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护理常识十篇口腔护理常识十篇

口腔护理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04

口腔护理常识篇1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4-02

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目前,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该方向的教育,大多数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在就职前通常接受的是全科护理教育,后多经过短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不规范培训,便开始协助口腔医生完成各类临床操作。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口腔专业组不断细化分工,这使得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口腔临床医疗的需要,以致口腔医疗团队不能高效地完成诊疗工作,造成患者等候时间与诊疗时间过长,浪费了口腔医疗资源。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提升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教育培训的准备

(一)选择教育培训教师

选择热爱教学、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医、护人员各一名。护理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口腔科护理临床经验,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口腔医师应选择对口腔各专业各类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同时,应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增强教学意识,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教育培训技能。

(二)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计划及考核措施

1.制定教育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目标,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及考核措施提供方向。此目标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口腔科护理技能,为提升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全面技能打下基础,从而为口腔科护理教育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2.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口腔科实际工作情况及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应该是阶段性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制定,确保护理实习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与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知识,领会口腔基本护理程序与各项护理技能。

3.教育培训的考核。根据教育培训目标及计划内容拟定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试卷及题库,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检验目标及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并对计划进行完善及调整。

二、教育培训的实施

(一)环境与专业范畴的介绍

引导护理实习生熟悉口腔科布局环境,对口腔基础、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正畸及口腔美容等学科分类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为将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就诊引导打基础,此内容可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因为口腔科的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所以无菌观念非常重要。要让护理实习生在理论上了解无菌操作的同时,在临床具体操作中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技术、保护患者及加强自我防护等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口腔专科技能的教育培训

带领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培训口腔专科技能,这是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如治疗口腔科常见病各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常用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保养方法以及常见病的护理配合、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紧急抢救过程中的协助等。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教师需按照口腔疾病各种治疗指南的要求,采集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完善教育培训课件,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让护理实习生掌握各项口腔专科技能及常见病护理配合要点。

(四)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使护理实习生能掌握口腔科健康教育知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服务,如口腔卫生宣教、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病因及发展认识,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与自我护理等。此内容可采取理论教学与情景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让护理实习生通过情景互动模式掌握教育培训内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五)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口腔科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就诊预约及诊后回访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讲解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和形式,让患者在沟通中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的大背景下,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为提高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既缩短了患者的等候与治疗时间,又提高了口腔医师的工作效率,使我国有限的口腔医疗资源达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教育培训方法弥补了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的缺陷,使口腔护理不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口腔医学,而是为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为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2012,(2).

[2]林芳.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

[3]刘红,张真,李兰.口腔修复的临床带教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3,(5).

[4]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2004,(6).

[5]吴桃信.口腔护士培养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张蕾,聂超.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分析[J].齐鲁护理,2008,(3).

口腔护理常识篇2

口腔专科护士不仅在日益繁重的口腔疾患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人们日常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口腔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凸显。

(1)口腔专科护士的专科特性极强。口腔疾病位于头颈、颌面及口腔内,治疗时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器械及不同种类的修复材料和消毒物品,因此,口腔专科护士除了要掌握普通的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口腔专科基础理论以及口腔专科护理技能,能与口腔专科医师密切协作,以满足口腔护理工作的需要。

(2)口腔专科护士在口腔疾病诊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口腔疾病诊治中,口腔专科护士不仅要保证治疗所用的器械、药物、设备、材料齐备,而且还要与口腔专科医师密切配合,保证器械、药物、材料的准确、平稳、快速传递;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况,为口腔专科医师的诊疗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口腔专科护士在医院物流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口腔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大小不一,使用的仪器、材料虽小,但价格昂贵,需要口腔专科护士进行特殊保养和维护,以确保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齐备及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同时,做好这些物流管理可以为医院成本及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4)口腔专科护士在日常口腔教育宣传、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方式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口腔专科护士具有口腔医学、口腔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口腔保健服务,还要向社会大众开展多样的口腔教育宣传,引导大众树立口腔健康意识,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纠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和恢复口腔功能的最终目的[4]。

2存在问题

(1)口腔专科护士没有国家认可的专属执业资格。在我国,不管是口腔技工专业、口腔卫生士还是口腔医师助手3个专业都没有得到国家的执业许可,也无职业名称,因此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非直接医疗工作,而职业名称只能暂定为护理(口腔)专业。

