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十篇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十篇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0:58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1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士2名;其中招聘护士9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培训内容

2.1理论培训

2.1.1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批量伤员抢救知识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培训方式

3.1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2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1-01

急诊的护理工作包含院前、转运及院内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患者安全隐患,因为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突发事件多以及患者就诊时间没规律、患者求医心切等特点的科室。急诊护理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疏忽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急诊科特点

1.1急诊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和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特点是急、忙、杂,患者人数多、随机性大,每天24h,随时都有可能接收不同患者。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需要同时就诊的伤病员救治时。需要急诊护士应急反应要快,应变能力要强[1]。

1.2急诊患者病情变化性快、患者流动性大急诊患者因病情紧急,病情复杂危重、大多需要抢救,要求急诊护士时刻保持紧张的应激状态,因此护理风险比较大。

2急诊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患者因素:①患者和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投诉行为。②期望值过高: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对急诊医疗的期望值特别高,易出现情绪激动、对病情了解不够,而发生过激行为。③医疗费用问题④救治“三无”患者多:在患者没有家属甚至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走失、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2]。

2.2护理人员的因素

2.2.1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差和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无意中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权,医疗急救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能力差,观察病情不及时,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服务态度冷漠、不能及时地与家属良好的沟通,造成患者的误解,从而引起争端发生纠纷。

2.2.2院前急救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呼救电话接听内容不详细,具体地址不清晰,出诊速度慢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急救车内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抢救物品不够;出诊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如果多次静脉穿刺不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转运患者过程中接诊医生交代病情不详,患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未向家属交,途中一旦出现危机如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等,易引发纠纷。

2.2.3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工作不严谨: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急诊抢救室与其他科室交接患者工作时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病历书写不完善或交接不清楚,交接者双方缺乏沟通也会增加医患矛盾。

2.2.4医护之间以及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在向危重患者交待病情时,给患者做的解释不一致,交代病情轻重,注意事项等不同一,这样就会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3防范措施

3.1增强急诊护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让护士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养成工作中遵章守则,一丝不苟,慎独的精神,保障护理安全我们护理工作人员就要学法、知法和懂法,组织全体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法律法规学习及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班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尤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并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和规范的记录及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到都能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自己。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变为自觉维

护和遵守法律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凡是对患者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或高费用的检查项目,在实施前必定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在手术同意书或特殊检查同意书上签名后,方可施行。

3.2加强急诊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在有关人员认真接昕呼救电话时,应确保地点准确,并尽可能详细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栋号及附近有无明显标志性建筑物,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备齐抢救物品,到达后应及时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以及途中转运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与医院联系,以求支援。

3.3认真贯彻和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建立护理应急预案处理程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的规则,并加强监督检查,是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3.4转运患者的安全防护:①急诊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确保在院内转运中的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途中的风险始终存在。②为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做好转运患者的准备: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明确护送医务人员的分工,制定临时风险预案。保证运转时一路畅通。

3.5加强急救药品、设备的管理:对于急诊工作特点要熟练掌握,对药品、物品仪器放置位置要明确,做到定位、定量、定专人管理。为了使急诊患者的抢救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的检查、维修、保养制度,护士需每班对器械的备用状态进行检查,挂上仪器状态标识牌,抢救药品、物品及各个设施要处于100%完好率。

3.6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发挥团队合作作用在急诊科这个纠纷多的地方,加强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医护团结协作,密切听从指挥,才能在有效的时问内及时挽救人的生命。

总之,在实施急救患者护理安全防护措施中,做好安全防范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急诊护理工作,突出“急”,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时查找安全隐患,

