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十篇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十篇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1:09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1

关键词:重视中学生物课外活动

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培养生物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培养的途径上,除了在中学开设生物教学课程和实验外,在校外开展广泛的生物学科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学生物教学普遍存在课外科技活动缺乏科学性、持续性和系统性,活动流于形式,出现活动目的模糊、内容单调、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所在城市地处东南沿海,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十分有利于中学生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也能为开展活动积累有益的经验。本文从中学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方式和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一、中学生物教学有必要而且必须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由于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和高考,课业十分繁重,以及由于有的教师认识上的不足,只把课外活动当做生物教学的补充,因而出现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时冷时热,甚至完全被忽视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中学生生物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把课外活动当做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树立课外活动和校内教学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的理念。总体来说,开展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称为“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贴近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最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成长规律,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课外活动对巩固和加深中学生课本所学内容的作用非常明显。例如,学生通过对野外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可以更加明确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不同要求。同时,生物学知识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外活动则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分析辨别、收集应用的学习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有利于拓展视野,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系列化、多样化、规范化的生物学课外活动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次次的心灵和知识的放飞,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惊奇和惊喜,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意志。课外活动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广泛性,可以提高中学生自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强的协作性,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此外,课外活动还能锻炼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使中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成功的不易,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组织方式直接决定课外科技活动的效果

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设计和正确的指导是活动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要力戒“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活动。同时,教师要对整个学年的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力求与教学进度合拍,循序渐进。

1.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的特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较易选择,同时,学生的参与面最广,对生物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作用显著。集体活动内容有专题报告会或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举办展览、课外阅读、观看电影或录像等。小组活动一般控制在十人以内,优点是课外活动内容比较丰富而广泛,活动效果较理想。个人活动主要针对有特殊兴趣或专长的学生而开展。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个别性,难度也较大,有利于个别尖子生的发展。

2.活动的类别。活动课题类别较多,主要可概括为采集制作类、栽培或饲养观察类、专题调查类和科技实验类等。采集制作类特别适合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教学需要让学生采集允许采集的各类动植物进行分类观察并制作成各种标本、教具和模型等。栽培或饲养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对动植物的饲养或栽培、对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的观察、生理实验、解剖分析等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实践水平。专题调查类活动的目标明确而又集中,不分年级,只要具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均可参加,如调查分析血型的遗传原理、植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科技实验类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专门的实验技术,或是验证课本上所学的原理。开展探究性实验还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消灭病虫害、宣传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演讲比赛、猜谜游园以及创办生物园、生物角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拓展和加深中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3.活动的指导。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生物学教师的精心指导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对所选择的活动项目进行充分全面的论证,项目应有基本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其次,教师要考虑开展活动的可行性,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教学进度做到因人制宜,根据教学时间段的安排做到因时制宜,根据自然条件和学习、生活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财力物力和实验条件做到因力制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适时跟踪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难题,保证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好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时督促检查并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1.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课外活动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既不能包打天下,也不能不管不顾。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活动、讲授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适时督促检查,做好课外活动记录。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好专用记录本,记录活动过程和体会,并做到实事求是、详细全面、科学规范、观点独立。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2

关键词:物理科技活动;科学素养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历史和时展证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兴旺之本.尽管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理解,但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1]在科学教育体系中,自然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开展物理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學教育中的科学过程主要是指在一般的科学研究中,那些普遍适用的系统化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分析与论证等基本环节.事实上,“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真实的科学探究,虽然二者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面向人类已知的知识,强调的是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探究自然界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而真正的科学探究是面向未知的知识,它更重视结果,即发现新知识.所以,在科技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探究习惯,更理性地看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所形成的知识,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探究问题:根据给足的电源、两个小灯泡、一只开关、若干导线等器材,请画出尽可能多的电路.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自发地将所画的电路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展开讨论.

要求1:把黑板上错误的电路图找出来,并说明理由.(因学生展示的电路设计有可能存在短路、断路等情况)

要求2:把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电路合并后保留一个电路.

