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十篇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十篇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58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1

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的物业服务基本实现了专业管理。文章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与珠海中竣物业为例,提出了深化校园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物业管理;工作场地教学化;高职院校

一、企业工作场地教学化的意义

在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物业管理一般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型物业管理公司,这提高了高校物业市场化运作及管理的水平,实现了校园物业企业主体的自主经营,提高了运作效率。在高职院校强调“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物业公司入住校园,作为高校最有便利条件实现校企合作、完全对口的物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深化校园物业公司与专业间的校企合作,对合作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校园物业公司而言,这是它的一个责任,同时,通过加强双方的合作,物业公司通过完全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形成紧密的互生关系,可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能确保在下一次公开招标中击败对手;对物业管专业而言,这是落实“工学结合”,充分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实现企业工作现场教学化的重要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现状

珠海市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于2005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物业的管理方,已挂牌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参与到了物业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一)合作现状

1.中竣物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制定。中竣物业作为物业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之一,在制订各级人才培养计划时,都参与相应研讨和指导,提供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在制订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原则上要求各任课教师,咨询中竣物业相应部门的意见,争取获得相应部门的支持,使各课程的重要实操内容能够与企业工作计划一致、同步,逐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

2.中竣物业在专业教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实习。自2007年以来,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为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100余人次的专业实习机会,提供了多批次的认识实习机会。为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及全面性,专业实习学生实行轮岗制,实习岗位涉及安保、宿管等,加深了学生对物业企业的理解,较全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2)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自入驻校园以来,中竣管理河源分公司逐步融入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一是消防器材专项训练的校企融合,通过专业教师讲授理论,由公司主管向学生演练展示,主要是灭火器训练、水带的抛卷训练、营救逃生训练等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二是协助专业开展消防演习,包括逃生软梯、警用器具、安全器具等工具,并有相关管理人员实地参与指导,加强了演习的逼真性,有效提高了演习效果。

3.中竣物业参与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为更好地强化学习效果,以赛促学,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在校内技能竞赛方面,中竣物业一是在大赛服装、器具等道具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现场的评比环节,并给予点评,促进了专业校内技能竞赛的逐步提高。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中竣物业作为校园物业的管理方,认为其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物业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没有意识到校园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深化融合的重要性,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对配合物业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等有畏难情绪,认为是职责之外的工作。在物业管理专业方面,对充分利用校园物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挖掘中竣物业的资源,导致日常教学与校园日常物业管理衔接融合不够紧密。

2.缺乏常态的交流与协调机制。目前,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的交流与协调,主要由专业主任和项目经理对接,一般是有事情需要协调时沟通,临时性、随机性明显,导致日常校企合作对接一般是就事论事,缺乏规划与深入的协调,影响了校企合作效果的发挥。

3.中竣物业隐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训器材、设备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没有主动去发掘校园物业公司已经拥有的相关器材及设备设施,导致不少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隐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及提高。另外,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都由各任课教师单独制订,任课教师只考虑到了课程的逻辑顺序、主次内容等,没有考虑校内物业公司的实际工作周期及日程排,导致任课教师在讲授需要实地操作或观摩的内容时,校内物业公司却没有相关的工作安排,二者的时间不一致,限制了校内物业隐形资源的利用,影响了授课效果。

4.中竣物业兼职教师人员有限。中竣物业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素质仍需提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较弱,能够胜任兼职教师的人员有限,限制了双方的深入合作。

三、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合作模型的构建

作为高度对口的校企合作双方,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的合作,可以考虑将物业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与负责相应职能职责的部门对应起来,校内物业公司资源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的对应关系有:物业设备类课程,对应泵房、配电房、配电柜、保安监控室、钳子、螺丝刀、万用表、电笔、疏通机、扳手等资源;绿化保洁类课程,对应枝剪、锄头、剪刀、打草机、喷雾器、竹筢、玻璃刮、地拖、手推车、扫把、拖把、铁铲、斗车,吸尘器、清洁剂等资源;安保类课程,对应消防监控室、保安值班室及岗亭、钢叉、警棍、木棍、盾牌、钢盔,对讲机等资源;实务客服类课程,对应宿舍入住管理流程、服务质量检查标准、各部门岗位职责,日常管理制度等资源。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无缝对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工作内容项目实操化,初步构想的校内物业与物业专业深化合作模型见图1。

四、深化校园物业与物业专业合作的路径

(一)相互参与对方行政例会一般而言,物业公司都有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物业专业也有每周一次的专业教研室会议或活动。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教学与工作上的协调一致,建议双方建立常态的互知互通制度,即专业主任或委派教师每周或每两周参加一次物业公司的例会,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每周或每两周都参加一次专业教研室的例会。通过制度性的互知互通,可以使物业公司知道相关课程未来1—2周的教学安排及实践实操需求;各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主任的传达,知道物业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可以提前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或与物业公司沟通,探讨能否调整物业公司相关项目的工作计划,以便实现教学计划与物业公司的工作计划相协调。

(二)以公司日常管理项目为抓手,鼓励管理人员参与日常项目化教学

1.强化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位。对一些实操性强的课程,如安全管理等,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建议继续加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位,进一步发挥校内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校内物业管理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可以更好地挖掘和运用校内物业公司的资源潜力,有利于该课程中实践实操部分的开展与实施,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2.制订更加灵活的外聘兼职教师制度。传统的外聘兼职教师,一般是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完成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任务,其优点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连贯,外聘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企业人员由于工作任务或时间精力的限制,一般都无法接受此类教学任务,导致聘请合适的兼职教师比较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学校可以考虑允许按照总课时的一定比例来聘请兼职教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不需要承担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校内专任的任课教师可依据课程的课内实践实操需要,灵活确定该门课程的外聘课时数量,常规的理论课程,建议按照总课时的10%—20%来确定。这样可以既保证课程的必要课内实践实操有企业导师的指导,又可以缓解企业人员对担任整门课程教学任务的畏难情绪。二是考虑到企业人员工作日需要上班,其空闲时间难以提前确定,建议此类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不确定,主要依据兼职教师的空闲时间,由任课教师与兼职教师沟通确定,从而解决此类兼职教师怕没有空闲时间而拒绝的问题。

