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十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十篇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10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养;探讨与建议

一、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许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都比较低,而身体素质的好坏与体育素养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的体育素养也不高,这是高校学生在体育学科上的通病。

2.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之所以不高是因为他们的体育意识不强,这点是很关键,马克思哲学中提到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我们的体育意识不高,就很难把体育素养上升一个台阶。

3.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学生对体育运动没什么兴趣的话,那么是很难搞好体育锻炼的,而体育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不高,也是提升高校学生素养的一大瓶颈。

二、提高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必要性

在分析提高高校体育素养必要性的同时,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高校体育。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手段一般都是身体练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培养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而体育素养的提高与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措施和建议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普遍存在不高的现象,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二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三是高校学生体育兴趣不浓厚。因此,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可以从这几个大的方面入手,以下就是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的相关措施和一些建议。

1.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当然,学生自身去锻炼是最主要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其内因引起的,因此,从外界和自身两个方面出发,只要持之以恒就是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

2.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马克思的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可以做好体育运动方面的相关宣传工作;其次,可以开展体育运动的相关活动,并对运动优秀者进行表彰嘉奖。例如:在校园里举行体育运动比赛,开展运动会等;再次,把体育学科作为必修科目来对待,并且设置相应的学分,虽然这有点强制性,但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3.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要提高我们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为什么没兴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其实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现代的新的教学因素,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我们可以做些游戏,如:鸳鸯背锅、阳光组合小跑、双人背瓜、单腿火车跑等游戏,一方面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输入现代的新血液,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

4.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体育硬件设施是保证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育硬件设施,许多体育运动都难以开展。因此,学校应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场馆以及保证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广大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现实需求,尽量避免学生因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这些因素而放弃体育运动的机会,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目前针对高校学生体育素养不高的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我相信经过这些努力,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果的,相信我们高校学生的素养会慢慢提升的。

参考文献:

[1]陈雷飞.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探讨.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5).

[2]范.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2

摘要依据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院学生的体质状况,结果反映身体形态指数明显增长,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降明显。依据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分析建议

一、测试对象、测试项目及仪器

(一)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长青学院在校四个年级所有学生,共6135人,获得有效数据6135组。

(二)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进行。其中身高、体重用来评价身体形态;肺活量、台阶试验用来评价身体机能;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握力用来评价身体素质。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测量法、数理统计法。

二、测试结果分析

(一)身高、体重

身高和体重是描述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从测试结果表明学生总体处于正常水平,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男生体重同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二)肺活量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身高与体重等形态指标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从数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明显提高。

(三)台阶测试

台阶测试是定向负荷机能测试,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数据显示一年级到二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在下降,二年级到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优秀率要高于男生的,从生理学上分析,女生的耐力远远不如男生,而测试过程中,女生的动作协调性以及对节奏的把握上明显好于男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今后的耐力训练中,一定要注重男生的协调性、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四)握力、坐位体前屈

握力体重指数是衡量肌肉绝对力量的指标,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素质的指数。而坐位体前屈是针对柔韧素质的测试,柔韧素质的好坏对于人体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男生握力随着年龄增大,力量素质不断增强,但握力体重指数增长不明显,说明其主要原因是体重的增加而使得相对力量增大。数据显示,女生柔韧素质下降,各年级分别相差0.24、0.68、0.32,从成绩中分析优秀与良好率随着年龄增长下滑明显。

(五)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反应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协调用力能力。从数据可以看出一年级到二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稍有下降,二年级到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相对的该项目的优秀率并不高,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练习

三、讨论

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发现,我院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有以下变化:

(一)男生在身体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有所提高,因而,表现出粗壮、高大,体重增加,身高逐年增加,女生在校身高增长不明显,体重的增加幅度不大,表现出较为匀称的增长。不同的生活习惯对在校大学生的生长发育也具有影响。我校男性学生体重有较大幅度增加,表现出肥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体育锻炼的缺乏和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有关,导致体重快速增长,学生要注意均衡增长和膳食的平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性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二)心肺功能的测试表现为总体偏弱现象,可能与缺乏耐力性锻炼有关。速度力量性项目多寓于游戏之中,趣味性浓,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耐力性项目练习的方法比较单调乏味、艰苦,在体育课堂中较难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女生柔韧素质随着年龄增长有退步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柔韧素质的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认识不够,在做柔韧练习时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是被动接受,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有效的锻炼理念。同时,在校内多开展一些女性体育锻炼的项目与活动形式,也是下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对于校园学生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体育意识、观念不强,体育生活化流于形式。

