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职业的素养十篇旅游职业的素养十篇

旅游职业的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50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1

进入大众旅游代,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人才的竞争,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和职业教育中形成和表现出来了综合素质,是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促进人们在职业中全面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由旅游职业意识、旅游职业行为习惯、旅游职业知识和旅游职业能力四部分构成。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的提升,对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职业素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身心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基础,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此,我们应从以下四方面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加强学生敬业爱业的思想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应坚持教育学生要努力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业核心价值观。“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业核心观是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旅游业核心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现代旅游服务业核心标准,也是促进旅游从业人员努力工作、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我国旅游业步入平稳较快发展时期,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回升。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文化教育、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很想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扮演中国文化的解读者角色,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国的国民形象。旅游从业人员要向入境旅游者宣传和介绍中国文化,必须牢固树立“爱国”意识。

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就是游客,游客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衣食父母,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这就要求旅游人员树立“游客为本”思想,始终把游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全身心地为游客服务,游客就会获得更多美的享受,真正感受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关心和服务,从而在游客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把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树立起来了。

加强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就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塑造“至诚”形象,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玩得开心快乐,明白消费、放心消费。塑造“至诚”形象,要求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始终把游客放在第一位,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对游客的关爱中创造价值。同时,塑造“至诚形象”,还必须要有创品牌意识,金杯、银杯都不如游客的口碑,每个旅游从业人员都要注重创品牌,树形象,砸了品牌,损坏了形象,不仅砸了市场,也砸了自己的饭碗。

二、强化学生旅游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的教育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应用型旅游人才。但是现实却存在旅游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一方面许多旅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制约全省旅游长远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才严重缺乏,旅游服务工作,难以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即使进了旅游企业工作也是不安心。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对酒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是本科毕业生,应该从事酒店和管理工作,就业岗位应该是管理层,一线服务员应该是专科生,甚至更低层次人所做的事件,对基层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认为做基层服务员是大材小用,埋没人才,从而导致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跳槽现象异常严重。据权威统计,每年至少有80%大学毕业生面临转行。

为此高等院校应站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始终不渝的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教育。

首先,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是为社会服务,为大大众服务的,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

其次,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平凡的工作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这正如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为其大”。就拿当前众多毕业生眼望的金融业来说,很多大学生不也是从当银行柜员等基层做起,数别人的钞票难道就比酒店工作高档吗?

第三,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行业就业前景广阔,旅游专业毕业生应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工作岗位出发,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想象,沉下心来做事,一定能够在旅游行业做自己的一片天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第四,鼓励教育学生注重旅游职业的生涯规划。高校要经常聘请省内外著名旅游企业家、旅游从业人员、优秀老员工进校以身示教,安排同学们到本地著名旅游企业参观发展史,拜访老员工,与老员工屈膝交谈,用优秀老员工的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看到希望、看到发展、看到未来。

三、对旅游专业学生要进行四个能力的提高教育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辨别能力

由于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和思想素质的不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差异较大,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家族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旅游从业人员对金钱、物质、人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也不乏不明是非的员工。因此,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要受老员工的影响,出现站队伍、分帮派随大流,搞破坏、说坏话、占便宜等不良风气,否则会可能影响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就是要有自己是非观和价值观,能判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不能说。提高辨别能力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学旅游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和考虑自己的言行,用管理者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的免疫力,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游客的指责,刁难等情况,被同事误解了,受委屈了,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用平常心对待生活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旅游行业,由于大学想问题和做事情的角度、高度不同,尤其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游客,语言沟通有一定的障碍,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沟通技巧欠缺,往往会出现“误解”、“委屈”等情况,如果没有良好的免疫力,很多人不能经受住这种冤枉,就会导致工作带着阴影,影响工作效果。

