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十篇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十篇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25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1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在我国,经济法学界已经一致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整个法学界绝大多数人也承认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是确立的。

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不同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所调整的对象无非是以各种形态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等等。法律部门就是以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作为依据来划分一部法律属于哪个部门的。那么,一个法律部门地位的确立,必须有其特有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简称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或国家经济调节管理关系”。具体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微观规制关系,国有参与关系,对外管制关系,市场监督关系五个方面。而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法的立法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制定了一大批经济法律和法规。调整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已初具规模,为经济法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法的分类(divisionsofthelaw)是指“在任何一个已有合理的,成熟的理论和已形成内容丰富的原则和规则的法律体系中,法学家为了评注和研究的方便,总是把所有规则分成一定数量的部门和次部门,并不断寻求合适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分组”。由此可见,法的部门的确立和法的分类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形成内容丰富的原则”。民法作为一个完善和重要的法的部门,有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规范性文件体系,有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等基本原则。相对应的,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的部门,也应该有其基本原则和核心基本法。

二、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学说

明确经济法原则的含义是评判学说的前提和基础。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原理或出发点”。基于这个论述,笔者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能够全面反映它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寓存于整个经济法体系中的指导思想。首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作为其工具性的一面,是为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服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那么经济法所调整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其指导性原则也就随之变动;第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带有国别色彩的,英美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法往往着重于国家干预,而我国需要的是开放自由的市场,防止行政垄断的干预;第三,原则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若确立得过于具体化,就是属于法律规则的范畴了。

当前学术界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经济民主和经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上述学者提出的观点,有其可取的部分,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传统民法强调“私法优先”,传统行政法强调“公法优先”,而经济法则是将私法和公法放在“互为优先”的地位。这个“互为优先”反映的即是一种社会本位思想,即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兼顾;然而像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就不应该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个思想不仅仅是经济法要贯彻的,同时也是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都应坚持的,故应该将其视为宪法原则。

笔者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协调经济原则。市场管理法,如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国家对经济的调整管理,"国家之手"在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是协调本国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应该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注意客观经济条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主动灵活地发挥经济法的调节作用。

第二、效率公平原则。"效率是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公平是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顾的,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要么重效率轻公平,要么重公平轻效率。经济法的作用就在于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个阶段可以促进其中的一面,但就整体而言必须兼顾二者。

第三、利益兼顾原则。要贯彻利益兼顾原则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企业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法的任务就在于坚持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兼顾地方、企业、个人等各种利益,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经济的发展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废弃物的排放,环境保护和治理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因此,经济法必须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为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四、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意义

上述四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联系着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贯穿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全部过程,使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得到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基本原则的确立,巩固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的部门的地位,完善了经济法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抵制“大民法观念”和“经济法学说”,有力驳斥“经济法没有理论”的观点。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2

   论文关键词经济法基本原则社会整体利益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释义

   “原则”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rincipium,译为“起源、基础、准则,”按汉语的词义是指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所下定义:所谓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本真理或准则,一种构成其他规则的基础或根源的总括性原理或准则”。

   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原则是体现发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它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周作翔教授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一定范围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是具有综合性、本源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准则;周旺生教授认为,法律原则,就是体现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原则,是法的原则体系的上位阶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一切经济法规中,体现经济法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始终起指导、规范、引导作用的总括性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诸多经济法原则中更具根本性的经济法原则,它最为充分地展现着经济法主要价值并最为集中地承载着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它是经济法规则制定和实施的基准,是经济法体系内具有最强普适性的原则,是经济立法的基础,是执行经济法律法规,进行经济管理、处理经济关系的依据,对经济立法、司法和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是连接经济法宗旨与经济法具体规范的桥梁和纽带,所有的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行为都以它为基础展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有很大作用,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二、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现状和确立标准

   (一)我国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观点我国经济法学已有20余年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经济法的研究也欣欣向荣,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但是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却是各成一家,没有定论。而一个学科基本原则的确立对于促进本学科的繁荣发展有重大作用,比如,民法确立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原则,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行政法确立了“实体性和程序性方面的”原则,而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却没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确实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我国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王保树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1)经济上的公平与公正原则;(2)违法行为法定原则;(3)经济管理权限和程序法定原则。”

   第二,潘静成和刘文华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衡协调原则;(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3)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

   第三,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原则为:“注重社会总体利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

   第四,李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2)国家适度干预原则;(3)社会本位原则;(4)经济民主原则;(5)经济公平原则;(6)经济效益原则;(7)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五,张守文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调制法定原则;(2)调制适度原则;(3)调制绩效原则。”

   第六,程宝山教授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1)社会本位原则;(2)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二)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体现了经济法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笔者认为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如下标准:

   1.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经济法基本原则能够统领整个经济法,是经济法基本精神、基本价值的高度抽象,是价值观念和法律规则的汇合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总是带有滞后性,因此可以弥补经济法律法规的不足,解决经济法法规法发展滞后的问题。

   2.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体现了经济法质的特定。不同社会关系的特质决定了调整该社会关系的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特有的。经济法基本原则必须是经法所特有的,像“违法行为法定原则”、“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可以认为是所有法律部门都应具备的原则,不应认为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还有一些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着更多是我们处理社会问题的立场、原则,也不应认为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法是社会法,它是在社会化条件下,国家基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而对经济进行干预、协调、参与等进行规范和保障的法。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根本准则,以维护、实现、发展好是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出经济法社会本位法的本质特征。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有高度抽象性、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体现出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以上三点是判断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有力标准。

   三、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17、18世纪以保障个人自然权利为本位的古典自然法哲学思潮向重视社会利益为特征的社会本位法哲学思潮的转变,社会本位法哲学思潮盛行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作为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该时期——即近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多元社会。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无限制追求和对他人、社会利益的漠视导致产生垄断,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形成了集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于一体的混合经济体制,这种特定的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既尊重市场调节,又体现国家干预。

   “我们考虑任何一个法律部门,它在确定自己的调整对象的时候,都应当有一个基本出发点,或者说本位思想,正是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了一个法律部门区别另一个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经济法正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社会整体利益所追求的是一个个社会的实体,是建立在个体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所谓社会整体利益,是一个社会之中全部合法利益的有机统一。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并通过对不同利益的对比特别倾向于对弱者的保护,以形式上的不平等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通过对当前发展的合理调节与限制,保存和创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使得个体利益能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个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强调人的理性,认为在个人理性的指导下,整个人类社会最终会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经济法的理念是站在社会本位的高度追求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平衡下调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中国经济法天然以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己任,其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为其使命。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根本原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其他基本法律原则是为社会整体利益原则服务的,同时社会社会整体利益原则也是消除其他各种原则之间冲突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保障社会主要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最本质体现、最基础内容。

   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的确立,是由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决定的,明确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共利益,为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的实施起到根本的指导作用。

   (二)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是指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强调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相互不能取代。笔者认为,“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不同于“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并重”表明同样重视,同等看待,缺一不可,其强调不分主次,彼此之间不能取代:“兼顾”指的是同时照顾(两方面以上),描述的是有所选择地对另一种、另一些事物或情况加以关注,其更多地体现的是主观意识。显而易见,“并重”比“兼顾”更能突出重要性。

   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是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指导方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效率决定公平,效率的水平决定公平的程度,没有效率,充其量只是低水平的公平;另一方面,效率又来源于公平,没有公平就难以有效率,难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一定要把公平与效率统一并重地看。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把“蛋糕”尽可能地做大,并且把“蛋糕”公平合理的分配,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

