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十篇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十篇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08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1

现就我科在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中常用的一些心理咨询技术浅析如下:

康复科医生在初次接诊需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病人时,常会应用结构化技术。根据临床诊断、功能评估应对病人作出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同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阐明康复近期、远期目标,治疗的最佳时期,治疗时间、大致费用、总体治疗方案等,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现实,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在漫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医疗工作者应多使用积极关注技术,发现病人细微变化。因为脑卒中病人病程长,功能恢复缓慢,多有情绪不稳,焦虑、烦躁、抑郁、失眠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出现。因此治疗训练过程中时刻要积极关注病人,充分理解病人心情,及时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帮助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变化、进步,多鼓励关心病人,改善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树立其合理信念,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早达到治疗目标。

治疗中要合理使用具体化技术,及时弄清病人的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对有言语表达或认知障碍者或有多种并发症者,治疗师在训练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发现其异常表情变化及各种言语和非言语动作,结合及时的科学诊查评估,来了解病人的训练强度、承受能力、感受或其他不适情况等,合理调整治疗、训练方案。防止训练不足,避免训练过量及训练中意外发生。

对病人及家属的质疑、疑惑以及不现实的过高期望,治疗师应使用立即技术及时作出反应,平等、开放式地与其讨论分析、解释,澄清认知、消除疑虑,医患互补,增强互信,减少矛盾冲突。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2

【关键词】肿瘤;康复知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22-02

化疗就是以化学药物注入体内杀死癌细胞,经过化疗50%以上的病人可得到治愈与长期生存的机会。癌细胞容易转移,手术以后进行化疗则可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以及远处的微小转移病灶,减少日后肿瘤复发的危险与机会。这说明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无足轻重的作用。病人能掌握肿瘤化疗常识、康复和自我护理知识,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化疗而引起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正确对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顺利地完成化疗。我科从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904例行化疗的病人进行了化疗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904例病人中,男350例,女554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54岁;淋巴瘤144例,食管癌168例,乳腺癌132例,肺癌250例,宫颈癌72例,直肠癌60例,胃癌50例,鼻咽癌28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60例,高中120例,初中180例,小学300例,文盲144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肿瘤化疗病人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该问卷的设计是参考肿瘤化疗相关知识文献基础上,在肿瘤科护理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肿瘤病人的一般情况;第2部分:患者对肿瘤化疗的定义、途径、化疗准备、配合、康复护理、化疗与心理、饮食、运动的关系、化疗副作用的护理等条目的了解度,采用闭合式方式回答。此次问卷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10分,共100分。共发放问卷904份,回收有效问卷904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比数据分析进行统计。

2结果

2.1病人对化疗康复知识的掌握对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掌握化疗康复知识重点,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1.1指导病人掌握各项检查化验指标大多数病人虽然知道化验指标对化疗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因数字复杂且难记,绝大多数病人感到茫然。在宣教中,健康教育护士应反复多次向病人讲解化验值的正常值及数字增高或降低的含义,以便病人在化疗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治疗。凡是进行化疗的病人应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如白细胞低于3.0x109L,必须停止化疗,进行升白细胞治疗。

3.1.2指导病人合理搭配膳食科学的膳食有利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果能使病人掌握常用的饮食营养知识,对于病人化疗后尽早恢复有重大意义[1]。化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口味,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事物,少量多餐,以提高其免疫力。

3.1.3指导病人加强化疗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3.1.3.1恶心、呕吐的护理多数化疗药物可以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故应在化疗前30min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严格掌握化疗药物的滴速,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3.1.3.2骨髓抑制的护理用药前查血象,化疗后1周白细胞降低,多数经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血象可恢复正常。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出血征象,嘱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排便时勿用力等。

3.1.3.3泌尿系统毒性护理化疗前必须进行有关肾功能的检查。比如输注环磷酰胺的副作用是出血性膀胱炎,所以要求患者化疗前和化疗期间必须多饮水,使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日以上,必要时记出入量。

3.2提高病人掌握康复知识的技巧与方法老年病人存在理解力差,记忆力差,听力减退等原因,专职护士必须对其重复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图片让其理解。同时发放化疗相关书面资料给病人家属,让家属帮助病人理解,使病人能正确理解化疗的副反应,顺利完成化疗。