3.深化双方人员融合,实现双向任职锻炼交流。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的互通互知,校企双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对有培养潜力或专业操作方面已能够胜任专业教学的公司管理人员,可以考虑进行集中的教学方法技巧培训,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课程,提高他们教学方法及理论水平。二是继续培养、聘任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任兼职教师,使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课内实操与实践需要外聘教师讲授,也可思考物业公司还有哪些资源可以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实操实践中,深挖物业公司的隐形资源。三是建议双方探讨专业教师到校内物业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到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这样可以使专业教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也能深入了解物业企业所拥有的能为教学所用的资源,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争取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同步,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为更好地以校内物业公司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教学中实操项目与企业工作计划不一致,充分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建议校企双方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初,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前,召开一次由物业专业全体教师及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沟通协调会,各专任教师详细介绍所负责课程计划进行的课内实践实操计划,初步计划进行时间及所需资源,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依据工作计划或惯例,介绍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时间。通过双向沟通,各专任教师可以确定所负责课程中实践实操计划的大致时间安排计划。二是在实施课内实操计划前的2至3周,各任课教师,特别是房屋构造、安全、物业设备、绿化保洁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提前与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再次进行沟通协调,再次确定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具体时间,再结合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协调出一个学生可以现场观摩或实操体验的合适时间,实现校内工作现场课堂化、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三是在课内实操计划完成后,各任课教师应总结此次教学效果,总结此次校企合作共同授课中获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协调合作提供建议和指导。

5.扩大合作空间,加大横向互利合作。校企双方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合作空间,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探索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双方完全对口、相互比较了解,能够较好地渗入对方工作中的便利,探讨开发基于校内物业公司日常工作内容课堂化、日常工作场地教学化的教材,探讨编写一本真正融校内物业日常工作与日常教学于一体的项目化教材,探索实现“工作教学相融合,企业专业相融合”的工学结合模式。二是扩大双方的横向互利合作。基于校园物业公司的员工素质整体上还不够高,而高校相应专业拥有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建议双方可以开发适合员工培训的课程,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物业公司管理水平;在我国物业将进一步兼并整合的大趋势下,校园物业公司也有必要进一步走出去,对外拓展新项目,对内优化管理,建议双方可以采取物业公司出资、高校付出人力开展研究的横向课题模式,探讨如何将高校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物业公司的经营发展优势。三是深化校物业管理协会与中竣物业融合。校物业管理协会,作为物业专业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组织,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与视野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锻炼学生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建议协会多与中竣物业协调,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公司日常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参与校重大活动的现场管理协调中。对中竣物业,建议探索加大对协会活动的支持力度,甚至可以考虑冠名赞助支持,使日常的员工培训等工作与协会的日常工作融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中竣物业在校的影响力。四是为公司在本地的拓展提供支持。建议中竣物业与物业专业建立项目拓展小组,共同对本地的物业市场开展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河源物业市场情况;在对具体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物业专业发挥其特长,为公司招标书的制作提供支持与协助,提高公司项目拓展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凤英.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2]韦柳.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J].高教论坛,2013,(3).

[3]叶昌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4]黄继刚,李琳.独立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2

清华大学添设农业研究所

为推动高等院校参与复兴农村运动,1933年6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5825号令,令清华大学添设农学院。

接到教育部命令后,清华大学认真进行了研究,仔细分析当时情势,一时颇为踌躇。

首先,清华大学对诸如添设院系等涉及整个学校体制、学制变化的问题历来主张稳妥、渐进地进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研究事业特别在创始之际,规模不宜扩张,贵在认清途径,选定题材,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然后精力可以专注,工作可以切实,至于成效,虽不可预期,然积渐积久,必有相当之收获也”。教育部5825号命令来得突兀,清华大学没有准备,且清华大学此时没有农学方面的系和所,一下子设立学院,也不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次,当时高校毕业的农科学生与农村复兴运动的实际要求差距很大。农业学科的学生就业时背离农业和从农者隔离农村的情况引起社会许多批评。况且,北平、保定已经有农学院,清华大学似不宜再添院设系。

第三,1933年清华大学经费发生困难,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初时局动荡,从1932年3月至1933年2月,清华大学赖以办学的庚款停付一年。清华大学向财政部垫借100万,并向银行借部分款项,才能勉强维持。1933年度庚款又风闻停付,后虽未成事实,但经费仍不能按月拨付。至1933年9月中旬,只领到3、4、5月的庚款。1932年度庚款停付以及1933年庚款拖欠,给清华大学财政造成巨大困难。就在6月清华大学接到教育部关于添办农学院的命令前不久,梅贻琦还向教育部交涉,恳请政府照例拨付经费。二是为配合国民政府在高校重点发展理工的政策,清华大学于1932年成立工学院。工科各系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等需用大量资金。工学院成立后,因为经费困难,许多设备、建筑尚未能进行,不可能腾挪资金添设农学院。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而总经费保持不变,因此在客观上清华大学无法再分太多资源发展农学院。这一点,在1981年出版的《清华大学校史稿》中有所揭示:“1933年教育部还曾命令清华添办农学院。清华当局认为与本校发展理工的方针相悖,同时也不具备条件……因此,清华当局只答应办了一个农业研究所,以敷衍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清华大学决定先办农业研究所与实验农场,缓办农学院。

