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质疏松如何预防十篇骨质疏松如何预防十篇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49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1

图片提供/宗子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折。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它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占据国家医疗保险的百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是民众个人和国家都关注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大家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了更积极的态度,但由于受广告及一些药品宣传的影响.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仍有很多误区。本文就如何合理地预防骨质疏松作一介绍。预防骨质疏松的三种态度

目前骨质疏松预防的态度主要有三种。

1.激进型有些中老年朋友由于担心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或者已经有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同时受外界一些宣传的影响,急于求成,过度地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或者重复应用补钙产品,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作用。

2.消极型民间常有传闻,认为年龄大了,骨质疏松必然发生,补钙也补不进去,还有副作用比如肾结石,干脆不补:而喝牛奶又有胃肠道反应,也就不喝了,听天由命。结果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此时已错失机会。

3.理智型这类人群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也增加,他们会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合理预防骨质疏松

虽然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的努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主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措施,即药物干预,饮食调理和适当地户外运动。下面我们分别给大家作介绍。

药物

1.钙药物干预最重要的就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谓”老生常谈”。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指南建议,老年人钙剂的补充为每日1000毫克元素钙,而我国老年人由于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所含的元素钙仅为400—500毫克,剩下500—600毫克的元素钙应该人为地补充。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增加富含钙剂的食物(如牛奶等)来补充,即需要通过服用钙剂来补充。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钙剂很多,按它们的结构可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它们在肠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钙不同,其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为40%,其他常用的有机钙剂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元素钙含量分别为21%,13%和9%。

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常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等。一般无机钙(如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高,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多;有机钙含钙量较少,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少。在选择钙片时首选无机钙,如碳酸钙就是最常用的钙剂,胃肠不能耐受时才选择有机钙。

在服用钙剂时可采取分次口服的方法,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同时可增加肠道吸收。建议中老年朋友补钙时可优先选择碳酸钙,价廉物美,医院可处方购得,如不能耐受再换用其他品种。至于大众所担心的一些少见的副作用,如肾结石、动脉硬化及异位钙化等,均无确切的证据证明和补钙有相关性。建议中老年朋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补钙,不要超过指南建议的每日补钙量,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以上副作用。在此强调一下,不能重复补钙。重复补钙多见于对钙剂不了解,同时服用了不同的钙片,或服用多种复合制剂的保健品中均含有钙剂而未察觉。在补钙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尿钙水平,也是减少肾结石发生的措施。

2,维生素D骨质疏松的药物预防措施中除了补钙,还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补充维生素D。大家对维生素D也应该很熟悉,它是促进钙剂吸收和利用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补钙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家对维生素D的种类有很多疑惑,不知如何选用,也不知它们有何不同。目前我们能够应用的维生素D有三种,分别为普通维生素D.单羟维生素D和双羟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约为800国际单位。在国内普通维生素D多为复合剂型,即一片药同时含有钙剂和维生素D,如我们熟悉的钙尔奇D。普通维生素D进入体内要经过两次代谢变成活性维生素D(也就是双羟维生素D,或称钙三醇和骨化三醇),才能被人体利用。活性维生素D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使用哪种维生素D,均应注意它们的主要副作用,及过量导致的高钙血症,故应定期复查血尿钙水平。

3,抗骨质疏松药物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应该使用一些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服用一些可促进骨质疏松发生的药物如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即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即使青壮年也不可避免。故当患者由于疾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应该定期复查骨密度,发现骨量低下时,应该加用双膦酸盐类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饮食

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从而达到增加钙摄入的目的。其中牛奶是含钙量最多的,每毫升优质奶约含元素钙1毫克,故如果每日饮用500毫升牛奶,即可增加500毫克的钙。但东方人常常对牛奶不耐受,可选择酸奶或豆浆。维生素D-般不推荐通过饮食补充,因为食物中含维生素D很少,推荐通过户外阳光照射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阳光照射时尽量不要涂抹防晒霜,因为防晒霜可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

