驭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服务提供给教师群体以网络教研活动支持、协作电子备课、在线听评课等功能,以群体教师的智慧促进教育云服务中教师在线授课能力及创建在线课程能力的提高。

管理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而进行的相关管理服务,其基本功能包括教育管理,教育云中的课程应该能够和学习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进行对接和编排;课程资源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课程资源统一管理、质量保证和从组织管理角度的有效评价等功能,以保证教育云服务中课程类资源的权威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课程评价管理提供对教育云中所开设课程的全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功能,包括课程的开设、实时课程质量的评价与反馈、在线课程资源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以促进教育云中课程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拓展服务:为促进教育云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有效推进和应用,提供相关的拓展服务,包括家校互动服务,将学习者的学校表现从学校延伸到教育云上,促进家长依据学习者的教育情况、学习情况从教育云的课程和在线资源中进行教育和学习发展的支持,提供学习者自我测评基础上的家校互动评价;博客系统提供教育云中各类用户依据主题、学习者群体、家长群体、学生发展成长知识分类等各种类型的分类,形成有效的互动社区,促进教育云服务中各类资源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教育用户的开放交流;公共服务提供如公共信息、教育云服务发展等动态、公共类的信息,以促进全市范围内教育信息的统一门户公众,为广大学习者、家长和社会服务。

通过上述各类云服务的提供,最终能够实现灵活的用户、课程管理及设置,实现各类课程的开设、在线学习管理及评价。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充分共享,有效促进交流与协作,满足广大师生对有效学习资源的需求。通过上述教育云服务的组织与实施,最终为全市范围内的教育用户提供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云应用环境,带动全市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保障上述云服务环境持久、健康、生态化的运行,必须解决与教育云服务建设相配套的相关问题(如图3所示)。当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云服务环境还应该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学习资源标准研究与建设

(1)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2)研究制定北京教育视频资源格式与技术标准;

(3)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评估标准;

(4)研究制定北京教育学习资源分类标准;

(5)研究制定北京基础教育在线学习评估模型。

2.学习资源优化与建设

按照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组织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优质学习资源。

教师学习资源内容:

(1)精品课例。提供各学科的优质视频课例,可依托基教研中心征集、评选并整理一批课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2)专题课程。根据一线教师需求,由信息中心组织策划、拍摄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培训课程,具体包括新入职教师基础培训系列、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系列、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提升系列、网管教师工作技能提升系列等。

(3)名校名师资源。由信息中心负责购买、征集、录制一批世界及北京地区名校名师的课程资源,供广大教师借鉴学习。

(4)研修培训资源。依托教研中心、教育学院,整合已有的研修培训资源,在学习平台上统一呈现出来,供教师使用。

(5)交流资源。由一线教师自主拍摄的教育教学类短视频资源,由教师上传后经审批在平台上,供教师交流研讨。

学生学习资源内容:

(1)同步课程。择优委托部分区县选择名校承担同步课程的组织与录制工作,按照几个大版本的教材制作主要学科(小学:语、数、外;中学:语、数、外、物、化、生)的同步课程。内容以课堂实录为主,辅以作业与评测。供广大学生、家长学习参考。

(2)网修课程(支持学分认证)。由课程中心、教研中心合作完成高中阶段的5门左右网络课标选修课的制作,内容包括课程说明、课程讲解、课后练习、参考资料、评测题库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并在按要求完成学习后,获得该课程的相应学分。

(3)主题串讲。由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合作,针对学生在各主要学科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围绕考试,邀请名师进行重点讲解,该类讲座以主题划分,如小学数学分数的问题,中学物理做功的问题,中学数学因式分解的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专题复习课,由名师进行中考、高考前的复习串讲。此类资源力求精干、精品,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在线答疑。由市教委牵头,各区县参与,定期(如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在线交流答疑。答疑安排可在每学年始时排定,每周依次安排不同学科及年级的答疑内容,在中考、高考期间可以密集地安排几场有针对性的考前咨询答疑。将排定的答疑时间表通过网站及多种渠道向学生、家长公布,请他们根据需求参加相应场次的答疑活动。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3.运行服务机制研究与建设

为了保障学习与服务平台的顺畅、持续良性运转,建议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内容维护及平台服务,同时由市教委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激励师生的参与共享。

(1)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教师在线研修的相关要求及工作量计量的研究与政策制定;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制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要求及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学习与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经费保障研究;学习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及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2)服务团队的组织与管理

创新管理体制,采取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承担平台的建设策划、内容维护、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及部分课程制作的工作,确保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平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未来人力资源开发核心[m].杨开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英]B·伯恩斯坦.论教育知识的分类和架构[a].麦克·F·D·扬主编.知识与控制[m].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文彬.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曹鹏.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发展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3):73~75.