提高免疫力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把这些误解、委屈当成工作过程的小插曲,合理的或者叫锻炼,不合理的当作磨炼;另一方面,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的责任换位思考,相信误解和委屈总会会消除的,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指忍受疼痛和苦难的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在没有机会时,应不急躁,不浮躁,静得下来继续积累,并在学习、工作中等待机会,把握机会。有的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工作积极,深得游客赞扬,同事们反映也很不错,就产生要加工资,要提拔等之欲望,当这些欲望未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不安心甚至萌生跳槽换单位等想法和举动。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提高忍耐力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在隐忍中坚持的人才是有成就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过程,学精一门,比什么都似懂非懂要好得多。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学会在忍耐中发展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多向老员工、前辈们虚心请教,学习前辈们如何在隐忍中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在隐忍中提高水平。

(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在实习、工作中跳出原在校对学习的认识,真正融入旅游企业的学习,工作氛围,掌握企业工作中的学习技巧。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2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中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旅游业的常备军,他们职业素养的养成,对未来旅游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更甚者可能对旅游企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加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基本内涵

所谓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就是指以发展的旅游业为基础,将旅游组织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为标准的道德指标来进行衡量的。旅游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的高低,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旅游工作人员要掌握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予以工作之中,以便让工作人员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即增添了个人魅力,又为旅游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作为旅游行业的常备军,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将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理念植入心中,并逐渐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做到仪表端庄大方,着装整洁,并在旅游服务时,做到文明有礼,以便为顾客更好的服务。作为旅游工作者的常备军,学生更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能力应对、解决未来所面对的旅游工作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便于为将来的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高职业素养人才提供了可能。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养发展的现状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众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首先,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知识教学体系不合理。中职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借助自身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对其进行专业性训练,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逐渐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对各旅游景点了如指掌,对旅游文化如数家珍。但在当下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厌学专业知识的心理,不利于教师开展旅游教学。其次,教师资源匮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需求,旅游业应时发展,导致对旅游工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旅游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普遍降低。加上众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致使在旅游专业上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许多教师对旅游知识认识不足,表现力也不够,难以将旅游景点形象的描绘出来,学生无法对旅游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学生自身素质普遍较低。由于中职学生在入学时知识水平本身就比普通高中学生的要偏低,他们自身自我管理能力又较弱,面对旅游行业中抽象、枯燥的理论性知识,中职学生难免会生出厌烦之心,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工作的开展。

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校企联动,借助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中职学生今后面临两个途径,一个是继续深造,另一个就是直接选择就业。按照目前形势来讲,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多数还是直接选择就业。中职学校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对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必须以此为前提,培养学生专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在既定教育计划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以便为学生的就业制定教学计划,并选用相关专业的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中职学校要和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建立“校企联动”制度,给旅游专业的中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以便加强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从中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对各旅游企业单位制度有所了解,逐渐将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理念植入心中,逐渐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从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促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人才共享的输送模式,有利于学校专业、学生就业和旅游公司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磨炼,循序渐进的过程,促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掌握过硬的旅游专业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职业素养延伸到知识体系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互促互补的架构,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将正确的服务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姿态、优雅的谈吐和正确的交流理念面对广大旅行者,以便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旅游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教师要重视设置相应实践技能考试,以便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工作的开展。

(三)以生为本,加强生生间的交流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逐渐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改革枯燥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于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并在同伴身上发现相应的优秀的品质,以达到以优带差的效果,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水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8-143.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职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theCultivationofStudents'occupationalpsychologicalQuality

intourismmajor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

wanGFengqin

(SuzhouindustryparkindustrytechnologySchool,Suzhou,Jiangsu215123)

abstractthetravelingprofessioncharacteristicandthetouristbusinessjobcategoryrequeststhepractitionertohavethegoodoccupationalpsychologyquality.Regardingthedutytravelingspecializedstudent,raisesthegoodtravelingoccupationalpsychologyqualityappearsespeciallyimportant.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inthedutyfreshpsychologicalfeature,proposedtarget-orientedraisesitstravelingoccupationalpsychologyqualitytheway.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ourismmajor;occupationalpsychologyquality

1职业心理素质内涵及养成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心理素质)占70%。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各种心理品质和素养,包括品德、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大众旅游时代,只有具备较高职业心理素质的人员,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只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锻炼,工作人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意志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符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和个人价值,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

2中职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1)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由于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同认识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差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被动的、低层次的。