防患于未然;在对危重患者需要转运时,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4

急诊科是一个急危重症病人复杂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有娴熟的理论知识、抢救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应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急诊科的工作,从下面几方面论述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急诊科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人,多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需紧急处理。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除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的应急能力,笔者略谈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急诊病人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精神负担重,病人和家属心情都非常焦急、易怒。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该有乐观和开朗的性格,能体谅病人的心情,遇到紧急情况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以自己镇静、安详和关切的态度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减轻其思想负担。急诊科工作有突击性,当发生意外或工伤事故时,短时间内可有大批伤员到来,需要立即急救诊疗护理,如果体质不好,就不能坚持工作,因此,要有健全的体魄。

(2)稳定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行为必然受其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态会带来恰当的举止。作为急诊科护士要善于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稳定自我。例如笔者曾接诊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大量出血,病人恐惧、惊慌、情绪不稳定,此时,稳定病人情绪十分重要,说明在医院里医生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你诊治,避免病人对呕血产生紧张的心理。

(3)从专业意义上讲,对应急、急救处理的抢救质量可集中反映一个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才能。因此做一名称职的急诊科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其次还要有相应的应急能力,来处理每天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突发性的危重病人,对于如何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以保证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作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急中要稳,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地方,进人急诊科的病人,一般病情都很危笃。因此,值班期间应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要迅速地投入,协助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同时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敏捷的思维、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待病人,抢救时即要严肃认真,又要紧张有序;即要动作敏捷,又要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如遇到窒息的患儿要迅速清理呼吸道,及时地给予氧气吸人,改善呼吸困难后,再报告医生,这样在医生未到之前能够独立、有效地抢救患者生命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分秒必争,急中有序,急诊科专业多、病种多、加床多、流动人员多、病人周转快,会出现忙乱现象。因此,护士要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急诊科护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还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优秀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抢救技术等全面的知识,具有敏捷快速反应和果断处理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工作体会,要做好急诊科护理工作,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应有抢救意识。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自己提供的病史,急诊科护士应认真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护士还要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物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等各种仪器的使用。

(2)知识要全面,对于急救知识更要熟悉。如输液时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心脑血管病人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等。所以急诊护士不仅具有较强的急救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急救技能,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抢救技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5

应急救护比赛策划书【1】

活动名称:凯里学院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会

活动时间:xx年9月17日8:00--17:30

活动地点:31205教室

策划主办单位:凯里学院理学院

承办单位: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合作单位: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

邀请嘉宾: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

黔东南站站长李昌仁

理学院党熊正文副教授

理学院副院长董秀红教授

培训师:龙京华老师、龚连俊老师、余松涛驾驶员

参加对象:理学院xx级全体新生

活动宣传:

1、平面宣传,横幅、海报

横幅2条(分别挂在校门口,3号教学楼)

2、媒体宣传:黔东南记者

凯里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理学院团总支宣传部学生会记者站

活动目的:

现代社会中,人类交往日益频繁,活动空间日益扩大,生活方式日益丰富。然而,意外伤害事故也因此而更为频繁地发生,据统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损伤、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暴力行为,受伤需治疗的人数为上述人数的100-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或救护不当而造成永久性的残疾或死亡。

"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及时正确的事故现场抢救,除了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外还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受伤者的伤情恢复程度以及能否成活,往往取决于现场及时的抢救。有专家认为,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比后期在医院治疗更为重要。

为能利用科技进步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急症、意外伤害,向"第一目击者"的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正确的基本救护理念和技能,以便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争取"救命的黄金时刻"。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健康成长、安全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活动内容:

救护新概念、人体解剖概述、现场心肺复苏术(cpr)、创伤救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重大交通事故现场的急救处理、火灾事故现场的急救处理、触电事故的急救处理、溺水事故的急救处理、地震逃离等。

活动流程:

一、活动启动仪式

由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领导及嘉宾,并介绍参加培训的必要性。

二、领导发言

1、邀请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黔东南站站长李昌仁讲话;

2、我院党总书记熊正文讲话;

3、副院长董秀红讲话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三、培训活动正式开始

有三位老师分别上课。

具体安排:

1、由理学院学生会文娱部安置话筒设备;

2、由理学院团总支组织部、宣传部、记者站布置会场;