   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率,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国家加强经济立法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率,而且在实现经济效率的同时不会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是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提高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有助于政府和市场积极的发挥作用。公平更多的要政府主导,效率要市场主导,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折射,政府和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只有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协调并用时,才能使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市场能调节、能调节好的,应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在市场失灵的情形和领域下,则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旨在提高效率,政府重在促进公平,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市场和政府的定位更加科学,发挥的作用更加合理。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3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20105金融(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6货币银行学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107保险(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66货币银行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2人身保险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国际贸易(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2中国对外贸易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6国际金融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88基础英语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8国际企业管理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会计(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56成本会计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4729大学语文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6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0169房地产法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22房地产评估00173房地产金融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7市场营销(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81广告学(一)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0企业定价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11饭店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0187旅游经济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203饭店服务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199中外民俗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15电子商务(专科)00890市场营销(三)00888电子商务英语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法律(专科)00242民法学00223中国法制史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244经济法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261行政法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0301行政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312政治学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86幼儿文学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09美育基础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2小学班主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0106教育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444教育政策学00012英语(一) 00031心理学00447教育行政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163管理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24义务教育(专科)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412小学班主任 09278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8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40301体育教育(专科)00485运动解剖学00429教育学(一)00487体育心理学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02秘书(专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509机关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14汉语言文学(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文学概论(一)00536古代汉语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英语(专科)00596英语阅读(二)00795综合英语(二)00597英语写作基础00794综合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303公共关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644公关礼仪00182公共关系学00647公关语言 00643公关心理学00646公共关系写作00853广告学(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407音乐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728中学音乐教学法00504艺术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7歌曲分析与写作 04729大学语文 050409美术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504艺术概论 00736中外美术史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305机电维护(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225电机与拖动基础00012英语(一) 02194工程经济02159工程力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227电器控制技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229供配电系统08060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301发电厂电气主系统02300电力系统基础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2142数据结构导论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电子技术(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8电子测量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0建筑施工(一)02387工程测量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90414畜牧兽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2773动物繁育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783家畜病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14畜牧兽医微生物学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10107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20高等数学(一)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994104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00890市场营销(三)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994105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896电子商务概论020106金融(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76国际金融00066货币银行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7金融市场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108保险(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083船舶保险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84运输保险00085再保险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86风险管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0国际贸易(本科)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00076国际金融00055企业会计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2世界市场行情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经济学(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2计量经济学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工商企业管理(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4会计(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6成本会计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市场营销(本科)00186国际商务谈判00683服务市场与营销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020210旅游管理(本科)00188旅游心理学06011旅游学概论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2旅游市场学06120旅游专业英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99中外民俗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20216电子商务(本科)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95商法(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20224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122房地产评估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00644公关礼仪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72房地产项目评估 00244经济法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570房地产营销学030106法律(本科)00230合同法00227公司法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015英语(二) 00242民法学00262法律文书写作00263外国法制史00169房地产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金融法 05680婚姻家庭法 030302行政管理(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015英语(二) 00320领导科学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22中国行政史040102学前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0幼儿园课程论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015英语(二) 00401学前比较教育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40107教育管理(本科)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1教育经济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0中国教育管理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5929外国教育管理史 040108教育学(本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51教育经济学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69教育学原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12小学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4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00015英语(二)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0125义务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有关问题说明:1、考生可持《课程合格证书》和《准考证》到主考学校报名参加实践性课程的考试。2、课程代码、使用教材以当次公布的为准。3、专业名称后加“*”的为委托考试专业。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4020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0480中国传统道德00015英语(二)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0474科学社会主义040302体育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502体育管理学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498体育统计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00501体育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5汉语言文学(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540外国文学史00536古代汉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00540外国文学史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938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 050125商务秘书(本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644公关礼仪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8021传播与广告08022秘书外事管理实务  08019理财学   050201英语(本科)00600高级英语00795综合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603英语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7旅游英语选读  050206英语教育(本科)00582语音学00795综合英语(二)00833外语教学法00603英语写作 00600高级英语00830现代语言学00838语言与文化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302广告学(多媒体技术方向)00641中外广告史00692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00181广告学(一)00015英语(二)(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055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 07334广告摄像与摄影 07072企业形象设计(CiS) 050408音乐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732简明配器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10美术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745中国画论00969色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7艺术设计(本科)  00853广告学(二) 060102历史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00766史学概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72世界近代史新体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7世界古代史专题070102数学教育(本科)02011复变函数论02009抽象代数02013初等数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18数学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002数学分析(二)070202物理教育(本科)02033数学物理方法02036量子力学02040理论力学(二)00015英语(二) 0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02039物理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36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0302化学教育(本科)02051物理化学(二)02053结构化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54中级无机化学05934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05933化学环境社会    06850分析化学070402生物教育(本科)02084组织胚胎学02081进化生物学02085细胞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88生物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2保护生物学    06445现代生物学进展070405生物技术(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705生物工程下游技术02070微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6707酶工程06859植物组织培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70702地理教育(本科)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02101区域科学原理02091地质学基础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05地理教育学02093自然地理学基础05034旅游地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54地理典型课示例08060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3高等数学(工本)02300电力系统基础00015英语(二) 02269电工原理02312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02311发电厂动力部分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023高等数学(工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7C++程序设计02333软件工程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80705电子工程(本科)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0713信息技术教育(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624数值分析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420物理(工) 06626数字逻辑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4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634-02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5

「关键词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标准、确立方法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难题(人们对于基本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正在日益深化,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在经济法理论中,基本原则问题与调整对象问题同等重要;此外,概括基本原则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实非易事,因而是一个“重要的难题”)。[1](p201)近几年来,学界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定义、确立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已作出了日益深入的研究,共识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构筑了学术交流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研究者在原则的确立标准和确立方法上各有偏好和侧重,在基本观点上见仁见智,良莠不齐,且已影响到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经济法原则或基本原则的著述已有很多,但由于诸多原因,相关成果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见的。由于基本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地位,如果概括失当,就会对理论和实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确实需要慎重对待。),因而多加深究实属必要。

为此,下面将围绕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这一问题,着重探讨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和确立方法。鉴于在确立标准上共识与歧见并存,本文对确立标准拟再作简略概括:此外,由于有关确立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方法对原则的确立恰恰至为重要,因而有必要对确立方法稍做详释。在明确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将提炼出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并略做分析和说明。

一、确立标准问题

要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先明确基本原则应符合的标准。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基本原则的确立就可能比较混乱和随意,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基础性、本原性和准则性,从而会失去其应有的指导力和准据力。由于确立标准事关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已有若干著述予以研讨,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补充和强调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法基本原则既然是“法律原则”,就应当有自己的“高度”。从定位上说,它同样应是法律规则和价值观念的汇合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原则的重要功用,就是说明详细的规则和具体制度的基本目的。对此,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在其著作《制度法论》一书中曾做过较为全面的论证。)[2](p89-90),或者说是衍生其他规则的规则。[3](p46-47)这样的定位表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又要高于(或称统领)经济法的具体规则,并且,各类具体规则作为其衍生物,不应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因此,依据适当的“高度”来定位,应当是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一个标准。

其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既然是“基本原则”,就应当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就应当能够贯穿经济法各项制度的始终,就应当在立法、执法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普遍遵行。因此,仅在经济法的某些部门法中适用的原则,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如货币发行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复式预算原则等,就不能作为整个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这种对普遍性或普适性的要求,也应当是确立基本原则的一个标准。

再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既然是“经济法”基本原则,就应当是经济法所特有的,而不应是各类部门法所通用的一般法律原则,即要体现经济法的特色和特殊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原则就一定与其他原则毫无共通之处)。据此,凡是与经济法无关的原则,或者非经济法的乃至非法律的原则,如自由放任、等价有偿、罪刑法定、保障稳定等其他领域的、不同层面的原则,无论是纯粹的经济原则、社会原则还是其他部门法上的原则,都不应列入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中。因此,强调“经济法特色”,也应是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一个标准。

