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十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十篇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15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1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逻辑学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的科学;狭义的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可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真理,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归根结底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真理有两条基本途径:

 

(1)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本质转变,应当掌握丰富的、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要有分析这些材料的能力,即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感性材料中准确地提炼概念,作出判断,得到正确推理。

 

(2)根据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认识,通过正确地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结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前提条件是真实的;②推理形式正确(即符合逻辑学的推理要求)。学习和掌握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有助于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学的意义、作用和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逻辑,掌握逻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意识,使这种逻辑思维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

 

上述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若能达到这三个方面,说明逻辑学已经成为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民素质强的一种表现。

 

二、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生来就有的素质,包括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等。先天素质是人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后天素质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后天素质。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非常广,更为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等,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术,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在实际生活中,最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我们从学说话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对于我们来说,日常应用,司空见惯而不讨论其本质。在实践中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容易。这是因为数学与逻辑学之间有联系,数学教学中,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应按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逻辑学与数学相比较,它更抽象,这点与大家的认识可能有误差,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1)数学用数学语言(字母、符号等)表示,逻辑学用逻辑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具体含义,所以,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还要理解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2)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是文字符号,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基于这一点,我们的逻辑学是以语言为主、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狭义的逻辑学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是现在高等专科学校逻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形式逻辑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形式逻辑。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继承与发扬,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还可以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这已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

 

因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形式逻辑的要求上,应当是两者共同发展的要求。现代形式逻辑的意义、性质和作用可以作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三、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前,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就能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永远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愿望,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素质教育,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学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基础学科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大家应高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推动和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2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比数学方法更早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从学舌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易。在教学中也明显体会到这点,可能正是这点认识,让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对逻辑学的偏重不一样,而与专业对逻辑学的要求有偏差。

逻辑学比数学更抽象,这点可能超出日常常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白。逻辑学也用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一定意义,因此,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意义,又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并且这种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也要理解。数学与逻辑学的对比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我们的日程生活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都是文字符号,而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更为相关。正因为如此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也正是如此,我们的逻辑学教学也以以语言为主的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而这一点已不足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的要求了。

传统逻辑是现在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一情况也体现在目前的逻辑学教学实践中。但现代形式逻辑发展以来,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于传统形式逻辑。就其基础性而言,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其基础性远比传统逻辑更为广泛。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意义更为深刻,而传统逻辑远不能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就其应用性而言,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程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更是作为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就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而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需求早已经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了。而现代逻辑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因此,现代逻辑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素质的扩展要求。

正是如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仅停留在对传统逻辑的要求上,而是两者相向发展的需要。现代逻辑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以做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因此,有学者建议把传统逻辑教育改为逻辑思维训练,而现代逻辑作为延伸的内容教育,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逻辑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的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展望

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在逻辑学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诸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观念上的,一是教学体系上的。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前后相继、互为表渗的。认识观念上表现为对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观念上不与重视,从开课专业、开课课时就可以反映这一问题。教学体系上的问题,承继上一个问题,对逻辑学的发展给与的关注不够,跟不上国内外的逻辑学研究。相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就表现为仍然以传统的形式逻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现代逻辑则很少作为教学的内容或者根本就不列入教学内容。因此,现在仍然有不包含现代逻辑内容的逻辑学教材。

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尤其是在地方性大学,其师资和观念更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教育的大背景;一是对逻辑学作用的认识;一是对逻辑学的发展的认识。

逻辑学的作用和目的,可以引用王路先生的观点高度概括:一是通过学习逻辑,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一种逻辑的眼界和意识,从而使这种逻辑眼界和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第三则是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三个目的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我们现在的逻辑学教育现状还停留在第一个目的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根本都还没有意识到。可以看出,相对第一个目的,第二、第三个目的更具深层意味,也最能体现逻辑学的意义,当然也最难达到。达到后两者,可以说逻辑学就融入你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你的素质的一部分,成为你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的教育除了培养一定的专门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强的体现。