化疗次数越多的病人,康复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好些,能正确对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可积极地完成化疗。肿瘤分期早的病人,自身对战胜疾病的信心比肿瘤分期晚的病人有更高的信心。所以会主动进行治疗,能正确对待治疗引起的副反应,积极地配合治疗。而肿瘤分期晚的病人,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缺乏了解康复知识的主动性。这一点让更应加强肿瘤分期晚病人的健康教育。

4小结

对904例肿瘤病人进行化疗的健康教育,病人能了解到肿瘤并不等于死亡,也理解了疾病的周期。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3

康复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康复设备、操作技能及治疗手法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这样会使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入科室临床实习的时候就要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必要的进科前培训,可以在进入J临床的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临床康复治疗录像并与理论结合讲解,使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器械等有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性非常强,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带教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从康复评定到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实施都要带着学生参与,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部分内容,要求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生在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康复治疗技术,将康复理论知识与现在临床结合起来,而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合适。经常性的开展小讲课,每周一次,以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共同主讲为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实践知识为焦点,采用问题情境与病案讨论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这种将问题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认识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室的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讨论的病人病情,让他们积极的准备,会上认真听取老师同学的观点论点,积极发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要具全面性和前沿性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是从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科室、理疗科演变或神经内科分科而成,科室内各作单元细分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细分治疗部门,导致了临床教学中知识面不够全面,没有真正的完成康复医学的教学。经过近3o年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儿童脑瘫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等,而我们大部分临床带教主要是集中在神经康复或儿童脑瘫康复,而在神经康复中又侧重于物理疗法(prr)中的运动疗法,而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及中国传统治疗和社会服务常被忽略,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全面而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高职生仅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会造成知识面比较窄,医学基础知识较差,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常规的带教神经康复治疗学外,还需要在骨关节疾病、疼痛康复以及传统的中医康复等方面下功夫,细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要尽可能的涉及到临床能够所见问题,如感觉障碍、前庭障碍、言语障碍、认知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及如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的回归社会等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但要有全面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前沿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好的学生。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4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在病区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从4个方面评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①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对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③能否安心住院;④服药的主动性。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上述4个方面评估性的调查。结果:68例患者中,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者由原来的13%上升到60%;对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由原来的12%上升到90%;能安心住院的,由原来的16%上升到75%;能主动服药者由原来的22%上升到9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对预防病情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137-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该病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2%~5%,50%~80%的患者因复发而再次入院。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意识清楚、自知力缺乏、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依从性非常差。而治疗的依从性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预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笔者在2006年4~10月,针对精神科住院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评估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4~10月,在江西省心理康复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8例,女性40例;年龄18~55岁,平均29.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5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3例;精神症状已基本控制,已转二级护理的患者。

1.2评估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在病区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从4个方面评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①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对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③能否安心住院;④服药的主动性。并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对比。

1.3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3.1健康教育的内容①根据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特点如拒绝住院,否认有病,紧张恐惧,自卑感,对前途失望,心情复杂等进行心理干预,使之能够安心住院;②介绍精神科疾病的有关知识: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的病态表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启发患者认识疾病,提高对幻觉、妄想等症状辨别力,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③针对病因与药物治疗的的作用、坚持服药的意义等进行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引导患者将病情好转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联系起来,领悟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服药的依从性;④康复期回归社会的指导,生活技能的训练;⑤对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总结发病的规律、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⑥针对患者个体的情况、结合家庭情况和社交方式进行指导[1];⑦出院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教育资料。

1.3.2实施方法由责任护士采取个案健康教育;掌握较强精神科专业知识的护士进行集体的健康教育;护士在平时操作时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见表1,2。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前,患者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等内容了解肤浅,内容单一,且比例较低,因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很差;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等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因此能够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两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3讨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教育。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通过各种治疗方法,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因而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精神衰退,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可悲的结果。而如果患者的依从性高,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最有效的办法,这有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2]。健康教育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信念的模式,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因此,应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主要是患者的自知力的缺乏,对精神疾病知识不了解,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对身体有害,有“病耻感”,甚至有的家属认为这不是病,是思想问题,是鬼神所致,也有的认为精神症状消失既可停药,因此,听不进医生的意见,对治疗是被动的。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对精神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能安心住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了。

