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十篇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十篇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22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问题情景思维策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40

教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能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为此,笔者认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要做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发现和探索问题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对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知识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新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最后,是新知识的应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知识及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合作交流,分析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提倡温故知新,提倡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说,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围绕数学问题,让学生切磋交流,着意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比较,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知识层面逐步提高。比方说,通过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比较,学生可以从数量关系的组数与解题的步骤来区别,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说出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①审题,理解题意;②分析数量关系;③列式计算;④验算;⑤作答。)在理解题意的时候,示教的老师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点拨学生再次分析问题。

三、探求学习策略,优化知识结构

问题解决是一种认知性的心理过程,需要用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而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再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些学生采取比较好的策略,因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

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类练习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策略性知识。

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直观的方法,这样有许多稍微复杂的问题小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症结”所在,无法正确解答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运用类比、归纳、猜想、想象、联想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加强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指导,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解题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统计思想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法、演绎法、直观画图法等。加强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注重学习过程,科学肯定评价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学生常常把尽快得出答案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解决过程中忽略了答案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逻辑,因而要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评价。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2

问题一:重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轻数学文化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片面强调大量的习题训练,片面强调对考试分数的争取,这种“教育”把数学曲解为习题,把学生当作解题机器,学习是为了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格是变态的,在学生眼中,学数学是痛苦的、枯燥的,数学文化至多被当作“调味剂”。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缺乏文化的民族是不会站在世界之巅的。

问题二:重数学解题技能训练教学,轻概念形成教学。不重视章节起始课的教学、概念教学,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概念教学常常是分析定义的几个要点、归纳几项注意,然后就是题型的归类训练、变式训练,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多,对概念本质特征的揭示不够,而是让学生多做几道题,重视结论,或重视结论的思维过程,忽视概念的背景特征、生成过程。

2教学形式层面的问题

问题:课堂上问的多代替思维量大,问的难代替思维深。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有时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问题不断,学生发言积极而热烈。课后练习与作业反馈并不好。有时问题一提,课堂肃然,学生木然,探究问题过难,探究学习受挫。

3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

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来看,我发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存在着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3.1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如: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反证法: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

3.2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习数列的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的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作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时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

4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我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那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5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5.1了解、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工具,而且还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数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文化教育不单是传播数学知识,还传播数学思想、方法、精神和文化。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3

一、强化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数量关系是数学问题的骨架。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基本关系及其复合形式构成了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模型。虽然现在的教材呈现问题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但其“根据已知条件解决相关问题”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所以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偏弱的孩子来讲,通过强化疏通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他们迅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实际运用中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脑“思”和口“说”结合起来,并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即要说思考过程、说解题思路。我总认为“有条理地”表达“清楚”很重要。如果老师在表述时经常用:“首先……然后……最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等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那么这样做不仅会帮助孩子梳理和提炼解题思路,还会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强化基本训练

练习的设计既可以“类型化”“题组化”来强化基本,又可以“多变化”即题材变化、结构变化、数量变化来巩固和深化。甚至这些练习也可以模仿教材给孩子一些生活的情境,其信息呈现的形式也可以是表格、图画、文字、半文字……这样才可能把“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到位。

最后,需要在复习时整合解决问题涵盖的诸多领域和方法,融会贯通知识点,点串成线,把学过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框架。

例如,六年级男、女生人数比是5∶9,其中女生270人,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算法一:270÷9=30(人)30×(5+9)=420(人)

算法二:270÷9=30(人)30×5=150(人),150+270=420(人)

算法三:5+9=14(份)270÷■=420(人)

算法四:解:设六年级男生x人

x∶270=5∶9

x=150

150+270=420(人)

算法五:解:设六年级共有学生x人

270∶x=9∶(5+9)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问题;有效措施

当今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们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民主政治的发展与个人政治意识的提升。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政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个人学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个人政治意识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初中政治教学作为个人政治学习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重要意义。当然,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政治老师时常面临各种问题,如何努力加强初中政治教学是政治老师的重要职责。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不少的教师和学生都普遍认为,政治课单调无聊,枯燥乏味,缺乏激情和实用性。究其原因,不外有四,其一,政治课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翻开教材看见铺天盖地的理论,不免心生厌意,觉得枯燥无趣;其二,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又大都为抽象性的总结,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其三,对“政治”这一科目的理解不够全面,以为政治说的就都是国家政治,原理生活实际,学来无用;其四,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提着摇摇欲坠的心,睁着昏昏欲睡的眼,听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说,于是政治课就变成了催眠课。