3、由助理班主任维持会场纪律;

4、由学生会主席团提供后勤服务;

5、由团荆涛老师、副书记王顺意负责接待;

6、由荆涛老师负责餐饮工作

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方案【2】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事件所致伤亡,树立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根据省红十字会《关于实施市20XX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20XX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任务

全镇初级救护员培训50人,普及性救护培训500人。

二、培训对象

本镇区域内的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重点行业相关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各类志愿者等。

三、培训时间

2014年5—6月。

四、培训内容

初级救护培训参训人员须完成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救护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后,由市红十字会发放《初级救护培训合格证》,成为初级救护员。普及性救护培训为知识讲座和技能操作,使受训者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不发证。

五、项目进度

第一阶段(4月):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5月):全面推进阶段。镇红十字会统筹安排,全面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6月):总结阶段。镇红十字会全面总结今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并将完成情况上报。

六、组织保障

镇成立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红十字会内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市卫生局负责为培训工作提供师资和技术支持。镇政府组织人员参加普及性救护培训,并提供培训场地。镇区各学校组织辖区内学校师生、校车驾驶员参加培训。各村(居)负责组织本辖区内村居民等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6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应对政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33-01

1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2门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2.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护理专业要建立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渠道的护理方式配合,不断激发高龄护士对应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另外对于高工龄的护士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激发,这样才能完成重大的抢救工作,对于抢救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对于紧急突况的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急诊的抢救护理的水平

2.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

2.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3急症护理的发展

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门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玉萍鲍志强郑建敏.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第1期.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7

(1)层级的确立:n0级:新毕业一年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助理护士;n1.1~n1.3级:毕业一年后轮科的初级责任护士;n2.1~n2.3级: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n3.1~n3.3级:急诊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n4级: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外出进修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形成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模式。其中在护长中包含急救中心护长,分管院前院内急救的护长与分管院内普通留观观察和急诊重症监护的护长。急诊专科护士中含有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学分析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8

院前急救是指危重病人进入急救中心(站)以前的急救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意外事件增多。而且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事业和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为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院前救护、途中监护,赢得救治的黄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也给后续救治工作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及纠纷的发生。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急 院前救护的患者,病情急,时间紧,所以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尽快到达现场。同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心理上恐惧焦急,即使病情一般的患者也要按急诊要求快速诊断治疗、运送患者,满足患者及其家属需要。

1.2差 急救现场情况复杂,条件差,多是光线暗淡的狭小空间,或是马路上及一些危险地段,急救工作难度大。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

1.3多 院前急救的患者病种多样,如遇重大事故的现场救护,往往涉多个科室,这就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全科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从而自如的应对不同的情况。

1.4大 院前救护体力消耗大,由于急救现场情况复杂。特别是车辆无法进入的地方,如巷弄、高楼或山坡等。救护人员除身带救护用品外,还要负责搬运患者,所以要求救护人员也要具备强健的体魄。

2目前院前急救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分析

2.1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在临床工作特别是院前的紧急救护工作中,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新的法律措施“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易引起法律纠纷。

2.2呼救电话接听不详 值班人员接听电话不详细,未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地址、联系方式,从而导致派错专科医生或跑空。延误了抢救。或接听电话时态度生硬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以致引发投诉或纠纷。

2.3出诊速度慢 由于救护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或路线不熟悉,未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从而引发纠纷。

2.4物品准备不充分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急救物品的损害、缺失或不足等影响了救治工作。

2.5操作技术不熟练 如反复的静脉穿刺不成功,气管插管失败等,急救操作技术不过硬,直接影响抢救质量。

2.6应急能力差 护理人员素质低,在救护中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或对病情评估不足,对途中突发的病情变化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延误救治,引发纠纷。

2.7责任意识不强 救护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执行口头医嘱不严谨,出现操作过失,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纠纷。

2.8护理文书书写不完善 急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详细;接诊、出诊、急救及到达医院时间记录不准确;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差,急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语言描述不确切,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字迹潦草、错误、涂改等均可造成医疗纠纷。