2.柔韧素质、耐力素质明显下降。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体育部门深层次的思考,根据学生体质状况提出改革建议,教务处支持,促进学生体质提升;同时,加强校园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解决课程上的,还要解决课外体育锻炼资源。

3.女性大学生在柔韧素质和心肺功能上表现偏弱,值得关注,校园女性体育的引导和加强是下一步体育工作的难点。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源自于家长、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要解决全面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要切实唤醒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体育锻炼要注意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督促学生在进行全面身体素质锻炼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以加强耐力、柔韧素质的提高;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练习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进行锻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三、四年级同学的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开发与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使其经常性的进行户外体育锻炼。

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效果。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4.注重体质测试宣传,同时完善测试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做好测试宣传工作,测试前和测试中应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展板、宣传栏,以及体育课堂教学等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内容,注意事项和有关体质健康的基本知识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测试,解答学生的疑问,消除学生的顾虑。测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方法应更加先进,手段应更加科学,建议调整部分测试顺序,以保证被测试者的正常体力发挥和测试结果的客观真实。测试仪器应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数据采集、整理工作更加科学,便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杨贵仁.深化改革,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2.

[3]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008.2.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3

以吉林省为例,高考体育运动技能项目测试一直以“100米,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800米跑”作为对考生的速度、力量、弹跳及耐力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没有针对考生是否从事一定的体育专项特长加以考核.

1无专项加试设置的高考现状分析

1.1体育报考生源增加

由于没有专项加试的要求,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体育专项训练的且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考生都有机会参加体育高考,圆大学梦.

1.2体育高考理论课成绩提高

由于没有专项加试的要求,部分高中生经过两年的文化课学习,感觉高考的分数不能达到其它本科录取线的要求,于是在任课教师及家长的鼓励下,参加体育类高考,其文化课成绩则是这部分学生的优势,从而使高考体育录取线分数提高.

1.3从事一定体育训练的特长生入学率下降

由于没有专项加试的要求,从事一定体育训练且没有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标准的特长生,在体育四项加试中,虽然体育成绩很高,但在文化课的高考中不能达到录取线,或是只是刚超过录取分数线,也达不到录取院校的要求.

1.4整体专项技能水平下降

由于没有专项加试的要求,被体育院校录取的考生,往往没有经过专项体育训练的居多,从而导致整体专项技术水平下降.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性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加试项目要求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体育教育专业通才与专才结合的培养方式的提出,要求毕业生既要具有过硬的专项技术,又要有全面运用其它项目的教学能力.但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全面掌握运用田径等必修课程的基本技术的教学能力,没有全面的、协调的体育运动素质是难以实现的.特殊行业需要特殊素质的人才,科学的选材是人才培养的前提,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主观因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对职业的爱好是客观因素.因此,根据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全面科学的设置高考体育技能测试项目,全面提高体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认为,田径、球类运动、体操等一些课程涵盖了除一般耐力之外的身体素质指标的各个方面.田径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而球类、武术、体操等课程相对于田径课程的学习来讲,对于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要求的更高.因此,高考体育加试的四项素质与专业课的学习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特殊人才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高考体育加试是必不可少的,而加试项目的内容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2.2众多专家学者对人才培养选材的分析

南京体院高力翔教授认为将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划分为4类11项,研究结果显示:速度、综合性力量、下肢爆发力、耐力4项素质的最佳测试项目为60m、铅球后抛、立定跳远、1500m(男)/800m(女).西安体院刘广勤心理学教授建议,在高考测试过程中增加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测试.西安体院赵树耀教授认为,体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结构主要由速度、综合性力量、下肢爆发力、耐力和灵敏素质构成,并提议测试项目的权重应有所区别.山东体院李珊秀教授根据体育院校目前的招生情况,提出了将身体素质测试改为专项素质测试的建议.

3对体育教育专业无专项加试学生教学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3.1实践课教师反馈分析

通过对吉林省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北华大学体育学院、白城师范学院体育系等5所省属体育院系的实践课教师问卷调查统计如下:

3.2学生自身评价分析

通过对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级、06级、07级326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如下:

3.3就业反馈分析

通过对05级、06级、07级326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的分析如下: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课程设置也在不断的调整.对于社会广泛开展的,大众参与度较高的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瑜珈、羽毛球、乒乓球等课程相对增加一些教学时数.然而,这些运动项目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对无专项加试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增大,掌握时间较长,且教学效果不佳,影响教学质量.