要求3:把余下的电路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活动结束时,笔者当堂进行检测,掌握串并联电路特点并能正确识别电路的串联、并联的学生达到86%.[2]

2通过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的事实为准则,只是实验(试验)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实验(试验)的观点、方法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物理课本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只是按单一方法进行,只达到会做的层面.由于学科教学的时间、任务的限制,往往也只能如此.科技活动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广阔空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针对一个主题,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揣摩、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加以探究,最后选出你认为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匀变直线速运动》这个实验在课本中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活动中,有同学提出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充当频闪照相机来研究的方案.本校实验室没有配备频闪照相机,访谈中得知,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频闪照相机,他仅凭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和打点计时器都具有等时记录的特点想到这个方法,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学生创造性.难能可贵的是,其他同学想到在路径后面上放上刻度尺就很容易解决了距离测量的问题.随后的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在小车顶上靠刻度尺一侧固定一个指针,就可以减小因拍摄时视角引起的长度测量误差.

3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再现知识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们为获取物理知识所做出的真实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含有静态知识体系──科学规律、成果;动态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前者给人以知识,而后者给人以创新的智慧.离开了历史背景的单纯的物理知识只能使学生觉得枯燥和深奥.若能通过具体、生动、可靠的历史事实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物理奥秘时那种科学创造的快感与激动,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大量的“科学足迹”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学史资源.此外,在科技活动中,开设了《“偶然”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讲座,让学生感悟到灵感的美和科学探究中美的灵感来源于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生活的敏锐观察.《擦肩而过的发现》让学生为科学家痛失重大成果而惋惜,同时也为他们的不懈追求精神而感动,理解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失败”的价值.在教学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后,介绍物理史上“十大最美实验”让学生感悟实验的魅力.《量子力学的“英雄时代”——一张震撼的合影照》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科学发展“井喷”时代科学巨匠们的卓越贡献……让学生在科学史的海洋中,感悟科学的美,培养对科学探究的情感,形成科学探究的价值追求.

4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的活动课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鼓励和指导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们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活动,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每年的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的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如机器人、航模,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都是科技活动非常有效的活动方式.

科技发明小组的潘胜勇同学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拔取移动插线板上的插头时,往往要用双手,有时很不方便,经过仔细琢磨发明了“可单手拔取插头的插线板”,此项发明荣获重庆市少年儿童发明金奖,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5通过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StS教育本身是以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正确理解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和谐,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和价值判断.所以,在物理科技活动中,开展StS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开展StS教育.让学生理解在物理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物理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学习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时,将这样的观点渗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没有望远镜的发明与改造,人类就无法观看到遥远的天体,将大大限制物理学家对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万有引力的发现和引力常数的测定,使得人们能够计算出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的天体.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知科学和科技的互相推动的关系.在第5节《宇宙航行》后,教材给出了《航天事业改变人类的生活》材料.这份材料重点介绍了航天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广播给人类带来的改变,航天育种对农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在材料的最后,编者介绍了近年来,有的国家试图在大气层外部署武器,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政府的立场,写出综述,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投身航天事业的激情.

开展物理科技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方面.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科学出版社2005:3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3

1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科学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因此,中学物理教育也应担负着让物理科学技术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亲近物理、拥抱物理的任务.人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学物理教育在学生毕业以后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对学生未来发展能产生什么样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最具有发展潜力?从以往毕业学生成才经历的调研中,我们认为物理科技教育活动首先要能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与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人类生来具有,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中学教育,好奇心的发展分出3个层次:一是许多学生的好奇心渐渐淡化、泯灭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新发现无动于衷,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二是保持好奇心的学生,能够持续的学习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三是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能够为之疯狂而乐此不疲,好奇心演化成一种终身追求.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科学事业和个人发展方面都能取得突出的成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在学生年龄较小的中学阶段,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激发好奇心”这一要点.面对以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选择发展方向,例如高考志愿填写、人生规划等.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体验活动项目,“体验实际上是一种过程教育”[1].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开拓视野,感悟科学的魅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选择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2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平台的构建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个场馆几乎都成了科技教育的大平台,展示了众多的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视觉3D4D、人工智能、交通科技等高新科技,让观众亲自参与获取科技知识和娱乐享受,从而激发参观者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活动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它的活动平台也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与体验,具有很高的互动性.其科技教育活动平台建构模式可供我们在开展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中借鉴.当然,在学校基层范围内我们不可能将活动设计得那么“豪华”.中学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物理科技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项目安排应以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目的进行选择,不完全是成熟的科学技术活动.活动平台构建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侧重于科学技术教育,设计成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使其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单位、高校、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资源和开放的空间,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学生视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的形式进行,我们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4种形式.