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后,应及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将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知识教给他们,了解他们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并给予指导。健康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通俗易懂,做到因人施教。对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应反复多次、耐心讲解,以身边成功的例子现身说法,解释现有的健康问题及注意事项。对于年轻的、文化层次高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问题,从原理、影响因素及预防保健进行宣教。教育者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理解、体谅患者,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家属的支持、配合,健康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74-475.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5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健康知识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护理服务。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常常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给予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其负面心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中的效果,为今后的重度支气管哮喘康复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38例,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7.5±2.3)岁。病程为2~9年,病程平均值为5.4年。按照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检查确诊重度支气管哮喘,均排除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度支气管哮喘护理路径。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进行制定,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内容及合理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在护理过程中,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意识。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即向患者介绍护士、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向患者宣教重度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病理、监控、复发等,指导患者使用哮喘药物的注意事项,给予合理饮食配置,在患者出院的时候,嘱咐其及时到院复诊观察,并告知护士和医生联系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住院满意度、疾病认知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组69例患者中,掌握处理哮喘的技能61例,了解健康知识63例,对疾病的认知65例,住院满意度66例;而对照组69例子患者中,掌握处理哮喘的技能46例,了解健康知识47例,对疾病的认知54例,住院满意度50例。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全面宣教健康知识,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患者接受健康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通过临床路径的建立,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特定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得临床医护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得到提高,帮助患者预后的判断。

根据重度支气管哮喘症状,在进行治疗、诊断、护理等相关医护工作的时候,对患者的合理护理按照科学的康复计划进行,使得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疾病的认知情况等得到提高,促进患者康复、增加其住院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护理和医疗资源浪费[2]。同时,对患者护理项目进行明确,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个体化,对护理时间进行确定,按照护理路径程序,使得患者在入院后即能够接受动态、系统、连续、针对性的护理,增加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了患者护理的预见性,避免漏掉部分护理环节,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3]。

本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哮喘的技能、住院满意度、对疾病认知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中,使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文梅.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56—2357.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7

【关键词】医院;开展;康复;工作;可行性

1基层医院康复现状

1.1康复意识淡薄,抑制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前提。

1.1.1基层医院对康复工作不重视,认为此工作患者来源少,为医院创收入少,不肯再培养专科人才、购设备等方面投资。

1.1.2基层医院面对的就医患者,对康复治疗了解的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用药、打针才是治疗,才肯花钱,而对康复治疗却不愿接受,更有人甚至认为家属自己就可以做。

1.1.3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康复工作不重视,认为康复只是简单的理疗,只是局限在残疾人群,不是针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康复。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为此不愿意接受这一新的知识。

1.2康复人员缺乏

1.2.1我院目前没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工作人员。

1.2.2原本本地区的医务人员资源就不足,再加上大家对此项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临床医生认为从事康复工作,无发展前途。这样很难找到有经验的主治医师来专门从事康复工作,造成康复医师来源困难。

1.2.3现有的护士资源严重短缺,完成原有的护理工作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编制标准,更谈不上有专职护士从事康复工作。

1.3目前,很多兄弟医院盲目地将原来的理疗科改制成康复科,从形式上是填补医院的空白,但功能上没有实质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

2医院实施康复的必要性

康复应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从临床处理早期开始、早期康复。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后期康复效果,只有开展早期康复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康复不尽是临床治疗后的延续,而且应以临床治疗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医学发展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模式的转变。为此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有必要性。

3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具体方法

3.1工作方式及人员组成

因我院正规医务人员短缺,资源不足,目前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以学科团队为主(包括综合外科、护理部等临床科室间的协作),兼顾学科内团队模式(包括康复室人员的协作)。这两个团队交叉达到最佳效果。

3.2基层医院康复室建设

3.2.1康复室环境建设康复室位置应选择患者出入方便的地方,通道无障碍,最好在神经外科、骨外科较近的地方。室内应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一般运动疗法训练室不小于20,作业疗法训练室不小于40,只有达到一定的空间,康复训练才能保证质量。