(2)实惠的择业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职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求实惠、注重个人得失”的问题。一些学生以体面的、轻松的、挣钱多的行业和单位为择业目标,他们在物质消费、文化生活上日益追求高档次,讲排场,摆阔气,生活上喜欢安逸、轻松、舒适。因此,职校生普遍不愿去农村、集体企业或乡填企业,不愿干个体、当工人而愿当干部,愿到外商、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营企事业、外贸、外事等地方工作。

(3)理想现实化,兴趣定向化。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学专业的限制,兴趣、爱好表现得专一,大都以专业、职业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兴趣、理想的理智性不断增加。但他们的职业理想又具有反复性、动摇性,这一特征不是偶然的、局部的。部分学生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愿望不一致,便大失所望,很长时间不能安心于所学专业,厌学表现严重,学习消极,情绪低落,混日子,混文凭。因此,开展入学前、入学后的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或专业思想教育。

(4)突出的自卑心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妨碍。许多中职生是在升高中分数不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走进中职学校的。不少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一些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有不少学生不愿说自己是在中职学校上学,不愿戴校徽,不愿穿校服,不愿见在普高读书的同学。

3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针对中职生特有的心理,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教会学生善于控制情绪和不良心境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和远大的生活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之情,使之树立为旅游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正确的美感和理智感。例如,可推荐一些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如道德修养、艺术欣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美;可以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受到艺术作品美的熏陶,如听健康、优美的音乐,看电影、戏剧及评论,观看体操表演,参观古董文物、艺术展览,到风景优美的地区旅行,受大自然美的陶冶。

(3)教会学生控制消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旅游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复杂多样的,难免会遇到令人气愤和恼怒的人或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自己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不必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做事浮躁,脾气暴躁。所以平时可通过欣赏大自然、聆听音乐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大度处世,经常助人为乐;当不良情绪爆发时,应学会用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控制,如自我暗示法、延缓控制法、转移注意法等,还可以多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听听相关的讲座,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境。

3.2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1)通过气质、性格测量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及特征,让学生知道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特别要注意鼓励内向型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诚心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3.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行业艰苦工作的需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进而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意志是有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觉性、自制力、坚毅性、果断性等方面。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条件,就是有坚强的意志。旅游工作人员的意志是否坚强与工作关系极大。他们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旅游者,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在非常疲劳或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自制力控制好情感,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平时没怎么吃过苦,如果将来要从事旅游行业,必定得好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

(1)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认准目标,才能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坚持不懈,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2)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不仅使每个人的意志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3.4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品质。

(1)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力是有差别的,有人好,有人差,但通过锻炼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首先,要提高注意的自觉性。如明确注意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分配工作休息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次,要扩大注意的范围,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全面掌握客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服务。最后还应培养合理的注意分配。如可让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可多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等。

(2)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对旅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如导游要熟悉掌握政府的方针政策,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餐厅服务员要记住本餐厅的各种菜肴名称、特点和用料等。如何才能提高记忆力呢?首先要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集中注意,做到“五到”,即眼看、口读、手写、耳听、脑记。这方面可在课堂进行当场测试,然后再请同学们反思;其次,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电话号码、人名、菜谱、导游讲解词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还可通过比赛的形式总结经验。再次,教给学生多样的复习方法。如再认与回忆相结合,将知识系统化,经常运用等等。

(3)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后的演讲活动等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性语言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优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并教给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养成平时多思考的习惯,老师和学生之间可经常互问为什么,平常还可有意识地应用比较,这些方法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还应注意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即社会认知能力。它包括:(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即通过对观察对象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及行为动机等。(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即通过对人的行为特点、习惯的生活方式、写字笔迹、说话声音的快、慢、强、弱以及一个人过去生活的历史来判断其性格的特点。(3)对他人关系的认知,即通过对交住的频率、方式、深度、内容、时间长短等方面的分析,来认识自己与他人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中职生的终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更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4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requiresthattherearerelevanttalentstokeepabreastofitsdevelopment.onlythetourismspecialtystudentshavehighquality,cantheyadapttothefuturework.Basedontheelaborationofthepresentsituationofstudents'qualityoftourismspecialtyinvocationalcolleges,thispaperanalysesthesignificanceandcountermeasuresofimprovingprofessionalqualityoftourismspecialtystudents.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ourismspecialty;students'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28-02

