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十篇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十篇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15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

骨质疏松症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全世界已有2亿人以上,我国也有7000多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据估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女性有1/2,男性有1/5患有骨质疏松症。它是老年人和绝经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骨折后,老年人失去活动能力,由于长期卧床,即使积极治疗,其死亡率也高达15%~30%,存活者中,约有50%以上留有终身残疾,许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故骨质疏松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已引起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认识危害早防早治

由于骨质疏松症知识尚未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许多人甚至连老年人本人也没有认识到此症的危害性,在传统认识的影响下,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有腰背酸痛、人变矮了或出现驼背现象,也认为这不是什么病,是人老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去就医,听其自然。也有一些病人由于夜间下肢抽筋次数增多,无法入睡,失眠、腰背疼痛加重,难以度日时,才在子女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经骨密度等检查,诊断骨质疏松症后开始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因出现腰背酸痛、关节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了,但因有少数医生对骨质疏松症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嘱患者只要回去服用钙制剂就可以了,而不给予深入的检查,也不去研究为患者制订何种治疗方案,以致使骨质疏松症状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还有少数医生在听患者主诉腰背酸痛或腰椎X光片发现有椎体骨质增生,不深入考虑患者是否还患有骨质疏松症,就认为患者是因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而给予芬必得、戴芬等非甾体类镇痛药予以对症治疗,这样既延误了病情,又使患者承受了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而出现的胃部不适、胃溃疡出血和肾功能受损的可能。

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有各国共同参与的“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将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定为骨关节疾病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十年,旨在唤起全人类共同重视骨骼与关节疾病对人类健康,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骨质疏松症分型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继发在其他疾病后出现的骨质疏松(例如柯兴症、糖尿病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少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还不太清楚,可能是一种原发性骨代谢疾病。

骨质疏松症主要病理变化是:①骨基质和骨矿物含量减少,骨量下降;②成骨细胞减少,部分成骨细胞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数增加;③破骨细胞增多;④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骨小梁变细,出现断裂;⑤骨小管变短,骨髓腔扩大;⑥骨结构退行性变,骨力学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

最常见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因此人们也称之为“无形杀手”。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出现症状,最常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①腰背酸痛,有的患者还有踝关节痛,早起行走时有足跟痛等;②自觉乏力、倦怠,稍做家务易出现疲劳感,常有失眠、夜多梦,易惊醒,牙齿松动,夜间下肢抽筋,情绪低落,记忆力差、易衰老等症状;③身材变矮,随着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不同,身材和本人年轻时高度相比自觉变短,轻则矮1~2厘米,重则矮5~6厘米或更多;④出现驼背,似龟背形状,驼背则表示已有脊柱椎体压缩;⑤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其原因是骨的力学性能下降,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椎体骨折,下肢股骨颈部骨折及手腕桡骨远端部骨折。重度骨松者椎体骨折可发生在弯腰洗脸时、搬物时、下楼时及咳嗽时;在公共汽车上轻微拥挤也可发生肋骨骨折;在家滑倒时,臀部着地可发生股骨颈骨折,跌倒手臂前伸支撑时可发生手腕部桡骨远端骨折。⑥X线表现,轻者有骨小梁减少,模糊不清;管状骨的皮质间孔隙增大,皮质变薄;重者有椎体边缘硬化,椎体上下呈白色,骨密度减少;椎体发现骨质疏松,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显示出来。⑦测量骨密度,按照wHo推荐骨密度低于正常青年人均值的2.5标准差以上,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1~2.5标准差,可诊断为“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合理均衡饮食包括提供骨形成必须的足够的蛋白质和富含钙、磷和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多饮牛奶,常吃蛋类、鱼类食品(包括海鱼和淡水鱼),贝壳类食品、豆制品等。

2.加强体育锻炼青少年期要加强体育活动,锻炼好身体,这样可使在青壮年时就把骨峰值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以减缓老年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活动,因为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对骨组织的应力,使骨钙沉着、骨量增加。持续的应力可阻止进一步的骨钙丢失,对骨组织的重建有积极的作用。