确立基本原则需要有基本的标准。上述三个方面,实际上提出了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三个

基本标准,即“高度标准”、“普遍标准”和“特色标准”。高度标准强调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定位必须有其应有的“高度”,从而既可避免把经济法的宗旨或价值理念等同于基本原则,也可防止把具体规则高估为基本原则:普遍标准强调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普适性”,以免把具体的部门法原则上升为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特色原则强调经济法本身的“特色”,以免把相关的经济原则、社会原则、其他部门法的原则或整个法律共有的原则等同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对于上述三个基本标准,虽然学者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在实质上存在着共通性。(例如,对原则确定的标准问题,漆多俊、史际春、邓峰、鲁篱等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的表述实质上并无实质分歧,这说明人们对标准问题的共识正在增加,从而为原则的确定奠定了很好的认识基础。)[4](p164-168),[5](p161-164)、[6]这就有助于在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具体确立上进一步达成共识。

二、确立方法问题

要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确定相应的衡量标准,而且还要提出具体的确立方法。从理论上说,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确定。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两种方法,即系统-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结构-行为一绩效分析方法,现分述之。

(一)系统-网络分析方法

系统-网络分析方法,实际上是把相通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对于系统分析方法,人们并不陌生,且对其重要性都有深刻的认识。(系统分析方法在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著名政治学家伊斯顿等都曾经在这方面有重要研究和突出贡献。)[7]、[8]、[9]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整体分析方法、动态观察方法、级次分解方法和结构功能方法等,作为具有“广普性”的方法,对于研究经济法理论同样有重要价值。[l0]由于经济法理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因此,经济法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就应当有内在联系,通过研究经济法理论中的其他具体理论,应当有助于确定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学的发展,网络分析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这种方法其实与系统分析方法有内在关联或称同一性。在网络分析方法中,关于“嵌入性”的研究很值得注意。所谓嵌入性,实际上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一个事物要融入(或称嵌入)其他更大的背景之中。[11](p7、19、34)据此,应把经济法基本原则作为整个经济法理论网络中的一个“结”,探讨其与其他相关理论所构成的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综合运用上述的系统-网络分析方法,在研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就应当把整个经济法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中的基本原则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各个问题进行级次分解研究,这样,就可以把基本原则问题放到(嵌入)整个经济法各个理论问题所构成的网络中来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其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

事实上,作为经济法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与调整对象、特征、宗旨、体系、主体等理论,都应是“一体化”的。因为一个成熟的、系统化的理论,应是内在和谐统一、相通互证的,而不应是各不相干或相互抵触的,这对经济法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应当看到,经济法理论中的各个部分,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经济法理论,它们不仅都应归属于经济法理论的总体,而且应当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互赖且互动”,应该可以互相推导、解释和说明。因此,在应然层面上,可以透过其他经济法理论,来确立和说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例如,调整对象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法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入口。尽管有关调整对象的观点歧见依存,但人们已有一定共识,即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应包括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两者可简称为调制关系)[12],为此,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也必然要体现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然要与调控和规制有关:它应适用于对各类调制关系的调整,适用于对调制行为的规范。

从经济法的特征来看,经济法既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经济性和规制性,又具有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现代性[13],因而其基本原则的确立也要体现这些特征。从经济性的角度说,经济法基本原则应当适用于对具有经济性的经济调制行为的规范:从规制性的角度说,由于广义的规制就是调制,因而经济法基本原则应当体现出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这两个方面的调制:从现代性的角度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应体现民主和法治的基本精神,而且还应体现现代社会对效益和程序的追求,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到对基本原则的概括。

在经济法的宗旨方面,经济法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或调整的基础性目标,是要通过调控和规制,来协调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这在基本原则上也要有所“体现”。但是,依据前面谈到的确立标准,“体现”不应是重复和等同。要看到基本原则与宗旨之间的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也要看到其间的区别,这样既有助于把宗旨或目标融入基本原则之中,又能够保持基本原则的独立地位和独特性。

就经济法的体系而言,经济法体系应当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至少把它们作为经济法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是殆无异议的,因而关于基本原则的概括,应当可以涵盖这两大部分,同时,从两大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具体部门法中,应可以概括和提炼出共同性的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由于经济法的体系可以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特征等理论中推导出来,因此在各类理论之间仍能保持一致性。

就主体及其行为而论,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即调制主体的调制行为,以及调制受体的的对策行为。由于这两类行为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且调制行为至少在形式上更为主动,因此,经济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规范调制行为的法,其基本原则当然应适用于对各类调制行为的规范,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对调制受体的对策行为的调整。

基于上述经济法理论中各个主要部分的核心要点及其对基本原则的影响,可以认为,经济法理论中的各个部分,都离不开有关调控和规制的内容,“调制”或“调制行为”,作为十分重要的概念或称范畴,是贯穿于整个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一条重要线索,而经济法基本原则则与对调制行为的规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也应围绕调制或调制行为来进行,使有关基本原则的理论能够真正“嵌入”或融入其他各类理论所形成的网络之中,并与各类理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构成较为合理的经济法理论系统。

(二)结构-行为-绩效方法

结构-行为-绩效方法,作为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或理论范式,实际上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作为此类范式具体化的结构分析、行为分析、绩效分析等方法,实际上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早有应用。此外,也有学者进一步加以扩展,建立其他的新范式,如爱伦?斯密德就创立了状态一结构一绩效(SSp)范式等。)

[14]受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在经济法的部门法,特别是在反垄断法的研究中,该方法已被用于相关问题的分析:(如著名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结构-行为-绩效方法,作为导源于贝恩的一种“哈佛传统”,是对交易费用方法的重要补充。)

[15](p196)即使在总体上的经济法理论中,该方法也同样有其适用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方法一样,该方法也会有其局限性(例如,在市场规制法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上,“芝加哥学派”已经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但由于对结构、行为、绩效及其内在关联的分析,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基于对基本原则确立标准的考虑,该方法可以成为研究经济法原则的重要方法。

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法,可以具体分解为结构分析、行为分析、绩效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分析视角和路径,在许多领域都可以有其应用,但在各个领域中对于相关概念的具体理解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结构分析方法中的“结构”,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理解就不尽相同,而不同的理解又会直接影响到对行为、绩效的分析,影响到对三者关联关系的认识,因此,需要对“结构”等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通常,在经济法理论中所研究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其所影响的法律结构。例如,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的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的二元结构,决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分立和分工,也决定了政府调控和规制的等级结构,这种等级结构会影响到法律结构,并形成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二元结构,以及经济法的主体结构和权利结构等。

另外,现时的社会结构,虽然有了“第三部门”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从总体上说,由于第三部门有时可能具有政府的属性(如在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方面),而有些时候又可能具有市场主体的属性(如当其从事经营性活动的时候)[16][17],因此,可能会与其“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的单纯定性不完全一致。在其整体上未能完全独立,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在社会的主体构成上,政府与市场主体仍然是主要的单元。在第三部门无法全面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国家不仅是国家利益的主体,而且也被假定为社会公益的代表。这种社会结构,自然会影响到相关主体的法益保护,从而也会影响到经济法上的主体结构和权利结构。

上述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及其所影响的法律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主体的行为。例如经济法规范的二元结构直接对应于主体的调控行为和规制行为:经济法的主体结构和权利结构,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调制行为与市场对策行为的对立。[12]

而上述各种行为,无论是哪类主体作出的,都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因而都要强调经济绩效:同时,虽然有时也基于社会政策而强调社会效益,但实际上也是对绩效的一种考虑。对绩效的追求,对效益的强调,其实正是经济法的现代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因此,结构、行为、绩效,都是经济法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并且,由于这些内容贯穿于经济法的具体规则,因而可以成为抽象或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几个具体角度。