0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品味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

1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现状

1.1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突显近年来,90后开始进入大学,这些学生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组织纪律性,缺乏集体意识,个人主义尤为强烈。不少高校学生恶性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都是源于此。走访一些旅游行业用人单位,大多数单位也普遍反映此类问题。

1.2学习基础薄弱,文化素质偏低许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偏科,导致整个文化知识结构的缺失。升入大学后他们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操作技能,轻全面素质。在实习就业时成为凸显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不如本科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实践有一定的偏差,这也是制约旅游专业学生们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3在“学会做人”方面欠缺“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旅游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企业最看重的是具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大多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怕吃亏,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成为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1.4应试教育毒害,能力素质较弱经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普遍较弱。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缺少科研机会,又进一步削弱旅游专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旅游专业生素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完善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2.1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旅游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强校兴校。

2.2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降低,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为此,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是学校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

2.3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人才,这就需要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就业品牌,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3高职院校旅游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对策分析

3.1综合性素质的多元化培养

3.1.1用多元目标,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道德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做人的根本和前提,同时也是立足社会的资本,并且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它包含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等。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定型。通过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1.2用多种方式,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满足旅游行业的性质要求,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提升文化艺术品味,特别要学习、挖掘和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

3.1.3用多种途径,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健康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步入社会的前提,因此,对旅游专业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对学生解决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3.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提旅游专业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的旅游专业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旅游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教师本身要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教学由重技能轻人文向科学人文相结合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重组、开发、设计的同时,全方位深入挖掘教材深蕴的素质教育因素,科学处理,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旅游专业专业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更富于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使之成为实用型合格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再者要提高个人素养,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3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首先在选择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方面,一方面不能放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等课程,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学科化。按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进一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对这些知识不要求做到精通,但是要追求“博”和“杂”。

3.4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职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高职教育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在人才需求方面,旅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借助高职教育进一步培养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的技术型人才。通过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其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住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服务语言技巧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与礼节等。

3.5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提高旅游服务意识从学生入校伊始,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同时对学生开展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觉的服务意识产生自觉的服务行为,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受社会的影响,现在学生将获得较高的个人收入、较轻闲的职业定位为人生成功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加以认真的讲解,培养学生敬业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将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要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3.6改革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其教学模式需要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积极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3.7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前人才竞争中,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方面比不过中专生,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普通专科生,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日益突出。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其最高目标就是满足顾客需要,让顾客满意,因此,良好的心态是对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遇到问题始终以大局为重,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等,并且将其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巩固和强化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念上需要给予重视,方法上进行创新,同时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建设师资队伍,对学生实施多元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培英.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1999(4).

[2]张岩.高职旅游专业培养模式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4).

[3]李海情.大理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2(5).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5

一、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研究的背景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适应于所有专业群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情感等。

根据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本文提出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概念。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是学生胜任不同旅游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它在不同旅游专业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具体包括以诚信服务为核心的职业态度、以微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形象、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职业心理、以现代旅游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职业能力等要素。

对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对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校企深度合作的实现、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二、国外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现状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本土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的研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主要的研究观点有:韩国的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能力和基础能力两个层面,并且强调基础能力教育应始于中小学教育,使这些能力深植于一个人的习惯之中,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基础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合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能力等。美国职教界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新的职业能力观,认为职业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被视为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新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性,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其知识体系的设计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不要求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和对职业的综合认知能力。

针对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and)教授创建素质体系冰山模型,形象地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两部分,即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戴维认为,“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三、国内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高职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关键词检索了相关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及期刊论文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论文,相关的成果很多。当前,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的研究尚无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主要有:周晓梅(2006)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结合旅游企业需求,创新高职旅游专业“店校联合,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韩颖(2009)从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入手,具体分析了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构成,导出了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从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保障入手,分析了进行职业素质评价的必要性和目前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以实例的形式对构建的步骤、方法进行了说明。