清华大学勉强办理农业研究所,一方面由于“复兴农村”成为当时国内影响力很大的运动,加强农业研究,也是大学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另一方面,据《清华大学校史稿》,当时教育部长王士杰曾威胁,如果清华大学不办农学院,则将挪用清华大学庚款在武汉大学开办农学院,而王士杰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7月8日,清华大学复函国民政府教育部,表示遵行教育部注重农工、振兴实业命令,愿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添设农学院应该慎重。清华大学建议,应先对农业中迫切需要改良的各项问题详加研究,以期洞明真相,及研究稍有基础,然后按照需要设系招生,施以相当训练,学成后能在乡间作推广改良之实际工作,则效验可收,复兴可期。否则农科人才虽已养成,不能深入乡间,致于衰落之农村毫无裨益,则非国家提倡农业教育之本旨。

在报告中,清华大学提出,将圆明园划拨给清华,作为农学院实验农场。为此,清华大学做出三点承诺:第一,“该园址内所遗残物故物,有保存价值者,本校自当设法保存,勿使毁弃。”第二,“园内建有之‘三一八’烈士墓及十三师义冢各一段,约共占地数亩,本校可特为划出保存,或于其四周酌植林树,尤足用资纪念,藉垂久远。”第三,“有由经管人招人领垦者,本校可暂酌令原户领垦,或更减收其地租。惟于种植等事,应受本校指导,作为合作实验区。”另外,清华大学还提出,少部分土地为政府留置,接管后,应有按原价收回之权利。

这样,清华大学一面积极筹建农业研究所,一面开始与教育部、北平市政府关于划拨圆明园的交涉。

接收交涉一波三折

圆明园与清华紧相毗邻,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是清朝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婉约多姿,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各种不同风格建筑浑然一体,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后又经历了多次毁灭和劫掠,最终沦为一片废墟。但圆明园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政治象征意义,预示着将其划拨清华不会一帆风顺。

实际上,从1916年起,曹云祥、罗家伦等清华大学几任校长着眼于学校日后发展,曾多次努力,试图征用圆明园。但圆明园问题牵涉面实在太广,加之政局动荡、校长更迭等原因,征用圆明园一事毫无着落。

教育部接到清华大学7月8日复函后,与北平市政府及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孚进行沟通,转达了清华大学希望划拨圆明园作为实验农场的意见,教育部也请清华大学遣派干练办事人员与北平市政府就近接洽。

北平市政府对清华大学的请求反应消极,其回复教育部电称:“圆明园遗址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园内石柱太湖石亦有相当价值。上年七月间,本府为慎重保管古迹起见,经邀集本市文化各机关组织遗迹保管委员会,由该会负责保管并经议定整理保管方案,由府分令所属各局对于各项建设分别切实办理在案。一年以来,整顿设施,煞费经营,预期再有两年即可渐臻完善。该园既系旧都伟大古迹之一,且经该委员会实行保管,自未便再有变更,经希查照转知为幸,北平市政府艳印。”

清华大学在积极与教育部联系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打听北平市政府对此事的态度。在听说北平市政府的消极态度后,8月2日,梅贻琦立即致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沈鹏飞,欲进一步探询北平市政府对教育部函电的意见,及教育部对北平市政府回电的态度。同时请沈鹏飞查阅,北平各文化团体会议议定保留古迹不作别用的决议案,是否在教育部备案。嗣后不久沈鹏飞即给梅贻琦复函,回函中抄录了北平市政府给教育部复电中有关的内容。

这样,清华大学在教育部7月25日正式转达北平市政府回电之前,提前摸清了北平市政府的态度。沈鹏飞还透露,教育部长王世杰原来以为圆明园归内政部管辖,只需通过行政院会议决议拨给清华即可。但根据北平市政府回电,圆明园归北平市管辖,则原先设想的通过行政院会议决议划拨清华大学的办法行不通。王世杰建议清华大学派遣熟人与北平市政府当面接洽。

8月2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转来

北平市政府关于圆明园的意见。虽然北平市不同意将圆明园划拨清华大学,但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函中最后仍指出,“对于此事,仍拟设法交涉。尚希贵校将接洽经过函司备考为荷。”

面对北平市政府有意拖延,无奈之下,9月15日,梅贻琦致函王世杰,明确指出,所谓圆明园保管委员会是去年冬天圆明园中石件被经管人员凿毁引起社会批评后,北平市政府为减少压力而成立的一个机构,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成立一年来未再开会。另外,圆明园石件造破坏时,古物保管委员会曾函请清华大学出面设法保护圆明园遗物。但清华大学考虑到北平市政府没有表示,所以不便干涉。针对王世杰希望清华大学先行与北平市接触商洽的建议,梅贻琦提出:“倘由校方再与交涉,彼则一味以官话搪塞,殊难生效。惟有恳请钧座即在行政会议中提出决定。盖此种公地处置之权,当属中央,平市府不过负就地保管之责。而新组之圆明园保委会又系隶属于市政府,更非法定永久机关,自难争持。至经中央决定以后,市府于交割时,或不无留难之处,可再由校方设法疏通。因大问题既已定,则暂时啖口小利,必可就范。再中央于决议或命令中,可加入责成该校对于园中遗留古物设法保存等语,则平中文化机关亦不致藉口反对矣。总之,此事惟仗钧部支持转请中央决定拨给,则以后虽有小麻烦,校方自易解决。目前,本校对于农场经费及人选,均有相当准备,惟俟该园遗址问题解决后,一切即可进行。”可见,梅贻琦希望中央能通过决议,并以中央名义令北平市政府执行。

