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的教案十篇初中生物的教案十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31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应用

生物是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基础自然学科,在初中阶段,学好生物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好生物学科是极为重要的。

在现阶段,初中生物学科主要停留在教师单调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初中生物体系,增强创新意识。由于案例教学特有的优点,广大教学工作者应摒弃传统教学手段,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践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关的生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和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学会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定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呈现及问题提出

案例可以作为引入理论知识的手段,也可以在理论知识讲授后巩固基础知识。案例的呈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如利用图片、文字、音频、声音等将含有抽象理论知识的案例表达出来,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表演等多样形式与案例材料有效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蒸腾作用的内容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首先用多媒体、图片配解说等手段为学生展示实验步骤、实验情况,然后按照实验步骤将两组实验植株在阳光下放置两个小时,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叶子上套有塑料袋充满水蒸气,同时,锥形瓶中的液面明显下降,另一株则没有明显现象。随后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三、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提出后,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的问题汇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案例中传达的问题。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个人和小组的见解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处于引导者地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教案,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现象。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案例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对案例进行优质高效的阅读,是让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提问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预习,初步掌握课堂将要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抽象概念,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小组讨论体现了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团队讨论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给每一位同学讨论案例提出看法和见解的机会。讨论形式应该由教师选择,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个小组中心发言人,确保讨论效果。参与效果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无效参与主要是学生重复他人意见,无理由地赞同,或者偏离主题,没有提出有用的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有些同学只能找到表面的信息,有的同学则能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相互带动,揭示案例中的内部联系。建立起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即使学生的答案有些偏颇,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是充分运用引导手段,让学生自己反省,在错误中反思,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讨论学习。

四、案例评价总结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尚不足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客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保护其创新想法,对平时发言不积极的同学要采取鼓励手段。教师应积极面对同学的典型错误思路,给予正确评价,让学生从中受益,得到启示。教师在对案例进行评价总结,应指出学生在分析案例、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补充,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为理性层面,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案例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方式,更适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53-01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问题设置要合理,兴趣激发很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应该从问题开始。教师在“导学案”中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还要紧跟目标知识,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例如,在学习“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的时候,教师在导学案中就可以设置下列问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器官是什么?呼吸道的各器官有什么作用?肺为什么是呼吸的主要场所,这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走向知识海洋的彼岸,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一一回答出来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并且学生可以在不断地攻克难关中获得乐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安排要得当,主动思考是根本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的,经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大脑就会在不断地思考中形成生物思维。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在“导学案”中,教师都会很清晰地给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学生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维。当然,这需要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导学案”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思考起来,这是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的根本。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刚刚接触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主动探究。时间是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和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各种准备,不要因为学生思考的时间很长了可是还没有结果就打断了学生的思考,那样,学生的探究就会半途而废。导学案让学生思考起来了,可是没有时间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尽人意。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好导学案。

三、合作交流不可少,教师点拨是关键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交换思想,优势互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有时一个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很偏激,钻进“牛角尖”,在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的点拔和引导下学生就会拨正航向,学生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究,以便更快地获得问题的答案,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上设置让学生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实验环节。学生通过对馒头的细细品尝会感觉到口中有点甜,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去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先进行自主思考,当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探究,把他们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透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作出恰当的指点,这样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才会进步的更快。

四、随堂练习是必须,复习巩固是保障

在教师准备“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在进行了讲解后都会给学生对当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光学不练只会明白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的目的就是复习和巩固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在“导学案”中就可以给学生先对本章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当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了解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扩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原因主要是什么?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什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什么?等等问题,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都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练习的。“导学案”上的练习题有效地巩固了知识,而且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一个突破,所有生物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利用好导学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在自己的进步中不断地建立起来,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越来越强。高效课堂就会得以实现,生物教学质量也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久宏.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生物学习中的一笔宝贵财富[J].中学生物教学,2009.(10)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3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来看,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微观来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精心选择,并对内容进行核实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稳定课堂纪律。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但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案例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达到对知识点和该节内容的系统掌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此种方法。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也是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案例模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最终达到掌握案例所针对的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潜伏期)和乙两人小聚,并热烈地交谈,一星期后,乙的腮帮肿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如大雁南迁时,总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当发现有敌害侵犯时,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案例辩论法