(2)没有专项加试的体育高考,降低了体育升学的难度,使一部分文化课成绩很难达到普通高考录取线的学生,上高三时选择参加体育高考.其考生特点为体育基础相对薄弱,没有专项水平,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四项高考素质的突击训练,考上大学.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专业技术课的学习会非常吃力.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影响教学质量.

(3)通过和体育学院学生的交流,没有或较短时间从事体育专门训练的学生,对于技术课的学与练都很吃力,而优势是文化分数较高,理论是他们的强项.但体育运动的规律毕竟是以肢体语言为核心.因此,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仍然是专业成绩好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学生就业率高,倍受用人单位的亲来.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操教学;现状

1.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教学的现状

体操教学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技术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能的目的,且可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于无形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除此之外,还对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体操教学对体力和器材及场地的要求较大,以至于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已不见体操教学的身影,从而导致学生只学习球类运动或田径类运动知识,而不能全面发展身体机能。而体操教学如何融入体育教学中也是现存的一大问题。为此,对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就变成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因此,本文从体育教师、学生体操学习、体操器材及场地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情况。体育教师情况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由于男女生所学习的体操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以至于男女教师不能混合教学。从而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年龄比例不协调。因为体操教学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并对学习者的体能和身体状况有很大的要求,因此,一部分年轻的教师和年老的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体操教学质量。还有一方面是教师数量过少,不能达到基本教学水平要求,从而导致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下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体素质下降,学生体操学习情况就会不理想。

(2)学生体操学习情况。学生体操学习情况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学生在入学前的身体素质及体能位于低水平状态,从而影响着学生学习体操。另一方面,大部分女学生无法忍受及坚持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这也影响着学生对于体操的学习。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对于体操器材的恐惧心理,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体操动作。

(3)体操器材及场地情况。体操器材及场地情况分别从以下方面来讨论:一方面,学校受到资金的约束,导致体操器材的不规范、不完整及分配不合理,而这些会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器材的利用率不高。综上所述,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尽快改善这种现状,让体操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独领。为此,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2.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教学的对策

(1)对体育教师的建议。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导者,而对于体操教学这一困难系数极高的运动,体育老师就变得缺一不可了。为此,对体育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男女教师比例要合理分配;第二,教师年龄结构也要合理;第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更要符合教学要求;第四,教师对于体操器材的讲解要仔细,并促使学生克服对体操器材的恐惧感。

(2)对学生的建议。要求学生在体操学习中必须坚持不懈,能忍受痛苦,反复不断地练习。为此,对学生学习体操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学生要加强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能接受高强度的体操练习。第二,学生应该把坚持到底当作座右铭,并一直坚持到底,尤其是女学生,更需要毅力去学习体操。第三,学生更需要克服对体操器材的恐惧心理,不能因为害怕受伤就放弃体操学习;学生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做到最好。

(3)对体操器材及场地的建议。体操器材和场地是进行体操学习的基础,因此,巩固基础是一件最基本的事情。对此,对体操器材及场地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必须保证体操器材的健全及完好无缺,还要确定器材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化,更要适时检查体操器材的好坏。

3.总结

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教学是高校体育类专业学校的专业课之一,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协调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体操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综合性,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为此,将体操教学更好地融入高校体育类专业中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作者:张艳玲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发展观教育观念教学改革

在教育速猛发展的今天,做为一名教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更加发现教育新理念的重要。那么,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呢?我从《给教师的建议》(此书由[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一书中得到了答案。

1面对社会发展要重视素质教育观

《给教师的建议》引导我探访“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能够掌握“关于获取知识”的能力,踏上“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的航船,面对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在“走进新课程”的同时学会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懂得如何“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把握了“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学方法,使我能正确处理“教学方法问题”……如此等等,都是来自《给教师的建议》这本良师的指引。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笔者为此进行了探讨。

提到素质教育,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笔者认为:素质就是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人们按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抓课堂教学将视点聚焦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上,无疑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中使我的知识更加充实了,我知道了“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怎样培样记忆力”,掌握了新的课程理念,了解到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都发生了一个飞跃,并能在具体教学中学会了“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开展哪些工作,进一步把握住“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我深知这些知识都是来自《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感学《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2着眼未来要重视培养学生发展观