王士杰接受梅贻琦建议,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责成该校对于园中遗留古物设法保存”的建议。在罗家伦等人支持下,此一建议获得通过。

1933年11月11日,教育部转给清华大学国民政府行政院5245号训令,训令转发国民政府第535号令:

准中央政治会议函开:本会议第三七七次会议讨论关于北平古物保管机关处分事宜一案,经决议:(一)古物与建筑应以分别处理为原则;(二)处理方法如下:……圆明园故址交清华大学,办农事试验场,原有古迹及石刻等应交该大学妥为保存,相应录案函请政府查照办理等由;准此,自应照办。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院分别转饬遵照办理,此令。等因;奉此,自应照办。除分令内政部、北平市政府暨故宫博物院遵办,并函达中央研究院查照外,合行令仰该部即便遵照办理。此令。

教育部奉此令,“除分函北平市政府查照将圆明园故址交该校办农事试验场,并将原有古迹石刻等一并移交,由该校妥为保存外,合行令仰遵照,并将办理情形具报。”显然,梅贻琦的建议起了作用。

11月14日,清华大学接到行政院训令后,立即组织了“圆明园遗址接收委员会”,负责筹备接收事宜,并派人与北平市政府商谈接管手续及移交日期。

在争议中接收

尽管行政院通过正式决议,但北平市仍蓄意拖延,始以尚未接到中央政府命令,继则须维持园内佃租利,再则因清册缮造未齐等为由搪塞敷衍。

行政院拨圆明园为清华大学实验农场消息传出后,引起园内佃户的不安,联名致信梅贻琦,强烈抨击清华大学接收圆明园之举。北平市农会也开始介入此事。这样,一面是北平市政府有意拖延,一面社会舆论纷纷扰扰,使清华大学异常被动。

面对困局,清华大学一面积极与北平市疏通,一面请教育部出面。12月5日,梅贻琦请教育部给北平市发电催促。同日,梅贻琦拟文请行政院饬令北平市政府移交,但考虑到与北平市政府的关系,此文并未发出。

12日,沈鹏飞回复梅贻琦5日信函。他从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角度出发,明确表示,不赞成通过中央命令的方式迫使北平市政府移交圆明园,仍建议清华大学尽量与北平市政府疏通,“较诸用强硬手段易得圆满结果,且以后办事或需市府协助之处尚多。若用强硬方法,纵能接收,而感情破裂,则将来固难望其协助,且恐遇事从中再梗,亦殊不利。”显然,这也是教育部长王士杰的态度。

虽然不愿意,但北平市政府不敢公开违抗行政院决议,遂勉强同意将圆明园移交清华大学,但仍设置障碍。12月30日,北平市政府致函清华大学,提出三点注意事项:第一,园内租户有永佃权,清华大学应予维持;第二,园内佃户每年交纳2683元税收,清华大学应仍旧交纳;第三,园内建筑遗址经保管委员会保管在案,清华大学应予维护。

对这三项要求,清华大学一一回应,全部答应。对于园内佃户权益,清华大学表示:“原在该园领种各佃户之所有先行法律保障之权利,自不因之变异。本校除遵令负责保管园址及古迹外,对于佃租农民,当予以协助指导,藉促农业改进。将来本校有需用某部土地之必要时,亦当对农民应有之权益予以救济。”对于税收,清华大学表示,“本校极愿勉尽绵薄,暂纾贵府困难……拟自本校正式接收后,每年协助市府国币贰千陆百元,定以三年为期。”

清华大学提交回复后,北平市政府派颐和园事务所所长许保之来清华大学商洽移交手续,并由颐和园事务所呈复北平市政府。不料北平市又节外生枝,称“原议定协款每年贰千陆百元,系根据前次函达收租贰千陆百数十元计算。现查觉该项租金计算有错漏之处,实数应为叁千零数十元,兹特商请贵校改按此数,重定协款。”为避免夜长梦多,清华大学同意增加协款数额,每年3000元,为期三年。

1934年2月9日,北平市政府致函清华大学,表示遵行行政院令,将“保管委员会”撤销,废止其章程。4月2日,北平市政府发给清华大学251号公函,通知正式将圆明园移交清华大学,撤销圆明园保管委员会,该委员会组织章程废止。公函并提出四点声明:第一,圆明园图只有一份,清华欲取用,可以借绘。圆明园界址,以工务局此前测量时设立洋灰桩为准;第二,圆明园土地、遗物清册随文移交;第三,清华大学每年缴纳税款3000元,1933年以前欠款,清华大学代为催交;第四,园内砖石,在不妨害历史遗迹前提下,北平市政府随时商明清华大学酌量提用。对此,清华大学予以接受。

在接收圆明园交涉进行中,1934年3月,清华大学草拟《国立清华大学管理圆明园地亩办法》,秘书长沈履请法律系主任燕树棠详加研究,避免出现法律漏洞。同时,清华大学还查阅了晚清内务府的有关档案,以及一些有关土地官司的档案,以备接受时使用。应该说,清华大学为接受圆明园做了充分的准备。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3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网络管理;培训;杀毒;共享

随着“校信通”和“班班通”工程的实施,目前除部分农村地区外,大部分中小学都建起来校园网,怎样管好用好校园网,使校园网安全运行成了一个迫切而重要问题,据笔者走访调查,了解到不少学校的校园网处于无管理状态,只是简单的在使用,只要网络通就行了。很多校园网都没有划分子网,没有安装网络管理软件,也没有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服务器没有防火墙、防毒墙,没有日志、记录,内外网没有明显的物理隔离措施。因此,这些校园网显得很脆弱,学校信息处于不安全状态。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一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建立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要想建好用好校园网,制度建设是最重要的,制度是根本保证,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与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应有一定的网络安全建设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