为此,不少从事多年逻辑学教学的人士不遗余力地提倡逻辑学教学改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代表性的如袁正校先生。袁正校先生不仅编写了比较经典的教材,更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关于现代逻辑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逻辑教学现代化之路;树立正确的逻辑教学观,促进逻辑教学的改革;构造简明易学的逻辑教学系统,普及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

结合自己的逻辑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这一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包括适应各不同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内容、经典的逻辑学教材,相对完备的逻辑学师资,以及逻辑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目前,这一体系的核心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确立经典的逻辑学教材,并且得到推广、普及。现有的逻辑学教学困境和混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材不统一。逻辑学应该如高等数学一样,有自己的经典统一的教材,这是逻辑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和观念的影响,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制约了逻辑学教学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逻辑学教材基本落后,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好像逻辑学只要知道概念的含义、几个基本的逻辑规律以及一些基本的推理就可以了,就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三、结语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人类之所以与地球上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不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类具备思维能力,思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1.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逻辑”最基础的的含义便是“规律”,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摸不着见不着的,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到这种能力,比如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的事情,我们首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对其进行推理,最后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过程,其实便是我们思维的过程。

2.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去推断和演绎,我们便得出了现在常用的一些定理和公式,在抽象晦涩的数字面前,当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那么他在理解这些定理和公式的时候也会更加轻松,也更能把这些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也就是说一方面数学的学科特点、思维方式是最具备逻辑思维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绝佳土壤,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其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创新能力的比拼,因此,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加强对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时代的要求。

3.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3.1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方,顾名思义,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因为疑惑只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第一步,而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

3.2运用竞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好动心理特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比如教师通过举办诸如辩论赛、抢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能够更加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主动思考,在思考中理顺自己的思路,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3运用活动教学法

虽然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的特性,但是在一些教学内容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把晦涩难懂的定律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相关定律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尺子、白纸等学习工具,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简单地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探索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白纸上任意画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画好三角形后,再让学生们用手中的尺子,去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尝试寻找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在不断试错和教师的引导下,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永远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方式寻找规律,比起教师直接告诉他们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更能增加学生对这个定律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让学生的寻找规律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论

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沃土,无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工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也关系着创新人才的培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振宁.新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1(10):147.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4

关键词:逻辑呈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1逻辑呈现教学内涵

逻辑呈现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推理引导、激发想象力、建立抽象感官等策略,为学生呈现富有逻辑内涵的教学过程,专注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激发。学者于艳春(2015)将中国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总结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五个方面,并认为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基础。王相安(2016)则指出: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要求,是现代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方面。万彦丽(2017)则认为:关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质量。本文则以逻辑呈现为核心,探究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

2基于逻辑呈现的教学设计

2.1以逻辑呈现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中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解读,多年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也向我抱怨:“老师,书本中的内容太过于抽象,我的空间想象力根本不够用啊!”,而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关键的问题也在于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对数学题目的内涵进行有效分析。以逻辑呈现法设计和组织数学课程,则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策略,教学的核心思想为:教师首先创设有关学习内容的情境,再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完成任务,最后创设探究呈现类课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归纳出所学新知的内涵。上述教学过程以“创设情境———案例引导———动手实践———探究呈现——归纳内涵”为逻辑呈现的过程,整个教学流程体现了一体化的逻辑设计思维,对学生逻辑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必将产生正向影响。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一课教学中,按照上述流程组织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将圆柱的实物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自主绘画,之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其次,案例引导。创设案例1:用斜二测画法绘制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直观图,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步骤。再次,动手实践。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圆柱体、长方体的直观图,并投影出各种几何图的三维视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抽象想象思维。紧接着,探究呈现。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引导各小组通过探究呈现自己对空间几何体直观图的绘画逻辑构想。最后,归纳内涵。帮助学生回归归纳斜二测画法的关键点,帮助他们建构起逻辑呈现学习的精髓。上述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逻辑呈现教法的整个流程,为学生呈现出了空间几何体绘制、想象、思考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2以逻辑呈现点拨学生推理观察力。推理观察能力也是衡量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如何养成数学学习中的推理和观察力也是长期困扰他们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和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推理观察力相对欠缺,而数学知识学习中又涵盖大量需要推理观察的内容,由于观察推理能力欠缺导致的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以逻辑呈现法组织数学教学过程,强调通过逻辑情境的创设和引导点拨学生的推理观察力,整个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给出定义,引导学生剖析概念;示范推理,运用概念解决观察问题;课堂总结,夯实学生推理观察力,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以观察-猜想-推理-验证为主流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观察力。例如,在《函数单调性》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上述教法,教学的过程为: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2018年上饶市除夕24小时气温变化图”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变化图,并提出问题“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除夕当天的天气现象?”其次,给出定义,引导推理。在学生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增函数”、“减函数”、“函数单调性”和“函数单调区间”的理论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推理观察的理论基础。再次,示范讲解,观察解决问题。出示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在前期推理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判断该函数的性质,包括:增/减函数性质判断?单调区间判断?函数图像绘制?等,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讲解实际的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最后,课堂归纳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基于逻辑呈现思维的函数单调性判断学习方法。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逻辑呈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解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沿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逻辑判断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数学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意味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要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开展,要使这项任务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不能把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与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割裂开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时候,必须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要清楚组织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意训练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担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比如:认识物体、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比如:形成数的概念,理解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要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小学数学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数学概念要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练习题和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6

