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理会计的任务十篇管理会计的任务十篇

管理会计的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24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1

在如今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而责任会计制度作为新时代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具有着权利和责任分明、产权清晰等一系列的特点,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责任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过程进行阐述,研究和讨论了责任会计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应用过程。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责任会计制度;作用;应用

为了使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水平和质量,能够使企业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应当实行责任会计制度。根据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应用形式,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出相应的责任中心,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对内部的业绩和企业效益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全面的提高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的概述:责任会计制度是通过在一个企业中设置多个责任中心来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对业务进行规划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分权管理这种模式的产物。责任会计制度要求针对各级单位拥有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来进一步将企业划分成多种责任中心,从而建立起来了一种将权利、责任和利益高度统一,将责任的有关预算、控制和考核作为主要的内容并及时进行反馈的一种体系。这种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中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能够上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

(一)决策的质量有所提高

在企业中实施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最高层的管理者不需要再浪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底层和琐事上面,而是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高层的决策和管理中,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二)企业的应变能力加强

在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各基层也有了一定的机会来做决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够针对各种状况来自主独立的应对,不需要经常来请示上级,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各部门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出了合作精神

在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对预期设定的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各责任中心都为了总目标来进行目的,并且成员能够管理的参与,逐渐的形成了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助努力的一种工作的状态,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中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过程

(一)设置若干个责任中心

根据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特征来完成相关责任中心的划分,明确各部门的监管和职责范围,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主的履行责任。这样能够使权责分明,避免了企业内部出现相关利益的争斗和责任推卸的现象产生。且责任中心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的原则。(2)可控性的原则:指在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消除掉不可控的一些因素,避免出现责任的重叠和混淆的现象。(3)统一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的目标要与整个企业的总目标相统一。(4)激励性的原则。(5)独立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自主独立的履行职责。(6)可辨认的原则: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清晰可辨。(7)可考核的原则: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

(二)责任中心的预算和考核的标准

将一个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拆分,落实到具体相关的在责任中心,依据目标来进行各种活动和对自身工作的结果来科学的进行评价。就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预算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并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成市场价格为主,并进行内部的价格转移

企业内部价格的转移十分重要,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合理的价格在产品的各个责任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实际的效益还可能造成分配的不均匀。其次,市场价格能够反映相应的竞争力,促进各责任中心的不断完善以获取到更大的利润。

(四)建立相应的跟踪体系

对每个责任中心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调查,并定期的与预算的数目来进行对比,及时的进行反馈和调控。

(五)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定期的对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与汇报,以工作的实际成果来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或惩罚,这样能够调动起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的企业市场的竞争力较大,要想使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要确定企业的总目标以及对各种的活动进行控制和预测。而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定期的将各项活动的效益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促进了员工集体参与,进一步促进了总目标的实现,所以责任会计制度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责任会计制度可以对各项的指标进行分阶段的控制和考核,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了每个员工的手中,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由此可见企业中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卫芳.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2):74,76

[2]周泽群.责任会计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1,(22):280-281

[3]高卫东.浅谈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2,(8):63,65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2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和程序,加大会计标准建设与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会计标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为深化会计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完善会计标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首先有序推进会计标准体系建设。2003年财政部先后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出台了民航企业、施工企业等会计核算办法;组织了对分部报告、财务报告的列报、终止经营、每股收益、政府补助和政府援助等会计准则征求意见;并就《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相关问题作出了系列问题解答和衔接规定,促进了新准则、新制度更好地贯彻实施。为了保障会计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在吸收各方面力量参与会计标准制定方面大胆创新,并在实施会计标准方面加大力度,初步形成了会计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加快会计制度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对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大改组。改组后的第二届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由各界人员组成的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其委员和咨询专家来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监管部门、会计职业团体、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委员会的改组和专家组的成立,既有利于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准则、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也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准则委员会成立后,财政部了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规定,明确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必须经过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和等阶段。通过这一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准则咨询机构与制定机构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使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充分保障了科学民主决策的精神,也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再次,加快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步伐。继《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在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广泛实施后。2003年8月财政部与国资委联合发文,就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作出安排。规定中央国有企业最迟应在2005年年底前全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企业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消化历史包袱,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做好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可靠基础。目前,中央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时间表已基本确定,其中除2003年已经执行或即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外,其余分别安排在2004年和2005年执行。中央国有企业正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认真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在大力推进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上海、山东、黑龙江、辽宁等地也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情况进行调查测算和跟踪监控,为扩大《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提高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第四,继续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2003年财政部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据统计2003年共对66211个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处罚了10117个违法违纪企业及有关责任人员,吊销了3691名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由于在检查前作了精心准备,在检查中坚持依法行政,在检查后严格依法处罚,检查质量进一步提高,检查工作的威慑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检查,会计造假得到了有效遏制,会计信息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二)全面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依法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

    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依法界定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职能,是财政部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意见”后,各地区克服非典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有序办理职能划转,工作交接全部如期完成,实现了平稳过渡。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职能理顺后,财政部门与行业组织各司其职,分工协调,保持了行业稳定和协调发展。实践证明,财政部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理顺后,即将完善注册会计师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进行实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着眼注册会计师行业长远发展,立足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诚信度,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证券期货相关机构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并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管理等作出补充规定;同时,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紧清理、废止了一些行业规章,并着手修改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财政部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作为其重要任务,在强化行政管理、维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03年先后在安徽、新疆、吉林等地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对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和探索;同时还深入上海、四川、广东、浙江等地进行调研,了解事务所现状和注册会计师呼声,为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加强行业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还积极与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部门和中国证监会、审计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一年来新体制的运行,有关各方及时转换角色,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狠抓诚信建设,一手抓行政监管、一手抓行业自律的格局已经形成,注册会计师行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年来,会计造假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加大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力度,有风险的业务和客户宁可不承接,也不能侥幸和冒险了,使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声誉逐步得到恢复。

    (三)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工作,促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2003年财政部与人事部选择浙江、湖北两省进行了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两省共有近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其中30%以上达到全国合格标准。组织高级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在我国尚属首次,不仅考试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也为全国统一考试积累了宝贵经验。考试工作结束后,财政部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对继续扩大试点作了研究。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原则,积极推动高级会计师评价机制更加客观、科学、公正,引导会计人员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全面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探索实施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会计队伍诚实守信意识不断增强

    2003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纳入会计继续教育体系,这对确保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会计诚信活动的广泛发展,会计司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百题知识竞赛和“会计呼唤诚信”有奖征文活动,在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据统计全国共有近百万人参加了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初步营造了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良好氛围。在全国统一开展会计诚信活动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热潮。如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等地组织了大规模文艺调演、辩论赛、演讲赛;广西、杭州等地组织召开了大会,发出了诚信倡议和诚信宣言,这些活动的实况录象在电视台播放后,达到了良好宣传效果。在开展一系列诚信活动的同时,企业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稳步发展。上海市在对上年已评定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年度鉴定、动态调整的基础上,2003年又扩大了对企业的财会信用等级的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全市企业联合诚信系统管理;山东、吉林、安徽、大连等地也积极推动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并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五)积极推进会计国际协调,有序开放会计服务市场