(2)口腔专科护士配备严重不足。现有的医院由于人员编制问题,口腔护理人员配备不全,不能满足“四手操作”口腔治疗的要求,我国大多数医院口腔治疗还是“二手”操作。这导致口腔医生、护士劳动强度过大,不利于自身健康;患者反复起身倾吐,觉得繁琐和不便;一名护士要配合多名医生工作,器械及药品传递不及时,使治疗时间延长,工作效率降低,医护成本增加。

(3)口腔专科护士整体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现状是:①医生、护士比例不合理,护士少,通常情况下,在一个诊疗室,6~8名口腔医生只配备1名口腔护士。②护士队伍年龄老化,年轻护士缺乏。③口腔专科护士的口腔专业知识不足,许多护士来自一般的护理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口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难以开展规范的口腔专科护理。

(4)对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不够重视。目前,社会上部分医院和在校学生对口腔护理专业普遍不重视,学校开设的口腔专业课程极少,医院编制少,究其原因在于:人们认为,正规的护理专业人员应集中在传统的妇产、骨科、外科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护士不仅能够得到专业发展,拥有专属执业资格,容易就业,而且待遇也高。而口腔护理则是护理新领域,既没有国家认可的专属执业资格,而且就业面窄,工作繁重,待遇差,所在单位不重视,多方面客观原因使得医院、学校、社会大众对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都不够重视。

3措施

要改变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必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应不断结合当前新情况和新形势制定医疗政策,完善各项医疗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在设备、仪器的研发、使用和卫生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2)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护理技能,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等护理教育为主流的口腔护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的专科护理教育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技能和标准。

(3)继续加大口腔卫生健康的宣传教育,使大众认识到口腔护理及口腔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现代人10条健康标准就包括口腔卫生。宣传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定期口腔卫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口腔健康在维持机体健康中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取得并维护最佳程度的口腔健康状态,口腔护理的工作任务也将扩大到对患者群体、个体、社会,乃至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为此,要使口腔专科护士成为口腔医师及其他口腔保健人员平等的合作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口腔护理常识篇3

我院是以精神科为主,兼内、外、妇、口腔科门诊等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士,不仅担负着跟其他口腔科护士一样的护理工作,作为一个特殊医院,也担负着精神科中牙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精神病医院中口腔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其他口腔科护士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口腔科护士必需掌握口腔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面对经常前来就诊的精神科患者。而刚出校门进入精神病院的新护士只学了一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操作,对精神科的护理常规和安全护理可以说一无所知。况且,口腔科在我院属于院感重点科室,有更高的院感管理要求。所以,带教新护士是一项重要任务,比其他科的新护士的带教有更高的要求。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带教,总结了新护士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摸索出一套带教方法,现介绍如下。

1新护士普遍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不对口

由于设有口腔科护理专业的学校比较少,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专业,刚出校门的新护士大多不是口腔科护理专业,对口腔科繁多的器械及耗材、药品的调配识别困难。况且,口腔科作为院感重点科室,口腔科护士需要比其他科护士有更高的院感方面知识要求。

1.2精神科专业知识缺乏

由于现有的护理专业的教材涉及精神科方面的篇幅相对较少,并且在临床实习中接触的时间很短,所以对精神科相关知识了解较少。

1.3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由于对精神科相关知识的缺乏,对前来就诊的精神科患者缺乏必要的防范与护理知识。再次对口腔科的设备、患者及水电的安全意识缺乏。

2对策

2.1首先熟悉科室环境及一般情况

新护士上班第一天,带其了解科室情况,各种物品放置,常用抢救器械、贵重物品的定点放置。

2.2加强口腔科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帮助新护士认知各种器械及用途、使用方法,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放置的流程,训练新护士医护四手操作方法,医生在治疗后护士的终末处置流程,强调标准性预防在口腔科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护士认识口腔科的各种药物及调拌方法。请口腔科医生讲解有关口腔专业的基础知识,各种口腔疾患的治疗方法,让护士更好为病人做好健康宣教。

2.3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每天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采取天天提问的方法,强化学习,如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制度、手卫生制度、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等。

2.4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

上班前进行一系列的岗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精神科制度的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三基的强化,突发事件的处理。培养新护士使其掌握各种患者的护理技能,如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培养新护士灵活多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并教育新护士注意在与患者接触中掌握好尺度,与患者建立一种治疗性合作关系。

2.5保证有效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护士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中应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将对患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及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对待患者态度要谦和,多鼓励患者,多用商量的口吻与患者交流。