2.1趣味性物理实验以激疑和点燃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选择设计实验项目.学生只要感兴趣了,就会很高兴的自己去实践.例如,我们在开展活动中安排的实验项目有:高压下小鸟安然无恙(高压静电屏蔽实验),高压静电除尘,奇异的爬坡(物体由低处往高处爬实验),“链条爬坡”(惯性实验),“二龙戏珠”(波动实验),“千人震”(自感现象实验),“跳绳发电”(导体在地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发电),发电机系列小实验,电磁灶点灯(感应发电实验),多普勒效应实验,声控、光控实验等.力图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觉受到较为强烈的刺激.

2.2学生科技制作和作品汇报展这项活动可以跟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举行科技制作比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学科中、生活生产中“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例如学生作品:“水火箭”、“大轮车”、声控与光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2.3科技影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活动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科技教育活动的时代性、综合性.平时我们收集整理了涉及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最新视频,高科技发展与应用视频,物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视频资源,例如汽车碰撞试验、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2011年11月3日我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对接、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反物质探索、科教片《宇宙与人》、《哈勃望远镜十五年探索》、《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宇宙论》等视频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既为我们教学提供了科技教育活动资源,也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教研素材.

2.4科普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第15条规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我们积极联系当地科技单位和生产单位,例如气象局、发电厂等,也带领部分优秀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全国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3物理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让学生置身于物理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氛围之中,亲自参与活动,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觉受到较强的刺激.体验在活动中带来的好奇与惊喜,这是活动安排的原则.

3.1实验项目设计要经得起学生“玩”,有很好的交互性我们利用波动演示器改制了“龙戏珠”实验.当学生摇动把手看到自己绘制的龙上下舞动很是好奇,他们会慢慢摇,也会快速摇以便看到龙的“腾飞”.“千人震”实验(自感现象实验)是利用演示变压器和2节电池改制的,让全班学生手拉手和变压器构成闭合电路,当电池与变压器断开瞬间,每位学生都有较强的电击感,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威力,让参与的学生回味无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很好奇,常会以意想不到方式进行实验活动,甚至会拆开实验装置,所以实验设计要经得起学生“玩”.实验环境布置可以采用课桌交错布置,六棱桌更好,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让学生、教师在中间走动,进行实验和研讨交流,也便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师生互动.对于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可以设立教师演示平台,由教师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适当的请学生当助手参与,例如为学生做高压静电实验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3.2学生成果汇报表演学生成果汇报表演可以采用课题结题模式进行.让学生汇报自己科技制作项目选择的背景,制作的科学依据,研制的经历和体验,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向大家展示,请学生和教师提问,由制作的学生答辩,最后由教师点评并进行表彰颁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不能仅仅一“玩”了之.

3.3科技影视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在课余时间进行,也可以将影视资源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看,看完后组织学生讨论,畅想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4

关键词: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现状;措施;西南边疆地区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它不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约束,具有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设计和动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带动相关学科发展[1-2]。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材料,通过野外考察,观察大自然实物,并与课本知识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运用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解释、解决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而也带动它们的发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实验,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百折不挠的品质和坚强意志,铸造其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3-4]。

1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现状

1.1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社会日益重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就是一种有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组织了一些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和活动,如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科普夏令营、中学生环保夏令营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及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了生物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力度,使生物课外活动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2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制约因素