一、通识教育概述

众所周知,今天高等教育中所谈及的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其核心在于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关注点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探索,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识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具有较为宽厚的文化基础,能够批判性的独立思考,同时对不同学科有所了解,以致融会贯通,达到最终促成人的完整、自由、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世纪,一些西方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将通识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其目的与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不同的学科知识有所了解,最终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自从20世纪以来,通识教育巳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事实上,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中国古代亦有所涉猎。比如《易经》中记载“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淮南子》中有言:“通智得而不劳”。这些论述表达的都是一种教育应该可以使人具有多种知识,具备多项才能,并且融会而贯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罗万象的精神气质,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回溯中华文化历史源头,仍旧可以找寻于今日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识教育思想。

从源头上,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能够探究到通识教育的脉络,二者不谋而合,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概源于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素质教育,到21世纪初期的人文素质教育,再到今天的通识教育,历经20年。通识教育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的重视,国内众多高校以通识教育为切人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通识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其一,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大学生需要通识教育来扩展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世界日趋一体化。在此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会出现冲突和碰撞,即出现多元文化现象。然而,当代高等教育却日趋专业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但是却缺乏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缺乏对多种文化的包容,甚至缺乏对社会的关注。

其二,建国以来,我国髙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迫切需要通识教育。专业化教育模式是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选择。这个选择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这一模型的缺点也日益凸显。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支持,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即使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为后盾,因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实施通识教育,是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化模式的有效途径,不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通识教育在运行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其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评价上。大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上,都偏重于应用型和专业化。课程设置理念不一致,主要表现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标准,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课程结构支离破碎、杂乱堆积、拼盘现象严重,缺少科学的分布和设置。本文以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人点,展开对逻辑学通识课程及通识教育的探讨。

二、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而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逻辑学列为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同等重要的基础学科。”逻辑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决定其为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在西方自公元12世纪开始逻辑学便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而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及发展亦得益于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为核心的形式逻辑和以培根“三表法”为基础的归纳逻辑。逻辑学对培养人的思维和促进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部分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逻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及发展。然而,纵观国内逻辑学通识课程现状,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并解决。

1.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理念存在分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学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始终伴随着争论和分歧:逻辑学传统和逻辑学现代化、逻辑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等等,本文重点关注后者。逻辑学分为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两类,专业教育主要指逻辑学或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育,目标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非专业教育是指除逻辑学专业和哲学专业以外的其他所有专业的逻辑学教育教学,即逻辑学通识教育。逻辑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主动培育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理性精神,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为更有效解决实际思维问题提供智力和方法论支持”。事实上,对逻辑学进行这样的定位是符合逻辑学科发展规律的,有利于逻辑学教学的推进。

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逻辑学教学实际来看,对于逻辑学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虽有区别但就理念层面还仍旧没有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应该统一逻辑学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有学者认为应该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分。逻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首先有赖于对逻辑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分,如果二者混为一谈不仅会影响通识课程的建设,同时也会阻碍专业教育的发展。由于逻辑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区分逻辑学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是逻辑学通识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