2.9护患沟通不畅 患者及家属对救护期望值过高,对病情的急剧变化认识不足,一旦救治结果与患者及家属期望值相差悬殊,致其心理落差大,难以承受,易产生纠纷。

3应对及防范措施

3.1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1.1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学习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时,能正确处理,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治,如实完善护理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

3.1.2建立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制度 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各项急救操作的考核,以不断提高救护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使每一个出诊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锻炼其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急救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和伤残率,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1.3 建立院外急救药品、仪器设备和通讯设施的管理、检查、保养和交接班制度责任明确到班、到人,以保证院前救护的连续性和效率性,提高了救护质量,避免了因物品的缺失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3.1.4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院前救护工作规范,并不断完善针对本部门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护理管理标准,成立质控小组,各司其职,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1.5建立通讯调度员管理制度 固定人员24h轮流值班,严禁使用急救专用电话,随时检查网络情况;熟悉掌握管辖范围的交通路线,为行车提供最短线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调度迅速;规范用语。回答问题措辞严谨,认真询问呼救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住址、接车地点、呼救者电话号码,并做好各项记录;接听重大突发事件电话后,立即向领导汇报.迅速组织后备急救力量。

3.1.6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院前急救社会性强、随机性大、时间紧、环境差、病种多、体力消耗大。因此要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科学分工,出诊护士应由业务熟练、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身体及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担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超强度工作。

3.2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救护理念

3.2.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救护人员的素质与修养统一着装,规范仪表,规范文明用语,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有效地实施沟通,有利于院前救护工作的开展。

3.2.2强调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反应当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时,会产生不同的应激心理反应,救护人员要敏锐观察,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患者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将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3.2.3注意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周边人群也是诱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对此,关心患者的家属,给予心理指导和安慰,并告诉家属如何配合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

3.3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医疗文书不仅是救护过程的记录,同时具有法律效力。院前急救执行的多是口头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同时完整的护理记录会给下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对此,定期组织救护人员认真学习新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严格做到记录的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与医疗的同步性,杜绝潦草、错字、涂改。

4 体会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9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思维;急诊护理;应用和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8-02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就医观念的转变,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即代表医院的形象,又折射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医院纠纷发生的“集中营”。因此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不但要有高超的急救护理技术,更要有科学的急救护理工作思维,要求护士思维敏捷,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和主观能动性。急救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运用医学理论知识,预见到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和确诊的因果关系思维

护士是患者在就诊期间24小时连续接触的群体,是患者病情变化时出现各种危险状况的第一反应人,所以要求护士在接诊患者时要第一时间对急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评估病情、能根据病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预见性的想到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果断决策、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但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Ct、B超级各种理化检查才能完成。“时间就是生命”但临床必需的检查会消耗很长的时间,可能会延误抢救的最佳时间。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认识到只有将患者从致命的危险中抢救出来才可能有机会挽救其生命。因此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培养的着眼点就应放在伤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配合医生诊断继续进一步治疗这一科学的急救护理抢救程序中。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医生检查病情时,护士就应立即投入护理抢救,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抢救和诊断,这在位明确病因的急诊抢救中是不能颠倒的顺序。护士应牢记:确诊,只有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才能够、才有机会做出的[1]。

2针对不同的急诊患者护士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动态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的思维

2.1加强护士运用预见性思维动态评估危重患者病情的护理意识急诊急危重患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急、重,病情变化不可预料。患者来急诊科就诊时多以一种重症危象为首的表现,病因不明确,病情发展迅速。往往患者和家属缺乏心理准备,惊慌失措,语无伦次,因此病史叙述不清。面对这种危急状况,护士不能消极等待医嘱,而是应用急救护理学知识评估患者,认真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和家属的述说,通过分析判断得出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最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时解除各种急症危象。如心跳呼吸骤停,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开通气道,气管擦管,调节好呼吸机模式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持续心电监护等。因此,要加强护士对危重症的护理意识,提高救护技能。面对危重患者,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及时给予治疗,给患者赢得最大的生还希望。另外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