二、配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员。要招聘有一定水平和资格的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校园网。定期组织从事校园网管理维护的专兼职人员参加教育部门或it行业部门组织的网络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网络使用安全工作,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其实是一个蕴含着各种危险的平台,有人故意制造病毒,有人盗取个人隐私信息,有人设陷阱欺骗,有人散播谣言,有人传播不良信息。要让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都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浏览不良网站,不存放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经常备份文件,使用正版软件,安装杀毒、防火墙软件,不随意下载打开不明文件等。

四、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架构。一个完整良好的校园网应该是三层交换体系,从接入层到汇聚层直至中心交换层,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尽量减少wifi的使用,无线网无论从速度、安全还是稳定性都不如有线网络。目前的计算机大多已具有千兆网卡,因此,校园网今后应向千兆发展普及并做好无缝对接第二代互联网,尽早学习ipv6技术等。从ip地址或交换端口划分VLan,减少网内广播,防止网络风暴发生。合理划分使用ip地址,最好使用静态ip地址技术,便于后台管理。对于教学机房等终端较多的地方,尽量利用路由技术接入校园网。

五、务必安装网络管理软件,对全网进行有效管控。对带宽进行合理分配,防止少数主机长时间占用带宽,严禁有些人利用种子软件下载影视,消耗流量,浪费网络资源。利用pppoe技术或其他技术,建立账号登陆方式,用日志记录上网行为,对不合理使用校园网的人进行批评教育,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定时全网同时杀毒,防止病毒木马僵尸等存留网内。

六、利用存储服务技术和资源平台,实现网上备课和资源共享,提高网络使用效益。购置存储服务器,安装Ftp软件,不接入外网,将学校重要文件、课件、影视资料上传备份,定义不同权限,供师生共享使用。

名词解释:

1.it:全称:information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

2.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之间的互通性。使用ieee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就称为wi-Fi。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wi-Fi是wLan的重要组成部分)

3.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4.VLan: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4

【关键词】高校管理;校园文化;功能;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的出现与兴起拓宽了高校教育工程与教育管理的范畴,衍生出新的管理理论,使管理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从强调对物、对过程的管理,发展到对人、对目标的管理,再进一步发展到对人的精神状态、对价值观的管理,具体表现为校园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再向“文治”的方向演变。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也衍生出了高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高校校园文化管理。

一、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校园文化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存在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现代的高校已不再是一个“居住僧侣的村庄”,也不再是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市镇”,而成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变得异常丰富,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者们大都抛弃了以往狭义的高校校园文化的观点,倾向于从广义的视角来定义高校校园文化。

广义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制度、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以及他们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等。大多数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者认同这样一种表述: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高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高校校园人为主体,在高校教学、生活、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和行为文化四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影响和制约全体高校校园人的活动与发展。

2.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性

高校作为各种人才云集、知识丰富的圣地,其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性:

(1)层次性。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层次。从学术研究到文体活动,从专业知识学习到思想道德修养,都体现出不同的觉悟层次水平。

(2)渗透性。校园文化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内在情感和价值观念上,它通过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意识等渗透到人内心深处来实现管理者的预期目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超前性。大学里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思想多元,身处其间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超前性。

(4)同一性。这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其创造者、传播者与接受者具有同一性。这种角色的统一,是其他文化范畴所不具备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

1.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内涵

通过前面的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教学、生活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那么,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目的则是使高校内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各要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和最佳组合,从而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层次性、渗透性、超前性和同一性的特性,高校校园文化的这些特性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无为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强调控制、监管、指令和命令,这无疑会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文化管理的特点在于“不治而治”,即通过“没有管理的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通过“渗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内隐规范,并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的“超前性”,在顺应人性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但是无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即通过高校管理者的“无为”达到被管理者的“有为”。所以,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实现无为管理的必经之路。

(2)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强调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与接受者具有“同一性”的特性,那么在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中,可以借助高校校园文化的这一特性,通过大学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被管理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从而促进他们自由、全面发展,达到人本管理的目的。

(3)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柔性管理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以人性取代制度的管理模式。但是柔性管理并没有抛弃制度,而是使制度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色彩。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它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对被管理者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并把管理者的意志内化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功能

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理论分析,总结了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学校教学、师生德育和高校管理三个方面的功能,具体如下:

(一)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学校教学方面的功能

1.有利于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精神文化建设的推进,传统型文化建设向现代校园新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封闭型文化建设向校内外结合的开放型文化建设的推进,完善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该体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承担起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2.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这样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利于教师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形象,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精神氛围和学术氛围,从而提升教师的内在潜力、学术水平和创造精神,造就优良的师资队伍。

3.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高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培养校园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团队精神的强化必须要建立在深厚文化积淀基础之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有利于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并使被管理者积极参与进来,这无疑会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养成与完善。

(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师生德育方面的功能

1.道德认知功能

道德认知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师生的道德认知。首先,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制度、规定等刚规范具有强制认知作用。其次,高校校园文化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隐性暗示作用,而且这种非强制性的隐性暗示作用的效果往往更好。

2.道德实践功能

道德实践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能够提供良好道德实践的生活氛围,这是以其广泛的参与性为基础的。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中生活、学习,在实践中进行道德体验,从而增强高校的德育实效。

(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高校管理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反映了高校的追求目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主导着师生的行为活动。高校校园文化管理能把师生的行为引导到符合学校教育所要求的行为目标上来。

2.凝聚功能

文化一旦得到认同,就会形成一种凝聚作用,从各方面、各层次把教职工凝聚起来。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影响,使教职员产生对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激励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所倡导的观念成为激励高校教职员工的标尺。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关注高校整体文化建设和人的不断完善,并且在人创造文化以及文化塑造人的良性循环中,发挥其巨大的激励作用。