由于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教师多采取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许多学生即使学了也是死记硬背,教师画条条框框,学生背条条框框,教学效果较差,从考试成绩看,一般平均分在40分左右,死记硬背的能得分,稍一灵活,学生就不会了。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信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别人所不及的。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则无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而且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有意识地问他们问题(问题相对简单),对回答正确的大加表扬,对答错的也不责怪,而是以微笑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以点拨和指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也能增强自信心。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世上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由此遭人非议以至讥笑并不是可怕的事,假若因此不再相信自己,看低了自己就会导致今后处处失败。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为了适用时代的发展,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教师就必须尽快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全新的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很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带着兴趣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并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树立起创新意识。

(二)教师应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目的绝非应试教育所能达到的。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每一名政治课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生活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比如:小品就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导自演与该节课有关的小品,由学生自主分配与之相符合的角色,这样一来,不仅整堂课都显得轻松活泼,而且还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时政要点练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积极参与分析和了解时政要点,是政治这么学科的固有特点。而在以往的政治考试中,也比较重视考察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原理以及观点等对国内外时政要点、热点的解决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当下的社会热点作主线,通过课堂研究、课堂分析以及有效评价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以及说明,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五)改变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16-01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使用价值的认识,即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运用范围,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思维活动的来源在于问题的产生,学习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习者去发现、去解决。因此,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更是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指导质疑问难

学会提问题是学习方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不断出疑、质疑、释疑。如教学《年、月、日》,讲完新课后,教师启发,提问: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习今天的知识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提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大月为什么有31天?”“为什么七月和八月要连着两个大月?”“二月的天数为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不以十个月为一年,却要十二个月为一年?”

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先议论一番,“你看怎样回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生疑到释疑,思维活跃,提高了思维水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问,应经过鼓励和启发,由“多而杂”过渡到“少而精”,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而难懂的问题上面,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给解题方法。

1、怎样解判断题?

判断对和错,似乎很容易,不对则错。其实判断题往往看上去似是而非,叫人捉摸不定,并不容易正确解答。要正确解答判断题,关键是要把知识弄清楚。

例如:“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它的数值就扩大10倍。”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弄清“整数”这个概念。我们知道,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显然在0的末尾任意添上多少个0,它的数值都不可能扩大10倍。所以,这句话是不对的。

又如:“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句话对吗?那就要分析假分数的各种形式,假分数除了有分子大于分母的,如7/4,它的倒数是4/7,小于1。还有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如3/3,它的倒数是3/3,等于1。这样也就可以知道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都小于1。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有些题目中有数据时,可以通过计算做出判断。如:“2。15小时=2小时9分。”对不对?

有些题目可以通过设例验证的方法进行判断。如:“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0%,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0%。”对不对?可以设例验证。

设乙数为10,那么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是:10×(1+20%)=12。

甲数是12,如果说乙数比甲数少20%的话,乙数是:12×(1-20%)=9。6。

10不等于9。6,由此可见这句话是不对的。

此外,画图也可以判断对不对。如:“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就可以画出一些对边相等的四边形进行判断:

通过画图可以知道,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

2、怎样解选择题呢?

选择题也是一种判断题,只是它要通过解答,再从提供选择的答案中确定一个正确的答案。

解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思考方法:一种是根据题目,先自己做出解答,再从供给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如: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2后,得到的数值()

a与原数相等B比原分数大C比原分数小D不确定

我们根据题目,假设数据,如2/3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2,得4/5,比较4/5和2/3的大小,得4/5>2/3,即“比原分数大。”如果再举几个例还是同一个结论,那么你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另一种方法是:从供选择的答案中去思考题目的正确答案。

如: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7/10B、3/8C、5/24D、2/5

根据这四个供选择的数,逐个分析,得到5/24是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实际解题时,往往这两种方法是结合起来应用的。

如:4/5米可以表示为()

a、把4米平均分成5份;B、把5米平均分成4份;C、把4米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D、把4米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

既可以根据1米表示的意义去思考,也可以根据供选择的四个答案去思考,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3、学会自己检验

做练习是一种练习,练习的检验也是一种复习。通过检验可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估算法。如计算37。64÷0。941,若求出的商是4,因为除数小于1,商应比被除数大,你就知道错了。这就是估算法。第二,重算法。把题目再重新认真解答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第三,逆解法。根据逆算关系进行验算,叫做逆解法。如某筑路队要筑一条长4500米的公路,头3天已筑了1500米,用同样的速度筑完余下的公路还需要多少天?3×(4500÷1500)-3=6(天)解答后,把题目改编成:某筑路队要筑一条公路,头3天已经筑了1500米,用同样的速度筑余下的公路,还需要6天,这条公路长多少米?1500+1500÷3×6=4500(米)与原题条件相符,那么原题目的解答是正确的。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6