2.2预见性建立安全护理意识预见性安全护理也被称为超前护理,对于护理中病情复杂易变且极易发生意外的急危重症病患群体,通过预见性安全护理能够有效对病患病情确定护理要点,并对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尽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2]。

2.2.1预见性建立最佳护患关系急诊护患关系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护士应意识到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各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反正会影响急救工作或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在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当时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心理反应、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及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陪同家属的情绪。通过评估来指导护士采用适宜的职业言行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恰当、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使其排除各种心理障碍真实反应病情,同时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2.2.2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预见性安全护理病患在进入急诊室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对病患“伴随症状、自护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并依据病患是否存在“视力障碍、有无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问题建立相应的风险警示牌[3],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例如:躁动患者要采用必要的约束和保护措施,并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让其明白使用保护用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防患者和家属擅自解除保护用具。患者在做各种医学检查或住院等各种转运途中,也可能发生危象,所以要应用“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转运程序来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依据个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预见性安全护理能够有效防范转运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2]。

3正确准备应用、科学管理急救设备物资的预见性思维

3.1抢救设备护理思维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集中营”,是抢救患者的“主战场”,对护士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对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的准确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护士在抢救设备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应对。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批量患者就诊时,护士通过评估事故原因、受伤人数及患者的病情预见性的准备各种急救物资。

3.2抢救物品管理思维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抢救物品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抢救的成功与否。例如:昏迷导致窒息的患者,此时需要及时吸痰畅通呼吸道,那么吸痰器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抢救仪器的状态也极大地影响抢救效果,抢救的状态取决于管理。在急诊这个特殊的“战场”,设备物品管理不仅仅是科主任、护士长的职责,也是每位急诊护士都应有的管理意识,应深刻理解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抢救物品的密切关系,要有危机意识和管理理念,以及预见性的完善准备。必须使急救设备物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应具备以下条件:齐全、分类、完好、无菌、组合、匹配、立即、明示、固定[2]。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4危重患者抢救时预防职业危险因素的预见性思维

职业危险因素自从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对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认识更深刻了一步。而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长期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死亡、等恶性刺激的患者,以及因为病情急,各种操作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故许多急救操作都是在不知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是否有传染性的情况下给予实施。所以急诊的工作性质使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紧张而无规律,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4].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物、破损组织、血液或唾液,呕吐物,是接触各种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应菊素等[5]的研究显示:急诊护士针刺伤受伤率为90.3%;而3次以上受伤者占总数的34.4%。实际上,至少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被污染针头刺伤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几率为0.3%,乙肝病毒的感染几率为6%-30%,丙肝病毒的感染几率为1.8%[6]。但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7]。因此,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培养并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预见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广泛应用,我们应该预见到会有更多的职业危险因素出现。因此,有待于我们应用预见性思维去不断去发现和研究,并且寻找更好的防护措施。

5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的预见性思维

急诊科室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那些需要转运到其他相关科室接受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危重患者,如何保证在转运过程中做到安全转运,这就取决于护士在转运患者时有无预见性思维。主要包括:转运前护士的准备;患者病情的评估以及目前所用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患者所建立的各种管路的留置、固定、引流情况;做好与患者和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告知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针对疾病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预见性的做好各种应急急救仪器和药物。

6总结

急诊护理工作中培养和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使急救护理工作变被动与主动,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独立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促进了急救护理工作者全面的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主动性;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护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护理杂志,2009,07(09):923-94.

[2]范金花.建立iCU预见性安全护理有效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6).

[3]吴玉芳,蒋冬芳,蒋渊屏.优质护理在iCU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4-105.

[4]陈祖辉,王声.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6(12):1038.