[5]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6.

[6]邓志鸿,唐世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5)):730~737.

[7]朵珊珊.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1,(3):1213~1214.

[8]黄倩.浅谈信息检索前沿发展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9,(19)):228~229.

[9]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42~46.

[10]李贵成.浅议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内涵及关系[J].重庆图情研究,2007,(2):6~21.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8

【关键词】教育技术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129―04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aeCt94定义对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开始从过去比较注重教学媒体应用研究的电化教育阶段,迈进了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全面研究的现代教育技术阶段。信息化的突如其来,很多东西是新生事物,如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技术应用等等,对应于教育技术管理的层面也有新的理论,思维和方法与其相适应,如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学新技术的管理和评估等等。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管理的渗透也越来越明显。笔者从自身的实践出发,结合教育技术管理相关理论,初步探讨一下教育技术管理在高校课程中的相关应用。

一教育技术管理概述

1教育技术管理的定义

根据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管理范畴包含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领域。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资源管理是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组织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1]。

2教育技术管理领域界定

教育技术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管理、教育技术事项管理三个方面。

学习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硬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机房、校园网及各种设备。软件资源是指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现今各高校越来越重视软件的建设,不少学校建立专门的资源库或数据中心,不仅提高了本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规模,还带动了周边地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过程管理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和远程教学过程管理及系统管理。这一管理还应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管理。

教育技术事项管理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教育技术研究管理、教育技术管理评价。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曾对宁夏大学掌握信息技术最好的理科教育专业进行了调查。其中,70%的学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不正确,87%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仍然停留在“只会简单应用工具软件”上;只有13%的学生“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并且,绝大多数的师范生不清楚怎样把计算机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使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学科教师的摇篮培养出更多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未来教师,自2003年以来,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的教师坚持每学期为全校的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2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紧密结合最新国家课程标准,倡导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师范生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懂得如何恰当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学会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问题设计”为教学核心、以“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为教学方式进行的。辅以教学资源(教案、课例、作品集,光盘、网站、交流活动、教师网络联盟)和人力资源(授课教师,辅导教师)互动,资源共享[3]。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共64课时,32课时理论,32课时上机,学生需要完成单元计划、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和网站制作等电子作品。课程采用过程评价,没有专门的考试。依据课程学习的评价量规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最终成绩合格可获得4个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如案例教学、合作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反思型学习、资源型学习、面向作品和过程的评价等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技术管理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践中,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在很多方面。笔者针对应用比较多的两个方面进行详述。这两个方面包括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学习过程的管理。

1教育技术管理在课程资源方面的应用

(1)硬件投资管理

针对该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四间微格教学实验室、一间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网络机房)和一台教学专用的服务器。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全套的投影设备,四间微格教室为教学计划的实施环节提供了支持,网络机房配备45台计算机(配置情况:intel(R)pentium(R)4CpU3.00GHz2.99GHz,512mB的内存),围绕整个教学与学习而营造的硬件教学环境,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前提。

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投入的以上硬件设施,由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明确要求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对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纪录;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教学专用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进行详细纪录。这样统一化的硬件管理,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正常实施。

(2)网络学习平台管理

为了更好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了让学习者得到更加有效的全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006年笔者设计、制作了课程的教师成长网站,取名为“宁夏大学教师成长网”(网址:222.23.219.50),并设立专用的服务器保证网络学习的顺利进行。

宁夏大学教师成长网的主要栏目包括moodle课程中心、理论研究、资源中心、互动中心、教育博客、教师手记、在线视听等。moodle课程中心是关于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的选修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设置多个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在职教师培训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类别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教育传播学》、《学与教的心理学》、《Flash课件制作》等教师教学必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的相关课程。