二胡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它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二胡和其他民族乐器一样,在最初都是为民间音乐伴奏的,也是乐器合奏的重要演奏乐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三位杰出的二胡艺术家:刘天华、华彦钧、吕文成,他们使二胡从街头艺人卖唱的工具逐步发展到以独奏的形式登上大雅之堂。二胡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现今有很多的人开始喜爱二胡,并学胡。二胡的发音,是由弓子的马尾摩擦琴弦产生震动传送给琴马。琴马传送到琴皮后由琴筒传送出悠扬的声音。经过时间的推移,二胡以声音优美动听、近似于人声等特点确立了她在民族乐器中的独立位置。二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胡音乐教育是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二胡音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他们的身心、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通过二胡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在校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二胡音乐常识,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质,从而使他们在多方面得到启迪。对初学者来说,应该了解二胡的基本的常识,并且长期练习才能更好地演奏更好的学习。高校二胡专业学生入学时基础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的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相对欠缺。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大体上,人的素质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提提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已经上升为我国全面素质战略任务,大学生综合素质饿提高一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音乐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提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各高校都陆续为非音乐专业开设音乐相关课程,由于师资建设、管理体制、教材以及大学生自身音乐基础等多个方面的限制,音乐相关课程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课程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开设的课程门类非常单一,应该多重视实践的培养和训练。音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能够把口、手、眼、大脑以及呼吸器官的运动充分调动起来,音乐本身具有协调性和综合性。我们在对10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对二胡的发展历史和演奏特点缺乏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二胡音乐课知识一种消遣的形式,学学也不错。这就反映出我国高校二胡学生对二胡音乐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再者,大多数高校的二胡音乐教育老师对于初学二胡的学生的引导入门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引导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课程质量,直接反映在初学者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必须要正确认知的基本方法初学阶段要启发,寻找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多加练习。二胡与其他器乐学习一样,有它枯燥单调的基本功练习,这也是一些初学者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尤其对一些学生,更是感觉比较乏味,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坚持学习。传统的二胡教学从拉弦长弓开始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失去耐心而丧失兴趣。二胡专业的教育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调节气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几个学生在一起上集体课,通过讲授、二胡知识竞赛等形式,让他们从内心对二胡音乐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从而引起兴趣重视,激发竞争性,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高校二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是通常专业演奏人员,而存在这样繁多问题的学生就很难适应将来所要事的工作需要,所以大学四年中科学的训练和快速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就是二胡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二胡的曲目数量日益增多,而且曲目的难度也不断增高,好的二胡作品的日益增多也推动了二胡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所以作为二胡教师,我们更加有责任为推动二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胡专业音乐教育得以更好的发展,以此推动二胡教学,为二胡艺术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为祖国未来的二胡事业增添新力量。音乐无国界,在于音乐表现的情感是人们共同的,加上众多地域因素、民族风格、语言文化、审美观差异,语言表现形式差别比较大。因此音乐极具民族性的特点。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5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然而,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却恰恰忽视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自然更谈不上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被动式的学习,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当学生离开教师的安排后就无所适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会运用所“灌输”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于自身学习兴趣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危害。

(二)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校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却恰恰忽视了当今社会最为重视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也是以成绩来定夺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根本认识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虽然深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由于要进行考试,教师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避开这样的认识,走为考试服务的捷径,把培养能力晾在一边。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让许多教师身不由己,也让这一问题成为了许多教师无法解决的难题。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

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几乎是从教以来没有变换过,更不要说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教学模式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单一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若一味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所以,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首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姿态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讨论,享受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去讨论交流,最后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们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另外,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数学本来就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所以在许多学生看来,学习数学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若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也许学生就会对这一看法发生改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裁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平移到右边与斜边重合,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自主探究,使得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平衡好考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小学数学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大致从两个方面去实现。首先、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应用题或者证明题这类题型严格规范解题步骤,并且因果合理,从而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服务于现实。只有具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把数学知识学明白、学透彻。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在数学习题中,我们可以出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勇于创新

多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帮助。本人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合理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最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不生动立体的不足,不仅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师教学的难度,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的情境当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准确地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李宪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学,2010.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53

一节高效的课,需要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和灵活有效的课堂处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偏差,笔者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问题1.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肤浅、零碎,缺少层次