户外运动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2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3

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并将骨质疏松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2010年了《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2.1亿人骨量低。《白皮书》指出,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就能达到明显疗效的,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用药并结合体育运动,防治跌伤,重要的是积极地预防其发生,才能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离自己很远,果真如此吗?骨质疏松发病隐匿,早期没有特别症状,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钙质丢失,骨密度下降,骨皮质也就是外层的骨骼会变得越来越薄,而填充在内的骨松质也就是骨小梁的结构会变得稀疏,最终导致骨骼变脆,受到外力的时候易发生骨折,或是脊柱产生变形出现脊柱侧弯等情况。在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这种情况也很严重,所以现在营养学上一般建议绝经期前后的中老年妇女都应适当补钙。

是不是只有中老年妇女才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呢?

男性由于骨质疏松引发骨折的问题同样十分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2004年及2005年的世界骨质疏松日活动中均提出了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的主题,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应做好普查,降低脊柱疼痛及骨折的发病率。2012年更是提出了“骨质疏松瞄上年轻女性”的主题,说明由于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在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引起了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骨痛,多为腰背酸疼,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可因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疼痛,时好时坏。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则为: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科学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订运动处方前,首先会对锻炼者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是运动的适宜者,有无禁忌证。其次,需要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和体能状况,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最后,制订包含运动目的、项目、强度、时间、频率的详细安排,并在实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结合重量负荷训练。有氧运动可增强骨骼弹性和韧性,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起到减轻体重的效果,从而减轻身体自身负荷对骨骼带来的负担,避免骨骼变形,改善关节功能,防止摔跤和骨折的发生。另外一方面,有氧运动还可使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发生积极变化,提高激素水平,参与骨代谢,从而对骨细胞分裂增殖、预防骨微细结构的改变起到显著作用。此外,有氧运动可提高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传统观念认为骨质疏松的人群应休息,减少重量的负荷以降低骨的损伤,实际上重力是对骨生长最强的刺激因素,适当负重可以促进骨的合成增加,尤其是跟骨和下肢骨骼。但也应注意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训练不可过量,减少负重.避免造成运动性的骨折。

适当的运动量

作为预防性的有氧运动,强度为中到较高强度之间,也就是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0%—80%,运动后感觉到疲劳,但休息10—20分钟之后可以缓解。治疗性的运动,从较低强度开始,也就是最大强度的50%-60%就可以了,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以周为单位适当调整。重量负荷训练则需要结合个体的肌力、骨密度来安排,一般可以从个体的最大力量的60%—70%起始,维持2~3周再调整,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人来说,起始重量可以再低一点,从40%—50%起始,维持之后每周增加0.5—1.0公斤。

运动频率为有氧运动每周4—5次,重量负荷训练在负荷较小时可以每天进行,以70%以上最大负荷运动的话可以在每次有氧运动之前或之后进行。

加强营养,事半功倍

适当补钙,加强营养补充,与运动治疗结合起来才会收到最好的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摄入适当的维生素D、乳糖、膳食蛋白都可促进钙的吸收。例如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鸡蛋黄、黄油、肝、奶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而植酸盐、草酸则会阻碍钙的吸收,并且膳食中脂肪含量太高,以及过量酒精、尼古丁均会减少钙的吸收。所以均衡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抽烟、不酗酒,戒晚睡,多户外运动,晒太阳,才能真正地增强体质,改善骨质疏松。

注意事项

1.强调三级预防原则: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肾炎等。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

2.坚持个体化原则:即根船个体的骨量改变、丢失程度、轻重程度、骨折情况及中老年人的各种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并注意与各种手段的相应配合。

骨丢失以及轻度骨质疏松症不伴骨折者:可进行肌力练习,如坐、卧位的肌力练习,还可进行有氧运动,负重训练(重物应靠近身体、避免脊柱屈曲)和平衡训练等。中、重度骨质疏松症: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背肌伸展运动、腹肌以及上下肢肌力练习,平衡训练和有氧运动。另外,每日30—40分钟散步有利于刺激骨形成。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运动强度。