2.逻辑学通识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基于逻辑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混清不清,直接导致我国高校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及教学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现象。首先,逻辑学教材数量虽多,质量参差不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出版发行的逻辑学教材有几十种之多,但是专业教育教材和通识课程教材没有明确区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很难找到符合通识教育目标的专门针对通识课程的教材,直接导致了通识课程教材使用的随意性。其次,教材内容体系大同小异。通观各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内容体系主要以传统演绎逻辑和传统归纳逻辑为主,有些教材穿插现代逻辑内容。教材内容体系以理论为主,缺乏具体思维应用实例分析,对能够澄清思维、保持思维具有清晰性作用的批判性思维内容涉猎较少。再次,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考试、工程硕士人学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mBa),公共管理硕士入学考试(mpa)等广受大学生关注的考试都专门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对此需求日益扩大,而大多数逻辑学教材中却缺少专门针对这类考试的训练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逻辑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同时也较低了逻辑学的实用性。

3.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缺少创新。首先,我国髙校开设的逻辑学课程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即: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基于此种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提问法”。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难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整个课程当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逻辑学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逻辑学成为了既不受学校重视,又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其次,逻辑学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式、开卷式和课程论文等。其中,课程论文由于难度大而很少被采用。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程的高校主要采用闭卷式和开卷式两种考核方式,试题设计上也多采取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推理题,证明题等题型。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考核方式和手段仍然以“关注知识本身的再认和再现”为主,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尤其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与逻辑学通识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推进逻辑学通识课程建设应该改变这釉现状,惟有改变目前逻辑学教学中问题,才能够使得逻辑学课程真正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三、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发展之路径

培养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是一条有效路径。通识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系,逻辑学课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逻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关乎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社会和学生等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仅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策略解读,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逻辑学课程教学建设与发展之路径。1.摒弃分歧统一逻辑学通识课程理念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逻辑学亦不例外。广大逻辑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摒弃分歧,统一理念,在承认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区别的前提下,明确通教育的教学目标。在通i只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有别于专业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对象,设置总体目标一致,具体内容不同的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体系,从而践行逻辑学课程的任务和使命,使得逻辑性成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明确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从教学目标上看,逻辑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基本逻辑素养,让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效率与品质。通过逻辑学的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拥有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基础和前提。-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通过逻辑学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论证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法论支持和批判性思维理论基础,从而提髙大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实现逻辑学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上看,以传统形式逻辑和归纳逻辑为主要内容,即包括:词项、简单命题及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及推理、穆勒五法等。这些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保证人们正确思维的基本工具,应该成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和掌握。除此之外,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教育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状态,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帮助我们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培养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是帮助我们过健康的精神生活、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工具”。批判性思维成为了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逻辑的重要价值本质地表现在批判性思维中,因为逻辑对于批判性思维,不仅具有方法的意义,而且具有原则的意义”。w因此,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逻辑学通识课程的内容之一。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还应该包括公务员招录考试、工程硕士人学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mBa),公共管理硕士人学考试(mpa)等相关考试所涉猎的逻辑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逻辑学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使得逻辑学课程能够真正做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的目的。

3.创新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逻辑学通识课程教学多采取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逻辑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转变教学模式对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其中,王保国在《逻辑学定位失范与通识教育转向诉求》一文中提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很值得借鉴和推广。该文指出: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启发者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伙伴。抛锚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教师效果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具体情境问题,自主的认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笔者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现逻辑学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改变了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逻辑学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目前主要采取期末考核,方式有:开卷式、闭卷式和论文。其中,试卷形式较为普遍,试题的设计多以知识点重现为目标。笔者认为,推动逻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应该提髙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而考勤成绩仅为平时成绩的小部分。基于抛错式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完成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经过教学实践,逐渐形成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各占一半的考核模式。其次,期末考题的设计。可以借鉴公务员招录考试、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工商管理硕士人学考试(mBa),公共管理硕士人学考试(mpa)等相关考试的考题模式,减少知识点重现,增加知识点运用。在试题的设计上,力求新颖、灵活、创新、多变,通过试题的设计体现逻辑思维与现实生活直接、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最终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逻辑思维规律的把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真正起到作用。