3.室外活动室外活动可接受日光照射,日光照射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再经肾转化后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3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

4.少吃阻碍钙、磷吸收的食物例如少吃含有大量植酸和草酸的食物,少吃含过量纤维素食物,例如菠菜、笋等,因为植酸或草酸和肠道内钙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钙化合物而排出;少饮碳酸饮料,少喝浓咖啡,少吃含有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不要乱服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因为这些食物可阻止钙的吸收或增加钙的排出。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儿童及青少年要养成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和偏食,要避免吸烟和酗酒,因为过度吸烟和酗酒,会影响饮食摄入量,影响钙的摄入量,影响钙的吸收。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钙阿仑膦酸钠

笔者统计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患者120例,年龄57~85岁,其中男46例,女74例。患者均以腰背酸痛或肢节疼痛为主,伴有足跟痛者35例,伴有下肢无力者64例,发生过骨折的3例,所有的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单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方法:5%葡萄糖注射液150ml,10%葡萄糖酸钙20ml,25%维生素C10ml,混合每日1次静滴,连续注射5天,同时口服维生素D以促进吸收(剂型及种类依患者身体状况或经济条件酌情选择)。

治疗组:先口服阿仑膦酸钠(商品名“固邦”),每日1粒(10mg),早饭前空腹以100ml温水口服,15天后按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方法补钙。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疗效。疗效标准:腰酸背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大部分症状缓解,但偶尔仍会有部分症状出现,如活动后疼痛为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毫无改善者为无效。

结果

由表1可见,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过程中,按疗程服用阿仑膦酸钠后再补充钙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补充钙剂的患者。

讨论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及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肢节疼痛,驼背及易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易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长骨远端骨折,而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制动又可以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可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特发性成人骨质疏松、幼年骨质疏松。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状旁腺增生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或过用激素等而导致的药源性骨质疏松。

腰背部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初期表现为活动后腰背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久立久坐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疼痛加剧。同时患者常会伴有体倦乏力,下肢痿软,足跟痛。因为该病的症状容易与慢性风湿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等疾病相混淆,所以治疗前应注意鉴别,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的密度,皮质的形态及骨小梁的数量、形态、分布等,结合临床症状,BmD检查,血尿等生化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3

【关键词】补肾活血;骨质疏松;绝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导致骨形成慢于骨吸收而产生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门诊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血瘀型的患者,临床共纳入病例6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必须具有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2)脊柱常有后突崎形。(3)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m-1SD;正常<m-1.0SD-2.5SD;骨量减少,≤m-2.5SD以上骨质疏松症;<m-2.5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m-3SD以上:无骨折。

1.3证型标准骨质疏松症中医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目眩。舌质青紫瘀斑或淡,脉沉细或弦涩。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汤:(熟地15g、杜仲10g、山茱萸15g、枸杞10g、三七10g、独活10g菟丝子10g丹参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芨10g,以上药物由本院药剂科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成胶囊,0.3g×100粒/瓶,),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10mg/d,连服3个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治疗观察期间暂停使用其它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和西药。忌食辛辣、刺激品,保持心情乐观,禁烟酒,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2观察方法定期观察与复查,按设计好的临床观察表中规定的项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计分差值变化进行比较,以观察临床疗效。

2.3观察项目(1)骨质疏松骨痛评分:均采用0-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简称VaS)法。具体做法是:在纸面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为无痛,记0分;另一端为10,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1-3分为腰背有轻微的疼痛;4-6中度疼痛;7-10分为有腰背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从而测量疼痛分值。(2)骨密度(BmD)检测:于治疗前后检测L2~4、wards三角区BmD,采用norlandRX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检测。

2.4安全性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3治疗结果

3.1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所有治疗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见因观察用药而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安全性检测亦未见异常。显示补肾活血汤按本方案服用治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症状,无其他不适,未中断治疗。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所示,经wilcoxon秩和检验,Z=0.319,p=0.7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比较所选60例病例中,腰背四肢均有疼痛表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表3所示,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腰背、四肢骨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转贴于