5.有计划、有规律地运动: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对延缓骨质丢失有较好的作用。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占全国总人数的6.6%,而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和的重要方法。现对社区200名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有进一步认识,大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有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0名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讲座,在健康教育前后对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男82例,女108例,年龄50~85岁,有骨折史8例,156例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无任何症状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65例,小学102例,文盲33例。

健康教育方式:由社区医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危险因素、防治及饮食调理等方面进行讲解,给每人发放骨质疏松教育防治宣传册和健康教育处方,会后对居民进行骨质疏松有奖问答。加深具居民骨质疏松症的了解。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大幅提高。见表1。

讨论

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有效、最节省、效率最高的手段,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居民增加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等。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受生活方式、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医疗保障、激素调控等多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健康教育是低消耗,高效益的患者教育模式,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5

刘忠厚教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

目前,按7%的发生率全世界大约有4.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据统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约有7500万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绝经后妇女占绝大多数。

骨质疏松在我国同样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13个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及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预计62岁以上的女性及72岁以上的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人数为905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男女比例为1∶3.4。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骨质疏松患者将急剧增加。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经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难忍;还有些人轻轻滑到,就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可能咳断几根肋骨……看到这些,刘教授的心里都特别难受。作为我国第一个提出“骨质疏松学”概念,曾奠定我国骨质疏松研究的基本构架的著名学者,刘教授指出,这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而这些麻烦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教授说――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质地没那么密实了。它是人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微小结构遭到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许多患者发生了骨折,却没觉察到。其实,老年人出现的驼背、身高变矮、腰背痛等,都有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能是椎骨的微小骨折。由于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腰背痛、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等症状后,往往已经发生骨折。因此,刘教授指出,“骨质疏松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女人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骨骼”

记者问:“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呢?”

刘教授解释道,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大多是在绝经之后,因为雌激素有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也有利于骨骼强度的保持。一旦绝经,雌激素大幅度降低,这种剧烈的变化会使骨骼的钙流失非常快。可是,如今很多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太大,生活不规律,很多人会提早绝经。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后半生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更大。

“减肥”也是城市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脂肪是身体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身体的重要功能组织,还是摄取其它营养素的重要桥梁。女性通过节食来减肥,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的强度减弱,为日后的骨质疏松埋下隐患。另外,城市女性怕晒、少动,进一步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刘教授指出――

“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人生命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通过运动对骨骼的适宜刺激,增加生长期骨量。

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内沉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并能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适宜运动又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和增进消化功能,从而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另外,运动能增加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利于成骨细胞,促进骨骼的形成。

刘教授说,年轻人可以通过规律性的大强度运动锻炼,使峰值骨量增加,以达到预防或延缓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已经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可以承受的运动,避免摔倒。

记者问,用补钙来防治骨质疏松这种方法可行吗?刘教授回答道――

“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

刘教授说,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基本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即蛋白质氨基酸)和骨矿物质(钙磷镁等)的含量,防止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缓解或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及不适。补钙虽说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但若已患骨质疏松单纯补钙是不够的,必须要科学治疗。

有人以为,骨质疏松是绝经后才出现,自己不喜欢喝牛奶,老了再喝也来得及。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应该从年轻的时候,确切地讲从孩童时代,就要让骨头结实,从小就要多喝牛奶,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多运动,让骨量储存达到高水平,老了才不易患骨质疏松。

还有人认为,通过吃钙片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地补充人体所需的钙,简单方便,不必劳神费力地从食物中补充。其实,一次性补钙对身体不好,分次服用才是可取的,或者通过高钙的饮食补钙,钙的吸收会更好。

刘教授强调,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钙丢失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来弥补,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才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恰当的方式,而且是药物无法替代的。