近几年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研究成果在期刊论文方面成果颇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归纳起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

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界定。庞文渌(2007)指出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盖晓芬(2009)运用“冰山理论”分析,将职业素质分为显形素质和隐形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等作为隐形素质,像潜在水面之下的冰山,深层次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更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谭满益,王磊等(2008)提出职业素质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韩颖(2009)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素质进行了分类,根据职业素质获得渠道的不同,职业素质包括了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从构成要素的不同类别,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从构成要素识别的难易程度,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李晓梅(2007)明确提出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此种提法,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对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进行了概括,突出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隐性要素,较好地体现了旅游职业特点,但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还存在缺陷,还不能满足实际从业要求。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索生安(2012)指出了问题存在的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职业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色、职业素质教育实现手段单一。文章特别强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除了职业道德、通用的职业能力外,还包括旅游行业职业能力。由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更强调服务意识、礼仪礼貌、沟通技巧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余平(2011)指出旅游专业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职业认识不到位,缺少职业意识和职业热情;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薄弱;缺少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还比较欠缺等。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市场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职业素质培养与教育的对策。索生安(2012)提出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专业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形象等内容除了依托“两课”、就业指导、旅游礼仪等理论课程接受外,加强实践教学,可划分为团队意识培养实训、旅游礼仪实训、口才与沟通实训等模块实施。庞文渌(2007)具体阐述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朱海岳(2012)针对当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产学合作教育的薄弱和难点问题,探索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工学并行养成模式”,提出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基本构成和实施对策。盖晓芬(2009)提出通过加强各类课程的建设、成立素质训练中心、强化校园文化感染等平台的构建,着重通过品德优化提升职业道德、专业深化提升职业知识、能力强化提升职业技能、仪表美化提升职业形象、文化熏陶提升职业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善和提升。

(四)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韩颖(2009)在评价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形成了基于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学生职业素质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将旅游行业和岗位从业的具体要求作为素质评价的考核要素和依据,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行业需要与学校教育过程的全方位融合。在评价环节设计上:以旅游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为线设计环环相扣的评价环节,形成贯穿整个学生在校过程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以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从业者的具体要求作为评价环节中的评价指标,突出了评价体系的职业特点和实用特点。

(五)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策、途径的理论探讨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切实的职业养成教育,落到实践的落脚点。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制定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实施方案》(试行),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该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体系实施细则,主要涵盖了课程体系和集中强化训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具体到细节,例如,每个年级的养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授课形式都是不同的。一年级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年级侧重在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三年级侧重在团队建设能力。并且,各学院成立相应培训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本学院职业素质培养的各项工作。

四、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研究的简评及展望

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调研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素质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高职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研究,国内外却很少,再具体到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更是少儿又少。现有研究中,大多定位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现状研究及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途径等理论探索,具体落实到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却不多。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6

徽文化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和物质形态综合。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目前大众对徽文化的了解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徽商文化的传播,二是安徽旅游事业与徽文化的结合。其中安徽旅游中渗透的徽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这种文化表现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徽文化与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徽文化在安徽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已经有步骤的渗入,在提升旅游人才人文素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徽文化与学生素质培养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1.文化挖掘深度、广度不够。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融入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中仅是与旅游景点的结合。针对旅游景点的讲解融入了徽文化。这种引入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旅游知识素养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游客消费需求和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简单的景点境界介绍徽文化已经略显不足,未来旅游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向文化竞争转移。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精神陶冶功用[1]。而景点讲解中的徽文化碎片化比较严重,不足以发挥徽文化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因此在今后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旅游职业人才的徽文化精神内涵体系做深入的培育和建构。

2.特色和品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徽文化的挖掘开发中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这些也都为职业人才培养和规划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塑造一种特色,形成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特色才能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人才培养中,从知识结构看,常规性理论培养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而对于那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内容还存在一些欠缺。同时文化品位与学生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疏漏,注重俗文化或雅文化,或者雅俗盲目结合的现象。