四、结语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7

关键词:逻辑学教学;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70-02

逻辑学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它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逻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具有思维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它的作用十分显著,它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逻辑学具有品德教育功能,学习逻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学习逻辑学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的形成,使他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

逻辑学具有人文教育功能,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使人们的思想更加严密,语言更有逻辑性。另外,逻辑学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有助于学习相应的人文科学。

二、学生学习逻辑学面临的困难

多数学生反映,他们学习逻辑学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是逻辑学内容比较抽象,常常运用符号、公式,十分枯燥乏味,又难于理解与记忆,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学习逻辑学缺乏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二是学生运用逻辑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跟随教师的思路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由哪里切入。

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把逻辑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逻辑学的兴趣。

三、在逻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逻辑学教学必须强调实用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逻辑学教学要体现理论教学的实用性,要沿着现代逻辑的发展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贴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实际,将理论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教学中既要坚持传统逻辑的理论框架,又要适当吸收现代逻辑的科研成果。教学体系上,保持了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论证、思维规律的理论框架,对相对抽象的不太结合工作实际的现代逻辑演算做了一定的取舍。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太吃力。讲解逻辑学理论还应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逻辑学的基本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普通逻辑时的最大感受就是枯燥乏味,对它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力求把普通逻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普通逻辑教学趣味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在系统讲授逻辑学原理的同时,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逻辑故事、逻辑典故,努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

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发明、奇人逸事中都包含着趣味盎然的逻辑故事。许多成语典故,如自相矛盾、模棱两可、进退维谷等本身就是逻辑典故。例如,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去李膺家做客,客人们都赞他聪明。后来又来了一个叫陈韪的客人,他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弄得陈韪十分尴尬。他为什么尴尬呢?因为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的话作为前提,加上自己的话,构成了一个推理:如果小时候聪明,那么长大了就不怎么样;我猜想您小时候很聪明,所以,您现在不怎么样。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面对这个推理,陈韪当然十分尴尬,因为这个结论是从他自己的话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的。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把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与有趣的逻辑故事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推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不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去教学,而是单纯地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地进行推导,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教师要在课前精心挑选适合的逻辑故事,逻辑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具有相关性,不能为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在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针对该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倾向认真分析,对所教内容如何切入,怎样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补充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教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游刃有余。

(3)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越加积极,兴趣也会越大。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多方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大量的事例和文案进行分析,教师选择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尝试,动脑思考,给学生创造发挥见解的机会,使其达到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提供问题或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或问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问题总结,讲透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逻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逻辑故事、教学案例和一些符号、公式等,所以,可以把它们制成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形象化、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有启发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普通逻辑的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备课、讲课的速度和效率,使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也便于学生能下载或复印讲义,节省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从而更专心于听讲和思考。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逻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创没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民主、平等的情境,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绪论中,为了说明学习逻辑学可以驳斥谬论,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人为了驳斥“上帝是万能的”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个命题:“上帝能不能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他是如何利用这一命题来驳斥“上帝是万能的”这一论点的。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引入了积极思维的情境。然后,我明确指明思维活动方向,启示学生:以“如果上帝能够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为前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将这个前提变为否定句,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因此非常乐意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就逐渐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加强实际逻辑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对逻辑运用的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掌握逻辑分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思维方法的应用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做练习,多做高质量的习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题的过程就是虚拟实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自己将所学逻辑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是脑力劳动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要勤思考,要多想想,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能不能有别的解答?要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使用逻辑的习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庆军.普通逻辑教学改革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