“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刘教授说,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类骨折好发于髋部、脊柱和前臂远端,而且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一旦诊断出骨质疏松,骨骼密度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应特别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均衡营养,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与食盐,动物蛋白要补充但不宜过多。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将骨量峰值提高到最大值,这是预防生命后1/3时期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此时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密度偏低或每年骨骼丢失很快即骨密度每年明显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采取防摔、防碰、防绊、防颤等措施。

谈到骨质疏松的治疗,刘教授说――

“三大疗法可防治骨质疏松”

第一疗法是运动疗法,第二疗法是食物疗法,第三疗法是药物疗法。先坚持运动和食疗,通过运动和饮食疗法能够解决骨质疏松一些基本问题,但如果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并且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用药。

刘教授介绍了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原则,第一,减轻疼痛;第二,延缓骨量丢失;第三,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6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达56%。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跌倒引发的髋部、脊柱及手腕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

骨的破坏,其实在人到35岁左右就已悄然开始了,只是这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渐渐地,钙质从骨头中渗出,骨头出现洞隙,变得脆弱甚至千疮百孔,有的人甚至稍一用力或打个喷嚏都会引发骨折。

有种维生素在减少骨质疏松症和跌倒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维生素D(VitD)。在维生素家族中,它是唯一既能由皮肤中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制造,又必须从富脂鱼、蛋黄、蘑菇、奶制品中摄取的独特的维生素。

这种脂溶性维生素D能协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利用,能强健骨骼,增加肌力,防止跌倒。同时,维生素D还是种类固醇激素。有趣的是,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人患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乳腺癌等的几率要少得多。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有助钙的吸收,其自身还有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普通VitD与活性VitD选哪种

维生素D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维生素D,另一种为活性维生素D。我们应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维生素D?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

步入更年期的张老师,自绝经期来临,除了潮热、盗汗,还经常出现腰酸膝痛、肌肉疲软等症状。到医院看医生,做了骨密度检查等,被诊断为高危骨质疏松症。医生开给她小剂量荷尔蒙替代药及普通维生素D3和钙剂,并叮嘱她加强运动锻炼。

案例2

年近七旬的周大伯,3年前逐渐出现全身骨痛,常有小腿肚抽筋等症状,个头变矮、有点驼背的他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一年前摔倒过两次,一次桡骨远端骨折,一次腰椎体骨折。经骨扫描排除肿瘤和骨密度检查,最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经整复外固定后,医生开给他骨化三醇胶丸、钙剂及双膦酸盐等药物治疗。经治疗,第二次骨折近4个月愈合,6个月后骨痛明显减轻,走路跌撞也少了。此后一年多时间,周大伯未再发生因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

病例分析:

迈进绝经期门槛的妇女,随着卵巢雌激素分泌日渐耗竭,骨丢失加剧,骨量会迅速下降,女性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男性的4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医生建议绝经期妇女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男性到了65岁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与同龄妇女相差无几。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男女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钙的吸收率也降低。这与老年人皮肤油脂减少、经阳光照射制造维生素D能力减退、骨骼肌肉部分活性维生素D受体“锁眼”生锈或减少有关。

前面说过,维生素D可分为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案例1用普通维生素D3预防骨质疏松症;案例2采用活性骨化三醇(也就是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减少骨质流失、增加肌力,以防止跌倒引发骨折。

仅补普通维生素D为何没用

那么,对于有些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有时仅靠补充普通维生素D,为何不那么有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维生素D在体内都会经历哪些变化过程。

存储于脂肪中的维生素D,身体需要时会进入循环。它犹如不会飞的“丑小鸭”,先要经过肝脏修饰活化成羽毛未丰的“小天鹅”单羟维生素D,即阿法骨化醇;然后须经肾脏再次修饰才能变成会飞的“大天鹅”双羟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可以在骨头肌肉等处的细胞开启活性维生素D受体“锁眼”,启动生物效应程序,从而调节钙磷吸收,促进骨骼矿化,改善骨密度,增加肌力,稳定身体,防止跌倒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对数以亿计的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随着肝肾等器官功能的衰退,妨碍了普通维生素D两步修饰活化,使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致使钙吸收不良,肌力下降,导致因跌倒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性骨折频频发生。