(1)肤浅主要表现为:问题设置为课本字面意思的理解,没有考虑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内在的联系。这样看似学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学生不一定把知识都理解了。

(2)零碎表现为:一张导学案有十几个问题,一问到底,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导致重点无法突出,难点无法突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整体知识的构建。

(3)缺少层次表现为:所有的问题设置都是平铺直叙、没有梯度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建议】导学案应以问题引导知识形成,所以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梯度性”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构建。

问题2.导学案习题缺乏“导”的功能

导学案是以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形成的,而不是以习题提炼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导学案开篇自我检测题,中间课堂展示题,最后检测反馈题,全卷都是试题。这些导学案把“问题”和“习题”混为一谈。

【建议】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而习题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他们的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探究过程的设计,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

问题3.以“导学案”代替“书本”

以“导学案”代替“书本”的现象,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导学案为教学蓝本,不使用教材的现象,可谓本末倒置。

【建议】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结合教材编写的一种优化学习的方案,它应该来自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所以导学案设计时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问题4.教师忽略了“导课”环节

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让学生展示学案的自主预习部分,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忽略了课前的“导课”环节。

【建议】“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常以开门见山的语言、视屏、图片、问题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5.“合作探究”环节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学案式教学中,合作探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出现了“偏差”,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使得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借此机会,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一些喜欢学习的学生可能因为某个问题无法突破导致讨论无法进行,转而变为“静坐”。@样可能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建议】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每个小组,在学生讨论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适时指导,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外,适当的评价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剂”、“催化剂”,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案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扬其长,避其短”,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给学生一个远大的前程。

[参考文献]

[1]徐杰主编.“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2]文幢.基础教育政策与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活动与日俱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也逐渐宽广,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如何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素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本文主要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以期对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翻译教学不受重视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因此许多学生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翻译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结果导致他们在翻译实践中问题频出,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语言障碍。从指导思想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为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从课程设置上看,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也只是一门选修课。

2、教学质量差,教学设备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提及翻译理论和技巧问题,只是在精读教材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一些对单句的翻译。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系统的翻译教材,没有正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指导,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就会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语言甚至面目全非。再加上许多院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很多院校师资短缺,从而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很多的课程都变成了大堂课,人数严重超标,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翻译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未经过系统的翻译课程的学习和大量翻译实践的磨练,不能系统地开展翻译教学。要提升学生英汉互译能力,首先要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在阅读教学中简单地融合一些翻译讲解,或者只是对课后练习的短语、难句进行简要分析,即使针对翻译进行专门的讲授,但教学方法也十分单一,只注重翻译技巧的讲授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互相转换意识的培养和不同语言、不同思维特征的揭示及把握,致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语篇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文体和语篇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经常在翻译时将英语的语篇结构用成了汉语的结构,从而使整篇译文变成了英语的文字,汉语的结构。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语篇和文体,认为语篇和文体应是写作课中学习的内容。学生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翻译练习中就出现了一些对译文来说不适合的文体和一些不正确的语篇结构。翻译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啼笑皆非。

5、学生缺乏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积淀

在做翻译练习时,学生经常会碰到生活常识、英语习语、社会习俗、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问题。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传授语言知识,忽视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完成翻译练习时,由于缺乏对说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闹出不少笑话。

二、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方法

1、重视翻译教学,切实转变翻译教学在师生中的地位

目前翻译在师生中的地位不高是制约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这五方面的综合技能。教学时,要深刻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把翻译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强化翻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的乐趣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

2、增加教学投入,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

学校要精选教材,增加必要的设备设施为翻译教学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语言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因此外语教学应该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外语。这就决定了学生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只能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训练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练习的机会。

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并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翻译能力及水平的提高是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当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自身翻译理论的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在翻译实践中茫然无措;还有很多教师在翻译中只从词汇及语法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忽略了文化背景的植入,错误的译文给学生留下了错误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研究并掌握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并将之融入到日常的翻译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4、适当将翻译教学及交际法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一些长句、难句时,可以将翻译理论技巧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在讲授这些长句、难句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如词的褒贬、词类转换、增词译法、省词译法、重复译法等,将这些翻译理论与技巧融人长句、难句的讲解中,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翻译技巧。

5、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是跨文化的传播活动,翻译离不开文化。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

总之,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翻译水平大大提高,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调查报告[J].上海科技翻译,2000(3)48.

[2]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1999(4).

[3]王晓蕾.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4).

[4]吴玲兰.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5).