[2]马佩.也谈我国的逻辑教学――与王路先生商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3]徐晶.逻辑学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J].教育探索,1998(2).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8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和改革,我国独立学院逐步走上正轨,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受。正因为独立学院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独立学院普遍重视实践教学,而对于像逻辑学这样的基础课程重视不够,未将逻辑学列入教学计划中,或者只在法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少部分专业中开设。通过近几年在独立学院教授逻辑学课程,笔者发现,在独立学院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从体系上讲属于传统逻辑范畴,主要包括词项、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进行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定义、划分、限制等简单的逻辑方法。由于逻辑学的抽象性,致使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枯燥、难懂,也不知如何应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受教材限制,未能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教学,逻辑学课程仍以纯理论讲授为主。针对我国独立学院逻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该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逻辑学的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对象:文科类专业作为基础课开设,其他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逻辑学列为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地位等同的七大基础学科,足以见逻辑学在各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王路教授在《逻辑基础》一书中认为:“学习逻辑学的目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学习逻辑,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另一类是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一种逻辑的眼界和意识,从而使这种眼界和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1]可见,逻辑学虽然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但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逻辑学的生命在于联系思维实际,逻辑学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在独立学院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不仅包括必然性的演绎推理,也包括或然性的归纳、类比推理。逻辑学对于思维的意义不在于学了逻辑之后人才会思维,而在于逻辑可以使思维成为自觉的活动。

因此,在我国的独立学院中,广泛开设逻辑学课程,不但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独立学院受限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开设逻辑学的独立学院较少,开设逻辑学的专业也较少。一般而言,在法学专业中开设法律逻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设形式逻辑,某些独立学院也在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逻辑学。然而,逻辑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较好地表述和论证观点,揭露政治和理论上的谬误。无论学习何种专业,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行业,这些能力都是大学生所应必备的,因此,在独立学院开设逻辑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像其他一些重点高校一样,将逻辑学开设为全校的公共课程,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似乎不大现实。因此,笔者认为,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应将逻辑学开设为文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即在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中普遍开设逻辑学;在独立学院全校范围内将逻辑学作为选修课开设。

二、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以传统逻辑为主,辅以现代逻辑教学

逻辑学的发展阶段来看,逻辑学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传统逻辑是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以三段论为核心的形式逻辑体系,现代逻辑是用形式化的方法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现代逻辑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使用符号语言来研究词项、命题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构成严密的符号系统;而传统逻辑很少使用到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更为接近。[2]目前,在独立学院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从体系上讲属于传统逻辑范畴,主要包括词项、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进行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定义、划分、限制等简单的逻辑方法。另外,逻辑学的教学仍然以自然语言为主,较少涉及语言符号,基本不涉及形式化的教学,甚至自然演绎推理的内容也未涉及。

笔者认为,目前,独立学院逻辑学的教学仍然应该以传统逻辑的教学为主,因为传统逻辑中关于词项和三段论的研究对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自然语言中的两个语句“有学生是三好学生”和“有学生不是三好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两个语句是矛盾关系,即“有学生是三好学生”为真时,“有学生不是三好学生”一定为假,反之亦然。然而,在逻辑学中,这两个语句并不是矛盾关系,只是下反对关系,即当“有学生是三好学生”为假时,可得到“有学生不是三好学生”为真;当“有学生是三好学生”为真时,“有学生不是三好学生”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学生知道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蕴含命题)由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但是,当出现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时,仍然由肯定前件去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去否定前件,这显然不成立。所以,传统逻辑对词项、命题、推理的分析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传统逻辑的知识与自然语言更为接近,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当然,独立学院逻辑学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传统逻辑,也应该辅以现代逻辑的少量内容。现代逻辑毕竟是新发展出来的成果,作为逻辑学这一课程,应该简单地对其作介绍,特别是命题逻辑的相关内容。独立学院的部分大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纯符号化的理论很惧怕,但是,正因为这一点,需要引入自然演绎的推理。自然演绎的推理与自然语言有部分联系,推理过程非常严密,通过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能够训练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形成严密的思维。目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开设逻辑学课程的各专业讲授内容没有多大差别,未能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除了以传统逻辑为主,辅以现代逻辑以外,也应该结合专业特点适当让学生了解逻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可以将博弈逻辑、认知推理的简单理论融入到逻辑学教学中,特别是融入到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和法学类专业的逻辑学教学中。#p#分页标题#e#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案例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本身是否生动,在教学活动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去掌握该学科各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只能被动地、勉强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逻辑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一些内容涉及符号化,不甚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感兴趣于实践性课程,对基础课程兴致不高,所以对逻辑学这门学科兴趣更不高。美国教育家西蒙斯说:“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的关联性来说,都充满着趣味。”[3]因此,一定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有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逻辑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逻辑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在逻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案例、实践教学。