当案例提出来且学生进入分析思考后,学生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辩论法让学生尽情地畅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整合学生观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以类似辩论会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争辩反驳。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鼓励优点,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如众多入侵的外来生物不仅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问题: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吗?为什么?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而反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完备的案例汇编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实践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合格的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数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汇编单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学组每个教师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备的案例库。

2.处理好具体案例学习与系统知识掌握的关系

一般来说,案例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设定的。一个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规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在对案例单一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理解消化上,发挥案例的最大教学价值。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评价一个案例的使用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标准是多样的。案例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考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过程也应关注学生在整个案例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4

情景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或协助学生以戏剧小品的形式,生动再现课文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并乐于体验,创造性地体验,才能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而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初中生生源优异,普遍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表现欲旺盛、参与活动的意识浓厚,同时也极富娱乐精神。课堂情景剧教学法就是学生能够运用且乐于运用的有效建构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情景剧,防止情景剧流于形式,让情景剧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呢?笔者结合七年级上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尝试。

2案例描述

2.1片断1

“病毒的发现”情景剧:剧中角色有伊万诺夫斯基(科学家)、农夫、助手。剧情大致如下:心急如焚的农夫拿着生病的烟叶请伊万诺夫斯基帮忙,伊万诺夫斯基看到病烟叶之后产生疑虑:“难道是由细菌引起?”于是叫助手将病烟叶捣成汁并用细菌过滤器过滤,然后注射到正常烟叶中,几天后正常烟叶生病了,伊万诺夫斯基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了吗?”最后以伊万诺夫斯基将这个问题抛给现场学生为结尾。

“病毒的发现”这一环节,教科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这个过程在病毒的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学生精彩的表演让这一环节更显丰满生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笑声足以说明情景剧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表演者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剧中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更能体会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最终以问题为结尾,又使得情景剧不仅仅是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景教学的内在意义。

2.2片断2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情景剧:剧中角色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非典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剧中将病毒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的关系比喻成衣服和身体的关系,将病毒寄生的细胞比喻成居住的房子。通过病毒三兄弟的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将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种类等知识点生动直观展现。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其中的知识联系紧密,层次清晰,但内容比较抽象。改编成情景剧之后,通过学生生动夸张的演绎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此外,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环节距离前一个情景剧大约间隔了15min,在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将要下降时再度出现情景剧,毫不费劲地将学生即将偏离的焦点拉回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从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和练习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重点。

3案例反思

从这两个情景剧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情景剧不仅让课本知识更立体生动,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3.1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是情景剧实施的关键

克伯屈指出“要给年幼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和机会,让儿童在教师明智的引导与管理之下练习发自内心地自己确立目标和选择目标,练习自己订出计划、执行计划、作出判断和评价”。编写剧本是情景剧实施的必要前提,教师和学生谁编写更合适呢?平日的师生互动已经让笔者领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虽然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景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让学生编写剧本,这样既符合新教育理念也能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具体步骤如下:(1)全班范围招编剧;(2)布置编剧熟读课本;(3)考察编剧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4)把两个情景剧的具体要求告诉编剧;(5)编剧上网查找资料并完成剧本的编写;(6)完善修改剧本。

而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则。因为初中生大多渴望被关注,但当同学都将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时,往往会感到紧张甚至不知所措。课堂情景剧的参演者一般只有寥寥几人,纵目睽睽下的表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有勇气报名的学生至少说明自信和对此事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在角色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学生们的推荐。此外,在排练时小演员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剧本更生活化,把一些时髦用语串入其中,还制作了小道具比如头饰、卡片等,靠每个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才有了最终的情景剧。