例如,从结构的角度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对经济法的规范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权利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而规范的形成,特别是公法性质的经济法的规范结构,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密切相关,涉及到国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因而“国民的同意”对于经济法规范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依法规范调制行为,实行“议会保留原则”或“法律保留原则”是很必要的,由此必须确立和贯彻“调制法定原则”。

此外,从行为的角度说,在国家的调制行为和市场主体的对策行为中,国家的调制行为更为重要,更具有主导地位:市场主体针对国家调制行为作出的对策行为,毕竟要以国家的调制行为为前提。因此,从整个经济法来讲,如何规范国家的调制行为,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并且,确保国家的调制行为适度,是其中的核心问题。由此就应确立和坚持“调制适度原则”。

最后,从绩效的角度来说,经济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经济性和规制性,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现代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都要求经济法的调整要实现一定的绩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的关联效益。这本身也是经济法宗旨的要求。因此,在经济法上也应当确立“调制绩效原则”。

综合上述两类确立方法,不难发现,从系统-网络方法的角度来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应围绕“调制”这一中心范畴,主要强调“调制”的内容(这也是经济法的一个“特色”):从结构-行为-绩效的方法来看,则应强调法定、适度、效益的精神,即强调调制的法定性、适度性和绩效性。由此可以确立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调制法定原则、调制适度原则和调制绩效原则。

三、对三项基本原则的简要解析

上述三项基本原则,与前述的三项确立标准是相合的。从高度标准来看,这三项基本原则既能体现经济法的宗旨,但又不是其简单重复:既是来源于具体的规则,又超越于各类具体规则之上。从普遍标准来看,它们并非仅适用于经济法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法的原则,而是可以通用于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从特色标准来看,它们既不是简单地照搬其他部门法的原则,也不是直接借用非法律的原则(如经济原则),而是结合经济法自身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特征,作出的进一步概括。由于未发现关于上述三项原则的综合概括,故有必要对其略做解析如下:

(一)调制法定原则

依据调制法定原则,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都要由法律来加以规定,只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行政法规来加以规定。这一原则在形式上是“议会保留”或“法律保留”原则的体现,是议会与政府在调制权分配上的一种均衡,但在实质上,其主要目标则是力图保障调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保障市场主体或第三部门的财产权等重要权利,保障法律的被遵从和实效。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调制法定原则可以覆盖整个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领域。

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调制法定原则尤其要求“调控权法定”。因为法律通过调控权的界定,就可以明确调控主体、调控手段、调控力度等一系列问题。(在研析宏观调控权的过程中,我曾提出过调控权法定原则,并认为在宏观调控法的部门法中,应分别针对预算、税收、货币、计划等各类法律化的经济手段,相应确定一系列“法定原则”。)[18]为此,在宏观调控法领域已经或应当确立预算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国债法定原则、货币法定原则、计划法定原则等。由于宏观调控领域所涉及的事项,都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因而国家权力机关在总体上行使专属立法权是很必要的。

例如,国家计划和中央预算,都由国家立法机关来审批决定,这本身就是在贯彻“议会保留”原则,是“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又如,一国货币的法律地位、主要的货币政策或金融制度等,都应由法律加以规定,或由权力机关予以批准,这也是法定原则的体现:至于“税收法定”,则在学界和实务界已几成共识[19],并体现在《立法法》等法律文本中。

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调制法定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如同调控权一样,对于规制权的内容、形式、行使主体等也需要作出明确界定,这对于确保有效规制十分重要。此外,从不同主体的权利保护来看,对竞争权中的垄断权与正当竞争权,以及与竞争权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的规定,都需要坚持“法定原则”。例如,在反垄断法方面,对垄断的标准要在法律上作出界定,以明确哪些垄断为法律所不容,哪些主体可以享有垄断权: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适用除外、执法机构等,也都需要“法定”。由此使“法定原则”得以贯穿于整个经济法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原则。事实上,“法定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经济法的专门立法的发展。

(二)调制适度原则

调制适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制行为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和规制的需要与可能,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调制适度原则体现了经济法的经济性和规制性的特征,它与调制法定原则密切相关(德国学者里特勒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魏玛宪法》第151条,即人类生活秩序必须符合旨在保障人类尊严生存的正义原则。其实,该学者所说的“正义原则‘,,需要具体体现为经济法上的调制法定原则和调制适度原则,并且,这两项原则存在着内在的关联。)[20](p24),包括调控适度和规制适度两个方面。

调控适度,要求调控权的行使、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性规范的周期变易等,都要适度。适度就是要“合规律”,就是要把对国民财产权的“合法侵害”降至最低,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市场主体的对策行为,等等。调制适度强调,无论对于鼓励促进抑或限制禁止,都要“适中”,不过分,尽量“止于至善”或力争“最优”:而其中的“度”,则需要通过“法定”来体现,它与人类或立法者的认识水平直接相关。

规制适度,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例如,对于垄断的规制,涉及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利益平衡: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既涉及正当竞争者权利的有效保护,也涉及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的均衡保护。这些方面,都要求在总体上进行适度规制,否则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总体福利。(例如,美国“微软公司案”在处理上的变化,就是规制适度原则的重要佐证和体现。在综合权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微软公司虽被认为构成“反竞争行为”,但却可以免遭被“肢解”的厄运。而这种“均衡状态”的形成,则既有规范竞争秩序,保护竞争者利益的考虑,也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

要实现调制适度,就必须注意总体上的平衡。衡量调制是否适度,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平衡,包括经济指标的平衡、社会分配的公平,特别是法律对各类主体法益保护的均衡,等等。要实现平衡或均衡,就要注意协调,尤其是各类调制手段之间的协调,或相关调制制度之间的协调。因此,适度是与平衡协调直接相关的。这样的调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宗旨。

此外,调制适度原则也可与诚实信用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相兼容。在调制中强调诚信,实际上是更为重视实质正义,这也是调制适度原则的应有之义:同时,强调情势变更少因时而化“或”与时俱进“,正是调控应有的精神。因此,统一适用于公法和私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同样也可以渗透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中。

(三)调制绩效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法调整的重要目标,因而追求调制的效果或称绩效,追求总量的平衡和社会总体福利的增长,在经济法领域也会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和原则。这与调制法定原则和调制适度原则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经济法具有经济性的特征,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是其主要目标。无论是对经济性的追求,还是解决各类经济问题的直接目的,都要求考虑经济效益。此外,由于经济法具有突出的政策性,它要“嵌入”现代社会规则的网络之中,因而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性,甚至也有学者认为经济法就应归属于“社会法”(近几年来,一直有学者强调经济法的社会法本质或属性,但也有一些学者从部门法理论的角度反对该观点。对这些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会对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1],经济法存在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等等。不管对上述观点是否仍有歧见,但对于经济法要考虑社会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要强调社会效益,已经很少存疑。由于无论追求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对调制绩效的要求,并且要贯穿于经济法的宗旨、原则和各类具体规则之中,因此,调制绩效原则也可以成为一项基本原则。

在现实的世界中,非均衡和失调问题普遍存在。要实现调制的绩效,同样离不开平衡协调。而平衡协调,无论是作为一种调制手段,还是作为一种调制目标,都需要有微观基础,包括个体意义上的经济法主体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性调整等。平衡协调,作为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的调制,更能体现出新兴的经济法的“高级法”特点。

总之,从形式上看,在上述三项基本原则中,调制法定原则更强调内容法定和程序法定,调制适度原则更强调符合规律和公平有效,调制绩效原则更强调调整目标和平衡协调,而实质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其中,调制法定是调制适度和调制绩效的基础,能否适度,以及能否实现绩效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定”的状态,取决于法治的程度:调制适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调制法定”的展开,它在执法层面更有意义,是调制绩效得以实现的手段:而无论是调制法定,还是调制适度,都是为了实现调制绩效的总体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实现经济法的宗旨和价值。