    2003年会计国际协调逐步深入。我国多次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咨询会议,并就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表了意见;并赴韩国参加了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地区间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还继续参与联合国国际会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相关工作,就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提出建议;并成功举办了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就新时期国际会计协调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我国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积极态度和务实精神得到了国际会计界的高度评价。2003年10月,国际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爵士专程访问我国,对我国在促进会计国际协调中提出的若干意见作出积极回应,同意成立专门工作组研究我国特殊的会计问题,这不仅将大大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能减少我国会计制度的转换成本。我国的会计国际协调,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应当说,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开展对外交流的同时,还将开放会计服务市场作为会计国际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实施。作为wt0成员国,积极参与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有关会计问题的谈判以及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互认等问题的谈判,做到既有序开放会计市场,又维护国家利益。此外还特别重视内地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谈判,放宽了港、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条件,对已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会计师每年在内地的工作时间同意比照内地注册会计师办理。

    回顾2003年我国会计管理改革的历程,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

    (一)各级政府重视为会计管理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财政部作为全国会计管理职能机构,部长及其分管的负责同志极为重视会计工作。强调会计工作是经济、财政工作的基础,要求在标准建设、人员管理、秩序监管等方面努力工作。在中央政府重视会计管理改革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十分关心、支持会计工作。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会计法执法检查列入人大检查计划,推动了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湖南、重庆、山东、山西等省市主要负责同志对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和会计诚信建设等发表重要讲话,有力地扩大了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陕西、福建、山东、山西、云南等地还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加强会计工作和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文件,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要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会计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一样,没有平坦的大道,却有着无数的艰辛,只要我们树立信心,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深化会计改革、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等,都充分证明了只要坚持改革的信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会计改革与发展同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统驭全局、把握形势、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会计管理改革专业性都很强,研究任务很重,今年我们组织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准则等方面的一大批重点研究课题,目的在于引导会计管理部门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04年,我国会计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财政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推进会计国际协调,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新的贡献。

    (一)完善一系列会计规则,通过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会计标准,加大实施力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规则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完善会计规则,是会计管理改革的根本。2004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完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会计标准体系。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和准则咨询专家组的建立,多个研究课题的全面铺开,为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持。2004年要加大会计准则建设力度,若干会计准则。在准则建设过程中,要贯彻科学民主决策精神,完善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委员和咨询专家的咨询作用。要针对《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要《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要制定新闻出版、铁路运输等专业核算办法;同时,适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金融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研究制定衍生金融工具和保险业务会计规定,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要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大力推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制定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担保、固定资产、存货、筹资、预算等会计控制制度,初步形成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要研究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努力提高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2、通过强化会计监管,促进会计标准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会计标准体系的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说,标准的实施比标准的制定更重要而且更有难度。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制定的标准不能得到较好地执行,再好的准则、制度、规范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通过强化会计监督、继续教育、宣传报道等多种方式,使各单位真正了解、熟悉、掌握会计标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并将新的标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应将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作为2004年关注的重点,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会计标准体系落到实处,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

    (二)严把会计执业资格的市场准入关口,依照《行政许可法》、《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净化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队伍

    1、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法》和相关法规的调研,保质保量地完成注册会计师重点科研课题,为修订《注册会计师法》、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做好充分准备。要制定和修改《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注册管理办法》、《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管理办法》等行业规章制度,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要研究修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严格资格准人的条件。现行的办法是否切实可行,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从业资格准人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收回行政许可;发现有违法违规问题的,要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对于无证上岗的人员,要清理出会计队伍。

    (三)做好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组织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扩大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1、继续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2004年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于今年5月份进行,各地都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要高度重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完善责任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把阅卷质量关,确保考试工作万无一失。

    2、积极稳妥地扩大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继浙江、湖北两省率先进行试点后,河北、江苏、福建、山东、青海、辽宁、江西、宁夏、陕西、新疆、北京、四川、重庆地都将参与试点。逐步将高级会计师的考评工作纳入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去,使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化。

    (四)继续深入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推进会计国际协调,加强会计继续教育,重视会计理论研究

    1、将诚信宣传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研究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良好氛围;探索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管理与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相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讴歌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爱岗敬业、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弘扬在平凡的岗位上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努力提高会计的社会公信力。

    2、立足国情,促进会计国际协调。要加强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会计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要认真履行我国加入wto承诺,积极参与wt0双边、多边谈判以及注册会计师资格互认、考试科目互免谈判,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要继续加强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与世界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职业组织及会计学术团体的联系,完善区域间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定期磋商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扩大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中的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3

一、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复杂而系统,其中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是决策管理会计、规划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其中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可以将责任会计理解为,在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根据分权管理的原则,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按照一定层次性进行划分,使每一部分具备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将权限规范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借助于考核评价的方式,查看每个有关方面的真实业绩,检查其是否确切完成了规定内的责任义务。通过责任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我国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出,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需要以责任制度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确保绩效制度的规范性。在责任会计管理制度中,应当对责任会计的工作内容、考核标准以及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由此可以表明,责任会计管理对于企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企业员工的晋升、奖励、惩罚、辞退等,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消防财务管理适用于责任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责任会计是消防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消防财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财务管理对象,尤其是在消防院校中,消防财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务内容。近年来,我国对消防事业发展提高了重视程度,消防院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其中包含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因此,消防院校的资金金额快速上升,资金配置愈加灵活多样,基于此,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自主性显著增强。但是与此同时,在消防资金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和隐患,对于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看,表现在资金控制和财务监督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消防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以适应消防院校的不断发展。在此形势下,责任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性会计管理手段,受到了会计管理人员的关注,将其应用到消防会计管理工作中,提升了消防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

(二)消防财务管理具备责任会计制度应用基础

随着消防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消防院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而且具备非常足够的经济基础,这为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具体来看,部分消防院校现在通常会安排专职人员,来负责消防财务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报销等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消防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同时做到财务工作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还能够加大消防财务的会计监督力度,发挥会计管理职责的实效性。当前的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管理范围,而且制定了规范的责任管理流程,这为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保障。

三、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落实

(一)建立责任管理体系

为确保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在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实效性,需要对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且可行的责任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责任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消防经费的合理使用,进而提高消防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消防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就是要明确划分各类消防支出费用的具体属性,并为消防院校中的每个单位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为其分配合理的责任预算,使预算能够满足该单位实现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不仅如此,财务部门在负责编制责任预算工作之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具体活动项目,进而对预算加以分解,使各项预算能够具体落实到每项工作当中,进而实现消防财务预算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二)科学划分各部门权责

为提高责任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分别划清各责任部门的具体责任,从而尽大限度地降低甚至避免权责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发生。为方便于理清财务院校中消防财务管理的具体责任,我们将消防院校中的各部门划分为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两部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制订整体财务目标及具体的财务计划、制定规范的消防财务管理任务、明确考核标准、执行考核计划等;而事业部门的责任内容包括采购消防器材、提出采购建议、保障消防物资供应等。虽然,事业部门的责任并不一定能够与财务指标直接对应,但仍需要依靠财务指标为基础才能够完成,因此也应当划分到责任会计管理的范畴内。