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志指出“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必须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责任尤为重大啊!党和国家殷切希望你们履行好这一光荣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它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学习、交际。笔者认为: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从人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的自学,则是终身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发展、终身受益的必经之路。《给教师的建议》带领我走进现代教学的新领域,为新的课改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平台。“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我怎样写教育日记”和“怎样听课和分析课”等问题都提得很具体、很全面、很符合实际,有很强的操作性。让我从中真正地学会了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让我扬起了教科研新的风帆。

3推进基础教育要树立教学改革观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工作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抓好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做为一名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否则,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转变教育观念,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对此,笔者认为要真正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首先是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就当前的情况,笔者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上的“启蒙运动”,才能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来。

4课程改革开发要强化创生开发观

在《给教师的建议》学习中我知道了“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中去思考问题,学会了如何“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懂得了在教学中应该“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也认识到“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要教师适时地发现与肯定,从此我便学会了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收获与疑问。实践使我认识到:我从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中得到了无私的给予。本次教学改革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必须摆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一对关系。笔者在这一点上认识到:强化课程创生与开发,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究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只有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才能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题。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中,我深感此书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信心。概言之,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学《给教师的建议》后的感激之情,总感《给教师的建议》是一盏明灯,是我无言的老师,永远的知己,是我今后教改路上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1月8日讲话

[1]《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6

[2]《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靳玉乐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3]《人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2004.2

[4]《山东教育科研》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2001.5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6

今年三月是自治区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组织开展好“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弘扬雷锋精神”道德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切实加强交通文化和行业文明建设、提高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根据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局机关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研究安排此项活动,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计划,对开展好这项活动起到保障作用。

二、学雷锋,树新风

雷锋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弘扬雷锋精神也是今年“公民道德建设月”的主题。3月,局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打扫环境卫生、扫除积雪、志愿服务活动、“我身边的雷锋故事”征文活动等等,在全局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推动学雷锋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三、群众评议,创先争优

为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结合单位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了群众评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群众评议的重要性,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每个党员都接受评议,同时要全面掌握认真分析群众评议情况,把评议情况作为先进表彰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继续推进局机关干部思想、组织、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的文明素质。

四、坚持“三贴近”,提高综合素质

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3月8日,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局机关组织全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体检,使大家感受到局领导对大家的关怀和温暖,让大家更加珍惜健康、放松心情,努力为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五、加强社会公德,构建文明校园

按照实施活动安排的内容,在3月和4月初时间段内,分别进行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等为主题的活动。还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有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诚实守信”等知识,提高干部职工不光是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自己的子女的社会主义道德、家庭美德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素质的逐步提高,每年都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扬有关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内容,让大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力争使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交通系统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7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崇高形象,促进活动中心平安和谐发展,围绕县教育局开展的“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标准,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责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加大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力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中心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巩固发展以往师德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使全体教师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活动中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组织机构

为推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活动中心成立“爱岗敬业、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领导组。

组长:XX

组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督查中心全体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学习讨论阶段(2013年3月-8月)

1.宣传动员。中心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确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宣传《规范》为主要内容,辟橱窗、出专栏,营造人人学《规范》的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2.学习讨论。主题教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和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等。学习将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3.考核验收。强化考核,以考促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检查参加学习讨论情况和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性考核采取全员测试形式。学习心得体会和测评试卷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二)反思评议阶段(2013年9月-10月)

1.问卷调查。中心组织发放问卷,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对教师师德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2.反思自查。在认真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对照《规范》和《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

3.民主评议。以“五学五比”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和实效。要把“五学五比”落实到民主评议的全过程。

4.师德承诺。在反思评议基础上,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教师与单位签订承诺书。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1月-12月)

1.制定整改方案。中心召开整改提高专题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配套落实方案的工作计划。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整改的基础上,将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师德考评奖惩制度等,推进师德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3.进行总结表彰。中心将对各小组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先进单位;组织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精神,发挥示范作用。

五、相关要求

(一)密切围绕中心活动工作,把各种活动工作与师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小组要认真制订本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计划。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8

此专家组最近的两次建议都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一个是反对对健康男性利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英文简称FSa)来筛选检测前列腺癌,另一个则是建议50岁至70岁的女性将一年一次的检查改为每两年一检。