表4所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均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骨质疏松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绝经后由于e2降低,造成骨吸收亢进,降钙素分泌下降,肠钙吸收减少,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中“气道涩”即指血脉不畅,可见潜在血瘀是老年期生理状态的一种特质,也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致瘀或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脾肾俱虚,运化无力致气血运行障碍,终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3]。瘀血的形成又会导致脏腑得不到濡养,进一步加剧脾肾的损伤,从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血瘀使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细胞功能改变而使骨发育、生成发生紊乱而发生骨质疏松症[4]。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补肾法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大法,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则,倡导标本兼治,着重于调整肾之阴阳精气,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补肾活血汤就是在此基础上组方用药,一方面枸杞、山茱萸补肝肾、强筋骨、益精髓,属治本之法,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或性腺或甲状腺)轴的作用,通过调节雌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实现防治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黄芪健脾益气,振兴运化,可推动血行。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芨消肿生肌,止血活血。研究表明[5]通过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细胞团聚减轻的作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温而不燥,标本同治,整体调节共奏益肾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9-360

[2]朱小华,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3]赵玉堂,刘觊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0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4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推拿;中医;疗效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显示,传统中药配合推拿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1]。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其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5.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分为[2]:Ⅱ度11例,Ⅲ度43例,Ⅳ度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根据《骨质疏松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患者腰背部有明显疼痛感,尤以清晨或夜间显著;(2)患者轻微外伤容易导致骨折;(3)患者身长缩短,并伴有驼背;(4)患者骨密度检测,存在2个标准差级别以上减少的骨峰值;(5)患者X线显示骨小梁减少,骨质明显稀疏,少数患者椎体呈楔状改变;(6)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并知情同意[3-4]。

1.3排除标准(1)合并肝、心、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2)存在及合并其他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诸如骨软化症、甲状腺亢进、骨肿瘤等内分泌性疾病;(3)服用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致骨质疏松患者,诸如糖皮质激素等。

1.4方法

1.4.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1)内服中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功能,其中方药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随证进行加减治疗:山药15g、淫羊藿15g、熟地15g、茱萸肉12g、杜仲15g、茯苓12g、补骨脂15g、当归9g、川牛膝12g、丹皮10g、延胡索10g、甘草6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阴虚者加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偏阳者加干姜或肉桂、熟附子等;便秘加郁李仁或火麻仁;腹胀加大腹皮,1剂/d。(2)湿热外敷中药: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鸡血藤30g、宽筋藤30g、防风20g、当归20g、路路通30g、牛膝20g、川芎10g、红花10g、艾叶10g、桂枝20g。将以上中药布包放置于水中进行浸泡若干小时,并于煮沸后采用文火煎30min左右,采用毛巾浸药液外敷于患处。注:毛巾应稍微拧干,并折叠成方形为宜,还应以患者感觉适宜温度为度,热度达不到时应及时更换毛巾。1次/次,每次大约20~30min。

1.4.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具体包括:(1)掌揉法:采用大、小鱼际部或掌根对患者疼痛部位或腰臀部进行按揉,每次大约3~5min。(2)揉按穴位法:对患者的志室、大肠俞、肾俞、委中、环跳等穴位采用拇指指腹轻手法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持续按揉约1min。(3)理筋解痉法:尤其适用于疼痛严重患者,其韧带或腰肌常表现为痉挛状态,感觉腰肌硬紧且往往能够触及索状物,存在明显的压胀痛[5]。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拇指指腹对患者受损韧带及腰肌部位,先进行左右弹拨分筋,然后顺着筋脉进行推按理筋,每次大约5~10min。上述手法1次/d,约15~20min/次。

1.5观察指标(1)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疗程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及评分,0度和Ⅰ度为0分,Ⅱ度为1分,Ⅲ度为2分,Ⅳ为3分。(2)对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和体征变化进行评价。

1.6疗效判定标准两组均治疗7d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1)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部分偶有隐痛;(2)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存在一定的好转;(3)无效为患者的疼痛情况基本没有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943,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9512,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常以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及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骨硬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并可因日常劳作及活动而突发性加剧,严重者诱发全身性骨痛[7-8]。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淫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5