[5]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

急救护理知识点大全篇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瞬间山河破碎,部分群众生命在刹那间消失;同时,因灾造成的受伤人员极多,分布极广。尤其是以映秀镇为代表的极重灾区阿坝州,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互隔互断,整体沦为“孤岛”,灾后第一时间外界进入度几乎为零。面对如此惨烈的生命伤害,阿坝州的各级医疗机构不等不靠,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就地开展医疗救护,震中映秀镇中心医院所有医护工作者及其滞留在此地的其他医护工作者,在无任何器械和药品短缺的条件下,进危房,掏瓦砾,用双手抢救生命;汶川县人民医院在断电、断水等极端条件下,露天完成了新生儿剖腹手术,宣告了与地震同步的生命降临;小金县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内救治与(医)院外救治、城镇救治与乡村救治同步展开;其他各县的生命抢救亦全方位开展,与时间和死神抢生命成为医疗工作者在应急状态下的全部追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受伤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护,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命保全。

2010年8月14日,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使8500余人被困,部分群众生命消亡,部分群众受伤。各级医疗机构在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第一时间就地开展生命救助,小金县医护工作者翻越巴郎山,深入卧龙、耿达等乡镇开展应急救援,确保了第一时间医疗救护的快速跟进,受伤人员无一例因救助不及时而死亡。

二、几点体会

(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应急救护的根本动力。无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还是在“8·14”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的生命救护过程中,各级医护人员不分级别、职务、职称高低,顾不上家人和亲朋好友,第一时间就地主动介入,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保证了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或得了医疗救助,最大限度实现了生命保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这既是医学界一座无字的丰碑,更是广大医护人员奉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道主义宗旨的最好诠释,他们用行动和业绩,回答了什么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和崇高使命。

(二)医护技能的综合应用是做好应急状态救护的前提。在常规的医学工作中,医护人员是有严格的分界线,其直观体现是:护理人员没有处方权,只能按照医嘱开展护理工作,严禁超越医嘱范围。在应急状态下,由于病员极度分散,有限的医护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医一护或者其他医护力量组合方式进行组合开展工作,只能就地就近开展应急救护,无论医生或者护士,第一要务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抢救和保护生命的存在,无论是医生或者护士,从接触病员开始,诊断、给药、护理等救助程序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站式”服务,而且以此循环往复,全力抢救生命。

(三)优秀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做好应急护理的基础。应急状态时所能为护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仅有的是病员对生命的渴望,与其(医)院内的程序化护理相比较,护理条件之恶劣、基础之差,是未经历过应急护理人员难以理解和想象的,这是对护理工作者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状态下的基本护理条件极差,院内的基本护理程序完全被打乱,但生命救护的紧迫性,要求护理工作必须在第一时间跟进;二是护理需求和护理力量不足矛盾突出;三是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切入点的病员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参数不够,经验护理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四是突发事件造成多病种并发,院内的单一护理转化为野外的复合型护理,院外向院内转送时限不确定,对护理技能、方式提出了“更快、更强、更高、更精、更细”的要求;五是极大的工作量挤占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身体)和护理技能状态矛盾突出;六是面对惨烈的场面,护理人员的亲朋好友的生命亦可能在事件中丧失或受到伤害,护理人员的心理创伤极大,但因职责使然,又不可能离开工作岗位,其心理抚慰需求和生命救助的现实需要,致使护理工作者进退两难,且两者只能二选其一,即:坚守工作岗位,这对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职业操守也是一种极限挑战。