进而言之,从法律意义上说,调制法定原则,体现了依法规范调制行为的必要性,它力图给调制行为设定法制轨道和法制边界:调制适度原则,体现了对调制手段、措施、力度等方面的要求:而调制绩效原则,则要以上述两类原则的贯彻为前提,它是对经济法调整目标的原则体现。

四、结论

由于经济法的产生较为晚近,人们认识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对其基本原则的概括,始终未尽一致,相关研究虽已有诸多成果,但问题仍然纷繁。前面提出的基本原则的三项确立标准、两种确立方法,以及由此确立的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本文只是试图在一定的确立标准和确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提炼,并力图使其更简明,更有法律性和经济法特色,更能在经济法领域具有普遍意义,更能体现出各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有助于整个经济法理论系统的完善。

应当承认,概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决非易事,而且随着对经济法认识的深化,特别是随着对经济法的部门法研究的深入,相关的概括也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在对经济法理论的系统理解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原则的概括就应是相对稳定的,这对于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重要。此外,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不仅需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而且还需要从具体制度的角度,以及制度实践的角度进行验证,这样才可能确立较为公认的经济法基本原则,并使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注释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美〕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3](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m]李琼英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5]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6]鲁篱。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新论[J].现代法学,2000,(5)。

[7]〔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等,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8]〔美〕玛格丽特·波洛玛,当代社会学理论[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9]〔美〕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幼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0]张守文,经济法系统的系统分析[a],杨紫烜,经济法研究:第二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张守文,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5)。

[13]张守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J],中国法学,2000,(5)。

[14]〔美〕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m].黄祖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

[15]〔美〕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6]张守文,略论对“第三部门”的税法规制[J],法学评论,2000,(6)。

[17]张守文,“内部市场”及其税法规制[J],现代法学,2001,(1)。

[18]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

[19]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J],法学研究,1996,(6)。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6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

在中国,经济法学在1979年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实行而产生的。在20年来的学说争论和法治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法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理论界相当普遍地承认了经济法是一个独立而且重要的法的部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体系渊源、地位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来讨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在我国,经济法学界已经一致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整个法学界绝大多数人也承认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是确立的。

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不同法律规范的总和”。①法律所调整的对象无非是以各种形态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等等。法律部门就是以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作为依据来划分一部法律属于哪个部门的。那么,一个法律部门地位的确立,必须有其特有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简称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或国家经济调节管理关系”。②具体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微观规制关系,国有参与关系,对外管制关系,市场监督关系五个方面。③而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法的立法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制定了一大批经济法律和法规。调整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已初具规模,为经济法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法的分类(divisionsofthelaw)是指“在任何一个已有合理的,成熟的理论和已形成内容丰富的原则和规则的法律体系中,法学家为了评注和研究的方便,总是把所有规则分成一定数量的部门和次部门,并不断寻求合适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分组”。④由此可见,法的部门的确立和法的分类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形成内容丰富的原则”。民法作为一个完善和重要的法的部门,有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规范性文件体系,有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等基本原则。相对应的,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的部门,也应该有其基本原则和核心基本法。

二、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学说

明确经济法原则的含义是评判学说的前提和基础。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原理或出发点”。⑤基于这个论述,笔者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能够全面反映它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寓存于整个经济法体系中的指导思想。首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作为其工具性的一面,是为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服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主权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那么经济法所调整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其指导性原则也就随之变动;第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带有国别色彩的,英美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法往往着重于国家干预,而我国需要的是开放自由的市场,防止行政垄断的干预;第三,原则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若确立得过于具体化,就是属于法律规则的范畴了。

当前学术界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⑥: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经济民主和经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上述学者提出的观点,有其可取的部分,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传统民法强调“私法优先”,传统行政法强调“公法优先”,而经济法则是将私法和公法放在“互为优先”的地位。这个“互为优先”反映的即是一种社会本位思想,即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兼顾;然而像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就不应该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个思想不仅仅是经济法要贯彻的,同时也是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都应坚持的,故应该将其视为宪法原则。

笔者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协调经济原则。市场管理法,如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国家对经济的调整管理,“国家之手”在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是协调本国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应该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注意客观经济条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主动灵活地发挥经济法的调节作用。

第二、效率公平原则。“效率是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公平是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顾的,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要么重效率轻公平,要么重公平轻效率。经济法的作用就在于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个阶段可以促进其中的一面,但就整体而言必须兼顾二者。

第三、利益兼顾原则。要贯彻利益兼顾原则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企业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⑧经济法的任务就在于坚持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兼顾地方、企业、个人等各种利益,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经济的发展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废弃物的排放,环境保护和治理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因此,经济法必须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为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四、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意义

上述四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联系着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贯穿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全部过程,使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得到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基本原则的确立,巩固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的部门的地位,完善了经济法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抵制“大民法观念”和“经济法学说”,有力驳斥“经济法没有理论”的观点。

其次,在实务上,原则的确立为经济法规则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对新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经济法律具体条文亦有指导意义。经济法原则可以作为未被法条规定的疑难经济案件的断案依据和审判依据,并且为制定《经济法纲要》指出立法方向。

经济法学界、整个法学界,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会因基本原则的确立而受益。

注释:

①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8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第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顾功耘、刘哲昕著《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载《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和前瞻——2000年全国经济法学理论研讨会论文精选》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④[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第264页,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编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⑤同注①第74页

⑥主要参考刘隆亨著《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肖平主编《中国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7

【关键词】经济法/基本原则/干预/竞争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对经济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注:学者们对此有许多表述,可参见邱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学者们对此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故而颇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注:应当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探讨首先应当取决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但这又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限于篇幅,笔者不拟在此予以探讨。在本文中,笔者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主要依从李昌麒先生对经济法的表述。可参见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4-214页。)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经济法的相关范畴

按照《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LawDiCtionaRY)的定义,所谓原则,是指“法律的基本真理或准则,一种构成其他规则的基础或根源的总括性原理或准则。”据此,我们不难推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即是指贯穿于经济法实践运作全过程之中,作为经济法规则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原理。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要素:(1)普遍性,即经济法基本原则必须贯穿于经济法的全部实践过程,能够指导经济立法,规制经济执法和司法,并保障和促进经济守法;(2)法律性,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其法律性反映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具有规范性的内容,换言之,即应具有体现经济法权力(利)义务运作之特性或要求的内涵;另一方面,法律性体现在其可以作为执法和适法之依据。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具有直接的法律意义,即任何违反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行为,均会导致一种直接的法律后果,其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不会导致上述法律后果的原则,不应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经济法特性,经济法基本原则应是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等一般性法律原则便不应成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鲜明地反映经济法这一部门法独具之特色。

经济法基本原则不同于经济法价值,法律价值是指”在人(主体)与法(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1]经济法价值,即是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调整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方向。经济法基本原则不同于经济法价值,主要体现于:其一,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规则所欲实现或达致的目标,而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则的规则或基础,其反映着经济法的价值。按麦考密克的理解,“法律原则即是规则和价值观念的汇合点”。[2]其二,经济法价值体现和昭示了经济法的内在精神和宗旨,相较于经济法基本原则,其更为抽象和一般。

经济法基本原则与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也有别,所谓经济法的调整方法是指“由国家规定的可以以某种合理方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法”。[3]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强调干预经济的手段或方法之合理性,而经济法基本原则则与之不然,其着眼于对经济法具体规则的一种概括或总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经济法具体规则的一种“实践纲领”。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概况及其反思

国内学者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揭示,目前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原则说”,[4]该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维护社会总体效益,兼顾各方经济利益。

2.“二原则说”,[5]该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二,一是计划原则,二是反垄断原则。