专家组的成员称,一些研究把人体内维生素D的高含量与直肠癌的低发病率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些研究人员也声称高含量的维生素D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如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这些研究报道是含糊不清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多年以来,专家一直向人们兜售“营养保健品对健康有益”这种观念。含有维生素D和钙的营养保健品占据了主要市场,因为人们坚信它们对骨骼健康有极大的益处。

根据来自专门提供健康独立建议的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建议:人体每天的维生素D摄入量应为600~800单位,钙的摄入量应为700~1300毫克,并且应根据个人的年龄来调整摄入量的多少。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物,如牛奶和酸奶等乳制品,都含有丰富的钙和已添加的维生素D。阳光也可以通过照射人体皮肤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和吸收,并且这是许多人体内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尽管维生素D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易获得,但仍然有人每天通过吃营养保健品来额外地摄入高达400单位的维生素D和1000毫克的钙。考虑到这个现状,专家组强烈反对健康的人继续服用这些保健品,并且强调这些额外的营养会略微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况且,正如写此建议的作者一再反复强调的那样“现在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吃越多的保健品就能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确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专家组说“在美国,每年都会有约150万的骨折发生。在50岁以上的女性当中,近半数会出现骨折问题,并且这些骨折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这也是中年和老年人想通过保健品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原因所在。

那么营养保健品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是否真的有效果?作为此建议的首席作者,蒂莫西·维尔特说:“科学一直在寻找解决更年期的男性与女性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许多人认为吃保健品可以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但是科学并没有给出我们明确的答案。”

服用营养保健品是在做“无用功”?

针对上述建议,有些健康专家认为这样的建议被刊登出来过于武断,他们并不认同这样的建议。他们认为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饮食结构以及阳光摄入量(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与她们的内科医生一起来决定是否通过吃保健品来补充身体的维生素和钙。

珍·萨沙克是波士顿塔夫斯大学抗氧化研究工作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和助理教授。她就认为政府的专家小组所提供的建议非常具有局限性:首先,建议中所提到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白种人的。其次,根据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所需营养的多少和种类也是不同的,但是此建议中并没有根据这些个体的差异而进行说明。

她说:“现实的情况比他们想的要复杂得多。打一个比方,假如你住在纽英仑。在那里,一年的大多数都是阴雨天气,你根本无法从阳光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我曾给当地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做过血液检查,发现他们血液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都处于低水平。同理,如果你是西班牙人,亚洲人或者非洲人,再或者你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奶制品并不是你每天的饮食所需,你也就很难从中得到足量的钙。”她还补充道,刘丁肥胖或超重的人,他们本身的体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泰勒·华莱士,来自保健品协会(一个代表保健品制造商的贸易团体)科学和法规事务部门。作为这个部门的资深总监,他认为,专家小组的建议不应该被完全采纳。他说,现有的调查和研究,是可以证明含有维生素D和钙的营养保健品对骨骼健康的益处的,尤其是对绝经后的女性以及老年人。“人们是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但那是理论并不是现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美国人并不在意这个。所以理论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人们可以通过营养保健品来填补这个差距。”泰勒说道。

姗妮·斯特恩堡是纽约勒诺克斯山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同时她也是美国心脏协会的发言人。她对这份建议也不赞同,她说:“这建议简直改变了一切,这看起来似乎是钙对于预防癌症以及骨质疏松没有一点用处。这简直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妄想在你老了以后再补充钙和维生素,因为这根本是徒劳’。当一个快要骨折的人来向你寻求帮助时,你告诉他不要吃保健品,要改变饮食或者做负重运动来增强骨骼健康。这种建议是对的吗?”

骨髂与矿物质研究协会的发言人,克利福德-罗森注意到,专家小组在提建议时并没有考虑全面。因为他们忽略了来自妇女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的对象是36282名健康的绝经女性,其结果显示通过服用营养保健品可以使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降低10至11个百分点。所以,罗森说:“我认为政府专家小组所提的建议是令人费解的。”

乔安·曼森正是上述妇女健康协会调查部门的_--名成员,她补充道“服用营养保健品不仅仅是降低了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并且提高了绝经女性的骨骼密度。”