4.约束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隐性暗示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通过非强制性的规范和人际伦理关系准则约束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弥补了刚性制度约束带来的不足与偏颇。

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建议

(一)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纪元,我国高校也引入了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和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缺少成熟发展理论和科学管理思想的指导

首先,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尚处于发展阶段,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发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导致难以形成科学的、成熟的发展理论。其次,高校管理者观念相对滞后,管理方式也较单一,他们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展的文化教育混乱无序,缺乏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管理活动缺乏的教育内涵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管理者注重物质文化管理,忽视精神文化管理。管理者不断追加各种投入,以完善高校的物质配备,过度地追求物质档次必然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另一方面,高校投入大量人、财、物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这些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缺乏教育内涵的活动,容易造成简单的娱乐化倾向,难以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3)片面理解校园文化的功能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仅仅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视点局限在学生群体,忽视了教职工等其他群体在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的作用,没有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置于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5]

(二)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正确的高校校园文化政策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政策的制定。制定正确的高校校园文化政策,才会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会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此外,制定高校校园文化政策可以降低由于高校人员更替、形势变化等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管理者要通过制定、实施正确的高校校园文化政策,把高校校园文化纳人整个高校的办学轨道,形成全校各部门、各工作环节通力协作的文化管理系统,加之长期不懈的努力,就会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

(2)制定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整体发展战略

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置于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制定高校校园文化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把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有利于高校正确认识和细化目标并,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格调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3)把高校校园文化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的文化,它的这种历史超前性和开放性,在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6]思想理论的超前性与现实发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缺陷的根本原因。如果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过大,就会导致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犹如“空中楼阁”,难以实现。因此,把高校校园文化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是必要的,而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国情民情,从而将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在现实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4)建设指导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师资队伍

身处充斥着各种文化思潮的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签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的限制,往往会犯下一些错误,因此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剔除文化糟粕、吸收文化精华,所以建设一支能够指导在校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师资队伍就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指导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更加有效地开展。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将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管理相结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鲁茗.大学校园文化管理探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

[2]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詹春燕.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4]钟启泉.知识社会与高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5]许鑫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8).

[6]古广灵,刘晖.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因,功能及个案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5).

作者简介: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5

关键词: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运行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地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校园面积也日渐增加。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不仅仅影响到校园功能的体现,更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形象。为此,做好校园绿化维护与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一、现状

高校后勤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为师生的吃住行及休闲娱乐等提供服务等工作。校园绿化与每名师生都有直接的关联,故我国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多以后勤服务部门全权承担为主要运行模式。经过数十年来的经验表明,该模式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师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该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诸如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管理与培养等。

二、存在问题

1.内部专业化程度需要加强、提升。过去若干年来,后勤部门工作人员构成多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如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管理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并无扎实的现代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多停留在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较为简易的工作层面,考虑得较多的是确保植物存活,而在更高层次的植物造景技艺方面涉足较少。最终的结果即仅能实现园林的“绿化”的初级景观效果,较难满足现代园林景观理念的要求。

2.外引则经费开支巨大。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与探索,不少高校将原后勤承担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对外招投标加以外包,如将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外招标,引进社会企业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此举初衷甚好,但在资金投入巨大,内部资源的开发与充分利用方面略显不足,导致资源没有合理搭配与使用,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背离。

3.园林等相关专业教学实训场地缺乏。近年来,园林行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园林类专业。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不少院校看重的是短期生源好、效益明显,远期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投入有限,包括实训场地等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大力投入的各方面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行业企业对高技能性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其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实体化运作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作支撑。

三、对策

过去几年,不少高校在探索后勤管理社会化,力主通过将校园绿化养护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于此减轻后勤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提升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此举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参考对策如下:

1.内部挖掘潜力。针对后勤管理部门长期从事与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有一定基础的特点,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的培养工作,使之能独当一面,承担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

部分高校开设有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则建议采取以园林专业为依托,将校园绿化作为实训平台,成立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实训基地,采取实体运营模式展开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力量,既可以减少另建专业实训基地的大笔经费投入,也为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自2010年冬季开始,以该校园林专业师生为主体,承担全校超过80000㎡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师生全面参与园林绿化的周年养护管理工作,包括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绿化改造等工作,师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专业教育与专业意识培养同时进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挂牌、养护管理、造型、摄影艺术展览等方式,确保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师生起到明显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形成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良好氛围,真真正正实现生态景观园林建设的初衷与目的。

2.外引专门企业。随着园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上已出现很多具备专业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企业。因此,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具有良好信誉、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全权委托其开展专业化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能有效改变原有的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绿化养护管理的模式。甚至还可以根据校园面积大小进行合理分区,引进2-3家企业分别承担养护管理任务,以促进养护管理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格局,确保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效果。

3.校企深度合作。针对部分高校自身拥有园林专业,或后勤管理部门中有较好的绿化养护管理基础的现实情况,可采取园林专业或后勤养护管理部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开展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分工明确,以形成相互竞争之态势,促进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监督管理

4.1加强沟通与交流。针对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不管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校内的后勤等校园管理的责任部门均须针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检查验收标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可通过定期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与承担养护管理工作的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处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4.2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针对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履行奖惩措施。对达不到既定目标者,不具备继续承担养护管理工作的单位,及时执行退出机制,以儆效尤,促进校园绿化养护管护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59-62

[3]张鸿雁.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9(2):7-8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6