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是腰背痛,如仰卧或坐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向后伸展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会加重疼痛。

2.脊椎倾前、驼背:此病徵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中医治根法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症状表面上虽是筋骨疼痛,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血。

壮骨之本 补益肝肾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多与肾虚有关。随著年龄增长,肾精逐渐亏虚,以致血和骨髓化源不足,骨矿含量减少,出现骨软无力,易发生骨折等肾虚症状。补肾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促进骨骼形成。

肾和肝两脏关系密切,“母子相生”。肝肾交融,相互滋养,则肾精充沛,肝血充盛,筋骨健壮。众多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补益肝肾方药具有明显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

止痛治标 通经活血

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腰背疼痛,肢体麻木乏力,或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痉挛等。此外,由于骨质疏松,肌肉负担加重,长久必然引起肌肉疲劳、劳损,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

瘀为百病之根,久病多瘀,久痛必瘀。通经活血中药具有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强骨止痛的功效。通则不痛,宜以养血活血法,选药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血藤等。

生运气血 宜健脾胃

骨组织的代谢需要气血的参与,当人体脾胃功能低下而引致消化吸收不良时,会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化,造成骨质疏松症。

甘甜的食物具有补养脾胃的作用。中医首推山药和大枣:山药味甘,性质平和无毒,能健脾益气、强壮肌肉,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对于容易发生贫血的女性和中老年人来说,大枣尤其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骨骼健康问答 孙博士

Q1:平时该保持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骨骼健康?

a1:平时避免摄入过量酸性物质、忌烟酒、慎喝浓咖啡、勿摄取过多的盐、适当运动及日光浴、早睡、进食清淡的富营养膳食、多喝牛奶等。

由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未病先防才是关键。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

Q2:补钙要补多少?补得越多越好吗?

a2: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户外运动,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 不要补钙过量

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又或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健康。可多吃黄豆类食物: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弱雌激素,具有很好的辅助补钙的作用。

健骨中式食谱――桑椹牛骨汤

功效:滋阴补血、益肾强筋

材料:桑椹子8钱、鸡血藤5钱、牛骨2斤、瘦肉10两、生姜3片

做法:1.牛骨、瘦肉氽水待用。2.将所有中药材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约3公升水中浸约20分钟。3.将中药材煲开后,加入牛骨及瘦肉,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6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7-209-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该病已成为世界上严重的健康问题,跃居为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病隐匿,后果严重,有人称之为“沉默杀手”(silentkiller)。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op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患者多没有严重的外在表现,往往易被忽略,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op总发病率为22.6%,男性为15%,女性为28.1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医学界已将防治op所致的骨折与防治高脂血症所致的心肌梗死、高血压所致的脑卒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

1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1年龄在70-75岁以上,男女的比例是1∶2。

1.2疼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疼痛多,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由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久立疼痛加重,仰卧或坐位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起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剧,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机会出现骨痛。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部肌肉为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发生痉挛,产生功能疼痛。若压破相应的脊髓神,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症状,若压迫脊髓马尾处,还会影响到膀胱和直肠功能。据统计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中67%为局限性腰背疼痛、9%为腰背痛伴有四肢放射痛、10%腰背痛伴有带状痛、4%腰背痛伴麻木感,10%不仅腰背痛,而且伴有四肢麻木和屈伸腰背时出现肋间神经痛和无力感。

1.3身高缩短和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正常人每人24节椎体,每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每个椎体缩短2mm,身长平均缩短3-6cm。

1.4骨折是Sop(senileosteoporosis,Sop)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徐苓的调查结果,北京50岁以上女性腰椎骨折患病率为15.0%,80岁以上为36.6%。BmD每减少i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髋部骨折随年龄增加发生率明显增高。髋、腕及椎体骨折一生中的危险,白人妇女为40%,白人男性为13%,这三种骨折在65岁以上妇女占领6%。