3.文化氛围没有在教育中完全形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师生对徽文化与旅游课程的认识上。高职院校将徽文化课程作为一种选修课设置。这种设置首先没有将徽州文化与旅游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选修课程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效果[2]。另外文化氛围的欠缺还表现在实践课程当中,校企合作中无论是企业方还是高职院校都是在一些基础岗位和基本技能上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养,设计到文化属性较强的旅游岗位则学生很少触及。

二、徽文化与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结合路径

徽文化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结合是未来旅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支持安徽旅游发展潜力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二者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重点突破。

1.改善徽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当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徽文化内容总体呈现支离破碎的特点,或者说是以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徽文化本文出发的。这对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为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学科体系进行有计划的文化渗透。具体而言应当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重新定位文化属性。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与徽文化有关的内容和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对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域旅游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往的旅游知识讲解中,以旅游为本位,旅游知识讲到哪里就附带着文化知识作为辅助[3]。这种状况应当适当调整,文化因素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提升,旅游知识和文化知识应当同等重要,甚至可以以文化属性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主要出发点,文化发展到哪里,旅游就讲解到哪里。文化系统在学生知识结构将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7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人员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协调。文章深入的分析了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失的严重性,并对原因进行简单分析,指出加强旅游业素质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现状分析;素质教育缺失;素质教育培养

一、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主要内容。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个体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基本素质综合提高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片面地培养某种专业的人才,如:经济人、技术人等等,而是要培养综合人才,培养人在心理、物质、精神、价值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一般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而职业素养一般是指专业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它只是在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性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专业教育,但决不能代替专业教育。在现代旅游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注重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

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失问题

(一)旅游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旅游业是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服务行业的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旅游的服务工作。这就要求旅游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为目的,不断的适应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很多地方旅游高校对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不少的高校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关起门来教学”的现象,与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几乎没有联系,这使得高校旅游教育只是停留在陈旧的教科书里面,陈旧的教学模式、陈旧的课程设置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是纯理论的学生,没有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脱节严重,旅游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教育自身的特点是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要与现在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服务的要求是协调,所以,旅游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转变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模式僵化、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现在的高校旅游教育中旅游教师大多数并非旅游专业教师,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受过旅游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而且他们很少外出进修、考察、参加学术交流,这使得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只局限在教材中教学,与现实、实践脱节严重。而且大多数的旅游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传统的旅游教材侧重理论性的内容,教材内容陈旧、没有针对性,而且以实际的结合很少,不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此外,高校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针对性差,缺乏“实用性”,与学生毕业后必须从事的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旅游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显能轻潜能,学生服务意识差。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智商、轻情商的现象。所谓智商教育就是指教育过程中的对教育对象知识能力的培养。情商教育就是指对教育对象实践能力、应变外界变化、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旅游教育中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现象更为严重。旅游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传递感情的服务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情商在行业中的作用要高于智商。而现在的旅游教育则是重智商、轻情商,这与现代旅游业的需要向背离,不利于旅游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在旅游教育中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不够深入,学生没有意识到旅游业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职业理念单薄。所以,旅游教育必须不断的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服务意识的培养。

三、我国目前高校旅游教育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不断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份子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事业经济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历史短,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旅游教育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素质教育不深入、教育模式不灵活等诸多的问题,从而造成高等旅游教育规模效益差,旅游教育水平一直比较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旅游教育不得不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的旅游职业人才。目前我国在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岗位技能培训等都存在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竟争需要的问题。特别是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问题。由于旅游专业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旅游纠纷事件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旅游素质教育进行反思。旅游教育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这是我国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偏低的关键症结之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蓬勃的发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不断的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不断的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智慧的品质,还要提高他们的竞争观念、服务观念、法制意识。从而不断的加强他们综合素质,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娇.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李炳首.旅游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8

1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地位的日益凸显,旅游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旅游人才队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旅游人才的专业素质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源于以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所存在的不足。

1.1专业建设不理想职业院校一直是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而目前旅游从业人员整体学历不高、接受旅游管理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数不多仍然是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职业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市场要求的偏差,人才培养与旅游岗位群需求的偏差。