(四)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同步推进,是做好应急状态下护理工作的有效手段。“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废墟中一受伤人员生命体征完全正常,但肢体受伤极为严重,同时,在地震的瞬间,亲眼目睹了自己心爱的孩子被废墟掩埋,心理创伤十分严重。一方面表现出对生命继续的渴望;一方面表现出对失去亲人的极度悲观,两种极端心理交错,导致受伤人员情绪失控,自虐自尽倾向明显。护理人员见此情况,在抢险人员的协同配合下,在保证抢险救援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对在外的创口进行医学处理,并一直守候在病员身旁近十二小时,陪伴病员拉家常,鼓励病员面对现实,保存生命,战胜灾害,护理人员告诉病员,他的妻子受了一点轻伤,目前正在处理,待会将前来陪伴,你们都还正当壮年,孩子没有了,可以再要,房子没有了,可以再建,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灾区群众的安慰和伤员救助,全国都在支援灾区,尽最大努力抢险救灾,恢复灾区的生活生产秩序,现在对你施救的就是海南消防抢险队。通过护理人员的身体护理和心理疏导,病员情绪渐趋稳定,配合救援和现场医疗救助工作,实现了生命保全,并在后来的生活中,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说:当时如果没有现场护士的劝导和鼓励,也许他的生命也就消失在废墟中。

三、应对应急状态的医学护理探讨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和暴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不断增大,尤其是高山峡谷、高山平原及高海拔、高温差等地区,幅员广阔,群众居住分散,基层医疗建设滞后,农村牧区医疗覆盖率低,群众享有的医疗保障能力弱。如何保证应急状态下,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医疗诊治与护理,既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护理工作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将应急护理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之中,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将日常护理与应急护理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应急状态下的生命救护和保全。一是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各级医疗机构应有意识地将医生和护士相对配对固定,促进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主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医生熟悉护理程序,护士学到基本诊治知识,以此解决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问题。二是无论是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如何分工,在以所在科室护理技能提高的同时,医院应有意识地实行轮岗制度,提高护士全方位护理意识和技能。三是进一步加强(医)院外护理演练与实践,尤其是乡镇中心卫生院,要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使每一个护士都能成为一个独立工作的单元,全方位开展护理工作。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对流等方式,拓宽视野,创造性开展护理工作。

(二)强化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促进特定条件下护士的主动作为。护士,在具备单学科护理技能优势的同时,要懂得全方位护理程序和基本技能,在应急状态下,只是看敢不敢担当的问题,这是责任意识的直观体现。因此,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和使命要求的教育,使护士在思想上树立“我是生命守护者”的观念,促使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应急生命救护,以精细、精准和真心、真诚护理,做到生命抢救时间不在我这里耽误,病员不在我手中受到怠慢,病情不因我工作不力而恶化,使受伤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医疗救护,实现护理者与被护理者的无缝互融,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三)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护理心理学培训,提高应急状态下的适应性。积极开展护士心理强化性训练,提高护士在特定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平稳的心态、娴熟的护理技能、复杂条件的良好适应性和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既是应急状态下生命抢救和保全的需要,更是促进护理工作适应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必须选择,也是护理工作精细化、全面化、人性化、社会化的要求。

在应急状态下,如何实现护理人员和被护理人员的心理无缝对接,是开展应急护理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护理者因工作量、心理承受能力的诸多因素纠结在一起,其心理的变化,病员难以理解;病员在承受身体痛苦、心里痛苦、生与死之间徘徊选择时,需要的是护士的理解、支持,甚至是支撑。这是一对现实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有时甚至犹豫一刹那,一个生命就会消失,这就需要护士具有生理护理优异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稳定病员情绪,为病员激发起在思想上、意识上、毅力上战胜身体病痛和心理障碍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护人员的生命救助与保全。而作为常规护理的护士,虽然有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不是每个护士都具备的。因此,要完成应急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实现生命救助和生命保全效率,加强护士护理心理学的培训,是护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补上的一课,使每一个护士,都能在特定条件下,拉得出,顶得上,保全得了生命。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护理装备建设,提高应急状态下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我国应急医学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提升,应急状态下的护理装备研发、配备、使用等项工作亦在快速跟进,但在实际工作需要中,仍然暴露出特定条件下的装备笨重、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应结合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轻便、适用为主线,加强应急护理装备的研究开发,并及时装备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予以应用,让护士熟悉各种装备的基本性能,熟练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全面提高特定条件下的护理工作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