3.“三原则说”,[6]依该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以及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4.“七原则说”[7]按照该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七个原则,即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综观上述诸说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及论证,笔者以为,大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缺失,这主要反映于:

1.将非法律的原则表述为一种法律原则,如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资源优化配置是指资源在生产和再生产各个环节上最有效的流动和利用,其并未反映权利义务运作之要求或特点,严格讲,将之作为一项法律原则纳入经济法范畴,难谓允当。

2.将法律的一般性原则表述为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如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依史际春、邓峰先生的观点,“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主要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主导之经济活动主体所附的权利(力)、利益、义务和职责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8]但是,在我看来,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固然是经济法应当确立的一项准则,但其并未反映或体现经济法之特质,将其纳入其他部门法之界域,如行政法,同样也言之有据。

3.将经济法部门法的原则错位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邱本先生的“计划原则”或“反垄断原则”。虽然经济法基本原则取决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但即使就邱本先生所主张的经济法体系包括计划法和反垄断法[9]两部分的观点来看,计划原则与反垄断原则也仅仅是经济法部门法之原则,而无法函盖经济法之全部和整体。

4.将经济法价值作为经济法原则。正如前述,经济法价值与经济法基本原则是迥然有别的,但在李先生之诸原则中,如经济民主、经济公平、经济效益等,笔者以为,将其纳入经济法价值范畴,颇为恰切,但如果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则难以契合作为原则本身的内质和要求。

5.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作为经济法原则,如史际春、邓峰先生所主张的“平衡协调原则”。在他们看来,“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10]从其表述中,不难看出平衡协调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在我看来,史先生等将其纳入经济法基本原则,有所不妥。这一是因为在法的一般意义上,法律原本就是利益之调节器,正如博登海默所指出的那样,“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乃是调整和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11]耶林也同样指出:“法律的目标是在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之间形成一种平衡。”[12]因而,平衡协调各种关系和利益,不仅经济法使然,其他部门法亦同样如此。民法对民事主体相互利益关系之衡平,行政法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利益之调整均概莫能外;其二,平衡协调就其本质而言,作为一项调整方法更为恰切,纳入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范畴未免有方圆木凿之嫌。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之界说

根据经济法基本原则之构成要素,并在总结和反思我国既往经济法基本原则诸学说之基础上,笔者以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二,一是适当干预原则,二是合理竞争原则。

(一)适当干预原则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伴随“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而得以产生的。19世纪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空前财富的同时,也导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弊害,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垄断问题、产品质量、消费者利益保护以及劳动者保护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仅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无法有效并根本上得以解决的,于是乎,国家便伸出其“有形之手”,借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有效干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如战后德国经济的复兴,30年代罗斯福新政等。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干预效应,国家便进一步强化其对经济之干预,“有形之手”无微不至地关怀着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和角落,这在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但适得其反,各国社会经济并未因此而欣欣向荣,相反的是西方国家于60年代出现了经济的“滞胀”,而前苏联、中国的经济却依然处于“短缺经济”(科尔内语)状态,这些都引发了各国政府对国家干预的深度思考,从而导致“适当干预”理论和政策的出台,并逐渐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导性思想和方略。

适当干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原则,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域决定了适当干预原则应当成为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虽然学界目前对经济法调整对象尚未形成共识,但大都认为经济法主要是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由此不难认为适当干预原则正回应和反映了经济法各项规则的本质特征,其成为经济法之基本原则顺理成章。另一方面,经济法所体现的国家干预,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生活之介入要回归到既往计划经济“大而全”的时代,也并不是强调国家干预至上性,相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干预,只能是一种在充分尊重私权基础之上的范围有限的国家干预,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能从属于市场的自由调节。现代经济法亦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建构了自身的规则体系和理论框架,因而将适当干预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凸显了现代化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本质要求。

所谓适当干预,是指国家或经济自治团体应当在充分尊重经济自主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一种有效但又合理谨慎的干预。其作为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确切内涵有二,即正当干预和谨慎干预。

1.正当干预正当干预是指国家或经济自治团体对社会经济主体及经济活动之干预必须仰赖于法律之规定,不得与之相抵触,也不得在法律并无授权的情形下擅自干预。为此,必须做到:首先,干预权力拥有者权力之取得必须来源于法律之规定;譬如,税收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公平。但税收作为国家干预权的重要内容,却不得任意行使,按照税收法律主义的要求,税收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规定,非经法律明文规定,国家不得开征新税种。因而,国家在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时,必须做到干预有据;其二,正当干预要求国家的干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之程序。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重实体、轻程序的国度,“中国的反程序化倾向仍然十分有力。立法上意欲简化程序,实务中试图松驰程序的现象屡见不鲜”。[13]但现代化经济法十分关注程序的法治化建设,强调国家干预之程序化运作。因为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才能在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便于决策之执行。亦正因如此,国家在进行干预时,必须严格程序的构造及其实践运作。

2.谨慎干预谨慎干预是指国家或经济自治团体在进行干预时应当谨慎从事,符合市场机制自身的运作规律,不可因干预而压制了市场经济主体之经济自主性与创造性。具体讲,这主要是指:

(1)国家干预不可取代市场的自发调节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性力量。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及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体制,因而它十分强调经济主体之自主性。而国家干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外部力量,是基于市场失灵、社会公平等因素而介入市场的,但这种介入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并具有明显的人为因素的干预,其“有形之手”的运作必然会有一定程度上损伤“无形之手”的运作绩效。因而,国家干预尽管必要,但也应当小心从事,谨慎动作,切不可擅自扩大干预之界域并取代市场成为资源配置之基础性手段。

(2)国家干预在面临自由裁量权之行使时应当合乎权力运作之内在要求。面对日趋复杂、亦易不居的现代经济社会,赋予执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业已成为现实的客观需要和不争事实,“那种认为自由裁量权与法不相容的观点在今天是不能被接受的”。[14]但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并不意味着权力拥有者的为所欲为,“自由裁量权,如果没有行使这种权力的标准,便是对专制的认可”。[15]因而在本质上,“自由裁量权是一种明辨真与假、对与错的艺术和判断力,而不以他们的个人意愿和私人感情为转移”。[16]为此,国家在进行干预时,经济法应当为国家干预自由裁量权之行使建构一种限制性的规则框架,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合乎正当目的,与授权法精神及内容相一致,并严格遵循既定程序。

(3)谨慎干预要求国家干预不可压制经济主体之自主性与创造性。市场之所以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根本因由则在于其借助利益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国家在进行干预时,切不可压制市场经济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值得指出的是,市场失灵固然存在,政府失效也屡见不鲜,切不可秉持一种干预万能的思想,将政府干预作为市场失灵的必然推论和结果,从而将国家干预回归到计划经济的父爱时代,进而高度压制和抹杀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自主性与创造性。

适当干预作为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全过程。在立法上强调适当干预,就是要在规则的制定上尽量衡平国家和市场二者的位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功效,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而在执法、司法中体现适当干预原则,则是要求国家在进行干预时,应当谨慎从事,准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并保障权力行使的合规性与合目的性,进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市场经济主体之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合理竞争原则

竞争是人类文明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市场机制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功能的基本要件。产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竞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消费者和全社会引致空前的财富和极大的福利。但是,竞争并不意味着一种纯粹的自由放任,正如经济学家穆勒所指出的那样:“就租金、利息、工资和价格而言,它们由竞争决定,由此要制定法律,假如竞争是它们的唯一调节者和订立概括性的法制,就要根据它们所受到的调节而设计科学性的条款。”[17]因而,以维护市场机制有效运转为重点的经济法便应当将竞争的合理运行纳入自己的调控范围,藉以充分发挥竞争之积极功效,抑制甚而消灭其消极作用,即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经济法所维护的竞争是建立在合理竞争原则基础之上的,其旨在实现竞争的有序、有效,这亦是合理竞争原则的基本内涵和体现。