2.5做好安全管理

加强巡视,随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视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者动态,谨防意外。贵重品要严加管理,做到随手关门,交接班是要清点实物,一旦缺少及时追查,遇有精神科患者前来就诊,护士应在旁护理,观察患者的表现,防意外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其他患者的护理,特别是老年、儿童、做长时间治疗及拔牙后的患者,防止患者跌倒、摔伤及各种意外等,每天下班前要切断所有电源,关水闸等,不断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口腔科的护理工作非常琐碎,在多年的新护士带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强化慎独精神,严格各项制度,使新护士在工作中逐步成熟起来,较快适应口腔科的护理工作。

口腔护理常识篇4

【关键词】口腔;优质护理;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全冠修复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1岁~78岁,平均年龄73.28±5.19岁。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63岁~82岁,平均年龄74.68±6.05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研究组在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2口腔优质护理

1.2.1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口腔科定期举办讲座,使患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每天刷牙2-3次,减少含糖零食,做到吃完东西及时漱口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好习惯,选择合适的漱口溶液(如1%~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口腔。

1.2.2戒烟

吸烟是引发牙周病的高危险因素,会降低牙周组织新陈代谢和修复能力,故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进行积极戒烟。

1.2.3良好生活习惯

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好的习惯,如晚上熬夜睡眠不足,运动锻炼少均会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冠周炎,护士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调节好自身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1.2.4合理膳食结构

多食水果、新鲜蔬菜和糙米,不挑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1.2.5口腔护理

全冠修复需借粘固剂将修复体粘固于基牙上,这就造成患者不能取摘修复体。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取口腔擦拭法进行护理,采取口腔护理液湿润棉球,随后清洁口唇、牙齿、舌及硬腭。

1.2.6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患者,主动解释牙周病的有关知识,给患者树立治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1.3.1牙菌斑指数

积分为1~3分,分组越高提示牙菌斑越严重。

1.3.2口腔保健知识

在患者护理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得分越高,提示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牙菌斑指数结果分别为2.36±0.27分、2.41±0.31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牙菌斑指数(0.63±0.08分)低于对照组(1.52±0.1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研究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口腔护理常识篇5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喋呤;口腔不良反应;防护

甲氨蝶呤(mtX),又称氨甲蝶呤,为抗代谢药物,因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故为叶酸拮抗剂,mtX常规剂量是30~40mg/m2,大剂量是20mg/(kg·次)或≥1g/(m2·次)。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长时间作用于肿瘤细胞能克服肿瘤细胞对甲氨蝶呤的耐药性而达到治疗目的。HD-mtX是临床治疗nHL的方法之一。患者在HD-mtX化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如果不加强预防、或发生后未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接受HD-mtX治疗的nHL患者系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我科住院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7~63岁。

1.2口腔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参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将口腔不良反应依轻重反应程度分为5度。0度:黏膜正常;Ⅰ度:黏膜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Ⅱ度:黏膜红斑、溃疡,疼痛加重,可进食;Ⅲ度:黏膜溃疡及疼痛比Ⅱ度明显,只能进流食;Ⅳ度:疼痛剧烈,溃疡融合成大片状,不能进食[1]。

1.3结果观察本组患者中,发生Ⅰ度口腔溃疡8例,Ⅱ度口腔溃疡4例,Ⅲ度口腔溃疡2例,Ⅳ度口腔溃疡1例。

2护理措施

2.1对护士进行HD-mtX治疗的相关知识培训HD-mtX治疗nHL是我科2007年开展的新治疗方法,在开展本治疗方案前,为了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对病区全体护士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药物的配制、治疗方法、病情的观察、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技能。

2.2加强患者及其家属有关HD-mtX治疗的知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接受HD-mtX治疗前缺乏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应该耐心、详细地给予介绍。在对患者实施化疗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HD-mtX的主要药理作用、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中的配合、有任何不适均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护理等知识。

2.3口腔不良反应的预防

2.3.1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物,其药理作用特点干扰了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因此易引起黏膜损伤,其中以口腔黏膜损伤为主。随着甲氨蝶呤使用剂量的增加,血药浓度的增高,口腔黏膜溃疡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它严重影响患者进食、造成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甚至可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的护理十分重要。对进行HD-mtX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和过冷过热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口腔黏膜受不良刺激。加强卫生教育,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刷刷牙,进食前后要漱口,睡前要认真刷牙、漱口,教会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尽量延长漱口液与口腔黏膜的接触时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细胞水分并促使mtX代谢分解从肾脏排出,减轻对黏膜的毒性刺激。每天进行口腔检查,观察黏膜情况。