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仅靠普通维生素D难以解决问题,而须外源性补充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提高骨量,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功能,以减少跌倒风险。

活性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药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明确指出,活性维生素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药物,还须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治疗药物联合使用,以缓解并控制骨痛,提高骨量,降低骨折和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7

【关键词】股骨骨折老年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77-02

老年人股骨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多见。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在临床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例也不断增多。为防止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根据其危险因素找出护理措施并给以恰当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股骨骨折住院患者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人有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骨折发生的年龄平均为76岁,其中发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次是上下楼梯摔倒,由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病人发生跌倒易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骨质疏松。

2原因分析

老年人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及骨质疏松。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初次骨折后的手术打击及各关节功能恢复的限制,病人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身体素质下降,也可促进骨质疏松,再次发生骨折。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是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弱,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易发生跌倒。如果老年人有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等认知能力下降的疾病,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及合理动作以及偏瘫,小脑萎缩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行动不便易发生骨折,同时如果病人有严重听觉及视觉障碍时也易多次发生骨折。

3预见性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3.1跌倒的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跌倒是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其他的疾病或合并症时,更是存在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患者跌倒尤其重要。首先向患者讲解防止跌倒的重要性,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不去做危险性的动作。同时对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应耐心询问跌倒的细节,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跌倒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活动方法进行预见性指导宣教。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限制对老年人造成的潜在威胁,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安全,舒适,有良好的照明,夜间随手可触及灯的开关,同时室内应布局合理,无障碍物,地面平坦有防滑措施,并且经常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老年人下地时不要穿拖鞋,要穿布底或胶底鞋子。在老年人出入的地方设有把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厕所及洗浴间要有防滑设置,取消门槛,在老年人外出上下楼梯,应用拐杖时应有人陪同。对有其他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加强陪护,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2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增加和保持骨量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2]。①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股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药物。对于有初次骨折的病人应给予正规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②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③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以利于骨组织的恢复。同时忌烟、酒及不食高盐饮食,不喝大量的咖啡尽量避免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3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及关节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初次骨折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及关节功能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协助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练及下地活动,以达到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3],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使用拐杖的安全。以防患者应用拐杖时滑倒而再次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朱月妹,袁浩斌,陈雷,等.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55-157.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8

随着医学科普宣传的普及,近些年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许多人还知道骨质疏松者容易骨折,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走进了防治的误区。

误区1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所以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2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5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6维生素D就是钙片

答案是否定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7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8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9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疏松常常并发骨质增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9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理应重在预防,因为到目前为止,对本病尚无理想和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在经过多方治疗后,虽然有时主观上自觉症状有所缓解,但实际上已经发生的病变很难使其恢复至正常。特别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说明,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很多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方式并通过适当的活动锻炼,增强体质而消除,另外,对于本病的了解也有助于治疗。因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高度重视。

1.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年龄人的骨量峰值对于预防和延缓本症的发生也很重要。骨量储备越多,以后即使随年龄增长逐渐丢失,其剩余部分仍足以抵御轻微外伤所致骨折。因此从青少年时代就应注意增加及维持骨量,减少其丢失。可使骨量减少,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机会,认为是高危因素,①吸烟;②酗酒;③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④体重过低;⑤月经初期延缓;⑥过早绝经;⑦不活动;⑧摄入类固醇激素;⑨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⑩钙摄人不足。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上述不利因素后,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于高危因素及早戒除或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从而减轻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2合理活动,适当锻炼。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是防止骨量丢失的简便和有效的措施,可有助于减少及延缓骨量的丢失,为此,应自动加强身体的锻炼,有意识地培养对各种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尽可能地参加多种类型体育活动,并制订长远的健身计划、坚持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无疲倦或肢体疼痛感为度。