1.5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质疏松流行病因

2.1病理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人体在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40~50岁开始减少。许多因素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和激素水平等。35岁以前,骨量累积率不足导致峰值骨量过低,或45岁后,骨丢失率过高而导致的骨量下降,低于骨折阈值,是引起op性骨折的主要原因。破骨细胞(oC)和成骨细胞(oB)的活性,在骨量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oB的造骨量精确地补充了oC吸收的骨量,它们的这种精确“合作”维持了骨量的稳定。op就是由于骨代谢的失衡,破骨大于成骨所致。多种钙调节激素和局部因子,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非常重要。

2.2中老年性激素分泌减少中老年性激素分泌减少时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自然绝经还是人工绝经所致的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都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其作用可能是间接的,可能与一些影响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有关,如转换生长因子、iL-6、iL-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男性骨质疏松也不容忽视,男性50岁以上,op患病率为20%~30%。男性存在着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而骨形成降低可能是引起男性骨丢失的一个重要病理学机制。

2.3其他随着年龄增高,成骨细胞活性减弱,骨形成不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小梁变细,为低转换型op。其次,随着老龄化,肾功能减退,1α羟化酶活性减低,维生素D受体合成减少,肠对钙吸收减少,ptH分泌增加及降钙素分泌减少也参与了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其次,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致使营养缺乏,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另外,室外活动少,日照少,维生素D合成不足,肌肉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吸收和移出。

3讨论

资料表明[1],美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1000万人,并有约1800万人为可疑骨质疏松症患者。仅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有230万人以上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医疗费用高达230亿美元以上。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包括骨量减少)8400万人,占总人口的6.6%。5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南部城市为11.26/10万、北方地区为74.6/10万,髋部骨折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2岁[2]。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拥有56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居住坏境和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峰值骨量及骨量丢失速度有关。因此,不同地区、民族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布和影响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根据的本地不同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做到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7

【关键词】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以骨痛、乏力和肢体末端麻木为主,其中,骨痛的发生率可高达80%。这种骨痛一般会出现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部、髋部及下肢,是引起中老年人“腰酸背痛”和“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由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症患者在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时会立即出现明显的疼痛,长时间的坐、立、走均会使疼痛加重,经过卧床休息后疼痛则会有所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出现骨痛的症状时,往往会习惯性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炎痛等)进行治疗。此类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不宜作为治疗因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的的常规用药。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后仅能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而且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也较大。

目前,有专家认为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疗效确切,可将其作为治疗该症的首选药物。降钙素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它既能治疗骨质疏松症,降低该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还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干扰人体组织中致痛物质的释放和传导,减轻骨痛的症状,因此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的理想药物。

在临床上,常用的降钙素主要有两种,即密钙息和益钙宁。密钙息又叫鲑鱼降钙素,该药可通过鼻吸入、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其用法是:每次鼻吸入200国际单位,或皮下注射、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可每隔1日用药1次或每周用药2次,连续用药4―6周为一个疗程。益钙宁又叫鳗鱼降钙素,该药的用法是:每次肌肉注射10~20国际单位,每周用药1~2次,连续用药4~6周为一个疗程。该病患者的病情若较重,也可连续使用一种降钙素治疗3个月,在用药期间应同时补充钙剂。临床实践证实,大多数因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的患者在应用降钙素治疗2周后,其疼痛的症状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应用该药治疗4~6周后,其疼痛的症状都可得到明显的缓解。

降钙素的副作用很少,但患者在大剂量使用该药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发热等不良反应,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鸣、眩晕、哮喘和便意频繁等症状。因此,因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的患者应尽可能小剂量地使用降钙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9

原因从而何来

为什么患了糖尿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呢?原来,糖尿病与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糖尿病病人体内的高血糖状态,使得大量含糖尿液从肾脏排出,肾小管对钙的滤过率增加,重吸收减少,因而大量钙、磷也从尿中丢失。据测定,糖尿病病人24小时尿钙的排出总量为(195±106)毫克,而健康人24小时尿钙排出量为(104±20)毫克,两者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肾脏大量排出钙、磷的同时,骨皮质中的镁也同时丢失,低镁状态又会刺激甲状旁腺功能相对活跃,使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另外,糖尿病病人体内维生素、降钙素代谢的失调又会影响骨代谢,糖尿病合并肾病时也会影响钙的吸收,这种种原因使得糖尿病病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糖尿病人更要注意自己是否并发骨质疏松。