3.2教师的指导是情景剧实施的助力

克伯屈还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决定目的的选择,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教材等;此外,教师要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在剧本编写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首先,教师要选好适合编写成情景剧的内容,要构思好这一环节要体现哪些知识点。课本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或有必要改编成情景剧,情景剧要为整节课服务,比如它可以是导入部分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是用来突破重难点,而当教师确定大方向后,学生在编写剧本时目的性更明确,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善情景剧,尽可能通过排演加以点拨,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表演经历并不少,对于表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采纳表演者的合理建议,并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有时候难免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太过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点拨,避免情景剧变成闹剧。

此外,教师要给表演者充分鼓励。一方面要调动全场气氛,给表演者带来更多的表演激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尤其要照顾好表演者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肯定,避免学生因紧张等因素造成表演不当而产生负面情绪,处理不妥当很可能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3.3师生共同发展是情景剧实施的结果

克伯屈主张“教育属于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生生硬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编写剧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体验了表演的乐趣,发展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论辩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还有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从中也是受益良多。当然,不可否认辩论、情景剧表演等这些热闹的教学方法确实耗时耗力,这种“消耗”值不值得呢?确实,课改至今大量以小组讨论、两队辩论、情景表演、成果汇报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比比皆是,人们开始怀念返璞归真的课堂,而且只要是出现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总感觉在作秀。但从这次亲身尝试中笔者的感受是:这种“消耗”是值得的。具体如下:

(1)排演节目是一次很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增加彼此的感情,教师还深入了解了当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2)在编剧、排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相信经过这次磨练,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课后有的学生向教师索要表演时的录像,有的学生问什么时候还能演。相信这次愉快的经历会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美好的一页。若干年后当他们打开电脑回忆曾经青涩的表演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5

关键词:新课标案例教学法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146-01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之下,我国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全新教育教学认知观念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初中物理科目的相关在职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观察我国目前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中国传统偏向于注重理论化教学相关思想内容的影响,应对升学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最终和唯一的目的,教师也在教学课堂上更加倾向于关注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较为古板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严重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物理科目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应当与初中阶段学生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理论性科目有所区别。物理知识当中绝大多数的学习内容都来自于学生日常当中实际生活,是众多物理学研究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而总结得出的学术结论。这就说明了实验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升物理学习成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之上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教学应用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案例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当中,有其固有和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更加生动立体化的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凸显出物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生平均年龄处于14到17周岁之间,与小学生相比,其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加丰富。相关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科目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将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在初中新课标物理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初中物理杠杆力学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实际现象。引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的杠杆翘起地球的设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判断其中存在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加以对现实生活当中实际杠杆原理应用现象的举例论证,学生能够发现更多存在于自己周边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最终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物理同生物、化学等其他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综合学科相同,都以现代科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作为理论验证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案例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科目教学工作开展之中的有效应用,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在自身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实践应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营造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能够使其接触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有所用。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物理力与运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在向班级内的同学介绍有关力学相关知识内容以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动脑,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小物品或者物理力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自主开展力与运动的实验研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物理太阳能源产生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内容以后,也可以布置w生在课下制作能够收集太阳能源的电力装置。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任务的布置,学生能够在有效吸收课堂物理教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完善自身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设计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大量的实际生活现象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物理科目知识内容的这一特点,通过结合案例教学法更好的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家用电器的内部主板电路设计图纸时,就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家长应用电炒锅为学生准备饭菜的案例现象,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掌握到电能与物理内能能源转化的知识内容。在此教学案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能够通过同类列举的学习方式,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电能转化风能、电能向机械能转化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师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初中物理科目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案例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得到了缓解。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用肉眼观看到实际生活当中蕴藏着的物理现象,将物理课程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2]。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在结合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将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做出了详细论述。在结合案例教学法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之上,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新课标版教材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对帮助相关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在学生物理科目学习成绩不断飞速提升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强.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理论实践),2014,10:28-29.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教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得到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认可,并加以运用。“学案导学”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并编写学案,引导学生依据“学案”自学,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生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运用“学案导学”进行了探讨。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导学”质量