1.2重理论,偏重校内实训,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多的注重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训也基本局限于在校内,有的院校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校内实训教学也显单一,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有的院校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脱节,没有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共生发展的新机制,从根本上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

要性

2.1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步凸显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在我国“结构创新、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更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的有效支点。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基地,旅游专业的设置必须以旅游产业特色为出发点,开设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旅游课程,以满足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2.2满足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定位需求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定位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行社要求旅游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外部联系、计算调节以及营销策划的能力,还应该掌握时展所要求的电子商务、虚拟导游以及旅游咨询等业务能力;第二,景区需要大量的经过中高等级专业培训和学习的导游员、解说员和旅游策划人员;第三,与传统的旅游酒店服务人员相比,社会对旅游酒店的管理人才的要求向综合化转型,他们必须具备服务、管理、外语、人际交往等综合服务能力。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满足旅游行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要求的关键。

3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3.1专业对接产业,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旅游行业岗位人才需求预测,切实做好旅游管理专业的市场调研,深入行业、企业,掌握行业、产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旅游服务和管理岗位对旅游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对接。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发展之间关系紧密,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强调专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指导,教学工作以行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突显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安排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相连,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特色”、“精致”、“精品”的原则,突出旅游专业

特色。

3.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制订严格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认真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及旅游行业用人岗位能力的构成,按“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制订严格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优化调整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以旅游职业标准为基础,以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准,开发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通过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融合,根据旅游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针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个性需求,开发出符合旅游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企业岗位培训等课程;根据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以空间教学常态化为推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与旅游行业发展和用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3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实行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作用,是改革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旅游企业将自己所需人才的培养触角延伸到职业院校,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引领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考核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订单培养的内涵、共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创新等实现双方“共赢”;职业院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利用假期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聘请旅游行业的资深管理人员进行来校专题讲座,或参与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还可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4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进行职业性情景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学生将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带回学校请求教师的帮助;在实际的岗位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全面提高。

3.5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最终体现于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来加以保障。要组织旅游行业专家与院校合作开发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强化抽查结果的运用,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要依托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自我监控机制,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要认真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结束语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9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1根据区域旅游、酒店和会展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和会展等企业,具体岗位工作有:旅行社的计划与外联、接待、旅游产品营销和导游服务,酒店的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和酒店营销等。基于以上岗位需求,本专业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强化旅游服务与营销技能培养,培养符合区域旅游、会展行业需求,适应生产、经营和服务等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雅文化素养、高水平旅游、旅游服务与营销技能的人才。

1.2根据企业岗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核心课程

本专业与省市旅游局、外经贸委、广之旅、碧桂园凤凰酒店、文化假日酒店等单位密切合作,参照旅游、会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融入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素养,构建以核心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创新精神,通晓旅行社、酒店和会展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素养,较熟练掌握旅游服务和营销的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

1.3根据岗位工作技能需要设置工作任务,突出课程实践教学

设置工作任务的指导思想,是把企业岗位所需工作技能具体分解为很多独立的工作内容,每完成一个工作内容,相当于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整合各项任务直至培养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的实际技能,掌握职业岗位范围要求的业务技能、沟通能力。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实训、课程观摩、课程专业技能实训、毕业实习等必备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

1.4将“双证制”纳入课程体系中,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

专业应将专业职业技能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即要求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国家旅游局或旅游行业认证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酒店前厅客房服务员证、导游证、调酒师、咖啡师、茶艺师等。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实训及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持多证走向企业工作岗位,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结合以上基本思路,以构建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核心,以培养专业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素养结构。

2.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

设计四大课程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职业素质与专项技能模块、专业素质与技术应用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使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

(1)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素养与政治思想素质,达到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调适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2)职业素质与专项技能模块

通过学习,使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商务策划能力、旅游从业素质与公关能力、管理素质与基层行政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公关能力、营销能力。

(3)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导游英语交际能力、导游带团、讲解与应变能力、计划调度与外联能力、旅游线路策划规划和产品设计能力、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销售技能、会议、宴会的策划与管理能力、酒店英语交际能力、康乐服务与管理能力、调酒与酒吧管理能力、旅游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能力、旅游酒店营销策划能力、旅游促销能力、旅游公关能力。