1.启发式教学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例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巧妙引入以后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凭已有的知识仍然可以解决问题,教师要听取学生的解答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真有假型的推理题可以作为绪论课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案例:有金、银、铅三个匣子,有一副肖像放在其中一个匣子中,每个匣子上面刻着一句话,并且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金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子中;银匣子上刻着:肖像在金匣子中;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子中。请问,肖像在哪一只匣子里?哪一句话是真话?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分析、猜想、讨论、争辩、验证,从而寻找出正确答案。并且对比学生的解答方法,给出运用逻辑学知识解答的简便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逻辑学的兴趣。在逻辑学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该贯穿始终。例如,讲到词项之间的关系时,先给出三个简单词项“车”“火车”“车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示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收集学生的不同意见。然后,通过讲解属种关系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区分,让学生从不同意见中寻找出正确答案。显而易见,独立学院的学生面对逻辑学这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时,启发式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通过历史典故讲解知识,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较快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形象思维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在认识事物时常常只习惯于停留在表象上,但求知欲望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讲到二难推理时,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资料播放历史上发生的相关典故。“如果此酒是长生不老的仙酒,那么陛下杀不死我;如果此酒只是普通的酒,那么我罪不至死;此酒或者是长生不老的仙酒,或者只是普通的酒,所以,或者陛下杀不死我,或者我罪不至死”,通过引入此类案例,学生对二难推理有了一定了解,也能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通过典故“扛竹竿进城”、“半费之讼”等典故教会学生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特别是以二难破斥二难的方法。[4]通过“鲁班发明锯子”等典故引出类比推理的教学,[5]通过“东施效颦”等历史典故告诉学生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通过“焚猪验尸”等典故让学生学会应用类比推理。将此类历史典故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容易把趣味性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从典故的情节解释逐步过渡到更为深入的逻辑内涵的解读。

3.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教师个人的思维活动,而应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在逻辑学的课堂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逻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简单的博弈游戏。游戏是这样的:教师让上课的每个学生写下一个数字(介于1到100之间的整数),然后教师把所有的数字平均一下,再乘以2/3,假定这个数字为a,那么,给出最接近a这个数字的同学就是赢家,将获得奖品。诸如此类的游戏,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不会涉及能力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能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带着好奇的心态去学习后面的课程,提升学习逻辑学的兴趣。同时,将逻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博弈逻辑)介绍给学生。另外,在逻辑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置部分认知推理的题目,通过游戏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逻辑思维;教学策略

现如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逻辑思维训练的书籍和题目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在商业中,有专门研究逻辑在商业管理中的应用,比如财经杂志中和网络中经常出现的“巴菲特投资逻辑”、“刘强东的新商业逻辑”等等;在国家考试中,比如公务员考试、GCt考试等,其中都有一门专门考逻辑的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逻辑推理能力也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如果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乃至日后的发展和工作中正确地对待所面临的情况,从而准确地分析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有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一、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逻辑思维这一体系,早在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建立。追溯其原因,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对其它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是多种思维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现代逻辑思维的定义,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等等。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可操作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的特点

英语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每学期180-220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保证了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不同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和机会。

(二)英语文章的阅读特点

英语文章本身具有逻辑特点。绝大多数的英语文章都是由一个个主题句和一个个发展句组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并非随意地堆砌,而是有逻辑地,有意义地组合而成。英语文章的逻辑关系随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而有所不同,比如在记叙文中通常使用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中使用对比或类比来组织文章的结构;而在科技说明文中则会使用大量的例子来进行阐述将要说明的具体物体和事情。另外,英语文章的句际关系也存在有逻辑关系,一般认为句际关系有如下类型,即总分、并列、层进、顺序、因果、对比等关系。有人说:写作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而阅读是通过语言来发现思想的过程。所以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会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见,英语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英语词汇的特点