2.3.2可根据口腔酸碱度选择有效的漱口液,正常人口腔pH值6.6~7.1之间[2]。

当pH值至5.0~5.5时不能有效抑制口腔中细菌[3]。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出现白细胞溶解,释放出溶媒体酶,导致局部组织损伤[4],易发生口腔感染和溃疡。pH值在5.0~5.5时可选用碱性漱口液,如5%碳酸氢钠注射液;pH在6.0~7.0时选择朵贝尔溶液、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但如无条件进行口腔酸碱度检测时,可选择碱性漱口液进行漱口,如碳酸氢钠漱口,6次/d以上,维持口腔正常pH值,避免口腔黏膜持久地受酸性环境影响而导致黏膜受损,利于口腔黏膜修复,同时清除菌斑、抑制致病菌生长,减少口腔细菌定植,保持口腔清洁湿润[5],能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

2.4口腔黏膜溃疡的护理

2.4.1饮食护理化疗期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当患者因口腔黏膜溃疡疼痛而不想进食时,应向患者讲解进食的重要性,鼓励其少量多餐,进流食或半流食。对疼痛难忍的患者,可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利多卡因0.1含漱,待疼痛减轻后进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

2.4.2口腔黏膜的护理

①Ⅰ度口腔溃疡患者加强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可用生理盐水2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混合后,在餐后及睡前进行含漱,每次10min左右;Ⅱ度口腔溃疡患者,疼痛明显,除使用上述药物,加强口腔护理外,增加生理盐水500ml加利多卡因0.1g和维生素B125mg含漱,促进黏膜修复、愈合、镇痛;对Ⅲ-Ⅳ度口腔溃疡患者,在加强Ⅰ、Ⅱ度口腔溃疡护理的基础上,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和亚叶酸钙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交替漱口[6]。并根据患者口腔溃疡及全身情况选用制霉素片等溶液漱口,防止因溃疡并发厌氧菌或霉菌感染。②对发生口腔溃疡患者,还应根据患者的mtX的血药浓度情况,判断是否mtX蓄积所致,如果是,应加强mtX的解救治疗,也可使用CF漱口。

3讨论

患者行HD-mtX治疗时,口腔内正常的环境受到破坏,pH值下降,酸性增加,防卫功能减弱,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针对本组40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病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口腔不良反应,进行了严密的护理观察,加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口腔黏膜得到有效保护,减轻和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哲海.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5.

[2]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1-202.

[3]王国碧.应用口灵漱口液防治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四川肿瘤防治,2002,15(1):52-53.

[4]曹伟.患儿手术后口腔pH值的变化与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3,20(9):33.

口腔护理常识篇6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伤;临床护理;综合护理措施;重要性

口腔颌面外伤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性损伤情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之产生的事故性损伤情况也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其中较为常见的则是口腔颌面损伤。相对于临床治疗的其他疾病种类来说,此病的治疗工作要从两方面[2]展开:其一,疾病的治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二,对患者外貌的有效恢复。所以,需要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加以干预。下面回顾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病例,总计90例。包含男性6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16-78(43.05±5.15)岁之间;患者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在半小时至3天之间,平均(24±5.55)小时;患者受伤的原因:交通事故伤(51例)、跌倒损伤(24例)、物体击伤(10例)、爆炸伤(5例);其中65例患者为软组织损伤,另外25例患者为骨折损伤。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分别有患者50例和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等资料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护理;常规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性的基础护理。

1.3综合干预护理方法

1.3.1基础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做好严密的观察,重点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以及瞳孔大小等做好观察,因颌面外伤容易造成面部组织相关功能的损伤,并可导致颅脑受到损伤,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观察,可有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口腔、皮肤护理等操作,对于头部可自行活动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好的患者,可以对其采用替硝唑漱口液于进食后漱口,保持5分钟含漱后,将液体吐出;对于无法进行漱口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对于四肢不需要进行制动的患者,在对其口腔颌面损伤处理的基础上行每日活动锻炼,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对于存在四肢损伤的临床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进行翻身,尽可能避免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压所引发的压疮并发症情况[3]。

1.3.2呼吸道护理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窒息问题,所以,针对此情况的患者,必须做好呼吸道管理。对于存在舌后坠的患者,可以应用开口器进行牙齿撬开操作,将舌牵拉至口外位置;对于存在狭窄性窒息患者,要对其进行鼻腔插管处理。