3.2.2康复设备建设由于基层医院资金紧缺,设备购置应更加合理、适用。一般应购置比较基础的设备,这样既省钱又解决问题。

3.2.3人员培训首先康复室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参加全国康复培训学习,兼职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必须有针对性地参加全国康复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并到北京中国康复中心进修学习。通过全国职称考试取得了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资格。

4基层医院开展康复的体会

4.1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康复的前提,不仅要求康复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还要与医生、治疗师密切配合,做好康复护理及健康宣教,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病人能主动配合、主动参与,及时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

4.2康复重点专科,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让每一位护士熟练应用肢位、功能位摆放、变换、康复知识教育及临床医生的康复意识疏导,使患者和家属康复意识增强,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以康复重点专科带动其他临床科室康复工作的开展。

4.3基层医院康复室应做资源共享

4.3.1康复设施共享,购置康复设备,供全院康复患者用,它不属于任何科室,由护理部负责设备管理及防护。

4.3.2人力资源利用护理部特殊的职能,组织策划康复室的整体工作,有效的将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全院一盘棋,解决人员紧缺的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神经内科人员康复意识强,需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多的这一优势,选择二名临床主治医师兼任康复医师既缓解了医院医师少,无专职康复医师的现状,又保证康复质量。

康复护理人员有个科护士兼职完成,体现整体康复护理模式,使康复由原来神经内、外科、骨科向全院其他科室推广、铺开。推动了康复知识的普及。

4.3.3康复患者来源共享,利用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生,了解康复知识、康复效果的优势,大力宣传康复工作,使需要康复的患者及时、就地、集中、分散地康复治疗。这样患者来源不单单是属于某一专科,而是整个康复室。

5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可行性

我院仅一年时间进行康复培训,购置基本设备,几年来收治了一些康复患者赢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康复工作不仅在上级医院可以施行,基层医院同样可以开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不仅具有可行性,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8

关键词:基础实验课程康复治疗学教学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南通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医学教学中尝试开展基础实验课程,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为本学院2009级(n=32)和2010级(n=33)两个年级的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共计65名。

(二)方法

1.2009级学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2010级学生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开展康复基础实验课程。

2.具体步骤:(1)制定整个科研课程大纲,课题开展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认真讲解该课题的重要性;(2)指导老师对实验动物进行造模并分组,将实验大鼠分为:康复训练组、自由活动组和制动组,对康复训练组脑损伤大鼠进行康复训练,并对三组大鼠的不同阶段进行评定,具体方法见本课题组已发表文章;(3)遵照指导老师科研课程设计认真做好每个实验步骤;具体实验任务分配到各个实验小组;(4)小组成员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8个问题,每个问题采取“是”或“否”的方式回答。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综述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X2检验。

二、结果

由下表可见,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康复专业知识和先进的康复理念,提高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讨论

(一)促进学生对康复医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专业性很强,基础理论课缺乏直观性、示范性,与操作难以衔接;同时许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是凭感觉填写,并不了解康复治疗师具体是什么工作,进入医学院校后仍然很茫然。该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康复治疗师以后的实际工作核心内容是临床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题,对实验动物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直接观察康复训练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专业教育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治疗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康复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有责任向广大群众宣传康复的理念和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这就要求康复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康复专业知识和康复理念。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实验组成员查阅了较多的有关康复医学领域的文献,对康复专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模拟了早期康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9

关键词:恶性肿瘤;妇科;中医康复锻炼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本院在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用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32例,入选条件是已婚、家庭完整、患者对疾病知情、行根治性放疗并治愈出院。30例病人年龄23~67岁,平均4o.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13例,初中9例,小学以下10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乳腺癌12例,直肠癌6例,鼻咽癌3例,肺癌3例,胃癌1例,肝癌1例,纵膈肿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由专人出院时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查,32例病人均表示已理解和掌握康复教育内容。出院后1个月至6个月再对这些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谈,了解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从情况。 