“导学”的前提是“学案”,因而“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导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优化“学案导学”的效果,必须结合物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编写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案”。“学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更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并进行质疑,要重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物理现象、自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便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并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历程的知识,包括牛顿生平的介绍、牛顿对物理学科的巨大贡献等。又如,我在教学“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时,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法拉第生平事迹介绍及对科学的巨大贡献等内容。同时,我在学案中编写了关于法拉第发明电的历史知识,介绍法拉第通过千辛万苦的漫长实验最终发明电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和编写“学案”,提高了“导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而,问题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带着疑问自学时,思维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启动。有了活跃的学习思维,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利用学案导学时,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电功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作什么?与功率相比,电功率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摩擦力”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力和增大有益摩擦力?在教学“滑轮”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定滑轮的实例吗?动滑轮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动滑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能强化“学案导学”实际效果。

三、开展合作探究,让各层次学生参与“学案导学”活动

“学案导学”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讨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初中物理“学案导学”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前后两排的4名学生分成1个学习小组,让班级内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教学“滑轮”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定滑轮或动滑轮”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定滑轮或动滑轮的小模型,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又如,在教学“力的概念”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力”。经过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归纳出力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动手开展物理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中学习和获取物理知识,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想实验方案,并自主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实验“电磁起重机的铁芯是软铁还是钢棒”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继电器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设计组装电路。又如,在教学“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时,让学生亲自试验太阳光穿过棱镜片后的七彩光带,观察太阳光变成眩目光带的现象。再如,在教学“浮力”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建国.初中物理“学案导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物理教师,2012(6).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逐渐在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打造了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即初中物理教学要在应用中展开,要以应用为主,而“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就是来对物理教学的任务来进行完成的。在物理新课程改革当中,我们既要把“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的特点给把握住,又要注意进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教学方法的理念及基本内涵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包括“一个学案和三个阶段”。“一个学案”就是把以往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预习提纲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一个“学案”,教师能不能依照教材的特点,把“一案”给灵活运用和准确把握,是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关键所在。“三个阶段”就是在一节教学内容当中可以依次分为“预习阶段,交流阶段和巩固阶段”,“预习阶段”可以在课前提前进行预习来完成。“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主要把物理教学的目标、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有机分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回旋上升来进行认识与把握,它主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来进行培养,以此来实现把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转为学生探究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的目标。

二、“一案三段”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学案编制

所谓学案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能够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意图有效体现出来,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练习的功能。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当中,学案编制是基础与关键,它主要包含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学习目标、所要学习的内容、成绩达标测试、学习汇总等。其中学案的核心部分就是“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依照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板块,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内容以及怎么去学,注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要思考哪些方面。教师要把课本知识进行题目化,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认识与理解课本知识。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要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对教材进行认识与理解。

(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中学习好的学生对贫困生进行帮助,把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小组中,教师要让学生轮流对组长或者课代表进行担任,以此来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要尽可能让各个小组平衡发展与进步,防止小组中少数学生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在小组中各个成员要平等交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把团体力量有效体现出来;教师要由以往的传授型以及主导型转变到引领者以及参与者的轨道中来,学生要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型转变到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

三、“一案三段”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一)预习形式

在初中物理“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当中,预习是前提与基础。一般来说,预习要在每个礼拜的周六和周日来进行,预习的时间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以学案的内容出发,带着问题去对课本进行阅读,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来进行预习,并把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进来,以此形成认识与理解知识、产生问题与疑惑直到深入体会与感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对学案的分类抽查进行加强,对学生与习题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批阅检查,检查完后要向学生反馈结果,避免学生应付预习活动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预习效果降低。要依照实际的教案内容来规定预习所用的时间,如果教案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预习,还要在课上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预习。