宁夏大学教师成长网由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站管理人员(一级管理员)、课程教师(二级管理员)、学生或助教(三级管理员)等三级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和维护(这种形式,笔者称为三级梯队式)。三级梯队式的管理形式采用了教育技术管理的思想,体现了网站灵活性、资源共享等特点,调动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资源的有效性。一级管理员负责整个网站的设计、开发;负责网站资源的统一分类、监督;负责把课程教师设置成网站的二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主要负责自己的课程建设,除此之外,还负责网站的某一个具体栏目的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二级管理员负责整个课程的版面设计、资源开发、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设计、考核标准和方法制定等;在栏目建设方面,二级管理员负责在各自管理栏目建设方面所需资源的搜集、整理、添加、删除等。三级管理员是二级管理员便于课程管理而委派的,其主要职责是整理课程资源、负责学生分组、课程讨论主题。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资源管理上也是采用三级梯队式,课程内容以教学周形式进行,即管理主题以教学周进行设置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进行16周的教学,每一周进行的内容不同,需要完成的作业和任务也不同。比如第三周进行教师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第九周进行网站的设计和制作。管理者需要根据每周主题的不同,设置与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教学资源。

随着教育技术管理理念的不断渗透,教学网站的日益成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得以顺利实施。基于互联网络,分布于不同校区的教师可以就教师团队的职责同步或异步展开工作;不同校区、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方便地与老师、学生交流,共同改进教学、学习中的不足;可以共享与评价其他同学的优秀教学设计或学习成果。以网络为纽带,各种学习资源可以非线性地整合,可以交互式地利用,可以动态地更新。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作品为教学网站提供了新的资源,为后续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再设计的素材。另外,该网站与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网站连接,在职教师的优秀作品,也是未来教师学习、模仿、创新的原始素材。

(3)教师团队管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连续三年名列美国畅销金榜)中提出了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4]。这五项修炼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个教师团队的必读之作、必修之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课程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教学设计经验,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高度的责任心。一名教师不可能同时且“等量”地具备上述各项能力,所谓“人自为战”方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有组织的方式实施教学运作。在实践中,笔者把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项目,项目的管理与发展依赖于教师团队。

张玲教授作为项目的管理者,直接参与项目培训,全面了解项目运作过程,同时也是研究者。作为管理者可以高效地处理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的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条件,合理地安排教学人员,可以指导督察,总结经验,促进教改;作为项目的培训者和研究者能对培训系统进行有效地设计,及时掌握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可以使培训效果显著,培训效率提高。

教师团队在资源管理上实行模块负责制。按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把教学内容划分若干模块,比如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模块、学习支架模块、演示文稿技术模块、网站制作技术模块等。每个模块设有一名专门负责的教师。模块的专门负责教师在这一模块是最擅长,他负责教授和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该模块的相关理论或技术。如:网站技术模块有专门负责的教师,他负责培训其他教师学习网站技术和教授学生运用网站技术完成相关作品;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模块也有相应的责任人,他负责培训其他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教授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单元设计。但是,专门负责技术模块的教师和专门负责理论模块的教师并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精诚合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不断发展,每一位教师在技术和理论两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在整个学期的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团队制定和完善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每周三早晨8:00~12:00作为固定的研讨和教学观摩时间,由张玲教授主持。该项工作进行纪录备案,写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档案中。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陈述一周的课程进行情况;阐述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反馈学生博客中呈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共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主题。为了使团队成员可以更为方便的随时交流,并建立了专用QQ群和博客群。

2教育技术管理在课程学习过程方面的应用

(1)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宁夏大学教务处密切相连,学生的相关信息由教务处直接提供,注册网站的信息使用实名信息,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面授使用的多媒体资源都放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学生可以登陆宁夏大学教师成长网,选择所需资源进行学习;主题的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从网上搜索资料、整理、加工信息,进行小组成果演示、互评、演讲和辩论等活动;整个单元的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性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学生搜集和创建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共享,作品通过网络平台传送给学科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这三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保证学习能有效地接受信息,并且能够及时地处理信息、反馈信息,使得教学能够不断得到优化。

例如,课程中的框架问题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教师把一个大的系统的问题即基本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老师把一个个问题分配给学生去解决,这种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框架问题的设计前,教师设置一个与框架问题有关的任务:利用课余时间,熟读《灰姑娘》教学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把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成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三类问题,并加以说明。在整个框架问题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需要学生从宁夏大学教师成长网上下载;学生可以面对面或者异步讨论如何对框架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共享交流。