1.有序竞争竞争并非自由放任之同义语,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即要实现竞争之秩序化。秩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秩序,人类便将进入一种混沌无序状态,每个人都无法对明天的生活作出一种确定性安排,人身财产安全也无从维系,即步入霍布斯所言的“丛林时代”。因而,“秩序作为一种与法律永恒伴随的基本价值”,[18]应当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的竞争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在经济法中欲促成竞争之有序化,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竞争规则,防范各种各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假冒伪劣行为,低价倾销行为等,并抑制或阻却各种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活动的介入和渗透。譬如,市场竞争的实质应当是各种商品内在要素的比试,如价格的竞争、质量的竞争、服务的竞争等,但是,行政垄断却将权力因素切入至市场竞争中,并使竞争结果不是取决于商品内在要素的优劣,而是商品以外的其他因素。不言自明,这种垄断行为显然背逆了竞争之内在法则和要求,并严重侵损了竞争的有序化运作。

2.有效竞争有效竞争是经济法的合理竞争原则以及建构其上的具体规则和运作结果及表现。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的不断深化,竞争规则所希冀达致的目标模式也历经曲折,学者们众说纷绘,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由竞争模式、完全竞争模式、垄断竞争模式以及有效竞争模式。而有效竞争模式是当前影响最大的竞争规则模式。

有效竞争是克拉克(CLaRK)为克服“马歇尔困境”(注:“马歇尔困境”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在他看来,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参见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59-328页。)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19]有效竞争理论后又经过其他经济学家,如哈佛大学教授梅来,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SoSniCK)的努力和完善,更日趋成熟,目前业已成为大多数国家主导性的竞争体制。

欲达致有效竞争的市场模式,经济法就必须借助合理的竞争规则来予以构筑和保障。如经济法必须反对对进入和流动所存在的人为限制,竞争者必须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此外,对于厂商之间的相互勾结行为,如卡特尔协议,经济法也应当坚决予以取缔。

四、结语

适当干预原则、合理竞争原则是经济法的两大基本原则。首先,它们反映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本质要求;其次,二原则科学地概括了经济法具体规则的内在连结和精神,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法中价值与具体规则的汇合和融通。最后,适当干预与合理竞争原则业已为我国大量经济法规所昭示,凸显了公权和私权的有机统一,准确地揭示了经济法基本原则之特质。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54.

[2][英]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周叶谦译.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90.

[3]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36.

[4]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4.

[5]邱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4).22-28.

[6]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64.

[7]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22-223.

[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69.

[9]邱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5).21-27.

[10]同[8]165.

[11][12][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厦出版社,1987.383、104.

[13]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1).1-46.

[14][英]威廉·韦德,徐炳译.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53.

[15]同[11],352.

[16]伯纳德·施瓦茨.徐炳译.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568.

[17][美]哈罗德·德姆塞茨.陈郁译.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m].上海三联书店,1992.1.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8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 物流管理(0202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物流英语(0536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电子商务(020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市场营销(三)(00890)

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1) 电子商务英语(0088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工商企业管理(0202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020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市场营销(02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企业定价(0018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法律(0301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民法学(00242)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00244)

律师(03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监所管理(03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警察管理学(00241) 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

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行政管理(030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政治学概论(00312)

公安管理(030403) 保卫学(00359)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管理学(00356) 刑事侦查学(00358)

餐饮管理(0201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餐饮业法规(00977)

餐饮服务(009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烹饪工艺学(二)(00978) 学前教育(04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教育(04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美育基础(00409)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汉语言文学(0501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秘书学(050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秘书学概论(00345)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机关管理(00509)

英语(05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95)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综合英语(一)(00794)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机械制造(0223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工程力学(一)(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础(02232) 计算机及应用(08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计算机原理(02384)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房屋建筑工程(0808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建筑施工(一)(02400) 工程测量(02387)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护理学(10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心理健康教育(0401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

教育学(一)(00429)

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 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艺术设计(0504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设计概论(00688)

设计美学(0402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构成基础理论(10899) 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10900) 服装设计(05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服装美学(05336) 中国服装史(108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服装材料学(03908) 旅游管理(0202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饭店客房管理(08641) 饭店餐饮管理(00201)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游公共关系(0617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旅游经济学(00187)

会计电算化(0202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06130)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中药(1008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中药炮制学(03042) 药用植物学(03037)

中药化学(03038)

中药药剂学(0304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药鉴定学(03040) 日语(0502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日语写作基础(07128) 日语阅读(二)(00844) 大学语文(04729)

商务日语(0604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基础日语(二)(00606) 移动商务技术(08078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广告学(一)(00181) 英语(一)(0001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嵌入式技术(0807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英语(一)(00012)

本科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金融(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经济思想史(0014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会计(02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市场营销(020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财务管理(002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高级财务管理(00207)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律师(03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0993) 证据法学(00229)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法律(03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 婚姻家庭法(056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监所管理(0301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察学(0093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行政管理学(03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公安管理(030401)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公安行政诉讼(00860)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餐饮管理(0201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 餐饮美学(009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电子商务(0202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商法(二)(009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906) 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 教育学(04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教育学原理(0046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秘书学(0501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史(00540)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现代语言学(00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新闻学(0503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报纸编辑(00655) 新闻摄影(00659)

新闻采访写作(00654)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劳动和社会保障

(0202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 英语(二)(00015)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物流管理(020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

(0803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5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 英语(二)(00015)

电工学(二)(10892)

工业工程(0822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设施规划与设计(02648)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

物理(工)(00420)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C++程序设计(047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软件工程(02333)

计算机网络(080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网络工程(04749)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

计算机信息管理

(082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软件开发工具(031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C++程序设计(04737)

英语(二)(00015)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

计算机通信工程

(080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 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

物理(工)(00420) 建筑工程(0808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

流体力学(03347)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04)

建筑结构试验(024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02198) 英语(二)(00015)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物理(工)(00420)

护理学(10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护理管理学(030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卫生管理学(02870)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康复护理学(04436)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0906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林学概论(03162)

森林培育学(02752) 水土保持学(03231)

森林生态学(0274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03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林业生态工程学(03233) 英语(二)(00015)

森林保护学(03227)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03235) 数学教育(0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初等数论(02013)

拓扑学(10857)

中学数学研究(108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02012)

物理教育(07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物理方法(0203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理论力学(二)(02040) 模拟电路(047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数字电路(02344)

化学教育(07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与环境保护(06443) 化工基础(02058)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物理化学(二)(02051) 政治教育(0402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一)(10861)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美学与美育(06039)

历史教育(06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文化史(10865)

历史教育学(00775) 史学理论与方法(007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5032)

地理教育(07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经济地理(10870)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地貌学(108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世界自然地理(10872)

体育教育(04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游戏(00499) 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10874) 体育管理学(005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生物教育(0704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态学(10875) 生物教育学(02088)

分子生物学(020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英语教育(050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10877) 语言与文化(008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日语(05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写作(06042) 高级日语(二)(006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日本文学选读(00612) 英语(一)(00012)

心理健康教育

(0401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治疗(一)(05624)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职业辅导(05627) 团体咨询(056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社会心理学(二)(02047)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艺术设计(0504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艺)(05033)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旅游法学(10881)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旅游地理学(05034)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

广告学(05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广告媒体分析(00637)

广告设计基础(00850) 创新思维学(0866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广告学(二)(00853) 英语(二)(00015)

广告策划(00634) 调查与分析(0201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对外汉语(0501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一)(01208) 中国古代文学(二)(01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对外汉语教学法(01210) 英语(二)(00015)

英美概况(01212)

语言学概论(00541)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0164)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公共关系学(00182)