1.2.1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南边疆地区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经费的短缺。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保证教职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外,还要投入基础建设,已经没有余力满足课外科技活动所需。由于经费短缺,科技活动所需的各项设备、设施也无法购置,使科技活动面临种种困难。

1.2.2学生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落后地区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他们为生活所困,解决温饱是主要的,而学习甚至是次要的,更不用说课外科技活动。他们极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设施,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甚少。

1.2.3领导对课外科技活动的认知需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职工福利、基础建设等到处奔波,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关注不够。

2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措施

2.1通过实际行动争取领导重视

争取领导的关心支持不能仅靠写申请报告,要靠实际行动,用行动和成绩说话,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组织学生开展不需要多少经费的科技兴趣活动,积极参与各级部门主办的有关科技方面的比赛,取得成绩以后再向领导报喜,适时申请更多更大的支持。笔者从1998年开始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在得不到学校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发动学生自筹。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回到家乡以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参加青少年发明创造及科学讨论会比赛中,学生连获大奖,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自1997年起,学校一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组成了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掀起了高潮。

2.2把科技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搞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长期探索哪些科技活动既适合学生,还能较好地突出区域特色,另一方面,需要长期把科技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将各科知识相互交叉,或根据教材适当增加科技知识,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根本的转变,以求素质教育的新境界。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做了一些改革,把科技教育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把深奥的课堂理论转化为平时的生活语言,透过平时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如《鱼纲》的教学,若按传统教法需要3课时,学生也只能在大脑中把课文重抄一边。笔者经过改革,将该节内容重新编排,从日常生活入手,采用提问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相关内容;同时,加以投影、挂图、录像、标本等手段进行教学。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到了各科知识,使学生在欢快气氛中完成了《鱼纲》的学习,共用1.5学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

2.3组织栽培兴趣小组,创办学校农场

为了使学生学到实用知识,将来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笔者创办了学校农场,建设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农场劳动,学生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学会了育苗、嫁接、管理等技术,并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对植物生理部分内容理解不深,结合育苗、嫁接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水分的蒸腾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在果树定植密度问题上,让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阳光才能使果树增产,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在果树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昆虫进一步认识,巩固了动物学中昆虫纲的分类,并认识了常见的害虫和益虫。这样,通过果树的栽培,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动手和动脑密切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训练了基本技能,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2.4.1建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小组。虽然小学已经有相当多牵涉到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但不够系统化,还需要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以便为标本采集与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标本的采集中,首先让学生从名称、形态、生境及其价值等方面对本区域动植物有所了解,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具体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在此过程中还应根据本民族地区特点,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民族药用植物的医药价值及用法,使学生对常见中草药防治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为扶贫做贡献。

2.4.2组织生态环境调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组织学生对百色华银铝业周边地区进行生态调查,针对几个大型的纸厂、糖厂等排污情况及对水域中生物生活的影响,以及污染对右江两岸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等都做详细的调查,并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且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此外,还组织学生到气象台、农科所、林科所、飞机场、生态农业试验园等参观学习,请教有关专家介绍情况,使学生了解到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发展现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4.3进行两栖动物调查。在郊区农田、河边、溪边、塘边及水库边等,常能看到学生的身影,从生境、习性、生殖等方面对沼蛙、泽蛙、虎纹蛙、蟾蜍、狭口蛙等进行认真细致观察,不但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理解,而且通过解剖观察等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爱好及方法,增强了责任心,使本校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进入一个空前高涨的阶段,也使校风、校纪得到了加强。

3结语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由于西南边疆地区受地域、历史及经济等方面影响,限制了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种类和形式。然而,从目前开展的科技活动的结果来看,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基本上达到了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但还需要在有限条件下继续探索更好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形式,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高质量的新型人才。

4参考文献

[1]李莹.开展生物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115-116.