(2)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管理

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形式相对多了一些。其反馈形式主要有面对面的课堂反馈、基于博客的反馈、基于QQ的反馈、基于讨论区的反馈等。例如在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时,教师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不断反馈讨论信息;在互联网上,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通过QQ群、讨论区等工具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把讨论的结果以博客的形式出去。这些反馈形式,结合教育技术管理的理念,围绕学习主题,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基于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基于网上学习过程的评价、基于评价工具的评价、基于学习态度的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的出现与新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改变单一枯燥的评价形式势在必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团队参考多种评价标准,制定并实施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以下内容:考勤,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作品完成情况,网络学习情况。每项内容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占到一定的比重,又从与其相关的几个方面细化,同时制定评价的不同等级,力求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比如,2005级学生张*,整个学期没有请假、旷课、迟到现象,课堂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作品完成尚可,但在网络学习方面表现较差,所以按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各内容的评定为:考勤评定为优、课堂活动评定为优、小组合作学习评定为优、作品评定为及格、网络学习评定为差,但其综合评定为良。

通过对多样化的反馈和评定的管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四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课程的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应对一些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尚显薄弱。笔者认为,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必要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当前,教育技术管理已经在学校教育方面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课程体系中发展比较缓慢,还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整合,势必要运用教育技术管理手段进行教学的管理。由此可见,在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进程中,教育技术管理的应用会越来月明显。

参考文献

[1]唐定伦.浅谈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eB/oL].

[2]张玲等.让未来的教师成为教育上的"魔术师"[J].电化教育研究,2003,(9):1-2.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9

关键词:微课;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设计

本文受《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2BaH55F02)和《面向终身教育的数字资源聚合与投放云服务系统应用示范》(课题编号:2012BaH55F04)两个项目资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与网络学习资源同为视频形式。微课是否更适用于网络远程教育,值得深入探讨。

一、对“微课”的概念解析

1.概念。作为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的大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以视频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展示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结合体。“微课”的核心载体是视频材料,同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思想、辅导材料,及学生的练习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的评价活动等,以一定内在组织关系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微课资源。

2.特点。(1)课程时间短。微课,又称微课堂,相对于普通课堂的40分钟标准时间,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5-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2分钟。(2)课程内容少。微课类似于模块化教学,以片断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因此内容较少,一般是重点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中的一个疑点或重难点。(3)表现形式新颖。微课以教师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视频资料整体容量仅几十兆甚至几兆,便于上传到专门的学习平台,让师生在线查看或下载到电脑、手机上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课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的现实性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学习者多数是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这类学习人群,显然有区别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特点。

1.学习时间少且零星。他们多数已成家,家庭琐事繁多,平时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因而平时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且不方便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传统网络视频学习资源一节课一般40分钟左右,课程内容也是前后连续且具有一定逻辑,对于一节课程要分多次才能学完的学者,其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几分钟视频信息,短小独立的内容,毫无疑问更便于学习者自我掌握学习时间,同时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2.学习地点不固定。由于工作或家庭原因,网络教育学习者常常不能固定在家或办公室进行学习,要保证学习时间,就需要他们拥有区别于电脑的学习工具。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等,成为比较热门的学习用具。微课每节容量都比较小,几十及至几兆,从网络平台上下载下来,小容量的视频材料能更流畅地在普通配置的设备上播放。基于对网络教育的理解和对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分析,微课应用于网络教育学习资源,是大势所趋。

三、网络远程教育中微课的实施保障

微课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需要各环节教师的协作与提升。

1.授课老师。授课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一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体系复杂,一节好的课程,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做好教学设计。微课时间短,内容少,更需要知识点表现形式合理,结构紧凑,才能以良好的效果传达给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前首先做好学习者需求分析,考虑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微课。微课视频之外,授课教师还要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的学习辅助资料,尽量做好课外在线辅导,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微课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对教材及其配套教学资源的挑选更为重要。例如在各版本的中小学义务教育教材中,西师版小数教材抓住现今中小学教师中微课创作的热点,引领了中小学微课资源设计制作理念。其课堂活动板块独树一帜,全套书在每堂课上都设计有丰富多彩、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活动,更易于做教学情境设置,为广大创作微课资源的中小学教师青睐。同时,西师版小数教材业已将一些精干的课堂活动设计为微课作为教学配套资源,使教材具有更高使用效率。网络教育授课教师也应针对所授知识点,量身定制,选用或编写出适用于网络教育微课资源的教材。