1.3.3疼痛护理疼痛是口腔颌面患者发生的必然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导致呼吸频率异常局面,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休息以及临床治疗工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疼痛控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等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轻柔、准确,避免疼痛感刺激情况[3]。

1.3.4创面护理因颌面部的腔窦中容易存在致病菌,如与创面相通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应及时对与创口相通的腔窦进行清理并闭合,以防止出现感染;另外,应对创面加强卫生处理,保证创面的清洁度与干燥度,并定时使用碘伏等进行擦拭,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出现渗血或脓液的创口要及时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药包扎,同时定时更换药物,防止引发感染[4]。

1.3.5心理护理患者受伤住院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悲观性(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状态,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的微笑、温和态度,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其具体的住院环境,并告知创伤的相关知识以及成功治愈病例。来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治疗存在的疑问状态。对于存在疤痕疑问患者,可以采用暗示方法,并告知可以采取医疗美容,来提高其治疗的配合意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亲属、朋友、同事等),建立患者的信心意识。

1.3.6营养护理对于创伤患者要对其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建立护患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投身于饮食护理中。对于能够自行进食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要叮嘱其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鸡蛋、瘦肉、奶类、蔬菜以及水果等),但是要控制其进食量,不宜过多,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5]。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操作。同时患者饮食后,要观察其敷料以及结扎丝等是否出现脱落、食物残渣情况,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有效避免细菌侵入。

1.4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Ⅰ期和Ⅱ期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统计并比较。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统计的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患者入院后,经过我院的优质化护理服务,90例患者最终均康复出院。护理组Ⅰ期愈合患者为49例(98.0%)、Ⅱ期愈合2例(4.0%);常规组Ⅰ期愈合患者为35例(87.5%)、Ⅱ期愈合5例(12.5%)。另外,护理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5.0%,出现2例感染患者。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8.0%,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7.5%。护理组效果更佳(p

3讨论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需求更为明显。总结我院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提供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不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更加兼顾了患者对于护理的内心需求,最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性认识[5],强化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有效的避免了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最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效果。护理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工作责任心意识,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有效性。

本文研究显示,与常规方式给予一般护理效果相比,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Ⅰ期愈合率明显要高(96.0%,常规方式为87.5%),无明显并发症(常规方式发生率5.0%),且患者满意率更高(达98.0%,常规方式为87.5%)。

总之,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临床整体效果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美娟,许之娜,陈桂青.98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47-148.

[2]朱巧灵,柴梅香.3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临床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07):322-323.

[3]李敏宜,罗小平,彭丽辉.口腔颌面部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测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52-53.

口腔护理常识篇7

【关键词】洁悠神;口腔护理;口腔感染

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往往病情重,机体抵抗力低、口腔自洁作用弱,极易因口腔分泌物的残留及牙表面污垢的不断积累,产生口臭、口腔溃疡以及口腔霉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效抗菌材料一洁悠神,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高分子阳离子活性剂即有机硅季铵盐,可在皮肤表面形成“正电荷膜”,吸附并中和带负电荷的病原微生物,达到物理式抗菌目的[1]。为了评价洁悠神的临床效果,我科开展了对180例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后配合使用洁悠神喷洒全口腔进行预防口腔感染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6月-2012年2月因脑卒中后昏迷住院的患者(收治前有口腔疾病的除外),共180例,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7岁。出血性脑卒中78例,缺血性脑卒中10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分级法[2]:浅昏迷107例,中昏迷44例,深昏迷29例,昏迷时间7-129d,随机将18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体质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后配合使用洁悠神喷洒全口腔,3次/天。

1.2.1评估①病人的病情,取出活动义齿。②检查病人的黏膜、牙龈、舌苔、口腔酸碱度、口唇、气味等。

1.2.2准备①护士:洗手,戴口罩手套。②病人:测量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如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硼酸溶液等。③用物:准备治疗车,上置治疗盘,治疗盘内放治疗碗、足量无菌棉球,血管钳、弯盘、压舌板、棉签、治疗巾、手电筒、石蜡油。

1.2.3流程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和姓名,协助病人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巾围于颈下,弯盘置口角旁。②清洁口腔:血管钳持棉球擦洗;顺序可为:外面、内面、咬合面、颊部、硬颚、舌面。③口唇涂石蜡油保湿[3]。

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后,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全口腔黏膜,3次/天。治疗3天后、7天后及15天后分别观察口腔感染发生率。

1.3评定标准分别统计护理3天后、7天后及15天后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Fisher检验,p