[5]黄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高校经纬,2009(10).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小学衔接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小学生升入中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但是,小学英语教育是启蒙教育,采用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学过程轻松愉快,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趣味性强,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不足之处是课堂教学注重形式,教学效果落实不够,基本技能训练不够,语言的标准型较低,教学不够兼顾全体,学生语言能力参差不齐。

中学教育采用的是交际教学法,注重训练交际能力,教学过程训练增多,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四会”,注重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之处是课堂教学只注重讲解,技能训练不够充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有些“任务”脱离实际,教学有效性需要提高。

一、中小学衔接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音标教学

音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部分,学好音标有助于学生正确朗读单词,是记忆单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起点。单词的记忆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每一项都少不了单词。单词记不住,是学生们学习英语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学习音标的读音规律,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然而,初一学生虽然学习了几年的英语,知道什么是音标,大部分学生却不能准确地认读音标,对音标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记忆单词拼写死记硬背,少数学生是通过写汉字的谐音来记忆单词的读音的,导致基础不扎实,从而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音标水平较低的呢?虽然学生学习了四年的英语,然而在牛津小学英语部分,并没有系统的音标教学,在《牛津英语预备课程》的第七单元至第十二单元才开始系统地教授音标。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师们为了把单词的读音准确地教给学生,会有意识地把音标教学穿插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或者单独抽时间教学生音标,但是小学教材中,英标教学不是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所以教授音标,只是部分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要求,导致部分学生音标学得很好,而大部分学生音标基础较薄弱。

2.学习习惯和方法

小学阶段英语课时较为充裕,英语教学相对轻松,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趣味性较强。就作业而言,小学学业压力较小,大部分的作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进入中学后,作业要求在家完成,包括书面作业和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少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书写马虎,拼写单词错误较多,而且常常忽略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需要记忆的作业基本不能很好地完成,比如单词默写、词组默写等作业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时间,让学生们互相之间帮助记忆后才能默写。课堂听课方面,学生们不懂得如何记笔记,如何把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或者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记录在课本或者笔记本上,回家之后也没有复习课堂笔记的习惯。甚至在家访过程中,部分家长反映回家后作业很少,学生在家不读不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仅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懂得如何通过看课外书等手段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英语兴趣,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四年的英语,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少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到这里工作,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各地区英语学习起始年龄段不同等原因,这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本地生源的学生学习了四年的英语,水平有高有低,外地的学生有的甚至是英语零起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一刚开始上课时,学习《牛津英语预备课程》,部分学生觉得第一至第六单元的内容太简单,第七至第十二单元的内容除了音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之外,大部分的知识点是小学时学习过的;部分小学时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觉得《牛津英语预备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复习小学里学习过的大部分的知识点;少数学生觉得太难,因为他们的英语是零起点。《牛津英语预备课程》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中小学衔接教材,这本教材从简单的字母开始,涵盖了小学牛津英语大部分知识点。初一第一学期学生们除了学习预备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牛津英语7a》,因此,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就很大。

二、解决的方法

1.音标问题

虽然进入中学后,音标教学是在《牛津英语预备课程》的第七单元才开始学习的,但是音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更需要反复的操练,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预备课程时就开始教他们音标,每节课在教预备课程第一至第三单元的同时,认读6―7个元音因素和8个辅音因素。这样,学生们基本能在学完预备课程前面三个单元的同时就认读完音标,然后在教预备课程第四至第六单元的同时,学着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在课本上开始出现音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认读音标了。在学习第七至第十二单元的时候就教给学生单词的读音规律。这样,在学完整个预备课程之后,大部分学生至少已经不惧怕音标了。在预备课程的单词表上,每个单词都标注了音标,而小学的英语单词表上并没有标注,从第一单元就开始学习音标,便于和中学的教材更好地衔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发音不标准,特别是一些辅音因素,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音标卡片,让他们在课间互相提问互相帮助是有必要的。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一个月内认读并且拼读一些简单的单词。

2.学习习惯和方法问题

学生刚进入中学,他们还保留着小学生的一些特点,好动、学习自觉性差。如果一味地按照中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学生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开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们适应中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一些他们经常犯的错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教给学生们一些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去模仿。比如每节课都把重点讲明白,让学生们把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时刻叮嘱他们把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及时复习。当然,学生们的学习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叮嘱,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要逐步采取一些奖惩措施,让学生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里,学生们习惯了做什么都要老师多嘱咐,到了中学,真正想要学好英语,还是要靠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课外书籍和报纸,通过电视甚至网络学习英语,适当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3.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