(4)素质拓展模块

通过校(院)级任选选课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拓展能力,包括旅游软件操作、旅游文化认知、旅游创业、旅游摄影等能力。

2.2建立以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

①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入学教育、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廉政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国学精粹、经济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环境保护概论(公选)、社交与职业礼仪(公选)、摄影技术(公选)、演讲与口才(公选)、网页制作、广告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②专业必修平台课。现代管理方法*、统计、市场营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调适技能*、旅游英语*、旅游礼仪*、会展旅游策划与组织*、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

③专业必修方向课

a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英语听说实训*、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与技巧*、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营销策划。

b酒店管理:酒店英语听说实训*、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服务技能*、会议与宴会的策划与管理*、酒吧实务与酒水调制、酒店配餐技巧。

c旅游与酒店营销:酒店英语听说实训*、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促销实务*、旅游营销策划*、旅游公关实务*、热点旅游线路与广东特色旅游资源讲座、前厅管理。

④专业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软件应用、旅游创业、旅游摄影、导游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客源国概况、旅游应用文写作、旅游景区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

①基本能力及技能:围绕基础性课堂教学开展计算机基础实训、电子商务与网络实训、岗位认知见习等;

②专业能力及技能:围绕专业性课堂教学实训开展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导游带团实训、酒水调制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前厅与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旅游营销实训等课程实训;

③综合能力及技能:围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开展旅行社、酒店和会展服务、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及技能实训。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和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除了课程设置要围绕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学生学习可持续性等,还应充分考虑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所具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实习(训)基地、“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开发等方面的建设尤为重要。

3.1校内外实训基地是确保课程实习(训)环节高质量完成的根本保障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条件[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通过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大量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素养、职业能力。因此,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四位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广之旅、文化假日酒店等龙头企业共建“3+5+19”(3个校内软件实训室,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9个校外实习基地)个以“服务+营销”为核心技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咨询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共享实训平台,保证了大量实践教学技能性课程的需要。

3.2“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

“双师素质”型教师主要指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或从业职业能力的教师。“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单纯依赖于人才的引进,更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或者从旅游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本专业构建了“双向流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行业专家进课堂。聘请一批旅游行业精英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了专业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近5年来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聘请旅游行业专家5人,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5人,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师21名,专兼教师比不低于14:21。

3.3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和开发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托

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课程教材采用工学结合的教材与自编教材。在征订的教材中主要是选订高职高专面向21世纪课程等系列教材,以保证教材的权威性,同时选用学院教师主编与参编实用性强的正式出版教材。教材建设和开发应围绕校企合作,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与设计专业课程,使其成为课程建设、开发的重要主体,实施教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本专业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基于旅游企业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教材,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先后开发《旅游规划原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导游实务与技巧》、《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教材,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结语

旅游职业的素养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也就需要有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服务于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专业担负着培养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既要注重文化知识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较好的人才基础。

一、立足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影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要求具有更加外向型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擅长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增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她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其次,就业环境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就业门槛较低,造成了很多的非专业的人员涌入旅游市场,造成旅游市场人才要求的畸形发展,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旅游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当前的就业环境,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位更加高端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业能力。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有效引导和支持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学校生活时间更多,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需要更多的社会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增强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训练和提升。一方面,需要家长做好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最为重要的评价目标,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发展观。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引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鼓励更多的学生到旅游发达地方去就业,为他提供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条件。同时作为政府还应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教学,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做好学校和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工作,以旅游企业的实践岗位和发展模式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支持。作为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应该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做好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具体岗位当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围绕当前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较好的素材和实践支持。

三、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增强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到旅游行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行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应该对自己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才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既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的增强自己就业和发展信心。另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练就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较强的技能支持。

四、高职院校加强课程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素质,强调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做好教材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实训式课程和专业性课程,增强学生有关文史、地理、自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课和场景模拟课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当中更好地感知旅游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的程序,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培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生、社会企业发展,把学生放在社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适合社会企业发展的优质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服务,也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