(三)规范责任核算标准

为了对责任会计标准进行规范,需要将经济责任与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数据化。这就需要消防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且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核算工作加以规范。具体来看,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其一,要做好详细的财务记录,其中应当包括责任单位的资金支出及支出用途等;其二,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和处理消防财务,并了解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责任单位资金流动情况;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并通过责任会计报告的建立与分析,及时将责任会计管理结果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责任会计目标进行考核

为了增强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实效性,除了依靠理论制度进行规范外,还要依照责任会计目标,对各部门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通过查明各责任部门的具体业绩,为绩效奖励制度的具体执行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不仅如此,责任会计考核还能够对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定位,并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具体的责任成本与责任预算情况,通过对比,了解各责任部门的工作效果。在责任会计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科学性、合理性等原则,及时发现责任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发挥出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效性。本研究主要围绕责任会计制度下的消防财务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4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国际上企业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分为三种类型:

(1)超脱型。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2)专家型。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3)分权型。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

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3.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2)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

,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5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促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总会计师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总会计师工作职责是指总会计师在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以及企业投融资、担保、大额资金使用、兼并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监管工作中的职责。

第五条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明确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与责任,加强总会计师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资委依法对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职位设置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总会计师职位,配备符合条件的总会计师有效履行工作职责。符合条件的各级子企业,也应当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职位。

(一)现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副院长、副所长、副局长),符合总会计师任职资格和条件的,可以兼任或者转任总会计师,人选也可以通过交流或公开招聘等方式及时配备。

(二)设置属于企业高管层的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等类似职位的企业或其各级子企业,可不再另行设置总会计师职位,但应当明确指定其履行总会计师工作职责。

第八条企业总会计师的任免按照国资委有关规定办理:

(一)已设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总会计师,应当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并按照有关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

(二)未设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的总会计师,按照有关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

第九条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各级子企业实施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委派等方式,积极探索完善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十条担任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相应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诚信至上、遵纪守法;

(二)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一般应当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资格,或者具有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类似职称;

(三)从事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管理等管理工作8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业绩;

(四)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或者在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任正职3年以上,或者主管子企业或单位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工作3年以上;

(五)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企业所属行业基本业务,具备较强组织领导能力,以及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总会计师:

(一)不具备第十条规定的;

(二)曾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有弄虚作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重大违法行为,被判处刑罚或者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

(三)曾因渎职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对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经营成果严重不实负主管或直接责任的;

(五)个人所负企业较大数额债务到期未清偿的;

(六)党纪、政纪、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会计师任职或者工作应当回避:

(一)按照国家关于干部任职回避工作有关规定应当进行任职回避的;

(二)除国资委或公司董事会批准外,在所在企业或其各级子企业、关联企业拥有股权,以及可能影响总会计师正常履行职责的其他重要利益的;

(三)在重大项目投资、招投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工作中,涉及与本人及本人亲属利益的。

第三章职责权限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结合董事会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逐步规范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促进建立分工协作、相互监督、有效制衡的经营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机制。

第十四条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

第十五条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组织和规范本企业会计工作;

(二)组织制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确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三)组织实施企业财务收支核算与管理,开展财务收支的分析、预测、计划、控制和监督等工作,组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四)组织制定财会人员管理制度,提出财会机构人员配备和考核方案;

(五)组织企业会计诚信建设,依法组织编制和及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六)推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控财务收支状况。

第十六条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制定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组织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组织拟订和下达财务预算,评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促进企业预算管理与发展战略实施相连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三)组织编制和审核企业财务决算,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四)组织制定和实施长短期融资方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开展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和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管理。

(五)制定企业增收节支、节能降耗计划,组织成本费用控制,落实成本费用控制责任;

(六)制定资金管控方案,组织实施大额资金筹集、使用、催收和监控工作,推行资金集中管理;

(七)及时评估监测集团及其各级子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财务绩效评价,组织实施企业财务收支定期稽核检查工作。

(八)定期向股东会或者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和相关部门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第十七条企业财会内控机制建设职责主要包括:

(一)研究制定本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建立健全企业财会内部控制体系;

(二)组织评估、测试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三)组织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制,落实财会内部控制责任,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督和控制;

(四)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

第十八条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监管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审核企业投融资、重大经济合同、大额资金使用、担保等事项的计划或方案;

(二)对企业业务整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改革改制等事项组织开展财务可行性论证分析,并提供资金保障和实施财务监督;

(三)对企业重大投资、兼并收购、资产划转、债务重组等事项组织实施必要的尽职调查,并独立发表专业意见;

(四)及时报告重大财务事件,组织实施财务危机或者资产损失的处理工作。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赋予总会计师有效履行职责的相应工作权限,具体包括: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财会人员配备的人事建议权,以及企业大额资金支出联签权。

第二十条总会计师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是指总会计师应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或者企业其他重大决策会议,参与表决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具体包括:

(一)拟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战略;

(二)制定企业资金使用和调度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筹融资计划以及利润分配(派)、亏损弥补方案;

(三)贷款、担保、对外投资、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决策和企业资产管理工作;

(四)企业重大经济合同的评审。

第二十一条总会计师对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具体包括:

(一)按照职责对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企业的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向董事会或者总经理办公会提出内部审计或委托外部审计建议;

(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二条财会人员配备的人事权是指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用、晋升、调动、奖惩,应当事先征求总会计师的意见。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参与组织财务部门负责人或下一级企业总会计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十三条总会计师大额资金支出联签权是指企业按规定对大额资金使用,应当建立由总会计师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联签制度;对于应当实施联签的资金,未经总会计师签字或者授权,财会人员不得支出。

第二十四条企业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会计师有权拒绝签字:

(一)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财经纪律;

(二)违反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三)违反企业经营决策程序;

(四)对企业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五条总会计师对企业作出的重大经营决策应当发表独立的专业意见,有不同意见或者有关建议未被采纳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告。

第四章履职评估

第二十六条为督促企业总会计师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应当建立规范的企业总会计师工作履职评估制度。

第二十七条总会计师履职评估工作分为年度述职和任期履职评估。年度述职应当结合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和下一年度财务预算工作,对总会计师年度履职情况予以评估;任期履职评估应当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总会计师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八条设立董事会的公司,总会计师应当在会计年度终了向董事会述职,董事会应当对总会计师工作进行履职评议,董事会评议结果及总会计师述职报告应当抄报股东会或者出资人备案;未建立董事会的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将述职报告报送出资人,出资人根据企业财会管理状况对总会计师工作进行履职评估。

第二十九条总会计师年度述职报告应当围绕企业当年重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经营风险、内控机制等全面报告本人的履职情况,对本人在其中发挥的监督制衡作用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做好对其各级子企业总会计师履职评估工作。

第三十一条对总会计师履职情况评估,应当根据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职责权限,全面考核总会计师职责的履行情况,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动态编制工作质量情况;

(二)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情况;

(三)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情况;

(四)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监督制衡情况,有无重大经营决策失误;

(五)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

(六)其他需考核的事项。

第三十二条为充分发挥企业总会计师财务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当保障总会计师相应的工作权限。

第五章工作责任

第三十三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提供和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领导责任;总会计师对企业提供和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主管责任;企业财务机构负责人对企业提供和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财务会计报告,总会计师有责任提请总经理办公会讨论纠正,有责任向董事会、股东会(出资人)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总会计师对下列事项负有主管责任:

(一)企业提供和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合理性以及财务管理合规性、有效性;

(三)企业财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四)企业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财务会计事项。

第三十五条总会计师对下列事项负有相应责任:

(一)企业管理不当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二)企业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联签事项形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第三十六条企业总会计师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于企业出现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财经纪律行为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应当依法追究企业总会计师的工作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行为,总会计师不抵制、不制止、不报告的,应当依法追究总会计师工作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企业总会计师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引咎辞职: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

(二)企业财务基础管理混乱且在规定时间内整改不力的;

(三)企业出现重大财务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

第三十九条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总会计师未能正确履行责任造成失误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撤职等处分,或给予职业禁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企业总会计师认真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由本企业或者由本企业建议国资委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条对于企业总会计师,造成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严重混乱的,或、、以及其他渎职行为致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在追究总会计师工作责任时,发现企业负责人、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关责任的,一并进行工作责任追究。

第四十二条企业未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职位,或者未按规定明确分管财务负责人及类似职位人员兼任总会计师并履行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的,或者企业总会计师未被授予必要管理权限有效履行工作职责的,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工作责任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各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具体实施细则。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整合

整个社会自愿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信号传输来实现的,而企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更多的是需要管理会计信号来调控。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及其它有关的事项或活动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各级管理人员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规划与控制,并帮助管理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二者存在许多联系,但是作为现代会计的两个不同分支,其基本目标、职能、核算对象、方法程序、报告体系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1)财务会计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历史资金运动,存在将核算和监督内容具体化的要素科目。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既涵盖已经发生的历史现金流,也包括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同时还包括“会计问题和业务问题”以及“效用价值流”等非财务指标,例如:顾客满意度、非货币和货币计量等,不存在具体的要素科目,方法灵活,模式可变。

(2)财务会计的服务范围通常是内外部的利害关系人,管理会计更多是内部管理者。财务会计职能主要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管理会计主要是规划和控制。

另外,管理会计依从成本效益原则之外,几乎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其程序的遵从度没有财务会计严格,其报告的编制在时间上、计量单位上,模式内容上较为自由,没有财务会计在信息持续产出上的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要求。(如表1)

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主要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财务会计主要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职能基本上有如下几项:一是为组织机构确定和计算成本提供依据;二是为组织机构领导进行预测提供基本信息;三是为领导作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四是为决策目标实现制定合理的计划;五是为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并实施控制。

2、医院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目前,医院管理会计应用更多体现在成本会计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出现,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反映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植和价值提升的需求催生了综合型管理会计萌芽。财务会计的“货币化、精确、平衡“思维定势有所偏离,转而关注以可持续增值为目标、以顾客为导向、面向战略管理、基于流程的价值链分析为工具,以及实时的、定制的、个性化的多信息类型的会计信息上来。

我国医疗行业在“全成本核算”要求下管理会计应用,较多的是成本核算观念和实务的实践,在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反映能力等核心能力塑造方面仅有初步尝试,因此,管理会计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前景还十分广阔。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点

(1)财务会计的规范性要求,必然导致财务会计在岗位的设置、内部控制牵制原则的遵循符合规范制度的约束;管理会计因其规范性要求不严,故没有较为固定的岗位设置,也因其固定性不强,而疏于对常规财务经营管理信息的持续跟踪收集,如果借助财务会计体制,经常性重点收集和加工基础信息,必定可以强化管理会计规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

(2)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从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切入方可为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进程,在整合资源方面突破财务会计的不足。

(3)二者都面临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医院财务的对外职能发挥与体现非常充分(财务会计职能),对内有效指导与控制的职能有待加强(管理会计职能)。内外作用的发挥,其落脚点是会计核算管理主体的资本保值增值。因此,财务会计反映的“结果”既可以作为管理会计分析规划和控制的原因,又可以作为管理控制达成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结合的最终结果在于核算终末的数据应当是规划“好的”期望值。

同时,管理会计是依存财务会计,其数据直接来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数据。二者都能够依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共享同样的业务数据库,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同源分流”,体现会计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4、医院管理会计的常规应用

医院管理会计以成本核算为切入点,从市场、成本、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知己知彼”进行价值提升。带动财务会计的发展,参与医院发展战略、项目规划、投融资管理、资本运作、薪酬设计的全过程,这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当前,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存在财政供给不足,以及医疗收费偏离成本有大背景下(注:我国医疗收费的定价方式不是依据社会平均成本而是按边际成本定价,单位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恰好等于新增加的成本,因此社会净效益最大。这无形中导致医疗收费不能弥补医院支付的实际成本现象出现),开源较难,节流尤重。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是医疗管理者较为厚重的期望!

管理会计的常规应用一般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提供计划信息,合理确定经营所期望的数据(财经及业务数据),形成管理会计的原因。

(2)标准成本制定。提供每住院床日各种物耗,能耗标准,以病区为责任中心,对其所运行的结果事先确定控制的“红线”,发挥管理会计促使各级管理层或责任中心改进自己的计划和控制工作之职能。一个动态的“标准成本”,正是“规范会计学”给定的“应该”“好”的标准控制值。以“规范的标准”作对比,对事实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加以控制。

(3)本量利分析。揭示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内在关系,确认盈亏平衡点以及目标业务量、目标成本、目标利润既定条件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选择调控方式提供可靠信息。

(4)价值链分析。调整医院服务产品环节位置,确定一体化战略或分流方式。

(5)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分析、预测分析、作业成材管理及流程化。

(6)责任中心结果的评价。绩效评价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前提,“考核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运用上述工作的成绩,在财务效益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就能够对责任者作出评价,兑现奖惩,维护目标的严肃性。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整合方式探讨

(1)组织架构上整合,扩大经济信息流转参与度。物资管理、固定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病案统计信息管理等分属不同科室的岗位同时接受管理会计科(经济管理办)业务领导。按月汇总定制报表有信息流向财务会计有关岗位,经汇总信息后再流向管理会计科(经济管理办)。

(2)会计核算科目上整合。重整或优化信息系统及流程,规范科室名称、代码。要求所有报送到财务处的票据或报表都按规范信息填报,在每一费用科目中设置“固定费用”“变动费用”明细。

(3)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整合。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与分析,以科室或病区为财务会计的末级科目,确定确定管理会计核算的责任中心,收集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信息。并与责任中心经营预算信息(即战略信息)对比,作出差异评价。

(4)考核指标体系整合。增加前瞻性信息,利用“量本利分析”确定责任中心的保本保利业绩,利用“敏感性分析”描述责任中心努力的业绩方向和前瞻的业绩愿景。

(5)增加背景信息。提供责任中心占用资产和人力资源的背景信息,建立资源效能发挥的紧迫感。

(6)增加竞争对手信息。揭示市内同行间的资源利用平均水平,建立责任中心的横向比较理念。

(7)建立责任中心业绩衡量标准体系。运用实证会计学(财务会计)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通过会计科目的事实来说明。比如,这个实体的会计制度是健全的、报表是可信的、存货是合理的;运用规范会计学(管理会计)回答“应该”或“不应该”、“好”或“不好”的问题,以“规范的标准”作对比,对事实作出评价,提出提升价值的建议。