(二)交流展示

教师在课前对所要展示的任务进行分配。在分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以便形成最优的展示方案。在展示的时候要以每个小组单位,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讲解的学生来解答,如果解答不了则要在全班中展开讨论与研究,直到把问题圆满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展示的内容在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融入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奇思妙想。如果学生把内容讲错了,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如果讲的不是很完整,内容没有一定深度,教师要合理引导和点拔。

(三)巩固提升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不但要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还要在课后进行巩固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以推动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达成。教师要在课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层次多样的作业,能够与不同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典型题目进行精选,对题目的总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提升。

四、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感悟和反思

在初中物理中运用“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模式,主要把学生的自主能力、交流合作以及终身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把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当中,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这种教学法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都有了质的转变,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展示,成为物理课堂中的亮丽风景。

五、结语

“一案三段”应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学生不再被动地听,教师不再机械地讲。交流与合作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现代物理教学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靳志强.实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09)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8

关键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方案实验过程

一、合理的教学方案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进行生物课实验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身边的工具、资料,制定出操作性强、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制定教案有三种方法:一是教师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示范的步骤再自己操作;二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指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三是指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发挥每个人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一个实验方案。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生物课程的学习只有在不断地实验中才能够快速增进知识,所以,生物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生物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堂实验课,多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证明,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不断思索的过程,只有在思索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没有提出问题的学生,证明思维僵化,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只有意识到有问题存在的学生,才是主动思考的学生。面对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授课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长期的接触,慢慢改变该学生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调动该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

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利用故事、游戏、影像等趣味十足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然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长时间练习,能够使学生无论在何种形式下都会主动观察事物,然后质疑事物的合理性。

总之,在初中生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实验的主体上,让学生独自操作,老师担任指导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付勇.如何处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活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于凤娟.浅议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学设计;化学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30-001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对于农村初中较为特殊的生源情况,笔者在化学学案的设计上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农村初中化学学案的设计背景

1.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源情况

由于主城区拥有着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许多家庭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主城区接受教育,因此农村初中流失了不少尖子生。此外,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自外来流动打工者家庭,父母的文化素养良莠不齐,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作为教师,认清这一现实并对此作出针对性的措施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2.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使用情况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推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多媒体有课堂容量大、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点,却也存在着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节奏快、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缺点,相比较之下,如果能够把原本课件上的一些内容尽量整合到学案之中,那么既扩大了学案的信息量,又能够有效避免“暂时性思维断层”之类的情况发生。

二、农村初中化学学案设计的实践

在农村初中化学学案的设计上,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对一堂课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笔者主要把学案设计分为“课前导学”、“课堂探索”、“当堂反馈”等几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1.课前导学

案例1:在学习《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这一课时中,通过列出物质的分类表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物质类别,从而很自然地想到有机化合物的所属类别,并根据书本知识得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这样就能印象深刻。另外在学习食品中的有机物时通过罗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品,就能让学生联系生活想到各种食品中都富含哪些营养物质,从而为下面分类学习各种有机物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课堂探索

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因此在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衔接部分应设置“跟进练习”,使知识点得到及时巩固并查漏补缺,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

案例2: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课时时,设计如下表格探究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后,及时整理与归纳,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很深的印象。

【整理与归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试液,表现出_____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试液,表现出_____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试液,呈_____性。

3.当堂反馈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别人是无法替代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知识网络,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切入,以一种综合、开放的学生活动形式呈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3: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我们教室内的各种物质的微粒(分子或原子等)。

设计思想:在复习物质化学式的基础上进行画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物质构成的微粒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吸入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而门锁上的铁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在轻松的作图活动中,学生既回顾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存在差异,又帮助学生建立了“宏观――微观――示意图”的化学特征思维,使知识网络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