一、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认真做好维稳工作

保卫处始终将维护校园政治稳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升维稳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提升信息搜集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敏感期的值班工作,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政治案件的发生。为做好这项工作,保持与区教育局安全科、区综治委等方面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互通相关信息。二是加强校园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在各系设立了学生信息员,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三是严格执行校园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清理不良信息,防止它们的与传播;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时期、重点人头的防控和帮教工作;五是制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二、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结合学校内部机构改革,调整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校创建安全文明单位(校园)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组成人员,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在学生组织中建立了安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加强保卫队伍建设,结合学校科级以上干部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好相关培训,提高保卫干部的业务能力。加强对校卫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保卫队伍的整体良好形象。对消防、校园治安等方面制度进行了梳理,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继续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值班,强化校园“110”服务,接报警后保卫人员将及时赶到现场,开展案件调查和纠纷调解。

三、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本学年,治保处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区公安消防支队的指导下,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内部消防工作管理机制,加强了消防安全制度建设,给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认真做好校园治安管理工作

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也是治保处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校园治安安全,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 进一步加强“三防”建设,提升学校安全防范能力。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保卫干部、门卫和校卫队三支队伍。结合学校干部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好相关培训,提高保卫干部的业务能力;根据市消防支队要求,派员参加了消防工作业务培训。加强对校卫队的督促、检查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校卫队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强物防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校园检查与巡查,不断完善校园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设设施。三是加强技防建设。在原有技防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市平安校园”创建考核要求,今年又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技防整体水平。为了提升视频监控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其作用,对保卫和保安相关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工作中注重把“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坚持校园监控与面上巡逻、门卫值班、治保处值班、校领导抽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安全网络的联动优势,确保了学校的安全。

(2)注重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本年度,参照兄弟院校做法,加强在学校网站关于保卫处工作的内容。涵盖保卫处工作的方方面面,保卫处网页的建立为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便利。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7

基本情况

*市第二小学建于*年,位于*城南*河畔,是*区教育局直属小学,规模为六年制30个教学班。学校占地163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2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专业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多媒体教室,形体训练大厅及200米塑胶跑道,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创全市选聘教师公开招考先例,形成一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3人,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38人。创办十三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均学有所长,形成了“团结、求真、创新、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优教”的教风;“尊师、守纪、博学、善思”的学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实提高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校园,既是我校“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奋进”办学理念的需要,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20*年10月11日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区教育局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动员大会之后,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会议精神的传达,要求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不仅要有安全意识,更要具备安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日”活动,学生自护自救安全防范周活动和国旗下讲话等契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宣区教[20*]6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区政府《*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针对安全问题,对体育器材设施、教学设施、建筑物等,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利用寒暑假进行了维修,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与精方制药厂毗邻围墙这一隐患,多次与对方进行了协商,现已基本达成消除安全隐患的协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组与各处室和各班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安全职责,抓好了校园内部的安全工作。分管安全的副校长经常与鳌峰办事处和鳌峰派出所联系,使得我校周边治安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

二、健全制度,强化责任,确实把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制度健全: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创建活动内容之一,我校严格执行校园准入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我校共制定各类安全制度8种。

责任落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各部门相继与安全责任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与*区鳌峰办事处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校内各部门签订水电安全管理责任书,财务安全管理责任书,班主任安全管理责任书,办公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微机室管理责任书,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责任书,年级组长安全责任书等8类。

措施具体: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制定“三定”方案,同时落实应急预案机制。

经费落实:在学校快速发展中,我校在安全经费投入中每年都在增加,20*投入45000余元,占杂费用总收入的15%以上,大大超过上级规定的5%的比例。专款专用,如维修屋顶,更新体育器材,添置新桌凳,照明设备的增添,校园文化建设,聘请专职的卫生保洁人员,缴纳区环境卫生管理费等等。

三、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安全文明校园呈现蓬勃生机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8

关键词:扩大招生;综合园区;开发;建议

1998年以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高校基础设施的投入以适应扩招的需要。扩大招生,在带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同时,也给各高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宿舍严重不足,本文就目前高校学生公寓形式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将大学公寓融入城市建设,以校园为核心,建立社会化大学生生活社区,以适应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高校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公寓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上,我国各高校的在校生基本上以在校内宿舍住宿为主,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加大,各个高

校的学生住宿压力也越来越大,建设新校区成为城市建设新热点,很多城市在规划中将大学新校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因而出现了大学城或大学园区。每一所高校的新校区的功能分区,基本上都包括教学区,科研区,运动区,生活区等,也就是说,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区。在管理上,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校内,这种各自为政的学生公寓建设及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1)土地浪费:每个高校都在其校区内划分出专门的生活区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这些用地不仅要包括学生公寓,洗浴,餐饮等,还要设置超市、邮局、储蓄、健身娱乐等设施以满足学生住宿时的其他生活需求,这些功能用地,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使有限的教育用地使用在生活区建设中,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市政配套设施重复建设。每一个新校区的建设,政府都要相应的在水、电、暖、煤气、道路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再加上校园内部相应设施的独立建设,投资大但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巨大浪费。

(3)现有公寓类型设计单一,类型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目前大学公寓一般以一室四到六人的单一类型的居住空间为主,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个人交往等需求。

(4)管理投入大,管理效果不好。每个学校分别投入大量的人员及物力进行管理,管理经费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难以达到学生要求。

二、社会化大学生综合生活园区的概念

在建设新校区的探索道路上,各高校已经找到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学生居住的这条社会化发展的道路。社会化大学生综合生活园区,就是由政府或者企业出资兴建,与高校合作,实行社会化管理与经营的学生居住及生活场所。园区内不仅包括学生公寓,还设置超市、邮局、银行、餐饮、健身运动等生活设施以满足学生多方位生活需求。综合生活园区一般选址在城市中高校比较集中的区域,为周围多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完全自主选择的公寓式居住建筑和社区式居住环境。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可以向城市周围提供丰富多才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学生公寓建在校外,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可以更好地将人、物、财等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中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它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