2.管理教师。网络教育管理教师应注重授课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水平、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等。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育视频资源,有限的时间内,对学习内容筛选、课程引入方式、不同小节的微课之间资源整合、其他的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都对授课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作为网络教育的组织者,管理教师有必要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前沿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根据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如何设计和呈现学习内容,设计出优质的微课资源。另外,微课是以小容量、少内容的模块化形式呈现,相关学科涉及到类似知识点的,可以由管理教师统筹建立资源库,根据学习要求上传到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平台,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

3.资源开发教师。资源开发教师,主要做课件制作、技术支持工作。网络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教学环境和平台建设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微课应用后,教学知识点精减,上课时间短,需要技术支持合理整合好各片断资源,搭建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保证师生同步、异步的便利交流,方便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零散学习资源的意义关联,有效自主学习,并即时得到学生反馈,指导修改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网络环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关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在资源建设方面做得较好,而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教育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障碍。网络上可供实际教育使用的资源很少,并且由于internet上资源分散,使人感到寻找需要的教育信息犹如大海捞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internet进行的有关教学活动。另外,即使网上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不少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手段,不能有效利用。

如何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从业者的一个课题。我认为,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内容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要探讨资源建设,首先要摸清、找准目前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开发过于追求系统化,缺乏针对性。目前资源内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厂家批量提供。二是学科教师开发。我认为,完全由厂家提供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而由教师制作的资源,仅满足了个别(自身的)应用需求,难以系统化、规模化。

2.游离教材建设之外,忽视对教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就是美国人刮起的“第三次浪潮”)。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效益投入就成为极其迫切的要求,再加上经济效益的驱动,就迫使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建设仅限于素材的开发.而游离于课程教材建设之外。

3.资源管理及建设思路不够开放,没有长远发展的空间。在资源管理及建设思路方面,缺乏分布式存储和城域网内资源统一管理的理念,这些问题不仅导致资源检索困难,而且导致资源维护和共享的困难,使教育教学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资源库之间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4.彼此独立,底层技术和规范不统一。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参与建设的主体除了学校还有急于推进本地区教育应用的教育信息技术部门,更有出于盈利目的的企业,但它们彼此独立,底层技术不统一,缺乏技术规范和有效的建设模式,资源分类和对于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相互间不能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5.库与库间不融合,造成使用不方便。这些出于不同建设主体的资源库,如果应用于同一学校,就会出现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等问题,对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各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相互冲突,无法同时使用。

二、建设一批服务教学一流资源的必要措施

1.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是本文研究的硬件设施。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构建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二是不断开发、丰富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拥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精神。网络平台的建设既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料;又让学生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直观性作用,及时主动多渠道地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2.整合并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和素材。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具体从素材与网络课程两方面进行整合并管理。(1)素材:所有素材建设都必须围绕课程来进行组织,它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同时素材建设必须有一个标准,这样素材才有更多的利用价值和更长的生存周期。它主要包括以下大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等。(2)网络课程: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网络课程正成为远程教育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教学资源库而言,网络课程也是一个必须在建设初期就纳入考虑的重点。

3.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资源管理评价体系。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专职计算机教师及计算机爱好者的作用,成立Cai课件开发小组。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学以致用”的思路,加强对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能力的培训。建立internet中局域网教育信息数据库。要建立激励体制,充分调动网络信息管理员、学科资源管理员的积极主动性,及时审核,及时更新网络资源,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4.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师教育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的逐渐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逐渐发生变化。教师要吃透《新课程标准》,贯彻教改精神,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师教育教学。将网络化教学与管理面向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在网站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引进技术,扩充版块,补充内容,将增加图书和电教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题库管理等办公自动系统;建立学校自己的网校进行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等,同时增加教师频道和家长频道内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网上师资培训,同时开办家长学校,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提供社区教育服务;将进一步扩充素材库,不断动态优化,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多向互动性和智能性,建成一流的教学资源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发挥“导航”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搜索目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从网上根据教师的导航点拨,自主搜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将提出创造性建议:搭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开发并整合丰富、实用、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支持,有利于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从而使教育教学更趋向互动化、自主化、人文化,进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娟,杨剑英.以学科教育资源建设促进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02).

[2]陈夫义.解读高中新课程系列讲座四资源建设与管理[J].网络科技时代,2007,(23).

[3]吴刚平.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J].江苏教育,2009,(05).

[4]劳明宇.浅析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9).

[5]刘洋.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8,(Z1).

[6]崔玉婷.北京市高中样本校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