口腔护理常识篇8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口腔保健在临床中的作用,大力倡导口腔保健知识,利用各种保健手段做好口腔的护理和保健。方法:研究口腔健康保健,通过对社区居民以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宣传讲解,3年内对610位居民进行生活方式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作出评价。结果: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知识的需求率达到60%~98%,经过3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居民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如(食盐摄入量、饮酒、吸烟)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对居民实施口腔健康教育,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不会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需要提供特殊的地点和设备,但所取得的效果令人惊叹,值的推广。

【关键词】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作为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卫生行政部门、各级政府部门所高度关注。笔者从事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数年,从中较为深刻的感受到健康教育在我们日常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些年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的经历,深有感受,现现就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2010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对以上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结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现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口腔护理常识篇9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口腔专科实施流程管理期间视为实验组,将口腔专科实施常规管理期间视为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0名护理人员,其中参照组中护理人员男女比例为3∶17,年龄22岁到38岁,平均(26.0±2.3)岁。实验组中护理人员男女比例为4∶16,年龄22岁到37岁,平均(26.1±2.2)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1.2方法

1.2.1制定突发事件管理流程

基于近5年口腔专科医院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突发缺氧的处理流程》《急救药品、器械管理流程》《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流程》等相关文件[1]。以明确的管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各类专科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更多参考材料,使护理人员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期间能够有章可循,且保证行动快速有效。

1.2.2注重突发事件应急培训

口腔专科定期展开组织讲座与分组学习活动,定期为护理人员介绍常见的疾病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2]。开展分析学习活动,相互交流,介绍工作期间的经验等,增强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掌握能力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具体的应急培训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突发事件的内涵、特征以及诊断与风险评估方法等。②突发疾病的救治方法,突发非医疗事件的处理方式等[3]。③日常与患者沟通的方式,面临突发事件期间的沟通方式等。基于患者的心理予以针对性护理引导,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行为指导与心理疏导。④指导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自身的防护知识掌握能力,具体包含自我防护意识、现场防护意识等[4]。其中自我防护意识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需要注意避免发生医院感染,避免患者及其家属的非法攻击行为对其身体产生伤害。现场防护具体即为保持良好的就诊环境,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专心地开展护理工作,积极处理突发事件等,保持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1.2.3强化突发事件技巧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突发事件操作技巧的指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突发事件等方式展开。具体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生命支持技能,比如外伤包扎的方式、止血的方式、固定的方式以及搬运的技巧等[5];②心电监护仪的应用方式,除颤仪、呼吸机以及输液泵应用的方式等。

1.2.4增强护理人员协调能力

以考核或者情境模拟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行检验。训练期间注重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构建,使护理人员能够在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期间保持积极的处理态度,且通过合理选择案例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效果。基于案例学习相关的口腔专科突发事件处理方式、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等。现场模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类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加以针对性分析,力求提升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口腔专科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6]。

1.3评价标准

在差异性的管理方式下对全员理论知识考核结果、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

2结果

2.1两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管理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管理后实验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发生6例护理差错,其中电脑录入差错2例,医嘱核对错误3例,用药不当1例。实验组未发生护理差错,两组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提升口腔专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明确的管理流程制定,能够使护理人员跟随着具体的护理流程展开工作,了解常见的突发事件以及有效处理的方法。增强口腔专科突发事件护理人员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更加有信心地展开工作,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

3.2扩展口腔专科护理人员的视野

口腔专科护理工作期间流程管理的应用,能够拓展口腔专科护理人员的视野,使其视野不再局限于专科范围中,而是拓展到综合医疗学科、社会学科中,更加积极展开护理工作,增强自身的专科护理能力,且逐步向“全科”护理人才方向发展。

口腔护理常识篇10

abstracttheoverallanddetailedreviewoftheclinicalresearchonoralnursingwasmadeinrespectofitshistory,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

KeywordsoralnursingClinicalresearchprogress

关键词口腔看护临床的研究发展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25%~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3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3

2杨文儒,李宝华.中国历代名医评介.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3

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4

4王王秀瑛.护理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

5樊明文,许围祺,李秉琦等.复发性口疮.口腔医学纵横,1986,2(1):41

6吉林医科大学.护理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

7童雅培,陶英东,郭淑云等.护理手册.济南:山东省人民医院.1978.36

8楼静霞.口腔医疗护理手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

9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6,2(6):17

10王明珠.实用护理技术解剖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74

11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3

12陈俊.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中华护理杂志,1987,22(9):404

13朱肾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中西医结合治疗,199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