作为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预防医学部门的主管,曼森还补充了她对最近研究表明的钙补充剂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的结果的看法。她认为通过饮食获取足量的钙是最好的途径,但是一些人通过服用低剂量的钙补充剂来增加身体中钙的含量,使之达到标准,也并非一种错误的方法。“问题的关键是,对于钙的补充应该合理,并不是越多越好。”她说。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目前正在筹资建立一个由两万人之多组成的研究项目。此项目主要是解决食用补充剂和保健营养品与疾病预防之间的联系。比如摄入2000单位的维生素D或者1g欧米茄-3脂肪酸,是否会减少患有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曼森就是这项研究的总指挥,她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来为这个项目召集人马。这正如维尔特说的那样“科学一直致力于解决癌症的预防难题”。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9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润滑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总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既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树立品牌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的不断改革,只有校长具备了现代管理理念,就能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进而引领教育的不断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生为本;学校大计,校长为魂!管理理念是校长的灵魂。无数事实证明,校长的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好的管理理念,会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培育核心素养,办出一所名校。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作为学校发展的设计者、指挥者,一定要加强学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润滑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篇10

【关键词】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社会环境因素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isthecoreofteachers’professionalmorality.Undertheconditionofsocialistmarketeconomy,profoundreflectiononthestatusofteachers’professionalmoralityhasbeenprovokedfromallwalksoflife.inthispaper,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sarecarriedoutconcerningtheStatusofenglishteachers’professionalmoralityinnon-governmentalSupportedCollegesofFujianprovince.meanwhile,theproblemsandreasonsarisingfromtheconstructionofenglishteachingstaffinthesecollegesareanalyzed;somemeasures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areputforward.

【Keywords】teachers’professionalmorality;englishteachersinnon-governmentalSupportedColleges;Socialfactors;theevaluationsystemofteachers’morality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境界,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二、调研基本情况

本文对福建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为调研具体情况: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前后历时1个月。本次活动问卷分中层干部问卷、一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共计发放730份,其中中层问卷30份、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706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589份;有效问卷1987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680份。从问卷回收情况和答卷的情况来看,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

问卷中就师德现状、师德规范程度、对现有师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我们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访谈的基本情况。师德师风建设访谈以学校为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月中自主选择召开时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负责监督检查。各学校在会议后形成会议总结,报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活动组负责整理汇总。活动组共收集6个学校报送的材料,收集整理师德箴言51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15条。师德师风建设访谈是对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的有效补充。

三、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1.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评价。从调查中看到,认为师德师风现状较好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各占46%;7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很好或是较好;51%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较好。调查显示,62%的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93%的教师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具体来说,被调查者对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礼貌待人,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认同。但同时认为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全体教师从关爱学生入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继续提倡和保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必要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总是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之一。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回答“您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无必要”问题时,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或“较有必要”,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较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绝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是进一步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3.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重点。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德品质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可以从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的回答中体现出来,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33%的中层干部认为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5%的中层干部认为理论知识不深,实践能力不强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1%的中层干部认为治学不严,学风不端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58%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功利化严重,其次诸如合作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强,师德意识淡漠等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5%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是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4.对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认同。被调查者对于改进师德师风的措施,如“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供针对性培训”、“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等都较为赞同,但9.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6%的被调查者认为“引入教师上岗竞争机制”对提高师德师风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

四、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极少数教师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随意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现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极少数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较欠缺,没有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必然的爱岗敬业精神。调查显示,43%的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或认为高不可攀。

2.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往的愈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蔓延。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教师职业的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工作难度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显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不利因素使其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

3.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调研表明,广大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量化和完善考评体系,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50%的中层干部认为制定师德奖惩制度尤为重要。

不少教师表示,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应引入学生评价因素”、“强化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强调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建议之一。部分教师建议建立骨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研工作得到的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公立高校相比相对不高,教师自身责任心显得不足。因此,加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

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自律水平。通过文化传统和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辅之以师德师风的典型宣传,挖掘在岗教师在师德师L方面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也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规矩。每年与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师德综合评定,并将师德评定结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更加注重在准备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考试、指导论文、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等教书育人的实际环节与过程中,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状况和师德表现。探索师德师风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宽师德师风评价渠道,在做好专家评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4.努力营造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在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专业教师的差距,而且要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瑾.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01).

[2]张庆秀,王岩.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与时代同步[J].教育探索.2002(01).

[3]夏宣玉,鄢娟.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内容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03).

[4]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04).

[5]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王育民.职业与职业道德[J].社会学研究.1994(01).

[7]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04).

[8]蒋旭.基于需要分析的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