英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就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这么多的英语单词并非都无规律可循,有许多新的英语词汇是在以往的词汇派生、合成的基础上产生。所以说英语词汇的构成具有逻辑特点。比如:microsoft是由前缀micro和soft构成;再比如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两个单词根据它们各自所指代的意义合成;再比如英语前缀un-,dis-都包含有否定的意义,英语后缀-or,-er都包含着人的概念;还有一些英语词根都有着本身的意义,比如-cade-,包含有落下的概念,而-trans-,包含有“横过、穿过”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单词进行拆分记忆,通过词缀和词根分析和类推一个新的单词的意思,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次逻辑思维推理训练的过程。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思维训练在英语课堂上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情境,给学生以分析总结、归纳比较和演绎推理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训练经过反复地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概念教学、是非判断教学和推理教学,比如单词的拆分,文章的分段,文章主题的寻找,口语场景的即兴对话等等。通过有效地练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分析到综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训练的活动目的明确、结构清晰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就“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训练的目的,诱发学生的思考。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节外生枝、画蛇添足。比如,笔者曾遇到这样的一个课堂,在一节英语应用文(书信)写作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用归纳的方法,同时给出好几封信,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总结书信的格式,但是她却错误地放入一封特殊格式的信件放在一起去让学生总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混淆了学生的思维,找不到同一性,无法把本质的、一般的东西总结出来。杜威曾这样说:思维的价值本身不会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价值。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系统的思维训练之所以必要,其重要不仅在于避免思维不能发展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思维的错误发展。

(三)建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评价档案

科学的评价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纳入课堂和平时的学习中,及时的掌握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不断提高设计思维训练练习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作文和作业中的答案判断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水平和个体学生的差异。通过及时的记录和反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一位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猛.思维导图大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白洁.高中语文教学与逻辑思维培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肖秋芳.论逻辑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姜邱焰.逻辑推理能力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篇10

一、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必要的逻辑知识

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而这些基础知识严密的逻辑体系,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在演绎过程中的充分显示和运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介绍有关逻辑的初步知识,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领会、理解并逐步掌握这些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保证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例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概念定义的方式、概念的正确分类方法、推理与证明的规则和方法等,就可以避免和防止诸如分类的重复和遗漏、没有依据的推理证明等逻辑错误,就可以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推理证明的能力

在数学中,对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文字或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寻求证明途径、推理论证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经常反复地阐明这种思维方法,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分析与综合在证明时思考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与综合从逻辑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还有另一种含义:分析就是把思维对象分成若干部分来考察;综合就是把各部分考察的结果结合起来,形成对整体的认识.在教学中,经常地运用这种方法,阐明其思维过程,树立“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观点,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1求证mn(m2-n2)(m、n为整数)一定是3的倍数.

这道题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考察:

①若m、n有一个是3的倍数,结论成立.

②若m、n都不是3的倍数,且m,n被3除的余数相同,则3│(m-n),即3│mn(m2-n2);

③若m、n都不是3的倍数且被3除后的余数不相同,一为3k+1型,一为3k+2型(k为整数),则3│(m+n),即3│mn(m2-n2).

综合以上三个步骤的考察,即可得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抽象与概括也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在数学中,要形成概念,获得命题,建立公式和归纳法则等都需要运用它,数学中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展现这一逻辑方法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例2对于│a│(a为任意实数)的教学,可采用如下表格填空:

由上述表格中的规律概括出结论:

│a│=a(a>0)

0(a=0)

-a(a

三、加强推理与证明的严格训练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语言到板书要求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推理形式,作出示范,这对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必须教育学生养成严谨推理和证明的习惯,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在推理证明方向的困难和缺陷,并帮助他们克服改正.

再次,随时指出并纠正学生在推理论证中犯的错误.这也是进行推理和证明训练不可忽视的工作.

例3求证:1=2.

证明:假设a=b,那么a2=ab

a2-b2=ab-b2

(a+b)(a-b)=b(a-b),即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