症状很不典型

糖尿病病人发生骨质疏松时会出现经常性腰、背、髋部的疼痛,或出现持续性肌肉疼痛。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者在稍遇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如椎体压缩性骨折、前臂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还会出现驼背畸形、身高缩短的现象。糖尿病患者骨折后难以愈合,病人因骨折长期卧床,又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褥疮,这样不仅对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还会对病人生命造成威胁。

防治有法可医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0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b)-0065-02

骨质疏松症是进行性、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以及骨强度下降。随着我国人口趋向于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不断增加,我国患有骨质疏松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骨质疏松症经常会伴有脊柱骨折症的发生,腰背疼痛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影响了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传统药物的治疗下,效果不甚明显,有的患者经过传统治疗后更出现了病情加重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尽早的发现并且确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够及时的治疗,促进恢复,对再次复发做好预防工作。该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140例腰脊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进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3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腰背疼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140例患者中有98例为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其中做过手术的患者有42例,包括30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4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岁,患者的病史在2~20年之间,平均病史为8.1年。在做过手术的患者中有髋部骨折的22例,脊柱骨折的有12例,前臂骨折的患者有8例。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X线检杏,对脊柱的正片和侧片进行检查,排除因暴力原因引起的脊柱骨折、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脊柱炎、椎体肿瘤破坏等骨科疾病。

1.3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提出的骨质疏松症为主,只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患者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第一,正常情况下,BmD或者BmC不低于正常成年人的平均值iSD;第二,骨量减少的情况下,BmD或者BmC比正常成年人的平均值1SD要低,但不能够超出2.5SD;第三,骨质疏松症,BmD或者BmC低下,超出了正常成年人平均值2.5SD;第四,严重的骨质疏松症,BmD或者BmC低下,超出了正常成年人平均值2.5SD,并且患者出现一处或者一处以上的骨折。

根据Genant的半定量法对患者的骨折程度进行评断,t4-L4椎体的形态和大小显示正常,则表示为o级,也就是正常;当椎体的高度下降200/c~25%,且椎体的投影面积下降10%到20%,表示为1级,也就是轻度骨折或者i度骨折;当椎体的高度下降26%~40%时,且椎体的投影面积缩减21%~40%时,表示为2级,也就是中度骨折或者Ⅱ骨折;当椎体的高度下降程度超过40%,且椎体的投影面积缩减超过40%时,表示为3级,也就是严重骨折或者Ⅲ度骨折。140例患者都根据椎体高度的下降或者压缩15%以上作为标准,对椎体高度定义脊柱骨折测量椎体前缘高度(aH)、中间高度(mH)以及后缘高度(pH)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显示为aH/pH、mwpH都比正常低,且低于正常值的3个标准差,就能够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2结果

2.1患者诊断

140例患者都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的脊椎正片和侧片进行检查,排除了其他骨科疾病。所有患者中有80例(57.1%)有一个或者多个椎体骨折,有20例(14.3%)出现了两个椎体骨折,另外还有6名患者(4.3%)的椎体骨折超过两个。见表1。

2.2漏诊误诊情况

在确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有6例(7.5%)患者没有就诊过,另外74例(92.5%)患者的就诊次数在1~10次,其中就诊过的患者中有35例(47.3%)被误诊和漏诊。被误诊的35例患者都被诊断为其他病症,例如骨质增生症、腰肌劳损以及腰间盘突出等。具体的误诊分布如表2。

2.3治疗后回访

确诊的80例患者在该院经过微创手术、辅助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出院后,进行了随访,发现患者的腰背疼痛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恢复,没有出现复发的现象。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准确诊断能够帮助患者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再次复发,且该疾病的诊断科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进行,但该病的误诊和漏诊较多,主要是因为医生对临床症状不了解,在问诊时不够仔细,不能够系统检查和治疗。该次研究中就有47.3%的病例出现误诊和漏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要加以重视。患者对该病的认识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该次研究中发现有6例患者完全没有就诊经历,没有重视疾病的症状,缺少对该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