财务会计认定受托的预算责任的完成情况,管理会计保证受托预算责任的完成,审计对财务会计所认定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给予重认定,对管理会计所定的计划和保证措施重评价。

(8)病区有收益的责任中心建立责任核算管理员。记录责任中心的经营信息并具体落实改进工作。

6、整合后的医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初步例举

(1)责任中心收入、费用和结余,资金需要量的预算预测分析。(2)责任中心盈亏平衡、利润敏感性分析。(3)责任中心增加新服务项目、停止服务项目、联合经营项目的决策分析(成本无差别业务量=两方案相关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相关单位变动成本之差)。(4)责任中心服务项目价格确定决策分析(保利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量)。(5)责任中心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及更新、维修、联合经营决策(现金流出现值比较,即:现金流出现值=固定成本+年维护费用(p/a,i,n))。

7、整合后的医院日常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举例

(1)医院总的管理会计报表;(2)责任中心管理会计报表;(3)项目管理会计报表。管理会计应用的范围宽泛,管理者按照阶段目标确定关键指标,通过经常性系统的数据反映、考核、奖惩,必定对于管理目标达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7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

一、观念更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为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改变对经责审计的错误认识(如认为经责审计就是专查财务或者与财务管理不相干等),做到经责审计常态化与财务管理规范化相融通。

二、从经责审计看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特点,通常是指对企事单位的经营承包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第一,双重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之一,这在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独特的审计模式,不仅是针对事,而且又针对人,同时还兼顾审计监督和干部监督。对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审计,同时还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其任期内的工作表现作为审计的对象,进行审计评价。显而易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而且同时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考核和监管,从而又间接的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责任重、风险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审计职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乃至地方都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如审计、财政、各种监管部门如财政监管、国资监管,乃至组织人事等,只有得到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得到顺利进行。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启动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严格按照明确的时间,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后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用途是比较多方面的,不仅可以用于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而且还可以促进党内风气朝这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是领导考核、聘任、处分、奖赏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注意区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明确企业经济责任人在其工作期内的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目标,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考核其任职的领导干部室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其工作的部门和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尤其重视,认真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重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和相关建议报告,真正达到财务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作用,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用财有效”的目的,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规范运行,促进企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经审与财管双提升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

(1)健全机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业务工作量和企业的经营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建立自己的财务机构,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教育。财务机构领导干部的任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经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出候选人,并且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同意,才能得到聘任。财务机构领导人聘任之后,财务机构其他会计人员的聘任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采取回避制度,职能要相互监督、相互分离,出纳工作人员不能由会计人员出任,同时稽核工作不得由企业的出纳人员出任,会计档案保管和收支费用以及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企业的出纳人员担任。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是该企业的敏感部门,不仅是该企业的普通行政管理部门,同时该企业精神面貌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党政廉政建设作用。因此各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都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都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领导,由企业的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即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相关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性,由企业负责人负全面责任。因此,必须要保证本单位所有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相关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性,加强对财务部门领导的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保证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各自工作。

(2)完善制度,保证日期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要高度重视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要以相关法律为依据、相关道德为准绳,企业所有会计人员必须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不断加强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财务制度的建设。同时要在加强学习和建设的基础之上,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力度。此外,还要做好企业年度预算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发展要求,要在年初由财务部门牵头,企业负责人领导,其他相关部门参加,按照相关法律要求,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企业本年度的预算,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程序到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备案报批工作。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的各项开支,都要经过审批,尤其是金额比较巨大的开支必须要按预算执行。

2、加强企业收入管理机制

按照法律要求,企业不得设立自己的小金库,不得设立账外账;企业各项收入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统一格式开具统一的票据,出纳工作人员不能由会计人员出任,同时稽核工作不得由企业的出纳人员出任,会计档案保管和收支费用以及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企业的出纳人员担任;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员工都不得收取款项,所有的收入必须有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并进行统一的复核和稽查。因此企业的所有原始凭证或原始记录,必须由专人进行审批,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并做好相关凭证的保管和归档,以便备查。

3、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保证企业安全运行

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企业的各项收入要及时存入银行,对于现金的管理工作,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做好财务部门领导的工作,监督好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于现金要做好日清月结,账账、账实相符工作;及时上交财政专户,不得坐支现金。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相关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金库存、账实相符情况进行抽查、核对;财务印章必须由专门的员工进行保管,需要盖章的工作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做到支票与印鉴相分开的管理,发现相关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上报。同时还要加强现金支出的管理工作,现金支出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并加强整个过程的监督工作。企业日常所有的经济支出必须要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企业日常所有的经济支出必须要做到事前申请、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否则不予报销。5000元以上的非正常开支,由企业负责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各岗位的监督作用

企业负责人应该协同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组织,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专(兼)职审计人员,应依据财经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每年制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明确重点审计内容和时间安排,坚持把财务管理督导与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突出重点,有效规范经济管理行为,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提出财务管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确保企业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经济管理行为。

5、严肃财经纪律,落实相关责任

企业各部门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做到遵纪守法、遵章守制,确保单位内部正常经济运行,合理利用企业经费,做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明确各自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做到奖罚分明,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予表彰;日常工作中表现不好的员工要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四、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这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也应该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本文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素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1(02)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8

一、管理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管理审计的本质属性独立性指审计师不偏不倚地履行职责,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因素影响,从而客观、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杨时展,1990)。随着受托责任由财务责任发展到管理责任,审计也由财务审计发展到了管理审计。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受托责任关系中委托人即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要求受托人要合法经营和管理,而且要求受托人经营管理的行为要具有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注重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这就形成了受托管理责任(王光远,1996)。为了鉴证经营者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管理审计应运而生。在市场经济的经理人市场上,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的契约关系是平等的,经营者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来审查自己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解除自己的受托管理责任。这样,管理审计在鉴证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时,既不能站在委托人的立场,又不能站在受托人的立场,必须以第三方独立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结论,审计结论才能为各方接受,委托契约的履行才会有保障(谢志华,2008)。因此,独立性是管理审计的本质属性。

(二)管理审计独立性的内涵管理审计独立性的内涵与财务审计不尽相同,应该根据业务不同来具体分析:其一,审计师提供鉴证业务时,即对企业经营者的受托管理责任进行审查,评价经营者的管理行为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充分利用资源,是否达到一定的管理业绩,这时经营者为了逃避责任也可能存在作假动机,委托人和人存在利益冲突,审计师就必须基于“性本恶”的人性假设,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确认,这与财务审计独立性的内涵一致,既要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也要具备实质上的独立性;其二,审计师在提供以管理咨询为主的非鉴证业务时,是帮助企业经营者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此时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审计师是基于“性本善”的人性假设,因为两者都希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的改善提高企业利润,也都需要管理审计。管理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审计师必须根据企业管理的客观真实情况,找到其中的问题,提供改进建议,增加企业价值。显然,此时管理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实质上。

(三)管理审计产生过程中伴随的独立性问题管理审计最早是由管理咨询界人士提出和实施的,内部审计界、政府审计界和民间审计界是后来逐渐进入和发展管理审计的(王光远,1996),可见管理审计从开始出现时候起就有管理咨询的功能。然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咨询是否影响其审计独立性一直备受争议。