1.3合理饮食,适当补钙。骨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及矿物盐的合理摄入密不可分,儿童期钙的摄入量对骨量峰值起重要影响,养成自动摄取合理饮食(包括钙、蛋白、糖、脂肪及其它营养素)的良好习惯。对骨的发育和骨峰值十分重要。钙的最好来源是饮食。如多食牛奶、排骨汤或骨头汤、多食豆类食品、水果及新鲜蔬菜,均有利于人体获取骨质生成所需要的足够钙元素。由于我国的饮食结构是低钙型的,每日钙的摄入量只有400―500mg,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1000mg的日摄入量,因此,在我国提倡儿童补钙尤为重要。

1.4药物预防。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抵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钙剂、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依普拉封和维生素D。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化物、同化激素和依普拉封等。

①钙剂:为骨矿化所必需。钙的正常平衡有利于骨量的维持,钙亦通过减少骨的重建而抵制骨转换,我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人的骨骼特点、体型特点和饮食结构定出中国人的日元素钙摄人推荐剂量为800mg。

②雌激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重建率,可以预防骨量的丢失,减少骨折发生率。目前对于绝经后早期妇女,多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如尼尔雌醇2ml\2周,对应用雌激素的主要顾虑是子宫内膜癌,加用服激素后可完全避免此种顾虑。

③降钙素:其快速作用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慢性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有止痛、增强活动能和保持钙的平衡、减慢骨丢失和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如益钙宁、密钙息等。

④双磷酸盐: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在大剂量应用时可抑制骨的矿化,因而在应用时必须采用间断、周期的方法,同时合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

⑤依普拉封:有雌激素样的作用:但不具有雌激素固的特性,它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

⑥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对钙吸收不良或摄入不足者,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症状,降低骨折发生率,充足的日照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

⑦氟化物:可是著地增加骨的形成,阻止骨量的继续丢失。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目有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应用最多的是雌激素,降钙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但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大。中医药根据“肾主骨”理论,提出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临床运用滋肾健脾,活血通络的药物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与西医的化学物结合使用疗效更好。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篇10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测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30-02

骨质疏松症自1941年albright提出概念以来,已成为各国医学界高度重视的疾病〔1〕。我国骨科界也已非常重视。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是目前国际公认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共检测50岁以上人员911例,作如下分析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本院资料库,将全部受检者中50岁以上人员作统计,共911例,其中女性593例,男性318例,最大年龄103岁,平均年龄68.5岁,以5岁为一年龄组。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和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3〕。去年4月西安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宣布我国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1.78亿,2014年将超过2亿,中国现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超9000万,骨量减少6000万,每年为付出的巨额医疗费超150亿人民币〔4〕。本组受检者女性比男性多681:362,男女均为腰椎骨密度减低严重,可能与本地区,本年龄组(70~74岁)以农耕劳作为主,腰椎长期负重劳损相关;75岁以上组比74岁以下组腰椎骨密度相对增高可能是骨质增生造成骨密度t值假性增高的结果〔5〕。腰椎骨质疏松微细结构受破坏是造成老年人反复腰背疼痛,多发性胸腰椎脆性压缩性骨折导致驼背的直接原因。无论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60岁以上桡骨远端1/3骨密度均低,致使临床上多见老年人科雷氏骨折;55~59岁年龄组t值小于-2.5SD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女性绝经后期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至,绝经10年后适应性缓解,骨密度相对稳定;男性同样情况,可能是“男性更年期”的表现;股骨颈部骨质疏松表现在70岁以上急剧加重,所以高龄组预防髋部骨折意义更重大。因为老年人任何髋部骨折都是严重骨折,预后不良。

终上所述,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手段,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后果可能导致脆性骨折事件发生,各部位骨密度t值高低可预测骨折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预测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居云主编,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上海,上海中医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KanisJa,meltonLJ3rd,ChristiansenC,etal,thediagnosisofosteoporosis[J],JBonelluinerRes,1994.9:1137~1141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