1.2中医康复锻炼方法 

1.2.1常规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使用按摩、针灸等方法,1次/d,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气泡浴+涡流浴。操作如下:患儿全身裸露,颈部或腋下戴游泳圈放入水温37℃~38℃、水深6o~70cm的水疗机中,打开气泡、涡流开关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2.2心理康复指导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不同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比如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多,手术创面大,尤其是手术后形体上产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心,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的行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1.2.3功能康复指导功能康复的时机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要向患者讲解康复时机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过早活动会影响组织愈合,过晚运动会引起腋窝积液、上肢水肿,告诉患者乳腺癌术后2周要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min,每天可进行数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康复锻炼的主要技巧是要掌握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1.2.4用药指导化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化疗是炎性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接受化疗的患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等,要求连续应用6个疗程,以提高化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指对晚期恶性肿瘤行术前局部化疗,目的是在术前缩小肿瘤,改善乳癌的临床分期,减少肿瘤的侵袭性,是进展期乳癌术前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化疗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要对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情况。 

1.2.5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蛋白、低脂、低糖饮食,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营养过度,因肥胖对治疗肿瘤有不利影响,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遵守饮食有节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热量、脂肪、糖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暴饮暴食。 

2结果 

 

本组32例病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回访调查,28例保持良好心态,24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1例饮食休息合理,25例掌握了正确的性生活知识,32例重视后期放射反应。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确诊前疑为癌症时,患者会因潜在的“恐癌”意识而回避事实,就诊时避重就轻,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这些均对早期诊断不利。还有病人出现明显的急于求证的焦虑情绪,急于四处求医,同时,病人对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伴有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康复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孤独感、抑郁、焦虑、恐惧;帮助患者对诊断和治疗的适应;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控制,减少躯体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康复锻炼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锻炼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okamura等研究表明,在患病早期,患者感到迷惑、混乱、信息需求量大,采取咨询等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但能明确获取相关知识,还能减轻内心的困惑。对乳腺癌的治愈情况、疾病分期、疼痛、术后肢体康复、饮食、放化疗及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康复期的性生活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中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仍然充满活力,造福人类,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研究、采用。对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认真学习、理解、继承、发展和创新。在本文中,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中医康复护理后,大部分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医行为较为理想,重视疾病的康复问题,尤其对饮食和休息、治疗后期反应等认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发现部分病人对一些中医康复内容的遵从不是很理想,如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性生活知识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更为突出,出现这些情况固然有病人本身的因素,但也有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康复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过程,医护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锻炼,可帮助病人正确掌握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教育、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总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中医康复锻炼,不但能使患者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生活信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篇10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结核病人中,复治病人的比率逐年增高。这不仅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对结核病的预防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通过对2007年至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56例复治病人的初治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对象,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坚持对住院病人的防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临床质料

56例患者中,性别,男38例,女18例。年龄,40岁以上25例,40岁以下31例。失败具体原因:中途停药中断疗程导致失败29例,因不规则用药导致失败的11例,因抗结核药物反应被迫中止治疗导致失败的7例,二次复治病人5例,复发耐药治疗失败的4例。

2失败原因分析

症状较轻的初治病人,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咯血经过短期的抗炎抗痨止血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感觉良好。有的病人甚至没有任何不适,因体检发现结核。感觉结核病对他们的劳动能力及身体健康无明显的影响,加上对结核病全程治疗没有正确的认识,自认为症状改善就等于结核病愈。出院后中断治疗,留下复发的隐患。

还有些病人对抗结核治疗药物的副反应认识不足,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定期检查询问关心,并根据病人的各种反应做相应的药物调整,效果非常显著,可病人出院后,由于缺乏督促定期来院检查,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就自认为停药就可以了,这样中断疗程,远期就有再次复发可能。

部分病人对现代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药物缺乏了解,观念守旧。认为肺结核就是痨病,不能彻底治愈,病发入院治疗,症状控制住就立即出院,并不坚持服药,对治愈结核缺乏信心。

护理人员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护士只重视用传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而忽视对患者进行预防,康复和保健知识的传播,对院内未完成疗程而出院的病人缺乏足够的出院指导和随访。

3护理对策

我们采用黑板报、卫生讲课等形式,向病人详细讲述结核病的有关知识,从结核病的可治愈性的道理入手,阐述结核病早期、足量、联合、规则、全程治疗原则的重要性。并以病房中复发病人为实例,加深以上道理的理解。使病人掌握结核病治疗的规律,自觉留院,或出院后坚持全疗程的治疗。这种方法使绝大多数病人出院后都自觉完成全疗程。而且还鼓励结核病友到医院接受规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