早在1961年莫茨和夏拉夫就论述了管理咨询业务对审计鉴证独立性的影响,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参与了管理当局的决策,会丧失其作为财务报表鉴证师的独立性(mautzandSharaf,1961);然而阿克塞尔森则认为一个雇员独立性的本质是其在管理上的独立性,对于审计师和咨询师而言,失去一个客户并不会导致其失业,因此审计师和咨询师对于客户而言都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axelson,1963);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了关于独立性问题的12号意见书,支持注册会计师进入管理审计领域(aiCpa,1963),1978年aiCpa颁布了题为《业务审计合约》的报告,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正式进入管理审计领域提供管理咨询业务,推动着管理审计的不断发展(aiCpa,1978)。然而2001年安然事件的发生和安达信的倒塌却证实了管理咨询业务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管理审计的独立性思考。

此外,国内外学者还从经验研究的角度进行大量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以管理咨询为主的非审计服务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允许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幅度,降低了审计质量(Bazerman等,1997;Beeler等,2001;李建然等,2003);有的学者则发现以管理咨询服务为主的非审计服务没有增加注册会计师对特定客户的经济依赖度,对审计独立性没有实质损害,对操控性应计利润无明显影响(abdel-khalik,1990;Davisz等,1993;刘星等,2006)。至今为止,学者对于管理审计的独立性问题未取得一致意见。

二、管理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

(一)开展管理咨询业务,审计师很难保持超然的独立性管理咨询业务是管理审计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衍生业务。审计师在进行管理审计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成为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也会理所当然的找到管理审计师咨询。与此同时,管理审计师提供管理咨询业务不仅风险小,可以获取高额收入,还可以树立自己的专家形象形成声誉。因此,管理咨询业务很受注册会计师的青睐和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得到迅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管理咨询业务也对管理审计的独立性形成巨大的挑战,成为管理审计独立性的“罪魁祸首”,受到许多学者的“口诛笔伐”,原因主要有:(1)管理咨询服务会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关系过于亲密;(2)巨额的咨询费用会加大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度;(3)管理咨询服务会涉及到管理决策和管理职能的履行,注册会计师再进行审计鉴证时,就会形成自己审自己的局面,很难保持超然的独立性。

(二)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难以对审计师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审计不仅涉及到对财务信息的审查,还涉及到对非财务信息的审查。相比之下,用数据表示的财务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和可衡量性,注册会计师可依据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监管者也能够实现对财务审计的有效监督;而非财务信息很难用数据准确的描述出来,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管理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这样监管者和外部公众就很难对管理审计进行有效监督。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就可能偏向一种主观判断,再加上外界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结果就会打开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经营者合谋的方便之门,造成审计独立性的弱化甚至丧失。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丧失独立性的法律成本较低财务审计是传统的审计活动,目前的审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等都主要围绕财务审计来制定的。管理审计是新型的审计活动,虽然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管理审计,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公认的管理审计准则和管理审计法律法规,更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师在执行管理审计业务中出现独立性丧失而导致审计失败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缺乏统一客观的衡量标准,管理审计丧失独立性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往往比财务审计轻得多,这也是管理审计的独立性更容易受到损害的重要原因。

(四)审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审计独立性的落脚点是审计师,审计独立性最终是由审计师的素质决定。管理审计的业务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对审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管理审计与国外相比刚刚起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管理审计业务还不能完全胜任。这样,注册会计师就会很难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就会削弱其与客户谈判能力,在与顾客的谈判中被动,就可能轻易向客户妥协,损失其应有的独立性。此外,有些注册会计师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保障,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审计师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时,就很难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就会见利忘义,与企业经营者合谋,丧失独立性,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三、管理审计独立性的改进措施

(一)对管理咨询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

(1)对管理咨询业务进行科学引导。尽管管理咨询业务对管理审计的独立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它也为管理审计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管理审计的发展。因此,对于管理咨询服务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这既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利于拓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选择范围和行业建设(周朝仑,2003)。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制定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咨询业务的指导性原则,应主要考虑以下两条:其一,注册会计师不得进行管理决策,履行管理职能。注册会计师提供咨询服务时,只是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挥咨询功能,决策必须由董事会决定,由管理当局来执行;其二,注册会计师不得审计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咨询业务的数量和种类对审计对象构成重要或重大影响时,则不能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s-oxleyact)中第201条款中就明确列出了禁止向审计客户提非审计咨询服务项目,如:簿记和财务报表服务、财务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管理职能和人力资源职能、内部审计外包服务、证券交易和投资咨询、法律服务等等。

(2)禁止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鉴证业务和咨询业务。安然事件中安达信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是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业务还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以2000年为例,安然公司就向安达信支付了高达5200美元的费用,其中一半以上为咨询服务收入(葛家澍、黄世忠,2002)。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一边为委托人服务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履行,另一边又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获得丰厚的收入,审计独立性从何而来呢?显然审计独立性是不可能存在的。安然事件的发生告诫我们必须禁止注册会计师为同一客户提供管理审计鉴证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以绝后患。曾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的学者阿瑟・里维特2002年1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题为“谁来审计审计师”的文章,重提其3年前的主张,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鉴证业务和咨询业务进行限制(Levitt,2002)。

(3)鼓励审计师对非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业务。管理咨询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管理审计中必然产生的衍生业务,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不仅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且可以建立审计师的声誉,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以应对“四大”国际事务所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非常需要管理方面的专家为企业管理活动进行诊断,找到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提高管理业绩。因此,无论是从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提升的角度还是从我国企业管理实际需要的角度都应该鼓励注册会计师为非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业务。

(二)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1)构建科学客观的管理审计评价标准。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管理审计就无法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外界也无法对管理审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应从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两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标准。由卡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将组织的战略转化成可以评价的行为,既考虑了财务指标,又考虑了非财务指标,此外还提供了将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业绩指标相连接的因果关系模型,旨在改善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通过平衡计分卡既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评估又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结果的评估,因此建议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方法来构建管理审计的评价标准(王光远,2002)。

(2)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美国审计界流行一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只有进行充分地信息披露,注册会计师才会面临更强的监督,在审计作业时才会恪守独立性的立场。政府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信息披露: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审计质量信息的披露。对那些能够保持审计独立性,提供高质量管理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进行嘉奖;对丧失审计独立性,帮助客户进行信息造假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进行公开处罚,加大审计失信成本;其次,要求被审计对象充分披露审计信息,如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管理层的分歧、审计师变更事项、审计和咨询费用等诸多方面。

(三)加大审计独立性的丧失成本

(1)进一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向合伙制组织形式转变。合伙制会使注册会计师面临巨大的民事赔偿责任,若不慎丧失了审计独立性就可能会造成倾家荡产,这必将鞭策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管理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独立性。尽管我国2010年以了《财政部工商总局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但是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推进力度不够,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考虑,如:对于合伙人具体的责任认定还不够具体,注册会计师、雇员等非合伙人的责任并未涉及,缺少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具体办法等等,这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我国应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管理审计的法律责任,强化民事赔偿制度,增加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定,降低诉讼难度,加大惩处力度和威慑力,使注册会计师向企业管理层妥协时面临巨大的成本,从而保持审计行为的独立性。