三、有关农村初中化学学案的反思与完善

1.教师观念的改变

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在“教”的环节上,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总是不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在农村初中,教师的“课堂替代”情况时而发生,“教”的比重过大,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学”这一环节,因此必须使教师在观念上形成根本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学案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不时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学案使用情况的反馈,反思不足、做出改进,将学案作为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践证明,利用学案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预习;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方便课后复习等。学案教学的开展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完善。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够以学生的“学”作为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学案的设计将会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柴勇.导学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2011(7)

[2]黄岚,王锋.例谈化学学案编制,中学化学,2011(10)

[3]刘和美.“学案导学”――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回归,中学化学,2011(11)

[4]邢淑梅.“学案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浅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2)

[5]邢入德.化学学案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3)

[6]张蓓.利用学案导学功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科学教育,2012(2)

[7]高怀山.浅议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

[8]程凯虹.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2003(4)

初中生物的教案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中生;生活化教学

物理生活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去理解物理知识,因此在物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物理知识去挑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场景,以便让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学习物理学科的意义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物理学知识,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到达提升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一、初中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将教学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针对物理课程的特点,在进行知识传授时运用生活化的授课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眼界和生活经验,还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积极的效果,从而很好的提升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目前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有两个必须。(一)新课标的推行导致必须进行物理课程生活化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很多学校为了达到所谓的“高分”和“高升学率”把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要,把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老师教学水平是否高超的标准。针对这一现象,传统的物理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都是根据考纲和试卷开展教学的,对一些非考试重点的知识往往是一笔带过。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物理的认知仅仅留在理论、概念上,学生的物理认识得不到提升。现在虽然新课标已经推行了很久,但是在部分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因此为了让物理教学能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二)从开设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必须让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课程的开设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考试科目,而是为了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我国开设物理课程的目的有以下三点:1.物理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同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物理和数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和很多探索性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有帮助;3.物理是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好物理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帮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重大,要达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必须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生之间的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认知能力越高的人学习物理的能力就越强,教师要想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手段提升物理学的教学水平,可以从一下三方面着手。(一)让教学环境贴近生活。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他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积极把教学课堂变得贴近生活,这样不仅能让教学变得轻松,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例如在进行“杠杆平衡”的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生活中买菜,运用这一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知道小贩是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让称缺斤少两的,这样既掌握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物理老师还可以多准备几把称,包括正常的称和多把不一样的问题称,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不同因素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增加学生对只是点的认识。可以说打造接近生活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掌握知识,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认识同时得到了锻炼,是一举两得教学方法。(二)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例结合。在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中,打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与之相应的案例一定要“接地气”。初中物理老师要通过“接地气”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加对物理的学习欲望,一定要避免刻意追求“高大上”而例举一些生涩难懂的案例。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惯性”时,物理老师要多运用生活的实例,比如小汽车要快速行驶中突然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人们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火车紧急刹车人的身体还要继续向前倾斜等。又比如在讲“物体液化吸热”的知识点时,可以例举冬天冰雪融化时的比下雪时更让人觉得冷,以此引出物体液化要吸热;也可以例举人类运用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很好的从固体液化吸热讲到气体遇冷液化的过程,综合性很高。因此可以说物理源于生活只要案例例举得当物理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因此要想完美的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设置生活环境和例举“接地气”的案例都非常重要。(三)增加课后作业的实践性。我们知道要想学好一门课程课后复习是相当重要的,既然物理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的的课程,那么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把物理学科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要让课后作业也生活化,让学生不觉得物理课后作业是任务的同时还能从实践中觉得学习物理很有乐趣。例如,我们在学习完“密度”的相关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一道计算妈妈金银首饰纯度的课后任务,让学生亲自测量妈妈首饰的体积、重量、查阅相关金属密度资料然后进行计算。这种课后作业灵活多变,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还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充满实践性和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一定程度的给学生减负,并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是帮助学生从知识点掌握到知识点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中的案例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案例,要想提升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作用还需要物理老师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学习。

作者:李辉单位:徐州市铜山区汉王中学

参考文献

[1]钟祖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