[2]杨孙琴.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J].科学教育,2002(4):59-60.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意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物理知识为龙头的科技知识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很容易看到,在我们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科技无处不在,人人离不开科技。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利用物理教学的优势,强化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一、生活与科技密切相连,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迫在眉睫

科技提升生活的质量,生活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1.科技渗透我们的餐饮全过程

例如,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使用中要运用电学知识;保温瓶里倒开水时根据声音判断水量多少,磨菜刀时不断浇水是为了保护刀口硬度利用的是力学知识;炉灶炒菜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炊具手柄用木料制成不易烫手就运用的是热学知识;腌菜很长时间才能变咸,而炒菜加盐几分钟就变咸,冻肉解冻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这些都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可以说,吃喝处处有科学,不懂科技就成了现代“文盲”。

2.科技时时伴随我们的出行活动

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成了常态。因此,懂得一些科技知识成了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比如,我们经常乘坐的汽车,就是一个物理知识与科技创造的集成体。汽车车身的流线型设计是为了减小行驶时的阻力,汽车坐椅大多既宽且大是为了减小对坐车人的压强而使人乘坐舒服,交警要求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的危害,这些都是物理力学知识的应用。而自行车更是大多数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首选,其中就有许多物理知识。自行车外胎制成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防止打滑;刹车时刹车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车轮转动;自行车的轴、把转动处安有钢珠是为了使摩擦力变小,让人骑起来轻松省力。这些都是力学中摩擦知识的运用。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所以,生活离不开科技,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使命。

二、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主要渠道

教师传授物理知识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成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首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必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科技意识中的主渠道作用。

1.物理课堂教学要突出知识内容的实用性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与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既讲授了知识,实现了知识目标,又体现了运用价值,实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2.注重运用物理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物理学家探求科学的感人事迹,有不少发现科学真理的重大事件,也有许多献身科学的人物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很好素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

3.通过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实验教学的事实验证性、模拟操作性、过程趣味性不仅有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消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验的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贯穿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三、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加强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必要形式,不可缺少,同时也是强化学生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与物理课堂教学相比,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和选择性,二者优势互补。

1.精心设计物理趣味实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因地制宜,设计一些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趣味物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

2.开展科技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根据学校、家庭、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等材料,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也可以利用黑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教师应适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当地的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科学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使命,物理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6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设计趣味物理实验

 

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生活用具奠定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就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7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物理科技创新意识作好准备

充分利用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极大的发挥师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2注重高中物理史教学高中物理发展史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高中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高中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高中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高中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高中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1.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物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多进行物理社会实践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2.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高中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高中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2.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dylw.net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高中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8

关键词:科技意识物理知识实用性物理物理发展史实验教学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9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1 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1.2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3 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②注重学生实验教学。③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

2.1 趣味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

2.2 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高中生物教材的每一版本都设置了“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这种专门开设以“技术实践”为主题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可以说,高中生物学设计“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在教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意义也十分重大。

一、设计“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生物学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设计内容来看,有的注重提升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能力;有的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有的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对社会的影响;等等。可见,设计这一模块对增进学生对生物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理解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材设计“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及时了解比较前沿的生物学发展趋势,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高中毕业生面临着将来的就业与科学研究的方向选择,“生物技术实践”的设置则能满足那些有志于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生物技术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学生的需要,很好地培养了这些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主要特点

1.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凸显基础性,让学生便于自主实践与探究。基础性,即生物科学的所有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实践性,即偏重于学生的动手实践,特别注重生物学习中的实践过程,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性,即涉及的生物学知识面比较广。例如,“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等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比较简单,所涉及的理知识也很浅显,便于学生自主实践。而对于“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等实践活动,其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充分体现了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时代性,即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前沿核心学科、核心技术。比如,“尝试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选择性与多样性,即模块的内容标准涉及生物科学与技术的许多学科,活动层次也较为分明,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个性发展和将来深造的专业选择,充分体现模块内容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三、“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教学建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从“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教学目标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与探究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

1.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时间,适度补充相应的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的资料,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完成有关生物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微生物学的知识,了解微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操作技能、技术要求(即微生物学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感知微生物的利用等,这是学生探究的支点,也是设计本模块的初衷。另一方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本模块的每项学习任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