(四)提高审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审计质量是由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一是审计师通过审查能否发现客户的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二是审计能否公开报告其发现的问题(Deangelo,1981)。第一个因素是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第二个因素涉及到审计师的道德素质。因此,应从专业素质和独到的素质两个方面来提高审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首先,增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进行业务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对企业的管理信息进行实行全面有效地审查和鉴证,才能成为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在与客户谈判时才能拥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坚定的立场,维护管理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加强诚信教育,提升道德水准。只有加强以诚信为中心的道德建设,才能从内心构筑防火墙,抵抗客户的威逼和诱惑,恪守独立性立场,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觉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维护委托人和人双方的利益;否则无论多么严格的监管和巨额的法律赔偿责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安然事件的发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本文系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GZ201308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审计变迁的趋势:目标、主体和方法》,《审计研究》2008年第2期。

[2]管亚梅:《战略管理审计模式构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4期。

[3]刘星、陈丽蓉、刘斌、孙芳城:《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业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4]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5]祁怀锦:《论国有企业管理审计》,《审计研究》2001年第2期。

[6]李建然、徐书伟、陈政芳:《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之影响:从非审计服务与异常应计数之关系探讨》,《会计评论》2003年第37期。

[7]周朝仑:《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6期。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年第3期。

[9]赵国宇、王善平:《盈余管理、审计收费与审计独立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0]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2年。

[12]DaleL.Flesher,StewartSiewert.1982.independentauditor’sGuidetooperationalauditing,Ronaldpresspublication:6-13.

[13]R.K.mautzandH.a.Sharaf,1961,thephilosophyofauditing,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monographno,6.

[14]KennethS.axelson,1963,areConsultingandauditingCompatible・theJournalofaccountancy,4.

[15]anopinionofaiCpa’sethicsCommittee,1963,opinionno.12――independence,CpaJournal,7-8:3-4.

[16]abdel-khalik,a.R.1990.thejauntinessofauditfeeanddemandformaS;aself-selectionanalysis.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6:295-322.

[17]Bazerman,m.H.,K.p.morgan,andG.F.Loewensein.1997.theimpossibleofauditorindependence.SloanmanagementReview,(Summer):89-94.

[18]Beeler.J.D.,andJ.e.Hunton.2001.Contingenteconomicrents:precursorstopredecisionaldistortionofclientinformantion.workingpaper,UniversityofSouthCarolina.

[19]Davis.R.,n.Ricchiute,andG.trompeter.1993.auditeffort,auditfeesandprovsionofnonauditservicestoauditclients.theaccountingReview,68(January):135-150.

[20]Deangelo,L.e.1981.auditorindependence,“low-balling”,andDisclosureRegulation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3(august):113.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9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是以章程,也就是合伙协议为核心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分配制度等。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旨在落实以执业人员为主体,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事务所内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事务所良性、稳定的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审计活动中,审计质量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产品的质量,即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过程的质量,即审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符合审计准则而制定和运用的一系列控制规则和程序。通过对审计工作的控制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包括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前者是指事务所为了给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而应采取的控制方针和程序;后者是指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控制程序。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运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则更为重要,这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决定的。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设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员工的使用、培训,以及绩效评价等环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机制,同时对其员工及事务所各内部团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指导和协调,优化内部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

(三)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收入分配制度。企业的财务分配制度就是指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企业收益在所有资源之间的分配。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分配的形式主要有工资与奖金、福利、职务晋升、学习,以及其他形式。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分配制度是事务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分配事务所内部人员之间利益的方法。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分配机制是否健全,分配结果是否合理,是事务所内部管理矛盾的聚焦点,对事务所的生存与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目前,许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的是主任会计师全面负责,副主任会计师分工负责审计业务的条线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实施是:一名副主任会计师分管若干名高级经理和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一级复核工作,高级经理完成二级复核工作,除特别重大和特别复杂的项目由主任会计师负责三级复核并签发审计报告外,副主任会计师完成三级复核工作。这种线条型管理模式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三级复核的人员均来自于承办业务的线条内部,这样复核人员在进行复核时就难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得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缺乏人力资本管理战略思想和管理体系。改制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且普遍缺乏统一的与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相关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在招聘上非常盲目,事务所对现有专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缺乏评估和分析,对未来市场态势缺乏研究,要么盲目吸引高学历的人才增加事务所运作成本,要么只顾眼前利益,随着市场需要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临时人员,缺乏持久发展的战略眼光。可以说,在现有的主任会计师或高级合伙人的头脑中,改制前的管理经验与模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对人性,对人的行为规律及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机制,如人员结构划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培训、员工的绩效考核、晋升和降级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具有战略头脑、有知识会管理的主任会计师或高级合伙人,缺乏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思想和管理体系。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员工收入差距极端化、过分地强调物质激励,以及制度的实施不够到位等方面。

首先,收入差距极端化。有些会计事务所的分配制度过分倾向于合伙人或出资人,事务所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少数几个合伙人手中,其他的注册会计师没有分享利润和参与管理的权力,严重挫伤了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激化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和短期行为,致使事务所留不住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核心员工流失。人员的高度流动性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服务质量和信誉。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过分强调物质激励。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将金钱作为激励员工的唯一动力,忽视精神激励,不信任员工,或不委以重任,不及时提拔有能力的员工,仅仅把注册会计师作为盈利的工具。重使用、轻培训,把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变成一种无奈的痛苦选择,这无形中加大了风险,同时使事务所发展的后劲不足。

最后,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员工的奖惩、晋升不是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而定,而是由事务所内部某些管理人员说了算,事务所内部也就没有了民主,从而缺乏明确的员工晋升渠道。

三、加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一)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制度。会计师内部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对审计过程的控制,通过控制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各种因素来达到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目的。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对业务进行控制两个方面来解决:

1、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事务所可以通过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独立性观念,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在执业的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是其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建立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纪律,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理念。针对当前许多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从而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并导致审计质量出现问题的现象,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在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注册会计师明白,经过其审查后的会计信息是属于公共产品,有许多人依据经过他们审查后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而一旦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出现问题,受到影响的范围将是十分广泛的。注册会计师意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后,在审查的过程中就会相应端正应有的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2、加强审计业务过程的控制。虽然审计风险表现在最终审计对会计判定的结果与实际

不符,但导致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还是审计过程中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有问题。所以,要提高审计质量,最重要的还是对审计过程进行控制。

首先,建立逐级质量检查制度。针对线条管理模式中的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可以建立逐级质量复核检查制度,并实行审计质量责任制,使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都有高一层次的审计人员来检查。具体办法是:每一个项目由上一级人员对下一级人员所进行的审计活动进行检查,即所长对主任会计师,主任会计师对副主任会计师,副主任会计师对高级经理,高级经理对经理等,逐级往下进行质量检查,并对质量检查情况做出评价,检查结果应当和其业务收入挂钩。如果某一级的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被上一级所查出,则相应地减少其作为报酬依据的业务收入。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逐级检查制度可以采用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来展开,目的是促使相关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谨慎的态度,提高审计质量。