薪酬管理(06091)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培训管理(01214) 软件工程(0807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数据库技术(0716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2328)

软件项目管理(07029) 英语(二)(00015)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07167)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软件工程(02333) 移动商务技术

(0807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嵌入式技术(08078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9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科学的教育课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高校学生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理论教学方式来奠定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理论课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特点和文化素质,推动高校学生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特点,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和学习。最终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革命历史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正确、科学的指导作用。另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马克思主义立场、世界观、价值观等的主要理论表达。同时涉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潮的关系研究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得是高校教育者对青年学生展开关于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指导规范,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采用一定的层次性和计划性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教育目标,从而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新时期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时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革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侧重创新思路的教育;二是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点;三是构建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责任感;四是以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五是完善自我网络道德素养;六是构建法律思维实现法制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在于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需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能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的侵蚀。

2.符合建设师生共同思想的需要

共同思想是事物价值尺度的标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构建师生的共同思想和共同理想,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发展,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师生拥有一样的理想目标,坚持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3.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社会深入发展,要求高校学生拥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能力的提高,培养自我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从而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坚定的素质后盾。

4.符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要求。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培育,在新时期中以创新探究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可持续发展思维等的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标准为主要目的。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先进的经济政治理论、科学的哲学观点和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从而对高校学生发挥正确的人生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理论思想,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规律,进行优化升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思想为指导,发展高校学生改革创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以“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的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筹兼顾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投身于社会事物的改革创新。三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学生形成“矛盾”观点看待社会,在解决问题时正确看待问题,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思想,引领高校学生养成改革创新思维,把握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学生在当前社会发展历程中,实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点,抛弃阶级革命。

(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力量源泉,推动高校学生团结合作关系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强调历史的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同时强调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在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因而在高校学生在唯物历史观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抛弃英雄主义,实现师生、生生等的团结合作关系,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改革活动。另外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能够引导高校开展历史精神宣讲会,运用长征精神、抗震精神、抗洪精神等来引导高校学生养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构建维系整个社会精神的基础,使高校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丰富高校的文化氛围,增加高校文化生活等的创造活力,鼓励高校学生展开积极的社会活动,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思想为发展方向,引领高校学生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同时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为发展方向,能够引领高校学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生拥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新年,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观点。因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观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高校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点为发展方面,创新改革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以生态循环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建立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解放心思、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具体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要求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问题,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点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以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点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参与到民主活动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体系。当前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长久性、社会共同思想的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时期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推动高校学生能够养成唯物辨证观、唯物历史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待问题,推动高校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点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推动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学习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朝着中级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张文富,屈彩霞.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5]李玲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D].中北大学,2014年.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篇10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经济学基础是对大学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分析取舍、优化整合的一门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经管类专业普遍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程。学习经济学基础,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所生活的世界为什么有些商品能够降价促销,有些商品越贵买的人越多;为什么社会有贫富之别,如何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等等,这些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能使学生更加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懂得如何分配收入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如何衡量决策的机会成本,选择什么行业创业;三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经济素养,用经济眼光看待问题,如为什么政府要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干预,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最有效办法是什么,银行降息为什么能刺激经济发展,等等。可见,经济学原理的运用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经济学,就象为学生打开了观察经济社会的窗口,让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更深刻地感悟经济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将来做什么,他都将从这门学科中受益。

二、经济学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虽然学习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在经济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感觉晦涩难懂、实际应用价值不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的原因

经济学基础是从高等教育中西方经济学衍生而来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抽象、深奥、繁杂。此课程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等方面阐释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造成初学者消化困难。此课程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在逻辑性强,环环相扣、内容抽象,对于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前提假设非常多,对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学派因为假设不同而观点、结论不同,甚至相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尽管很多人也认识到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但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初学者在学习时难以深入进去,从而容易丧失兴趣。

(二)教师教学上的不足

首先体现在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把握不足。许多老师直接按照大学本科教育中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来开展教学,理论讲得太多太深,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强,目前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缺少沟通和互动,对学生掌握的情况难以把握,也调动不起课堂气氛。

(三)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而且学习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较为欠缺,容易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动力。二是急功近利思想较重。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高职生认为高职毕业只要会动手、会操作就行了,没有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一开始对经济学基础这种理论课的学习便缺乏主动性。

(四)教材、教学计划安排的限制

经济学基础在国内还属于年轻学科,国内成熟的与高职教育吻合的经济学教材尚在开发当中,来源于生活实践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案例素材在教材中很少见,客观上给课程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受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的限制,教学课时数较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而且经济学基础课程通常安排在入校后第一学年,学生刚刚经过中学埋头苦读阶段,对现实经济活动缺乏感性认识,对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对许多内容难以理解。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满足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前我们对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即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打基础,这一定位固然没错,但还是远远没有揭示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的重要意义,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这一层面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又可以将课程目标细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经济学内容庞杂、繁复,初学者首先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

2.能力目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学以致用是高职高专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衡量标准,经济学也不例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教学定位。

3.拓展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经济素养。所有经济学教育的目的都可以总结为提高人的经济素养。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主导型社会,所有的学生毕业以后都将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是我们经济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措施

课程目标的定位,还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具体措施来实现。

(一)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职高专的经济学课程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内容。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经济学基础不要求学生掌握很深奥的理论推导,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尽量简单明了,结合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应当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内容分析取舍,适度调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重基础。具体做法是,制定授课计划前将各章基本内容筛选一遍,根据课程目标定位、学生未来工作需要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重点阐述现象原理、原理运用和实际意义分析,删减过于深奥、复杂的理论推导。

2.把握两条主线,对课程内容分模块组合。经济学基础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可以分为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分析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小模块,而所有这些模块可以用一条主线把它串联起来———如何使资源的配置最有效率。宏观经济学可以分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模块,国家为什么干预经济、如何干预经济则是贯穿这些知识结构的主线。

3.紧密联系实际,积累国内的案例素材。经济学的实用性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学生却普遍认为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理论空洞、晦涩难懂,学习这门课没什么用。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学教学没有与我国经济社会实际联系所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紧密联系实际,大量地使用现实经济生活案例,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如用太湖蓝藻污染来解释市场失灵,借助现实中各种打折促销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应用,通过胡润大陆富豪榜和中国贫困人口的对比来说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最终学生会发现,经济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枯燥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断“对接”的过程,经济学为他们打开了观察经济社会的窗口,经济学是非常实用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综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经济学基础的教学需要积累贴近生活且具代表性的案例,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训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以房价为线索,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内容非常抽象,可以结合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国家实行农产品保护价这一案例来理解缺乏弹性的商品;通过分析讨论徐工并购案、娃哈哈与达能之争、汇源收购案等几个外资并购案,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结构理论;通过太湖蓝藻的案例讨论分析市场失灵;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改革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给;结合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来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既能理解,又能分析,提高了对于经济社会的认识。

2.实验教学内容展开到课外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设计项目,通过各种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基本经济素养。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观察、调查、分析,并且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调查结果,例如对校园小超市的需求和供给调查、成本调查,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定期拿出课堂时间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展示,而且将这些平时作业和发言重点纳入到最后的课程考核中。这样既能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形式,调动学习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现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类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笔者认为,经济学教学在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不能丢。经济学涉及的公式推导、图形分析较多,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提高图形的准确度,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同时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更加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开展启发式而不是注入式教育,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来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效果。课堂以外,也可以尝试充分利用网络化的普及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学教育,如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件等资源挂到校园网上,推荐一些好的经济学网站和书籍给学生,延伸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三)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考试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被认为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整个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居于特殊地位,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保障和动力。学生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对于经济学基础这样的理论性课程而言,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显得尤其重要。课程的考核侧重测试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1.课堂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讨论发言情况组成,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