三、社会化大学生生活社区开发的几点建议

第一,公寓定位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空间设计。目前在高校中,一般都是6~8名学生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不少大学生渴望拥有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相对独立的生活、学习空间。这就要求开发商所提供的住所既要满足学生需求,提高住宿档次,但又要考虑学生消费水平和能力。比如,单间公寓的面积20~30平方米,每间公寓住2~6人。在户型设计上采用一室一厅。在空间设计上,会客交友空间、个人私密空间、储藏空间等,在满足大学生们在住得宽一些要求的同时,又不会负担过高的租金。

第二,配套设施综合建设。大学生综合园区不仅包括居住场所,还需要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其中包括居住空间的书桌、电话、衣橱等室内设施;生活园区内的超市、银行、邮局等服务配套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排污、供暖、供电等基础市政设施;还有园区内外出行道路的硬化、绿化及社区内环境的美化等。这样的配套设施与环境,如果每个学校都分别建设,肯定付出很高的成本代价。如果在城市中选择合适地段,进行大学生综合园区的集中开发建设,不但可以提高配套设施的标准,也可以降低开发成本,避免浪费。

第三,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大学生居住场所的社会化改革必然带来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的变化。大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社会化后,管理中的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单向作用变为双向互动,由被治变为自治。为满足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化大学生综合园区采用市场化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法则来配置资源,在服务上做到质量并重;在具体运作上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经营服务多样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在市场机制下,公寓管理者必须将这些必要的管理予以程序化、制度化、透明化、公开化。物业管理人员一方面必须以微笑服务来打动学生,用文明服务来获得学生的配合。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更应当在必要的时候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合理的帮助。提供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学生入住,保证开发利润的回报。

第四,校企联合,综合开发。处于安全管理的要求,学生在校外住宿,必须得到学校的批准。因此,社会化大学生的园区的开发前提是校方和开发商的合作。开发商与校方合作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获得国家政策对教育的扶持优惠政策,如获得价格低、地段好的土地等;二是可以由学校保证足够数量的学生入住率,避免空房现象,缩短开发商投资成本的回收期。

第五,以环境吸引生源,多方位创造利润。大学生属于“新新人类”,他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因此,在大学生综合园区的建设中,开发商不能仅仅提供居住场所,应该将房地产品牌、品质开发的理念融入建设当中,将其建设成为充满文化氛围的学生乐园。网吧、书屋、咖啡厅、健美屋等生活配套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也能够为开发商带来相当乐观的利润回报。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信.浅析高校学生公寓走向社会化管理[J].科技资讯,2006,1:45-47.

[2]张静.谈高校学生公寓的开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1:23-25.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9

一是充分认识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校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大力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要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评价、监管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三是严格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要按照朴素、实用、适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学校校舍,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豪华办公楼(室)”“豪华宾馆”和“豪华电梯”等。严格执行住房、用车以及各种生活待遇的有关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制度,严禁随意或超标配置办公用房、设备和家具。公务接待一般在学校餐厅安排工作餐,在学校招待所安排住宿。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降低会议成本。严格控制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

四是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伙食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加强食堂管理。制定文明用餐规范,大力倡导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动”。加强校园采暖、空调、照明等主要用能设备维护管理,强化节能措施。对学校的大型物业实行专业化、现代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以实际行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篇10

   1.组织保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及各项目负责人,并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物流工作室、校园物流快递公司,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来抓管理,与专业负责人一同研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2.政策保证。为了向全体师生提供优质的校园快递服务,避免各快递公司在高校校园内无秩序混乱竞争,学校免费提供场地组织建立校内物流快递公司,该公司与邮政和各个快递公司签署合作运营协议,统一接收各快递公司的快件和包裹,然后进行配送,按照协议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公司接受校方和快递公司的双重监管,同时接受各协议快递公司的业务统一培训,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和快递效率。

   3.制度保证。我院为促进校内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做到科学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物流快递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完备的业务操作规范,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制定了一系列业务操作规范,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并有效执行。

   4.激励保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同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的政策,对取得优异成果的教师及物流快递企业兼职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

   (一)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教学设备有鲜明的现场性、技术应用性、综合性和可供技术研究与开发和训练的特点。因此,我校物流管理学院非常重视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建设了2160m2物流技能综合实训基地一栋、多媒体教室一个(物流企业文化及技能培训)、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心一个、物流工作室一间(运营校内物流快递公司)。

   2.在校园快递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吸引快递企业的投资,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枪、外网连接、柜台、储物柜等设备。同时我院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教研资源组织物流管理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开发了校内物流快递收发存管理平台。学生可及时查阅相关快递信息,实现快递收发件信息的及时传递、处理与存储。

   3.在校园物流快递公司组织建设中,校园物流工作室主要在校园内运行物流快递公司,为学生提供校内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战。公司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专业教师和物流快递公司兼职教师担任董事会成员,由学生总经理、学生管理层及学生员工独立运营。创建真实的物流快递企业环境、依照物流快递企业员工规范考核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进行生产型实训。并按照物流快递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校园物流快递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1.引进了真实的物流项目、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我院以物流快递企业运营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以物流快递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和项目为教学载体,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真实的物流工作过程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了每个知识点的技能训练和技能操作。

   2.有助于专业教学计划及任务的有效落实。通过创建校园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量,注重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增加了教师下企业的机会,加大了对双师素质的培养。

   3.拓宽了高职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如职业道德确立,协作精神培养,意志力锻炼,工作环境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等等;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大拓宽,而且增强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在物流快递企业工作受到一致好评,不少学生已走上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