其次,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审计报告质量,可以通过对形成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来达到要求。即,把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因素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就予以控制。审计过程可以分为接受委托、制定计划、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这四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会对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对审计报告形成的这几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为委托人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第一,在接受委托时,应该合理地评估审计风险,谨慎选择客户。对财务特别拮据和面临破产威胁的客户、经营品质及声誉不佳的客户可以考虑不予签约;第二,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首先应该确定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相关的审计人员在项目经理的协调下做好初始调查工作,为编制审计计划收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恰当的分析。对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一些可能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然后,项目经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制审计计划,并报部门经理复核,最后经由副主任会计师批准后再下达到审计小组各成员;第三,在实施审计阶段,要确保实际审计程序按审计计划进行,如遇情况变化,要及时调整和补充计划。具体审计计划的实施要依据各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的规定内容和要求认真进行,重点项目如常规程序无法达到审计目标时,应追加补充程序和替代程序。审计测试要反映实际,方法选用要科学合理,审计证据要充分、适当,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审计组成员对所承担工作的结果要进行自检,担任项目经理的注册会计师要对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对于审计工作底稿,应经过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副主任会计师的审核;第四,编写审计报告阶段,要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符合事实,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要慎重、恰当并使用规定术语,文字表述要概念明确、说明清楚、理由充分、结论正确。审计报告意见的选择报经主任会计师或副主任会计师批准。项目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二)成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了从组织结构上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如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存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中。在这一组织结构中,董事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并对风险管理负有最终的责任。其主要责任在于全面认识事务所面临的风险,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批准风险管理战略,并建立和制定风险管理文化和激励制度等。董事会要将风险管理的日常决策权授予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订风险管理战略,报董事会批准,定期评价事务所总体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具备丰富的风险知识与经验、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的风险专家和经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的其他职责是组织风险管理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拟订详细的风险管理政策、检查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定重大风险的责任人、评价管理特定风险的基本架构的效率等。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功能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设立这样一个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对于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但对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可以不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而只任命一个风险主管负责识别和管理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计师事务所不同于其他企业,它最大的资产就是公司的品牌和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事务所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让各级管理人员真正意识到“人”的重要性。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定期召开经理及高级经理会议或全体员工会议,与员工就企业的发展、业务的开展、制度的考核及预期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员工认同企业的理念和目标,了解重大决策的战略目标;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员工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将员工的理想和信念融入企业文化,激发其工作热情,促使其将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连在一起。

2、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指导方针。事务所的发展规划要与人力资源开发和计划相配套,人才储备和培养应是事务所管理阶层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从短期看,引进人才只是补充,通过招聘、借用等方式,吸纳一部分人才,依托人才引进,带来新信息,启动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辐射作用。从长期看,引进需要的人才,培养未来的人才,进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应是事务所人力资源整合配置的指导方针。

3、建立事务所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事务所应吸收股东、部门高级经理及在事务所有威望、有影响力的员工加入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定期传递员工需求信息,为事务所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意见。同时,建立一套保证组织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的制度,设立一个确保所有员工在不满和惩处事件中都能得到公平对待的申诉程序,保持言路的畅通。部门应定期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并将信息汇总反馈至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适时注意员工劳逸结合,尽力舒缓员工工作压力,并且使他们能够很容易地得到与他们利益相关的问题的答案。

管理会计的任务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效益预测管控

传统财务会计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由于这一需要,相应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应运而生,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专业的财务会计服务。如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出自这些中介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只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全面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还可以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为企业自己服务的,它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主要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和信息支持。在时间概念上,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数据,而管理会计则反映未来,如预算、标准成本、财务评价指标的制定,作为企业目标指导各责任部门工作;在报告内容上,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准则限制,只对公司整体情况如收入、存货成本、利润做概括反映,而管理会计则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可详细反映企业任何局部的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仅有财务会计,而没有管理会计功能,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只有将财务会计提升为管理会计层面,才能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管理会计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企业真正的管理参谋,企业高管的左右手,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在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中广泛实施,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一、目前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所以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主要是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办法

(一)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

提升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是提升财务人员执行力。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具体工作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几种执行力:提升财务人员战略预测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组织策划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创效”能力;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管控分析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优化更新能力。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

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应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结合责任绩效考核约束公司或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1、发挥预测预算职能

(1)做好投标签约阶段的风险预测

财务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市场的价格走势、业主、工期、工程规模等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投标项目进行资金、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经营预测报告提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从而规避施工环境、业主、低价中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2)牵头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投标签约阶段预算的优化、细化。财务人员通过牵头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有助于与各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认知施工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使企业决策者考虑完成预算经营目标的方法和责任,从而不断了解建筑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市场变化。

2、发挥施工前组织策划职能

财务人员主要制定资金筹措目标,通过组织收集各责任中心资金计划的形式规划资金的合理分配。

3、发挥二次创效职能

财务人员要有“创效”意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利用银行协定利率政策争取利息收入;利用技术部门收集的单项工程索赔依据争取业主变更索赔收入;利用法律法规知识争取违约方毁约赔偿等。

4、重点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分析职能

主要是利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理念严格管控实际工程成本。

(1)财务人员先要划分传统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项目按照费用种类列支工程成本,按照产值比例分摊现场费用的方法,对于单一工程适用,但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高、工艺复杂、作业铺展面大的管控现状,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控粗放。“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要求按照单项工程施工工艺核算归集作业成本,达到真实反映实际作业成本情况。“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按照“企业下达责任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责任成本考核”的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形成以“谁管控就是谁责任”的企业理念明确权力与责任,达到全员管控成本、压缩成本的目的。

(2)财务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施工项目细化责任成本,分解各责任中心直接责任成本,分配各责任中心经费定额。实际直接成本核算以“量”、“价”双控的方式,由各责任中心归集单项工程实际发生直接成本,项目汇总审批责任中心直接成本;实际经费核算以各责任中心按照用途分配间接费到单项工程中,项目部定期核对各责任中心经费是否在定额范围内的方式。

以一个责任中心(架子队)为例介绍下财务人员如何进行单项工程“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人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技术、人力部门提报的单项工程用工数量计划,形成数据报告,由架子队管理者决策劳务进场作业人数。

直接机械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设备部门提报的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期、设备使用、设备修理等分析选择购买或租用最优方案,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

直接材料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物资部门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多家,收集出价最低于企业材料限价的供货商信息,形成相关资力、信誉、报价等报告提报给架子队管理者决策采购。

其他直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对于有合同约束的如:施工便道、临时用电、钢筋加工厂等大额静态费用,财务人员要严把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管控规范合同行为。对于临时发生的征地拆迁、二次搬运费、工地用气、试验费等不确定的动态费用要求相关部门提报计划,财务人员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财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单项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做为其他直接费用核算的依据。

间接费用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测算分析责任中心实际经费是否超责任成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要求责任部门事先提报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管控。

5、发挥优化更新职能

主要体现为各期经营指标的滚动预算调整。

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施工企业责任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机制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各责任成本中心财务人员定期出具责任中心考核业绩报告,施工企进行复核,对于管控成本到位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对于管控失控的责任中心进行罚款。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